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的危害及防护

2024-06-26

静电的危害及防护(精选10篇)

静电的危害及防护 第1篇

静电是指相对于观察者为静止或缓慢变化的电荷, 它所引起的磁场效应较之电场效应可以忽略不计。

静电现象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和我们日常生活之中。我们每时每刻呼吸的空气, 每立方厘米就含有100~500个带电粒子。我们居住的地球就是一个巨大的带电体, 地壳上带有5×105C的电荷;当你在干燥的季节里用梳子梳头时, 常常会听到噼啪的声响;在天空阴霾或暴雨降临的时刻, 闪电总要划破长空并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这一切都是静电现象。

从微观角度来看, 物质都是由原子组成的, 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组成。通常情况下, 质子和核外电子的数量相等, 且带有等量的异种电荷, 整个原子呈电中性。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弱, 因此, 离原子核较远的电子在受到外界的作用, 如摩擦、受热或者是某种化学变化时, 很容易脱离原子。当两种不同性质的物体相互摩擦或接触时, 由于它们对电子的吸力各不相同, 在物体间发生电子转移, 使甲物体失去一部分电子而带正电荷, 乙物体获得一部分电子而带负电荷, 如果摩擦后分离的物体是绝缘体, 则电荷无法泄漏, 停留在物体表面呈相对静止状态, 形成静电。

2 静电的危害

静电危害主要表现在两方面:静电库仑力作用和静电放电危害。

2.1 静电库仑力作用的危害

由于静电荷的存在, 其周围将形成电场, 电场中的物体将受到静电库仑力的作用, 在该力的作用下物体将产生运动。例如, 在纺织工业中, 此电场力会造成根丝漂动, 纱线松散, 缠花断头, 招灰吸污等, 甚至造成纱线纠结, 缠辊, 布收卷不齐等严重的质量事故。对于电子工业、惯性器件、光学器件等的装配操作间, 静电力会使仪器吸附尘土, 所吸附的尘土会造成电路板或元器件之间绝缘下降, 甚至出现短路现象;还会使录像机、录音机磁头磨损, 磁带机构运行不良;吸尘会导致仪器散热不良, 影响仪器性能。静电力会使计算机的磁盘系统、影碟机的机械系统工作性能不稳定;还会使指针式仪表指针转动不灵活。

2.2 静电放电的危害

静电极易引发安全生产事故, 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当带有静电的物体跟其它物体接触时, 依据电荷中和的原则, 存在着电荷流动, 传送足够的电量以抵消电压。这个高速电量的传送过程中, 将产生潜在的破坏电压、电流以及电磁场, 严重时会将物体击毁, 这就是静电放电。国家标准是这样定义的:“静电放电:具有不同静电电位的物体互相靠近或直接接触引起的电荷转移 (GB/T4365-l995) ”, 一般用ESD表示。

静电放电的危害在军工、纺织、食品加工、造纸、电子等各个领域都普遍存在。一般来说, 静电产生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四类:

2.2.1 产生火灾和爆炸。

静电放电的最大危害是可能引起爆炸或火灾, 静电电量虽然不大, 但因其电压很高而容易发生放电火花。如果所在场所有易燃物品, 又有易燃物品形成的爆炸性混合物, 包括爆炸性气体、蒸气及粉尘等, 当这些气体、尘埃的浓度较大, 放电火花能量也较大时, 就可能由静电火花引起爆炸或火灾。

据资料介绍, 雷管生产中的着火爆炸事故有15%是由静电引起的。雷管生产中操作人员、工装器具均处于运动状态, 电雷管导线皮、塑料导爆管以及各种药剂都是电的不良导体, 经过操作加工, 极易产生静电积累, 产生的静电电压往往可达数百到数千伏, 以至上万伏, 一旦条件具备就会产生静电放电事故。

2.2.2 人体静电的危害。

人体静电的来源主要有:人体在活动过程中衣服之间、衣服和人体之间、以及人体与其他所携带的物品、工具之间都存在着摩擦、接触分离, 从而产生静电;人在有静电粒子的空间活动时, 人体就会吸附这些带电粒子而带上静电;人处于较强的电场或交变电磁场中也会受感应而带上静电。对于静电来说, 人体是良导体, 人体一部分带电就将全身带电。人体正常情况下所带静电电压可达35000伏特。虽然静电放电产生的电磁场强度作用时间短, 但其强度远比手机辐射的电磁场强, 且人体活动多时放电的次数非常多, 其对人体的潜在危害不容忽视。

静电对人体也有一定程度的危害性。静电电压虽高, 但由于摩擦生电的时间极短, 所以电流很小, 不会对人造成生命危险, 但人可能会因遭受静电电击而引起惊吓导致摔伤或从高处坠落。静电吸附的尘埃中含有多种细菌和病毒等有害物质, 对身体健康有害。严重的静电现象可使人的皮肤起斑、发炎, 还会使人心情烦躁、头痛失眠、头晕胸闷、鼻咽不适, 甚至会引发气管炎、哮喘病和心律失常等症, 从而影响人的正常工作, 并引发各类事故。

另外, 在由静电引起的危害因素中, 人的因素占了很重要的一方面, 这是因为人是工业生产和科学活动的主体, 由于人体自身的静电起电, 在干燥环境中常常可带上几千伏甚至上万伏的静电, 当没有形成火花放电时, 人自身往往不会觉察到有异样感觉。但是, 在静电危险场所, 人体作为带电的静电导体, 一旦形成能量比较集中的火花放电, 其危害后果不堪设想。研究证实, 人体在带电2000 V的情况下, 其放电能量为0.2~0.4m J, 而饱和烃及其衍生物的最小点火能量大多是在0.2~0.3m J, 氢气、乙炔为0.019m J。由此可知, 人体静电在石油、化工行业, 足以引爆一些原材料的爆炸性混合物。

2.2.3 损伤电子元器件。

如果静电对仪器发生放电, 更可能造成仪器性能降低甚至损坏而导致设备无法使用, 因为, 电子元器件对静电的作用是非常敏感的.有些静电电压根本就无法感觉, 却足以使电子器件性能下降或完全损坏。下面列举的一些电子元器件都特别容易被静电所损坏:

电子元器件类型静电电压敏感范围

VMOS管30~1800V

MOS型场效应管100-200V

砷化镓场效应管100~300V

结型场效应管140~7000V

运算放大器190~2500V

CMOS器件250~3000V

肖纳特二极管300~2500V

可控硅器件680~1000V

TTL集成电路1000~2500V

电子器件被静电破坏后, 有90%产生软击穿, 而有10%被完全破坏。被软击穿的元器件, 通常在事故发生后6天~6个月后工作性能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可以导致间断性故障, 通常引发参数暂时性的漂移, 不稳定或是带负载能力变差。软击穿还会使器件耐压降低, 在加上额定电压的1/4时便会损坏。器件被完全破坏后, 电路扳或单元电路将无法工作。

2.2.4 静电放电辐射出的电磁波干扰仪器设备, 使仪器误动作。

静电放电引起的电磁噪声会使计算机系统停机、记录错误、漏失信息、磁盘读写失败、打印机打印混乱;会使电视机存储器中数据发生变化、影碟机程序混乱而无法正常工作;会使电子仪表的零点变动, 准确度降低。

此外, 静电还会对无线电通讯设备产生干扰, 中断通信, 有时还会引起铁路、航空等自动信号系统失误, 造成严重事故。

3 静电的防护

防止静电危害有两条主要途径:一是创造条件, 加速工艺过程中静电的泄漏或中和, 限制静电的积累, 使其不超过安全限度;二是控制工艺过程, 限制静电的产生, 使之不超过安全限度。预防静电危害的措施一般有控制法、泄漏法、中和法三种。

3.1 控制法

控制静电产生的方法有:

3.1.1 保持传动带的正常拉力, 防止打滑。

3.1.2 以齿轮传动代替带传动, 减少摩擦。

3.1.3 灌注液体的管道通至容器底部或紧贴侧壁, 避免液体冲击和飞溅。

3.1.4 降低气体、液体或粉尘物质的流速。

3.2 泄漏法

泄漏法主要采取接地、增湿、添加抗静电剂、涂导电涂料等措施消除静电。

3.2.1接地法主要是用来消除导电体上的静电, 如用导线将设备和金属管道接地、在油罐车尾部拴一条接地铁链、在飞机翼尖与尾部安装放电刷等等。

3.2.2增湿法就是提高空气的湿度, 促使静电荷从绝缘体上自行消散。当空气湿度的高于45%时, 绝缘体表面会形成厚度只有105cm的水膜, 它含有杂质和溶解物质, 有较好的导电性, 因而使绝缘体表面电阻大大降低, 加速静电的泄漏, 静电就难以产生。

日常生产、生活中, 还可采用一些简易措施来防止和消除静电, 如手拿小金属器件、湿抹布等, 先碰触水龙头、门把手、金属外壳的家电等, 以避免静电电击。进入存在易燃易爆气体与粉尘的场所应穿静电防护鞋, 还可在拖鞋的底部装一根地线, 线的两头像钉书钉那样弯曲后接触地面, 这样能随时消除身上所带的静电。

3.3 中和法

中和法是采用静电中和器等方法, 使之产生与原静电极性相反的电荷, 将静电中和。

利用相反极性的电荷中和 (清除) 静电的方法有:

3.3.1不同物质相互摩擦能产生不同的带电效果, 故对产生静电的机械零件要适当选择组合, 使摩擦产生的正、负电荷在生产过程中自行中和, 破坏静电积累的条件。

3.3.2在胶片生产和印刷生产中, 因湿度不宜过大, 可以装设消电器产生异性电荷, 以电晕放电方式中和静电。

3.3.3利用放射性同位素, 可在不需要电源的情况下放射出硒粒子, 以中和静电。这种方法稳定性好, 效率高, 即便在易燃、易爆的条件下也是比较安全的。

3.3.4向粉尘物质输送管道中喷人“离子风”, 以中和静电电荷, 防止静电引爆。

结束语

静电可能带来严重后果, 但只要我们重视静电, 科学认识和正确掌握静电危害的过程和规律, 切实加强安全管理, 采取积极有效措施, 就一定能控制静电带来的危害。

参考文献

[1]孙德强.对火工生产静电的危害及对策措施的研究与探讨.爆破器材.2008.

静电的危害及防护 第2篇

关键词:静电产生及幅度;破坏电压;基本法制;经验举措

中图分类号:TN60;O4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12-0000-01

保护大自然,节约每一张纸。近来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如何减低广电媒体制播及有线电视服务等高科技光电子通信设备不必要更换及维修保养费值得关注。

随着广电媒体制播及有线网络的数字化全面开通升级,各种光电子通信设备和精密测量仪器得到日益广泛使用。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在日常设备维护和管理中将接触到大量可插拨的集成电路板,特别是随着微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微电子元件的集成度越来越高,线条越来越细,氧化膜越来越薄,因而抵抗静电的能力也大为降低,所以技术人员有必要了解一些静电防护知识,并在操作维护中特别要注意静电防护,否则将引起设备损坏,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一、静电如何产生

当原子受到各种能量作用,失去或得到电子,使其成为“正、负”离子。如日常生活中,两个物体接触后分离或摩擦即产生静电。

二、日常生活中可能产生的静电幅度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空气干燥的环境下,将产生更大的静电强度。

三、可导致微电晶体受破坏的电压

品种 静电破坏电压

V mos 30—1800V

MOS FET 100—200V

Caa S FET 100—300V

J FET 140—7200V

四、设备操作维护人员是如何带上静电的?

研究表明,大致可分以下几种情况:

(1)摩擦带电:a、人的行动或工作将使衣服与其它物体、鞋与地面发生摩擦,从而使衣服和鞋带上静电荷,通过传导或静电感应,最终使人体呈带电状态;b、在脱衣服、袜子、帽子或手套时,因摩擦也会引起人体带电。

(2)感应带电:带电的物体靠近不带电的人体时,由于静电感应使不带电的人带上静电荷。

(3)接触性传导带电:a、人体接触带导体,由于静电释放而使电荷转移,使人体和身上穿的衣服带电;b、人在有带电的微粒的空间活动或工作,由于带电的灰尘、雾、粉尘及高压产生的离子等附着于人身上,而使人体和身上穿的衣服带电。

五、静电对器件的影响及危害

1.静电很容易产生,但静电的产生却极不易察觉,这是因为它产生的静电超过3000V时才容易引起放电,而被人感觉到。但是有些电子元件对静电是很敏感的,尤其是Mos元件,由于它具有很高的输入阻抗,并且使用了很薄的金属氧化层,在静电高于170V时就会被击坏。此外,还有线性集成块、激光器等对静电也很敏感。2.静电泄放(ESD)造成的损伤立即损坏约占10%,其它90%,引起元器件损伤,被损伤的元器件虽还可用,但可靠性和寿命会大大降低。3.全世界每年损失近100亿美元用于调换或修理被损坏的元器件。4.可能擦去计算机逻辑程序或数据。一个元件从人制造到安装再到维护,所有环节都受到静电的威胁。

六、防静电的基本法制

1.假定所有电子(固体)元器件和装配件都是易受ESD损伤的。2.除非你已正确接地,决不能接触敏感元器件和装配件。3.除非在静电安全环境中,决不运送储存和处理敏感元器件。4.尽量选用不易产生静电的林料及采取防护措施。如设备机房采用防静电地板,采用防静电安装,并作防静电标志。5.产生静电后应安全泄放入地,如有用手接触静电敏感元器件前,带上防静电手腕带等。

七、防护经验举措

几年前我台新节目制作机房安装了一套制编设备,刚投入使用,由于新节目制作机房未安装防静电地板, 新闻记者反应制作节目经常出现图象拉道等现象,为此我台对制作机房采用防静电装置,安装了防静电地板。使节目图象质量良好,未出现图象垃道、视音频燥波等影响节目制作质量现象。制编播设备连续使用几年,未出现设备集成电路板静电感应,减少了不必要的设备维修费用,得到广大新闻记者和技术人员的认可,抚州各县台制编播设备管理维护、制编播设备政府冞购也让笔者参与。当然我台技设备管理维护,上级台专家同仁、广电设备供应厂家也提供了很多制编播防静电好建议。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更应用之有道。优良的企业文化既是无形的力量和财富,更是一个永远增值的品牌。企业要有竞争力与活力,不但要有深厚的技术底蕴,科研还要辛勤耕耘,让自己生产经销的产品质优价廉。企业还应多点社会责任、广结公益良缘。因势利导多生产经销不易被静电损坏的设备及元器件,及因防護举措执行不到位造成不必要损坏的经验教训。当然也减少用户其它不必要的设备更换维修费!今后各用户单位购置你们的设备也更理顺。如我国广电媒体制播技术设备产业高端北京中科大洋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及索贝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就率先垂范、以身作则,认真做完善广电电子设备静电防护举措的公益典范。中科大洋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江西售后服务部及索贝江西省金视影业有限公司作风就很优良,有社会利益高于经济利益的优良企业文化。本省其它台设备政府采购多次中标。他们用户至上提供了自己生产经销的产品不易被静电损坏的设备及元器件,提请用户制播计算机网络技术设备,容不得轻浮造成设备不必要损坏的经验教训。如此优良的企业文化,将让他们在今后生产经销科研工作中有更高竞争力与活力,今后定将更富更强。

节约无小事,各广电局台电子设备因静电损坏软硬件造成不必要经济损失将科学地减低。技术管理人员对使用制编设备的新闻记者摄编设备使用说明技术资料,讲授技术设备、管理维护使用课程。让他们懂得科学使用设备,这样一来可以把节目制作得更好。也使设备不易损坏。技术人员管理上也要严格,不要怕得罪人。对不合理使用设备者要批评指正。完善技术人员管理,建立检查评比奖惩制度。对技术设备管理维护人员,设备无静电损坏或其它损坏应当奖赏。

静电在生产中的危害及防护措施 第3篇

静电对于大多数人来讲是一种熟悉的现象,在2000多年前,古希腊学者泰勒斯就发现琥珀经过摩擦可以吸引麦秆的碎屑,这就是摩擦起电现象。摩擦产生的电荷是静电的一种,从那时候起,人们对静电已经司空见惯了。

1.1 静电现象

1)摩擦起电实例

当用一块丝绸布使劲地将一根玻璃棒擦几下,然后将玻璃棒凑近原来不带电的纸屑时,就会发现纸屑被玻璃棒吸了起来,这种现象称为摩擦起电现象。

实际上,玻璃棒因摩擦而发热,发热的结果加速了原子中电子的运动,使得一部分电子从组成玻璃棒的原子中逃逸出来了,从而使玻璃棒呈现带电状态。失去电子的玻璃棒就失去了电平衡,它总是力图从别的地方抓回它失去的电子,以保持其原来的电平衡状态,于是玻璃棒周围的纸屑便成为其猎取电子的对象。

当玻璃棒凑近纸屑时,一方面带正电的玻璃棒企图尽力吸引纸屑原子中的带负电的电子,另一方面,纸屑原子的原子核又紧紧地拉住自己的电子不放,这样相互作用的结果,使整片纸屑便被玻璃棒吸了起来。

2)静电对MOS器件的放电破坏实例

静电放电现象还会使MOS器件烧坏,所以在安装它们时必须特别小心。当带正电荷的物体靠近MOS型管栅极引线端时,正电荷就把电子吸引到栅极引线的端头,在栅极的极板上留下了正电荷,通过静电感应,在衬底硅片上就产生了负电荷,于是在栅极与衬底之间的氧化膜上产生了电位差。

因为MOS型管子的输入电容很小,由公式U=Q∕C可以看出,少量的电荷就会在氧化膜上产生一个相当大的电压。所以,MOS管在安装过程中,很容易由于静电原因而损坏。

3)衣服上的静电放电实例

冬天,由于天气干燥,人们穿羊毛服饰、脱毛衣时,便可以听见“噼噼啪啪”的放电声音,这也是静电放电现象。这种静电放电有时能对人体皮肤有刺痛感,在黑暗的地方还可能看到放电的闪光,这时静电电压一般大于3k V。其原因是衣服与衣服之间的摩擦以及衣服与人体之间的摩擦产生静电荷,然后通过“人体∕衣服∕大地”系统放电。

通过上述实例可以看到,静电是一种电能,它存在于物体表面,是正负电荷在局部失衡时产生的一种现象。静电现象指的是电荷在产生与消失所表现的现象的总称。

1.2 静电的产生方式

1)接触分离起电

任何两种不同材质的物体接触后分离,即可产生静电。当两个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时就会使得一个物体失去一些电荷使其带上正电,而另一个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若在分离的过程中电荷难以中和,电荷就会积累使物体带上静电,所以物体与其他物体接触后分离就会带上静电。

2)摩擦起电

摩擦起电是一个机械过程,依靠相对表面移动传送电量。传送的电量取决于接触的次数、表面粗糙度、湿度、接触压力以及相对运动速度。

3)感应起电

针对导电材料而言,因电子能在它的表面自由流动,如将其置于电场中,由于同性相斥、异性相吸,正负离子就会转移,出现电荷重新分布,这就形成感应起电。由于静电感应和感应起电,可能在导体或人体上产生很高的电压,可能导致火花放电的危害性。

1.3 静电放电

静电放电(ESD,Electro Static Discharge)是两个具有不同静电电位的物体,由于直接接触或静电场感应引起两物体之间的静电电荷的转移。

静电放电的形式有两种。其一,若该物体与地短接,将引起对地的放电,形成放电电流。其二,当静电电场的能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击穿其间介质也产生放电的现象。例如,当人体手持金属物(例如一把钥匙)接近一导电物体时,如果气隙上的电压梯度足够高而使气隙击穿,则人体电荷将通过电火花转移到那个物体上。

2 静电放电(ESD)带来的危害

1)引起火灾和爆炸

在带有静电物质附近,若产生超过物体容许的击穿场强,则会发生静电放电(ESD),从而可引发爆炸和火灾。

发生爆炸和火灾的基本条件是:(1)工艺过程中产生并积累足够的静电,以致局部电场强度超过电介质的击穿场强发生静电放电,产生火花。(2)现场有爆炸性混合物,且其浓度在该混合物爆炸极限之内。(3)静电火花有一定大小,火花能量超过爆炸性混合物的最小引燃能量。

2)给人以电击

静电电击是由于带静电的人体发生放电,电流从人体流向地或是带电体向人体发生放电,电流流动产生的。

当静电电压为3k V左右时,人体即有明显的电击感。静电电击不是电流持续通过人体的电击,是静电放电造成的瞬间冲击的电击,电击的严重程度取决于电流的大小、通过的时间、人体特征、人体健康状况和人体精神状况等。

要特别注意的是,人体可能因静电电击受惊而坠落或摔倒,造成二次事故。

3)妨碍生产

在某些生产过程中,如果不消除静电,将会妨碍生产或降低产品质量,尤其是在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生产行业。

例如,一般静电敏感器件能承受的静电放电电压仅几百伏,最好的也只在3k V以下,而人体对2k V以下的放电毫无知觉,因此静电放电对元器件的损伤很可能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

4)对电子产品的影响

静电放电(ESD)不但可以使电子线路硬失效(永久失效),而且也可以引起间断失效或翻转失效(软失效)。

翻转失效:可能是靠近设备的静电放电火花引起的,静电放电火花产生的电磁脉冲,被仪器设备接收,导致错误翻转,又称间断失效。

致命失效:就是永久失效,是由于有某种程度损坏的静电放电敏感的器件受工作应力和时间的影响进一步引起性能降低,直致失效。

3 静电的防护措施

3.1 静电防护的基本思想

生产过程中静电防护的指导思想是,在可能产生静电的地方阻止静电的积累,迅速可靠地泄放已存在的电荷。

3.2 静电防护的措施

1)静电防护的基本要求

(1)生产过程中要尽量防止静电的产生。

(2)防止静电场,在可能产生静电的地方阻止静电的积累,迅速可靠而又有控制地泄放存在的电荷。

(3)防止由于与带电的人或带电的物体接触而引起的直接放电。

(4)绝缘体上静电采用中和法。

(5)为使静电放电人员安全,整个防护系统的泄漏电流不允许超过5mA。

(6)运动或感应而带电的设备,其导电部分必须进行接地,不包括安装时的接地。

(7)利用工具操作或修理有带静电危险的设备时,工具应接地。

2)人员的管理

(1)操作人员要经静电知识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2)设置防静电工作区,并应有明显的标志。

(3)操作人员要穿戴防静电工作服、防静电鞋,并带好腕带。

(4)元器件在包装盒上要有明确的防静电放电的标志,除外在组装车间应有明显的防静电标志,有关部门应制订放电敏感谢器件的操作规则。

3)防静电操作系统

防静电操作系统由工作台、限流电阻与台垫等组成,台垫的材料要采用静电防护材料,不得用绝缘材料。

因测量仪器是使用交流电源的,为防止人员触电必须使安全电流小于5mA。

3.3 防静电性能的检测周期及注意事项

防静电台垫、地板、工作鞋、工作服等应至少每月检测一次,防静电手环、风枪、风机、仪器等应每天检测一次,检测时,须考虑受检场所的温度、湿度等因素。

摘要:静电是自然界中一种常见的物理现象,静电并不是静止的电,是宏观上暂时停留在某处的电。静电的产生方式有多种,静电会对生产、人体带来危害,在有些危险的场所,微弱的静电火花便可能引起迅猛的火灾和强烈的爆炸,只有了解静电所带来的危害,才能更好地去做好防护。

关键词:静电,静电放电,静电防护

参考文献

[1]蔡建国.电子设备结构与工艺[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室内装修的污染危害及防护措施 第4篇

【关键词】装修;室内环境;污染

Interior decoration pollution hazards and protective measures

Lu Xi-lian

(Chemical Engineering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of Petroleum Shaanxi Province Xi'an Shanxi 710054)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as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improve, becoming more refined interior, indoor air pollutant sources and types increasing, indoor environmental quality deteriorating. Survey shows that about 80 percent of a person's life time is spent indoors, indoor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on the health and quality of life of people brought serious harm. People are eager to improve the deteriorating living room, office environment,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Key words】Decoration;Indoor environment;Pollution

1. 建筑装修材料中的主要污染物及危害

1.1 甲醛:是近年来最为关注的室内空气污染物,其化学分子式HCHO。空气中的甲醛是一种无色、具有刺激性且易溶于水、醇、醚,其40%的水溶液称为“福尔马林”。而正是由于它的防腐作用,甲醛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装饰材料之中。甲醛可以经呼吸道吸收,对粘膜和皮肤有强烈的刺激作用,使细胞中的蛋白质变性,抑制一切细胞机能,对视丘、视网膜有较强的损害。长期接觸低剂量甲醛可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鼻咽癌。高浓度的甲醛对神经系统﹑免疫系统﹑肝脏等都有毒害,并会造成刺眼流泪、咽喉不适或疼痛、恶心呕吐、咳嗽胸闷、气喘甚至致人死亡。甲醛在装饰材料中主要存在于胶合地板、中密度纤维板、刨花板、大芯板、人造板制造的家具、贴墙布、壁纸、化纤地毯、泡沫塑料、油漆、涂料。

1.2 苯及苯系物:这也是为人们所关注的室内空气污染物,苯(C6H6)、甲苯(C7H8)、二甲苯(C8H10)为无色透明油状液体,具有强烈芳香的气体,易挥发为蒸气、易燃有毒。苯为高毒致癌物质,对皮肤和粘膜有局部刺激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吸入或经皮肤吸收可引起中毒,严重者可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或白血病。甲苯对皮肤和粘膜刺激性大,对神经系统作用比苯强,长期接触有引起膀胱癌的可能。二甲苯存在三种异构体,其熔沸点较高,毒性相对苯和甲苯较小,皮肤接触二甲苯会产生干燥、皲裂和红肿。神经系统会受到损害。还会使肾和肝受到暂时性损伤。如果人在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的苯,轻者头晕、恶心、胸闷、乏力、意识模糊,重者可产生昏迷以致呼吸循环系统衰竭而死亡。对肺、肾有一定的致癌性。苯在装饰材料中主要存在于溶剂型的涂料、胶粘剂、水性处理剂、溶剂和稀释剂中。

1.3 氨气:化学式为NH3,是一种无色且具有强烈刺激性臭味的气体,比空气轻。氨是一种碱性物质,溶解度极高,所以主要对动物或人体的上呼吸道有刺激和腐蚀作用,减弱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长期接触氨可能会发生呼吸道疾病,长期接触超标浓度的氨气,会出现胸闷、头晕、疲劳等症状,味觉、嗅觉减退,更严重的还会引起心脏停博和呼吸停止等。氨气体主要来源于施工中的外加剂,但是,有些室内装饰材料,如家具涂饰之前的添加剂和增白剂大部分用氨水,还应引起重视,并加以控制。

1.4 氡:氡被WHO(世界卫生组织) 公布为19 种主要环境致癌物之一。人体吸入氡后,衰变产生的氡子体呈微粒状,会吸入呼吸系统堆积在肺部,沉淀到一定程度后,这些微粒会损坏肺泡,进而导致肺癌。氡在建筑工程中主要来源于土壤、砂、石产生的地质断裂层,地下地基土壤的扩散,通过地表和墙体裂缝而进入室内。以其矿产及土壤原料制成的混凝土、砖、水泥、石材、陶瓷、石膏板等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中均含氡的成分。

1.5 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世界卫生组织对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的定义是指室温下饱和蒸气压超过了133.32pa的有机物,其沸点在50℃至250℃,在常温下可以蒸发的形式存在于空气中,它的毒性、刺激性、致癌性和特殊的气味性,会影响皮肤和黏膜,对人体产生急性损害。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成分有芳香烃、卤化烃、氧烃、脂肪烃、氮烃等,多达900多种,其中部分已被列为致癌物,如氯乙烯、苯、多环芳烃等。有气味,对人体有害,可对人的眼、鼻、喉、神经、皮肤产生强烈的刺激。能引起机体免疫水平失渊,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出现头晕、头痛、无力、胸闷等症状;造成感觉性刺激,嗅味不舒适,刺激上呼吸道及皮肤;并能影响消化系统,出现食欲不振、恶心等症状。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TVOC)在装饰材料中主要来源于快干漆、涂料、胶粘剂、化妆品、有机氯化物、氟里昂、地面、墙面装饰材料、家具、地毯、地板蜡、空调管道衬套。

2. 室内环境污染防治

以上分析了室内装修中污染物的来源、种类以及危害,为了减少危害,消除污染,给大家一个舒适、健康的家居生活,下面就来探讨一下对室内环境污染的防治方法:

2.1 通风是最好、最简单地降低室内污染的方法,加强室内通风换气的次数,保证室内通风是降低室内污染物浓度最经济、最简捷有效的手段。调查显示,在空气不流通的房间内,空气中的病毒、细菌可随飞沫 飘浮达30个小时以上。相反,可以通过流通将污浊空气飘走,换了室外清新无害的新鲜空气,病毒、细菌就难以在室内滋生繁殖。开窗通风能使室内污染物浓度显著降低,并使空气变得清新,让人感到呼吸顺畅,精神焕发。

2.2 选择合格的建筑、装修材料 要从根本上消除室内污染,必须控制污染源。现在的建筑和装修材料大量的使用化学制品,而这些化学产品又多具有毒性和挥发性,我们在选择装修材料时,应尽量选用环保型装饰材料,用无污染或低污染的材料取代高污染材料。在装修时特别应注意把好材料关;严格控制工程施工过程;把好工程验收关;进行必要的检测,做好验收的相关工作。

此外,还有其它一些措施如:在室内摆放既可吸收室内有害物质又能美化居室的植物,使用空气净化设备,老人孩子等免疫力比较弱的人群可适量的做些户外活动。综合各项措施,才能真正得到一个健康、舒适的人居环境。

参考文献

[1]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

油库静电危害及防护措施研究 第5篇

1.静电的危害

静电的危害指静电放电造成的损害。静电危害的严重程度取决于静电积累的程度(静电电压)。静电电压越高,危害越大。静电危害可分为三类:一是由静电引力引起的尘埃吸附,二是静电放电引起的介质击穿,三是静电引发的火灾,四是雷击造成的危害。

1.1 静电吸附

静电吸附会对油库的电子产品产生危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使电子产品吸附灰尘,影响透光度,造成锈蚀、生霉等,二是使电子产品的性能衰减,影响到产品的寿命,造成产品失效报废。

1.2静电放电

静电放电所储存的能量是有限的,仅能提供短暂发生的局部击穿能量,造成电子元器件损伤、完全破坏或仍能工作,但寿命受损。静电放电产生的电磁场幅度很大,频谱极宽,能对电子产品造成干扰甚至损坏。静电击穿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E—静电放电能量,V—静电电位,C—两级间电容。

对于油库来说,静电放电有电晕放电、刷型放电和火花放电等形式,电晕放电能量小,造成危害的几率较小;刷形放电作为引火源和静电电击的几率高于电晕放电;火花放电能量最大,引发静电危害的几率高,是油库静电火灾事故的主要原因。

1.3 静电引起火灾

静电长期大量累积并形成足够高的电位后,击穿介质放电且周围存在易燃易爆物质时,静电放电的能量会引燃、引爆周围易燃、易爆物质,造成火灾。

1.4雷击危害

雷电实质上是自然界的静电放电现象。从对油库的危害角度分析,其破坏方式可分为直接雷击、感应雷击、雷电冲击电压浸入和球形雷击等。

直接雷击的热效应和机械效应会对油库造成烧焦和破坏。感应雷击又称间接雷击,是由于雷云的静电感应或放电时的电磁感应作用,使地面金属物体上聚集大量电荷,它对建筑物不起直接破坏作用,但会引燃引爆油罐、油气聚集的场所。当雷电击中室外架空线路或金属管道时,产生很高的冲击电压,并迅速传人室内损坏电气设施和仪器仪表,也能引起室内易燃物品的燃烧、爆炸。球形雷击是一种特殊雷电现象,它是直径约为20cm到10m的火球,能在地上滚动,也能从门、窗、烟囱等进入室内,俗称“滚地雷”。球形雷击对油库的危害很大,一般只在少数山区发生。

2.静电的防护

在人们生活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有可能产生静电。要完全消除静电几乎不可能,但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控制静电使其不产生危害。主要应该从预防静电的产生及静电产生后的消除两个方面进行考虑。

2.1静电预防措施

2.1.1选择抗静电材料及设备

为了降低静电产生、积聚的几率,在设计产品、选择生产材料及设备时应考虑选取不易产生静电的材料及设备,控制工艺过程并使之不产生静电或产生的静电不超过危险程度。常见的措施有:采用带轮及输送带或皮带传送时,应选用导电性好的材料制作;用齿轮传动代替带轮传动;使物料与不同材料制成的设备或装置进行摩擦而产生不同极性的电荷,互相中和;搅拌工艺应适当安排加料顺序,以降低静电产生。

2.1.2 降低摩擦速度或流速

油品静电的产生与管道材质、管径大小、油品成分及所含导电粒子的多少、管壁光滑程度、油品流速等多种因素有关。当其他条件固定时主要取决于管内径和流速。管径与流速二者间应满足以下规定:

油品在火车罐鹤管内的限制流速计算公式为:

V ≤0.8 / D (1.3)

油品在汽车罐车鹤管内的限制流速计算公式为:

V ≤0.5 / D (1.4)

式中:V—最大流速,m/s;D—关闭内径,m。

2.1.3 改变灌装方式

为降低静电产生的几率,在进行油料加注等操作时应考虑以下方式:往油箱、油罐注油时应从底部压入,防止冲击和飞溅,以减少静电产生;若非要从顶部往油箱、油罐注油时,可将鹤管形式改变为不易产生飞溅的倒T型、另加倒流板或者将油品从罐壁慢慢留下等方式减小静电的产生。还应尽量避免不同闪点的油品混合,消除油罐或管道内的杂质或积水,若不能通过控制流速的方式减少静电产生时应考虑在靠近管道出口处加装管道静电消除器以减少静电的产生。

2.1.4消除人体静电

人体静电是经常被忽略的一个因素。预防人体静电的危害应加强对作业区的管理。工作人员需使用防静电用品(静电鞋、静电服、静电手套);不得穿戴合成纤维、丝绸衣物等进入操作区;应徒手或戴防静电手套触摸接地金属物体后进入工作区;禁止在危险场所穿、脱衣物等。

2.1.5静电屏蔽法

静电屏蔽法,即将屏蔽导体靠近带静电体放置,以达到减轻静电放电危险和防止静电感应的作用。可整体屏蔽,也可根据需要采取局部屏蔽,可采用网状屏蔽体,也可采用板状屏蔽体。但需要指出,屏蔽并不能消除静电电荷,只是将其屏蔽在密闭空间中。

2.2静电消除措施

2.2.1限制危险源法

在易形成静电放电的场所应严格控制可燃物的使用或降低空气中氧的含量。石油行业中,一般都需要大量使用易燃液体和有机溶剂(煤油、汽油等),如采用非燃烧性的苛性钾、碳酸钠等水溶液代替易燃溶剂,会大大降低静电危害的产生几率。实验数据表明若空气中氧含量小于8%,不易引起燃烧或爆炸,因此大型油轮运油过程中,通常采取充填惰性气体的办法降低氧含量,防止火灾、爆炸事故。

2.2.2抗静电添加剂法

油品电导率过高或过低都不会带上较多的电荷。在油品中加入微量的油溶性抗静电添加剂,使其电导率达到国家标准GB6950-2001《轻质油品安全静止电导率》规定的50p S/m的指标,从而保证轻质油品在装入储罐、铁路罐车、汽车油罐等金属容器后静电电荷安全泄漏。

2.2.3接地法

接地技术是一种传统的防静电安全措施,得到广泛应用。静电接地与电气设备接地相比无过高要求。已设置防雷接地的设备,其静电接地可与防雷接地共用,但要达到防雷接地的要求。无防雷接地的设备,应单独接地,接地电阻在1k以下即可;移动设备一般采用鳄鱼嘴夹子、电池夹子等接地,也可采用导电纤维、导电布等进行接地;绝缘体的接地宜采用106~108的电阻进行静电接地。

2.2.4增湿法

增湿法是静电泄漏的常见措施,适用于绝缘体上静电的消除。但是增湿主要是增加静电沿绝缘体表面的泄漏,而不是增加通过空气的泄漏表面水分易蒸发或蒸发快的绝缘体,以及孤立的且没有泄漏渠道的绝缘体,增湿是无效的,一旦放电,火花较为强烈,这在危险环境中是不允许的。在产生静电的场所,一般可安装空调设备并设喷雾或挂湿布片,提高空气的湿度;也可用温度略高于绝缘体表面温度的高湿度空气吹向绝缘体以结成水膜,进而泄漏静电。

2.2.5导电覆盖层法

在易产生静电的绝缘材料表面涂抹一层导电涂料或掺有金属粉、石墨粉等聚合材料的导电覆盖层,也可将静电泄漏。覆盖层可以完全覆盖亦可不完全覆盖,但未涂覆盖层的部分静电不能成为可燃物的引火源。

2.2.6中和法

中和法是消除静电的常见方法,指的是正电与负电的中和,而静电中和是借助电子和离子来进行的,由静电中和器完成,与抗静电添加剂相比,静电中和器不影响产品质量,使用上也很简便。中和法主要有感应式中和器法、高压静电中和器法、放射线中和器法、离子流中和器法。其中感应式中和器法无需电源。

3.结束语

本文分析了油库中常见的几种静电危害方式,针对不同的危害方式提出了相应的减小或消除静电危害的措施,对于油库的安全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摘要:静电是物体表面过剩或不足的电荷,存留于物体表面,通过电子或离子的转移形成,是正、负电荷在局部范围内失去平衡的结果。本文试就油库的静电危害和相应的防护措施作一探讨。

浅谈喷气燃料静电危害及防护 第6篇

关键词:喷气燃料,静电危害,防护

随着航空事业的高速发展, 喷气燃料作为现代航空器的主要燃料, 其在储运加注的过程中速度被大大提高, 其易起静电的特性使得静电灾害问题变得更加尖锐, 因此, 通过研究静电的产生机理, 掌握控制静电产生、泄漏、放电的方法, 对航空油料供应保障安全是十分必要的。

1 喷气燃料带电机理

喷气燃料系非导电性物质, 其电阻率在1012Ω·m—1013Ω·m之间, 在储运加注过程中, 由于各种机械运动而容易产生带电现象, 按运动形式可分为流动带电、喷射带电、冲击飞溅带电以及液体沉降带电。

当液体在管线内处于静止时, 其与管壁交界面间存在大小相等极性相反的电荷, 于是界面处形成偶电层[1]。

除了流动起电外, 燃料的喷射起电、冲击飞溅起电以及液体沉降起电都可以通过偶电层理论加以分析。

2 静电形成危害的条件

从起电机理来看, 静电的形成是无法避免的, 但要形成静电危害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静电荷积聚使电场高到足够放电的程度:当电场高到能够击穿两级间的空间时就发生放电, 向外释放电场势能;

放电火花释放能量达到油气混合物最小点燃能量:点燃油气混合物需要的最小点燃能量为0.25mJ;

油气混合比及温度适宜。表1给出了喷气燃料在20℃时, 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爆炸极限值, 当浓度高于上限时只燃烧不爆炸, 浓度低于下限时不燃烧也不爆炸。

3 静电危害的消除

既然静电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 要消除静电引起火灾和爆炸的危害主要从上面提到静电形成危害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着手:减少静电的产生、加快静电的消散泄漏、防止或减少可燃气体的形成。

3.1 减少静电的产生

3.1.1 控制燃料输送的流速

燃料在输送过程因发生流动、喷射、飞溅等机械运动而产生静电, 其静电产生量与管道的材质、管壁光滑度、管长、弯头数量、管径大小、流速、燃料成分等多种因素有关。对于固有工艺系统, 其他条件都已固定, 静电的产生量主要取决于流速的大小, 通常认为与流速的平方V2 (m/s) 成正比, 要控制静电产生量就必须控制燃料的输送流速, 一般认为V2D≤0.64是安全的。

同时, 装油初期流速应控制在1m/s以下, 装油过程避免流速频繁变化, 防止产生紊流形成液相间摩擦起电。

3.1.2 控制加装油方式

装油容器中大部分静电产生于输送过程, 其余部分都是在装油过程中产生的。加装油方式大体分为两种:底部和上部, 相对来说, 上部装油更容易产生静电, 因为当燃料从导管或油枪中喷出时, 冲击容器壁, 容易形成喷溅飞沫而产生静电, 同时也更易于形成油气混合气。因此在加装油工艺中尽可能采用液下加装方式, 如不可避免要采用上部加装油, 应该采用暗流方式, 而且加油口插入越深越好。

另外, 改变装油鹤管头的形状可有效降低静电产生, 实验证明45o斜口型的管口较其它型管口产生的油面电位低。

3.1.3 防止不同燃料相混或燃料含水和空气

由于不同燃料之间以及燃料与水 (或空气) 之间在流动中会产生紊流、静置时发生沉降而互相摩擦, 会使静电量增加。禁止使用空气进行燃油管路吹扫。

3.2 加快静电的泄漏, 防止静电积聚

3.2.1 在燃料中加抗静电添加剂

在喷气燃料中加入抗静电添加剂, 提高其电导率, 加快静电荷的泄漏速度, 使燃料中积聚的电荷减少, 电位降低。理论上燃料的电导率越高对静电荷的泄漏越有利, 但过多的加入抗静电添加剂会影响喷气燃料的水分离指数, 因此加入量一定要严格控制, 初次加入量不大于3.0mg/L, 累计加入量不大于5.0mg/L。按照国家标准GB6537-2006规定, 喷气燃料的电导率要求控制在50 pS/m—450pS/m (20℃) [3]。

3.2.2 设施设备接地与跨接

容器、管路、设备接地, 主要是降低电荷向大地泄漏的电阻, 加快燃料中电荷的泄漏, 另一方面接地是将设备设施与大地形成等电位体, 消除电位差, 避免放电现象发生。设备间的跨接或静电联结也主要是通过等电位联结防止设备外部放电。通常设备接地装置的电阻值不大于100Ω, 加油车与航空器的静电联结阻值不大于10Ω, 加油车拖地胶带阻值不大于5Ω[4];航空器加油前, 航空器与加油枪、加油车、加油栓之间都应该进行静电联结, 油车、加油栓应该接地;如使用胶管输油, 应使用导静电胶管并可靠接地。另, 管道、容器内壁也可使用防静电型防腐涂料。

3.2.3 静电的泄漏

由于喷气燃料对质量要求高, 工艺中不可避免的需要安装过滤器, 燃料流过过滤器时, 会与滤芯发生剧烈的摩擦, 使燃料带电量增加10—100倍。通常规定, 经过过滤器的燃料要有30S的缓驰时间。因此通过过滤器的燃料要在接地管线中持续流经30S以上的管长后才允许进入油罐;或者在过滤器后安装一个直径较大的散驰容器消除静电。

油罐装卸油后不能马上进行取样、计量作业, 应静置30min, 等静电泄流到安全范围方可作业。

3.3 防止爆炸性混和气体形成

(1) 加强通风或使用防爆通风设备及时排除油气;

(2) 使用惰性气体充斥容器内部空间, 隔绝氧气, 避免形成可燃混和气体;

(3) 采用内浮顶罐, 通过内浮顶消除燃料气化空间。

3.4 控制其它静电来源

3.4.1 人体静电

人体带电主要通过运动、摩擦、感应、传导方式获得, 其静电可达到2—15k V, 其放电能量已经超过燃料混和气点燃能量。因此, 对于作业区域需要加强防静电管理。

3.4.2 进行容器内检尺、取样应该控制下落和上提速度, 下落速度不大于1m/s, 上提速度不大于0.5m/s, 同时提拉绳应采用到静电绳或金属材料, 并且在过程中保持拉绳与容器接触。

参考文献

[1]张宝铭, 林文狄.静电防护技术手册[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0.

浅谈静电危害防护管理 第7篇

1 静电管理探析

结合管理体系戴明环P, D, C, A法则, 建立有效的静电防控管理系统, 使其在运行中不断地得到完善和改进, 保持持续的有效性。

建立有效的静电防控管理系统, 要做到: (1) 制订防静电管理制度。制订的防静电管理制度必须贴合企业的实际, 具有可操作性, 能够有效指导企业进行防静电安全管理。 (2) 建立防静电技术文献档案。搜集关于静电技术、防静电技术标准方面的文献, 并从中筛选、识别符合企业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的内容, 整理归档, 使其成为指导企业防静电管理的技术依据。 (3) 编排重点部位、关键装置防静电作业指导书。在编排指导书时, 可以参考公司建立的防静电技术档案。 (4) 建立静电危害风险评价档案。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 确定风险评价方法。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有安全检查表法 (SCA) 、预先风险分析法 (PHA) 、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 (HAZOP) 等。利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的人、机器设备、物料和现场环境等各个方面进行系统的风险分析和评价, 确定静电产生的部位、方式、危害程度和有效的防范措施, 并组织相关安全管理人员对风险评价的结果进行评审和确认, 最终形成防控静电风险评价档案。 (5) 加强专项培训和宣传。在培训中, 要对培训的时机、方式和内容进行合理化设置, 并严格按照安全培训的程序进行, 提高员工的防静电意识和技能。另外, 培训要讲究实效, 不能做简单的书本式培训, 而要理论联系实际, 可以通过在重点静电防护区域设置防静电警示标志、张贴防静电宣传挂图、静电作业指导书等形式, 使员工能更好地熟悉企业内部静电危害风险, 掌握防静电技术。

2 预防措施

2.1 提前预防措施

在风险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对公司各环节的防静电安全进行整改, 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人体静电防护:注意防静电服、防静电鞋、防静电手套等劳动防护用品的配备和正确使用, 避免在人员的操作中产生静电;在关键区域的入口和危险工序中增设人体静电释放器。 (2) 设备静电防护:根据国标和行标的标准要求, 应在相应的设备上设置静电接地装置, 在关键部位要安装本安型静电接地报警器。 (3) 环境措施:结合企业的特点, 通过增湿、屏蔽等手段减少环境因素造成的静电产生。

2.2 效果的检查和确认

检查和确认防静电危害工作的效果是静电安全管理中的关键环节, 企业运营过程中对静电危害的检查和确认直接影响着静电危害管控的效果。静电防护措施只有时刻保持着有效状态, 才能保证静电危害检查的有效性。由于安全管理人员在日常检查中容易受到习惯性思维的干扰, 并没有对防静电的效果进行确认, 这给企业的安全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隐患。以静电接地检查为例, 图1为常规接地夹的使用图示。

在日常检查中, 图1中所示的静电防护往往被认为是安全的, 于是工作人员在没有深入检查之前就下了合格的结论, 这给公司的安全管理埋下了很大的隐患。要完成正确的检查流程, 还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的检查和确认, 例如确认1处的接地是否有破损、导线与接地端连接是否牢固;1处与2处之间的导线是否有破损、腐蚀等问题;2处导线与静电接地夹的连接是否牢固, 螺栓是否松动;3处的静电接地夹与设备连接点处是否有无污物, 连接是否有效等。任何一个部位出现破损或松动, 均可能导致静电大量集聚而发生静电安全事故。

对设备进行静电防护的检查和确认需要对其做全面、具体的专项检查, 企业可以使用点检表的形式对设备进行检查、确认, 列出检查的部位、防静电设施、检查内容等项目, 有效避免出现人为因素造成的漏项。

2.3 定期检查和识别

根据戴明环管理法则, 在企业的静电防护中, 需要根据平时的静电防护检查结果对静电危进行进一步的控制。在这个过程中, 要对有效的措施进行完善和应用, 对存在缺陷或不完善的环节进行纠正, 并制订有效的措施, 使静电危害防护管理工作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3 结束语

企业在进行静电危害防护时, 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协调技术与管理二者之间的关系, 将静电防控技术与静电防控管理工作结合起来, 让技术作为企业防控静电危害的依据和标准, 同时通过强有力的管理手段、系统科学的管理方法使各项防控技术得到有效的实施, 最终达到防控静电危害的目标。

参考文献

石化企业人体静电的危害及预防 第8篇

在石油化工生产中, 由于存在大量的易燃易爆物质, 对点火源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而人体静电在事故发生前不易被人们所察觉, 但它产生的能量足以引燃汽油、液化气等点火能低的石油产品, 从而引起火灾和爆炸事故, 成为生产的潜在祸根和隐形杀手, 对它的预防不可忽视。

1 人体静电的产生

人体静电的起因非常复杂, 起电方式也是多种多样。当人在行走、操作, 或与其他物体发生接触—分离, 或因静电感应、电荷吸附等原因, 使人体正负极性电荷会失去平衡, 呈现出某种极性的电荷积累, 造成人体对地电位不为零, 这种相对静止地积累在人体上的电荷被称为人体静电。有时以一种方式为主, 有时则几种方式并存。

2 人体静电放电

人体相当于具有一定电阻值的导体, 一般电阻值在1500欧姆左右, 由于身穿衣服、鞋子等的隔绝作用, 使人体对地产生一定的电容, 通常人体对地电容是很小的, 根据电压U、电量Q和电容C的基本关系式:U=Q/C, 如果人体带电后, 放电很慢, 就会引起人体电位升高从而造成静电能量增加, 当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放电。主要表现为: (1) 人与人接触放电。例如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发现两人接触时突然发生电击。 (2) 人与金属接地体之间放电。当人与阀门、管道等接触时假如存在高的电位差, 就会发生火花放电。 (3) 所穿衣服之间放电。人们穿着的衣服在相互接触时, 所带电荷的极性是相反的, 两件衣服未分离之前, 不显电性, 当脱下其中一件时, 两件衣服之间就会产生放电现象。

3 人体静电的危害

(1) 引起火灾爆炸

人在活动过程中产生的静电电压可高达数千甚至上万伏, 而石油产品 (如汽油、液化石油气、石脑油等) 的最低点火能仅0.2m J, 如此高静电电位的人体, 一旦处于油气环境, 极可能由于静电火花放电而引起火灾爆炸。

(2) 电击伤害

当带电人体与接地导体接近时会发生放电, 或带电体与人体接近时也会发生放电。静电所引起的电击一般不致使人致命, 但由此可引发二次事故。如电击使人高处坠落。

4 影响人体静电的因素

影响人体静电的因素, 一方面是人体的静电起电量和电容, 另一方面是人对地泄漏电阻率。当人的操作速度或活动速度越大, 电容越小, 人体带电量就越大。衣着的表面电阻率越大, 人体的起电量就越大, 如人体着衣的材料, 纯棉布衣服, 由于吸湿性好, 表面电阻率低, 导电性强, 故积聚的静电就小;而人造纤维、合成纤维等织物, 导电性能差, 往往带有很高的静电电压 (见表1) 。人体对地的泄漏电阻率越小, 人体所带的静电量就越小。如地面材料的导电率低, 人体静电荷消失速度慢, 容易积累。相反, 材料导电率高, 人体静电荷很快被排泄, 静电荷不易积累。此外空气的湿度也是影响因素之一, 当周围空间的湿度增高时, 物质就会吸收水分或在物体表面形成一层很薄的水膜而具有导电性, 一般来说若能使周围的相对湿度保持在60%~70%以上就能防止静电的蓄积。

单位: (V)

5 人体静电的预防措施

人体静电的预防主要从减少起电量和人体对地的泄漏电阻率入手, 具体来讲防静电包括接地、穿防静电服及防静电鞋、加强防静电操作等。

(1) 在油气区作业必须穿防静电衣物

进入油气区作业的人员穿防静电工服和防静电鞋, 根据国家标准GB4385规定, 防静电鞋的鞋底电阻值为1×l05欧~1×109欧, 能够及时地消除人体静电积聚。

(2) 在易燃易爆的油罐区和装卸区设消除人体静电的金属接地棒

当用手接触时即可导走人体静电。

(3) 采用导电工作地面

导电性地面通常指电阻率在106欧·厘米以下的材料制成的地面。为使人体的静电能通过地面尽快地泄漏于大地, 工作地面的泄漏电阻值最好是越小越好。

(4) 禁止在油气区进行操作时穿脱衣服

在有静电危险场所操作、巡检、检查时不得携带与工作无关的金属物品, 如钥匙、手表等。

(5) 当条件允许时, 采取增湿等措施有助于泄漏人体静电

对于非导电地面, 洒水增湿或喷洒抗静电剂尤为重要。

6 结语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 第9篇

【关键词】 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防护措施

现今社会,医学技术和医疗手段都在不断发展,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新型化学物质被广泛应用在手术室中。这些化学物质在不同方面都有一些或多或少的危害,此外,手术室中难免会有各种消毒剂、挥发性药物等,导致目前的手术室环境并不十分良好,手术室护士面临着空气污染,电磁辐射,视觉疲劳,心理状况不良等诸多影响健康的不利因素,这使他们的职业危害大大加重。因此,探讨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并研究自我防护措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1 危害因素

1.1 物理因素

1.1.1 电离辐射 术中应用c臂x光定位照片及直视下手术和激光手术。手术室如无防放射设备,就不可避免地存在受射线照射的危害,导致急慢性放射性疾病,影响生殖细胞引起基因突变;还可因长期射线积累作用而致癌。

1.1.2 噪音污染 各种监护仪.电刀负压吸引器电钻电锯,各种推车等都会产生一定的噪音,当噪音超过90dB时就会对人体造成一定影响。人如果长期在噪音环境中工作,会对神经系统造成一定影响。大部分人极易产生烦躁情绪,精力难以集中,工作准确度降低,头痛难忍,严重者甚至会有失眠症状,感觉听力不如从前,血压些许升高等。

1.2 化学因素 手术室中在空气消毒时一般会使用紫外线照射,会将空气中的氧分子分解成有毒的臭氧。且手术室是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气体交换相对差,其空气中常年存在一定浓度的挥发性的化学消毒剂及吸入性麻醉药。

1.2.1 化学试剂 手术室常用的消毒剂有甲醛.戊二醛。过氧乙酸,碘伏,含氯消毒液等,长期接触这些药剂科导致头痛、记忆力下降、注意力分散等症状。

1.2.2 化疗药物 肿瘤手术过程中经常要用到化疗药物。护士在配制时,不可避免地会吸入含有药物的气体,剂量虽小但其累计作用可导致远期影响如白细胞减少.自然流产率增高,致畸致癌致突。

1.2.3 使用高频电刀时产生的烟雾,关节置换中使用骨水泥的异味以及微量的麻醉废气等均会对人体产生一定危害。

1.3 生物学因素 手术中经常会用到瑞丽器械,因此被刺伤的可能性很高,随之带来的血源性传染病也增多。血源性病毒诸如乙肝病毒,丙肝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它们通过血液喷溅到护士的皮肤上,很容易造成护士的感染,且感染率都较高。因此锐器刺伤为最严重的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

1.4 身体疲劳与心理危害 手术室护士的工作压力非常大,而且经常会有急诊手术,这就导致护士的工作时间不规律,常常处于高度工作状态。且手术台上不允许精神松懈,长期精神紧张则很容易造成疲劳、焦虑。而且长时间站立工作,必然会引起肌肉酸痛,对身体的血液循环也带来不利影响。同时过度紧张的工作也会产生不良的心理状态如精神紧张,焦虑烦燥等。

2 防护措施

2.1 物理因素的防护 射线有害人体健康。因此术中进行X线摄片时,应安排在固定的手术间,手术室护士要在防护措施完备的情况下工作,尽量回避,避免被射线照射。当然做到这些要在术前做好准备,提高效率。孕期及哺乳期护士避免接触X线。改善手术间环境。淘汰噪声过大的仪器,尽量使用有环保效益的仪器,操作过程中减少噪音。手术间采用隔音设备,定期对仪器设备做检查和更換。紫外线消毒时要严格注意时间。

2.2 化学因素的防护 手术间定时通风,可采用空气净化器改善空气质量。化学试剂保存时要严格按照要求,有些试剂要密封保存,以免挥发污染空气,接触某些有腐蚀性或有毒的试剂时要佩戴专用防护手套,取用试剂时要认真仔细,一次性完成,动作要符合标准,避免溅落试剂。配备试剂时要严格按照规定说明,并注意安全。消毒剂要现配现用,且用量要适中,不可过多。放置试剂的房间最好用排风扇,加强室内通风。操作前要洗手,严格进行无菌操作。同时也要完善术后的排污系统,保证手术间的清洁卫生。

2.3 生物因素的防护 做好生物因素防护,首先要在术前对病人的病史有一定了解。若病人在某些检测上呈阳性,则要更加严格做好防护措施,手术中各个步骤要按部就班地进行,要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能做到不慌不乱,每一步骤都要严格按照规定执行,注意手术卫生,使用锐利器材时要格外小心,锐器不可随意丢弃。传递手术刀剪时不能直接用手拿,要用弯盘传递,一旦发生刺伤事件,要立刻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处理伤口并上报。在手部有伤时感染几率增大,因此尽量不要参加有感染病人的手术。手术中必要时要带好防护面罩等避免病人血液、体液等的喷溅。必须要带好防护手套才能做接触血液的操作,手套有破损应立刻更换,操作后仔细洗手。若皮肤有损失,要用标准比例的碘酒和酒精进行消毒。

2.4 生理心理的防护 对手术室护士要定期进行肝功等的必要检查,接种疫苗,防患于未然。在医院不仅要进行手术技术的培训,还要经常加强感染管理的知识普及。护士自身也要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工作时要认真仔细,切莫马虎大意。手术室工作时间长,不规律,时刻处于备战状态,对护士的精力要求很大。应在术前仔细制定合理的手术流程,提高效率,减少不必要的精力损失。合理安排工作,加强各个手术室护士间的配合,避免某个护士的连续工作。在大手术前一定要补充好能量,吃有营养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要保证睡眠时间,用最好的精神状态来工作,以减少不必要的失误。手术中不要总保持一个姿势,可以适当的活动活动身体,减轻身体疲劳,尽量减少肌肉紧张。平时加强体育锻炼,学会自我心理调整,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3 小 结

手术室护士应充分认识到自身的职业危害,提高自我防护意识,保持积极乐观心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医院应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手术室护士工作环境,确保护士身心健康,以提高手术质量。

参考文献

[1] 魏继承.手术室及ICU环境的噪声污染[J].国外医学:麻醉与复苏分册,1996,17(5):311—312.

[2] 杨玉莲,陈玉平.护士面临的职业危害[J].国外医学护士分册,2000,19(9):434—435.

静电的危害及防护 第10篇

一、油品储运过程中静电产生的原理

根据原子物理理论, 物质在中性时处于电平衡状态。但由于两种不同性质的物体相互摩擦、紧密接触或迅速剥离都会产生静电, 产生电子的得失, 使物质失去电平衡, 其中一个物体因失去电子带有正电荷, 另一个物体得到电子带负电荷。如果该物体与大地绝缘, 则电荷无法泄漏, 停留在物体的内部或表面而呈相对静止状态, 这种电荷就称静电。

二、油品储运过程中的静电分析

在油品储运过程中, 不论是接卸、调和、储存, 还是输转、泵装、运输, 哪一个过程的油品都始终处于流动、摩擦中。因此, 应认清油品储运过程中的静电规律, 以正确操作, 防患于未然。在油品储运过程中, 产生静电的环节以及影响电压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油品输转过程。

油品在管内流动时与管路的相互摩擦会产生静电, 带电油品的流动会形成流动电流, 这类静电产生的电压随流速增加而增大, 同时与管道内壁的粗糙度、过滤器滤网的密度、弯头和阀门的数量成正比。

2. 油品灌装过程。

油品灌装过程中产生静电的危害性最大, 成品油经泵向油罐车或油轮中装油时, 都会产生静电。灌装油品时油流与空气摩擦并在容器内旋涡状运动和飞溅而产生静电, 这类静电大部分积聚在喷流出的油柱周围。静电大小和装油流速, 鹤管口位置高低、鹤管口形状、材质等有关。装油流速太快, 如用大鹤管, 其流速大于5m/s, 就会产生万伏静电电位。油管出口与油面的距离越大 (即高位喷溅式装车) , 油品与空气摩擦越剧烈, 油流对油面的搅动和冲击越厉害, 电压越高。

3. 油罐收油及调合过程。

油罐收油时, 特别是罐底有水时, 油品由于搅动、摩擦会产生静电, 并且随进油时间增长直到油罐快满时, 油面静电位值才达到最大值。另外, 油品在经过喷嘴或风搅情况下, 也会使油品产生很高的静电。

4. 油品运输过程中产生的静电。

装入车、船内的油品, 在运输过程中由于油料在罐体或舱内剧烈震荡、冲击、摩擦会在油品漂浮物和金属构件上积聚而产生静电。

5. 其他影响静电产生的因素。

大气的温度越高 (22~40℃) , 空气越干燥 (相对湿度在13%~24%) , 电荷越不容易从空气中消除, 电压越容易升高。

油品在输转中含有水分时, 很容易产生静电, 且电压比不含水分时产生的电压高几倍到几十倍。流经过滤器时会产生很高的静电, 有时会增加10~100倍, 而且不同材质的过滤器产生静电的大小也不相同。管路中安装有稠、毡式过滤网容易产生静电, 且比金属过滤网产生的静电电压更高。

三、静电造成的危害

在油品的储运过程中, 静电造成的危害性事故主要是爆炸和火灾。静电导致着火爆炸, 通常必须具备3个条件:一是积聚起来的静电荷以及所形成的静电场均应有足够大的静电强度。二是静电放电时, 火花能量应达到或大于周围可燃物的最小引燃能量, 且有合适的火花间隙。三是在放电间隙及其周围存在着爆炸混合物, 其浓度或含量已在爆炸范围内。

1. 绝缘容器在灌装油品时发生爆炸。

向因轮胎绝缘的油罐车及无接地装置的储罐装油时, 储罐的内、外壁由于带电油品的流动积聚大量电荷, 这些电荷易与接地良好的物体形成强大的静电电压 (如输油管道、靠近罐车的人体等) 产生放电, 从而引起爆炸。

2. 接地容器内部发生爆炸。

接地容器内部的爆炸多发生在灌装油品时, 因容器接地, 外壁电荷已导入地壳, 容器内壁油品带电, 使油品与容器内壁产生电位差, 当电位差达到一定值时, 容器内的可燃气体被击穿产生火花放电, 从而引起爆炸。

3. 喷射含微粒的气体引起爆炸。

含微粒的气体从喷嘴喷出时与出口壁摩擦产生静电。若用蒸汽或热水冲洗油罐、油舱, 当蒸汽或水中的微粒带电足够高时, 与罐舱内壁产生火花放电, 引起爆炸。

四、防止静电的基本措施

防止静电危害的基本措施主要有2条:一是防止并控制静电产生, 二是静电产生后予以中和或导走, 限制其积聚。

油品储运系统通常采取以下措施防止静电危害。

1. 控制油品的流速。

油品在管道中流动产生的流动电荷和电荷密度的饱和值与油品流速的二次方成正比, 因此控制流速, 尤其是油品在进罐、灌装和加油时的流速是减少油品静电产生的有效措施。装油鹤管的出口只有在被油品淹没后才可提高灌装流速, 且汽油、煤油和轻质柴油等油品的灌装流速不宜超过最大安全流速即4.5m/s, 且初始灌装流速应低于1m/s。

2. 改进油品的灌装方式。

油品从顶部喷溅灌装比从底部进油产生的静电高一倍, 故底部进油的灌装方式较好。若采用顶部进油的灌装方式, 则需把鹤管插到罐车的底部, 或接近罐底, 以减少油品的冲击和与空气的摩擦, 这样既可减少油品的喷溅, 降低挥发和损耗, 又可避免油品流经电容最小的罐车中部, 不致产生过大的油面电位, 有效防止火花放电。

3. 设置接地和跨接线。

静电接地和跨接是消除静电危害的最有效措施。其具体方法是, 把容器或管道通过金属导线及接地体与大地连通形成等电位。一切用于储存、输转油品的油罐、管线、装卸设备, 都必须有良好的接地装置, 以及时把静电导入地下, 并应经常检查静电接地装置的技术状况和测试接地电阻。

4. 安装静电消除器。静电消除器又称静电中和器, 它是装在管道上消除或减少带电体电荷的金属装置。

5. 防止操作人员产生静电。

油品储运系统大多都是易燃易爆作业区域, 因此严禁穿戴由化纤面料制成的衣服、围巾和手套到危险区操作, 而且禁止在危险区域脱衣服, 禁止用化纤抹布擦拭机泵或油罐容器。

6. 油品中加入抗静电添加剂。

在石油产品中加入抗静电添加剂, 既可增加油品的导电率、加速静电的泄漏和导出, 又可减少油品中积聚的电荷并降低油品的电位。

上一篇:人民币国际化的新思考下一篇:住宅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