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汉语教学范文

2024-06-10

中学汉语教学范文(精选12篇)

中学汉语教学 第1篇

英语在中国是一门外语,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然会受到母语的影响。这种负面的影响体现在英语的各个层面上:语音层面;句型层面;语法层面;语义层面。这些影响严重阻碍了英语学习者掌握纯正的英语。文化层面上, 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大大不同, 思维习惯的差异也会使英语学习产生很大的困难, 语用错误百出。

汉语对英语学习的负面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句型结构残缺、混乱。如:I very fat;I very love you;There are many students listen the teacher say等等句子。 (2) 胡乱搭配。如The money of books is five yuan. (3) 惯用语的乱用。如:He is looking on the book. (4) 语用的乱用。如:You go first。.

针对汉语对英语学习的负面影响, 我们在学习英语中, 应利用汉语的正面影响积极地学习英语, 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学习英语的实际情况, 有区别地对待, 针对性地教学。

2 汉语思维对中学英语教学的负面影响

我国学生在英语学习的实践中常受汉语思维定势的影响, 这是由于认识角度不同、表达方式不同造成的。

(1) 在阅读方面的负面影响。我们的学生单词量不少, 阅读量也很大, 他们在看一些中国出版的英语报刊、杂志的时候显得很轻松。但是让他们阅读外国人编写的报刊、杂志的时候, 就很难看懂了。这就明显暴露出中国式思维对阅读的影响。

(2) 在写作方面的影响。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他的写作模式。英语语篇有自己的结构模式, 在长期使用中, 这种模式几乎成了定式。就思维方面来说, 英语语篇的思维模式呈“直线型”。英语段落通常以一个主题句 (topic sentence) 开头, 然后再按一条直线逐步展开这一主题, 进行论述。这种结构在句子之间使用连词衔接, 例如:and、but、if、lest、when、except、so...that、considering等等。这些连词又被称为“逻辑语法连词” (logical grammatical connectors) , 英语中这些词语的语义功能明显, 逻辑推理清楚, 进一步说明英语是一种分析性语言, 相应的语言思维也体现出分析性。中文的语篇结构以语义为中心, 句与句之间很自由, 单个句子的意义很含蓄, 有时候看起来是中“螺旋型”。外表看来很松散, 缺乏逻辑性, 但实际意义又蕴含在其中。中文重“意合”, 而英语重“形合”。

(3) 在听、说等方面的负面影响。中国学生说英语的时候, 总是先用中文思考, 再翻译成对应的英语。这种所谓的英语口语似乎每句都很严谨、正确, 实际上是一种逐字逐句翻译的过程。比如, 想邀请某人外出吃饭, 有学生就经过思考之后, 逐字翻译出一句话:I want to invite you to go out to eat.就语法结构, 这句话没问题, 但从语义和语用角度来看, 这句话明显是中国式英语, 不符合英语表达的习惯和要求。

3 如何排除汉语思维的干扰

学生学英语时受汉语的影响, 客观上有其不利的一面。在英语教学中, 我们必须充分利用汉语对英语学习的促进因素, 使学生借助汉语和英语的许多共同之处, 在母语和英语学习之间架起桥梁。对于干扰因素, 我们应予以充分重视, 采取各种措施, 将这种干扰尽可能限制在最小范围内。为此, 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了解英汉文化差异。学英语, 就是要运用英语进行思维。在中西文化教学中, 教师最常用“对比法”来教授两种不同的文化。在对比文化的时候, 既要考虑到两种文化的相同之处, 更要考虑到不同之处。语言文化首先体现在词汇方面。这就要求教师要将英语词汇所蕴含的社会文化意义传达给学生, 并通过一些实例让学生体会。为了让学生对英语文化有更多的认识, 培养他们对英语文化的敏感度, 英语教师要提供学生一些原版英语小说、报纸和杂志, 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 体会英语词汇、英语句型、英语篇章中蕴含的深刻的英语文化, 让学生逐渐学会用英语思维。另外, 指导学生收听一些国际电台或收看一些国际电视频道, 让学生提高对英、美国家的社会文化知识的了解。

(2) 了解英汉句子主谓之间的句法关系。无论是英语还是汉语, 句子之间的主谓关系都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 但是也有很大的不同之处:英语的主谓关系在人称、数上必须要保持一致;汉语却没有这样的要求, 这给英语的语法教学造成了一定的难度。英语语法中经常要遵守的规则是:语法一致原则;概念一致原则;相邻一致原则, 汉语则没有这些要求。汉语的主谓关系表达的意义主要是通过一定的语序来传达, 汉语基本没有语法形态的变化, 也没有前后形态的照应关系。汉语中也有单复数, 但是谓语不受主语的单复数的制约, 没有相对应的人称形式和数形式。

(3) 了解英汉句子主谓之间的语义关系。对比英汉主谓之间的语义关系, 我们发现, 这两种语言的语义关系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句子主语和谓语之间均存在“施事与动作”;“受事与动作”;“主题与评论”等语义关系。这些语言之间的关系对中西思维的影响几乎相同, 都有高度的相互认同度。只有少数英汉句子的主谓之间的语义匹配关系存在差异。

(4) 读写结合, 摆脱汉语思维的束缚。作为语言输出中一种较为高级的手段, 必须有大量的输入作为前提。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避免写出中式英语, 必须依靠各种教学手段, 向学生输入语言素材。其中, 阅读是最重要的。通过阅读, 学生一方面可以积累一定的词汇, 在写作中学以致用;另一方面可以培养他们的语感, 摆脱汉语思维的束缚。作为教师, 可以给学生推荐他们感兴趣的阅读材料, 包括报纸、刊物、简写版的小说等, 并且鼓励学生将一些优美的语句或者地道的表达摘抄下来。

4 结语

尽管母语思维定势对外语的学习有许多不利的影响, 不过, 我们可以扬长避短, 合理利用汉语思维在英语学习中的积极作用, 进行汉英对比分析, 区别不同点, 联系相同点, 从而达到尽快掌握英语之目的。母语思维定势是可以利用的宝贵资源, 作为英语教师, 我们应该帮助学生有效利用这一资源。

参考文献

[1]刘真爱.文化思维模式的宏观剖析与英语教学[J].国外外语教学, 2001 (4) .

中学汉语教学 第2篇

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识字、阅读、学好普通话的有效工具。可是汉语拼音对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来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块“硬骨头”。集中的汉语拼音教学是相对单调、抽象、枯燥的,这对于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持久的一年级小学生来说,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使他们很好地掌握汉语拼音是有一定的难度。倪海曙说过:“对于孩子来说,学习的最大动力,第一是兴趣,第二是兴趣,第三还是兴趣。”那么我们如何把枯燥的教学内容,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快快乐乐学汉语拼音呢?下面结合我的教学谈谈几点体会:

一、拼音教学画面化

北师大汉语拼音教材中有许多富有启发性的插图,或示意字母发音、或表明字母形体,还有一些是为提高拼读能力而安排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直观形象帮助学生学习抽象的拼音字母。声母的本音虽然都是“标准的音”,但因为听不清,学生学习还是不方便。新教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给这些声母配上了不同的韵母,使声母也能发出响亮的音,方便学生的学习,但还是难以启动学生自学、自悟、自会。教材又配上了能够表声母音的插图,帮助学习练习发音。

如教学g、k、h这三个声母时,我将课文中的插图制作成一幅动画,接着从图导入:图上画了什么?学生看书上的插图,可能回答:“白鸽”、“蝌蚪”、“荷花”。当学生大声说完再出示画面中的景物,再出示隐藏在动画中的“g、k、h”。接着让学生发出正确的读音:如“鸽”(ge),然后告诉学生把ge读得轻些、短些,这样的发音就发出声母“g”的发音了。用这种方法可以教配合这些字母的插图都能引出声母相应的字音来。这样就让学生更直观,记得更牢固。

可以说,善于利用教材提供的方法、方式来帮助我们进行形象化教学,是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助力,吃透文本,熟悉教法,拼音教学会更受到孩子的欢迎。

二、汉语拼音儿歌化

儿童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会太长,为了让学生能在短时间内有效地记住拼音,可以将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编成儿歌或口诀等让学生吟诵。儿歌的内容贴近幼儿的现实生活,语言符合孩子的特点,形象生动,富有童趣,琅琅上口,很容易理解,孩子一听就明白。这样,孩子在接受它时,不用特意去记忆,就能背诵下来。孩子从中获得了成就感,学习自然就有了积极性。

(1)学习“b、p、m、f”是教学拼音方法的起始课,可以利用一些口诀来帮助学生掌握两拼音的方法,如“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在教学三拼音时,可将三拼音的拼音要领编成口诀“声轻介快韵母响,三拼连读很顺当”。(2)学习声调时,可以根据声调符号的形状编成顺口溜帮助学生学习四声,习了复韵母后,更多的学生会对标调出现混淆,如果将其编为儿歌,这样就更能方便学生更好的区分。如“四个声调四顶帽,六个单韵母抢着要,谁的口大给谁标,i、u并列往后跑。”又如“有a在,把帽戴,a不在,oe戴,要是iu在一起,谁在后面给谁戴。“

(3)声母j、q、x到jqx

?span lang=“EN-US”>y

?span lang=“EN-US”>y

?span lang=“EN-US”> 儿歌这种儿童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也降低了识记拼音的难度,教师只要多花心思,巧思善变,拼音教学更显轻松惬意。

三、汉语拼音游戏化

20世纪40年代,游戏开始在教学方法中起作用。我国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的。”游戏有很大的教育潜力,不仅仅是刺激,而且能够帮助儿童发展技巧、能力和策略。游戏既帮助儿童了解社会,又鼓励儿童通过游戏产生一种积极进取的态度,真正体现“寓教于乐”的思想。

(1)“找朋友”的游戏。如:一个学生拿着声母p的卡片,说“我是声母p,我的朋友在哪里?”拿着i的卡片的学生就可以说:“我是韵母i,你的朋友在这里。“然后两个人一起拼读pi。这种游戏简单,好玩,课上课下,学校家里都可以玩,既复习了旧知识,又巩固了新知识,让学生乐此不疲。

(2)“火车过山洞”游戏。这是一个适合小组拼读比赛的游戏,组员一人读一个,读对了钻过山洞,读不出或读错了,评委的手放下,示意暂停通行,等他在同组同学的帮助下会读了才恢复通行。能顺利通过的为优胜组,每个学生奖励一朵小红花。

(3)“你说我猜”游戏。老师问:“右上半圆是什么?”学生答:“右上半圆ppp。”这个游戏还适用于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

(4)“我当小老师”游戏。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学前教育阶段已经不同程度地掌握了汉语拼音的知识和拼读能力,因此可以给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互相帮助。可以让掌握得比较好的学生上台当小老师,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以“自我实现”的方式满足学生当众“展示”的参与欲望,体验成功的喜悦,个性也能得到充分地张扬。

一年级的学生比较好动,在教学中创设形式多样的游戏,符合孩子的生理年龄特点,让学生的脑、眼、口、手、脚都“动”起来,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了。

四、汉语拼音生活化 生活是体验的沃土,真实的生活体验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孩子拥有了真实的生活体验,就拥有了自己真实的生活世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为孩子搭建心灵交流的平台。拼音符号比较抽象,教师如果不为孩子在头脑中建起一座抽象符号与具体事物之间的桥梁,那么拼音将有可能成为孩子学习上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所以我认为,拼音教学设计首先应该生活化,即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入手,逐步探索出学习汉语拼音的方法。

例如:教学三拼音节“g-u-a-gua ”时,孩子刚刚适应两拼音节,如果直接传授三拼音节给学生,不但接受难,而且效果差。我在上课时,先出示各种各样瓜的实物,让学生说说对瓜的认识,孩子们一看见五颜六色的瓜,争先恐后地举手,有的说:“我知道那是西瓜,我吃过!”有的说:“我种过南瓜”还有孩子说,“在电视上看过很大的方形西瓜!”„„在孩子再将认识瓜时,出示三拼章节“g-u-a-gua”让孩子拼读,他们很自然地拼出来了。由此可见,把音节放在具体的环境中,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就能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

身边的物品也是学习拼音的好帮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学习用品贴上一个自己写的拼音标签,把家中的生活用品、家具、电器都贴上这样的标签,鼓励学生随时随地去认识生字,拼读音节。

浅析农村中学汉语教学效率提升方法 第3篇

汉语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具备一定的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为其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在教学中要把讨论法和阅读、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将新旧知识融会贯通,尽可能地用汉语表达出来,进一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有效地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以往的汉语教学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不能发挥出创造性。通过讨论参与课堂教学,可以改变课堂气氛,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学生学得轻松自在,又可以收到一定的效果。此时,教师扮演的是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让学生自由发挥,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密切师生间的关系。

二、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良好的教学氛围能够很好的促进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这就充分说明了师生关系对于教育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老师可以和学生进行很充分的沟通和交流,能够更好地认识学生的不足和缺陷,进而去进行正确的指导和教育。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的兴趣,让学生更加主动的去学习和思考。良好的课堂教学活动不仅仅只局限于知识的传授,同时也包含着很丰富的感情,良好师生关系和氛围能够产生很好的共鸣,使课堂成为一个促进学习和交流的完美平台,让学生快乐的去学习,学习快乐汉语,最终提升自我的汉语水平和教学质量。在平时的教学课堂中,老师要多加注意自己的表情,采用微笑来面对学生,用亲切的话语来进行授课,让学生拉近于老师的距离,同时让学生可以摆脱更多的思想包袱和负担,能够全心投入到汉语学习中。同时,老师也应该要注重和尊重学生自我人格,在保护和爱护学生的前提下,保证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开展,通过积极、健康的美丽心灵对学生进行感化和教育。

三、自主学习

互动教学的进行,需要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点之前进行课前的预习,在互动教学时,才能紧跟教师的教学,和教师进行互动学习。另外,在完成一课的学习之后,也需要学生进行课后的复习,对学习过的知识点进行巩固,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学生能够自主的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创造多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小组学习是进行互动教学的关键,汉语的学习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对话练习。教师不可能做到和每个学生进行对话练习,这就需要学生之间互相练习,从同伴的身上学习到新的知识点。另外,小组之间进行讨论后,将小组学习遇到的困难公布出来,在全班范围内进行共同解答。其他的小组也可以进行补充,学习和评价。在这种过程中,学生会对课堂知识越来越熟悉,理解也越来越深刻。另外,教师要在小组讨论时做出有效的调控,保证学生讨论的内容和课堂学习的内容相关。教师在讨论结束后,还要对整体的讨论结果做出评价,对表现较好的小组进行表扬,给其他的小组树立榜样。

四、加强学生对词汇的积累

由于词语表中的词语大多数和文章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文章阅读和教授中被反复提及和使用,所以学生掌握起来难度不大,即使是引语类和习惯用语类没有被重点罗列的词语,由于它们再现频率高,在翻译中阅读中常常被使用到,因此,即使词汇量稍大,学习难度也是学生可以轻松承受的。听读是有效提高学生词语积累的途径,细听和细读有利于学生快速记忆并掌握课堂上的词块内容,泛听和泛读有利于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迅速增加词块掌握量。教师可以采用限时听读的方式帮助学生加速记忆词块,诸如要求学生在二十分钟内读完一篇有1500字文章,并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加以复述;教师还可以发动学生搜集优美的词句,把这些词汇组织在一起并张贴在词汇墙上,要求学生对词汇内容定期更新;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打造全汉文式的词汇环境,在教师与学生的协作下,搜集汉语谚语、名言警句、生活小提示等内容,并把句子中的词块加以重点标注,张贴在教室的各个位置,使学生随时随处都能收到词汇汉语环境的熏陶。

五、变知识型课堂为语言型课堂

中学汉语教学 第4篇

首先, 我想谈谈中学英语语法。这看似离题甚远, 与文言文教学风马牛不相及, 但我想说明, 弄清楚这一点, 其实对搞清各类语言学习之间的联系, 找到文言文教学所能凭借之物很重要。荀子不是有名言“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吗?

很早之前, 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很多提法及其实质都让我有似曾相识之感。我有时在想, “that”引导的后置定语从句到底和汉语中的定语后置有何本质区别, 英语中的主谓倒装表强调究竟与“去哪儿了, 你”这一汉语口语中典型的强调方式有何不同。难道不列颠人、美利坚民族和华夏子孙的语言方式及习惯竟来自一个老祖宗?在和几位外国朋友以及专业英文教师深入交谈后, 这些问题终于有了答案。

学习语言要达到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无非有两种途径。一种途径是借助母语的学习环境 (或者相当于母语的环境) , 语言学习者能获得大量的实战机会, 在不断使用中, 技能自然而然会被你掌握。可以举个例子, 如果你饿得前胸贴后背, 那么为了生存, 就必须学会说写别人能听懂看懂的“食物”这个词语。第二种途径是将要学习的语言的词汇与语法规范转化为自己所熟悉的语言的相应类型来逐步记忆、理解, 直至可以随心所欲地使用。也就是说上文中提到的所谓英语中的“主谓倒装表强调”实质上就是用汉语来理解、归纳英语的使用习惯, 怪不得与“去哪儿了, 你”那么相似。

少数中国孩子和使用英语为母语的孩子一样, 可以拥有优越的母语环境, 所以他们不需要像大多数中国孩子那样去掌握我们的中学英语语法, 优越的母语环境让他们的英文水平理所当然地棒。我们再将目光转到大多数中国孩子身上, 他们通过第二种途径学习英语, 但我们看到的情况是, 用这种途径并无碍于他们顺利地通过考试, 流利地进行读写、交流。这说明:当你学习一种语言时, 如果欠缺好的语言环境, 那么用你已掌握的、熟悉的语言来帮助你建立规范、熟悉规范是绝对可行的。

汉语和英语, 两个不同民族的语言, 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文化, 在语言的学习上尚且可以相互“帮助”, 那么用现代汉语来帮助我们学习古代汉语, 就更值得期待了。

我们日常所使用的语言和来自《孟子》《阿房宫赋》中的那些典型的文言语言的距离绝不会比汉语与英语来得更遥远, 因为它们其实本就同根同源。记得大学时上古汉语课, 老师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国家的语言只代表一种文化——无论相距时间多么遥远。对这句话, 我深深认同。既然同根而生, 既然有那么多的共性, 我们为什么不能利用好我们大多数老师、学生已经拥有的良好的现代汉语基础去帮助我们学习古代汉语?在古代汉语的学习上, 这应该是一条捷径, 会让学习过程轻松且高效。

在讨论完可行性之后, 我们再来细析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之间的联系与具体操作。

现代汉语的单句句法看似复杂, 其实可以用下表简单概括。

中学文言文语法虽说种类繁多, 但重点和难点主要集中在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两大类上。下面笔者联系对这两类知识点的教学来谈如何使用现代汉语知识指导古汉语教学。

特殊句式包括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四类。学习判断句式的关键在对现代汉语语法中的判断动词“是”的正确认识上。如果能正确翻译出判断动词“是”, 那么不管是“……者……也”结构还是用副词来表判断, 就都很容易辨别掌握了。倒装句式文言特征更典型, 掌握难度也更大, 要求一个分不清楚主谓成分的学生弄清楚“主谓倒装”, 强求一个不能正确判断状语和定语的学生掌握“介宾结构后置”和“定语后置”是完全不可能的。

在此笔者尝试以对“人马烧溺死者甚众”一句的分析来阐述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与步骤。

再看词类活用这一问题的教学。很多学生在学习中对“买五人之脰函之”与“函封之”两句话中的共有的“函”字的用法无法准确区分, 对“名词做状语”和“名词一般动化”两类语法现象无法细分区别。我们在此可以套用前面提到的方法和步骤来进行讨论。

中学汉语教学 第5篇

北京市科迪实验中学

我们是中学语文教师,我们学习语法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把语法知识传授给学生,帮助他们正确掌握汉语语言的规律,从而使他们正确使用语言进行交际、表达思想。因此我们对于一切语法现象的分析除了从前人的理论体系中出发外,更应该从实践的(即实际的)角度出发,这对中学语文教学是大有益处的,就以汉语实词的分类看,这一点更为明显。

(一)目前,语法学界对汉语实词和虚词的划分存在分歧,有人主张把副词归入实词类,从理论上看,这不无道理也未尝不可,但它却给中学语文教学带来了严重困难(详述见后文)因此,从方便教学的角度考虑,副词不宜归入实词类。

(二)汉语词类划分的标准,从理论上讲,结合能力是最重要的,但对于缺乏理论知识的中学生来说,词义标准更为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因势利导,以词义标准为主,其它标准为辅,逐渐过渡到结合能力标准上,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要给汉语实词分类,首先。必须要把实词和虚词区分开来,在此基础上,实词的分类才成为可能。

那么,什么是实词呢?

实词是具有实在意义的词,它可以单独充当句子的任何一个成分。这就是说:第一:这类词在不与其他任何词发生语法关系的情况下能够单独表达一个意思或反映某种意象。第二:这类词具有成为句子的潜在能力,或者说,一旦有了语调,它就有可能成为句子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运用上述定义,我们很自然地可以把前人总结出来的十二类词中的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看作是实词,因为它们都具有实在意义。值得注意的是,黄伯荣先生把副词也归入了实词类,这不够妥当,第一:尽管副词具有语法意义,可以帮助造句,而且较之其它虚词它还更具有实在性,但从整体上看,既使加上语调它仍然无法单独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只有当其结合在句子中时,其意义好像才具备了某种程度的实在性,如:他很忙。“很”表示程度,乍一看,有意义,但这时已借助于语法了。类似的“太、极、越、推、更加”等等,只要不出现在句子中,不借助于语言环境,我们对它们的理解就永远是模糊的。第二,汉语进行词类划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以此作为手段,确定句子的结构规律,从而更好去掌握和运用语言,尤其是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我们的根本任务就是教会学生正确无误地使用语言――用语言交际,用语言表达思想。这样,我们就不得不借助于词类去阐述语言的结构规律或语法意义。如果我们不顾中学语文教学的实际而单纯从理论上把副词归入实词类,就会给语文教学带来极大的不便。首先,我们面对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无法切实有效地把实词给学生讲懂,因为他们较之于我们更注重实践知识,只要实践上稍有点问题。再完美的理论他们也不会接受,因此,从有利于中学语文教学的角度出发(从实用角度),副词不归入实词类为宜。

以上我们只确定了实词的范围,接下来,我们再谈谈实词分类的标准。

我们知道,汉语是形态不发达的语言,因此,给汉语的词进行分类,就不能象给英语的词分类那样

中学汉语教学 第6篇

农牧区中学学生在汉语文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1)书写能力差,错别字多。(2)汉语交流时存在自卑、胆怯,不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3)写作能力差,病句多,知识面窄。所以,应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打破汉语课堂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识字与写作能力。

一、创造语言环境

学习第二语言,语言环境非常重要。在学习汉语文时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汉语的理解能力与汉语会话能力。因此,要提高广大农牧区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教师必须从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入手,要采取“一主两翼”(以教学课堂为主题,以课前5~8分钟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汉语课外活动为翼)的教学方法。

二、树立“从生活和游戏中识字”的理念

由于农牧区学生汉语基础差,兴趣不浓厚,所以,在正常课程的识字环节中,学生会出现厌倦、抵触的情绪,但是将识字环节与平常的生活和游戏相结合,学生识字的激情和效果截然不同,学生会主动去记,主动去领会,所以,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師应该明确“从生活和游戏中识字”的理念。

三、要让学生喜欢阅读

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作为教师,要巧设兴趣点,达到点拨作用。教师要设置好每一个问题,使问题灵活多样,以便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设立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并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通过自主阅读,互动阅读目标,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激发兴趣,让学生善于写作

牧区中学生在学习汉语文过程中,对写作最反感,最害怕,学生面对作文往往冥想苦思,觉得无从下笔,很大程度上是学生对所写事物还处于陌生状态,没有情感,没有写作的冲动,尤其没有情感的冲动,自然难以下笔。

兴趣是写作之本,是写作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在作文指导课上不是要大谈写作方法和技巧,而是应思考如何调动学生说和写的兴趣,学生兴趣调动了,才会为自由飞翔插上强劲的双翅;才会发展思维,调动情感积累和生活经验;才能不断地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批改作文时,一定要讲究方法,改变过去作文由老师一个人改的做法,采取让学生相互评价修改(要求用铅笔在旁边写)的办法,让每位学生都参与评价修改,使学生可以清晰地了解其他学生的思路、用词、写作技巧等,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兴趣,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取长补短、资源共享的舞台。

新课改背景下,应试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我们要根据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与时俱进,转变思维,将农牧区中学汉语教学工作更贴近时代、贴近科学、贴近广大的学子,在新的汉语教学方式方法上,教师也要对师生关系有全新的理解,不能高高在上,而要主动去接触学生、了解学生,做学生的“好朋友”。

在快乐中学习汉语拼音 第7篇

1 让学生动脑发现拼音的乐趣

培养学生观察力是开发学生智力的源泉, 也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 进行创造发明的首要步骤, 一年级新生注意力容易分散, 需要借助外部刺激来集中注意力, 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采取了游戏、儿歌、活动等儿童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 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果。教育家洛克说过:“教育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 也都变成一种游戏似的。”游戏可以把索然无味的汉语拼音教学变成一件学生非常喜爱的事情, 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使他们快快乐乐地学, 轻轻松松地记, 深受学生欢迎。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 应注意让学生去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这样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教师在讲单韵母“i u”一课时, 学习后让学生观察:“i在标声调时, 与字母i的写法有什么不一样?”学生看着板书:iīíǐì很快发现, i标声调时不写上边的圆点。教师又指着板书“”问:“”的四声为什么不去掉上面的两点?学生明白了, 要去掉两点就不念, 念u了。可见学生自己不仅能发现, 而且还能在比较中发现呢!在汉语拼音教学中, 为了让学生辨清易混字母的发音和形状, 教师就让学生动脑编一些顺口溜, 学生学起来既容易, 记得又清晰。如教学“练一练1”第一题时, 让学生观察, 每一组声母有什么异同, 你怎样记住它们的形状的?学生想象力可丰富了, 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其中有个学生两手伸出大拇指, 半握拳, 用手比划说:“左手b, 右手d, 两手一对b和d。”教师兴奋地让学生当老师, 教学生。这样让学在观察中区分了相近声母的形状, 从编儿歌中掌握了它们的正确发音, 从读中加深了对它们的认识。例如, 在教学“ai ei ui”时, 教师设计了一个“打电话”的游戏, 两名学生边表演打电话边对话:“ui ui ui, 我是小ai你是谁?”“ui ui ui, 你是小ai我是ei”。通过游戏, 学生反复朗读, 加强了记忆,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还是以教学《zh ch sh r》为例, 出示“情境图”用讲故事的方式引出课堂小结, 再次指导学生一边看图, 一边读“语境歌”:一轮红日上山坡, 狮子想来吃小猴, 树上同伴来帮忙, 伸下树枝救小猴。儿歌语言琅琅上口, 富有童趣, 学生易于接受, 也乐于接受, 很快, 学生们自发地一边打节拍, 一边饶有兴趣地读儿歌。进而我鼓励学生一边表演, 一边尝试背诵语境歌。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同学们一边有表情地背诵“语境歌”, 一边手舞足蹈地模仿狮子和猴子的律动进行表演, 连下课铃声响了, 也好像没有听见, 仍然沉浸在课堂欢快、热烈的氛围之中……在拼音教学中, 我应充分利用插图, 引导学生看图, 创设语言情境, 诱发学生说话。如教声母“h”时, 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画, 然后设问:“图上画的什么?”学生说:“一个小男孩在喝水。”教师借机引导:“一个穿着什么衣服的小男孩坐在什么上喝水?他拿着什么在喝水?”学生在老师的诱导下, 思维顿时打开了, 有的说:“一个穿着红色短袖上衣的小男孩坐在椅子上拿着茶杯在喝水。”有的说:“一个穿着红色体恤衫, 蓝色裤子的小男孩拿着杯子坐在椅子上喝水。”这样, 学生不仅说出了一句完整通顺的话, 而且还在观察中认识了“h”的形状, 从说话中掌握了“h”的正确发音。例如:在教学“guā”这个音节时, 我先请学生用这个音节组词, 然后再让他们从中挑选一个自己喜欢的词说一句话。有的孩子说:“西瓜长得又大又圆。”有的说:“小青蛙在田里呱呱叫。”还有的说:“新疆的哈密瓜, 真好吃!”由此可见, 当音节仅仅作为一个没有意义的符号单独存在时, 学生的记忆是非常困难的, 而当把音节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 让它与生活密切相联时, 就很容易引起儿童的注意和学习的兴趣, 从而在强化音节教学的同时, 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 让学生在动中学习拼音

故事是孩子们最愿意听的, 生动有趣的故事更能激发孩子学习的欲望。如讲“练一练”三题, “小动物分别住几楼?写在括号里”这题, 老师就编了这样一个故事:21世纪, 小动物们生活条件可好了。有一天, 建筑专家大象为它们建造了一所漂亮的楼房, 小动物们纷纷搬进了新家 (贴出放大的楼房图) , 它们可高兴了, 打开楼窗, 探出脑袋, 兴奋地说;“亲爱的小朋友, 你知道我住几楼吗?请到我家来做客。”这时老师在每层楼房边贴上信袋说:“谁愿意接受小动物们的邀请呀?”“好, 老师每人发一张拼音卡片, 读一读, 看一看你的拼音是哪只小动物, 就可以放在它的信袋里, 这样你就不会找错门了。”看, 学生拿着拼音卡片自己拼读, 同桌互读, 有的还前后桌找伙伴, 接着举着卡片跳着、蹦着投到小动物的信箱里。另外我让学生走出教室, 高兴拼读。教室外, 大自然是孩子们最感新奇的地方。当学完声母、韵母后, 老师发给每个学生几张描写室外景物的拼音卡片, 领着学生来到楼下说:“同学们, 教室外有许多值得你们拼读的词语, 愿意找找吗?”“愿意!”顿时, 学生举着卡片, 惊喜地指着、看着、摸着大声地拼读:……注音读物, 练习拼读。在拼读教学中, 学生通过看图、实物、认形辨音, 基本上了解了汉语拼音, 但要真正提高汉语拼音的运用效果, 大量的阅读才是关键。我们除了让学生读、背、演新教材中编排的汉字注音儿歌外, 还让学生读注音版《小学生礼仪常规》, 号召学生从家里带一些拼音读物, 班上成立图书角, 开展读书比赛活动, 大大激发了学生拼读兴趣, 提高了拼读能力, 丰富了课外知识。因此, 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同时, 应借此加深、拓宽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例如字母“k”配有小蝌蚪附着在水草上的图, 教学到此处时可相机向学生提问:“水草上有什么?”学生答:“水草上有两只小蝌蚪。”教师又问:“你们看看, 小蝌蚪是什么样子的呀?”学生答:“小蝌蚪是灰黑色的”, “小蝌蚪的尾巴很长”, “小蝌蚪的脑袋很大。”老师接着问:“那你知道小蝌蚪长大了会变成什么吗?”老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出示“青蛙”的图片, 简单讲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教育学生保护青蛙就要从保护小蝌蚪做起, 渗透环保教育。

总之, 在一年级拼音教学实践中, 我深深地体会到:把学习拼音与认识事物相结合, 把学习拼音与发展语言思维相结合, 把学习拼音与培养学生能力相结合,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也正是新课程标准中体现创新教育的重要表现。

参考文献

游戏中学习汉语拼音的研究 第8篇

一、游戏,让字母学习化难为易

读准字母发音是学习拼音字母的一大难点。现在的学生大多能用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日常交流,语言模仿能力也比较强,让学生准确地掌握字母发音的最好方法是借助他们的语言经验让他们模仿发音。因此,教师可以把字母的发音编进有趣的拍手儿歌。借助儿歌“今天天气真正好,阿(a)姨带我去郊游,屋前公鸡喔喔(o)啼,河里白鹅呃呃(e)叫,乡村景色真美好”学会a、o、e三个单韵母的读音。借助儿歌“你拍z、我拍z、大家一起乐滋滋;你拍zh、我拍zh,彩色铅笔一支支;你拍c、我拍c,仙人掌上长满刺;你拍ch、我拍ch,小朋友们不挑吃;你拍s、我拍s,胖胖白蚕吐银丝;你拍sh、我拍sh,老师教我一首诗”帮助学生区分声母的平翘舌音。借助儿歌“身穿鸭绒袄(ao),拍着小手笑,游(iu)泳健儿不怕冷,海鸥(ou)边飞边叫好”,学生又读准了ao、oU、iu三个复韵母。认清字母字形是学习拼音字母的又一难点,教师可抓住字母字形的特点,结合想象,把字母的形和音结合起来,编成儿歌。例如,“小蚂蚁i、i、i;小金鱼ü、ü、ü;一只鸽子ggg;小鸡出壳kkk;两根树枝zh、zh、zh,一把卷尺ch、ch、ch”……教师也可以把b、p、d、q这四个容易混淆的字母编成儿歌:“帆板冲浪b、b、b,小车上坡p、p、p,座钟笔筒ddd,打气筒qqq。”一句句鲜活、灵动的儿歌,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起了一座抽象符号与具体事物之间的桥梁,使他们读起来朗朗上口,记起来轻松愉快。

二、游戏,让拼音规则形象生动

拼音学习中有许多抽象的拼音规则,游戏能让这些规则变抽象为形象,让学生易于理解、接受。例如,教学“j、q、x和ü相拼,ü上两点必须去掉”的规则时,指导学生戴上头饰进行故事表演:“小ü有三个好朋友,他们是j、q、x三兄弟。有一天,j、q、x三兄弟邀请小ü去做客。瞧,小ü穿着礼服,带着墨镜,高高兴兴地来到朋友家门口。见小ü来了,三兄弟可高兴啦,忙出门迎接,热情地向他伸出了手。小ü呢,马上摘下眼镜,一一和三个好朋友握手。”此时,教师可以教学生念儿歌:“小ü小ü有礼貌,见了j、q、x,忙把墨镜来摘掉。”在理解和掌握j、q、x与ü的拼写规则的同时,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也懂得了要尊重别人,学做有礼貌的孩子。又如,在教学整体认读音节“yi、wu、yu”时,可以为学生讲一个小故事:“i、u、ü三个小宝宝一起出去玩,走着走着,迷路了,怎么办呢?他们三个急得团团转。瞧,对面走来了大y、大w两位大哥哥,大y哥哥带小i宝宝回家,大w哥哥带小u宝宝回家,小ü宝宝没人送回家,伤心地哭了,大y哥哥赶快过来给小ü宝宝擦干眼泪,把小ü宝宝送回家了。”听完故事,再让学生来演一演这个故事。随后,可以引导学生把故事归纳成一首儿歌:“i、u、ü齐步走,大y、大w来带头,大y带小i,大w带小u,小ü眼泪擦干净,跟着大y一起走”。就在听故事、演故事、念儿歌中,学生理解了整体认读音节不能拼读,应作为一个整体来读的规律,记住了读音和拼写规则,同时也懂得了要关心弱小,关爱他人。

三、游戏,让音节拼读趣味盎然

多读多练,是学好拼音的一个最好途径,但一味地多读多练,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教师可以把音节练读变成一个个有趣的游戏。教师可以和学生玩“送信”的游戏。教师扮演成邮递员,举着一封封信(写有音节的卡片)说:“丁零零,丁零零,邮递员阿姨来送信。”学生接着说:“丁零零,丁零零,我想收到一封信。”教师把信一封封送给音节拼读能力比较好的学生,收到信的学生上讲台高举卡片领着读,其他学生跟着读。教师还可以跟学生玩“找朋友”的游戏。例如,ai、ei、ui这一课要学习bái cai、méi huā、shūguì三个音节的拼读,教师可以请6名学生上讲台,把画有白菜、梅花、书柜的图片分发给3个学生,再把有关的音节词卡片发给另外3个学生。拿“白菜”图片的学生问:“我是白菜,我的朋友在哪里?”手持对应音节词的学生回答:“白菜,白菜,你的朋友在这里。”然后手举音节词卡片领着全体学生读两遍。游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游戏使学生爱读拼音,乐读拼音,也读会了拼音。

四、结束语

“善教者,师逸而功倍,不善教者,师勤而功半。”只要教师善于发现汉语拼音的规律,善于总结拼音学习的规律,善于把抽象的拼音符号变活,善于把枯燥的拼音学习变成有趣的游戏,就可以使学生快快乐乐玩游戏,轻轻松松学拼音。

参考文献

[1]闫永林.拼音教学之于学生学习的价值[J].甘肃教育,2016(10).

[2]黄坚.有效整合让拼音教学妙趣横生[J].广西教育,2016(21).

[3]陈磊.汉语拼音与英语语音探析[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2).

让儿童在情境中学习汉语拼音 第9篇

一、拼音教学情境化

1.在教室里张贴挂图, 如拼音字母挂图、声母表、韵母表、拼音儿歌、拼音口诀等。再把教室布置成“拼音的世界”, 给教室里的每一件东西都贴上“拼音标签”。还可以办主题墙报, 让学生画自己喜欢的图画, 画完之后, 需将图中所画的物品用拼音表示出来, 一张张拼音绘画组成一块拼音绘画园地。学生在画中学拼音, 欣赏画时又可以再次巩固拼音, 就在不知不觉中, 既让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 又学习了拼音, 一举多得。

2.让学生动手自制卡片, 如让孩子自制有音节的课程表卡片, 让每个孩子制作一块姓名牌, 注上拼音, 画上孩子们喜欢的卡通形象, 置于桌上, 互相拼读, 给课文插图配上拼音卡片等。

二、拼音教学生活化

拼音符号抽象枯燥, 如果让拼音教学生活化, 抽象的符号也会变得生动形象。为了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环境里达到对拼音符号的认同理解, 教学中可以将生活用品引入拼音教学, 这样可以使学生感到所学的字母都代表看得到、摸得着的具体事物, 既熟悉, 又有趣。如, 教学“n和h”时教师拿出一个凳子、一把椅子, 告诉学生:“n和h———我有两个字, 你猜啥名字———一个像凳子, 一个像椅子。”结果大多数学生不会把“n”和“h”混淆起来。教师还要更多地把音节与生活中的实物、词语联系起来, 在教学拼音的同时, 配以适量简单的字, 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如, 在教学“ai、ei、ui”时可充分利用已有的环境“黑板”、“墙壁”教学音节“hei”、“bai”, 还可以引导学生“同学们值日时都干了什么?”引导学生学习“sǎshuǐ”。最后告诉同学:其实生活中还有好多事物可以用拼音表示出来, 引导学生去观察、发现、运用并巩固汉语拼音, 由课堂向课外延伸。

三、拼音教学儿歌化

为了帮助学生区别形近的汉语拼音字母, 掌握拼写规则,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编一些口诀、顺口溜、儿歌等。比如, “双门m, 单门n, 小棒赶猪LLL”;“一根拐棍f f f, 一个伞把t t t”。这样的儿歌学生容易朗读, 兴趣盎然, 在不知不觉中复习巩固了汉语拼音, 掌握了它们的区别。又如, 在学习b、d、p、q时, 运用四肢的摆动和儿歌形式, 引导学生“点点右脚bbb, 点点左脚ddd, 伸伸右手ppp, 伸伸左手qqq”。通过学生的四肢的摆动, 认清字母的方向。通过儿歌的形式, 使孩子们的口齿得到锻炼, 既记住了字母的读音, 还让孩子们在朗读中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

四、学习氛围情趣化

现在的孩子喜欢张扬, 表现欲极强, 同时好胜心也很强。这时我们应利用这个特点, 将游戏、谜语等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运用到拼音教学中, 为孩子们创设轻松、愉悦、积极的氛围, 让孩子在充分表现时学会更多知识, 在成功后得到及时的表扬, 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收获的喜悦。例如, 在教学j、q、x和ü相拼时, 去掉两点的规则是一个学生最难掌握的内容之一。为此, 我们可以创设情境进行教学:准备好标有j、q、x和ü的两个头饰, 先由老师和一个学生进行示范, 同时配上儿歌“小üü, 真懂事, 见了朋友j、q、x, 脱去帽子敬个礼。” (师演j、q、x, 生演ü) 然后请同桌之间相互换角色表演, 让他们在活动中懂得尊重别人, 而且在愉悦的表演中掌握了j、q、x和ü相拼的规则。

五、复习巩固游戏化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要尽可能使教学有趣味, 教学方式以活动和游戏为主, 为学生学习汉语拼音创设情境和氛围, 让他们在玩中学, 在快乐中学。例如, 在复习有关动物的音节时, 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境:让一部分同学戴上动物头饰, 另一部分同学拿着写有音节的卡片, 根据卡片上的音节去寻找这一种动物, 找到了就把它送回“大自然”, 这个游戏就叫“把动物送回家”。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但让学生复习了有关音节, 而且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了快乐的情感体验,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 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环境, 积极创造学生喜闻乐见的拼音环境, 让儿童积极地参与进来。

论如何促进西藏中学汉语课程的改革 第10篇

一、转变传统的教育方式

伴随中学汉语的课程改革, 使其内容更加广泛、更具专业性和实践性。现阶段, 西藏地区的汉语课程教学也应该已解决问题、提高能力为中心, 改变过去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具有很强的引导作用, 教师应根据新课改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第一, 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师在授课时不应再固守传统的教学方法, 要在精讲理论的同时, 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讲理论知识时, 不要只是对着课本讲, 要注意不断拓宽知识, 要懂得深入浅出, 使内容讲得栩栩如生, 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 使学生更加易懂、易记, 而且便于灵活的运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思维, 因此, 应通过启发、诱导、设置疑问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在进行语文教学时, 还应注意让学生勤动脑、多动手、勤动笔、多练习, 进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功。

第二, 保证教学质量。课改不能只是流于表面形式, 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首先, 应对文章的背景有全面的了解, 再有针对性地查找资料;其次, 在上课时, 应注意提高学生的兴趣, 进行启发性的教学, 通过课堂即兴演讲等方法提高学生自我总结的能力。汉语课程的学习, 就应重视学生的演讲、总结能力, 能够轻松地做到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走出课改的误区

教学技能的创新是一项重要的改革, 针对这一改革, 我国在教学方面进行了创新, 但是却存在很多的问题, 比如推出了一系列新课的新秀, “汇报课”“演讲课”“表演课”等看似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逐渐进入课堂, 其实只是一种作秀, 并没有从根本上实现创新。因此, 应彻底改变语文老师的教学观念, 懂得提高课时的质量对于学生学习是多么的重要。老师之间应实现互动, 多去听听同行们的课, 重视对于新课改理论知识的学习。语文课十分重视对于知识的综合运用, 教师应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对语文课进行讲解时应要充满趣味性、知识性以及人文性。

三、教学技能的创新

不同地区对于课改的标准是不同的, 因此,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老师, 应不断进行摸索, 在总结过去教学经验的同时, 注重教学技能的创新。在进行课改时也不能只是纸上谈兵, 要真正落实到实际中。学生由于各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这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争取使每一位同学都能满意, 使每一位同学都能有很大的提高。在进行课改时, 虽然没有固定的模式, 但依然需要教师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进行, 不能只是流于表面形式。在对语文课进行课改时, 应注意洞察学生的理解和思维能力, 与学生进行定期的沟通与交流, 给学生留有展示自己的舞台, 真正营造民主、宽松、有意义的课堂环境。

四、汉语课改应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在对汉语课程进行改革时, 应重视语文的综合性学习,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 通过学生各种兴趣的培养, 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西藏地区教学资源依然比较落后, 不能上网查资料, 图书馆的藏书比较少, 甚至没有图书馆, 因此难以拓宽学生的视野, 这也不利于汉语课程教学的进行。因此, 针对西藏地区这一问题的存在, 在进行课改时, 应重视对教学资源的引进, 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 服务于西藏地区的语文教学中。

对于西藏学生而言, 汉语作为其第二语言, 学习本身就有一定的难度, 受到其母语的影响, 藏族学生的发音会出现与汉语拼音不同的读音, 在对汉语的理解方面也有很大的区别, 更不用说对于语段的理解。所以, 在对西藏地区进行汉语课改时, 应根据其实际情况进行, 不能好高骛远, 教师应拓宽语文课程的视野, 将其对汉语的学习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真正做到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生活, 不断开发有益的语文学习资源。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 我国西部地区也开始加强课程的改革。面对新的教育形式, 加强对西部地区中学语文的改革变得至关重要。结合汉语课程的特色, 并不断总结近几年的教学经验, 不断改革教育手段, 提高西部地区的教学质量。本文主要针对西藏地区的汉语课程改革进行简要的分析和概述。

关键词:西藏,中学汉语,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朱丽亚.给高中“汉语”教师参与新课改的三点建议[J].西藏教育, 2010, (5) .

[2]韩亚玲.新课程改革下如何构建语文课堂[J].西藏大学学报, 2005, (4) .

中学汉语教学 第11篇

说起新疆的双语教学,算得上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有史记载的汉代。从建国到世纪之交,新疆双语教学得到空前重视和发展,党和国家制定相关政策,大力提倡汉族和少数民族同志互相学习语言,并开办各类学校培训师资,进行双 语教学活动,这期间的双语教学活动得到迅速提高。世纪之交,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中国经济的腾飞,少数民族学习汉语的热情高涨,双语教学活动更加活跃。加上新疆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特有民族风情,为新疆双语教学增加了新的内容。近年来,在新疆,汉语还逐渐成为各少数民族适龄儿童择校、入学、中考、高考的选择对象,所以双语活动在新疆愈加活跃。

首先我简要地介绍我的双语教学。我们是刚刚步入教学岗位的年轻教师,来到农村双语教学岗位感觉很新鲜,同时也感到责任的重大,因为农村的学校教学条件有限,师资力量不够,学生的基础很差,对我们来说都是很大的挑战,我们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来面对这个繁重而又艰巨的任务。

通过几年的教学工作,我已经学会了如何去在教学中应用自己的能力,并发挥应有的作用。教学工作给我带来了快乐同时也有很多苦恼,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学生对汉字的掌握不牢靠,很多学生记不住汉字。主要表现在平时的作业中很多学生爱写错别字、多音字,碰上看拼音写汉字的题,往往都是错别字,要不然就写不出来,但如果给汉字注音则问题不大,说明学生对汉字的字形记忆较困难,对拼音容易记忆。

2、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说汉语的机会很少,除了在课堂上回答老师问题时说汉语,平时基本不说。这主要是学生的生活环境决定了没有太多说汉语的机会,大多数在乡下的民族学生平时接触不到说汉语的人,从小习惯了用维语交流,如果刻意让学生说汉语也不现实,所以很多学生在校时能说几句汉语,回家了基本不会说了。

3、学生对学习汉语的兴趣不是很强烈,多数学生表现出不在乎。主要的原因我认为有些学生的汉语基础水平差,一开始就没有学会简单的语句,到了高年级随着汉语词汇量和句型的增加越来越感觉学习汉语困难多,又没办法解决,于是就表现出干脆不学。

4、教师在教學中存在语言障碍,表现在汉族教师用汉语教学,汉语基础差的民族学生基本听不懂,而汉族教师不会说维语只能照顾汉语基础好的学生,对于差生也很无奈。这里主要是简单的汉语都听不懂的学生,讲课时教师无法用维语进行解释,想教会这些学生很困难。

5、学生的汉语发音很不标准,主要表现在汉语拼音读法错误,音调不准。由于学生平时生活中不接触说汉语的人,至于音调是否准确,学生也不能确定,只能凭多数学生的读音为标准,这样长期形成了习惯,显得说普通话不标准。

6、学生上课纪律很乱,个别学生不爱学习。主要表现在个别班级学生人数过多,平时小声说话整个教室也会很吵。有些学生汉语很差,上课什么都听不懂,于是就思想不能集中上课打闹玩东西。

面对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可采取的措施:

1、针对学生对汉字的记忆不牢靠,我认为采取的主要办法是,加强生字练习,多写汉字,在记忆中教会学生采用字形记忆法,如“语”字可以教给学生采用左右结构记忆出汉字的字形。平时组织学生多听写汉字,多听多写。

2、针对学生说汉语的机会很少,我认为采取的主要方法是,鼓励学生在平时日常交际中用汉语交流,同学之间可以多应用汉语。教师和学生平时交流时也用汉语。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针对性的增加学生主动表达的机会,多说多练,让学生养成说汉语用汉语交流的好习惯,这样以来,学生的汉语口语表达会有很大的进步。

3、针对学生对学习汉语的兴趣不够,我认为可以采用的方法有,在课堂教学中,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让孩子们对学习产生兴趣,从枯燥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从那种教师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我要你学,学生被动地学习,被动地接受而转变为学生自己感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感受求知的乐趣,感受获得知识的成就感和欢乐。双语教学尤其如此,采用激发兴趣的方式导入课程,例如上课时给学生出字谜,让学生猜出来,这样就主动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汉字的积极性。

4、针对汉族教师只能用汉语教学不会说维语,造成汉语基础差的学生听不懂老师讲课的内容,我认为可以采取的办法有,在上课时,可以采用汉族教师和民族教师一起上课,对于学生听不懂的内容,民族老师翻译给学生,让学生理解意思。这样可以照顾到汉语基础差的学生,同时也可以帮助教学。

5、针对学生的汉语发音不标准,我认为采取的主要方法是:在教学中重视汉字拼音的练习,多让学生读课文,如果条件满足,可以用录音机教学,让学生听标准的汉字发音,平时休息时间可以放汉语广播,让学生逐渐掌握汉字发音的规律,养成好的习惯。

6、针对课堂纪律乱,个别学生极不爱学习,我认为可以采用的措施有:加强学生纪律意识,平时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逐渐养成上课不说话,不吵闹的习惯,平时多给学生做思想工作,让学生慢慢意识到,上课不遵守课堂纪律是可耻的行为,安静的环境才能更好地学习。

然而我认为随着更多的少数民族家长为了子女的前途,择校观念开始更新,他们为自己的孩子选择了一条从小学开始接受汉文化教育的道路;更多的少数民族学生会逐渐开始对汉语学习产生浓厚兴趣,他们会懂得,只有学好汉语,才能了解、接受更多的信息和科技文化。

中学汉语教学 第12篇

一、研究方法

(一) 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是认定研究对象中的某一特定对象, 加以调查分析, 弄清其特点及其形成过程的一种研究方法。

(二) 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对象———Y (化名) 所在的学校是江苏省比较有影响力的重点中学, 历来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2006年起该校开始招收外国学生就读, 2007年被国家汉办确定为首批“全国汉语国际推广基地学校”, 被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侨办确定为“江苏省华文基地学校”。

Y教师毕业于重点师范院校对外汉语教学专业, 学习期间有长期班教经历。面对全新的教学环境和教学对象, Y愿意接受挑战, 但也有一些担忧。

(三) 研究资料的收集与分析

本文的研究资料主要来源于对教师个人自述、教学反思日记、学生评价、公开课录像等资料。本文的结论来源于对上述资料的整理、分析和处理。

(四) 研究问题

本文的研究叙事主要围绕两个问题展开: (1) 入职期汉语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策略。 (2) 研究对象运用反思策略促进专业发展的过程。

二、结果与分析

(一) 入职期对外汉语教师专业发展策略

Y所在的学校十分重视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 专门成立了“青年教师成长营”。在青年教师成长营的指导下, Y采取的发展策略有 (个人陈述1) :

1. 制订职业生涯规划。

制订职业生涯规划为教师明确了专业发展目标, 加上学校专门组织专家对青年教师进行了培训, 更是提高了所制订规划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 撰写教学反思。

撰写教学反思不单单只是记录对教学的再思考, 撰写过程中有时还需要查阅相关资料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这种自查的过程可以拓展和重新构建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

3. 录制视频公开课。

录制视频公开课一方面充分利用了现代技术手段完整地记录了教学过程, 不仅可以通过反复播放对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进行较为客观的分析, 而且可以向同事和专家寻求意见和建议。

4. 参加各种继续教育的培训和讲座。

Y在日记中写道:这些主讲人大多数有着非常丰富的一线教学和班级管理经验, 虽然他们讲的内容往往与汉语教学毫无关系, 但是给了我很多有益的启发。 (个人日记3)

(二) 贯穿始终的“反思”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 (Poser, 1989) 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他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 或者是肤浅的知识, 如果一个老师仅仅满足于经验而不是对经验的反思, 那么即使他有二十年的教学经验, 那也只是一年工作的二十次重复。”

Y所在学校要求每位从教1—2年的教师每周撰写一篇教学反思文章, 内容和形式不限, 且要上传到学校的网站上。刚开始“教学反思”对Y来可以说是完全陌生的, “坦白地说, 从大学到研究生我对‘写教学反思’知之甚少。” (个人陈述2) 随着教学工作的深入加上Y此间阅读了大量中学外语教学的反思资料, 她逐步对第二语言课堂教学反思的概念、内容、作用有了清晰的认识, 养成了每节课课后花5—10分钟做教学日记, 然后每周根据这些教学日记选取典型认真撰写每周的反思报告的习惯。

Y的反思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剖析教学内容。 (2) 教学目的及完成情况。 (3) 详述教学过程。 (4) 最有效环节。 (5) 效果不好的环节。 (6) 突发事件的处理。 (7) 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会如何设计课堂。 (8) 其他值得讨论的事情。 (教学反思13)

教学反思对Y教学的促进是毋庸置疑的, 她的汉语教学工作最终得到了外国学生的认可:

Y老师非常好, 教我们的时候她有很多技术有很多办法, 她对我们太好了, 如果我们有什么问题我们可以跟她聊一聊。我们的老师是一个很优秀的人。 (泰国学生陈梦婷)

……最后我要说我们的学校和老师们特别是我们的Y老师。她真的很辛苦很努力。她每天准备我们下一天的课, 每天教育我们、帮我们学好汉语。她是最棒的老师。有的时候我们对Y老师的感谢未能表达出来, 但是我们每个人都很感激她教我们汉语。我不会忘记Y老师的课还有Y老师的人。 (美国学生Jeremiah)

在这之后, Y没有停止脚步, 而是继续关注与教学反思相关的研究动态。“一次阅读中, 我发现目前较为适合学校特点的科研方式———行动研究、叙事研究竟然都与教学反思有着密切的联系。” (个人陈述2)

从Y的叙述中可以看她以反思促进自己专业发展的轨迹:从被动到主动, 边行动边摸索边提高。学校最初的强制要求使得处于入职期的她基于“生存”的需要被动地完成任务;网上反思的形式又让她必须通过不断学习提高反思质量。如果学校只是提议而没有强制要求, 新教师的反思很可能因为种种原因而最终只是流于形式。Y的反思最终设定在了第二语言课堂教学反思上, 形成了框架并有自己的特色。这一过程中她的专业发展意识得到增强:并通过阅读发现了反思与科研之间的联系。

参考文献

[1]陆秀芬.关于推行反思性对外汉语教学的思考[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8, 6.

上一篇:中国服务业下一篇:大学生理财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