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校园文化范文

2024-07-26

精品校园文化范文(精选12篇)

精品校园文化 第1篇

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越来越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校园文化作为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倍受教育工作者的推崇。

什么是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就是学校在办学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为全体师生所认同和遵守的并带有本校特色的办学理念、办学思想、办学宗旨、办学使命、办学目标和学校发展战略等等的总和。真正优秀的校园文化可以提升学校的形象, 增强校风、教风和学风。它高屋建瓴地指导着学校的教学活动, 并通过教学活动发挥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绝不回避大浪淘沙、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

河北省宣化区阁西街小学是一所有着近百年历史的公办小学, 始建于1913年, 经历百年沧桑变迁, 几易校名, 由过去一个学生不过几人、教师不过几名、教舍不过几间的旧中国传统小学校, 发展成为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占地25.11亩, 配备有多媒体教室、语音室、微机室、阅览室、实验室、体育活动室、电脑局域网及先进的校内安全监控系统和二百米环形跑道运动场的现代化公办小学。学校先后荣获“河北省教育教学管理先进学校”、“张家口市素质教育先进学校”、“张家口市文明学校”等荣誉称号。“文化兴校”成就了阁西人的成功之路。

“形神合一, 物我和谐”改善了师师关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 校园文化也在不断地传承中创新, 在创新中发展。现在阁西街小学校园文化的核心理念就是“合和”文化。学校提倡“形神合一, 物我和谐”, “形”指的就是一切外在的东西, 包括校园制度、教学方式、组织结构、责权体系、校领导风格等等;而“神”则是指学校的愿望、价值观、使命、精神、理念等这些指导校园发展的思想。校园文化的最高境界是“形神合一”, 这需要通过全校师生的不懈努力才能获得。这个时期, 阁西街小学以自己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为突破口为学校注入了灵魂, 号召师生追求“物我和谐”的理想, 把师生的需求与校园发展、社会进步有机地结合起来, 建立起“和谐的师师关系、师生关系、生生关系”, 并不断把好的经验进行物化, 展现出来, 达到“物我和谐”之目的, 影响和教育一代代阁小人, 建立了一支优秀的师生团队。

根深之树不会风折, 泉深之水不会涸竭。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必须打造出一支具有强烈时代精神和现代教育理念、优秀教学方式的和谐教师团队。师源决定着生源。校领导从营造“人人干正事, 处处无谬言”的教学氛围入手, 实施师德建设工程, 以“正师风、练师功、铸师魂”为目标, 在教师中开展了“协作, 从赏识开始”座谈会、“话说‘牢骚’大讨论”、“不挂名人, 挂自己”的佳句鞭策等系列活动, 利用“教师考核登记册”与教师保持经常性的书面交流, 组织教师到名山大川观光旅游, 使大家珍惜在一起的机缘, 敞开心扉进行高品质的沟通。通过沟通, 认识自己的优势, 发现自己的不足, 在寻找与弥补差距过程中不断加深了解, 增进情谊, 完善自己, 融洽了师师关系。教师们转变观念干正事, 以非凡的使命感, 奉献着矢志教育的烛光情愫, 把兴我中华的强国理想和家长望子成龙的成材梦浇铸在一起, 点燃了孩子们好学上进的求学欲望。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带来了新的教学要求和新的评价方式, 学校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 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 组织骨干教师参加省、市等各级部门组织的新课程培训, 倡导业绩积累, 挖掘教师内在潜力。教师们以“教学论坛”、“交流研讨会”为载体, 互相切磋, 共同探讨, 优化教学方式。在创建“五星级”品牌学校的进程中, 立足实际, 突出特色, 以学定教, 以学论教, 坚持以写文章的方法设计课堂教学;坚持挖掘知识的系统性、时代性、拓展性;坚持最大限度地锤炼教学语言和教学智慧;坚持推进使用各种媒体资源;坚持教学反馈的“五个坚持”进行教学活动。广大教职员工发扬“严谨、务实、勤奋、进取”的工作作风, 立足岗位, 苦练基本功, 在学校实施的“六个一工程”中, 每位教师每学期坚持开一堂公开课, 提供一个典型案例, 摘写一万字的读书笔记, 完成一篇教学心得或案例, 撰写一篇教科研论文或教育小故事, 卓有成效地帮助一名贫困生。在融洽和谐的教学环境中, 一大批优秀教师脱颖而出, 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骨干力量。自2000年以来, 全校共有省级优质课2节, 市级优质课7节, 区级优质课70节, 教师撰写的60多篇论文获国家级奖励, 40多篇论文获市级奖励, 涌现出许多优秀教师, 为打造品牌学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形神合一, 物我和谐”改善了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作为学校环境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贯穿在整个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这一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优劣、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程度, 以及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阁西街小学把“形神合一, 物我和谐”的办学理念熔铸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 帮助教师从旧的师生关系中解脱出来, 努力纠正教育观念上的偏差和行为方式上的不当。教师放下架子, 平等地对待学生。在教学管理上, 摒弃以管代教、以堵代疏、以批评代替教育的做法, 在理解、信任、尊重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天性, 寻找孩子的成长平台。

2006年, 区教育局为重塑百年校园的精品形象, 决定投资1200多万元, 异地新建阁西街小学。建设中, 设计师采纳了校领导的建议, 将“形神合一, 物我和谐”的校园文化元素融会到教学楼设计中。新落成的教学楼呈一个U字形, 其形状酷似一位慈母张开双臂, 将儿女拥抱在温暖的怀中, 表达了师生如母子的亲情关系。同时将教学楼与周边环境和谐统一起来, 楼群、绿地、假山、喷泉和谐相融。汉白玉石雕, 以方的座、圆的池几何图形和谐相融, 彰显了阁小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做人原则, 表示师生在道德情操的规范下, 和睦相处, 和谐发展。但是形似不等于神似, 只有形式和内容的和谐统一, 才能达到“合和文化”的真正目的。为此, 校领导亲自主持省级课题《人际关系与学习效率》、《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开发研究》和《师生关系的研究》等, 在科研实践活动中, 把“育真爱, 铸师魂”改善师生关系列为师德建设工程的重点项目, 以“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对学生成长的关爱, 对本职工作的挚爱”作为师德建设标准, 从拥有从教良心、坚持教育公正、体验教师幸福入手, 培养教师良好的师德、健康的心理、敬业的精神、无私的爱心、规范的行为、合格的品质、学习的习惯、进取的意识。老师们用自身的品质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 影响学生, 唤起学生的求知欲, 变“要我学”, 为“我要学”。

一位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曾经一度和学生关系比较紧张, 而且几名家长联合找到校领导要求更换老师。家长认为这位老师没有教育教学经验, 实习期教的科目和现在教的科目不一样, 专业不对口, 学生成绩滑坡。校领导一方面告知家长, 科班出身的小学教师在院校学习的教育教学专业知识很广泛, 而且有些科目是相通的, 整合后适用于许多学科。而且新老师上岗刚一个月, 师生之间还没有度过磨合期, 需要一个适应过程。校方在选用任课老师时, 都要经过严格的教学考察, 她虽然没有教学经验, 但她有知识、有热情、有信心、有好学爱钻的上进心, 请家长放心, 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 她一定会胜任本岗位工作的。另一方面校领导深入班级, 多次进行教学跟踪, 帮助新老师完善教学方案, 积累教学经验, 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吸引同学的注意力, 提高学生的理解力, 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渐渐地同学们喜欢上了这位老师和她的课。“亲其师, 信其道”的和谐教学氛围, 促使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得到了提高, 老师也从紧张的师生关系中解脱出来, 工作更加勤奋。2008年, 这位教师在教育系统组织的“青年教师电教评优课”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为了融洽师生关系, 学校还开办了知心家长学校。在知心家长学校里, 家长们被学校发生的许多故事所感动。如老师到厕所亲手为便秘的小学生掏粪便, 鼓励不爱讲话的学生倾诉委屈, 关键时刻老师挺身而出为学生伸张正义;学生给老师过教师节, 帮助老师管理班务等等。在知心家长学校, 教师通过与家长的沟通, 帮助家长协调了学生与家长的关系, 家长反过来帮助老师协调师生关系, 促使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家长之间和睦相处。2007年, 阁西街小学被推荐为“国家级知心家长学校”。

“形神合一, 物我和谐”改善了生生关系

从六七岁到十二三岁正是似懂非懂的年龄, 学生的求知欲非常强烈, 但心理承受力非常脆弱。随着年龄的增长, 同学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多, 他们总愿把心里话说给同伴听, 在与同学交往的过程中获得帮助、理解、赞许和尊重, 寻求快乐, 汲取营养, 建立竞争意识, 提高学习成绩。那么如何培养学生与学生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呢?

阁西街小学采用“星象互动”的教学管理模式, 让学生在集体活动的“公转”中实现凝聚, 在自我发展的“自转”中呈现生命的活力。学校积极开展各种活动, 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交往、交流, 加深了解, 联络感情, 形成自尊自爱、互敬互谅、互帮互学的良好风气, 从而使更多的学生有平视的朋友, 在愉快的心境中学习, 不断提高自己, 实现“公转”和“自转”的和谐相融。学生们在学校组织的拼音过关、语言百字、数学百题、英语百词、读书知识竞赛活动中, 注重积累知识, 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人人都有了“采蜜集”“摘抄本”, 大家互相传阅, 互相学习, 增进了情谊;在学校组织的与福利院孩子手拉手活动中, 同学们捐资捐物, 积极向弱势群体发出友好信号, 主动关心他们, 在比奉献比爱心中净化了心灵, 得到了“予人玫瑰, 手留余香”的愉悦;在学校组织的鼓乐队、腰鼓队训练演出活动中, 同学们和谐精彩的表演, 充分体现了生生之间的团结合作精神。学校还非常重视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 成立了《中国少年报》小记者站, 许多同学光荣地成为《中国少年报》的小记者。老师们经常带领学生深入到工厂、农村、贫困山区小学、福利院进行实地采访, 召开恳谈会, 让小记者与报社大记者、作家协会的大作家进行交流。学生的作品通过学校的文化期刊展示出来, 在师生大会上朗读、宣讲, 优秀作品还被推荐到各级报刊杂志上发表, 有的同学还获得了全国二等奖, 不仅登上了人民大会堂的领奖台, 还与国家领导人合影留念。这些活动有效地激发了孩子们的求知欲, 提高了学生的文学兴趣和写作水平。学校每年还举办艺术节, 通过各种球类比赛、音乐能手选拔赛、书画作品展览, 培养了孩子们的爱心、耐心、自信心。一改过去封闭式的教学模式, 让学生们“在活动中做同学的伙伴;在生活中做同学的兄弟姐妹;在困难中做同学的知已;在学习中做同学的伴侣。”相互尊重、相互合作、相互信任、相互提升, 在和谐的生生关系中, 逐步培育了学生好强上进的个性和健康活泼的人格, 迸发出强劲的学习热情, 学习效率明显提升。

精品企业文化标语 第2篇

一、管理理念类

1.竞争促进成长,合作放大能量。

2.竞争对手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3.用钢铁般的纪律锻造员工,用慈母般的关怀激励员工。

4.有情领导,无情管理,绝情制度。

5.深刻来自具体。

6.做对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对更重要。

7.鼓励创新,容忍失败的尝试。

8.一次把事情做好是最经济的。

9.把平凡的工作一千遍一万遍地做对就是不平凡。

10.把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就是绝招。

11.务虚要有高度,务实要有力度。

12.不做第一,就做唯一。

13.发现问题是水平,解决问题是能力。

14.成功者找差距,失败者找借口。

15.累积点滴改进,迈向完美品质。

16.一丝之差,优劣分家。

17.人品决定产品,细节决定品牌。

18.没有品质,便没有企业的明天。

19.服务越好,说明素质越高。

20.靠原则做事,用结果交换。

21.企业不做结果,就会被社会淘汰,员工不做结果,就会被企业淘汰。

22.一个真正职业化的人,应该以不提供结果为耻!

23.鸿飞千里,志高致远;海纳百川,聚才乃壮。

24.让您在公司不断历练、成长和成就是公司的责任!

25.一个优秀的领导人非常重要的职责——使出浑身解数去拼命兜售:守纪律、守时间、互相配合以及其他良好的品德素质——你必须日复一日的把这些全推销出去。

26.在组织的领域里确定不移的事实是:世界上永远没有用来奖励工作努力的报酬,所有的报酬,都只是被用来酬答工作成果的。

27.迁就等于放弃,要求才是真爱。

28.推动企业前进的最根本动力是我们自己,阻碍企业前进的罪魁祸首也是我们自己。

二、个人成长类

29.责任止于我。

30.没有做不好的工作,只有不负责的人。

31.好的想法一分钱一个,真正无价的是如何去实现这些想法。

32.先耕耘,后收获。

33.在工作中成长,在成长中成就。

34.今天不辛苦,明天就痛苦。今天不清醒,明天就惊醒。今天不严格,明天就严峻。

35.辛苦总比贫穷好。

36.今天不走,明天要跑。

37.觉得为时已晚的时候,恰恰是最早的时候。

38.时间在流逝。

39.投资未来的人,是忠于现实的人。

40.人人都有改进的能力,事事都有改进的余地。

41.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42.人类因梦想而伟大。

43.今天的事今天办,能办的事马上办。

44.站着做人,跪着做事。

45.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46.人和人最小的差别是智商,最大的差别是坚持。

47.幸福或许不排名次,但成功必排名次。

48.弱者任思绪控制行为,强者让行为控制思绪。

49.上帝总是用挑战和困难做包装把礼物送给你,看你有没有勇气打开这个包装!

50.对你缺点的纵容就是对你的羞辱!

51.止住抱怨,留住幸福。

52.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53.吃亏是福。

54.快乐生活,快乐工作。

55.天道酬勤,厚德载福。

56.小胜靠智,大胜靠德。

57.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58.能做事者必不怨天尤人,怨天尤人者必不能做事;真人才不必谄上骄下,谄上骄下

者必非真人才。

59.太阳光大,父母恩大,君子量大。

60.不要成为企业最短的一块板。

61.是雄鹰给你蓝天,是骏马给你草原。

62.视点决定格局,格局决定结局。

63.改变你能改变的一切,接受你不能改变的一切。

64.多琢磨事,少琢磨人;当面多讲,背后少议。

65.讲主观,少讲客观;讲内因,少讲外因;讲自己,少讲别人。

66.听不到奉承是一种幸福,听不到批评是一种悲哀。

67.忠于人格,终于职业,忠于公司。

68.行动是成功的开始,等待是失败的源头。

69.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70.积极思考造成积极人生,消极思考造成消极人生。

71.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

72.坚韧是成功的一大要素,只要在门上敲得够久、够大声,终会把人唤醒的。

73.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74.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99个只有兴趣者。

75.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76.未曾失败的人恐怕也未曾成功过。

77.人生伟业的建立,不在能知,乃在能行。

78.任何的限制,都是从自己的内心开始的。

79.怀疑抑制能力,相信就是力量。

80.没有哪种教育能及得上逆境。

81.公司为我搭舞台,我为公司添光彩。

82.巨大的成功靠的不是力量,而是韧劲。

83.闲人无乐趣,忙人无事非,为自已找借口的人永远不会进步。

84.为了放射自己的光,无需吹熄别人的灯

85.成就大业的人,能在小处忍受耻辱;建树大功的人,能在小处谅解他人;看别人不

顺眼,要调整自己的修养。

86.听不到奉承的人是一种幸运,听不到批评的人是一种危险。

87.如果你有智慧,请你拿出智慧,如果你缺少智慧,请你流汗,如果你缺少智慧又不

愿意流汗,那么请你离开本岗位。

88.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

89.三年前的态度,决定了今天的生存状态;今天的态度,决定了三年后的生存状态。

90.无论领导懂不懂管理,无论同事配不配合你,无论市场景不景气,都不是你拿不到

成果的理由。

91.不要用别人的错误,来证明自己的正确!

92.历练•成长•成就

93.责任•荣誉•团队

94.你今天选择?【笑脸图】还是【哭脸图】

95.最理想的任务完成期是昨天。

96.找借口时你立刻原地踏步。

97.公司没有问题你立刻失业。

98.享受荣誉和收入的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和委屈。

99.一流的员工解决问题,未流的员工抱怨问题。

100.多数人不能成功的原因,是他们习惯了逃避问题。

101.只有面对问题,才能激发我们潜藏的力量,唤醒我们沉睡的智慧。

102.问题常常被我们内心恐惧夸大了,只要下决心去解决,问题已经不再是问题。103.如果选择了逃避问题,那你一定会付出更大的代价来解决这个问题。

精品校园文化 第3篇

一、规范管理制度,营造公平环境

高水平的管理会带来高水平的教育质量。过程管理和全程管理有很大的必要性。在教师管理方面,把“以人为本”作为教育管理永恒的主题,激发教师的责任心和创造力;大力倡导教师形成自我塑造的意识。学校在落实各项工作的时候都要阳光操作,让公平正义充满每个师生的心田。每个区域都有专人负责,层层分管,实行责任制管理,把看谁管理得更好、更鲜活、更有创意、对师生教育意义更大,作为一项业绩。以大环境带动小环境,以小区域促成大气候,形成人人重视环境建设,人人参与文化构建的氛围。

二、深化教學改革,打造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校园文化建设中一项不可或缺的必备要素,是学校得以生存的生命线。要以课堂教学指导意见为依据,结合学生的现状形成本校的教学风格与特色。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使课堂教学更加具有目的性,教师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与努力,相信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教学模式日渐成熟。

积极倡导领导深入课堂听课指导,鼓励教师多参与听课交流学习,鼓励各学科教师探索出符合自己学科特色的教学新模式,引导教师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积极践行教学常规管理要以教学研究为导向,做到研究与教学的有机结合,有效地促进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把课题研究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与校本教研结合起来,不断总结经验,大胆实施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研究,有效加快了课堂教学改革的进程。

三、开展丰富活动,彰显文化内涵

为了丰富学校文化生活,展示师生的特长,展现师生风采,学校应充分利用可利用时间为师生安排文娱活动,针对学生举办各种兴趣学习班。活动以班级或年段为单位,各年段、各班级各有特色,集中展现各班的集体风貌,达到艺术教育与德育的有机结合。这些活动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热情,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校的特色办学奠定一定的基础。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体现“文体活校”的办学理念,学校逐步形成“宽松、和谐、平等、尊重”的人文环境。

四、加强师德建设,提升文化品位

著名教育家斯霞说:“要使学生的品德高尚,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在学生面前,教师就是一本无字德育书,学生时刻都在阅读。教师是立校之本,而师德师风则是教育之魂。因此,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中,应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思想建设的首要工作。广泛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深入学习师德规范,树立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开拓创新的先进典型。可以通过读一本专著、写一篇心得、写一篇论文,使教师逐步达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高尚境界。

五、美化自然环境,奠定育人基础

一所学校的环境会悄无声息地影响着每位师生的信念,具有潜在的巨大教育功效。一个好的环境能对学生起着独特的教育作用,是其他教学形式难以替代的,学生可以从好的环境中顺利习得知识和受到感染。感受环境的幽雅,心情舒畅!师生们步入校园,犹如置身于美丽的大花园,赏心悦目。

六、优化校园环境,提高育人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校园的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让每一面墙壁成为无声的语言,成为谆谆教导的先生学者。”整个校园,就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大课堂,要让学生视线所到的地方,都带有教育性。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赋墙壁、砖壁以生命,让墙壁“说话”,并使其成为陶冶学生的“立体的画,无声的诗”。在整体的设计中主要依据校园“弘扬传统文化 构建和谐校园”的教育理念,充分体现校徽、校训中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和谐统一的内涵。

根据学生的发展规律,针对年组或年段设计楼道文化,让学生时刻置身于优秀文化的熏陶之中,让传统文化之精髓深深扎根于师生心中,帮助师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以有自然景观与春夏秋冬的图案。清新的图案很自然地进入视线,欣赏画面,品读诗句,感悟人生哲理,学习处世哲学。构建了师生交流平台,使校园中的每一个角落都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总之,校园文化建设,应发挥自身优势,实施人文管理,唱响主旋律,倾心打造精品校园文化。营造环境文化,打造书香文化,创造活动文化,锻造课堂文化,让灵性在这里创造,让人格在校园里升华。

打造精品学校文化提升学校文化品位 第4篇

一、创新物态文化

哈佛大学一个校门的正面写着: “入门以增长智慧”, 背面写着:“离开以后, 更好地回报祖国与社会”。它的图书馆中有这样一条标语:“此刻打盹, 你可能做梦;而此刻学习, 你将圆梦。”润物于无声, 成就了一代又一代学子的梦想。我们的物态文化建设坚持“一校一创意, 一班一特色, 自主创新, 展示自我”的原则。突出主题文化, 突出办学特色, 突出自主研发。走廊文化简约而不简单, 教室文化规范而不花俏, 墙壁文化大气而不死板, 橱窗文化高尚而不媚俗, 雕塑文化意深而不繁杂。我们的要求是“四变四不变”, 即物态文化要以展示师生的教育教学成果为主, 不要处处都是名家名言, 名诗名画;物态文化要有主题、有寓意、有匠心, 不要低俗、随意;要能定期更换, 不要一劳永逸;要通俗易懂, 不要高深莫测。第五小学正对校门的石雕上是一本厚重的书, 两面分别写着“字如人生, 自强不息, 志存高远, 致远任重”十六个字, 底座写着“写字育人”四个大字, 既体现了浓浓的书香氛围, 又很好地揭示了“写字育人”的办学特色。雷锋小学的“雷锋精神”主题文化, 大有小学的“湿地风光”主题文化, 余积小学的“展示自我”主题文化, 温滴楼小学的“礼仪教育”主题文化, 实验小学的“书香校园”主题文化, 都很好展示了学校的办学特色。

二、规范行为文化

我们用制度制约领导行为, 我们制定了校长、书记、教学副校长、德育副校长、安全副校长、工会主席、德育主任、教导主任、幼儿园园长、后勤主 任、大队辅导员等11项岗位职责, 制订了《教学管理制度》《德育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财经管理制度》《党风廉政建设制度》等90余项管理制度, 集结成书, 下发各校, 真正实现了事事有制度, 人人守制度, 对事不对人, 制度引领发展的精细化管理目标;我们用形象约束教师行为, 提倡树立教师“八种形象”, 即甘于奉献的红烛形象, 爱生如子的慈母形象, 率先垂范的楷模形象, 爱岗敬业的公仆形象, 匠心独运的智者形象, 改革创新的勇者形象, 博学多才的学者形象, 理念先进的专家形象。激发正能量, 引领教师行为;用习惯规范学生的行为, 我们制定并下发《凌海市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十条规定》, 即:举止文明的习惯, 诚实守信的习惯, 尊重他人的习惯, 守时、惜时的习惯, 尊敬父母的习惯, 勤俭节约的习惯, 锻炼身体的习惯, 讲究卫生的习惯, 自信、自省、自我完善的习惯, 勤奋好学、乐观坚毅的习惯。学校针对“十条”规定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 用“一背二查三评比”的办法, 强化学生养成习惯。“一背”是学生人人会背“十条”规定, “二查”是少先队文明岗一日三查, 督查学生行为习惯, “三评比”是少先队周评比“好习惯班级”, 发流动红旗, 学校每学年评“好习惯之星”, 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 教育局每学年在评“三好学生”、“三好班级”的同时, 评“行为习惯标兵”和“行为习惯标兵班级”。这样我们通过制度制约, 形象约束, 习惯养成, 典型引领, 正面激励等措施规范了学校的行为文化。

三、打造精神文化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 是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创造并信守的精神品格、理想价值、道德风尚等意识形态, 是一所学校品质、个性、精神的集中反映。我们要求基层学校全力打造精神文化, 要有内涵丰富的办学目标, 要有定位准确的校风、校训, 要有厚德载物的办学理念, 要有催人奋进的校徽, 要有激昂向上的校歌, 要有独特风格的教风、学风……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 这种看不见, 摸不着的神奇力量, 使我们的教师敬业爱生, 诲人不倦, 开拓进取, 团结协作;使我们的学生勤学好问, 求异多思, 严谨治学, 学以致用;使我们的学校在精神文化的引领下, 民主、和谐、可持续的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

四、丰富活动文化

丰富多彩的活动文化, 是学校的生命, 是师生的舞台, 是创新的摇篮。问渠哪得清如许, 唯有“活动”活水来。我们在开展学校物态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建设的同时, 重点开展了校园系列活动文化建设。

1.经典诵读活动, 引领校园活动 文化。

我们要求学校要利用晨读、午读、阅读课、语文自习课的时间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主要内容有《三字经》《千字文》《笠翁对韵》、唐诗宋词、 成语故事、经典童话、现代散文等。小学六年内学生至少要阅读30本经典童话, 会背50首宋词, 默写100首古诗, 积累200句名言警句, 复述300个成语故事, 掌握3500个常用字, 阅读总量达到200万字以上。学校根据教育局的总体规划, 制定年段阅读要求, 通过学生基本功测试、故事会、赛诗会、演讲比赛、作文大赛、家长开放日大舞台等多种形式展示诵读成果, 学生诵、唱、画、演兴趣浓厚, 听、说、读、写能力提升。

2.“三队一社”活动, 奠基校园活 动文化。

我们要求所有基层学校要开展“三队一社”活动, 即每所学校都要有学校舞蹈队, 学校合唱队, 学校鼓号队, 学校文学社, 并利用兴趣小组活动时间开展学生活动。学校有校报, 班级有手抄报, 为学生提供了展示的舞台。

3.“十结合”教育活动, 丰富校园 文化内涵。

我们坚持多年开展德育“十结合”系列教育活动, 今年的主题内容是结合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 开展学习“学雷锋、树新风”活动;结合清明节、“一二九”运动, 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活动;结合“六五”世界环境日, 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结合党的生日, 开展热爱中国共产党教育活动;结合父亲节、母亲节, 开展感恩教育活动;结合教师节, 开展尊师重教活动;结合重阳节, 开展“敬老、爱老”教育活动;结合国庆节, 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结合期末考试, 开展诚信教育活动;结合小学生习惯培养, 进行养成教育活动。“十结合”教育活动的开展, 拓宽了德育途径, 增强了育人效果。

4.少儿艺术节活动, 展示了师生 文化风采。

2001年始我们就在全市小学开展了少儿艺术节活动, 每年“六一”前, 各校都要召开师生同台献艺的少儿艺术节展演。从书法绘画到唱歌跳舞, 从说唱曲艺到戏剧小品, 从威风锣鼓到大型体操, 从师生自娱到家长参与……形式多样, 内容丰富, 效果良好。

5.主题队会活动, 弘扬学校主流文化。

每学年学校都要开展一次主题中队会评比活动。我们提出主题队会要体现“六性”, 做到“四个服务”。“六性”即参与性—主体性—体验性—实践性—教育性—服务性。“四个服务”即形式为内容服务—内容为主 题服务—主题为教育服务—教育为核心价值观服务。通过主题队会评比活动, 树立了学生的远大理想, 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品质, 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提升了学生的道德修养。

6.特色创建活动, 打造学校文化 品牌。

我们连续多年开展了德育特色学校、规范特色学校创建活动。教育局制定并下发了创建“特色学校”实施方案, 分特色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三步组织实施。现在我市已有“锦州市规范特色学校”四所, “锦州市德育特色学校”七所。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 引领了我市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 提升了我市校园文化的品位。

【精品】校园文明的作文 第5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校园文明的作文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校园文明的作文 篇1

“有一支歌,我们天天都在吟唱;有一支歌,就像鲜花四季开放,这支歌的名字叫“礼仪”。

当你踏着轻快的步伐迈进校园的时候,你是否会看到那些手拿扫把,埋头扫地的同学;当你在干净的校园里开心玩耍的时候,你是否注意到角落里默默清理垃圾的老爷爷。

在这么美丽的校园里,同学们,我们怎么可以漠视到处飞舞的果皮纸屑,我们怎能让干净的墙壁,留下笔迹和脚印,我们怎么能和同窗好友吵吵闹闹,追追打打?我们又怎么不能和同学互相理解、互相帮助呢?同学们,校园的美不仅美在环境,更美在你我的文明举止!

说到文明礼仪,我想到了一个小故事。有一次,列宁同志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退回去给让路。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这不也是良好文明礼仪的体现么?

也许大家会有一种错觉:认为文明礼仪只是伟人、名人才具备,我们普通人做不到,其实讲文明、讲礼仪很简单。在公共汽车上给老人让座,把文具借给同学,扶起摔倒的小朋友……这些都是文明的举止,爱心的奉献!

文明是风,它可以吹拂每一位同学的心;文明是花,它能将校园装扮得更加美丽。同学们,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引领文明风气、创建文明校园、争做文明学生!相信自己,我们一定能行!

校园文明的作文 篇2

曾何几时,因母亲工作的关系,经常到中学校园。或许那段情结就这样开始了……

放眼望去,那锃亮的红瓦,那标准的塑胶跑道,那宽敞明亮的教室,那娇艳欲滴的花儿,那葱茏苍翠的青竹……让我一次次无限地憧憬。但随着离她越来越近,越来越多地感受着她的美丽,她的青春时,我突然发现在那些小角落里,似乎又被忽视了些什么……过道上,果皮纸屑、零食袋随处可见;走廊里,学生刚拖好的地早已被点缀成另一翻景象;卫生间一点也不卫生,水龙头忘了关,水就这样哗哗的流着,地上也都是水;中餐也不节约粮食,哗哗的全被倒进垃圾桶里;时常也可以“欣赏”到打架的火暴现场……仔细端详,我发现“她”也时常皱紧了眉头。时间一晃,如今的我已端坐中学课堂,那段情结此刻又涌上了心头。闲散之余,我和“她”的亲密接触越来越多。突然之间,我发现“她”的眉头舒展开来了。那曾经的角落已寻找不到旧日的斑驳,那一阵清风吹绿了这片土地……

此刻的校园,过道上,干干净净,没有任何杂物;地面上,同学会主动捡起垃圾,放到垃圾桶里;走廊里,四个同学徘成一行,像一群小鸭子似的,四把拖把从湿到干依次摆开阵势;卫生间里,也同样打扫得十分整洁;中餐后,我也再没有目睹那一粒粒白白胖胖的米饭跌入垃圾桶;当同学打架时,大家都会努力调节,让双方都冷静下来;有时还会有爱劳动的同许积极参加值日……

校园里的点点滴滴,都会以它们各自那纯洁的绿,朴实的绿,激情的绿来点缀这以绿为背景的校园画。

仰望,是蓝蓝的一片天空;俯视,是青青的一片草地;这边,有我们一片挚热的爱;那边,更有我们一片眷顾的爱……

为了这片绿色,只为了这片绿色,“用我双手,用我热忱,来将绿色的希望绵延下去,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

校园文明的作文 篇3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品文明之美,享和谐校园》

有一种美,令人惊艳,令人回味,令人追求,这是一种可以吸引目光的美,它——光彩夺目。

有一种美,飘逸在浮云上深埋在古垒下,这是一种可以吸引灵魂的美,它——深藏不露。那就是文明之美,文明的美丽发自内心,文明的美丽来自素养。

绿色的校园,缤纷的花坛,明亮的教室,可亲可敬的同学们、老师们之间谦和大度、彬彬有礼的言行举止,是莘莘学子的梦想,带着这种向往,我们踏进了张掖二中这所以文明著称的历史名校。身为一名二中学子,“立高远志向,树高尚人格,养高雅情操”是我们孜孜以求的价值取向,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一个基点——做文明的人。

文明是什么?文明是路上相遇时的微笑,是同学有难时的热情帮助,是平时与人相处时的亲切,是见到师长时的问早问好,是不小心撞到对方时的一声“对不起”,是自觉将垃圾放入垃圾箱的举动,是看到有人随地吐痰时的主动制止??文明是一种品质,文明是一种修养,文明是一种受人尊敬并被大家广泛推崇的`行为。

做文明之人,就要会用文明语,做文明事。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礼貌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生活在幸福时代的我们,如果不能继承和发扬这种优良传统,就不能真正做一个快乐的人。“良言入

耳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文明礼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同时也是生活里最重要的事,它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的学问都重要。礼貌经常可以替代最珍贵的感情。

构建文明校园需建立好的学风、校风。我们要倡导一种蓬勃向上的团队作风,一种脚踏实地的学习精神,树立“志存高远,学业优良,阳光自信,言行雅致”的良好形象。一种精致周密的校风和简约高效的学风能促使我们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好的校风如春风化雨,不声不响地吸引每个学子奋勇向前,为了理想而努力拼搏。

同学们,用我们的智慧和勇气扬起理想的风帆,用我们的青春和生命奏响时代的强音。当我们抛弃了迷茫,把握了航向。当我们共同努力,不懈地摇桨,文明校园的乐章终将奏响。

打造文化精品传承奥运精神 第6篇

关键词:文化产业;博物馆;奥运精神

中图分类号:G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1-0033-03

在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在我国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步伐中,文化创意产业伴随着进经济转型的浪潮,渗透进经济生活与文化领域,逐渐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文化创意产业在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创造就业机会、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现阶段,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十八大报告指明,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提高文化产业 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可以说,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为建设全国文化示范中心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北京市已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融入建设“人文北京”的进程当中,充分发挥文化创意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作用。在各国文化激荡碰撞的今日,在全球科技日新月异的当下,如何通过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进一步释放文化生产力,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博物馆虽是非盈利性机构,但也具有文化旅游、休闲娱乐的功能,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具有自身的特色和优势,须在实践中提高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理论认识,正确把握博物馆文化发展定位和规律,以创意丰富文化内涵,以科技提升文化品质,以品牌熔铸人文关怀,让悠久深厚的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焕发光彩,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那么,何为文化创意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包含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与智能产权三项内容。按照北京市出台的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标准,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包括:1.文化艺术;2.新闻出版;3.广播、电视、电影;4.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5.广告会展;6.艺术品交易;7.设计服务;8.旅游、休闲娱乐;9.其他辅助服务。按此标准,博物馆属于文化艺术类别,同时也属于会展,旅游、休闲娱乐类别。

博物馆在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打造展览精品,树立文化品牌

博物馆是文物和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博物馆的基本功能是收藏、研究、教育。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博物馆。“十二五”时期,北京市博物馆事业持续发展,北京地区注册博物馆稳定增长。北京地区注册博物馆达到171座,比“十一五”时期增加了15座,拥有包括中国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在内的12家国家一级博物馆,在全国各省市中排名首位。[1]人们进入博物馆,首先是为了获得知识和文化体验。因此,打造一流的展览,不断丰富展览的文化内涵是博物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础。奥运博物馆作为专题性博物馆,展现了北京申办、筹办和举办奥运的历史过程和辉煌成就,凝聚了“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体现了和平、公正、友好的奥运文化。奥运本身就是无形的品牌,它是世界体育的盛会,是文化交流的平台,更是打造城市品牌形象的重要资源。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成功举办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活力,围绕奥运主题,融合中华五千年文化精髓,北京通过国际赛事、人文交流、主题活动的举办,将奥运产业辐射至会展、电影电视、工艺品、休闲娱乐、体育产业、旅游观光等文化创意产业领域,塑造了北京文化品牌,得到了世界的瞩目。

为传承奥运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坐落于鸟巢的北京奥运博物馆保留了这份辉煌的民族记忆。奥运博物馆通过打造展览精品,借助高科技手段,集中展示了奥运会优秀运动员的相关物品、开闭幕式演出服装道具、奥运火炬奖牌等实物,辅之以动感活力的图片,带领参观者重返2008年奥运会那激动人心的时刻。为了完整、立体地展示奥运文化,奥运博物馆的基本陈列遵循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将展览分为了五个部分,分别是“百年奥运 中华圆梦”、“科学发展 统领筹办”、“无与伦比 世界同欢”、“两个奥运 同样精彩”、“奥运之城 世界之城”。第一部分“百年奥运 中华圆梦”讲述从旧中国到新中国成立后体育事业发展的辉煌成就,从亚运会的成功举办到两次申办奥运的艰辛历程,最终北京取得第二十九届奥运会主办权,举国欢庆,共迎奥运。这部分的陈列中包含多届奥运会的官方报告、成绩册,毛泽东主席题词、六十年代体育相关物品,亚运会吉祥物、会徽,申办奥运的纪念品、申办报告和影像资料,以及全民支持申奥的条幅等,具有很高的收藏和研究价值,使观众初入博物馆便感受到浓厚的奥运氛围,唤起2008年全民参与奥运的集体回忆。第二部分“科学发展 统领筹办”展示了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人文奥运 科技奥运 绿色奥运”的指引下,北京在七年的筹办时间里完成了一个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筹办任务,同时实现了北京城市的综合发展:环境、交通、人文环境的改善。这部分陈列进一步凸显奥运特色,并融入传统文化内涵。在这部分可以看到奥运特许产品“火舞祥云”套装、第二十九届奥运会会徽、徽宝、吉祥物、体育图标纪念章、奥运奖牌、鸟巢模型、奥运场馆模型、奥运火炬、全国各地向奥组委捐赠的礼品等等,这些独具奥运特色的展品让观者对奥运文化有更直观的认识,产生亲近感,同时借助实物载体进一步实现了奥运精神的传播。第三部分“无与伦比 世界同欢”是奥运博物馆中文物最集中的区域,集中展示了奥运会开闭幕式盛典、精彩赛事和奥运服务、安保和志愿者工作。北京奥运会令人震撼的开闭幕式让世人惊叹,开闭幕式演出为世界奉献了一份视觉和听觉的盛宴,中华文明向世界展示了自己的璀璨光芒。在这一区域,可以欣赏到表演中独具中华传统特色的服饰,如礼乐服装、论语表演服装等;演出使用的道具,如缶阵、龙柱、船桨;还有优秀运动员比赛相关物品等。这一区域还有一组景观雕塑,采用镜面不透钢材质来展现北京奥运会比赛的28个大项,富有动感,表现了“更快、更高、更强” 的奥林匹克精神。第四部分“两个奥运 同样精彩”集中展示了中国残疾人体育事业的辉煌成就、北京残奥会的筹备历程和开闭幕式、残奥比赛的精彩盛况。残奥会会徽、奖牌、火炬传递雕塑、残疾人手工艺品、刑良坤先生赠送给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的陶瓷作品、世界各国的赠品等无一不体现着全社会对残疾人的关爱,残疾人选手的自强精神、顽强意志和超强技艺,让“超越、融合、共享”的理念闪耀出别样光辉。这一部分的展览也给北京奥运博物馆增添了一份独特的人文关怀。第五部分“奥运之城 世界之城”总结了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给北京带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推动北京打造世界之城、文化之都。展览的五个部分各有侧重又融会贯通,以奥运为主线,使观众不仅得到奥运文化的熏陶,还有中华传统文化和体育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奥运精神的感召,激励人们顽强拼搏、挑战自我,实现人生的辉煌。我认为,奥运博物馆文化品牌的价值也体现于此。

二、依靠科技创新,提升文化品质

当今时代,科技进步不断提升文化产品的创作力、感染力和文化的表现力、传播力、影响力,对于文化发展发挥着巨大支撑和推动作用。具体而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新型显示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高新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广泛应用渗透,大大丰富了各类文化产品的表现力,明显提升了博物馆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活力。

北京奥运会之后,国际奥委会用《曾经的奥运城市、永远的奥运城市》来标明北京作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举办城市的历史地位和价值。北京市将继续秉持奥运三大理念,打造“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向世界城市发展的宏伟目标。[2]奥运会推进了高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和在人民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北京奥运会也成为展示新技术成果和创新实力的窗口。奥运博物馆作为奥运文物的征集、保管和展示场所,位于鸟巢这一世界瞩目的舞台,顺应科技发展潮流,开拓创新,积极运用高科技手段,生动地展现奥运全貌,提升博物馆的文化品质。在奥运博物馆一层设有两个特装区。一个是序厅,作为奥运展览的宏篇开局,也是业界首创的主题表演空间。序厅灵感取自奥运开幕式中的“活字模”长卷,通过“字模表演+弧幕影像”的新颖方式,使观众在参观初始即得到强烈的震撼。988块立方体字模的机电系统由电脑控制,形成不同的立体图案,如鸟巢、水立方、中国印、奥运五环、体育单项标识等,最后以“和”字收尾。视频影像由天及地铺满字模。该区的设计在全世界的大型博物馆中具有鲜明的独创性。另一个是反映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盛况的特装展示区。在特装区内,通过声、光、电等高科技多媒体手段,将观众带回北京奥运会开幕时那激动人心的时刻。

为展现志愿者的精神风貌,奥运博物馆真实地再现了奥运会城市志愿者辛勤工作的一天。该场景运用目前国内最为先进的高清全析幻影成像技术,将声光电等手段相结合,以近似1:1真人等大的比例,展现了北京奥运会志愿者热情服务、辛勤工作的场面。残奥会展区场景“给未来的一封信”是奥运博物馆对静态雕塑的创新之作,通过网络控制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展现了残疾人运动员坚忍不拔的拼搏精神,既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深度诠释,也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期盼。

奥运博物馆地下一层固定展览出口处设有可满足105人同时观影的3D影院,播放各国运动员参加奥运比赛、挑战极限的精彩瞬间等珍贵内容,高品质的视听效果有助于提升观众的观影体验,强化了爱国主义教育。这些科技手段的运用给传统的展览增添了时代气息,提升了文化传播的品质。

三、发展文化旅游,开发文化产品

举办奥运会加快了北京城市发展速度,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发展方式更为科学,以文化创新推动北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北京以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首次达到了70%。此外,奥运会在拉动需求、刺激消费、吸引外资、促进旅游等方面也起到推动作用。如何把握好后奥运发展机遇期,是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大课题。

国际奥委会在评价北京奥运会的官方报告中,使用了“一旦成为奥运城市,永远都是奥运城市”这样的醒目标题,表明北京作为奥运会举办城市的历史地位和价值。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奥运会后,国家体育场、国家游泳中心等一批永久性体育设施成为市民的休闲之地,成为全国人民新的旅游景点。截止到2010年7月底,两座场馆的综合运营收入分别达到5.5亿元和1.5亿元。各高校奥运场馆赛后成为学子的运动健身中心,同时对外开放,方便市民健身。奥运会后留下一大批文化活动场所,精彩纷呈的文化演出和会展活动陶冶了市民的情操。

博物馆旅游是指以博物馆文化及其文化衍生物为对象,利用一定资金、技术将博物馆的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产品优势,吸引游客参观游览、假日休闲、学习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博物馆旅游是博物馆文化的延伸,是一种高品位的文化旅游。奥运博物馆将延续奥运文化遗产,突出奥运特色,积极建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精心开发奥运文化产品,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奥运博物馆位于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鸟巢内,具有极佳的地理位置,是游客感受奥运文化的理想场所。奥运博物馆收藏与奥运、残奥相关藏品共计8万余件套,奥运图片两万余张,奥运会相关视频400余段。这些丰富的奥运文化资源为博物馆今后开发文化产品提供了基础。国内博物馆界一般把除展览和相关教育、服务项目之外的文化产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本馆文物藏品或展览相关文物的(复)仿制品。对于馆藏小件的精品进行复制,对于大件的精品按一定比例缩小进行仿制,满足部分高消费群体和外国旅游者的需求,也体现出博物馆对旅游者的人文关怀。奥运博物馆可从本馆实际出发,选取具有代表性、纪念意义的奥运精品进行开发。第二类是以本馆藏品和展览文物为蓝本设计制作的创意类产品。台北故宫博物院最受欢迎的商品莫过于古代与现代元素完美结合的创意类产品了,几乎所有展出文物都有与其相关的文化产品,仅翠玉白菜的创意类衍生产品就多达204种,有翠玉白菜造型晶莹剔透的U盘、可爱的“白菜头”铅笔、还有装了一肚子特制台湾蜜饯的“白菜罐”……2011年台北故宫仅翠玉白菜创意产品的销售额就达到了1.2亿元新台币。第三类是与博物馆藏品和展览相关的书籍、影像制品等出版物。当一位观众想深入了解展览的详实资料时,便会选择自己需求的出版品,如明信片、导览手册、图录等。高质量的博物馆出版品,可以弥补展览中信息传递的不足,对展览和藏品进行更深层次解读、延伸和扩展,也是观众可带回家的文化纪念品。例如法国的奥赛博物馆制作出售的书刊、图录就极其精美、考究,且内容全面、品种繁多,举凡博物馆的所有展品,不论是油画还是雕塑,都有专门的书刊或图册进行介绍,而且一种书刊有不同的规格,许多图录均有英、法、日、中、韩、意大利、西班牙等各个语种,让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一种。针对不同层次的游客需求,奥运博物馆应制作编写奥运文物、人物、重大活动相关的图书资料,供广大游客收藏、研究。

四、促进国际交流 加强内外互动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凝聚国家民族意志、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应对全球化竞争的精神力量和智力源泉。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间的竞争不仅表现在以经济、军事为基础的硬实力竞争,而且表现在以科技、文化为核心的软实力竞争。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之一是文化软实力的显著增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必须以举办重大活动为平台,实施跨越式发展,创新走出去模式,精心打造中华文化“拳头产品”、“知名品牌”,开拓国际文化市场。北京奥运会把悠久、博大的中华文明与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完美结合,诠释了中国元素与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意义、文化与共同体精神、体育精神与人的全面发展等主题。北京奥运会证明,主张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亲善和谐的中国文化能够为世界各国人民所接受,能够解释和解决现实世界中的诸多问题和困境。

1915年,世界上第一座奥林匹克博物馆在瑞士洛桑建立。1925年,德国体育博物馆建立,1936年,体育博物馆在美国出现。[3]1959年,日本棒球博物馆建成。奥运博物馆就是一个国际化文化交流平台,开馆后将依托奥运资源,广泛联系国外相关组织机构,如国外的奥林匹克博物馆,举办对外展览、国际会议、大型体育活动,积极“走出去”,参加国际文物艺术品博览会,推介文化产品,将北京人文奥运品牌带到世界,将奥运精神传递给各国朋友。

携奥运辉煌,铸文化品牌。新时代的奥运博物馆,正以社会文化建设者的姿态,传承奥运文化遗产,传递人文关怀,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提升质量 加强管理北京博物馆工作硕果累累[OL].北京市文物局网站http://www.bjww.gov.cn/2016/1-26/1453792831796.html

[2]刘淇.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J].《求是》;2008年第23期。

[3]王军.国际体育博物馆和名人堂组织的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2年第6期。

精品校园文化 第7篇

一、树立精品意识, 提高敬业精神

一件工作要完成好, 出质量、见效益, 非有精品意识不行。在促进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今天, 树立和强化精品意识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并且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条件下, 一种新的工作标准、工作要求。

“精品来自精心, 精品源于精神”。精心, 就是干任何工作都要精细化, 讲规格, 讲质量, 精雕细刻, 精益求精, 干一件是一件, 干一件成一件。精神, 就是由事业心、责任心支撑的敬业精神。对群众文化工作来说, 这种精神也是一定社会实践的产物, 又给一定社会实践以巨大反作用。一个单位有了这种精神层面的群众文化积淀, 每个人做工作就会由认真成习惯, 由习惯成自然, 由自然成风气, 何患不出精品!强化精品意识, 不强化敬业精神不行;强化敬业精神, 不建设先进文化不行。

精品反映的是一种进取精神、一种创新精神。每个群众文化工作者在平时的艺术创作中都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和需要, 把精品创作当做自己的理念和追求, 养成习惯, 尽可能地做到干一项工作就是一个精品, 完成一项任务就形成一个突出的亮点。这样, 才能不断提高我们完成任务的能力和质量, 才能不断提高群众文化建设的水准和层次。

二、创作文艺精品, 彰显特色文化

把创作文艺精品、彰显特色文化作为新时期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注重质量和品位, 让每个作品都经得起群众和时间的检验。

什么是文艺精品?只有让广大群众认可, 且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观赏性, 并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作品才是精品。它能够长期存在的标准就是:群众需要不需要, 群众满意不满意, 群众欢迎不欢迎。

有精品才有主角。如果没有精品意识, 思想认识一般, 能力素质一般, 工作干得一般, 只能永远当配角, 永远走不到前台。一个人要想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价值观得到充分的实现和认可, 可以说, 创作精品, 打造品牌非常关键。

有精品才有创新。创新是什么, 创新就是走前人未走过的路, 是对未知领域的探索, 是追求美好更好的过程。而精品就是好中之好、优中之优之作。实践证明, 创新, 是一个探索、打造、完善的过程, 是在追求精品的过程中完成的。因此, 塑造精品, 是创新的基础。

有精品才有胜利。只有深入基层, 扎实钻研, 多出精品, 才能夯实文化基础, 确保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三、群众文化精品的生命在人民和生活中

精品的生命在哪里, 精品到底为谁而生?古往今来, 一切经典的艺术和传世之作是因为人民群众喜爱和认可才得以传承和保留。历史的创造者是人民群众, 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也是人民群众。因为人民的需要而产生了艺术, 而优秀的艺术精品正是依靠人民群众的生活和理想而创造出来的。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道理, 也是文艺发展的根本规律。基于这样的前提, 我们党提出了“文艺为人民服务”的主张。这既是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观点在文艺工作上的集中表现, 也是从文艺发展规律出发, 保证自身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方法。精品的生命在人民和生活中, 关键在于人民群众的认可和喜爱, 离开了这个基本点, 精品无从谈起。

创作文艺精品, 善于学习是根本。精品不是凭空而来的。只有具有渊博的知识, 多样化的本领, 才能在工作中不走老套、不拾人牙慧, 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创新工作的思路和方法。

创作文艺精品, 肯吃苦是前提。创作一个文艺精品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它需要付出大量辛苦的汗水和心血。没有事业心、责任感, 害怕吃苦受累, 是创作不出优秀的文艺精品的。只有瞄准精品, 充分吸收借鉴已有的各种成果, 不怕艰辛、埋头苦干, 才能有所突破、有所成就。

“精心文化”铸“精品盘电” 第8篇

天津大唐国际盘山发电公司投产六年来, 坚持“工作精细、专业精深、队伍精干、同心跨越”的企业理念, 赢得了多项殊荣和辉煌业绩:“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设备管理优秀单位”、“天津市文明单位标兵”;在中国大唐集团创一流企业排名中连续三年名列榜首;累计发电量已超400亿千瓦时;截至2007年12月18日, 盘电第一台机组实现了连续安全运行六年。

盘山发电公司拥有京津唐电网投产最早的两台600兆瓦火电机组, 是大唐国际最早探索新厂新制的试点单位。遵循“打造经营型、节约型、环境友好型, 具有学习创新能力、持续发展能力、较强盈利能力的全国一流火力发电企业”的发展战略, 盘电以“提供优质电能, 成就卓越未来”为使命, 志存高远, 同心跨越。

盘电积极探索规范、科学、高效的企业管理模式, 以“创新为纲, 务实为本”, 经过对系统内外多层面、多角度的考察调研, 制定出了企业管理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这“三大标准”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充分体现了“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监督、凡事有据可查”的管理原则。经过几年来的认真执行, 员工逐步养成了一种“精心”的工作习惯, 逐步形成了“该做的事雷厉风行, 在做的事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

“效益领先, 管理致胜”, 不断优化点检定修制是盘电一项成功的管理创新。2005年, 依托先进的信息化平台, 盘电开发了功能完善的SIS实时监控系统, 彻底从传统的点检定修理念中跳出来, 系统设计了独到的设备管理、S I S点检、智能预警三大模块, 可将两台机组的设备系统数据进行秒级海量存储, 实现了任意一点数据多年的历史追溯。点检员可以在几秒内完成对任一参数的24小时秒级连续曲线查看, 在极短时间内完成对设备的精确判断。点检员还可通过网络在异地进行远程点检及缺陷处理策划, 并能以手机短信等方式实现远程报警提醒。

创新的点检定修制, 使盘电真正实现了从“计划预检修”到“状态预检修”的转变:机组小修周期由12个月延长到18个月, 大幅度减少了检修的次数, 节约检修费用达7500万元;主设备和主要辅助设备完好率保持100%, AGC自投率100%;机组经济性能优越, 3号机组荣获中电联授予的“金牌机组”称号。2004年, 盘电的点检定修制通过了中国机电学会检验;2005年获“全国电力行业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盘电3号机组大修, 是京津唐电网和大唐国际、中国大唐集团公司首台600兆瓦机组大修。上级要求:要高标准、高质量、高速度, 要出经验, 创立600兆瓦机组大修的标准模板。

盘电从战略高度确定了“精心策划展示一流企业风采, 众志成城共创大修精品工程”的总体奋斗目标;精心编制了《A级检修管理策划书》、《三级安全教育卡》、《施工现场定置图》;精心拟定了创建精品大修工程的安全目标、检修管理、检修技术、质量保证、经济保证、物资管理、费用管理等七大目标。大修指挥部成员以厂为家, 为解决检修难题常常彻夜不眠。安监人员每天巡视在现场的角角落落, 一个细节都不放过, 不折不扣践行“安全工作无小事, 一万减一等于零”的安全理念。设备部专业人员扎根在现场, 掌握着设备检修的每一步, 控制检修费用的每一分钱。运行人员在检修机组停运、检修、试运、启动各个阶段忘我工作, 多次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不休息。一名员工的妻子临产, 而他依旧忙碌在现场。当他带着满脸汗水和一身疲惫赶到医院时, 妻子已进入了产房……

经过全体参修员工61天的同心协力, 提前4天完成了全部检修、改造任务, 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均达到全优标准;机组满负荷时, 效率提高0.65%, 供电煤耗降低3.93克/千瓦时, 实现了安全、优质、高效的检修目标。

几年来, 盘电重点抓住煤耗等消耗性指标, 通过完善设备管理、进行技术改造、调整运行方式、优化用煤结构等措施, 供电煤耗实现了从349克/千瓦时到324克/千瓦时的跨越, 达到了全国600兆瓦亚临界国产火电机组领先水平。盘电以绿色奥运为己任, 着眼社会效益和环保大局, 2006年投资2.4亿元, 只用短短的235天, 就完成了脱硫工程的设计和施工, 创造了同类机组脱硫工程工期最短的纪录。

“智出一班, 令出一门, 戏唱一台”, 盘电已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议事规则和党政协调运行的格局, 思想上同心、目标上同向、工作上同步的“三同”工作原则, 促进了领导班子整体的和谐统一。

盘电始终坚持把员工关心的热点、难点, 作为开展工作的重点, 除定期召开职代会征集职工意见外, 还通过8位总经理联络员倾听员工的呼声。根据员工的提议, 盘电修建了多项生活福利设施。三年来, 员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议有20余项被公司列为科技攻关项目。

每年元旦, 盘电都要举办全体职工、家属大联欢。每位员工的生日都能收到总经理签名的贺卡。盘电拥有建筑面积达1564平方米的文体活动中心, “有氧健身馆”、“无氧健身馆”、“美体馆”及各种球类训练场地一应俱全。他们每月举办一次文体活动, 并实施了全员疗养和健身计划。

宽松的人文环境, 体贴的人性化管理, 养成了盘电人的阳光、豁达。为了企业的愿景, “每天进步一点点”已成为年轻人的自觉行动。企业为员工提供了多种形式的专业培训, 举办了多种内容的专题讲座, 发放了多种学科的书籍资料。

今日的盘电, 已成为大唐国际的人才培训基地。六年来, 从盘电走出去的50多名员工, 有的成了机组长, 有的成了高级主管, 有的成了总经理助理, 还有的成了公司副总级领导。

发掘馆藏资源 打造档案文化精品 第9篇

一、档案馆馆藏资源的概念、特征

1. 档案馆馆藏资源的概念。

所谓资源, 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一是数量庞大, 少量的物质数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 因而不能称之为资源;二是有用性, 能够对社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在这里, 我们需要强调档案馆档案必须达到一定规模, 并且这些档案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求, 并对社会有着积极作用。因此, 基于上文分析, 笔者认为, 档案馆馆藏资源是指档案馆收集的所有类型的, 并能满足社会对档案的各种需求的所有档案的总称。这里论述的档案资源作狭义理解, 仅指档案馆收集的档案。

2. 档案馆馆藏资源的特征。

档案馆馆藏资源属于社会资源的一种, 产生于人类社会, 也是为人类社会服务的。档案馆主要分为综合性档案馆和专门档案馆, 在这里, 我们论述的是综合性档案馆, 具体而言, 综合性档案馆馆藏资源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 广泛性。档案馆收集保管的档案种类不仅包括民生档案, 还包括科技档案、名人档案以及重大历史事件档案等, 这是与专门性档案馆馆藏资源的最大不同。

(2) 社会性。档案资源来源于人类社会, 是人类社会活动的结果。保管档案资源的档案馆也是作为社会机构的一个独立实体, 并为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提供服务。

(3) 区域性。关于综合档案馆收集的档案资源来源, 是与行政区域对等的。档案收集来源是以行政区域来确定的, 这样规定可以确保档案收集的有序, 避免不同行政区域的档案馆对档案的争抢。

(4) 服务性。档案馆收集、保管档案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保存好历史文献资料, 另一方面是满足社会需要, 为社会提供服务。这些档案资料记录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能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

(5) 历史性。档案馆馆藏资源中, 无论是历史档案, 还是现行档案, 都是人类社会实践的原始记载, 是人类历史的重要见证, 起到维护人类历史面貌的重要作用。

二、档案文化精品的范围界定

当前, 档案馆必须努力开发、发掘档案资源, 增强精品意识, 创造档案文化精品。但何为档案文化精品?笔者认为档案文化精品主要包含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是反映了本地有特别影响的人和事方面的档案, 比如历史名人档案;二是对本地发展有重大贡献的标志性档案, 比如历史重大会议;三是本地独特的民情、民风等档案;四是对本地精神文明建设有突出成就的档案, 比如国家级奖牌和证书等;五是历史朝代的档案, 比如字画、照片等。上述档案因其档次高, 数量少, 影响大, 意义深远, 因此, 应作为档案征集和收藏中的重点。

三、发掘馆藏资源, 创造档案精品

长期以来, 档案馆馆藏资源的收集一直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 不少档案馆收集、保管的档案较为平庸, 可供社会观赏的精品太少, 因而前来档案馆观赏的群众很少, 没有发挥出档案馆的实际效益。因此, 档案馆要克服粗放观念, 充分发掘馆藏资源, 增强精品意识, 努力创造档案文化精品。

1. 提高思想认识, 突破开发思维。

创造档案文化精品, 首先应该提高思想认识, 突破旧有的思维。一是增强档案文化认识水平。档案文化浓缩于档案中的字画真迹, 历史人物等资源中, 在深入发掘的基础上, 通过向民众进行传播, 起到了积极教育作用。但是档案文化并不像其他文化一样可以被公众广泛认知, 必须依靠档案工作者对档案的文化价值进行开发后, 对档案文化进行积极推广, 增强公众对档案文化的认知水平, 使其成为人们文化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认识档案文化开发意义。档案文化精品能够为公众提供多样化的文化体验和情感体验, 弘扬时代精神, 宣传先进文化。同时, 深入发掘档案资源, 提高档案资源的知名度, 增强档案文化的影响力, 推动档案文化精品创作工作走向开放性的发展之路。三是突破馆藏资源局限。创造档案文化精品, 必须突破现有馆藏资源进行开发、发掘, 扩大档案文化建设的资源范围。不仅要充分利用现有的馆藏资源, 更要通过各种方式, 发掘、开发未进行归档的各类优质文化资源。

2. 提高馆藏质量, 走精品之路。

创造档案文化精品, 意味着档案资源的高标准, 高质量。在提高馆藏资源质量方面,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1) 整理现行馆藏, 剔除无保存价值的案卷。现行馆藏资源的整理工作, 是每一个档案馆工作的薄弱环节。对于馆藏较少的档案馆, 在集中人力、时间对馆藏资源进行鉴定、整理后, 可以使馆藏案卷的整体质量上一个台阶。对于馆藏量较大的档案馆而言, 则可以分批进行鉴定, 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开放档案的审查, 对到期档案是否符合开放条件的审查同时, 对案卷的价值也进行鉴定, 分析案卷价值的高低, 剔除一些无保存价值的案卷, 提高馆藏质量。

(2) 开发现行档案馆藏信息资源。当前, 现行档案馆馆藏资源的开发途径有三:一是做好档案开放工作。根据《档案法实施办法》, 除了需年满30年后的档案, 在保密期限过后, 才能向社会开放外, 其他档案要随时向社会开放。二是做好档案编研工作。打造档案精品巨作是编研工作者的执着目标。通过把散落在不同案卷中的有价值信息, 分门别类地编成系统资料。这些系统资料所产生的效益不是任何单个信息可以比拟的, 从而提高了档案质量。同时, 需要注意的是, 在编研档案时, 要重点突出地方特色, 突出服务重点。编研工作者在通过经常性的调研工作来了解公众的不同需求, 从而制定有地方特色的编研工作规划, 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精品。尽可能突出地方特色的馆藏优势, 比如当地自然风土人情, 当地重大历史事件等。三是建立科学的档案检索体系。按照利用者的不同需求编制检索系统, 建立一套完善、方便的档案馆馆藏资源的检索体系, 这样有利于提高馆藏资源的利用率。

3. 收集整理散失的珍贵历史档案资料。

档案资源是档案馆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是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因此, 收集整理散失的历史档案资料也是档案馆的一项基本工作, 每个档案馆都十分重视珍贵历史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 特别是反映了本地区历史面貌的档案资料。近年来, 各地档案馆按照“丰富馆藏、培养精品”的要求, 征集了一些历史档案资料, 不断扩展档案资源建设, 但收集整理的档案资料与本地区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相比, 显得远远不够, 因此, 必须做好散失的珍贵历史档案资料的征集工作。具体而言, 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一是加大宣传力度, 举办展览等形式, 引起社会民众对历史资料征集工作的广泛关注。二是广泛收集历史档案线索, 积极主动进行联系。三是采取多种形式征集历史档案资料, 提高档案资料拥有者的积极性。比如可以采取复制、代管等方式。四是加大与党史、地方志、城建、规划部门的交流与合作, 收集历史档案资料。五是特别加大对本地区名人、名胜、年鉴、重大历史事件的档案资料的征集力度, 从地方特色上改善馆藏资料结构。通过上述征集整理工作, 不断提高档案馆馆藏资源质量, 使档案馆真正成为弘扬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

总之, 开发馆藏资源, 创造文化精品是每个档案馆的基础性工作, 馆藏资源建设直接影响了档案馆和档案事业的发展。因此, 每个档案馆都应重视馆藏资源的开发建设工作, 按照“丰富馆藏、优化结构、突出特色、培育精品”的要求, 发挥当地馆藏资源优势, 努力打造档案文化精品, 提高当地馆藏资源质量。

参考文献

[1]沈建荣.推进档案文化建设助力档案事业发展.浙江档案, 2011, 06.

[2]周清, 李钢.立足资源优势拓宽发展平台.湖北档案, 2007, 04.

[3]袁文清.公共档案馆的馆藏资源体系建设.档案管理, 2007, 03.

[4]饶露.加强馆藏建设, 打造真正意义上的公共档案馆.山西档案, 2010, 04.

精品校园文化 第10篇

关键词:豫剧《朝阳沟》,述评

由杨兰春编剧,王笑基、姜宏轩、梁思晖创腔编曲的豫剧《朝阳沟》,1958年由河南豫剧院三团将其搬上舞台,1963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成戏曲艺术片,在全国放映。该剧一经演出,就受到观众和评论界的一致好评,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国家领导人都曾观看过此剧,并接见过全体演职人员。《朝阳沟》从诞生至今,学术界一直不断有研究成果出现。本文主要从文化产业创新的角度,对豫剧《朝阳沟》现象的发展轨迹与研究成果进行归纳与分析。

1 研究发展轨迹

学界有关豫剧《朝阳沟》的研究成果可圈可点。不论是成果的数量,还是研究的广度与深度,成果都较丰硕。论者以《朝阳沟》为关键词,通过中国知网搜索到相关的研究成果,并以时间为坐标对这些研究成果做初步的统计,发现对这部戏的研究呈阶段性(如图一所示),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1958-1962年,开始阶段。1958年豫剧《朝阳沟》在郑州正式上演,因其崭新的题材与艺术表演形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随之出现一批报导与研究成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马可的《<朝阳沟>是一出好戏》(《戏剧报》,1958年),《推荐现代题材戏曲剧目豫剧跃进好戏“朝阳沟”》(《人民日报》,1958年)等。从1959年到1962年,由于大跃进的影响,人们的思想激进,一部分人认为《朝阳沟》没有“完全”表现现状,杨兰春也因此被“改造”。相关研究也进入低谷,研究成果较少。

第二阶段:1963-1964年,第一次研究小高潮的出现。按照周总理指示修改过的《朝阳沟》,在1963年以戏曲电影的形式被重新搬上银幕,引起戏曲研究界的关注,出现一批研究、评论成果,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黄叶绿,《豫剧<朝阳沟>的音乐创造》(《人民音乐》,1964年);沈 ,《一出社会主义的新戏曲——评豫剧<朝阳沟>》(《戏剧报》,1964年)等。

第三阶段:1965—1976年,研究停滞阶段。“文化大革命”十年,是研究的沉寂期,这一时期《朝阳沟》的编导杨兰春被打成“右派”,关进“牛棚”。《朝阳沟》被定性为一部写中间人物的戏,为了肃清中间人物的不良影响,“四人帮”下令对《朝阳沟》进行大幅“修改”。

第四阶段:1976—1985年,第二次研究小高潮出现。自1976年拨乱反正以来,《朝阳沟》重新登上舞台,再次出现“朝阳沟”热。该剧的艺术价值被重新肯定,并得到社会各界一致肯定,出现了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批判组刊登在人民日报上的《<朝阳沟>何罪遭迫害》(《人民日报》,1977年);张泽伦《豫剧音乐的里程碑——谈豫剧<朝阳沟>音乐改革的经验》(《人民音乐》,1981)等成果。

第五阶段:2000年至今,是研究的黄金期。这一时期研究成果最为丰硕。学界把《朝阳沟》作为现代戏经典剧目,从各个角度展开了深入研究,较有代表性的成果有:王林,《豫剧<朝阳沟>的经典性与局限性之思考》(《当代戏剧》,2013年);许欣,《回忆<朝阳沟>的创作与演出》(《文史精华》,1999年,第3期);范丹鹏,《豫剧音乐的继承和超越——学习<朝阳沟>音乐创作的体会》(《戏曲艺术》,2002年);侯耀中,《文化视野中乡土情怀的拓展与提升—略论豫剧现代戏<朝阳沟>的审美理想与价值取向》(《东方艺术》,2010年);韩美苗《浅析地方戏剧——豫剧<朝阳沟>戏曲语言的特点》(《文艺鉴赏》,2012年);秦之瑶《解读豫剧<朝阳沟>的艺术魅力和现实意义》(《焦作大学学报》,2013年)等等,并出现了一些硕博士学位论文以及专著,如河南大学2007届硕士毕业生王玉梅的学位论文《豫剧现代戏——<朝阳沟>音乐创作研究》等。

关于豫剧《朝阳沟》研究的发展脉络,可通过以下图示清晰地呈现出来(注:论者统计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知网):

2 音乐研究成果述评

纵观豫剧《朝阳沟》的文化精品创作研究,其成果十分丰硕,内容涉及该剧的各个方面,并体现出一定的连续性、时代性特色。论者根据研究内容侧重点的不同,将这些研究成果主要分为剧本、思想特征、音乐创作、新形式探索四个类型进行归纳分析,不难发现,这不仅是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根本所在,也是戏曲艺术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元素。

2.1剧本研究。经典的戏曲音乐创作,离不开优秀的剧本唱词。《朝阳沟》音乐创作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编导杨兰春剧本创作的成功。该剧主要从农民的立场出发,最显著的特色是把河南地方语言作为写作依据,唱词十分生动、贴切、风趣,字里行间都真实地反映了河南农民的生活,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地方色彩,揭示出了河南人民质朴、善良、勤劳的本质。关于《朝阳沟》的这一特点,韩美苗在《浅析地方戏剧——豫剧<朝阳沟>戏曲语言的特点》一文中,将其归纳为“土”、“俗”,并做出如下解释:“土”——戏曲语言中有很多的河南农村常用词,如“啥”、“咋”、“俺”等十分富有河南语言特色的“土”话语;“俗”——剧中的唱词不是文绉绉的唱白,而是农民张口就来的俗话。如“棉花白白生生,萝卜青青凌凌”、“尝尝俺山沟里大西瓜”等。此外,孟夏各、张发祥则分别从语场、语旨、语式三个方面对《朝阳沟》中的唱词进行了十分详细的分析,使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感受豫剧特有的魅力。

2.2思想特征研究。《朝阳沟》以建国初期人们为了建设美好家园,放弃优越舒适的生活环境,并积极投身于广大农村建设的满腔热情为大背景展开,主要描写了女主人公银环为了和心爱人栓宝在一起,经历了曲折复杂的思想斗争,最终决定放弃在城市优越的工作,并极力劝说她的妈妈跟她一起在农村扎下根来,踊跃参与到社会主义农村的建设事业中。这部戏成功地塑造了银环、栓宝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其中最吸引人的就是剧中主要人物银环及银环妈思想的转变。此外,戏中值得一提的是男主人公栓宝的思想立场,他是一个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主动投身国家对于农村建设,立志要改变山区面貌的“有志青年”,他坚持自己的志向和立场毫不动摇,在教育、感召银环置身农村建设方面做出了模范作用。毋庸置疑,栓宝成为那个时代人们心目中上进青年的代表。依靠积极的思想意义,使《朝阳沟》赢得了很多观众的心理共鸣。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多,如张庚、张真、刘彦君等都发表有这方面的学术论文。

2.3音乐创作研究。对《朝阳沟》音乐创作研究,主要集中在器乐伴奏、音乐改革两方面:

首先,对器乐伴奏的研究,较有代表性的有河南省豫剧团黄胜利所写的《从朝阳沟到小二黑结婚司鼓伴奏浅谈》一文,该文主要从器乐伴奏方面对豫剧《朝阳沟》进行了研究。黄胜利在2000年重排《朝阳沟》的任务中担任司鼓手,对于这部戏曲的音乐创新有着最直接的经验,毋庸讳言,这篇文章是一份非常宝贵的资料。黄文提到作者在复排《朝阳沟》的过程中,将“祖国的大建设一日千里”唱段中原有的速度改成先慢后快,从而增强唱腔的弹性;在第八场的母女对唱中,作者也将原来的节奏作了大幅调整,唱速明显降慢,使人物的个性更加鲜明,更加贴近当时的时代大背景。这些细节上的改动,体现了艺术家们力求贴近生活、不断追求艺术完美的审美标准。

其次,有关音乐改革方面的研究,最具代表性的是王玉梅的学位论文《豫剧现代戏——<朝阳沟>音乐创作研究》,文章针对《朝阳沟》的音乐改革,从这样几方面进行了细致的总结和分析:第一,大胆吸收融化其他兄弟剧种的精华,并加以融合改造。比如栓宝娘“我盼你当一个劳动英雄”的唱段,在豫西调慢二八板的基础上吸收曲剧的音乐素材创作而成;第三场栓宝的唱段借鉴了河南道情的戏曲素材,与豫剧的二八板音调结合起来,巧妙运用前八后十六、切分等节奏型,见谱例1;经典唱段“亲家母对唱”中吸收了山东琴书、曲艺等音乐元素,并且创作出一段新的板眼程式的腔调。作者认为这种创作手法“不仅没有破坏豫剧的特有风格,反而更加丰富了豫剧音乐的艺术表现力”。

谱例1:根据《朝阳沟》(豫剧)(五线谱总谱本)

王玉梅还提出《朝阳沟》一改豫剧传统音乐唱腔的表演方式,将合唱这种新型的音乐形式糅合进传统豫剧,不仅丰富了豫剧的表现力,而且给观众带来焕然一新的听觉效果。例如,银环下山时的重要唱段“人也留来地也留”采用了男女声伴唱;第二场唱段“走一道岭来翻一架山”采用了女声伴唱和男生伴唱。此外,《朝阳沟》在男生唱腔的改革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就,这体现在:首先,在男声独唱唱段中,为了避免豫剧男声音区吊在高音区,音乐设计者们通过近关系转调的手法,直接运用降B调。其次,为了解决在男女对唱中男声唱腔的尴尬处境,使男声旋律线始终在最适合其自然音区的音域里进行,音乐设计者则选择采用临时旋宫手法,例如第二场栓宝和银环的对唱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3 新音乐表现形式的探索

近年来,随着娱乐形式的多样化,戏剧的传统表现形式已不能满足广大观众的需要,这促使戏曲音乐工作者不断在形式方面进行探索。《朝阳沟》也不例外,作为20世纪的经典作品,其在近年也有新的形式问世,如交响合唱形式。交响合唱形式的《朝阳沟》,将剧中人物简化成银环和栓宝二人,其他人物的唱段则均改为合唱形式。这种传统与西洋的结合碰撞出的火花,自在国家大剧院演出以来,就备受各界关注,甚至在印度尼西亚的雅加达、棉兰等国外城市进行巡演。但是新形势对于经典的挑战,往往会引起人们褒贬不一的评价。其中马可的《<朝阳沟>是出好戏》是早期最具代表性的评价,该文主要从剧本语言、音乐、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进行综合的评析,肯定其在艺术方面的探索。马可指出《朝阳沟》虽然是表现大跃进时期知识分子到农村去锻炼、改造的主题,但该戏却不矫揉造作,具有喜剧风格。同时,马可还认为编导杨兰春对生活和传统艺术有相当的修养,《朝阳沟》剧本的语言写的新鲜、生动,能够十分灵活的运用豫剧的各种表现手法;演员的表演也朴素,真实,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汇多元文化 创精品建筑 第11篇

关键词:哀牢 文化 商业建筑 居住建筑 广场

一规划

(一)规划背景

1)镇沅县城老城区建设发展缺乏整体统一规划,布局凌乱,不

能体现当地民族特色,不符合未来城市发展规范,所以,镇沅县城重

新划定西北片区为未来城市发展的核心区域,重新塑造能体现当地民族风情的现代城市——哀牢小镇。

2)镇沅县植被丰茂,森林资源丰富,拥有极高的旅游观光和科

考价值,旅游文化是哀牢小镇空间游览的主线;如“绿海金山”文化“世界茶树王”文化,民族风俗文化,镇沅府文化,盐井文化,科考文化,街市文化等,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二)区位及周边情况

1)区位关系及交通条件:本项目位于镇沅县城西北片区,基地位于城市西北主入口广场部位。用地西南侧为41米的县城主干道(绿海路),长370米,沿学海路进深达202米,与广场垂直的学海路将规划用地分为两侧,用地周边为规划支路,交通便利。

2)城市环境景观:用地东北面为滨河景观道及补麻河,西南侧

为城市主干道及城市背景群山。

3)气候条件:镇沅县地处低纬度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9.5-18.5℃,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不分明,干湿显著,恩乐镇按海拔归入南亚热带,年平均气温17-19.5℃。

(三)规划构思

“做自然生态旅游文化,打造哀牢山水城市”的设计理念,本

方案设计的构思主线,以创造新兴旅游休闲城市为最终建设目标。

构筑凝聚民族商业文化为主体的地域建筑,打造镇沅新区特色生态旅游产业文化。

(四)規划布局

1)院落式布局:哀牢小镇规划设计多个功能区域,建筑2-5层,即住宅区、公共设施服务区、精品店商住街区、民族餐饮区、酒吧商住街区,休闲、康体、娱乐商住街区等,划分细致,功能齐全。商业的外向性及居住的内向性-,可谓闹中取静,注重居住空间的私密性、安全性。

2)底商建筑布局:整个区域公共配套设施完善,休闲、文化、娱乐、体育等公共硬件穿插在整个项目,小桥流水环绕贯穿,建筑层次分明,错落有致,注重商业外向性、通达性、渗透性、延展性。

3)园林化布局:整个区域公共配套设施完善,休闲、文化、娱乐、体育等公共硬件穿插其中,小桥流水环绕贯穿,建筑层次分明,错落有致。代表彝哈拉三个少数民族文化的三个广场(火把广场,许口酒广场,葫芦广场)把步行街、民族商业街、民族特色生态餐饮街、院落联系在一起。元素:火把广场——“火树银花不夜天” ,许可酒广场、葫芦广场——景观小品、雕塑,石城驿道—— 驿道小路和栓马石。载体: 水系-----灵动的画面、水街-----小桥流水人家。

(五)规划内容

1) 中央核心民族商业街(火把文化广场许可酒广场、葫芦广场)。

2)旅游特色商业古茶驿道、 休闲民族风情街区 。

3)平层住宅、院落式住宅。

4)民居院落式生活巷道、滨河景观带。

(六)交通流线组织

1)人流:哀牢商业古镇的步行体系——以城市火把文化广场与水系及组团重点景观空间为点、线组织步行交通及休闲空间,结合建筑骑楼、水体、连廊等景观元素形成步行交通系统。

2)车流:兼顾对步行系统干扰最小化原则,本设计的主要车行系统沿原规划道路布置。同时,步行系统在特殊情况下,消防车可到达各栋建筑前。

二 建筑

(一)建筑构思

1)个性化的旅游商业文化、历史文化再现。

2)有致的深灰色瓦屋面与白墙。

3)天然料石及原生态木作,建筑采用茅草屋顶。

4)构架及通玻璃空间 。

(二)平面设计

1)商业建筑: 该区建筑一至二层为商店、作坊、餐厅,三至五层为住宅,主街商业底层层高为4.2-4.5米,街巷式底层商业层高为3.6-3.9米,二层3.6-3.9米,三层以上高为3.0米。建筑平面按多个不同的商铺以不同的形式进行特形设计,整个主建筑采用院落的设计手法,连廊、楼梯、平台等组织起来,平面功能分区合理。

2)居住建筑: 以单元式、院落式住宅为主, 除底商住宅外,户

型为80-250平方米,主力户型为130-180平方米,层高为2.9-3.0米。院落式住宅底层都带有一个车库或车位,平层住宅中有部分建筑的底层设有内院停车库。

(三)立面设计

1)建筑文化的精髓与与时代的建造手段相结合,创造出富有地域性、民族性、时代性的哀牢特色建筑。

2)两坡屋顶为主导与合院结合,向上起翘的山墙造型、顶部的重檐处理都承袭了哀牢建筑的传统建筑的意象。

3)外向型通透式设计,整个建筑群层峦叠翠,富有动感。体现了山水城市丰富的建筑层次感。

4)在造型中以蘑菇房、闪片房、山茅草房为设计原形,墙基用石料,屋顶用仿茅草竹尖遮盖成斜面点缀,起到本土元素的提示作用。

5)院落式建筑坡屋顶采用暖色调瓦片点缀,形成整体青灰色瓦屋面,建筑立面细腻精致。

6)建筑设计在色调、风格、细部、体量上采用提炼后的地域民族元素及符号,并与现代功能相结合产生极具协调的美感。

三环境

(一)设计构思

1)倚山而建,傍水而居:将哀牢商业古镇规划为一座美丽宜人的小城,其中景观水体的溶入是小镇规划中最大的亮点,是规划中最精彩的手笔,景观水系的溶入,对小镇品质的提升具有重大的意义,利用小镇用地旁的补麻河这一得天独厚的水体资源,补麻河水量四季不竭,经过橡胶坝调蓄后,可随时河的水体引入至规划区,实现景观水体在规划区内的自由流淌和穿流,利用天然石等构成的手段,使景观水体营造出溪流、瀑布、叠水、流水墙、泊岸、生态景观池壁等一系统宜人的、近水体的景观水体系统。

浅论群众文化如何创作文艺精品 第12篇

我国现如今已经进入大众媒体时代, 在大众媒体充斥网络的背景下, 文艺工作者必须把握好时代发展的脉搏, 将文化艺术创作根植与群众文化, 创作出真正贴近群众生活, 符合大众文化需求的优秀作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文化作品已经成为人民群众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并对社会文化的发展方向有着巨大的影响。只有根植于群众文化创作的文化作品, 才能确保文化作品受到群众欢迎, 从而向人民群众传递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促进社会的进步和我国经济的发展。

一、深入群众, 从基层中找寻创作灵感

我国有着960 万平方公里的广某国土面积, 富饶的中华大地孕育了璀璨的中华文化。由于各地区气候、经济、自然风貌及历史的不同, 每一个地区都有着别具特色的区域文化。不同的地域文化还孕育出不同风格的音乐、舞蹈、戏剧、曲艺、书画和工艺品等, 这些别具特色的文化作品, 是伴生于地域文化的, 与地域文化特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与人民群众有着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的关系。当代的文艺工作者,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传递着, 担负着向人民群众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作用。因此, 现代的文艺工作者, 必须能够深入群众, 从人民群众中挖掘题材, 并对其进行艺术化处理, 生产出符合人民群众审美特点的文化作品。只有这样, 才能让地域文化继续为文艺创作铺路, 提高地域文化对文化创作的影响力, 使群众文化能够创作出别具特色的文艺精品。只有贴近人民群众的文学作品, 才不会成为无病呻吟, 才能够真正体现时代精神, 才能够兼具艺术性和观赏性, 并能够促进群众文化的推广。引导人们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 体现时代精神。

二、体验生活, 在思考中深化主题

生活是文艺创作的源泉, 只有深入生活, 体验生活才能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艺术素材, 才能立足于群众文化, 创作出独具时代特色的文艺精品。生活是大众文化的载体, 更是区域文化发展的根基, 文艺工作者想要创作出时代精品, 就不能做市场的奴隶和拜金的信徒, 要坚守职业操守, 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只有这样, 才能提高文艺作品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力, 才能以文化建设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才能创作出更加优秀的文艺作品。深入群众, 体验生活, 能够更好的把握群众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 从而真正从群众的文化需求出发, 创作和生产出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优秀文化作品。在体验生活时不能走形式, 而是需要真正深入群众生活, 接触群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真正把握好群众生活的脉络和特点, 提高文艺作品与人民群众生活的契合性。

三、在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集成和发扬中华精神

我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璀璨的历史,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 孕育了多姿多彩的文化形式。虽然现阶段我国受到西方文化影响较大, 但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人们逐渐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文化创作中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 已经成为我国当今文化工作者作品创作的关注重点。我国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 同样是在各地域不同的历史环境中产生的, 因而传统文化对区域民俗文化的影响巨大。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在文艺创作中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能够提高文化作品的文艺内涵, 并使其更加符合群众的审美需求。文艺工作者在文艺创作时, 不仅要了解人民群众, 深入人民群众的生活, 还要从历史文化中汲取营养。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发展中, 历史文化有着很多闪光点, 但也同样有一些糟粕。鼓励文艺工作者从历史文化中汲取营养, 并不意味着要固步自封, 而是应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将中华传统文化与社会上流行的西方文化融汇贯通, 使我国文艺不仅能够更好发展, 还能够逐步与国际接轨, 向世界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促进我国文艺领域的繁荣发展。

四、鼓励人民群众参与文化作品的创作

随着我国文化工作的发展, 现如今文化已经成为群众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创作灵感来源于群众生活、创作素材取自群众之间, 随着我国公众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 人民群众已经成为文化创作的重要参与者。文艺工作者在文化作品创作时, 完全可以广纳群众智慧, 让人民群众参与到文艺作品的创作中。人民群众所创作的文艺作品是最贴近群众生活的, 最原生态的群众文化作品, 通过让人民群众参与到文艺作品的创作, 能够让文艺作品更好的扎根社会、扎根群众生活, 并在文艺工作者的艺术处理下, 将其艺术画和精品化, 从而真正实现以群众文化指导文艺创作, 依托于群众的力量, 创作出更加优秀的文艺作品。为了鼓励群众参与文艺作品创作, 可以以举办大奖赛等方式, 给予参与的个人一定的物质或精神奖励, 从而激发人民群众的文艺创作热情。这种文艺创作方式已经收到部分文艺工作单位的重视, 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绩, 是具有极高的推广价值的。

综上所述, 在群众文化日益受到关注的今天, 文艺作品创作贴近群众生活不仅是我党对文艺工作者的工作要求, 也是提高文艺作品生命力的有效方法。为了从群众文化中寻找素材和灵感, 创作出更多的文艺精品, 文艺工作者在进行文化创作时一定要深入群众、体验生活, 并深刻把握历史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最后还要积极鼓励人民群众参与到文艺作品的创作中, 争取创作出更多的优秀文化作品, 为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文化领域的进步和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李雪来.努力创作文艺精品繁荣发展群众文化事业[J].戏剧之家:理论版, 2012 (3) :84.

上一篇:巡视方法下一篇:语文心理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