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竞赛范文

2024-07-16

理论竞赛范文(精选7篇)

理论竞赛 第1篇

1 照本宣科

教师授课时脱离不了幻灯片和课本, 照着幻灯片内容念是护理教师授课竞赛时存在的突出问题。原因分析: (1) 准备不充分, 教师对授课内容掌握欠熟练; (2) 目前护理学科发展滞后, 护理专业学生在校受教育时间相对较短, 教科书内容较粗浅, 教师的讲授也是浅显易懂, 导致护理人员对一些专业理论知识难以理解得很透彻。处理对策: (1) 依据授课大纲, 深入理解和掌握授课内容, 直至熟练掌握授课内容; (2) 查阅与授课内容相关的资料, 如交叉学科的教科书、与授课内容相关的论文, 辅助理解授课内容。 (3) 授课内容应多与护士长、高资历的护士、医生进行讨论, 以提高对内容的理解。

2 教学方法单一

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举例法、提问法、讨论法、演示法等[1]。大部分竞赛教师只采用讲授法, 课堂气氛呆板、沉闷, 不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原因分析: (1) 传统的中国教育多以教师讲授为主, 学生处于较被动的学习状态[2]; (2) 授课竞赛时间限制:一般竞赛授课时间要求是20 min以内, 选手会觉得没时间使用其它授课方法; (3) 选手缺乏授课经验:护理教师授课经验多来自在校时带课教师的模仿或自己总结的经验, 相对匮乏。处理对策: (1) 竞赛前要进行反复多次的模拟训练, 尝试运用不同教学方法所需的时间、效果, 达到在规定时间内使用丰富教学方法的目的。 (2) 观摩授课效果好的教师授课, 在日常工作中注意授课方法的积累。

3 授课时间分配不合理

部分选手存在着将大部分时间耗费在非重点内容上, 没有充足的时间讲授重点内容。原因分析: (1) 对竞赛要求理解的不是很透彻; (2) 未提前进行模拟训练, 对时间不能进行很好地掌控。处理对策: (1) 接到竞赛通知后, 要仔细阅读竞赛要求, 尤其是对竞赛时间的规定; (2) 提前进行模拟训练, 力求做到在有限的时间内授课内容重点突出, 根据授课时间对内容进行调整。

4 多媒体授课技术使用不熟练

在教学中, 运用多媒体是为了辅助教学, 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3]。多媒体授课技术的使用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粉笔加黑板的单一、呆板的表现形式, 将抽象、陌生的知识直观化, 使一些在普通条件下难以实现、观察到的过程形象化地显示出来, 活跃了课堂气氛, 加深巩固了教学内容,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在竞赛中课件存在着内容华而不实, 一味地设置授课内容的动画及声音效果, 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幻灯片字体不统一、内容过多, 底色与文字对比不明显等问题。处理对策: (1) 临床护理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 改变传统的呆板、单一的教学方法, 广泛引进多媒体授课技术; (2) 利用业余时间加强学习, 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及授课水平, 与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相适应。 (3) 竞赛前要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准备。课件内容及制作是备课工作的重要环节, 对课件认真的准备和制作可提高备课质量, 是授课成功的重要前提[4]。课件制作要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 也要适合教师的教学, 应做到精细化, 前后幻灯片字体大小一致, 一张幻灯片上内容不宜过多, 底色与文字颜色对比要明显, 便于学生观看。

由于我国护理学科发展的历史原因, 临床护理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相比, 存在学历、职称偏低等问题, 护理教师的授课水平有待提高。临床护理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应多钻研专业知识, 观摩学习优秀教师授课;在授课竞赛准备过程中, 应多进行模拟训练, 合理运用时间和教学方法, 才能在授课竞赛中取得好成绩。

参考文献

[1]杨留艳, 王琳.浅谈护理教学中的多种教学方法[J].职业教育, 2012, (5) :115-116.

[2]王芳.加拿大护理教学的经验和启示[J].全科护理, 2012, 10 (4) :1141-1142.

[3]李珂.多媒体CAI课件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运用[J].技术与市场, 2012, 19 (5) :355.

理论知识竞赛活动方案 第2篇

为了开发大学生思维,更好落实大学生素质拓展要求,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为学生的多方位发展提供空间,数学与统计学院决定举办一系列与数学相关的校园活动,以更好展现我院的特色文化,同时让大家了解以及喜欢上“数学”——这门在高校教学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的学科。

二、活动口号

“展现数学的美,尽显理性的魅力!”

三、活动目标

使我系大一新生对数学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感受到数学之精确、数学之周密、数学之趣味、数学之美感,同时为同学们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更好的融入校园活动中。

四、活动内容与要求:

1.面向数学系大一新生举行,各班同学应积极参加,不得无故缺席。

2.采取智力测试的形式,在规定的时间(50分钟)内完成指定的题目,要求条理清晰。

3.在参赛选手中按比例评出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数名。

五、所需设备及工具

1、多媒体教室及设备

2、复印资料、奖状、笔、A4答题纸

六、工作安排(人员另定)

1、大量数学资料的收集整理,竞赛题库的建立。

2、参赛活动的宣传,活动地点的设定。

3、评委、主持人。

4、活动过程的记录(包括照片、新闻稿等)。

七、奖项设置

此次比赛决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二名,三等奖三名,优秀奖数名。(具体按参赛选手人数而定)。

理论竞赛 第3篇

【关键词】合作学习 电子设计竞赛 培训策略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7C-0023-02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教育部倡导的面向大学生的学科竞赛之一,是面向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其目的在于推动高校信息与电子类学科的课程改革,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电子设计竞赛是以小组(2-3人)作为参赛对象,要求参赛的每组同学在规定的时间内(4天3夜)依据赛题要求完成一个电子设计制作项目。整个项目过程包含了系统设计、模块设计、硬件电路制作、软件编程和调试、系统整体调试以及论文写作等环节,这就要求参赛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而且还要具备相当的动手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的精神。而对于大多数准备参加竞赛的同学而言,虽然已经经过了基础和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但其所学的知识尚未真正转化为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要想在竞赛中取得好的成绩,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化培训就显得十分必要。而如何进行培训则是每位指导教师或参赛学校面临的一个共同课题。

一、合作学习概述

合作学习是20世纪 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在国际上已是一种主流的教学理论和策略。

“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合作学习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利用组员间的互动,促成学生的学习,共同完成教学目标。它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全面提高学生成绩;同时也能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懂得合作和善于合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笔者认为合作学习的这些特点与电子设计竞赛对参赛学生的内在要求是一致的。

二、合作学习运用于电子设计竞赛培训的具体实施

(一)组建有效的合作学习团队

根据合作学习的要素,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分组。研究表明异质型分组能够促进组员间互补互助、取长补短,综合考虑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整合。按照电子设计竞赛比赛规则的要求,合作学习小组人数定为3人,这样的小组既是培训学习时的小组,也是将来参赛的小组。小组内的同学的协作水平在培训中得到了极大的锻炼,而这样的协作水平能在比赛中有效发挥出来。在同组人员选择上,由于电子设计离不开电路设计和实际制作,实际制作离不开硬件制作和软件编程。因此,依据学生知识能力的不同特点,将理论基础较为扎实的同学与比较擅长实际动手制作的同学分在一组;将擅长硬件和擅长软件的同学分在一组。理论基础较为扎实的同学主要负责前期的设计和后期论文的总结;擅长硬件和擅长软件的同学在完成一个设计的制作过程中可以并行工作,极大提高了效率。

(二)以项目的方式确定共同目标

合作学习的另一要素是:教师必须明确小组要完成的具体学习目标,这一目标将全体组员团结在一起。每位组员都为目标的完成作出努力和贡献,目标实现后每位组员都能获得进步。电子设计竞赛培训应着重实践训练,在实践中弥补理论上的不足,巩固所学的理论。具体培训时,我们将实践训练分为模块训练和综合训练:模块训练就是设计制作一些通用模块,如单片机最小系统、按键输入模块、液晶显示模块、电机驱动模块、红外传感器模块、AD/DA模块,放大器模块等,这些模块是控制类电子系统必不可少的模块,而且具有通用性。培训时先期完成的模块往往可以在比赛时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综合训练则是将往年试题或模拟试题作为训练内容,选出的试题有针对性地综合了各种模块,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设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将模块训练和综合训练以项目的形式进行组织和实施,如把制作某个模块或完成某个综合训练试题确定为一个项目任务,项目任务即小组在一段时期内具体的学习实践目标,然后制定项目计划,实施该项目。项目任务按照一定的层次组织,先是模块训练的项目,然后是综合训练的项目,总的组织原则是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先完成的项目是后面项目的基础,后面的项目是前面项目的延伸和拓展,采取层层递进的方式。

(三)培训过程的实施

合作学习小组共同目标的确定构建了一种争取共同成功的环境。学生之间不再是竞争关系,而是合作互助的关系。培训学习的过程是分享交流、集思广益、相互依赖、分工协作,共同完成项目目标的过程。

1.树立良好的合作精神

教师在培训过程实施前,应做好充分的思想动员。将“同舟共济”,“同甘共苦”,“一损俱损”等合作思想灌输到每个组员的心中,使学生充分意识到必须拧成一股绳,发挥团队力量,才能实现共同的目标。并且向学生阐明团队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不仅体现在电子设计竞赛中,而且将来进入职场和社会都是必备的和重要的能力,使同学们逐步树立良好的合作精神。

2.在实施过程中积极互动

合作学习良好效果的取得离不开实施过程中组员间的积极互动。为此,在系统设计阶段我们要求同组同学共同来确定技术方案。共同分析项目要实现的电子系统的功能,寻找实现所需功能的最佳技术方案。在这场方案讨论会的头脑风暴中碰撞出“智慧火花”;在制作过程中遇到技术难题的时候,我们要求同组同学坐下来开一场技术攻关会,每个组员都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共同讨论,教师也参与到其中来,利用其丰富的经验,及时给予帮助。在项目总结的阶段,让同组同学交流项目实施过程中收获的经验,分享成功的喜悦,互相鼓励。那么即使是那些原来自信心不强,不太善于表达的同学也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不断提升他们的能力。

3.组间交流endprint

各个学习小组在完成相同的项目时,结果必然有差异,通过组与组之间在项目完成后互相交流比较,可以促使每个小组发现自身的“短板”,并产生自我完善的动力,形成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这种竞争意识是我们要着重培养的,竞赛本身就是一种竞争,而培训中我们通过组间交流促成了组间良性的竞争。学生竞争意识的增强,对学生将来步入社会也是获益匪浅的。一般的合作学习方法认为组与组之间主要是这种竞争关系,但我们通过对项目目标的调整,可以将组间的竞争关系也变成密切合作的关系,从而使合作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合作的程度进一步加深,以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具体的做法是:我们让各组在同一段时间内完成不同的项目,如各组负责不同的模块,有的做液晶显示模块,有的做传感器模块,有的做放大模块等,然后当各个小组完成了各自的模块后,把大家都集中起来,让各组分别整理各自项目的实施过程和内容,并把这些技术成果拿出来在组与组之间分享交流,这样每个小组不仅收获了自己完成的模块,并且获得了其它小组完成的模块,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的效率大大提高了,并且节省了宝贵的培训时间。

4.教师讲评

各组项目完成时,教师可以选择性地对某组项目中的重点内容进行讲评。教师的讲评是对学生实践训练的总结和归纳。体现了“理论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指导思想,同时体现了既注重实践训练,也加强基础理论培训的指导方针。例如学生小组完成了一个单片机液晶显示模块的设计,这个设计中包含了单片机与显示屏之间SPI接口的通讯,这种SPI接口通讯方式不仅可以用于单片机与显示屏之间,还可用于单片机与其它外围芯片之间,它是一种通用的通讯接口,那么教师讲评时就选择SPI接口通讯方式作为重点内容,向学生细致深入地阐明SPI通讯接口的电气特性、信号、数据传送方式、时序等,使学生学习掌握这种通讯接口,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三、在电子设计竞赛培训中有效运用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和对策

实践中合作学习小组可能会出现合作松散、交流互动少;或者一人动手包办,组内其他同学无事可做;甚至是互相推诿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指导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对策:

(一)施加适当的外部压力,促使内部紧密合作

出现上述问题的团队,其必然导致完成项目的效率低。当这一结果没有充分暴露出来时可能团队成员自己都没有充分意识到,但当指导教师对其施加一定的外部压力,如要求更严格的项目完成时间后,问题团队会立刻意识到如果再不加强合作,项目任务将无法达成,这就促使其改善目前的合作态度和合作方式。

(二)分组的动态调整,实现优化组合

合作学习能否取得效果,组内人员是否能真正实现团结协作、优势互补、形成合力是关键。指导教师在分组培训前期的阶段要注意观察、及时发现问题,比如某组同学由于性格、能力等各方面的差异确实难以凝聚成一个合格的团队,所谓“强扭的瓜不甜”,这时就要做出及时的调整,否则,采用合作学习就会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

实践证明,在电子设计竞赛培训中运用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适应了电子设计竞赛的本质要求。改变了以往培训中学生“单打独斗”“孤军奋战”,教师顾此失彼的不利情况,使整个培训过程中形成了团结协作、互帮互助、共同成长的良好氛围,为注重实践训练的电子设计竞赛培训找到了一种行之有效的策略和方法,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朱士虎,王立巍.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培训策略研究[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12)

[2] 崔伟.合作学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 2013(04)

[3] 卢瑞玲,孙静.合作学习:21世纪重要的学习方式[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0(34)

【课题项目】2012年度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2012JGA295),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1年教学改革项目(SZJG201122)

【作者简介】羊日飞(1978- ),男,广西桂林人,工程硕士,工程师,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助教,研究方向: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嵌入式系统。

理论竞赛 第4篇

(一) 动画流程及其制作分工

动画是一种综合艺术门类, 是工业社会人类寻求精神解脱的产物, 它集合了绘画、漫画、电影、数字媒体、摄影、音乐、文学等众多艺术门类于一身的艺术表现形式。同时, 动画也是一门幻想艺术, 更容易直观表现和抒发人们的感情, 可以把现实不可能看到的转为现实, 扩展了人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但是, 看似轻松活泼的动画片的制作流程却相当复杂:分工极为细致。通常分为前期制作、中期制作、后期制作等。前期制作又包括了企划、作品设定、资金募集等;中期制作包括了分镜、原画、中间画、动画、上色、背景作画、摄影、配音、录音等;后期制作包括剪接、特效、字幕、合成、试映等。尽管, 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加入使得动画制作变得简单了, 但是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分工种类。发展至今的动画, 分了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两种, 用flash等软件制作成的就是二维动画, 而三维动画则主要是用maya或3D MAX制作成的。

(二) 动画课程

根据实际制作动画的流程, 现在国内高校所开设的动画课程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动画课程主干学科, 主要有动画、电影学。

2、动画课程主要学科:影视剧作、影视声音、动画技法、影视动画创作、多媒体技术及应用、动画设计, 动画导演等。

3、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素描、速写、人物设计、场景设计, 卡漫设计与创作, 动画色彩、动画配音、动画短片拍摄、毕业作业等。

二、分组合作——竞赛

(一) 分组合作学习法

在分组合作学习中, 我们先来讨论合作学习。合作学习 (cooperative learning) 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 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 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 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 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 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 我国也出现了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验, 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具体说来, 在一般教学中引入“合作学习”的理念, 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品质:

1、合作精神。

当代教育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 而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 家庭中缺少形成这种意识的氛围, 而合作学习无疑是这种能力培养的最佳途径。由4人或6人组成的学习小组, 要想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取得成功, 就必须精诚合作, 将个人融入这个小小的集体中, 一切以集体利益为出发点, 经过长时间的培养, 学习的合作能力肯定会大大提高。

2、交往能力。

社会越发展, 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就越明显。然而, 现在的高校学生多为独生子女, 自我意识普遍较强, 通过合作学习, 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往机会与时间, 进一步提升他们的社交能力, 为今后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打下基础。小组合作学习是同学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交流知识的过程, 也是互爱互助、相互沟通情感的过程。此过程促进了学生交往能力的提高, 使学生既能“忘情”投入, 又能规范、约束和指导自己的课堂行为。

3、创新精神。

释放学生的创造力是当今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尤其是在动画课程的实施过程之中, 动画本身就是工业社会人类寻求精神解脱的产物, 是一门幻想艺术, 更容易直观表现和抒发人们的感情, 可以把现实中不可能看到的转为现实, 扩展人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一门学科对于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来说, 教师不应当是机械地传道、授业, 整个学习过程应当是伴随着喜悦与感动的探究发现、操作的过程, 或是伴随着惊异的问题解决过程。合作学习一般采用的是异质分组方式,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知识面宽度都不一致, 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间、师生间的互相启发、相互讨论, 都会将另一些同学的思维导向一个新的领域, 出现一些新的视角, 提出一些值得争论的问题或是新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4、竞争意识。

当今社会无处不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作为劳动力再生产基础的学校, 就应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使之成为具有较强的上进心、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合作学习将整个班级分为若干个小组, 在问题的讨论与解决过程中, 组与组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竞争。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的竞争意识会逐渐增强。班级可以看做是社会一个小的缩影, 在这个小社会中培养出的竞争意识, 对学生们进入未来的大社会, 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5、平等意识。

在学校里, 每个班级中都存在着阶层性的结构, 然而在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各种可观察到的贫富、美丑等差距被人为地过滤, 在合作学习中采用异质分组的方式, 将不同学习能力、学习兴趣、性别、个性的学生分配在同一组内, 同学们可以相互启发、补充, 不存在谁更行、谁更聪明的问题, 大家都是讨论成员之一。这样, 学生之间的关系会更平等, 更民主, 更有利于一个和谐学习氛围的形成。

6、承受能力。

无论我们在学习中、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 失败的机会总是比成功的要多。失败是一种常见的挫折, 挫折可以使一个人彻底消沉、忧郁下去, 从此一蹶不振, 也可以使人激发其潜力, 去取得更大的成功。所以, 一个人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力越高, 他成就的事业也就越大。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在组内真诚地合作, 组织公平竞争, 在合作与竞争过程中逐步完善人格, 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7、主动学习意识。

合作学习能使学生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参加。在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主动参与了学习。在合作讨论中, 学生或多或少都会得到一些结论或方法, 注意这些结论和解决方法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它是学生在合作讨论中得出来的。学生对这样的方法、结论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因为这其中有自己的学习成果。

因此, 综合以上几个方面来看, 合作学习是一种以生生互动为主要取向的教学理念与策略体系, 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 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来促进学习, 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 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活动。这样既给学生机会和权利又赋予了他们义务和责任, 并能激发起学生的团体创新能力。同时, 在合作竞争中, 能促进组员间团结协作, 相互激励, 彼此帮助, 默契配合, 从而使课堂教学气氛更活跃, 更浓厚。

(二) 分组合作学习的适用范围及意义

当然, 并不是动画课程中的所有的学科都需要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 一般来说, 较简单的认知学习任务, 例如, 动画学、电影学这样的理论学科, 只需要个人独立自学或开展全班教学即可。而较复杂、综合的学习任务, 则是开展分组合作学习的绝好教学内容。

学生分组合作学习的核心之处或核心意义就是以更为有效的形式在课堂教学中突出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分组合作学习的有利之处在以下几点上得以体现。

1、分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

在动画制作的分工相当繁杂, 因此完成动画的制作必然是一个团队性的工作, 而团队成员间的融洽且积极的心理氛围则是一个团队是否能在竞争中取得胜利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2、分组合作学习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帮扶学习。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由于个人能力的差异必然会产生不同的层次差异, 尤其是在动画课程中, 在一系列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部分学生在某一学科上十分胜任, 而分组的合作就给了同一小组的学生“取长补短”的机会, 同时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 那一部分能力较弱的学生也可以从“高手”身上学到一些弥补自身不足的方法。

3、分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团结精神。

分组合作学习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变个人竞争为小组合作竞争, 为了同一个目标, 各人做不相同的活动就如同现代的分工制度, 是间接合作的具体表现。家庭、工厂、政府、科学研究等, 也都是以分工合作达成共同目标的事实。这样的合作是为了生存的需要与社会的安宁, 而缩小到动画课程的教学来说, 则是在课堂学期中提前引领学生进入了一种动画制作团队的工作氛围中来。

(三) 竞赛机制的引入

所谓的“竞赛式”教学, 即是利用学生人人都有的追求成功、展示自我的心理, 构建一种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课堂机制。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各种竞争手段, 使学生激励进取, 张扬个性, 调动其内在的学习动机。将竞赛机制引入动画课程的课堂教学, 其优势不言而喻:

1、竞赛可以刺激学生的无意注意,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人的注意分有意和无意两种, 引起无意注意的一类重要原因是外部刺激物符合于人们的内部状态。需要和兴趣、情绪状态、知识经验都是可以引起无意注意的重要因素, 而, 竞赛可以激起的恰恰是人的情绪状态。虽然大学生已经能够较为合理的调控自己的有意注意, 但是若是能将学生的无意注意也很好的激发出来, 那么学生学习的效果必然会事半功倍。

2、激活学生的思维,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课堂教学研究的永恒主题。在运用竞赛式教学方式时, 竞赛的形式给了学生一种刺激, 伴随这种刺激的是应激状态的产生, 由于进入应急状态, 那呢就需要调动起全身各部的器官去应对, 同时, 在这样的状态下, 学生的思维会呈现出主动性、独立性、多样性等特征。

3、培养了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合作能力

在组间竞赛中, 如果要想获得成功, 就需要每位组员都能积极参与, 使同学们意识到在竞赛活动中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就像前文所述, 分组合作学习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变个人竞争为小组合作竞争, 在这个时候, 学生清楚明确地知道, 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再加上, 教师又可以不失时机地利用生生互动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这一认知, 对于学习任务的达成以及良好人格的形成都是优质积极作用的。

4、养成学生“胜不骄败不馁”的良好心理素质

竞赛的结果定有胜败之论, 胜利时, 雀跃欢呼, 沾沾自喜, 洋洋得意溢于言表;失败时, 精神不振, 垂头丧气。这恰恰是进行心理素质教育最生动的教学内容, 教师要不失时机地给予正面引导, 教育学生正确对待“胜”与“败”的结局, 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 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中, 以及在实际的工作中使他们拥有勇于面对“失败”的良好心理素质。

但任何事物都是双刃剑, 有有利的一面, 但如何用好它, 还需要注意一些常见的问题:

1、在竞赛式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引导, 使每位学生端正认识态度。要努力使他们认识到竞赛式教学只是一种教学方式, 时常提醒学生把这种竞赛看做是获取知识, 学习别人, 形成能力的机会。让他们克服单纯的“竞争”心理。

2、在竞赛式教学过程中, 要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 都有取胜的可能。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学习上不去的学生在别的领域里取得成功, 树立信心和自豪感, 进而再去改变学习落后的状态。”所以, 在竞赛过程中对那些表现出众的成员要给予表扬;而对那些展示存在困难的学生, 在取得突破时更应对他们进行肯定和鼓励, 激励他们有更好的发展。

3、在竞赛式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团结合作、共同进步的原则, 要让学生明白“众志成城”的道理。在师生互动或生生互动的过程中, 调控好学生的竞争情绪, 做到不厚此薄彼, 机会均分。让学生在愉悦和谐的氛围中进行比赛, 培养他们共同合作, 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从以上所述, 不难看出, 作为“竞赛教学法”的一个分支, “分组竞赛教学法”在动画课程的实施中有着很好的教学前景, 但是这其中也有一些我们将要继续深入研究的问题, 例如, 如何使学生的分组更加有利于学习目标的完成, 学生的小组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出现的矛盾该如何有效地调节, 任何一种教学方式都可能存在不足, 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去不断探索、不断充实和完善。

参考文献

[1]、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

[2]、钟祖荣.《学习指导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5

[3]、钟启泉.《对话教育国际视野与本土行动》[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6

[4]、施良万.《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8

继电保护竞赛理论知识题库 第5篇

2020年11月

目 录

一.单选题 3

二.多选题 13

三.填空题 17

四.判断题 20

五.简答题 23

六.计算题 29

一.单选题。

下列每道题都有四个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填在括号内。

1.大接地电流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故障点距母线远近与母线上零序电压值的关系是()。

A.无关 B.故障点越远零序电压越高 C.故障点越远零序电压越低

参考答案:C

2.线路发生两相金属性短路时,短路点处正序电压U1x与负序电压U2K的关系为()。

A.UlK> U2K B.UlK= U2K C.UlK

参考答案B

3.如果对短路点的正、负、零序综合电抗为Xl∑、X2∑、X0∑,而且Xl∑= X2∑,故障点的单相接地故障相的电流比三相短路电流大的条件是()。

A.Xl∑>X0∑ B.Xl∑=X0∑ C.Xl∑

参考答案:A

4.大接地电流系统中的线路正方向发生金属性接地故障时,在保护安装处流过该线路的

(C)Substation;(D)DataTemplate。

57.ICD文件名不应包含(D)。

(A)装置型号(含保护“选配功能”代码);(B)ICD文件版本号;

(C)ICD文件校验码;(D)厂商编码。

58.现行智能变电站GOOSE心跳时间一般默认为(C)。

(A)2ms;(B)3000ms;

(C)5000ms;(D)2000ms;

59.变电运检—继电保护员—高级工—单选题—专业知识—中

SV接收软压板退出后,电压/电流显示为(A)。

(A)0;(B)零飘;

(C)实际值;(D)不确定。

60.合并单元在外部同步信号消失后,至少能在(B)内继续满足同步精度要求。

(A)5min;(B)10min;

(C)1min;(D)30min。

61.智能终端跳、合闸出口应采用(B)。

(A)软压板;(B)硬压板;

(C)软、硬压板与门;(D)软、硬压板或门;

62.SV过程层访问点LD, inst名应为(B)。

A:MEAS; B:PISV; C:MUGO; D:MUSV。

63.过程层网络传输(C)报文。

(A)MMS、GOOSE;(B)MMS、SV;

(C)GOOSE、SV;(D)MMS、GOOSE、SV。

64.隔离开关、断路器等GOOSE开入采用双位置数据时,其中“00”表示(D)。

(A)合位;(B)分位;

(C)不定态。(D)中间态。

65.IEC 61850标准中,不同的功能约束代表不同的类型,MX代表(B)。

(A)状态信息;(B)测量值;

(C)控制 ;(D)定值组。

66.goose虚端子信息应配置到()层次,sv虚端子信息应配置到()层次。(B)

(A)DA、DA;(B)DA、DO;(C)DO、DA;(D)DO、DO。

67.采用点对点模式的智能变电站,本间隔仅当合并单元投入检修硬压板时对线路保护产生的影响是(A)。

(A)闭锁所有保护;(B)闭锁主保护,不闭锁后备保护;

(C)闭锁后备保护,不闭锁主保护;(D)对保护无影响。

68.以下各点中,不属于工频变化量阻抗继电器优点的是(C)。

(A)反映过渡电阻能力强;

(B)出口故障时快速动作;

(C)适用于作为距离Ⅰ−Ⅱ−Ⅲ段使用;

(D)不需要考虑躲系统振荡。

69.在区外故障时,阻抗继电器因过渡电阻影响发生超越现象,此时阻抗继电器的测量阻抗因过渡电阻影响而增加的附加分量是(B)。

(A)电阻性;(B)电容性;(C)电感性;(D)不确定。

70.双侧电源线路上发生经过渡电阻接地,流过保护装置电流与流过过渡电阻电流的相位:(C)。

(A)同相;(B)不同相;(C)不定。

71.220kV及以上电网中,相间距离整定值为I段0s,II段0.5s,III段2s,在I段保护范围内发生单相故障0.3s之后,发展成三相故障,此时由(B)距离保护切除故障。

(A)工频变化量;(B)I段;(C)II段;(D)III段;(E)距离后加速。

72.阻抗继电器动作特性在R轴方向的面积越大,克服过渡电阻的能力(A),克服振荡影响的能力(A)。

(A)越强,越弱;(B)越弱,越强;(C)越强,越强;(D)越弱,越弱。

73.在使用工作票时,下列填用工作票正确的是(A)。

(A)线路双微机保护轮流退其中一套微机保护改定值,填用第二种工作票;

(B)线路保护装置异常,倒旁路检查本断路器保护,填用第二种工作票;

(C)更换端子箱保护需带断路器做传动试验,填用第二种工作票;

(D)停主变压器检查主变压器保护,填用第二种工作票。

74.微机保护做全检的项目有(D)。

(A)绝缘检验;(B)告警回路检验;(C)整组试验;(D)以上全做。

75.在电气设备上工作,(A)是属于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

(A)工作票制度;(B)工作安全制度;(C)工作安全责任制度;(D)各级安全责任制。

76.工作负责人可以(C)。

(A)签发工作票;(B)代理签发工作票;

(C)填写工作票但不能签发;(D)填写且签发工作票。

77.220kV 设备不停电时的安全距离为(B)m。

(A)1.5;(B)3;(C)5;(D)4

78.整组试验允许用(C)的方法进行。

(A)保护试验按钮、试验插件或启动微机保护;

(B)短接触点、手按继电器等;

(C)保护处于投入运行完全相同的状态,从端子排上通入电流、电压模拟各种故障;

(D)保护开出。

79.继电保护装置在进行整组试验时,其直流电源电压应为(C)。

(A)额定直流电源电压的 85% ;(B)额定直流电源电压;

(C)额定直流电源电压的80% ;(D)额定直流电源电压的90%。

80.继电保护装置的定期检验分为全部检验、部分检验、(C)。

(A)验收检验;(B)事故后检验;

(C)用装置进行断路器跳合闸试验;(D)检修或更换一次设备后检验。

81.微机继电保护装置校验,在使用交流电源的电子仪器时,仪器外壳与保护屏(A)。

(A)在同一点接地;(B)分别接地;

(C)不相连且不接地;(D)只要接地就行。

82.SSD、SCD、ICD和CID文件是智能变电站中配置的重要文件,在实际配置过程中的关系为(A)。

(A)SSD+ICD生成SCD然后导出CID,最后下载到装置;

(B)SCD+ICD生成SSD然后导出CID,最后下载到装置;

(C)SSD+CID生成SCD然后导出ICD,最后下载到装置;

(D)SSD+ICD生成CID然后导出SCD,最后下载到装置。

83.当GOOSE发生且仅发生一次变位时,(A)。

(A)装置连发5帧,SqNum序号由0变4;

(B)装置连发5帧,StNum序号由0变4;

(C)装置连发5帧,SqNum序号由1变5;

(D)装置连发5帧,StNum序号由1变5。

84.变压器非电量保护信息通过(D)上送过程层GOOSE。

(A)高压侧智能终端;(B)中压侧智能终端;

(C)低压侧智能终端;(D)本体智能终端。

85.新六统一规范要求,220千伏主变保护装置间隙零序电压保护取外接开口三角绕组电压和自产零序电压时,3U0定值分别固定为(C)。

(A)150V、120V;

(B)150V、100V;

(C)180V、120V;

(D)180V、100V。

86.《继电保护和电网安全自动装置现场工作保安规定》要求,对一些主要设备,特别是复杂保护装置或有联跳回路的保护装置的现场校验工作,应编制和执行“安全措施票”,如(A)。

(A)母线保护、断路器失灵保护和主变压器零序联跳回路等;

(B)母线保护、断路器失灵保护、主变压器零序联跳回路和用钳形伏安相位表测量等;

(C)母线保护、断路器失灵保护、主变压器零序联跳回路和用拉路法寻找直流接地等;

(D)母线保护、断路器失灵保护、主变压器零序联跳回路、用钳形伏安相位表测量以及用拉路法寻找直流接地等。

87.各级继电保护部门划分继电保护装置整定范围的原则是(B)。

(A)按电压等级划分,分级管理;(B)整定范围一般与调度操作范围相适应;

(C)由各级继电保护部门协商决定;(D)按厂家要求整定。

88.GOOSE报文帧中应用标识符(APPID)的标准范围是(A)。

(A)0000〜3FFF;(B)4000〜7FFF;(C)8000〜BFFF;(D)C000〜FFFF。

89.某接地距离继电器整定二次阻抗为2欧,其零序补偿系数为K=0.67,从A-N通入5A电流调整动作值,最高的动作电压为(C)。

(A)10V;(B)20V;(C)16.7V;(D)12V。

90.按照反措要求,保护跳闸连接片(A)。

(A)开口端应装在上方,接到断路器的跳闸线圈回路;

(B)开口端应装在下方,接到断路器的跳闸线圈回路;

(C)开口端应装在上方,接到保护的跳闸出口回路;

(D)开口端应装在下方,接到保护的跳闸出口回路。

91.根据《GB_T 50976-2014 继电保护及二次回路安装及验收规范》,断路器失灵保护的电流判别元件的动作和返回时间均不宜大于(C)ms,其返回系数也不宜低于(C)。

(A)10,0.95;(B)10,0.9;(C)20,0.9;(D)20,0.95。

92.关于国网对于IEC 61850-9-2点对点的技术指标说法不正确的是(A)。

(A)MU采样值发送间隔离散值应小于7μs;

(B)MU的额定延时应放置于dsSV采样发送数据集中;

(C)MU的对时误差1min内不大于1μs;

(D)MU的守时误差10min内不大于4μs。

93.变压器中性点间隙接地保护包括(D)。

(A)间隙过电流保护;

(B)间隙过电压保护;

(C)间隙过电流保护与间隙过电压保护,且其接点串联出口;

(D)间隙过电流保护与间隙过电压保护,且其接点并联出口。

94.以下属于IEC 61850标准数据模型的是(C)。

(A)通信信息片、物理设备、数据属性;(B)物理设备、逻辑节点、数据和数据属性;

(C)逻辑设备、逻辑节点、数据和数据属性;(D)PICOM、功能、数据和数据属性。

95.在某IEC61850-9-2的SV报文看到的电压量数值为0xFFF38ECB,那么该电压的实际瞬时值为(A)。

(A)-8.15413kV;(B)8.15413kV;(C)-0.815413kV;(D)0.815413kV。

96.合并单元数据品质位(无效、检修等)异常时,保护装置应(B)。

(A)延时闭锁可能误动的保护;

(B)瞬时闭锁可能误动的保护,并且在数据恢复正常后尽快恢复被闭锁的保护;

(C)瞬时闭锁可能误动的保护,并且一直闭锁;

(D)不闭锁保护。

97.根据《GB_T 50976-2014 继电保护及二次回路安装及验收规范》,变压器的高压侧宜设置()的后备保护。在保护不失配的前提下,尽量(C)变压器后备保护的整定时间级差。

(A)短延时,缩短;(B)短延时,延长;(C)长延时,缩短;(D)长延时,延长。

98.按照新版六统一规定,线路发生BC相间故障后,该间隔启动母差保护失灵动作条件应满足(D)。

(A)线路保护分相跳闸接点动作、该支路对应相电流大于整定值,达到失灵保护时限要求;

(B)线路保护分相跳闸接点动作、该支路对应相电流和零序电流定值均大于整定值,失灵保护电压闭锁开放,达到失灵保护时限要求;

(C)线路保护分相跳闸接点动作、该支路对应相电流大于有流定值门槛、零序电流定值大于整定值,失灵保护电压闭锁开放,达到失灵保护时限要求;

(D)线路保护分相跳闸接点动作、该支路对应相电流大于有流定值门槛、负序电流定值大于整定值,失灵保护电压闭锁开放,达到失灵保护时限要求。

二.多选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将正确答案填在括号内。

1.大接地电流系统中,线路发生经弧光电阻的两相短路故障时,存在有()分量。

A.正序 B.负序 C.零序

参考答案:AB

2.下列()故障将出现负序电压。

A.单相接地 B.AB相间短路 C.三相短路

参考答案:AB

3.变压器并联运行的条件是所有并联运行变压器的()。

A.变比相等 B.短路电压相等

C.绕组接线组别相同 D.中性点绝缘水平相当

参考答案:ABC

4.目前纵联电流差动保护应用的通道形式有:()。

A.光纤通道 B.微波通道 C.载波通道 D.导引线

参考答案:ABD

5.继电保护装置中采用正序电压做极化电压有以下优点()。

A.故障后各相正序电压的相位与故障前的相位基本不变,与故障类型无关,易取得稳定的动作特性

B.除了出口三相短路以外,正序电压幅值不为零

C.可提高保护动作时间

参考答案:AB

6.不需要考虑振荡闭锁的继电器有()。

A.极化量带记忆的阻抗继电器

B.工频变化量距离继电器

C.多相补偿距离继电器

参考答案:BC

7.过渡电阻对单相阻抗继电器(I类)的影响有()。

A.稳态超越 B.失去方向性

C.暂态超越 D.振荡时易发生误动

参考答案:AB

8.电力系统发生全相振荡时,()不会发生误动。

A.阻抗元件 B.分相电流差动元件

C.电流速断元件 D.零序电流速断元件

参考答案:BD

9.在检定同期、检定无压重合闸装置中,下列的做法正确的是()。

A.只能投入检定无压或检定同期继电器的一种

B.两侧都要投入检定同期继电器

C.两侧都要投入检定无压和检定同期的继电器

D.只允许有一侧投入检定无压的继电器

参考答案:BD

10.工频变化量阻抗继电器是();工频变化量方向继电器是()。

A.比相式继电器 B.比幅式继电器

参考答案:B-A

11.智能变电站通常由“三层两网”构建,“两网”是指()

A.站控层网络

B.间隔层网络

C.过程层网络

D.对时网络

参考答案:AC

12.采用比率制动式的差动保护继电器,可以()。

A.躲开励磁涌流

B.提高保护内部故障时的灵敏度

C.提高保护对于外部故障的安全性

D.防止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断线时误动

参考答案:BC

13.变压器差动保护防止励磁涌流的措施有()。

A.采用二次谐波制动 B.采用间断角判别

C.采用五次谐波制动 D.采用波形对称原理

参考答案:ABD

14.下列属于GOOSE MAC地址的是()。

A.01-0c-cd-01-00-01 B.01-0c-cd-04-00-01 C.01-0c-cd-01-00-10 D.01-0c-cd-04-00-10

参考答案: AC

15.由开关场至控制室的二次电缆采用屏蔽电缆且要求屏蔽层两端接地是为了降低()。

A.开关场的空间电磁场在电缆芯线上产生感应,对静态型保护装置造成干扰

B.相邻电缆中信号产生的电磁场在电缆芯线上产生感应,对静态型保护装置造成干扰

C.本电缆中信号产生的电磁场在相邻电缆的芯线上产生感应,对静态型保护装置造成干扰

D.由于开关场与控制室的地电位不同,在电缆中产生干扰

参考答案:ABC

16.为增强继电保护的可靠性,重要变电站宜配置两套直流系统,同时要求:()。

A.任何时候两套直流系统均不得有电的联系

B.两套直流系统同时运行互为备用

C.两套直流系统正常时并列运行

D.两套直流系统正常时分列运行

参考答案:BD

17.用分路试停的方法查找直流接地有时查找不到,可能是由于()。

A.分路正极接地 B.分路负级接地

C.环路供电方式合环运行 D.充电设备或蓄电池发生直流接地

参考答案: CD

18.智能变电站母差保护一般配置有那些压板?(ABCD)

A、SV接收压板 B、启动失灵接收软压板 C、失灵联跳发送软压板 D、跳闸GOOSE发送压板

19.根据《智能变电站通用技术条件》,设置GOOSE接收软压板的是(AC)

A、启动失灵 B、断路器位置 C、失灵联跳 D、闭锁重合闸

20.合并单元应支持哪些方式完成电压并列和切换功能(CD)。

A、MMS B、SV C、GOOSE D、硬接点

21.大接地电流系统中AC相金属性短路直接接地时,故障点序分量电压间的关系是(ABC)。

22.智能变电站保护装置有哪几块硬压板?(AB)

(A)检修压板;(B)远方操作压板;

(C)失灵接收压板;(D)光纤通道投入压板。

23.以下关于变电站配置描述文件SCD的描述,正确的有(ABCD)。

(A)

包含变电站一次系统配置(含一、二次关联信息配置);

(B)

包含IED过程GOOSE、SV配置信息;

(C)

包含逻辑节点类型、数据类型定义;

(D)

包含IED通信配置信息。

24.线路保护动作后,对应的智能终端没有出口,可能的原因有(ABCD)。

(A)线路保护和智能终端GOOSE断链;

(B)线路保护和智能终端检修压板不一致;

(C)线路保护的GOOSE出口软压板退出;

(D)线路保护和智能终端光纤断裂;

25.关于SV报文检修处理机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BCD)。

(A)检修状态不一致时,保护装置将该合并单元采样数据等同于采样异常处理;

(B)检修状态不一致时, 保护装置闭锁与该合并单元采样数据相关的保护功能;

(C)检修状态不一致时,保护装置将该合并单元采样数据清零处理;

(D)检修状态一致时,保护装置将该合并单元采样数据用于保护逻辑。

26.哪些信息通过GOOSE传输?(ACD)

(A)间隔层与过程层之间的跳闸信息;

(B)间隔层与过程层之间的采样信息;

(C)间隔层之间的联闭锁信息;

(D)间隔层之间的失灵信息。

27.以下关于回路实例配置文件CCD的描述,正确的有(BCD)。

(A)

包含逻辑节点类型、数据类型定义;(B)包含过程层GOOSE输出配置信息;

(C)包含过程层SV输入配置信息;(D)CCD文件应仅从SCD文件中导出。

28.根据《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2018年修订版)》,应充分考虑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合理分配,对确实无法解决的保护动作死区,在满足系统稳定要求的前提下,可采取(AD)等后备措施加以解决。

(A)起动失灵;(B)起动重合闸;(C)不跳闸;(D)远方跳闸。

29.按照新版六统一继电保护设计规范,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CD)。

(A)“CT断线闭锁差动”控制字投入后,发生A相CT断线时,纵联差动保护闭锁A相差动保护;

(B)220千伏系统采用单相重合闸方式,当智能站第一套线路保护投入禁止重合闸功能时,若线路发生A相瞬时性接地故障,本侧开关直接三跳不重合;

(C)220千伏纵联差动保护装置均为双通道设备;

(D)220千伏线路和变压器失灵保护逻辑判别功能由母线保护实现。

30.根据反措要求,长电缆驱动的重瓦斯出口中间继电器的特性应满足(BCD)。

(A)动作电压在50%-70%Ue之间;(B)动作时间在10-35ms;(C)启动功率≥5W;(D)动作电压在55%-70%Ue之间;(E)动作时间在10-25ms;(F)动作功率≥2.5W;(G)返回电压≥40%Ue;(H)返回电压≥35%Ue。

31.关于检修GOOSE和SV的逻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D)。

(A)检修压板一致时,对SV来说,保护认为合并单元的采样是可用的;

(B)检修压板一致时,对GOOSE来说,保护跳闸后,智能终端能出口跳闸;

(C)检修压板不一致时,对SV来说,保护认为合并单元的采样可用;

(D)检修压板不一致时,对GOOSE来说,保护跳闸后,智能终端不能出口。

32.对于双母线接线的断路器失灵保护,以下正确的有(ACE)。

A.断路器失灵保护应与母差保护共有出口;

B.线路支路失灵电流判别功能采用相电流、零序电流、负序电流“与门”逻辑;

C.变压器支路失灵电流判别功能采用相电流、零序电流、负序电流“或门”逻辑;

D.母联(分段)断路器独立过流保护不应启动母联(分段)失灵保护;

E.母线故障,变压器断路器失灵时,除应跳开失灵断路器相邻的全部断路器外,还应跳开该变压器其他电源侧的断路器,失灵电流再判别元件应由母线保护实现。

33.对于同一系统,若零序阻抗大于正序阻抗,则同一点上发生的单相接地短路、两相短路、两相接地短路.三相短路,其正序电流分量满足(ABD)。

(A)三相短路等于两相短路的2倍

(B)三相短路大于单相短路的3倍

(C)两相接地短路大于三相短路

(D)单相短路小于两相接地短路

34.假设主接线为双母线,L2挂接于1母,L3挂接于2母。正常运行时,L1(母联)、L2、L3流过正常的负荷电流(大于0.04In)。此时,若母线保护报母线互联,可能的原因是(ACD)

(A)母联CT极性接反 (B)L2或L3间隔的刀闸辅助触点异常断开

(C)母联CT变比设置错误 (D)L2或L3间隔的1、2母刀闸辅助触点接反

35.距离继电器的极化电压带记忆的作用是(CD)。

(A)提高灵敏度;(B)使选择性加强;

(C)消除动作死区;(D)改善保护动作方向特性。

三.填空题。

1.中性点经装设消弧线圈后,接地故障的电感电流大于电容电流,此时的补偿方式为 。

参考答案:过补偿方式

2.振荡时系统任何一点电流和电压之间的相位角都随着 的变化而变化,而短路时,电流和电压间的 基本不变。

参考答案:功角,相位角

3.双电源系统假设两侧电动势相等,系统电压 叫振荡中心,位于系统综合阻抗的 处。

参考答案: 最低点, 1/2

4.6~10kV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发生单相接地故障,非故障相电压为正常相电压的 。

参考答案:

5.故障点正序综合阻抗 零序综合阻抗时三相短路电流小于单相接地短路电流,单相短路零序电流 两相接地短路零序电流。

参考答案:大于,小于

6.小接地电流系统单相接地时,故障相对地电压为零,非故障相对地电压升至 ,零序电压大小等于 。

参考答案:线电压,相电压

7.如果线路送出有功与所受无功相等,则线路电流与电压相位关系为 。

参考答案:电流超前电压45°

8.电流互感器的二次绕组接成三角形或两相电流差时,在正常负荷电流下,其接线系数是 ;当接成星形或两相不完全星形时,在正常负荷电流下,其接线系数是 。

参考答案:

部分包含配置文件的版本信息和修订信息、文本书写工具标识以及名称映射信息;部分包含变电站的功能结构、主元件和电气连接以及相应的功能节点;部分定义了通信子网中IED 接入点的相关通信信息,包括设备的网络地址和各层物理地址;部分描述了IED的配置情况,包括逻辑设备、逻辑节点、数据对象、数据属性实例和所具备的通信服务能力;部分是可实例化的数据类型模板。部分和部分两者之间是类和实例的关系。

38.变压器保护为什么要设置差动速断元件?

答:设置差动速断元件的主要原因是:为防止在较高的短路电流水平时,由于电流互感器饱和产生高次谐波量增加,产生极大的制动量而使差动保护拒动,因此设置差动速断元件,当短路电流达到4~10倍额定电流时,速断元件快速动作出口。

39.智能站装置检修压板作用与常规站有何变化?

答:装置的检修状态均由检修硬压板开入实现。在常规站中检修压板投入后,保护装置只会将其上送的103事件报文屏蔽。而在智能站中当此压板投入时,有以下作用:

站控层—发送的MMS报文置检修状态标志,监控、远动、子站做相应的处理。

过程层—发送的GOOSE、SV报文置检修状态标志。

应用时—仅当继电保护装置接收到的GOOSE、SV报文与自身检修状态为同一状态时才处理收到的报文。

40.GOOSE报文在智能变电站中主要用以传输哪些实时数据?

答:1)保护装置的跳、合闸命令;2)测控装置的遥控命令;3)保护装置间信息(启动失灵、闭锁重合闸、远跳等);4)一次设备的遥信信号(开关刀闸位置、压力等);5)间隔层的联锁信息。

41.过程层装置逻辑设备建模时,保护装置、智能终端、合并单元的逻辑设备名分别是什么??

答:过程层装置逻辑设备建模时,保护装置逻辑设备名为PIGO、PISV;智能终端逻辑设备名为RPIT ;合并单元GOOSE访问点逻辑设备名为 MUGO、SV访问点逻辑设备名为 MUSV。

42.简述GOOSE报文传输机制。

答:在稳态情况下,GOOSE服务器将稳定的以T0时间间隔循环发送GOOSE报文,当有事件变化时,GOOSE服务器将立即发送事件变化报文,此时T0时间间隔将被缩短;在变化事件发送完成一次后,GOOSE服务器将以最短时间间隔T1,快速重传两次变化报文;在三次快速传输完成后,GOOSE服务器将以T2、T3时间间隔各传输一次变位报文;最后GOOSE服务器又将进入稳态传输过程,以T0时间间隔循环发送GOOSE报文。

43.简述母差保护在母线并列运行时,若发生母联死区故障,保护的动作行为?

答:在Ⅰ母母差动作后检测母联断路器位置,若母联处于跳位,并且母联电流大于定值时,母联电流不再计算入差动保护,从而破坏Ⅱ母电流平衡,使Ⅱ母差动动作,最终切除故障。

44.过程层装置逻辑设备建模时,保护装置、智能终端、合并单元的逻辑设备名分别是什么??

答:过程层装置逻辑设备建模时,保护装置逻辑设备名为PIGO、PISV;智能终端逻辑设备名为RPIT;合并单元GOOSE访问点逻辑设备名为 MUGO、SV访问点逻辑设备名为 MUSV。

45.电流互感器10%误差不满足要求时,可采取哪些措施?

答:1)增加二次电缆截面;2)串接备用电流互感器使允许负载增加1倍;3)改用伏安特性较高的二次绕组; 4)提高电流互感器变比。

六.计算题。

1.如图电网中相邻AB、BC两线路,正序阻抗分别为ZAB=4075Ω和ZBC=6075Ω,在BC线中点三相短路,流过AB、BC同相的短路电流如下图所示。求此时AB线相间阻抗继电器的测量阻抗一次值。

答:∵AB、BC两线路阻抗角相等

2.如图电网中相邻AB、BC两线路,线路AB长度为100km。因通信故障使AB、BC的两套快速保护均退出运行。在距离B母线80km的k点发生三相金属性短路,流过A、B保护的相电流如图示。试计算分析A处相间距离保护与B处相间距离的动作情况。

已知线路单位长度电抗:0.4Ω/km

A处距离保护定值分别为(二次值)电流互感器:1200/5;

B处距离保护定值分别为(二次值)电流互感器:600/5;

线路电压互感器变比:220/0.1kV

答:(1)计算B保护距离Ⅰ段一次值:

(2)计算B保护距离Ⅱ段一次值:

(3)计算A保护距离Ⅱ段一次值:

(4)计算B保护测量到的k点电抗一次值:

(5)计算A保护与B保护之间的助增系数:

(6)计算A保护测量到的k点电抗一次值:

(7)k点在B保护Ⅰ段以外Ⅱ段以内,同时也在A保护Ⅱ段的范围之外,所以B保护相间距离Ⅱ段以0.5s出口跳闸。A保护不动作。

3.计算如下变压器微机型主变压器差动保护(装置采用Y转△进行相位补偿)各侧额定电流及各侧平衡系数。

参数表:

额定容量:150/90/45MVA

接线组别:Yn/Yn/△-11

额定电压:230/110/38.5kV

主变压器差动保护电流互感器二次均采用星形接线。

高压侧电流互感器变比为600/5;中压侧电流互感器变比为1200/5;低压侧电流互感器变比为4000/5。

答:(1)按

计算变压器各侧额定电流一次值

230kV侧:IeH=1500003230=377A

110kV侧:IeM=1500003110=787A

38.5kV侧:IeL=150000338.5=2249A

(2)按

计算变压器各侧电流二次值

230kV侧:I2H=377600/5=3.14A

110kV侧:

38.5kV侧:

(3)高、中、低压侧平衡系数

230kV侧:KPH=3.143.143=13=0.577

110kV侧:KPM=3.143.283=0.553

38.5kV侧:KPL=3.142.81=1.12

4.某110kV线路距离保护Ⅰ段定值

,电流互感器的变比是600/5,电压互感器的变比是110/0.1。因某种原因电流互感器的变比改为1200/5,试求改变后第Ⅰ段的定值。

解:该定值的一次阻抗为

Zop

=

改变电流互感器变比后的Ⅰ段定值为

答:Ⅰ段的定值为6Ω/ph。

5.有一方向阻抗继电器的整定值Zset=4Ω/ph,最大灵敏角为75°,当继电器的测量阻抗为3

Ω/ph时,继电器是否动作。

解:设整定阻抗在最大灵敏角上,如图所示。

Zset与测量阻抗Zm相差60°,当测量阻抗落在圆周15°处时,其临界动作阻抗为Zop=4cos60°=2(Ω/ph),而继电器的测量阻抗为3

Ω/ph,大于2Ω/ph,故继电器不动作。

答:继电器不动作。

6.接地距离和阻抗选相元件为什么要加入零序补偿,零序补偿K值等于什么?

解:为了使接地距离和方向阻抗选相元件在接地故障时,能准确地测定距离,其测量阻抗方程中应考虑零序补偿

∵Z1=Z2

答:K值等于

7.某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设为A相)故障时,三个线电流各为IA=1500A,IB=0,IC=0。试求这组线电流的对称分量,并作相量图。

解:设

A,则零序分量

正序分量

负序分量

作相量图如下所示:

8.某设备装有电流保护,电流互感器的变比是200/5电流保护整定值是4A,如果一次电流整定值不变,将电流互感器变比改为300/5应整定为多少安培?

解:原整定值的一次电流为4×200/5=160(A)

当电流互感器的变比改为300/5后,其整定值应为

答:整定值为2.67A。

9.某条线路的电流互感器变比为150/5,零序电流保护III段的定值为4.6A,3.0s,如果电流互感器B相极性接反,试问当负荷电流为90A时该保护会不会动作?并用相量分析。(5分)

答:根据题目所给的电流互感器变比为150/5=30,当负荷电流为90A时,电流互感器的二次值为90/30=3A,相量图如图所示。由于B相极性接反,使得零序电流为2倍负荷电流,即零序电流保护感受到的电流为6A,故保护将动作。

10.有一方向阻抗继电器,其整定阻抗为 Zset=7.5600Ω;

,若测量阻抗为

Zm=7.2300

,试问该继电器是否动作?为什么?(请作图加以说明。)

(注:cos30=0.866

cos60=0.5

答:(1)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方向阻抗继电器圆;

Zop.k

(2)算出ϕm=300

时该方向阻抗继电器的动作阻抗:

|Zop.k|=7.5cos(600300)=7.5cos300=6.49(Ω)

(3)进行判断:(1分)

Zm>Zop.k

∴该继电器不会动作。

11.设Zx

为固定阻抗值,阻抗角与整定阻抗

Zset

的阻抗角相等,

Zm

为测量阻抗,按以下动作方程作出

Zm

的动作特性,并以阴影线表示

Zm

的动作区。

(1)180<argZmZsetZm+Zx<270

(2)210<arg(ZsetZm)<330

答:(1)半圆

(2)arg(ZsetZm)=arg(ZmZset)+180

动作方程变为:30<arg(ZmZset)<150

12.写出工频变化量阻抗继电器的动作方程,画出正向短路故障时工频变化量阻抗继电器的动作特性,并说明该保护具有自适应过渡电阻能力的原因。(设保护反向阻抗为Zs,整定阻抗为Zzd)

答案:

(1)

工频变化量阻抗继电器的动作方程

区内短路:Zk|△UF|;

区外短路:Zk>Zzd 或 |△Uop|<|△UF|;

(2)

阻抗继电器在正向短路故障时

△Uop=△U-△I·Zzd=-△I·(Zs+Zzd)

△UF=△I·(Zs+ZJ)

得:| Zs+Zzd|>| Zs+ZJ|

经过变换后得:

90°<argZJZzdZJ+2Zs+Zzd<270°

可画出此时得动作向量图,如图

考虑过渡电阻时

ZJ=Zk+ΔIΣΔIRg=Zk+Za

理论竞赛 第6篇

1 赛前准备

1.1 赛前动员与辅导

基础教研室全体教师积极讨论竞赛方案, 对参赛各班进行赛前动员, 使每个参赛班级的学生明确参赛目的和意义、竞赛内容安排。赛前组织参赛班级人体结构学课程的授课教师对“细胞学”及“基本组织”的教学内容进行梳理, 发放配套练习题, 组织学生全面复习, 强化辅导。

1.2 竞赛资料准备

专业教师制作了“显微镜结构图”和“显微镜使用流程图”;教师编撰“基本组织辨识要点”, 精心挑选参赛组织切片, 统一操作规范, 确保操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 理论测试

通过理论测试进行初赛, 选拔进入决赛的选手。笔试包括“基本理论 (1 0 0分选择题) ”和“基本组织彩色图谱辨认 (2 0分) ”两部分内容;按成绩排名, 取前1 0%进入决赛。

3 技能竞赛

3.1 确定方案

为确保竞赛科学、公正, 基础教研室内部反复组织讨论, 结合学生和学校实际, 反复修改竞赛方案, 确定竞赛评分标准及决赛流程。决赛分两个赛场。采用显微镜多媒体同步投影技术和多头显微镜同步观察, 由4名评委现场打分。赛前组织所有选手通过抽签确定赛场及参赛顺序。

3.2 赛前集训

组织专业课教师对进入决赛的选手进行集中训练, 规范使用显微镜的操作, 指导基本组织的辨识, 要求选手通过培训达到“流程记清楚, 镜下调清楚, 组织认清楚, 要点写清楚”的目的, 确保选手熟练掌握竞赛要求的技能。

3.3 现场竞赛

由4名专业教师作评委, 根据评分标准, 从“参赛礼仪, 显微镜使用, 显微镜下组织辨识, 辨识要点”几方面进行现场打分, 并由计分员当场计算4位评委的平均成绩。最后, 两个赛场各取成绩优先者, 决定获奖名次。

4 收获

4.1 增强团队意识, 凝聚集体智慧

基础教研室全体教师群策群力, 任劳任怨, 牺牲休息时间, 为学生准备复习资料, 进行理论辅导。对选手进行集中培训, 对竞赛方案反复修改, 精选每一张竞赛用组织切片, 为竞赛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精力。他们互相交流, 发现问题及时修改, 赛前准备充分到位, 确保了竞赛的顺利进行。

4.2 创新测试手段, 强化能力训练

初赛理论测试中使用“彩色组织学图谱”, 对促进学生提高基本组织辨识能力有很大帮助, 今后的教学和测试中可反复采用这种形式。决赛内容以“显微镜的使用”和“基本组织辨识”为主, 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符合职业教育理念, 为学生学习后期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4.3 整理教学资料, 积累竞赛经验

通过竞赛, 我们完成了切合学校实验室实际的统一、规范的“显微镜使用操作规范”和“基本组织辨识要点”, 完善了“显微镜操作与基本组织辨识”竞赛评分标准, 摸索出一套较合理的竞赛流程。整理这些资料, 为今后统一实践教学的规范和标准, 组织类似活动积累了经验。

4.4 探索考核途径, 强化技能考核

组织技能竞赛对进一步带动人体结构学课程的全面技能考核, 无疑是一次有益的探索。若能利用自习或周末开放实验室进行学生技能培训, 可弥补实验时间和场地限制的不足;加大实践技能考核成绩的比例, 适当降低理论考核比例, 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强化动手能力, 又能提高学习成绩。

4.5 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竞争意识

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授课, 学生之间横向比较与联系的机会很少。竞赛把同级或同专业的选手放在一起, 打破班级界线, 加强不同班级选手间的交流与合作, 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 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

5 反思

5.1 学生整体学习情况不容乐观

此次参赛班级为2 0 1 1级所有护理双证书班, 初赛的理论测试内容为人体结构学的“细胞学”及“基本组织”两章内容, 卷面分值为1 2 0分。经准确统计, 参赛学生5 9 3人, 理论测试总及格率为3 0.6 9%;最高分为1 1 0分, 最低分1 7分;平均分6 6.7 3分。整体情况不容乐观。

5.2 实践教学评价标准亟待统一

“细胞学”及“基本组织”两章安排4次实践教学, 训练学生使用显微镜和进行组织辨识。按照学校的统一要求, 同年级、同专业统一教材和授课计划。在培训时发现, 选手操作流程不统一, 操作欠规范。这些问题的暴露, 提示我们需要统一实践课规范要求和评价标准, 加强实践课规范管理十分必要。

5.3 师资力量配备不足

目前, 学校专职教师周学时量几乎都达到2 4学时, 包括理论和实践教学。在实践课上, 教师1人要对约6 0名学生进行操作指导, 必然无暇顾及所有学生, 因此, 教学效果也不理想。

5.4 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心理素质亟待提高

在集中培训和技能竞赛过程中, 部分学生不能辨识基本组织;有的学生能清晰调出显微镜下要观察的组织, 但不能组织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结构特征, 只能写出死记硬背的辨识要点, 因此, 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与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亟待加强。竞赛时有的学生因紧张而不知所措, 手脚忙乱;操作和书写时手一直发抖, 操作不能有效完成。参赛选手整体心理素质水平需要全面提高。

6 建议

6.1 尊重认知规律, 课程设置循序渐进

就2 0 1 0级和2 0 1 1级双证书护理班而言, 第一学期同时开设人体结构学、生理学、微生物及免疫学和生物化学等医学基础课程, 这样的强度会使多数学生产生畏难心理, 降低学习兴趣。这既难保证每门课程的学习效果, 又使学科教学内容无法互相衔接。因此, 尊重学生认知规律, 循序渐进地开设课程, 注意课程内容的衔接, 确保教学顺利进行。

6.2 选择适宜教材, 优化教学内容

按自考办要求, 双证书护理班统一使用《人体结构学》、《生理学》和《病理学》教材, 对大部分初中毕业生来说, 教材内容偏深, 教学内容偏多。因此, 需要优选适合学生的教材, 优化教学内容。

6.3 扩充师资队伍, 提高教学效果

引进专业教师, 扩充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学难题。

6.4 规范实践要求, 统一评价标准

结合学校实验室实际, 摸索实践教学评价标准, 组织教师编写配套的实践教学指导, 统一实践课的教学要求和评价标准十分迫切。

6.5 强化教学责任, 加强鼓励教育

以学生能力发展为中心, 着力思考“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通过培养学生自信心, 结合案例教学体现“实事求是”的重要性;强化操作规范, 引导学生养成尊重事实、科学认真的工作态度, 鼓励和促进每个学生都能健康地发展, 是每位教师的职责所在。

竞赛仅仅是手段, 旨在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学以致用。以赛促学, 以学促教。希望通过竞赛, 促进教学环境的改善, 促进教师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蒉

理论竞赛 第7篇

1 体育竞赛表演著作权法保护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2001年修改《著作权法》时, 因我国的杂技表演在国际上屡获大奖, 所以修订的《著作权法》中采纳了一些立法委员的建议, 将杂技艺术作品纳入著作权法的保护范围。这引起了体育界的广泛关注, 加之当时中国申奥成功, 体育产业蓬勃发展, 对于与杂技艺术表演相似的花样滑冰、艺术体操、花样游泳等带有技能性并展现艺术美感的体育竞赛中的动作表演是否也可和杂技艺术作品一样成为著作权法保护的客体, 在体育界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1. 1 体育竞赛表演著作权法保护的研究现状

目前, 学者们对体育竞赛表演的著作权法保护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有从体育竞赛表演的概念出发, 再根据著作权法对作品的定义进行对比, 得出体育竞赛表演构成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应予以保护的结论[1], 亦有得出相反结论的论述[2]; 有对体育竞赛表演进行分类分别阐述其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属性[3], 也有从国际公约角度阐述体育竞赛表演可纳入著作权作品进行保护的[4], 还有讨论对体育竞赛表演的运动员赋予表演者权[5]。但目前研究仅停留在理论层面, 立法及司法实践中并未涉及。

1. 2 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体育竞赛表演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 笔者发现了其中存在的问题, 总结归纳如下。

1. 2. 1 体育竞赛表演的概念不清

体育竞赛和表演这两个概念都比较容易理解, 而两者的结合———体育竞赛表演到底该如何定义, 其内涵是什么外延又该怎样理解, 从现行学者们的论述中还没有统一的答案。有学者称体育竞赛表演在日常使用中的涵义, 既可对是以体育为内容的表演的说明, 表示体育竞赛对观赏者而言就是一种表演[3]; 还有学者认为运动员通过体育竞技动作, 将自己的动作技巧, 动作艺术构思展示给观众[1]。

以上这些定义并没有清晰明确给出体育竞赛表演的内涵, 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会造成概念的混乱。在没有给出清晰明确的体育竞赛表演的定义就直接讨论如何给予其著作权法的保护, 不仅会造成基本概念的混乱, 而且还会影响对该领域知识产权保护的深入研究。

1. 2. 2 体育竞赛表演的作品特性不明

体育竞赛表演的著作权法保护之所以有争议就是因为其有不同于一般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作品的属性。然而, 现有研究成果却鲜有涉及体育竞赛表演的此种特性, 这就是都从作品构成要件出发分析体育竞赛表演的作品构成却得到南辕北辙的结论的原因。

1. 2. 3 关于背景问题的争议

在很多体育竞赛表演的著作权法保护的学术论文中都会提及体育竞赛表演和杂技艺术作品的类比关系, 认为应给与二者相同或类似的保护。然而与体育界对杂技艺术作品纳入著作权法的热情不同, 知识产权学界对杂技表演是否应构成著作权法上的作品有较大争议。在《著作权法》第三次修订的过程中, 很多专家甚至提议应该取消“杂技艺术作品”。那么以杂技艺术作品的基础来论及体育竞赛表演的著作权保护似乎就显得有些根基不稳了。

2 体育竞赛表演所涉及的基本问题

通过以上分析, 我们发现了体育竞赛表演得著作权法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因此, 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对以上基本问题进行梳理, 从而得到体育竞赛表演可作为著作权法保护作品的结论。

2. 1 体育竞赛表演的概念及特性

2. 1. 1 体育竞赛表演的概念

我国学者将体育竞赛表演翻译为sports match and performances或者sports competition performance, 而笔者并未找到相关英文资料。①

《现代汉语词典》并未收录体育竞赛表演这个词, 该词是一个随着时代和学术发展而出现的合成词。该词在我国学界最早出现在2001年张厚福的《论运动竞赛表演的知识产权保护》一文中, 该文并未对运动竞赛表演进行系统的解释。②而后有学者将这一概念解释为现代运动竞赛表演是竞赛与表演的结合, 其表演的方式凝结了运动员和其他人员的智力劳动成果, 具有知识产权的属性, [6]而后这一名称就固定下来了。

根据体育竞赛表演的字面解释来看, 表演一词对体育竞赛起到了修饰和限定的作用, 但又未达到表演者权意义上的“表演”———即实现与他人交流之目的。通过文义解释, 体育竞赛表演似乎应定义为那些把情节或者技艺表现出来的运动项目的比赛, 例如, 艺术体操、花样滑冰等。如此一来, 我们容易将该类体育比赛理解为著作权法保护的客体。除此之外, 还有学者将体育竞赛表演理解为, 那些把情节或者技艺表现出来的运动项目中运动员表演的肢体动作。

然而笔者认为, 这类体育比赛和运动员在这些比赛中完成的肢体动作都不是著作权法的保护客体, 都不符合独创性的表达这一要求。体育竞赛表演作为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形式是指对那些配合音乐通过肢体动作展现情节和技艺的运动项目中运动员的动作进行选择和整体编排的设计, 这种设计可以是书面的, 如利用脚本记录, 也可以是以其他形式固定下来的。

2. 1. 2 体育竞赛表演的作品特性

对体育竞赛表演是否可以成为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之所以存在争议就是因为其既有与现有作品形式相同的地方, 也有与现有作品形式截然不同的特质。我们只有对这些特质进行深入剖析, 才能更好地把握对体育竞赛表演的采取何种形式的保护。

( 1) 体育竞赛表演具有竞赛性。

体育竞赛表演与舞蹈作品、杂技艺术作品都属于以肢体动作为表达手段, 其最大的区别就是体育竞赛表演具有竞赛性。比如, 舞蹈作品通过连续的动作、姿态、表情来展现思想感情, 也就是说舞蹈作品的根本目的是表达思想感情。体育竞赛表演的根本目的则是竞赛, 这一目标是舞蹈作品和杂技艺术作品等作品都不具备的。

( 2) 体育竞赛表演具有技能性。

展现体育竞赛表演的运动员所比拼的就是各自所具有的技能, 这种技能要求较高、难度较大, 绝非单纯的力量对抗与脑力比拼所能匹敌。这点与杂技艺术作品有相似之处, 但杂技艺术作品中展现的技能多是操作物品与身体掌控的一种平衡能力, 而体育竞赛表演则是运动员对身体极限的挑战。

( 3) 体育竞赛表演具有艺术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 现代体育竞赛表演与过去有了很大变化, 在运动员挑战人类身体极限的基础之上又加入了艺术性的要求, 而且这种需求的比重也在逐步增大。现代体育竞赛表演, 如艺术体操、花样滑冰、花样游泳等运动项目的可观赏性是极强的。观众在观看运动员展现的技能的同时也都收获了艺术之美的体验。这也是呼吁体育竞赛表演纳入著作权法保护的最大原因。

2. 2 从独创性表达角度谈体育竞赛表演

2. 2. 1 杂技艺术作品独创性表达的启示

很多体育竞赛表演著作权法保护的论文中都会提及体育竞赛表演和杂技艺术作品的类比, 既然杂技表演是否构成作品存在争议, 那么我们首先来讨论杂技表演以理清思路。学界对杂技艺术作品的争议主要是通常所见的杂技表演, 如顶碗、走钢丝等更多地体现为一种技能性劳动, 而非独创性表达。李明德教授认为, 虽然杂技表演体现了技能性, 但从理论上很难完全排除杂技表演构成作品的可能性, 应从作品的独创性表达的角度加以判断。将杂技表演中不属于表达的要素, 即顶碗、走钢丝等技能排除出去, 若剩余部分仍能表达某种思想观念, 并符合独创性要求则该杂技表演可作为作品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7]

2. 2. 2 体育竞赛表演独创性表达的分析

体育竞赛表演也是既包含技能性又包括艺术性。以花样滑冰为例, 托举、旋转、跳跃等都是比赛的必选动作, 其动作本身都是技能的体现, 不构成著作权法意义上的表达, 不能成为作品获得著作权法保护。仔细阅读花样滑冰的评分规则, 可以知道每一项花样滑冰的技术动作要素的分数总和是技术总分。每个比赛节目都被限制要包含固定数量的技术动作要素。比赛节目得分的另一部分是节目内容分, 针对技术总分中没有涵盖的细节和节目的艺术表现方面打分, 包括五个小项: 滑行技术、衔接、表现/执行、编舞、诠释。花样滑冰运动对一套动作设计有其艺术表现性的要求, 而且其艺术性的表达具有极强的可观赏性, 带给观众美的享受。我们完全可以将花样滑冰一套动作设计分成两部分来看, 排除那些技能性的要素后, 剩下的部分如仍能表达某种思想观念并且具有独创性, 那么这套动作设计可作为著作权法的作品加以保护。[8]

2. 2. 3 体育竞赛表演比较法上的印证

德国联邦法庭认为滑冰包含有戏剧性的因素, 因而可以作为艺术作品予以保护。法国规定“涉及跳水及在弹簧垫上空翻的运动属于哑剧表演, 因此是思维的产物, 根据文学与艺术资产的相关法律可以享受版权保护。”

3 以知识产权劳动理论为体育竞赛表演的著作权法保护提供正当性

从独创性表达角度分析体育竞赛表演的著作权法保护是可行的, 但诸多学者从著作权法作品概念出发来讨论这一问题时却得到了完全相反的结论, 可见体育竞赛表演作为竞赛性、技能性和艺术性的结合有其复杂性。既然从实然的角度看问题出现困难, 不妨从应然的角度即知识产权劳动理论来进一步思考这一问题以拓宽思路。

从自然法最朴素的道德层面出发, 一个人对自己投入了劳动而编排出的一套动作设计应该享有权利。那么从知识产权劳动理论来深入探讨体育竞赛表演的正当性就有了基础。

3. 1 财产劳动学说解读知识产权的正当性

虽然洛克的时代还没有完整意义的知识产权制度, 但在他看来, 在满足前提的情况下, 人投入了劳动就应该享有财产权, 运用这一学说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和认识知识产权的正当性。

将洛克的财产劳动学说应用于知识产权就需要这样进行解读, 自然界中预先存在着部分思想 ( 知识或者科学原理) 等待着人类去发现, 这是人类所共有的。每个人对自己的人身拥有所有权, 每个人的创造性劳动属于自己。当一个人将自己的创造性劳动应用于思想或者知识共有物时, 他有可能取得知识产权, 取得知识产权的前提就是应该留下足够好的、同样多的东西给别人。这里需要特别说明, 因为知识产权保护的是无形物, 无形物不存在浪费的问题。人类可能取得知识产权的劳动必须为创造性劳动。

取得知识产权的前提是为别人留下足够好同样多的东西, 也就是说, 抽象的思想是人类共有物, 新的思想都不是凭空产生的, 都凝结着前人的经验。如果给予创造性劳动和知识共有物相结合的新思想以专有权, 必然将一部分共有领域的知识私有化, 无法满足为别人留下足够好同样多的东西这一前提。知识产权制度的构建都是围绕着这一前提而展开, 所以知识产权不保护抽象的思想, 在著作权领域保护表达而非思想, 在专利法领域所保护的技术方案是思想的实施。知识产权的时效限制、权利穷竭、合理使用、法定许可等制度都是为了满足这一前提条件而建立的。

3. 2 知识产权劳动论解读体育竞赛表演著作权法保护的正当性

将财产劳动学说应用于知识产权领域形成了知识产权劳动论, 笔者认为, 将其进一步推演到体育竞赛表演是完全可以说明体育竞赛表演著作权法保护的正当性的。还以花样滑冰为例, 比赛规定的技术性动作如托举、旋转、跳跃等都是属于公有领域的动作。一个人结合音乐将这些公有领域的动作进行选择编排的设计以展现艺术、体育之美供观众欣赏。在这个过程中, 其投入了创造性的劳动, 那么如果满足前提条件其可能获得著作权法的保护。

在讨论前提条件之前, 我们应再次明确体育竞赛表演不同于一般艺术表现形式的地方。比如, 反对以著作权法保护体育竞赛表演的学者提出体育事业的发展目标和著作权法的宗旨是相违背的, 认为将体育竞赛表演纳入著作权法的保护不利于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9]笔者认为, 这一观点产生的根源就是认为体育竞赛表演具有竞赛性和技能性的特点而忽略了艺术性的特征。体育竞赛表演是一种体育和艺术的结合, 这种结合有时难以给各部分划分清晰的界限。在给予艺术领域以著作权法保护时, 如没有掌握好这个度确实可能造成对体育事业发展的损害, 所以在体育竞赛表演的著作权法保护中这个前提的满足显得尤为重要。

著作权分为精神权利和财产权利, 著作权的经济权利的实现是通过赋予著作权人短暂的垄断权, 而体育运动属于人类社会的公有领域, 通过短暂的垄断权交换经济利益的方式是有损体育事业的发展。一套比赛动作的创作目的是为了在比赛中实现体育“更高、更快、更强”的发展目标并取得好名次, 好名次与奖金是挂钩的, 那么在这一点上等于在经济上给予了作者激励。所以笔者的观点是, 在体育竞赛表演的著作权法保护应更为重视精神权利的保护, 而通过合理使用、法定许可等制度设计减少作者通过垄断权获得经济利益损害体育发展的情况。在我国体育竞赛表演作品的作者多与职务行为相关, 所以国家也可以成立一个公共基金或者采取津贴制度, 对优秀的、推动体育竞赛表演事业发展的作品给予经济奖励。

4 结 论

综上所述, 体育竞赛表演有其自身的特点, 从知识产权劳动理论进行探讨, 笔者认为体育竞赛表演成为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具有法理上的正当性。当然, 具体到每套动作是否可以成为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还要看其是否符合作品独创性表达的要求。对体育竞赛表演的著作权法保护一定要结合其自身特点对权利体系进行合理规制, 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和文化艺术领域的进步。

摘要:随着体育行业的不断繁荣发展和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 体育竞赛表演是否纳入著作权法保护的范畴引起了学界的关注。本文拟从现阶段研究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出发, 从知识产权劳动理论为视角讨论体育竞赛表演著作权法保护的正当性。

关键词:体育竞赛表演,著作权法,独创性表达,知识产权劳动理论

参考文献

[1]孔伟.我国体育竞赛表演的法律性质探析[J].当代体育科技, 2013, 3 (25) :153-155.

[2]熊任翔.体育比赛的著作权法律保护问题探析[J].企业家天地 (下半月) , 2005 (6) :43.

[3]汤卫东, 于善旭.体育竞赛表演的作品属性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5, 119 (4) :15-17.

[4]马小华.“应然”与“实然”视角下体育竞赛表演权的法律保护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0, 44 (5) :28-32.

[5]孙熹.论体育竞赛表演的表演者权[J].安徽文学 (文教研究) , 2007 (1) .

[6]张杰.运动竞赛表演中的著作权保护[J].体育学刊, 2001, 8 (4) :14-16.

[7]李明德, 管育鹰, 唐广良.《著作权法》专家建议稿说明[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12.

[8]弗兰克兹·沃尔洛兹.体育与版权[J].体育文史, 1997 (1) :52.

上一篇: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监理下一篇:演唱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