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贸企业内部控制

2024-07-10

商贸企业内部控制(精选11篇)

商贸企业内部控制 第1篇

1.1 行业特点需要加强成本控制

财务管理的关键之一是成本费用管理, 企业必须紧紧抓好成本费用管理, 才能保证各项工作的中心目标即增加企业效益。就商贸企业而言, 购进商品的进价高低直接决定了商品赢利能力和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商贸企业并不直接制造和生产产品, 它是生产制造企业和使用者之间的中介, 通过将商品和货物进入市场进行流通, 从中赚取差价, 获得利润。商品进价低, 按同样的市价销售出去, 企业的毛利大, 反之, 商品进价高, 企业获取的毛利就小。因此, 商贸企业必须严把成本关, 加强成本管理。同时, 费用的耗费情况也直接影响企业获利能力。企业成本费用的高低与企业效益成反比, 因此, 必须加强企业成本费用控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 商贸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元素, 必须与市场经济相适应。商贸行业的特点决定了同一个商贸企业一般都拥有较多各类的产品, 不会仅限于某几种或者一种产品种类, 且产品数量较大。商品在进行采购时, 对商品种类、批次、供应商的考察和管理有更高的要求。财务核算流程较为复杂, 成本控制较为困难。商贸企业要购进价廉质优的商品, 需要更多考虑市场因素和内部控制因素及财务管理因素, 加强成本控制。只有不断注重和加强企业成本控制工作, 不断降低企业成本, 促进企业效益提高, 才能保证企业在市场环境中保持优势。

1.2 市场竞争需要加强成本控制

目前, 商贸企业竞争日益激烈, 复杂的市场竞争环境对企业有较大的影响, 虽然市场竞争可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机会, 但更为企业带来生存压力和威胁。商业企业都使尽浑身解数, 运用各种促销手段、加强管理, 甚至以微利销售商品, 以加速资金周转、扩大销售。一方面, 必须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采取各种广告和促销方式扩大销售量, 提高营业收入;另一方面, 企业需要加强成本控制, 降低成本费用, 以保持、提高企业利润水平, 保证企业效益, 促进企业适应复杂多变的外部竞争环境。

1.3 防范资金短缺风险需要加强成本控制

在实际经营中, 商贸企业还面临着许多无法预计的风险, 特别是资金短缺的风险。资金对于商贸企业来讲是最为关键的因素, 这是由于商贸企业在经营中处于流通的中间环节, 要积压大量的流动资金和存货, 因此商贸企业承担着很大的资金短缺风险, 一旦资金不足, 会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另外, 商贸企业的资金状况与经济的宏观波动、市场的季节性变化、通货膨胀、竞争对手经营情况等都有较大关系。企业成本控制水平也可引起企业资金短缺风险。商贸企业的正常运营流程包括:购进—销售—货币积累, 商品是商贸企业在正常运营中占用资金最大的资产, 对企业效益有着极大的影响。一般情况下, 若不能准确、及时的预测货物购进量, 若货物一次性购进太多, 会引起库存积压, 占用大量资金, 导致资金短缺, 同时增加存货管理成本、引起货物跌价风险;另外, 由于购进货物品种大, 货物的成本核算水平尤为重要, 如果无法掌握货物的具体品种、库存量、存储有效期, 便难以进行商品价格调整, 可能导致商品在销售利好期却低价倾销, 而部分已超出保本期的商品, 仍库存积压。因此, 加强成本控制, 对于商贸企业提高企业效益, 保证企业经营正常进行, 防范资金短缺风险, 扩大企业规模, 促进企业发展, 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 目前商贸企业成本管理的特点

2.1 商品购进成本管理不到位

目前, 我国商贸企业在成本管理中, 还存在着对购进商品的成本管理混乱、不到位的情况。有的企业业务采购部门和人员对商品的进货渠道、进货价格比较不充分、要求不严格, 随意性大, 进货渠道管理混乱。有的企业在购进商品时, 不注重商品的构成结构, 购进商品和企业销售情况无法较好的匹配, 导致畅销的商品购进不足, 滞销商品过多购进, 商品结构严重不合理的情况发生。部分商贸企业在商品的成本管理中, 更多的强调了企业流通费用而忽视了商品采购价格, 在对企业商品进行成本管理中更注重节约费用, 对商品进价成本的管理和核算未能重视。甚至还有的人员违反公司内控制度, 采购价高质劣的商品从中得取好处等。

2.2 费用控制不够严格

一是有的企业进货费用无预算, 存在着运输费超标、差旅费无控制的现象。在进货时不能很好地控制进货过程中的各种费用, 没有一套完备的操作规范, 致使操作无章可循, 必然增加了不必要的资金浪费。二是日常经费支出无预算, 造成日常经费数目过大。虽然经常性支出短期看不大, 但长期而言数量较大。三是重大支出无预算。现实中一些重大支出项目由于缺乏事前科学预测、事中严格控制、事后严密评价, 造成项目资金浪费。四是管理机制不健全。多数商业企业实行二级核算, 小团体利益的驱动, 使得预算难以严格执行。

2.3 缺乏系统的成本控制体系

随着成本控制意识的增加, 我国大部分商贸企业已经具有成本控制的意识并制定制度和采取相关措施, 但是还缺乏系统的成本控制体系。部分企业采取了一些孤立的降低成本水平的方法, 例如考察进货渠道, 加强库存商品管理等,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的降低成本, 但是并未能从整个产业链条出发, 从宏观上出发建立系统的成本控制体系, 也未考虑企业上、下游供求关系, 统筹考虑如何控制成本, 合理降低成本。

3 加强商贸企业成本控制的建议

3.1 提高成本控制意识

要搞好商贸企业的成本管理, 应提高整个企业对于成本控制的关注度和重视程度。应加强培训, 特别是企业管理者对于成本控制的重视程度, 提高成本控制意识, 使其在进行重要决策或者在企业日常管理中, 将成本控制体现进去;要培养企业员工的成本控制意识, 确立成本控制的目标, 制定合理的计划, 将成本控制以有效的方式与具体的工作岗位相结合。要将成本控制效果和执行人员的经济效益相结合, 层层落实责任, 把成本控制落实到员工的岗位职责中去。

3.2 建立健全成本控制体系

要通过企业财务会计制度, 建立健全企业成本控制体系, 成本费用的核算与控制要以特定的制度来确定。要完善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的制度, 制定购进成本、运营费用的核算规定或者程序, 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 针对购进成本、库存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制定责任核算规定。从企业实际出发, 综合考虑企业的产供销, 结合企业上、下游产业链条, 从企业所处的产业环境出发, 在建立成本控制体系时, 既要包括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 也应包括行业价值链分析和企业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要通过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 找出增值小或者不增值商品, 将成本与价值不相配的货物加以调整或者删除以降低成本。要通过行业价值链分析, 明确行业价值链中耗费较大的部分, 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 确定向前整合或者向后整合。通过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 针对竞争对手的情况, 确定自身的竞争优势和劣势, 以建立相应的成本控制途径。

在制定好成本控制体系后, 要以规章制度的形式, 将权、责、利相结合, 落实成本控制。要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 坚持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将成本控制体系有效地与各个岗位相结合, 保证成本控制规章制度的执行, 不能流于形式。要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明确各个岗位的具体职责, 检验各个岗位的工作质量和成本控制情况, 建立公平、公开、公正的成本控制体制, 严格责任制度, 减少人为浪费, 激发员工控制成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对执行到位、效果良好的员工, 要及时鼓励, 反之, 则要对员工进行适当的处罚, 起到惩戒作用。

3.3 加强成本预测, 注重事后分析

加强商贸企业运营过程中的成本预测和事后分析工作, 达到控制成本费用、提高成本控制水平的目的。在商贸企业运营过程中, 要进行成本预测、编制成本计划和预算、实际核算成本, 根据统计核算、业务核算、会计核算提供的资料, 对购进商品和影响商品成本升降的因素进行分析, 避免商品成本超支或过高。在进行新的项目之前, 必须做科学的分析论证, 预测需要的总成本额, 以此作为进行计划成本控制与目标考核的依据。对每一种商品的购进, 都应当有准确的预测, 防止不应有的失误。要选好合理的商品供应商, 制定好该项商品的成本计划, 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要注重费用的预测管理, 既要实事求是, 又要厉行节约, 从实际情况出发, 充分挖掘内部潜力, 使费用计划切实可行, 并提出降低费用开支所采取的措施, 经分析测算后, 提出费用支出计划, 特别是对差旅费、业务招待费、通信费等重点费用要核定标准, 总额控制。

在坚持对成本费用进行预测并按照成本控制体系进行实施的基础上, 要加强成本费用的事后分析, 采取回头看的方法, 及时检查、分析、修正、补充, 以达到控制成本和提高效益的目标。成本费用分析应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购进成本、销售费用节超、人工费用多少、其他直接费用支出情况、管理费用增减、预算实施情况等。成本费用分析必须居于内容真实、数据准确的资料, 常用因素分析法进行分析, 通过对比, 揭露矛盾, 解决矛盾。不能只分析数量上、现象上的差异, 还应该分析形成差异的原因, 找出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 提出措施, 挖掘潜力, 改进成本管理工作。

4 结论

商贸公司企业简介 第2篇

北京比尔商贸有限公司

我们在中国大陆有很完善的进出口服务系统,已经和多家船公司,航空公司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可以为您的货物出口各国提供最佳的航运、空运路线以及报关完税、代买保险等一系列服务,同时我公司在深圳有一个很完善的配置仓库可以满足您的货物在深圳中转的需要,可以为您验收货源、散货拼柜,选择合适的配送方式,安全快捷地送达货物。

公司有很广泛的商品信息网络,合作伙伴遍及世界各地,已经成为欧美许多贸易商在中国的全权代理。公司在“创造最佳服务”的经营理念指导下,经过全体员工的不懈努力,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公司拥有一支业务精通,操作能力强的骨干队伍。在为客人提供多种物流解决方案的同时,还可以为海外客户开拓中国市场寻找货源,验收货物,报关定仓解除进出口的一切后顾之忧。提供专业化、个性化、全天候、全方位的服务。

立足企业合作 拓展商贸机遇 第3篇

受经济危机以及环保政策的影响,目前我国造纸行业面临新一轮的资源整合,转型升级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此, 本届展会将在传统活动形式之外不断加以创新,力求为行业提供最全面、最具商贸资源的交流与合作平台,其中包括:

活动一:第二届巴基斯坦参观团纸张采购对接会

由巴基斯坦纸商协会组织的“第二届巴基斯坦参观团纸张采购对接会”7月30日上午举行,汇聚巴基斯坦10余位来自贸易商、批发商、印刷厂、零售商等领域的采购代表,全面采购双胶纸、胶粘纸、打印纸、复印纸、美术卡纸、漂白卡纸、白卡纸、新闻纸、包装纸、无碳复写纸、薄膜纸、手工纸、标签纸、艺术纸、艺术卡纸等各种纸张。对接会将通过“一对一”对接的采购方式,全方位为国内纸张供应商搭建出口巴基斯坦的机会。

活动二:2014生活用纸采购对接会

为有力推进生活用纸生产型企业与经销商、电商、加工厂、餐饮酒店业、商业零售业等渠道的贸易往来,协助生活用纸企业获得更多商业合作机会,2014生活用纸采购对接会7月30日下午举行。本次采购对接会邀请到了来自家乐福、百佳、万宁等大型连锁机构的采购负责人到会采购。

活动三:免费参观广东品牌纸机厂

广东不仅仅是中国生活用纸生产和消费大省,还是生活用纸装备制造的重要基地,涌现出了宝索、宝拓、德昌誉等数十家生活用纸机械企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70%以上的生活用纸加工设备来自广东。为能让参会代表在参观展会之余更进一步了解重点知名企业的产品性能,展会特设了参观宝索、德昌誉的活动。

商贸企业内部控制 第4篇

一、企业财务内部控制评价的基本方法

企业财务内部控制评价是指通过独立的调查、测试, 分析企业在一定经营期间内所采取的各项财务内部控制政策、程序、措施, 评价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设计、实施情况以及运行的有效程度, 通过对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健全性和合理性与制度执行的有效性方面进行打分, 采用定量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情况进行评价, 同时结合发现的问题做进一步分析, 并出具财务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以促进企业建立健全运作规范化、管理科学化、监控制度化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

为使评价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本次评价主要是针对被评价单位, 选取部分样本测试单位, 结合财务内部控制评价指标, 运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健全合理性和执行的有效性进行评价。样本测试单位通常情况下汇总资产总额不得低于企业集团汇总资产总额的50%, 测试单位户数不得低于企业集团总户数10%, 并具有代表性, 所选取的财务数据应为样本测试企业上一年度的财务决算数。

财务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主要包括货币资金、应收和预付款项、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成本费用、采购、销售、投资、筹资、担保、高风险业务、关联方交易、财务体系、财务预算、财务组织、财务报告和信息披露、财务信息系统等共19个大项, 417个小项。在评价中可以根据集团总部和样本子公司两类, 以及样本测试单位各自的业务特点、职责分工, 对各样本测试单位调整相应指标, 确定补充指标的评价基本标准和计分标准。

企业财务内部控制评价采取定量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定量评价主要是对企业集团、样本测试单位财务内部控制按具体计分标准、评价指标权重和评价模型, 进行的双百分制定量加权。定性评价以定量评价结果为基础, 采用四象限法, 将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健全性和合理性与执行的有效性进行组合得出定性评价结论, 并根据评价工作实际情况, 结合发现的问题做进一步分析。

二、企业财务内部控制评价结果

在企业财务内部控制评价过程中, 通过访谈、观察、检查、问卷调查、专人打分等多种方法, 测试、分析了目标企业2010年所采取的各项财务内部控制政策、程序、措施, 评价了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健全以及实施情况, 最终通过各样本测试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健全合理性和执行有效性的定量和定性评价结果, 进一步分析企业财务内部控制评价情况。

(一) 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与执行方面取得的成绩。

根据评价结果分析, 该商贸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成绩主要体现在会计系统方面。企业大多依据财政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 制订了包括财务收支审核制度、会计制度、资金管理制度和财产管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运用于涉及公司会计核算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 以规范公司及控股子公司的会计核算, 保证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同时为确保整个管理系统持续有效运行, 对已发现的未符合规范的现象, 及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 保证生产经营目标的实现。

(二) 财务内部控制建设与执行方面存在的主要不足。

根据评价结果分析, 该商贸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控制环境方面, 一些企业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 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宣传不够;企业内部控制管理职能的实施主要是以内部审计和财务为主, 未树立全员共同参与的内部控制管理理念;缺乏内部控制责任追究体系。二是在风险控制方面, 风险管理尚未与经营管理融合, 各级企业缺乏风险防范和应急机制, 缺乏风险评估和预警报告制度。三是在控制活动方面, 子公司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时, 多照搬集团公司相关制度, 缺少结合自身特点制定的有效制度;制度执行的力度不够, 大多企业未实行资金集中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不够细化;风险意识淡薄, 缺乏内部制衡机制。四是在信息沟通方面, 系统化、规范化不够, 部门之间信息交流不畅, 控制程序脱节, 不能如实披露风险;信息化建设总体基础较差, 基本停留在基础的财务电算化水平阶段, 财务信息未实现数据共享、集中管理和集成应用, 个别企业电算化不规范, 造成集团财务信息采集不及时;财务信息化和企业组织形式、业务流程没有结合。五是在监督方面, 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不足, 独立性不强, 审计结果落实较弱, 限期整改力度不够;高风险业务管理部门对子公司的高风险业务检查较少或检查内容不完整;财务管理存在缺陷, 财务数据与实物资产未能定期进行核对, 对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长期挂账缺少较好的措施。

三、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完善建议

根据财务内部控制评价结果, 针对该商贸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管理缺陷, 笔者提出以下完善建议:

(一) 进一步建立健全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一是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 增强内控理念, 加强人力资源培训, 提高财务人员素质;二是明确职责划分, 实施有效的财务控制, 部门、岗位和员工各负其责, 相互制约;三是以会计控制为基础和核心, 逐步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做好会计基础工作, 完善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四是适时地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估和调整, 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经济环境, 不断完善企业内控机制, 确保企业持续发展。

(二) 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度。

商贸企业内部控制 第5篇

关键词 商贸企业 财务风险 债务结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贸企业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管是投资、筹资还是企业日常经营形成现金流量周转、利润分配、资金管理等等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只有充分认清商贸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正确地预测和权衡商贸企业的风险与收益,进行适当的控制,尽量减少风险损失,才能使商贸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险中求胜。

一、商贸企业财务风险特征分析

1.商贸企业的行业特殊性。依据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CB/T4745-2002)》标准,商贸企业是指开展各类销售、经营、贸易的经济单位,主要包括餐饮业、零售业、批发业等行业的企业。与生产性企业相比,商贸企业存在一定的行业特殊性:

⑴经营模式的特殊性。与生产性企业的价值南产品生产环节来创造相比,商贸企业的价值增值则来源于商品的流通,商品流通的速度和数量直接决定了其经营的效益;另一方面,生产性企业主要面对同定、长期和大批量的采购商和批发商,市场相对稳定;商贸企业直接面对最终消费者,消费者购买欲望与偏好以及购买能力的多变性,使得商贸企业市场销售的稳定性较差。

(2)现金流的特殊性。商贸企业价值增值来闩于商品流通环节,具有商品经营周期短、流动性大、存货周转速度快、资金周转需求量大、货币与商品的交换同时实现、应收账款数额少等特殊性,使得现金流周转数额急剧增加、增长速度加快。

(3)财务指标的特殊性。与生产性企业注重同定资产投资额指标、订单应收账款数额指标、资产负债率指标相比,商贸企业的经营模式决定了其关注的财务指标主要是商品的周转率、存货的库存量、资金周转率、现金流等指标。

2.商贸企业的财务风险特征。商贸企业的财务风险是指其在商品流通领域的各项财务活动中,受到内外部环境以及不可预测或不可控制等因素的影响,使其实际财务收益与预期的财务收益形成巨大偏差,严重影响商贸企业正常运营的经济损失性。商贸企业经营模式、现金流和财务指标的特殊性,决定了其财务风险的特殊性。

(1)商贸企业财务风险的市场决定性。消费市场决定了商贸企业财务危机的出现,商贸企业在经营方面如没有准确把握市场的定位,商品促销手段不得当,则很有可能导致商品库存积压,从而严重影响了商贸企业的流动性,长此以往,造成恶性循环,最终使商贸企业财务步入危机。另外,如果消费市场出现重大经济波动,商品价格急剧下跌、上涨,导致出现消费市场低谷,这将对商贸企业的营运、销售带来致命的影响,使商贸企业陷入经营和财务的危机。

c2)商贸企业财务风险的突发性。商贸企业在经营、理财的过程中,会受到许多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然而在这些主客观因素当中,有些因素是可以把握和控制的,但是还有许多因素是突发的、意外的,有的甚至是急转直下的,这些因素是商贸企业无法进行控制的。例如,有的商贸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比例较高,但闩有资产所占比重偏低。而且商贸企业比一般企业对资金的流动性依赖程度要高,如果商贸企业对财务活动不进行合理的控制与规划,并出现一些资本结构不合理、筹资结构与投资不匹配等问题,一旦出现突如其来的变化,商贸企业将无法应对,从而导致企业出现突发性的财务危机。

(3)现金流财务指标的敏感性。商贸企业流通环节创造价值的特性,使得其对现金流等指标尤为敏感。商贸企业缺乏必要的现金,将不能满足交易性、预防性和投机性的需要,使企业经营蒙受损失;而持有现金过多,将增大企业的机会成本,降低现金的使用效率。因此,商贸企业特别关注现金流量、现金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财务指标。

二、商贸企业财务风险形成原因

目前,我国许多商贸企业的财务风险令人担忧,预防和解决财务风险的任务日益紧迫。商贸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既有外部的原因也有企业自身的原因,只有通过科学的财务预算才能加强商贸企业控制财务风险的能力。以下根据商贸企业财务风险的特征,分析形成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

1.商贸企业资金流和业务流的不匹配。许多商贸企业的经营模式比较传统,缺乏科学设计和组织规划,在企业资金流与业务流之间存在着一些不协调、不匹配的问题。更为严重的后果是使商贸企业的一些到期应付账款和负债结构之间出现严重的失衡,导致了商贸企业财务风险的形成。

2.商贸企业资金来源结构不合理。债务资金和自有资金是商贸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不合理的资金结构直接影响了商贸企业财务,导致商贸企业财务出现风险。在当前情况下,银行贷款是我国一些商贸企业经营资金的主要来源,如果商贸企业资金结构中银行贷款比例过高,将会给商贸企业带来过高的资产负债率,进而形成商贸企业财务较大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企业的经营状况出现问题,难以偿还到期的银行贷款,则就出现了商贸企业财务风险。

3.商贸企业流动资产管理不当。商贸企业流动资产是指商贸企业可以在一年或者越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运用的资产,是商贸企业资产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商贸企业的预付账款、应收账款和流动资产中的存货三项流动资产管理是商贸企业资金管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些流动资金管理的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商贸企业财务风险的产生。在实际管理中,我们一些商贸企业常常出现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商贸企业在不十分清楚客户信用的状况下,大量采用赊销的营销方式,导致企业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企业资金长期被占用,使企业造成坏账,给商贸企业日常资金周转埋下风险隐患;第二,商贸企业难以对预付账款进行有效控制,供货商容易出现不交货或者晚交货的问题,造成企业预付账款被长期占用,特别是在产品市场价格上涨的情况下,供货商不交货,产品市场价格下跌的时候集中交货,企业在此时容易出现经营亏损的问题;第三,企业存货结构的不合理,容易使企业出现存货不能得到及时销售,存货周转率较低的问题。

4.企业缺乏有效的內部财务控制,管理较为混乱。商贸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混乱是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特别是在那些上下级之间,利益分配、资金管理和使用方面出现管理混乱的情况下,容易使企业资金出现严重流失、使用效率低下、资金安全性无法得到有效保障等问题,特别是在一些企业的财务人员和管理人员风险意识较为薄弱的情况下,企业财务风险容易出现。缺乏有效的内部财务控制是引发商贸企业财务风险的关键原因。目前,大部分商贸企业都没有建立有效的内部财务控制体系,各项财务管理活动比较混乱,导致企业现金流量不合理、资金使用率和J土J转率低、资产流失严重,使得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的概率增大。另外,财务人员没有严格遵守财务工作的职业道德要求,随意泄露商贸企业的各种商业信息和商业秘密,也间接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三、商贸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策略

针对商贸企业财务风险不同原因及其表现出来的特征,可以考虑从以下三个方面作为切人点来控制:

1.优化企业的债务结构。商贸企业采用负债的办法来筹集发展所急需的资金确实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让企业在短期内获取杠杆利益,但这极易造成企业财务风险。因此,商贸企业在实际的筹资活动中,要认真全面评估债务筹资方式的成本、收益以及由此可能生成的财务风险。商贸企业因闩身的特点,需要能够适应消费市场的波动幅度,这就要求商贸企业控制好资产负债率来降低财务风险。其一,企业在优化自身债务结构的时候,需要以权益资本作为后盾,通过提升企业的资本收益率来保障企业的债务偿还能力。假若发生资产负债率较高的情形就需要企业能及时地降低资产负债率。其二,企业在优化债务结构的时候,尽可能做到债务的到期数额与日期同未来所预期的现金流量这二者间能够实现一致。这样就能够有效地防止企业为了偿还到期债务而影响闩身的正常经营,保障企业的偿还能力。

2.使企业保持良好的财务信用。财务信用作为商贸企业的一项重要无形资产,对于企业进行正常的信用结算、原材料赊购、产品销售和资金筹集等方面都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增进企业的潜在筹资能力,对于企业化解财务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有效保持企业良好的财务信用,一方面,商贸企业要能够和企业保持良好的信用关系,要和银行之间共享企业的经营信息和资金管理状况,从而建立双方互信基础;其次,商贸企业要能够和供货商之间保持一种良好的合作关系,尽量减少货款拖欠问题,因为一旦失去供货商的信任和支持,商贸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将直接受到影响,特别是在企业出现暂时资金困境的时候,供货商的支持是十分重要的。

3.建立并完善财务风险内部控制体系。作为防范企业资金风险的一项重要措施,建立并完善财务风险内部控制体系,不仅可以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也是各项企业财务活动的合法性的重要保证。通过这项措施的实施,将从企业内部形成有效防范企业财务风险机制。对此,一方面要建立一系列行之有效严格的商贸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重点放在对企业的现金流量预算、成本控制、财务风险预警、实物资产及应收账款管理等方面;另一方面,企业也应该能够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财务管理责任,严格责任追究制度。

4.科学管理流动资产。流动资产是商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商贸企业要重点加强现金流量、仓库存货和应收账款的管理。商贸企业可以根据现金的周转速度来确定最佳的现金持有量,合理分布和应用现金,提高现金的使用效率;对于存货,要充分考虑其仓储成本和市场缺货成本,在保证存货供应充足的情况下,最大化减少仓储成本;在应收账款的管理上,要进行全程的系统性跟踪管理,确定合理的收账程序和讨债方法,建立完善的应收账款日常控制体系。

四、结束语

商贸企业内部控制 第6篇

关键词:商业企业,商品采购,控制

云山商贸经营公司中心商店,在《云山商贸经营公司商品采购管理规定》文件下发执行后,该商店半年时间仅在临沂小商品市场就进了多达七次的搭配商品货,进货总额100万元,其中:正常商品50万元,占进货总额的50%;呆滞有问题商品50万元,占进货总额50%。正常商品已销售80%,而呆滞有问题商品基本没动。仅仅六个月时间,特别是在管理规定开始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基本建立之后,出现如此奇怪的现象,究其原因,到底何在?先从该商店负责人组织的两次进货中略加分析一下:

第一次进货:10月31日,进货地点:临沂小商品市场。

金额单位:元

第二次进货:11月20日, 进货地点:临沂小商品市场。

金额单位:元

从二次进货中可以看出,正常商品为自行车、门锁、自行车锁,金额计256410.80元,约占进货总额的50%;呆滞的有问题商品为电表(杂牌)、电子计算器,金额计257300元,约占进货总额的50%。根据该商店年未盘点表,年未库存计算器、电度表进货后基本未销,正常商品尚余小部分未销。

二次进货简单核算如下:

1.这二次进货毛利61749.80元,减去有问题商品进销差价还余34699.80元。

2.这二次进货的直接费用及税金为30500元。

3.如果二次进货的有问题商品进货后能按进货价售完,尚可盈余4200元,但是,呆滞的有问题商品一直没有办法销售,呆滞的有问题商品257300元,每月支付银行利息1700元,到今年3月未止,已亏损2800元,随着时间的延长,亏损金额也将越来越大。

4.根据调查分析,处理电表的削价幅度最少为20%,则将损失21500元,计算器的削价幅度最少为70%,则将损失10万元。

据上分析,到了3月未止,这二次进货最少亏损124300元,可谓损失惨重。该商店每月销售额在50万元左右徘徊,仅此两次进货的损失,将该柜职工辛苦一年的效益冲尽。

从上例看出,损失惨重是人为造成的,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但是为什么会出现这一怪现象呢?其原因就在于组织采购的人员存在问题。

首先,思想上不端正,责任心不强,毫不犹豫的一次又一次上钩了,到头来,造成的损失是很大的,这是严重不负责的表现。

其次,有些采购人员业务素质差,又不肯虚心请教学习,不求甚解,不是有的放矢的组织货源,同样造成不应发生的损失。

再次,有些基层门店负责人自由主义思想严重,对上级和本单位的规章制度只当耳旁风,甚至说“以前都是一样喊,到最后还不是不了了之”。

从中心商店的几次进货中不难看出,有问题商品为什么有增无减?关键在于进货负责人和企业负责人,措施不力,问题处理不严,管理制度的检查落实跟不上,主要表现在:

1.有些单位负责同志,工作效率低。有问题商品的清查处理工作处理不力,只是将商品削了价后往仓库里一放了事,商品不上柜、不作宣传介绍、不造成处理的声势,使其失去了清查处理的意义。

2.有一部分采购人员,思想不纯,为自己考虑多,对企业不负责任,造成进货关把的不严,“病从口入”,旧“病”未除,新“病”又生,是名副其实的败家子。

基层人员存在业务素质差的问题,采购人员信息掌握的不灵,市场行情摸索不透,甚至连所购商品每月销售数量也心中无数。售货人员宣传不力,热情服务比不过个体商贩。

针对上述问题,现就如何解决好“有问题商品为什么有增无减”这一问题,提出如下几条建议:

一、加强日常检查监督工作

财务、业务人员每月定期要对商店的商品进销调存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向企业负责人反映,单位负责人,每月要对所有柜组的商品盘点表检查一遍,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成立企业盘点委员会,不定期的对各柜组商品盘点情况进行抽查。对个别不负责人并给单位造成损失的干部职工,要严肃处理,给予行政和经济制裁。抓紧进行有问题商品的处理工作,应成立长期的有问题商品削价专柜,固定人员,固定地点,并经常出摊设点,下达处理指标,纳入经营承包责任制进行考核。

二、加强业务素质的培训工作

采取老带新、自学、短期培训等多种办法,力争较短的时间里培训一大批业务人才。加强制度学习。组织经营业务人员认真学习系统内关于《云山商贸经营公司商品采购管理规定》等有关文件,熟悉各环节的要求,熟悉岗位职责,提高执行制度的自觉性。完善商品采购程序。严格程序操作,从商品采买、入库、审查、报销,实行全过程控制。

三、加强市场调研

商店自行采购的商品,在符合质量要求的前提下选择合格供方。对大宗商品的采购,则组织供货商竞争报价,选择三家以上供应商报价,进行综合评比,采购物品的单价须为当地最低价。市场调研人员根据市场变化,加强预见性,提前采购一些容易涨价的原辅料。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评价,在供货期内,商店按照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对供应方进行评估。评估按满足技术质量要求情况、供货能力及交货期、产品价格、服务情况、质量保证能力5个项目进行。每项评估分别按“优、良、中、差”四个等级评定,再按“优20分,良15分,中10分,差5分”换算成得分,凡得分在80分(含)以上的,为合格供方。得分在80分以下的,为不合格供方,取消供方资格。

四、加强商品进货计划控制

计划是做好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没有计划就没有管理,工作中,他们把制定采购计划作为管理控制的重要环节,认真制定计划,审核计划,批准计划和严格执行计划。具体由工作人员根据商品销售和使用情况,提出采购计划,经分管负责人人员进行核实后,按照规定上报批准,由采购小组具体实施管理,采购必须有2名以上业务熟悉者负责采购工作,实施过程保证公开透明,阳光操作。

五、严格验收

任何物品购入后须经仓库保管和员工代表验收并在送货单、发票上签名作实,验收者对经手验收物品的品种、规格、数量和质量等与采购发票或采购约定要求相符性负责。验收无误后, 填制材料入库单, 连同供应商送货单分送财务作为结算货款的凭据。

首先,细化验收标准。对规格、标准进行细化,验收时严格对照标准验收。其次,加大处罚力度。在验收中,如发现供货商提供的某种商品不符合验收标准的,少一罚十。再次,建立商店所有员工每人一天参与一次验收制度。所有参与验收员工,验收时协助商店验收人员抓好商品品验收,认真验称,审核数量,对质量提出建议;如果因故不能参与验收时,必须请其他人员代替,并对质量负责,本人不参与验收又不指定他人代替的,商店进行相应处罚。

六、加强企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浅析商贸企业存货管理 第7篇

一、存货管理的发展趋势

存货是在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周期中持有的准备出售的商品或产成品, 或是为出售仍处在生产阶段中的产品, 或是在未来生产进程中以及提供劳务的过程中需要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存货在日常企业管理中占据重要的地位。20世纪70年代, 日本丰田汽车公司首先提出了一种低库存, 高质量的生产模式———即时生产。即时生产模式在很大的程度上减少了企业材料库存, 降低了企业库存仓储费用及材料资金占用率, 加速了企业流动资金的运转, 进而实现企业利润价值的最大化。即时生产作为第一次存货管理理论的改革, 目的是为了追求建立一种零库存的状态, 或是一种力求达到最小库存的生产体系。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在存货管理的第三次改革中的运用, 美国戴尔公司采用直销的方式, 让企业的产品市场销售情况与企业的生产计划进行信息共享, 从而做出最可靠精确的生产计划, 最终让企业的生产与销售市场取得同步, 做到供应与需求的平衡。消灭了其成品库存。在中国, 今天小米手机及华为手机等饥饿营销模式把供应链结合的更加紧密。但更多的中小企业还处于家族管理模式和方法, 企业内部没有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导致存货管理一直是很多商贸企业的短板。

二、商贸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 缺乏存货管理专业人才

随着经济的发展, 企业竞争的加剧, 企业管理层都认识到存货管理越来越重要, 却没有合适的人才。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 公司对存货管理很不重视, 因为存货能很快处理出去, 如今在经济新常态下, 存货管理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特别是相关专业人才相对缺乏, 大多数仓库管理人员只能从基层培养。而且在大多数人眼里, 仓管工作不需要太多知识, 因此普通仓管人员更是素质普遍低下, 没有责任心, 相互推诿, 难以管理。这样存货管理主要依靠经验, 导致存货管理的弊端漏洞较多。非常缺乏有内控管理知识、有责任心肯吃苦的专业人才。

(二) 企业没有建立健全的存货管理制度

目前, 传统管理思维模式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粗放的管理模式往往使企业领导者觉得许多的管理是不必太费时间和心思的, 企业的存货管理常常扮演着企业重要角色却总是被冷落, 忽略。就是因为这样不经意间忽视细节的管理, 很可能导致存货管理的混乱。大多数管理者更愿意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提高产品的占有率及扩大规模等, 但对于商贸企业而言, 特别是批发企业, 品牌品项多, 货品繁多, 如果没有较完善的存货管理制度, 很容易货品出错, 数量溢缺。同时存货管理的各岗位职员分工职责义务不明确, 如发生问题, 职员间就会出现相互推卸责任的现象, 借以掩藏自己的错误, 这种情况的发生会造成存货的损失却找不到相关的责任人进行赔偿, 从而导致企业财富的减少。由于缺少有效的存货监管制度, 库存管理的帐实往往出现严重的不相符现象, 一些企业的库存量大, 商品数量繁多, 库存盘点难度较大, 所以常用账面的盘存数代替实地盘点数, 常导致库存资料信息严重失真, 让企业管理层不清楚企业存货的真实数量。从而影响企业的采销。企业存货的内部控制作为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大多数企业没有重视落实内部控制制度, 从货品的采购到销售诸多环节若不分工协作, 这极可能出现中饱私囊, 营私舞弊的现象。由此可见, 存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也应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 存货信息化管控不够完善

应该说很多商贸企业都已实行了存货管理信息化, 也就是使用了供应链软件代替手工记账。但在软件的使用上缺乏有效地监督与指导, 使得软件建账混乱, 权限设置不清, 操作时常出错, 导致数据与实物严重不符, 让管理者在决策时不敢相信数据。原因主要是没有设置专人管理信息, 监督和指导相关操作人员。

(四) 存货积压占用了大量流动资金, 存储量大造成资金周转期长

现在的企业领导人都非常关注资金的流向, 周转速度却往往忽略了存货成本占用了大量的流动资金。虽然存货是企业财富的标志之一, 但存货的大量囤积必然会导致大量资金的占用。在这几年里, 商贸企业的库存量明显增加, 特别是代理商, 一方面生产企业的订单量要完成, 另一方面随着消费低迷, 商品大量滞销, 存货反而变成了企业的沉重负担。品牌强势的企业, 代理商更是苦不堪言, 要完成订单量, 货款要及时结清, 否则收回品牌代理权, 对代理商而言, 完成订单量, 意味着就是存货的增加, 资金的占用, 利润的下降。另外存货数量过多, 品种繁杂加大了核算的工作量, 占用仓储空间, 降低职工的工作效率, 这会严重影响核算工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从而导致帐实不符现象的出现。所以如何控制货品的库存量, 对每家商贸企业而言, 是生死存亡的大事。

三、解决商贸企业存货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 提高存货管理人员的素养, 组建有责任心的团队

对于存货管理人员的素质普遍较低, 缺乏专业的存货管理人才的问题, 企业一方面加强内部培养, 另一方面找相关行业有经验的专业人才。不管内部培养还是外部引进, 我们首先考虑其责任心和组织管理能力。其次再综合其专业能力。存货管理事情繁杂, 没有责任心就很难担当, 没有管理能力很难调动素质相对较低的员工。至于专业能力, 可以通过参观学习与外部培训提高。对于不适用员工要坚决辞退, 引进奖惩制度, 计件工资, 加强员工的日常管理, 制定制度化人性化透明化的管理制度, 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企业管理者要经常关心重视仓管团队, 不因为员工普遍素质较低而疏远, 只有这样, 才能组建一支有战斗力的仓管团队。

(二) 建立健全的企业存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 提高企业存货管理水平

内部控制系统的建立要求对存货采购、库存、销售的整个运作流程做到职权分工, 互相制约, 建立授权审批制度。首先, 按内部控制互不相容原则制定合理岗位分工, 按区域或品项进行定岗定员管理。第二, 针对本企业的特点及内部控制的关键控制点, 结合采购与销售环节, 建立一套规范的作业流程, 严格按流程作业, 严格按授权审批制度执行。第三, 合理安排货物的规范放置, 根据品项数量及特性, 顺序摆放, 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也减少差错。第四, 加强采购入库抽检, 有必要全检, 特别是对数量不多情况下, 确保入库品项及数量与厂商单据内容一致, 减少不必要差错失误。第五, 出货时增加复核环节, 即一人配货一人核对, 尽量能在视频监控下操作, 确保单据与实物相符。第六, 对于客户投诉货差, 应及时跟踪, 找原因, 增加客户的信任。第七, 加强盘点工作, 若库存量大, 可以按季度全盘, 月度抽盘, 或按月分品项盘点, 同时盘点结果与员工业绩提成挂钩, 超过企业规定比例盘盈盘亏, 由员工赔偿。第八, 加强安保措施。

(三) 完善存货管理信息系统

如今存货管理的信息化程度远高于以往任何时候, 但很多商贸企业信息化因权限设置, 内部控制不规范, 监督不紧等原因, 信息化作用被大大降低。因此加强信息系统管理, 是每个商贸企业重要任务之一。第一, 应设立专门或兼管的系统管理员, 一切权限的设置由其操作, 操作员的增减、权限的修改都统一由一人操作。第二, 系统管理员应对公司作业流程及内部控制熟悉, 且参与内部控制的建设, 只有这样, 才能使信息系统操作权限与内部控制完美结合, 严格按授权审批制度执行。第三, 加强财务部门的审核监督制度, 对商品的建档与改档, 其他信息的修改, 采购入库单及销售出库单等及时复核。第四, 加强信息系统操作员培训, 特别是对新进员工进行先培训后上岗,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操作失误。第五, 信息共享。采购、库存、销售、财务等部门都能及时看到进销存信息, 为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

(四) 制定合理的采销计划, 减少库存积压, 加快资金周转

存货的积压占用了大量的流动资金和存储空间, 存货储存量大, 造成存货周转期缓慢。要解决存货积压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 加强商品部与营销部沟通, 商品部只管采购, 营销部只管有什么商品就卖什么, 这样容易导致商品与市场脱节, 应使商品部与营销部保持一致, 都清楚市场需要什么, 即市场方向。真正做到利益共享, 责任共担。第二, 商品采购部门与管理部门要建立合理的存货采购计划, 保持最佳的经济订货量和最佳的订货次数。商品采购部门要及时与营销部门进行沟通, 借以销售数据分析畅销品和滞销品, 从而计算出最佳的采购计划, 确保商品少积压不缺货。第三, 营销部与商品部都要负责调研市场, 把握市场方向, 对于滞销品, 坚决促销, 尽快清空库存, 因库存时间越长, 只会被更新换代取代, 最终损失更大, 并且还占用资金。

四、结论

经济全球化和贸易全球化带来了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全球贸易市场, 我国商贸企业想要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就要抓住机遇, 注重企业各个环节的管理, 尤其要加强存货管理, 针对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制定适合企业自身存货管理的内部控制机制, 建立存货管理信息系统, 提高存货管理人员素质等有效措施进行存货管理, 最终使存货管理不再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难题, 而是贡献利润的一个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庞静.企业存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北方经济, 2012 (10) .

[2]王娟.也谈中小企业存货管理策略问题[J].经济师, 2012 (06) .

[3]代凯伦.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企业战略, 2013 (01) .

中央商贸企业如何加快转型升级 第8篇

一、商贸企业的固有短板和与企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决定了企业必须加快战略转型

近年来, 中央商贸企业在规模发展和主业经营上取得显著成绩, 但整体看来, 当前中央商贸企业仍存在抗风险能力较弱、机制体制改革缓慢、竞争能力相对较弱等短板。从外部形势来看, 欧美等发达国家开始转变过度消费模式, 这将在相当长时期内拉低我国外需, 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主要经济体贸易保护主义加剧, 陆续出台各种贸易限制措施和保护措施;一些发达国家提出重振制造业, 加大出口, 形成了全球资源价格快带上涨, 劳动力成本趋于上升, 中国的低成本出口优势正在减弱。

总体而言,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我国商贸流通业已经进入只有加快战略转型, 转变发展方式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战略机遇十分宝贵, 时不我待, 稍纵即逝。我们必须主动适应环境变化, 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打造核心竞争能力。

二、把握企业转型边界和方式, 是转型升级成功的前提

在“十二五”时期, 战略转型的实质是企业超越原有的单纯依靠贸易发展的经营模式, 介入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各个环节或从事多元化经营, 实质上是实业化战略转型。

(一) 企业转型的方式及存在问题

目前, 中央商贸流通企业实业化战略转型大致按两种思路进行:一种是以原有商贸流通所在行业为主线, 沿着产业链纵向进行产业链延伸, 控制产业上游资源、介入关键生产环节、拓展商贸服务功能, 进而打造完整产业链, 形成产品导向的全产业链经营态势。另一种是通过兼并重组涉足多个领域, 形成了相关或非相关的横向一体化, 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快速形成多元化经营格局。

两种企业转型方式, 虽然各有优点, 但也存在共同的问题。一是增加企业的资金负担, 二是对企业的管理带来挑战, 三是转型的边界和转型方式的选择对企业经营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 正确界定转型边界, 探索适当转型方式, 是保持企业转型稳步推进的前提

首先, 必须界定企业转型边界。一些企业在产业转型方向的选择上存在两种倾向, 一是进入领域过宽, 甚至出现了机会导向型的盲目现象, 未能立足于企业原有的竞争优势和经营资源, 在所涉及的新领域, 既不能打造差异化优势, 又难于与行业内原有企业进行基于规模和成本的竞争。纯粹为了产业化而产业化, 不能形成有竞争力和可持续的企业运营模式。二是固守于原有经营领域, 既不敢延伸产业链, 也不敢涉足多元化业务。两种倾向均不可取, 企业要从长远着眼, 结合外部环境和内部能力, 经过仔细研究, 慎重决策纵向延伸和横向扩展的边界, 并根据边界制订分阶段的目标和实施手段。具体界定边界时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第一, 必须重视转型业务之间的关联性, 企业在进入新业务时特别要注意发挥企业原有的核心能力和优势, 并且确保新进入的行业处于产业周期的上升阶段。第二, 要考虑本企业是否有能力管理日益复杂的组织机构和业务类型。资本运作、并购重组可以快速带来规模增长, 但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推动企业由外延式增长转变为内涵式有机增长才能确保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其次, 要探索适合本企业转型的方式。企业转型进行产业化, 可以采取直接投资的方式进入, 也可以采取参股或控股的方式进入, 还可以采取联盟的方式进入。具体采用哪种方式, 要根据资金平衡、管理幅度等不同情况来综合评定。

三、利用好企业现有竞争优势资源, 是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础

在企业转型过程中, 如何利用传统贸易优势是应该首先考虑的问题, 日韩综合商社在发展初期, 都是以贸易起家, 在发挥传统贸易优势的基础上, 进入实业化领域, 同时强化金融、保险、货运、法律等贸易端的综合服务, 提供综合性、高附加值的贸易物流服务。

我国的中央商贸企业目前所处的经济环境与上世纪70年代日本综合商社的环境条件有类似。因此, 在转型过程中, 可以更多的借鉴日韩综合商社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特点。一方面, 要充分发挥商贸流通在引导生产、消费和经济运行的先导性和龙头作用;另一方面, 在实际开展产业转型时, 可以借鉴日韩商社的一些成功经验, 实现传统贸易业务与新进入领域业务的紧密结合。例如:在业务模式上更关注核心主业, 围绕主业进行价值链的纵向延伸, 通过控制自然资源获得有利地位;通过地域扩张, 以现有贸易网络资源为基础, 实现商业资源的整合和共享通过综合商业服务带动国内重点工业的发展和升级;最终通过对支柱产业的培育, 加强与同类商贸流通企业的重组调整, 发展大型企业集团。

四、培育核心竞争能力是保持企业持续发展的灵魂

尽管一些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基本完成了转型升级的战略布局, 但要从“形似”发展到“神似”, 即真正基于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高效运营, 培育核心竞争能力是关键。

(一) 商贸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态势发生了很大变化

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 市场竞争无论从内涵、范围还是方式上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产品竞争向“产品+服务”的集成服务竞争转变。二是内外贸企业独立运营向内外贸一体化运营转变。三是企业间的竞争逐渐扩展到基于产业链甚至是产业集群的竞争。

(二) 培育核心竞争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灵魂

面对竞争环境的变化, 商贸企业必须通过实施“突破关键环节”战略, 重点突破研发、设计、销售、品牌培育、技术服务、供应链管理等制约产业化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环节, 形成核心竞争能力。具体来讲, 重点培育三方面的核心能力, 一是培养在产业价值链两端的市场服务和技术开发这两个环节的能力, 产品生产和制造中间环节可选择通过贴牌和外包的方式实现, 特别是在国家执行“营改增”税制改革后, 这种专业生产外包的现象预计还会加剧;二是要培养驾驭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能力, 通过信息、客户、资源等优势实现一体化运作;三是加强对品牌的运作能力, 提高产品附加值。

五、建立创新高效的运行机制是企业做大做强的保障

企业通过战略转型实现从贸易向产业化的转变, 除了要界定好企业转型边界, 利用好现有优势, 培育核心竞争力以外, 还要建立集中高效的运作平台, 减少内耗和与外部协调成本, 提高运营效率。可以考虑在集团层面建立一个管理平台, 集中管理品牌、金融、信息、技术、人力资源等带有共性的工作, 各业务单元只需要在管理平台的支持下负责具体业务的运作, 这种“平台+业务单元”的运作方式很好解决了企业实业化战略转型所带来的管理难度和管理费用增加、管理效率降低等相关问题。

参考文献

[1]许正.与大象共舞:向IBM学转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

[2]夏云风.商业模式创新与战略转型.北京:新华出版社, 2011

[3]闫嘉有.我国商贸类中央企业转型与网络治理.经济研究参考, 2007 (29)

[4]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课题组, 宋则.我国商贸流通服务业战略研究.经济研究参考, 2012 (32)

[5]王吉发, 秦夏明, 李汉铃.基于竞争优势的企业转型范式研究.企业经济, 2006 (1)

[6]迈克尔.波特 (美) .竞争优势.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5

[7]柯林斯 (美) .从优秀到卓越.北京:中信出版社, 2009

[8]李春波.企业战略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

[9]唐健雄.企业战略转型能力研究.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 2010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纲要.www.china.com.cn, 2011年3月16日.

[11]IBM商业价值研究院.创新.转型.绩效:企业蜕变的新思维.北京:东方出版社, 2011

中小商贸企业受惠4亿专项资金 第9篇

“早在今年3月份, 商务部就联合各部委推出了一系列能够促进市场信用销售体系完善的政策, 而在将来, 一系列有益于流通企业的相关政策仍将陆续出台。”主管该项工作的商务部市场秩序司副司长姚广海介绍说。

中小商贸企业受到关注

目前外需的萎缩, 国际市场上整体陷入危机的状态对我们国家过去长期以来依赖外需来拉动增长的模式, 已经构成了很大的挑战。由此, 在我们国家这次应对金融危机以及今后长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当中, 扩大内需, 特别是扩大最终消费需求, 作用格外重要。

“而中小商贸企业都是在流通领域里面开展经营活动的企业, 它们的作用不容忽视。”姚广海说, 一个方面, 一部分流通企业特别是餐饮、住宿、生活服务类企业, 它们经营过程本身就是消费过程, 另一方面, 作为其他的日用工业品、扩展农产品企业来说, 这些企业产品的消费活动都必须要通过流通渠道才能到达消费者手中, 对于扩大消费、搞活流通同样特别重要。

然而, 需要注意的是, 在此之前虽然很多的政府部门都出台了一些政策支持中小企业, 但在这些工作中流通企业往往被忽视, 特别是中小商贸企业。

“应当说, 中国政府目前已经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和突出性, 开始着手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来解决中小商贸企业所碰到的困难。而这一次中央财政对于流通企业的支持就主要体现在中小商贸企业身上。”姚广海说。

优惠范式选择

从财政部、商务部下发的文件标题不难看出, 本次针对中小商贸企业优惠政策的方向主要集中在“融资担保”和“信用保险补贴”两个方面。

之所以选择“融资担保”作为支持项目, 是因为商贸企业往往缺少可抵押物, 面临比一般中小企业更为困难的融资环境, 很难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 而要解决它们的融资困难, 就需要调动担保机构的积极性, 通过担保机构的担保, 来提高银行对它们的信用评价, 进而解决金融机构不愿意贷款的问题。

“正是基于上述考虑, 优惠政策不是直接补贴给中小商贸企业, 而是补贴那些给中小商贸企业提供担保的担保机构。”姚广海解释说。

无论是大企业、小企业、中小企业都有两个权利、两个资产, 一个叫物资产或者叫物权利, 还有一个权利是信用权利, 对物权利较少的中小商贸企业来说, 信用权利则显得更为重要。目前, 针对中小商贸企业的信用担保主要有两个品种, 一个是履约担保, 一个是融通担保, 两者都是通过增信的方式进而帮助企业创造更多的获取新财富的机会。

中小商贸企业融资贷款总规模是4亿元人民币。虽然盘子不大, 但作用不容低估。可以这样测算, 4个亿, 假如按照0.5%的融资比例计算, 理想的话, 可以实现800亿元人民币贷款额, 而如果800亿元人民币贷款额一年能周转4次, 就是3200亿元的贷款额。当然, 这也还只是国家一年消费资料和流通资料总额 (30万亿人民币) 的1%, 但有限的份额能够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同时, 它的政策效应将使后续政策的规模与强度不断扩大, 毕竟这是第一年, 还有试验性质。

所以选择“信用保险”作为补贴政策, 是因为信用保险能向因应收款不能收回而遭受损失的企业提供风险的转移及最终的保障。据统计, 我国应收账款不能如期回收的比例高达5%-10%, 基本上是发达国家的10倍。一笔坏账往往就能将企业置于险境, 而中小商贸企业又是经常遭遇坏账的主体。

除此之外, 信用保险还有一个更大的作用在于, 它可以帮助中小商贸企业来控制信用风险, 比如企业放账, 不了解对方是谁, 情况怎样, 信用保险机构就可以帮你去调查。此外, 信用保险还可以为融资提供便利, 因为有了保险企业的信用度就会提高。

这次政府对于中小商贸企业国内信用保险的补贴政策, 一方面是缓解了保费的压力, 企业可以少出一半的钱, 减少负担, 更重要的是政府的导向, 这一点比前者重要许多, 它鼓励中小商贸企业通过运用国内信用保险的工具来参与竞争。

从优惠方式来说, 这次信用保险的补贴虽然是直接补到了企业, 但它并不是直接优惠, 而是企业要先交钱, 然后再返还回来。

申报及后续政策

目前, 两项补贴政策均已实施, 并按照政策程序开始申报。担保企业可以跟贷款合作银行联合申报资料, 以确保所有的担保都有真实的贷款发生。对于保险, 由于条件比较高, 政府首先要确定符合条件承办的保险机构, 然后由其各级、各地分支机构来进行申报, 这样层层汇总, 在规定的时限内报上来, 经过审核就可以拨付资金。

对于申报期, 担保优惠的申报是分两次, 9月份申报一次, 是申报上半年的, 明年1月份可以再申报一次, 是申报下半年的。保险的申报在9月中旬左右, 需要注意的是, 保险的优惠有一个扩大的情况, 所有符合条件的保险合同都可以申报。

商贸企业内部控制 第10篇

关键词:营改增 商贸企业 会计核算

▲▲一、营改增税制改革的内容和意义

(一)营改增税制改革的内容

营改增就是将原先缴纳营业税的项目改成缴纳增值税。增值税是对产品或服务增值的部分进行纳税,可以减少重复纳税环节。营改增政策是在服务业和交通运输业首先开始试运行的,并逐渐推广至商贸行业。从前期的试运行来看,营改增对小规模企业影响非常大,就广告业而言,在实施营改增以前,企业需要缴纳 5%的营业税,改为征收增值税以后,只需要缴纳3%增值税。商贸企业具体需要缴纳多少税一目了然,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税收的透明性。

(二)营改增税制改革的意义

营改增所涉及的行业将逐步扩大,范围越来越广,它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营改增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就商贸企业而言,对商贸企业征收营业税,税负过重。而营改增是为加大我国第三产业扶持力度而制定的税收政策,这将促进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尤其是新兴的商贸企业。第二,营改增还有利于提高我国劳动力和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营改增后我国的税制向国际接轨,在国际市场的价格竞争中取得了很多优势,进而提高了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二、营改增给商贸企业会计核算带来的影响

(一)核算方式的影响

商贸企业向外界输出的服务产生销项税,企业需要缴纳的增值税是销项税与进项税的差额,这与营业税的征收完全不同。营业税的核算方式是根据实数入账,没有进项税和销项税的抵扣环节,成本也是根据实际产生的数额列支。而实行营改增后,企业的收入要扣除销项税后进行确认,成本核算方式也变为抵扣完进项税后在列支。由此可知营改增后,收入、成本和税金的核算都发生了变化,企业会计核算方式也需进行相应的调整,做好税种的衔接,这必然会增大企业财务部门的工作难度。

(二)财务报表编制的影响

商贸企业在月末或年末编制财务报表都需填报一个十分关键的项目,就是现金流量表。商贸企业现金流量表的具体项目包括了企业融资行为的现金流量、企业经营行为的现金流量及企业投资行为的现金流量。在商贸企业需要缴纳营业税时,按照国家规定,商贸企业购入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所支付的资金都计入投资科目下的相关项目里,而在营改增之后,企业购入固定和无形资产所支付的资金必须分别列明。这给商贸企业在会计实际业务操作上带来不小的改变。

(三)纳税方面的影响

营改增实施后,商贸企业需要缴纳的实际增值税额是销项税与进项税之间的差额,企业可以抵扣的进项税多,企业需要缴纳的增值税相应就少。因此,商贸企业为减轻企业自身增值税的负担,而尽企业自身所能增加可抵扣的进项税。但是,并非所有的进项税都是可以进行抵扣的,增值税的进项税抵扣是在一定的范围和时限内才能进行的,商贸企业在营改增后实施进项税抵扣时,要做到符合规定范围和时限要求,否则不可以进行进项税抵扣。

▲▲三、营改增后商贸企业会计核算可采取的措施

(一)改善会计核算机制

增值税的会计处理要比营业税的复杂许多,因为增值税采用抵扣税款模式,涉及的会计科目比营业税的多。商贸企业可以进一步完善会计核算方式,以便适应“营改增”后会计核算的需求,根据增值税的会计处理特点,将会计核算方式从营业税向增值税转变。再则,商贸企业要加强财务人员学习相关培训,针对营改增后企业会计核算方式发生的变化,帮助财务人员尽快掌握国家税务政策以及新会计核算的业务操作,以便适应营改增的会计核算要求,在实际的业务操作中仍然游刃有余。

(二)建立明细账簿以适应营改增

商贸企业应很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营改增给企业带来的变化,改善企业记账流程,来适应税制改革后的管理要求。商贸企业财务部门首先将购置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分别列明;其次可以设置增值税明细账,记录增值税明细。企业可根据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内容计提税额,但要注意区分增值税和营业税间不同的计提方式。商贸企业还要及时调整因营业税和增值税不同,给企业带来的财务报表在结构方面的影响,好应对营改增后企业在财务分析时的需求,直观的体现出营改增为企业带来的实际意义。

(三)做好税收筹划

营改增对商贸企业纳税现状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企业通过科学的税收筹划可以发挥增值税的减负效果,为企业减轻税务负担,因此做好税收筹划意义非凡。商贸企业要加强会计管理,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真实。通过对会计信息的分析,在结合企业所在行业的政策法规和市场环境,选择适合企业自身的税收筹划切入点,制定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的方案。企业最好与具有一般納税人资格的公司合作,这样可以有进项税抵扣,充分发挥增值税的减负作用。商贸企业抓好营改增这个机会,不仅可以深入了解国家税收政策调整自身财务管理,还可以降低企业税务负担从而提高企业收益。

参考文献:

[1]秦文娇.案例解析“营改增”的会计处理[J].税收征纳.2012 ( 09)

[2]吴丹彤,李学东,丁建伟.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对企业的影响[J].会计之友,2012(22).

[3]王卫强.对“营改增”试点下企业财务工作的思考[J].新会计.2012 ( 09)

商贸企业内部控制 第11篇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行业也高速发展,涌现出大量的高层建筑和商业建筑。由于使用功能和安全性能的要求,这些建筑会配备建筑面积较大的地下室。大面积的地下室施工工艺复杂,为了保证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地下室必须满足防水要求。随着地下建筑领域的快速发展和多功能化,地下室的防水要求越来越高。地下室的结构和用途决定了地下室防水的复杂性,地下室的防水工程不仅包括防渗,还包括对围护结构的保护。如何保证地下室防水的施工质量是一项综合性、实用性较强的工程技术。本文针对上海珠江国际商贸中心地下室施工过程,分析了地下室防水施工的特点和质量控制方法,对地下室防水施工质量控制提出了建议。

1 工程概况

上海珠江国际商贸中心项目位于上海市青浦区赵巷镇(青浦区奥特莱斯对面),是一个大型的商业CBD项目,项目包括数栋办公楼、写字楼、公寓式办公楼、小高层住宅、商铺及27层的四星级酒店。由于地块较大,总建筑面积59万m2,项目分三期开发。项目的方案由上海现代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施工图由天津美新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项目由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负责施工。该项目中的国际休闲商业中心地下室总土方量100万m3,地下室分作4块施工,我负责B1块的现场工程管理。

2 施工前的质量控制

1)施工前会同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进行图纸审核,针对地下室防水和细部构造的技术要求,由施工单位编制防水工程的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在实施防水施工前,组织专项施工例会,在会上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并由施工作业班组人员签字后最后实施。

2)对进场材料严格把关,所有的防水材料应具备合格证书和性能检测报告,如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等不满足现行的国家标准和设计要求,要严格清退出场。防水材料进场后要按规定要求存放于室内。

3)为保证施工质量,要有专业资质的施工队伍进行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参与施工作业和检查的人员要按规定着装,不得穿尖锐或带钉子的鞋,以免防水卷材被破坏。材料的存放区域必须配备消防器材,施工现场严禁吸烟。

4)地下室防水施工期间,要做好基坑内的排水工作,控制地下水位在基坑底部0.5 m以下。

5)良好的防水基层对地下室的防水至关重要,基层施工完后,要严格检查基面是否洁净、平整,并严格保证基层的混凝土浇筑质量。

3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3.1 底板垫层的施工质量控制

地下室底板的混凝土垫层分区和施工顺序与土方开挖相同,包括混凝土底板、承台、地梁、电梯井的混凝土垫层。电梯井、承台、地梁的混凝土垫层应先施工,然后在上面砌承台、电梯井、地梁砖模,再回填底板垫层下的回填土,最后施工底板垫层。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保证基坑几何空间尺寸的准确。

3.2 防水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

混凝土密实是阻止渗水的关键。从1990年起,我国大力发展泵送(商品)混凝土,在混凝土中加入减水剂后,水灰比从0.5以上降至0.35~0.50,而混凝土的坍落度从60 mm~80 mm提高到160 mm~180 mm,这使得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只要稍作振捣,混凝土就会很密实,极少出现蜂窝现象。大量工程实践表明,这种泵送混凝土不但强度高,而且抗渗标号大于S15,渗透系数远小于(5~8)×10-10cm/s。根据我国现有混凝土施工技术,要达到混凝土高度密实已不成问题,所以,结构自防水是地下室防水工程之中的重中之重。

为保证混凝土的防水性能,混凝土应连续浇筑,不留或少留施工缝,以变形缝、施工缝及后浇带划分施工区段。在各个施工区段,底板混凝土采用“之字”走向浇筑,为保证混凝土自密性及抗渗等级,混凝土浇筑采用“二次振捣,多次抹压”。侧墙混凝土由两个班组同时分层循环浇筑。本项目地下室施工正值梅雨季节,为保证施工质量,我们密切关注天气情况,并准备好塑料帆布,防止施工期间下大雨。

在施工缝上浇筑混凝土前,先将表面凿毛,做好清理工作,并浇水保持周边混凝土的湿润,浇筑一层20 mm~30 mm厚1∶1水泥砂浆,再分层浇筑混凝土。在有管道穿过处,应先预埋套管,采用满焊在套管上加焊止水环,再做好防腐处理。

另一方面,后浇带是克服混凝土收缩开裂而导致渗水的又一措施。每30 m~40 m设一道混凝土后浇带,在两侧混凝土终凝后,再浇筑补偿收缩混凝土回填。后浇带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8 d。

防水混凝土的养护条件对抗渗性有重要影响。因为防水混凝土中胶合材料用量较多,收缩性大,如养护不良,易使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而导致抗渗能力降低,因此,在混凝土终凝后(即浇捣完8 h~12 h后),需浇水养护15 d,养护期内,竖向用塑料薄膜,水平向用旧草袋、麻袋或编织袋覆盖,保持湿润。后浇带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8 d。

3.3 水泥砂浆防水层的施工质量控制

防水混凝土施工完成后,在防水混凝土基层表面用水泥砂浆抹平,在砂浆收水后二次收光,使表面坚固密实、平整,确保防水层和基层的牢固粘结,提高底层防水混凝土的抗渗性。为保证水泥砂浆防水层的施工质量,在水泥砂浆终凝后,采取浇水、覆盖浇水、涂刷冷底子油等手段充分养护,保证砂浆中的水泥充分水化。

3.4 卷材防水层的施工质量控制

本项目正值雨季施工,由于工期紧,为保证工程质量,雨停后,立即清理现场积水,让底板表面迅速干燥,部分区域采用喷灯局部喷烤,在下一场雨来临之前铺好卷材,这对施工和管理人员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项目采用热熔法满铺卷材。在冷底子油涂刷完毕6 h后,手摸感觉不粘了,即可根据卷材的宽度和搭接的规定,在冷底子油上进行弹线。弹线由排水较集中的部位开始,遵循由低到高、先平面后立面的顺序,由电梯基坑、集水坑开始。卷材的铺贴也是由电梯基坑、集水坑开始,向各方向顺序铺贴。卷材铺贴时,要减少阴阳角和大面积的接头,卷材根据墙面尺寸配制。对立面与平面相连的卷材,先铺贴平面,然后由下向上满铺,并使卷材紧贴阴阳角。卷材防水层完工后,采用细石混凝土做保护层,厚度应大于50 mm。

卷材防水是结构自防水的重要保护措施,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地下结构的抗裂防渗功能。地下室边墙混凝土浇筑比较困难,两侧有模板,人看不见,拆模板后,又长又薄的墙体养护困难,很容易出现竖向裂缝。在这些区域,卷材防水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 结语

本文以上海珠江国际商贸中心工程为背景,总结了地下室防水施工质量控制的主要措施,希望能对今后的工程管理人员提供参考依据。地下室能否长久防水,关键在于结构的自防水,附加外防水是重要的保护措施,在地下室防水施工中也不能轻视。地下室防水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实用性很强的工程技术,要求高,难度大。要切实掌握这门技术,需要在工程实践中不断的学习,本人亦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探索,并努力将这门技术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JGJ3-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S].

[2]GB50208-2002,地下防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

上一篇:学习效果评价下一篇:怎样进行景物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