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剖析

2024-08-25

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剖析(精选11篇)

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剖析 第1篇

关键词:小微企业生存状态剖析,企业行为是社会行为,企业家精神,措施,解决就业,“三免二减”,企业家是稀缺资源

一、剖析一个小微企业生存状态

一个小微企业一年辛辛苦苦销售收入 (价外收入) 100万元 (或进销差价收入100万元, 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下的企业, 其进项400万元, 小微企业400万元进项的增值税为方便计扣除) , 现在营改增了, 增值税加上附加, 大概前置税按4万元, 还剩96万元。一个小微企业雇一个会计, 一个出纳, 办公室还得有一个人, 再加上2个跑业务的, 一个小公司怎么也得用5个人, 工资加社保、医保等最低每个人给到3000元/月, 一年下来, 5个人就得最少18万元, 跑业务的2个人, 还得给业务提成按5%计又是5万元, 这两项加一起就是23万元, 96万元减去23万元, 还剩73万元;一个小微公司还得租一个地方办公, 一般应该是一个小门脸, 一年下来最少也得10万元, 还剩63万元;水电等费用一年也得3万元, 还剩60万元;还需要小额流动资金, 利息一年最少也得5万元, 还剩55万元;小公司门脸怎么也得装修一下, 装修费用最少也得5万元, 现在装修材料、人工成本都很高, 3年一装修, 每年摊入成本1.67万元, 还剩53.33万元;买电脑、桌椅等办公用品最少一年也得摊入成本2万元, 还剩51.33万元;一年办公耗材最少也得2万元, 还剩49.33万元;修车、加油一年也得最少3万元, 还剩46.33万元;市场推广一年最少也得5万元, 还剩41.33万元, 一年招待费最少按2万元计, 还剩39.33万元;老板的工资一个月按5000元计, 一年下来也得6万元, 还剩33.33万元;物流成本一年按5万元计, 还剩28.33万元;企业所得税一年下来按5万元计 (年应纳税所得额30万元以下, 减半征收按20%上所得税, 再加上其他税费等) , 还剩23.33万元;一年临时用工等不可预见费用也得10万元, 还剩13.33万元;一个小微企业, 一般情况下合伙在一起做生意, 有一个大股东占60%, 其他几个股东占40%, 去掉个人所得税按20%综合税率计, 实际是超额累进税率, 还剩10.664万元;扣除其他股东分红40%计, 大股东 (一般大股东经营) 还剩6.3984万元。剩6万多的情况, 是在一年下来能把产品卖出去的情况的结果, 现在是产能过剩, 什么都不好卖, 哪能都卖出去, 肯定是有积压的情况。成立10个小微企业能有一个存活下来就很好了, 现在的小微企业, 尤其在东北地区生存是很难的。在全国小微企业的平均存活期为3年, 在东北可能也就2年。在温州有一个小老板, 开一个小厂子一年到头没挣到钱, 他老婆一年到头成天逛商场, 随便买了一套房子, 一倒手挣了几十万, 小老板一气之下把厂子给卖了, 也去炒房子去了, 大家都不去搞实体经济, 都去投机, 整个社会就得变得扭曲了。实体经济不发展, 就业就严重受到影响, 实际上还是应该把解决就业作为基本国策, 一切围绕着解决就业这个最大的问题来发展经济。现在是国有垄断行业和房地产绑架了中国经济, 我们必须把这个“结”解开,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中小微企业, 中国经济就变活了, 就真正有了发展后劲。

二、从剖析中谈企业行为是社会行为

我们从上例可以看出, 一个小微企业首先要为国家纳税, 这是在为社会做出贡献;然后给职工发工资, 这是在解决就业;然后是给银行付利息, 这样银行才能活;还要付电费、水费、油费、通讯费等, 这样电业局、自来水、煤气、中石油、中石化、电信、联通等才能活;为职工交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 也在为社会做贡献;还要给门脸交房租, 解决房东的生存问题, 也在为社会做贡献;还为其它股东创造价值, 为股东利益服务, 也在为社会做贡献, 等等。一年到头, 小老板可能有利润, 也可能亏损。有利润了, 按我们的观念就叫“剥削”, 但是如果亏损, 叫什么那?又谁“剥削”谁那?

实际上企业家的职业是配置资源的职业, 资源配置的好, 企业家在配置资源中创造了价值, 配置资源也是一种劳动, 在劳动中创造了价值, 企业家理所应当获取所得, 只不过是在资源配置过程中, 企业家也可能有信息不对称、管理等问题企业没有盈利, 亏损了, 企业家就要为此承担责任、承担后果, 这也就是说利润是有风险的。

企业为国家纳税, 是企业为国家尽的义务, 通过纳税, 取之于民, 用之于民, 最终使企业能更好地发展。政府和企业的关系, 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业主和物业公司的关系, 业主交物业费是为了物业公司把小区管理的好, 业主有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物业费收取的标准, 要经过业主委员会通过, 物业公司应有一个合理的利润区间, 而不是漫天要价。一线保洁、保安要充实到位, 而不应有过多的管理人员。同理, 政府也一样, 企业交了税, 除了给有必要的财政供养人员开工资, 还用在国防建设、教育等方面。这就要政府机构要精干, 没有用的要撤掉, 能合并就合并, 我们不能让企业交的血汗钱浪费掉, 税制、税率结构要合理, 切实减轻企业的负担, 税种的设置要经过全国人大通过后才能设置。只有实业发展了, 国家才能富强。

工资严格意义上叫劳动力价格, 也是一种商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其本质上也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著名篮球明星姚明在美国NBA的工资可能每年2000多万美金, 因他在NBA产业链上确实值这个钱, 相关产品可以利用姚明的品牌价值打开中国市场这就足够了。

利息只有充分的市场化, 真正打破银行的垄断地位, 才能切实减轻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现在中小微企业的转贷利率有的达到了5分利、6分利, 太高了, 严重影响了中小微企业的发展。电、水、通信、油等同样要打破垄断行业的垄断地位, 至少在同一地区、同一行业要有两个以上竞争对手, 这样才能切实减轻中小微企业的负担。

企业应该为国家负担部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 但承担多少为好, 应有一个科学的界定, 不能让小微企业承担过重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 这不利于小微企业的发展, 最终影响的是中国经济的发展。

三、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

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剖析 第2篇

「摘要」

《社会成本问题》是科斯赢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代表作,其核心思想就是所谓的“科斯定理”。然而,“科斯定理”实际上不过是一些没有任何创新意义的常识,科斯对社会成本的论证方法也是极不严肃的。《社会成本问题》的主要价值在于它导致了法学和经济学的融合。

科斯是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社会成本问题》是他的成名作、代表作,也是西方产权学说的代表作,所谓“科斯定理”就是在这篇论文中提出来的。然而,笔者以为,《社会成本问题》及其“科斯定理”的价值是值得怀疑的。

一、科斯的沉默及其原因

科斯是以批评皮古起家的,是以“科斯定理”出名的,然而在他取得成功以后,却不再说什么了,甚至连“科斯定理”也不承认。他说:

Ididnotoriginatethephrase,the“CoaseTheorem,”noritsprecise

formulation,bothofwhichweowetoStigler.[1](P157)

这段话可以译成这样的中文:“我没有创造过‘科斯定理’这个概念,更没有给‘科斯定理’下过精确的定义,这两者都要归功于斯蒂格勒”先生。

当别人为“科斯定理”的`含义争论得不可开交的时候,科斯也不对究竟谁是谁非的问题表个态。[2]

这是为什么呢?是谦虚吗?不像。牛顿也谦虚过,说他的三个定律不过是海滩上的几个贝壳而已,但从没有说“我没有发现牛顿定律”之类的话。

是谨慎吗?也不像。如果是谨慎,他完全可以直接说“科斯定理还不成熟,还有待于完善”,而没有必要保持沉默。做大学问的人都很谨慎,但从未见过对自己的观点不予以澄清而任凭别人争论、误解的学术大师。爱因斯坦也很谨慎,但为了自己的相对论不被误解而到处讲学。马克思也很谨慎,但是,当他一旦发现别人误解了自己的理论时便立即写信或者写论文予以澄清,《哥达纲领批判》和1852年《致约。巍德迈》就是最好的说明。

是年事已高因而神志不清吗?也不像。听一听他对记者的谈话,再读一读他为自己的论文集-《企业、市场与法律》的中译本写的序言,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科斯的神志非常清楚。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科斯本人对“科斯定理”三缄其口了呢?笔者以为,或许他已经明白,《社会成本问题》的价值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高,皮古理论的价值也不像《社会成本问题》所评价的那么低,“科斯定理”实在难以成立。而要公开否认自己的学术价值,并让自己做出名符其实的学术成就已经力不从心。于是干脆保持沉默,随你们说去吧,反正我科斯没有自我吹嘘,将来牛皮吹炸了也不是我科斯的责任。这是科斯的明智之处,比起那些东拼西抄而侥幸获得一个什么什么奖,马上就飘飘然的学者来,科斯岂止是明智,简直是太伟大了。所以,不管科斯理论的价值如何,科斯的人品都是值得敬重的。

二、《社会成本问题》内容梗概

《社会成本问题》是一篇不易阅读又必须认真读一读的论文。为了让读者用最少的精力和最快的速度最准确地把握该文的内容,这里以一个《故事新编》的形式将该文的内容归纳如下:

妲己摘了比干的心,要带回宫里当美容食品烧汤吃,比干赶忙告到法院,要求妲己返还心脏并赔偿损失。法官请来了英国的皮古(Pigou,有人译为庇古)和美国的科斯这两位著

企业成本控制有关问题剖析 第3篇

【关键词】企业;成本控制;问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对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中情况系下,就要求企业要加强对成本控制的管理工作,从而有效实现企业扩大再生产的目的,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一、成本控制概述

1.成本控制现状

传统的成本控制仅仅是对产品的生产环节进行控制,忽视了产品的设计环节和销售环节,全球金融危机导致了全球经济出现严重的衰退,成本控制也成为了各个企业的关注重点内容,对于如何更好的进行成本控制,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逐渐成为了企业关注的中心,成本控制的重点也逐渐向企业的战略目标转移,将采购、生产、技术和财务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结合和分析,不仅有利于企业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也有利于企业更好的控制成本,实现经济效益。

2.成本控制意义

(1)成本控制能够有效进行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的环节主要有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决策、成本控制、成本核算和分析等,其中,成本预测、计划和决策对成本控制提供重要的根据,现代成本管理中的成本控制,要在成本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控制。

(2)成本控制能够有效建立健全企业经济责任制

成本控制的重要保证就是企业经济责任制,首先,将成本指标落实到企业的各个环节和部门当中,保证各部门以及各环节承担经济责任,推动成本控制顺利进行。

(3)成本控制能够有效推动企业经营管理

企业成本控制直接对企业经营管理起到直接的影响作用,企业实行成本控制,就需要企业建立一定的控制标准和制度,不断加强管理工作,从而有效的保证了成本控制对企业经营管理的推动作用。

二、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1.成本管理观念落后

现阶段,部分企业的成本控制观念主要对产品的生产环节进行控制,而忽视产品开发和销售环节的成本控制,这种成本管理理念无法适应当代市场经济环境下的成本管理,从而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2.成本控制制度不健全

现阶段,大部分企业的成本控制制度十分不健全,主要是由于成本控制制度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或者在成本控制过程中沒有落实和执行。首先,企业部门之间的联系较少,分工不明确,其次,企业成本控制的范围忽视了销售和采购环节的成本控制制度,最后,对于超出成本控制范围外的浪费现象,没有相应的奖惩机制作为依托,这些情况都说明成本控制制度并不健全。

3.企业成本管理落后

企业成本管理系统仍然存在着较为落后的现象,没有在成本控股过程中对市场实际情况和自身企业进行结合,只是盲目的进行成本控制,加之,我国企业成本管理只是针对于单个成本进行分析的方式,使成本之间的联系减少,导致企业的成本管理十分落后。

三、解决成本控制问题的措施

1.树立新的成本控制理念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加之企业的最终目的是盈利,这就要求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最大程度上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在保证企业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减少成本的投入,从而有效的降低成本,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企业管理者要树立新的成本管理理念,不仅仅是在生产环节中对成本进行控制,在采购和市场等多个环节中都要进行相应的成本控制,新的成本控制理念有利于企业在多个方面进行成本控制工作,充分发挥降低成本的目的。

2.建立成本控制制度

一方面,建立成本管理组织机构,并健全成本控制制度,例如,在建立成本管理组织机构时,采购部门对采购环节的成本进行负责,生产部门对生产环节的成本进行控制,销售部门对销售环节的成本进行控制,保证各司其职,权责明确;另一方面,定期对企业中的各个成本控制环节进行评价,对成本控制出现浪费的现象进行惩罚,保证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提高科技水平

企业在进行技术的开发或改进时,虽然在短时间内不会产生明显的效果,研究成本也相对比较高。但是,从企业长远发展这一角度来说,能够大大降低企业成本,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但进步和发展,单纯的进行降低成本,已经不适用于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企业应加大科技的投入力度,进行成本控制工作,有效的提高成本效益。

4.提高企业员工综合素质

在成本控制过程中,与企业成本直接相关的因素有职工的成本管理意识、工作态度、责任感等,这是成本的客观因素,还有一部分为主观因素,主观因素对成本控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改善成本管理工作,更好的进行成本控制。通过定期向员工进行培训和考核,进行相关知识的教育,从而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在企业中形成一种良好的、有效降低成本的理念和态度,进行企业成本控制。

四、总结

成本控制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的成本支出,提高经济效益,在实际的企业成本控制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当前市场经济的形式和企业自身发展的现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体系,促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好的生存,最终实现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郑允静.对企业成本控制问题的分析研究[J].科技信息,2013,15:449.

[2]李金文.分析现代企业成本控制中的问题与建议[J].时代经贸,2013,10:93-94.

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剖析 第4篇

关键词:中国哲学,文化环境,民营企业管理,职业经理人

在改革开放的近三十年中,迅速崛起的民营企业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亮点。然而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中国民营经济又在经历着与欧美和东南亚不相同的民营经济管理模式。据统计,在民营企业高度发达的浙江省,民营企业中90%以上是家族企业。于是,家族企业成为中国民营企业的第一大特点。民营企业对家族式组织管理的依赖或者说是沉溺,这和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的哲学流承是紧密相关不可分割的。不仅仅是大陆的民营企业,几乎整个亚洲,尤其东南亚的小规模民营企业,都深刻地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的影响,这不仅使得华人家族企业难以转化为由职业经理人经营并基于合约与产权的现代企业,而且导致的必然结果是华人企业平均规模小且寿命短,难觅世界级的大企业和百年老店。这和民营企业家拚搏创业,悉心呵护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也正是困扰着所有民营企业家的严重问题。要探讨这个问题就必须从问题产生的本质入手,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并加以解决。

一、我国民营企业管理存在问题的根源

问题存在的根源主要有两方面:第一是人文传统的不适合,这就对民营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自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二是外部环境的不成熟,法律、制度和体制等方面的环境因素造成了家族企业问题不能得到很好地解决。

(一)一切繁荣的源头和所有问题的本质——“和”的哲学。

用一个字总结中国哲学、中华文化的特点,可以候选的只有“和”或者“中”。这是在农耕社会部落文明的家族群居、分工劳动、联产互助的社会结构下衍生出来的中国哲学核心内容。在寻求大家族的融洽以保证社会稳定的思想下,大家族的模式成为传统中国人衡量盛衰的标准。于是纷繁复杂的姻亲关系,以及为了追求“和”而产生的各种关系网络,将整个社会通过私人关系的交错联系在一起,在道德和社会舆论的约束下将社会的和谐变为现实。于是“和”的思想在千年的传承中,渗透在了每个华人的思想之中。无论是人际交往、侍亲待物还是市场经营、人事管理,华人都有着自己的独特的模式。于是在非机械化时代,由于人的有效联合,使得我们创造了极其强大的文明。然而在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的时代,这种以私人关系网络联合起来的生产经营模式已经完全不适应“更高、更快、更强”的时代步伐。对于“强强联合”、任人惟贤的追求成为了时代竞争力的代言。

(二)家族主义与任人惟亲。

对家族主义的论述,较早出现在M.韦伯对中国经济伦理的研究中。家族主义是一种价值观及其结果,这种价值观就是家庭,家族或宗族利益至上,个人的最大关怀甚至惟一关怀是家庭、家族或宗族的兴衰荣辱。其不良结果包括多个方面,如国家意识的淡薄、信任范围的狭窄等。韦伯多次谈到中国社会的信任范围的狭窄,只局限于亲戚关系或亲戚式的个人关系。中国社会是“家庭主义”的社会,从而削弱了华人的“民族认同感”、“公民意识和公益精神”,并妨碍了信任范围的扩大。再如,国内学者论述“家族主义”的企业经营模式时,对家族主义的特征作了概括,其中主要讲到的也是“家族整体利益至上”、“信任感仅限于家庭-家族范围”。中国人的家族主义实际上具有一种明显的“泛化”趋势。一些学者详细研究了这种被称之为“泛家族文化”的特征及其表现形式,他们认为华人在家族中所集聚的生活经验、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对其产生了强烈的影响,以至于他们在参与家族以外的组织活动时,往往会自然而然地将家族中的结构形态、关系模式及处事方式推广、泛化或带入这些非家族性的团体或组织。也就是说,在家族以外的团体或组织中,中国人会比照家族主义的取向而活动。

(三)差序格局。

这是费孝通先生在《差序格局》中提出的概念: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不失其伦”。伦是有差等的次序,就是差序。在差序格局之后,还有另外一个隐藏的格局费先生没有说,我们暂且把它叫做无序格局。无序也是一种格局,在中国文化中有相当的分量。我们知道中华文明是不善于或者说不屑于分类的,比如,我们说飞禽走兽、鱼虫草木,但是几千年也没有人像达尔文研究生物分类的。这正是我们“和”思想的体现,我们不是在找事物之间的区别,从而将他们割裂开来,而是去找联系,寻求事物之前的相似与沟通。然而当这种优秀的思想方式渗透到社会结构中之后,差序格局就随着自己人与外人的对立成为一种无序格局,无序格局并不是说混淆与不清晰,而正是一种以“己”为中心,以个人好恶为方向的辐射式格局。这就是家族主义走向泛家族主义的原因。

(四)引进职业经理人面临着严重的风险。

由于发展时间的短暂,发展规模的不足和发展规划的滞后,中国的民营企业发展还没有步入一个有序化、规模化、法制化的轨道,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正像现在社会上正在热烈讨论的是否应该对民营企业家不合法的发家史进行清算的问题。体制和法制的漏洞给了企业家机会也同时带来了风险。在民营企业的创立过程中,企业家采取了许多非正规甚至非法的模式,于是一些人迅速致富,而也有一些人走入了死胡同,不可自拔。同样在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以后,走入瓶颈期,民营企业家需要引进职业经理人的时候,法制的不健全或者经验的不成熟就为这样的引进划上了一个风险的标记。正如力帆集团尹明善所说:不请职业经理人会慢慢地死去,请了不好的职业经理人就会很快死去。经理人的引进不经过合法化的鉴定、规程化检查和成熟的社会机制的引导,就必然带有很大的随机性,成败只是制约与权衡之间的平衡的结果。所以在这样不成熟的经济模式、有待改进的社会制度和不完善的法律系统以及不健全的社会信誉机制下,民营企业引进职业经理人的过程就必将面临更大的风险。

二、我国民营企业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

下面以一个创业过程的模拟来阐释对在中国哲学情况下民营企业发展与引进职业经理人问题的理解,也就是一个民营企业的发展至少需要依次解决好以下问题:

(一)企业的创立过程与家族因素影响的问题。

在中国式哲学环境下民营企业成立的初期绝大部分人依靠家庭的力量,无论是投资还是人力的提供,或者说在中国人的思维下,自身事业的发展必然要泽及家人和亲属。但是在家族力量介入的同时必须提前商议好家族成员的利益分配和未来企业发展以后的分红和其去向与发展。这就要求家族企业创立的初期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不能允许家族因素在日后的企业发展中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因素或者枷锁,要为企业的规模化和正规化做好铺垫,为企业文化的建立和长远的发展做好规划。二是不能打击早期投资和参与骨干的积极性,必须切实的为其成长、出路与利益做好打算与安排,同时结合对企业的定位与发展规划给他们以正确的指引。

(二)企业初期成长过程中个人权力发展的问题。

在企业初期成长的阶段有一个必然要经历的矛盾,即个人权力的发展。创业者个人魅力与能力的施展正是企业创立的催生剂,也正是企业迅速成长的主要动力。一个企业能否迅速的成长起来,在市场的压力下获得生存的空间,很大程度上要看企业家的个人能力。这其中很多地融入了中国一种儒家入世的哲学思想,即权力与统治的欲望,在这种哲学的指引下企业很快会陷入停滞甚至濒临死亡而没有很大的发展前景。所以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个人权力的发展需要一个折衷的战略。这个阶段需要一种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融入,即一个企业初期的成长必须迅速的建立一个坚实的发展团队,不断地吸引人才,给予其施展才华与能力的空间,以一种无极而太极的思想逐渐从理事转变为御人,将企业发展的权力和动力分配给更多的团队精英,为企业的长期持续发展注入动力。

(三)企业发展中期的制度化与规模化问题。

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已经不再是一个人可以统帅全局的情况下,就需要将企业进行结构化管理,即时团队规模不足以构成一个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也要人为地主动地进行尽早的规模化改革。这样的改革不仅不会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反而会极大地促进企业发展,激发员工的创造力与积极性。将人才分类,归入不同的部门,进行不同的工作,促进互相之间的配合以使得企业利益的最大化,鼓励互相之间的交流以减少人才流失造成的损失,激励互相之间的竞争以使企业焕发活力,增加互相之间的流动以达到对人才的培养并减少部门的效益扩张。这样就将企业推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四)企业发展中的企业制度建立问题。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还要建立许多规章制度,以使得企业走上正规的道路。一是股权问题可以借鉴慧聪成功的经验,设立劳动股份制,公司全员皆股东,同时,应该遵守一个原则就是分红向知识员工而不是资本倾斜。并且,限制公司大股东的分红,利用股份与分红的机制激励公司的成长。这种体制可以进行类似于经济宏观调控微调,可以在企业不同的发展时期为不同的发展目标提供企业精神与智力的支持,也可以成功地避免因为某个高级经理的离开出现集体跳槽的现象。二是权力的界定问题对于权力的书面化、制度化的确立以及避免人事变动和个人意志对企业发展方向带来的影响,有利于将企业的运转带入可以引导的模式,这也是增加高层权力的一种方式。即按照高层的意志和企业的终极目标引导各个岗位的工作,而不会引起将权力完全下放造成的混乱也避免了权力的过于集中。同时这样为以后职业经理人的引进打下基础,减少风险,提供稳定发展的保障。另外还有其他许多制度,包括日常工作制度等等需要逐一解决。

三、结语

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剖析 第5篇

一、当前社会稳定现状

全处辖 33个村、3个社区,总人口 5.4万人,其中党员 1949人。2010年,全处共受理群众信访 83批(次 ,群众集体上访 16批 57人次。当前影响我处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主要是以下六个方面:一是征地拆迁补偿分配、环境保护等城乡建设管理问题引发的矛 盾纠纷突出。随着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的加快推进,土地征用和 拆迁补偿、环境污染矛盾纠纷出现的案件有愈加严重的趋向。据近年 信访统计,这类信访纠纷案占总量的 30%。

二是涉法涉诉案件信访问题突出。随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利 益格局的重新调整,诉之法律的纷争不断增多。但受传统观念影响, 部分农民还不习惯用 “ 法 ” 来解决争端,而依靠单纯的 “ 私力 ” 解决,认 为信访告状比诉讼解决问题快, 不愿支付律师费和诉讼费, 认为司法 机关办事拖拉,徇私枉法,当自己要求得不到满足时,缠访缠诉,致 使涉法涉诉信访不断发生。

三是企业破产、改制引发的遗留问题突出。上世纪 80、90年代, 我处膏矿企业改制工作由于资金欠缺, 改制成本不够, 历史遗留问题

多, 难以解决下岗职工养老保险等切身利益问题。上访告状的原因是 经济利益得不到保障,参与上访人员多是下岗职工,群体上访、越级 上访,案件有所上升。

四是村务、财务公开制度不健全,村级换届选举上访隐患大,引 发矛盾纠纷突出。农村集体组织内部主要存在因村务公开问题引发矛 盾纠纷, 表现为农村两委等基层组织在处理村务尤其涉及集体经济财 产时不公开、不透明,甚至有贪污腐化、滥用职权等,同时,换届选 举也引发村民集体上访告状,形成了不稳定因素。

二、影响社会稳定因素的原因

(一思想文化多元引起的价值取向变化。改革开放以来,物质 文化的多元化、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 但受 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变化的影响,使利益关系越来越呈现 出多元化、多样化的趋势, 这种利益关系必然触及到人们的认识标准, 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上,使人们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准则上 发生巨大变化,主要表现为浮躁、激进、盲目攀比、不理智、不冷静 等。一个人或群体利益无法满足时,不是想办法解决问题,而是采取 聚众闹事,扩大事态等方式,使矛盾更加激烈。同时,有的群众法制 观念淡薄,遇到问题 “ 信访不信法,信上不信下 ” ,使本该在法律程序 内得到解决的矛盾纠纷逐步升级,形成多年越级缠访、闹访。有的片 面强化局部利益和个人利益,讲权利得多,讲义务少,受利益驱动, 以上访闹事等方式追求不合理的个人利益,使矛盾激化。

(二 行政简单化和干部作风问题加剧了一些矛盾。少数党员干

部不善于做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作风不扎实,方法简单粗暴,官僚 主义严重,忽视群众实际困难,伤害群众感情,损害群众利益。究其 根本:一是群众观念淡薄。没有树立起 “ 群众利益无小事 ” 的思想,对 群众利益、合理化建议重视不够,解决不力,把小事拖成大事。二是 作风不实,没有树立起 “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 的思想,不愿做深入 细致的思想工作, 对群众的误解不解释不说明, 对群众错误不教育不 批评,对群众的情绪不引导不疏通,把小事拖大。三是能力不强。主 要是一些基层干部对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特点和规律认识不清, 政策 法律水平不高,依法办事能力不强,缺乏应对复杂局面、处臵突发性 事件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缺乏控制力、执行力、协调力和号召力, 方法简单粗暴, 甚至知法犯法, 执法不公, 导致问题升级, 矛盾激化, 以至酿成群体性事件。

(三社会治安管理工作相对滞后。近年来,我处在加强社会治 安防范管理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新形势、新任 务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治安防控网络建设还没有达到预 期效果,警民联动、协作有序的整体防控运行机制尚未有效形成;社 会防范的长效机制建设相对滞后, 对重点人群、重点部位的防

范措施 不到位,安全防范制度落实不严;治安死角还比较多,社会治安综合 治理措施落实不力, 群防群治网络还未真正形成, 从而使社会治安的 压力增大。

三、切实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实践证明,一个强有力的基层党

组织,对农村社会稳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要继续发扬党内民主, 扩大群众参与, 夯实党组织的群众基础, 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 力。要建立健全村调委会等基层综治机构建设, 选好配强调委会主任, 充实人员力量,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综治工作水平,充分利用他们的 地缘、人缘优势, 发挥他们在维护基层农村稳定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要发挥派出所、社区保安队,作为治安巡防的主力军作用,做好本辖 区范围内的治安防范工作。同时完善健全农村群防群治网络。

(二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通过深入开展文明示范户、卫生 示范户评选, 广泛开展农村群众性文化活动, 推进村级文化活动中心 建设, 用先进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占领农村, 推动农村社会各项事业 健康发展。加强学校教育, 注意对青少年的教育保护, 预防违法犯罪, 切实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人民群众的权利得到切实保障, 社会稳定 也就有了保障。当人民的民主权利没有保障时,社会就陷入混乱。要 加快政治体制改革,切实保障人民群众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 理、民主监督的权利。完善村级组织内部的监督制约机制,提高决策 水平,深入实施村务公开工作,提高村务的透明度,保障村民的自治 权利和民主权利。

(三 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要以开展民主法制村建设为契机, 针对农村和农民的特点,以普法为先导,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普法 教育活动,在普法的内容、形式、组织领导等方面都要有所创新。首 先在普法的内容上,应着眼于提高广大农民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 围绕农业、农村中心工作, 开展有针对性的普法教育活动,以提高农

村群众的法律知识水平,增强农村群众的法制意识和观念。其次,在 普法的形式上, 对村干部和普通村民应分别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对 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可以采

取组织集中学习培训的方法进行, 对普通村 民则可由村干部带动学法,向村民宣讲法律知识,并利用广播、宣传 栏等多种方式,开展经常性的法制宣传教育,寓教于乐,使普法教育 渗透到村民的日常生活中去。最后,在农村普法的组织领导方面,农 村基层组织应落实相关的普法教育保障措施, 如落实一个固定的普法 教育场所, 建立一个固定的法制宣传栏, 每年要有一定的普法经费等, 从而推动普法教育活动正常有序开展。

(四 加大对农村弱势群体的救助力度。全面实施农村最低生活 保障、五保等孤寡老人的救助制度,做到应保尽保。深入实施城乡居 民合作医疗, 缓解和减轻群众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 提高农村居民健 康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努力提高职工养老保险覆盖面,解决群 众后顾之忧。推进城镇爱心助学基金建设,扩大受益面。

(五深入推进平安创建工作。推进平安村(居创建工作,巩 固创建成效,在创造特色、探索经验上下功夫,努力营造农民安居乐 业的社会治安环境。加强司法所建设, 强化为农服务的法律援助职能, 做好重点人群管理,落实防范控制措施,防止、减少重新违法犯罪;加强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做到“底子清、台账齐、责任明”。开展 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农村恶势力,坚持从重从快的的“严打”方 针,对农村各种黑恶势力团伙及其成员,进行全面及时的打击,彻底 摧毁农村黑恶势力犯罪分子及其残余分子。同时, 要提高广大群众的

自我防范水平。

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剖析 第6篇

关键词:农村经济管理;问题;对策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2YJCZH183)。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DOI编号:10.14025/j.cnki.jlny.2015.16.030

1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1.1农村居民维权意识普遍较弱

最近几年,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农村用地需求也不断地增加,导致了一些农村居民的利益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害,从而土地维权事件日益增加。基层干部中出现了以权谋私的违规、违法现象,将农业补贴等移作他用,惠农政策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这种现象在我国的一些偏远地区更为严重。一些农村居民在面对自身利益受到严重损害的情况下,因为维权的意识比较薄弱,不懂得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应有的权益。

1.2投入到农业发展的资金还偏少

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较快,但农村的发展较为缓慢,还需要国家进一步地投入大量资金,以支持农村的建设和发展。农业投资的收益受到许多外在因素的影响,例如:气候原因导致的减产、农产品价格下跌等,这都使农业的投资收益受到很大的波动。农村的基础建设大多具有见效慢、周期长、投入大等特点,而农户本身由于资金缺乏不可能实现这种基础设施投资。由于上述原因,国家及农业部门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很难圆满实现,从而阻碍了农村建设的健康发展。

1.3农村公共事业的发展还比较落后

农村公共事业的发展水平对农村建设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它是缩小城乡差距、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实现社会利益公平分配的重要途径。但是由于国家政策、国家财政及当地财政情况等因素,我国的农村公共事业由于缺乏必要的物质基础和财力保障而显得过于薄弱。相当多的政府部门和农业部门没有资金和实力为农村居民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及相应配套。

1.4农村的干部队伍还不够稳定

农村的干部队伍文化素质高低不一,道德修养也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加上缺乏相应的法律和规章对他们进行有效约束,从而导致部分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人员态度不认真,办事效率不高,服务质量也不好。再加上一些干部随意调换工作岗位,使得农村的许多管理工作不能顺利进行。

2我国农村经济管理顺利开展的相应对策

2.1完善相关规章制度袁提升农村经济管理执法水平

遵照我国依法治国方针策略,进一步创建规范科学的规章制度,健全和完善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体制。一是要建立农村经济管理执法制度,构建农村经济管理执法责任制。制定明确的岗位执法责任,遵照分工履行本岗位的岗位职责;二是创建健全的工作规章制度,建立完整的农村土地承包制度,落实具体的减轻农民负担的措施,构建实施有效的农村财务管理的执法管理制度和策略,实行科学化、合理化的高效管理工作,保障国家各项惠民政策的实施。

2.2进一步提升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目前,我国的农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还普遍存在农民整体科技文化素质不高的问题,对现代农业科技的应用和推广起到了很大的阻碍作用,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了对农村经济活动进行方便、有效的管理,就必须要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为了进一步提高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应用及推广能力,政府的相关部门必须在农村教育的方式上实现多样化和多层次,并且对农村的教育培训体制进行不断完善。

2.3科学管理各项资金袁确保农村基础建设正常进行

科学的管理各项资金,要加强对从事农村经济管理的工作人员的审计工作,及时了解农村经营财务状况,保证资金的合理应用,防止贪污腐败现象等违法犯罪事情的发生,也避免资金的流失。农村经济管理要可持续性长期健康发展,就必须要对资金进行盘活,利用现有的资金对农村的教育事业、基础建设等进行投资。

2.4保证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所需经费的正常投入

虽然我国对农村经济管理的资金投入逐年增加,但从总体上来说,仍旧有所欠缺。为了使农村经济管理正常运转,政府首先应当健全农村的信贷管理工作,做好银行信贷投入,保证资金及时到位;要做好农村商贸投入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不断提升农村生活水平消费水平;政府部门要解决农业部门和科技部门分散管理局面,以保证农村经济组织的正常高效运行。

综上所述,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对提高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加强农村经济管理,改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提高农村居民技能和素质。通过不断提高农村经济管理水平,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孙海平.关于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研究[J].中国农业信息,2012,(13):51.

[2]陆洪彩.农村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企业研究,2013,(14).

[3]邵云强.农村经济管理工作要点分析[J].新农村(黑龙江),2013,(12).

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剖析 第7篇

目前, 市场经济在不断发展, 所以会计对企业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明显, 如果想要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就要让企业会计监督的职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 会计监督体系在我国还不够完善, 所以, 充分发挥会计监督职能对会计监督体系的完善至关重要。这样不仅可以为实现企业会计监督提供依据和保证, 也可以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保证企业能够合法地经营, 使市场秩序得到稳定。

对于企业资产管理的问题, 如果企业资产管理混乱, 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严重后果, 比如有可能会导致被人偷拿占为己有或者被工作人员擅自使用等现象的发生。这时, 发挥企业会计的监督职能就显得尤为重要, 它可以保护企业资产完整和安全。那么, 通过发挥企业的会计监督职能可以对企业起到什么作用呢?一是严格控制接触企业资产的人员, 限制无关人员接触, 从而可以防止发生偷拿或者私自挪用的现象;二是对企业进行定期的财产清查, 让资产的账面和实存相符, 做到账实相符, 如果发现账实不符要尽快查明原因, 找到应负责任的人员。因此, 加强对企业的资产保护措施, 有利于保证资产的完整和安全。

企业通过会计在核算过程中核算出的企业资金、产品成本、经营利润等数字, 可以有效地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和方针, 还可以控制和调节企业的日常经济活动。发挥和强化会计监督职能对企业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为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改善提供了基础, 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所以, 发挥和强化企业的监督职能势在必行。

通过发挥企业会计监督职能还可以保证企业日常经营的信息和会计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会计信息的基本要求就是真实性和完整性, 不真实、不完整的会计信息对企业的管理起着消极的作用, 并影响企业管理决策的正确性。在有效发挥会计监督职能的前提下, 对企业资料进行有效的管理, 就可以使企业资料得到合理管理;使用科学的账务处理程序和复式记账法等方式, 合理地进行会计资料管理, 从而保证会计资料的完整和真实, 保证会计资料的质量。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财务人员也应当遵循我国国家统一的财务会计制度, 任何企业都不可以作出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 任何财务人员也不可以作出违反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行为。而会计工作处于企业的重要位置, 所以, 保证企业财务工作合法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企业的一切财务活动只有通过会计监督程序后才能够实施, 那么就对企业的合理合法经营提供了保障。这样看来, 发挥企业会计的监督职能对企业能否合法经营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现阶段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法律机制问题

有些条款加入到法律法规中是有道理的, 也是必须要有的, 但是实施起来却没有什么效果, 缺乏可行性。比如在《会计法》中有这样的规定, “会计人员对严重违法损害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的收支不向主管单位或者财政、审计、税务机关报告, 情节严重的, 给予行政处分;给公私财产造成重大损失, 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在实际运用中, 当会计人员发现企业当中有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时往往会视而不见, 原因是什么?就是因为会计人员如果将企业这样的行为举报, 将来很有可能会遭到企业管理人员的打击报复, 所以一般情况下他们都会选择知情不报, 这就影响到了这些法律法规中有关条文的实施, 让这些规定显得毫无意义。

当前, 很多企业中都存在做假账的现象, 企业管理人员为了使企业的经营效益能够最大化, 就让企业的财务人员做假账, 做一些违反法律法规的事情。这样不仅不利于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 也不利于企业的管理, 还会阻碍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这就要求企业健全对会计监督警醒约束的法律机制, 从而可以充分发挥企业会计监督的职能, 让其可以有效地监督企业的运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企业的财务在发展中就会出现很多的新问题, 随之而来的就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这就要求建立健全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的机制, 用来约束会计监督的法律机制。很多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没有将新的《会计法》作为基础, 仍然使用旧的法规, 没有建立新的管理制度, 因此在某种程度上使会计管理变得混乱, 从而不易于管理。

2.2 会计人员职业素质问题

2.2.1 会计人员缺乏对监督重要性的认识

在很多企业当中, 大多数的会计人员都认为企业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 所以对会计监督不重视。目前绝大多数会计人员对于会计监督的认识不够清楚。其实, 整个企业的经济活动都是离不开会计部门的, 当然就少不了会计监督。很多时候, 企业中出现了违法犯罪行为都逃不过会计部门的监督, 由此看来, 会计监督职能对遏制企业不正之风的出现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 加强会计监督也就重要起来, 而在此之前也要加强会计人员对会计监督重要性的认识, 由会计人员把好监督这一关口, 才能使经济发展更为健康、干净。

2.2.2 会计人员缺乏对监督的责任感

在日常工作中企业会计人员往往缺乏绝对监督工作的责任感。想要知道发生的经济活动是否合法并且合理、会计资料和会计信息是否可靠, 就要在工作中严格承担国家法律法规所规定的责任。职业道德和法律观念是每一个会计人员都应该具备的, 会计核算要按照规定严格进行。所以, 会计人员要有监督的意识和责任感。

2.3 内部控制制度失调, 外部监督不足

首先,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大部分企业中所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只是形式, 并没有得到实施, 导致出现徇私舞弊、会计秩序混乱等现象。同时, 企业对内部的监督力度还不够, 编造虚假的会计信息和资料、报表等财务资料缺少真实性。其次, 外部监督不足。政府对企业的监管意识不足, 政府部门的监管意识薄弱, 社会监督水平差。例如, 有些政府工作人员在发现问题时对其视而不见, 助长了不正之风。

3 改进和完善会计监督的对策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会计监督也出现了许多的问题, 下文将对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3.1 设立符合企业实际发展状况的会计监督体系

在建立会计监督体系之前首先要明确所建立的会计监督体系要符合企业实际发展状况。目前, 大部分的企业中都存在虚假会计信息, 虚假的会计信息影响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所以建立符合企业实际发展状况的会计监督体系就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要求。这不仅可以保证企业合法经营, 而且可以保证财务信息和资料的真实性。所以为了建立健全的会计监督体系, 企业就需要建立完善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这是一切会计监督的基础。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关系到企业的现代审计质量和风险。在西方发达国家有专门的法律来强制规范企业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这已经成为企业创办人必须履行的义务。而我国的公司内部控制制度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首先公司需要成立董事会来解决以前一人独大的局面, 其次要完善内部审计机构, 消除财务弄虚作假的可能性, 最后要建立良好的内部运行机制, 逐渐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3.2 加强完善会计法制建设

市场经济能够健康运行的前提和基础就是完善会计法制建设, 加强会计监督检查, 这才是规范会计行业秩序的关键所在。现如今, 人们只对会计的工作现状和管理模式感兴趣, 会计的监督管理很少有人问津。殊不知, 会计的监督管理工作才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 只有不断完善会计管理监督机制, 对监督方式进行创新, 创造独特的会计监督理念, 在运用法律手段的同时, 学会使用行政和经济的手段, 才能督促和监督各企业单位建立和完善会计监管机制, 规范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 督促会计事务所内部工作人员公开公正地开展审计工作, 督促会计从业人员本分做事, 不触碰法律的尊严。

法制法规的健全完善是市场经济能够平稳健康运转的重要保证。自我国颁布《会计法》后, 会计法律制度体系已初步完成, 并且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为市场经济的法律法规提供了可靠保障。但是, 我国经济发展过于迅速, 带动着国家形式、市场环境、经济理论也在不断地变化和进步, 初步的会计法制体系已经难以满足发展带来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与时俱进, 不断完善会计法制体系, 加大对会计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 同时努力吸取西方先进国家的会计法制体系建设经验, 增强制度的科学性、严谨性, 才能够不断适应我国各种新任务、新形势的发展要求。

3.3 加强与实行政府会计监督职能, 强化内部控制

企业能否在内部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 缺少不了政府的监督。随着我国企业内部会计信息不真实现象发生得越来越多, 更凸显出了政府部门对企业会计监督的重要性。但是, 政府所提供的对企业的监督力度还是有限的, 在政府部门监督的同时, 企业也要做好内部控制, 所以大部分的企业都制定了符合自身发展的内部控制制度, 而如何使内部控制制度得到有效实施, 又需要会计人员的配合。

3.4 学习国外先进的会计监督体制

公司要想稳定高速地发展就离不开会计监督体制的作用。发达国家针对公司的管理模式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德国、日本等国家认为企业利益相关人员共同管理公司才能使公司很好地发展;而英国、美国等国家认为只有股东才能决定公司的发展路线。两种不同的公司管理模式对应的会计监督体制也各有不同。以美国为主的国家看中的是股东的利益, 所以公司治理上也是最大程度为股东服务, 保护股东的权益不受侵害, 体现为股东对经营者的会计监督;而以德、日为主的国家在注重股东利益的同时竭力保证职工和债权人的利益, 所以成立监事会, 以监事会的监督管理来保证企业利益的分配。学习这些国家不同的会计监督体制, 对我国的会计监督体制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加快了我国会计监督体制的建设。

4 结语

会计监督工作涉及的方面较多, 所以就要求企业与各个方面协调发展, 分析出企业当中存在的问题, 并加以解决, 从而使会计工作可以有效进行, 并且提高会计信息和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而经济还在不断发展, 科技、网络信息也在不断进步, 企业的会计监督工作仍然需要不断地探索新的途径, 来强化企业会计监督, 最终提高我国整体的会计监督水平, 维护社会市场经济秩序。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我国企业会计监督体系也在发展, 并已成为一个较有规模的系统, 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当前, 我国企业会计监督的效果越来越不明显并且开始弱化, 所以需要企业在各方面配合监督, 不断完善和探索我国企业会计监督体系。本文首先就发挥和强化会计监督职能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 其次对这些问题的原因作出了分析, 最后对我国企业会计监督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会计监督,系统,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李孝林.对会计是否具有控制职能的讨论[J].财税与金融, 2004 (5) .

[2]谷嘉.加强会计监督,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 (5) .

[3]崔丽凤.会计监督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财务管理, 2006 (2) .

[4]刘圻.论会计监督主体结构[J].理论与探索 (财会月刊) , 2006 (7) .

[5]陆风.会计监督职能的再思考[J].2005 (10) .

[6]孟超.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会计监督[J].科技与经济, 2005 (7) .

[7]刘茜.加强会计法制建设提高会计监督水平[J].中国工会财会, 2005 (5) .

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剖析 第8篇

一、财务管理在铁路企业中的重要性

随着铁路企业集团化、专业化的发展, 已经成为了能够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主发展性质的一般企业, 对于铁路企业具备了产权明析、权责明确的一般企业性质, 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和目标在于资本运营效益, 因此财务管理工作有利于提高铁路企业经济效益。同时铁路企业在经营中具有点多线长、项目投资数额大、施工时间长、投资规模大、结算时间长等特点, 就难免存在着一定的工程投标、资金管理、成本控制等财务风险, 因此提高财务管理对于铁路企业来说可以起到重要作用。一方面, 财务管理可以及时准确的为铁路企业的管理者提供财务数据, 为经营决策提供依据;另一方面, 通过财务管理铁路企业可以对项目资金进行严格的监督, 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资金的不合理利用, 实现铁路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 实现铁路企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完美结合。

二、铁路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 财务管理意识淡薄

对于铁路企业来说, 缺乏财务管理意识是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主要问题之一, 与一般的企业一样, 铁路企业的经营目标在于追求效益的最大化, 因此在项目施工中比较重视的是工程的完工情况以及能够带来经济效益的大小, 忽视了财务管理工作, 同时由于一些铁路企业过分依赖于国家的扶持政策, 并没有树立财务风险意识, 并没有认识到铁路行业竞争的激烈性, 却还满足于现阶段的发展现状, 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铁路企业的长期发展。

(二) 缺乏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

在铁路企业内部中的财务专业属于非主体专业, 因此在引进财务管理人员的过程中就不像主体专业那样受到领导层的重视, 很多财务管理人员专业素质较低, 没有经过严格的专业考核, 很难适应财务管理工作, 一部分铁路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还存在只会做账不会看账的问题, 缺乏一定的管理分析能力。同时, 大部分财务管理人员在财务工作中计算机的应用也受到限制, 不熟悉当前应用十分广泛的OA、ERP工作系统, 计算机操作知识不精通, 越来越不能满足新形势下铁路财务工作的需要。

(三) 预算管理不到位

首先, 对预算管理的认识不高。一些铁路企业没有认识到财务预算给企业带来的重要作用, 进行财务预算只是应付上级领导的检查, 同时也由于铁路企业的领导比较重视工程项目的完工进度, 忽视了财务预算工作的开展。其次, 预算管理缺乏监督, 处罚力度不够。由于有的铁路项目施工地点偏远, 导致了铁路企业普遍存在着缺乏对预算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

三、完善铁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 提高财务管理意识

随着铁路企业的改制, 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也应该随之改变, 提高铁路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必须从观念意识入手, 树立新的财务管理意识。首先, 铁路企业要树立与时俱进的财务管理理念, 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不能拘泥于传统的管理理念, 要敢于勇于创新;其次, 树立经济效益第一的理念, 铁路企业的经营目标在于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因此财务管理工作的目标也是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同时铁路企业也要树立财务风险意识, 要充分认识到财务违规操作带来的危害, 要按照铁路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合法的进行项目施工。

(二) 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

首先, 根据铁路行业自身经营特点定期对管理者进行培训, 让其熟悉铁路行业的工作特点, 以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其次, 企业也可以制定相应的奖励政策, 这样不仅可以鼓励员工通过自身努力提高职业素质, 同时也可以使员工的责任感和成就感得到增强;再次, 在不断提升财务管理人员职业素质的同时也要对其加强法律知识的普及, 使财务管理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铁路企业也要适应现代财务管理的要求, 将计算机技术引进到财务管理工作中, 为财务人员进行财务管理工作提供较好的工作条件。

(三) 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从上述我们可以看出铁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因此铁路企业要从强化预算管理来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具体可以做到以下两点:

1. 树立财务预算意识

铁路企业的领导层要认识到财务预算对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要在财务管理中安排专门的预算工作水平较高的预算人员, 定期对项目施工过程中发生的材料费、人工费进行预算。同时, 预算人员也要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 通过预算及时的发现工程项目建设中不合理的开支, 及时的向管理者反馈相关信息。

2. 加强对预算管理的监督和处罚力度

针对铁路企业财务预算缺乏监督和奖罚制度问题, 铁路企业可以建立包括财务预算编制、分析、执行监测、反馈在内的预算管理监督机制, 通过对预算全过程动态的监督, 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同时为了保证财务预算工作的顺利完成, 铁路企业也要健全原有的预算奖罚制度, 保证奖罚制度的公平合理性, 使奖罚制度更加完善, 另外也要把预算的执行情况和责任人的绩效工资挂钩, 调动员工财务预算工作的积极性。同时铁路企业也要严格实行预算审批制度, 预算必须通过上级的审批才能执行, 对预算表进行科目细分, 将行政性、业务性和资本性的费用支出区分开来, 通过长短期的预算报表的编制来控制费用。

四、总结

综上所述, 财务管理对于铁路企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铁路企业要从实际情况出发, 认真分析和研究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并针对问题积极的寻找解决的措施, 不断提高铁路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努力将财务管理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 不断提升铁路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财务管理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核心工作之一, 对于铁路企业来说财务管理也逐渐受到了重视, 但是由于一些客观因素的存在, 影响到了铁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水平。本文从财务管理对铁路企业的重要性出发, 分析了铁路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并提出了几点完善的对策, 目的在于提高铁路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 促进铁路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铁路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剖析,对策

参考文献

[1]程莉.浅谈铁路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现状与对策[J].金融经济, 2011 (16) .

[2]魏国灿.试论地方铁路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建设[J].经济视角 (中旬) , 2011 (3) .

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剖析 第9篇

一、高新企业现有的财务保障情况

(一) 财务预算机制不够健全

就评价指标来讲, 企业的评价指标主要有财务效益、发展潜力、运营情况以及偿债能力等。通常来讲, 这些指标是体现企业发展情况的重要依据, 也是企业在规划中应关注的事项。但从各大企业的财务预算机制来看, 多数企业的财务预算机制不够健全, 企业没有制定清晰的财务指标, 不能确立具有针对性的运营目标, 导致企业难以实现运营目标。

(二) 缺少科学的会计政策

从目前会计政策来看, 会计领域现有的法律制度仍存在缺陷, 国有企业不能正确认识自身的法律责任以及审计意义。同时, 现有的会计政策滞后性较为严重, 无法适用于各种会计环境。此外, 会计政策具有的选择性较大, 计量原则不够规范, 导致企业在汇报收入情况以及成本情况时不能公布真实的会计信息, 这就无法体现出国有企业的实际财务情况以及实际研发成果。

(三) 激励制度缺乏完整性

拥有技术人才是保持企业竞争力的前提条件, 也是实现科研价值的重要因素。通常来讲, 技术人才普遍有着独特个性以及较强的研发能力, 并且创造力以及成就感较强。而研发项目通常需要整个团队来完成, 需通过有效的激励制度来发掘技术人才的潜力。但从高新企业的激励制度来看, 主要以高工资的形式为主, 而产品研发的奖励措施相对较少, 这就极大挫败技术人才的研发热情。

(四) 难以实施风险管理

对于高新企业而言, 创新是促进企业成长的最大动力。基于这一点, 企业加大对创新研究的投入。通常来讲, 技术创新往往要经过大量环节, 包括产品调研、产品开发以及市场检验等, 而这些环节都需大量经费的支持才能开展。但由于技术创新的投资回报率不够明确, 对回收时间、回收成本难以进行评价, 增加企业投资者的决策难度。

二、构建可行的财务保证机制

(一) 强化预算机制

就预算管理来讲, 这是较为复杂的费用控制, 并且需结合企业各个业务环节。首先, 在研发产品时应确立可行的研发目标, 保证产品研发不会超支。其次, 财务预算需参照研发目标来实施, 不能将成本预算设置的过高以及过低, 确保预算工作能够切合实际内容。最后, 在开展预算前应掌握企业资源配置以及外部环境, 确保财务预算能为接下来的产品研发提供参考。就财务指标来讲, 可将社会评价纳入财务指标内。通常来讲, 社会评价包括顾客满意度、员工满意度以及就业问题等, 国有企业可将这些指标作为评价企业发展水平的主要依据, 以便参照这些指标来调整运营方式。

(二) 制定有效的会计政策

第一, 完善会计领域的法律制度, 让企业明确法律责任以及审计意义。在制定会计法律时, 应参照国有企业的特点来确定可行的会计法律, 保证会计法律可适应不同的会计环境, 并具有较强的超前性, 确保企业能清楚了解会计法律的基本内容, 并能有效执行。第二, 相关部门应慎重赋予企业使用会计政策的权利, 并将计量原则进一步规范, 包括收入统计以及成本统计等, 确保企业公布真实的会计信息, 以此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情况以及真实的经营成果。

(三) 强化财务管理

通常来讲, 研发技术产品有着较大风险。因此, 在研发过程中加强成本控制至关重要。企业可从产品的创新深度出发, 合理预测研发产品的市场价值, 确保产品研发能给企业带来理想的财政收入。同时, 企业在扩大生产规模前, 应借助作业成本法对成本动因进行透彻分析, 可减少无效成本, 以此增强获利能力。

(四) 通过股权激励法来解决成本问题

通常来讲, 激励员工是解决财务问题的有效途径, 尤其是国有企业。对此, 可将股权激励以及升迁激励等模式应用到管理中, 包括业绩股票等形式, 以便让善于经营的人才发挥作用。同时, 企业可允许技术人才以资金、人力资本以及研发技术作为入股条件, 实施员工持股方案, 以此留住更多技术人才。此外, 除研发能力以外, 销售策略也尤为重要。要想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 企业应关注营销人员的动态, 适当提高营销人员的股利支付率, 并通过按劳计酬、股票增值权等方式使激励制度更为完整。

三、结语

本文主要对高新企业目前的财务保障情况进行分析, 并从预算机制、激励员工、财务管理以及会计政策等方面入手。确立可行的研发目标, 参照研发目标来实施预算管理, 并在开展预算前应掌握企业资源配置以及外部环境;结合会计环境来完善会计领域的法律制度, 并将计量原则进一步规范;从产品的创新深度出发, 合理预测研发产品的市场价值, 并借助作业成本法对成本动因进行透彻分析, 减少无效成本;将股权激励以及升迁激励等模式应用到管理中, 以此解决财务问题。

摘要:随着科技创新的步伐不断加快, 高新企业也得到良好的发展。高新企业是一种以技术研发、技术生产以及技术推广为运营核心的企业, 成长性以及风险性高于传统企业, 并且发展模式也不同于传统企业, 尤其体现在财务保障。从目前来看, 高新企业一味注重技术研发, 对财务保障的意识不够强烈, 这也制约了高新企业的长足发展。

关键词:财务保障,融资贷款,高新企业

参考文献

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剖析 第10篇

1 电力行业改革历程评析

1.1 我国电力体制的变革阶段

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电力企业的发展举得显著的成果, 为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水平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改革前的电力行业表现出明显的行政治理特点, 电力企业的治理结构主要由政府相关行政部门把持。这时期的电力企业财务治理呈现出如下特点: (1) 电力行业的企业治理主体单一, 党组织担任唯一财务治理主体; (2) 电力企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没有自主的经营权, 不用自负盈亏; (3) 电力企业的财务治理权集中于国家的相关行政部门, 企业按指挥进行发电、输电、售电的运营操作。国家掌握着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大权。改革开放后, 电力行业的运行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电力体制改革按内容和发展过程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即电力体制改革的起步阶段、电力体制迈向市场体制阶段, 两个阶段的具体特征见表1。

1.2 我国电力体制变革的评析

在推进电力体制改革的历程中, 构建电力企业的财务治理体系势在必行。通过对电力体制改革阶段的阐述, 在此, 得到如下几点认知: (1) 电力行业的市场化变革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趋势所在。 (2) 电力企业的股权结构多元化发展。在保证国有资本主导权的前提下, 通过引进个体资本或外资, 能够为电力企业带来活力, 促进电力市场的健康快速发展。 (3) 电力改革要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具体国情相适应。 (4) 加强财务管理与放松政府监管同时进行。我国电力行业的政府管制首先应该放松政府管制, 走向由专家进行监管的道路。在放松政府监管的同时, 需要加快完善企业的财务治理体系, 以稳定电力企业的健康发展。

2 电力企业财务治理中的问题分析

现在的电力企业财务治理中存在诸多问题, 具体表现在“一股独大”、激励约束问题、“内部人控制”等。这些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问题对企业的正常经营发展造成较大困扰。

2.1 一股独大现象突出, 多元股权的财务制衡机制缺失

通过对我国上市的电力企业的股权结构进行分析, 发现: (1) 国有股份占比重大; (2) 股权的集中程度远超于世界平均水平; (3) 结构投资者所占的比重很小, 持股的比例也非常低。作为资金密集型的电力企业, 国家高度持股, 也就意味着电力项目的资金绝大部分来自银行的贷款。这将加重电力企业的资金成本, 使得企业承担较重的还贷压力。

2.2 明显的内部人控制现象

所谓“内部人控制”是指企业在进行重大决策时, 私有化场合下, 有力强调内部人的利益。这里的“内部人”主要指的是企业内部的相关利益群体。在电力企业的企业治理过程中, 内部人控制治理是指企业内部的各利益群体为实现多方共赢而对企业的经营进行决策。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董事会的相关财务治理功能较弱, 同时, 电力行业的专业技术限制为内部人控制提供机会。

2.3 激励约束问题

财务的激励约束机制是通过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措施, 调节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委托代理关系的机制。我国电力企业的激励约束机制存在如下问题: (1) 显性物质报酬过低, 隐性职位消费高。电力企业的管理层人员的固定报酬难以有效的激励他们的工作。反而, 电力企业经营者的隐性福利则过高。 (2) 长期激励与短期激励不协调。电力企业中的绩效考核仅能满足管理层人员短期激励需求, 缺乏有效的长期激励措施为管理层损害国家利益埋下隐患。 (3) 过高的行政激励和过低的精神激励。电力企业的管理层人员调动的行政色彩较重。

3 构建电力企业的财务治理结构

构建电力企业的财务治理结构首先应该明确建立什么样的公司治理结构, 是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 还是股东价值最大化, 或是两者兼顾等。国家是电力企业的股东, 必须要保证国家的合理利益。结合电力行业的具体特征, 建立以股东治理为主导, 并结合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 将是电力企业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3.1 电力企业财务治理的目标

财务治理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 在此需要确定电力企业的财务治理目标。电力企业强调股东利益的主导作用, 还有充分考虑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将这两者融合起来, 体现现代治理结构的“共同治理”观点。电力企业的财务治理目标应定位在协调各利益相关者间的责、权、利的关系, 以促进企业的价值最大化与决策的科学化。

3.2 电力企业财务治理的主体确定

一般企业的治理主体包括董事会、股东大会、经理层、监事会、债权人等。电力行业的财务治理主体除包含上述主体外, 还包括政府, 与电力企业相关的供应商、客户等。而电力企业财务治理的客体是财权, 主要指的是财务治理范畴内的权利配置。

3.3 电力企业的财务治理权利配置

财务治理的权利配置是财务治理的核心问题。我国的电力企业重组为来五大发电集团公司和两大电网公司, 各发电企业受发电集团公司的控股。电力企业的财务治理模式按照财权的集中程度划分为集权型和分权型两种。集权模式中, 电力母公司对各子公司的财务管理进行集中的统一管理与控制。集权型的特点是财权集中于母公司, 子公司享有极少的财权。母公司统一管理子公司的人力、物力、财力, 并掌握着子公司的财务决策权、收益权、财务主管的任免、工资奖金的分配等财务活动。分权模式中, 子公司具有较高的独立财权, 母公司间接控制着子公司的财务活动。分权型的特征具体表现为, 子公司根据本公司的运营状况与市场环境对公司的财务活动进行决策与管理。

4 结语

该文从治理角度, 分析电力企业的财务治理问题, 在分析现有电力企业现状的基础上, 构建了电力企业的财务治理结构, 为电力行业的体制改革提供参考。同时, 从电力行业的实际出发, 提出了其财务治理结构有待解决的诸多问题, 为电力企业财务治理结构新模式的顺利落地提供有益建议。改变“一股独大”, 优化股权结构将是电力企业改革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伍中信.现代企业财务治理结构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出站报告[R].武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01:2-160.

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剖析 第11篇

(一) 市场全球化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市场竞争已在经济状况允许的条件下提升了一个新的高度, 使传统市场不得不在夹缝中生存。因此, 企业未来的发展势必要通过创新技术、管理与营销等方式来占领与拓展新市场。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际, 外贸经营权的开放政策成为中小企业正式步入国际市场的商业渠道。在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逐步接轨的时代, 市场空间得以不断拓展, 市场边界不断由国内向国际延伸, 打破了市场边界模糊的概念, 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变化而长远立足于国际市场的舞台。

(二) 中小企业的获利性

在电子时代的快速来临之际, 网上交易已成为普遍发展之势。中小企业的经营规模一般相对较小, 产品种类齐全, 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受传统国际贸易方式的制约, 当利润在贸易的名义下被瓜分的所剩无几时, 不但增加了成本, 还降低了经营效率, 因此不建议开展规模较小的贸易。而电子商务的发展, 实现了中小企业与国外客户的直接交流, 减少了不必要的中间环节, 从而更加稳固了中小企业的营销渠道, 增强了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力, 为中小企业带来了高额回报。

(三) 中小企业的价格成本优势

一般的, 处于国际市场环境中的大企业生产都是离不开机器操作的, 单位产品的固定费用高, 成本难以控制, 虽然可以采取新工艺、新技术来缓解产品的成本, 但是, 基于对当前市场性质、操作的考虑, 很难完全体现出大企业工业生产的优越性。而中小企业是以半机械化作业的生产方式为主, 有的还停留在手工作业阶段, 规模小、投资小、设备简单、便于调整以及机动性强, 所以单位产品成本远不及大企业的机械生产成本。我国由于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且成本低廉, 对中小企业而言占有很大的成本优势。特别是依靠外贸进出口的中小型工贸公司, 更以低成本、生产灵活的特点而融入了这个国际大市场。

二、中小企业在国际贸易中面临的问题

(一) 对国际贸易环境的认识不够深入

当前, 我国有很多中小企业缺乏对贸易合作国的经济发展政策以及对于某行业国际贸易发展的动态认识, 而且迟感于国内颁布的有关对外贸易的方针政策, 以致错失了发展的良机, 甚至由于不了解贸易合作国的政策而给自己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导致经济的困顿, 鉴于此, 中小企业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 中小企业缺乏融资能力

资金短缺常常制约着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我国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虽然在经营方式与市场开拓方面更具灵活机动性, 但在融资方面却远远不及大企业。主要因为目前我国政府不能增强对中小企业的大力度扶持, 而且中小企业缺乏自身的抗风险能力, 导致信用度过低, 难以实现贷款。同时, 由于资金的匮乏, 难以开展产品创新与拓展行销渠道, 从而对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三) 缺乏高水平的经营管理

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都是由乡镇企业凭借经营管理能力及改革开放之势发展而来。这种传统的管理方式虽然有益于企业初创之时, 但是与国际化经营还相差甚远。在日趋国际化的大经济环境下, 大部分中小企业由于严格缺乏对财务及市场运营方面的管理和深入研究, 还保留着粗放式经营手段而停滞不前, 其整套经营管理方式仍属于初级经营阶段。与大型企业相比, 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表现出明显的劣势, 距离国外的中小企业也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三、中小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应用策略

(一) 加强中小企业市场信息化建设

中小企业进行外贸经营的关键在于掌握国际市场的信息需求, 否则只能停滞不前。因此, 重视国际市场信息的收集是中小企业的首要任务。当然, 中小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稳步推进市场信息化建设, 而不能在追求信息全面化时过于盲目。中小企业要有自己的信息渠道, 及时发布有关企业的产品信息, 与此同时, 也要及时掌握国际市场的信息需求。

(二) 促进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拓展

政府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 对于信用等级高及市场潜力大的中小企业, 应当鼓励国内商业银行适当提高其贷款额度, 将融资服务面向中小企业定向开展。站在中小企业的立场, 应努力提高企业信用等级, 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 力求吸纳更多的民间资金注入。然而, 银行贷款和政府扶持虽然可以解决企业的资金问题, 但从企业发展的长远角度分析, 拓展更多的融资渠道方为发展良策。 (1) 中小企业应以合理的方式融资吸纳社会闲散资金致力于企业的发展, 同时积极联合金融机构, 争取融资。在贷款过程中要主动寻找担保方, 力求获得政府扶持。 (2) 加强企业汇率风险的预知防范能力, 随时准备应对汇率的变动。应不断深入学习关于国际结算及贸易融资的专业知识, 熟悉掌握银行的贸易融资产品及授信审批过程。能够灵活运用各类融资产品, 使企业的经营成本有效降低。

(三) 开展合作经营

在进行国际贸易的过程中, 中小企业因参与国际经济竞争而逐步形成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 从而引发了了价格竞争和贸易条件恶化的情况。针对此问题, 尝试开展合作经营来合理解决。基于目前的贸易格局, 企业要发展对外贸易应形成与同等规模企业进行合作经营的模式。此模式能够使成本有效降低, 使价格协商体制建立形成, 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不良竞争, 从而扩大了外贸出口, 增加了经济收益。

四、结语

中小企业虽然在国际舞台中面临着众多机遇和挑战, 但在国际贸易的发展带动作用下必然会得以长足发展, 并且在此过程中不断茁壮成长。在这个市场全球化的时代, 中小企业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和适应市场政策的变化, 审时度势, 充分体现中小企业制度的优越性和生存潜力。只有不断地在国际市场中参与竞争, 加速拓展渠道, 采取相应的经营措施, 才能增强中小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促进自身长远发展。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进程, 中小企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中小企业在进行国际贸易过程中存在的优势和问题, 进一步制定了中小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中小企业,国际贸易,优势,问题

参考文献

[1]王铁峰.中小企业参与国际贸易面临的困难及对策分析[J].商业文化 (学术版) , 2009 (01) .

[2]周晓红.中小企业参与国际贸易途径优化策略剖析[J].现代商贸工业, 2009 (03) .

上一篇:医学检验分析前下一篇:传统的测量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