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消防信息范文

2024-07-26

加强消防信息范文(精选8篇)

加强消防信息 第1篇

1.1消防信息化的概念

所谓消防信息化,是指通过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运用,发挥其先进、实用的作用,有效地采集、储存、处理和分析相关的消防信息,从而高效率、高程度、高效益地实现资源和基础设施的共享。 实质上,消防信息化是在各项消防工作实践中, 各级公安和消防机构通过广泛而深入地开发和利用消防信息资源,支持防火、灭火以及抢险救援等各项工作,从而为正确决策提供信息依据。

1.2消防信息化的作用

(1)通过信息化建设提高消防工作日常办公效率 ,提升自动化水平,实现工作强度的减轻,进而提高整体工作效率。

(2) 消防信息化 的加强 , 不仅可以 加快消防 信息的传 播速度,拓宽消防信息获取渠道,还可以提高消防日常工作信息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利用度,最大程度地实现信息和资源的共享。

(3)消防信息化的加强可以规范消防业务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规范化不仅指法律文书、电子制作和打印等表面形式的规范, 还包括建立在信息化手段基础上的工作模式与管理机制的规范,尤其是针对消防的监督执法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加强可以对相关的审批程序、时限、权限等进行规范,从而实现对各执法环节监督和制约功能的强化, 减轻甚至避免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随意性。

(4)加强消防信息化建设 ,能够促进时间和空间限制的突破 , 使上级机关可以对下级部门实施随时、随地的监控,对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情况进行监督、统计和分析,以便及时发现并解决消防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和失误, 最大程度地消除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的消极影响,实现客观、科学地部队建设与队伍考核,保证内部控制与监督的有效性。

(5)通过相关网站 、微信 、微博等平台的建设 ,消防部门可以借助互联网为社会大众提供消防法律法规等准确、 有效的消防信息和知识,推动消防工作社会化的实现;另一方面,有关执法部门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消防业务的受理,并对有关的行政信息进行公布,从而提高消防工作的透明度,真正做到严格、公开、公正执法,促进廉政建设,进一步提高消防部门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2加强消防信息化的措施

2.1 强 调 虚实结合

这里所说的“虚”,是指消防信息化的处理和实际应用能力, “实 ”则是指与消防信息化相关的基础设施的建设 。 而想要加强消防信息化,推进消防部队建设,需要对消防部队原有的思维定势作出改变,不断提高认识,不断更新观念,利用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为消防事业提供正确的战略谋划和决策。

2.2 注重 人才培养

想要加强消防信息化,推动消防事业发展,应该将人才培养放在首位,倾力打造出一大批创新能力强的消防信息化人才。 通过对信息化培训机制进行完善,实现人才的重用;通过复合型业务骨干的培养,实现全才的打造;通过人才资源库建设的加强, 实现人才的储备;从社会人才资源出发,加强与相关院校与科研所、企业的联系,促进通信、信息管理以及计算机等专业人才的强力吸收,进而为消防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保障。

2.3 加强 科学发展

实际上,消防队伍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且持续的过程, 需要从长远着手,通过详细的统筹和规划,循序渐进。 具体说来, 应该从部门实际出发,作出长远规划的制定;通过部门沟通的加强, 使消防部队能够利用多种信息渠道密切与信息服务业的关系,从而实现资金的节约和效益的最大化;另外,规划和构思的统一性,可以在相关部门之间建立一套系统的信息系统模型,进而为信息的共享提供平台和保障。

2.4 注 重 开源节流

经费问题是制约消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问题,因此,消防信息化建设应该保证经费的充足和到位。 一般地,公安消防团队经费由国家财政负责,然而,由于地域经济的限制,国家的消防经费投入存在地域不平衡的局面, 使得信息化建设存在多欠账的现象。 为此,不仅需要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多方面筹集经费,保证经费的充足性,还需要加强对资金的支出管理和控制。

2.5 注重 与时俱进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 网络应用在消防领域的推行十分不易,遇到很多的困难和阻碍。 一方面,工作人员对于传统的办公方式比较习惯,却不适应新型的网络化的办公方式;再加上实际工作流程与应用软件之间存在的偏差, 使得实际工作更加复杂。 可以采用奖惩激励的方式,对工作突出的人员进行奖励,消除部分员工的惰性,调动其积极性,使其免于不思进取、安于现状,从而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为消防队伍信息化建设贡献力量。

2.6 从实际出发

由于地区和单位之间存在差异, 消防队伍信息化建设应该与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通过试点与推广的方式,保证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性。 另外,消防信息化办公系统包括多种功能,模块也包含通用和选择两种形式。 因此,消防信息化建设的加强,需要根据行业要求选择特定的模块, 功能的选择同样需要按照实际需要进行,以保证工作效率的提高;与此同时,将软件成本问题与应用的实际效果考虑在内, 根据合适、 实用的标准进行选择,切忌因好大喜功追求不切实际的消防功能。 要知道,消防信息化的加强并不是单纯为了政绩,网络技术只是一种手段,从实际出发应用信息化手段,可以避免资源的浪费。

2.7 加强网络安全建设

无论是信息化的操作系统、 数据库管理系统, 还是网络自身,都在安全方面存在脆弱性,需要给予网络安全建设足够的重视。 具体地,应该规范消防信息化管理的流程,并通过管理支持层的构建,为消防信息化的实现提供动力和支持;同时,制定相应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并严格依据制度实施,保证安全技术措施的有效性。

3总结

总而言之,消防信息化的加强不仅能够提高日常工作效率, 实现资源共享,还有利于消防规范化的建设,有利于消防工作监控与队伍管理的强化,提高消防队伍的整体素质,最终实现消防事业的发展。 然而, 我国目前的消防信息化建设仍存在众多问题,需要相关部门从实际出发,通过虚实结合、开源节流等方法, 加强消防信息化的科学发展。

摘要: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计算机网络技术被应用到众多领域,消防领域也不例外,实现和加强消防信息化,有利于消防事业的发展。本文结合消防信息化的概念和作用,详细阐述了加强消防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加强消防信息 第2篇

22、执行消防安全法规,搞好安全生产工作。

23、防范火灾,人人有责,人人防火,户户安全。

24、多一些消防知识,少一分火灾威胁。

25、整改火灾隐患,珍爱生命安全。

26、消防安全进农村,共筑平安防火墙。

27、依法保护消防设施,提高自防自救能力。

28、严禁圈占消防设施,确保疏散通道畅通。

29、预防和减少火灾危害,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

30、为了您和他人的幸福,请注意消防安全。

31、乱扔烟头,火患无穷。

32、消防演练经常搞,火灾损失定减少。

33、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占用防火间距,不得堵寒消防通道。

34、卧床还抽烟,小心命归天。

35、多分防火准备,可减少生命财产损失。

36、电气起火忌水浇,先断电源最重要。

37、烟头虽小,祸患无穷。

38、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39、预防火灾,人人有责。

加强消防信息 第3篇

一、消防设施维护管理的信息化概述

消防设施维护管理的信息化指的是关于消防设施的维护与保养的工作过程, 通过使用信息化技术所展开的维护工作, 同时利用计算机信息平台, 对管理资源优化与共享的手段, 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完成远程信息控制的工作, 从而确保消防设备运转的正常与判断的准确性, 由此来为灭火作战和设备的救援提供足够的技术支持。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的信息化是管理消防设备的一种重要手段, 其真正目的还是在于把当下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与日常维护管理相结合, 从而加强消防设施的有效管理。

二、消防设施维护管理的信息化特点

1. 高效性

消防设施管理时要求具备高效性的特点。近些年来我国的消防设备与技术发展迅速, 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深入与信息的快速融合, 使得计算机技术与消防设施维护管理结合在一起, 从而极大地推动了消防工程数据管理的进程, 由此达到了高效数据处理的技术性支撑的目的。此外, 这也达到了计算机技术与消防设施维护管理的合理融合, 有效地降低了人为操作出错的概率, 使得操作过程和管理过程更加符合行业标准, 从而加强了消防设施管理的实用性与准确程度, 达到了消防设施系统管理数据合理衬垫与彻底挖掘的目的, 由此实现快速、便捷处理数据资源、科学合理地管理消防设施维护管理工作的要求。

2. 准确性

消防设施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不管是涉及到人员的分工亦或是自身的管理分类部分, 都需要实现专人负责、专项处理、详细定位, 这样才能达到信息化精准处理的目的。信息化数据的实时更新是信息化建设中最重要的一步, 在此过程中必须确保数据的精准程度, 这也是确保消防指挥正常运转的主要依靠。快速、高效的管理手段是确保消防作战能力兑现的主要保障, 因此, 消防设备的维护管理, 需要根据消防设备的特点进行处理, 坚持日常维护与检测, 从而达到计算机数据统一处理的目的。

3. 技术性支持

消防设施维护管理要求有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的支持。特别是当下信息化时代来临, 计算机信息技术飞速发展, 为消防设施维护管理提供了一个适宜的机会, 从而使得目前最为先进的Ajax技术也将慢慢地和消防设施管理系统相结合。Ajax即“Asynchronous Javascript And XML” (异步Java Script和XML) , 是指一种创建交互式网页应用的网页开发技术。通过在后台与服务器进行少量数据交换, Ajax可以使网页实现异步更新。这意味着可以在不重新加载整个网页的情况下, 对网页的某部分进行更新, 使得管理系统界面完成自动更新, 从此, 关于数据的获取与分析工作, 变得快捷方便, 不再重复加载, 而是直接由计算机服务及负责计算和分析即可, 由此极大地提高了资源使用率, 确保数据更新的时效性, 降低了人工操作。

4. 功能多元化

在消防设施维护功能方面, 消防设施管理系统和别的系统是不冲突的, 反而是能达到功能互补的目的, 这也是消防设施管理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 若是管理系统和别的系统不能兼容, 那么就必然会舍弃某个系统, 这对于消防设施的使用或是维护功能都是不可取的, 因此, 让消防设施管理系统与别的系统实现功能互补才是加强消防设施维护管理的有效途径。以消防设施管理系统作为消防安全管理系统发展的核心内容, 能够通过其系统功能的增加来达到救援调度、人员管理等功能多元化的自动化管理系统的合理目的。

三、消防设施维护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手段

1. 建立信息化维护保障体系

要想建立并完善消防设施维护管理信息化, 首要任务是先建立起信息化维护保障系统, 唯有先遵守信息化建设的客观要求, 才可以根据信息化建设的新要求, 革新旧有的体制要求, 从而根据新模式的要求来建立并完善新的管理体制, 通过与组织结构相契合的模式, 使得上下级关系更加合理, 由此彻底地加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与信息资源的实用性。

2. 提高设施维护人才的信息化素质

要想实现消防设施维护管理信息化的有效建设, 必须有专业的管理人才作为基础, 人才是实现消防设施维护管理信息化的最重要的保障手段, 根据当下消防设施丰富多样的特点, 在维护的工作中, 就需要彻底地采取计算机信息技术, 这对于人才的要求也就提高了。因此, 人才的配备要求高, 需要从高校培养、地方人才引进和信息技术培训等途径, 达到高素质人才的纵向与横向的双向发展, 根据维护管理的高技术水平要求, 培养出大量的具备专业技术和高素质的技术人才, 同时也培养一批思想素质良好、责任意识到位、专业水平高的管理人才, 由此来加强维护人员的整体综合素质, 从而完成工作队伍建设的知识密集型转变。

3. 创建信息化建设的有效体系

信息技术属于牵涉面多、建设时间长、高风险的一种系统工程。尤其是在不同地区, 不同单位, 其都具备了不同的管理特点, 信息系统的需求差别不一, 所以, 这就要求对于每一种基本数据的原始信息都需要展开整合, 调整与优化信息所花费的时间也较多, 和当代信息技术相结合也需要有一个长期的磨合, 在此过程中, 先进的技术支持和平稳程度是影响最大的。所以, 每个单位都需要通过有效的利用高效、科研院等专业研究机构, 实现科研互助, 选择一个良好的科研单位, 同时兼具了耐心的咨询服务与良好的售后服务体系, 实现两个单位的有机结合, 建立并完善长效机制, 从而确保消防设施信息技术设备的良好发展。

四、结语

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现状, 在对国内外消防信息化管理进行了研究和比对后发现, 目前, 我国在消防设施管理信息化领域仍属于初级阶段, 水平不高。消防设施维护信息化的标准体系, 是指导系统能否正常运转的关键所在。另外, 加强消防维护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 能够加快推进消防设施维护工作人员从人力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的转变。维护保障系统的监理, 能够让消防设施维护系统更好的实现使用全周期的保修。最后, 信息化建设的长效机制, 是确保消防设施信息化系统顺利发展的有效手段。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快速进步, 每个领域内的信息量都是呈爆炸性增长, 这也使得信息化建设的地位更为重要, 为了保证建筑消防设施维护管理工作的合理展开, 就需要加强消防设施维护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笔者主要从介绍消防设施维护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情况入手, 同时根据信息化现状, 提出关于信息化建设的新建议, 同时指出消防设施维护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构思, 并且为加强其实用性提供相关可靠意见。

关键词:消防器材,装备,维护管理,信息化

参考文献

[1]周东亮.浅谈消防装备器材购置保养中的几个问题[J].河南科技, 2013, (05) .

[2]张元祥, 张俊杰.论消防装备评估的实施与结果运用[J].武警学院学报, 2012, (04) .

[3]杨政, 范桦, 金义重.对我国消防部队装备管理及建设的思考[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09, (12) .

[4]刘燃.消防器材为何用红色[J].安徽消防, 1995, (05) .

[5]吴亮亮, 方莲花.配备家庭消防器材并非“多此一举”[J].中国消防, 2013, (06) .

[6]邓国华.常规消防器材合理规范配置概述[J].新安全.东方消防, 2007, (06) .

加强消防信息 第4篇

1 我国危化品消防管理现状

我国工业化水平日渐提升, 危化品的运输量也随之增加, 据相关数据显示, 危化品运输量占年运货总量的30%, 我国已然成为化工原料运输大国。其中危化品船舶消防问题始终是政府关注的重点工作[1]。在我国, 危化品自生产, 到运输等环节虽然制定了一些制度, 但是由于缺少可靠的信息化技术给予支撑, 无法对危化品运输隐藏的爆炸、火灾等隐患进行有效识别, 同时, 也没有形成有序的信息交互系统, 直接威胁到人民生产安全。可见, 加强消防监管信息化建设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 也是保障我国危化品运输持续进行的关键。

2 信息化建设方法

2.1 结合实际情况

目前, 我国政府已经认识到对于危化品消防监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并提出了一些政策, 地方政府也结合本地情况出台了一些方案, 如港口做出了加强监控设备建设的要求, 为监管工作指明了方向。简单来说, 要将信息技术作为基础, 创新新型监管模式, 逐渐建立一套适合本地区发展的消防监管体系, 提高预防和防御能力, 防患于未然。在实践中不能够盲目操作, 应切实结合实际情况, 加强对实际情况的全面、摸底调研, 管理人员要加大对技术方面的咨询, 弥补自身在专业方面的不足, 将危化品当前状况传输给管理指挥中心, 最终达到安全运输目标。作为信息化建设的首要环节建立科学方案, 能够为后续环节提供更多支持。

量变引起质变, 传统监管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危化品船舶消防管理需求, 为了避免船舶靠岸后危化品的安全。本文将结合PLC控制系统实现消防监管信息化建设目标。该系统主要包括消防水泵、泡沫泵等消防设施, 硬件设备涉及敢问、感烟探测器等。将PLC控制系统应用到船舶靠岸后的消防监管工作中, 能够实现对船舶的全面监控, 减少并消除火灾隐患, 防患于未然。即使在发生火灾时, 也能够第一时间做出响应, 将损失降至到最低。

2.2 引进先进技术

信息化建设效果好坏与消防工作之间存在十分密切的联系, 也是提高消防工作有效性的重要保障。按照当前相关规定来看, 各地方在消防监管信息化建设中, 要坚持标准化原则, 在关注软件方面的同时, 强调硬件设施在系统中的重要性。不仅如此, 还要采取多元形式, 如座谈会、培训班等方式, 加强政策宣传及人员能力培训, 促使港口管理人员能够认识到信息化建设重要性, 掌握技术操作要点等, 规范自身工作行为, 在日后工作中能够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对危化品船舶的管理。针对危化品船舶消防监管工作来说, 能够应用其中的信息技术具有多样化特点。除了上述系统, 本文将以PLC系统作为基础探讨信息系统的构建。PLC技术是一种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建立在数字运算技术基础之上的电子系统。在应用中, 能够通过感应设备准确识别火灾隐患, 并获得相应的数据信息, 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风险。

2.3 构建监管系统

信息化时代下, 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逐渐渗透至各个领域, 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同样如此, 在消防监管信息化建设滞后, 需要港口管理人员及消防员互相配合, 掌握一定技术知识, 才能够真正达到监管的目标, 提高应用水平[2]。现阶段, 信息技术在船舶消防中的应用, 能够确定船舶上危化品状态德国, 显著提高了消防监管有效性。

将PLC技术作为基础的信息系统, 主要由设备层、控制络层及监管层三个部分构成 (如图1) 。其中第一层主要包括火灾探测器、雨淋阀等设备, 能够采集到靠岸后所有船舶上的危化品信息, 传送给控制层, 控制层通过对数据信息的分析, 确定是否开展消防工作, 如需要, 在发出警报提醒消防人员的同时, 启动消防设备。第二层主要涉及消防PLC控制柜、操作台等部分, 负责在线监测现场火灾信息、危化品状态信息等, 兼顾自动与手动两个方面。第三层是服务器、工作站, 能够对系统状态进行全面监控, 具有数据存储及打印等功能, 消防监管中心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结合具体情况制定消防事故预防方案等, 继而保障危化品运输安全性、可靠性。

3 结语

根据上文所述, 构建信息化系统已经成为危化品船舶运输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各地方、港口都需要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在实践中, 要切实结合自身实际情况, 选择合适的技术方案, 并加强对人员工作的规范及其培训等, 不断提高信息系统运行有效性, 进而促使信息系统在事故预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得到积极发挥。

参考文献

加强社区消防建设的思考 第5篇

关键词:社区,消防建设,思考

近几年来, 随着我国社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 社会成员原来固定地从属于一定社会组织的管理体制逐步被打破, 大量的“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 一种新型的社会共同体——社区, 即应运而生。社区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 是大社会的浓缩, 是“小而全”的集中, 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关系。它的生成与发展, 对整个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对政府的行为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这里, 笔者仅从加强社区消防建设的必要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社区消防建设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粗浅探讨, 供大家参考。

一、加强社区消防建设的必要性

(一) 加强社区消防建设是扭转当前火灾多发局面的有效措施

近几年, 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各类火灾事故大量增多, 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巨大威胁。一方面, 居民家庭财富增多, 家庭装修使用大量可燃材料, 家庭用电用气量激增, 客观上大大增加了火灾发生的可能性;另一方面, 随着我国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原来的社会结构被打破, 社会流动人口、暂住人口骤增, 社会结构老龄化也带来老年独居家庭的增多, 而群众的防火意识和观念相对淡薄, 形成了消防工作的盲区。家庭、社区是社会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只有从最基层抓起, 才能从根本上增强全社会防范和抵御火灾的能力。

(二) 加强社区消防建设是适应新的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的需要

2001年, 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 吉林省政府也作出决定, 在全省各地市城市中普遍建立社区居委会, 形成新的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社区居委会将依托辖区, 实行属地化管理, 不管是在职人员、还是下岗人员, 不管是常住人口还是流动人口, 只要在社区生活, 就要接受社区管理, 社区也应为其提供服务。在社区建设中, 迫切需要把消防建设列入其中, 作为社区管理和服务的内容之一, 建立起与社区建设相适应的社区消防管理和服务网络。

(三) 加强社区消防建设是改革消防监督机制、实行消防社会化的需要

目前, 虽然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不断加强基层消防监督管理工作, 通过实施消防警务区、落实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职能等措施, 扩大了消防监督管理覆盖面。但由于警力有限, 面对庞大的社会基数, 仅仅依靠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的“包揽式”管理显得捉襟见肘, 即便增加再多的警力, 也无法把消防工作做得面面俱到。因此, 消防工作必须按照新《消防法》的立法宗旨要求, “建立健全社会化的消防工作网络”, 走社会化道路, 依靠社会力量, 人人参与, 群防群治。加强社区消防建设, 就是利用社区现有的组织机构, 发挥其管理服务功能, 实行社区消防安全自主负责。从而实现社区消防安全管理的“无空隙”覆盖, 形成一个新的社会化消防管理格局。

二、当前社区消防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 社区消防工作未与城市建设同步发展

社区消防建设不应是某一个部门的工作, 而应当是整个社会的共同责任。如今的城市社区大多由过去的居民委或一定区域内的住宅楼群“聚合”而成, 居民成份复杂, 消防安全意识和消防安全知识匮乏, 很多社区没有完善的消防组织机构和消防配套设施, 居民自防自救能力十分薄弱。这种现象的存在, 直接导致了社区火灾频发的现状。以通化市东昌区为例, 全区现有城市社区55个, 据统计, 2006年至2009年间, 而东昌区城市居民区每年的火灾起数已经占到了东昌区全年火灾起数的50%以上。火灾已成为制约社区全面发展的“第一杀手”。

(二) 物业管理机制不健全, 造成消防管理失控漏管

物业管理作为一项新兴产业在我国尚属起步阶段, 未能形成一套完整规范的物业管理体系, 造成包括建筑消防设施和消防基础设施等建筑公共设施的日常管理和维护保养措施不落实。同时, 目前大多数社区住户都是零星的散户, 住户之间的彼此了解和交往越来越少, 在消防设施管理上形不成合力。加之社区服务体系不健全, 基层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业务不精通, 在“四防”工作中对防火管理不到位, 进一步造成社区消防管理的失控漏管。

(三) “五小”场所严重威胁社区消防安全

随着社区的发展, 个体工商户、承包经营户之类的个体性、营利性小型经济实体在社区急速增加, 除了小工厂、小商店、小饭店、小旅店、小作坊这“五小”经营性经济实体在社区中大量出现之外, 还有诸如美容美发店、网吧、咖啡屋之类其他营利性经济实体的大量存在。这就使社区消防工作的主体和消防对象日益复杂, 数量日益扩大。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是“五小”经营场所的最终目的。由于开展消防安全工作需要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 这些投入又都直接影响到经营业户眼前利益的获得, 因而他们对消防安全的习惯性态度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 致使社区的火灾隐患以及消防工作的难度都大为增加。

三、对社区消防建设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 要逐步健全消防组织机构

在社区消防工作中, 应充分发挥社区自身功能, 建立健全消防组织体系, 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一是在各街道办事处成立消防安全委员会, 主任可由办事处主任兼任, 成员可由办事处相关工作人员、派出所民警、社区居委会、物业管理驻社区有关单位的负责人担任。街道办事处负责辖区的消防管理工作, 定期召开由社区居委会及驻社区单位参加的消防安全会议, 研究部署消防工作任务, 协助社区企业进行日常消防管理, 推进社区消防建设和消防宣传教育, 指导消防组织开展消防服务活动, 协调解决社区消防宣传、社区火灾隐患整改等消防安全问题。二是在社区居委会基础上成立消防工作小组, 实行居委会主任负责制, 成员可由社区居民代表组成, 主要职责是对社区公共消防设施、楼院消防设施进行检查维护, 与居民家庭签订防火公约, 向居民家庭发放消防宣传材料, 对居民住户电器设备及炉灶的安装使用进行防火检查和安全提示, 对少年儿童进行消防安全教育, 为孤寡老人提供消防安全服务等。三是在住宅小区建立消防安全巡查队伍, 社区消防工作小组要积极取得相关部门支持, 多方筹措资金, 在小区每个警务室设置火灾报警电话和消防器材箱, 配备灭火器、水带、水枪等灭火器材。由社区志愿消防队员, 每天定时巡逻值勤, 主要职责是巡查消除火灾险情, 制止车辆停放占用消防车通道和损坏消防设施的行为, 负责初起火灾的先期处置。

(二) 要进一步完善社区消防制度。

一是开展消防培训。公安消防机构要通过定期举办消防培训班, 对城市社区居委会的消防管理人员进行消防专业培训, 学习消防法律常识和防火检查、火灾扑救知识, 经考核合格后, 统一持证上岗。二是建章立制。由公安消防机构组织编写社区消防常识读本和消防管理手册, 并帮助建立社区消防管理制度、各级消防管理人员和志愿消防员职责以及社区消防工作检查考评标准。三是各办事处和社区消防组织均应建立社区消防宣传、防火检查和火灾隐患等工作档案, 每个社区居委会均应配置消防档案柜, 对社区各单位及每个社区居委会, 居民楼和每户居民家庭情况进行建档, 有条件的可输入微机管理。各办事处每月应召集社区居委会主任听取工作汇报, 研究部署消防安全工作, 使社区消防管理不断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四是要加强社区与公安消防机构的联系, 取得辖区消防科 (或消防大队) 的业务支持和帮助, 共同推动社区做好消防工作。

(三) 要大力加强消防宣传和消防培训教育。

一是通过消防宣传阵地, 在社区营造浓厚的消防宣传氛围。社区内应普遍设立消防公益广告牌、消防宣传栏、消防宣传橱窗、消防画廊等, 统一在每个居民楼道设置”119”消防警示牌。二是充分利用社区文化宣传机构、场所和广播站, 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各社区应在社区图书室、社区活动室、社区会馆、等公共场所增加消防内容;利用社区消防教室培训义务防火员, 各社区在寒暑假期间应组织少年儿童进行防火教育, 召集老弱病残人员向其讲授防火常识, 引导家长看护好未成年子女, 严防儿童玩火、放火现象的发生。三是公安消防机构应加大社区消防宣传力度。消防站应对社会开放, 定期接纳社区群众进行参观, 使其增强对消防知识的了解。对驻社区学校、幼儿园等消防安全教育阵地, 公安消防机构应当定期向其宣传消防法律法规、普及防火、灭火和自救逃生知识, 同时向教育主管部门建议将消防教育纳入日常教学计划之中。每年应适时组织开展一至二次由社区群众参加的灭火和逃生演习, 在“119”宣传月集中开展一次居民广泛参与的消防宣传活动。公安消防机构还可以开通消防热线, 随时接待群众的消防投拆和消防咨询, 通过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 使消防宣传活动更加贴近群众, 贴近生活。

(四) 要适时开展防火检查。

一是防火检查服务进家入户, 努力减少居民家庭火灾。各社区志愿消防人员在深入各家各户进行防火检查服务时, 应重点发现和纠正居民家庭用火用电及炉灶安装使用不规范、乱倒液化气残液、堵塞占用通道楼梯、圈占消火栓、小区内车辆乱停乱放影响消防车通道等行为。各办事处还应与社区内的单位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 并组织对这些单位开展消防普查, 统一组织开展楼道清理维护消防设施等活动, 有效地消除火灾隐患。二是要坚持消防安全“三查”到位。“三查”即“季度检查、每月检查、每日巡查”。季度检查可协调公安消防机构联合进行, 每月检查可由街道办事处组织各社区统一进行, 每日巡查由社区志愿消防人员进行, 社区志愿消防人员应实行换班制, 确保每时每刻有人值勤。不论是检查还是巡查, 都要有记录, 对发现的火灾隐患要及时督促整改, 对违章行为要及时纠正。社区志愿消防人员要会熟练使用消火栓和其他灭火器材, 能够及时报警, 疏散遇险群众, 妥善处置火灾险情, 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的危害。

加强消防信息 第6篇

1古城消防安全形势极为严峻

丽江古城由于融汇了各个名族的文化特色而声名远扬, 古城游客数量逐年翻番, 各项商业活动明显增多, 但随之而来的火灾形势也日趋严峻。一方面火灾防控难度不断增大。丽江古城共有5169家经营场所 (其中3765户商铺, 65家酒吧, 1881家客栈, 104家餐厅, 83家公房和26家商场) , 4464户住户, 火灾防控任务重、难度大。另一方面火灾风险居高不下。丽江古城历史悠久, 大部分建筑耐火等级较低, 且这些建筑都被改造成人员密集的营业性场所, 加之古城市政管网压力不足, 一旦发生火灾, 极易造成惨重的人员伤亡。近5年来, 丽江古城保护区内共接处火警58起, 其中2009年“3·31”古城南门新疆饭店火灾、2011年“7·21”北门金虹巷火灾及2013年“3·11”光义街火灾造成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和财产损失, 引起了各级领导和社会舆论的高度关注, 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保护的惨痛教训。

2古城消防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 在上级党委的坚强领导下, 在每一届消防大队领导班子的不懈努力下, 古城消防安全取得了长足进步, 但由于各方面的客观原因, 仍然有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

2.1行政许可无法遵循法规制度。从消防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来看, 古城保护性古建筑和木质建筑均被禁止作为人员密集场所使用, 但为保障旅游行业, 政府部门已经默许古城经营现状, 形成行政许可办理惯例。

2.2市政消防设施建设滞后。一是古城消防与生活用水是一个给水管网, 管网水压不足, 消火栓栓口压力不能满足消防要求。经检测, 在用水高峰时, 古城部分地区管网压力只有0.015MPa, 严重低于消火栓栓口的压力最低要求。二是古城支状管网导致消防供水不安全。三是古城局部区域管网缺失, 一旦该区域发生火灾, 无法及时供水灭火。

2.3消防安全基础较为薄弱。一是用火传统教育缺失。古城纳西族已形成了传统的用火教育, 但随着外来人口增加, 传统居民逐渐移出古城, “新古城人”继承了用火习惯, 却缺少传统用火教育, 导致生活用火风险增大。2013年10月31日的“花窝窝”茶餐厅火灾, 就是因为工人下班时把沙发垫子堆放在“火盆”四周沙发上, 却未将火完全熄灭, 从而引燃四周可燃物致灾。二是火灾诱因不断增加。外来经营商户用火、用油、用电、 用气的频率和强度明显加大, 新的火灾隐患不断滋生。仅2013年, 古城区就有3起因抽油烟机未定期清理, 在炒菜过程中引发火灾, 所幸因扑救及时, 未造成大的损失。三是志愿消防队伍力量单薄。目前古城志愿消防队伍数量、质量和装备配备与火灾扑救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 群众自救能力仍有待提升。

2.4消防监督警力严重不足。古城区公安消防大队共有6名消防监督员编制, 加之古城内只能步行, 即使消防监督员熟悉道路交通并提前通知被检查单位, 每天的工作时间也仅能完成6~10家单位的有效检查。但古城有5169家商户和4464家住户, 人均检查量达到2408家, 现有警力根本无法完成规定的检查任务, 容易顾此失彼。

3加强古城消防安全管理的具体措施

消防警力有限, 社会民力无穷。消防安全工作只有拓展广大人民群众行使监督权的渠道, 搭建人民参与消防的平台, 方能解决当前古城消防安全工作面临的诸多难题。因此, 古城消防大队要进一步深化消防监督服务和救援体系改革, 不断加快服务职能转变, 切实改善古城消防安全形势, 从而推动消防部队建设和消防事业发展。

3.1切实把握改革战略方向。古城消防改革应当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会化消防工作, 在消防审批与服务职能转变上实现新突破:在行政审批上, 做到技术审批和行政审批的完全分离, 强化技术审批的专业化、中介化。在网上办事流程上, 实现以 “组织为中心”的技术创新向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体验创新, 提高消防网上审批的便捷度和满意度。在消防评价体系上, 由 “大而全”的复杂评价逐步改为针对不同行业火灾特点的“小而准”管控。在技术创新上, 加大贴合古城实际的消防自动化设施研发, 力求在技防上取得新突破。在救援力量建设上, 重心由“灭火”向“培训专业消防力量”方面偏移, 逐步建立遍布全城的志愿消防力量。

3.2主动加强党委政府领导。古城区消防工作离不开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一是将涉及古城消防安全的重大事项纳入区委常委会议事日程。二是对涉及古城整体布局的消防规划进行定位定向, 制定古城消防安全的近期、中期、远期规则, 并将古城消防站、消防供水、消防通信、消防车通道、消防装备等纳入城乡规划。三是建立与古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便民利民措施, 推动古城消防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3.3积极引导社会资源介入消防领域。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消防服务, 引进和培育高质量的中介组织, 实现从技术审批向行政审批的转变。要鼓励社会资金组建志愿消防队伍, 参与火灾隐患排查, 形成良性的社会化消防工作机制。逐步形成 “行政审批高效透明公平公正, 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消防, 消防救援体系强大有力, 消防意识普及广泛深入”良好工作局面。

3.4着力构建公平公正的消防工作平台。改变消防机构包摊包揽的传统方式, 加大政府职能转移委托力度, 向社会组织开放更多的消防领域, 为社会组织的发展壮大和参与消防管理让渡空间。一是要明确各类场所消防审核的具体标准, 确保规则公平透明。二是要建立简洁明了的消防审批和服务平台, 方便人民群众办理消防业务。三是要深度公开办事流程, 确保消防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3.5严格落实消防监管职责。要不断强化各职能部门的监管责任。一方面要明确责任单位。100平方米以内的场所由派出所管理;100~200平方米范围的场所由古城管理局管理;200平方米以上的场所由辖区大队管理。另一方面要明确硬性标准。一是对达到一定面积的场所必须设置相应的稳定水源、一定数量的手抬机动泵、具有救火能力的战斗力量, 做到能对初期火灾进行扑救。二是各单位要建立完善用火、用电、用油、用气制度, 确定责任人员, 采取监管措施, 并向社区申报备案。三是要通过对游客和员工消防知识知晓率、火灾责任追究率、四用备案率、消防水源到位率四项指标综合评估部分区域消防安全指数, 并根据评估结果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四是要公开依法查处一批火灾责任人, 并通报广大经营户达到警示教育效果。

3.6注重加强常住人口管理。从引发火灾的诱因来看, 电气火灾和生活用火不慎已经成为社会火灾防控的两大难题。 根据这一现状, 防火工作要结合古城消防供水、道路交通、建筑结构的实际情况, 兼顾建筑结构安全、古建筑保护和消防安全。由派出所社区民警对居民住户进行一对一帮扶、一对一指导, 规范其生活用火行为, 大幅度减少住宅火灾隐患。

加强消防信息 第7篇

近年来, 我国城镇公共消防设施建设不断加强, 基层消防组织逐步建立, 为提高公共消防安全水平、保障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总体上看, 目前我国城镇公共消防设施建设仍然滞后, 城乡差异大, 覆盖不全、总量不足、维护不够的问题比较普遍, 影响快速有效处置火灾;同时, 基层消防组织不健全, 管理粗放, 影响消防安全责任在基层的有效落实。当前, 我国正处于城镇化深入发展的关键时期, 为切实加强城镇公共消防设施和基层消防组织建设, 积极推进消防安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进一步提高公共消防安全保障能力和社会消防治理水平, 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和《消防法》《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 (2014-2020年) 》《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的意见》 (国发[2011]46号)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 (国发[2013]36号) 等法规和文件, 坚持以人为本、城乡统筹、分类指导、综合治理, 坚持以城带乡、以镇带村, 着力加强城乡消防规划、公共消防设施、消防安全管理组织网络和灭火救援力量体系建设, 到2020年, 城镇公共消防设施基本达标, 基层消防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 保障机制更加完善, 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相适应,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良好的消防安全保障。

二、全面修编和严格落实城乡消防规划

(一) 全面修编城乡消防规划。

牢固树立规划先行的理念, 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 紧紧围绕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 结合城乡规划的编制和修改, 及时组织编制和修订城乡消防规划, 科学规划消防安全布局、消防站、消防供水、消防通信、消防车通道、消防装备、消防教育训练基地和消防力量等内容, 合理确定城乡不同区域公共消防设施、消防装备和消防力量的建设和配置标准, 科学设定发展任务, 并在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中明确消防站、消防训练基地等的规划建设用地规模和布局。2015年, 组织各地全面摸清城乡消防规划编制和实施情况。2016年, 全面完成城市、县城和全国重点镇消防规划的修编工作。到2017年, 有条件的建制镇应完成编制消防规划, 其他建制镇的总体规划和乡规划中应全面明确消防队 (站) 用地布局、消防供水建设等要求。

有关部门要加强规划间的统筹衔接, 把公共消防安全纳入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以及控制详细规划, 纳入城市综合防灾体系规划、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规划、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等;把城市、建制镇的消防专项规划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等“多规合一”范畴, 做到有序紧密衔接。统筹考虑城市群、中心城市、小城镇、中心 (老) 城区改造、新城新区等的建设特点和产业布局, 积极采用区域消防安全评估技术, 提高消防规划编制质量。

(二) 强化消防规划的执行实施。

建立健全城乡消防规划近期实施内容的滚动编制机制, 规划实施期限原则上应当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年限相一致, 并在基础数据、建设用地范围和规划时序方面与城乡规划同步衔接, 确保消防站、消防训练基地用地纳入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界限 (黄线) 。分解落实消防规划中确定的建设任务和建设时序, 制定公共消防设施、消防装备建设的年度计划。健全完善消防规划实施情况的评估、考评机制, 规划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消防专项规划编制、审批、实施的监督管理。

三、加强城镇公共消防设施建设

(一) 加快消防站和消防训练基地建设。

各地发展改革、住房建设、规划、财政和公安消防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合力加强城市消防站建设, 根据建成区面积、常住人口和灭火救援任务量等实际需求, 依照标准、综合评估, 及时安排消防站新建项目, 并严格按照《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配备人员、装备及相关设施。对于增建普通消防站有困难的老城区, 应当开展火灾风险评估, 因地制宜地增建规模适当的消防站。可以在有条件的地级以上城市建设区域性消防训练基地。各地城市消防站建设发展要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到2016年, 无专业灭火救援力量的县建设规模适中的消防站, 填补空白;直辖市和省会市、计划单列市全面建成消防训练基地。到2018年, 大城市、特大城市、超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县城主城区消防站建设基本达标, 满足灭火救援的实际需求;其他地级城市结合当地实际和灾害特点建有独立或区域性的消防训练基地。到2020年, 其他城市和县城的消防站建设基本达标, 满足灭火救援的实际需求。

(二) 加强市政消防供水建设。

在城镇规划区范围内, 发展改革、规划、城建 (水务) 和公安消防等部门应当加强配合, 明确职责分工, 确保市政消火栓 (消防水鹤) 与给水管道、计量设施等市政给水系统同步规划、设计、建设与使用, 有条件的地区, 道路两侧市政消火栓宜交错布置;寒冷地区管径DN200以上的城市供水管道应当设置消防水鹤。各地要在确保不欠“新账”的同时, 抓紧摸排市政消火栓“欠账”, 加大补建力度。2015年、2016年, 城市和县城的市政消火栓建有率应分别达到80%、90%。到2017年, 城市、县城和建制镇应当基本补齐市政消防水源“欠账”, 确保基本达到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国家标准要求, 实现建成区消防供水全覆盖, 满足消防用水需求。采用井水等地下水源和江河湖海水库等天然水源作为消防水源的, 应当按照有关标准设置取水设施和确保供水可靠性的技术措施。无市政集中供水, 市政给水系统为间歇供水或者供水能力不足、为枝状管网以及地震设防地区及有需求的高速公路封闭区内应当建设市政消防水池等储水设施。

(三) 加强消防通信设施建设。

城市应当按照消防通信指挥系统标准的要求建设具有快速准确接警、可视化调度指挥等功能的消防通信指挥中心, 具备有线、无线、卫星和计算机基础网络, 与政府应急指挥系统互联互通, 并延伸至具备条件的专职、志愿消防队。规划、市政、城建、交通等部门应当与公安消防部门建立地理信息和建 (构) 筑物、消防水源、道路监控等信息的共享机制, 电信业务经营单位应当提供灭火救援专用通信链路和信息服务支持。鼓励各地由政府统筹加快城市消防安全远程监测系统建设, 提高火灾报警等消防安全防控的信息化水平。

(四) 加强消防车通道建设。

城建部门应当按照市政道路路网结构和建设计划, 优先打通断头路和拓宽巷道, 提高道路承载大型消防车的能力, 并按照国家标准要求设置消防车回车场地、保留消防车作业面, 不得设置影响消防车通行的路障, 确保消防车的通行能力。靠近市政消防供水设施的道路和高层建筑、大型公共建筑的沿街道路, 应当确保消防车的作业需要。

四、建立健全基层消防组织

(一) 强化基层消防安全管理责任。

各地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要建立消防安全组织, 明确专人负责消防工作, 因地制宜探索消防安全监管模式, 依法履行消防工作管理职责。坚持加强政府管理与鼓励社会参与相结合, 将消防安全全面纳入农村基层综合公共服务平台。切实落实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检查职能, 加强对居民住宅区的物业服务企业、村 (居) 委会依法履行消防安全责任和授权单位的日常消防监督检查。

(二) 大力推进乡镇政府专职消防队伍建设。

充分发挥乡镇政府专职消防队“一专多能”作用, 使其承担扑救火灾、消防宣传、防火巡查、隐患查改、综合救援等综合职能, 辐射带动提高周边农村的消防安全条件。鼓励企业、民间组织、个人等各种社会力量参与乡镇专职消防队建设, 对因工作需要确需成为法人组织的可依法申请登记, 鼓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推动专职消防队伍建设。根据《乡镇消防队标准》, 除建有公安现役消防队的乡镇外, 2015年, 65%的全国重点镇和50%的其他符合建队标准的建制镇建立专职消防队。到2016年, 全国重点镇和75%的其他符合建队标准的建制镇按照标准建立专职消防队。到2017年, 所有符合建队条件的建制镇全面按照标准建成专职消防队。

(三) 全面加强乡镇农村志愿消防队伍建设。

各地发展改革、民政、财政、公安消防等部门要落实部门责任, 大力加强小乡镇和农村消防力量建设, 夯实基层消防安全基础。全面贯彻公安部等五部门《关于积极促进志愿消防队伍发展的指导意见》 (公通字[2012]61号) , 提请当地政府加快推进志愿消防队伍建设, 提供站舍营房和装备器材, 对志愿消防人员进行培训, 给予适当补贴和机会回报等激励。2015年, 60%的乡镇按照标准建成有人员、有装备、有站舍、有经费的志愿 (兼职) 消防队, 50%以上常住人口超过1000人的行政村、自然村建立有志愿人员和基本消防装备器材的志愿消防队, 依托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拓展公共消防服务功能。到2016年, 上述比例达到80%;到2017年, 上述比例达到100%。到2020年, 行政村、自然村应当基本建立志愿消防队。

五、加强组织领导和综合保障

(一)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部门协同。

要提请地方各级政府加强对城镇公共消防设施和基层消防组织建设管理的领导, 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 纳入各级政府消防工作考核、党政领导干部考核、社会综合治理考评等内容, 加大考核比重。机构编制、住房建设、公安机关及其消防部门、民政等部门要加强对城镇公共消防设施和基层消防组织建设的监督指导, 相关部门要研究落实城镇公共消防设施和基层消防组织建设经费保障等支持政策, 加强项目绩效考核。各地要结合“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编制, 将城镇公共消防设施建设纳入重要规划内容, 并将城镇公共消防设施和基层消防组织建设全面纳入城镇化统计工作和城镇化发展监测评估体系, 建立相应评价指标体系, 推动工作落实。要统筹加强农村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和消防条件的改善, 将其全面纳入新农村建设和村庄整治, 不断提高农村消防安全保障水平。

(二) 明确城镇公共消防设施建设维护管理责任。

各地应当提请政府建立健全公共消防设施建设维护管理责任机制, 加强工作协调和监督指导, 负责公共消防设施维护管理的单位, 应当保持消防供水、消防通信、消防车通道等公共消防设施的完好有效。要积极运用物联网等信息化管理手段, 将城镇公共消防设施全面纳入数字化管理平台和综合信息系统, 建立公安消防、城建 (水务) 等部门的建设维护使用信息共享机制, 切实提高城镇公共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水平, 确保完整好用。

(三) 加强综合保障。

各地要将城镇公共消防设施纳入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计划, 建立健全基层消防组织建设维护经费保障机制, 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和城市维护费应当包含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和维护使用经费, 切实保障公共消防设施的建设和维护。中央和省级政府应当对困难地区消防队站的基础设施、消防装备和业务建设予以支持。要充分考虑和优先保障城镇公共消防设施建设用地需求, 将其纳入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和建设用地供应计划。

(四) 摸清底数加快建设进度。

加强商场消防安全管理之探讨 第8篇

关键词:商场,消防,安全管理

随着我国商业贸易的不断发展, 商品交易的场所呈现出区域化、规模化、多功能化及专业化等多向分化的发展趋势, 商场和市场正在逐步融合, 商品交易的规模呈现出迅速扩大的趋势, 人流、物流与车流相互交错。在商场繁荣的背后, 其消防安全管理问题也日益显现出来, 发生火灾的危险性大大增加。为控制商场的消防安全发展态势, 笔者对如何加强商场消防安全管理、降低商场火灾风险的具体措施进行了研究。

1 加快消防法规的立法进程

尽快在《消防法》或有关的行政法规中明确消防安全的责任主体。在法规中, 应明确商场是本单位的消防工作责任主体, 商场内的经营者必须要对消防安全负责, 而设定多经营主体的商场, 其公共消防安全必须由一个统一的管理机构承担具体的公共消防安全责任。同时, 应界定商场经营主体变化时的消防安全责任界限, 明确规定民事合同不能改变法定的责任。同时, 要尽快立法, 以明确各职能部门对商场市场消防安全所负的监管责任。应明确规定, 消防行政许是建设部门和工商部门的前置审批条件, 要求建设部门与工商部门履行审批职能时, 应确保商场及其场内的经营者不得占用防火间、疏散通道与消防车道, 要求商务部门将消防安全纳入到主管范围内作出统筹安排, 要界定国资部门与人防办在商场市场消防安全方面的重要监管责任。

2 消除商场存在的各类消防隐患

要提高商场建筑的耐火等级, 使商场建筑的耐火等级在一般情况下应不低于二级, 高层建筑内的商场还应严格按照《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95) (2005年版) 的规定, 要求一类高层建筑内应达到一级耐火等级。为消除消防隐患, 应采取有效的防火分隔措施。大空间商场的营业厅面积比较大, 可以采取积极有效的防火分隔措施, 比如, 设在二类高层建筑内的商业营业厅的地上部分必须超过1 500m2时, 要采用防火墙或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 主要是包括背火面温升做耐火极限判定条件的防火卷帘来区分防火分区。如果商场内装着自动灭火系统时, 每一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以增加一倍, 也就是不超过3000 m2。如果同时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与自动灭火系统, 并且采用了不燃或者难燃材料装修时, 地上一部分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是4 000 m2。为确保及时疏散, 安全疏散是商场消防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安全商场消防设计疏散宽度的原则, 要严格根据“营业厅和为顾客服务用房的面积总数乘以人员换算系数 (人/㎡) 再乘以百人疏散宽度指标 (m/百人) ”进行计算。在《商店建筑设计规范 (试行) 》 (JGJ48-88) 中详细规定了人员换算系数:在第一、二层, 每层的换算系数是0.85, 第三层是0.77, 第四层及以上各层则为0.60;《建规》还规定了百人疏散宽度指标, 即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内:第一、二层是0.65m/百人, 第三层是0.75m/百人, 第四层及以上各层则是1.00m/百人;《高规》又规定了百人疏散的宽度指标是1.00m/百人, 也就是设在高层建筑二层内的营业厅与为顾客服务用房的面积总数是1 000 m2的商场所需要的人员疏散宽度是:1000×0.85×1.00/100=8.5m。此外, 为确保安全疏散, 还需要按照每一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的要求, 柜台应当分组布局, 组与组之间的距离不应当小于3m。

3 深化员工消防安全教育

商场员工的消防安全素质高低, 直接关系到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从全国多年来发生商场火灾的深刻教训来看, 大量火灾是由于商场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淡薄所造成的, 具体表现在员工的消防安全素质低下, 常常违章用电、用火而导致火灾事故。当火灾发生后, 相关人员又极度缺乏基本的灭火常识, 从而导致火灾失控, 由此而造成不应当有的损失。商场的管理单位对此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应将员工的消防安全培训列为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之中的重中之重, 全面加强对员工消防法律、消防法规以及灭火、逃生自救常识等宣传教育培训, 并应定期进行灭火与应急疏散预案等的演练, 以确保人人都能参与, 人人都能熟悉, 定期开展消防安全知识的考核, 并将考核成绩列入对商场进行消防安全考核评价的内容中。

4 开展建筑消防设施的检查维修保养工作

为保障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及消防车通道的畅通安全, 应当对建筑消防设施开展定期检修, 以确保建筑消防设施的完整, 严禁各类遮挡建筑消防设施的不规范行为。对于因开展局部装修改造中而遮挡到喷头或火灾探测器的情况, 要及时采取移动或增设喷头、探测器等有效措施, 以防止商场内出现没有自动消防设施保护的空白区域。在营业期间, 还应保证安全出口与疏散通道的畅通, 严禁在安全出口附近及疏散通道处摆放货架、柜台, 防止商品设置影响到疏散的栏杆等障碍物, 货架与柜台之间至少应保留3m的间距离, 作为主疏散通道, 货架和柜台之间也至少要保持1.1m以上的间距。商场之外的消防车通道应当保护畅通, 严禁在消防通道等处停放车辆与摆设摊点, 以确保消防安全。

5 结论

总之,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与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 商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场所, 并且将会更多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商场的消防安全和我们宝贵的生命息息相关。有针对性地加强商场消防安全管理, 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不断提高商场的火灾防控能力, 能够为广大人民群众营造一个更加和谐安全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姚长春.浅谈商场的消防安全管理[J].景德镇高专学报, 2006 (4) .

上一篇:小功率计论文下一篇:国有资本增值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