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体育竞赛联盟

2024-05-10

区域体育竞赛联盟(精选8篇)

区域体育竞赛联盟 第1篇

CSPN全称为China Sports Programs Network, 即中国电视体育联播平台, 2007年10月1日成功试播, 2008年1月1日正式播出, 首批成员台由山东、辽宁、江苏、湖北、新疆5省体育频道组成 (江苏体育休闲频道2009年1月1日退出, 辽宁体育频道2010年1月1日退出) , 后来又有江西、内蒙古等省市级地方体育频道加入, 平台的号召力和影响范围可见一斑。目前覆盖5省近5亿观众。

覆盖面积不断拓展, 然而, 联播平台发展的过程中却存在着种种问题:赛事资源有限, 难以突破央视的封锁垄断;广告覆盖相对较小, 广告招商后劲不足;品牌宣传略显滞后, 品牌系统不够完善;成员权责难明辨, 利益分割成隐患;工作人员归属感缺乏, 专业评论员水平偏低;电视画面质量亟待提高, 等等, 制约着CSPN的发展步伐。

一、努力占有足够好的赛事资源

CSPN联播平台采用联制联播的方式, 在购买大型赛事转播权时可以分摊成本, 因此, 相对于各成员台以前独木难支的窘迫局面, 今日的联合作战让一些成员台可以光明正大地播放以前难以得到转播权的重大比赛。2008年的欧锦赛, 联播平台的成员台由于得到赛事转播权, 外加聘请名人做赛事直播评论, 节目收视率得到巨大飞跃。努力获得重大赛事的转播权是联播平台得以长远发展的保证。

尽管政策原因导致优势资源向央视体育频道倾斜, 联播平台还是可以采取一些措施获取更多的赛事资源。首先, 与央视体育频道合作。央视体育频道资源丰富, 在许多比赛中央视体育频道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 因此不得不与地方频道合作, 希望得到其配合与支持。在北京奥运会期间, 帆船等比赛项目是在山东青岛举办, 山东体育频道便参与了其中的公共信号的制作与播出, 此时联播平台的其他成员台可通过山东体育频道获取相关赛事直播和节目报道。第二, 与外资频道合作。由于传媒政策的限制, 外资频道无法在内地落户, 对于一些急于抢占中国体育传媒市场的巨鳄来说, 通过合理的谈判手段, 取得与联播平台成员台的协作, 以联播平台的频道资源为跳板, 可以实现“借壳上市”。外资频道提供节目内容, 联播平台成员提供播出渠道, 平台以贴片广告形式抵消赛事转播权费用。第三, 扩大规模和影响力。首先, 争取联播平台成员台规模的扩大和数量的增加, 尽量实现全国范围的落地;其次, 通过各个成员台之间通力合作, 团结一心, 依靠当地政府支持, 争取电视转播权最大化, 改变当前惟央视体育频道一家独大的局面。

二、利用本土资源, 突出本土特色

由于央视对重大赛事资源的垄断, 一些地方体育频道不得不采取剑走偏锋的策略, 寻找央视体育频道没有触及的市场点。其中以京沪穗三家体育频道最有代表性, 其做法值得联播平台借鉴。

1. 立足本地, 突出地域特色

广东、上海、北京三家地方体育频道都立足本地, 突出地域特色。广东体育频道以粤语拉近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上海体育频道实力雄厚, 在赛事购买方面敢与央视竞争;此外, 上海当地赛事资源丰富, 央视也很难与上海体育频道争夺当地赛事资源;上海体育频道还抓住上海观众对本地运动员的偏爱和忠诚心理, 重点报道以姚明、刘翔等为代表的上海籍运动员的新闻和赛事, 进一步强化了上海观众的热爱和忠诚心理。北京体育频道更是在解说过程中形成了著名的京口风格, 深受北京球迷的喜爱。

联播平台的成员台来自不同的省份, 这些地区之间在文化、饮食以及风俗习惯等方面都各不相同。这就为各成员台开办符合当地观众口味、具有地域特色的节目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山东体育频道地处儒家文化发祥地的齐鲁大地, 评书形式广在民间流传, 可以将评书和体育两种元素融为一体;辽宁地区足球运动盛行, 大连一度有过自己的足球频道, 以东北话解说足球可以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 开拓当地体育资源

湖南卫视于2005年开办的群众性运动娱乐项目——《国球大典》, 就是一个娱乐与体育完美结合的节目。湖南卫视在缺乏运动播出平台、无赛事资源的前提下, 巧妙地抓住乒乓球的国球特性以及国球背后4000多万爱好者这一特点, 创造性地开创了“民间与明星对抗”这一娱乐形式, 增加了活动的群众性和参与性。随后, 湖南卫视趁热打铁, 推出了《我是冠军》等节目, 利用娱乐化手段, 将全民健身、体育运动以及娱乐放松有效地融为一体, 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河南卫视依托少林资源开办武术节目《武林风》, 通过对手之间的擂台PK, 经过一轮又一轮的筛选, 从全国各地选拔武术高手与日本空手道选手进行终极对决, 该档节目收视率一度超过央视体育频道同类节目——《武林大会》。《武林风》巧妙地将中国人民对武术的热爱和爱国主义情怀转化为高收视率。

上海体育频道的《体育G娱乐》节目的每一个体育细胞中都充满了娱乐的元素, 从包装到主持人到切入体育事件的方式。节目还出现了赛事直播以及体育新闻中不可能出现的虚构, 从漫画到小品, 运用了很多文艺作品中常见的虚构手法以及讲故事的方式, 形式方法灵活。[1]

联播平台在赛事资源、资金匮乏的条件下可以通过努力, 开拓本土体育资源, 实现资源的多样化。成员台在本土资源上各不相同, 各省都有自己的体育强项以及与体育相关的传统活动。内蒙古地区的赛马、摔跤等活动是当地群众喜爱的项目, 完全可以加工成为一档体育节目。

3. 整合自身资源

对拥有的节目资源进行深度加工是地方体育频道取得高收视率的关键。2006年, 上海体育频道在与央视的竞争中获得胜利, 拿下当年中超联赛转播权。随后, 上海文广集团对其进行深度制作和包装, 无论是赛事导演还是赛事转播信号, 文广集团都提出了高标准、强要求, 尤其是上海申花队的比赛转播效果格外突出。凭借着自身不懈的努力和对体育资源的深度开发, 2006年上海体育频道取得了2.4亿元的广告收入。这在地方体育频道中是个奇迹。

三、完善品牌系统

1. 创建品牌栏目

联播平台可在定位准确的基础上, 结合观众的爱好, 踏踏实实开创自己的品牌栏目。

2. 培养品牌主持人

培养品牌主持人最简单、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高薪聘请大腕主持, 可以在短时间内发挥名人效应, 实现品牌战略的三级跳。2008年欧锦赛期间, 众多体育迷选择观看画面质量不高的联播平台就是因为平台聘请了黄健翔这样有号召力的体育评论员。其次, 联播平台要为内部有潜力人员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 根据其特点量身定做节目。第三, 聘用退役运动员进行解说和评论。利用其经历和专业化的知识素养, 使节目深入浅出, 通俗易懂。

3. 创办特色活动, 扩大形象宣传

ESPN拥有自己开发的特色节目, 将极限运动等非主流的运动项目搬上电视屏幕, 获得了良好的收视效果。联播平台可以通过创办特色活动, 来扩大平台在群众中间的美誉度和知名度;还可通过媒体资源宣传平台, 使广大体育迷更迅速、全面地认识平台。如在电视媒体上播放联播平台的宣传片;在官方网站上刊登体育新闻信息;注重和强势媒体的联合协作, 如通过《中国体育报》等平面媒体报道联播平台, 而联播平台以采用《中国体育报》的观点为交换条件;跟新浪、搜狐、网易等重要的门户网站进行视频合作等。

四、完善管理体系

是否具有完善的管理系统直接影响成员台之间合作的成败。在建立联盟管理制度过程中不妨注意以下几点:首先, 平等团结。各个成员台都是产权独立的个体, 各家体育频道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 强弱不一, 所以合作中应强调成员台不分强弱, 权利、待遇和义务都要平等相待, 保证民主管理和有效监督。其次, 权利和义务相统一。在平等的基础上, 各个成员台都要享受应有的权利, 履行与之相关的义务, 遵守各成员台之间达成的协议。第三, 人员管理与事物管理统一协调。各成员台联制联播节目, 涉及众多的人、事、物, 需要众多人员的管理、运作、协调, 由于来自不同的频道, 容易出现沟通困难, 因此联播平台必须坚持步调一致的原则。

其次, 按劳分配。联播平台的建立, 目的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由于各成员台收视率、广告价格都不一样, 因此, 在利益分配的问题上就应做到按劳分配、平等对待, 既要考虑经济发达地区成员台的情况, 又要照顾经济落后地区成员台的劣势, 不可搞平均主义。利益如何分配?省级卫视广告联播提出的方案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广告额的10%按台平摊, 其余90%根据收视率、覆盖率、当地GDP以及是否是主频道上星等因素分别占60%、15%、15%、10%进行分配。

五、尽快形成示范效应, 争取京沪穗广告市场

有成员台加入也有成员台退出的联播平台正在努力扩大覆盖范围, 但是很多省份迟迟不肯加入, 对其持观望态度, 惟恐“赔了夫人又折兵”。这也导致联播平台没能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示范效应, 吸引更多的体育频道特别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体育频道的青睐。

在目前阶段, CSPN可发挥研发优势, 研发一批与频道定位相吻合的节目模板, 由地方台在当地加工制作, 并派遣人员实施咨询和监控。只有将本土优势发挥到极致, 才能与当地观众形成互动, 有效拉动合作频道收视率。这是目前投入较少、见效较快的一种做法, 一旦效果明显, 即可影响其他地方台, 容易形成从众效应。形成一定的规模后, 加快开拓力度, 同时加大对现有网络的投入, 尽早形成示范效应, 助推电视网的开拓工作, 使电视网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如何落地京沪穗三地或者采用何种方式拉拢三家体育频道, 进而实现自己进军京沪穗三地广告市场的目标?

首先, 打包销售广告时段。联播平台广告由神创天地有限公司全权代理, 并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设有分公司。由于不能实现在京沪穗三地的覆盖, 只能尽可能最大数量地招揽三地的广告商, 平台可以采用外包的形式, 将广告时段打包, 以下设代理的合作形式, 将某个区域, 交由有实力的个人或公司完成开发任务。

其次, 交换广告时段, 实现与太动公司的强强联合。联播平台如今的覆盖面积远远超过京沪穗三家信号所到达的范围, 受众人口数量更是达到全国一半的人口, 规模和数量上的优势是京沪穗三家所不具备的, 也是一个不小的诱惑。京沪穗三家体育频道已经形成一个松散的联盟, 由太动广告公司独家代理三家的广告, 如果条件允许, 神创天地公司可以和太动公司合作, 以交换广告时段的形式, 实现体育频道全国广告的联播。

摘要:地方体育频道的发展受到严重的束缚, 如何让地方体育频道走得更远?区域联盟, 化零为整是一条可行之路。本文以中国电视体育联播平台——CSPN为个案进行分析, 旨在为地方体育频道的发展提供值得借鉴的经验。

参考文献

[1]李晓枫.中国电视传媒体制改革.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4.

[2]吴信训, 金冠军.中国传媒经济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

[3]赵曙光, 史宇鹏.媒介经济学.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3.

[4]吕萌.媒介形态变化与电视文化传播.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6.

[5]王长潇等.电视影响传播概论.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6.

[6]谭云明等.传媒经营管理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全面推行区域党建联盟建设 第2篇

加强制度建设,突出有效性。以点带面,发挥“领头雁”作用。将市四家班子成员和市直各单位主要领导按每组5至6人分成24个学习小组,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等内容。各县(市、区)、市直各单位不断创新学习载体,丰富学习内容。市发改委创办“班子讲坛”、市文新广电局创办“周议旬会半月课”等学习活动,有效发挥领导干部领学领讲的作用,形成“领导班子带头讲、中层干部积极讲、普通党员主动讲、积极分子踊跃讲、聘请专家重点讲”,以讲促学、以讲带学的良好局面。20xx年以来,市讲习办先后下发《关于组织开展千场乡村振兴战略讲习活动的通知》《关于组织开展“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百姓宣讲活动的通知》等文件。这些文件的出台,使讲习活动在主题内容、任务实施、目标完成等方面重点明了、依据明确、节奏清晰。开展“讲习视频大赛”“讲习教案大赛”“优秀基层讲习员评比”等评比活动,推出一批优质课程和优秀讲习员,在全市讲习队伍中树典型、立标杆,有效解决“讲什么”“怎么讲”“谁去讲”的问题。

创新内容形式,突出针对性。围绕重大政策、中心工作、重点难点问题以及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焦点等问题设置内容,切实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在乡村,“新时代讲习所”不仅成为人民群众学理论、了解政策的阵地,同样也成为学技术的课堂。把讲理论、讲政策、讲故事结合起来,通过山歌、地方戏剧、快板、小品等载体开展灵活多样的活动,让群众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在学校,以固定讲习和流动讲习相结合的方式,借助百色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创建的“新时代讲习所”,安排“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宣讲团到学校开展宣讲,传承红色基因,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城里,为了使党的方针政策深入外来务工人员心中,激发他们外出创业的干劲和回家创业的动力,右江区分别在市内大码头、金三角、园博园、半岛公园等人流密集地开辟了针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流动讲习课堂,填补了理论政策现场宣讲的“真空地带”。

区域体育竞赛联盟 第3篇

组稿撰写提纲:

1.针对本次研讨活动的主要内容 (二年级《直跑屈腿跳高》和五年级《排球正面下手发球》) , 谈谈您的理解和看法?结合本次活动的课例展示谈谈如何挖掘教学内容的价值与功能开发?

2.本次研讨活动中, 在《直跑屈腿跳高》课的“一步助跑屈腿跳高”练习环节中, 学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动作僵硬或不自然现象, 您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有何改进意见?结合《直跑屈腿跳高》教材内容谈谈您对该单元构建的设想?

3.请您结合《直跑屈腿跳高》和《排球正面下手发球》这两节课, 谈谈传统教学方式 (即教师通过讲解、示范、练习方式) 与先练后教的教学方式的各自特点是什么?它们分别适合哪些教学内容?

4.本次研讨活动是采用现场介入的教研模式, 即“上课—评课—评课老师上课—专家点评”的模式。您是如何理解这种教研模式创新的, 它给您带来哪些启发?

5.本次活动的点评环节提出了尝试“基于技术、体能、运用三个维度构建和实施单元教学”的观点, 请谈谈您的看法?

注:1.浙江省小学体育区域联盟第五届教研活动高清录像观看网址:http://i.youku.com/zjtyjy (同意上传优酷网的已全部公开) 。

2.稿件请直接在投稿平台 (http://zgxt.chinajournal.net.cn) 投稿即可, 稿件中题目请标明“浙江省小学体育区域联盟”字样, 本次专题根据投稿情况拟在第8期或第9期刊登。

区域体育竞赛联盟 第4篇

一、A教师的教法分析与建议

关键技术教法:方法1:运用嘭——嚓,嘭——嘭——嚓的节奏变换复习原地的单跳双落,并将动作过渡到自然上两步的单跳双落;方法2:练习原地上一步的单跳双落;方法3:单脚支撑起跳双脚落地;方法4:规定距离(约2.5米)直跑屈腿跳过小垫子(小垫子由一个递增到4个)。

效果体现及分析:方法1的节奏变换练习起到了很好的复习和过渡作用,符合动作形成的规律;方法2的练习是为了控制踏跳的准确性,单独存在是无可厚非的,如果考虑到加大距离后要求学生准确的踏跳,反而会限制学生单脚踏跳的协调性;方法3的作用无非想让学生体会单脚起跳要用力,但是这个动作放在这里,反而起到负迁移的作用,让二年级的学生用类似“金鸡独立”的动作起跳难度可想而知;方法4的作用是逐渐加大难度的练习,高度从1层到4层,企图让学生在完整练习中提高跑、跳、屈、落的能力,但是事与愿违,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的双脚起跳现象严重,学生会的动作被教师教得不会了。其原因有两点:一是高度在变,而助跑的距离(2.5米)始终没变;二是起跳的点位置太小,跑动中的学生无从下脚。

建议:“金鸡独立”的起跳练习不要出现,在有效的嘭——嚓,嘭——嘭——嚓的节奏变换练习后,直接过渡到走几步——跑几步单跳双落的练习中,在练习的时候不要过分强调踏跳的准确性,在增加垫子高度的同时,设置不同远度的起跑区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

二、B教师的教法分析与建议

关键技术教法:方法1:用立定跳远的方式体会“双跳双落”,同时两手撑地辅助缓冲;方法2:单脚踏脚印比一比谁踏的准;方法3:走几步单脚踏脚印起跳,双脚屈膝落地;方法4:慢跑几步,跳过30厘米高的障碍,屈膝落地;方.法5:加大距离、增加高度继续练习。

效果体现及分析:方法1这个环节是可以很好地体会双脚落地屈膝缓冲——稳!但是却没有想到,这种落地“稳”,是建立在双脚稳稳起跳的基础上的,而且双手撑地的动作存在安全隐患。方法2中单脚踏脚印踏的准,原地踏准并不难,跑起来学生还会这么准吗?学生就是为了“准”字,跑起来的脚步怎么看都是别扭的。方法3的环节因为是走学生勉强可以做出单跳双落的动作,但是走动动作很僵硬。方法4、方法5这两个环节印证了方法2的处理是适当的,因为在整个练习过程中,学生双脚起跳的现象过半以上,但还是毁在了“准”字上,同时由于教师在方法1环节示范引导的双手撑地缓冲,造成学生在速度和高度的压力下变成双膝跪地双手撑垫的危险动作。

建议:立定跳远落地稳,改为原地单跳双落比稳,然后过渡到上一步或自然跑几步的单跳双落,此时设置的脚印要大,甚至可以用踏跳板代替。在学生熟练掌握了跑动中的单脚起跳的基础上,可以考虑设置相对小的脚印,以此提高准确性。后面的教学可以依照预设继续进行。

三、C教师的教法分析与建议

关键技术教法:方法1:人、枪、熊游戏渗透单一单一双的动作,从师生游戏过渡到两个学生的合作游戏;方法2:从自主跳格子——引出连续的单跳双落练习;方法3:上一步过渡到跑几步的单跳双落,穿插纠错练习,对个别双脚起跳的学生进行降低难度的跑几步单跳双落练习;方法4:从一个完整示范——空中屈膝一—过渡到跑几步跳过一定高度的横绳,再过渡到增加跑动距离,提高跳远高度的练习。

效果体现及分析:方法1游戏中教师把单一单一双的节奏变换融入到了游戏中,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掌握了。方法2跳格子的游戏中,教师没有限定跳跃的方法,学生的想象力丰富,有开合跳、并脚跳、单脚跳、当然也有单跳双落。此时,教师通过一个优生示范,自然地引导学生进行了行进间单跳双落的练习。方法3上一步到跑几步的练习中C老师也设置了脚印,但是脚印相对较大,并且教师没有强调一定要踏到脚印,他把评价的重点放在了是否利用单脚起跳上,同时他引导学生,起跑点可以自己稍作调整。通过刻意的观察,笔者发现,双脚起跳的学生也存在一小部分。方法4练习刚开始的时候学生很不适应,双脚起跳的现象更多了,但是教师及时设置了单独纠错的场地,并且明确了三个评价点,一是单脚起跳的吗?二是落地的时候有没有屈膝缓冲?三是腾空的时候脚有没有碰到横绳?几次练习以后学生基本掌握了直跑屈腿跳高的完整动作。相比A、B两课,C课教学效果明显有提高。

区域体育竞赛联盟 第5篇

区域块状经济或区域块状产业是将一个产业集中在一个村、一个乡镇,或一个县(市),或者说一个村、一个乡镇,或一个县(市)的多数企业生产同一种产品,或在同一个产业链上经营。全国各地都不同程度存在区域块状产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这些区域块状产业正步入经济转型期,有许多区域块状产业正加速向现代产业集群和区域产业联盟转变,由为国外企业贴牌向打造区域品牌转变。区域块状产业内的企业已拥有许多核心技术和专利,由原来的被动适应市场向主动控制市场转变,这一系列的转变其核心是控制市场的话语权。而要想控制市场的话语权则首先要控制标准的话语权,制定具有市场话语权的标准就成了必然的行动。联盟标准是能控制市场话语权的最佳的标准形式。由于参与制定这种联盟标准的企业都集中在同一区域块状产业内,这种联盟标准具有鲜明的区域块状色彩。因此,定义为区域联盟标准。

1 区域联盟标准及特点

区域联盟标准是指由同一区域内的某产业联盟或行业协会,组织该区域相关企业联合制定的非正式标准,用于指导这些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维护该区域相关的产业生产经营秩序并获得最大收益。区域联盟标准与正式标准和其他非正式标准相比具有下列特点。

1.1 标准制定速度快

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都是由相应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根据协商一致原则制修订的,技术委员会中的委员来源范围广,而且都是兼职,组织起来制定标准不是很方便,标准制定从提案、立项、制定、审查、公布、出版,经过的环节较多、周期长,对有些产品,尤其是硬件产品,标准公布时,产品早已更新换代。例如:我国在2005年对国家标准的清查工作中发现,在当时的21,000个国家标准中,平均标龄10.2年,其中制修订需要4.5年,不能适应市场快速变化的需要。区域联盟标准则由该区域内的产业联盟或行业协会成员自己制定,标准制定组织则由成员内部专家组成,就地就近开展标准制修订工作,联盟成员一旦决定制定某项标准,标准工作组能够集中精力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不需要开过多会议,也省掉了立项、审查、批准、标准草案审查、颁布、出版等环节。标准制定速度能紧跟市场的变化,有极高的市场适应能力。

1.2 区域联盟标准制定成本低

区域联盟标准与正式标准相比,可以节省由标准制定周期引起的时间成本,正式标准制定周期比区域联盟标准长,因而时间成本高;在标准研制方面,区域联盟标准要比正式标准节省成本。区域联盟标准是在各成员现有的技术基础上制定,不需要增加过多的研究费用,而正式标准由于其具有抽象性的特点,许多参数需要多次的试验研究才能确定,因而增加了实验研究的成本;区域联盟标准是联盟内部标准,一般不需要正式出版,而正式标准必须公开出版发行,所以区域联盟标准节省了出版发行费用;正式标准一般由国家、地方财政补贴,花纳税人的钱,而区域联盟标准的费用由联盟成员自己承担,不需要国家、地方补贴,节省公共开支,用自己的钱制定标准,会精打细算,不会造成浪费。

1.3 区域联盟标准符合市场要求

区域产业联盟要制定标准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适用市场需要或控制市场,所以其制定的标准最能适用市场或控制市场。正式标准则不然,因为正式标准需关注来自不同的利益群体,而企业更关注市场,消费者则关注自己的权益,政府部门则关注公众利益和整个社会利益,专家学者考虑的是技术方面的因素,他们可能与企业关注焦点不一致,甚至冲突。正式标准是不同利益主体协商一致的产物,区域联盟标准是相同利益主体协商一致的产物。所以区域联盟标准对企业来说更符合市场要求、更实用。

1.4 区域联盟标准是专利标准化的主要途径

一般说来,正式标准与专利是相互排斥的。正式标准具有公共性、普遍适用性、可推广性和良好的外部性。专利是技术的产权属性,它带有地域性、排他性、垄断性的特征,获得许可是实施专利技术的前提。一般说来,正式标准应尽量不包含专利,除非该专利技术是其他非专利技术无可替代的,并与标准对应的产品或方法有直接的联系,经过标准制定组织一致同意和国家相关部门批准,方可将专利技术纳入正式标准。标准实施后,专利人应向任何感兴趣的第三方免费许可该专利技术,或以合理条件向任何感兴趣的第三方等提供有偿转让技术,排除任何损害其成员的竞争对手的可能性。

区域联盟标准则致力于将各成员的专利核心技术和专利纳入标准。随着高科技的发展,产品的技术集成度越来越高,一项产品的技术标准往往对应着一个技术群落,其核心技术为联盟成员拥有。产业联盟成员分布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上,有各自不同的分工,掌握着不同环节的核心技术,若没有区域联盟标准,则很难将这些专利技术捆绑集成,专利技术只能自己使用,无法成规模地扩散。区域联盟标准则将产业链上各环节的专利技术集成在一起形成专利池;在联盟内部,以专利交叉许可或专利池协议的方式,规定联盟成员可以使用其他方所拥有的专利,实现了互补性技术的融合,降低了联盟成员的交易成本。对外,非联盟成员很难攻克专利池,因为一个专利池少则几十项专利,多则上百项专利。对一个企业来说,不具备技术实力攻克整个产业链上的各个专利,专利池对非联盟成员具有专利封锁作用,从而使区域联盟标准成为事实标准,非正式成员不得不执行区域联盟标准。而采用区域联盟标准就必须购买相关专利,使其走入专利陷阱,支付巨额的专利费或技术转让成本,而联盟成员则获得由于标准而带来的垄断利益,由于区域联盟标准无需免费提供纳入到标准中的专利技术,所以区域联盟标准是实现专利标准化的最主要途径。

1.5 区域联盟标准更关注所有者的权益

区域联盟标准表面上与行业标准有相似点,实际上则存在较大的差异。行业标准在我国是正式标准,对所有行业内的企业开放,从理论上讲是代表整个行业的利益。产业联盟是行业内若干家志同道合的企业自发组织成立的组织。该组织不代表整个行业,但能控制整个行业,由其制定的区域联盟标准高度关注联盟内企业的利益,所以在代表性方面行业标准更广,区域联盟标准则更专。由于行业标准在标准制定的组织方面、标准制定程序方面存在与国家标准相同的弊端,虽然具有代表性广的特点,但与企业利益相关性不紧,不能很好地代表行业内企业的相关权益。所以,区域联盟标准最能代表企业的权益。

1.6 区域联盟标准具有强烈的地域特点

参与制定和使用区域联盟标准的企业都集中在同一区域。该区域往往是以县域(市)、乡(镇)或村为基础。它不同于以全国性行业为基础的大产业联盟标准,如:美国微软、惠普、戴尔、英特尔等美国信息产业巨头发起成立的商业软件联盟(BSA),由我国电子信息龙头企业TCL、海尔、海信等成立的闪联技术标准产业联盟(AVS)等。他们的成员来自全国,不局限于某一地域内的企业或组织。他们制定的联盟标准的直接目的是取代推荐性的行业标准、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区域联盟标准的目的是协调本区域内生产和经营秩序,保证产品质量,打造区域品牌。区域联盟标准的制定往往是由于所涉及产品没有国家标准,或没有行业标准,或是因为不涉及全国范围内使用(全国的产业生产大多数集中在该区域内)所以没有必要制定国家、行业标准,或是原国家、行业标准已不适用(低于)该区域技术发展要求和市场的要求。

2 区域联盟标准在浙江

区域联盟标准最早出现在广东顺德燃气具产业。2006年10月广东万家乐燃气具有限公司和广东万和电器有限公司携手出台了我国第一个区域联盟标准——顺德联盟标准《冷凝式燃气热水器》和《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全国各地也相继出现了区域联盟标准。但区域联盟标准在浙江发展的速度最快,效益也最好。因为,浙江的经济在全国范围内乃至全世界范围内最具有区域块状特色,所以最适宜区域联盟标准的发展。

区域块状产业是浙江经济的特色和活力所在。据统计,工业产值超5亿元的块状产业总数有近500个,其中产值超过300亿元的有15个。全省工业经济总量中,60%的份额来自块状经济,块状经济的从业人员占全部工业从业人员总数的60%,块状经济出口交货值占全省出口交货值的50%以上。块状经济撑起了浙江工业的半壁江山,在发展经济、扩大就业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推动区域块状经济的转型升级,加快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浙江省各级政府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出台了许多相关政策和措施,鼓励和引导区域块状产业成立产业联盟或行业协会,制定区域联盟标准,如:嵊州领带产业联盟制定了《颜色的规格编号联盟标准》、《应对REACH技术壁垒的绿色联盟标准》,温岭大溪镇水泵产业联盟制定了《温岭水泵有害物质限量联盟标准》,绍兴家纺产业联盟制定了《台布联盟标准》,路桥电机产业联盟制定了《机电产品能效联盟标准》,诸暨山下湖珍珠产业联盟制定了《养殖珍珠分级联盟标准》。这些区域联盟标准,有的填补了无标生产的空白,有的高于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有的区域联盟标准已升为国家标准,对区域块状产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如:海宁市太阳能热水器产业实施区域联盟标准以后,产品抽查合格率由2008年的87.7%上升为2009年的91.2%。其中,未实施联盟标准企业的合格率为88.6%,实施联盟标准的企业合格率为100%,两者相差11.4个百分点。在2009年和2010年全国家电下乡产品浙江省中标的35家太阳能热水器生产企业中,海宁市占了18家,其中12家为实施《太阳能热水器》区域联盟标准的企业。开化县硅产业制定的《太阳能级硅单晶》联盟标准,填补了我国太阳能级硅单晶棒的空白,目前已在块状产业内的所有太阳能电池硅片生产企业中推广实施,2009年产品质量抽查合格率达到95%,较2008年上升了15个百分点,基本摆脱了长期困扰开化太阳能电池用硅片产品的纯度差、少数载流子寿命短、光电转换效率低,且衰减快、不稳定等质量问题。

据统计,目前浙江全省已累计开展省级块状产业标准化项目73个,推广实施联盟标准119个,其中采用国际标准或国际标准的联盟标准57个;实施联盟标准企业总数达1,818家,带动技术改造项目1,165项。实施联盟标准的区域块状产业产品监督抽查平均合格率由实施前的86.1%提高到现在的97.4%,提升了11.3个百分点;销售总额由1,483.7亿元提高到1,737.3亿元,增长了17.1%;出口总额由562.4亿元提高到667.6亿元,增长了18.7%;税收总额由89.2亿元提高到100亿元,增长了12.1%。区域联盟标准的实施带来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力地推动了浙江经济的转型升级。

3 结语

区域体育竞赛联盟 第6篇

工业化以来,人类对物质文明的不断追求伴随着对自然资源的无度索取,从而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污染物跨界现象不但引发国际、区域关系紧张,并因其自身的复杂性和跨学科的研究特点,对传统的研究方法、研究范式和研究边界提出了挑战:由于区域环境的非独占和非排他性使得在产权界定和责任划分上困难重重,经典的科斯方法在处理跨界污染时就显得力不从心。尽管以合作解决跨界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广泛共识,但由于缺少“超国家”机构的协调斡旋,区域环境合作只能通过“自愿结合”与“决策分散化”的方式来实现。因此,缺少监管的合作在执行过程中必将面临“搭便车”行为的威胁。如何消除这些干扰因素,建立起持续稳定的区域环境合作关系就成为当前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

关于主权国家间的合作,奥尔森(1966)的研究认为:个体对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必将导致集体利益的损失。因此,合作只能在“小集团”范围内展开。阿克塞罗德(1984)的计算机竞赛模型则表明合作是基于相互回报、以牺牲现时利益为代价来换取将来和长期的利益,是利益在时间上的交换行为。用大众定理(Folk Theorem)解释就是:在一个重复博弈过程中,只要参与者有足够的耐心(贴现因子足够大),那么在满足个体理性约束的前提下,参与者之间就有多种达成合作均衡的可能方式。卡拉罗和西尼斯卡尔科(1993)首次将联盟理论应用到环境合作中,探讨了盟员国的合作与非合作策略对联盟稳定性的影响。尽管卡拉罗和西尼斯卡尔科的研究结论略显悲观———稳定的合作只能在少数国家间达成,但其对于联盟内、外部稳定性的开创性定义还是得到了理论界的广泛认同。巴雷特(S·Barrett,1994)进一步将“自我执行”(Self-Enforcing)的概念引入到环境合作特征的刻画中,并从这一概念出发解释了主权国家间完全合作难以达成的原因。然而上述研究都仅仅是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并没有具体给出区域环境合作的稳定规模。笔者拟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一个联盟规模与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模型,推导出保证联盟内、外部稳定性的基本条件。

二、区域环境合作联盟分析的基本框架

假设在某一区域内有n个相邻的国家,加总记为N={1,2,3…n}。第i国的污染排放量记作 ,可获得的收益记作gi(pi),则该区域总的污染排放量为

,总收益为 ;由于环境的连通性,区域总体污染水平会由所有国家共同承担,从而对任一国造成di(P)的福利损失。因此,第i国的福利函数就可以表示为其收益gi(pi)与污染损失di(P)之差,即:

如果任一国家i的污染收益可以用一个二次函数

来表示,并且各国排放的污染物总量 会完全的作用于区域内的任意国家i上,则第i国因区域环境污染而遭受的福利损失为:

由公式(1)和(2),我们可以得到该区域任一国家i的福利函数:

面对区域跨界污染威胁,上述国家可以选择参与区域环境合作治理,也可以选择不参加合作而继续排放污染物。无论采取何种策略,任一国家都按照本国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进行选择,同时将邻国污染排放视为一个常量(不考虑他国策略对自己的影响)。当区域内所有国家都参与到环境合作治理中时,我们即可将其看做一个完全合作的区域环境联盟,以考察其如何通过集体行动来实现联盟利益的最大化。可以想见,在一个由n个相邻国家组成的联盟中,从整体福利的角度来看,合作一定优于不合作。因此,对公式(3)求一阶偏导 ,则有:

如果我们假定上述国家为均质,即污染排放量相同,则有 ,因此公式(4)可进一步简化为 ,进一步计算得到 。以上为i国不参与环境合作时的最优污染排放规模,该策略下i国的福利函数为:

当且仅当b>cn(n-2)时,i国的福利水平wi>0。

接下来,我们考察当区域内所有国家都参与合作,通过结成一个环境联盟的形式来共同治理区域环境污染,则该联盟的总体福利状况应为:

由各国污染排放水平一致可得P=npi=npj, 。对公式(6)求偏导 ,可以求出 ,由此可解出联盟建立后任一国家污染排放量和福利水平分别为:

由(7)式可知,在任何情况下均有w'i>0;而当a n>1时,

。因此,n为 的正整数。

接下来,我们要通过比较合作与不合作时区域总体福利状况的变化,以验证合作治理是否有助于区域环境状况的改善和各国福利状况的提升。

公式(7)和(8)表明,当一个区域有超过两个国家时,无论是对区域污染状况的改善,还是对单一国家福利的提升,合作治理的效果在任何情况下均好于各个国家的单独行动。

三、“先行者”对联盟合作效果分析

之前我们考虑的是一个比较极端的情况,即当且仅当区域内所有国家都参与环境合作,联盟才能得以形成。现实中一个区域环境合作联盟有可能只包含几个国家而非全部,因此考虑建立一个新的模型以分析联盟的形成对于区域污染排放水平、整体福利的改善以及对非盟员国家的影响。

考虑在一个包含N{1,2,3…n}个国家的区域内,形成了一个成员数为S(S∈N)的环境合作联盟,联盟内部国家的污染排放水平记为ps,则联盟总体污染排放即为Ps=sps;同时,非盟员国家的污染排放总量为Pns=(n-s)pns,其中pns为单个非联盟成员国家的污染排放水平。

如果区域环境合作联盟会对非盟员国家产生带动作用,那么在联盟率先采取减少排放的行动后,非盟员国家会对这一“信号”做出积极的响应,从而改变区域总体排污水平和福利状况。对任一非联盟国家来说,其福利状况为:

对公式(9)求偏导 ,可以得到:

于是,剩下的问题就转化为考察区域环境合作联盟规模 的大小了。将公式(10)做进一步整理可得到:

因为 是Ps的凹函数(Convex Function),所以当

时有唯一的 ,故可以推导出:

由公式(10)可知 ,故可以得到 将其带入公式(12)可进一步求得区域环境联盟与每一个盟员国的污染排放强度函数:

与此同时,区域内非盟员国家观测到联盟的污染排放变化,会参照公式(10)中的响应函数 进行一个Stackelberg模式的策略改进,即:

综合公式(13)和(14)可求得区域总体污染排放强度:

由公式(15)可见,尽管合作可以提升单个国家乃至区域整体福利水平,但一个包含区域内所有国家的联盟(n=s)是不可能存在的。那么,一个能够稳定运行的区域环境合作联盟它的规模究竟是多大呢?

四、联盟规模与稳定性的讨论

稳定性是一个区域环境合作联盟最为重要的特质,因此我们将继续讨论联盟的规模对合作稳定性的影响。

对区域内的任一国家来说,加入或退出联盟将完全取决于它分别能获取的福利wic和win的大小。按照之前的分析结果,通常情况下合作总是“有利可图”的,因此有 ,f为空集。当该联盟具备内部稳定性和外部稳定性时,即任一盟员国家都遵循福利最大化原则,合作福利大于非合作福利wic(S)>win(Si),而对于联盟外国家j∈N, 来说,联盟不具备吸引力wjn(S)>wjc(S∪j),这时这个联盟可视为是稳定且自我执行的,并且显然没有一个潜在的新联盟威胁到它的原始地位, 。也就是说,该联盟是帕累托最优(Pareto Optimality)的。

之前的模型分析表明,联盟的规模与稳定性之间存在一些显著性的关系,这是由构成模型的内生参数决定的。首先,对于任何给定的n来说,wi恒大于零;而当 时,合作治理的污染排放p'i恒小于不合作的排放量pi;其次,任意规模的联盟其污染排放强度恒为正数,无论合作还是不合作,即ps>0,pns>0。由公式(13)、(14)可以推导出cps>0,pns>0成立的唯一条件是 ,这一结论粗略地给出了适合建立环境合作联盟的最小区域规模。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推导出稳定性约束条件下的联盟规模大小。我们将通过比较盟员国与非盟员国福利状况给出结论,即:

这一结论表明,参加区域环境合作联盟国家的福利函数并不是单调的,区域环境合作的效果并不总是随联盟的扩张而增大。从理论上讲,存在一个最小规模的联盟同时也存在一个最大规模的联盟满足ws0,则有,即n>Snp;也就是说,只有当n=1时,才有n=S=Snp,这表明一个稳定的区域环境合作联盟,不可能是所有国家都参与的。由于ps>0,pns>0成立的唯一条件是可以推导出因此当n=6时,Smax=3。

诚然,上述推导是建立在笔者对参数a、b、c的简单赋值的基础上,并且对模型进行严格假设所得出的大致结果,但我们还是可以从中总结出一些规律,即当一个区域包含较多国家时(n值较大),稳定合作的联盟规模(S值)相对较小;而如果合作是在一个小区域内进行,则更有可能建立起稳固的联盟关系。此外,如果我们对a、b、c进行精确赋值,就能够推算出在一个包含n个国家的区域中,能够建立起稳定的环境合作关系的最适联盟规模。

五、结论

本文以污染排放量和福利损益为参数建立了一个静态模型,在一个联盟的框架下分析了成员国的合作与非合作策略对区域整体福利的影响,以及区域国家数量、联盟规模与稳定性之间的逻辑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在任何情况下,合作治理对区域环境质量的改善效果总是好于各国的单打独斗。(2)区域环境合作联盟的建立,不仅可以降低污染物的排放,改善区域环境质量,而且会对区域内其他非盟员国家产生示范效应(Hoel,1991)。当然,这种“榜样”的作用也有可能将合作引向另一个极端,就如美国宣布单方面退出京都议定书一样(Buchner et al,2001)。(3)区域环境合作的效果并不总是随联盟的扩张而提升,而一个稳定的区域环境合作联盟,也不可能是所有国家都参与的;相较之下,在一个包含少数国家的小区域内,则更有可能建立起稳固的联盟关系。

作为国际区域合作研究中的一类有效方法,联盟理论在最近的环境合作研究中被广泛应用。由于使用了同质化的国家假设,本文的研究框架还是相对比较粗浅的。现实中,各国可能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在对待污染排放与环境合作的态度上也会存在较大差异。如何利用单边支付、关联协议等博弈规则提升区域环境合作的效果,消除“搭便车”行为的威胁,是笔者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摘要:本文以污染排放量和福利损益为参数建立了一个静态模型,在联盟的框架下分析了成员国的合作与非合作策略对区域整体福利的影响,以及区域国家数量、联盟规模与稳定性之间的逻辑关系。结果表明区域环境合作联盟的建立可以有效降低污染物的排放,改善区域环境质量;联盟的稳定性由模型的内生变量决定,而并非总是随联盟规模的扩张而提升。

我国区域性图书馆联盟建设模式研究 第7篇

一、我国区域性图书馆联盟建设现状

图书馆联盟是实现网络资源共享的重要途径, 是图书馆界的新型合作模式。它从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发展而来, 但在协作成员、运作方式、实现功能上均有拓展。区域性图书馆联盟作为一种有效的合作方式, 其建设已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成为满足读者个性化信息需求、解决图书馆经费短缺和实现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它的建设将推动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和虚拟图书馆、纸质资源与电子资源的互补共存。

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 为了解决数字信息资源种类的急剧增加和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经费不足的矛盾, 区域范围内的图书馆逐渐开始结成联盟团体, 通过集团采购的形式引进各种联机数据库资源, 而通讯的网络化和地域的便利也使得图书馆之间的协作和交流有了良好的平台, 许多地区范围内的图书馆开始从资源共建和共享转为联合编目、公共检索、协调采购、馆际互借、文献资源建设、人员培训和交流等等, 形成区域性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其中, 全国性图书馆联盟典型代表是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 (CALIS) , 类似的有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NSTC) 、中国数字图书馆联盟等;省级图书馆联盟典型代表为天津市高校数字化图书馆, 类似的有上海高校网络图书馆、河北省高校数字图书馆联盟等;地市级典型代表是东莞城市中心图书馆联盟, 类似的有宁波数字图书馆等;大学城级的以北京北三环学院路地区高校图书馆联合体为典型代表, 类似的有广州石牌地区六校协作组、南京城东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联合体等;跨区域性图书馆联盟典型代表为长三角图书馆联盟, 类似的有珠三角图书馆联盟等。

二、我国区域性图书馆联盟模式分析

(一) 网络型图书馆联盟模式。

网络型图书馆联盟是系统内外、地区内外不同图书馆之间的联盟, 是图书馆联盟运作的理想模式。各图书馆之间既有系统内的共享机制、又有地区间的共享承诺, 图书馆通过系统与系统、系统与地区、地区与地区形成的节点, 进行网络链接, 最终实现资源共享。要实现这一目标, 首先必须有一个权威的管理协作机构来负责管理各系统、各地区间不同节点图书馆的运行、协调等工作;其次各地区成立分级管理协作委员会, 负责各区域图书馆间的运行与协调, 最终形成资源共享网络, 使每一个成员馆都能够充分地分享到不同系统、不同地区图书馆的信息资源。长期以来, 区域性图书馆的建设主要来自于地区政府、系统内各图书馆所属单位等的财政拨款, 这很大程度上成为信息资源分配不均的根源, 产生了信息保障率低, 资源分配不均衡等问题。为了保障区域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必须建立系统与系统、地区与地区、系统与地区的网络图书馆联盟, 成立具有决策、组织、监督等职能的管理机构, 建构起基于学校、政府、科研、企业的多方交互合作机制, 为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各图书馆在区域共享联盟管理机构所颁布的共享目标、政策、法规等干预下, 图书馆与图书馆之间发生共享关系。每一个图书馆作为一个知识站点发布信息并进行资源共享服务。由于图书馆与图书馆之间存在信息交叉、文献重复收藏等问题, 用户在信息资源的检索获取上需要多次登录不同的图书馆, 进行资源查询, 并通过其图书馆的共享机制获取文献, 这多少会给用户带来不便。因此, 在网络共享机制运行模式下, 应建立区域内各图书馆联合馆藏资源查询系统, 并在此基础上开展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同时, 通过区域共享联盟管理机构等行政手段, 将松散的图书馆组织起来, 开展资源合理配置与引进、服务项目的联合开发与管理等工作。

(二) 整合型图书馆联盟模式

1、整合书目检索系统

(1) 分散式虚拟联合目录服务模式。江苏省高校联合书刊检索系统采取此种服务模式。在此种模式下, 用户可以通过虚拟联合目录系统界面, 一站式检索联盟内各图书馆的书刊目录信息并返回检索结果。系统采用广播式的查询方式, 可一次输入检索词, 同时在多个图书馆的OPAC目录系统中实施检索查询并分别获得目标馆的书刊馆藏信息, 同时可连续发掘出书刊馆藏当前状态, 如是否允许出借、当前是否借出、借出后何时可以归还等, 极大地拓宽了读者的视野, 方便了读者了解联盟内其他图书馆的书刊信息, 进而通过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获取联盟馆的文献资源。

(2) 集中式联合目录服务模式。天津高校联合图书馆系统采用此种服务模式。该联盟利用引进的Un icorn Consortia系统所采用的书目数据三级结构管理方法, 对同一种书共享一个题名。在此模式下, 成员馆将本馆的书刊目录信息统一提交到联盟书目数据库内并进行书目数据结构化管理, 联盟内用户只要登录到天津高校联合图书馆系统进行馆藏目录查询, 就可以获取联盟内图书馆的书目信息。

2、整合教学信息资源。

建立多校区网络信息平台, 充分利用网络电子资源开展文献信息服务, 是实现图书馆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工作高效运作的前提条件。多校区图书馆信息网络系统可以采用基于Web的Intranet技术来建设内部信息网络, 然后通过网关与外部Internet相连, 这样校园网既能与Internet保持兼容, 也能获得良好的技术支持。该信息网络系统能够实现存储各分馆资源, 实施联合采购和联机编目, 使全校读者能够进行实时检索和联机存取信息, 实行典藏、流通、阅览的分区管理办法。建立校区馆间资源共享服务系统, 实现校区图书馆通借通还, 持卡者可以在任意一个校区借还图书和其他文献资料。

3、整合咨询服务。

数字化的信息环境已赋予图书馆联盟的馆际合作以新的内容和理念, 那就是不公有资源建设的合作, 更有服务的协作;电子邮件、在线聊天和共同浏览等信息技术, 为图书馆联盟内成员馆之间参考咨询服务扩展了新的途径。图书馆联盟中成员馆集体的合作数字参考咨询服务如同专家会诊, 集成各家智慧, 大幅度提高资源和人的服务效率, 提升用户咨询的质量。

三、特色型图书馆联盟模式

特色图书馆联盟就是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强强合作充分发挥各区域成员高校图书馆的优势, 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的合作与交流, 建立一个更加完善、更具活力的特色网络资源共享管理平台。通过此平台, 使学生接触到更为宽泛的学科领域, 学习到各领域最先进、最前沿的知识和技术, 有利于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在科学研究方面, 联盟将促进各学校优势特色学科的交叉融合, 整合各学校科研力量, 联合承担大型科技攻关项目, 集成解决国家支柱产业核心关键技术攻关、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更好地促进本区域行业技术进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催化新兴产业的诞生。同时, 紧密结合各区域行业技术创新成果, 提供及时、发布准确的信息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在线信息咨询服务, 有序推动行业科技进步。并建立高效简便的反馈机制, 对实施结果、内部控制等业务表现进行评估, 而评估结果将会决定联盟信息资源共建的方向, 以便逐步提高共享效率。

摘要:区域性图书馆联盟是图书馆联盟的重要形式。本文对我国区域性图书馆联盟建设现状及建设模式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区域性图书馆联盟,区域性图书馆联盟模式

参考文献

[1]燕今伟.图书馆联盟的构建模式和发展机制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5.7.

[2]龚胜泉, 肖友国.图书馆联盟馆际互借模式的选择及其趋势探讨[J].四川图书馆学报, 2011.6.

[3]项聪, 骆雪超.网络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探索与实践[J].实践探索, 2005.10.

区域体育竞赛联盟 第8篇

2011年上半年以来, 课题组分别对图书馆员和非图书馆员发放了调查内容有所不同的问卷“图书馆区域联盟服务调查表”共400多份, 收回有效问卷317份, 回收率达79%, 结合我们课题要求重点提出以下问题: (1) 您认为建立区域性图书馆联盟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哪些? (2) 您认为建立区域性图书馆联盟因素中的“管理体制和主管部门的问题”方面, 关键的问题是哪些? (3) 您认为建立区域性图书馆联盟因素中的“资金支持问题”方面关键的问题是哪些? (4) 您认为建立区域性图书馆联盟因素中的“区域内外联盟机构的合作与共享”方面关键的问题是哪些? (5) 您认为建立区域性图书馆联盟因素中的“制度和法律、法规方面的问题”方面关键的问题是哪些? (6) 您认为建立区域性图书馆联盟因素中的“操作层面上的技术问题”方面关键的问题是哪些?以下是问卷调查表具体的分析结果 (以有效回收的317份问卷得出的百分率) 。

1、对“您认为建立区域性图书馆联盟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那些?

”选项, 选择“A.管理体制和主管部门的问题”的有187人, 占59%;选择“B.操作层面上的问题”的有103人, 占32.5%;选择“C.制度和法律、法规方面的问题”选项的有124人, 占39.1%;选择“D.资金支持的问题”选项的有59人, 占18.6%;选择“E.其它方面的问题”选项的有80人, 占25.2%。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得出:建立区域性图书馆联盟的主要影响因素来至于管理体制和主管部门、制度和法律法规、操作层面和资金支持这四个方面。

2、对“管理体制和主管部门中关键方面的问题”选项, 选择“A.

行政区域划分的问题”选项的有180人, 占56.8%;选择“B.管理体制方面的问题”选项的有176人, 占55.5%;选择“C.图书馆行业内的有关规定问题”选项的有106人, 占33.4%;选择“D.其它方面”选项的有90人, 占28.4%。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得出:管理体制和主管部门的问题中关键方面的问题来至于行政区域划分、管理体制这两个方面。

3、对“资金支持方面关键的问题”选项, 选择“A.

联盟后的资金能保持原有不变的问题”选项的有149人, 占47%;选择“B.联盟后的资金应主要靠向社会募捐”选项的有144人, 占45.4%;选择“C.领导变更后还能给予资金支持的问题”选项的有100人, 占31.5%;选择“D.其它方面的问题”选项的有101人, 占31.9%;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得出:“资金支持”主要是行政拔款和向社会募捐这两个方面来保障。

4、对“区域内外联盟机构的合作与共享方面关键问题”选项, 选择“A.

各分管部门及领导的思想认识问题”选项的有211人, 占66.6%;选择“B.读者的支持问题”选项的有140人, 占44.2%;选择“C.各联盟内部馆员的思想认识问题”选项的有124人, 占39.1%;选择“D.其它方面”选项的有92人, 占29%;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得出:“区域内外联盟机构的合作与共享方面关键问题”主要是各分管部门及领导的思想认识问题。

5、对“制度和法律、法规方面关键的问题”选项, 选择“A.

国家法律法规方面问题”选项的有149人, 占47%;选择“B.图书情报行业的有关法律法规方面问题”选项的有186人, 占58.7%;选择“C.各联盟管理体制问题”选项的有154人, 占48.6%;选择“D.其它方面问题”选项的有96人, 占30.3%;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得出:“制度和法律、法规方面关键的问题”主要是图书情报行业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法律法规这两方面。

6、对“操作层面上的技术问题方面的关键问题”选项, 选择“A.

网络及计算机技术方面问题”选项的有184人, 占58%;选择“B.各联盟馆所使用的管理系统方面问题”选项的有199人, 占62.8%;选择“C.各联盟馆的编目数据统一的问题”选项的有145人, 占45.7%;选择“D.其它方面问题”选项的有58人, 占18.3%;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得出:“操作层面上的技术问题方面的关键问题”主要是各联盟馆所使用的管理系统和网络及计算机技术这两方面。

综上分析, 省内高职院校图书馆在区域图书馆联盟建设中的阻抗因素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体制和主管领导。目前, 省内公立的高职院校分别为行业、教育厅和市地政府管理, 其主管领导对学校服务地方没有统一、协调的指导意见, 使得该工作的开展缺乏依据。2各主管领导在思想上虽然认识到建立图书馆联盟的必要性, 但缺乏对图书馆联盟建设上的具体考虑和安排。3由于参加复合型图书馆联盟的各个图书馆受到各自主管部门的制约, 涉及的各个行政主管的职能划分、管理体制的影响大, 不是单一教育系统能够解决的。4资金支持方面。省内各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经费中没有这方面的计划和安排, 必然会影响到图书馆联盟的建设和运转。5法律、法规方面。公共图书图书馆的立法缺位和情报行业的有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也是影响高职图书馆参与建设区域复合型图书馆联盟的阻抗因素。6技术问题方面。区域内各图书馆所使用的管理系统差异大和计算机网络化水平差别也是高职图书馆进行区域复合型图书馆联盟建设中的阻碍因素。

最后, 我们要说的是影响图书馆区域联盟建设中的阻抗因素归根到底还是人的思想认识问题。只有充分认识到图书馆事业的综旨, 树立起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思想意识, 认认真真、脚步踏实地去干任何困难都是能克服和战胜的。

摘要:本文通过省级课题“四川省高职院校图书馆在区域联盟建设中的阻抗因素及对策研究”, 对省内几个地区与图书情报的相关人员作了大量的问卷调查, 得出了影响图书馆区域联盟建设中的阻抗因素主要来自:管理体制和主管部门;法律法规;操作层面;资金支持这几个方面的结论。

关键词:图书馆区域联盟,问卷调查,阻抗因素

参考文献

[1]、张甫.国内区域图书馆联盟建设与发展研究情报杂志2011-8-18

上一篇:广告规范下一篇:三维软件Pro/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