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诗词教学范文

2024-05-09

小学诗词教学范文(精选12篇)

小学诗词教学 第1篇

一、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诗词探究大队中的催化剂, 兴趣也是学生学习诗词的最好老师。在组织学生欣赏古诗词的教学中, 教师想要把古诗词的教学意义切实得以发挥, 提高诗词的教学效率, 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教师要积极地转变教学观念, 要以学生为主体, 从学生的“情”入手——领略诗中的思想情感, 也要从“趣”入手——阅读古诗的兴趣出发, 找准诗词教学中的趣味因素,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以及热情, 把学生学习诗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出来, 引导他们快乐地去学习诗词。例如, 我们在欣赏《锄禾》这一诗时,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毛泽东同志言传身教教育孩子们的故事, 来锻炼学生要懂得珍惜劳动成果、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也可以在欣赏诗的时候, 穿插并且介绍一些诗话的趣事, 作者的经历等, 这样做的目的既能够陶冶小学生的思想情操, 又能激发他们的读诗兴趣, 也可谓是一举多得呀。

二、拓展延伸, 在提升内涵中融情

教材中的古诗词产生的年代都比较的久远, 一些古代的社会制度、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以及语言风格等, 都和现代的风格完全不同, 再加上小学生们的阅历较浅, 要想让他们准确的把握诗歌作品中的情感, 如果仅拘泥于课文必学的内容上是远不够的, 这也需要对作者的社会经历, 文化教养以及情趣爱好和写作背景等相关的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进行有效的了解, 当学生们对这些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后, 才能和诗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所以说, 语文教师需要建立开放的语文教学观, 让诗人们的情于学生们的情在拓展延伸中有效地融合、拓展。

三、运用多媒体, 引导想象

古诗词的意境都比较的美, 多媒体课件又集多种优势于一体, 因此, 在教学古诗词的过程中, 适当的借助多媒体课件加以欣赏, 既能够有效的改善因为年代久远而产生的距离感, 又能带给学生们的视觉冲击。如, 结合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古朴典雅的音乐, 为诗词教学营造出特定的氛围, 然后再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例如, 在欣赏《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古诗的过程中, 让学生在理解“潋滟”一词描绘的西湖画面时, 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们展示一个晴天的西湖波光闪闪的画面, 并且再鼓励学生尽情地发挥自己的合理想象, 想象一下“夏日里, 假如你们就是诗人苏轼, 在万里无云的晴空下, 此时的你也正坐在西湖的凉亭中, 迎着徐徐的微风, 惬意地举起了手中的酒杯。除了波光闪闪的湖面外, 你们还能够看到哪些美景呢?让学生在感受雨中西湖画面的时候, 也可以让学生观看雨中的西湖云雾迷蒙样子的画面, 再让他们合理地想象:“雨中的西湖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借助多媒体课件, 结合诗词的意境, 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 把学生们的思绪带入到诗的意境当中, 这样也有助于学生对于诗歌内涵的理解, 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四、熟读背诵强化积累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做诗也会吟。”古人也有曰:“书读百遍, 其义自现”。说的就是朗读诗词的重要性。学习古诗词的最终目的并不是单纯地增加知识的积累, 同时也是学生积累丰富文化素养的过程。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古诗文一般都是要求学生加以背诵的, 这也是增加知识积累的手段之一。要想背诵一首诗, 前提是要能够熟读, 古诗词都具有韵律, 读起来也都会朗朗上口。因此, 在朗读的过程中, 需要教师注意交给学生一些断句、重点字词的音节朗诵技巧等, 学生们充满感情的朗诵也为有效的背诵奠定良好的基础, 熟读成诵。背诵是学生强化记忆诗词的手段, 也是丰富积淀的途径。因此, 古诗词的朗诵教学也应该是诗词教学的重点。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诗词读多了其意也就自现了。所以, 读是理解诗词含义的先导, 只有在熟读的基础上才可能成诵。古诗词的朗读也要注重断句、注重重点的字词。古诗词的韵律一般都比较的明晰, 读起来又朗朗上口, 语文教材中所选用的古诗词更是经典中的经典, 这些都特别适合小学生的朗诵和背诵的。因此, 在欣赏诗词的过程中, 一定要让学生掌握朗读的技巧, 提高学生们背诵诗词的效率。

古诗不仅内涵丰富, 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对于增加小学生的知识积累, 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等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 在教学古诗词的过程中, 就需要教师想方设法创设有效的教学手段, 为提高诗词的教学效率想尽一起办法。

浅淡小学古诗词教学 第2篇

——浅淡小学古诗词教学

古诗词是我国灿烂文化之精华,古诗词语言精炼极具韵味;意境含蓄优美;情感饱满真切。常吟诵古诗词可以感受到古诗词的语言美,还能想象到古诗词所描述的意境,更能体会到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因此,小学古诗词教学不仅在于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体会我国汉语言的无限魅力,还在于培养孩子们的丰富的想象能力,更在于陶冶他们的情操。下面就如何进行古诗词教学谈谈个人的见解和心得。

一、指导诵读,感受语言美。

古诗词的语言具有韵律之美、精炼之美、形象之美,吟诵起来琅琅上口,耐人寻味。首先,多种形式的诵读,让学生体会韵律之美。在学生自己读书之前老师先范读,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让学生听配乐的古诗词朗诵,让学生对这首诗词的韵律、节奏、轻重、平仄等有初步的感觉。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多种形式的诵读,如:小组合作诵读、配乐朗诵,并对诵读情况及时给予指导或评价。还要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读诗的心得。其次,抓住重点字、词、句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的精炼、形象之美。古诗词篇幅较短,但表现的内容非常丰富。古代的诗词,在对情景的描绘上,已经达到了巧夺天工、出神入化的境地,往往通过一两个词,就可以创造出非同寻常的情景,这正是古诗词语言精炼、形象之美的体现。如:王安石《泊船瓜舟》中的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个“绿”字就展现出 “大江南岸,绿色千里,春意浓浓。”这一美丽景象。我在教学这首诗时,让学生试着把“绿”字换成别的字来比较表达效果,学生通过比较朗读,认识到别的字都不能表现出“春风吹过,大江南岸春意盎然”这一景象。表达效果自然比不上“绿”字,从中感受到这个“绿”字实在是用得太传神了。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古诗词很多时候用“千”、“万”来表现事物的数量多。要让学生理解“千”“万”不是具体的数目,而是概数,来体会语言表达效果之佳。比如:教学《江雪》这首诗时,利用课件让学生看画面理解“千山鸟飞绝”中“千山”指的是重重叠叠的山,进而感受古诗词语言的魅力。

二、自学自悟,感悟意境美。

古诗词的意境,是诗人的思想情感与诗中描绘的内容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境界,读诗如果能感悟到它的意境就会身临其境、如见其景,自然而然地就能全面、深入地理解诗歌。因此,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走进诗的意境,是古诗词教学的关键。在教学中,我常常鼓励学生想象诗词所描绘的画面,从而感悟它的意境美:首先,让学生自由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词,边读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内容,然后分小组交流自己的感悟。还可以先让学生一边交流一边把自己感悟到的意境画下来。最后交流“自己是从哪些句子感悟到的?”“怎么感悟到的?”比如:教学《枫桥夜泊》这首诗时,我先让学生自读,引导学生抓住“月落”、“乌啼”、“秋霜”、“江枫”、“渔火”、“钟声”等主要景物,想象画面,再试着小组合作把它画下来,最后交流、汇报感悟方法。除了激发学生的想象之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的特点来使学生感悟古诗词的意境美,比如在教学《忆江南》这首词的时候,我从诗题《忆江南》入手,先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读诗:

1、作者为什么忆江南?

2、江南有什么值得作者回忆的?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后对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因为内容较抽象,加上大部分学生对江南的景色不熟悉,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悟日光映照下缤纷绚丽的江花、绿如蓝草的江水,在学生熟读课文后,我出示了一些江南春天的风景画,这样学生对“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江南景色就有更深的感悟了。又比如:在教学《舟过安仁》这首诗时,播放“无雨的时候两个小孩子舟中撑伞”的动画,让学生感悟到儿童天真无瑕、机灵活泼的生活画面。

三、鼓励探究,体会情感美。

古诗词是作者情感的载体,所以古诗词中有许多是抒情诗,寓情于诗。因此,能否体会古诗词的情感,是衡量是否真正读懂古诗词的主要标志。引导学生体会古诗词的情感是古诗词教学的重点。当然也是难点,因为当时诗人表达的情感离不开当时当地的情况,而诗人所处的社会环境与现在比起来有相当大的不同,而且诗人当时的思维方式、心理状况也是现代人不容易体会和理解的。那么怎么样帮助小学生体会古诗词的情感呢?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的。

1、充分利用古诗词的背景,让学生对作者当时所处的背景、当时的心态等情况有所了解,再结合诗词中的句子体会情感。比如:在教学陆游的《示儿》这首诗前,我先让学生自己查资料了解作者陆游的生平事迹以及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并把了解到的资料在全班交流,学生了解到了当时的时代背景:陆游生活的南宋时期,是国家局势动荡的时期,当时,南宋朝廷国土大半落入外敌之手,中原人民身受涂炭,作者把实现祖国统一作为自己的愿望,但是临终还未能实现,因而感到悲痛,才会写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一句诗。学生在此基础上很容易地体会到了作者深深的爱国情感。

2、创设情境,体会作者的情感。在古诗词教学中可以用各种方式来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比如在教学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时,我先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自己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当时你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再试着演一演诗中所写的场景,体会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和恋恋不舍之情。又比如教学孟效的 《游子吟》这首诗时,给学生布置任务:学生们先在小组里试扮演在灯下缝衣的母亲,再选几个同学上台演,评一评、比一比谁演得像,激发了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学生们个个都细细品读诗句,细心去体会,并把体会到的演绎出来,在演绎和观看表演的同时体会到了朴素而伟大的母爱。

小学语文诗词教学探究 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诗词教学

古诗词教学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中国的古典诗词内涵较深刻,小学生们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如果让他们完全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则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欣赏古诗词的时候,需要教师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诗词的效率。如何才能使得古诗词教学充满韵味之美,提高古诗词的教学的效果呢?文章主要结合以下几点进行说明,具体分析见下几点。

一、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诗词探究大队中的催化剂,兴趣也是学生学习诗词的最好老师。在组织学生欣赏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想要把古诗词的教学意义切实得以发挥,提高诗词的教学效率,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教师要积极地转变教学观念,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情”入手——领略诗中的思想情感,也要从“趣”入手——阅读古诗的兴趣出发,找准诗词教学中的趣味因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以及热情,把学生学习诗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出来,引导他们快乐地去学习诗词。例如,我们在欣赏《锄禾》这一诗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毛泽东同志言传身教教育孩子们的故事,来锻炼学生要懂得珍惜劳动成果、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也可以在欣赏诗的时候,穿插并且介绍一些诗话的趣事,作者的经历等,这样做的目的既能够陶冶小学生的思想情操,又能激发他们的读诗兴趣,也可谓是一举多得呀。

二、拓展延伸,在提升内涵中融情

教材中的古诗词产生的年代都比较的久远,一些古代的社会制度、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以及语言风格等,都和现代的风格完全不同,再加上小学生们的阅历较浅,要想让他们准确的把握诗歌作品中的情感,如果仅拘泥于课文必学的内容上是远不够的,这也需要对作者的社会经历,文化教养以及情趣爱好和写作背景等相关的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进行有效的了解,当学生们对这些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后,才能和诗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所以说,语文教师需要建立开放的语文教学观,让诗人们的情于学生们的情在拓展延伸中有效地融合、拓展。

三、运用多媒体,引导想象

古诗词的意境都比较的美,多媒体课件又集多种优势于一体,因此,在教学古诗词的过程中,适当的借助多媒体课件加以欣赏,既能够有效的改善因为年代久远而产生的距离感,又能带给学生们的视觉冲击。如,结合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古朴典雅的音乐,为诗词教学营造出特定的氛围,然后再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例如,在欣赏《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古诗的过程中,让学生在理解“潋滟”一词描绘的西湖画面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们展示一个晴天的西湖波光闪闪的画面,并且再鼓励学生尽情地发挥自己的合理想象,想象一下“夏日里,假如你们就是诗人苏轼,在万里无云的晴空下,此时的你也正坐在西湖的凉亭中,迎着徐徐的微风,惬意地举起了手中的酒杯。除了波光闪闪的湖面外,你们还能够看到哪些美景呢?让学生在感受雨中西湖画面的时候,也可以让学生观看雨中的西湖云雾迷蒙样子的画面,再让他们合理地想象:“雨中的西湖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借助多媒体课件,结合诗词的意境,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把学生们的思绪带入到诗的意境当中,这样也有助于学生对于诗歌内涵的理解,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四、熟读背诵强化积累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古人也有曰:“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说的就是朗读诗词的重要性。学习古诗词的最终目的并不是单纯地增加知识的积累,同时也是学生积累丰富文化素养的过程。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古诗文一般都是要求学生加以背诵的,这也是增加知识积累的手段之一。要想背诵一首诗,前提是要能够熟读,古诗词都具有韵律,读起来也都会朗朗上口。因此,在朗读的过程中,需要教师注意交给学生一些断句、重点字词的音节朗诵技巧等,学生们充满感情的朗诵也为有效的背诵奠定良好的基础,熟读成诵。背诵是学生强化记忆诗词的手段,也是丰富积淀的途径。因此,古诗词的朗诵教学也应该是诗词教学的重点。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诗词读多了其意也就自现了。所以,读是理解诗词含义的先导,只有在熟读的基础上才可能成诵。古诗词的朗读也要注重断句、注重重点的字词。古诗词的韵律一般都比较的明晰,读起来又朗朗上口,语文教材中所选用的古诗词更是经典中的经典,这些都特别适合小学生的朗诵和背诵的。因此,在欣赏诗词的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掌握朗读的技巧,提高学生们背诵诗词的效率。

古诗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对于增加小学生的知识积累,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等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在教学古诗词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想方设法创设有效的教学手段,为提高诗词的教学效率想尽一起办法。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古人精神文化凝聚的成果。古诗词也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古诗词也是语文教育教学的重要资源之一。因此,在欣赏古诗词教学时,要注重古诗词教学的策略和艺术,把培养小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放在首要位置,让他们在身心愉悦中,在其乐融融中去感受诗词的诗韵、诗情、诗意之美,让学生在欣赏诗词的过程中不断的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诗词教学漫谈 第4篇

品读诗词, 就是要通过关键的诗词名句, 抓住作者的思想感情所集中的地方, 在咬文嚼字的过程中, 去接触感受作者的内心, 与先辈们鲜活的心去碰撞, 激起心灵的火花。

当我们诵读“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时, 看到的是铮铮铁骨的易安居士, 而不是“人比黄花瘦”的李清照。通过这样的对比, 其人其情, 立体地呈现了出来;当我们吟唱“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时, 想到了“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这是中华民族的的脊梁所在, 民族魂所在, 民族精神所在;当我们低吟“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时, 看到的是一颗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当我们高唱“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关山五十州”时, 心中定会激情昂扬, 扬帆奋进。当我们吟唱“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青白在人间”时, 看到的是一个矗立天地之间, 伟岸而凛然不惧的一代名臣的形象, 想到的是这样一个个顶天立地的汉子撑起的中华民族的不朽魂灵。每当读到这些感人肺腑的诗词句的时候, 我们的血液就不得不沸腾, 心脏不得不膨胀, 豪迈之气由胸中油然而生。我们要教育学生从这些诗词中汲取精神营养, 谱写自己美好的青春篇章。

二、送别诗的教学更要赏析情感意境美

送别诗是常见的, 可以说人人送别过自己的亲朋好友, 心中的感慨千千万万, 但是就是说不出来, 这种情感在诗人的笔下就被巧妙地表达了出来。有的可以直接说“西出阳关无故人”, 真的没有吗?不是说朋友遍天下吗?怎么会没有呢?经过一连串的思考追问, 就明白作者的情义了, 朋友多的是, 但是像我们这样的从今后就没有了, 真正的贴心朋友就是我。“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这种生死与共的情谊, 上哪儿去找。这是一种朋友之间的感情, 另外一种感情就是“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天底下都是你的老朋友, 像这种感情就大度多了。放心大胆地去吧, 一路上都是朋友, 前提是你的品德、你的修养、你的才干大家都知道的, 因此你是不会感到孤独的, 像你这样的人才到哪儿都受到欢迎, 何苦死死守在这儿受这窝囊气。

同样是送别朋友, 有人就只字不提送别的意思, 他在那里一个劲地描写风景。“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你看你这朋友送的, 什么时间走的都不知道, 也不和他人一样, 说上几句勉励的话啊!你就是不说, 只顾远眺滚滚长江东逝水, 哦!明白了, 原来你是把这长江之水比作是你和朋友间的情谊啊!你也真是的, 让人想了大半天。太伟大了, 流不尽的江水就是你们之间的绵绵情谊啊!难怪你抽刀断水呢。朋友间的情感是能斩断的吗?越断越流的。所以, 既然朋友走了, 那你就再在江边逗留一会儿吧, 把对朋友的愁思, 等到明月升起来了, 让月亮代表你的心吧,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你看看, 诗词里的情感就是丰富, 如果细细分析, 那一幅幅的情感画面美真的难以数清。

三、诗词教学中不忘对学生的理想教育

还有别样的情感, 就是诗人不屈的精神。虽然说暂时受到了打击报复, 人生旅途中遇到了风雨, 前面荆棘遍地, 但是心是不死的, 跳着的一颗心依然是鲜红的, 依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蓝蓝的天空, 就那一只鹤在极力扶摇直上九万里, 其他的鹤呢?为什么这只鹤不惜生命的疲劳要孤独地飞翔呢?哦!是诗人的情之所在啊!难道说诗人仅仅是想作诗吗?我想肯定不是的, 他是借助作诗来表达自强不息的信念的, 不管高空有多危险, 我都要一飞冲天。这是一种舍生忘死的精神, 其情其感令人肃然而敬。更有比这厉害的呢,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就是死了也要去护花, 你说这种人不值得我们敬重吗?活着的时候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是不灭的, 就是化作泥土也要滋养万物。话说到这个份上, 已经是完美无缺了, 这时候就有个女词人大喊“生当做人杰, 死亦为鬼雄”, 巾帼不让须眉, 可歌可泣啊!

诗词里的情感、思想、语言艺术世界, 我们要认真地去分析, 认真地去教育学生, 让他们真正明白诗词的诗人思想的世界, 走进诗人词人的内心世界, 体会艺术情感美。

四、诗词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想象美

王国维把诗词的境界分为有人的和无人的, 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不管那种境界, 我们要的是它的艺术美, 一种艺术的享受。“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我们试想一下, 天上的织女的家是什么样子的, 和我们人间的织坊一样还是玲珑剔透的世界?是自由自在的生活还是毫无人身自由的生活?如果这样想就无法理解诗词的意境美了, 黄河流啊流, 一直流到天边, 流到那牵牛织女的地方去了, 牵牛织女在什么地方呢, 遥远的地方, 你想有多远就有多远。这样诗词的艺术魅力就彰显出来了。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试想一下, 时间是早上还是晚上, 后面说“明月来相照”, 作者是早上就来的还是晚上月亮出来才来的, 时间也是可以想象的, 王维选择的地方是什么样的呢?竹林, 那竹子长的怎么样啊, 值得作者这么上心?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想象吧。你想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的。还有呢, 王维弹唱的是什么曲子呢?值得他那么“长啸”?就不怕影响别人休息吗?经过一连串的问题, 一个隐居的诗人形象就丰富起来了, 人物的精神面貌就勾画出来了, 这样一幅月夜弹琴的画面就完整地出现在我们的面前。这是非常优美的一幅画面, 远离尘世的嘈杂, 远离人世的纷扰, 完全是天人合一的, 在这样的境界里, 忘却一切, 追求的只有精神上的完美, 这种完美的人生对于今天的我们, 是非常好的精神食量。

小学诗词教学 第5篇

小学语文课本节选的古诗词都是历经锤炼的名篇,所以更需要学生精读、悟读。而在语文教学中,古诗词又是最难把握的。精短的古诗词蕴含的内容、哲理和感情是丰富的,教师讲深了学生很难听懂,讲浅了又觉得意犹未尽。如何找到古诗词教学的“最佳路径”?下面对几条探索路径作简要描述。

一、开启“密码”

“符号代表一种智性的认知的意义。每一个语言符号,在一个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诞生,形成了一定的效果。”古诗是中国千百年来智慧的结晶和文化的积淀,其中的每一个字都是一个带着我国民族文化传统浓厚色彩的“密码”,它也是解开中国传统文化的“键码”,只有开启它,才能进入古诗词的魔幻世界。

在教学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时,为帮助学生掌握开启古诗的密码,干国祥老师先自己作了一首“诗”――《寻隐者喜遇》:“柳下问童子,言师采茶去。只在此山中,坡南向阳处。归来天色晚,把酒庆欢聚。”然后再引导学生和贾岛的《寻隐者不遇》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学生发现了其中的“密码”,原来,诗中的“松、药、云”以及“不遇”都具有一种特定的象征意义:“松”代表“高洁之士”,“药”代表“隐者、长生、济世”,“云”则是指“隐逸安适”。即使“不遇”,也比“喜遇”好,因为它也是一个“语码”,代表着想见而未见的“神往与神会”。

古诗词中,柳、梅、竹、桃花、明月等物象都可能是“语码”,教师应带领学生寻找并开启古诗的“密码”,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二、还原意象

钱钟书先生说:“诗也者,有象之言,依象以成言;舍象忘言,是无诗矣。”所谓意象,就是客观事物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情思的客观物象。“凸显意象、营造意境”是古诗的精髓。品味古诗的意象之美、意境之妙,可以用“还原法”创设适宜的阅读环境,让学生在与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中,自主展开阅读,学会从文本中找到看似矛盾之处,提出问题,产生探究兴趣,积极解决疑惑,从中获得独特的体验和感受。

如,教学白居易《池上》时,对诗中“偷采白莲回”这一意象的“还原探究”:

师:小娃明明是“偷采白莲回”,怎么会是天真可爱呢?难道“偷东西”是好事?

生:我觉得这里的“偷”与我们平时说的“偷”意思不一样。

师:那这里的“偷”是什么意思?老师查出“偷”在字典里有四种意思:①私下里拿走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②瞒着人。③抽出(时间)。④苟且敷衍,只顾眼前。请选择一种恰当的意思。

生:这里的“偷”是指“瞒着人”的意思,指小娃瞒着大人去采白莲。

师:一个小娃瞒着大人撑船去采白莲是很危险的,怎么还天真可爱呢?

生:我从图上看出这个小娃很能干,撑船的动作很老练,所以不会有危险。

生:他用一张大大的荷叶戴在头上当帽子,(范文网 )看上去很调皮,很可爱。

生:贪玩是小孩子的天性。这个小娃瞒着大人去采白莲,说明他很顽皮,虽然有些冒险,但却反映他很能干,很可爱。

生:他采了白莲回来,也怕大人责怪,所以就想偷偷地藏起来,还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显得很得意。事实上大人只要看一下水面上那分开的浮萍就知道他藏在哪里了,小娃的“聪明之举”让大人觉得很可笑,又很可爱。

师:是的,诗人白居易就目睹了这一幕,他觉得这个小娃“人小鬼大”,天真淳朴。这个“偷”字太传神了。

此环节中,教师抓住了“偷采白莲回”这一意象中“偷”字的字典意义与语境意义之间的矛盾,激发学生去想象、品味语言之妙,感悟经典文本精华之所在。

[NextPage]

三、挖掘诗眼

“诗歌语言中那种最富于生命表现力的词汇被称之为‘眼”’。“‘诗眼’能赋予诗句与意象以活泼的生命力,能使静态的事物活灵活现地运动起来。”因此,解读诗歌,就要善于引导学生挖掘“诗眼”。

如,对《游园不值》一诗“诗眼”的挖掘品味可谓淋漓尽致:

师:你们认为《游园不值》这首诗中最精练传神、最关键的一个字是哪个字?

生:“春”、“值”、“关”、“满”……(意见主要集中在这四个字上)

师:到底是哪个字呢?老师先让你们四人小组讨论,然后再集中交流。

(经过交流分析,发现其他的字都能被“关”表达出来,于是“关”的“诗眼”地位便被凸显出来。)

师:大家认为“关”是诗眼,但我发现这首诗是抄来的。(大屏幕上在叶诗《游园不值》的旁边出示陆游的《马上作》:平桥小陌雨初收,淡日穿云翠霭浮。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陆游是前辈大诗人,叶绍翁是后辈小诗人,叶绍翁诗的后两句显然是从陆游的诗里化过来的,你认为谁的句子应该是名句?

(学生两种意见争执不休,有同学认为真正好的应该是“春色满园关不住”。)

师:好,请大家辨析“杨柳不遮春色断”和“春色满园关不住”差别在哪里。

生:“杨柳不遮春色断”的意思是杨柳没把春色遮断,一枝红杏就出现在墙头;而“春色满园关不住”则是说“园子”、“柴扉”本来是要把满园春色“关”住的。

师:你们看,“遮住”和“关住”哪个力量更大?

生:“关住”力量更大。“春色满园关不住”让人感觉到一个“想关”,一个“关不住”,就好像有两个武功高手在打架。

师:是的,一个“想关”,一个“关不住”,之间有很大的张力。“春色满园关不住”使人们的视界得到解放,赢得了更广袤的想象空间。所以说,叶绍翁的这句诗才是名句。

四、互文拓展

古诗的教学要有一个既意韵未尽又深刻见底的拓展过程。互文,便是拓展古诗意境的常用方式。所谓互文,是指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入先时、同时或后来的文本,把课文置于众多的`相关性文本群中,在不同文本的相互映照下,引导学生挖掘文本隐秘的意义。同样,古诗教学有时也要采用互文的方式,来拓展古诗的意境。

王崧舟老师执教的古诗《枫桥夜泊》,其中“互文”的运用堪称典范,现采撷一个片段:

师:于是,从张继开始,从《枫桥夜泊》之后,除了“明月千里寄相思”,在中国诗人心中,又多了一种寄托愁绪的美好景物,那就是――钟声!这钟声穿越时空、穿越历史,在一代又一代诗人的笔下悠悠回荡。

师:听,四百多年过去了,这夜半钟声在陆游的笔下悠悠回荡――七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宋】陆游《宿枫桥》(大屏幕出示,生齐读,下同。)

师:听,六百年过去了,这钟声在顾瑛的笔下悠悠回荡――西风只在寒山寺,长送钟声搅客眠。――【元】顾瑛《泊阊门》

师:听,七百多年过去了,这钟声在高启的笔下悠悠回荡――几度经过忆张继,乌啼月落又钟声。――【明】高启《泊枫桥》

师:听,一千多年过去了,这钟声在王士祯的笔下悠悠回荡――十年旧约江南梦,独听寒山半夜钟。――【清】王士祯《夜雨题寒山寺》

师:听,一千两百多年过去了,这钟声在当代诗人陈小奇的笔下悠悠回荡――流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尘封的日子,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陈小奇《涛声依旧》

当然,吟诵涵泳应是学习古诗的基本路径。古诗词教学首先应该多一些声情并茂的诵读,少一些学究解经式的分析;多一些陶情冶性的快乐,少一些正襟危坐的严肃;多一些联系自我的体验,少一些微言大义的挖掘。只有口诵心惟、咀嚼体悟、共鸣感奋,才能润养身心、化育灵魂,铸造人格的支柱,积蓄精神的原动力。

(作者单位:江苏金坛市华城实验小学)

探讨小学古诗词教学 第6篇

关键词 古诗词;诗意;朗读语感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在新大纲中明确指出小学阶段古诗词的教学目标是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低年级背诵古诗词是每学年30篇以上,中年级 30篇左右,而高年级则为20篇以上。由此可见,新课程标准肯定和提高了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地位。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妇孺皆知、脍炙人口,都是古诗中的精品。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诵读这些古诗词呢?

一、初读诗文,了解作者

诗读百遍,其义自明,其情自见。诵读古诗方法很多,分自读、对读、群读,又可分为默读、声读等。多读,可以让学生把握诗词的内在节奏。节奏是古诗词的生命,读诗的过程也是欣赏诗歌的一种过程。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多了,自然成诵,化为心中之本。

整体朗诵诗歌的过程中,由于现代文和古文之间的不同,首先要引导学生读准每个字,每个词的读音,例:《回乡偶书》中“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现在“衰’’读“shuai",但古读音应该是“cui”,古读音更能押韵,更能体现古诗的韵律美;例如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古时应该读xia,而现在用汉语拼音读xie,就不和谐,不押韵了。在处理这个问题时,笔者就先让同学们自己读,多读几次,体会到古诗的押韵美,学生自然选择读古音了。

二、精读课文,了解诗意

读通古诗后,就要了解这首诗的意思,在语文课本中,古诗词都会有注释,将不太容易理解的字词翻译出来。这时,笔者多半希望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或个人发言的方法,一句一句让学生慢慢去自己探究,老师在旁适当点拨即可。还可以鼓励学生借助古汉语词典,去自己翻找。每首古诗都着力表现一种意境。因此,在理解了诗的大意后,还必须深入挖掘,细细品味,发挥想象力,把学生引入诗的情境,使诗中描写的景象在头脑中浮现出来,这样,就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就会对诗意理解得更深刻,对感情体会得更深入,同时又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发展空间思维力,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所以,教学时教师要创设条件让学生去想象,去领悟古诗中的意境美。可以让学生配乐朗读,可以让学生画一画、演一演,也可以让学生根据古诗去想象、丰富相关情节等等。这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很大帮助。

三、研读诗文,体会情感

(1)了解背景: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古诗词中,有不少的古诗词,它们作者不同,背景不同,表达的情感也不同。就拿“送别"主题来说,有李白的《赠汪伦》,写汪伦以歌声送友,李白借潭水抒友人对已感情之深;有李白的《送盂浩然之广陵》,写李白以目光送友,以长江之水喻友人之间感情绵绵不绝;有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王维以酒送友,借朝雨,青柳,美酒表达对友人离去的伤感之情。这些都淋漓尽致的表达出作者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再比如:翁卷的《鄉村四月》、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张志和的《渔歌子》等为我们描绘出风景优美的田园风光,表达出对大自然、对劳动人民的赞美。同样是写景诗,不同的是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不仅写出了敬亭山秀丽的风光,其中“尽’’、“孤独"、“只有”等词又体会出诗人无比孤寂的心情。从背景资料当中,我们知道李白才华横溢,青年时雄心壮志,无奈朝廷黑暗,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所以朗读时要读出压抑孤独的心境。

(2)想象力的培养: 亚里士多德说过:“想象力是发现、发明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善于创造就必须善于想象。想象力对于一个人的重要可见一斑。古诗词具有简洁、篇幅短小而意蕴丰富的特点,学生要充分了解诗中意境,诗句的言外之意,就要靠自己的想象补充和领悟,去联想、补充和创造,以构想诗词中的画面。例如:《江上渔者》学习古诗后,请同学们想象在波涛滚滚的江面上,捕鱼人冒着生命危险,打捞鲜美的鲈鱼,使人不由对捕鱼人产生同情与怜悯。

(3)课外拓展的必要性。从最简单的诗句“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开始,笔者就引导学生通过画画的方式,来理解诗句。

小学古诗词教学初探 第7篇

古诗词语言凝练、蕴含丰富, 在教学中, 要引导学生发挥无穷的想象, 不仅要读懂古诗词的表层意思, 更要读懂诗词的言外之意。古诗词教学应遵循学生的身心特点, 灵活科学的掌握, 把握好节奏、方法, 让学生在热爱古诗词中去欣赏它, 学习它, 从而使古诗词教学缩短距离产生美。

1 营造情境, 尊重个性化理解

“诗词不是无情物, 字字句句吐衷肠”。一首古诗词, 作者在创作时, 有它特定的时代背景, 不同的人, 读它会有不同的见解, 可谓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教师如果把自己的理解强加于学生是不对的, 也抑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诗词意的理解, 只要学生借助注释大体理解即可, 随着学生慢慢成长, 他们的生活经历慢慢增加, 他们会对古诗词作出自己的理解, 在诗词意理解上要充分体现并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古代诗文的作者由于受到自身认识和历史条件等的影响, 其诗作中往往有复杂的感情。因此教学中应坚持“取其精华, 弃其糟粕”的原则, 科学地学习古诗。如学习完李白的《赠汪伦》一诗, 我营造了一个假设的问题情境, 引发学生想象、思考、辩论, 即:“李白对汪伦充满了感激之情, 请问, 如果你是李白, 为什么会如此感动?”学生想到了很多, 有的说因为他在桃花潭做客期间受到了李白的盛情款待, 有的说他为汪伦能唱着歌来送他感到很激动, 更有的同学甚至联系到了当时李白遭贬, 却受到汪伦如此礼遇, 非常感动, 从而引出了对世间权势、金钱、地位等皆为过眼云烟, 只有友情弥足珍贵的感慨, 对人生的认识已经突破了教材本身。如《枫桥夜泊》一诗, 诗人首先写, 月亮已落山, 霜雾满天的深秋之夜, 传来几声乌鸦归巢的啼叫, 更增添了几分深夜人静的气氛。江岸上是火红的枫树, 江面上是渔火点点。面对此情此景, 离家在外的诗人想到秋天来了, 夜已深, 鸟归巢, 自己还飘泊不定, 流浪异乡, 不禁秋愁满怀, 难以入眠。后两句写江面上传来寒山寺沉闷的钟声, 声声入耳, 一方面烘托出夜深人静, 另一方面更加重了诗人心中的愁苦之情。这首诗主要从所见所闻描写枫桥夜景, 声色并见, 中间用一“愁”点染, 诗中那愁思满腹的形象活灵活现。这首诗情景描写真切, 画面清新, 因而历来传诵, 甚至使得枫桥和寒山寺也因此名扬天下。在学这首诗时, 我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把诗句变成一幅优美的风景画, 在学生动手绘图以后, 我再引导学生体会诗句的意思, 让诗句在学生面前立体化起来、活起来, 并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 把诗句没有写出而生活中有的声音动态想象出来, 极大地丰富了画面, 使学生能感受到诗中有声有色、有静有动的画面美, 帮助学生更好的加深了对诗的理解。

2 自主学习古诗词

在自学时, 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新知, 运用已学过的学习方法, 寻找适合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体验解决问题之后的快乐。放手让学生自主读书, 自我解疑, 包括诗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题目、词及诗意, 甚至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如自学《赠汪伦》后, 学生自己解决了“将”、“欲”、“行”、“忽闻”、“踏歌”、“千尺”、“及”等词义, 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义, 甚至有些同学还谈到“从‘忽闻’看出李白感到很惊讶”“从‘深千尺’、‘不及’等词体会到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情意很深”等。当然, 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必须努力营造一种自由、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如课堂是一个新闻发布会现场, 各位同学都是在古诗研究方面卓有成效的专家, 老师只是一个主持人, 学生发言就像专家在发表研究成果一样。这样, 课堂气氛活跃、轻松、富有挑战性, 学生才能畅所欲言, 无拘无束。并让学生积极提出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后, 我这样启发他们:“同学们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 看看有几种可能性?”这时要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 组内讨论。结果显示,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有的说:“汪伦想到时候给李白一个惊喜, 所以不让他知道。”“汪伦在家门口已送过一遍, 可还是舍不得李白, 因此再送一次。”“李白怕汪伦伤心, 所以不让他知道, 独自离开。”有的说:“踏歌是当地的一种习俗。”还有的说:“离别很伤感, 而汪伦唱歌是想冲淡伤心的感受, 让好友快乐上路”等。这时, 我又引导:“大家的设想可谓各有千秋, 理由都很充足。从这些设想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点, 就是无论何种猜想, 都说明了什么?”学生异口同声答道:“李白与汪伦感情深厚。”这无疑是对主题思想的一次升华。

3 在诵读中体会意境

在低年级的古诗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始终以学生读书为本。初读古诗时, 教师可要求学生自己对照拼音, 划出生字, 做到读准音, 不丢字添字, 把诗读正确流利。这样做有利于复习汉语拼音, 也有利于学生克服依赖思想, 提高朗读能力。自读后, 可指明个别学生大声朗读, 让学生相互评议, 让他们纠正指导读错的字词, 接着, 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让学生得到熏陶, 再以绘声绘色的领读, 让学生耳、脑、口、眼协调活动。注意诗的停顿和节奏, 读出感情, 从中感受的诗的语言美、节奏美、音律美, 从而渐入古诗意境。然后变换多种朗读形式, 如个别读、分男女读、小组读、全体读、轻声读等。让学生在变换中领会读的乐趣, 悟出诗的意境, 提高朗读能力。这样的古诗教学课堂, 学生读诗不下20遍, 学生读的不累, 而且越读兴致越高。他们的朗读一次比一次读的有味, 大多学生能够熟读成诵, 当堂背诵是根本不成问题。教师就应该这样将朗读贯穿古诗教学全过程, 一步一个脚印, 扎扎实实的进行朗读训练, 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学“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生”, 让学生理解“生”的本义是“产生”, 而在此诗句中“生”既有“产生”又有“升起”的意思, 再进一步追问:是什么东西产生并升起来了?“是香炉峰的云雾、水气产生并升起”。让学生展开想象:从“生”字你看到怎样的一幅画面?让学生欣赏诗的意境后, 再提出一个问题:诗人为什么不用“升”而用“生”呢?这样, 学生就会从诗的本义, 诗的意境去进行理解。“升”仅仅能看到烟雾升起, 一会儿就散了, 没有了, 如果用“生”字, 就能看到香炉峰的云雾源源不断地升腾这个画面, 也能看到香炉峰云雾缭绕的画面, 从而看出诗人写诗用词之精当。

总之, 在进行古诗词教学中, 根据不同年龄学段的学生特点, 进行合理的编排。而作为一名小学教师, 要把握好自己学生的特点, 选择科学的方法, 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完成古诗词的学习, 不仅获取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和健康人格, 也为今后的古诗词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古诗词语言凝练、蕴含丰富, 在教学中, 要引导学生发挥无穷的想象, 不仅要读懂古诗词的表层意思, 更要读懂诗词的言外之意。古诗词教学应遵循学生的身心特点, 灵活科学的掌握, 把握好节奏、方法, 让学生在热爱古诗词中去欣赏它、学习它, 从而使古诗词教学缩短距离产生美。

关键词:古诗词,情境,自主,诵读

参考文献

[1]韩利卿.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的几点尝试[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8 (10) .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初探 第8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古诗词, 虽然都是比较简单的, 但由于小学生年龄小, 对字词句和诗词主旨都难以理解, 所以诗词教学一直以来都是一项难点。那么, 教师应该如何突破这一难点, 提高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呢?本文将对此进行论述。

一、进行古诗词诵读

古诗词流传至今, 都是具有一定韵律感与意境美的。然而传统的诗词教学过于注重对每个字、每个词的分析与解释, 影响了学生对诗词的整体感悟。为此, 要提高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 就必须要还学生一个整体的诗词, 让学生多多诵读诗词, 在诵读中感受诗词的情感熏陶, 获得审美乐趣。具体而言, 教师可以选择课前五分钟诵读, 让学生自由诵读, 带有感情地吟诵诗句;可以进行诵读比赛, 要求学生任选一首诗词进行诵读, 比赛谁读得更具有诗情画意;可以进行范读, 亲自为学生范读诗文, 使学生在教师的范读中感受到诗词的意境美与韵律美。只有学生感受到了古诗词的整体, 才能更好地了解古诗词的意境与主旨。例如, 教学白居易的《忆江南》:“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这首词节奏韵律感极强, 如果教师不要求学生诵读, 学生是难以感受的。因此,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朗读, 体会韵律感, 在朗读中体会江南风景之美。同时, 学生能在朗读中感受到在明媚的春光里, 作者从初日、江花、江水、火焰、蓝叶那里吸取颜料, 兼用烘染、映衬手法而交替综错, 又济之以贴切的比喻, 从而构成阔大图景。这样, 朗读就可以加强《忆江南》的色彩感, 使学生感受到色彩绚丽, 耀人眼目;层次丰富, 耐人联想。

二、进行重点分析

每一首古诗词虽然都有若干句, 但是重点只是体现在其中的一两句, 甚至只是体现在其中的一两个词。因此对这些重点进行分析, 才能突破古诗词的重点, 使学生能够更透彻地了解古诗词的意旨。例如,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贺知章的《咏柳》有四句:“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在这四句中, 点睛之笔便是最后一句“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句话把整首诗都写“活”了, 因此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 可对这句话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与解读。

三、激发学生想象力

别林斯基说过:“在诗中, 想象是主要的活动力量, 创造过程只有通过想象才能完成。”创作诗词是需要想象力的, 而欣赏诗词作为二度创作, 也是需要一定的想象力作为支撑。为此, 教师应该激发学生想象力, 使学生在欣赏诗词时不断想象, 再现诗歌中塑造的艺术形象和创造的意境。

例如, 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时, 教师便启发、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

师:在送别故人时, 望着渐行渐远的孤帆, 你内心会有什么样的感情?

生1:我心里会有些难过, 因为以后相见不容易。

师:恩, 尤其是在古代, 交通不便利, 有时候一别甚至一生都难以相见。你说得很好。

生2:我会觉得有些失落, 因为每次爸爸出差我都是这样的心情。

师:你联想到了爸爸出差时自己的心情, 非常真实。

生3:我会很伤心, 去年我的好朋友转学, 我就是这样的感觉。

师:恩, 老师也有过这样的感受, 你说得很好。

这是一个简单的教学片断,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联想与想象, 设身处地, 能让学生对作者的心境更为了解。至此, 学生才可以说进入了诗的意境。一旦进入意境, 那么诗人的思想感情以及诗词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则不言而喻, 学生也就掌握了诗词的精髓。可见, 诗歌教学中启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是何等重要, 这是捕捉诗歌意境的关键。

四、运用多媒体进行古诗词教学

古诗词距今年代较为久远, 小学生年龄小, 对这些内容并不感兴趣, 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声像图文一体的特点, 使古诗词这个古色古香的文化艺术能够与时俱进, 通过多媒体使学生更容易接受。例如, 教学《山行》时,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 为学生播放一些图片, 导引出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叶构成的和谐优美的山林秋色图, 进而让学生体会石径的曲折、山势的高峻, 感受“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的和谐之美、静谧之美;并用满山红叶那鲜艳、美丽的景色来展现“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美感, 使学生能进一步感受到满山红叶的美, 给深秋季节带来热烈气氛, 有感而发“不是春光胜似春光”。最后又浮现出有层次的画面:远处有一座宁静的山庄, 秋色正浓,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伸向远方, 山民居住的小屋炊烟袅袅, 近处, 夕阳下的枫叶一片红艳……学生从美丽、形象的画面中得到美的愉悦, 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兴趣。

五、结语

以上, 我们从进行古诗词诵读、进行重点分析、激发学生想象力、运用多媒体进行古诗词教学这四个方面就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展开了论述。古诗词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如何突破重难点, 高效地进行古诗词教学, 是每一位教师都孜孜以求的。本文介绍的几种方法只是沧海一粟, 虽然对于古诗词教学会有裨益, 但是更多的方法还需要教师教学中予以探索, 以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诗词的主体性, 使其学会分析、鉴赏古诗词, 更好地了解与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黄红华.古诗词诵读教学方法的运用与思考[J].阅读与鉴赏:中旬, 2011 (9) .

[2]余忠淑.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古诗词人文教育探讨[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1 (3) .

[3]李慧.试论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方经贸, 2010 (12) .

[4]代礼田, 代明勇.浅谈新课改下小学的古诗词教学[J].科教文汇:中旬刊, 2009 (11) .

[5]龚晓云, 成镜深.小学古诗词诵读教学法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0 (4) .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探究 第9篇

一、强化吟诵

诵读是把文字转化成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是一种语言表达艺术。古诗和辙押韵,字数、句数整齐均衡,最适合诵读。我在古诗词教学中总是把朗读作为一根主线贯穿始终,起始阶段齐声读,个别读;深入学习阶段边理解边朗读;学完全诗后让学生反复朗读,或一唱三叹地吟读,或摇头晃脑式地自由读。宋代方岳说:“书不厌频读,诗须放淡吟。”只有让学生反复吟诵,仔细品味,而不以背诵为满足,才能使学生感受到古诗词的语言美。在诵读古诗词时,首先要让学生在反复阅读中理解它的含义,然后对这些文字符号产生感应,努力使口中的文字活起来,这样才能与作者产生共鸣,达到诵读的目的。在学生诵读时,教师还要指导朗读,指导朗读就是要让学生掌握感情朗读的方法和技巧。首先指导确定感情基调,然后指导处理重音与节奏。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首抒情诗,全诗充满了喜悦、激动之情。起句与七、八句节奏要急促,第五、六句要舒缓;“忽传”“喜欲狂”、“即从”、“便下”读重音。这样的朗读抑扬顿挫,学生的感情自然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

二、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的美

人们都喜欢美的东西。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美,不但能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还能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古诗词把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与艺术妙笔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因此,小学阶段古诗词教学的过程其实是鉴赏美的过程。教师可以通过对古诗词的讲评,扩展学生的审美视野,让学生获得更高层次的审美经验,得出正确的审美标准。

1. 意境美。

意境,是创作者的审美体验、情感,与经过提炼、加工后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在古诗词的学习中,教师应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去领悟古诗词中的意境美。例如《江雪》这首诗,启发学生的思索和联想“大雪漫天飞舞,北风呼啸,天地间白茫茫一片”的场面,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文的内容和意境。

2. 情感美。

“情”是古诗词的根源,古诗词是文人“情动而辞发”的产物。没有感情就没有诗词,没有作者真挚而浓烈的感情,就不可能产生动人心弦的诗词。在古诗词中,诗人常常把自己的情感融入所描绘的景物之中,创造出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如孟浩然的《春晓》一诗,句句写景,字字含情,诗句看似写景,实为抒情,情景交融。我引导学生从景入手,从字词的理解以及再现诗的画面入手,体会诗人是如何描写“啼鸟”、“风雨”、“落花”等景物,再借助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体会诗中“不觉”、“知多少”等字词的情感色彩,从而把握诗人爱春、惜春的深情。

三、规避教学误区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出发点可能是很好的,可也要注意方法,不可急于求成,造成以下几个误区。

1. 作者和背景的介绍不要过细、过全。

古诗词都是古人创作的,所以,小学生对古诗词不如对一般文章熟悉、了解,因而在教学中首先帮助学生集中精力领会诗词的大体意思,让学生很快进入角色。如果过全过细地介绍作者与时代背景,一是会转移学生的注意力,二是小学生的历史知识有限,遥远的时代背景和作者曲折的人生经历会增加学生感知的难度,使学生难以自拔。正确的方法是选择与该诗词有密切关系的且有助于理解诗词的内容,做重点介绍。辅助性的知识引入,一定有利于学生学习的。

2. 古诗词翻译时不要过死。

古诗词的翻译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它们的意识,但是教师在翻译时要避免固定化的语言。教学中可通过解读的形式将诗意、想象、语言进行有机联系,这样就能给学生留下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理解诗意,更能体会诗词的意境美,避免了僵化的、机械的教学。从而使学生感悟、体会诗词的能力大大增强,产生较好的效果。在学生翻译古诗词时,只要不扭曲作者的原意,把大体意思说明就可以,且莫在文字、字数、通顺及表达方式上吹毛求疵,要求过严。

3. 诗意解读不要太深刻。

新课标要求,小学古诗词教学是让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热爱古代文化,学会朗读、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用学到的知识去丰富文化内涵。小学古诗词教学不排斥分析,但要深入浅出,注意一个“度”,不把握这个度去侃侃而谈,非但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反而适得其反。因为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无法理解深奥的道理,过多的延伸只会阻碍他们对诗歌的理解。

小学古代诗词教学浅探 第10篇

关键词:小学古诗词,教学方法,审美情趣

古诗词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它所涵盖的内容也十分的广泛,学习古诗词学生能体会到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洁志趣,感受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国之情。由此可见,在小学教学中做好古诗词教学工作,对于小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培养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小学古诗词教学的意义

1. 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语文学习的内容极为广泛,古诗词也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古诗词具有优美的意境,丰富的情感,无数的学者在研究古诗词。小学生学习的古诗词虽然较为简单,但是通过学习诗词,可以提升小学生的文化素养,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诗词中描绘的美好意境,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他们感受经典文化的魅力。总地来说,古诗词的学习,对于小学生而言百利而无一害。

2. 传承优秀的中化文化,发扬民族精神

中华文化发展了五千多年,之所以能够一直保存到今天,而没有被中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文化的传承。古诗词文化,从最初的《诗三百》到后来的乐府诗、唐诗、宋词、元曲,历经了无数次的朝代更迭,依旧没有消亡,就是由于人们注重传承和发展。小学生恰如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是祖国未来发展的坚实力量。做好小学古诗词教学,有利于我国传统化学的传承和发展。

二、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1. 教学方式单一

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分支,它与其他的文学体裁有较大的不同,情感和思想的表达方式更为含蓄。因此,在教学时要想让学生领会到诗词中的情感和思想,就必须要转变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的去探索这些文化知识。然而部分小学,在教学时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教学方式较为单一。教师往往只是以一个教材和一支粉笔统治整个课堂,教学缺乏新意,有些诗词内涵比较丰富,学生在理解的时候,可能是一知半解的。这样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不高,导致古诗词教学效率不高。

2. 教学受应试教育影响大

新课改之后,在实际教学中,分数依然统治着整个教学领域,在教师和家长的眼中,学生只有取得高分,学习才有意义。这种分数论深深地影响着教师的教学,在课堂上往往是考试怎么考,教师就怎么教。古诗词在考试中多是以默写和分析情感两种方式出现的。

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不管学生能不能理解诗词的意思,只是一味地强制性要求,学生要将一些可能会在考试中出现的诗词背熟,在课堂上也不管学生能不能理解诗词所表达的含义,只要将考试中可能会考到的考点教给学生就算是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师的教学方法使得小学生在课堂上感受不到诗词之美,缺乏学习的兴趣。

3. 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差

诗词教学注重的是学生的理解,只有理解了诗歌所想要表达的感情,才能引发情感上的共鸣,真正地掌握诗歌。因此,理解能力的高低,对于小学生学习诗歌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但是,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在学习诗歌的时候,不可能像教师那样,准确地把握教学内容,理解教学的深层涵义。学生的理解能力差,也使得教学质量低。

三、小学古诗词教学的方法

1.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古诗词的美,这样学生的课堂积极性高了,学习的动力也会有所增强。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如故事法,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教师在讲解古诗词之前,可以先讲一个故事,通过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了解诗歌创作的背景,也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诗词所表达的感情。如在学习《泊船瓜洲》这首诗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讲一件王安石的故事了解作者创作的原因,这样学生正式学习的时候,就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思和感情。

再如,教师还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画面渲染式讲解,例如《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色绮丽,大气磅礴,充满了想象力,教师在教学之前,就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将诗中的瀑布展示给班上的学生观看,让学生想象一下,当时的李白是站在瀑布前面是如何想出这样具有气势的诗句的。

“兴趣是做好的老师。”这句话绝非空谈,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

2.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虽然他们的年龄小,理想、解能力不如初高中生那么好,但是他们活泼好动,好奇心重,对外界充满了好奇心,渴望得到教师和他人的关注。

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开展教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比如,小学生的想象力都比较的丰富,在古诗词教学中许多画面在今天,学生都已经无缘得见,但是学生却可以通过想象和模仿来感受诗词的思想。如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回乡偶书》这首诗的时候,诗歌到了孩童问话的地方戛然而止,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联想一下,如果自己是诗歌中的主人公,自己会怎么的回答孩童。

再如,教师讲解《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时,读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一句的时候,教师也可以让班上的学生讨论,作者在劝酒的时候会对友人“元二”说些什么,难道就只是诗中的那一句话吗?通过想象学生可能会发现诗歌的趣味性所在,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 联系生活,感受古诗词文化

艺术来源于生活实践,古诗词都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如《长相思》这首诗所描绘的就是身处边关的将士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而《赠汪伦》描写的则是深厚的友情,这些都是在生活学生有可能会接触到的一些事物。

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根据诗歌的内容,适当地联系生活,赋予诗歌以时代意义。例如,上面所说的《回乡偶书》描写的就是离别回乡之后的感受,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问学生为什么要离开家乡,为什么离开的时候是“少小”,等到回来的时候就变成了“老大”了,这其中又有着什么样的原因,这些都是学生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教师在教学时,这样分析诗歌,学生理解起来也更加地简单。

4. 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

教师是教学的关键,它是教学工作的引导者,可以指导学生正确地学习。教师的教学素质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诗词教学不同于其他文化知识的教学,诗词多是以情表意,教师的教学素质和文学素养决定了他们在课堂上的教学。

因此,要做好小学阶段的古诗词教学工作,必须要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教师必须具备有较强的审美能力和理解表达能力,在课堂上能运用合适的语言将古诗词所想要表达的内容,正确地传递给学生,使他们能够正确地认识古诗词,更好地学习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

总之,小学古诗词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必须要找准方法,激发学生的诗词学习兴趣,教好古诗词不仅是有利于学生学习语文知识,而且对于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方洁.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现存问题及策略研究[D].扬州大学,2014.

[2]黄春雷.小学古诗教学中“以诗解诗”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2010.

谈小学诗词教学的创新 第11篇

一、教学导入部分的创新。

都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部电影、一个故事都需要好的开头来吸引人,所以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也必须有一个好的开始——导入,使这堂课在一开始就能吸引住学生,让学生乐于走进课文一探究竟。那么导入有什么样的作用呢?1.集中学生注意力,2.引起学生兴趣,3.回顾复习旧文,4.明确学习目标……可见导入的重要性,我认为在古诗词教学中的导入不妨做以下的尝试。

(一)以旧“唤”新

古诗词除了要解决字词句的意思、思想内容之外,背诵也是不可缺少的。古语有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背诵对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以及为日后古文学习打基础都是十分有意义的。所以如果能在新一篇的古诗词学习之前进行一个复习,无疑是个一举两得的事。

比如,在学习《江南春》时不妨在导入时和同学们一起回顾一下之前所学习过的有关于“春”的诗,像《春晓》、《春江晚景》等;在学习送别诗《别董大》时可提问一下李白在和友人分别时写的《赠汪伦》;在学习写景诗《望庐山瀑布》時可回忆一下其他的写景诗如《夜宿山寺》、《独坐敬亭山》等。这样的导入不仅强化了学生的记忆,还起到了一个类比的作用,将相类似的诗进行比较学习也是古诗词学习的重要手段。

(二)假设情景“引人入诗”

小学生的情感较成人相比是感性多于理性的,根据这一特点给他们创设一个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是十分必要的。在讲古诗词之前,教师要创建某中生动的情境,把课堂气氛渲染以一下,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这样学生思想感情同课文就有了一些联系,从而形成好的学习心理。

例如:在学习《江畔独坐》时,可先提问学生,“假设一下当你独自一个人坐在江边的高处会有什么感觉呢?”教师稍加引导,学生就会纷纷说出孤独、寂寞这样的感觉。这样在进行诗文内容的讲解学生就会感同身受,记忆起来也就会更加容易。

(三)经历体验共鸣法

这种导入方法故名就是以学生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为出发点,通过提问引发学生的回忆,并通过教师的引导将这种经历体验与古诗词的内容联系起来,引起学生一探究竟的兴趣的一种导入方法。

如:在学习《望庐山瀑布》时让学生说说对曾经见过或听过的瀑布的印象,让学生自己描述一下。然后再一起学习一下李白的描述有什么不同呢?这种导入方法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词汇运用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从李白丰富的“想象力”入手(将瀑布比喻成银河),对学生进行想象力方面的训练,为日后的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在导入时要注意的是“教无定法”,课堂导入是没有固定模式的,以上只是有限总结的一部分。导入应该是极具创新和变化的,只有创新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何利用导入的有限时间和有限资源变换出更多的新意,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尝试及探索的。

二、古诗词讲解技巧的创新。

讲解,老师讲学生去理解。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对于问题的理解往往流于表面,尤其是对古诗词的理解就更加困难了。这时教师的讲解就尤为重要。怎么讲、讲什么才能让学生掌握一首诗的内涵就尤为考验教师的功力。另外在讲解中还要注意对学生主动性的激发,不能因为教师的讲解就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强行灌输”而不是学生主动去理解、学习的过程了。

(一)“解释”式讲解

古诗对于小学生来说让他们自学是有一定困难的,尤其是在诗句的思想内涵等方面,所以教师就需要向学生去“解释”。如对《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进行“解释”时,要对学生讲:碧玉,是碧绿色的玉,这里用来比喻春天柳叶的颜色;妆成,就是装饰的意思;丝绦,原本是用丝编成的绳带,这里指柳条像丝带一样。所以这两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条像碧玉装扮而成,千条万缕的枝条如垂下的丝绦。之所以做这么多的解释是想说明,首先对于古诗词的解释要有一定的顺序,应该先从具体的字词开始,然后是重点句子,最后还要进行意思的总结,这是一个由易而难的过程,便于学生进行理解。其次,解释时语言不能过于平淡,要尽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诗句的魅力给表现出来。

(二)类比式讲解

在语文教学尤其是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常以这种类似事例帮助学生理解记忆,类比手法的运用能让学生巩固、理解不同的知识点。比如在古诗词中,数量词的使用并不是表示确切的数量,而是一种虚指或夸张。类似的有,“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万条垂下绿丝绦”、“千朵万朵压枝低”、“千里黄云白日曛”等等,像这种同类相比的学习,能让学生明确数量词的虚指不是一个个别现象,学生也能加深这些数量词的用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诗词教学策略 第12篇

一.诗词背景介绍, 使学生掌握深厚文化底蕴

诗词的教学与诗词创作的背景密切相关, 古诗词的教学离不开对诗词创作背景以及作者生活背景的介绍, 古诗词的写作由情而生, 由感而发, 若不对作者当时的情感进行深入分析, 一味地进行诗词的讲解, 那么对诗词的理解也仅仅停留在诗词的浅层理解上。这样诗词的理解也较为苍白, 教师的讲解也并不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小学阶段的诗词学习过程中, 由于诗词的类别不同, 其所创作的背景也不同, 其所表达的情感也并不一样。以送别题为例, 有李白的《赠汪伦》, 抒发汪伦以歌送友, 李白借潭水之深表达友人对自己的感情之深。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以酒送友, 借朝雨和青柳以及美酒展现友人离去的伤感之情, 呈现出作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由此可见, 诗词的教学不仅仅训练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文学素养, 同时也是对学生以传统文化为基础的一次再教育, 由此要求教师在小学诗词教学过程中采用正确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 从而使学生能正确而充分理解诗词中所要表达和营造的意境。

二.创设诗词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诗词兴趣

小学诗词的教学中, 意境的营造十分重要, 诗词中的意境是诗人感情理想与客观现实的和谐统一, 也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境界。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所说的“境非独景物也, 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境”。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择的诗词大多为抒情诗, 这些诗词有的寓情于景、有的情景交融, 有的直接抒情, 对诗词的吟咏, 能有效陶冶人的情操, 从而在具体的教学中, 教师应善于以激情的教学引导学生学习诗词的积极性, 引导学生深刻体验诗词, 具体感受作者的感情, 引起学生的共鸣。骆宾王的《鹅》, 包含了较多的信息, 例如鹅的色彩、形象以及鹅的动作等, 由于课堂条件是有限的, 由此, 难以将丰富的信息在有限的课堂中呈现给学生, 学生也难以形成对丰富和丰满的鹅的形象认识。由此教师可根据诗词的含义绘制活动幻灯投影片, 在幻灯投影片上, 画着的鹅有着洁白的羽毛, 鲜红的脚掌, 在清澈浅绿的湖水中悠闲自在地拨掌引吭高歌, 浅绿的湖面上微波荡漾, 湖水上的荷叶轻轻摇晃, 荷花清新飘荡, 香味远播四方。教学过程中采用诗词教学和画面对比, 两相映衬, 从而为学生发挥充分的想象力创造了良好的基础。为学生联想和想象的展开提供了鲜明而丰富的表面信息, 学生很容易就融入了诗词教学所创设的意境中, 从而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三.提升诗词讲解技术, 推动学生掌握诗词学习的方法

小学语文诗词教学中, 教师应注重讲解技术, 从而促进学生形成诗词学习的方法, 形成自主学习体系。诗词的教学通过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式, 从而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推动学生掌握科学的诗词学习方式实现良好的课堂教学。小学语文诗词教学中, 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诗词学习的技巧在于掌握诗词中的字词的意思, 弄清楚诗句的含义, 找准诗词中所描写的事物和特点, 领悟古典诗词的思想感情, 领会诗词中的意境。

诗词教学中可通过口述的方式将诗词的意思、诗词所营造的意境以及学生的想象以及语言表达建立有机的联系, 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分析运用知识的能力, 从而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小学语文的诗词教学中, 每一篇诗词都有这样的一个练习题, 用自己的话将诗词的大概内容说出来, 只要学生并不扭曲所需要翻译的诗词, 说明大概诗词意思即可, 并不在文字、通顺程度以及表达方式上严格要求。

参考文献

[1]朱鲁娟.试谈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方法[J].魅力中国, 2010, (07)

[2]方春婷.谈古诗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07, (06)

[3]杨忠.浅谈小学中的古诗教学[J].语文学刊, 2008, (10)

上一篇:政策视角论文下一篇:特殊学生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