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自由兑换

2024-06-26

人民币自由兑换(精选9篇)

人民币自由兑换 第1篇

一国货币要实现完全的可兑换需经过四个阶段: (一) 经常项目有条件兑换; (二) 经常项目自由兑换; (三) 资本与金融账户有条件兑换; (四) 资本与金融项目自由兑换。可见, 实现货币的自由兑换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绝非瞬息可就的。具体而言, 实现货币自由兑换的条件如下: (1) 健康的宏观经济状况。 (2) 健全的微观经济主体 (指一般企业和金融企业) 。 (3) 合理的经济开放状态。 (4) 恰当的汇率制度和汇率水平。当然, 以上四点仅是实施货币自由兑换的重要参考条件, 而非全部要素, 各国还应结合本国国情来选择成熟的时机进行这一决策, 切忌操之过急而诱发危机。

二、人民币自由兑换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首先, 中国金融发展中的稳定性问题面临挑战。尽管我们侥幸躲过了一系列区域性及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 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金融发展已具备了内在稳定性和较强的抗风险能力。现行金融制度的缺陷加大了中国金融业内在的不稳定性。表现如下: (1) 现行融资制度缺陷。 (2) 信用制度不健全。 (3) 金融机构存在治理结构上的制度性缺陷。 (4) 法律性缺陷如责任不清, 产权不明等。

其次, 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能力差。具体而言: (1) 中央银行的政策工具较少且政策效果有限。 (2) 尽管我国央行已通过制定各种法律法规对金融机构进行监管, 但是过于倚重市场准入、资本重组比例等合规性监管, 而忽视了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和风险等方面的监管, 且由于法律存在一定的缺陷, 实际执行中效果有限。 (3) 由于与政府关系密切, 使得我国央行的独立性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

第三, 过度性的金融环境。转轨型国家是指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 那些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的国家。作为这一特殊的国家群体中的一员, 我国金融环境的过度性是影响人民币自由兑换过程的重要因素之一。过度性的金融环境包括: (1) 欠发达的货币信用制度; (2) 银行体系有大量的呆坏账和风险贷款, 大大制约了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实现; (3) 金融行为对经济利益、利率等金融信号反应不灵敏, 金融杠杆缺乏弹性; (4) 金融市场功能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第四, 金融结构失衡及金融效率低下。我国金融结构中银行企业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比重仍过高, 金融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使得风险相对集中。此外, 金融机构的业务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的相对薄弱也削弱了金融市场的稳定性。

第五, 金融市场发展不平衡。尽管近年来我国的金融市场发展比较迅速, 但从总体上看, 金融市场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 没有形成各种专业市场相互协调发展的局面。且发展中还呈现出非常不平衡的特征。目前, 我国的金融市场中相对较发达的是外汇市场和证券市场, 而其他市场如银行同业拆借市场、票据贴现市场, 以及一些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则交易很不活跃, 发展缓慢, 作用十分有限。

此外, 当前宏观经济运行中的房地产泡沫现象也是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值得密切关注的问题。这一点我们应从日本的惨痛经历中吸取教训。综上看来, 我国要实现人民币的自由兑换任重道远!

三、措施对策

首先, 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之前, 一定要保证宏观经济运行平稳。因为对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放开管制必须与政府宏观经济稳定的成功相一致。否则, 如果没有价格水平的稳定, 无法预测的实际利率和汇率的变动会使银行无节制地借贷, 从而对其支付体系的安全运行构成威胁, 金融风险加大。

其次, 必须迅速强化货币信用机制。必须强迫连年欠债的企业还钱, 并且要注意限制新贷款的流量, 以维持价格水平的稳定。如果通货膨胀压力加大或银行贷款中呆坏账数目过大将使金融情况混乱, 金融稳定性受到威胁, 因此需给予高度重视。

第三, 要实现人民币的自由兑换, 应逐步在国内资本市场放开利率和证券手续费, 并放开金融业务相互参入的限制, 使竞争加强。此外, 还应加强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对外开放水平。

第四, 继续完善我国的汇率制度, 使之能更加灵活, 提高抗冲击能力并使汇率维持在一个较为恰当的水平, 从而减小频繁的波动带来的风险。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措施的出台实际在人民币的自由兑换进程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最后, 只有当国内借贷可以在均衡 (无限制) 利率水平上进行, 国内物价稳定且汇率制度趋于成熟的情况下, 才是实现资本与金融账户自由兑换的正确时机。这时, 才可以放宽有关税收限制或取消外汇管制, 实现资本在国内各部门或地区, 以及在各国间的自由流动。而相反, 如果过早的取消对国外资本流动所实行的汇兑管制, 可能会导致资本的外逃或外债的增加, 或两者兼而有之, 情况严重者甚至还会出现金融危机, 因此, 绝不可掉以轻心。

四、结束语

金融领域本身的脆弱性、敏感性及其对整个社会经济的重大影响使得人民币的自由兑换进程不得不放慢脚步, 但无论如何, 这总是一个方向, 因此, 笔者始终坚信, 在未来的某年, 待到时机已成熟, 实现人民币的自由兑换将不再是纸上谈兵!

参考文献

[1]臧景范:金融安全论.第一版.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1

人民币兑换教学反思 第2篇

包家营小学

李茂军

《 人民币兑换》这一课的知识点对学生来说,钱币并不陌生,但是钱币的兑换毕竟是比较抽象的知识,怎样查看汇率、理解汇率、根据汇率来计算,对学生来说还是有一些难度。所以上课时我从调查了解学生去过的城市,欣赏美丽的美国图片入手,通过对话以及欣赏美景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兴趣,这样的情景创设为新课的引入开了很好的头。通过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知道的各个国家的钱币,由人民币怎样兑换各国钱币这个问题入手激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激起学生极大的探究兴趣。由学生了解的兑换的有关知识为后面的学习作了较好的铺垫。

在学生自己独立的自学、质疑,并与同学讨论交流、探究的过程中,学会了人民币和外币的兑换,同时总结了如何求积和商的近似值的方法。然后经过边欣赏美景边解决问题的巩固练习,进一步的熟悉了人民币的兑换方法,也能熟练的求出积和商的近似值。最后拓展近似值在生活中的应用,不再采用四舍五入法,而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学习知识要灵活,不能一个模式来套用。既及时渗透了估算和算法多样化的意识,又使学生增长了具体问题具体对待的能力。

最后根据学生还想知道哪些知识中,发现了学生的闪光点,有很强的求知欲望,很有思想。让学生去调查了解更多的关于汇率、关于兑换的知识,这样就很好的将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在课后再一次唤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课程整合,让数学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让学生产生意犹未尽、回味无穷之感。

人民币可自由兑换路径研究 第3篇

(一) 货币自由兑换的概念

货币自由兑换指在国际经济活动中一国货币的使用可以不受限制的按照市场汇率将该货币兑换成其他国家的货币, 货币自由兑换主要包括经常项目可兑换和资本项目可兑换。

货币的完全可自由兑换具有的基本特征是: (1) 居民可以自由地通过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交易获得外汇, 国家不加以限制; (2) 居民可以自由地在外汇市场上购得进行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下交易所需要的外汇资金; (3) 居民从事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交易所获外汇收入既可以在外汇市场上出售, 也可以自由地在国内或国外持有; (4) 居民和非居民可以自由地将该国货币在国内外持有来满足资产需求; (5) 对各种货币资产的国内外转移不征收相应的税收, 也不实施任何补贴。

货币的可自由兑换与我们通常所讲的货币的国际化是不同的。货币的国际化是指一国货币成为国际上广泛使用的交易和结算货币, 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之一。货币国际化的必要步骤之一就是实现货币的可自由兑换, 可自由兑换是货币发行国的政府或中央银行对货币兑换的一种管理, 而货币的国际化则是该国货币在国际上得到普遍认可的一种结果。

(二) 人民币实现自由兑换的必要性

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是我国加入WTO后与世界经济尽快接轨的需要。中国加入WTO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实现世界经济发展对本国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就必须要求实现人民币的可自由兑换。这是因为: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之后, 才能形成市场均衡汇率, 才能实现国内外市场价格的接轨, 通过价格接轨进而实现国内外市场的接轨, 进而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让我国的企业能准确了解国外产品的相对价格与成本差异, 根据比较优势原则进行生产从而使生产和产业的优化组合能在更大的范围内和更高的层次上实现。货币自由兑换的实现必然使进口商品的取得变得更加容易, 必然会加大中国企业的竞争压力, 从而迫使中国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 进而提高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

作为一个主要的世界经济实体, 其货币如果不能在国际上自由流通, 即意味着其货币不被世界各国普遍认可, 不能作为一般等价物在世界市场上进行购买支付, 不能享受铸币权的好处, 也意味着一国主权在货币领域不被世界其他国家承认。中国政府必须及早做好准备, 让人民币树立起可自由兑换和坚挺的形象, 以便在日后起到主导货币的作用。

二、人民币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路径研究

(一) 开放时机的选择。

有关开放时机的选择问题, 最重要应该认识到的是资本账户的开放中国自主选择的政策, 资本项目的开放必须有利于增强中国主权经济 (包括主权金融) 的发展, 完全不必在条件尚未有效形成时匆忙开放资本账户。姜波克教授认为, 由于中国的货币兑换正好处于中国的制度转型时期, 因此, 各部门和各企业不但要适应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冲击, 而且还要适应国内制度改革所带来的巨大变化, 这就决定了人民币自由兑换是一个相对较长的渐进过程。曾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的戴相龙同样认为, 实现人民币的自由兑换要有较强的综合国力、稳健的金融体系和较强的政府宏观调控能力, 而我国目前尚不完全具备这些条件, 因此, 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需循序渐进, 不可操之过急。

(二) 开放顺序的选择。

1、开放顺序的总体指导原则

(1) 先放开资本流入的管制, 再放开资本流出的管制 (外商直接投资除外) 。比较各国资本项目可兑换的经验, 不难发现, 绝大多数采取渐进方式开放的国家都是先放开资本流入, 后放开资本流出。中国先放开的是资本流入, 目前基本已无限制。特别对流入的直接投资, 持十分积极的欢迎态度。在证券投资领域, 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和境外自然人购买股票已经放开, 一般来说, 对于资本流出的管制, 过早的开放会产生许多问题。首先资本流出管制的放松会降低国内投资水平。国内储蓄可能会流出国外, 从而影响经济发展潜力。其次, 资本流出的开放会影响固定或管理汇率体制下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并且会影响国内税收的税基。所以, 必须在国内宏观调控体系比较成熟的前提下, 再开放资本流出。事实上, 中国对资本外流也已放开了很多。例如对外直接投资、个人旅游、留学用汇等等, 都已大幅度放松。但无论如何, 资本流出的开放应当相当谨慎。当国内的外币资产积累到一定水平时, 才应当进行一定的风险分散, 允许资本外流。

2、先放开对直接投资的管制, 再放开对间接投资的管制。直接投资中, 有真实实物交易背景的贸易进口和贸易融资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不会形成自我膨胀和大量的投机活动, 所以可以先行放开。而间接投资由于缺乏直接的实物交易背景, 投机性因素的存在容易诱发经济泡沫, 种下经济和金融危机的祸根。

针对中国现在对直接投资的管制情况:对中资出境投资实行较严格的管制, 而对外资在华直接投资的管制较为宽松, 所以在放开直接投资方面重点关注三个子项:一是取消对境内机构和个人直接投资资本流出的限制, 如取消对境内机构和个人直接投资资本流出的审批制;二是放松对境内机构在经营境外企业中资金流动的限制, 如放松对资本变更、利润调回、企业停业或解散后的外汇资本调回等限制;三是进一步放松对境外机构和个人资本流入的限制, 如取消对外商投资企业的审批制 (但限制或禁止性产业除外) 和外汇登记制。

3、先放开对长期资本交易的管制, 再放开对短期资本交易的管制。长期国际资本流动的冲击程度较低, 同时长期资本中具有实物交易背景的比例较高, 所以比较有利于一国政府的有效监管和国家经济安全, 而短期国际资本流动蕴含较大的投资成分一国政府要实现有效监管难度较大, 对该国经济安全的威胁也比较大。智利、泰国等国家的经验显示, 在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过程中爆发经济危机正是由于过早的放开短期资本交易造成的。经过20多年的实践, 中国在“引进外资”方面已有较为成熟的法律法规体系和监管经验, 而在监管国际性短期资本流动方面, 中国境内不仅缺乏必要的法律法规, 也不仅监管部门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 而且境内经营性机构也缺乏市场的体验和运作经验。

4、先开放居民国外交易, 后开放非居民国内交易。放开居民到国外的交易对国内经济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与放开非居民国内交易相比要小。放开居民国外交易后, 首先, 由于居民完全受国内法规法令的约束, 因此国家可以通过宏观调控, 有效地调节居民的国外投资行为, 本国居民即使产生投机动机和行为, 也是在国外市场上, 对国内经济影响较小。其次, 如果放开非居民国内交易, 非居民在我国的投资行为虽然受到国内法律约束, 但其资金的国外来源等不受国内的制约, 国家宏观调控受到一定的限制, 非居民如果针对国内出现的不利形势发生大规模投机, 而国内市场抗风险能力不足, 则会给国内经济的运行带来很大风险。

具体来说, 我国资本账户的自由兑换或开放大致应当按照以下的顺序进行:直接投资的开放先于证券投资的开放;资本市场的开放先于货币市场的开放;债券市场的开放先于股票市场的开放;本国居民境外筹资的开放先于非居民到境内筹资的开放;金融衍生产品市场最后开放。

2、开放的具体步骤设想

上述是各项开放次序的总体原则。但由于各项目互相交又国内一些学者对各个子项目可兑换的具体步骤提出了设想, 结合国内学者提出的具体步骤设想和对照OECD《资本流动自由化通则》附录A中的各项目, 本文提出人民币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各项措施的时机及顺序:

上述的建议可以在现存有关外汇和经济法规中实施, 对有关法律法规框架实行一些变动以适应各个阶段的进程。表中建议难免粗糙或不合适, 但笔者认为提供一个框架式的思考是有意义的, 可在此基础上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2012年中国监管层在协调加快资本项目的开放速度方面大有举措。如:大幅上调多家境内外资银行本年度中长期外债限额, 研究加快QFII资格的审批, 同时推动QFII投资额度增加以及个人对外直接投资试点的推动。在立足于中国国情的基础上, 既要稳妥渐进的进行, 又要积极的推进实现我国资本项目的自由兑换;既把资本项目可兑换顺序放在整个经济体制改革, 整个金融体制改革中来考虑, 也把资本项目可兑换顺序看作是金融体制改革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 只有这样才能找到资本项目可兑换合适的切入点。

参考文献

[1]胡援成.资本流动及资本管制的有效性研究综述[J].经济学动态:2005, (1)

[2]刘群.世界货币:人民币走向强势货币的必然选择[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 (6)

[3]王国刚.中国资木项目可兑换:经济主权、重点和步骤[J].国际金融研究:2003, (3)

[3]乔桂明.货币替代:中国资木项目可兑换进程中的考验与政策选择[J].国际金融研究:2003, (11)

中国资本项目自由兑换机制初步形成 第4篇

至此,中国除资本项目外部分地实现了外汇管理体制与国际通行规则的接轨。

1 2年过去了,中国外汇管制下的“资本项目可兑换”在近期有了突破进展,这是人民币国际化战略近期推进与实施所引发的连锁反应。

资本项目可兑换初步形成

当前,中国的外汇管制仅剩下“资本项目不可兑换”这一最后防线,而其是否依然有效,是否能抵御不可预测的风险,无论是官方或民间学者都存在一定认识上的误区。

近日,有官员在一个公开论坛上说:“人民币国际化没有日程表,但是我预测,5年后人民币将成为国际贸易结算货币,10年后可能成为完全可兑换货币,15年后可能成为许多国家中央银行的储备货币。经过15年努力,人民币有望实现国际化”。

诚然,无论是基于世贸组织自由贸易的游戏规则,或我们所期待的人民币进入SDR一篮子货币并增加权重,还是人民币国际化的稳步推进,尤其是履行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承诺与应尽的义务,都要求中国央行尽早做出部署,促进人民币资本项目自由兑换的实现。

随着2011年来央行频繁地颁布一系列稳步推进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法规和相关措施的实施,笔者认为资本项目自由兑换的策略目标,实际上已经通过境外结算的渠道迂回实现了。尽管中国金融监管当局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当然,中国外汇管制实施了几十年,形成了一套相对稳定的管理方法与手段,对外汇的管控相当有效。但随着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实施,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人民币跨境双向投资的展开,固守原有外汇管制模式已经没有多大的意义与成效。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接轨的迹象日趋明显,从大宗商品升降到股市波动都愈发同进共退。

本文试图论证中国的资本项目已经初步实现了自由兑换。其逻辑是:尽管中国境内的资本项目管制严厉,但境外货币市场的人民币与各种国际硬通货的兑换却是自由的;同时人民币及相关外币的跨境流通渠道畅顺;境外人民币的自由兑换机制必然会影响到国内资本市场,并且在本外币的价格与流动的方向、数量上反映出来,例如汇率波动、利率趋向均衡、以及基于套利的美元流入及逆转等。于是得出结论:名义上的中国资本项目管制已经被绕过,人民币作为自由兑换货币的目标已经初步实现。其相关逻辑关系如图1。

在图1中,境内货币市场是一个受管制、非自由兑换的市场;而境外货币市场则是一个无限制、自由兑换的市场。只要跨境资金进出的管道畅通,境外货币市场的自由兑换功能势必反作用于境内市场,不断削弱、侵蚀其管控功能,从量变到质变,从而降低中国资本项目管制的效果。

促进跨境资本流动的法规

2011年10月14日,中国央行颁布了《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管理办法》,该《办法》在认可境外投资者(外商)以人民币对中国境内进行资本投资的前提下,规范与细化了这项业务的具体操作。应该说,这是为境外人民币回流国内创造了条件,并由此迈出了外币兑换在资本项目管制下走向解禁的重要一步。

此前,为了实施人民币国际化战略步骤,中国央行已陆续颁布了多个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和放松资本管制的法规,主要有:《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管理办法》、《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等。

国际上公认的一国资本项目自由化的含义,是指该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资本及金融账户项下的货币自由兑换,即取消对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资本及金融账户下的外汇管制,如数量限制、兑换限制、区域限制、补贴及课税等,实现资本项目在国际间(境内外)的自由流动。

多年来,在管制下一笔投资或投机的资金进入中国境内运作后获利至退出,其操作流程大体如下:外币入境——结汇变人民币——以人民币投入境内实体或虚拟经济运行——以人民币购汇变身外币——外币出境。

而中国资本项目管制主要在“资金进出”环节以及“货币兑换结售汇”环节进行控制。

现行受管制的资本项目外汇流入包括:境外法人或自然人作为投资汇入的收入;境内机构境外借款,包括外国政府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国际商业贷款等;境内机构发行外币债券、股票取得的收入。

对应的资本项目流入渠道有:贸易、非贸易出口收汇;实业投资(FDI);外债借入(中长期、短期);QDII;关联企业内部资金调拨;离岸银行存款。

具体分管部门有多家,例如进入方面,实体投资如由商务部审批;借入中长期外债由国家发改委审批;借入短期外债由国家外汇管理局资本项目司审批等。而无论是投资企业的资本金“结汇”或对外借入款项“结汇”均需通过外汇管理局的逐笔审批。

而流出渠道有:贸易、非贸易进口付汇;偿还外债或对外担保履约QFII、FDI利润汇出或清盘汇出;关联企业内部资金调拨。

同样,在外资撤出方面亦有相应多个管制条款,需具备诸多条件方能购汇及汇出。

然而,随着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逐步推进,上述繁杂、令境外投资或投机资本颇受制约的进出中国境内途径变得可以绕过了。

例如,在入境方面,假如香港投资(投机)者以人民币资金进入,就省去了必须经外汇管理局把关审批的结、售汇的货币兑换环节;同样,企业以投资盈利并增值后的人民币本金加利润汇出到香港亦简单,香港货币市场上兑换成外币更方便。

由是,过去多年进入境内的外商投资资本假如要撤出中国内地,就不必完全通过外币汇出的渠道了,它完全可以以加速人民币国际化的名义绕开资本项目外汇管制流出境外,然后再换给央行指定的人民币在港清算银行——中银香港,拿回等量的外币。

简言之,若出现资本外逃,则其假人民币国际化来实现跨境流动基本无障碍。其业务操作是以相应政府部门及央行政策法规的支持为条件的。

境外资本流向实证分析

为证明上述所言资本项目外汇管制已被弱化,这里探讨近期中国跨境资本流动的情况,可以观察到人民币国际化战略实施三年来的几个特征:

1 .单向流动

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并不平衡,存在人民币单向流出的问题。据央行数据,2010年度5063亿元人民币结算量里,进口付款比例大约为85%- 90%,出口付款人民币结算比例在10%-15%。而2011年前三季度进出口付款比例也大致与此相同。

单向流动的原因可以用人民币升值预期和境内外货币市场上的利率差别来解释,相较于美联储宽松货币政策下美元、港元存款的低利率甚至零利率,在境外增持人民币再利用离岸存款调入境内,可获得人民币一年期基准利率3.5%,而在许多金融机构发售的理财产品中,其(保本)收益率甚至能达到了5%以上;另一方面,持续升值的汇差也相当诱人,例如,2004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港元)升值37%,而2011年汇率升值了3.7%。

在上述理由下,境外机构与个人都有意在资产配置中保留一定比重的人民币而不愿卖出,持币待涨使得人民币单向流出特征相当明显。

但近期,随着美元指数回升和人民币升值预期降温,流向又有新变化。据香港金融管理局统计,2010年人民币自内地进出香港的比例为3:1。即“如果有1块钱从香港支付到内地,就有3块钱自内地支付到香港”。而到2011年9月,这一比例已经逐步下降为0.8:1,出现了出大于入的逆转。

2 .香港银行业持有人民币成本不低

2010年7月19日,央行与香港金融管理局签订了《补充合作备忘录》(四),作出了更多关于人民币交易的安排。同日,央行还与中银香港签署了新修订的《香港银行人民币业务的清算协议》,中银香港由是成为香港人民币业务清算行。

通常认为人民币的更广泛使用也有利于增强香港银行业的盈利能力,由于人民币贷款可发放范围的扩大,银行可以从贷款中获取更多利润。

但事与愿违,香港的人民币贷款市场十分狭小,因为香港的企业与个人不愿借贷人民币,原因是贷款人借入人民币用于投资或消费后,偿还时将承受相应的利差与汇兑损失。

在利率市场化的香港,银行吸收了大量人民币存款,却找不到受贷人,只能以0.79%的年利率存放于人民币的清算行中银香港。因此,香港银行业经营人民币业务多是薄利甚至亏损的,严重阻碍了人民币跨境业务的发展。这正是港澳地区政商界吁请中央出台加大人民币回流措施的原因。

香港银行业热衷于接受内地银行开出的备付信用证担保并向内地在港关联企业发放外币贷款,这同样可以用人民币升值预期来解释,因为银行判断抵押品(人民币)是不断增值(升值)的。

香港金融管理局数据显示,2010年底,香港银行业对中国内地非银行客户的贷款总额达1.62万亿港元;2011年6月底这一金额达到2.03万亿港元。短短半年间增幅达2 5%以上。香港银行业的人民币贷款对象以内地企业为主,因为内地实施银根紧缩政策,内地银行的贷款利率比香港高很多,这种跨境贷款对供需双方来说是一笔双赢交易。

除内地企业直接来香港做人民币抵押贷款业务外,还有些资质较好企业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筹到资金后再贷给其他国内企业。

可见(资本项目下)境外银行贷款资金出入中国境内的管道已经相当通畅(见图2)。

注:数字包括认可机构设于中国内地从事银行业务的附属公司录得的贷款

资料来源:金管局

境内外企业联动调运资金

境外资本套利利用了现有的各项法规。

举例来说,传统资本套利的做法是企业在境外设立一个子公司,利用虚假贸易或少量商品的真实贸易辅之虚假价格向海关申报,而掩盖其将大笔的本、外币资金在境内外倒手获取利差、汇差。例如香港媒体2011年11月份曾援引业界人士的话说:“香港进口人民币贸易结算中有很大部分是非真实的”。

最近几年,这种境内外企业联动套利的作法不再局限于实施自由兑换的贸易项下,甚至大量发生在尚处于外汇管制下的资本项目领域。这样的做法算违规吗?

这样的操作得以实现,有赖于下述法律法规的实行:

1 .就外币而言,2004年10月18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了汇发[2004]104号文《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跨国公司外汇资金内部运营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称:“本通知所称外汇资金内部运营,是指跨国公司为降低财务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依照本通知的规定,由境内成员公司之间、或境内成员公司与境外成员公司之间相互拆放外汇资金的投资理财方式”。

2009年6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又发布了为“便利和支持境内企业外汇资金运用和经营运行”的《关于境内企业境外放款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该文件明确指出:“本通知所称境外放款是指境内企业(金融机构除外)在核准额度内,以合同约定的金额、利率和期限,为其在境外合法设立的全资附属企业或参股企业提供直接放款的资金融通方式。”

该文件还规定:“放款人以自有外汇资金进行境外放款的,可凭境外放款核准文件直接在外汇指定银行办理境内划转手续;放款人以人民币购汇资金进行境外放款的,可凭境外放款核准文件直接在外汇指定银行办理购汇及资金境内划转手续。”

上述法规条文可作为境内外公司跨境联动调拨外币的依据。

2 .就本币而言,此举相对应的是2011年1月中国央行制定了《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该文件第十五条为资本流出提供了便利:“银行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向境内机构在境外投资的企业或项目发放人民币贷款。通过本银行的境外分行或境外代理银行发放人民币贷款的,银行可以向其境外分行调拨人民币资金或向境外代理银行融出人民币资金”。

上述两条提及的是企业在资本项下向境外划拨资金的相关便利条件;在境外资本流入方面,除了上述两个文件外,还有下述文件在人民币流入上给予相应法规条文支撑:

2011年10月中国商务部发布了《关于跨境人民币直接投资有关问题的通知》,该文解释“跨境人民币直接投资”是指外国投资者以合法获得的境外人民币依法来华开展直接投资活动。

2011年10月中国央行发布了《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管理办法》,该文称:“为扩大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范围,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办理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根据……,制定本办法。”

上述文件在资本项目下的本、外币的流出和流入方面,客观上给予了境内外关联企业可操作的便利条件,加速了非贸易项下的资金跨境流动。

跨境资本流动的影响

1 .跨境资金流量加剧,资本项目顺差大于贸易顺差

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2011年前三季度数据,中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1456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高达2298亿美元。

资本项目下资金无障碍进入中国境内的论点亦可从香港银行业向内地大量放款得到佐证。据香港金融管理局统计,截至2011年8月底,香港银行对内地银行持有的债权(包括信用证)总计2220亿美元,较2009年6月人民币贸易结算试点刚开始启动时的320亿美元增长了6倍。香港银行人民币贷款总额由2011年初的20亿元上升至1 90亿元。

香港金融管理局预测,在人民币FDI开启等因素的推动下,银行业向内地贷款还会继续增长。而假如银行判断失误,那么风险随之降临。毕竟美元的贷存比也已经由2010年初的30%急升至2011年11月的75%。这种巨额的跨境资金流动让香港金融管理局感受到压力,因此对香港银行业采取逆周期监管措施,即要求本港银行监管储备占银行总贷款的比率由原来的0.85,到2011年底要上调至1.4

从数据来看,截至2011年上半年,内地企业贷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香港银行有:中银香港、恒生银行、东亚银行、工银亚洲、永亨银行、永隆银行、中信银行(国际)等。

由于存在巨大的资本流动,国内外资本市场的关联度越来越高,近期境外市场的人民币贬值预期顷刻逆转了资金流向。根据中国央行发布的数据,第三季度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总额为5830亿元人民币(合920亿美元),较上季度下降2%,两年来一路上扬的走势就此打破。根据数据,人民币贸易结算在中国经常项目交易中所占的比例从二季度的8.5%下降到三季度的7.8%,“热钱流出”之声渐起。

2 .中国央行独立货币政策愈发难以实现

近年来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受到国际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大,按照弗里德曼的经典理论,当一国CPI上涨时,中央银行应该毫不犹豫地通过加息来抽紧银根,扑灭通胀之火。所以,2010年10月以来,中国央行在本轮通胀加剧伊始连续数次加息,然而每一次加息都引来了中国国际收支项目的双顺差,尤其是资本项目的大幅顺差。试想,若中国资本项目管制的防火墙有效,何以利率提高与热钱涌入同方向变动,呈水涨船高之势?结果央行为回购这些涌入的外币又必须投放相应的人民币,形成大量外汇占款泛滥,以至于其加息效果与打压通胀的目标相悖,即加息悖论。

2011年9月、10月CPI已出现拐点,呈回落之势,但银行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3.5%与10月6.5%的通胀仍有3%的差距,负利率若此,怎么能说是中国央行用加息压住了CPI呢?若不考虑资本流动对整个中国经济的影响,则货币政策难免“南辕北辙”。而中国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正受到资本流动的空前挑战。

3 .形成人民币均衡汇率

如同物理学实验上U形管中的水,假如中间管道通畅,那么水的流动必定使其达到均衡。

现在境内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由央行设在上海的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会员交易价形成,并由国家外汇局每天发布;不过,在香港的人民币离岸市场上也有一个汇率,该汇率正逐步影响上海的汇率,尤其是近几个月来后者的逆动。

依据U形管原理,假如资本流动畅通,而境内外存在两个不同的汇率,那么资本的单向流动不可避免,并与两者之差正相关,即差距越大流动性越强,最后总会达至大体平衡。

可以预见,今后上海外汇交易中心和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产生的汇价将呈现靠拢趋势,一旦实现均衡,则人民币的市场价格就形成了。所谓“操纵人民币汇率之说”则失去了逻辑基础。

未来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的价格很可能将由某一家境外机构来发布,当年恒生银行率先发布反映香港股票涨跌的“恒生指数”而获得市场认同,形成了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并获得商业利益,那么由哪家境外机构发布香港的人民币汇率,都是一个巨大的商机。

4 .增加宏观调控难度

2010年境内外的资金市场价格还存在相当的差距,例如境内一年期存款利率为3.5%,而境外美元贷款常年在2%-3%,这也引发境内机构“内保外贷”、“内部借款”加“人民币回流”。2011年随着央行对回流政策进一步放开,香港的人民币利率转向逐步上升。但由于人民币国际化一开始主要以套利货币形式登陆香港,香港的企业与居民大多是屯币套利,用于市场结算较少,流通量更少,因此要达到境内外利率的均衡仍须很长时间。

2011年11月8日,香港金融管理局向各银行发出《人民币业务与清算行平仓的规定》,要求银行在向香港的人民币清算行平仓时,要严格执行在真实贸易背景下的相关规定,并明确指出:“若银行有不符合资格的人民币持仓,除会被要求拆仓还原外,若屡次违规的则可能会被暂停与人民币清算行的平仓活动。”

在央行大力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背景下,香港商家之所以仍对人民币敬而远之,且香港金融管理局对人民币单边升值后发生逆转的风险做出提示,表明人民币在香港主要是套利的金融属性在其作用,而非大量流入实体经济领域。

诚然,货币的完全自由兑换是一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但国际经验表明,一国要实现资本项目对外开放的平稳过渡,至少应具备下列条件:较低的通货膨胀率;充分市场化的利率、价格;稳健的国内金融体系及有效的金融监管;雄厚的外汇储备以对汇市进行较强的调控;发达的资金市场;外汇收支的大体平衡;完备的法律法规等。

显然,中国形式上的资本项目管制貌似严厉,实际上跨境资本流通渠道已经洞开,境外金融资本、套利者的行为,增加了中国政府宏观调控的难度,并带来理论难题和操作盲点。

除了上述提及的货币政策受限导致汇率、利率的境内外博弈外,还有对股市、楼市的冲击也值得研究。尤其是近期不断升温的国际板,若冒然推出,让境外投机资本获得大量本币(人民币)筹码而创造攻击机会,形成汇市、股市联动,则后果堪忧。若资本跨境流通的渠道已无障碍,一旦境外资本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前景失去信心,大量流出中国,则将酿成全面的金融风险。

人民币自由兑换 第5篇

一、人民币充当国际结算货币必须首先是自由兑换货币

使用人民币进行国际贸易结算并不是最近才开始的。过去我国曾经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和地区的银行或企业在中国银行开立活期人民币账户, 做法是, 一, 外国的银行或企业用他们的自由外汇向中国银行购买人民币存入活期人民币账户;二, 存款人接受以人民币计价支付、结算我国进口货款;三, 国外存款人可以用人民币支付从中国进口的货款;四, 当国外存款人需要时, 可以再兑换成自由外汇。建立CPEA的几年以前, 我国中央银行已经允许香港居民持有人民币帐户使用人民币, 同时我国央行和俄罗斯、越南、尼泊尔等有关国家央行签署了本币结算的边境贸易协议。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外贸易的持续顺差、近2万亿美金价值的国家储备等等情况, 造成人民币不断升值的态势, 因而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在不断上升, 这种发展态势使周边国家对人民币的信任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因此, 早在2005、2006年, 马来西亚、菲律宾相继将人民币作为外汇储备之一;越南、缅甸、柬埔寨、蒙古等周边国家, 人民币已成为计价、支付、结算工具。最近几个月, 我国中央银行和韩国、俄罗斯、阿根廷、印度、日本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 总额达6500亿元人民币。但是, 人民币的跨国家界限的使用, 包括计价、支付、结算, 还不具有普遍意义。

现在有人认为, 我国已初步具备人民币用于国际结算的良好条件, 表现在:居民和非居民对人民币用于国际结算有明显需求;人民币汇率和我国通胀率较为稳定;我国金融市场较为发达并逐步开放。实际上这三条都难以作为人民币用于国际结算的条件。

就第一个条件而言, 说国内外对人民币用于国际结算有明显需求。这种“需求”到底有多大?调查过吗?计算过吗?其实很多时候仅仅是一种愿望, 而非实际。人民币用于国际结算有效需求取决于国外对人民币的需求, 而不取决于国内居民的需求。人民币用于国际结算不是开始于今年, 也非去年, 而可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直到现在, 据估计流出的人民币仅有150亿元左右, 包括港、台、澳。与其他国家的货币互换有6500亿元。货币互换是解决危机中流动性不足的临时措施, 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际结算。随着危机的平伏, 货币互换的需求会减少甚至解除。

就第二个条件而言, 说人民币汇率和我国通胀率较为稳定。这也不能成为人民币用于国际结算的理由。我国汇率是官定汇率, 而非由市场供求决定的汇率;通胀率稳定, 也不能说明人民币可以作为结算货币。比如朝鲜通胀率长期稳定。有用吗?

就第三个条件而言, 说我国金融市场较为发达并逐步开放, 这一条直接靠不上边。我国金融市场不是发达而是非常落后, 连香港特区的发达程度都赶不上。即使发达, 也不能作为人民币进行国际结算的理由。比如新加坡元。

虽然我国是全球第二大贸易国, 年进出口总额超过1.2万亿美元, 但我国产业竞争力低, 我国企业与外国进出口商的谈判能力低, 因而在进出口中的定价能力低。在这种状态下, 中国企业很难在出口中用人民币结算, 在进口中就更难争取用人民币结算。

人民币要成为一种国际化货币, 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和储备货币有两个障碍。主要的障碍是, 人民币还不是自由兑换货币;即使人民币成为了自由兑换货币, 也不一定就成为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和储备货币。

先就第一个障碍来看, 人民币实现自由兑换, 我国将遭受外部经济的冲击。这一点我在2006年的《人民币的自由兑换与外部冲击》 (《特区经济》第四期) 有专门论述, 在此不作赘述。要指出的是, 除了要遭受外部经济的冲击, 我国金融体系也会面临整体的系统风险, 因为我国银行的整体效率很差。此外, 使得我国的宏观经济控制调节变得困难。

人民币充当国际结算货币, 其前提是人民币实现自由兑换, 即人民币在贸易项目和资本金融项目下的全面自由兑换。没有这一前提, 人民币充当国际结算货币仅仅是一句空话。

因为, 第一, 没有货币的自由兑换, 人民币对外汇率定价会发生扭曲, 难以反映人民币对其他自由外汇的真实汇率。当汇率扭曲时, 由投机性操作所产生的国际资本流动将引起金融市场动荡不定。如果人民币真实汇率升值, 而名义汇率贬值, 或者反过来, 人民币真实汇率贬值, 而名义汇率升值, 都会导致资本短期内流出流入加快, 造成金融市场与我国金融体系的震荡。这是任何一个作为发展中国家都不能承受且不愿意接受的。

第二, 没有人民币的自由兑换, 居民和非居民之间的货币兑换因受限制而不愿接受人民币作为计价、结算货币。因为, 人民币要作为国际货币用于计价、结算, 仅仅是为了发挥其流通手段, 方便双方交易, 节省自由外汇的使用是不够的。人民币要作为国际结算货币, 在计价、结算等流通手段功能的后面, 还必须具有不同货币的价值转换 (即可以兑换成其他货币的功能) 、支付手段 (即用于清偿国际债权债务的功能) 等等功能。

第三, 没有货币的自由兑换, 其他国家不愿接受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 (即发挥价值储藏的功能) 。迄今为止, 人民币仅仅实现在贸易项目下的自由兑换, 而且就这一层次的自由兑换也是有限制的, 比如强制结汇和限制购汇。

就第二个障碍来看, 即使人民币成为了自由兑换货币, 也不一定就成为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一国货币地位, 依赖于其经济体在世界经济总量中的比重, 也依赖于该货币的稳定性、通用性和普遍可接受性。我国经济总量, 由于增长速度快、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而居世界第三位。日本经济是第二大经济体, 日元也是自由兑换货币, 有极为发达的东京金融市场, 但日元作为结算货币的作用仍然很小。由于国内企业的竞争力较强, 日本吸收的外国投资较少, 而对外投资较大 (大体有2.5万亿美元) , 加上大约7000亿美国政府债券的投资, 全部对外投资在3—4万亿之间。这样大的对外投资仍未带动日元在国际结算中的作用。中国吸收的外国投资大约在6000亿美元, 而对外投资大体有1000亿美元, 如果加上大约7000亿美国政府债券的投资数量, 也仅仅只有8000亿美元的对外投资。因此, 与日本相比, 人民币充当国际计价、结算、储备货币的功能仍然极为遥远。

二、作为非自由兑换货币的人民币要充当国际结算货币其范围十分有限

人民币用于国际结算, 即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执行计价和结算的货币职能, 也就是中国居民与非居民进行国际贸易时, 进出口合同以人民币计价、支付, 非居民可以在中国的银行建立存款账户进行国际结算。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 由于一般国际交易的金额比较大, 交易双方结算通过银行账户转账实现。由于人民币本身是非自由兑换货币, 因而, 人民币并未真正执行了国际结算职能。

人民币作为一种非自由兑换货币, 要充当国际结算货币其范围十分有限。为什么?

第一, 它的普遍可接受性有限。

一种货币要充当国际结算货币, 必须具有普遍可接受性, 即得到国外居民的普遍认可, 因而能够作为支付手段, 偿还对外债务。

一国货币要充当国际支付手段、国际清偿手段, 该国经济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一是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要足够大, 运行比较稳定。我国经济总量, 由于增长速度快、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 (从2005年7月4日汇改以来, 人民币对美元已经升值21%) , 而居世界第三位与德国经济总量大体相当, 占世界经济总量的7%左右。但它在人群中的分布是极不均匀的, 即财富过度集中在少数人手中, 因而是一个极不稳定的经济结构。财富过度集中, 使得经济活动变成一种仅仅为了追求货币财富、为生产而生产的活动, 而不是追求全体居民生产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的提高。这从很低的消费率和很高的投资率得到证明, 也可从拉动经济增长的是对外经济而非内需得到证明。这种发展是难以持续的。就此言之, 是无法支持人民币的稳定性、通用性和普遍可接受性。这是致命的机体损伤。

二是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高效和稳定。经济制度的高效、稳定, 是指建立了完备的市场经济体系, 它的资源能够实现有效配置。但是, 我国经济垄断势力仍然强大, 垄断只会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 而且行政干预经济事务仍在不断发生。政治制度的高效和稳定, 是指在法治基础上的政治上层建筑及其设施的完备和有效。由于我国政治改革的滞后, 要实现其高效和稳定仍然有较大的距离。尤其是整个政治机构的臃肿庞大, 分支机构错综交横, 官员的官本位思想抬头等等。仅仅一个县的县长职务就有一正十一副, 五套班子中县处级官员就有四、五十人。从这一个小的侧面, 其政治制度的效率是可想而知的。

三是国内企业有足够的竞争力, 包括人才、技术、知识、管理等等方面能够与欧、美、日抗衡。这三条我国在短期内很难达到。

第二, 它的可兑换性有限。

由于人民币的可接受性被限制在一个狭窄的范围, 相应的它的可兑换性是有限的。一种货币要充当国际结算货币必须具有普遍可兑换性, 即持有它的人可以自由的将其兑换成其它货币或以它表示的支付手段, 才能对外支付、清算。如果人民币的可兑换性有限, 那么, 使用它来进行国际结算的国际交易, 只可能是非常偶然、数量极小的。这失去了作为结算货币的意义。

第三, 它作为国家储备资产的功能有限。

前面两条受限, 则人民币要作为其他国家的国家储备资产就根本不可能, 这就切断了作为结算货币的来源。

因此, 人民币作为非自由兑换货币, 要充当国际结算货币其作用范围十分有限。人民币要真正充当国际结算手段, 要做好国内最基础的工作, 包括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消除垄断、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改进和提高银行系统的运作效率以使其长期稳定, 改进企业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以提高其国际竞争力, 逐步放宽资本流动的限制, 吸引我国银行进入我国金融业、构建我国的国际金融中心等等。因而, 最近几年的工作重心, 不是下意识的强行推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 而是应该先作好实现人民币的自由兑换这一工作。否则, 会因为本末倒置, 在我们国内的银行体系的管理、效率还没有显著提高, 国内没有建立国际性的金融中心, 以及还没有建立广泛国外分支机构等等条件还未具备的情况下, 那么, 我们最好不要去推动人民币的国际结算。

三、有限范围充当国际结算货币的意义不仅不大, 而且承担的责任增加

对中国来讲, 人民币用于国际结算有各种好处自不待言:如可以给外贸企业带来很多方便, 每笔交易的成本与利润可以计算, 减少了因使用美元等外汇结算遭遇的汇率风险, 也减少了用人民币兑换外汇的交易成本, 这是其一;其二, 为商业银行扩大了由人民币结算导致的国际结算业务;其三, 直接推动人民币市场发展, 为建立以上海为中心的在岸市场和以香港为中心的离岸人民币市场打下基础;其四, 有些人还认为人民币通过国际结算走向国际化, 可以得到两个好处, 即可以不必费力去赚取外汇和得到铸币税。这些我们都不否认。但这些好处的实现都必须建立在人民币实现自由兑换这个基础之上。无此基础, 也就没有这些好处。即使建立了这一基础, 也要看到事情总是具有的两面性, 有好处相应有坏处。天上自然不会掉馅饼, 也没有免费的午餐。关键是怎么选择, 即在恰当的时机做恰当的事。否则, 付出的代价很大。对此我们从以下几方面来认识:

第一, 人民币对外国的供给问题。如果设定外国出口商愿意接受人民币支付这一条件成立的话, 那么, 人民币对外国的供给就取决于我国的进口数量。如果外国出口商不愿意接受人民币支付, 或愿意接受人民币支付的数量很少, 则人民币对外国的供给就极为有限, 从而人民币充当结算货币的作用不能发挥或作用不大。

即便是所有外国出口商都愿意接受人民币支付, 那么, 我国巨额的外汇储备用于什么地方?因此, 我认为, 将人民币用于国际结算, 增加了国际清偿手段, 导致全世界清偿手段的增加, 对已经存在的清偿手段和国际储备的价值是一个威胁, 也就是会导致国家储备的价值缩水。这对我国的2万亿美元价值的国际储备有什么好处?

第二, 外国对人民币的需求问题。如果我们设定外国进口商愿意而且能够使用人民币支付的话, 那么, 外国对人民币的需求取决于对我国商品的需求量, 即外国人对我国商品的进口量。如果外国进口商没有人民币, 就难以用人民币支付, 不能形成对中国商品的需求, 那么我国的出口就受到限制。当然, 外国进口商可以用其他自由外汇对我国支付来形成对中国商品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 增加了外国进口商的便利, 却同时增加我国出口商的困难。

同时, 当人民币趋于升值而其他货币趋于贬值时, 外国进口商即使手中拥有人民币也不会对我国支付, 而会使用贬值货币支付。因为我国在推动人民币国际结算, 要为外国进口商的选择提供更多方便, 这就增加了我国出口商的麻烦和选择成本。当人民币趋于贬值而其他货币趋于升值时, 外国进口商会尽量使用手中的人民币对我国支付, 并会要求用人民币兑换我国的自由外汇, 从而使我国外汇储备减少。

就此言之, 使用人民币进行国际结算, 不是增加我国的好处, 反而增加了我国的困难和成本。

第三, 人民币结算的代理和结算系统的建立问题。人民币国际结算的代理和结算系统的建立是要支付成本的。我国商业银行在办理人民币国际结算中, 要找到国外银行作为代理银行以代理在出口中收取人民币货款和在进口中支付人民币货款。也要办理开立人民币信用证的结算业务等等。这要相互开立人民币账户, 以实现转账。这必须以代理行有库存人民币或者我方商业银行在代理行有存款为条件。对此, 如果代理行的国家中央银行不允许经营人民币业务, 则代理行是难以展开人民币国际结算业务的。同理, 我国商业银行采取建立分支机构来办理人民币国际结算业务也是相同道理。

如果通过双边或者多边国际协定, 解决了人民币可以用于国际支付的话, 那么, 要建立一整套人民币的国际结算支付系统, 这也是要耗费很大的成本的。此外, 还有寻找国外通知行、担保行、承兑行、保兑行等等, 他们也必须有人民币现金在手中。那么, 有哪一家银行愿意保留没有收益的人民币现金呢?

所以, 在国际金融市场上, 没有人民币的金融产品投资市场, 要真正实现人民币的国际结算几乎是不可能的。

香港金融机构为了争取到开展人民币市场业务, 说他们可以创设人民币投资产品。可以通过人民币的投资渠道, 来解决国外人民币拥有者的投资问题。如果这样, 则是在香港建立离岸人民币市场, 这当然是可以的。但问题是, 没有以人民币自由兑换交易的在岸市场为依托, 离岸人民币金融市场能够建立吗?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存入香港的境外人民币, 虽然是对内地债权, 但存款人存入香港银行后, 就变成了对存款银行的债权。存款银行就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存款人的债务人, 又是对内地的债权人。那笔存款作为价值是在一段时间栖止香港市场上。因为它是一笔价值, 所以是一种在香港金融市场上人民币金融产品的投资资金和要求权;不仅如此, 在那里, 它还是对所有有价值的产品的要求权。在这种情况下, 必须要与等值的港币进行置换。也就是说, 要建立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 人民币必须先与港币实现自由兑换。但现在港币与人民币并没有实现自由兑换, 则要建立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 将会遇到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 如人民币投资产品不能转换为港币投资品和其他货币投资品, 那么这种投资品有保值、避险、获利、价值转换的功能吗?没有这些功能, 离岸人民币市场是没有意义的。

而且, 如果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能够建立, 那么, 香港能够吸收多少内地的人民币存款?少了, 投资产品规模就相应小, 满足不了国际上暂时不用的人民币的投资需要;多了, 人民币的对外价值要下降, 就可能与我国中央银行的人民币目标汇率不一致。

虽然香港市场开发人民币投资产品规模取决于吸收人民币存款的能力, 但最终取决于用人民币进行国际结算的贸易逆差数量的承受能力。

第三, 人民币结算的风险问题。任何一种货币, 如果作为国际结算货币, 它就存在风险。当我们说外汇风险时, 只要有外汇头寸, 或多头或空头, 就会有外汇风险;只要将头寸轧平, 或者将多头调换为本币, 或者用本币购买外汇将空头补齐, 就消除了外汇风险。在本币没有作为国际结算货币时这是对的。

但是, 当本币作为国际结算货币时, 凡是流通在外的本币就存在风险。风险表现在两方面:

一方面是微观风险, 即行为者由于使用人民币国际结算产生的风险。如前所述, 当人民币对外价值趋于下降时, 在出口中, 外国进口商会要求用人民币支付, 由于结清货款有一段时间, 出口商得到的是贬值了的人民币;在进口中, 外国出口商会拒绝用人民币计价、支付。这都会造成我国进出口商的价值损失。

另一方面是宏观风险, 即由国家之间的相对经济变动导致的汇率变动的风险。如果中国的经济面好于外国, 人民币真实汇率上升, 名义汇率如果没有同步上升, 或者虽然同步上升了, 对方国家认为上升得不够, 在外部压力下, 可能人民币汇率上升幅度超过真实汇率, 会阻碍我国出口而刺激进口和热钱流入, 实体经济萎缩而虚拟经济膨胀, 对我国经济机体的损害很大;相反, 如果中国的经济面差于外国, 人民币真实汇率下降, 名义汇率如果没有同步下降, 会导致前述结果;或者同步下降了, 或者下降幅度超过真实汇率, 对方国家认为我国在汇率上耍手段, 是在进行汇率战的话, 也会导致对方的报复。再者, 人民币要充当国际结算货币必须要稳定, 如果它的价值大起大落对我国经济是不利的。

人民币自由兑换 第6篇

要研究人民币是否可成为国际上可自由兑换的货币, 首先必须先了解是什么事可自由兑换货币。

可自由兑换货币指在进口、出口、兑换和进行跨境借贷方面, 不存在任何限制或监管要求的货币。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的规定, 所谓自由兑换, 是指:对国际经常往来的付款和资金转移不得施加限制。也就是说, 这种货币在国际经常往来中, 随时可以无条件地作为支付手段使用, 对方亦应无条件接受并承认其法定价值。不施行歧视性货币政策措施或多种货币汇率。在另一成员国要求下, 随时有义务换回对方在经常性往来中所结存的本国货币。

目前, 国际可自由兑换货币具有以下优点:

1. 有利于提高货币的国际地位。

2. 有利于形成多边国际结算, 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3. 有利于利用国际资本发展经济。

4. 有利于维护贸易往来和资本交易的公平性。

5. 有利于获取比较优势, 减少储备风险与成本。

6. 有利于满足于国际金融、贸易组织的要求, 改善国际间的各种经济关系。

二、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条件

货币自由兑换改革必须循序渐进、分段实施。这是因为本国货币的完全自由兑换将加大外部冲击对国内经济影响的程度, 不利于本国经济稳定, 尤其在初始时期, 出现震荡的可能性更大“欧元之父”罗伯特.蒙代尔教授认为, 中国要想实现人民币汇率自由浮动必须有两大前提:一是人民币完全能够自由兑换, 这就是说中国要完全开放资本项目;二是中国必须有一定的经济实力, 最起码中国应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在这两大条件没有完全满足之前, 中国不宜让人民币汇率自由浮动。

1.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

就目前而言, 中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 因此,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2005年7月21日后实行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 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为今后深化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确定了合理的框架和理性的发展方向, 但进一步深化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还面临许多艰巨的任务。即目前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仍不是自由浮动。

2. 人民币利率制度。

虽然我国一直在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但是目前并未完成, 大量利率仍然是法定利率, 实际利率经常为负, 由此助长了滥用资金和乱集资现象, 不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利率的运用尤其是短期利率的运用不够灵活, 利率调节短期资本流动的作用难以发挥。

3. 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改革。

目前, 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缺乏金融市场基础。首先, 我国的货币市场发展滞后, 限制了自身的整体融资功能和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表现在:货币市场主体的行为缺乏健全有效的法规制约, 不仅危害自身, 也助长了资本市场的投机活动;货币市场的利率市场化程度低, 使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之间的资金流动缺乏灵敏有效的市场传导机制, 加之资本市场的法规建设、监管机制相对落后, 为货币市场中的一部分违规资金流入资本市场创造了便利条件, 进而影响了二者的有序发展。这些问题的存在, 表明我国金融市场体系尚未健全, 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的市场基础薄弱。

4. 金融监管体制。

我国目前的金融监管水平还不能完全满足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稳健运行和持续发展的要求, 总体上看, 金融监管基础较差、手段落后、成本较高、效果不尽如人意。同时国内银行体系抗风险能力较差。国内商业银行历来资本金不充足, 现在虽然有资本充足率的要求, 但是每家商业银行都能够达到标准。国内商业银行赢利能力差, 金融监管并未发挥真正的作用。

5. 国内企业发展水平。

目前国有企业改革尚未完成。尽管多年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诸如承包制、股份制改革, 但国有企业制度改革始终没有取得突破。迄今为止, 我国以现代企业制度改造国有企业已获得成功者所占比重还不大, 一些深层次矛盾和根本性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

三、为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的主要任务

1. 进一步深化人民币汇率制度和利率制度改革, 促进市场化进程。

逐步实现企业的意愿结汇, 即允许企业和个人根据自己的需要持有或出售外汇, 以使汇率变化能真实反映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 同时分散外汇资产的储存和风险;完善银行间外汇市场, 即按国际规范和市场经济要求, 构建统一、高校和有序运行的外汇市场, 运行企业和个人自由的参与外汇交易, 推出新的外汇交易品种和工具, 同时规范央行在外汇市场的公开操作, 逐步实现中国外汇市场与国际外汇市场的全面接轨。

2. 进一步完善和开放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 加进金融开放。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引进外部先进的金融力量和激烈的同业竞争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原则和国际惯例的现代金融体制。扩大资金融通的空间和范围。同行业竞争更加国际规范化, 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3. 健全金融监管体制。

在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外汇市场之间建立起严密的金融监管“防火墙”和及时有效的风险防范“预警”机制。这就要求包括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在内的货币政策职能部门, 同包括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在内的金融监管部门之间密切配合、相互沟通, 对资本项目下外汇资金的流入流出进行实时监控、全程跟踪, 不断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和金融监管水平。

参考文献

[1]裴平:国际金融学.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12)

[2]董寿昆:货币自由兑换理论与实践.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0

[3]和萍:论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条件及步骤.市场经济研究, 2003 (6)

周小川:资本项目可兑换非完全自由 第7篇

周小川表示, 加快资本项目可兑换是刚刚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推动改革开放加速发展的内容之一, 但不能把“汇率完全自由浮动、跨境资金转移完全自由、零金融监管和本币国际化”四件事混在一起等同于资本项目可兑换。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 资本项目应该被称之为“资本和金融项目”, 它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第二大类项目, 与“经常项目”相对。身为央行掌门人的周小川这样诠释资本项目可兑换:“大量的活动都是自由的, 不是不让换, 而是要按照规矩去办事。”他透露, 中国将保留对一些项目的监测, 并对一些敏感项目进行控制。周小川明确指出, 中国在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过程中, 要坚持反洗钱、反恐怖主义融资以及反避税天堂的方针, 同时也反中国人出去避税, 不欢迎快进快出的套利热钱。

对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思考 第8篇

一、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历史进程

关于人民币可兑换的进程, 可以追溯到党在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要使人民币可以自由兑换”。随后在1996年, 我国承诺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八条款, 正式宣布了经常项目可兑换。伴随着国力增强以及利率、汇率、国有银行和金融市场改革的深化, 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以及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呼声越来越高。我国监管层一直在积极有序地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改革开放以来, 为了利用证券及其他组合投资工具, 我国在1992年就建立了B股 (人民币特种股票) 市场, 它是以人民币标明面值, 以外币认购和买卖, 在中国境内 (上海、深圳) 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外资股, 遗憾的是B股市场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之后依然没有壮大, 以上交所为例, 截止到2014年3月份, B股合计成交市价总值674.56亿元, 累计成交量3218.4万股, 累计成交笔数1.67万笔, 这三项指标分别仅占到上交所A股的0.466%、0.274%和0.354%。

在人民币资本项目不可兑换以及资本市场未开放的条件下, 推出了QDII (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 制度以及QFII (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 制度。QDII的推出旨在进一步开放资本账户, 以创造更多外汇需求, 推进人民币汇率市场化, 并鼓励国内更多企业参与海外资本市场, 从而减少贸易顺差和资本项目盈余。QFII则实现了对外资稳妥、有限度地开放本国的证券市场。两者都助推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 让国内企业更好地“走出去, 引进来”, 并使人民币汇率更加平衡、更加市场化。

“港股直通车”这一概念于2007年被提出, 在被中央政府无限期推迟之后, 2013年上半年, 央行首次明确提出要积极做好合格境内个人投资者 (QDII2) 试点相关准备工作。由于香港市场是国内投资者进行境外投资的最前沿, 因此, 推广QDII2也即意味着“港股直通车”的开通。“港股直通车”的本质就是放宽境内个人对外投资的限制, 允许境内投资者通过在我国的试点商业银行开立境外证券投资外汇账户, 并委托商业银行在香港的证券公司开立代理证券账户。境内投资者可以用自有外汇或者用人民币购买外汇, 将外汇存入证券投资外汇账户, 并通过商业银行的代理证券账户投资在香港证券市场交易的证券。随着资本项目的逐渐开放, 个人不仅可以通过QDII机制投资海外, 也可以通过QDII2模式直接投资外汇、国外股票、债券等, 这将为我国投资者开辟新的投资渠道。

2013年9月27日,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印发中国 (上海) 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通知》。国务院批准《中国 (上海) 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该方案的主要任务和措施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扩大投资领域的开放、推进贸易发展方式转变、深化金融领域的开放创新以及完善法制领域的制度保障。而其中金融方面的改革尤其引人关注: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 可在实验区内对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跨境使用等方面创造条件进行先行先试。《纽约时报》评论指出, “上海自贸区释放出金融改革信号, 这里将成为放松资本管制和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的桥头堡”。

在2012年的党的十八大报告中, 关于金融体制改革中就提出了“要稳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 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2013年国务院常务会议也将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作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 会议上提出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操作方案, 并要稳步推出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改革措施, 建立个人投资者境外投资制度。

二、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机遇与挑战

(一) 加快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是顺应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变化的大势所趋。

第一, 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 要求市场发挥在资源优化配置中的决定作用, 使得资产也产生了全球化配置的需求。当今我国经济迅速发展, 国内居民和企业拥有的大量资金已不能满足于国内资本市场的投资, 对外投资的需求不断扩大。第二, 伴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增长以及人民币跨境使用进程的加快, 人民币在国际舞台上所具有的举足轻重的地位使人民币在海外越来越受青睐, 许多国际金融中心都希望加强人民币业务, 成为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中国经济增长使人民币对海外投资者的吸引力提高。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可自由兑换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举措。开放资本市场, 让境外主体持有越来越多的人民币, 才可能提高人民币国际化的程度。第三, 我国政府致力于开放性经济, 客观上就要求进一步放松外汇管制, 逐步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这将使我国外汇管理制度朝市场化方向将迈进一大步, 未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也将更加体现市场的需求变化, 并且国际资本的跨境流动有利于人民币汇率的均衡, 并有利于平衡国际收支, 减轻货币回流的压力。

(二) 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作为我国金融改革的重要一环, 必定也会为我国经济带来一定的风险。

在我国利率与汇率形成机制尚未充分市场化之前, 资本项目的开放会加剧利率与汇率的波动风险, 带来频繁的跨境套利活动, 对资本市场造成冲击, 进而对我国的金融领域造成破坏。所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可兑换, 就要循序渐进, 特别是要“稳步推进”。央行课题组曾发布一份题为《我国加快资本账户开放的条件基本成熟》的报告, 该报告为资本账户的开放路径描绘了一幅蓝图:先流入后流出、先长期后短期、先直接后间接、先机构后个人, 也就是遵循风险由小到大的原则。

诸多国际经验表明, 一个国家完全开放资本账户至少要具备一些基本条件, 包括健全的金融体系, 基本市场化的利率和汇率机制, 较强的宏观调控能力, 完备的金融监管体系以及完善的法律法规等等。显然, 我国目前总体的经济实力尚不能完全满足人民币资本兑换的要求, 资本项目的开放还受到许多方面的制约。鉴于此, 我国更要审慎地对待资本开放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三、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策略

(一) 加强金融管理, 形成健全的监管体制。

资本项目的可兑换并不意味着百分百的完全自由兑换, 即使在日本、新加坡等经济发达的国家, 政府也在不断使用各种手段对资本项目的关键领域进行必要的管制。即使未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以后也不等于实行完全自由汇率制, 更不等于全面解除对跨境资本流动的各种管制。我国要尤其注意防范在资本开放后短期资本的大进大出以及跨境套利活动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 最起码要保留反恐融资、反洗钱方面的管理。在国家经济特别是金融领域受到跨境资本流动冲击风险时, 特别是在发生严重的国际收支失衡危机时, 可采取必要的资本管制措施。央行行长周小川曾表示“我国在资本项目开放过程中, 要提升对跨境资金流出入统计监测和预警水平, 构建起比较完善的跨境资金流动统计监测平台, 健全跨境资金流动非现场核查机制”。由于我国应对金融风险还没有足够的经验, 出于审慎的原则, 上述政策建议可以通过试点先行, 总结出可复制、可推广的资本项目可兑换经验。在这一点上, 上海自贸区从2013年9月成立以来, 正在逐步积极探索资本项目可兑换的经验, 并在更高层次上推动金融以及外汇管理的改革和创新。

(二) 创造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 持续稳定地推进金融体制改革。

随着资本项目开放程度的不断加大, 资本大规模的流进流出也会更加频繁, 对我国经济面的冲击也会加大。我国必须要正确处理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和汇率形成机制三者之间的关系, 而利率与汇率的市场化改革应优先于资本项目可兑换。这是因为, 资本项目开放意味着资本市场遭遇流动性冲击的风险加大, 面对国际资本频繁流动下的汇率波动, 我国监管部门、金融机构以及国内企业必须积累足够的经验, 另一方面, 频繁的套利活动要求我们做好消除境内外利差, 从而“倒逼”利率市场化。从2014年3月17日开始, 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的即期交易价可在央行中间价上下浮动的范围从1%扩大至2%。此次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的扩大为人民币频繁发生较大幅度的双向波动奠定了基础, 应预料到, 未来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实现必定会对我国资本市场带来巨大冲击, 加大资本流动的不稳定性。在这种情况下, 我国企业以及金融部门, 在充分利用外资的前提下, 更要做好应对资本流动、资本价格变动以及汇率浮动所带来风险的准备。根据外国开展资本项目可兑换的经验, 要确保资本开放能够真正促进经济增长, 必须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我国的金融体系, 为我国的居民和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

(三) 既要善于把握时机, 更要稳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当前美、日及欧洲众多发达国家都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 且美国又将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的时间频频推迟, 这使美元、日元和欧元在接下来一段时间内继续处于相对弱势阶段。无疑此时我国推进资本开放可避免境内资本外流。另一方面, 配合我国2013年提出的“建立个人投资者境外投资制度”, 将改革的重点由资本的宽进严出转到放松甚至取消对境内机构及个人投资海外资产的管制。这些条件都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人民币汇率的均衡。但是在现阶段我国利率汇率市场化程度不高, 金融体系不够健全, 一些与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配套政策措施不够完善的情况下, 贸然开放资本项目会带来许多风险。因此, 我们要采取渐进的方式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资本项目开放以后也仍然要从审慎的角度对跨境资本流动带来的风险进行管理, 发挥好资本项目可兑换对我国经济的积极作用。

摘要: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称, 2014年重点工作之一——将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 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扩大汇率双向浮动区间, 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是促进资本优化配置、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以及进一步深化开放型市场经济的需要。本文通过分析我国资本市场的现状认为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正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尤其是利率以及汇率市场化的改革为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奠定了重要基础, 并结合当今国内外新形势为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推进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资本项目,可兑换,金融体制改革,市场化

参考文献

[1] .斯琴图雅.对当前人民币资本项目自由兑换条件的重新思考[J].武汉金融, 2009, 6

[2] .周小川.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前景和路径[J].金融研究, 2012, 1

[3] .丁剑平.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有关思考[J].国际金融, 2013, 6

[4] .胡琳琳, 陈炳才.如何规避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风险[J].国际金融, 2013, 6

几十年前的人民币可到哪里兑换?等 第9篇

前几个月的一个电视节目报道说,目前一张1962年的一角人民币纸币可以换人民币10000元左右,分红版和绿版。我手里恰好有一张1962年红版的一角纸币,请问该到哪里去兑换?红版和绿版分别能兑换多少钱?另外,我有袁世凯的人头像的银元,又该怎样兑换呢?

(潮州市湘桥区周惠芬)

本栏主持:1962年版第三套壹角纸币共分八个不同版别,最早于1966年初发行(1962年是制版时间),背面的花纹为绿色的,称为“背绿”,其中少量使用空心五星水印钞票纸印刷,称为“背绿水印”,它们现在都是很珍稀的品种,与“红壹角”一起合称为第三套人民币的三大珍品,其中最珍稀的品种目前价格可达上万元。除了这三个版,其它版别均没多大价值,只能兑两三元至十几元不等。请你到各地邮票钱币市场或收藏品市场了解纸币及古币行情,再慎重考虑是否出售你的纸币和银元,因为越是珍贵的收藏品,升值的可能性越大。

女性“初夜”不见红是怎么回事?

主持人,我想向你咨询一件事,女性“初夜”不见红是怎么回事?不见红就说明她不是处女吗?

(东莞市长安镇容容)

本栏主持:时至今日,许多人(特别是男性)还认为女性“初夜”一定要“见红”,甚至把它作为衡量女性贞操的惟一标准,這是十分错误的观念。事实上,处女膜会因剧烈的健身运动、骑马、骑自行车、舞蹈、手淫、外伤、劳动等发生自然破裂,流血和疼痛可能很轻微而未被觉察。科学研究调查表明,有29.7%的女性在第一次性生活时不出血;有5%的女性不是在第一次性交时出血,而是在以后的性交中出血。有人只出一次血,而不少人可出两三次血。在第一次性交后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性生活的女性中,当再次性交时,仍有5%的人出血。有的女性生下来就没有明显的处女膜,还有的处女膜会不断地缩小以致消失。因此,真正的处女是指那些从来没有性经历,未和男子发生性交行为的女性,而不是以“初夜”有无出血来划分。

贵刊出版后多久寄出样刊?

我有个问题想咨询您,一般出书后多久才寄样刊?我在《江门文艺》总第428期的“编读在线”发表了手机评刊短信内容,到现在还没有收到样刊。在短信后面,我留有邮编、地址、姓名。

(东莞市凤岗镇钟霞玲)

本栏主持:本刊出版后一个星期内寄出样刊,作者半个月后若没收到样刊,有可能在邮寄过程中遗失。因样刊是寄平信,难以到邮局查询,所以,建议作者先自行购买发表有自己的作品的书刊。

蛇形斑秃怎样治疗?

我身体一直很好,不知不觉就脱发了。以前用药好了,前不久又复发,经医生断定是蛇形斑秃,跟睡眠休息有很大关系,需要慢慢治疗。请你帮我解决这个烦恼。

(深圳龙华镇刘绪廉)

本栏主持:蛇形斑秃又称“鬼剃头”,指头发突然呈局限性斑块脱落的病症,患部头发迅速成片脱落,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皮肤平滑有光泽。此病多因精血不足,风邪乘虚而入。风盛血燥,发失濡养所致,此外,与精神过度紧张有关。治疗宜养血祛风,保持心情舒畅,睡眠要充足。采用一些方法,大都能恢复正常。现介绍以下几种方法,不妨一试:

1.用鲜姜或大蒜瓣摩擦掉头发处,或用辣椒油抹在秃的地方。

2.蛇床子500克,百部250克,黄柏100克,青矾25克,酒精34~44毫升,上药泡在酒精内1~2周,去渣,每100毫升加甘油20克,搽患处。

3.取蛇蜕按发秃之大小面剪之,以水湿面粉,捏之使粘,如制膏药状贴在脱发处。

4.当归(去尾)、生干地黄、肉苁蓉(酒洗,炙),芍药各30克,胡粉15克。将上述药村研成细末,用蜂蜜调和成丸子如粟米大。用黑豆汤送服10丸,另外把药丸放进黑豆汤内搅匀即可用来洗头。内外并用,半月为一疗程。本方能滋补肝肾,养血生发,用于间断脱发所致斑秃少发者。

上一篇:仪器设备档案下一篇:拉美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