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人本管理研究

2024-05-16

图书馆人本管理研究(精选11篇)

图书馆人本管理研究 第1篇

一、人本管理思想内涵

人本管理即以人为主,管理的核心对象与主要资源均面向于人,更新以往以物为中心的价值观念,围绕人的生存、自尊、发展、安全、享受出发,管理的出发点与归宿点均是人,对人的需求予以满足,对人的素质予以提高,对人的积极性予以调动,对人的创造人予以发挥。在图书馆管理中应用人本管理思想,就是依据图书馆工作特性,对读者的需求充分照顾,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的能力充分挖掘,对两者的素养充分提高,最大发挥人力资源价值。

图书馆管理由藏书、读者、馆员、管理技术、设备建筑等要素组成,其中人是诸要素中起决定作用且最活跃、积极的因素。图书馆管理要进一步发挥保管、传递人类知识财富的职能作用,需要对读者与馆员两方面“人本”因素集中统筹考虑,加强人本思想运用,创新图书馆管理方式,增强图书馆服务项目,体现馆员的岗位价值,满足读者的知识追求,在新形势下推动图书馆管理不断向前发展。

二、人本管理思想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

(一)让用户在图书馆切实感受到人本管理思想。

读者是图书馆主要服务对象,读书馆要切实按照人本管理思想对待读者,建立“以读者为中心”的“读者中心”,围绕读者需求展开管理服务工作,切实向读者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知识文献书籍信息服务,将服务质量当作自身价值体现的主要内容,了解读者、研究读者、尊重读者,切切实实将读者需求作为图书馆管理的根据。

1. 加强与读者沟通,建立密切联系,深入了解读者需求。

沟通是图书馆管理服务工作开展的首要环节,也是了解读者需求、掌握读者动态的前提条件。图书馆要拓宽与读者沟通渠道,完善与读者沟通机制,实现更好了解读者、熟悉读者习惯,及时掌握读者对图书馆服务内容的需求和建议意见。可以通过读者协议、图书馆工作委员会、读者信箱、图书馆网络服务平台、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搭建读者与图书馆之间工作桥梁,读者能了解图书馆工作状况,更好推动图书馆管理;图书馆能得到读者更好参与,增加得力助手,吸引更多读者参与信息交流,能更好地针对读者状况切实改进服务方式,优化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通过以人为本的沟通机制实现读者与图书馆的顺畅联络,各取所需,皆大欢喜。

2. 真正落实对用户各项权益的尊重,使图书馆成为读者学习乐园。

图书馆是公众自由学习的重要场所,图书馆设立开放是有效保障公民受教育权的重要措施。图书馆在管理中要对读者的各项权益切实以“人本思想”对待,让读者能平等自由使用图书馆资源的权利,这也是图书馆管理对人权尊重与保障、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职责;让读者能有文明教育的权利,在倡导终身教育、自主学习的今天,图书馆要切实提供文明服务、文明教育让读者能更好在这里自主学习,增长技能、提升素质;让读者在图书馆借阅隐私受到保护,对图书馆的合理化建议和监督意见切实重视,促进图书馆管理更上台阶。

3. 切实满足读者对图书馆的需求,提升图书馆管理质量。

图书馆要在深入掌握读者需求的基础上,将图书馆服务提升走向实质化,对读者在图书馆的使用要求尽最大努力满足。在图书馆资源、设施、环境、服务上不断提升,不仅要在读者对书刊信息物质需求层次上满足,还要营造优美环境、洁净卫生、文化品位满足读者隐性上对尊重、理解以及追求美的精神需求。例如不断增加馆藏书籍、做好饮用水供应、添置空调设备、计算机网络等。在服务上要优质、周到、微笑、“百问不厌”,争取做到提供超出读者期望的需求,将人本管理做到极致。

4. 完善图书馆用户服务机制,推进制度人性化、服务化。

要以人为本思想指导制订图书馆管理制度,对读者利益充分考虑,不侵犯读者权利,做到教育在前、警示为先、提醒为主,让读者切实认识图书馆制度内容,对制度执行有全身心的理解,对制度执行的必要性充分认同,明白违反制度需要承担的责任,实现制度管理的科学、合理、有效。

(二)让管理人员在工作中真正融合人本管理思想。图书馆管理员在图书馆管理中承担着确定管理目标、提出管理任务、落实管理措施、开展管理活动、服务公众读者、提高管理效益等诸多职责。馆员是图书馆管理最重要的资源和宝贵的财富,迫切需要应用人本管理思想,对馆员积极性充分调动,深入发挥馆员在图书馆管理中的能动作用。

1. 关爱工作人员,尊重与欣赏并重。

实施人本管理思想首要是对馆员尊重与欣赏,对待馆员工“以人为本”、柔性管理。对馆员的人格尊重,不论年龄、学历、岗位;尊重馆员的工作价值,积极创造条件让馆员更好实现自身价值;对馆员的合法权益予以尊重、维护;对馆员的个性进行尊重,并积极引导健康方向发展;对馆员创造予以尊重,为馆员新思路、新技术、新办法提供实施土壤与施展平台。要用欣赏的目光来对待馆员技能,放大馆员的优点与特长,并进行传僠助长使成为图书馆共同财富;要用欣赏的思想对待馆员积极性、创造性,使馆员能更好释放发挥自身聪明才智。从情感上进行人本管理,让馆员在这里感受到温暖、幸福。

2. 信任工作人员,放权与依靠齐飞。

在图书馆管理中对于馆员要充分信任,勇于放权,给他们自由施展、大显身手、一展抱负的机会,要坚决摒弃“领导高明论”、“家长式思维”,相信和依靠馆员,民主管理图书馆,落实馆员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集思广益,让馆员当家作主,最大化激发馆员的潜能,最大化发挥馆员的人生价值。

3. 调动工作人员,激励与考核共行。

图书馆要建立有效激励机制,以更调动馆员工作与发展积极性。要设立价值激励,根据馆员特长能力安排合适岗位,使其才干发挥更有满足感;推行奖惩激励,在工作执行检查上,对优秀、先进的馆员进行奖励,并鞭策后进;开展榜样激励,通过树立典型,让更多馆员赶、学先进。同时对馆员还要有对应的考核机制,奖优罚劣,对表现不佳的在精神和物质上均有相应体现。

4. 发展好工作人员,培养与帮助齐施。

要努力创造条件帮助馆员勇于挑战能力上限,积极突破自我,不断寻找更大发展空间。通过帮助馆员评估提升能力、智力优势,提供更多发展职位选择,带领馆员积极学习提升岗位技能和个人综合素质能力,实现职业生涯目标。

三、结语

在图书馆管理中切实落实人本管理思想,要积极从读者与馆员两方面着手,在人本思想指导下,创新管理机制,完善管理制度,营造优良环境,坚持科学化、民主化、信息化图书馆管理,促进读者、馆员、图书馆三者和谐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俊宇.论人本管理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1:54~55,76

[2]闫方宇.人本管理思想在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新丝路,2015,12:102~103

人本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 第2篇

一、图书馆人本管理的基本内涵

顾名思义,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取代了以往的以物为中心。将这个理念应用于高校图书馆管理中,即是人本管理。将人是做管理的主要对象,将人的发展作为管理的主要目的。换句话说,就是在管理的过程中要充分地照顾到读者的需求、管理人员的能力以及职业素养等问题,将人力资源开发到最大化,充分挖掘人的潜能。在构成图书馆的要素中,人是最重要、最活跃也是起着决定性因素的要素,人与其它要素相互结合、相互作用共同支持着图书馆的日常运转。图书馆的职能是给人们传递知识,所以在管理活动中要坚决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激励、引导人们去完成预定的目标是管理的任务,图书馆管理的任务在于运用各种手段去激励和开发人们的潜在能力,让人们可以释放自身的力量去完成自己的奋斗目标。最大程度的满足读者们的需求,体现出管理者与本管理者的自身价值,这样的管理才是积极灵活的管理。

二、图书馆人本管理的对象

对于图书馆人本管理对象的问题,研究人员还存在争议,有一些研究人员认为图书馆主要是由图书馆员所组成,因此,图书馆人本管理的对象理所当然应当是图书馆员。这一观点的主要倡导人有闵平、郑章飞等人,他们认为,“图书馆的管理就是以图书馆员为中心的管理,这种管理模式要求确立图书馆员在管理过程中的中心地位,一切管理活动都是围绕图书馆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而展开的。”但推崇这种观点的只是少数人,更多的人认为图书馆人本管理对象应当是图书馆员和读者,这种观念的基本根据是他们认为图书馆虽然是由馆员组成,但是它服务的主体是广大的读者群,所以读者更应当包括进管理范围内。他们认为人本思想在图书馆管理过程中的应用和实践是图书馆人本管理的实质,他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创造性以达到他们的最终目的,即达到图书馆管理和服务的创新。他们认为应将图书馆管理的核心放在对人的管理上。这两种争论也就形成了图书管理界的“馆员第一”和“读者第一”的争论。事实上管理的目的即是更好的服务于读者,管理的对象也应该是图书馆的所有资源。

三、图书馆人本管理模式的.特点

(一)采取激励机制

图书馆作为服务于读者的机构,读者则是图书馆最核心的服务人群,在新世纪里倡导图书馆的人本管理,即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既然以人为中心,图书馆员也是图书馆重要的组成部分,就要充分地了解到图书馆员们的心理,体会他们的需求,关心他们的疾苦,满足他们合理的要求,采取激励的体制来带动员工,激发出他们的工作热情,更在无形中深厚了馆员们与图书馆的感情,让他们深知自己是图书馆不可或缺的一份子,让他们有强烈的主人翁意识。激励体制包括很多种,情感激励、目标激励和物质激励等,其中物质激励应该是最有效的方式,包括奖金、住房、医疗等具体方式,通过物质奖励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物质的改善往往是最有效的方法。情感激励即是管理人员通过与馆员相互沟通、彼此交流、互相深入了解,赢得信任与认可,才能在工作中投入,管理人员只有以无私的奉献和对馆员无微不至的关怀才能赢的馆员的尊重和爱戴,才能使馆员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图书管理的工作中。目标激励则是为人们建立目标来激发馆员们的工作动力,选取适当的目标可以团结馆员统一人们的思想,通过大家共同的努力达到的目标对馆员们具有强大的激励作用。以上这些都是具体可行的管理方法,激发馆员们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从而达到管理好图书馆的目的。

(二)人本管理模式的误区

虽然物质激励有非常明显的作用,但是也应该注意适可而止,某些公司过度的注重金钱刺激,一味的用金钱、房屋等因素刺激,但是却忽视了馆员们的思想教育以及精神鼓励,这样的结果就是馆员们对物质形成过度依赖,一味的追求物质,重视奖金等,而忽视了工作中的奉献精神,理想淡化。物质需求是低层次的需求,精神食粮才是高层次的需求。图书馆的管理不能因小失大,应该注重馆员们的精神充实,精神振奋,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这不仅在职场中,更对他们的人生有所帮助。馆员们的工作氛围也应该格外注意,若只是一味的施压,制定大而空的工作目标,会大大的打击馆员们的自信心,从而降低了工作的热情,要时刻保持紧张但不紧绷,严肃但不苛刻的工作氛围,让员工们在适当的氛围中工作。还有正确处理好“读者为本”与“馆员为本”的关系,在图书馆的管理过程中,应该同时兼顾两者的利益,避免因为一方二牺牲另一方的理利益。做到协调统一,才能使图书馆更好的发展。

四、结语

浅析图书馆的人本化管理 第3篇

关键词: 图书馆;人本化;管理;馆员

管理是一种综合性的活动,是共同劳动的产物,是社会化和专业化的客观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知识信息化不断创新,出现了多层次、多样化的传播手段。而对于图书馆在应付社会变革与发展上,至关重要的问题是强大的精神动力,这种精神动力就是科学人文精神。图书馆的人本化管理,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以人为中心,重视和发挥人的创造力和能动性,尊重人的基本权利,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化科学管理。这种管理就是图书馆在新时代改革和发展的新理念。

一、图书馆人本化管理

1、理念。人在管理中占据着核心的地位。人本化管理,实质上是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基本权利,提高人的素质,激发人的积极性,增强人的凝聚力,使“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更为突出。

图书馆的核心是图书馆员。图书馆员的素质发展,奠定了图书馆的能力发展的基础。重视图书馆员的创造力,对馆员职业价值的肯定,提高馆员的素质和能力,是图书馆工作的发展及其专业研究的动力和源泉。同时,提高图书馆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也离不开馆员这个核心要素。因此,图书馆管理的主体是图书馆员,那么以馆员为中心就是图书馆人本化管理的理念。

2、实质。图书馆人本化管理,其实质在于“把人当人看”,以馆员为核心,充分发挥馆员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使馆员有使命感与归属感,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有着主人翁的意识,进而更有效、更高效的提高管理效率。本着团结、自尊、自我实现的管理理念与图书馆的整体发展共存。

3、存在问题。图书馆人本化管理离不开图书馆员这个核心要素。那么选择人才是提高馆员整体素质的关键。未来现代化图书馆管理是人才的竞争,对于未来图书馆信息功能发挥的如何,受限于馆员的素质水平高低。人本化管理是图书馆竞争力提升的关键。人才是基础,选择优秀的人才,使其能更好的为图书馆贡献所能。图书馆要发展壮大,需要一支高素质,强有力的稳定的队伍,这支队伍的成员就是由馆员组成。要能留得住人才,能调动出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不造成专业人才的严重流失,是目前图书馆管理的重重之重。

二、实施图书馆人本化管理具体方法

1、人本化新环境。图书馆人本化管理,就是要创建一个温馨、和谐、宽容的人际环境。图书馆是服务性机构,是一个整体,其部门、岗位、馆员之间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每天繁琐的工作中,难免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情况,如:身体、心理、情感问题等方面。许多压力和挑战也使馆员们身心疲惫。但是,图书馆无论出现什么样复杂的情况,图书馆管理层都尊重和重视馆内的每一個成员,关心他们的心理状况和情感状况,了解馆员的思想、家庭、工作近况,肯定他们的个人价值和工作成绩。要让每个馆员的主体意识得到尊重,让每一位成员都感受到关心和爱护。

图书馆管理层要做好灵活、细致的工作,建立起馆内良好的沟通桥梁,来融合馆员间的人际环境。图书馆在本着人本化管理中,可以定期举办各种各样的集体活动,如:郊游、聚餐等。还可以做一些的人文关怀形式,如收到图书馆领导的节假日的祝福短信等。图书馆也可以定期召开馆内座谈会,在座谈会上每个馆员都可以交流工作心得,在畅所欲言中平衡每个馆员的心态。这些人性化的管理形式,有利于在馆内形成温馨、和谐、宽容的人际氛围,从而增强馆员间的理解与沟通,形成更强的凝聚力。

2、创建激励和约束机制。人,有很深的依赖性。激励则是激发人的一种动机。图书馆最为重要的就是通过有效的激励手段,来留住人才,稳定队伍,调动出馆员的工作积极性,建立和完美激励和约束机制。

首先,是利益激励。主要是根据图书馆各岗位的具体工作职责配套的,能诱发馆员工作能动性和积极性的奖罚、晋升与津贴制度等。利益激励的目标是增强馆员的责任感、自尊感和成就感,提高图书馆的发展及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其次,是情感激励。图书馆的情感激励对馆员在工作上起着较大的积极的影响,是管理层对馆员感染性的情感互动。图书馆的领导不但要在工作上关心馆员,还应该在生活上多关怀、多理解他们。在馆员遇到忧虑与挫折时,能够给予即时的疏导和帮助,尽量的予以解决。让馆员能够切身的感受到领导的关心和集体的温暖。这是一种从情感上感动职工的一种情感激励。激励和约束机制的目的在于引导馆员以自己的全部精力全身心的投入工作当中,为实现图书馆发展目标而奋斗、努力。

3、创新精神与献身精神。第一,创新精神能够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科学技术生产力实现的创新价值。图书馆员们的创新精神影响着图书馆前进的脚步。这样就迫使馆员们要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使自己具备能够发展图书馆的能力,跟得上图书馆实现现代信息化、网络信息化的步伐。图书馆在迎接新时代挑战的同时,馆员也在迎接着图书馆现代化科学管理的挑战。因此图书馆要改变传统的管理观念和人才需求,向着科学的文献信息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向努力前进,就必须要培养优秀的管理骨干与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要实现图书馆人本化管理,必须鼓励和支持馆员提高自身价值、提升自我素养,要提倡自身文化的不断更新。要让馆员了解和掌握图书馆相关的专业知识与技术,这样就能够运用馆员吸收的专业技术知识将创新进行到底。还要建立科学的人才竞争机制,人才竞争机制有着科学的考核体系,更能加强人本化管理。第二,增强馆员对图书馆的忠诚度,必须注重从人性的观点出发。有效的发展人力资源,从而激发馆员的献身精神。在馆员的角度上看,只有自身的价值和利益在图书馆得到充分的体现和保障,才能对图书馆产生深厚的感情,从而产生高度的向心力和忠诚度,才能把自身与图书馆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图书馆发展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馆员的自身价值和利益,只有让馆员清楚的了解到,才能更好的使他们在心理和行动上为图书馆奋斗和奉献。激发馆员献身精神,要以人性化为出发点。平等对待馆员,给于平等的竞争机会,直接与自身的利益价值挂钩,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馆员的自身的才华,创造出新构思,新理念。

4、民主管理的人本主义服务文化。图书馆要实行以馆员为中心的民主管理,就是让每个馆员都能参与到图书馆的一切决策中。这样能更好的发挥全体馆员的智慧。通过参与、讨论、决策图书馆的重要大事,集思广益的为图书馆献策献计。图书馆所实行的各种规章制度、措施和办法,要让全体馆员在民主生活会上讨论通过。使全体馆员都能享受到民主,都能得到尊重,使他们从心理上感受到尊重和满足,真正的成为图书馆的主人。创建图书馆人本化管理的最高层次是构建图书馆的服务文化。图书馆是文献信息服务的中心,是为读者服务的机构,每一位馆员的职责就是为读者服务,服务就是灵魂。想要体现“一切为了读者”的服务宗旨,高效的服务来自有效的管理,是图书馆人本化管理的价值体现,是人性化管理的力量。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本化管理的趋势越来越强,这种管理也将对图书馆的现代化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意义和强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武丽花:试论图书馆的人本化管理.内蒙古图书馆工作,2010(3)

[2] 王文利:图书馆人文化管理浅谈.内蒙古煤炭经济,2007(6)

图书馆人本管理综述 第4篇

图书馆的人本管理就是将人放在首位,各项事务围绕人的需求和发展来展开,在图书馆的整个运行过程中承认、尊重并实现人的价值。这里的人,既包括作为图书馆服务的主体的人——图书馆员,又包括图书馆服务的对象——读者[2]。

1. 坚持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

要重视馆员和每位员工在图书馆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相信他们依靠他们,馆员、工作人员要参与管理,领导干部也要参与一线的技术和劳动,实行参与管理、民主管理,使全馆人员既要成为管理的客体也要成为管理的主体。要切实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生活上关心、学习上支持、业务上帮助,在图书馆形成一种激励机制,使全体工作人员能够调动起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目标激励激发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激励可以使员工在工作中体验到愉快。通过时间激励使图书馆工作人员享有一定的自由空间支配权利;通过知识激励来激发与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求知欲、创造欲、提高自身素质以及工作热情;通过自我激励实现个人理想和远大抱负,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自身潜能和事业的成功,使每一个馆员和员工都有成就感和价值感。“以人为本”的管理核心就是把人力资源看作是图书馆最重要的资源,管理的重点是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每个图书馆工作人员充分发挥所长,做出更大的贡献。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工作中,应做到使用与开发并用的原则,在对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业绩考核的同时,还要关注对图书馆工作人员发展目标的考核。与此同时要全面加强图书馆文化建设,培育图书馆精神。

2. 图书馆实施人本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2.1. 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就是要坚持以读者为中心,想读者之所想,急读者之所急。要把“书是供使用的”,“为每本书寻找它的读者”,“节省读者的时间”等“以人为本”、满足读者需求的“人本意识”充分体现出来。要把图书馆的服务理念由“以书为本”,真正转变为“以人为本”,并使之成为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营造一种人文氛围。所谓人文氛围,就是要在了解读者的基础上,尊重、爱护读者,以满足读者需求为己任,体现在具体的工作中,就要使读者在寻求知识的同时,获得静心、愉悦和美的享受,在知识的海洋中陶冶自己的情操;二是真正实现从“书本位”向“人本位”的转移。图书馆工作必须要求从“以书为本”向“以人为本”转移,图书馆业务流程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围绕者读者而展开。要从“重藏轻用”的思维模式中解脱出来,牢固树立“读者第一”的思想,一切以读者需求为工作原则;三是人性化的阅览环境。注重环境建设,努力创造一个庄重雅致、整洁明亮、宽敞舒适、功能完善的环境,使图书馆真正成为读者获取知识信息的高雅殿堂,成为课堂以外学习的延伸、扩展和深入;四是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要构建学习型图书馆,图书馆不单纯是一个被动传播知识的场所,更应该变成一个主动传播知识的场所。因此,图书馆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传统的图书馆知识和技能,还能够教书育人传播知识,使每一个图书馆工作人员成为传播知识的载体;五是确保知识的自由存取。知识应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图书馆是知识自由、科学无国界的集中体现。图书馆应拓展文献的使用面,提供低价位的检索指导服务,采取延长开放时间、开架借阅、自由存取等方法,保证文献信息的开放和自由。

2.2 满足员工需要,实施激励

这是实施人本管理的基本要求和准则。实现这一要求的关键和前提是明确需要和激励的内涵、作用及二者的关系。从理论上讲,人有需要才能产生欲望、引发动机,进而支配行动,形成行为。即人为了自己需要和期望的实现,个人会做出努力,从而产生个人行为的内有驱动力。因此,实施个人管理首先要客观地承认、重视和研究员工的个人需要和个人愿望。其次也是更为重要的是,把员工的个性需要和个人期望引导到图书馆建设目标上来,使二者结合,使员工树立一个明确的观念:不与图书馆建设目标结合的个人需要不仅盲目而且难以实现。管理就是要通过引导、激励来使二者结合,实现双赢[3]。

激励是管理层对员工需要采取外部诱引进行刺激,使之转化为实现组织目标的自觉行为,这是将个人需要与组织目标结合起来所必须的。个人需要是激励的基础,激励保证了个人需要的满足以及随之产生的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与发挥。从这种意义讲,激励过程就是个人需要实现的过程,是个人积极性被调动与发挥的过程。因此,满足员工的个人需要、实施激励,是图书馆实施人本管理的必然要求和基本准则。

2.3 加强藏书采购的针对性

图书采购应以读者需求为导向进行选书、购书,采购人员要通过书面调查和网上选书调查做好读者需求调研,并以此制定采购计划。改变过去的封闭式采购运作为开放式运作,让采购人员在与读者的互动中,为读者选好书,为图书馆选好书,发挥最大的采购效益。充分体现“读者至上,书尽其用”的理念[4]。

2.4 建立优秀的图书馆文化人文关怀制度

要建立一个有利于人才培养,有利于科学管理,有利于服务创新的、科学的图书馆文化人文关怀制度是当务之急。建立优秀的图书馆文化人文关怀制度,不仅要对业务规范中的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行为、举止、服务程序加以规范,还应制定相应的职业道德准则、读者服务规范,明确读者的权利和义务。

2.5 重视和优化培训,提高馆员素质

实施人本管理既然是以人为核心、以人为根本,就必然要把员工自身的发展与完善作为核心目标、重要原则与衡量标准。正是这一点使人本管理与传统的管理理念相区别。传统的管理理念重视发展目标的实现,这是必要的,仅此而已就是片面的,久而久之则难以实现。人本管理的优点在于努力实现组织自身发展目标的同时,也为员工的发展和利益服务,而且以后者作为前者实现的保证,从而达到员工与组织共同发展的目标。高校图书要实现由传统图书馆到复合图书馆的转型,就必须与员工自身的发展与完善相结合,它们并不矛盾,而是一致的。

提高馆员素质的根本途径是教育培训。图书馆必须以更高的重视程度、更高的资本投入、更高的效率和质量、更加多样化的形式和途径组织培训。这也是实施人本管理的重要体现[5]。

2.6 以人为中心构建图书馆的机构

实施人本管理,是图书馆管理者的意志与要求,而组织机构则是这种意志与要求得以实现的外在组织形式,也是这种管理得以实施的组织保证[6]。具体的机构,由于各馆的实际情况不同而不尽相同,但万变不离其宗。即要遵循一些基本要求,体现共性,这就是:图书馆必须为员工创造利益,并明确其宗旨和目标;而且要以人为中心去构建图书馆的机构。

2.7 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这是为实施人本管理而创造的一个适合的外在环境。图书馆也是由人组成的,是人通过知识管理为读者服务的,和谐的人际关系自然十分重要。只有在和谐与融洽的人际关系中,才有干好事情的凝聚力,才能使员工心情舒畅、生活欢愉;员工之间诚恳相待、互相友爱,会催人向上、积极工作,充分发挥其智慧和潜能、主动性与创造性,推动图书馆事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鸿雁.试论创新与高校图书馆可持续发展[J]图书情报学.2004(4):28-29.

[2]马谦.论高校复合型图书馆人力资源的人本管理.图书馆管理[M].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13-16.

[3]卢子博.科学发展观与图书馆事业发展[J].图书馆论坛.2004(4):47.

[4]唐旭丹.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图书馆投资中的应用[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6):32.

[5]丁大可.知识经济与图书馆产业化[J].中国图书馆学报.1999(5):14-16.

关于高校图书馆人本管理的思考 第5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馆员;读者;人本管理

[作者简介]赵敬配(1979-),男,河北魏县人,邯郸学院图书馆助理馆员。

高校图书馆人本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以读者为本和以图书馆员为本。图书馆作为一个公共服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服务性质的学习机构,正如市场一样,读者就是图书馆的顾客,图书馆的上帝。我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体现人本的管理服务理念,忧读者所忧,想读者所想,切切实实的为读者服务,既要在管理上体现以人为本,又要树立“读者第一”的思想,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不同读者群的精神文化要求,把图书馆办成读者之家、学习之家[1]。以人为本的高校图书馆管理理念是人本思想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具体运用,它要求管理过程中以人而非事或物为中心,通过重视对馆员的发展与图书馆的长远目标相结合,从而调动馆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提高业务能力及个人素质,最终实现图书馆的目标和功能[2]。

一、图书馆管理人性化的必要性

(一)科学发展之需要。以人为本是现代管理学中的重要理论。人性化管理,就是在管理的全过程中要重视人的突出地位和作用。实施人性化管理是创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进入21世纪,我国图书馆事业已经从传统管理阶段进入了自动化的发展阶段,但管理思想转变的相对滞后引致了一些管理与服务的新矛盾、新问题,诸如不同介质文献的合理利用问题、知识服务问题以及因此引发的馆员与读者之间的权益争议问题日益增多,通过多种渠道发泄对图书管理不满的现象大幅度增加,读者对图书馆管理中缺少人文关怀、监管方式不当或不到位,要求图书馆真正树立“以读者为本”的理念、实行人性化管理的呼声也越来越强。只有不断用人文科学方法论人本主义为基点推动高校图书馆技术的发展,才不至于走入技术决定论的误区。

(二)服务管理之需要。服务是图书馆的中心工作,管理是图书馆服务质量保障体系的关键环节,其基本职能是统共图书馆的规章制度监控制服务过程、维护借阅秩序。进入自动化发展阶段后,读者的文本知识学习能力有所下降,且相互间差距大,入馆盲目的读者比较多。在图书馆服务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读者对自己的前途很盲目,读书阅览也总是被动对应的状况。比如:有的学生读者到馆经常上网,对自己在学校期间所需获得的知识结构不明,自己应选择哪些读物也不清楚,等到毕业前才知道荒废了时间、浪费了资源等。在这种情况下,简单化的规制管理方式明显偏离“以读者为本”的理念,不能将“一切为了读者”的管理育人目标落到实处。鉴于此,在图书馆管理的规则制定及执行过程中注重人文关怀,倡导“人性化”具有重要意义[3]。

二、图书馆人本管理的内容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就意味着图书馆的一切工作都应该围绕着“人”这一主题展开。要求破除多年来一贯遵循的规章制度、工作范围等条条框框式的工作习惯,尊重人的情感,提高认得素质,尽一切可能满足人的合理的、正当的要求,对于规章之外的要求,要给予富有人情味的关注和做到富有创造性的对应。也就是说,管理者心中始终要装有一个无形的规章制度,这就是人情、友情、奉献之情。它是管理者心中的底线,是做好管理工作的基础,使读者和工作人员之间零距离接触,使管理更加顺应人性,人际关系更加融洽。

(二)以读者为本。以读者为本就要求图书馆从以文献为中心转向以读者为中心,就是要以读者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一切工作服务都围绕读者需求而展开,把服务质量看作是自己的生命线。人本管理就是以图书馆读者为根本,以读者为中心,尊重读者、研究读者、快速全面地了解读者,并对此作出积极的反应,想读者之想,急读者之急,并使之成为统领各项工作的行为准则。这不仅要体现在图书馆流通、阅览、咨询等窗口部门的工作上,而且还反映到采访、编目,典藏和后勤工作之中。只有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文献信息需求。

(三)以图书馆员为本。印度著名的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说:“不管图书馆座落在什么地方,开馆时间和设备怎样,也不管图书馆的管理方法怎样,一个图书馆的成败关键还是在于图书工作者。”以图书馆员为本,就是要把人力资源作为第一资源,要尊重员工、依靠员工、服务员工、提高员工素质。也就是要把员工视为图书馆的主题,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充分认识员工参与管理是图书馆实现有效管理的关键,让员工对馆里的重大事项有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强化“管理就是服务”的意识。对人力资源进行科学的配备、合理的使用、积极的培养和严格的管理,使每个员工都有合适的角色定位,做到职责明确、要求具体,制度有监督、工作有监督。要为员工创造成长的平台,提供展示特长的舞台,使其能在岗位上成才。同时,管理者在实施管理时要时时处处体现人性,投入真诚的情感,将传统的建章立制的硬管理转为人文特色的软管理,对馆员的工作给予尊重,困难给予帮助,人格给予尊重,业绩给予赞誉,成就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只有馆员感受到自己的人格受到了尊重,才会从心理上归属于图书馆,行为上指向和顺应图书馆工作目标的实现过程,自觉地把管理目标内化为自己认同的理想,把管理纪律内化为自己认同的思想,才能促使馆员尽最大努力去完成任务[4]。

三、促进图书馆管理人性化的建议及措施

(一)建立以人为本的内部管理机制

1.确立馆员的主体地位。图书馆作为资源、管理、服务三位一体的有机体,其作用的发挥程度,对社会的影响程度,以及各项功能的实现程度,都离不开图书馆的主体——馆员的直接参与。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就是强调对人的重视,强调要确立人的主题地位。要尊重馆员的根本权利和法律地位,尊重馆员的个性、人格、才能、价值,在民主的氛围中,以主人翁责任感,爱岗敬业,将图书馆所追求的目标与个人理想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个人价值与图书馆价值统一在一起。

2.提高馆员素质,注重人员培训。图书馆馆员的素质关系到服务的质量和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提高馆员素质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引进人才,一是在职业务培训。为此,要制定一个长远的规划,加强对馆员的在职教育的培训,尤其是信息技术与网络知识的培训,如可采取全员普及培训和定向培训相结合等措施,更应鼓励和奖励自学成才。要造就学术带头人和专业尖子人才,更要造就一批能为读者提供高层次服务的复合性人才,图书馆事业才能蓬勃发展。

3.加强制度化建设,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馆员的整体素质,必须建立起内在的、合理的组织与个人的双赢机制。必须的规章制度是图书馆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要建立严格公正,配套的考核晋升程序,有法可依的奖惩制度,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还可借鉴国外制定“图书情报专业资格证书”制度,创立高素质馆员的良好形象,使馆员的付出得到公正的认可和合理的回报。对馆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化,并作为岗位聘任,职称、职位升迁,公派进修和表彰奖励等的可靠依据。

4.合理安排员工的内部流动。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人在长期从事单调的工作和生活时,常常会有心理疲劳的感觉,即心理老化。这种疲劳促使员工渴望改变现状,改变现有的生活方式,因此,他们向往新的环境和工作,如果图书馆能让员工在馆内合理流动,这样可使员工由原来的“一专”向“一专多能”发展。

要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效率并创造效益,关键在于人,在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一支强有力的员工队伍。从现状分析,图书馆改革滞后的原因很多,但归根结底是在管理理念上,没有充分认识员工的重要性。因此,“以人为本”管理思想是搞好图书馆管理改革,提高图书馆服务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5]。

(二)“以人为本”服务读者

服务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到馆的所有读者(包括通过网络访问图书馆的读者)为根本。尊重读者的地位,维护读者的权益,通过为读者组织、提供信息等服务,唤起他们对知识的渴望,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让图书馆信息资源能够通过用户为社会做贡献。只有把越来越多的读者吸引到图书馆来,给他们提供满意的服务,才能给我们图书馆自己带来生存于社会的理由和在当今社会中更快发展的希望。

1.努力发掘读者的要求。要为读者提供一流的服务,必须对要求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人的阅历、文化水平、经济状况、目标理想和发展需要不同,导读者素质层次不同,需求也是多样化发展趋势。对于高校来说,连年扩招,在校生的规模不断扩大,学生的素质不一,阅读需求各异,众口难调。因而,在需求的表现形式上既有显露的现实需求,又有尚未得到满足的潜在需要,少数人还有一些特殊需求。馆员应该站在读者、用户的立场上,一切为他们着想,了解调查他们的需求,分析研究他们的需求,在此基础上,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去激发需求,满足读者,把有效的文献信息传递给读者,只有这样,才能把读者吸引到图书馆。

2.换位思考,尊重读者。应时常开展与读者的换位思考,想读者所想,从多种角度开展细致周到的服务,尽量全面、准确、迅速地提供读者所需信息,满足读者的要求,首先要建立在对读者的尊重上。读者是人,是苛求知识、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人。他们有人格的尊严,有求知的权利,图书馆员切不可居高临下,漠视读者、低估读者,甚至敌视读者、监视读者,而是要热情地接待他们,积极地帮助他们,想方设法支持他们,不厌其烦地为他们服务,让读者真正感到“家的温馨,爱的快乐”。其次要对不同学历、不同专业、不同兴趣爱好的读者进行研究,掌握他们的情况,了解他们的兴趣,进而“投其所好”,周到服务。

3.搞好与读者的沟通。部分读者认为图书馆员的工作无非是从事简单的借还劳动,可以呼之即来,挥之即去,对馆员缺乏起码的尊重,不注意文明规范,不遵守借阅制度,在书架上随意抽书,将图书随意乱丢乱放,加重了馆员的工作量。有的读者随意在图书上画圈划线,乱写评语,个别读者甚至互相掩护、结伙盗书,造成图书严重丢失等等。这一切加深了馆员和读者的感情鸿沟、图书馆员要严格要求自己,遇到冲突时,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及时调整心态。对读者耐心说服和劝导,多与读者进行感情沟通,在潜移默化中拉近双方的距离,取得读者支持与协作,最终令读者满意。

4.实现多元化服务。“读者的需要是我们的追求,想在读者前头,做在读者心头”,图书馆员应强化服务意识,实现服务方式多元化,服务内容综合化,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互联网、数据库等现代化信息传播及存储媒介为读者(包括潜在的读者群)提供经过整理、分析、综合的知识信息,提供阅览、检索、网上查询、定题服务等全方位服务[6]。

[参考文献]

[1]徐军玉.试论图书馆管理中的人本理念[J].实践与探索,2009,(10):246.

[2]裴献平.试论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理念[J].科学管理,2009, (11):63.

[3]张瑞雪.关于高校图书馆人本管理的思考[J].老区建设,2009,(18):63-64.

[4]刘建丽.关于现代图书馆人本管理的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6):167-168.

[5]陈丽珍.试论以人为本的图书馆服务与管理理念[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11):139.

浅谈高校图书馆人本管理 第6篇

一、高校图书馆实行人本管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高校图书馆人本管理就是以人为中心, 依据读者的需求和馆员的个性特点进行管理;以图书馆的资源能被充分、便捷、快速、有效利用为目的, 正确处理人与工作等因素的关系;重视人的创造力, 发挥人的能动性, 尊重人的基本权利, 塑造人的道德情操, 调节人的思想行为, 树立人的理想信念;使图书馆馆员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工作时效和工作质量得以大幅提高, 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 为读者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 吸引更多的读者。

(一) 必要性

新世纪图书馆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和变化, 要求图书馆必须加强人本管理。

1、知识信息迅猛增长, 知识老化周期缩短。

人类知识约2 a增加1倍, 一般文献信息的有效利用期为5~15 a, 这就要求馆员具有广博的知识和迅速获取新信息的能力。

2、文献信息的载体多样化。

除传统的纸质文献外, 电子图书、电子报刊和融文字、声音、图像、动画于一体的多媒体资料等电子型文献已逐渐成为图书馆馆藏的重要载体。馆员要对这些电子型文献了如指掌, 耳熟能详, 积极主动地为读者提供多方面的信息服务。

3、图书馆工作方式发生巨大变化。

图书馆要实现自动化作业和管理, 并且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 实现全球联网、信息共享。需要馆员熟练掌握现代通讯技术和信息技术, 当好信息导航员, 作好网络信息的组织整序工作。

4、服务领域不断拓展。

图书馆由传统的借阅服务到名目繁多的各种信息服务, 都需要馆员努力创造条件, 深化服务层次, 加大服务广度。

(二) 迫切性

人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原理和方法, 西方国家早已运用于图书馆管理工作之中, 并取得了显着的效果。遗憾的是, 我国许多图书馆将图书馆管理仅仅看作是对书的管理而非对人的管理。弊端表现在:

1、传统的行政命令方式。不考虑馆员的个性心理特征、合理要求和愿望, 不能充分调动每个馆员的积极性。

2、人员素质不高。

部分馆领导素质不高, 外行管理内行的现象比较普遍;馆员素质不高, 低素质、低学历者所占比例较大, 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不多。

3、用人不当。

不能够做到人尽其才, 各得其所, 某种程度上挫伤了部分馆员, 尤其是高学历、高素质馆员的主观能动性。

4、缺乏激励机制。

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工作优劣一个样, 这种“大锅饭”的传统体制扼杀了馆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高校图书馆实行人本管理的措施

(一) 以读者为本提高服务质量

以读者为本, 就是要适应读者多层次、全方位的需求, 不断深化服务意识和服务功能, 千方百计地改善和创新, 逐步建立起一种以读者为中心的运作机制。具体要实现3个方面的创新:一是服务手段要创新。要实现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工作手段的“技术型”转变, 用现代化、自动化管理代替传统的手工操作, 为读者提供及时、方便、快捷的服务。二是服务内容要创新。以馆藏为依托, 采集和吸收多种信息, 提供信息资源, 根据高校的专业设置, 建立一个专业性较强的专题数据库, 随时跟踪并掌握各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三是服务方式要创新。变被动为主动, 指导读者利用馆藏文献和网络资源, 编制网上导读、索引, 指导读者熟悉数据库的检索方法, 从而增强图书馆服务的主动性。

(二) 以馆员为本创新人力资源管理

随着高校图书馆的管理由以藏为主、以实体资源为主转向以用为主、管理与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馆员在高校图书馆中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

1、建设一支高素质、复合型的馆员队伍。

馆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丰富的信息管理知识, 高水平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创新能力, 较好的外语水平, 较强的计算机技能等。可以通过吸收高校信息管理专业毕业的高学历复合型人才和举办各种层次、多种形式的在职培训培养人才。做到唯才是举, 用人唯贤, 根据每个馆员个性、知识、能力的层次和差异, 安排他们到适合的工作岗位上, 从而充分调动每个馆员的工作积极性。

2、建立健全充满活力的激励机制。

一是图书馆必须健全一整套公正可行的馆内工作规章制度, 以便每个馆员有章可循;二是建立合理的物质激励机制, 设法增加创收, 努力提高馆员的生活待遇, 根据按劳分配的原则, 实行馆内工资改革;三是要教育馆员树立远大理想, 结合本馆新世纪建设目标确立自身的工作目标, 明确相应的职责和权利, 从而激发其能动性, 增强其工作责任感, 建立和谐的馆内人际关系;馆领导还要充分发挥思想教育的激发作用, 对每个馆员尊重信任, 做到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使之真正发挥出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 大学生参与管理

1、大学生参与人本管理的意义

大学生是高校图书馆的主体读者群, 也是图书馆的人才资源库。选拔优秀学生参与图书馆人本管理, 既对图书馆有利, 也对大学生有利。学生管理员来源于学生读者群, 能代表学生读者的利益, 也了解学生读者的阅读心理、阅读需求及阅读规律;他们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具有优势;能使图书馆朝有利于培养具备综合型能力人才的方向发展;在参与管理的过程中, 学生的信息知识能得到提高, 能力能得到锻炼, 才干能得到增长。

2、大学生参与人本管理的几点建议

(1) 要严格录用条件。如网页设计、网站维护等岗位应录用那些品学兼优且有这方面专长的学生;勤工俭学的一般管理员也要品学兼优, 自觉遵守学校及图书馆的各项规章制度, 是图书馆的热心读者, 关心图书馆工作, 能对图书馆提出建设性意见, 有良好的群众关系, 自觉自愿为图书馆工作, 为读者服务;尽可能来自不同系部, 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及专业知识和技能。

(2) 要对录用人员进行必要的岗前培训, 让他们了解图书馆的有关规章制度、图书管理员职责、图书馆主要工作环节和内容、基本操作方法等。

(3) 对录用人员既要严格管理, 也要体现人性化。要尊重大学生的人格, 强调大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和参与图书馆管理的意识, 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采用目标激励、成就激励、物质激励、兴趣激励等方式, 唤起他们的荣誉感、责任感, 积极主动地去完成自己的工作;对于不努力工作, 纪律观念淡薄的学生要进行批评教育和帮助, 经教育仍不改正者, 要坚决予以辞退。

三、图书馆管理文化的发展趋势

图书馆管理的方法与管理的理论可谓多种多样, 图书馆的人力、财力、文献资料、信息开发、技术发展、读者服务也是千头万绪, 并且随着图书馆的数字化、网络化的普及和读者需求的个性化、多样化的不断加强, 这种复杂性的表现将更为明显。怎样让图书馆管理适应并适当超前于当下图书馆所面临的挑战, 紧紧抓住“人”这个因素, 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文化是解决图书馆所面临的种种问题的关键所在。

(一) 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管理就是在各项工作中, 尊重个人的基本需要, 体现个人的价值追求, 激发个人的热情, 挖掘个人的潜能, 通过调动图书馆员的积极性, 最大限度地发挥馆藏、设备、资金和技术的作用。以人为本的管理, 具体对象是馆员, 但服务对象是包括馆员、读者和信息资源所有者及与图书馆工作有关的所有生命实体。

(二) 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文化特征

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文化是指通过提高馆员的综合素养, 整体发挥图书馆各要素的综合功能, 使其达到最佳效益的一种管理理念, 它不同于实物型管理型文化中对实物的刻意追求, 也有别于知识管理型文化中对知识的格外看重。这里侧重于一种协调, 是以人为中心下的物、技术、知识的综合效能的发挥, 具体来说具有以下特点:

1、管理目标突出人的地位。

不管图书馆坐落在什么地方, 开馆时间和设备怎样, 也不管图书馆的管理方法怎样, 一个图书馆的成败关键还是在于图书馆工作者。图书馆工作中, 信息更新、设备升级、新书补充和技术进步非常重要, 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必不可少, 资金筹措和馆舍扩建是图书馆发展的重要条件, 但归根结底这些工作都是由人来完成的, “人员是图书馆诸要素中最活跃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人员的素质决定图书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决定图书馆事业的前途。”图书馆管理的最终目标也是通过人 (馆员) 而为人 (读者) 服务, 人的地位是最高的。

2、管理制度尊重人的本性。

管理制度的指导思想与条文的内涵深刻地反映着图书馆管理者的价值观念。在一般人的认识中, 管理往往意味着强权、强制、命令, 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似乎是种天然的敌对关系, 馆员处在条文的奴役中。在以人为本的管理文化氛围下, 管理制度既要体现工作需要的刚性要求, 又要考虑馆员和读者的合理需要, 制度的行文方式、具体内容都要体现出对人的尊重, 尽可能给人以最大限度的自由空间, 协调好人与人 (读者、馆员、行政人员) 、人与物之间的矛盾, 营造一种和谐的管理氛围。

3、管理模式激发人的潜能。

以人为本的管理文化不仅关注人, 并且关注人的所有方面, 尤其是通过文化氛围激发个人高尚情感的产生, 从而引发挖掘自身潜能的动力, 情感的满足比物质的满足更长久。在管理中形成一种相互关心、同心同德的环境, 有利于激发馆员进取心, 充分体现自我效能。另外, 管理中要加强馆员专业素质的提升, 因为专业化要求馆员具备相应的知识素养和技术水平, 否则无法完成现代图书情报工作的要求。创造一定的条件, 引导馆员开展学术交流, 进行学术研究, 也是提升馆员素养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樊晓勇、彭晓丽:《论公共图书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图书馆》, 2005年。

[2]吴晶娥:《人文精神与图书馆人性化服务思考》, 《晋图学刊》, 2005年。

[3]刘海萍:《谈图书馆“人本管理”的实现》, 《高校图书馆工作》, 2005年。

浅议图书馆的人本管理 第7篇

1人本管理的定义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摘要: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这一核心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的体现, 即是人本管理。对图书馆来说, 人本管理, 就是在图书馆管理中把人 (包括读者和工作人员) 视为管理的主要对象和最重要的资源, 是围绕人的行为和需求进行管理的模式。在这个管理模式中人是一切管理工作的核心, 处于主导地位。

2人本管理思想的引入

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是物本管理, 即以文献等实物为主要管理对象, 围绕文献典藏而开展工作的管理形式;其中, 读者和工作人员处于次要地位, 人的行为必须围绕着物这个核心。在古代, 由于受生产力及科技发展水平的限制, 图书馆的文献资源相当贫乏, 它的主要任务是对文献进行整理、保存, 为少数统治阶层的知识分子利用, 古代图书馆实际上是以重藏轻用的藏书楼的形态存在于社会。到了近代, 图书馆开始向公众开放, 扩大了其利用范围, 增加了读者, 但是重藏轻用的观念仍占主导地位, 甚至至今仍影响和制约着现代图书馆的管理, 如怕丢、怕乱的思想还制约着我们的管理方式, 给读者利用图书馆造成种种人为障碍的做法时常可见。馆员们往往满足于管好藏书而忽略了自我潜能的发挥, 读者走入图书馆也经常见书不见人, 只知寻找目录、图书, 而不知向馆员叩师问道。这种重藏轻用的管理方式, 大大降低了文献的利用率, 使许多有实用价值的知识埋没于图书馆内, 得不到开发和利用。

图书馆人本管理就是在管理中把人 (包括读者和工作人员) 视为管理的主要对象和最重要的资源, 是围绕人的行为和需求进行管理的模式。在这个管理模式中人是一切管理工作的核心, 处于主导地位。也就是说, 在管理中, 要充分考虑读者的需求, 考虑本馆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工作能力和各种需求等情况, 运用各种激励手段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 挖掘人的潜能, 全面开发人力资源, 从而使图书馆的活力不断增强。

3人本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第一, 人本原则。在管理思想上, 高举人本主义旗帜, 弘扬人文精神, 明确图书馆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的理念。

第二, 情感原则。以情感人, 是人本管理的重要方式和方法。在图书馆管理中实施情感原则, 就是对读者、馆员施以人文关怀, 让读者和馆员感受到人间的温馨和舒服。在对待读者方面, 在树立“图书馆是读者的图书馆”的理念, 树立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职业理想。

第三, 和谐性原则。就是要营造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工作环境, 人际关系是否融洽对管理产生很大的影响。人际关系和谐, 身临其境就会感到心情愉快, 有助于形成凝聚力, 管理工作也能顺利展开。

第四, 激励原则。图书馆管理中的激励原则, 体现在激发馆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上。在图书馆管理中实施激励原则, 关键是要尽力满足馆员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马克思说过, “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 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 第82页) 。凡是人都有趋向利益、实现利益的需求, 从这个意义上说, 利益就是需求, 实现利益目标是使人奋发进取的最大动力。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 既给图书馆带来机遇, 也带来挑战。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 是我国新时期各项建设事业的行动指南, 也是图书馆事业与建设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以人为本, 其核心内容是尊重人的特性和本质, 把人作为手段和目的的统一体, 其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因此我们所提的图书馆人本管理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对图书馆人员的人本管理, 侧重于管理层面;二是对图书馆读者的人本管理, 侧重于服务层面。

对内, 树立以馆员为本的管理理念。

图书馆以人为本的实质就是实现对图书馆员的人性化管理。目的是充分调动人员积极性, 使其潜能尽可能释放, 发挥主体性作用。在图书馆管理中, 无论是对信息资源的管理还是对设备等物资的管理, 离开了对人的管理, 都将一事无成。必须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个人个性的环境氛围, 充分调动馆员的主观能动性。

首先, 图书馆领导应与馆员充分沟通, 全面了解馆员并不断满足他们的各种合理需求。还要充分发挥领导者的影响力, 领导者的良好形象是带动图书馆前进的吸引力和推动力。

其次, 应确立馆员的主体地位, 尊重馆员的根本权利和法律地位, 尊重馆员的个性人格, 根据能力把人才安排到相应的岗位上去, 做到人尽其才。图书馆实施能本管理既有利于为每一位馆员提供平等的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和条件, 也有利于图书馆及时发现人才, 从而确保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动态的发展过程中实现公平、合理、平衡, 以发挥出最佳的管理效能。

此外, 图书馆应建立人才第一观念, 识人用人, 并通过教育培训来提高馆员素质, 加强制度化建设和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来发展人、成就人。随着计算机、网络、电子等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 图书馆迫切需要一批既懂传统工作方法又精通现代化技术的专业人才;而知识经济社会需要图书馆发掘、开发大量的文献信息, 为读者、用户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 故图书馆又需要懂情报信息以及各科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去创新工作。因而实施人才战略, 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尤为必要。

对外, 以读者为本创新服务

读者服务工作是整个图书馆业务工作的核心所在, 以读者为本就是要树立“读者第一”的服务理念。尊重读者, 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是以人为本服务理念的集中体现。具体地说, 要做到如下一些转变:首先实现从管理者到服务者的角色转变, 其次实现从读者走近图书馆到图书馆走近读者的转变;第三实现从服务数量增加型到服务质量提高型的转变。

首先, 必须改变“以书为本”的传统服务理念, 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图书馆的主体是读者, 现代图书馆的主导功能, 就是其服务功能, 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已成为现代图书馆管理的核心理念, 可以建立相应的服务规则, 提高服务质量。如“首问负责制”, 即:最先接受读者咨询和需求的个人作为首问负责的人, 并负责解答, 或指引到相关部门, 相关人员解答读者在利用图书馆时提出的各类问题, 直到读者的问题得到解决, 读者满意为止。突破原有观念, 提高服务能力。因此, 我们图书馆员要牢固树立“读者第一, 服务至上”的观念, 围绕读者和用户需要, 做好各项读者服务工作。

其次, 必须改变传统的办馆模式, 变封闭为开放, 变被动为主动, 提供一种以读者为中心的全方位、深层次的主体服务。如扩大书刊开架借阅范围, 打破读者级别限制;共享馆藏资源, 并切实做到按需配置资源;利用现代化设施和技术, 开展丰富多样的服务, 重点突出个性化、深层次服务, 让读者充分享受以读者为本的服务带给他们的便利和满足。

刍议高职图书馆的人本管理 第8篇

一、倡导“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

人本管理是在工作中以人为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 即把人作为最重要的资源。人本管理的关键是要营造一种以人为本的环境, 把人当作管理的核心对象, 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改变长期以来计划经济体制给管理造成的落后局面。运用人本管理思想进行图书馆管理创新, 重新认识人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传统的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往往追求各项任务指标的完成, 很少考虑馆员的需要和读者的需求, 在重视“物的发展”的同时, 往往忽视“人的发展”这一重要因素。刚性管理往往让人感觉机械、僵化, 忽略了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从不同程度阻碍了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开展, 没有充分考虑到“人性化管理”和“读者第一”这两个根本所在。如何在图书馆管理和服务中, 有效应用“以人为本”的理念, 是图书馆发展的新思路。

二、注重环境建设, 创造人性化的服务设施

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 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图书馆是读者获取知识的场所, 充满浓厚的学术氛围和文化气息, 因此, 高校图书馆应当注重环境建设, 创造人性化的服务设施。图书馆的环境布置与装饰上应符合美学原理, 做到布置典雅清爽, 布局设计大气, 色彩搭配合理。一方面人性化的环境建设要求图书馆具有为读者提供一流服务的现代化、信息化的“硬件”环境, 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要具有较好的“软件”环境, 即人文精神。

1.从物质硬件环境方面看。

图书馆服务设施的放置应充分考虑读者的方便程度。从整齐排放的桌椅和存包柜、宽敞明亮的书库排架到信息检索机、互联网的接口设置, 到内部结构的通风、取暖与照明设置, 到安静整洁的空间、雅致的墙挂艺术品、柔和的绿色植物, 再到完善的导向服务设施, 如图书馆布局一览表应随处可见, 每层楼梯口、电梯出口处、阅览室门口都有醒目、规范的标志, 标明楼层各厅室的功能、阅览室的规则等事项, 都应使读者感受到方便、快捷、亲切、温馨的服务环境, 真真切切地把“以人为本, 服务至上”的服务宗旨体现其中。

2.从人文精神软环境方面看。

高职院校图书馆应该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在风格的设计和陈设的摆放上体现雅中求静、雅静结合的学术气质。要采取措施打破馆员与读者之间的界限, 以真诚、平等、友善的态度为使用者提供服务;要创造读者高效使用图书馆文献的宽松、便利、快捷的环境, 设身处地地为读者着想, 站在读者的角度考虑问题, 并体现在服务的各个环节中。通过耐心周到的服务感染每位读者, 创建舒适的人文阅读环境。

三、以人本管理理念在高职图书馆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馆员是图书馆工作的主体, 是图书馆最重要的资源和财富, 是联系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是图书馆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的体现者与实践者。尊重理解是信任的前提。图书馆所有服务都是通过馆员的辛勤工作实现的, 各个工作岗位都有不同要求。通过人本管理为馆员提供便利的工作条件和环境, 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劳动, 减轻馆员的工作负荷。根据每个馆员的特点, 将馆员的事业发展与整个图书馆的事业发展结合起来, 让馆员既有自由发展的空间, 又与图书馆事业的整体发展相适应。

1.读者第一与馆员素质提高并重, 开发人才资源, 做好人才培养工作。馆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好坏。知识经济时代, 高职图书馆馆员必须具备利用各种检索工具系统检索和收集信息的能力, 因此促进馆员知识的更新和技能的提高, 努力把图书馆建设成一个学习型的组织, 是高职图书馆“人本管理”的重要内容。管理者可以通过建立人力资源教育培训体系, 使高校图书馆的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制度化、科学化, 并根据本馆馆员的实际情况, 建立针对性培训中心, 分阶段、分层次对馆员进行培训, 如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数据库使用、外语知识等。要参加各种学习班、实行轮岗学习、馆内组织培训和外出学习等机制对馆员进行培养。同时, 要重视馆员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 全面提升馆员的综合素质, 给渴望得到提高的馆员创造学习和发展的机会, 为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的基础保障。

2.完善图书馆管理制度, 使每一位馆员不是处于被管的被动状态, 而是处于自动运转的主动状态, 激励馆员奋发向上、励精图治的精神。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 在人的五类需求中, 自我实现需求是最高一级的需求, 这种需求就是“人希望越变越完善”。调动人的积极性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永恒主题, 也是提高效率和效益的关键环节。而激励正是激发人才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良方妙药。每一层次、每一种类型的人都有不同的性格、爱好和追求, 都有不同的需求动机和目标, 应根据各类人员的生理、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等不同层次的需要, 恰到好处地运用激励方法, 激励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专长和潜力。而这种环境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指管理激励机制创造的人际关系, 二是指管理制度所创设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和环境会影响到人的心境和情绪。因此, 营造一种和谐的环境, 激发馆员参与管理的积极性, 是人本管理理念实施的必然要求。

3.实现民主管理, 重视馆员参与。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充分尊重每位馆员的意志和能力。因此, 通过加强民主管理与民主决策, 增强馆员的主人翁意识, 让馆员充分感受到自身价值的存在, 能够充分调动馆员的工作积极性, 满足其受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总之, 多种民主管理手段的综合使用, 并根据形势变化不断拓宽馆员参与的渠道, 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4.实行柔性管理, 关注馆员的承受度。柔性管理是在研究被管理对象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在其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 从而把组织意志转变为个人自觉的行动, 通过制定一套反应迅速、变化灵活、方式多样的柔性激励机制, 可以引导馆员体验工作带来的乐趣与利益, 也可以尽量满足其对社会地位、荣誉、自我实现等需要, 最终使馆员和图书馆本身的目标高度一致, 实现馆员的自主管理。

四、结语

综上所述, 在知识经济时代, 任何一个图书馆的事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其关键都在于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的管理。因此, 我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用“人本管理”的理念来规划和发展高职图书馆的事业, 这样才能使高职图书馆在新的竞争、机遇和挑战中立于不败之地。

摘要:运用人本管理思想进行图书馆管理创新, 重新认识人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对高职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阐述了高职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和人本管理的内涵, 提出了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

关键词:高职图书馆,人本管理,精神文化

参考文献

[1]巴达荣贵.浅谈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模式[J].科技探索, 2010, (6) :46-47.

浅谈图书馆的人本管理 第9篇

关键词:人本管理,现代图书馆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 图书馆的管理理念、管理技术都必须随之进行改革, 以适应这一发展趋势。目前, 很多学校的图书馆在管理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然而, 仍有部分学校在此方面还相对落后, 需要进一步加大人本管理的力度, 提升图书馆的整体管理水平。

一、实行人本管理的必要性

人本管理是要将管理的着眼点从“物”转移到“人”, 通过注重人的因素而改变传统的以书为管理核心的管理方式。尊重人、关心人、激发人的工作热情、开发图书馆馆员的潜能被看做人本管理的核心。另外, 以人为本绝不能忽视读者的重要性, 只有将图书馆馆员和读者两方面结合起来、相互促进, 最终才能形成人本管理这一理念。

(一) 图书馆馆员扩大发展空间的需要

一方面, 大多数人缺乏对图书馆馆员的深入了解, 片面地认为馆员是缺乏专业知识技能的人;另一方面, 很多馆人对本职工作不够重视, 认为社会及学校并没有给图书馆馆员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导致职业道路比较狭窄。

(二) 提高绩效的需要

工作绩效是由馆员创造出来的, 正如列宁的那句名言:“图书馆员是图书事业的灵魂”。只有在把人管好的基础上, 才可以更好地管理其他如文献、设备等因素。因此, 要想实现人本管理, 就必须充分发挥馆员的主观能动性, 激发他们的无限潜力与能量, 重视他们所创造的价值。

二、人本管理的含义与实质

“以人为本”最早是战国时期的政治家管仲提出的治国术, 意思是, 把人的问题解决了才能实现“本理固国”, 最后实现称王称霸的目标。而在西方, 最早提出人本价值观的是希腊的普罗塔哥拉, 他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被看作是西方人本主义的源头。结合中西方观点以及图书馆的管理特点, 图书馆的人本管理要从“以馆员为本”和“以读者为本”两个方面出发, 坚持“读者至上, 服务第一”的原则, 从满足读者需要的角度开展工作, 在服务工作中体现出人文关怀, 并把图书馆的工作重心渗透到为读者的服务中。其中, 在“以馆员为本”方面, 管理者要通过灵活的管理方式, 注重营造和谐轻松的工作氛围, 做到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培养人, 并在此基础上, 关注馆员的工作情绪, 处理馆员的人际关系, 从而实现集体利益的最大化, 充分调动馆员的工作积极性与创新能力, 最终实现图书馆自身的价值。

三、实现图书馆人本管理的途径与方式

(一) 建立合理的管理机制

1. 合理的用人机制

以前的岗位机制存在着职工岗位长期不变、人才没有合理的流动、职称论资排本等不良现象。这些不良的现象造成了馆员工作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学校可实行全员聘任制, 双向选择员工, 公开竞聘上岗, 真正实现岗位目标责任制。同时, 学校还应注重吸引高学历、高水平、高层次的专业人才, 促进用人机制的良性发展。

2. 良性的竞争机制

适当的竞争是调动积极性与创造性的有效方法, 会给人带来奋斗的动力。具体到图书馆管理方面, 学校可制定出相应的考核制度, 量化考核每个员工的工作任务与日常工作表现, 使馆员的晋升有凭有据, 公开透明, 杜绝领导做主等不合理现象。

3. 相应的激励机制

在管理过程中, 通过有形的物质或无形的精神刺激, 可以调动馆员的工作积极性。有形的物质刺激包括法律保障、退休金、保险、带薪休假等有关的福利待遇, 或者增加交通、住房、伙食津贴等;无形的精神激励包括设置各种类型的奖励措施, 如评选优秀员工、颁发证书等。需要注意的是, 激励机制并非一定要价格昂贵, 其主要目的在于对工作表现优异的员工表现认可, 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与工作效率, 使之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来。

(二) 对馆员进行全方位素养优化

1. 职位分析

首先, 学校可根据人力资源规范管理的目标和职位序列要求, 对馆员进行分类;其次, 学校可结合图书馆的战略发展目标, 建立符合每个馆员的工作体系, 并根据不同岗位的特点, 提出不同的岗位要求, 最终研究出一套规范合理、适应不同岗位的考核指标体系。

2. 培养职业道德

馆员这一职业, 在长期的发展中, 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职业道德, 即牺牲、甘于奉献、勤恳、艰苦等。如果没有这种行为准则和职业素养, 便模糊了职业特色。因此, 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 各学校应注重培养馆员的职业道德, 为进一步实现人本管理提供支持。

(三) 塑造良好的环境

1. 硬环境的塑造

硬环境注要包括图书馆的建筑风格、环境、工作场所等。良好的硬环境可以使馆员产生自豪感、归属感和优越感。因此, 在馆舍的设计方面最好能体现自己的特点, 有独特的设计风格与文化底蕴。如书架高度要适宜, 采光要舒适, 或在图书馆四周种植花草树木, 建造雕塑、喷泉等。

2. 软环境的塑造

软环境主要包括图书馆的规则制度、标语、图标、提示语、装饰图画等。在日常工作中, 通过视觉和听觉对馆员起到潜移默化的警示、劝告作用, 从而使馆员形成自觉意识。此外, 软环境还包括馆内的人际关系, 包括上下级的关系和馆员之间的关系。要想实现人本管理这一目标, 就必须要建立良好的上下关系和良好的馆员之间关系, 进一步增加馆员的快乐感与满足感, 减少挫折与不良情绪。

(四) 加强人文关怀

管理者应在平时注重关心馆员的身心健康, 引导馆员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同时引导的形式要活泼, 避免空洞乏味的说教。此外, 管理者还应积极为馆员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譬如, 定期组织文娱活动、体育活动、益智活动等, 进一步丰富馆员的日常生活, 帮助他们形成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结语

浅析现代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人本化 第10篇

关键词:图书馆 管理 服务 人本化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2(c)-0187-01

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在计算机技术的推动下,图书馆在管理上逐渐走上网络化,而当今图书馆为了更好地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实现相应的人本化管理是当前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而在当今读者的需求下,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方针是当前图书馆进一步发展的前提,对此加强图书馆的人本化管理和服务是本文主要探讨的问题,并以此为图书馆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

1 现代图书馆管理和服务人本化的意义分析

对于管理服务人本化主要是坚持以人为本作为管理过程中的最终目标,而图书馆在管理的过程中要想实现人本化的管理,为此这就需要图书馆要注重环境的打造,并且要加强相应的管理措施,坚持以人作为管理过程中的核心内容,要为图书馆打造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

现代图书馆的人本化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有效地推动图书馆的发展进步。对于图书馆而言,人本化的管理主要是通过对相关的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来实现优质水平的服务,图书馆在充分调动相关管理人员的积极性的同时,深化员工第一的管理观念,不断创新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在对图书馆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在进行服务时要以读者第一作为服务的最高理念,在人性化的管理环境下更加注重读者的需要,从而为读者提供最佳的服务,以此更好地促进图书馆的发展。

从科学的角度分析,图书馆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在坚持科学管理的前提下,融合相应的人本化管理,为此这就有效地推动了图书馆的创新管理服务。在科学管理的推动下,图书馆更加注重创新相应的管理模式,将对书籍的管理重心挪移到对人的管理上,在坚持员工第一的管理前提下,通过与员工的思想交流作为精神沟通的桥梁,通过协调员工的关系,以此可以实现图书馆的融合发展,在实现人文关怀和管理的情况下,充分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从而促进了图书馆相应的创新管理和服务。

2 图书馆管理和服务人本化发展的客观条件

当前,图书馆要想实现人本化的管理和服务,这就需要图书馆在发展的进程中坚持实现现代化的管理和服务,对此,图书馆在进行管理和服务的过程中,要处理好员工和读者之间存在的关系,要对图书馆相应的人本管理理念进行有效的落实,在进行服务的过程中要充分为读者阅读的方便性进行综合性的考虑,为此这就需要将图书馆相应的人本化管理进行有效的统筹,在人本化的管理和服务当中要实现图书馆的现代化和信息化的管理,以此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另外,图书馆在实现管理和服务人本化时,相应的科技条件是推动管理和服务创新的重要保障。

3 现代图书馆管理和服务人本化的方法

在对于图书馆管理和服务人本化实现的内容当中,主要是实现员工和读者协调发展的关系,在管理过程中主要是坚持员工为本,而在服务上主要是坚持读者为本的服务理念,为此也就表明了管理服务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为了有效地推动图书馆的人本化管理和服务,本文主要就相应的人本化实现的方法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

第一,人本化中的管理工作探讨。图书馆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主要是以服务读者作为工作实施的根本,为此这就需要图书馆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坚持人本化作为管理的最高标准,且在管理的过程中不仅要抓好对读者的服务管理工作,并且还应当注重做好员工的管理工作。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图书馆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坚持与时俱进,要以科学发展观作为管理的指导思想,并结合相应的人本化管理,实现人性化的管理模式,为此图书馆要建立以员工为本的管理思想,对此这就需要为图书馆员工打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要注重对员工思想方面的培养,从而提高相应的管理水平。

第二,人本化服务工作的探讨。在对图书馆进行管理工作过程中,满足读者的需求是当前实现有效管理的最终目标,对此,图书馆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对读者的阅读需求进行具体的分析,要以读者相应的阅读需求作为服务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在图书馆相应的管理过程中要根据读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关的服务,要以服务读者作为图书馆管理工作中的基础。当前,为了更好地将读者文本的服务与现代图书馆的发展进行融合,这就需要加强与读者之间的沟通交流,通过思想上的交流,充分了解读者的内心情感,从而更好地分析读者的根本需求,为此通过落实相关的管理工作,以此将相应的服务工作进行落实贯彻,并对此健全相应的服务制度,端正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服务管理态度,以此更好地提高相应的服务水平,为此有效地提高图书馆相应的服务质量,从而更好地实现人本化服务理念。

4 结论

目前,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下,我国在产业进程中不断实现多元化的发展,而对于图书馆而言,创新相应的管理和服务是当前推动其发展的有效动力,对此,图书馆为了更好地实现现代化的管理,加强人本化的管理和服务在当前是图书馆发展进程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因而图书馆要坚持以尊重员工作为管理的最高标准,并坚持以读者为本作为实现人本化服务的最高理念,从而有效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为读者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是当前图书馆实现现代化管理和服务的根本。另外,为了更好地促进图书馆的发展,在坚持人本化管理和服务的前提下,还应当结合科学发展观,以此更好地推进图书馆管理和服务的人本化,为实现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淑娟.现代图书馆在管理和服务上的创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9):97.

[2]许英.浅谈现代图书馆“以人为本”的管理与服务[J].东京文学,2011 (6):221,222.

[3]杨军.论现代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人本化[J].科技情报开发与济,2013, 23(17):88-90.

[4]王微微.现代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人本化探讨[J].学周刊B版,2014(2):202.

[5]刘峰.现代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人本化研究[J].科技创业家,2014(5):252.

高校图书馆的人本化管理新解 第11篇

随着高校管理思想和服务理念的转变,人本化管理理念被引入高校图书馆的服务与管理,学术界关于高校图书馆的人本化管理与服务也进行了许多探索,在公开发表的论文中有400余篇学术论文是直接关于高校图书馆人本管理的研究。在已有研究中,提出了“一切为了读者、为了一切读者、为了读者一切”人本化服务理念,并在“以人为本”理念下提出了多种服务模式和管理策略。通过对已有研究的梳理发现,高校图书馆人本化管理的一条主线是“为了读者一切”,认为,高校图书馆管理不应该过于制度化,而应该尽可能从时间、空间、环境等方面为借阅者提供便利;另一条主线是“为了一切读者”,认为,高校图书馆是为借阅者提供服务的,应该以人性化服务理念贯穿图书馆的一切活动,不遗余力地为读者提供所需要的服务。其核心思想是针对个性化的需求,采取个性化的服务方式,以满足不同对象的需求。然而,对于这两方面,笔者有着不同的认识。

二、人本化管理的重新认识

人本化管理,在一般意义上是指企业员工管理中的人性化管理,它源自于“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在管理过程中,“以人为本”的管理,一方面是指管理过程要关系人,管理目标要服务于人;另一方面是指管理方法要进行情感式的管理,即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充分注意人性要素。在实际管理中,以人为本的情感式管理方法更能调动主体积极性,能更充分地挖掘人的潜能,因而这种管理模式被广为推崇。人本化管理把“人是机器”或“活机器”的传统观念彻底摒弃了,转而把人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充分认识到人是知识载体的基础上,把尊重人作为发展的根本要求,不断满足人的多方面需要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本化管理的兴起与知识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如今,人本化管理不但已经成为企业竞争的一个有力的手段,而且已经成为各行业都普遍接受和广泛采用的管理方式。原因在于,人本化管理有利于实现企业的民主管理,可以激发员工的创新能力,提高员工的创造性,增强企业员工凝聚力。从企业人本化管理来看,管理主体是企业,管理客气或称管理对象主要是企业员工,管理目的是调动和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提高效率和满足个人不断发展。而对于高校图书馆管理而言,这些因素有了较大的不同,管理的主体的性质有所不同,管理的对象在本文中不是指图书馆员工或称为工作人员,而是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教师和学生,管理的目的也不是为了通过调动员工积极性提高图书馆效益或工作效率,而是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因此,高校图书馆针对读者的人本化管理有必要对“以人为本”进行重新认识。

在高校图书馆人本化管理中,我们要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但“以人为本”并不是要满足读者的一切需要———“为了读者一切”。“本”这个概念不同的学科领域、在不同的词条中有不同的内涵,在哲学上也对它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是把“本”理解为是世界的“本原”,另一种是把“本”理解为是事物的“根本”。在人本化管理中,“以人为本”的本,不是“本原”的本,而是“根本”的本,它与“末”是相对的。笔者认为,以人为本,是哲学价值论概念,不是哲学本体论概念。我们在理解上的偏差,就会导致在应用上的错位,从而会使实际工作产生错误的导向。以人为本,不能理解为“什么是世界的本原”,它不是要回答“人、神、物之间,谁产生谁,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如果这样理解,这就与人本化管理几乎不相关了。那么,这里的“本”应该怎么理解呢?事实上,这里的“本”应该理解为“根本、中心的、主要的”,与“末”相对。即是要回答“什么是最根本的?”,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什么是最重要的、什么是最值得我们关注的?”换句话说,“以人为本”说的是“与神、与物相比,人是更重要的、也是更根本的”。在高校图书馆管理的实际工作中,我们不能把对物的管理放在第一位,不能本末倒置,不能舍本逐末。这一点与我们大家所熟悉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是一致的,同时也与“学校教育,学生为本”相一致的。学校教育的一切活动都是要为学生的学习、未来的发展、健康的成长服务。高校图书馆人本化管理的“以人为本”也是如此,一方面,高校图书馆人本化管理的“本”是读者,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的价值在于提供信息资源,而不是其他方面的服务。高校图书馆人本化管理与一般意义上的人本化管理具有相同之处,这就是:管理活动的主要目的是激发管理对象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过,需要我们认识到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企业人本化管理通过调动员工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是为了企业的发展,而高校图书馆人本化管理通过给读者提供为自我发展更快、更好“充电”的环境来激发读者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提高创造性。因此,高校图书馆人本化管理不是也不能是“为了读者一切”,而只能是在学校经济和其他条件能够承受和接受的前提下尽可能的为读者提供满足学习需要的信息资源。而其他方面的环境、服务,并不一定越“优质”越好。也就是说,高校图书馆人本化管理一方面要在一定程度上为读者改善学习和借阅环境,另一方面更要抓住高校图书馆是提供信息资源这个“本”。

有教师,也有学生,还可能有校外人员。因此,在高校图书馆的实际工作中,说得具体一点,就是在图书资料的借阅服务方面,不可能满足所有读者的需要———“为了一切读者”。由于不同的读者工作时间、作息时间都不同,有的人提出图书馆应该是二十四小时开放制,为一切类型的读者服务。然而,高校图书馆的读者主要大学生,现在的大学生在行为习惯、作息时间等方面已经有不规范、不规律的现象和趋势,如果高校图书馆再继续“创造条件”,既不利于大学生的身体健康,也不利于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从这个角度上来说,高校图书馆管理就不能“为了一切读者”。

三、高校图书馆人本化管理实施对策

图书馆作为搜集、收藏信息资源供人阅览的独立单元,早在4000多年前就已有之。而高校图书馆作为储藏图书文献资料的专门机构,不仅担负着为高校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提供信息服务的重任,同时还具有文化素质教育职能和思想教育职能。因此,高校图书馆人本化管理状况是高校整体情况的一个重要方面,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观念为读者服务。

第一,要建立健全服务机制和服务制度,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人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不仅受主体内部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外部环境条件的制约。高校图书馆既要与读者建立和谐、友善、融洽的人际关系,又要创造一个令人舒心愉快的借阅条件和学习环境。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加大对学校图书馆的经费投入,既要不断丰富图书资料的存量,又要尽力改善图书馆的条件设施,为广大师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另一方面要经常性地对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教育、业务能力培训、服务水平提高,以使高校图书馆成为知识的天堂、和谐的书苑。但要明确,高校图书馆作为图书文献信息中心的主要任务,不是为了读者一切,不能为了面面俱到,而影响到中心任务,也就是说要抓住“本”。

第二,要提高图书馆开放时间、开放方式的科学性、合理性,尽力满足不同读者的不同借阅需求。但要明确不是为了“一切读者”,而要有利于大学生作息时间的安排。人本化管理,要考虑到人性的合理的需求,在合理的要求下,制度完全可以体现温情。比如,目前很多高校图书馆的借阅时间都与行政人员上下班时间相同,早上八点教师开始上课、学生也进入教室上课,图书馆开始开放,当中午十二点或下午六点教师、学生下课时,图书馆也停止开放。这就导致老师、学生有时间到图书馆借阅时,图书馆却是关闭的。针对这个问题,有些高校实行了书库延长开馆时间,期刊库全天开放的制度。这在很大程度上更好地满足了读者的借阅需求,是一种很好的管理尝试。但是,有的大学生在通宵阅览室不是学习,而是在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这样既不利于白天的课堂学习,也不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所以,我们在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时,还应该符合学生身体健康的需要,并结合社会整体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实际。

第三,高校图书馆管理,不能照搬企业人本化管理模式,而应不断探索符合高校图书馆管理特点人本化管理模式。高校图书馆人本化管理与企业人本化管理,无论是管理主体、管理客体,还是管理目的、任务都存在很大的不同,因而应该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管理机制。图书馆的人本化管理表现在:书籍整理应该尽可能考虑普通读者的查阅习惯,书刊的摆放便于查阅;借阅流程尽可能简化,给借阅带来便利,节省借阅流程的时间;服务方式态度亲切有礼,图书馆工作人员乐意回答读者有关图书借阅方面的具体问题;图书馆开放时间尽可能满足绝大多数读者的借阅需要。

四、结语

图书馆人本化管理方面探讨在近年来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已有文献资料主要是从正面进行研究。本文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了论述,这不是对人本化管理和已有成果的偏激理解,也不是简单的学术探讨,更不是主观想象,而是在实际经历和交流中发现部分图书工作人员已经出现对人本化理解的错位、服务方式方法的偏差、图书馆管理出现了一些问题的情况下提出来的,并认为有必要对这个简单的问题进行强调,以使图书馆管理人员和普通工作人员对人本化管理、人本化服务有正确的理解。

参考文献

[1]陆文.高校图书馆实施人本管理的探索[J].北京档案, 2006, (6) :36-37.

[2]朱国萍.图书馆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J].情报资料工作, 2007, (6) :15-17.

[3]师雪霖, 牛振东, 宋瀚涛.数字图书馆互操作信息服务体系框架的研究[J].计算机工程, 2005, (14) :27-29.

[4]赵研科, 莫雪梅.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人本化思考[J].图书馆, 2005, (5) :96-98.

上一篇:牙外伤松动脱位下一篇:高考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