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管理的现实意义

2024-08-23

自我管理的现实意义(精选12篇)

自我管理的现实意义 第1篇

从西方管理理论发展的历史及内容来看,在后现代管理理论的兴起引发争论之前,管理理论的研究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当代管理理论。以泰罗和法约尔为代表的古典管理理论产生于十九世纪,其特点是强调理性和科学性,而没有重视到人的因素,因而又称科学管理理论。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为管理理论研究发展到行为科学管理理论阶段奠定了基础,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强调从人的行为的本质中激发动力,其目的在于不断提高生产效率。而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当代西方管理理论研究陷入了不同研究侧重点的学派林立局面,被称为“管理理论的丛林”。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兴起于美国的后现代管理思想,则开启了管理理论研究的新纪元。

“后现代管理理论的基本特征是否定理性主义作为管理理论的基石,否定传统管理学人性的基本假设,否定管理的普遍主义意义,否定传统管理理论的研究方法。”后现代管理理论的出现是对现代管理理论的批判,为管理学理论研究开辟了新的思路,而蕴含于其中的后现代管理思想则对于管理学实践领域具有重大的影响。

一、后现代管理思想指导企业重视个体的价值

在社会化大生产中,为了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企业中的员工被严格的管理制度进行科学分工,成为构成一套以完整有序的姿态高速运作的机器上的一个又一个的零件。严密的管理体系忽略了员工作为“人”的个性,使其成为泰罗管理理论中的“经济人”。作为组织中的个体,员工始终被机械式、理性化的管理模式所束缚,以为组织服务为个体存在的理由,其内在差异性被外在同一性所掩盖。

后现代管理思想更强调在管理过程中发现个体的价值。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跳脱了单纯追求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目的,更倾向于发掘员工的内在潜力,为每个员工提供实现个人价值的平台。后现代管理思想推崇柔性管理,即“采用非强制性方式”,“依据企业的共同价值观和文化、精神氛围进行的人格化管理”。企业不再将各种规章制度作为约束员工行为的唯一法宝。在企业文化与员工价值观一致的大前提下,企业与员工之间淡化了雇主与雇员的旧有关系模式,而趋向于企业与员工共同实现自我发展的伙伴关系。同时,工作不再单纯是员工谋生的手段,已成为员工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实现自我的最佳方式。

二、后现代管理思想指导企业重新定位,适应社会环境

企业为什么而存在?传统的管理思想认为获取尽可能多的经济利益是企业存在的首要目的,因此,企业在出现的最初,就一直带有强烈的趋利倾向。资本家榨取工人的剩余价值,不法商人欺瞒消费者,企业之间的兼并倾轧,行业内部的垄断经营……这些都是趋利倾向的极端表现。在这种观念的驱动下,企业被看成一台赚钱机器,各个部件按照固定方式井然有序地运作,财富由此聚敛。行业内外竞争的不断加剧令旧有模式下的企业越来越难以获得巨额利润,甚至连维持现状也成问题。后现代管理思想认为,“组织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生存和继续发展,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它必须与环境系统共存。”生存和发展才是企业的第一要务,而获取经济利益已退居于其后。在倡导多元化的今天,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不同阶层的人们有着不同的消费需求,单一的产品与服务已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市场细分的营销理念引发产品的多样化,企业要做的是根据不同的市场需求提供不同种类的产品。在这一市场要求下,过去的由一家企业完成一系列产品的各个生产环节的生产模式已不再适用。

在后现代管理思想的影响下,企业已不满足于自身的社会参与程度仅限于社会义务和社会响应,而是倾向于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那些以经济利益为唯一追求的企业认为社会责任应该由政府承担,在他们发现难以适应社会环境的时候,既没有对自身作出改变,又没有为改变社会环境有所付出,于是在自己的抱怨声中在这个舞台悄然谢幕。而那些能够继续生存下来,并且在向更好方向发展的企业早已充分认识到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意义。

三、后现代管理思想指导企业化解自然资源危机

自然是人类的衣食父母,人类像资本家压榨工人一样,无所顾忌地掠夺着本该属于自然界中所有生灵的物质资源。随着环境污染、水土流失、能源危机等一系列危及到人类自身的问题逐步凸现出来,人类才第一次感到恐慌。后现代主义的反主体论适时地揭示了现代社会标榜的人类中心观念的狭隘性。

后现代主义“尊崇自然”,要求人类“重新回归自然”, “人类不再是自然的征服者,而只是自然的看护者”。在这一观念的指引下,人类必须摆脱对自然的统治欲望,在获取自然资源的同时要适当的有所回馈。在这一大情势下,企业不再单纯是活跃于人类社会的经济个体,作为人类社会中自然资源的重要使用者,企业对于保护自然资源的责任义不容辞。

以上其实是从组织与个体、组织与社会、组织与自然三个不同的层次分析后现代管理思想为管理学实践带来的影响。本文仅探究了后现代管理思想在重视员工个体价值、合理处理企业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企业化解自然资源危机的方式等方面的积极意义, 希望从中获得可应用于管理实践的指导原则。

参考文献

[1]、冯周卓, 后现代文化与管理变革〔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3, (1) :137-143

[2]、罗珉, 后现代管理理论辨析〔J〕管理科学, 2005, 18 (2) :8-13

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的现实意义 第2篇

安全风险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传统企业向现代企业的转型,安全风险管理在企业的整体管理活动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安全风险管理没有与传统的安全管理割裂,但也不是简单的传统安全管理的延续和翻新。它借鉴了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融入了大量血的教训的例证,通过众多国内外研究人员的不断探索、总结、提炼、升华,经多数企业验证,确认是行之有效的富含人性化、人文化内涵的一门安全管理科学。安全风险管理着眼于事前控制、预防为主,把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安全风险管理强调关口前移、过程控制、堵塞漏洞、消除隐患。当今世界处于急速变化之中,我们大家都生活在了这样一个离不开人参与的世界,各种活动无不是围绕着人进行的。一切任何工作,只要贯彻以人为本、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安全生产工作就可以实现有序可控。

铁路是国有大型企业,连着千家万户,是国家经济血管中的一个主动脉。安全工作一直是我们永恒的主题,实现铁路安全是一代又一代人不懈的追求,但铁路的安全管理工作基本处于被动管理之中,这种以不变应万变,以静制动的管理模式并不适合铁路安全管理实际。铁路是中国少有的几个工业鼻祖,为近代中国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今天的铁路发展远远落后于港口、电力、石油、钢铁等大型企业,这不能不说与安全管理工作无关。南方电力是我国第一个全面推行安全风险管理的企业,安全风险管理已经开展了十年,如今已经成为现代化大型企业,多年之前已跻身世界500型行列,不能说与推行安全风险管理无关。知耻而后勇,铁路正在急起直追,正在朝着国有大型现代化企业迈进,高铁发展形势如火如荼,现代企业已初现倪端,全面推进安全风险管理是大势所趋、明智之举、当务之急。铁路之所以选择并推行安全风险管理,就是因为它将尊重铁路安全生产规律,在传统安全管理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发现和控制当前未知的或以往未曾遇见的不安全因素,循序渐进地提高安全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就是因为它将更加注重从我们每一个人的作用入手,着力于把安全风险意识根植于每一位铁路职工的思想深处,通过安全风险意识培育、安全风险识别研判、安全风险过程控制、安全风险应急处置、安全风险管理评估考核等一系列活动,使我们大家自觉自发地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来考虑,实现全员、全面、全过程的安全管理;就是因为它将逐步改变过去那种传统的管理方式,开始关注人、系统、设备、环境、管理这五要素,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不仅要考虑人的安全,还要考虑生产的安全、系统的安全、设备的安全、环境对人的影响。

安全生产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是国家的头等大事。做好安全风险管理工作,也关系到国家的稳定。

安全科是铁路安全管理工作的一个职能部门,我们认为开展安全风险管理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推行安全风险管理重要而又必要。

1.中国古有名言:无规矩无以成方圆,立规矩与守规矩就是保证“成方圆”的重要行为。谁来立规矩、立什么样的规矩、怎么样保证规矩人人遵守、不遵守又要怎么办、产生了意外后果怎么办?安全风险管理可以给你满意的答案。

2.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是实现现代企业各项生产活动安全、有序地进行的重要保证。

3.一个企业不能凭空,或者凭个人想象决策安全管理的各项工作。安全风险管理提出的一整套办法;安全风险关键控制项点;安全风险管理量化考核标准;岗位安全风险控制措施是铁路甚至我段实现安全管理有序进行,安全可控的重要保证。

4.实现一个企业良性,持久的发展,绝不能忽视安全管理工作。不论是健康发展、企业形象、职工利益、企业和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推行安全风险管理是大势所趋、明智之举、当务之急,全面贯彻落实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及其必要,相当重要。

安全科

管理道德的现实意义及其培育途径 第3篇

一、管理道德的发展历程

管理道德由前管理阶段发展到管理阶段,又发展到现在的原则阶段。在第一阶段,管理道德观受个人利益支配。行为者出于对自身利益的需求,并按照什么行为方式会导致奖赏或惩罚来确定自己的利益。在这一阶段上,行为者受到主观因素的制约,所做的决定也带有盲目性。在第二阶段,道德观受他人期望的影响,包括遵守法律,对重要人物的期望作出反应,并保持对人们的期望的一般感觉。这种道德观,有利也有弊,易受到恶人的煽动。在第三阶段上,明显的,有了以人为中心的改观。这里的原则是指个人的道德原则,它们可以与社会的准则和法律一致,也可以不一致。正因为这一阶段强调个性,因此,行为者往往释放自己,充分施展和发展自我,遵从自己内心的是非观。

二、加强管理道德的意义

管理道德是管理者在活动中应遵循的职业道德管理,包括经济管理、企业管理、行政管理和科研管理。它在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管理活动中的道德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一)经济建设离不开管理,管理离不开道德

经济现代化必须要管理现代化,管理和技术是推动经济的两个轮子。只要管理搞上去,经济效益也会提高。管理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则更为突出。管理职能随着管理活动的日益广泛性及复杂性而不断发展、变化着。任何社会的管理活动都离不开道德问题。

(二)管理中的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伦理手段必须互为补充。

要综合运用管理,不论是对人的管理,还是对事、对物的管理。管理主体总是离不开人的。如果说法律让人不敢越轨而行.经济政策引导人们不能乱行,那么道德就是教人三思而后行。因为道德是通过人们的思想信念起作用。尽管我国的法律、政策、道德发挥作用的方式不同。但从根本上讲,都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因此.提高管理水平,就要善于把体现人民利益的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伦理综合起来运用。

(三)管理现代化应该包括伦理观念的现代化。

管理现代化不仅仅包括管理方法、管理手段和管理观念现代化,还应该包括管理伦理观念的现代化。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管理观念和管理水平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也伴随着管理伦理的变化。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伦理观念不同,相应地对人的管理方式也不同。在改革开放的中国,应要求在管理伦理观念上突破原来的传统框架,推陈出新,勇于探索。现在有些领导者在管理观念上还带有“锄强扶弱”的封建模式。即在用人方面从狭隘的本位主义出发,能力超越自己的不仅不用,甚至设置障碍,相反却提拔能力不足的人员。这种做法严重的造成了人才的浪费和流失,阻碍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在管理上必须要求管理者在管理道德方向突破传统束缚,跟上市场经济的步伐,从而促使人事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管理道德的培育途径

(一)抓好管理道德教育

对管理道德价值的认识是培育管理者管理道德的前提,必须要认识管理道德的实质、内涵,充分认识到管理道德对个人、企业乃至社会的重要性。只有提高对管理道德的认识,才能在思想上重视、在行动上实施、在发展中提升。同时要培养管理道德情感,就是管理者在处理自己和职业的关系及评价管理行为过程中形成的荣辱好恶等情绪和态度。管理道德情感一经形成,就会成为一种稳定而强大的力量,积极影响人们管理道德行为的形成和发展。

(二)提炼、规范管理道德准则

通过提炼管理道德标准,实行管理道德的规范化管理,使管理者自觉地对照管理道德准则时刻检查自己、规范自己行为,把管理道德准则内化成管理道德认识,从而培养成良好的管理道德行为习惯,既有利于管理者自身建设与发展,又有利于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与发展。

(三)树立典型,加强引导

在管理道德建设过程中,树立典型、发挥榜样示范的作用是重要的。典型引导是激励人们自觉规范道德行为的有效途径。

首先注重发挥企业领导者管理道德的表率作用。对企业领导者来说,管理价值、道德价值高于物质利益,企业领导人应把国家、员工赋予的职位当作为国家、企业、员工服务的机会,“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勇于负责,自强不息,以身作则, “言必信、行必果”,树立领导者良好的管理道德,这对推动整个层面管理道德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次,树立典型人物,做好舆论导向,发挥引导作用。像牛玉儒等人,这些典型人物身上充分体现出了优秀的管理道德。因此,大力宣传典型,把道德规范人格化,有利于使管理者以典型人物为榜样,学习典型人物的人格,激发自身去追求典型人物所拥有的优秀的理想人格,并且以这种理想人格为标准而塑造自己,促进管理者管理道德水平的形成和提高。

自我管理的现实意义 第4篇

关键词:客户关系管理,人文管理,信息技术,客户忠诚,CRM系统

0 引言

客户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资源, 它具有资源的可管理性特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 产品和服务越趋于同质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 企业想要占领市场, 凸显竞争优势, 都得在客户这里做文章。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 借助网络和软件, 使企业和客户之间“一对一”的双向沟通成为了可能。客户关系管理已成为现代营销领域所关注的一个新热点, 西方学者在这方面已经做了很多研究, 但在中国, 对客户关系管理的研究起步尚晚, 在具体运用方面仍无共识。本文将从人文管理和信息技术两个角度来阐释客户关系管理的内涵和作用, 并提出了几点具体的实施方案, 力求为企业在实际运用中提供一点帮助。

1 客户关系管理的概念

客户关系管理概念是在20世纪90年代被提出来的。关于客户关系管理的定义, 目前普通被接受的是Gartner Group和IBM所给出的。Gartner Group最先提出了客户关系管理的概念:“客户关系管理是一种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战略, 企业通过对客户的细分来组织实施企业资源, 以客户为出发点设置经营模式、业务流程, 并通过这种手段来提高企业的利润, 提升客户满意度”[1]。IBM认为客户管理有两个层面, 首先, 通过各种技术手段了解客户及潜在客户的需求, 然后, 通过对客户信息的整合, 预测客户想要获得的产品或服务, 再通过各个相关部门进行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2]。综上所述, 客户关系管理是一种以客户为核心的商业策略, 它借助了信息技术和互联网, 以客户为导向实施营销、销售、服务等一系列工作, 力求与客户之间建立持续性的关系, 从而达到吸引新客户、留住老客户、提高客户忠诚度和客户利润贡献度的目的。

2 从人文管理角度出发, 实施客户管理的作用

客户关系管理首先是一种管理理念, 早先的研究是从心理学、组织行为学开始的[3]。它要求企业一切从客户需求出发, 将客户为中心的思想融入到企业文化中, 通过对客户信息的管理, 来为客户提供满意的产品或服务。本文从人文管理角度出发, 探究发现实施客户管理主要有以下几点作用。 (概念模型如图1所示)

2.1 了解客户个性化需求

在商品经济发达的今日, 市场上同质产品越来越多, 消费者日趋成熟, 传统的企业管理专注于产品的研发、设计和制造, 而对于与客户的互动未有过多的涉及, 这种“闭门造车”的方式已陈旧而不可取了。在这种情境之下, 只有通过客户关系管理的方式, 深入了解客户真正所需, 根据客户需求来设计、定制产品, 提供令消费者“惊喜”的服务, 才能赢得客户, 留住客户。

2.2 提供针对性服务, 与客户实现良性互动

意大利经济和社会学家帕雷托“二八法则”表明:企业80%的利润来自于20%的优质客户[4], 这就表明了这些优质客户对企业的重要性。客户关系管理可以通过对客户信息的收集、分析, 找出这些优质客户, 并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通过客户定制, 为客户创造更加贴心的服务。客户关系管理的模式能让“一对一”的服务形式成为可能, 真正实现与客户的即时互动, 体现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

2.3 提高客户忠诚度, 挖掘客户潜在价值

对于很多企业来说, 最大的成本之一就是吸引新客户, 一般吸引一个新客户的成本比保留一个老客户要高出4-6倍。因此, 留住老客户, 直至客户忠诚的建立, 对于企业来讲意义重大。企业通过加强客户关系管理, 可以了解他们情感、心理的诉求, 帮助客户实现价值最大化。这样, 客户会对企业的文化、价值产生认同感, 也会形成一种心理依赖, 当竞争者想要抢夺客户资源时, 客户会考虑转换成本。客户关系管理的目的是发展从短期交易转变为开发客户终生价值。

2.4 降低成本, 实现利润最大化

Bryan的一项研究统计发现, 客户流失率降低2%就相当于降低了10%的成本, 客户忠诚度提高5%, 可致企业利润增长25%-85%[5]。实施客户关系管理, 能与客户之间形成相互信任的合作伙伴式关系, 这样可以大幅减少广告及其他营销费用的支出。同时, 良好的消费体验能产生口碑营销的效用, 国外的研究数据表明, 100个满意的客户会带来24个新客户。

3 从信息技术角度出发, CRM的工作内容及主要功能

客户关系管理又是一套管理系统和软件,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简称CRM) , 它是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来处理和解决客户问题的全方位电子应用软件。通常认为, CRM系统是对客户关系管理理念的完美支撑, 利用CRM系统可进行客户信息挖掘、形成数据库、实现营销、销售一体化等。经研究发现, CRM系统的工作内容及主要功能主要有以下几点。 (概念模型如图1所示)

3.1 客户信息收集、分析

通过网站、贸易展会、研讨会、直接邮件等来源捕获客户信息, 并导入资源库。其中包括客户的类型、基本信息、联系方式等, 利用软件都可以做到清晰明了的归类。根据客户的个人偏好、消费情况、财务状况等对客户进行划分, 分析谁是企业目标的客户, 为销售人员明确下一步的销售重点。

3.2 明确企业任务

企业首先对不同部门所接触、掌握的客户信息进行整合和分析, 确保企业所掌握的客户信息是完整准确的。再对客户以往的购物经历、个人偏好进行研究, 并预测客户接下来所需的商品或服务, 通过CRM系统, 将信息传递到每个部门, 各部门可进行有针对性的营销活动。

3.3 营销自动化、销售自动化

运用CRM系统之后, 营销、销售的自动化程度可大幅度提高。当需要制定营销计划时, 可将客户的信息数据传递到各个分销渠道, 各渠道可利用信息平台反馈数据, 对市场上的销售情况进行评估, 提供整改意见。销售自动化是CRM中成效最显著的部分, 它可以协同呼叫中心、供应链管理 (SCM) 系统、企业资源计划 (ERP) 一起实施销售任务。从企业管理层面来讲, 可以利用CRM系统, 进行合同管理、账户管理、销售管理、利润分析等。

3.4 客户服务及客户关怀

CRM还有着“电子售货员”般的功能, 通过庞大的数据库及借助网络销售平台, CRM可以同时处理多人的咨询、销售、售后服务, 及时掌控客户反馈的信息, 客户可以通过网络选择自己所需的服务, 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客户满意度。CRM使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双向沟通变得快捷方便, 增进了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友谊, 为客户关怀提供了技术支持。

4 客户关系管理的实施方略

从以上分析可以发现, 客户关系管理可以通过管理理念和信息技术手段, 为企业构建良好的客户关系, 改善客户消费体验, 提高客户满意度、忠诚度, 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利润, 因此, 企业实施客户关系管理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4.1 企业上下转变观念, 认识客户关系管理的重要性

要实施客户关系管理, 领导首先要高度重视并给予支持, 改变传统的管理观念。企业各部门之间要实现客户信息共享, 全体员工要摒弃陈旧的经营模式, 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思想, 加强信息化技术培训, 使员工具备与客户建立相互认同感的能力。建议企业设立新的业务流程和组织架构, 建立以客户满意度为衡量的员工考核和激励机制。

4.2 构建企业文化, 健全客户管理体系

企业文化是一家企业长期发展形成的价值观、信念、原则、经营方式, 是全体员工的思想作风和行为规范[6]。客户关系管理是企业整体业务流程的体现, 是企业与外界市场联系, 与客户接触的“眼睛和耳朵”。这就需要企业以客户关系为重点打造自身的企业文化体系, 形成全新的商业战略思维。同时, 企业需探索一套健全的管理体系, 这是成功实施客户关系管理的重要保障。

4.3 处理好技术和人的关系

CRM是一套信息处理系统, 良好的IT基础设施是CRM正常运行的保障。企业需建立健全内外部网络, 外部网络负责客户信息数据的采集, 内部网络实现客户数据在各部门之间的共享。CRM系统不单单是一项技术, 还是技术与管理之间的融合, 因此, 企业要培养一支熟练操作系统的员工队伍, 确保在信息技术上能为客户关系的建立提供人力保障。

4.4 整合营销模式, 提高客户忠诚度

企业需从客户关系管理的理念出发形成一套战略思维, 并渗透到营销的各个环节, 产品的设计、渠道开发、价格制定、促销策略都应体现想客户所想, 为客户创造更高的价值。在这样的营销模式下, 能与消费者、供应商、分销商、政府等公众发生良性互动, 提供给客户比竞争者更具吸引力的产品或服务, 从而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客户是利润的源泉, 它们希望与客户之间保持一种亲密的、伙伴式的关系, 打造一批属于的自己的忠诚客户群体。客户关系管理理论的出现让这一切变为了可能, 随着信息科技技术的加入, 又引领了新一轮的营销模式的转变。本文从人文管理和信息技术两方面对客户关系管理加以了阐释, CRM既是一种管理理念又是一个软件系统。企业要谨记从客户出发开展各项活动, 保持与客户的友好关系, 为客户创造终身价值, 从而提高客户忠诚度和企业利润率, 实现企业与客户的双赢。

参考文献

[1]罗伯特.韦兰&保罗.科尔.走进客户的心[M].经济日报出版社, 哈佛商学院出版社, 1998.

[2]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M].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3]樊治平, 王建宇, 陈媛.客户关系管理 (CRM) 的评述与展望[J].系统工程, 2002, (11) :1-8.

[4]吉庆华.加强客户关系管理, 提高顾客忠诚度[P].北京大学学报 (国内访问学者、进修教师论文专刊) , 2004, 73-76.

[5]布赖恩伯杰龙 (Bryan Bergeron) , 什么是客户关系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3.

浅析清洁在5S管理中的现实意义 第5篇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清爽的工作环境给员工会带来巨大的动力,所以清洁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只有一个给人感觉干净整洁的环境才能使员工用心工作,而整洁明朗的环境,会使大家希望到这样的厂工作,便于留住人才。无论是办公室或者工厂必定会有一些残余垃圾,无用的工具,废弃的物料,它们既占据了很大的空间又影响人的心情更阻碍了生产,如果不及时清洁就会不同程度的影响企业生产效益。

推进清洁的作用

1提高企业形象,形成良好企业文化

首先企业给人的第一印象一定是这个企业内部的工作环境,杂乱的摆设,随意 丢弃的垃圾会让人立刻对这个企业失去信心。环境的整洁是是企业基本的保证。一个好的企业工作场所差不多是一幕了然的,摆放整齐、有条不紊。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了,忠实的顾客也会越来越多,企业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很多客户慕名而来参观学习,被客户称赞为干净整洁的工厂、对这样的工厂有信心,也愿意下订单告诉其他顾客,结果会在业界扩大企业的声誉和提升销路。经济学家贝肯 布迪斯曾经说过一句话 要看这个企业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态度,就要看这个企业的厕所是否洁净,这句话不无道理。查日本的公共设施清洁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还有个有趣的调查 日本的厕所清洁后其中的水已经达到饮用水的标准,举这个例子并不是说我们媚外,盲目追求日本的清洁标准,但是我们需要学习的是日本严谨的做事态度和对公共设施的清洁程度,这将直接影响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影响企业吸引高素质人才和更好发展的重要因素。

2提高生产效率,缩短作业周期

如果车间摆放乱套,货架东西很杂乱,那么寻找这些生产工具会占据很多工作时间,影响员工作业时的精神集中。相反整齐的空间摆设会减少工件的寻找时间和等待时间,结果降低了工时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加工周期。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摆放顺序,那么这个生产车间将会是一个大杂货铺,不能称之为现代流水化生产空间,这将会使生产效率大大降低,直接影响到该车间的成产能力,生产能力直接决定产业的最终发展,因此,科学合理化的摆放,可以大大的提高生产效率,缩短作业周期,为相关产业带来直接的成品和商品价值。

3提高库存周转率

把先前生产出来的产品放到相对,将后生产的产品放在相对后面的位置,那相对先前生产的产品将更快的流通出去,更快流通,提高了库存周转率,但是要做到仓库井井有条,那么对仓库清洁度的要求就会更高,清洁工作做的好,腾出空间,将工作场所清扫干净结果降低了工时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加工周期。

4减少故障保证品质

按要求生产,按规定使用,尽早发现质量隐患,生产出优质的产品。

6养成节约的习惯 降低生产成本

清洁有用的材料与没用的垃圾相互分开,有效的整理出可以再利用的物料,这样 节约了成本,降低了费用,是很多企业所需要的。

自我管理的现实意义 第6篇

关键词:房地产;档案管理;现实意义;作用

所谓房地产档案管理,就是对与房地产有关的文字档案、信用档案、图像档案以及声音档案等各种类型的档案文件进行管理。它要求房地产档案管理部门对房地产档案进行年度立卷,并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归档。房地产档案管理工作在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要重视和完善房地产档案管理工作。

一、房地产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一)房地产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房地产档案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房地产档案的收集工作。在房地产档案的收集过程中,不仅要收集房地产开发的有关档案,还要收集房地产产权变动的有关档案。收集范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房地产产权的来源的相关文件、房地产产权变动的相关文件、房屋测绘图纸、测绘报告等。

2.整理房地产档案。在完成房地产档案的收集工作后,必须要对房地产档案进行立卷归档。管理人员必须要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将收集到的房地产档案进行分类归档。在进行房地产档案的整理工作时,管理人员不仅要注意保证类目体系的包容性以及严謹性,还要注意保证类目体系的相对稳定性。

3.房地产档案的密封保存工作。根据档案的保管期限,可以将房地产档案分为需要永久保存的档案、需要长期保存的档案以及需要短期保存的档案这三种类型,其中,具有十五年以下利用作用的档案可以做短期保存,具有十五年以上五十年以下利用作用的档案可以做长期保存,具有永久利用作用的档案可以做永久保存。同时,档案管理人员应该注意在保存过程中避免档案的毁损,尽量采取有利于档案保存的方式。

4.对房地产档案的作用进行合理利用,为用户提供参考以及凭证。

(二)房地产档案管理工作的特点

通过房地产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可以得出房地产档案管理工作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房地产档案管理工作具有极强的专业性。房地产档案管理工作要求管理人员熟悉与房地产买卖、抵押等有关的专业知识。

2.房地产档案管理工作内容繁多、工作琐碎。

3.房地产档案管理工作具有极强的地域性。

4.房地产档案管理工作具有极强的时效性,要求档案管理人员要随时掌握房地产政策的变化与发展。

二、房地产档案管理工作的现实意义

房地产档案是一部房屋的“成长”历史。房地产档案不仅详细记载了房屋从申请到审批这一过程中的种种信息,具有极强的公信力度,还以文字、数字或者图表的方式呈现了房地产产权的变动流转情况,保留了房屋所有人以及使用人等各种权利人的签名以及相关机关的印信,具有极强的法律效力。房地产档案对于房屋所有者、使用者、房地产开发商甚至是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房地产档案是房屋所有者产权的有力证据之一,在产权保护方面意义重大。众所周知,房屋所有者的房屋产权证书是业主证明自己房屋所有权的有力证据。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与房屋产权证书相比,我国经过房地产管理部门登记在册的房地产档案具有更强的法律效力以及更高的公信力。近年来,房价越来越高,房子对于广大工薪族来说,是其安身立命之所在。房地产档案管理工作做得越好,房屋所有人以及房屋使用人的权利越能得到保护,房地产档案管理工作在产权保护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房地产档案是房地产开发商从事国有土地开发与房屋买卖的重要凭证。从事房地产生意的土地开发商,在向国家申请取得国家所有的土地的开发权以及房屋预售许可权之后,并不能立即出售房屋,房地产开发商只有到从事房地产管理的相关部门就该开发楼盘进行建档后才有权利进行房地产的买卖,房地产档案是房地产开发商进行房屋买卖的有力资信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房地产业越来越繁荣,房屋买卖活动日趋频繁,房屋的产权变动具有快速性以及频繁性等特点,在房屋产权频繁变动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房屋产权不明的情况。为了能够更好地避免房地产开发商陷入房屋产权纠纷中,同时为了能够更好地维护业主的产权,必须要做好房地产档案管理工作,以保证房屋产权变动的真实性。

3.房地产档案管理工作做得好,能够更好地避免各种房地产诈骗案件的发生。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房屋的开发与买卖带动了二手房地产买卖市场的发展,另一方面,因为继承或者赠与而发生的产权变动日趋增多。在以上这两种房地产产权变动中,经常会导致很多房地产诈骗案件的发生。除了增强房屋业主的防范意识以及提高从事房地产业的企业的公信力外,避免房地产诈骗案件发生的最关键工作就是要做好房地产档案管理工作,尤其是建立以及完善好房地产的诚信档案,从而为房地产的产权变动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综上所述,虽然房地产档案管理工作看似简单、毫无作用,但是房地产档案对于房屋产权所有者、房屋使用者、从事房地产的相关企业甚至是我们整个国家都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必须要做好房地产档案管理工作。当前,我国房地产档案管理工作,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具有管理人员素质不高、政府投入不足、起步晚等缺点,相关部门必须要高度重视房地产档案管理工作,规范房地产档案管理,以更好地保证业主的产权并为房屋的流转提供强有力的资信保证。

三、房地产档案管理工作的作用

(一)做好房地产档案管理工作能够更好地发挥房地产档案的凭证作用。

房地产档案记载了房屋的“成长”历史。一方面,房地产档案详细记载了房屋从申请到审批这一过程中的种种信息,具有极强的公信力度,另一方面,房地产档案还以文字、数字或者图表的方式呈现了房地产产权的变动流转情况,保留了房屋所有人以及使用人等各种权利人的签名以及相关机关的印信,具有极强的法律效力。为此,必须要高度重视房地产档案管理工作,以更好地发挥房地产档案的凭证作用。

(二)做好房地产档案管理工作能够更好地发挥房地产档案的参考作用。

房地产档案是真实历史的载体,它不仅记录了房屋占有权、所有权、使用权等各种权利的归属以及变动,而且还能够真实地反映人们的思想活动史。人们在获取房屋的相关信息时,与其他获取途径相比,通过房地产档案获取的房屋信息具有更高的可信度以及更强的公信力。为此,房地产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必须要依据一般与特殊相结合的规律,做好档案的登记以及管理工作,以更好地发挥房地产档案的参考作用。

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房地产行业发展迅速。房地产档案管理在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保证房地产流通安全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要重视房地产档案管理工作,以促进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文献参考:

[1]蒋英.房地产档案管理工作的现实价值[J].城建档案,2014(2)

[2]高琰.关于房地产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J].黑龙江档案,2014(3)

[3]王燕山.浅谈房地产档案管理工作[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6)

[4]刘晓秋.浅谈当前房地产档案管理的现状及相关对策[J].科技信息,2011(20)

[5]朱米娜.关于加强高校房地产档案管理的几点思考[J].价值工程,2012(20)

自我管理的现实意义 第7篇

人事管理就是对人事关系的管理, 它的管理任务就是协调社会劳动过程中人与事, 以及共事人相互关系。从管理的角度来说就是为了完成管理工作中涉及人或人事方面的任务所需要掌握的各种概念和技术。目前我国许多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还基本处在传统人事管理阶段, 留有许多计划经济的痕迹, 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医院的发展。

(一) 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

人事部门管理的主要精力集中在记录员工的进出、岗位的变动、职务的升降、工资的增长、劳动合同管理等。被认为是记录式的档案管理, 是一种被动的、缺乏创造性的管理模式, 其职能基本上是操作性很强的具体事务管理。

(二) 医院人事制度落后

医院长期实行的是行政式的管理, 表现为:依据医院规模和隶属关系, 确定医院的行政级别, 由行政级别决定医院管理干部的职级和待遇;实行以身份管理为主要特征的单一化的干部人事制度, 医院自己无权确定编制和人员类型, 不能自主录用和辞退员工。

1. 相关配套政策上的不匹配。

一方面人才引进必须在政府编制部门核定的编制范围内, 经过主管部门、人事局、编制部门审批后才能引进;另一面, 虽然医院已实行全员聘用制, 但由于社会保险及相关配套政策上的不匹配, 使有些想离开医院的人员很难向社会分流, “大锅饭, 人浮于事的现象仍然很严重, 普遍存在想要的人才进不来, 不想要的人出不去的局面, 制约了医院整个人才资源的有效配置。

2. 缺少明确的人力资源规划, 对各类人员的总体需求判断不足。

由于人员编制更多受到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政策的局限, 许多公立医院虽然对岗位人员编制和需求做了初步统计及相应预测, 但却未能建立与医院发展战略相适应的完善的、长远的人力资源规划体系, 使医院人才的获取、员工的培训教育以及人才的调配、使用, 存在着走一步看一步的状况。

3. 医院人员的配备和实际现状大多已不相适应。

我国医院编制管理, 一直沿用1978年卫生部制定的《综合医院组织编制原则实行草案》。随着医疗市场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 现在基本上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个草案虽然操作比较简单, 但从技术上看, 参数设置过少, 有的只有一、两个分配比例, 特别是缺少调节参数, 如床位分配比例, 因而适用范围小。随着医院的发展, 必然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引进, 如计算机管理人才, 管理人才等, 而对医院的人员编制几十年来都是按行政管理人员、工勤人员、卫生技术人员三大块下达人员指标和人员比例, 这给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的引进带来了困难。

(三) 医院综合考核维度不够全面

现在医院一般采取每年集中考核的形式进行年度考核, 由个人填写包括“德、能、勤、绩、廉”等各方面内容的年度考核登记表, 部门主管和医院的考核机构对员工从以上五个方面进行考核, 分别评定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等次, 并以此作为工资晋升、合同续订、职称晋升等的依据。首先, 医院里不论什么专业、什么层次的人员, 都使用统一的考核标准, 所考核的德、能、勤、绩内容也很笼统, 考核形式以主观评价为主, 难以反映不同岗位、不同人员的业绩贡献, 形式主义严重, 每个人都能获得称职以上的评价。其次, 考核结果与员工的实际价值难以挂钩, 不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再次, 这种考核特别是绩效考核部门主管对下级员工考核的实施空间不大, 考核维度不够全面, 加上部分主管人情观念严重, 在考核管理中怕得罪人, 因此往往是“你好、我好、大家好”。

(四) 医院各层级的管理人员缺乏

大部分管理者都是从临床转向管理岗位, 具有较强的医学专业技术, 而缺乏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及相关管理知识, 致使人力资源管理手段单一、落后, 使工作陷于日常事务性, 缺乏科学性、艺术性和开创性, 使医院人力资源管理难于上一个新台阶。

(五) 收入分配制度缺乏激励机制

1. 公立医院目前实行的是国家事业单位工资制度, 工

资主要由个人学历、工作年限、职称及任职年限等主要因素决定, 与实际贡献和工作绩效的关系不大。现行工资中活的部分很少, 即使是奖金、津贴等与工作成绩密切相关的部分也以固定的方式在发放。只要员工具备某一职称、资历即被认定为工作中有相称的劳动与价值创造, 因此常造成员工在工作中不求有功, 但求无过。

2. 目前大多数医院的绩效管理体系没有完全建立起

来, 绩效考核流于形式, 没有能够与薪酬密切挂钩, 绩效考核结果尚未真正应用在员工培训、岗位调整、薪资晋级等方面, 使薪酬的激励作用无法发挥, 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 主动钻研的精神不足, 影响了医院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

因此, 公立医院的管理者必须尽快地适应新的形势, 从传统的人事管理理念, 转变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理念上来, 学习掌握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原理、工具和方法, 在医院管理中着重寻求“人”与“工作相互适应, 注重工作内容丰富化和工作水平的挑战性, 强调员工与组织共同发展。

二、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策略

人力资源管理就是现代人事管理。它是在人事管理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是对人力资源的获取、开发、保持和利用等方面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的活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是将人作为一种资源, 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 以员工的发展为核心, 以“选人、育人、用人和留人为重点, 使组织的发展与人力资源的发展同步, 人力资源成为组织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一) 加强培训, 转变观念

每一位管理者和员工, 首先必须转变思想, 树立人力资源管理是每一位管理者应有的职责, 并掌握履行该职责任务的技能。其次要从管理观念、管理模式、管理重心、管理地位等几方面, 真正认识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的区别, 从把人力视为资本到视人力为资源从“被动反应型”的管理模式到“主动开发型“, 从以事为重心到以人为重心, 注重人与事互相适应, 把人的发展和组织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人事部门从执行层到将参与组织决策层的活动。

(二) 完善医院人力资源规划体系

医疗行业目前正处于一个过渡阶段, 行业面临着重大重组。新的市场经济形势下, 风险与发展机遇并存。医院应以自身发展战略为导向, 及时完善人力资源规划。

1. 根据医院战略实施的需求, 做好医院各类人员的内部需求与外部供给分析, 实现医院人力需求与供给平衡。

同时还应解决周期内人力资源管理各项费用的预算管理, 为各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实施提供必要的保障。

2. 定期对组织进行梳理和岗位调整, 实现动态的岗位管理。

医院需定期对组织架构进行梳理, 在脉络上理顺工作关系, 及时进行工作分析, 建立健全完善的岗位说明书, 进一步将医院的总体目标逐一分解到每一个岗位, 形成执岗人参与制定并承诺的目标体系, 从而确保各项管理目标的实现。

3. 进一步引入和扩大内部竞争机制, 通过科学的、公

平的、规范的员工竞争上岗和岗位的动态管理, 使能者上、庸者下, 激励员工加强学习、努力工作, 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使各类人才脱颖而出, 从而提升医院的管理和业务水平。

(三) 强化员工素质管理, 规范人力资源培训

现代医院的竞争, 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打造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就要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与提升。要根据医院发展战略的需要。建立起完整的培训体系, 组织建立系统的培训规划和员工职业生涯的发展规划, 针对员工进行规范化、系统化的培训, 从而建立起具有多项技能、多种水平的员工梯队, 为医院战略的实现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持。

(四) 建立科学、公正、公开的绩效考核制度及有效的人力资源激励机制

医院在实施考核中, 重点是要针对医生、护士和管理人员等不同类别和层次的人员, 确定不同的绩效考核内容和指标。按照行业特点, 按照不同岗位的责任、技术劳动的复杂和承担风险的程度、工作量的大小等不同情况, 将管理要素、技术要素、风险要素和责任要素一并纳入考核要素, 并把考核结果作为员工晋升、聘任、培训与教育以及薪酬分配等的依据, 通过绩效考核来切实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挖掘他们的潜力。

(五) 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制度

1. 选人。

这是医院搞好人力资源管理的第一步, 要根据医院的人力资源发展战略规划, 有计划、有目的的选人, 既不多选, 也不少选, 更不能错选。首先要对医院的工作进行分析, 确定每个岗位的规范, 做到因事设人, 因岗配人。其次要根据医院不同的岗位要求, 选择最适合的人, 量才适用, 切不可一味地追求高学历、高职称。

2. 育人。

这是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途径。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重点之一是建设学习型组织, 对员工进行终身的持续性培训, 提高每个员工的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资本人力资本投资, 为员工的职业发展创造条件。

3. 用人。

这是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 是实现组织目标最重要的工作。选贤任能、人尽其才、人尽其用是人力资源合理使用的前提。将各类人才放到适合的岗位上, 创造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的环境, 并为他们提供晋升和发展的空间, 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任务。

4. 留人。

要制定体现内、外公平的、合理的薪酬制度, 建立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 完善激励与约束机制, 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医院文化, 使每个员工有归属感, 并对医院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责任编辑:王凤娟]

摘要:目前, 我国许多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基本处在传统人事管理阶段, 人事制度落后, 综合考核制度不全面, 收入分配制度缺乏激励机制。应转变观念、加强培训;完善医院人力资源规划体系;强化员工素质管理, 规范人力资源培训;建立科学、公正、公开的绩效考核制度及有效的人力资源激励机制;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制度, 使组织发展与人力资源发展同步。

自我管理的现实意义 第8篇

1.1 会计财务管理运作是企业系统财务运转的核心组件

其是基于保障企业资产实体安全、协助企业资本统筹、促进企业效益增长而创设的统筹管理的流程集合。伴随着产业经济的规模扩大与质量提升, 企业会计财务管理的内容方式也迅速得以更新拓展, 尤其是在普及计算机网络化之后, 企业会计的涵盖范围也快速扩充, 除了基本的现金资本统筹、内部成本控制以及流通资本核算, 也迅速出现了更为细致专业的职位人员分工协作、授权批准层级审核以及现金、存款、票据、印章的网络化集中管理等较为新型的操作环节。而其中财务管理的统筹运作则是保证企业系统货币资金流转安全高效的核心性模式途径, 其充分发挥着弥补企业系统资金运作漏洞、降低货币资金运营风险以及优化资金管理实效的关键作用。通过强化规范当下企业系统会计财务运作管理的流程操作、全面科学地提升企业会计财务管理运作的实效质量, 不仅可以迅速便捷地进行企业系统财务资源的进一步优化配置, 而且也可以高效集约地实现人力资源、财力资源与网络资源的分配调整, 继而有力助推企业系统综合效益的稳定增长。首先, 会计财务管理运作为企业财务管理运作的规则应用的贯彻执行提供了基础保障。通过企业领导管理层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指导方针、控制政策、运营制度, 进一步细化具体的现金盘存、账户核定、账目审批、集中核算审计, 继而迅速高效地转化为统一严格的操作集合。

1.2 会计财务管理运作有效提升了财务数据的客观准确性, 有力助推了企业会计运作系统的协调发展

通过账户复式记账的协作应用、凭证账簿报表的集中审查、核计审计的集中演算、资产负债与营业收人利润对比、财务报表解析等关键流程的应用操作, 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原始财务信息数据的客观性与真实度, 从而进一步优化调整了企业财力运作体系的整体架构, 有效提升了会计财务运作系统的运营效率。

1.3会计财务管理运作有效保证了企业生产经管财政体系的稳定安全

会计财务管理运作控制系统通过系统化、细部式、统一性的权属分工、职责分配、流程操作, 具体深化了企业会计系统控制管理环节的细节步骤, 从而确立起一整套严格规范的工艺流程、审批程序、监控手段等, 迅速有效地提升了企业生产经营财政保障的整体竞争力, 从而协调稳定地实现企业产业经济的全面、健康、长效发展。

2 提高企业会计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2.1 要牢固夯实资本管理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需要企业系统相关出纳、会计人员严格遵守会计法规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进行合法合规操作, 其中企业内部的存款、取款结算需要出示申请人所在单位相关主管部门的印章签字并且定期复查账户明细及余额, 对企业资金账户做到充分的把握和了解。企业出纳人员应当实时、频繁、细致地进行银行账户的开立清理, 熟知企业系统资金营收的详尽情况, 紧密结合开户银行所规定的相关细则进行支付结算的程序执行, 定期集中地将银行细目和企业账单账目进行对比核查。对于企业系统的存款余额尤其需要严密核实, 出纳会计人员应当在每次账户存款余额查询核定之后编制存款余额调节账表, 并及时递呈上级财务主管部门进行备案存档。第二, 相关出纳财务人员也需要依照企业规范与国家法规进行企业资金成本费用的报表递交, 尤其是现阶段普遍实行了联网下的电子档报表制作递交, 电子档报表相对传统纸质报表, 增加了周期性的成本风险解析、成本控制以及效益评估等等。

2.2 持续提升财务统筹工作

流通资金作为企业运营管理的重要资产组成部分, 其监督考核是巩固调节企业会计财务控制管理体系的重要途径, 这就需要对其监督考核的对象内容及时延伸至货币资金业务的定期督查以及岗位人员的综合考核中去。资金业务的定期督查包含企业系统货币资金授权批准流程的具体执行, 包括印章使用情况检查、保管效率考评以及与之相关的票据的整理存管等;除此之外, 企业还需要对岗位人员, 如企业出纳、会计人员进行综合考核。出纳与会计人员是资金运作的直接接触者, 本着保障企业系统资金安全的整体原则导向, 企业必须严格推进单位负责人责任制的原则方针, 同时, 出纳、会计部门的相关负责人需要严格担负本单位资金运作的整体责任。明确职权分属、责任划定, 坚持推进相互制衡、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个人责任明确设定的相关导向, 从而稳步扎实地落实贯彻资金运作监督考核的程序流程, 进而为企业系统会计财务管理运作的规范细化奠定牢固的监督考核制度体系的前提基础。

3 结语

在产业竞争渐趋激烈的阶段背景之下。企业群体需要立足经济现状, 着力强化会计财务管理运作, 持续细化具体企业会计财务管理的方式流程, 侧重规范资金运作的整体机制, 深化改进账目账户的集中管理、细化资产评估审计控制的程序步骤、细化规范职位职权划分、以及加强对现金、存款、票据、印章等的严格管理、建立健全切实有效的授权控制管理机制等等。继而稳固牢靠地优化提升企业会计财务管理系统的财力安全以及企业产业经济效益, 最终有力助推企业系统协调、稳定、长效地运营发展。

摘要:在现实中, 对于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仍存在一定的错误认识, 对财务管理的地位和作用仍然缺乏充分的认知与重视。本研究在企业会计财务管理体系呈现智能化、集约式、科学性的阶段背景之下, 立足企业实际, 侧重会计财务管理运作之中一系列细节流程的调整优化, 及时高效地制定具备规范性、契合性、执行性的操作方式, 真正充分发挥会计财务管理运作保障企业财务安全、协助企业资本统筹、促进企业效益增长的独特效用。

关键词:企业会计,财务管理,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宋玉梅.完善企业会计基础管理工作[J].企业文化, 2 012. (12) :49-50.

自我管理的现实意义 第9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现实意义

1 人力资源管理所存在问题以及其影响

1.1 缺乏相关的培训激励机制

在大部分事业单位内, 对于人事管理其工作重心就是一些事务性工作, 主要包括考勤考核、职称晋升以及增人退休与档案管理等, 很少关注对职工进行激励以及职业生涯规划与单位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甚至有些单位内将人力资源与物力资源等同, 没有意识到人所具备的主观能动性与可再生性以及增殖性等方面的特征, 未将人力当作资源, 而是将其当作成本, 所进行的一些培训大多也是流于形式, 没有发挥出职工所具备的主体性以及个性化需求。

1.2 缺乏完善的人员晋升机制

长时间以来, 在事业单位内部的人员晋升主要是根据资历来进行的, 缺乏严谨的机制。一些能力不强的职工, 也能够通过工作时间较长与资历较老逐渐晋升到高层管理的职位。虽然这一类职工也有相关工作经验, 但对于相关的管理知识以及所要必备的管理技能相对比较缺乏, 在进行管理时仍然是依靠传统方法来进行, 无法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方法。另外, 事业单位内的人员晋升一般都是只上而不下, 这样一来, 一些比较优秀的年轻职工就很难有晋升机会。

1.3 考核制度未真正落实

事业单位内都存在考核, 并且考核也是进行管理的一种主要手段, 但大部分事业单位所进行的考核工作都是在年终时进行开展, 考核也主要是利用年度考核表的形式来进行, 而且在考核表上交之后并未进行相关总结, 大部分都是形式主义。

2 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完善的意义及作用

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 是将人力当作一种资源来对待, 其是以“人”为核心来开展的管理活动, 主要包括人力资源规划、培训及开发、薪酬福利管理、招聘及配置、绩效管理以及劳动关系管理等方面。其主要目的就是利用现代化科学合理的培训、组织以及调配结合一定物力和人力, 保持人力与物力两者之间的最佳比例, 同时适当诱导、控制以及协调人的心理、思想以及行为, 使人所具备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 使每个人都充分发挥其作用, 使组织目标得以高效实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是以传统人力资源管理为基础而形成的, 是当前形势下对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完善, 属于一种全面的管理形势。

当今社会属于知识经济社会, 事业单位要创造效益, 其主要推动力就是知识资本。在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 人是一种资源, 也是其资本, 有助于经济增长, 推动社会进步, 使经济社会得到和谐发展。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能够对传统人力资源管理中所存在的不足进行补充, 使人力资源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对于个人、单位以及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 对人力资管理进行完善的相关建议

3.1 对单位职工加强培训

无论是在机关单位还是在企业单位或事业单位, 职工都有义务和权力接受培训以及教育, 在事业单位内有一大批专业技术人员, 更应当对其加强培训以及继续教育。在事业单位内所进行的日常培训, 根据其内容可以分为专业科目与公共科目。通过对职工进行专业的培训以及学习, 能够使其掌握本专业内所出现的最新科技理论以及方法, 对本专业内所出现的发展动态进行及时了解并且对自身专业知识进行不断更新, 从而使自身业务素质得以全面提高。通过学习公共科目能够使自身眼界更加开阔, 对创新思维进行启发。对于刚进入单位内的新职工, 要对其进行新职工培训, 使其对组织进行了解与适应, 并且接受单位文化。对于晋升职工要对其进行培训及教育, 从而使其能力得以不断提高, 使其有全面的知识, 更熟练的技巧以及应变能力, 从而使其能够适应新岗位的工作。

3.2 对选拔任用机制进行完善

在事业单位内, 以“公平、平等、竞争、择优”为原则, 将竞争机制引入进来, 在选拔任用干部时, 以竞争上岗的方式来进行, 改变传统做法, 只要是与竞岗条件相符合, 均可以报名参加, 都可能会被选拔任用。在进行竞岗时, 要保证公平、公正以及公开原则, 在制定方案时要做到科学合理, 要做到职责分明与行之有效。竞争方案、实施程序以及考评结果要做到完全公开, 要在大家共同监督之下来进行。

3.3 健全考核评价体系

在事业单位内, 要将人岗匹配测评以及分析体系建立起来, 形成岗位职责说明书。以职工自评为基础, 将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这两者进行有效结合, 在进行考核时, 要以定量考核为主, 以定性考核为辅, 与说明书相对照来评价职工业务能力、工作表现以及态度, 并且将其结果当作职工晋升、奖惩以及工资等方面的有效依据。

4 结语

随着现代知识经济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 事业单位内人力资管理也必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对事业单位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改善传统人力资源管理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 使人力资源管理有了更高的水平以及更好的质量, 在事业单位的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希望本文内容能够有助于事业单位的发展, 也希望事业单位内的相关领导对人力资源管理加强重视, 促进事业单位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自我管理的现实意义 第10篇

“轻重”是《管子》轻重论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定概念。它最早是指金属货币分量的轻重, 后来渐变为价值大小即贵或贱的同义词, 即由表现货币价值的概念演变成表现商品的贵贱的概念。

延伸到轻重理论, 其实质是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通过垄断工商业推行经济上的专制主义。正因为这种理论是研究市场上商品供求和物价“轻重”关系, 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封建国家如何利用商品货币的“轻重”变化, 对商品货币流通进行调节、干预, 以达到自己的政治、经济目的, 故称之为轻重论。

二、西汉武帝时期轻重理论指导下的经济改革及其成效

轻重理论早期最深入的实践运用要追溯到汉王朝时期。它直接指导了桑弘羊主持的经济改革, 有力地扭转了汉王朝财政收入不足的局面, 促成了汉朝的鼎盛发展。当时桑弘羊对轻重理论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 整顿和发展盐铁官营。盐铁是人民生产生活的必需品。汉初在“无为而治”思想指导下, 盐铁生产放任。到了武帝时期, 为解决财政不足问题, 桑弘羊呈诸武帝批准, 对盐铁官营进行整顿。他设置大农部丞数十人, 分区主管各郡国的盐铁、均输, 代表朝廷贯彻和执行有关经济政策。在整顿的基础上, 进一步发展盐铁官营事业。从此, 盐铁官营以更大的规模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地开展起来。

第二, 推广均输。试行地区以赋税形式交给政府的物资, 定为一向由工商奴隶主运往外地销售的那些土特产。上交后有多余的, 由政府收购, 由均输官将其运往贵价地区出售。朝廷所需的物资则用钱到价钱低的地方购买。这种办法既克服了贡输中存在的中途损耗、运费高昂等问题, 还限制了工商奴隶主的投机活动, 又使国家获得商业利益。

第三, 实行平准。平准就是政府在京师和各商业城市进行商品买卖, “贵即卖之, 贱则买之”, 使“富商大贾无所牟大利”, “而万物不得腾踊”。为了保证这一政策的成功, 在京师设“委府” (商品仓库) , 贮存大量商品, 作为调节物价的后盾。

桑弘羊实行的这三项政策, 进一步打击了工商奴隶主的掠夺和兼并活动, 使封建国家占领了主要工商业阵地, 促进了在封建国家控制下的工商业的发展, 巩固了封建制的经济基础。而又保证了国家财政收入源泉的充裕。国家呈现“民不益 (加) 赋而天下 (国家) 用饶”的繁荣景象。

三、从管仲时代到桑弘羊轻重论呈现出的新特点

从管仲时代到桑弘羊, 轻重论在实践中经受检验的同时, 也经过一系列的演进和发展, 从而不断呈现出与《管子·轻重篇》即前期轻重理论不同的一些新的特点。

(一) 国民经济管理的重心不同

前期轻重论认为, 货币和粮食是封建王朝控制全国经济, 夺取“轻重之势”的关键。但是, 这种把货币和粮食视为重心的思想, 并不完全适用于封建国家经济管理实践。一方面,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粮食是人民最基本的生活资料, 这二者的轻重变化对国计民生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封建国家人为地制造货币流通量的时多时少, 粮食价格的暴涨暴落, 以操纵物价, 谋取暴利, 必然会引起市场活动的严重混乱, 引起国民经济的剧烈的震荡, 其结果弊远大于利。历史上, 汉武帝几次在货币上做文章, 实行货币减重。但事与愿违, 却方便了富商们浑水摸鱼, 是个严重的教训。另一方面, 封建社会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绝对统治地位, 尽管在西汉时代, 商品经济有所发展, 但是商品交换在整个封建经济中仍然不起决定性作用, 只有很小比重的粮食进入市场, 转化为商品。

鉴于封建国家通过垄断货币来掌握粮食并不符合中国封建社会的实际情况, 故而, 桑弘羊把国民经济管理的重心转向盐铁、均输和平准, 以达到控制工商业, 打击富商, 增加封建国家财政收入的目的。

(二) 对盐铁的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实行全面控制

前期轻重理论提出的“官山海”, 主要是对盐铁的流通方面加以垄断, 通过盐铁专卖, 增加财政收入。他们不主张封建国家直接控制和经营铁的生产, 而是提出与私人三七分成。

桑弘羊的盐铁官营, 不仅限于流通领域, 进一步发展到干预和控制盐铁的生产过程。当时工商业中的奴隶主残余势力, 不仅在盐铁的流通方面采用奴隶制经营, 而且驱役大批奴隶, 从事盐铁生产, 而封建国家垄断经营后则用“发征”、“更徭”等徭役取代了奴隶劳动。这更彻底的铲除了奴隶制残余, 使封建生产不仅在盐铁的流通领域, 而且在生产领域均取得统治地位。桑弘羊的官营盐铁工业, 还是较大规模的手工工场生产, 人力、物力、财力都有较好的保证, 有雄厚的资金和齐全的生产设备等, 因此官营盐铁工业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比起私营有更大优越性。

(三) 在保持物价稳定的基础上, 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前期轻重论虽然提出了调节物价的要求, “贵贱可调”, 以打击富商巨贾的投机活动。但是他所着重分析的是封建政府如何人为地造成物价的涨落, 掌握时机, 贱卖贱卖, 以增加国库收入, 稳定物价毕竟居于次要地位。

桑弘羊的经济改革, 实质上也是为了榨取更多的剩余产品, 增加财政收入。但是, 他比较重视稳定物价, 保持市场上商品供求平衡。即使对盐铁这样为广大人民所必需的东西, 也不任意加价, 而是主张平价销售。更重要的是, 桑弘羊建立了平准机构, 调节市场上商品的供求和价格, 使“万物不得腾涌”。同时沉重打击了富商豪民的不法投机活动。他关于平衡物价的改革为封建政权经营商业, 获取巨额盈利, 提供了更稳定更充分的基础。

(四) 在国民经济管理中, 比较注重经济方法和行政方法搭配使用

《轻重篇》极大夸大了封建国家行政管理的作用, 认为借于号令, 一切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实际上在前期轻重论中, 经济方法和行政方法并没有很好结合。

桑弘羊担任经济领导职务后, 情况发生了显著变化。他在国民经济管理工作中, 把经济方法和行政方法结合起来。一方面, 主要是依靠经济组织, 运用经济手段, 来调节、干预社会经济活动, 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桑弘羊取消了告缗令, 盐铁、均输等方面的经济收入成为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另一方面, 桑弘羊充分发挥国家财政和法令的权威作用, 采用行政命令、规定等强制性手段, 垄断工商业, 有效地实现了西汉王朝对国民经济的集中统一管理。

四、以古鉴今, 轻重论的演进对我国当今经济管理实践的启迪

轻重论在汉武帝时期经过桑弘羊的充实和推广, 已扩充为包括轻重之势、轻重之学和轻重之术的封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体系。他还提出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运用轻重论, 因为“时世不同, 轻重之务异也”, “轻重之制导, 而利害之分明也”。轻重论虽然不可否认地存在一定历史的局限性, 但其对国家在经济发展中作用的认识对今天仍有启发。认真剖析轻重论的思想内核, 对我们当今的市场经济建设来说, 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 国家的有效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运行的重要保障

轻重理论的实质便是要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来达到稳定经济发展的作用。因而, 轻重论者也论证了实行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首先, 宏观调控是平抑物价、富国富民的需要。“故善者委施于民之所不足, 操事于民之所余。敛积之以轻, 散行之以重。”同时, 也是消除贫富对立, 维护社会秩序的需要, “分地若一, 强者能守;分财若一, 智者能收。……然而人君不能调, 故民有相百倍之生也。”最后, 轻重理论者指出国家宏观调控是减免百姓赋役, 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的需要。

(二) 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措施

第一, 轻重论要求封建国家掌握流通手段———货币。在现代经济中, 国家也必须通过中央银行根据一定时期的经济和金融形势, 对货币、信贷总量与结构进行控制与调节, 从而保持货币稳定, 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轻重论主张国家掌握货币是为了实现统治阶级对经济活动的控制, 现代经济保持货币稳定也有类似意义:首先, 可以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价值尺度和换算手段, 便于企业换算成本和盈亏, 有利于国家测算和确定主要经济比例, 促进经济协调增长;其次, 为商品交易提供稳定交易手段, 促进城乡和地区间商品顺畅流通;再次, 提供一个有效的支付手段, 组织国民收入再分配。

第二, 轻重论主张封建国家对盐、铁实行集中控制, 实行国家经营, 依靠官营工商业控制市场和物价。在现代社会, 国家必须对某些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资源及某些重要行业加以控制或垄断, 在一定范围内建立和发展国有经济, 以此确保国家在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可以保证经济的稳定发展与社会和谐。

第三, 轻重论主张国家通过高价收购来调节供大于求的商品的供求关系, 用低价抛售来抑制求大于供的商品的价格的飞涨。现代经济中, 这同样是政府影响和干预市场价格形成和价格水平变动而采取的一项必要的手段和措施。例如, 为了稳定农产品价格, 在粮食收获季节, 我国政府总是要求固定价格敞开收购农民的余粮。在农产品市场供求矛盾较大时, 通过政府吞吐储备的农产品缩小市场供求缺口, 稳定市场价格水平。

摘要:轻重论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建立后逐渐形成的一种封建垄断的专制主义经济理论。这种理论形成后, 对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文章从分析轻重论的概念、内涵入手, 着重分析该理论指导下的汉朝经济改革实践及其特点, 最终落脚于探讨轻重论的演进对我国当今经济管理实践的现实意义及启迪。

关键词:轻重论,经济改革,宏观调控

参考文献

[1]、赵靖.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名著选[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2]、赵晓雷.中国经济思想史[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7.

[3]、郑学益.经世济民:与思想同行[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自我管理的现实意义 第11篇

1.在教师培养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以下五方面素质的培养,即:“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改造社会的精神,健康的体魄,艺术的兴趣。”[1]

2.教师要以身立教,亲力亲为。他主张“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 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

3.教师要与学生共同生活,共同学习。陶行知认为,如果教师脱离了学生群体,就不会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就不会真正了解学生存在的实际问题,久而久之,随着矛盾越来越多,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教员虽好,不与学生共同生活,也就不知道学生的问题,积久成多,一旦爆裂起来,也是不可收拾。”

4.主张教师要走进农村,主动与农民交流,在乡村生活中学习知识。他所创办的晓庄学校,要求全校师生每周四都要到农村去,与村民交朋友,深入了解农民的实际困难,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同时要虚心向农民学习。

(二)在育才学校办学阶段,陶行知对教师的管理和要求的主要体现

1.教师要培养以下五方面的素质,即“虚心、宽容、与学生共甘苦、跟民眾学习、跟小孩学习。”[2]

2.教师要与学生在集体生活上共同学习,学生向教师学习,教师也应该向学生学习。陶行知反对两种不正确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领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意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之错误倾向。”[3]

3.教师要成为学生当中的一员,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不断发现学生的创造力,并进一步把学生的创造力解放出来。

4.教师应该了解学生,因材施教。陶行知认为了解学生是因材施教的前提。教师必须到学生中去,与学生做朋友。在充分认识学生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特点、兴趣和爱好安排教学。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否则便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5.反对教师体罚学生。陶行知认为教师应该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关心爱护学生,决不能体罚学生。“体罚非但不足以使儿童改善行为,相反地,它是将儿童挤下黑暗的深渊。”[4]三、陶行知教师管理思想的现实意义研究

当前,在许多教师的观念中,教师的主要职责在于教授学生知识,导致理论与实践相脱离,不仅学生的动手能力越来越弱,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也没有得到满足。陶行知有关教师观的论述,以及在办学中的实际行动,恰恰给当下的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指导教师们如何更好地完善自身的工作,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发展水平

1.心系教育,献身教育事业。陶行知曾说:“如果全国教师对于儿童教育都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 必能为我们民族创造一个伟大的新生命。”热爱教育事业是现代师德的基本要求,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前提。心系教育,献身教育事业,理应成为教师奋斗的目标,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

2.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陶行知认为每位教师都应做到“活到老、做到老、学到老”。教师只有坚持终身学习的理念,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升自己的整体素质,才能使自己始终跟上社会发展的需要。

3.树立团队合作学习理念。教师团队合作学习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升,陶行知也认为,“共学、共事、共修养”才是真正的教育。在团队合作学习中,每个教师都有明确的分工,又相互协作,从而促进了知识共享,实现了专业发展。

4.积极进行反思性教学。反思性教学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教师只有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才能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发展水平。

(二)教师要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陶行知认为,学生要学习的知识,教师必须首先要学,学生要做的事情,教师也要一起身体力行。在具体的学校生活中,教师的思维方式、教学习惯、个性特征等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这就要求教师从自我做起,努力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

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导师,教师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要注意从自身做起,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1.教师应该具备“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只有具备这种师德,才能帮助学生形成坚持追求新知的意识,引导学生树立共同学习的协作精神。

2.教师要严以律己,端正工作态度。在工作过程中,教师要追求严谨的教学态度和科研态度,为学生做好表率,正确引导学生形成勤恳的学习作风和严谨的学习态度。

3.教师要培养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日常生活中,教师要特别注意仪表仪容,培养积极健康的兴趣爱好,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

(三)教师要以“关怀、欣赏、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

1.教师要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毕生坚持的育人理念,他认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当前,教师要注重在学校生活中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既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也要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切勿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对待学生。

2.教师要善于欣赏学生。要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发展潜力,学会发现并尊重每个学生的发展潜能,用欣赏的眼光对待每一位学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填鸭式”教学方法是陶行知先生极力反对的,他主张在了解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分别予以指导。在今天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也要依据学生不同的需要和能力,结合学生自身的性格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四)教师要敢于追求新知识,勇于创新

自我管理的现实意义 第12篇

我公司作为能源依赖型的特大型国有企业, 随着煤炭市场的逐年好转, 近几年经济效益大幅提高, 但俗话说“花无百日红”, 我们要居安思危, 不断提高企业抗风险、抗冲击能力, 为此我公司于2004年适时开展了对标活动, 此项活动意在通过与行业内先进企业的指标对比, 找出我们的差距和不足, 从而推动我们的基础管理工作向更高目标迈进。最初我们将露天矿、发电厂、大准铁路公司、选煤厂、设备维修中心五个生产单位作为开展对标工作的试点, 准备由点至面逐步在全公司推广, 随着对标工作的不断深入, 我们对这项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和体会也逐步加深, 并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探讨了一些深层次和细节性的管理问题, 查找了管理漏洞, 也洞悉了未来的管理重心和方向。三年的对标实践证明, 对标是提升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 对指导我们的实际工作有以下几点现实意义:

一、对标能够使我们找到差距和不足, 通过赶超和整改措施的落实促进经济指标的不断攀升

大准铁路公司2004年单位运营成本与对标单位基本持平, 2005年他们将对标的重心转向了专业和管理, 发现对标单位在管理体制创新、发展战略和管理经验上有很多值得学习之处, 于是围绕成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运输生产、安全管理、科技投入五个方面重点进行了对标。在成本管理上严格执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完善考核体系;在人力资源管理上采取优化资源配置, 灵活用工制度和形式等打破了原有单一的用工模式;在运输生产上采取实施扩能改造和线路病害整治, 优化运输组织, 实行综合“天窗”修等措施提高运输效率;在安全管理上通过加大奖罚力度, 构筑“人防、物防、技防”三防体系等开创安全工作新局面;通过增加科技投入提高装置和装备的现代化水平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 大准铁路公司单位运营成本逐年降低, 2004年比2003年降低了45元/万换算吨公里, 2005年比2004年降低了58元/万换算吨公里, 两年共多创利润1.45亿元, 实现了管理创造效益。

2005年设备维修中心把提高108T卡车的出动率作为重点进行了对标学习, 围绕提高检修人员技术能力和设备出动能力制定的赶超措施实施后, 2006年108T卡车出动率由上年的56%提高到76%, 有力地保障了公司煤炭生产能力的有效发挥, 成为公司对标工作的一大亮点。

大准铁路公司和设备维修中心的对标实践使我们联想到著名的“木桶理论”, 木桶盛水的多少不是取决于最长的木板, 而是那块最短的木板。按照系统论的观点, 各级组织、各项工作好比一根链条, 它有许多个环节, 只要其中一个或几个环节是弱的, 就会影响链条整体作用的发挥。对标最核心的任务就是找出我们工作中那块最短的木板, 也就是管理链条上最弱的环节, 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其不断完善, 实践证明从漏洞和不足之处入手加以改进是提高基础管理工作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这同样也是对标工作取得的重要心得和体会。

二、对标改变了我们封闭自居的经营理念, 自觉投身市场, 以全新的观念迎接机遇和挑战

在计划经济时代煤炭企业受行业特点及环境条件的制约, 交通不便, 信息闭塞, 管理粗放而落后,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以及管理体制的改革给煤炭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但封闭保守的经营理念仍然是制约发展的主要障碍。三年的对标使我们感触颇深, 首先是自我感觉良好的观念受到了极大冲击, 原以为我们是国企, 是铁饭碗, 家大业大, 无须任何担忧, 可通过对标认识到外面的世界发展速度日新月异, 竞争激烈而残酷, 我们多年来靠真抓实干、苦练内功和严细管理形成的管理模式一经对比, 便发现了差距和不完善之处, 需要逐步加以改进;更重要的是开展对标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开阔了视野, 注重交流与沟通, 通过与行业先进企业之间的对比, 使我们能够客观地审视自己现阶段的管理水平, 可以说三年的对标活动使各单位对管理工作的认识和态度发生了巨大转变, 由最初被动性地完成任务转变为主动性地开展工作, 不断高定对标目标, 从而进入赶超一流、创造优秀业绩的良性循环过程。

其次, 对标使我们树立了全新的市场意识。计划经济时期企业只管生产, 不管销售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今天任何企业都应该依据市场需求组织生产, 而搏击市场归根结底靠的是质量, 因为“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狭义的质量是产品质量, 而广义的质量还包括工作质量、服务质量等, 由此我公司将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纳入绩效考核体系, 并设立专项奖金进行考核奖励, 使质量管理水平逐步提升, 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三、对标促进了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 从而为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增添了无穷动力

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了管理创新的概念。按照他的定义, 创新是指“企业家实行对生产要素的新的结合”, 它包括观念与思维方式创新、制度与体制创新、管理模式创新、技术与知识创新等, 由此构成了具体的管理创新体系, 创新正日益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不竭源泉和动力。

通过对标, 各对标单位都立足本单位实际, 从不同角度开展了管理创新活动。露天矿为减少柴油空耗, 增加了油脂车, 将运输卡车加注黄油地点由地面改为坑下, 每年可节约柴油240吨, 约150万元;近几年大准铁路公司对人力资源管理不断探索, 打破原先单一的用工模式, 根据缺员岗位的不同要求, 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拓宽劳务输入渠道, 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长期合同制职工为主, 人事代理、退休返聘、切块外委承包、劳务派遣等多种用工形式并存的格局, 解决了电力机车乘务员短缺造成的乘务员超劳等问题。

创新源于思考, 如果我们每个人在本职工作中为节约成本、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等目标不断进行思考, 那么将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也将得到有效提升。

四、对标使我们重新审视了企业定位, 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清醒地看到了自己的社会责任

选煤厂粉尘污染造成的职业病, 不但对职工身心健康造成伤害, 而且影响企业“以人为本”的发展进程, 虽然作业现场已采用了世界上较先进的防尘设备, 使情况有所好转, 但职业危害依然存在, 一直是困扰公司多年的老大难问题。这次通过对标发现对标对象将职业健康和环境保护纳入安全管理体系, 把职业健康和环境保护放在安全等同位置来抓, 避免企业发展给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以及对员工造成的职业伤害, 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同实现。由此选煤厂将改善作业环境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依靠科技创新, 2007年“选煤厂粉尘综合治理技术研究”项目通过验收, 使原煤系统粉尘浓度降到了18.8mg/m3, 产品煤系统岗位粉尘浓度降到了9.6mg/m3, 达到了治理要求, 这一项目的实施体现了“以人为本, 安全发展”的理念, 是我公司建设本质安全型、科技创新型企业的重要举措, 也是构筑和谐企业的一大亮点。

选煤厂粉尘治理的成功使我们对企业的定位有了重新思考, 虽说企业经营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 但追求利润的同时要清醒地看到自己的社会责任, 而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为此结合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实施的有利时机, 我公司露天矿不断优化采煤工艺, 科学组织, 严格管理, 使煤炭资源回收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 比设计提高两个百分点;发电厂2#锅炉除尘器改造投入使用后烟尘浓度降低到国家允许的排放标准以下;选煤厂一方面通过提高分选比重将产品产率由89%提高到92%, 另一方面洗煤水实现闭路循环, 煤泥水不外排, 节水效果非常明显;公用事业公司不断提高澄清池处理效果和能力, 为发电厂循环冷却系统正常运行和提高浓缩倍率创造了条件, 降低了排污率。以上一系列措施的实施, 虽然增加了投入, 加大了企业的经营成本, 但节约资源、改善环境取得的社会效益是无价的。

上一篇:课堂作业下一篇:“茉莉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