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文艺学范文

2024-07-05

高校文艺学范文(精选10篇)

高校文艺学 第1篇

一、文艺学教学的现状

(一)文艺理论的单一维度

在当今的社会,随着影像时代的到来,文学进入了后文学时代。传统文学时代的诸多表征正在蜕变,在传统文学时代,文学承担着道义、担当等重责,文以载道, 文章的“工具论”被人重视,而当下,文学已经失去了其崇高性,它脱去神圣的外衣代之以消遣、娱乐。传统时代神圣的作家也已退场,蜕变成一般意义上的文学“写手”,写作只是为了生存与卖钱,文学写作已经不负载任何社会意义。社会物质的极大丰富,网络的迅猛发展,使得“文学已死”成为关注的焦点。后文学时代的诸多表征,使文学越来越受到质疑。美国学者希利斯·米勒著书 《文学死了吗》,提出了文学就要终结的质疑。技术的变革及随之的新媒体的诞生,使得现代意义上的文学逐渐死亡。大学的传统功能,以图书馆收藏各时期、各语言的文学以及研究资料作为评定大学优劣的尺度,现在也已被数字图书馆所取代。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正日益被图像、电视、电影、甚至自媒体所取代。文学虽然末日来临,但是文学却是永恒的、普世的,它能经受一切历史变革和技术变革。“文学死了”只是一种本质主义的说法而已,就像福柯说“人死了”,并不是“人本身”死了,世界上并不存在“人”本身,而是指人文主义话语系统讲述中的那个“人”死了。希利斯·米勒所谓的“文学终结”,也不是说抽象意义上的“文学”终结了,而是指特定的文学语言讲述系统中的“文学终结”了。“文学”与“文学理论”的死亡与终结都是传统意义上的,在一个全球影像化、视觉化、审美化的当下,文学理论的单一维度正在打破,它不得不面对被解构的命运,不得不走向边缘。

(二)文艺学教学的窘况

文艺学要面对的是活生生的、鲜活的社会生活,是灵动、充满生气的文学作品。当下纷繁复杂、多元化的文学作品,是文艺学难以把控的。在文艺学的教学中,对学生而言,充满隔阂与疏离,它变成了文艺理论教学者的自我欣赏、狂欢与陶醉,变成了学生们的困惑、排拒与抵抗。它既不能对转型后的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予以判定,也不能对转型后的文学创作实践予以品评。

首先,文艺学教学的滞后。传统的文艺学教学是对经典的致敬,是对永恒作家作品的研究,是一种平面的知识传播模式。在文学理论知识的教学中,强加与灌输居多。文学理论只是理论,文艺学教学只是完成教学任务,而没有关注到“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体人本身”,当下的现实是经典文学已被解构,因为经典文学的经典性正是和纸质媒介以及它的政治性紧密相关的,而当下的文学正如美国学者道格莱斯·凯尔纳所言,是“一种平面的、无深度的、肤浅的传播狂喜,在这种传播里,图像与话题都是在超级现实的空间中流通的,失去了与现实的一切联系……并且是在一种愈来愈隔绝于现实与日程生活苦难的超级理论空间中漂浮和变异着的”。从创作者而言,通过影像传达更易于被接受,从接受者而言,学生们的阅读习惯的形成、趣味取向的培养都是在社会转型的新媒体环境下形成的,他们接触与感兴趣的是影像、游戏、音乐,传统的文字阅读变成了影视阅读、图像阅读,而文艺学在教学过程中,只强调传统性、理论性,教学手法明显滞后。

其次,文艺学教学的僵化与封闭。新时期以来,文学摆脱了政治的束缚,回归审美的诉求,文学回归家园的同时,也寻回了属于自己的辉煌。文学理论也开始指点江山、品评文学。但是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文学理论渐次失语,从辉煌走向低谷。加之,文艺学的内容纷繁复杂、逻辑性与思辨性极强,学生们理解掌握起来,实属不易。现在的大学生是在道德缺失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在生活中阅读的是玄幻与穿越等戏说,看到的是视觉与色彩的冲撞。这和理论的严谨与逻辑实难融合,这样的结果是文学是文学,文学理论是文学理论,他们隔着千山万水,难以重聚。文艺学教学逐步僵化与封闭,喃喃自语,无视受众,结果自然是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

二、文艺学的实践教学

文艺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恰恰是一个良好的契机。抛开固有的文艺学狭隘与封闭的怪圈,实实在在地把文艺学实践教学做好,让文学理论解决当下的文学实际问题,让学生感知文学理论的厚重与深刻,让学生通过文学理论理解文学的华彩与美丽,继而体味文学理论的终极意义。文学理论实践教学设计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丰富性、自由性和新的趣味感知能力,引导其自主地融入新媒体环境下的文学现实,并保持应有反思意识和批判力。由此,把文学理论实践教学概括为“一个克服”、 “两种融合”、“三方互动”和“优势互补”。

(一)一个克服

新媒体环境下的文学理论实践教学,必须充分注意媒体环境对于学生感知方式和趣味取向的制约和影响, 也要注意到网络时代文学理论实践的具体形式和特征。 因此,要获得实践教学的有效性,首先需要克服本质主义的思维方式和僵化的教学模式。增加文学理论教学的实践内容,利用现代教学设备和手段再现新媒体环境的文学现实,分配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进行文学艺术欣赏与审美实践,是克服传统教学思维和模式的重要理路。同时,把教学法改革与网络资源整合相结合,也是破除单一理论灌输的重要方法。例如通过引入网络素材,引导学生进行辩论式、讨论式、交流式或者鉴赏体验式的理论实践,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实践热情,而且能够增加文学理论课程教学的分享性、参与性和情感性。

(二)两种融合

第一种融合体现在理论讲授与学生实践的紧密结合———理论是实践中的理论,实践是理论下的实践。这种结合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上,而且体现在课内与课外。这就需要把课堂教学上的结合延伸到课外,使得学生能够充分利用新媒体环境下的文学批评形式参与到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此时的教师应当尽量跟踪学生的实践,例如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进入相同的论坛。第二种融合是学生实践与新媒体环境的契合———实践是新媒体环境中的实践,新媒体文学现实是理论实践视野中的现实。这种融合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网络成长经验,在实践教学模块设计上要增加QQ、微博、论坛、博客以及电子邮件等信息交流工具的使用频率。

(三)三方互动

文学理论的实践教学是个三方互动的过程,即教师、学生与新媒体文学现实的互动。这种实践教学设计显然不同于传统文学理论教学的师生互动,而是充分引入新媒体环境这个现实因素。新媒体环境因素既是文学现实和批评形式的生动体现,又是学生感知经验成长的制约条件,同时也是教师进行理论创新与更新的重要资源场,因而如何实现三者之间的有效互动,就是本项目设计的重要内容。

(四)优势互补

文学理论实践教学不能依靠某个教师单打独斗,而是需要团队教改经验的融合。同时这种教学也不是教师一方的一厢情愿,而是需要学生群体的积极参与。因而, 如何能够让项目设计实现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的优势互补,就是本课程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诸如实践教学心得,调查、了解学生的就业选择,并据此调整实践教学的主要方向和分类指导内容等,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能够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而师生之间的优势互补,又能够发扬教学相长的传统。

三、文艺学实践教学的意义

文学是时代的产物,而文艺学作为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当然也应该面对新形势下的新挑战。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说,上帝死了。罗兰·巴特说,作者死了。 米歇尔·福柯说人死了,进而作者死了。雅克·德里达说, 知识分子死了。希利斯·米勒说,文学死了。现在有人认为,文学批评家也死了,那今天,谁能够拯救文艺学呢, 这也许就是我们今天探讨高校文艺学实践教学的意义所在。也是所有高校文艺学教学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高校调研报告-文艺篇 第2篇

一. 校园素质大赛

素质能力在一个人的社会生存中发挥着不可思议的影响,展现、提高大学生的全面素质能力成为各校学生会工作的努力方向之一。这样的活动常依托比赛形式。每所学校的具体侧重点不尽相同。

(一)重礼仪风采

北京科技大学举办的形象大使选拔赛是为五十年校庆选拔形象大使的一项活动。其宗旨是展现新世纪大学生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健康活泼的青春朝气。比赛面向所有在校本科生、研究生,不分男女,不限身高,只要穿着举止得体,有自信,均可报名参加。

本次活动共分三个版块,分别是形象展示、才艺表演、内涵测试。所谓形象展示,是由十六个参赛选手穿着不同风格的服装,随音乐的节奏依次序表演模特步,以次考察选手的整体形象及整体协调性;选手在才艺表演中,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长,如唱歌、跳舞、朗诵等:内涵测试则采用回答问题的形式,由选手抽取问题,然后对其进行解答,体现出选手的语言表达能力。进入决赛的选手在礼仪,网络及文艺三个组中进行角逐。最终产生礼仪大使、文艺大使、网络大使。

这次活动由白夫长文化有限公司解决所有参赛选手的服装问题。中国新闻社、北京青年报、北京晨报及北京电视台等先后对此次活动进行了采访报道。中央电视台科普频道进行了跟踪报道。并为此次活动制作了记录短片。这些媒体是由外联部主动发出通知的,同时由于活动的规模大,效果好,自然受到了媒体的关注。

(二)重综合能力

2001年11月中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办了“妙士杯”明日之星素质大赛校内赛,胜出者代表北航参加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主办,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等高校学生会协办的“明日之星”学生素质大赛校际赛。

大赛设置自我介绍、特长展示、即兴演讲、创意设计、英文配乐朗诵、知识问答、精彩对白等项目。对参赛者从气质、特长、口才、思维方式、英语能力、知识蕴涵、应变能力、模仿能力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综合考察。这次大赛促进了选手之间的交流,发掘出大学生的潜能,在提高学生全面素质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此项活动的特色是注重对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全方位考察。比赛内容倾向于发掘内涵,突破了以往对“外表形象”的盲目偏向,这种考察思路值得我们参考。

(三)重专项能力

为展现同学们多样的才艺,各校学生会开展了不同的专项能力大赛。中青院举办“星耀灿烂”书画大赛,书法包括毛笔、硬笔.绘画包括素描、水彩、漫画等门类的作品,这次大赛擦家了首都高校书画巡回展,展示了了同学门们在书画艺术上的高深罩早,一衣和深厚的文化功底。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还仿造中央电视台的挑战主持人的形式举办了主持人大赛,并且要青岛《挑战主持人》的导演到场,既保证活动的专业性,有增进了活动的吸引力,比赛采用淘汰制,体现挑战性,参赛者需通过自我介绍、猜疑表演文化素质测试、模拟主持人和纯强舌战五个环节,最后决出一名胜出这但近景话筒值得一提的是活动中引入电脑,比赛中有关题目有电脑随即抽取,这是校园活动中使用较少的。

中央财经大学每年12月举办校园戏剧院原创大赛,分为团体赛和个人赛亮项大赛内容主要包括话剧,音乐聚合哑剧,重点突出原创,对参赛者的台风.创意有很高的要求;在非专业学校中为戏剧开辟了广大的发展空间.

此外,北方交通大学的”劲舞飞扬”现代舞大赛,中国人民大学的声乐大赛相声小品大赛,北京体育大学的 体育电视解说员大赛首都经贸大学的模特大赛等活动均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同学们热情和灵性,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在次不做一一介绍.

二.校园音乐活动

各校学生会为满足同学们的需求,开展一系列的音乐活动,体现校园文化生活的生机与活力.

(一)校园歌手大赛

北京理工大学在每学期开学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举行校园原创歌会.这是北理工的一个传统的项目.既是比赛性质又兼具娱乐性.同学自愿报名参加,演唱自己创作的作品.校会邀请部分本校的音乐教师和一些外校的声乐教师担任评委.

北京大学的”十佳歌手”选拔赛是北大最受欢迎的活动之一.大赛由选手自由报名,不分民族通俗美声的类别,也不限个人或组合的形式.每两年为总决赛,包括预赛复赛总决赛.大约为八场.上学期进行初赛复赛,将决出20名选手进入下学期的总决赛.评委有中央音乐学院的专家组成,如著名歌唱家李谷一.

比赛期间禁止上台献花,不准擅自清唱,同时保证评选结果的正确性公平性.后期以照片音像的回放的形式举办大赛回顾展,并推荐优秀团体,歌手给专业唱片公司,为其制作卡带光盘进行发行或保存.

本”十佳歌手”大赛由“三星” 公司赞助举办,采取赠票形式,吸引了很多同学前来观看.

(二)校园音乐节.音乐会

北航举办了”被航首届原创音乐节”,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展现才华交流音乐的空间.

北大主办的”世纪末音乐之旅”将高雅音乐和流行音乐两主线并重.着眼于营造高档次的校园音乐品位.高雅音乐部分,北京大学与”吴氏”策划公司合作,举办了高雅音乐讲座和一场北大高雅音乐会,引导大家感悟音乐内涵.流行音乐部分,邀请中唱公司旗下吉它手97年吉它大赛冠军杨永喜来校作系列吉它赏析及演示讲座,并配合国际爵士节举办爵士乐北大专场演奏会.北京体育大学为庆祝贺龙诞辰100周年举办的”洪湖”音乐会,邀请国家体委领吴绍祖袁伟民及贺龙夫人薛明出席.次此音乐会以歌剧《洪湖赤卫队》音乐为主,有独唱、合唱、重唱、二胡协奏曲等节目,并请到了彭丽媛、阎维文等艺术家前来献艺。

音乐节、音乐会可以引导同学们加深对音乐的理解,提升音乐素养,是一种很好的校园文艺活动形式,应适鼓励举办。

(三)演唱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羽.泉推出新专辑之际,抓住契机,请到羽.泉组合举办校园演唱会.北航学生学生专门成立”北航志愿者服务团”服务歌友会的各个环节,使演出当场场面火暴,气氛热情而有序.

北京大学在筹备演唱会方面更侧重于音乐的交流.例如:校文化部作为广大学生代表与歌手韩磊探讨他的音乐作品,并在北大展开了一次韩磊音乐交流会,庆祝澳门回归期间,北大邀请到澳门歌手黄伟麟及其乐队与北大乐队举办了一场交流演唱会.

三.文化节、艺术节

北京大学为适应社会化办学的要求兴建了第一处校外公寓——万柳公寓,为解决万柳公寓刚刚建立又地势较偏的问题,丰富万柳学区文化生活,校学生会开展了万柳文化节,具体活动如下:

(一)天文艺术与科普知识展.共分为四个版块:a.天文科普图片展.以展板的形式进行,贯穿于广播宣传、现场答疑。B.天文科普知识讲座c.天文科普沙龙d.实地天文观测.

(二)校园漫画大赛.活动的目的是让规范的漫画走进校园,让漫画成为一种文化,一种媒介.在校园内征稿并邀请漫画家评选.组织获奖作品展览,展览期间举行漫画讲座.内容包括获奖作者与漫画家创作经验交流.漫画创作技巧及中国漫画事业发展等.

(三)画展.活动主旨:发扬文化节的宗旨和特色,增进文化气息,营造美的氛围.

(四)吉他演奏会.演出名称为”飞扬的旋律——万柳吉他狂欢夜”.首先展示校园流行音乐的魅力,演出内容包括古典曲目、民谣弹唱、电琴摇滚,主要是校园民谣,流行歌曲和原创音乐,分别以个人乐器演奏、个人弹唱、乐队演奏形式演出。

(五)厨艺大赛.活动主题是营造万柳学区间的气氛。参赛者进行了现场烹调,比赛进行同时茶子社等社团进行素食文化与茶文化的介绍。

与北大相比,北京广播学院的民族文化节呈现出另一种特色。民族民族文化节由四个部分组成:

(一)民族服饰展卖.联系民族服饰公司及一些少数民族同学,收集民族服饰,进行展览或展卖.

(二)民族特色展览.将各民族最具特色的额饮食、节日、服饰、祭祀等的文字资料、照片作成展板,在固定场所展示。

(三)讲

座.《新疆民族文化》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生导师郎樱《西藏民俗与旅游文化》中央民族大学藏字系教授罗桑旦增

(四)西藏之旅幻灯演示会.将著名摄影家及民族文化中心的摄影作品、风情短片以幻灯演示进行现场解说。

此项活动增强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传播了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同学的广泛欢迎。北广校学生会设有民族部,民族关怀是其工作的一大特色。另外,北广以宣扬校园文化、团结发展为主题的大学生艺术节举办得非常精彩,详见特章之北广艺术节。

四.晚会类

各校学生会逢节日或重大纪念日时,均自办或与校园中其他社团、与系会合办或对外邀请文艺团体举办演出。

(一)专题性质 新生文艺演出、毕业生文艺汇演是北京科技大学每年举办的活动,艺术含量高。以2001年新生文艺汇演为例,舞台背景以红色为主色调,契合主题“燃情深秋”,文艺节目采取表演并评分评奖的形式,由于艺术生的参与,晚会质量得到了很好的保证。同时也有一些外请的嘉宾表演助兴。这次文艺汇演还采用了室内现场投影转播的形式,在屏幕上播报一些有关演出的信息包括现场直播,增进视觉效果的同时提高了晚会的科技含量。这次汇演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克服过去几届文艺汇演中的问题,比如:专设演员区和演员专门通道,并由专人把守,严格控制后台,避免后台出现混乱。;提前作好各部门分工表和整体工作进程表,并每天开会协调处理出现的问题;舞台演员固定由文艺部、体育部组成,从初审到正式演出,不断摸索、总结,以便出现问题时能及时抢救;考虑到学校音响的的实际情况(磁带易绞带且杂音大)于是他们尽量采用光碟伴奏,特意将所有伴奏带录制到一张盘上,避免每次换曲时出错。各校在五

四、校庆、中秋、元旦时都有各种晚会,其中中青院、中财、农大纪念“一二.九”采用歌会的形式,农大还增加了一二.九知识答辩赛,人大在元旦时举办新年音乐会,也是比较好的形式.

(二)艺术节开闭幕式 北京广播学院的大学生艺术节开幕式是一场规模宏大的晚会.晚会在节目选择上力求精湛,不重复,其中有芭蕾、器乐演奏等,采用视频,在晚会中插播MTV、学生自制DV作品、FLASH、时装表演等填补节目空挡,活跃现场气氛。对于一些形式新颖但质量不高的节目则使用灯光、音响、服装等加以包装。

晚会在舞台布置上很有创意,艺术性强:启用一个大舞台和一个小舞台的布局。当一个节目结束需换道具时,可使用另一个舞台,也可根据节目的演员人数使用不同的舞台,以达到完美的视觉效果,同时也不致单调。主持人穿插过度于节目之间。有些节目可不需主持人介绍,只须利用视频,使整场晚会流畅自然。

(三)舞会 北广在2001元旦时筹划了一场舞会,其活动出发点是:考虑到舞会是北广较为缺乏的活动形式,同时也符合同学们的需要。舞会场所在校食堂,几乎没有多做布置,只搭建了一个领舞台的台子。他们认为烘托气氛,调动同学们的参与积极性与热情是舞会成功的关键。具体布置如下:选用专业的主持人及领舞演员,把握舞会气氛,配备高质量的音响、灯光、设备,使用旋转灯、追灯、烟雾等来营造热烈的现场气氛。

元旦期间,北京大学学生会组织了元旦露天舞会。台上有演出,台下观众齐跳舞,场上场下互动。狂欢夜从晚上10点持续到凌晨1点。零点时分,由校长亲自敲响午夜钟,成为当场舞会的亮点,舞会达到高潮。

(四)游园类 相比晚会和舞会,游园活动更注重趣味性。中国人民大学为庆祝五四青年节举办“欢歌世纪青春.共庆母校华诞” 五四狂欢节将整个校园作为一个大的游园,吸引了众多同学.校学生会各部门负责一块场地, 举行不同活动.其中多为参与性的活动,如“我为母校写句话”,同学们在横幅上签名并为母校写祝福话语;“经典民俗——老北京手工业一条街”;各种室内活动,如插花、茶道表演、陶吧、根雕、漫画家现场作画等;“美食广场;趣味体育活动。也有观赏性活动,如展现青春动感的“五四晚会”和由专业人员表演的“极限活动展示”。

炫酷卖萌文艺范儿高校通知书大比拼 第3篇

代表学校:西南交通大学

高考还未结束, 西南交通大学就在微博上发布了一组1953年学霸、女神的高考录取通知书。为了抢生源,西南交通大学官方微博还卖了一把萌:给大家晒晒交大118年家底子吧,祝各位高考学子旗开得胜!插个小广告:欢迎报考西南交通大学,男女比例2∶1,学姐都女神,学妹均可爱,学长不用防,学弟天然呆。PS:你们来了有空调。

学姐女神威武霸气!!!

磁石封印送“捷报”

代表学校: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语言大学

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别出心裁,录取通知书由内外两部分组成,折页打开和扣合处采用磁石封印,打开磁石封印,“捷报”二字便出现在眼前。折页、方印、校徽、梁柱、江山社稷图案,通知书散发着雅致厚重的气韵。

别人学校的通知书真真体现了什么叫“高端大气上档次,低调奢华有内涵” ,回想小编当年的通知书,一把辛酸泪T T。

手工树叶通知书独一无二

代表学校:北京林业大学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也没有完全相同的录取通知书。北京林业大学今年选择用树叶制作录取通知书,文艺范十足,有网友称“这可能是史上最具特色和最有人情味的录取通知书”。

照这个思路下去,财经学校的通知书用人民币,地质大学的用石头……

通知书+手绘“新生指南”

代表学校:复旦大学、云南工商学院

复旦大学给新生准备的《复旦生活指南》内容详尽,画风萌真,帮助学生尽快熟悉复旦生活的点点滴滴。

好贴心的大学,点32个赞。

毛笔竹简齐上阵

代表学校:陕西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今年依然采用毛笔手写的通知书,被誉为“最值得珍藏的通知书”。同是师范院校,北京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是竖版的书信格式,内页左侧则是启功先生书写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校训,散发着质朴的古韵。

看到这样的通知书,小编不禁仰天长叹:有一种通知书,叫作别人学校的通知书。

毛笔竹简齐上阵

代表学校:陕西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今年依然采用毛笔手写的通知书,被誉为“最值得珍藏的通知书”。同是师范院校,北京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是竖版的书信格式,内页左侧则是启功先生书写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校训,散发着质朴的古韵。

多重语境下的高校漆艺学科建设研究 第4篇

一、漆艺定位不明给高校学科建设和课程设置带来的误区

漆艺是以漆作为媒材千年来流传于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因此一直以来我们都用“漆艺”这个词来统称所有与漆相关的艺术作品与行为。在过去这不成问题,因为漆艺就是指代的传统漆器或漆平面艺术品。但在近几十年来,科学技术、文化创意的快速发展,使漆艺术的发展出现了新的分支与形式,甚至大大地拓宽了漆艺术的外延与内涵,使之走向纯粹的绘画艺术和工业产业化的产品设计等截然不同的发展方向。漆艺大大发展了,但对漆艺这个统称的新的理解没有形成,漆艺等同于传统漆器艺术的理解将我们思维绊住,给本来就“不太景气”的高校漆艺教育带来了更大的困难。

“漆艺术”的学科定位决定高校的漆艺研究与发展方向,以及能否培养出好的漆艺术专业人才,学生们进入专业院校后学习漆艺术的培养目标的关键在于学科定位,而学科定位不明确带来教学上的困难,学生学习的误区,哪怕是最早开设有漆艺课程的四川美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等各大高校都面临同样的难题。造成这样的难题事出有因。漆艺课程最早始建于工艺美术学校,因而,漆艺课程和专业自然就被划分为装饰艺术或工艺美术的学科范畴中,随着其他学科譬如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工业设计、服装设计、陶瓷艺术设计等学科建设的逐步发展,漆艺也就连同装饰艺术、工艺美术等专业一并被划入了设计学科,这样的划分也成了近年来漆艺学科定位中最大的争议与分歧点。

二、国内高校现状

大多数高等艺术院校并没开设漆艺专业,漆艺还仅仅是一门课程,包含在设计专业之中,孤零零地存在。漆艺术是漆技法语言与器物、绘画、空间等结合而成的不同产物,而学科分类的不明确导致漆艺术在教学中的目的性也不够明确,漆艺学习的特点决定了高校漆艺教学要根据培养目标的不同而培养学生技法语言、绘画、设计等多方面的素质,而且这几方面都要达到相应的高度。但目前在很多高校的漆艺课程中,工艺、绘画与设计常常都包含在被称为“漆艺”的同一课程中进行学习而显得很混乱,出现这种原因正是因为漆艺的学科定位不明确,进而导致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导致学生认为漆艺专业毕业后无对口的行业就业,也无明确的发展前景。而师资、硬件设施不足更导致了漆艺教学模式陈旧单一且片面。

三、正视漆艺术的多元发展方向

现今,我们所说的漆艺术早已不仅仅是漆器艺术,在近几十年来,作为纯粹绘画艺术而发展起来的当代漆画,携各种新媒材而发展起来的漆空间,与新兴发展起来的陈设设计紧密结合的漆产品等漆艺术表现形式早已走进了我们的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的发展都日新月异,新媒材的介入也成为漆艺术生存、复兴、发展的必然道路。作为高等院校的漆艺术教育者,我们必须正视漆艺术本身具有多向度的特征。如同我们所说的动画学科早已细分成前期设计、原画、动画、后期合成、动漫周边设计、微型实景搭建、漫画、插画等各种专业,而设计也早已细分成环境艺术设计、服装设计、工业设计、平面设计等各种设计学科,仅仅在视觉传达设计这一专业内也细分出版式设计、VI设计、网页设计等完全不同的各种课程和学生未来可选择的发展方向,尽管它们都基于平面设计的理论,甚至使用一样的软件制作,学习的三大构成等基础课程也如出一辙,但到专业学习阶段都有基于自身特色的完整教学体系。漆艺术也是一样,漆艺在每个方向上都有着无穷的可能性,传承与创新并存的漆器,走向纯粹走向当代的漆画艺术,与壁画、环境艺术相结合的漆空间,与创意产业、新兴的陈设设计紧密结合的漆产品的各个不同课程的完整体系,让学生明确不同漆艺术的学习目标和未来发展方向是高校漆艺学科建设必须完成的事。

四、明确绘画、工艺与设计在漆艺课程教学中的关系

漆艺术是基于使用漆作为媒介和技法进行最初的学习的,因此无论漆画、漆器或是漆空间、漆产品在最初都会将各种漆材的基本工艺作为漆艺学习的基础课程。而正如前文中提到的问题现状,想要让教师明确绘画、工艺与设计在漆艺教学中的关系,在学生进行专业学习时就必须将漆器、漆画、漆空间和漆产品的课程分开进行教学,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和未来发展规划,让学生在学习漆艺的范围内有更清楚的细分。鼓励学生将其他专业进行交叉学习,相互影响和开拓思路。譬如漆画作为纯粹的绘画艺术门类在学习的课程体系中安排更多的造型基础、画稿创作等课程;漆器的学习重视传统工艺的精妙;漆空间更多与壁画专业相互交叉,着重于对三维空间和新材料运用的艺术性研究;漆产品多与陈设设计专业互助,走产业相结合的发展道路。

五、结语

漆艺从民间工艺进入系统学科的时间尚短,而漆艺本身对硬件设施、师资力量的要求让它在高校尚未能得到完整及严谨的学科建设,作为古老而年轻的艺术,这一学科就像漆这种媒介一样具有包容性,漆艺最好从美术教育的学科分类开始就正视自身多元化的发展方向,与已有的师资力量、软硬件设备和自身学校的发展相结合,走适合自身的学科发展道路。

摘要:中国漆艺在20世纪下半叶开始从民间进入高校成为一门学科至今已过半个世纪,高校漆艺教育在这半个世纪里,一直成长在各种争论里,发展的形态上面临着多极化的发展方向,导致的争论是高校艺术教育其他学科不曾有的分歧。于是在各种论文、刊物、研讨会、学术讨论中,高校漆艺教育者往往面对漆艺的前世今生的不同语境和主张而六神无主。我们就试着在这样的多重语境下,探讨高校漆艺在美术教育中的学科建设。

高校文艺学 第5篇

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万物在更新,而我们在成长,回顾这段时间以来,相信你成长了许多,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述职报告吧!来参考自己需要的述职报告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校文艺部部长个人年度述职报告(通用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校文艺部部长个人年度述职报告1

尊敬的各位老师及学生会同事们:

我是XX专业的XXX,自XX年XX月加入学生会,现任文艺部副部长一职,自上任以来,我个人认为还是差强人意的,只是在一些细节处理方面还有待补充。在此,我就在学生会工作近一年的情况做简要陈述,包括我对这份职务的认识,想法及建议,在学生会所学到的东西,所取得的成绩和不足,以及今后的道路。

一、工作状况以及取得的成绩

自第X届学生会成立以来,我们部门以积极昂扬的精神参与了学生会的各项活动。年度第一学期的时候,我们参与了从法制宣传日活动,展板公益广告征集活动,食堂生活大体验,元旦总结联欢会的策划到以“宿舍文化节”为主题的一切活动。其中我们主要负责的是宿舍文化节活动之一的趣味运动会的开幕及“传词达意”环节,由于活动环节准备的不是很充分,这个活动环节给我留下了特别深的印象,在活动开始的几十分钟内,由于考虑到活动的可行性及各种可能性,在各位部长部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将活动的后续工作准备的更加充分,避免出现了一系列的混乱局面。

年度第二学期,我们的重头活动是女生节的各项活动及“XX杯”男篮女排。在女生节活动中,我们部门负责的是“三月歌海,璀璨流年”活动,活动当天,即使炎热的天气也赶不走我们的热情,我们在一食堂门前展出挑选的六十首女生励志歌曲,并由过往同学进行投票选出最喜欢的20首歌曲送往广播站进行播放,在校内引起了极大地反响。在“XX杯”男篮女排活动中,我们两个部门的同学在各位部长的带领下,很好的完成了各项后勤工作。最后,就是我们部门负责的《新生入学指南》的编制工作了,最近一段时间,由于资料的收集与改善,各位部员们都不辞辛苦无怨无悔地为我们的工作做出了自己的一份贡献。

二、问题分析及经验教训

即使我们的每项活动都很好的完成了,但在细节上我们还存在很大的缺憾。

1、监督的力度不够

虽然在分工上我们基本到位,但监督力度还是不够,同时各部门部长在监督委员工作过程中也出现力度不足,麻痹大意,工作没有按预期效果去完成。

2、细节工作没有做到位

在工作中出现最严重的问题是,细节考虑不到位。在我们承办的“趣味运动会”中也出现细节问题,比如人员安排不到位,参赛规则制定不够严谨,给予参赛队员答辩的时间不明晰;

3、时间观念不足

主要体现在值班问题和开会入会时间上,这不仅反映了工作态度问题而且对学生会工作效率也造成很大影响。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加强学生干部的时间观念。

这些问题也许依现状看来不甚严重,也无伤大雅,但对于学生会的长久发展是一个致命的因素。

三、想法与建议

最开始工作时大家所拥有的热情与动力已在一年时光的消磨下所剩无几,这不仅与我们自身有关,更加因为大家对待很多事物已经没有了新鲜感、积极性。所以我们应该不断的有新的创意与想法来充实我们的精神世界,因个人的本身而激发潜在本能。由于感觉到一些不足,现就学生会请示与汇报制度提出几点建议:

(1)全部的学生会干部,在开展工作之前,必须写出完整的活动计划并递交直接领导人,即干事递交给副部长,副部长递交给部长,部长递交给副主席,副主席递交给主席,主席递交给老师;

(2)全部的学生会干部,在工作完成之后必须向上一级领导提交总结报告,并及时汇报工作;

(3)学生会反对不负责任的越级汇报工作,如确实要越级汇报需要的,应当向接受汇报人说明事由。

四、总结

我们的路并不平坦,实话说,不顺心的时候也是有的,可是,每次看到干事们信任的目光,一份使命感就会涌上心田,我们有责任把路走宽,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他们的信任,是我们前进的最大动力!在学生会中,也许很多人不能明确自己的方向及职责所在。在管理方面要注意求新与求异相结合。可以多举办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增加我们彼此之间的感情,让大家更好的意识到这一团体存在的真是意义。

我认为自己在学生会学习的这一年里的所看所思所想所悟一定会让我在做人或做事方面有很大改进。我希望自己还能继续留在学生会这一个大家庭里,在这里学习,为这个家庭增添光彩,努力奋斗。用我们的热情与激情感染别人。这一年的工作,让我学到很多,也明白很多,我坚信我们所做的一切大家都看得到,我们是热爱这一团体的。同时我也坚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会变得更好。在此,我谨代表我们部门向大家作出承诺,我们会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不断努力,力图为学生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高校文艺部部长个人年度述职报告2

xx年的尾声已悄然临近,回顾这下半年我系文艺部的工作,可谓是紧张而又忙碌。在这半年中,有疲惫有辛酸,但最大的收获还是莫过于这半年内文艺部的成长。文艺部先后组织参与并发挥积极作用。主要有两个大的工作:模拟联合国大赛,校园风采大赛。

一、活动回顾

1、模拟联合国大赛。此活动为我系的立项活动,并在全校范围内得到了大力支持,文艺部与学生会各部门相互配合,申请场地,场地布置等一系列前期准备工作,使本次活动的顺利举办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校园风采月。校园风采月的举办可谓是下半年全校比较有轰动效应的一个“盛世活动”,我文艺部与七系八系一同参与校总会的项目竞标并获得了成功,承办举行了“校园风采月——中英双语绿之诵读”,此项活动一经举办便获得了全校同学的积极参与,从报名到正式比赛开始,先后有60名同学参与,获得了全校同学的积极评价。

二、活动经验

1、不仅依靠自己,更要寻求多方努力。一个大型活动项目的举办单独依靠自己的力量来成功的完成是困难并且单调的,多方的努力能够使活动更加流光溢彩大放光芒。风采月的举办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我们系不仅靠自身的力量赢得了比赛的承办,更靠着其他院系的一同努力来使校园风采月变成了空前的盛世活动。

2、通力合作,共创未来。模拟联合国的成功举办和风采月的承办更充分的说明了这一点,文艺部和其他部门心无芥蒂全力配合才使两个大型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三、活动心得

招新人员的选择。文艺部招收新成员时考虑了众多因素以求吸纳最大办事效率的部员,有很多经验,特别是如下一点:平衡考虑参与社团活动的人员,过多者不吸纳,最多社团不要超过一个,原因:

1、有社团工作经验的人在人脉上和活动经验上有着优势,便于日后工作的自觉性和预见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也为我系在日后工作上与其他组织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

2、社团活动过多者不吸纳,此部分人员不能固定在一处,导致在系内承办活动时精力分散,大大降低了工作的效率和成果。

xx年我们得到了经验不足也取得了成功,文艺部全体期待在xx年与各部们通力合作取得更加辉煌的业绩。

高校文艺部部长个人年度述职报告3

时光飞逝、日月如梭。眨眼间,紧张而又忙碌的一学期又将结束。在这过去的一学期中,学生会文艺部在院团委老师和主席团的正确领导下,用心开展本部门工作,以及协助其他部门承办活动,基本上完成了自我的工作与任务。这一学期以来,我们文艺部在学生会这个大家庭中成长着、发展着、探索者真的是有所进步、有所收获。有过成功的喜悦,也有过失败的颓废。此刻此将本学期工作中的收获与不足总结如下。

一、文艺部日常工作

1、文艺部

是以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为宗旨,组织开展各种文娱活动,为同学们带给彰显自我个性、展现自我风采的舞台的重要部门。文艺部的日常工作有为学院晚会、联谊会做好日常准备工作;指导学院的学生文艺工作;做好院内外文艺活动的组织策划和执行工作等。加强学院与学校之间、学院与学院之间文艺的合作与交流,同时丰富了同学们的文化生活。工作中,文艺部成员始终坚持学生会内部团结互助原则,加强与其他部门成员的交流,协助其他部门举办活动,做好学生会工作,做到了全心全意为同学们服务,能够说文艺部工作是比较成功的。

2、部门职责

组织策划学院各类文艺活动,协助学院举办大型文艺晚会;负责院内文艺人才的发掘和培养工作,给他们展示自我才华的舞台和机会;透过举办各类文艺活动,令同学们提高各类文艺系修养、欣赏水平和鉴赏潜力;协助和指导各班自发组织的小型娱乐活动;与学院一些文艺社团配合,组织舞会开办音乐活动、校园歌手大赛,丰富我院学生的校园生活。

3、文艺部的团队建设方面

总结以前文艺部的`工作经验,在招新时就严格按照高标准的宗旨挑选具有文艺活动组织策划潜力的人才,在宁缺勿滥的标准下,我们仍然招到了很多真正贴合我们标准的大一干事,在这种前提下,文艺部的各方面工作才能够顺利、高质量、高效率进行。

透过部内的例会、户外人资培训活动、共同参与组织活动、聚餐等,增强了文艺部的内部凝聚力,增强了部内成员的熟悉感和默契感,使干事们获得团队归属感。

二、部门制度方面

在管理方面,我们部门严格开展例会制度,每一次开会进行签到,有专门干事做会议记录,干事以及干部开会中着装要正式得体,有事情需会前及时请假,对于一些恶习、态度散漫、工作消极的干事即使进行批评与谈话,帮忙其改正,同时,我们采用评比制度,采用干事之间互评、自评,干部对干事进行评比等综合考察干事半年的工作,以及到会记录等状况作为评选优秀干事的主要依据,培养干事之间的竞争意识,进一步为部门做贡献。同时,每一次活动结束后,及时对活动进行总结,汇报,谈感想,进行书面交流,对部门建设提意见。

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1、配合学院年度工作计划,搞好各项文艺活动,丰富了大家的课余生活,积累了经验;

2、加强与学生会各部及学院各类社团的交流;

3、用心协助其他部门开展工作,共同完成学院下达的各项任务;

4、每次学生会开本部门例会成员都尽数参加,如果有事也能提前向部长请假;

5、加强了于其他各部的交流,营造团结一致的工作氛围,以便于各项工作的开展;

6、在工作中不断发现自我的问题,总结经验,实事求是,用心向上的工作态度应对新的问题,迎接新的挑战。

三、开展活动方面(部门特色活动以及服务性活动)

部门特色活动:在一年里,文艺部开展了许多活动,不乏特色、精品活动。迎新晚会的实施方面,注意准确分配每个人的工作。在工作中,明确自我的职责,坚守自我的岗位,把自我潜力充分发挥,只要每个人把自我的工作做好,我们就能够得到一场漂亮的晚会。正是因为前期的充分准备,策划、赞助、宣传乐观到位,我们在全校举办了一场迎新晚会,并且收到了广泛的好评。

部门服务型活动:一年来,为了加快材料学院学生会向服务型学生会转型的口号,文艺部还注重了服务性活动的举行。其一、我们充分运用部门干事的乐器、乐理等音乐知识、技巧,向广大学生传授音乐知识,对于对音乐、乐器感兴趣的学生,我们随时能够向他们带给帮忙。其二、我们整理汇总了材料学院每一位同学的特长、爱好,每当有相关的活动、比赛举办时,我们能够向他们及时通知,避免自我想参加却又不明白有相关活动举办的遗憾。

以上服务型活动会在今后工作中不断完善、补充,做的愈来愈丰富,愈来愈贴近学生所需本学期先后举办了迎新晚会、校园歌手选拔大赛、红歌比赛、等的活动,虽然存在着设备不足的缺陷,但是都克服了尽管过程曲折,但还是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充分体现了团结的力量。

回首近半年的点点滴滴,有苦、有甜、有疲惫,有欢笑。再想起,觉得这样的经历是那么的珍贵,因为正是这些成就了一场场丰富、表演精彩的晚会,让我们真正做到了娱乐同学,为同学服务,也给每一位参加演出的同学带给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以上是文艺部一年来的工作总结,我们将以理解和信任为基地,热情与才华做房柱,勤奋与勇敢做屋顶,在团队协作的力量下,将文艺部的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能够起到活跃校园、学院文化的作用,为同学撑起一片快乐的蓝天,共同绘制一片快乐的天空。

最后,在学生会工作中,用心主动的工作态度对我们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态度就顶一切!在以上这样的活动中,文艺部全体成员一点点地学习着,也一点点地进步着,虽然工作中不可避免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我相信随着时间的积累和不断的学习,对于文艺部今后的工作文艺部全体人员肯定会更加的充满信心。文艺部也会怀着用心向上的良好态度和精神一向努力着。相信国际金融服务外包学院学院文艺部明天会更好!

高校文艺部部长个人年度述职报告4

时间飞逝,眨眼间已过了一年,回顾这一年文艺部所做的工作,总体说来还是比较成功的。从举办与动机学院的联谊舞会,到举行新生晚会,再到负责院运会的礼仪工作和校运会的文艺节目,从参加金秋艺术节的各个板块,到筹办合唱团和礼仪队,再到举办班级风采大赛,我们文艺部的所有人都认真用心地参与了院里的各项活动,做到紧密团结学生会各部,不分彼此互相帮忙,听从学生会的安排,尽了自我的一份力。

虽然大家工作都很热情,但因为经验不足,在一些活动中出现了问题。这一年,成绩是有的,经验是有的,教训更是有的,与动机的联谊舞会,我们花了很大精力筹备,跑水院,租场地,买道具,做宣传。那时还没有部委,全是我们文艺部五个人在跑在做,很辛苦。这是我们新一届做的第一件事情,大家都想把它做好。由于我们毕竟经验有限,没有思考很全面,那天晚上来的人太多远远超过了想象。气氛是有的,但是想必大家玩的都不太尽兴,人太多了,场地又太小。第一次做活动,就应说做得一般。

新生晚会,由于没有做好组织上的具体安排,导致演出时05级同学没有来齐,中途也有很多人退场,这对现场的气氛影响很大。但是这次新生晚会总的来说是成功的,我们为新生带给了一个能充分展现自我的舞台,在新生中活跃了气氛,加强了新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金秋艺术节中我们暴露出了在人员,组织,协调等方面的很多问题。在各板块训练时都存在人员到不齐的现象,文艺部也没有充分调动起每一个人的工作主动性,合理安排大家的工作。但需要提出来的是部委们在做工作的时候都是很尽心尽力的,虽然我们最后没有取得很好的成绩,但我相信文艺部的每一个人都学到了很多的东西。

在校运会和院运会上文艺部的工作都比较成功。我们在院运会上训练了国旗班,礼仪队,开幕式时这两个队伍的表现都十分出色,为院运会的成功举办做出了自我的贡献。在校运会开幕试时我们邀请了冯永权同学表演武术节目,他那天技惊四座的表现赢得了在场许多人的掌声。

班级风采大赛,我们计划了四个月,筹备了两个月。这是我们这届文艺部做的最后一个活动也是这一届学生会做的最后一次重大活动。用文艺部内部的话来说,我们拼了命也要把这件事做好。设计比赛环节,策划比赛流程,讨论比赛细节,计划如何分工,我们开了一次又一次会;在申请场地的过程中碰到很多困难,我们一次又一次往校团委跑;为了保证整个活动的流畅,我们找了很多主持有一个一个否掉直到找来了新闻小姐和新闻先生。最后虽然仍然有一些细节做的不够好,但是这个活动还是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是十分成功的。我们文艺部的每一个人都从心底觉得欣慰。

一年了,文艺部经历了很多很多事情。这一年,我欣喜的看到文艺部每一个成员的成长。我们有过毫无经验的尴尬,有过力不从心的苦闷,有过彻底失败的绝望,可我们最后得到了成功的欣慰。我想文艺部的每一员都会觉得在文艺部干这作总结。

高校文艺部部长个人年度述职报告5

时光荏苒,转眼间这一学期的学生会工作已经步入尾声。本着对生活、文艺的热爱,本着活跃学校氛围、服务同学的信念及宗旨,文艺部各位成员齐心协力在老师和其他部门的倾心协助下充分展示文娱部灵活的工作职能,发扬团队精神、开拓进取、真抓实干、领导校园前沿文化,完成了学校赋予文艺部的工作任务。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本学期文艺部主办的活动

1、校园歌手大赛

“校园歌手大赛”活动是我们文艺部每年的重点和精品活动,而今年的“智”造梦想,寻找中北好声音校园歌手大赛,更是为这寒冷的冬天为校园增添了新的活力与朝气,我们通过这次校园歌手大赛提高了学生对美和艺术的欣赏能力,充分发掘培养文艺人才,让同学们充分地发挥了特长。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艺术和娱乐活动,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在活动的准备期间,各个成员本着负责的态度认真地完成任务。大家也都按照分配的任务各自留守,保证了校园歌手大赛活动的顺利完成?在比赛过程中,我们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和负责的原则。比如后场有专人负责给主持人和演员为比赛更加绚烂的开展做好铺垫。在正式比赛前,我们又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彩排,让选手和演员踩点,让大家更加熟悉整个舞台,调整好状态发挥出自己最好的水平。在比赛之后,大家共同努力做好善后工作。

2、教职工元旦文艺晚会

为了进一步加强教职工间的交流,丰富教职工的校园文化生活,营造文明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提升教职工的凝聚力和归属感,在20xx年元旦节即将到来之际,特举办教职工元旦文艺晚会。晚会的成功举办,给教职工提供一个展示才艺的舞台,提供一个加强交流的空间,展示工院教职工积极、乐观,爱校如家的精神面貌,同时也让教职工过上了一个充实而又愉快的节日。

二、工作中的不足

虽然本学期活动均取得了圆满成功,但这并不能说明我们的工作已经做好,在肯定这次成果的同时,我们还要冷静思考在工作中的失误和不足,并做好总结,为以后的`工作打好基础。下面我对此次活动中出现的几个问题总结如下:

首先,决赛场地布置问题。在校园歌手大赛中,赛前场地布置的时候没有把工作分配好,有的部门不清楚自己的工作,致使布置场地时出现有的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的情况。下次应在大赛前把布置工作分配好,跟各部门协调好人员的调配,当天把工作落实好。

其次,细节考虑不周全。虽然在正式表演之前,我们对活动流程过了一遍又一遍,但还是许多细节没有考虑到,使得在活动进行时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细小问题。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扬长避短,克服不足,不断进步。文艺部将会继续努力,争取举办更多更优秀的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项目,使全校师生在学习之余能拥有健康、文明、高雅、快乐的课余生活,推进我校文化娱乐的进一步发展,丰富校园文化、活跃学习氛围,给同学们提供一个真正展示自我的舞台,把我校的文艺活动和精神文明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高校文艺部部长个人年度述职报告6

时光飞逝,转眼又过完了一个学期,随着我系团总支学生会招新工作的结束,我们文艺部也迎来了新的成员。本届文艺部继承了上届文艺部严肃、活泼、开放、务实的优良作风,竭诚为大家服务。同时总结上届文艺部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将文艺部的工作带向了一个全新的高度。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丰富同学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并积极配合团学联做好各项工作,将一个团结、奋进、开拓、进取的新文艺展示给了大家。我们根据系团学联的要求以及实际情况对本学年做了以下工作总结:

1、9月学生会招新工作

在这次招新的工作中,我们文艺部招到了x名新干事,为了让新干事融入我们学生会这个集体,我们部门每星期开展一次部门例会,把我们文艺部的各项工作和学生会的纪律告诉了新干事们,让他们逐渐适应学生会的工作。

2、x月初的“乘着歌声的翅膀”主题晚会

“乘着歌声的翅膀”主题晚会与x月x日在足球场顺利召开,我们文艺部配合院学生会文艺部组织彩排了舞蹈“茉莉飘香”,获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3、x月下旬—x月上旬的校园“十佳歌手”比赛

我们部门参加了此次活动的预赛选拔,活动取得很好的效果,并选出了xxx等一些优秀的选手进入复赛。

4、x月底的游园会

我们部门组织策划了这次活动,在主席团的领导与各部们的配合下,游园会顺利结束。此次活动,我们部门策划了蒙脸作画、聚宝盆、岁岁平安等七个游戏,也吸引了很多同学。

当然在这些活动中,也存在很多不足。比如活动准备的不够充分,考虑的不够周全,各部门的配合不够紧密等等,这都是我们以后必须注意到的。

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我一定会汲取以往经验,在创新思维的引导下,办好每次活动。

高校文艺部部长个人年度述职报告7

光阴荏苒,时光易逝,转眼间一个学期又要过去了,作为系里的一个特殊部门——文艺部,各项工作也已经接近尾声。在这半年当中,我们生活在系里各位老师的带领下,在各位成员的紧密配合下,本着“为同学服务,为老师分忧”的宗旨,圆满地完成了本学期我们部门应尽的职责,并且积极地配合学生会其他部门的各项活动,获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现将本期工作进行总结:

一、日常工作的开展工作

平常的日常工作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这是我们文艺部最基本的工作,我们有义务做好这些工作,因为这是我们开展其他工作的前提。

二、运动会

在本学期举办的秋季运动会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创历史新高,所以我们在其中所做的努力也是值得的。在秋季运动会期间,我们部的工作是为运动运鼓劲,我们成立拉拉队,大家为系里的优秀运动员呐喊。不管输赢,我们都为每位机电系的运动员加油,我们就是一个大家庭。

三、“一·二九”文化艺术节

在学院举办的“一·二九”文化艺术节中,首先通过各系进行初选,文艺部负责的是集体舞大赛。学生们积极报名、组建了两支优秀的舞蹈队伍,经过大家努力的训练,在最后的总决赛中相继是第一第二,为我们机电系的舞蹈搭建了良好的基础,我希望学院能让舞蹈队长期存在,在系里院里表现自己,为系争光,也希望有更多的同学参与其中。

高校文艺部部长个人年度述职报告8

时间过的好快,一个学期就那么过去了,回顾自己这一学期的工作,真的感慨万分。

还记得自己刚进学校的时候,对学校充满着一切好奇,当班主任说,每个班有一个名额可以参与竞选学生会,我当时特别惊讶,中学怎么也有学生会啊?我从小就对大学的学生会有着万分的憧憬,现在有个这么好的机会,当然要牢牢抓住。我报名参加,由于我是班长,在票数上,大大高于了其它想进学生会的同学,顺利的拿到了初选的入场卷。

看着班主任给我的学生会职务名单,我有点不知所措了,我不知道哪个部门适合自己,思来想去,还是决定去竞选外联部。因为我觉得可能以自己的口才,外联部会比较适合自己。票数结果公布出来了,我位居榜单排名第2,当时真的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一个初一的学生,哪会有这么高的票数啊,同时我也深信,是同学们的信任才使我能够顺利进入学生会,所以我要用尽一切力量去服务同学。

本以为这么高的票数,我可以顺利的进入外联部,可谁知,我却偶然的进入了文艺部,成为了文艺部的副部长。要么就不做,要做就要做到最好。不得不说,学生会确实是一个很锻炼人的地方,尤其是文艺部,文艺部虽然不是常规性部门,但是元旦晚会和外语节的工作实在是太多和繁琐,不过我却没有抱怨,因为我知道,我很喜欢这份工作,哪怕这工作有多么的多,多么的累,多么的影响学习,我也始终抱着对这份工作的高度热情和积极,去努力的完成它。

我们部门接手的第一个活动就是“第二届‘七彩之光’系列活动”,其内容包括了朗诵比赛,征文比赛,学唱“孝亲敬老歌”,十八岁成人礼,还有心理讲座。这是我们部门的第一次工作,都是群没有经验的新同学,办起事情,当然也毫无效率可言。还好有上上姐帮我们,她是这届的副主席,也是唯一一位上届学生会文艺部的成员,还好有她指导我们做,我们的工作才能顺利开展。从这个活动,我可以看的出来,感受的到,文艺部有多累,要办好一项活动有多么难。

七彩之光的活动刚一结束,外语节和元旦节的事情接着就来,初选,12月14日至18日。从高中开始,到初一结束,每个初选的晚上都是那么紧张,那么疲惫。回到寝室,几乎是倒头就睡的状态,初赛完了之后,在18日的晚上,由评委商议后,选出了参与元旦晚会的21个节目。次日,文艺部将各种表格发至各节目负责人手中,召开了负责人会议,重新审核了音乐文件,并将所有音乐文件拷贝至一张播放列表,并刻成光碟备用,还召开了学生会内部会议,确定和明确了各项分工。

新媒体文艺学的学理结构探析 第6篇

数字化新媒体已经让我们进入被尼葛洛庞帝称之为“数字化生存”时代,抑或“第二媒介时代”(马克·波斯特)“赛博空间”(约斯·德·穆尔)“技术帝国”(R·舍普)的历史时期。最新发布的数据表明,截至 2015 年底,我国网民规模已达 6.88 亿,有半数中国人接入互联网,网络普及率为 50.3%,手机网民 6.20 亿,有 90.1%的网民通过手机上网。①可以说,“以因特网为代表,数字媒介犹如风暴席卷了这个时代。”②在我国,数字化媒介以及由此构成的网络媒体,较之历史上任何一种媒介、任何一类媒体都更为直接、更为全面、也更为深入地渗透到了文艺各个领域和文艺创作的每一个环节,不仅改变了文艺的形态和存在方式,也改变着我国文艺发展的面貌和文坛格局,以致没有任何一种文学艺术能够像今天的网络文学和数字艺术这样,拥有如此庞大的创作者阵容、作品存量和欣赏族群;没有任何一种文艺能够像网络文艺这样,借助全媒体传播发掘 IP 价值,多样化延伸和改变自己的形态并迅速覆盖大众文化市场,产生如此广泛的社会影响力,竟至成为一种不可小觑的文化产业;而且,历史上也没有任何一种文艺像网络文艺这样引起那么多的质疑、争议,难以预测其变幻方式和可能形态,乃至使许多传统的理论批评家对此感到难以把握或无从置喙,甚至束手无策,已有的文艺理论似乎很难聚焦它的逻辑原点以获取观念的有效性和解读的合理性……而造成这些“断崖式”变化的始作俑者即是媒介,即数字化技术媒介构成的网络载体助推并规制了当今文艺生产和文艺观念的嬗变,这正是媒体文艺学研究的现实基础及其作为学科构建的持论背景。笔者试对近年来文论界之于新媒体文艺学学理结构的探析做一个初步的梳理。

一、基于网络文学生产的革故鼎新,阐释文艺学的边界拓展、原点位移及其理论观念转型,是探析新媒体文艺学创新体系的卓有成效的努力。

有研究者提出:“数字媒介的更替已经从艺术生产、艺术存在方式等各个侧面带来了当今时代的‘艺术变脸,并日渐改变了整个传统文艺所赖以安身立命的根基,这时候,文艺学的学科内涵和文学研究的学科边界能不发生改变吗?”③这时候的文艺学研究不仅要研究传统的文艺作品和文艺经验,还应该研究新媒体文艺作品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种新媒体文艺事实和文艺问题,应该从变化了的现实出发,“关注视像文学与视像文化,关注媒介文学与媒介文化,关注大众文学与大众流行文化,关注网络文学与网络文化,关注性别文化与时尚文化、身体文化,而文艺学则必须扩大它的研究范围,重新考虑并确定它的研究对象,比如读图时代里的语言与视像的关系,网络文学与文化中的虚拟空间,媒介时代的文学与传播,时尚时代文学的浪漫化、复制化与泛审美化,全球化时代的大众流行文化、性别文化、少数族裔文化以及身体文化。至少电视文学、电影文学、图像文化、网络文学与网络文化应及早进入文艺学研究和文学理论教学的工作程序。”④讨论新媒体文艺学转型问题的成果不少,其中,《网络文学的体制谱系学反思》一文提出,网络文学对文艺理论发展最为深刻的影响,在于让千百年来积淀起来的文学体制谱系出现技术改写或悄然置换。突出表现为:从主体身份看,网络文学生产用普罗“草根”僭越了知识精英的文学话语权,创作范式上用自由写作颠覆既有的文学秩序,文学格局上以恒河沙数般作品存量遮蔽文学经典,价值认同上用传媒市场的商业导向对抗文学高度,而在观念传承上,则以“技术至要”搁置了传统文学的逻辑原点。作者认为,“由此引发的传统文论规制与传媒技术宰制的博弈,从体制谱系的学理本体上,把文艺理论转向与转型的时代命题推到了当今文论建设前沿。”⑤另外,欧阳友权发表的两篇论文专门探讨了数字化网络传媒语境下中国文学及其理论转型问题,一篇是《数字媒介与中国文学的转型》,另一篇是《新媒体与中国文艺学的转向》。前一篇认为,网络新媒介使文学的审美构成、表意体制和时空观念产生根本性的变化,表现为用平民化的叙事促动文学向“新民间写作”转型,用技术方式赢得更大的艺术自由度,以“词思维”和“自娱娱人”的新理念拉动文学深层观念的调整,为文学体制更新探索了新的路径。与此同时,数字化媒介也对文学传统的赓续造成伤害甚至异化,如技术对文学性的消解,作家主体责任担承的弱化,技术复制导致对文学经典信仰的消褪等。在这样的语境中,“新世纪的中国文学仍需秉持人文性的精神原点,自觉履行文学的价值承诺,通过调控引导和主体自律改善文学对技术的依赖,使数字媒介对传统的挑战变成文学获得新生的契机,让新媒介成为新世纪中国文学的强大动力和有效资源。”⑥另一篇《新媒体与中国文艺学的转向》分析了新媒体引发当代文艺学转向的几个具体层面:“首先,数字媒体让文艺理论从‘大写走向‘小写、从‘整一发展为‘多样,文艺与文化研究的边界模糊、视域叠加,以及媒介意识形态的理论建构,引发了文艺学科的扩容、越界与版图勘定;其二,新媒体规制的时代文学场转换改写了理论的构型机制,如文学存在场的转换调整了文艺学研究对象的语境规则,文学生产场的转换改变了文艺学研究的理论秩序,而文学知识场的转换则修正了文艺理论研究的学术语法。另外,此次转向孕育的学理内涵转型加速了文艺学逻辑原点的位移,具体表现在:用‘艺术平权悬置‘本质主义文艺观,是媒介革命消解文艺学逻辑原点的技术策略;从‘主体性走向‘主体间性,是新的传媒语境对文艺主体身份的重新设定;而新媒体对文艺功能指向的价值重建,则限定了这次理论内涵转型的意义模式。”⑦

二、网络文学的基础学理形态建构,为新媒体文艺学体系建设提供了现实的必然性和历史的可能性。

同任何一个学科一样,文艺学的学理形态建构永远“在路上”,只要文艺的发展没有止境,其理论体系的构建就不会有终点,每一次学术求索都是对学理形态的主动靠近,而每一点“真理的颗粒”也都是对学理形态建构的积极贡献,求索者的可贵就在于勇于创新、敢于试错,以“路上的学人”心态探讨“前沿的问题”。我们看到,在这些年的研究成果中,对网络文学学理形态的探讨成为建构新媒体文艺学“试错”与“创新”的原动力之一。有研究者正试图从“认识论结构”(纵向)和“本体论结构”(横向)两个维度上搭设学理逻辑框架。前者以《网络文学论纲》⑧为代表。这部专著主要从认识论的纵向结构对网络文学基础学理做了一次初步尝试,分别阐释了网络文学的生成条件、文化依归、人文精神、学理品格、生长样态、主体视界、创作嬗变、接受范式、功能形式和发展前景等问题,通过对这些基础理论问题的形上分析,为网络文学的基础学理勾勒了一个初步阐释框架。但这个认识论的理论构架仍然是基于传统文论模式的思维预设,存在研究对象的不周延性和阐释目标的非针对性等问题,如对网络文学的媒介载体把握、文本分析、叙事手段、价值模式等问题分析不多。另一部著作《网络文学本体论》弥补了这一不足。这部论著运用本体论方法探究网络文学时,鉴“回到事物本身”的现象学方法和“存在先于本质”的本体论追问模式,聚焦网络文学“如何存在”又“为何存在”的提问方式,首先把握网络文学的“存在方式”,然后剖析其“存在本质”,从现象学探索其存在方式——媒介赋型、比特叙事、欲望修辞、在线漫游、存在形态等,再从价值论探索其存在本质,即由现象本体进入其价值本体——文学体制转换、民间话语寻根、文学性嬗变、文化逻辑依凭、人文性的意义酿造等问题,从而解答网络文学的存在形态和意义生成问题,“将网络文学的本体论描述从‘形态与‘价值层面延伸至艺术可能性层面,反思其本体的审美建构与艺术导向,完成网络之于这种文学的艺术哲学命名,以求探讨构建一种网络文学学理范式的可能性。”⑨蒋述卓、李凤亮所著《传媒时代的文学存在方式》以“接地气”的立场聚焦于新媒介文艺学的学理构建。作者从文学性的现状而非主观意愿出发,探索当下文学的存在方式及其可能趋向,“以现实存在的大量泛文学文本(网络文学、广告文学、电影文学、摄影文学、短信文学、流行歌曲、博客写作、传媒批评等)为对象,但不是对当下各种文学存在方式的简单描述,而是着意于在分析文学存在多样性的基础上,对上述存在方式的形式机制、艺术伦理、社会效用、价值取向、发展走向进行界说,希图揭示出文学性在当下存在的多元化现实,及其中隐含的时代文化本质。”⑩另有两部著作同样体现出网络文学学理创新体系建构的努力,一部是刘克敌的《网络文学新论》{11},另一部是王祥的《网络文学创作原理》{12}。前者对网络文学的分类、风格、艺术特色、鉴赏模式、批评标准以及网络文学理论研究的评判方式等,给出了自己的解释和界定,彰显出学理建构体系化的学术立场;后者基于丰富的网络阅读经验,结合当下网络小说创作实践,对网络创作的基本理念、网络艺术世界设定、人物形象创设、网络小说故事构成等,做出了有说服力的阐述,面向网络提出了一套顶用的文学创作论。

三、对网络文学评价体系和批评标准的探讨,及其丰富的网络文学批评实践,也为建设新媒体文艺学的学理结构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

网络文学批评大抵由三股力量构成:一是关注网络文学的传统批评家,二是面向市场的媒体批评者,主要由记者、编辑、作家和关注网络媒体的文人构成,还有一类是文学网民的互动批评,即关注并阅读网络作品的网民、粉丝、论坛刷屏者、交互聊友、评论型鉴赏者等等。这三类批评主体各有短长又彼此分野,形成网络批评的多维与互补。其探讨的问题涉及网络文学批评的现状与问题、特征与价值,网络文学批评的主体身份、评价标准和批评体系,以及对文学网站、网络作家作品、网络文学特定现象的分析评论等等。我国第一部网络文学批评专著是谭德晶的《网络文学批评论》(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此后,马季的《网络文学透视与备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年)、周志雄的《网络文学的发展与评判》(人民出版社,2015 年),中南大学网络文学研究团队成员出版的系列化批评成果,如杨雨的《网络诗歌论》、苏晓芳的《网络小说论》、李星辉的《网络文学语言论》、蓝爱国的《网络恶搞文化》、曾繁亭的《网络写手论》、欧阳文风的《博客文学论》和《短信文学论》、聂庆璞的《网络小说名篇解读》,以及 2014 年出版的“网络文学 100 丛书”{13}等,是网络文学批评的代表性成果。广东省作家协会 2011 年创办的《网络文学评论》则是我国第一份网络文学评论学术期刊。在网络文学评价体系的理论建构上,陈崎嵘《呼吁建立网络文学评价体系》一文旗帜鲜明地从思想价值取向和审美趣味取向两个方面就评价网络文学的尺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说:“首先,网络文学应当有正确的思想价值取向。……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思想境界上追求对国家民族的担当,对真善美的赞颂,对假恶丑的鞭挞,对暴力的抵抗,对欺骗的揭露,对遗忘的拒绝,对人生终极意义的不懈追问,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永恒探寻”;“其次,网络文学应当有高雅的审美趣味取向,对文学心怀敬畏,对网络志存高远。网络文学应当追求积极、健康、乐观、高雅、清新的审美趣味,反对消极、颓靡、悲观、低俗、污浊的审美趣味。这种追求或反对,体现在题材选择、情节设置、人物塑造、语言使用、文本气质诸多方面,需要具体分析。”{14}在网络文学批评实践上,如马季、舒晋瑜、邵燕君、单小曦、夏烈、周志雄、庄庸、康桥、欧阳文风、禹建湘、曾繁亭、聂庆璞、王国平、黄发有、许苗苗、王颖、杨新敏、汪代明、傅其林、何志钧等一批学人对具体网络文学现象和作家作品的评论,让有些冷清的网络文学批评不断掀起引人关注的波澜。马季的《网络文学透视与备忘》{15}对“网络文学十年盘点”作品的点评和年度网络文学综述,舒晋瑜主笔《中华读书报》“网络时代”栏目的评论和访谈文章,都对网络文学理论批评建设产生了积極影响。

*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网络文学文献数据库建设”(项目批准号:11AZW002)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 2016 年 1 月 22 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 37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cnnic.cn/gywm/xwzx

/rdxw/2015/201601/t20160122_53283.htm.

②[日]水越伸著,冉华、于小川译:《数字媒介社会》,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 1 页。

③欧阳友权:《文学研究的范式、边界与媒介》,《文艺争鸣》2011 年第 4 期。

④金元浦:《重构一种陈述——关于当下文艺学的学科检讨》,《文艺研究》2005 年第 7 期。

⑤欧阳婷等:《网络文学的体制谱系学反思》,《文艺理论研究》2014 第 1期。

⑥欧阳友权:《数字媒介与中国文学的转型》,《中国社会科学》2007 年第1期。

⑦欧阳友权:《新媒体与中国文艺学的转向》,《文学评论》2013 年第4期。

⑧欧阳友权:《网络文学论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

⑨欧阳友权:《网络文学本体论》,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年版,第4页。

⑩蒋述卓、李凤亮:《传媒时代的文学存在方式》,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年版,第 3頁。

{11}刘克敌:《网络文学新论》,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凤凰出版社2011年版。

{12}王祥:《网络文学创作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13}欧阳友权主编:《网络文学 100 丛书》,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年版。本套丛书共7本:欧阳友权《网络文学评论 100》、禹建湘《网络文学关键词100》、曾繁亭《网络文学名篇100》、聂庆璞《网络写手名家 100》、纪海龙《网络文学网站 100》、欧阳文风《网络文学大事件 100》、聂茂《名作家博客 100》 等。

{14}陈崎嵘:《呼吁建立网络文学评价体系》,《人民日报》2013年7月19日。

高校文艺学 第7篇

在高校现场扩音工作中, 我们往往会将演出效果的不佳归咎于硬件设施不到位、演出环境存在缺陷等客观因素, 却忽略了由于“不合理布局”所造成的巨大负面影响。可以说在音响工程中, 硬件因素与场地因素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合理的场地布局方案必须是严谨和周密的, 并且没有一成不变的套路, 必须是对实际情况进行系统性的分析、计算以及测试后方能得出。那么, 对于高校中缺乏相关知识和经验的非专业团队来说, 就更要对一些容易出现的问题时刻保持关注。

一、常见的调音区布局问题

1. 调音台位于舞台侧面 (或舞台后部)

这可能是最常见的布局之一, 但绝对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区域。首先, 音箱对于声音的投射是具有指向性的, 即会在其正前方形成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的指向角度, 这决定了音箱在工作中必然存在有侧后方向上的阴影区, 且由于音箱的摆放必须要面朝观众, 因此在这个区域之内, 调音师是根本无法感知声音的属性的。这种情况在室外条件下尤为严重, 由于舞台对面缺乏实际的反射面, 因此在这个区域内, 调音师只能听到足够低的低频声音, 而对于高频以及中频声音, 则几乎完全听不到;同理, 在室内环境中, 调音师所听到的大部分高、中频声音都是经过反射和衰减之后的失真产品, 这必然会对调音师的判断产生严重的干扰, 如果调音师根据自己的听觉去调校相关的频响, 则很容易给听众造成刺耳难耐的感觉。

2. 调音台近距离置于扩音设备前方 (单侧)

这是一个会对调音师产生严重听力损伤的区域, 笔者就曾经深受其害。当调音台被近距离置于音箱前方时会造成三种严重的情况

首先, 调音师在如此巨大的声压下会迅速造成听觉的迟钝和损伤, 轻者会降低耳朵对声音细节解析力, 重者会产生严重的刺痛感, 甚至丧失对声音属性的基本判断能力。

同时, 由于人的听觉系统对1k Hz~4k Hz的声音最为敏感, 那么当音量过大时, 会首先在这个区域造成听觉系统的过载, 其直接表现就是调音师感觉3k~4k Hz的声音大得刺耳。那么假如调音师在这个频段进行大幅衰减的话, 后排的观众会明显感觉到声音发虚, 缺乏支撑感, 尤其是人声将会丧失亮点。

其次, 由于双耳效应以及哈斯效应的存在, 人耳在声场中可以对立体声进行声像定位的范围非常有限, 根据上述原理, 当人耳位于单侧音箱前方, 使得两侧信号存在有大于15毫秒的延迟时 (两音箱到达耳朵的距离之差超过4.71m时) 原本的立体声信号将会剥离成两路具有时间差的单声道信号, 在此条件下, 所有基于立体声条件下的音频效果器都将失去调节的依据。

[3]《文化产业发展论》丹增著.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5.11.[4]《姓名与中国文化》何晓明著.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1.7.

[5]《姓氏文化—一种特殊的社会经济资源》张雷.《中国国情国力》1995年第5期.5月28日出版.

[6]《浅论姓氏研究的意义》杨圣敏.《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二期第28卷.

3. 在设计不规范、施工不达标的监听室内进行调音

由于种种原因, 我们的很多基建项目都或多或少存在着声学方面的缺陷;同时, 相对于大厅本身的建筑声学评估而言, 附属的监控室往往会被人们所忽视, 而这种情况其实并不在少数。假如我们在尚未对监控室进行专业评估, 或者明知监控室存在有明显缺陷的情况下贸然使用, 就很容易对观众的观演以及演员的正常发挥造成不利影响。

二、音箱的摆放问题

音箱的不合理摆放往往会造成一些列难以解决的问题, 特别是一些缺乏理论依据的“经验之谈”往往会令整个工作小组陷入困境。一些典型的失败案例就很能说明问题:1.将音箱近距离置于舞台侧后方并使其指向舞台容易引起严重的啸叫;2.音箱放置过低会阻碍声音的正常传播, 对中、高频信号造成严重衰减;3.将音箱前部垫起, 使其指向天花板甚至天空会使所有听众丧失声音清晰度, 甚至会令大部分人听不到声音;4.将返听音箱置于远离舞台的大厅后方或侧墙壁会带来严重的声信号串扰, 严重影响歌手的判断力以及听众的清晰度。

事实上, 音箱的合理摆放有这一套严格的依据可以遵循, 除了通过相对系统的学习和实践之外, 还需要依靠调音师根据现场条件进行严格的测试与反复的调校, 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

三、观众区的设置问题

可以说调音师及其团队的任务就是确保听众获得最佳的听觉感受。而对于听众区域的精确设置也恰恰就是使前期各项准备得以发挥最佳效果的必要条件。在理想条件下, 听众区域的布局和面积必须和硬件设备布局相关联, 并且要通过周密的计算和调试来完成, 那么对于小型演出而言, 我们可以通过避免下列两种情况来使听众获得相对好的效果

第一, 尽量避免在音响系统的覆盖面积之外安排观众席, 具体来说首先是要量力而行, 在硬件设备有限的情况下, 不要盲目邀请过多的听众参与, 原则是尽量让所有听众享受到可控制的良好效果;其次, 尽量确保观众处于最佳听音区, 而不是舞台侧方或后方这种设备难以投射到的阴影区。

第二, 有效控制前排观众与音箱的距离, 有一些典型的案例就是校园摇滚乐队在没有抬高音箱和设置箱体俯视角度的情况下邀请台下观众尽情的靠近舞台与之互动从而使前排观众完全阻挡了声音的传播, 这样的后果就是前排听众震耳欲聋, 而后排几乎听不到声音。

高校扩音工作不同于专业化的扩音工程, 它更小、更简单, 也更特别。虽然这些设备简易的非专业小型团队无法达到专业化的扩音标准, 但却能很好的适应高校文化活动的随机、多变、流动性强等特点。因此, 与其抱怨, 不如积极的发现和总结问题, 寻找和归纳解决之道, 这将会对高校的文化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7]《中国姓氏文化》关永礼编.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2009.09.01.作者简介:

赵亚 (1990-09-) , 男, 籍贯:江苏省高邮市, 现职称:无学历:本科, 研究方向:社会工作。

摘要:在扩音工程中, 对听众场地及调音师的工作区域进行合理的划分是保障演出质量的首要前提, 合理的布局不仅能够极大地提高工作人员的效率, 还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其他不利因素所造成影响, 避免给听众带来不适。本文结合了笔者实践当中一些经验教训, 对高校扩音工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简要论证。

高校文艺学 第8篇

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形势,培养地方经济发展亟需的专业技术人员,是湖北理工学院作为地方性本科院校的中心任务。《陶瓷工艺学》作为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课程的建设目标应满足陶瓷行业对应用型人才需求为引领,以“就业”为导向,结合学校及学生实际,以“满足市场和企业需求”为原则来健全和完善《陶瓷工艺学》课程的教学体系,注重基础,强调应用,使《陶瓷工艺学》课程的理论和实验教学更加科学、规范、合理,缩短校园教学与实际生产之间的距离,实现无缝对接。

1 理论教学内容的整合与更新

《陶瓷工艺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近年来,陶瓷材料的发展日新月异,技术工艺得到了飞速发展,而在理论课时压缩的形势下,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必须有所侧重的取舍,并进行实时更新。针对陶瓷企业岗位的要求,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目标,重新构建陶瓷工艺学的理论教学体系,组织教学内容。按照陶瓷企业现有的岗位设置,以生产过程为主线,采用“环节式”教学,在较短的理论教学中,使学生快速掌握陶瓷原料,陶瓷坯、釉料的制备、陶瓷成型、陶瓷烧成、陶瓷装饰、陶瓷检测技术等专业知识。

在课程的建设中,教材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环节。目前大多数高校普遍选用的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马铁成主编的《陶瓷工艺学》。高职高专学校选用的教材是高职高专材料工程技术专业(陶瓷工艺方向)项目式课程丛书。但是目前陶瓷的最新技术不在教材中,而是在企业中,在生产的第一线上。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和工程技术人员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符合时代需要的教学内容是陶瓷工艺学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1]。比如在陶瓷原料部分中可以适当的增加陶瓷废料的回收利用技术和新原料的开发使用等内容;在陶瓷成型技术部分给学生浅谈3D打印技术在陶瓷领域中的最新进展;陶瓷装饰技术环节中补充陶瓷喷墨打印的现状与将来。所以老师们在教学中要用好教材,超出教材,可以适当借鉴国外知名高校的方法,老师在讲授专业课时没有指定教材,只给学生提供本课程相关的参考书,在上课之前两天把讲稿发到每位学生的邮箱,供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

由于《陶瓷工艺学》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都比较强,随着时间的推进,科学观念不断更新、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新材料和技术不断发展、新工艺不断涌现,这就要求学校组织教学团队每年到全国重要的陶瓷产区进行调研、观摩,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最新的前沿信息、新理论、新技术及时的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比如2015年陶瓷业内关注度最高的陶瓷砖干法制粉的关键技术是否已经得以突破,干法制粉的时代是否已经来临,以及该技术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方面的影响和作用。同时,在教学内容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到与其它相关课程之间的衔接,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优化[2]。

2 积级探索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在教学内容确定以后,使用合理且有效教学方法和手段,是能否让学生轻松愉悦的掌握知识关键。根据《陶瓷工艺学》课程的特点,结合当今大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构建课程的全新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借助多种工具、各类资源开展自主学习,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1)情景式:鉴于陶瓷工艺学课程的实践性很强,在教学中将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将一些学生比较难以理解的工作原理和机械原理等以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将各种陶瓷制品生产的工艺过程用录像的形式将生产一线搬进课堂,通过这些直观、唯美的资料,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3]。另外,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发现,在课堂教学中合理的引入“陶瓷实物样品”,让学生真实的感受到、触摸到陶瓷,直观性强,将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对理论的理解从模糊的感悟走向清晰[4]。例如在讲授釉料的过程中,通过展示各种熔块釉以及常见的透明釉、结晶釉、颜色釉等陶瓷实物作品,加深学生对釉的种类的了解。在讲授陶瓷原料的过程中,可以给学生展示各种矿物原料的标本,让学生辨识各种陶瓷原料,了解各地陶瓷原料的特点,加深学生对陶瓷原料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理解。

(2)讨论式:当前无领导小组讨论法作为一种有效的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手段引起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并已经在高校文科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实践。福州大学率先将无领导小组讨论法引入到陶瓷工艺学的理论课教学中,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成效[5]。讨论式教学具体过程可以分为“准备-发言-自由讨论-总结陈述”四个阶段。老师可以在每一章讲授结束以后安排一次讨论课,讨论的主题提前通报给学生。学生自由组合成6-8人的小组,通过查阅文献,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并在课堂上发言,学生之间相互进行提问与讨论,在总结陈述阶段,每小组选出一个代表,将自由讨论阶段形成的解决方案进行总结汇报。该方法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文献综述能力和表达沟通能力。

(3)案例式:陶瓷工艺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课程,为了更好地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做到与工厂实际相对接,将注重案例式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如身临其境,体会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案例教学基本程序如下:提出案例,分析案例,解决问题,推理归纳。老师可以结合自己的科研课题以及目前工厂中技术员经常面对的技术难题,集结出难度适中的案例,提出问题,经过师生讨论,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讲授硅酸锆对陶瓷白度的作用这一知识点时,可以选择以“超白砖”增白途径为案例,使学生意识到硅酸锆作为一种陶瓷的增白剂,并非是唯一的,不可替代的,还有其他多种途径。在讲授陶瓷制品缺陷分析这一知识点时,可以选择生产一线上最常见的陶瓷缺陷最为案例进行讲解,让学生讨论,最后归纳总结。

(4)专题式;"专题式教学"作为专业教学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具有针对性、灵活性、开放性的特征。定期聘请大型陶瓷企业的老总、总工、设计师、技术员、销售主管以专题讲座的形式,从各种不同的专业视角介绍当前国内外陶瓷的行业发展趋势、工艺设计、前言动态、陶瓷行业对技术人员的素质要求,并与学生互动交流,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众所周知,中国古代陶瓷是华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承陶瓷文化,提高学生的专业情怀,也是每一位陶瓷工艺课的专业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以专题讲座的形式,从专业的角度带领学生走入历史,去欣赏历代名瓷,聆听陶瓷故事,感受华夏文化,符合当前在自然学科中加深人文素养的要求,同时又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兴趣。

(5)自学式:“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给当代大学生提供了便捷的、自主的、个性化学习平台,同时也给教师开启了不断学习的大门。如今,只要接入互联网,海量知识就会扑面而来,无论是著名高校的精品课程视频教学,还是企业一线、科研机构最新科研成果都能借助互联网进行学习。“互联网+教育”,让学习由“套餐”变成了“自助餐”。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内容和兴趣点进行学习,指导老师利用微信、微博、QQ等网络平台与学生交流,有利于开展传统课堂教学难以实现的个性化教学与学习,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习效率,使网络学习作为传统课堂学习的延伸。

3 立体化实验教学体系的建立

能否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的关键是实验,所以实验内容和教学质量是至关重要的[6]。因此,我们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分析能力为目标,构建了以开放式实验为手段、综合型实验为核心、创新型实验为提高的全方位立体化的实验教学体系。

首先,陶瓷工艺的专业实验室开放式管理,学生在预约的前提下,工作日期间可以随时进入实验室进行参观和学习,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关键。近年来,针对大一、大二的学生,我们有选择性的开设一些简单易做,又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小实验,实施开放式实验室管理,使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提前接触陶瓷知识,比如选取陶瓷工艺中集技术、艺术和文化为一体的塑性成型,使学生亲自参与陶瓷制备,在玩的过程中学习专业知识,体会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走入了陶瓷的殿堂,增强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其次,综合实验是学生将陶瓷工艺的理论与实验方法相融合后开设的实验,它把单一的课程实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将材料的结构、性能及制备工艺紧密联成一体,使学生掌握从陶瓷原料的选择、配方的确定与计算、坯釉料制备、成型、干燥、烧成等一系列陶瓷工艺过程,并掌握陶瓷产品的性能测试和产品的评价手段。指导教师跟踪参与实验,与学生讨论,共同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随着师资力量的增强,实验室设备和实验条件的改善,陶瓷工艺综合实验的内容应该与时俱进,应该在传统陶瓷的基础上,不断延伸到特种陶瓷的领域,进一步能够涵盖整个专业范围,这样才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培养。

最后,适当增加设计型、创新型实验的比例,鼓励学生积极申报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参加各种学科竞赛,使学生接受系统的工程训练与科研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比如通过选择企业技术攻关、产品研发等实际生产难题为设计型题目,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能锻炼学生的工厂实际工作能力,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潜能,更可以增进地方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功能。另外,结合老师目前正在进行的科研课题,有选择的增加一些简单的创新型实验,改变传统意义上的验证型实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锻炼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

4 结语

根据转型发展的地方性本科院校的办学特点,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出发点,基于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对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主干课程《陶瓷工艺学》进行教学改革探索。系统整合理论教学内容,以工作过程为主线,采用“环节式”教学,在较短的理论教学中,以“案例”为载体使学生快速的掌握陶瓷工艺的相关知识点。构建了以综合设计性实验为核心全方位立体化的实验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构建良好的教学氛围和和谐的师生关系。总之,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需要老师在不断的探索和改进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周燕,何静,唐竹兴.陶瓷工艺学教学改革与创新意识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5(9):107-108.

[2]杜学丽,刘德宝.《陶瓷材料》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广州化工,2015,43(14):207-208.

[3]毛瑞.《陶瓷工艺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陶瓷研究与职业教育,2007,20(4):44-46.

[4]吴军明,罗婷.论《陶瓷工艺学》课堂教学中的实物展示[J].新课程(中旬),2012(9):115-116.

[5]李宝铭,于岩.陶瓷工艺学课堂教学中无领导小组讨论法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轻工教育,2015(4):71-73.

高校文艺学 第9篇

1 高校图书馆特色服务的主要形式

所谓特色服务, 就是针对本馆的办馆方针和任务, 针对本馆服务的对象, 针对本馆的特色资源, 开展适合于本馆用户需求的专业化、专题化、专指性很强的用户服务。

在高校的建设架构上, 图书馆往往作为一个教辅部门, 是一个服务窗口, 它的任务除了为读者用户提供知识信息服务, 更重要的是不断开拓服务新模式和新技术, 不断通过优化服务, 让用户越来越依赖于图书馆。这也是国内外图书情报界所提倡的图书馆员价值观的充分体现。

当然, 要搞好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特色服务, 不能只停留在口号宣传上, 也不能只局限在现有的服务项目和形式上, 还必须进一步对读者需求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调查。通常情况下, 高校图书馆特色服务不外乎两个方面, 一是馆藏文献信息服务, 二是特色服务的方式和手段。二者在图书馆的整个服务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应当下足功夫力求做到尽善尽美。

1.1 立足特色馆藏, 开展特色服务

特色服务是特色馆藏的目的和归宿, 图书馆管理者应立足于校园文化和本馆实际情况, 扬长避短, 创造符合自身条件的特色服务。

然而用户的需要是不断变化的, 图书馆的特色服务要适应这种发展和变化, 还需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服务以求满足他们的需要。信息查询服务虽然作为最基本的图书馆服务, 其实也可转化为一种特色服务, 创建成为实践特色服务的首要阵地。如汕头师范学院图书馆为突出服务于民族文献, 方便读者查找, 编制了《中国满文图书资料联合目录》、《藏文典藏目录》等就是很好的例子。

与此同时, 图书馆还可以在本馆特色馆藏、相关信息用户需求的基础上, 发挥人才优势, 对信息进行深度加工, 开展特色馆藏资源增值服务, 或者开发出与本馆特色相应的信息产品, 使其商品化, 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广东省中山图书馆编发的《决策内参》机读版, 广东省人民政府指定进入“省、市信息服务网”, 成为广东信息高速公路的重要信息资源;而该馆的剪报中心开设服务项目, 先后为众多单位提供信息资料, 为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贡献, 间接促进了图书馆自身的发展。

另一方面, 图书馆还可以建立自己的特色化数据库。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知识也在数字化, 资源共享更成为图书馆界的共识。各个高校图书馆应抓住这一机遇, 将本地独特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特色馆藏数字化, 加大力度投入到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 以便更好地为读者服务。首先, 图书馆要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离不开网络服务, 也必须通过网络对自己的特色馆藏进行必要补充。其次, “特色馆藏”和“资源共享”是相互依存的, 没有特色馆藏, 就不可能进行有效的资源共享;如果不能实现有效地“资源共享”, 那么特色馆藏的建设也就难以为继。我国图书馆界资源共建共享取也得了一系列的进展, 比如广东省的高职院校正在谋划构建了广东省高职高专图书馆联盟网, 明确提出建立各具特色的馆藏体系, 呼吁各协作单位分工购藏, 加强馆际协调, 共建布局合理的全国文献资源体系, 向用户提供资源服务, 进一步把特色服务推向新的高度。

1.2 开展导读服务和深化服务

导读服务是一项主动为读者服务的工作, 通过导读服务, 可以更好地发挥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教育功能, 更为充分地利用馆藏文献资源。“书藏为用”, 要实现书籍的真正价值, 最重要的是引导读者去阅读, 去吸收书籍的精华。所以要了解、识别和预测读者的阅读需求, 是对馆藏资源建设的最终要求。

导读服务最重要的是要讲求主动服务。书海茫茫, 泥沙俱下, 许多学生读者面对浩瀚的书籍, 茫然不知所措, 阅读含有“猎奇”的因素, 带有“从众”的心理。所以图书馆工作人员应推荐那些健康向上, 启迪心灵的书籍给学生, 特别是利用图书馆网页和宣传报道等形式, 主动向读者介绍本馆数字化馆藏情况和各类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针对不同层次的读者及不同的专业特征, 积极开展专业性导读服务、专题图书导读服务、休闲娱乐性图书导读服务等。此外, 还应依托现代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 利用邮箱或微博等方式开展网络咨询导读服务。更深层次的导读服务, 则是在自身文献信息资源优势的基础上, 拓展信息服务功能, 积极进行专题跟踪服务、网络教育辅导服务、网上文献报道服务等, 使导读服务真正达到多层次、全方位、高质量、高效率的出色效果。

深化服务则是图书情报界近年来提出的口号, 事实上这也是图书馆获得广大读者认可和获得社会地位的关键所在, 仅仅停留于借还的简单服务是不可能实现更大的社会效益并真正提高图书馆的部门地位的。没有特色就没有活力, 没有深化服务就没有发展潜力, 就会失去生存价值。深化服务是由图书馆主体多元化所决定的, 也是特色服务的必然选择, 通过对重点领域重点学科资源的开发, 有目的地加强特色馆藏和特色数据库的建设, 用特色馆藏达到优势互补, 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才能达到服务形式、服务内容和服务效果的完美统一。

1.3 形成学术服务“生态链”

特色馆藏、特色人才与图书馆特色服务, 是构成图书馆的发展“生态链”的三大要素。这也是图书馆服务向更高层次发展的依托。特色馆藏的建设需要特色人才的智力投入和劳动创造, 具体到图书馆则是需要高素质的图书情报专业人才队伍, 他们通过结合本馆的实际情况, 取长补短, 筛选合适的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资源, 构建分主题分专业的特色馆藏, 直接服务于高校的专业教学和学术研究工作。另一方面, 特色人才又可以利用特色馆藏提供特色服务 (如个性化服务) , 而特色服务又能在更高层次上丰富、充实特色馆藏, 反之亦然。特色馆藏是图书馆开展特色服务的信息物质基础, 而同时在管理特色馆藏、开展特色服务的过程中, 也能培养出提供特色服务的知识管理人才, 这些人才自然而然地成为特色馆藏的管理者和维护者。这充分形成了一条合理并且可持续发展的图书馆学术服务“生态链”, 为读者提供了满意的特色服务。

2 高职院校图书馆特色服务的模式与手段

2.1 特色服务的模式

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从大体上来讲, 主要归结于网络化的程度。网络环境的形成, 使得高校图书馆必须依托网络为平台, 采用主动的、交互式的读者服务模式。从一定程度上讲, 网络信息资源的形成, 不仅改变了高校图书馆的馆藏结构体系, 丰富了馆藏资源, 更改变了传统的流通模式。以往以书刊借阅为主的简单服务模式, 现在越来越多地被网络传输所替代。这就要求把馆藏文献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 形成开放的文献信息系统, 使读者通过图书馆既可以借阅书刊, 又可以网络浏览;既可以自由检索, 又可以在线咨询;既可以利用工具书, 又可以检索数据库。各类馆藏书目文献信息与光盘数据库、电子图书数据库等纷纷数字化网络共享, 使读者身处任何地方均可借助终端轻松上网检索和浏览。

因此, 高职院校图书馆要吸引更多的读者来馆阅览, 就必须充分了解读者的阅读需要和阅读心理, 掌握读者的阅读兴趣、阅读倾向和阅读目的, 有针对性和有目的地组织馆藏, 同时给读者营造出体现个性、舒畅宽松的阅读环境, 变被动封闭式服务为主动高效服务。在参考咨询服务中, 要改变传统单一的问答和发布式的简单咨询模式, 开展定题和个性化的主动咨询服务, 全天候、全方位地接受读者所提出的各种咨询问题, 并及时地提供正确答案, 提高咨询服务的质量。以广东文艺职业学院为例, 基于网络化的图书馆, 现在已经基本上走向成熟阶段了, 提供了较好的网络数据库服务模式, 比如CNKI、万方数据库等的访问下载。另一方面, 读者也可以通过图书馆主页随意检索自己所需的书籍和资料, 也提供网上在线咨询服务, 利用网络这个平台, 从而为读者提供更具特色的人性化服务。

2.2 特色服务的手段

特色服务的开展在于服务意识的创新, 也在于服务手段的创新。服务要想读者满意, 最重要是服务手段行之有效, 能帮助读者解决实际问题。高职院校图书馆要在自己的网页上设立网络检索指南, 通过网络导航系统, 设置专业学科和专题网络检索工具, 充当读者的“信息导航员”, 实现网络资源的简易快捷获取。另一方面, 为了提高图书馆的工作效率, 也为了使图书馆之间能实现文献信息资源优势互补, 达到“一馆编目, 多馆共享”的目标, 还应建立书目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体系。以国家图书馆为例, 国家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和书目数据都一一罗列在网站上, 从而可以使许多图书馆以及读者共享这些信息, 尽量满足了读者的检索需要。通过一系列人性化、信息化、网络化等极富创造性的服务手段, 以追求读者满意为标准, 图书馆的特色服务必定能赢得读者的信赖。

2.3 高校图书馆特色服务中的人文精神

当前, 高校图书馆事业快速发展, 图书馆的内涵建设和人文精神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笔者认为, 感受人类文化的多样性, 互相吸收和借鉴, 创造人类文化的共同文明已是不可阻挡的潮流。在西方, 1933年美国巴尔的摩市伊诺克、普拉特自由图书馆首开开敞式平面设计的先例之后, 美国建筑师A·S麦克唐纳根据读者接近藏书的设想, 提出模数式建筑设计思想, 并于1955年成功地应用于伊阿华州立大学图书馆的建造, 被视为图书馆建设的里程碑, 也是把人文关怀作为设计理念的里程碑。

人性化的服务是图书馆必须要面临的问题, 但也需要很好的图书馆设计理念与人文关怀相互结合。图书馆的室内设计应从想象读者的心情、希望“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阅读开始”的心理, 营造优美、舒适、人性化的读书环境, 力图使读者能愉快阅读, 快乐阅读, 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读者的教化。

合理的硬件设备配置是人文关怀的一种体现, 而优质的特色服务则是图书馆内涵建设和人文建设的重头戏。高职院校图书馆员要树立“读者第一”的思想, 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主动为师生服务, 主动为教学和科研服务。图书馆工作人员除了日常要及时提供文献信息服务, 还要始终站在读者角度去创新图书馆的服务内容, 及时了解师生的兴趣和需求, 不断扩宽服务领域, 深层次地开发各种特色服务, 形成一种全新的服务格局, 从而推动图书馆的整体资源利用率。

3 广艺图书馆人性化的特色服务

广东文艺职业学院既然作为艺术类的高职院校, 面对的读者对象多数是音乐、美术类专业的师生, 除了坚持注重一般馆藏文献建设, 还着重加强了艺术类文献资源的建设, 每期的采书任务保证专业类书籍能占50%以上, 馆藏结构也日臻合理。经过数年来的努力和不断调整, 其特色文献资源丰富, 独立构建了艺术分库, 资料齐全, 囊括了音乐美术领域的多方面图书音像资料, 基本上满足艺术专业类师生读者的需求。

读者服务工作是图书馆工作的中心, 而流通窗口则是读者服务的最前线。为了满足读者平时的作品创作和学术研究需求, 借阅图书的时间和册数权限也在不断放宽, 对于专题的研究需求, 还特别开通了专项外借渠道, 可以一次性借阅数十册书籍, 以期使用户能更方便快捷地查阅相关资料。除此之外, 流通部还不定期开展专题图书外借服务和新书推荐展览活动, 通过主动引导, 激励广大读者多读书, 读好书。

广艺图书馆的特色服务还在于服务思维的创新, 一般情况下, 高校图书馆的期刊杂志只能在馆阅读, 而本馆为了方便读者的阅读习惯, 还创新性的开通了专项的期刊外借服务, 读者可以像借阅图书一样, 通过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外借感兴趣的期刊杂志, 以便有更充足的时间细细阅读, 真心实意地为读者服务。

在参考咨询方面, 既有面对面的沟通咨询, 也开通了网上在线和微博咨询, 以更加切近年轻学生读者的交流方式, 取得了良好的反馈效果。当然, 特色服务的模式和手段也在不断丰富, 除了平时积极宣传外, 也在每年的世界读书月期间, 开展了多姿多彩的读书节目, 既有赠书活动, 也有名家讲坛、“读者之星”评选等等活动, 既激发艺术类学生的读书兴趣和创作热情, 也使“创新引领未来, 知识丰富人生”的图书馆服务理念深入人心。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和网络技术的发展, 数字图书馆已是未来图书馆的发展趁势。就广东文艺职业学院图书馆来说, 不仅创建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广艺资源网数据库和曲谱中心, 上传了海量的曲谱图片和音像资料, 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充分考虑了读者的专业需求和阅读心理倾向, 想读者之所想, 急读者之所需, 尽量满足学生读者学习和娱乐需求, 不断更新数字资源和开发新服务模块。同时日常也积极开展馆际参观和交流心得, 力图让图书馆的特色服务不断的向更高的层次迈进。

4 结束语

服务是贯穿图书馆发展的主线, 是图书馆的核心价值观, 而服务创新是图书馆发展的动力。因此, 高职院校图书馆应该紧紧围绕着特色服务这条主线展开工作, 必须在服务观念、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上努力创新, 才能充分利用文献信息资源和专业技术人才的优势, 更好地为师生, 为教学和科研提供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赵继红.公共图书馆特色服务的深化问题研究[J].图书馆杂志, 2002, (2) .

[2]奚立梅, 王晓岩.论图书馆的特色馆藏与特色服务[J].大连大学学报, 2003, (7) .

[3]宋丽哲.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用户模型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2005, (3) .

[4]邱维民.图书馆服务理念的创新与特色服务观的构建[J].高校图书馆工作, 2003, (5) .

高校文艺学 第10篇

书中认为文学反映了特定的文化形态。如西方认为人生要在恋爱中升华,而在中国恋爱则变成了一种消遣,所以导致了在中西的文学作品意蕴上的迥然不同。文学说到底是展现人的心灵,书中列举了大量的理论实证如雪莱:“诗是最快乐最善良的心灵中最快乐最善良的瞬间之记录”。还有书中提到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去解释问什么文学能够带给人精神上心灵上的震撼,这就源自于人自身的性欲冲动而得不到及时的满足。我个人非常喜欢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为什么只有生活在中国的人,在读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会迅速的去构思自己心中的图画呢?在我看来就是源自我们国人的集体无意识,几千年的文化传递与进化让我们的内心深处有这样的共鸣,但是我们都在表层失去了这种意识,是通过作家对感情的发掘,让这种深埋于底层的意识迸发出来,恢复了时代与时代的平衡,只不过是不同的形式罢了。所以我们在上语文课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要唤起学生心中这种无意识,让学生了解自身,了解人的情感和内心世界。书中提到“文学是语言的奇异之果”,从语言学的角度又对文学之所以为文学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如索绪尔的结构主义。对于文学的学习主要就应当来自对语言的学习,对文本进行字词句章的分析能够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反过来又会提高对文本的分析。书中还谈到了文学作品的意义和语文教学的联系。文学的意义是思想、情感、和审美的等等内涵的總和。这就意味着作品不仅来自客观世界,同样也来自人的主观思考。伟大的作品的意义不仅仅停留于表明所彰显的内容,而是内部深层次结构中耐人寻味的意蕴。这种意蕴的挖掘需要对文本进行心灵层面上的分析和感受。从语言符号层到艺术形象层,再到内在涵义层,到最后的象征意蕴层。在分析的过程中时刻都要从情感与理性,个人与人类,生活与艺术这几个方面去进行解读,这样得出的答案才不会流于形式。

书的三四章主要从文学自身的一些特征进行了论述,如叙述者 、叙述技巧、文学语言、作品的结构、人物塑造。如书中描述了作品中“叙述者”“不同人称”在不同文本中的不同表现和作用进行了阐述。再有就是从花样百出的叙述角度进行分析,比如有上帝一般的全知视角,还有受限制的视角、伴随意识流小说产生的内视角,全面准确的展示了小说这一文本样式在发展的过程中各个方面都在向前进化。教师在讲授有关的课文时也必须对这些写作手法了解,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对文本有深刻的解读,才能解答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在第四章中主要是说如何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从正面人物到反面人物,从英雄人物到普通人物。再从典型人物到非典型人物。可以从思想内容和深度上区分,也可以从创作原则上进行区分。其中对于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的分析极为细致。扁平人物易于辨认、易于为读者所记。弱点则是性格没有发展,过于漫画和夸张,性格单一。不具有普遍意义上的真实性。圆形人物就大大不同了,性格内容上的多面性,性格内部有矛盾冲突,人物性格也在发展。高中课本中大都选出一些圆形人物供学生赏析,那么在分析的过程中就要把人物的语言,容貌、动作、服饰、心理等各个方面都分析到,这样才能得出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作者在落笔时多是在构思怎么去增加人物的真实感,所以这就是在分析圆形人物时为什么会有很多争议的原因了,教师要教会学生去准确的去分析不同的人物特征,如散文和小说中的人物描写就差别很大,小说中往往是面面俱到,散文则是突出一两个性格特征。再如分析人物还要谈技巧,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学习描写人物的文章时文章的思想内容固然重要,更为迫切的是要学生们学习作者描写人物时的优点,以便增进学生自身的写作能力,学习终究是为了将来能够用到。还有就是对人物的品评,在评判作品描写人物好坏时主要要看是否遵循了艺术真实的创造规律,塑造的人物是否有审美效果,美与丑并不是不能转化的如卡西莫多。

上一篇:千年的凤凰古镇下一篇:动态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