整合模式范文

2024-07-24

整合模式范文(精选12篇)

整合模式 第1篇

经济的差异性、行业的矛盾性、历史的复杂性和竞争的残酷性, 映射出中国有线行业的演进路径, 提示着未来的风险和机遇。目前的网络整合多数以半行政化、半市场化方式进行, 在兼顾层级利益、形成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差强人意。多数省市的网络整合工作, 至今还基本处于观望或探索之中。

整合的路径选择主要遇到了这样几个阻碍:体制不顺, 机制不活, 资金匮乏, 管理涣散。特别重要的因素是, 由于历史因素和现实利益的原因, 很多人对网络整合的认识有一定的误区, 各级网络对整合的态度不一。

虽然困难重重, 但业界的整合探索从来不乏创新。2008年7月24日正式挂牌运营、注册资本为68亿元的江苏省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以江苏的独特方式较为完整地演绎了“行政推动, 市场运作”这一整合原则, 为我国广播电视信息网络的规模化整合别开了新生面。认真研究江苏新近提供的成功经验, 对于我们深入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混合型传播资源市场整合的路径选择, 避免少走弯路, 降低整合成本, 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我们看来, 现阶段广电网络的有效整合必须从现实层面厘清一些问题:

第一, 如何突破传统的思维瓶颈, 创新推进方式?

第二, 作为“行政推动”, 究竟谁是政策主体, 谁有能力和资源通过制度与政策设计来平衡各方利益?

第三, “行政推动”与“市场运作”各自的实现形式及其功能耦合。

第四, 整合以后的体制, 即未来的公司法人走什么路径?

人力资源培训整合模式研究 第2篇

分离式多种培训分开单独进行。

先行式目口一种培训先于其他培训。

Ⅲ后行式目口一种培训后于另一种培训。

Ⅳ渗透式在一种培训中渗透着另一种培训。

鉴于这种指导思想和心智培训的独特性、重要性,根据上述对培训所作的分类,本文以心智培训作为参照物,确定三类培训之间的实施模式。

分离式

⒈⒉单独进行,互不影响,

这类实施模式下各类培训项目之间各自为战,没有充分发挥相互间的促进作用,适合于企业只需进行某类单独培训。

Ⅱ心智先行式

→⒉,→→,→→,

这类实施模式将心智培训放在了首要位置,但忽略了各种培训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互动关系,未能充分实现有机整合。

Ⅲ心智后行式

⒉→,→→,→→.

→→;→→,

这类实施模式将心智培训放在了次要地位,而且也忽略了各种培训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没有实现各类培训间的整合,因此也不属于培训的整合模式。

Ⅳ渗透式

这类实施模式中,各类培训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作用,交叉进行,实现了培训的整合。

注上述→表示先进行培训再进行培训,旦表示培训渗透在培训中之意。

整合模式 第3篇

关键词:概念整合理论 中介语 整合模式 石化

美国语言学家Selinker在1972年提出中介语的概念,用中介语指代英语学习者在外语学习过程中使用的介于母语与目的语之间的过渡性语言体系[1]。中介语石化现象是指英语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英语水平的某些方面发生停滞不前的现象。

概念整合理论是Fauconnier和Turner在心理空间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个新兴理论[2]。所谓心理空间是指人们在进行言语交际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即时的概念包,其中包含了与交流内容相关的各种概念,这些概念存在于说话者更广泛的、更固定的知识框架之中。人们进行交流时,头脑中至少存在着四个心理空间。由图1可知四个心理空间分别为Input I(输入空间I)、Input II(输入空间II)、Generic Space(类属空间)和Blending Space(整合空间)。两个输入空间中的部分元素依据一定的关系进行跨空间映射,有选择地把两个输入空间里的元素投射到整合空间。类属空间包含着映射过程中两个空间共有的结构和信息。整合空间是在两个输入空间之间相互映射的基础上,经过组合、完善、扩展这三个相互关联的过程而生成不同于任何一个输入空间的层创结构。概念整合理论是新的意义构建理论,此理论试图揭示言语意义在线构建背后的认知操作。因此,此理论对于中介语有着强大的解释力。尽管以前对初中生英语中介语的研究取得了不菲的成果,但却不能很好地解决以下问题:中介语石化的内在心理机制是什么?中学英语习得者在构建中介语时具体的心理认知图式是什么?母语和目标语对中学生中介语的石化产生了什么影响?

一、中学生中介语石化的内在整合机制

中学英语教师常常发现:在批改作业时,一遍又一遍地给学生指出某个错误,但下一次类似的错误还会发生,这令教师非常头疼。那么为什么错误的语言现象会在长时间内固定下来,发生石化现象呢?Turner和Fauconnier所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为解释这个现象打开了一扇大门。

Fauconnier认为,心理空间是我们思维和说话时构建的即时信息的集合,它包括认知成分,并由具有一定结构的心理空间与抽象知识相联系,随着思维和话语的展开而构建和改变,即时的认知映现连接两个或更多的心理空间,形成心理空间网络[3]。

中学英语学习者头脑中存在着两个语言系统,一个是母语系统,另一个是英语系统,这两个系统组成两个心理空间。进行语言表达时,这两个空间中具有相同意义表征功能的语言表达被不断地激活。如果学习者对英语系统的规则和用法比较熟悉,就能够正确地选取语言表征到整合空间中。但是,中学生初学英语,对英语系统的规则和用法很生疏,而母语在头脑中形成根深蒂固的一个空间。因此,母语空间中所熟悉的表达(包括词素表征形式、句子结构和语用等)很容易映射于整合空间中。例如表达“我有很多纸”时,初学者常常翻译为“I have many papers”。这是受到汉语的影响,把“纸张是可数的”这个概念映射到整合空间,才导致英语的paper加了复数标志“s”这样的形式。

在神经层次上,心理空间是一组被激活的神经元的组合体,心理空间中认知成分的连接相当于认知心理学中激活的捆绑。心理空间随着语言的产出而动态地被构建,它是从长时记忆中提取资源到工作记忆中,然后进行整合认知操作。语言产出时,英语学习者的头脑启动对比、归纳、映射等认知工具,两个输入空间相互作用,其中的元素相互映射、进行身份连通,形成具有母语和(或)目的语特征的类属空间,被映射到整合空间中的元素按照一定的组织框架进行组合、完善和扩展,构建了一个新的整合空间,这即是不同于母语系统、也不同于英语系统的中介语。如果新构建的心理空间出现的频率较高,那么就有可能在长时记忆中凝固下来,形成新的认知图式。错误的语言表达逐渐从工作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一旦进入长时记忆,错误的语言使用就变得僵化,很难改变,中介语的石化现象就由此形成。

二、中学生中介语形成的心理空间网络整合模式

Fauconnier和Turne认为概念整合主要有四个子网络整合模式:单一框架网络、框架网络、单向网络和双向网络。单一框架网络是指输入空间I包含特定框架和元素,而输入空间II中只包含待加工的元素,没有具体的框架;框架网络是指两个心理空间都具有相同的组织框架,并投射到整合空间中形成更为精细的框架;单向网络是指两个输入空间各自有不同的框架,但只有一个输入空间的框架投射到整合空间中去,并且在整合空间内,经过一系列相互作用形成新的框架;双向网络是指两个输入空间各有自己不同的组织框架,但这两种不同的框架被部分地投射到整合空间,经组合、完善和扩展过程形成新的组织框架。这四种网络可以从心理认知的层面解释语言背后的认知冰山。因此,子网络整合模式在解释中学英语学习者所构建的新的语言系统方面有其他理论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通过分析所收集的学生作文,以概念整合理论为基础对其错误进行分析,发现中学英语学习者的心理认知图式主要为单向网络整合模式和双向网络整合模式。单向网络整合模式有两种,分别是X型整合和Y型整合;双向网络整合模式也有两种,分别是X?圮Y型整合和X+Y型整合,因此,共有四种整合模式。

1.X型整合

这是以母语为组织框架的网络整合。这种图式以母语系统的规则来指导英语的输出,在中介语的各个层面最常见,体现了母语负迁移的结果。

学习者出现的词性误用、用词累赘、搭配错误等错误类型大多是由于母语心理空间映射到整合空间所造成的。例如:This newly innov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s appealing to Chinese students。(这种改新的教学方法吸引着中国学生。)句中innovational已包含“新”之意,所以newly(新的)是多余的,显然受到了母语表达的影响。这种错误是把母语的意义映射入整合空间的结果。

在学生作文的一些表达中,母语句法的特色也被投射到整合空间,指导着英语句子的使用。例如:The apple fall down from the tree。由于汉语句子不存在人称、数和时态的变化,母语的句法特点和英语语言特点发生了冲突,初学者不经意地使用母语句法特点来组织英语句子成份的整合,所以经常出现一般现在时中的动词第三人称单数不加s、复数形式不加s以及过去时中的动词不用过去式等中介语错误。

2.Y型整合

这是以目的语为组织框架的网络整合。当母语空间中缺失了某种语言结构或者语法结构时,学习者只能从英语空间中提取有限的英语知识对语言成份进行整合。学习者把英语心理空间中的相关结构、用法等投射到整合空间中,指导着语言的产出。但是由于所学的英语知识不足,英语学习者会扩大或者缩小英语的规则。这些错误,相当于传统错误分析中的语内错误。例如:

Please tell me how can I get to the bus station?(语序错误)

He can does his homework by himself.(第三人称单数滥用)

We all respect of him.(介词误用)

这些例子都是英语心理空间中的规则被扩大或者缩小,然后投射到了整合空间中。随着英语学习时间的增加,待学习者掌握了更多的规则后这种中介语现象会逐渐消失,长久石化的可能性比较小。

3.X·Y型整合

这是母语和目的语相互映射为基础的网络整合。这种整合思维模式即是中介语理论中的母语正迁移现象,对英语的学习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学习英语的时候,学习者接触到和母语相似的结构或者成份,头脑便启动了认知的重要工具——对比,从母语中搜索到相对应的结构或者成份,两种结构或成份相互映射,进入到整合空间,通过组合、完善和扩展的心理认知操作形成中介语。

许余龙认为,汉语和英语属于不同的语系,但是有一些句法类型却是相同或者相似的,例如汉英两种语言陈述句的基本结构是基本相同的,都是SVO类型[4]。对于陈述句的习得,在学习者的两个心理空间中,汉语系统中的主谓宾,直接和英语系统中的Subject (主语)、Verb(动词)、Object(宾语)对应映射,学习这种句型也不会产生困难。例如:

我喜欢玫瑰花。I like roses.

我是一名学生。I am a student.

但X?圮Y型整合在给学生带来学习方便的同时也有负面影响,因为有些学生把相似当作相同,造成错误。例如,汉语的构词法和英语的构词法都存在着合成词的用法,在学习目的语的合成词时,就会启动母语思维里有关合成词的知识,以此为组织框架,对整合空间中的元素进行心理认知操作。例如bookstore,bedroom,lifestyle等,学生能很轻易地由合成词组成的成份推测出整个词的意思。例如greenhouse(温室)一词,有学生把它理解为green+house(绿色的房子),就是受到汉语合成词整合模式的影响。

4.X+Y型整合

这是糅合部分母语及部分目的语特点为组织框架的网络整合模式。学习者需要用英语来表达时,从所学的英语语言知识中提取相关的结构。在这个记忆搜索的过程中,对于不熟练的英语学习者来说,母语便不可避免地作为一个单独的输入空间参与概念的整合。当英语知识不足以满足当前的交际时,大脑从母语输入空间提取某些成分或结构来救助当前的表达困境。这个过程有时是不自觉的,有时是学习者的一种交际策略的运用。

中学生作文中句法层面出现较多此种形式的整合。例如:There are two reasons to support my opinion.(有两个理由可以支持我的观点。)英语的地道表达应该是:There are two reasons which support my opinion.汉语倾向于前置定语,但英语的定语从句位置是在被修饰词后,而母语输入空间中却不存在这样的句法形式,它更多地是以词或短语作前置定语。因此,外语学习者受母语句式结构的影响,从英语输入空间中首选不定式短语进入整合空间,同时,英语输入空间中的后置定语这种句式类型也进入整合空间,大脑经过整合、完成和精细化过程形成上述的错误表达。

以上四种心理空间整合模式所生成的中介语表达虽然不地道,甚至错误,但在交流过程中,外国人对初学者的语言错误容忍度都比较高,他们通过当时语境可以理解英语学习者所想表达的意义,然后做出相应的回应。这种“成功的”交流如果一再上演,就会使得初学者认为自己的表达可以为人所接受,甚至认为是正确、地道的表达,他可能会重复使用这种交际策略,这种一时的交际策略,通过概念整合形成在线的、即时的不地道表达,就会转化为石化的中介语,因此,教师必须了解这种整合模式及其带来的后果。

三、结语

本文以概念整合理论为基础,从中学生心理空间整合的过程和方式来分析中介语的特点及成因,可以给中介语石化现象的研究打开一个新的视角,也为英语习得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方法,给中学英语教师的教学提供较为有价值的参考。本研究把概念整合理论运用到中学生英语中介语分析,是中介语研究的创新之举,是个初步的探索,可能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以后的研究需要把中介语细化,进一步以语言的某个方面(比如词汇或句子结构等)为对象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认知语言学理论针对性地提出中介语转化策略。

参考文献

[1] Selinker,L.Interlanguage[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1972(10).

[2] Fauconnier,G.&M.Turner. Conceptual Integration Networks[J].Cognitive Science,1998(2).

[3] Fauconnier,G. Mental Spaces:Aspects of Meaning Construction in Natural Languag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4(8).

[4] 许余龙.对比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9).

整合模式 第4篇

概念整合理论是Fauconnier和Turner在心理空间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个新兴理论[2]。所谓心理空间是指人们在进行言语交际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即时的概念包,其中包含了与交流内容相关的各种概念,这些概念存在于说话者更广泛的、更固定的知识框架之中。人们进行交流时,头脑中至少存在着四个心理空间。由图1 可知四个心理空间分别为Input I(输入空间I)、Input II(输入空间II)、Generic Space(类属空间)和Blending Space(整合空间)。两个输入空间中的部分元素依据一定的关系进行跨空间映射,有选择地把两个输入空间里的元素投射到整合空间。类属空间包含着映射过程中两个空间共有的结构和信息。整合空间是在两个输入空间之间相互映射的基础上,经过组合、完善、扩展这三个相互关联的过程而生成不同于任何一个输入空间的层创结构。概念整合理论是新的意义构建理论,此理论试图揭示言语意义在线构建背后的认知操作。因此,此理论对于中介语有着强大的解释力。尽管以前对初中生英语中介语的研究取得了不菲的成果,但却不能很好地解决以下问题:中介语石化的内在心理机制是什么?中学英语习得者在构建中介语时具体的心理认知图式是什么?母语和目标语对中学生中介语的石化产生了什么影响?

一、中学生中介语石化的内在整合机制

中学英语教师常常发现:在批改作业时,一遍又一遍地给学生指出某个错误,但下一次类似的错误还会发生,这令教师非常头疼。那么为什么错误的语言现象会在长时间内固定下来,发生石化现象呢?Turner和Fauconnier所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为解释这个现象打开了一扇大门。

Fauconnier认为,心理空间是我们思维和说话时构建的即时信息的集合,它包括认知成分,并由具有一定结构的心理空间与抽象知识相联系,随着思维和话语的展开而构建和改变,即时的认知映现连接两个或更多的心理空间,形成心理空间网络[3]。

中学英语学习者头脑中存在着两个语言系统,一个是母语系统,另一个是英语系统,这两个系统组成两个心理空间。进行语言表达时,这两个空间中具有相同意义表征功能的语言表达被不断地激活。如果学习者对英语系统的规则和用法比较熟悉,就能够正确地选取语言表征到整合空间中。但是,中学生初学英语,对英语系统的规则和用法很生疏,而母语在头脑中形成根深蒂固的一个空间。因此,母语空间中所熟悉的表达(包括词素表征形式、句子结构和语用等)很容易映射于整合空间中。例如表达“我有很多纸”时,初学者常常翻译为“I have many papers”。这是受到汉语的影响,把“纸张是可数的”这个概念映射到整合空间,才导致英语的paper加了复数标志“s”这样的形式。

在神经层次上,心理空间是一组被激活的神经元的组合体,心理空间中认知成分的连接相当于认知心理学中激活的捆绑。心理空间随着语言的产出而动态地被构建,它是从长时记忆中提取资源到工作记忆中,然后进行整合认知操作。语言产出时,英语学习者的头脑启动对比、归纳、映射等认知工具,两个输入空间相互作用,其中的元素相互映射、进行身份连通,形成具有母语和(或)目的语特征的类属空间,被映射到整合空间中的元素按照一定的组织框架进行组合、完善和扩展,构建了一个新的整合空间,这即是不同于母语系统、也不同于英语系统的中介语。如果新构建的心理空间出现的频率较高,那么就有可能在长时记忆中凝固下来,形成新的认知图式。错误的语言表达逐渐从工作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一旦进入长时记忆,错误的语言使用就变得僵化,很难改变,中介语的石化现象就由此形成。

二、中学生中介语形成的心理空间网络整合模式

Fauconnier和Turne认为概念整合主要有四个子网络整合模式:单一框架网络、框架网络、单向网络和双向网络。单一框架网络是指输入空间I包含特定框架和元素,而输入空间II中只包含待加工的元素,没有具体的框架;框架网络是指两个心理空间都具有相同的组织框架,并投射到整合空间中形成更为精细的框架;单向网络是指两个输入空间各自有不同的框架,但只有一个输入空间的框架投射到整合空间中去,并且在整合空间内,经过一系列相互作用形成新的框架;双向网络是指两个输入空间各有自己不同的组织框架,但这两种不同的框架被部分地投射到整合空间,经组合、完善和扩展过程形成新的组织框架。这四种网络可以从心理认知的层面解释语言背后的认知冰山。因此,子网络整合模式在解释中学英语学习者所构建的新的语言系统方面有其他理论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通过分析所收集的学生作文,以概念整合理论为基础对其错误进行分析,发现中学英语学习者的心理认知图式主要为单向网络整合模式和双向网络整合模式。单向网络整合模式有两种,分别是X型整合和Y型整合;双向网络整合模式也有两种,分别是X圮Y型整合和X+Y型整合,因此,共有四种整合模式。

1.X型整合

这是以母语为组织框架的网络整合。这种图式以母语系统的规则来指导英语的输出,在中介语的各个层面最常见,体现了母语负迁移的结果。

学习者出现的词性误用、用词累赘、搭配错误等错误类型大多是由于母语心理空间映射到整合空间所造成的。 例如:This newly innov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s appealing to Chinese students。(这种改新的教学方法吸引着中国学生。) 句中innovational已包含“新”之意,所以newly(新的)是多余的,显然受到了母语表达的影响。这种错误是把母语的意义映射入整合空间的结果。

在学生作文的一些表达中,母语句法的特色也被投射到整合空间,指导着英语句子的使用。例如:The apple fall down from the tree。由于汉语句子不存在人称、数和时态的变化,母语的句法特点和英语语言特点发生了冲突,初学者不经意地使用母语句法特点来组织英语句子成份的整合,所以经常出现一般现在时中的动词第三人称单数不加s、复数形式不加s以及过去时中的动词不用过去式等中介语错误。

2.Y型整合

这是以目的语为组织框架的网络整合。当母语空间中缺失了某种语言结构或者语法结构时,学习者只能从英语空间中提取有限的英语知识对语言成份进行整合。学习者把英语心理空间中的相关结构、用法等投射到整合空间中,指导着语言的产出。但是由于所学的英语知识不足,英语学习者会扩大或者缩小英语的规则。这些错误,相当于传统错误分析中的语内错误。例如:

Please tell me how can I get to the bus station?(语序错误)

He can does his homework by himself.(第三人称单数滥用)

We all respect of him.(介词误用)

这些例子都是英语心理空间中的规则被扩大或者缩小,然后投射到了整合空间中。随着英语学习时间的增加,待学习者掌握了更多的规则后这种中介语现象会逐渐消失,长久石化的可能性比较小。

3.X·Y型整合

这是母语和目的语相互映射为基础的网络整合。这种整合思维模式即是中介语理论中的母语正迁移现象,对英语的学习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学习英语的时候,学习者接触到和母语相似的结构或者成份,头脑便启动了认知的重要工具———对比,从母语中搜索到相对应的结构或者成份,两种结构或成份相互映射,进入到整合空间,通过组合、完善和扩展的心理认知操作形成中介语。

许余龙认为,汉语和英语属于不同的语系,但是有一些句法类型却是相同或者相似的,例如汉英两种语言陈述句的基本结构是基本相同的,都是SVO类型[4]。对于陈述句的习得,在学习者的两个心理空间中,汉语系统中的主谓宾,直接和英语系统中的Subject(主语)、Verb(动词)、Object(宾语)对应映射,学习这种句型也不会产生困难。例如:

我喜欢玫瑰花。I like roses.

我是一名学生。I am a student.

但XY型整合在给学生带来学习方便的同时也有负面影响,因为有些学生把相似当作相同,造成错误。例如,汉语的构词法和英语的构词法都存在着合成词的用法,在学习目的语的合成词时,就会启动母语思维里有关合成词的知识,以此为组织框架,对整合空间中的元素进行心理认知操作。例如bookstore,bedroom,lifestyle等,学生能很轻易地由合成词组成的成份推测出整个词的意思。例如greenhouse(温室)一词,有学生把它理解为green+house(绿色的房子),就是受到汉语合成词整合模式的影响。

4.X+Y型整合

这是糅合部分母语及部分目的语特点为组织框架的网络整合模式。学习者需要用英语来表达时,从所学的英语语言知识中提取相关的结构。在这个记忆搜索的过程中,对于不熟练的英语学习者来说,母语便不可避免地作为一个单独的输入空间参与概念的整合。当英语知识不足以满足当前的交际时,大脑从母语输入空间提取某些成分或结构来救助当前的表达困境。这个过程有时是不自觉的,有时是学习者的一种交际策略的运用。

中学生作文中句法层面出现较多此种形式的整合。 例如:There are two reasons to support my opinion.(有两个理由可以支持我的观点。)英语的地道表达应该是:There are two reasons which support my opinion.汉语倾向于前置定语,但英语的定语从句位置是在被修饰词后,而母语输入空间中却不存在这样的句法形式,它更多地是以词或短语作前置定语。因此,外语学习者受母语句式结构的影响,从英语输入空间中首选不定式短语进入整合空间,同时,英语输入空间中的后置定语这种句式类型也进入整合空间,大脑经过整合、完成和精细化过程形成上述的错误表达。

以上四种心理空间整合模式所生成的中介语表达虽然不地道,甚至错误,但在交流过程中,外国人对初学者的语言错误容忍度都比较高,他们通过当时语境可以理解英语学习者所想表达的意义,然后做出相应的回应。这种“成功的”交流如果一再上演,就会使得初学者认为自己的表达可以为人所接受,甚至认为是正确、地道的表达,他可能会重复使用这种交际策略,这种一时的交际策略,通过概念整合形成在线的、即时的不地道表达,就会转化为石化的中介语,因此,教师必须了解这种整合模式及其带来的后果。

三、结语

本文以概念整合理论为基础,从中学生心理空间整合的过程和方式来分析中介语的特点及成因,可以给中介语石化现象的研究打开一个新的视角,也为英语习得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方法,给中学英语教师的教学提供较为有价值的参考。本研究把概念整合理论运用到中学生英语中介语分析,是中介语研究的创新之举,是个初步的探索,可能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以后的研究需要把中介语细化,进一步以语言的某个方面(比如词汇或句子结构等)为对象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认知语言学理论针对性地提出中介语转化策略。

参考文献

[1]Selinker,L.Interlanguage[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1972(10).

[2]Fauconnier,G.&M.Turner.Conceptual Integration Networks[J].Cognitive Science,1998(2).

[3]Fauconnier,G.Mental Spaces:Aspects of Meaning Construction in Natural Languag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4(8).

整合研训模式 提升教师培训质量 第5篇

提升教师培训质量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研训是教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科学、有效的教师研训模式开展教师研训工作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文章在查阅福建省各县区中小学教师研训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笔者长期从事福建省中小学教师研训工作实践,通过分析福建省县区中小学教师现有研训模式,剖析现有中小学教师研训模式的优缺点,探索出我省县区中小学教师混合研训模式,进而促进我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

中小学教师;研训模式;改革;创新

中小学教师研训模式是指为实现中小学教师研训目标而使用的方法或手段。我国中小学正在开展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使中小学教师尽快转换角色,促进专业能力发展,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研训工作成为了我省各县区教师工作的重点。

福建省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师研训机构针对中小学教师研训的模式通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力地推动了县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但是,我们也必须正视县区中小学教师研训工作中存在质量不高、形式单

一、资源分散、团队建设滞后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省内大部分县区还是沿用传统研训模式,无法充分整合各类研训资源,直接影响了县区中小学教师研训工作质量,为此,培训模式改革和创新势在必行。笔者将以《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研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研训质量的指导意见》为指导,在分析、总结县区现有教师研训模式的基础上,探索适合我省县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研训新模式。

一、县区教师研训模式的现状

笔者通过查阅全省县区教师研训工作的年度总结材料,以及与我省县区教师进修院校长期业务合作中的总结和反思,归纳出我省县区主要采用的中小学教师研训模式:

(一)短期集中研训模式。它是目前各县区组织教师研训的主要模式,指各县区根据需要遴选本县区各层次、各学科、各类别的教师集中在本地或外地参加由教师培训机构或高校规划和组织实施的理论学习、技能训练、问题研讨等研训活动。

短期集中研训模式具有知识性强,理论性高的特点。其可按受训教师的层次、学科、类别和实际需求来设计研训方案、研训内容,针对性强。在研训中配合适当的实践性课程,研训后可以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着缺点:一是此类研训模式费用大,特别是参加外地集中研训,导致其仅局限在部分高端或者干部研训项目中,对受众对象的要求较高,加之实践性课程及环节不完整,外地专家对县区教师发展水平的了解程度不高,在设计研训规划时很难针对县区教师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索和研究;二是研训团队大部分是临时组建,研训的监督、管理、跟踪难度大,且研训生成性资源较为粗糙,往往以感想、心得作为最后成果,无法科学监测和评价研训效果;三是因集中研训时间长,部分骨干教师在参训过程中工学矛盾突出,研训在一定程度或成为参训教师的压力和负担,常常无法遴选出优秀教师参训,或者参训教师无法全身心投入研训;四是研训组织机构在研训整体方案策划时考虑各地平衡,研训内容和形式很难完全符合各县区教师发展需要,研训组织机构训后跟踪难度较大,研训成效和种子教师作用很难发挥。

(二)校本研修模式。县区教师研训机构发挥县级教研员和学校教研力量,以中小学校为基地,根据学校自身情况和需求,有计划组织教师进行学校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模式具有针对性强、实效性高的特点,可以最大限度发挥本地团队的作用,节约研训经费,研修内容大部分贴近一线课堂,研训效果立竿见影,是一线教师乐于接受的研修模式。但此类研修模式由各校组织开展,监督和管理难度大,大部分县区校本教研长期流于形式,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师培训机构很难介入其中。另外县区学科教研团队力量薄弱,校本教研缺乏引领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即使有县区请专家补充力量,但因教研活动时间长,外地专家跟进力度也是极其有限。

(三)远程网络研训模式。此类研训模式主要依靠高等院校和专业研训机构搭建的远程研修平台,组织本县区教师进行远程研训活动。

远程网络研训模式形式灵活,成本低,覆盖面广,参训教师可以自主分配学时时间,打破研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最大程度解决参训教师的工学矛盾,适合大面积全员岗位研训和全员专项研训。我省在前几年组织的教育技术能力全员培训项目、心理健康全员培训项目和新课标全员专题培训项目中,远程研训模式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教师和参训学员完全在网络环境下学习和交流,研训质量监督与交流互动效果无法保证。虽然近几年研训平台技术不断更新,研训增加了许多技术控制环节,如看视频需回答问题等,但研训效果依旧受到社会极大质疑。

二、教师培训混合研修模式的运用

笔者长期从事福建省中小学教师研训工作,特别是近两年在组织、管理福建省国培计划“综合改革”和“网修与校本研修整合”试点项目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通过对我省县区现有研训模式的了解和分析,反思我省县区教师各类研训模式存在的问题,认为高效的教师研训模式必须是以调动各层级教师“自主” “互动”“合作”为前提,合理配置各类传统研训方法,通过整体设计,混合使用各类培训模式,整合教师研训中各类资源,提高教师研训效度。我们把这类培训模式称为中小学教师混合研训模式。经过探索和实践,笔者认为适合我省县区开展中小学教师研训工作的混合研训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模式。该模式已使用于国培项目,我省作为试点省份,已在九个县区试行过。这种研修模式是利用教师网络研修社区,采取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相结合的方式,以实施基础教育新课程为主要内容,以满足教师专业发展个性化需求为目标,通过线上线下培训相结合,推动网上研修与网下研修结合、虚拟学习与教学实践结合的混合式学习,切实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把远程研修和校本研修相结合,可以解决传统远程研训模式中缺少线下交流互动,培训实效性不强等问题;也可以解决传统校本研修模式中缺少系统课程引领,及专家难以介入研修活动而导致校本教研质量无法保障的问题。

(二)短期集中研训与教师网络工作坊相结合的混合研训模式。教师工作坊是由名师或骨干教师在网络社区平台上搭建活动空间,引领不同层次教师线上线下共同开展研训活动的研修形式,它与集中培训相结合可以在专家和参训教师间搭起沟通的桥梁,解决传统集中研训中专家在训后无法跟进指导的问题。在短期集中后,参训教师回到工作岗位后依然可以在工作坊中和专家一起打磨生成性资源,在专家指导下将研训成果应用于教学一线中。

(三)短期集中研训+网络研修+校本研修混合研训模式。各县区在开展全员教师岗位培训或者专项培训中,因涉及人数多、学科多,通常会选择通过远程研修模式来完成,但传统远程研修模式缺少学科骨干引领,缺少线下交流环节,效果不佳。采用混合式培训模式,先进行集中研训培养出学科骨干教师,再利用学科骨干教师指导全员教师远程研修,并由骨干教师在网络社区平台上建立工作坊,引领全员教师进行线上线下校本教研活动。这种模式,最大程度发挥地方专家和骨干教师力量,并能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形成合力,提高全员培训的效度。

县区教师混合式研训模式的变革需要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各级教师研训机构、中小学校共同协作。开展县区教师研训离不开县区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有了教育行政部门的经费和政策保障,各类教师研训才能顺利开展。教师研训机构可以科学合理规划和组织实施研训项目,根据县区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有计划有步骤地协助开展县区教师研训工作。中小学校是教师研训的试验田,也是受益者,各级各类教师研训的成果需要在中小学校的校本教研中实验、推广,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专业能力,提高中小学教学质量,三类机构只有相互协作,才能使我省县区教师混合式研训模式顺利有效开展。

混合研训模式有力促进教师培训质量。从2014年开始,福建教育学院在承接各县区委托研训项目中开始试点混合式研修模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以晋江市委托学院承办的“晋江农村学科教师能力提升委托研训项目”为例,该项目充分地运用了混合式研训模式,福建教育学院、晋江教育局、晋江教师进修学校、晋江中小学校共同组织和策划研训项目。福建教育学院负责整体规划,并融合本地专家组建学科专家团队,晋江教育局给予政策和经费的支持,晋江教师进修学校负责具体组织和管理,晋江中小学校负责配合开展校本研修。研训共一学期时间,分五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遴选学科骨干教师在省级和本地专家团队引领下开展混合式研修;第二阶段,学科骨干作为远程平台辅导教师指导全员教师进行远程研修;第三阶段,学科骨干教师利用网络研修平台,构建工作坊与专家团队共同开展示范教研活动;第四阶段,学科骨干教师利用网络研修平台,构建工作坊引领本区域教师开展校本研修;第五阶段,利用网络研修平台上教师工作坊生成的研修成果开展总结、展示和表彰。在此项目中应用了集中研训+网络研修+校本研修混合研训模式,县区教育行政部门、教师研训机构、中小学校共同协作策划及管理,以省级县市级专家团队引领县市骨干教师带动全员教师采取研训一体模式开展研修,把集中与远程,培训与教研,骨干研训与全员培训有机结合在一起,按总体方案设定的研训主题,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所有研训环节,生成性研训及教研资源永久留存在县、校网络社区平台中。此项研训项目将连续举办了三年,得到了晋江教育行政部门、教师研训机构和全体教师的认可,也取得良好的初期效果。我们将此项目的研训模式总结为“晋江模式”,“晋江模式”为我省推广、开展大规模混合式研修奠定了基础,我们将继续收集和整理“晋江模式”的经验和成果,提供给全省各县区参考和学习。

图书馆资源整合模式探讨 第6篇

【关键词】图书馆;资源;资源整合;资源利用率

1 引言

图书馆是作为一个社会公益性机构存在的个体单位,而作为一个公益性机构其本质必然是要让更多的人受益,让图书馆资源为更多人利用,这就必须要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当前的图书馆往往还停留在“谁建谁管,各自为政,相互独立”的主体模式。这种彼此之间缺少沟通和统一规划的存在方式,一方面由于基层图书馆的服务体系不完善,社会化服务范围有限等原因造成了资源的利用率偏低,另一方面基层图书馆低程度的共建共享和可持续发展动力的缺乏还形成了资源的贫富不均和冗余浪费。要解决这一系列的矛盾和不足只能通过图书馆的资源整合。本文就图书馆资源的整合模式进行分析、综述,以供借鉴。

2 整合的内涵

就图书馆资源而言,整合大体分为图书资源的整合、数字资源的整合和人力资源整合三大类。图书是一个图书馆的灵魂,但是由于纸质书籍在保存和运输方面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流通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要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就必然进行整合;而数字资源是一个新兴的资源类型,但随着数字图书馆的蓬勃发展,资源种类的极大丰富,它的整合已经成为整合大军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保障读者需求方面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人力资源在整个图书馆整合中往往被人忽略,但整合的各个方面好比是一个木桶的三块板,任何一块板过短都不能蓄水,图书资源和数字资源是硬件,人力资源则是软件,只有硬件软件同时抓好了,才能在整合的道路上事半功倍。

我市在图书馆资源整合方面还是做出了一定成绩的,从2007年嘉兴建立第一个大桥分馆以来,我市陆续建立分馆、农家书屋,同时还和企业学校等进行了联办以提供书籍或技术等方式,把图书馆服务推进各个层面。

3有效整合的途径

3.1数字资源的整合

面对众多的图书馆数字资源,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和管理,资源的过于丰富往往变成了资源的过于分散,让用户在运用过程中常常是重复工作或者干脆是“答非所找”,这就需要我们用标准用规范来把这些资源组织起来整合起来,让它们更好的为人所用。

3.1.1馆藏特色文献和地方文献的自建数据库建设。建立一个完善的馆藏特色文献和地方文献的数据库,是现阶段各图书馆的做法。每个地区都有每个地区的文化特色、经济特色等自己特有的东西,同时也会有一些本馆特有的文献等。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些看似杂乱的东西整理成一个查看方便数据库,不仅仅本馆的读者可以享用,还可以通过网络等方式提供给有需要的馆外人员享用,把资源的利用发挥到极至。

3.1.2定期外购数据库协作分享。除了自建数据库以外,很多图书馆还会定期的购买一些有数据库服务商提供的数据库来充实馆内资源,服务馆内读者。这些数据库有CNKI、万方、维普等,大部分是图书、论文、学术期刊、会议文献等。但是这带来一个问题,各个馆各自独立的购买造成了重复建设,这是我们不愿意见到的资源的浪费。所以我们可以大胆的设想,可以多个图书馆互相协调好,进行资源的互通有无,在购买的时候有一个规划,购买不同的数据库大家分享,这样做到了用最少的金钱得到了最大的资源量,何乐不为。

3.2图书资源的整合

图书资源的整合难度要高于信息资源,因为它的有形,使得在整合过程中还要克服保存和运输等方面的不利因数,图书的资源整合很大程度上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流通整合,它有一定的范围限制,不像信息资源那样无界限。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做以下三点:

3.2.1统一信息服务平台实行一定区域通借通还。读者即资源的需求者可能是流动的又或者需求者需要的资源在别的地方,如果我们单纯的地方主义只接待自己的读者那会给资源需求者带来不便。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统一信息服务平台实行一定区域通借通还,即一张卡可以在一定区域内的多家图书馆借阅书籍查询数据,同时可以在一个馆查到其他馆的书籍情况,同时可以不同馆际的通借通还。

3.2.2分馆建设。一个图书馆再大,它的辐射范围终究有限,一些路途远,来去不便就人就被剥夺了利用图书馆的权利,以往由于城乡二元结构所限,城乡之间公共图书馆服务水平存在很大反差,城乡群众在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方面存在不均等现象。建立多个乡镇分馆、社区图书室、职工书屋等是增加辐射范围最有效的途径。乡镇图书馆社区图书室职工书屋作为提供信息服务的最基层馆,应充分利用馆藏开展多种形式的信息服务,解决一部分人读书难、读书人少的问题。

3.3人力资源的整合

人力资源作为整个整合系统的软件也是不容疏忽的,它虽然不是主体,但作为一个执行者,它的好坏直接确定了整合活动的成败。

3.3.1对整合执行人员的培训。整合是一个新名词,要做好它,我们要团结所有的执行人员,对于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我们要进行培训和继续教育,让大家明白整合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同时知道自己在这个活动的什么位置,要做些什么,这样才可能保证整合活动的顺利进行。

3.3.2各类图书馆下属或平行机构的业务支持和培训。建立了众多的分馆、职工书屋等下属机构,这就带出一个人员问题,图书馆的人员有限,下属或平行机构的人员多数要他们自己解决,而这些工作人员往往是没有接触过图书馆工作,没有图书馆基本业务知识的,对于这些工作人员我们总馆要提供业务支持和业务培训,要工作人员明白自己的职责是什么,日常应该怎么做。对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要及时热心的给予解决。

4 资源整合的成果和不足

馆藏文献、地方文献数据库的建设,外部数据库的购买、网站的整合、图书资源的通借通还、众多分馆、职工书屋等的开設,资源整合的成果是我们有目共睹的,既让资源得到了很好的利用,又让资源需求者的到了方便。但整合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整合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两头分化、开展的活动多样性不够、数字资源浪费、管理不到位、职工思想不稳定等情况。

总之,我们相信共建、共享的整合之路是图书馆资源的发展方向,我们要在以往的经验上不断的完善不断的前进,来实现资源和资源需求者的双赢,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王瑜,张迎芳.图书馆信息资源整合与应用.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7.1

[2] 赵伟丽,孙明玉.整合文献资源 加快共享进程.图书馆建设,2007 3

整合自主模式, 出彩数学课堂 第7篇

一、尝试教学+小先生制=计算课堂出彩

在教学中, 我们老师常常说计算课难上, 计算枯燥, 学生计算能力低下, 计算让师生头疼。计算却是小学数学的灵魂, 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培养计算能力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主要任务。计算不仅对解决人们日常生活问题、开展科学研究具有很强的工具作用, 而且是学生继续学习数学的必备技能, 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还直接影响到学习数学的兴趣、态度和自信心。在教材中, 计算这一知识点在每个学年段都有所涉及, 整数、小数、分数的计算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一些共性, 学生也是可以通过迁移、类推得以掌握的。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除数是两位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第一课时, 例1:92÷30=, 140÷30=在教学中, 我先通过考考你口算:360÷60=, 90÷30=括号里最大能填几30× () <92, () ×30<140再由“数学好听——看数字讲故事”引出教学例题92÷30=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今天的这节课老师不讲, “我不告诉你, 请你先来试一试”。在尝试的过程中, 一边试着做一边思考:

1. 课本中介绍了哪些方法? (你可以边学, 边做标记)

2. 小棒图对你有什么帮助和启发?

3. 如果请你向同学讲解这道竖式计算, 你准备怎么讲呢?你觉得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什么呢?

4. 关于这样的竖式计算你还有什么问题或想法吗?

这部分知识学生已经有了除数是整十数口算的基础, 也有了除数是一位数笔算除法的基础, 如果再按照新授课那样由教师完全讲解, 就会剥夺了学生的主动性, 忽视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也降低了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欲望。既然学生有基础, 就让学生自己来。在这样的教学设计里, 既了解了学生已有知识的掌握程度, 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能尝试, 尝试能成功”这是尝试教学的基本观点。

学生在尝试学习后汇报, 请小先生讲解, 出示课堂小先生常说的四句话:

1.请大家听我说——

2.我要特别强调的是——

3.大家还有什么问题要问我吗——

4.谢谢大家听我分享。

朱浩煜在当小先生讲解时:“请大家听我说—— (集中大家注意, 做好讲的准备) 在计算92÷30=我想过用摆小棒的方法, 10根小棒为一捆, 30根放一堆, 可以放3堆还剩2根。可是这样挺麻烦, 还有在没有小棒时怎么办?于是, 我列竖式, 先写被除数92, 画除号, 写除数30, 想摆小棒可以摆3堆, 是3个一堆, 商就写在个位上, 3和除数30相乘得90写在被除数下, 被除数92减90还剩2, 就是余数。我要特别强调的是—— (我理解的重点, 我的发现) 商的位置, 在这里商要和个位对齐, 还有就是余数要比除数小, 要是大了就不对了。大家还有什么问题要问我吗—— (质疑再探讨) , ”此时就有孩子向小先生提出商能写在十位上吗?一定要写在个位上?余数为什么要比除数小等问题。小先生一一做了进一步的讲解, 最后谢谢大家听我分享。 (礼貌地结束, 精彩收尾)

在讲解的过程中, 小朱老师特别要强调的是——商的位置, 余数的位置及大小, 这不正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吗?在大家有什么问题要问我吗——此时孩子向小先生提出商为什么要写在个位上?写在十位可以吗?余数为什么要比除数小等问题, 而这正是这节课的教学难点。案例中, 从孩子们课堂的表现, 言语交流, 对小先生这一角色的喜好, 对知识的把握都精彩至极。王熙博在当过小老师之后, 学习兴趣大增, 讲解的积极性特别高, 反复斟酌自己的语言, 还回家预习, 甚至先给妈妈试着讲一讲, 这不都是自主的开始, 不都是主动地探究吗?

孩子们的表现欲强, 特别是有基础的优等生根本听不进老师讲自己已经会的内容。这个时候, 让他们来当小先生, 不仅满足了表现他们的表现欲望, 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 还能激起其他孩子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使知识的传授、接收和应用融为一体。

二、创新游戏+探索思考=概念复习出彩

四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学习了好多数学名称:射线、直线、线段、角、顶点、锐角、钝角、直角、平角、周角, 等等。学生不喜欢死记硬背, 更不喜欢抄来抄去, 可是不背不抄怎么能记得住?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他们主动地就把这些内容记清楚, 还不费事呢?

在电视娱乐频道中, 我们经常看到“我来比画你来猜”节目, 我想在数学课上也可以试一试。说的要想说清楚首先要记明白, 猜的要想猜正确必须记忆准确能辨析, 一举两得, 一次考俩人, 旁人也乐得参与, 挺好。我在白纸上写了这个单元学习的概念、名称, 再讲清楚要求后, 就和孩子们玩开了。刚开始, 孩子们还有点云里雾里的, 渐渐的, 摸着头绪了, 有些没记牢的还知道翻书查找了。大家兴致勃勃, 参与度极高, 描述的语言各式各样, 例如在出示“射线”这个题目后, 孩子们就有如下描述:

生1:汽车光像什么?

生2:只有一个端点的直线。

生3:只能向一边延伸的是什么?

生4:在直线上点一个点, 就变成两条……

生5:不能测量的, 有一个端点的。

孩子们的描述各不相同, 但始终围绕的就是射线的基本特征。没有轮到的同学嚷嚷着:老师叫我, 叫我, 再来一次, 明天再来。几次活动开展下来, 小女孩张玉璇悄悄地跑来跟我说:“贾老师, 下个单元的题卡, 我来准备好吗?”我很是意外但还是信任地点点头。以后的日子里, 我们班定期开展“猜词大会”看哪个组最厉害, 开展“一站到底”看哪位同学是“站神”答的最多。在这样真实的情景挑战面前, 孩子们都摩拳擦掌, 跃跃欲试, 再也不用我督促着记概念背定义了。

“教是为了不教, 学是为了会学”。在调整了自己的教学策略, 选用了这样的模式以后, 学生亲力亲为, 亲自体验参与, 让孩子们真正地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很好玩、很轻松的事情。当代认知心理学家指出:没有任何教学目标比使学生快乐、自主、高效的学习更重要。我们要求学生记忆大量的材料, 却很少教他们记忆的方法。教会学生学习, 整合自主的教学模式, 传授有效的学习策略, 是减轻学生负担, 快速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三、猜想验证+自主发现=潜能激发出彩

《尾巴接回的奥秘》, 初看这个课题, 就很好奇, 这课讲的什么内容呢?是数学吗?原来这是讲《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老师出示了一组正六边形和一个正方形。正六边形里是一只猴子, 正方形里画的是猴子的尾巴。老师让学生猜, 如果正六边形不动, 正方形按一个方向转动, 转动几次才能让尾巴重新接回。学生猜6次。老师就根据学生提供的数据进行演示。6次没有让尾巴重新接回。孩子又马上猜12次。通过老师演示, 孩子们发现真的是12次让猴子的尾巴重新接回了。这一环节, 学生最初认为是6次, 现在又发现是12次, 有了这样的认知冲突, 老师并没有解释为什么。

紧接着, 孩子们又经历第二次猜想并验证。老师问:“如果再玩一次这个游戏, 你们有没有信心把它猜对?”学生大声齐说:“有。”老师出示一组新图形:一个正八边形和一个正五边形。正八边形里是一只公鸡, 正五边形里是公鸡的尾巴。

第三次猜想, 让孩子亲历猜想、验证、记录过程。两组图形, 一个是正五边形里有一只老鼠, 另一个正方形里是老鼠的尾巴。另一组图形是一个正八边形里画了一只金鱼, 另一个正方形里画的是金鱼的尾巴。质疑:尾巴重新接回的奥秘是什么?尾巴重新接回的次数与什么有关?又是怎样的关系呢?

孩子们在小组内交流, 汇报环节自然水到渠成:只要将两个图形的边数相乘所得的积就是重新接回尾巴的次数;虽然第一组的方法可以找到一个重新接回尾巴的数, 但不一定是第一个出现的数字;我们组发现重新接回尾巴的数既是图1边数的倍数又是图2边数的倍数。

这节课, 老师通过孩子自己的发现, 让他们自己得出的结论不断完善, 一步一步引导鼓励, 得出公倍数的结论, 怎样不会漏掉最小的公倍数。

古罗马教育家说过: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 而是一个需要点燃的火种。教育的魅力就是老师要最大限度激发出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巨大潜力, 把火种点燃。学生在教师科学的指导下通过自身能动的、富有创造性的学习过程实现教学目的。从外显层面看, 学生行动是积极的、主动的;从内隐层面看, 学生是有所需求的、产生兴趣的, 这才有了动力且付诸行动。

企业并购的文化整合模式 第8篇

一、企业并购的文化整合模式

(一) 四种企业文化整合模式

不同的企业会以不同的方式进行企业文化整合。根据并购双方企业的变化程度及并购方获得的企业控制权的深度, 企业文化整合主要有四种模式:吸纳式、渗透式、分离式和消亡式。

吸纳式文化整合模式, 是指被并购方完全放弃原有的价值理念和行为假设, 全盘接受并购方的企业文化, 使并购方获得完全企业控制权。这即为Berry (1982) 所称的吸收 (Assimilation) 。在最极端的情况下, 强势企业做出整合决定, 派出自己的经理取代原最高管理层。这也可以称为“掠夺型”整合。

渗透式文化整合模式, 是指并购双方经过双向的渗透、妥协, 形成包容双方文化要素的混合文化, 目标是希望获得揉合了双方文化的长处。这是Berry说的一体化 (Integration) 。

分离式文化整合模式, 是指在这种模式中被并购方的原有文化基本无改动, 限制双方接触, 保持两种文化的独立性, 这即为Separation分离。

消亡式文化整合模式, 即被并购方既不接纳并购企业的文化, 又放弃了自己原有的文化, 从而处于文化迷茫的整合情况。也就是混沌 (Deculturation) 的文化适应状况, 当被并购企业员工不珍惜原来的价值观, 将其抛弃, 同时又不认同购并企业的文化时, 员工之间的文化心理纽带就会断裂, 价值观和行为观也变得混乱无序。

(二) 四种模式的适用情形

鉴于文化是通过长期习惯根植于心灵深处的东西, 很难轻易舍弃。吸纳式文化整合模式只适用于并购方的文化非常强大且极其优秀, 能赢得被并购员工的一致认可, 同时被并购企业原有文化又很弱的情况。当被并购企业失去法人资格, 并被完全吸收入并购方企业时, 购并企业就会采取这种形式。海尔集团文化整合案例就是一个典型的吸纳式文化整合模式。

渗透式文化整合模式适用于并购双方的企业文化强度相似, 且彼此都欣赏对方的企业文体, 愿意调整原有文化中的一些弊端的情况。这是最复杂的文化融合模式。当双方企业文化各具特色, 且均可以为企业带来丰富的利润回报时, 该形式被采用得比较多。

运用分离式文化整合模式的前提是并购双方均具有较强的优质企业文化, 企业员工不愿文化有所改变, 同时, 并购后双方接触机会不多, 两个企业之间的职能部门以及其他来往都比较少, 不会因文化不一致而产生大的矛盾冲突。

消亡式文化整合模式, 有时是并购方有意选择的, 其目的是为了将目标企业揉成一盘散沙以便控制, 有时却可能是文化整合失败导致的结果。无论何种情况, 其前提是被并购企业甚至是并购企业拥有很弱的劣质文化。

二、企业并购文化整合模式的选择

(一) 文化整合模式选择的原则

(1) 方向性原则。文化整合的目标应以整合后的企业总体目标为指引, 因而文化整合模式的选择也要有利于该目标的达成。这种文化整合模式, 应该既能够把并购双方文化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对整合工作做一个全面性的安排, 同时又便于把文化整合工作与企业其它方面的整合工作统一起来, 发挥整体优势, 又易于处理好整合过程中整体利益与部分利益的关系, 以对人的管理促进对财、物的管理, 充分发挥双方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从而最终实现并购的目标。

(2) 客观性原则。在企业文化整合中, 双方企业文化的优劣、强弱不同, 因此在做整合模式的选择时, 要坚持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 深入的了解和把握企业的内外部环境, 根据并购后企业的发展目标, 分析和预测未来企业文化整合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只有这样, 才能为企业文化整合提供客观的、合适的整合模式。

(3) 平等性原则。企业文化整合是企业的长期行为, 一方面要不断保留和吸收双方企业文化中利于未来企业发展的文化精髓, 另一方面也要不断的扬弃原有企业文化中不利于未来企业发展的不利因素。这一过程需要全体员工本着双方平等的心态, 并购双方中的任一方都不能采取居高临下的态度, 不能随意否定对方的企业文化, 而是应该采取沟通的方式进行认真分析与协商, 从而为文化整合模式的选择提供一个客观的依据。

(4) 成本效益原则。企业并购后是否成功, 是以是否实现其预期效益为衡量标准的。而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经济文化, 也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的。只有企业文化能够为企业带来效益, 才能被企业员工认同。因此, 企业文化整合也必须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获为准绳。由于文化整合过程中, 有可能出现多种不确定因素, 诸如人的因素、制度的因素等, 使得并购成本不可控, 从而加大并购的风险。因此, 企业在选择文化整合模式时, 既要考虑短期成本, 也要考虑长期成本, 既要考虑微观成本, 又要考虑宏观成本

(二) 文化整合模式的选择

企业文化整合模式具有多样性, 并购企业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企业文化模式呢?有国外学者把企业文化整合看作是双方互动的过程, 购并方有自己的打算, 但要取得良好的整合效果, 必须同时考虑被购并企业员工的认同。还认为, 对购并企业来说, 采用何种模式取决于文化的宽容度, 即鼓励还是反对组织内员工持不同的价值观, 以及战略相关性, 即相关购并还是不相关购并。反之, 对被购并企业而言, 他们欢迎哪种整合模式取决于他们对自己的文化不好并希望抛弃它, 以及对购并企业文化的态度, 不同的组合决定了他们不同的偏好。一般来说, 并购企业选择企业文化整合模式需要考虑两个主要因素:企业并购战略和企业原有的文化。企业并购战略指并购的目的及该目的的实现途径, 内容包括确定并购目的、选择并购对象等。并购目标直接影响文化整合模式的选择。企业原有文化对于企业文化整合模式选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并购方对多元文化的容忍度。根据企业对于文化差异的包容性, 企业文化有单一文化和多元文化两种类型。单一文化的企业力求文化的统一性。多元文化的企业不但容许多元文化的存在, 还对此十分赞同, 甚至加以鼓励与培养。一个多元文化的并购企业视多元文化为企业的一项财富, 往往允许被并购者保留其自身文化。与之相反, 单一文化企业强调目标、战略和管理经营的统一性, 不愿意被并购企业拥有与之不同的文化。

当并购发生在相关产业 (如横向兼并战略) 且并购方是多元文化企业时, 可以选择渗透式文化整合模式。此时, 被并购方将被允许保留部分企业文化, 同时双方努力寻求多方面的协同效应。如果进行横向兼并的并购方是单一文化企业, 则可能选择吸纳式模式——向被兼并企业灌输自己的文化。

当并购发生在非相关产业时 (如纵向一体化兼并战略和多元化兼并战略) , 容忍多元文化的并购可以选择分离式模式, 而主张单一文化的并购企业则很容易导致文化消亡。因为在主张文化与管理方式上与本企业统一, 而这种行为却很容易激起被并购方的反抗, 导致并购双方的众多矛盾和压力, 引致文化的涣散和并购失败。如果并购企业从并购一开始便计划将目标企业并购后拆散出售, 则无论在何种兼并战略下, 都会选择文化消亡式。如果购并双方倾向于选择企业文化整合模式比较一致, 那么整合过程就会比较平稳, 因为这是双方都愿意看到的方式, 回避其间较少遇到的问题, 而且容易达成共识。如果有很大分歧, 或者购并方根本就没有考虑对方的接受程度, 就很容易在整合过程中激发矛盾, 引发被购并企业员工的强烈反感与抵制, 想要取得预期的整合效果和并购绩效就非常困难了。

并购企业选择企业文化整合模式需要考虑两个主要因素:企业并购战略和企业原有的文化。企业并购战略指并购的目的及该目的的实现途径, 内容包括确定并购目的、选择并购对象等。并购目标直接影响文化整合模式的选择。企业原有文化对于企业文化整合模式选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并购方对多元文化的容忍度。根据企业对于文化差异的包容性, 企业文化有单一文化和多元文化两种类型。单一文化的企业力求文化的统一性。多元文化的企业不但容许多元文化的存在, 还对此十分赞同, 甚至加以鼓励与培养。一个多元文化的并购企业视多元文化为企业的一项财富, 往往允许被并购者保留其自身文化。与之相反, 单一文化企业强调目标、战略和管理经营的统一性, 不愿意被并购企业拥有与之不同的文化。

当并购发生在相关产业 (如横向兼并战略) 且并购方是多元文化企业时, 可以选择渗透式文化整合模式。此时, 被并购方将被允许保留部分企业文化, 同时双方努力寻求多方面的协同效应。如果进行横向兼并的并购方是单一文化企业, 则可能选择吸纳式模式——向被兼并企业灌输自己的文化。

当并购发生在非相关产业时 (如纵向一体化兼并战略和多元化兼并战略) , 容忍多元文化的并购可以选择分离式模式, 而主张单一文化的并购企业则很容易导致文化消亡。因为在主张文化与管理方式上与本企业统一, 而这种行为却很容易激起被并购方的反抗, 导致并购双方的众多矛盾和压力, 引致文化的涣散和并购失败。如果并购企业从并购一开始便计划将目标企业并购后拆散出售, 则无论在何种兼并战略下, 都会选择文化消亡式。如果购并双方倾向于选择企业文化整合模式比较一致, 那么整合过程就会比较平稳, 因为这是双方都愿意看到的方式, 回避其间较少遇到的问题, 而且容易达成共识。如果有很大分歧, 或者购并方根本就没有考虑对方的接受程度, 就很容易在整合过程中激发矛盾, 引发被购并企业员工的强烈反感与抵制, 想要取得预期的整合效果和并购绩效就非常困难了。

参考文献

[1]张利萍.企业文化整合及其在企业并购中的作用[J].发展, 2012, (2) .

[2]陈春花, 郭燕贞.横向并购背景下的文化整合模式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 2010, (3) :179-181.

[3]文风.企业并购与文化整合的理论与实证研究[M].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9.

[4]李培林.论我国并购企业文化整合中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管理研究, 2009, (9) :450-452.

整合模式 第9篇

近年来, 由于未能适应智能手机时代的竞争, 诺基亚、 摩托罗拉这些曾经的行业巨头走向了没落,小米、华为等国产手机品牌顺势而为,迅速成长。 就全球市场来看,智能手机领域最有影响的仍然是占据着全球市场份额前两位的三星和苹果两大品牌。 移动互联网的兴起,造就了智能手机行业, 但作为智能手机最著名的两大品牌,苹果和三星的经营理念和商业模式却有着根本的不同。

2010年5月26日,苹果公司 以2213.6亿美元的市值一举超越了微软成为全球最有价值的科技 公司。2011年2月,苹果又取代了诺基亚连续15年销售量第一的地位, 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生产商。 2011年8月 ,苹果最终 超过埃克 森美孚 ,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 2014年11月26日,苹果市值再创新高,跃过了7000亿美元,比第二位的埃克森美孚高了2210亿美元, 高出的部分是阿里巴巴的市值,创造了企业史上的一个奇迹。 一时间,苹果的成功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苹果受到了竞争对手很大的冲击,尤其是在中国市场,在三星和华为、小米等国产手机的紧逼之下市场份额迅速下降。 虽然面临着我国国产品牌的挑战,苹果还是把三星作为主要的竞争对手,一方面通过专利诉讼打击三星,另一方面采取措施“去三星化”,摆脱对三星硬件的依赖。 三星手机产品种类繁多,多个产品系列覆盖了高中低档各个层次,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却并未给三星带来相应的收益。 最近的财报显示, 三星的盈利受制于移动业务大幅下滑的影响,减少了将近五成,连续几个月亏损,经营业绩创最近三年的新低。

由于在其他产品市场没有交集,苹果和三星的竞争主要集中在智能手机领域,这种竞争是全方位的———从产品线、性能、外观、屏幕尺寸和操作系统等各个方面。 苹果和三星孰优孰劣? 为什么三星手机的市场份额大大超越苹果而盈利能力却相差甚远? 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苹果的i Phone等各类电子产品的盈利能力都很强,苹果是如何获得并保持竞争优势的? 德鲁克有一句名言:“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 苹果与三星的较量,就其本质是两种不同的商业模式———平台模式与垂直整合模式之间的竞争。 本文通过剖析苹果和三星的竞争来分析比较这两种商业模式。

二、苹果的平台商业模式

乔布斯回归苹果之后,带领企业开发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新产品,其背后隐含的是全新的平台商业模式。

1、从 i Pod 到 i Phone 和 i Pad

进入新世纪, 苹果相继推出了i Pod、i Phone和i Pad等一系列新产品,以独特的功能和新颖的设计风靡全球,每一种产品都能以很高的溢价为苹果带来高额利润。 表面上看,是技术创新成就了苹果,实际上苹果的竞争优势源自独特的商业模式。 苹果的优势是竞争战略集中体现为平台商业模式。 苹果已经推出的系列产品———作为音乐播放器的i Pod、作为智能手机的i Phone和作为平板电脑的i Pad在商业模式上有其内在的一致性。 当苹果推出i Pod的时候,MP3已经是非常成熟的产品。 从硬件的角度看, i Pod比普通MP3只是多了一个屏幕,拥有更加时尚的外表。 但i Pod的创新主要不是体现在硬件上,而是借助互联网打造了全新的平台商业模式。

在乔布斯看来,经营影视、音乐产品不需要像索尼那样花巨资买下电影公司、唱片公司,需要的只是用户喜欢的产品和好用的软件,外加低价销售的内容。 苹果进入音乐产业的秘诀就是借助以iPod+i Tunes+i Tunes Store为载体的 平台把乐 迷和唱片公司以及软件公司联系起来,为各个群体(细分市场)提供全面的音乐下载服务,让他们随时随地享受自己钟爱的音乐。 平台模式把长尾效应发挥到了极致。 实体音乐商店受货架等陈列空间和每一张CD容量的限制,只能根据作品的流行程度进货,经营小众的冷门音乐作品(长尾)得不偿失,必须舍弃。 而i Tunes拥有的无限的存储空间让任何一个客户都可以随时下载任何想要的音乐,使每一个小众市场都成为有价值的细分市场,彻底颠覆了传统的 “二八律”,以几乎为零的边际成本最大限度地发掘客户价值。 最终让i Pod彻底击败了传统的音乐产品经销商和MP3制造商。

在苹果进入智能手机市场时,诺基亚、摩托罗拉、黑莓等品牌已经占据领先地位。 i Phone的硬件并没有技术上的重大突破, 无论是触摸屏还是芯片、电源(电池)都是成熟技术,甚至待机时间还成为i Phone的短板。 苹果除了IOS之外并未开发其他软件,i Phone的创新仍然是商业模式创新———沿用并放大了i Pod的平台商业模式。 苹果的i Pad与同时期PC厂商力推的上网本相比, 虽然很多应用软件与主流的Windows操作系统不兼容,但借助App Store提供的丰富 的应用软 件和游戏 等各类体验 性产品,还是在竞争中占了上风,成为最成功的平板电脑。即将上市的i Watch作为新兴的可穿戴智能设备,仍然是软件与硬件集成的平台式产品。

苹果向市场提供i Phone手机,但并不把自己仅仅看作手机制造商,而是把自己当作电信公司和软件提供商。 它在美国与最大的电信运营商AT&T合作销售,在中国与移动和联通合作销售合约机。 在美国,苹果可以从电信运营商处获得话费分成。 合约机的销售让苹果获利的同时也促进了电信运营商的市场开发, 扩大了电信运营商的客户群体,电信运营商也能获得很大的利益,最终实现双赢。 除了与电信公司合作带来的收益,i Phone的其他收入来源包括广告分成和应用软件开发商上交的入门费以及软件下载提成等。 这就是为什么i Phone能够长期占据全球手机业净利润的一半以上的根源。

从苹果重新崛起的历程可以看到, 其持续的竞争优势固然与技术创新有关,但深层次的原因是适应互联网环境的经营理念带来的平台商业模式创新。

2、以产品为核心的网络化平台模式

与电商、交友或杀毒等服务平台相比,以手机为代表的消费类电子产品平台的核心是产品,深入人心的i Phone手机不仅是苹果联系客户和利益相关方的纽带,还是保障苹果收益的壁垒。

苹果产品是构建平台的基础。 从i Pod到i Phone和i Pad以及i Watch,苹果始终致力于开发完美的产品,正是靠着卓越的产品,苹果得以吸引电信运营商和软件开发商等利益相关者加入, 形成网络效应,构筑以苹果为核心的平台商业模式。

苹果的产品开发,依靠的是整合外部资源的网络化创新, 也就是自己并不进行全方位的研发,而是利用其他企业尤其是小企业开发的技术,将其集成为自己的新产品。 苹果产品开发运用的硬件和软件大都来自其他企业, 虽然i Pod、i Phone和i Pad都使用苹果自己开发的IOS操作系统,但基于IOS的应用软件高达30万种, 都是由其他软件开发商提供的。 其中,i Phone就拥有十万个内容服务商为其提供应用软件。 总的来看苹果并非原创者,而是一个高超的技术整合者,充分利用价值网资源实现产品创新和价值创造。

互联网让消费者有了更多选择, 对产品和服务的认识与理解更加深刻, 也让他们非常注重消费过程中的体验。 为了吸引并留住客户,i Phone、i Pad等产品的设计不仅注重简洁美观的外形、 性能卓越的硬件和可靠的产品质量, 而且抓住了互联网时代产品设计的核心理念———客户体验。乔布斯认为“情感经济”已经取代了“理性经济”,消费类电子产品最重要的是“与消费者产生情感共鸣”、“制造让客户难忘的体验”而不是运算速度、硬件配置。 从感官体验、情感体验、思考体验、行动体验到关联体验各个方面, 苹果把客户体验做到了极致, 从外观到内心彻底征服了客户。[1]这种新的产品开发理念让苹果拥有了一个忠实的客户群体,大量的客户购买了i Phone手机,拥有了内置于手机中的IOS系统,使苹果有可能把手机用户与移动运营商、软件开发商、(视频、音频等)内容服务商联系起来。 苹果手机的销量越大,电信运营商和硬件制造商获得的收益越多。另一方面, 与开放的安卓系统相比,IOS系统是封闭的,能够保障软件开发商的收益, 激励它们更好地开发基于IOS的应用软件。 由于充分把握互联网环境中商业竞争的真谛,打造基于价值网的平台商业模式,苹果最终进入了 “创造客户价值———实现公司价值———赢得利益相关者支持”的良性循环。[2]

三、三星的垂直整合商业模式

作为韩国最大的企业,三星拥有四十万员工,年销售收入占韩国GDP的20%,涉及的产品和业务领域非常广泛, 从上游的半导体到下游的手机、 电视等,其商业模式是全产业链经营的垂直整合模式。

三星走上“垂直整合”的发展道路有其特殊的历史渊源。 三星电子成立于1969年,面对日美等发达国家强劲竞争对手的压力,缺乏技术优势的三星只能以低成本、低价格的低端产品取胜。 三星创始人李秉哲在日本考察时亲身感受了索尼等电子巨头拥有的技术优势所带来的巨大收益,决定进军上游的半导体行业,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二次创业”中,重构业务体系,把半导体业务并入“三星电子”, 在产业链上游开发共有的与数字化相关的核心部件(半导体芯片、LCD)及核心技术,在产业链下游则大力开发多种高成长性、高附加值的电子产品(电视、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手机等),目的是实现产品组合的技术领先, 全面控制和降低成本,获得纵向产业链的整体优势。 早在1992年, 三星的DRAM就已经做到了全球第一,目前已经成为全球 最大的芯片、LCD供应商。 三星的上游业务增强了对苹果等竞争对手的讨价还价能力。 由于“半导体” 和“LCD”生产的固定成本极高,形成了很强的进入壁垒,上游业务是整个三星集团的主要利润来源。

垂直整合战略的实施让三星在短短十年间一跃成为全球最主要的全产业链经营消费类电子产品制造商,旗下的三家企业成为世界五百强,三星也成为半导体、液晶显示器、通信等技术领域的领先者。 三星的垂直整合最初是为了摆脱低端产品的形象和对上游供应商的依赖, 顺应产业和市场变化的战略选择让三星从一个后来者成为世界著名的电子厂商。 进入新世纪, 三星开始进一步转向 “核心辐射”战略———试图像英特一样控制产业核心部件, 占领产业的制高点。 为此,三星在2008年投资13.7亿美元升级其半导体生产线,强化研发投入,力图实现技术超越。然而,由于手机等终端产品还是三星销售收入的主要来源, 三星的这一战略转型并未做到核心辐射所要求的聚焦和专注, 既没有把核心部件的研发与制造之外的其他环节剥离出去, 也未能针对产业链核心环节集中优势取得突破,获得产业的主导权。 因而,到目前为止,三星的商业模式依然是纵向垂直整合。互联网环境下,这一曾经给三星带来成功的模式越来越不适用。

四、平台模式和垂直整合模式的适用性

平台是近年来快速兴起的商业模式。 互联网主导的信息时代,许多产业围绕平台形成。2007年的一项研究表明,以市场价值排序,世界上最大的100个公司中的六十个其盈利至少有一半来自平台市场。[3]

1、以苹果为代表的平台模式

工业经济时代由于平台的稀缺,平台商业模式只是在信用卡、 购物中心等少数行业中有所体现。 进入信息时代, 互联网作为高效的交易 (交换)媒介,为企业运用平台商业模式获得竞争优势提供了前所未 有的机遇 , 催生了一 大批成功 的平台企 业———腾讯、阿里巴巴、奇虎360、百度等。 平台的网络效应集中体现为客户(用户)等参与者之间的互动,参与者的规模决定了平台的初始商业价值,[4]平台能否保持客户不流失决定了平台的长期商业价值。 平台的本质是多个群体达成交易(交换)的场所。 虽然很多平台会以免费等形式吸引用户,但平台的运营是经济行为,最终要把用户转化为客户或者通过吸引用户群体在其他方面获得收益。 这一特征反映了平台模式的本质———不是单纯依靠向直接客户(用户)提供产品或服务,更多的是为交易 (交换)行为提供中介和延伸服务来获得收益。

平台商业模式的基础是能够打动客户 (用户) 的产品(服务)。 互联网环境下的基本商业逻辑并没有改变, 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前提仍然是与客户 (用户)之间的交易(交换)。 能够满足甚至引领客户需求的产品(服务)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 但是平台商业模式创造价值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不是由单个企业而是由以企业为核心的价值网完成了价值创造、价值保持、价值获取的整个过程。 价值网既涉及企业内部的价值创造过程, 又涉及整合外部资源的价值创造过程。[5]价值网不仅让核心企业更有效地开发新产品,同时也改变了企业的盈利模式。 在平台模式下,居于核心的苹果既可以获得超额的边际利润, 又拥有多个利润来源,在硬件产品销售完成之后还拥有后续的收入来源,保证了企业的持续盈利。

2、以三星为代表的垂直整合

与苹果的i Phone相比, 三星手机的产品线更宽,产品开发速度更快,操作系统是免费的安卓系统,用户的使用成本更低,在低端手机市场优势明显。 总的来看,虽然三星手机的销量很大,盈利却很差,甚至陷入了巨亏,吞噬了半导体芯片、LCD等上游的核心部件及核心技术创造的利润,拖累了整体业绩。 进一步剖析,垂直整合使得三星的收入来源单一(主要依靠硬件的销售),成本压力巨大,导致企业的战略空间很小。 三星的技术优势是以高昂的研发投入换来的,[6]巨额的研发投入和庞大的垂直生产体系要求庞大的市场来消化成本,迫使三星不得不在中国市场与国产品牌竞争低端手机,既不能带来利润又损害品牌价值。 就产业地位而言,三星的技术水平未能达到英特的绝对领先,能够左右整个产业的发展和下游PC制造商的产品开发和市场开发。 三星的产业链延伸固然扩大了品牌影响力、 扩张了规模,但同时也缺乏弹性,使企业很难适应现代复杂快变的竞争环境。

垂直整合模式是沿着产业链扩展的线性思维, 关注的是竞争对手而不是客户,即使是英特等的“核心辐射”战略也依然是以技术、硬件为根本,目的是控制产业链中的其他企业而不是通过互利合作提高整个产业(市场的)价值。 在注重参与和体验的互联网环境中,技术领先、功能强大的硬件产品如果没有软件和服务的支撑就很难深入客户的心智。 消费电子行业中,“核心辐射” 的企业并未能直接与客户建立联系,其影响力仅限于下游的制造商,垄断的是芯片供给。 如果PC制造商不再需要速度,英特倾全力研发的芯片的商业价值就会大打折扣。

垂直整合模式适用于工业时代,平台模式适用于信息时代。 或许苹果会因为平台被侵蚀而再次陷入困境,但平台商业模式毫无疑问代表了未来的方向,是“互联网思维”的集中体现。

五、结论

作为产业革命标志的互联网是所有企业都必须面对的挑战,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企业与产业(市场)、企业与企业(利益相关者)以及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系。 顺应互联网环境下的竞争,企业需要重塑经营理念,打造全新的商业模式。

苹果与三星的竞争反映的正是不同商业模式的竞争。 商业模式创新改变产业格局、颠覆市场竞争规则,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传统的垂直整合模式体现的是价值链竞争,而平台模式则是价值网竞争。 互联网环境下的竞争,平台商业模式以企业为核心的价值网要优于垂直整合模式对产业链的控制。 平台竞争同样需要发现价值、创造价值和保持价值,但是其价值创造过程已经由传统的垄断或独占转变为基于价值网的合作共赢。 平台帮助企业开发产品和市场, 形成广泛且持续的收入来源,最终苹果等构建平台的核心企业在促进平台成长壮大的同时获得了最大的商业价值。

摘要:苹果与三星的竞争是模式之争。是平台还是垂直整合?二者各有所取。苹果运用平台商业模式获得竞争优势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平台的本质是利益相关方交易(交换)的媒介,构建平台的核心企业在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开发产品和市场的同时获得了最大的商业价值。而三星则试图通过垂直融合模式来取得竞争优势。本文对此进行分析。

东元开启整合营销新模式 第10篇

东元集团会长、台海工商协进会理事长黄茂雄在接受《中央空调市场》杂志采访时表示, 新成立的天津东元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整合了东元集团旗下6大事业群营销平台, 今后将同时经营机电暨产业系统事业群、家电空调暨服务事业群、信息电子事业群、通讯暨电信事业群、信息服务事业群、投资暨控股事业群旗下所有产品。通过6大事业群产品各有优势的销售网络体系和服务体系的整合, 在渠道渗透率、网点覆盖率、品牌影响力3个方面都实现了非常大的进步, 使东元旗下的产品具备了更强的市场竞争力。此外, 黄茂雄会长还透露, 东元集团在滨海新区投资额达10亿元的LED彩电项目即将启动。

青岛世纪东元有限公司全球营销总监李程波称, 几年前, 东元集团就在厦门区域进行了平台整合营销模式的尝试, 成立了安台创新科技 (厦门) 有限公司。事实证明, 经过几年的发展, 整合后的东元集团各类产品优势在销售网络体系和服务体系得到了综合体现, 销售额稳步提升。

天津东元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佳助表示, 经过此次营销平台的整合, 东元将凭借多品种、多品牌的综合发展优势, 持续提升整体的综合竞争实力。此次整合, 公司与渠道进行了广泛沟通, 普遍对此次的整合非常认同, 对于东元6大产品事业群的发展更加充满信心。同时, 通过营销队伍的整合, 形成了一支更具市场导向和服务意识、更能战斗的营销团队。对于消费者来说, 将更深刻地体会到整合平台带来的便利性。

“四统一分”的整合发展模式 第11篇

早在1996年,青岛市委常委会议决定,从青岛实际出发,统一建设全市宏观决策和办公信息服务网络系统,并成立市办公自动化工作协调领导小组。这一机构在2003年改为市电子政务协调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后因工作需要,现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任组长,市委秘书长、市政府秘书长任副组长。也是在1996年,一个编制为69名的正局级事业单位——市委市政府计算机中心成立,即今天青岛市电子政务和信息资源管理办公室的前身。

15年来,青岛市不断强化对电子政务的统筹整合力度。先后确定了“三不”原则(即“没有特殊需要,各部门不再单独建设电子政务基础平台,不再建设机房,不再设立信息中心,逐步将全市机关的电子政务系统整合到统一平台上),下发了《青岛市电子政务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并一直严格实行着“四统一分”的管理体制。

统一机构:市委市政府计算机中心(市电政信息办)成立后,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四个办公厅均不再设立独立的信息化机构。由市电政信息办统一负责全市机关电子政务的管理、统筹、协调、推进和技术支持。青岛市所辖12区市,也都参照市里的做法,成立了四大班子统一的电子政务管理和技术支持机构。

统一规划:2002年以来,两办先后印发了3个“电子政务五年规划纲要”。市电政信息办每年制定数个具体项目建设和应用推进文件,由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发布实施。

统一网络:市委、市政府明确规定,各部门原则上不得单独建设纵向网络和跨部门网络,上下级之间和部门之间的互联互通,一律通过全市统一的网络平台实现。

统一软件:凡是涉及全市或多部门的应用系统,均由市电政信息办负责开发或引进应用软件,在全市统一推广应用。目前统一推广的应用软件包括基本通信、公文流转、信息采编、信息公开、网上审批、网上执法、电子监察、信访管理、督查管理、社区事务、多媒体通信等。2008年以来,又将平台级软件连同配套主机、存储等设施纳入统一共享范围。

分级推进:在“四统一”的基础上,由各区市和各部门负责分头推进本地区、本部门的系统建设和应用。

就这样,青岛逐步探索形成了以集中共享为特点的电子政务集约化发展模式,通过基础设施共享、平台共享和应用共享,坚持不懈地推进全市机关机房、网络、服务器、基础软件和应用整合。2001年以来,市区两级财政先后投入2亿多元,建设完善“861”核心技术体系,即8个平台:政务网络平台、安全支撑平台、公共服务门户平台、基础办公服务平台、管理信息系统平台、流程管理服务平台、多媒体协作平台、知识管理服务平台,6个中心:即应用服务中心、信息交换中心、政务数据中心、共享平台服务中心、认证授权中心、容灾备份中心和1套目录服务体系。形成了具有较强支撑能力的电子政务共享平台,并全面实现机关软件正版化。今年底之前,还将投资约4000万元,整合建设云计算和灾备一体化平台。

以提高社会管理能力为目标,推进电子政务应用和信息资源整合

整合基础平台资源,夯实部门整体协作基础。截至目前,依托“861”核心技术体系,已为28个部门提供主机托管服务;为99个部门构建了网上办公系统;为47个部门构建了网上审批系统;为44个部门构建了网上执法系统;为20个部门建设了内部信息共享系统;为52个部门构建了70多个公众服务网站;为60多个部门构建了公众咨询求助投诉系统;为18个部门构建了网上访谈系统;为100多个部门和单位提供网络、邮件、防病毒和正版软件服务。此外,还有监察、信访、议案、档案、督查、考核、安全生产、医药卫生、文化执法、民政、应急、财源建设、固定资产管理等50多个部门专用系统依托共享平台建设和运行。

整合基础办公软件,形成一网式协同办公环境。按“内部一网式办公”支撑“对外一站式服务”的思路,青岛市在建设全市三级机关统一互联的政务网络平台的基础上,建设并推广了一套大型、综合、通用,多媒体、多功能一体化的基础办公平台——金宏电子政务集群系统。截至目前,全市三级机关金宏网有效用户达15420个,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的公文、信息、督查、考核、会议、信访、接待等各项业务全部实现电子化处理;全市各级机关之间公文、信息全部实现网上传输;12区市和100%的市直部门实现了内部网络化办公,形成了全市大一统的一网式协同办公环境。2010年,金宏网上公文信息流转量达1617万件次。机关公文、信息处理由过去以周、天计缩短为现在以分、秒计。

整合行政执法和管理事项,强化行政权力规范、透明运行。为保障行政机关规范行使权力,依托全市统一的网上执法系统,建成市和区(市)两级联动网上执法平台,建成了44个部门、5866项行政处罚、825部法律法规、3894条法规条款、27551项裁量标准的行政处罚权数据库。以此为基础,将全部行政处罚执法过程纳入网上登记办理,并实行网上公开和电子监察,有效强化了执法约束机制,规范了行政行为;针对权力运行的关键环节,监察机关依托电子政务共享平台,建设了涵盖行政审批、行政执法、政务公开、政府采购、工程招标、土地转让、产权交易、专项资金使用管理、行政效能、重点工程、安全生产等23个重要权力领域的综合行政电子监察系统,构筑起覆盖全市、上下联动的网上行政监督体系,使行政监督变得实时、全程、精准、可追踪。

整合部门重点业务需求,提高行政效率。依托金宏电子政务系统,构建了多级联动的网上督查管理体系和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体系,显著提高了督查考核的工作效率、质量和科学化水平;建成了市和区(市)两级统一的大规模平急结合的网络视频会议和可视电话系统,并实现市、区、街道、居家委会、居民楼五级应急人员体系的电子化管理;全市三级机关统一、互联、共享的多媒体协作平台,为网络视频会议提供了可靠保障,降低了会议成本,提高了行政效率;全市信访部门实现了信访业务网络化管理和信访资源的共享互通,实现了受理、登记、交办、督查、反馈等所有环节的网上办理和实时监督,及时协调处置各类社会矛盾。

整合信息资源,提升政府整体效能。截至目前,依托电子政务信息交换共享中心,实现24个部门317万条涉税信息的实时交换共享,监控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大项目464个,监控占地方税收总量80%的1万户重点税控企业税源205亿元,通过对涉税信息比对分析,查补入库税收8.02亿元;依托市民卡工程,实现公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计划生育、公积金等有关部门自然人信息共享,在此基础上建设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完成671万人的基础信息比对;依托企业数字证书应用,实现工商、税务、质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企业信息共享,在此基础上完善企业基础数据库,完成16万户企业的基础信息比对;全市地理信息共享平台基本建成,工商产业集群查询、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食品药品监管、卫生防控区域监管、流动人口与计划生育、市政环卫信息监管、文化市场执法等业务均依托该平台实现地图管理服务;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等20多个部门依托信息整合发布平台,建成了内部信息共享网站,提高了整体管理和服务水平。

以电子政务应用和信息资源整合为依托,创新社会管理模式

实施现场联办与网上协同相结合,提高审批办事服务效率。按“全市统一、两级集中、一网式流转、一站式服务”模式,建成了全市统一的网上审批平台,2009年3月与市行政审批服务大厅同时投入运行,形成了全国领先的“大厅+网络”双重集中统一的审批服务新机制。截至目前,市级47个部门386项、区(市)包括街道(乡镇)合计3600多项审批服务事项,全部在统一的网上审批平台流转办理,实现了审批流程纵横联动、柔性定制、刚性运行,强化了跨部门协作,规范了审批流程,提高了服务效率。2010年底,通过网上审批系统办理业务量累计为498196件,全部入驻事项较法定时限平均提速70%,其中,企业注册登记平均办结时间缩短为2天,提速89%。

整合部门信息和服务资源,为社会提供网上“一站式”公共服务。1998年5月,市委市政府门户网站——青岛政务网正式开通,开始通过互联网向公众提供信息服务。2008年以来,为贯彻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建设了政府信息公开管理系统和依申请公开受理系统,形成了完整的政府信息公开数据库,实现了政府公开信息统一管理、集中发布、实时公开、永久在线、一站式服务,成为政府信息公开主渠道。截至目前,已发布12个大类31个小类4.6万件政府信息和30多万条相关服务信息。同时通过组织重点民生部门通过梳理整合,建成了住房、就业、社保、教育、医疗、交通运输、公共事业、企业开办、证件办理、资质认定等10个领域的专题服务栏目,并整合发布了1300多个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服务信息。2010年5月18日,青岛政务网手机版正式开通。60多个部门和12个区市政府统一建立了“政府在线”体系,年均受理市民来信3万多件,实现了市民咨询、求助、建议、批评、投诉网上统一受理、分办和反馈,彻底解决了部门对市民来信发而不收、收而不办、办而不公开的问题。市政府57个部门定期通过青岛政务网开展“网络在线问政”和“向市民报告、听市民意见、请市民评议”活动,集中上线接受监督,联合解决民生问题,受到广泛好评。为进一步拓展和畅通民意渠道,整合了政府信箱、在线访谈、网上调查、意见征集、网上听证、网络新闻发布等渠道,建设“政府在线”综合政民互动平台,采用计算机网站、手机网站、短信、即时通讯、博客、微博、信息订阅等网络沟通新技术,为公众提供集中统一、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全天候在线综合互动服务。另外,根据市政府关于推行电子签名认证工作的决定,开通了基于数字证书的“企业服务e站通”,国税、地税、工商、建设、国土、统计等19个涉企部门的225项管理和服务事项实现了网上远程办理;下一步,还将利用市民卡的电子签名认证功能,组织民生部门建设“市民服务e站通”,使电子政务真正成为社会管理的助推器。

电子政务进社区(村)整合政府部门面向社区(村)居民(村民)的服务。针对“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和政府职能部门面向社区(村)的工作重复交叉等问题,将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延伸到社区(村),并在区市级网络中心部署了社区(村)综合电子政务平台,为所有社区(村)“虚拟”内部事务管理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和外部公共服务网站。各部门依托社区(村)网络和综合电子政务平台开展各自的电子政务工作,解决了部门多头向社区(村)延伸网络的问题,形成高度统一而又各具特色的面向社区(村)居民(村民)的网上服务体系。同时,在社区(村)设立为民服务代理点,帮助居民(村民)上网获取服务,使政府网上公共服务在社区(村)落地,惠及千家万户,有效解决了“数字鸿沟”问题。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模式初探 第12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整合,模式

信息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大主题,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势在必行。2001年教育部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 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成为教育界的一个热门话题, 本文主要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主要内容、目标、原则、策略进行了阐释和探讨, 以便使更多的人更深入地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于此同时也使人们能够更好地在实施过程中选取适当的模式, 从而更好地应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以及信息方法、人力资源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 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呈现形式、课程内容教学过程及方法的整合。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原则、策略

(一)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

主要包括: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

(二)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原则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包括不同学科的整合。不同学科的整合方式也不一样, 不能按单一模式来整合, 但必须遵循共同的原则, 它包括:以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为指导;高度重视学科教学资源建设;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这一核心来进行整合;课程整合教学设计要注重“学教并重”;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要结合学科的不同特点。

(三)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策略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根本宗旨是培养学习者能在信息化的环境中, 利用信息技术完成课程学习的目标, 并学会进行终身学习的本领。因此, 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策略的认识很重要, 为了满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要求: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和主题为中心;学习者之间进行通讯交流的学习过程;具有创造性和生产性的学习。李克东提出了以下基本策略: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自主发现、探索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不断探索精神和科学研究方法以及合作学习精神;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 创造机会让学生运用语言, 文字观点思想, 形成个性化知识结构;培养学生信息交工处理和表达交流能力;为学习者提供自我评价反馈的机会, 通过形成性的联系、作品评价方式获得学习反馈, 调整学习的起点和路径。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

在了解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容、目标、原则、策略以后, 在其实施过程中采用适当的模式非常重要。为了人们能够采取适当的模式, 我们根据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的利用方式归纳出以下不同的模式。

(一) 本位型课程模式

本位型课程模式就是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对象, 即信息技术课程, 以传授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和培养学生的基本信息素养与能力为目的。

信息技术具有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特点, 它的实践操作性很强。信息技术课程可以运用综合实验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关于综合实验的教学方法很多, 本文以直观教学为例。为使学生真正掌握操作技能, 灵活地使用计算机, 一定要知道其硬件的基本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为此, 在教材方面的内容可以采用实物直观法分3课时进行教学。第1课时:学习计算机硬件的组成, 通过计算机实物展示, 直观介绍键盘、鼠标等输入设备;显示器、打印机等输出设备;硬盘、内存、CPU、主板等主机构件。展示的同时讲解它们的组成、结构、所用的材料。第2课时:边操作边讲解各部分的连接方式:硬盘、软驱、光驱等通过数据线和主板的连接方式, 如主板插槽与CPU、内存、显卡等板卡的直接连接方式以及输入输出设备与“主机”中的相应板卡接口的信号线连接方式。第3课时:边操作边讲解开机供电后计算机工作原理等。

直观教学能给学生以感性的、形象的而具体的知识, 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直观教学展示了实物内部结构的相互联系和发展过程, 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有利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有助于开发学生大脑潜力, 减轻学习疲劳程度, 提高学习效率。

(二) “情境-探究”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 配以网络的支持, 在学生主体的参与下学习, 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学辅助的工具。教学流程通常为:资源展示 (创设情境) -网上设问 (提出问题) -资源共享 (资源利用) -指导意见 (思考探究) -工具利用 (形成意义) -评测工具 (自我评价) 。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李克东教授, 提出了“情境-探究”模式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 (见表1) 。

如一位教师在讲“星座”一课时, 采取了探究式教学模式,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教师利用自制的课件把学生带入了星空的世界, 随着背景音乐的徐徐响起, 学生的每台计算机上出现了漫天的隐隐约约、一眨一眨的星星!仿佛把人们带入了变幻莫测的太空!学生们激动得连连感叹。教师抓住时机说这节课要带领学生去太空旅游, 为了祝学生们旅游愉快, 教师在网上为每位学生提供了游园卡 (提出的主要问题) , 怎样看懂游园卡呢?教师为同学们准备了可共享的网上资源 (提供相应的网址、提示解决问题的思考路径、提供学习的评价标准) , 通过学生的自学、互学、帮学, 利用word、幻灯片、画笔等工具, 完成作业, 并自评、他评。最后, 教师做全班总评。

由于该模式兼具有传统教学师生面对面的交流、信息反馈及时和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主体参与、学习方式灵活、学习资源丰富等特点, 对于革新传统课堂教学, 实现在课堂教学中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推动素质教育进程,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 也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良好场所, 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培养新世纪需要的适应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一代。但在这种模式的教学中,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提供共享资源时不应引导学生收集大量的简单信息或者进行一些简单的处理。实践中发现, 不少学生仅仅是对资源进行简单的收集、拷贝、粘贴, 很少进行自己的分析、整合和加工, 更不用说做出有创造性的作品, 这样非常不利于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发展。一个好的共享资源能引导学生收集信息, 并对信息进行处理, 运用自己的判断力和创造性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模式

这种学习模式是学生用信息技术支撑的校园局域网和国际互联网, 按照教师指导下分成的若干学习小组, 在学习任务驱动下小组成员互相协作、收集信息、交流讨论、总结归纳、完成学习任务得出学习成果。

非典时期, 北京的大、中、小学、幼儿园都被迫停课4周。“SARS”病毒在北京的疯狂肆虐, 虽然是件坏事, 但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协作学习, 教师的教学方式多样化方面却起到推动作用。以小学自然“宇宙单元”单元为例。宇宙单元是小学自然学科第12册的内容。它包括,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月相的成因》、《日食与月食》、《太阳系》、《无限宇宙》。教师在设计这一单元时, 由于“SARS”病毒在北京肆虐, 学生即将停课在家。于是, 教师打破了原有顺序, 按照学生的兴趣、知识水平、能力水平、性格特点、家庭住址就近原则分成几个小组, 各个小组, 通过组内讨论, 认领自己喜欢的以上5个课题内容;然后, 各小组介绍自己组建的网页, 包括基础知识、相应问题、拓展知识, 注意问题等, 形式有文字、图形、录像, 个别的还有小动画, 其他同学听完介绍, 不仅可以提出还有疑惑的问题, 也可以提出改进意见, 提问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 既可以是口头提问 (教师认为有代表性的、重要的问题) , 全班集体思考、聆听的, 也可以网上单独提问, 讨论、协商, 再依据教师课上在网上提供的评价量表, 评出该小组的网页成绩。

(四) 基于任务的问题解决模式———专题学习资源网站的开发

这种模式主要是建设专题网站, 包括:结构化知识展示、扩展性学习资源、学习工具、网上协商讨论、网上自我评价。在这种模式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如表2所示。这类整合模式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结束语

在这些模式中, 其中本位型课程模式是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对象;而“情境-探究”模式是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学辅助的工具;而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和基于任务的问题解决模式则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工具。

3种信息技术课程整合模式的课程设计, 都是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进行教学。甚至3种模式可以利用同一个任务进行驱动, 使我们从表象上不能马上就区分出它属于哪一类课程。但是, 由于3种模式的课程定位不同, 导致相应的教学要求、教学方法、学生所需的必备技能等都不一样。所以人们在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中可根据情况选好相应的模式, 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琴, 杜华, 张舒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和三种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 2003 (9) .

[2]、吴孝燕.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教育探索, 2003 (8) .

[3]、李克东.现代教育技术基础[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上一篇:创新思维设计下一篇:物探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