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物业管理的意义

2024-09-08

社区物业管理的意义(精选12篇)

社区物业管理的意义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社区建档居民进行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的筛查工作, 筛查结果为: (1) 高血压患者1092人, 其中高血压1级、2级、3级分别为592人、378人和122人。 (2) 糖尿病患者484人, 其中糖尿病1级、2级、3级分别为233人、159人、92人。 (3) 冠心病患者221人, 冠心病1级、2级、3级、4级患者分别为109人、57人、38人、18人。 (4) 脑卒中患者92人, 脑卒中1级、2级、3级患者分别为37人、31人、24人。

1.2 分类及标准化管理方式

社区卫生服务质量要求责任医生所提供的医疗服务包括慢性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应在首次管理患者时建立完善的慢性病患者登记记录, 询问患者详细的病情, 分析出目前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 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疾病防治方案, 定期上门随访, 做好相关记录, 资料及时、完整归档。医生还有责任指导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嘱其定期体检, 做好健康教育和防治疾病基本步骤的宣传。及时发现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等慢性疾病的患者并进行相关管理、治疗。

1.2.1 社区高血压病患者管理

社区高血压病人实行分级管理制度具体分为三个步骤:1级管理 (主要为低危患者) :患者每三个月测量血压≥1次, 治疗方面主要以健康教育和非药物管理措施为主;2级管理 (主要为中危患者) :患者每二个月测量血压≥1次, 治疗方面主要以健康教育和用药指导为主, 随访观察3个月后, 患者血压仍≥140/90 mm Hg者, 开始药物治疗;3级管理 (主要为高危和极高危患者) :患者每个月测血压≥1次, 并且建议到高血压专科门诊加强规律性降压治疗, 发放健康处方, 使患者血压逐渐降至目标水平。

1.2.2 社区糖尿病患者管理

"一级预防为主, 一、二、三级预防相结合"是社区糖尿病患者管理的指导原则, 其意义在于, "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口号的提出并实施, 防止患者一级预防的发生。如发现已患上糖尿病的患者应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防止或减缓病情恶化。在筛查过程中, 要求加强管理治疗糖调节受损的患者, 另外为了防止糖尿病发病率增高, 应加强糖尿病的相关知识普及, 指导健康生活。

1.2.3 社区冠心病患者管理

根据目前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可将患者分为以下几种: (1) 经皮冠状动脉重建术后的患者; (2)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患者; (3) 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 (4)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患者。由于冠心病患者的社区管理需要治疗监测的指标及用药比较复杂, 对社区责任医生自身临床技能要求较高, 所以医生应随访了解患者的自觉症状, 及时评估病人当前使用的所有抗心绞痛药物及治疗方案。

1.2.4 社区脑卒中患者管理

将社区人群分为一般人群、具有脑卒中危险因素的人群及脑卒中三类, 实行分级管理制度: (1) 一般人群采用社区宣传栏、健康讲座、发放宣传材料等方式进行健康知识的普及; (2) 高危脑卒中人群尤其是60岁以上老年患者, 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心房颤动、脑动脉硬化症、颈动脉狭窄等疾病的患者按照相关疾病社区综合防治管理手册进行管理, 包括非药物管理和药物管理。 (3) 脑卒中患者实行二级预防, 控制脑卒中原发疾病以及康复指导。

2 讨论

慢性病的社区防治及管理工作不仅要求医生掌握慢性病防治的全科医学, 还必须能够熟练地实施适宜的技术, 如沟通技巧、入户技巧、资料收集及随访技巧、健康教育说服技巧、防病治病的临床技术、科研。由于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 政府已经越来越多地开始关注慢性疾病, 确保资金的投入是必要的。要落实好社区慢性病防治工作就必须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尤其是全科医生, 可采取以下措施:社区医生责任团队完成社区慢性病管理任务的模式, 将工资收入与工作质量、数量、效果及群众满意度相挂钩设计能力和文档的处理及应用技能, 才能本研究发现, 进行干预后, 社区患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的患者发病率显著降低, 和干预前相比较, 病情得到很好的控制 (P<0.05) , 体现了规范的慢性病社区管理工作的意义。但是我过社区慢性病管理仍然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1]。将慢性病的防治工作做得越来越好。

总而言之, 慢性疾病的防治工作离不开个人、社区和政府的持续支持和协调, 做好社区干预及良好的慢性疾病管理工作, 有助于提高居民的预防、治疗疾病以及健康和自我保健意识, 减少慢性疾病的发生, 从而使社会健康、有序地发展。

参考文献

浅议社区管理的意义和作用 第2篇

行政管理08秋行管本 王亚楠

所谓社区管理,主要是指一定的社区内部各种机构、团体或组织,为了维持社区的正常秩序,促进社区的发展和繁荣,满足社区居民物质和文化活动等特定需要而进行的一系列的自我管理或行政管理活动。在我国,社区管理的概念是在我国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伴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结构、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文化以及行为方式等各方面的变化而提出来的。现代城市履行社区管理职能是其重要功能,而社区管理职能主要是由居委会承担和完成的。

一、绪论

“社区”这个概念最早由德国社会学家腾尼斯提出来的。他在1887 年出版了《社区与社会》一书,指在于前工业社会的、具有共同价值取向的同质人口组成的关系密切、富有人情味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利益共同体。现在人们所说的“社区”通常是指聚集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根据一套规范和制度结合而成的社会实体。

我国的社区建设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开展起来的,这一背景就是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对重铸新型社区结构,加强社区管理有着迫切的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社区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并没有经过西方国家社区那样的长期的自然形成过程,而是由政府自上而下地倡导、推动形成的。因此,社区的构成要素未能得到充分的发育,本应成为社区管理中最重要力量的社区自治组织也就在量与质上都显得与社区管理的实际需要不相适应。这使得我国的社区管理一开始就离不开政府的主导。

社区管理是国家与社会的接口。社区居民委员会,是我国城市基层的群众性自治组织,它不是政府,也不是政府的派出机关,但它与政府的关系是血肉相连、鱼水不可分的。现在,基层的各种经济组织、社会组织越来越多,这是社会有活力的表现。社区管理已形成城市基层的社会共同体,在计划体制下的居民委员会,没有什么活力和凝聚力。工作对象除了居住在社区的老年人外,就是没有单位的居民,功能非常单薄。而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后的现代社区则不同了,除了原有的工作对象外,单位人逐渐演变成了社会人、社区人,流动人口已开始进入社区,总量大大增加。结构也越来越复杂。再加上大量的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社会保障的功能从政府和单位中不断剥离出来,让社区来承接,这就有力地提升了社区的功能,丰富了它的内容,拓宽了它的工作面,使它从微观的层面担当起了造就大社会的重任,成了能协调和凝聚方方面面的中心,成了功能比较齐全的“小社会”。

二、理论综述

(一)国内社区管理的发展现状

近20年来,全国各地先后对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从社区管理的现状和客观需要来看,还存在着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观念陈旧 尽管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取得了迅猛发展,城市功能大大增强,但一些干部特别是一些部门领导干部,仍然习惯于计划经济下传统的管理方式,许多事情习惯于老套套,“一竿子插到底的直接管理”,有些权力习惯于自己揽着,怕放下去下边管不好,管不了。这种思想观念影响和制约着社区管理的发展。

2、社区类型单一 政府作为行政核心,拥有对社区主要的管理权。也就是已成型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社区管理体制。所谓两级政府是指市级政府、区级政府。街道办事处是区级政府的派出机构内含于“两级政府”之中,它既是政府各项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又是调节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的中枢。三级管理是指市级政府、区级政府、街道办事处三者至上而下的管理模式。街道办事处管理着居委会,并通过它来处理大部分具体的社区事务。

3、社区组织的职能错位 现行社区组织除了“二级政府、三级管理模式”之外,就是指驻地单位。而驻地单位按照行政区划或行政系统被划入不同层次的政府各主管部门的管辖范围之内。政府行政指令成了这些单位的活动宗旨。条条块块的行政关系割裂了社区生活的有机联系,并且政府职能与社区组织职能错位,从而造成了这些单位小而全、万事不求人的半封闭状况,产生所谓的“单位办社会”现象:一方面这些单位负担过重,它们必须承担建造、维持自己的后勤服务和福利设施的责任和经费,并且要支付给相当数量后勤服务人员的工资;另一方面重复建造同类服务设施又不对外开放造成利用率低,社会资源浪费,并导致专业的社区服务组织难以形成。由此看来,现实中社区组织的小社会是大政府直接管理下的,社区组织基本不具备作为一个相对独立实体进行活动的能力,在被动状态下,它很难关心自我改造、自我发展;此外,政府插手各项社区组织的事务,如他们的成员须经过政府认可等,造成了政府管了许多管不好的事,造成了政府机构庞大、人际关系复杂等。

(二)国外社区管理的发展现状

目前,社区管理的国际化影响深远。在众多的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模式中,较为显著的是以美国为代表的社区自治模式。美国社区管理模式体现为政府行为和社区行为相对分离,政府对社区的干预主要是以间接的方式进行,实行高度民主自治,依靠社区自治组织来行使社区管理职能。

1、实行民主管理 美国城市社区没有政府基层组织或派出机构,实行高度民主自治,依靠社区居民自由组合,民主选举产生的社团组织。如社区管理协会、社区管理委员会、社区管理服务中心等来行使管理职能。

2、社区建设有序合理 在制定社区发展规划时美国政府特别强调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其对城市建设中满足社区居民的要求,保证居民生活质量的部分考虑得非常细致周到,从而保证了周围环境不被破坏。

3、公众积极参与社区管理 在美国,公民为自己所在的社区机构或组织提供无偿志愿服务已成为一种自觉意识,美国社区志愿者,年已达万人,提供公益服务的机构或组织,绝大部分工作是由志愿者来承担。因此,美国社区管理基本是政府规划、指导、资助,社区组织具体实施的运作方式。

(三)国外城市社区管理模式对我国城市社区管理的经验借鉴

通过以上分析得出,在国外的城市社区管理中,政府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城市社区管理都给予了广泛的政策扶持,资金支持和行政监督,社区管理由此获得良好的政治环境。所以,国外城市社区管理的经验,专家指出对我国的城市社区管理及建设具有多方面的借鉴意义。

1、转变政府职能,明确政府角色定位 政府职能定位要从控制走向引导,严格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的原则,使政府从掌舵与划桨的双重角色变为只掌舵不划桨的单一角色,逐渐实现行政、市场、社会的权力分离,形成政府、市场、社区三元社会管理主体结构。

2、转变居民自治方式与社区管理体制 在国外的社区组织与管理上,体现了居民的自治特点,而我国目前的社区管理机构街道办事处及居民居委会具有较浓厚的行政管理色彩。国内对于如何改革街区社会管理体制及解决,目前街道行政压力繁重的问题进行了不少的讨论与实践探索,但目前这一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并且保持较强的运行惯性,因此,借鉴国外社区的管理经验,在管理体制上顺应社区发展,进行管理体制转换,找到根本的解决之道。

3、培育公民社区意识 加大社区建设与管理的宣传力度,使全社会居民都来关心,支持和积极参与社区事务。其次,积极推进社区居民委员会的直接选举,加强社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完善社区事务公开,民主评议和社区居民代表会议等项制度,最后将居民群众迫切要求解决和热切关注的问题引入社区,使居民在社区中能够寻求帮助,问题在社区中得以解决。

三、大兴区金华里社区及其管理介绍

(一)大兴区金华里社区介绍

金华里社区地处观音寺街道北侧,南起清源路,北至海户新村村南,东起碱河与凤河支流的交界处,西至京开高速路;该社区是一个平房与楼房相结合的社 区,一没物业二是未封闭三是外来人口租住密集的社区;辖区主要以平房为主,共有居民485户,常驻人口1295人,流动人口2371人,是本地人口的1.7倍;流动人口严重倒挂。

金华里社区曾被评为区级和谐社区。现有社区社会组织6个,能够坚持开展活动的社区社会组织有:金华里社区姐妹舞蹈队、金华里社区红袖标巡逻志愿者队伍、金华里社区老年协会、金华里社区养犬自律会、金华里社区党员卫生监督员队伍、金华里社区巾帼志愿者服务队等组织。

(二)大兴区金华里社区管理介绍

随着社区多样化管理模式,打造一区一品的特色服务,这样社区服务项目很符合现在社区居民的需求,一是让居民自己参与进来,自我策划、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二是为社区新老居民搭建相互沟通的一个平台。三是有力的促进了居民自治。四是有利于社区管理的建设与发展。社区管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和落实处。

1、加强社区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员摸范带头作用

党的领导是社区各项工作的龙头,在新的一年里,完善党组织机制、创新载体,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以实际行动实践党员承诺“十带头”。

(1)为了美化社区环境,造福于民,避免群众上访事件发生,根据金华里社区的实际,支部在08 年4-6月份平整一条长214米宽5米的“金华里社区党员之路”。并在此路西侧栽种一些花草,形成一条花墙,使坑坑洼洼的土路焕然一新。(2)每天由支部党员两人一组,承诺对本社区居民健身场地的卫生及设施维护,为居民提供良好的环境与安全服务。

2、开展特色服务和文体活动,促进和谐社区建设

(1)根据社区流动人口租住密集的特点以实际出发,金华里居委会06年成立了“流动人员协会”在此基础上为了扩大服务范围,07年向街道又申请一个项目,成立了“新居民之家”。08年延伸并持续发展这项服务,进一步完善“新居民之家”的管理制度。拓宽工作思路,准备办一书报角,为社区妇女提供阅览一些厨艺,怎样教育子女的书籍及报刊。让新老居民一起从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基础上,提高精神文明素质,在社区活动中展示他们的才能,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观,营造“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的奥运氛围。

(2)下半年从金华寺1条西墙至居民健身场所周围的墙面上,做一个240余米长的文化墙,字、画并用,内容丰富多彩,有新鲜感,老少皆宜,让居民在休闲之余学到一些有关的法律、法规及生活方面的常识,来充实居民的生活,提高居民的文化素质,从而美化社区

(3)以“新居民之家”为主线,成立10—15人的“新老居民和谐宣传队”,宣传内容以贴近居民生活的法律知识为主,号召新老居民学法、知法、守法、用法,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4)举办由社区新老居民及辖区单位共同参与的“庆三、八文艺会演”活动。

3、以维护社区稳定为基础,创造良好的社区治安环境 为了维护社区的安全与稳定,确保社区财产的安全,由于我社区是平房多楼房少,因此把做好防火、防盗、防煤气中毒、汛期防洪、防灾等安全工作作为重点。首先,要进行大力宣传,发放宣传材料,张贴标语,提高社区居民的防范意识,确保社区治安稳定,居民安居乐业。其次,针对社区平房多,使用炉火取暖户多的特点,成立由6人组成的“金华里社区预防煤气中毒宣传员”队伍,配合红袖标队伍,加大对社区预防煤气中毒的宣传与安全防范工作,避免可防性事故的发生。

四、大兴区金华里社区管理分析

(一)大兴区金华里社区管理分析

1、居委会工作行政化倾向严重,服务工作不细致 目前,居委会承担了政府相关部门包括民政、助残、救助、老龄、兵役、卫生、计生、调解、治保、青保、科普、团委、教育、就业、国防、统战、文体等17余项服务工作,有关职能部门要求建立的台帐达35本之多。全年(2009年)承接各类调查表格300份。今年以来,居委又先后承担了多项突击任务,如配合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结核病调查工作、开展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居委大部分时间都用于协助政府部门的工作。造成了:(1)居委会认为自己是政府的延伸,是政府的派出机构,机关化、办公室化倾向严重,疏于主动与居民沟通交流。工作主要依靠两大力量,即楼组长和党员骨干,与此外的其它居民沟通渠道甚少。

(2)居民认为居委即政府、政府即居委,居委所有表态及工作都是政府的代表,居委的自治性质在居民意识中弱化,也使居委会工作受到束缚,不能放开手脚开展工作。

(3)居委会承担大量工作不堪重负,导致许多民生工作、实事工程到居委会后粗线条、行政化的落实冰冷生硬,使居民对很多政府实事、好事不理解、不领情。

2、居民参与度不够,工作覆盖不宽泛 目前社区居民对社区事务的参与度和归属感不够高,经常参加社区会议和活动的居民占10%不到。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社区活动设计和开展多以老年人为主体,很多年轻人很难在社区中找到自己适合的活动。居委会向各级政府反映的民生问题也大多集中在老年人身上,致使其他群体的需求在社区中很难得到回应。因此导致很多人从未参加过社区会议及社区组织的活动,多数年轻居民对社区事务的漠不关心,归属感、责任感下降,社区的凝聚力大大降低,社区自治缺乏基础和活力。

(2)现行居委会工作模式及作息时间,致使居委会很难有时间、精力和渠道与除 老年群体、弱势群体以外的各类群体沟通交流,致使很多人认为居委会是老年人和弱势群体的居委会,层次较低而不愿与居委会沟通。

3、机制体制不尽完善,管理工作不到位 虽然居委会承担着繁重的社区管理工作,有着相应的责任,但并没有“权随责走”。由于居委会的管理职权没有得到相关职能部门的授权和法律的认可,所以居委会在管理过程中就显得没有权威,缺乏力度。如在“四位一体”中协调物业及业委会中居委、支部的主体作用因没有抓手而难以发挥。在对居委会如何选购路由器的考核重过程而不重结果,各部门考核中要求的会议次数、活动次数、资料要求等让居委濒于应付、甚至造假应付。而对居委会在居民需求的回应程度、对居民区中特殊人员变化、违法违规问题、热点问题排摸等居委的根本管理职能的考核则少之又少。造成个别居委舍本求末,应付考核了事,对辖区内的问题、矛盾不掌握、不了解,管理协调工作则更无从谈起。

社区工作的显著特点是重管理轻服务,社区的主要功能应体现在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上,体现在以人为本、服务居民上,体现在自主性和参与性上,衡量一个社区是否成熟的主要标志是看这个社区居民的自主性和参与性的程度,而社区居民自主性和参与性的程度与这个社区的服务程度相关。目前,社区居民急需的服务,如家政家教服务、就业服务、养老托幼服务、优抚对象服务、保安保洁服务、医疗保健服务、文化娱乐服务并没有真正开展起来,导致社区服务体系没有形成,社区服务重点不突出,服务领域不宽,服务形式不新,服务质量不高,从而起不到社区服务的作用。

4、网络沟通缺乏制度,沟通方式比较落后 随着网络的逐步普及,网络已经是居民交流、沟通及解决生活问题的一个主要平台,而因居委工作对象多不是上网族,沟通还是以走街串巷,登门入户为主,因此居委会在网络沟通、网络民意收集以及网络参与及舆论引导等方面参与意识不足、参与手段不够。导致很多小区论坛成为小区群体性事件的源发地。

(二)大兴区金华里社区管理存在问题

1、旧管理体制有缺失 我国现行的城区管理体制是以区、街道、居委会三个层次组成的,其中区政府是我国城市的基层政权机关,街道办事处是政府的一级派出机构,居委会是城市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街道”作为城市行政区划的最基层单位,代表政府对辖区内的行政事务、社会事务实施管理,是社区组织管理的主体,从目前城市社区管理工作的客观需要看,尽管这类基层组织继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管理功能,但在体制上确实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概括起来说,主要是建制散、权力小。

建制散,主要是街道、居委会体制没有变化,但管理规模扩大,在城市社区人口激增和流动的情况下,与相当多的居民失去联系。尤其是由于新居民区的大 量兴建,出现城市居民的市内大流动,再加上户口除了儿童入学对外居民生活并无多大影响,因而出现城市内的户籍与居住地脱离的现象。同时,由于城市的发展,市区划调整,农转非即农民转为居民,城市社区中农居混杂的现象日益增多,开始出现街道、居委会管理不到位的现象。

据社区管理人员反映,金华里社区的流动人口更新特别快,管理人员往往来不及对整个社区流动人口登记一遍,他们已经更新,或搬走、或迁往他地或返乡,新的租住人员补充而来,在管理人员有限的情况下,对快速更新的流动人口,往往不能反映实际状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的结构变化带来城市管理难度加大、社会矛盾突出等一系列社会问题:自由职业者、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等大量出现,成为游离于单位之外的群体;下岗、失业、闲散人员增多,使城市管理难度加大;城市人口老龄化、流动人口等问题也日益凸现。客观上迫切要求社区管理方式、方法、手段必须创新以适应城市管理的需要。

权力小,主要是街道、居委会与市和区政府的各个条条部门之间矛盾交叉,城市基层社区组织出现“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的情况,街道、居委会没有执法的职能但要管理城市的基本生活秩序,各个执行部门有权执法却又没有力量直接把法律落实到基层,结果条块之间推诿扯皮的现象经常出现。

在社区建设的过程中,政府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但也存在着职责不清,权利不明的问题。有些政府部门仍在行使本应由社区自治部门行使的职能,有些政府部门承揽和包办了许多本应由社区自治组织办理的事务。政府部门承担了许多不该承担或不易承担好的职能,社区管理中政府职能的错位、缺位或者不到位的情况屡见不鲜。长期来看,不仅抑制了民间的活力,也增加了政府的负担。

目前各居委会内都挂满了各种各样的牌子,有治安责任人、计划生育责任人等,这些项目的责任人都是居委会的主任。政府、街道办事处,各职能部门有工作任务都往居委会派发,动不动就要居委会签责任状,使得居委会背负着沉重的压力。并且没有遵循权随责转、费随事转的原则,无权要担责,无费要做事。从法律的角度、从客观现实的角度分析,以居委会目前的性质地位和能力,要承担起责任、办好事确有难度。

2、社区居民参与社区管理决策率低下,缺乏必要沟通 许多居民仍把社区管理工作完全看作是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的事,没有把自己看作是社区管理的授权者,对社区的管理工作不关心甚至不配合,对社区内的社会活动、经济活动、文化活动和政治活动参与兴致不高,对居委会的选举也不关心,居委会的选举,虽然有法律明文规定,但由于可以实行居民代表选举,许多地方都把居民代表选举居委会作为普遍通行的制度。这样,组织选举者可以随意确定居民代表因而省掉许多麻烦,选举有时成了走过场,居民对居委会缺乏认同。这使得社区管理工作要全面、深入展开的困难较大。一方面,居委会没有能充分发挥在社区的作用;另一 方面,居民生活等方面遇到了问题和困难也很少求助于居委会。同时由于缺乏基层选举参与的基础,居民对居委会开展的各种社区活动缺乏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从而导致各类志愿者服务活动不易开展。

3、社区活动形式单一,居民参与热情不高 社区居民是社区参与的主体,是具有社区认同感与归属感并具有社区公共责任的民众。居委会的生命力在于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居委会与社区居民关系的最核心体现也是社区居民参与,可见社区居民参与非常重要,因为人是社区建设中的决定性因素,没有居民的广泛参与,再丰富的物质资源也不可能得到利用更重要的是居民比居委会更了解自身需要,有他们的参与,社区问题解决会更有效率。

但是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国社区居民彼此间存在着一种严重的疏离感,居民对社区共同利益关心较少,社区意识不强,缺乏认同感和归宿感 而传统的参与模式过于狭窄死板,无法提高居民的认同意识。虽然社区组织的活动也为一部分居民的日常生活增添了一些趣味。但参与居民总在少数,参与热情不高、社区意识薄弱。对于一些上班族,也没有时间、精力参与活动。

另外,社区建设活动经费有限,导致场地、设施等客观条件的限制,活动只能小规模开展。活动形式、内容也总局限于几个方面,使得活动很没有吸引力,不被居民重视。居委会工作人员及居民均表示希望当地政府能在此方面多加援助,增加社区活动经费,以最大程度丰富居民生活。

五、对策与建议

针对我国社区管理中的现有问题,我们应当特别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正确定位政府和居民委员会在社区管理中的角色,贯彻落实“政企分开、政社分开”原则

所谓“政社分开”,就是促进实现社会各类角色的合理分化,让政府不再担当“千手观音”的全能职责,按照社会事务管理的规律,还原社会组织也就是民间组织或者“非政府非营利组织”的应有社会地位,在我国建构一个多元参与的公共管理新格局。随着行政管理改革的逐步深入,“政社分开”早已提上日程并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个频率很高的概念字眼。我们进行的政社分开努力,正是为了还原社会组织的本质特征,让他们以其与政府不一样的角色来激发我国社会管理的活力。

我国的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是在政府的领导和推动下进行的,适合现阶段国情的应该是一种政府主导和社区自治相结合的社区管理。政府是当前社区管理的重要主体之一,它的职能是宏观性的,主要在于制定社区建设规划、培训社区管理人员、帮助社区完善必要的服务配套设施、培育社区中介组织和整合社区资源以促进社区发展,街道办事处是区政府的派出机构,代表区政府行使行政管理职能,它主要发挥指导、协调和服务功能。社区管理中存在的诸如政府“越位”、居民委员会角色“错位”、社区中介组织发展不规范、社区管理工作队伍薄弱等问题,主要是由于政府管理观念滞后、“政企分开、政社分开”原则贯彻不力以及政府在许多方面的“缺位”。

如前所述,居委会承担的下派任务过重是居委会的突出问题之一。逐渐理顺政府组织与居委会的关系,切实减轻居委会的不合理负担,是强化居委会为民服务功能的一项重要措施。

首先,各级政府组织要根据相关法律和政策规定,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明确居委会的工作职能,让居委会有权拒绝不合理的摊派性任务。其次,根据《居委会组织法》的相关规定,改变目前各职能部门直接向居委会布置任务的状况 凡是政府职能部门需。要居委会协助完成的工作,都应当经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同意并统一安排,而不得直接给居委会布置任务 基层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向居委会布置工作任务时,要将交叉重合的工作综合起来交由居委会协助完成。再次,可以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培育社会中介组织承担一部分政府布置的社区工作,例如人口普查等 众多。非政府组织的出现为政府职能下移和居委会减负二者的矛盾症结找到了一条解决的途径。公益性、志愿性、非营利性社区中介组织的介入,权随责走、责随事转到中介组织,不让居委会负担过重。

居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不是街道办事处的下属机构,拥有社区自治权和对政府部门及其派出机构的监督权,履行管理辖区内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职能。政府应转变管理观念和管理方法,改变惯用的领导、命令、控制等行政化管理手段,改变因袭旧体制的“本位主义”继续将应由市场和社会组织行使的职能剥离出来。街道办事处应回收本应由其承担的却已转移给居民委员会的行政工作,下放一部分社会管理权给居民委员会。街道办事处与居民委员会的关系应界定在指导与协助的关系,居民委员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内涵和外延应在法律上加以明确界定。

(二)提升居民民主意识,加强社区民主建设

具有自组织性质的社区自治组织的形成,一方面需要政府的培育,另一方面,也以居民的民主意识为基础。社区自治组织要代表社区居民的意志和利益,就只能通过民主途径产生。但传统体制下基层社会群众希望有人“为民做主”的思维惯性,仍然在相当一部分社区居民中根深蒂固。这样的思维惯性,在一定程度上牵制了社区自治组织的自组织性质和功能的形成及完善。因此,为了向理想的社区管理状态逼近,为了形成真正具备自组织性质和功能的社区自治组织,一项最为基本的任务,就是要提升居民的民主意识。在提升社区居民民主意识的基础上普遍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通过这样的民主建设,不仅社区居民的民主意识会得到巩固和加强,而且,社区也将实现真正的自治。同时,超越边界的政府行为也会 因失去其现实基础而难以继续存在。

(三)加强宣传调动居民的参与积极性,创建“服务型”和谐社区

社区集体娱乐活动组织得较少,社区管理工作宣传力度不大和公开程度不高,居民便捷地了解社区工作状况的途径不多以及居民对社区中介服务组织的服务不满意,都是影响居民参与程度的重要因素。

“社区居民自觉自愿参与社区活动或事务的程度,是社区开明程度、健全水平和活力厚度的反映,是社区发展的一项综合指标。” 因此,首先要提高社区居民利益的社区化程度,提高社区管理工作公开透明程度,通过宣传栏、布告栏向居民公告社区工作状况,大力宣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以及“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宗旨。

大兴区金华里社区,以各大节日为契机,充分利用宣传栏、条幅等形式,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宣传和爱国主义教育等活动,通过宣传教育,激发和调动了广大居民参与的积极性,促进了辖区企业、学校、邻里之间的和睦相处。从2004年开始,连续三年每年年初,居委会都以问卷方式对社区100户居民进行调查。调查主要从十个方面进行:社区环境、社区治安、物业管理、便民服务需求,社区文化、体育、旅游需求、对居委会工作满意度、需要解决和改进问题。通过召开居民代表会议将社区工作计划、工作执行情况反馈给居民,让居民知道居委会在干什么,在为谁干,在怎样干,在争取广大居民的支持、参与、理解、配合的同时,也使社区党支部、居委会为居民办实事、真正办到点子上,办到老百姓的心坎上。社区通过开展各种活动,达到了增进沟通了解、丰富文化生活、提供优质服务的目的。

现阶段城市的社区服务,已经从单纯物质扶助的福利和救助发展到对社区居民物质和精神需要的全面服务。当然,这种全面并非是包罗万象,其基本特征是,围绕如何提高社区居民在社区中的生活质量问题,组织和指导社区居民运用自助和互助的方式,解决社区居民中的各种生活难题和公共福利,以及提高和完善救助性的社会福利服务。

具体说,当今社区服务的内容一是面向传统福利和救助对象的社区服务。这主要是针对民政工作对象的社区服务,这方面的服务对象越来越少。二是为社区居民中有困难者提供便利、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改善生活的服务,即便民利民的服务。三是对整个社区的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服务,主要是改善社区居住环境、人文环境的服务。依托社文化活动室、老年活动站、社区广场等文化体育设施,多开展丰富多彩的、健康有益的文化、科普、教育、娱乐等活动,多形式多渠道地引导居民接触交流,培养居民的社区意识,增强居民的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为构建和谐社会搭建平台。

(四)加强社区在岗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采取听讲、讨论和总结交 流经验相结合的方式丰富其管理知识,提高其管理水平

各高校要加强社区管理、社会工作方面的专业设置,培养优秀的专业化人才并鼓励他们参加社区工作。社会力量办学中这方面人才的培训力度也要加大,为在岗人员提供较多的“充电”机会。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提升社会工作者的社会地位和收入水平,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社区管理工作者队伍,优化人员结构。

社区物业管理的意义 第3篇

关键词医院社区家庭康复管理模式脑卒中偏瘫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7.311

脑卒中患者往往遗留严重的残疾,给家庭生活和社会生存能力带来巨大障碍。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训练是一个长期而又漫长的过程,需要循序渐进,分3个阶段分别进行康复训练。综合的康复管理模式能够使患者接受系统的康复训练,促进功能的恢复[1,2]。分别使用医院-社区-家庭康复和医院康复两种模式,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治疗,观察两种模式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并进行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1年2~12月收治脑卒中偏瘫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入院时起病时间1~7天,经头CT检查确诊为脑卒中,并遗留肢体活动不利等症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0例,男20例(40%),女30例(60%),病程1~5天;对照组50例,男25例(50%),女25例(50%),病程2~7天。两组的年龄、性别、运动功能、体重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入选标准:经头CT确诊的脑卒中患者;发病后遗留肢体活动不利等症状;入院时发病时间1~7天。

排除标准:既往有脑卒中病史,并遗留肢体活动不利等症状;既往有外伤等造成残疾影响肢体活动功能的。

方法:观察组依据医院-社区-家庭康复的管理模式包括:①医院康复:为脑卒中急性期的患者,在合理用药的同时配合康复训练,时间两周;②社区康复:脑卒中恢复期的患者,出院后在社区卫生中心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相应的康复训练,时间半年;③家庭康复:为脑卒中后遗症期的患者,在医护人员对患者家属进行康复指导后,使家属能够在家中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时间为发病后6~8个月。对照组只给予患者医院康复,时间2周。观察两组8个月后的运动功能。

疗效判断标准:8个月后,两组依据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标准,观察两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

统计学处理:依据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用t检验,计数用X2检验,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康复治疗前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康复治疗8个月后,两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结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观察组治疗后运动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进行康复治疗前和治疗8个月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结果比较,见表1。

讨论

急性脑卒中的患者选择及时住院治疗,通过合理用药,保持生命体征平稳,挽救即将被破坏的缺血缺氧组织,建立侧支循环,恢复局部组织的供血,将脑组织的损伤降低到最小程度。但是已经受损的脑组织造成的神经功能的缺损,需要配合早期康复治疗来恢复肢体的运动功能。此期主要以医院康复师实施康复治疗,针对患者病情制定个体化的康复方案,增强运动功能的恢复效果。

恢复期是在患者出院后,病情好转,遗留肢体活动不利症状。此期转入社区康复中心,根据医院康复的效果进行新的康复评定,制定合理的康复方案,由社区康复师进行康复治疗[3]。此期主要注重肢体活动的恢复,增加日常活动的训练,如穿衣、步行练习、上下楼梯等基本活动功能,观察肌张力的情况,防止肢体痉挛。

经过医院康复和社区康复,患者的运动功能已经逐渐恢复,日常生活功能基本自理,但是存在一定的后遗症,这就需要家庭的积极康复治疗[4]。此期患者家属在康复师的指导下在家中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协助患者自理日常生活,培养患者积极生活的信心,督促患者勤于运动锻炼,防止肌肉萎缩,提高日常生活质量。

总之,医院-社区-家庭康复管理模式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阶梯型的康复治疗,在本次研究中,所选取的100例患者,在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实施相应的康复方案,经过8个月的康复治疗,阶梯型的康复模式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两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结果显示,观察组康复治疗后运动功能显优于对照组。说明医院-社区-家庭康复管理模式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意义重大,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戴文娟,张春英,曾国勇.规范化康复管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3):377-378.

2刘俊青,么丽春.社区分级康复管理模式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及其费用效益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17):1596-1598.

3吴矿文,江滨,梁杰,等.脑卒中社区康复简易适宜技术在社区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1,35:4025-4027.

4吴珺,谢火芳,张红.家庭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5):273-274.

[ZK)][HT][FL)][HJ]

社区物业管理的意义 第4篇

1高血压的健康管理工作

1.1建立高血压专科管理, 以建瓯市立医院专科医师和护士为主体, 利用高血压的知识和技术为患者和社会人群提供专业服务, 并为患者提供相应的健康指导、健康咨询, 促进其康复和提高自我生活照顾、健康管理的能力。定期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知识讲座, 内容包括:高血压基础知识, 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方法指导, 高血压并发症的预防知识指导和血压自我监测指导。采取集体和个别授课的方式。

1.2定期开展专家义诊, 为社区高血压患者就诊和向他们宣传高血压控制的方法;开展高血压风险评估 (为社区就诊患者监测血压, 测量和计算体质量指数等) , 建立高血压患者档案, 定期电话随访。

1.3协助医师开展高血压并发症的筛查工作。

2高血压的社区护理措施

2.1指导患者血压水平的维持, 听取患者提出的问题并予以解答, 指导患者解除恐惧、忧虑情绪, 以良好的心境主动配合治疗, 提高治疗效果。

2.2指导患者及家属实施高血压的合理非药物治疗

改善生活行为适用于各级高血压患者, 包括使用降压药物的患者。 (1) 减轻体质量; (2) 限制钠盐摄入 (钠盐每人每天不超过6g) ; (3) 补充钙和钾盐; (4) 减少食物中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和脂肪总量; (5) 戒烟、限制饮酒; (6) 适当运动; (7) 减少精神压力, 保持心理平衡。

2.3实施有效的药物治疗

凡高血压2级或以上患者,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或者已有心、脑、肾靶器官损害和并发症的患者, 血压持续升高6个月以上, 非药物治疗手段仍不能有效控制血压者, 出现上述情况时应给予降压药物治疗。

2.4血压监测

耐心告知患者学习和掌握血压监测技术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监测血压, 可迅速获得血压信息, 使血压水平量化, 及时发现高血压,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血压是波动的, 血压一般夜间较低, 清晨起床活动后迅速升高, 形成清晨血压高峰, 现代医学还证实:清晨醒来是高血压患者发生各种心脑血管意外的高峰时间段, 如果对这段时间的血压控制不佳, 造成血压波动较大, 会大大增加发生卒中的危险, 严重时甚至会死亡[1]。所以, 应教会患者择时监测血压。

2.5选择合适时间服药

多数人血压早晨6~10时和下午16~20时呈两个高峰期, 使用药物时应合并监测24h动态血压, 以来了解自己血压最高峰出现在什么时间, 并在血压高峰的前30min合理用药, 教会患者择时用药。

2.6择时运动

对于心血管疾病高血压患者来说, 最好的锻炼时间是下午3点和晚上9点, 这是高血压患者出现意外最低时间, 要避免在“高峰期”进行运动, “高峰期”一般指的是早上6点到9点, 这一时段, 患者经过一夜睡眠, 没有喝水与活动, 血流速度缓, 血液粘稠度高, 这时运动很容易出现心肌梗死、脑梗死。在锻炼时还应根据自己身体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如快步走、慢跑、游泳、健身操、太极拳等, 每周锻炼3~4次, 每次30min, 运动强度对50岁的人, 运动后心率达到120次/分, 60岁的人运动后心率达到110次/分则可以了, 进行体育活动原则应循序渐进, 量力而行, 不宜选择过度剧烈运动。

2.7选择合适饮食

高血压患者除限盐限酒外, 调节日常食物结构也很重要。 (1) 粮食类:注意粗粮细粮搭配, 每人每天粮食量控制在300~500g。 (2) 保证每天食用新鲜蔬菜400~500g, 水果100~200g, 以增加食物中有益于健康的各种维生素、胡萝卜素、纤维素和钾。 (3) 每天食用牛奶250g, 豆类及豆制品50~100g, 以提供人体所必需的优质蛋白和钙质。 (4) 每天食用肉类50~100g, 以瘦肉为主, 少吃或不吃动物内脏和肥肉。 (5) 提倡多吃鱼类, 糕点、甜食宜少吃或不吃。 (6) 合理分配三餐食物的量, 早、中、晚的能量分配按早餐30%、中餐40%、晚餐30%。

2.8高血压急症的预防

高血压患者发生急症的原因与不良情绪、药物剂量不准确有关。高血压急症是指短时间内 (数小时或数天) 血压重度升高, 舒张压>130mm Hg和 (或) 收缩压>200mm Hg, 伴有重要器官组织如心、脑、肾、眼底、大动脉的严重功能障碍或不可逆损害。为防止其产生:向患者阐明不良情绪可诱发高血压急症, 根据患者性格特点, 提出改变不良性格的方法, 避免情绪激动, 保持心绪平和、轻松、稳定。指导其按医嘱服用降压药物, 不可擅自增减药量, 更不可突然停服以免血压突然急剧升高。同时指导其尽量避免过劳和寒冷刺激[2]。

3讨论

3.1健康管理的核心是预防

控制个体和群体的健康危险因素, 是一个提高健康知识和改变不良生活行为方式的艰巨过程。高血压的管理就是告诉患者怎样监测血压、怎样正确服药, 怎样正确活动与休息, 选择合适饮食等, 才能预防高血压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是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3.2持续的健康教育是治疗高血压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少高血压患者对疾病认知不足, 知识缺乏对疾病症状不严重未引起足够重视, 未正规按医嘱长期服药等而影响了治疗效果。

3.3提高高血压的知晓率, 治疗率和控制率是我国高血压防治的重要任务, 高血压及并发症不仅给患者的健康及家庭幸福造成很大影响, 同时也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高血压患者在社区的防治中, 必须采取全人群, 高危人群和患者相结合的防治策略, 从控制危险因素水平, 早诊早治和规范化管理入手, 加强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教育, 进行有效的综合干预和规范化管理是控制高血压的关键。

摘要: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长期、有效的社区护理管理方法, 加强防病治病意识。方法 通过对高血压新的教育观点, 指导患者择时监测血压, 择时服药, 择时运动, 选择合适饮食, 高血压急症的预防。结论 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择时护理, 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和死亡因素, 有效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高血压,健康管理,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张险峰, 程均福, 林凤荣等.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新进展[J].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17 (4) :88.

社区物业管理的意义 第5篇

浅析社区稳定及社区安全的意义、内容

摘要:在基层政权建设和改革的新形势下,社区稳定的工作要服务于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实现改革、稳定及发展的协调,同时社会稳定问题的解决方式也应与改革本身的思路相配套,与改革的内在要求相适应。从目前来看,从社区稳定着手,以社区方式来解决社会稳定问题是较好的切入点,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关键词:社区稳定;社区安全;意义;内容

1社区稳定的意义

1.1社会稳定是基层的社会稳定

社区是社会的基层,或者说基层社会。以社会的方式解决问题,意味着把社会稳定问题放在基层来解决。城市的稳定一样需要从基层组织来进行,从而实现以稳定的、强有力的中枢控制系统为保证,为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

12社区稳定是生活基层的社会稳定

任何全局性的改革都会对现有的家庭生活产生影响,要尽可能地降低风险与代价,减少人民群众分担的改革成本。社区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场所,人们的各种需要和要求,在社区里主要表现为生活性的满足,非常实在而不那么政治化。通过加强社区稳定的工作,在生活层面上把问题解决,这里,社区物业提供服务的程度决定着社区稳定的程度。另外,社区管理体制上的一些缺陷或有关人员工作不力造成的社区的不稳定,影响了群众正常生活的要求,最终会导致群众由对诸如物业公司或其他中介机构的不满而上升为政府的不满,并由此触发其他问题的爆发。比如房屋中介公司的工作在社会上是颇有微词的,所以在社区管理体制、机制和工作改善就应该从解决人们住宿、环境、安全等最基本的日常生活着手,实现社区的稳定。13社区稳定是社会稳定可持续发展的根基

与社会改革相伴的社会稳定,在“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框架内,具有强烈的行政意味,但国家把“基层政权建设”与“社区建设”并列,足以表明尽管两者同样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基础,但其运作机制是不一样的,更准确地说,是互补关系。社区建设的一种目标是基层民主建设,是群众自我管理。相应地,社区稳定也可以称之为一种主要通过社会机制,即群众自治管理实现的区域社会的稳定。社区稳定因此成为未来狭义社会稳定的一个和机制上完全相同的缩影。在市场、政府、法律和群众自治等多种体制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的社区稳定,预示着新型社会稳定的确定,预示着城市发展本身走上了一个新的平台。2社区安全管理的原则 2.1指导思想

社区安全管理的指导思想是:建立最健全、最完备的组织机构,尽可能选用先进的设备、设施,选派最具责任心的专业人才,坚决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千方百计地做好预防工作,最大可能地杜绝或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杜绝万一出现的安全事故,要根据具体情况,统一指挥、统一组织、及时报警,并采取一切有效的手段和措施,进行处理,力争将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减少到最低点。22社区安全管理的原则

22.1思想落实。要把安全管理放在第一位,要真正从思想上重视安全管理。要大力宣传安全教育,组织学习有关的法规和规定,学习兄弟单位的经验和内部制订的各项安全制度、岗位责任制和操作规程等。公安派出所、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等机构在相应的整体治安的宣传和落实上各尽其责。通过宣传和不断学习,使广大员工和业主、使用人重视安全,懂得规定和要求,自觉遵守,主动配合,共同做好安全管理工作。22.2制度落实。公安派出所、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等机构对社区治安的日常管理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预案,在制度上得以落实。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的制度和办法,如安全管理岗位责任制、安全管理操作规程等,并要解决组织贯彻执行。

22.3装备落实。要配备专门的、现代化的安全管理设备设施,如中央监控系统、自动报警系统、消防喷淋系统以及其他安全管理器材设备,以增强管理的安全系数与效率,保证人身和财产的安全。

在基层政权建设和改革的新形势下,社区稳定的工作要服务于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实现改革、稳定及发展的协调,同时社会稳定问题的解决方式也应与改革本身的思路相配套,与改革的内在要求相适应。从目前来看,从社区稳定着手,以社区方式来解决社会稳定问题是较好的切入点,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3平安稳定社区建设要注意的几个问题3.1要处理好平安稳定社区建设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平安稳定社区建设的目的在于“平安”和“稳定”,以社会的平安稳定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这是平安稳定社区建设必须紧紧抓住的根本所在,是平安稳定社区建设的统一性。但是,不同社区由于所处地域位置的不同,影响其安全稳定的因素也不同,抓平安稳定工作任务侧重点也不可能完全一致;不同社区由于在建设水平上存在着差异,决定了对不同社区在力量投入方面的差别。对那些基础较差的社区,关注的重点应更多地放在平安稳定的基础建设上,对那些基础较好的社区,平安稳定建设要在提升层次上给予关注。因此,在平安稳定社区建设上,决不能一概而论,要避免工作落实上的“一刀切”,要在对社区各种因素进行综合评估的基础上,确定平安稳定社区建设的具体实施方案,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形成平安稳定社区建设的多样性。3.2要提高社区综治干部的工作水平和工作能力一是统一思想,认清抓好综治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综观全局,综治工作已纳入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各级党委、政府已深刻认识到综治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并予以高度重视。在各级党委、政府提出争创先进的大趋势下,要实现各种层次争创目标,社区平安稳定是基础。因此,要求社区综治干部在平安创建中有所作为,不辱使命,上下一心,全民动员,咬住目标不放松,全力推进平安创建。二是内强素质,提高驾驭综治工作的能力。要找准位置,提高协调能力。有所作为,通过不懈工作实现自身价值;善于协调各方力量,解决好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难题;指导务实,要深入下去、走进群众、真抓实干,树立只唯实、不务虚的工作作风,让综治成果惠及百姓。三是开拓视野,提高创新的能力。要有大局观念,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有新举措;要着眼治安防范,在社会面控制上有新成效;要着眼资源整合,在完善机制上有新突破;要着眼务实作风,在队伍素质上有新提高。四是争当内行,提高攻坚克难的能力。强化工作责任制,落实岗位考评制,通过施加压力,增强动力,激发活力,促进社区综治干部业务精通,能参善谋,善于解决问题。3.3要善于“借势”推进,搞好配合与衔接

平安稳定建设作为社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与社区的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以及物质文明建设等一起构成了社区全面建设与发展的基本方面。社区全面建设的各个方面之间形成了相互依托、彼此促进的对立统一关系。社区的平安稳定会对社区其他方面的建设起到保障和促进作用。反之,社区其他方面建设的长足发展又会推动社区平安稳定工作步入新的层次。因此,在开展平安稳定社区建设过程中,必须兼顾到社区其他方面建设这一因素,围绕中心工作,结合“三个文明”同步发展,必须将其纳入到社区全面建设的整体之中去加以谋划,找准与社区建设其他方面的对接点。

安全社区建设符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要求,是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建设和谐社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以及保障公共安全的基础。因此,在我国开展安全社区建设的研宄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参考文献 ⑴ 于瑞华丨构建安全的社区安全防范体系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6

社区物业管理的意义 第6篇

关键词:新形势;社区治安防范;公安机关

目前正是社会经济发展比较重要的时期,做好社區治安防范工作对维护社会的和谐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公安机关应当充分重视社区治安防范工作,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以及管理模式。积极的做好群众工作,构建和谐的社区,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本文浅析了社会治安防范工作的重要意义。为公安机关能够做好社区治安防范工作提出建议。

1公安机关加强社区治安防范的重要意义

社区警务的实质就是要求警察立足于社区,积极开展各项宣传工作,动员和组织社区群众,实行警民合作,不断增强社区民众参与社区各项治安管理、预防违法犯罪的意识,确保居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在实践中,应着力解决防范工作的具体措施、办法,狠抓落实,坚持打击与防范相结合,实现由以打为主向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转变。坚持整治与管理相结合,实现由集中整治为主向强化日常管理、防范为主的转变。各级公安机关特别是基层派出所领导要高度重视社区防范工作,将其当作各项警务工作的基础和根本点,坚持常抓不懈,构建起牢固、严密的社区犯罪防范体系。同时,要树立防范工作的群防群治理念,不断加强对社区治安防范队伍的培训,努力提高认识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以适应繁重的社区防范工作的需要。

1.1维护社区环境,减少犯罪数量

做好社区里的防人防物工作对维护社区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针对目前,人口的流动越来越大。人员的结构在不断的往复杂化方向发展。以及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样化等多种因素,导致犯罪的类型和数量日渐增多。社会环境和人们的安全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危险。因此,公安机关必须要做好社区治安防范工作,从各个方面控制犯罪行为。

1.2维护社会的和谐,保障居民生活

社区是居民们主要的生活环境。社区是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的主要场所之一,社区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自身的利益问题。维护好社区环境包括管制偷窃、抢劫、诈骗等各种社会活动。减少这些经常发生的犯罪问题,对提高人们生活的安全感和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等都有很大的帮助。社区治安还包括调节居民之间的关系,以及经常出现的民事纠纷等问题。公安机关要从根本上化解这样的矛盾,控制事件的进一步恶化,严令杜绝打架斗殴等行为的出现。社区是一个大环境,各种各样的时间都可能在社区里出现。因此,公安机关应当加强对社区的管制工作。多方面的减少犯罪行为的出现,维护社会群众的生活幸福感和安全感。对树立公安机关的优秀形象也有重要的作用。

1.3全面落实公安机关的工作,促进社会的长远性和谐发展

社区是公安机关开展工作的主要工作场所,公安机关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社区的配合。如何没有社区,公安机关的工作就无从开展。因此,公安机关可以全面的利用社区这一有效的资源,进行防治工作以及群众的管理工作等各方面的基础工作内容。公安机关要在社区内充分的发挥自己的职能,为保障社会的和谐作出应有的贡献。

2加强社区治安防范工作的措施

2.1采用多样化的社区治安管理手段

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加强社区治安防范工作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第一,完善社区防范设施,加大社区防范的科技含量。公安机关应当主动和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共同做好社区治安防范的日常管理工作。针对一些使用公共安全场所从事私人用途的行为,要坚决协助有关部门加以制止。第二,要做好对现有治安防范设施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另外社区要安装防盗报警设施、可视监控系统等。第三,要加强对简单、经济的“软技术预防手段”的使用。比如公安机关可以引导居民在汽车、电视、录像机、照相机、珍宝首饰等价值比较高的贵重物品的指定部位标刻主人名字等标记用来防范。在社区内张贴安全警语。发放防范常识手册。发布治安预报等,这种方法针对一些基础设施较为落后的社区来说,有非常显著而有效的效果。因此,应该加大对这种手段的使用力度。

2.2采用现代化技术管理模式

现代化技术管理是用知识、信息以及技术力量进行社区治安防范管理工作,大力开展治安防范科技产品的研发工作,严格控制因科技发展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和负面效应,做好对犯罪行为的早期预防工作,对科技成果的使用要进行必要的道德监督和法律控制,拒绝不良分子的侵扰等。同时,要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和分析工具来支持治安防范管理决策系统和组织模式的良性运行,推进治安防范管理方法的现代化。目前,随着社会的变化越来越快,治安防范管理工作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严峻的形势,更多的不确定因素使治安防范管理系统工程建设迫在眉睫。例如,为适应社会日益信息化、犯罪日趋智能化的客观现实,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构建治安防范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和信息处理系统,可以为治安防范科学决策提供现代化网络平台,实现智力和信息的碰撞与整合,大幅度地提升快速反应和处理危机事件的能力。

2.3社区管理工作要结合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公安机关的治安防范管理工作要结合社会经济的客观需要,让市场机制承担起调节治安防范管理的供求和资源配置等工作,走产业化发展的道路,成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特殊领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保安服务已经逐步变成治安防范工作的重要力量。物业安全管理由于运用现代化经营手段,由专业化的管理机构按合同对业主投入使用的各种物业实施多功能、全方位的管理服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人们的生活条件在不断的提高。第三产业会占据重要的地位,治安防范管理产业化发展的节奏将不断的加快,对维护社会治安稳定产生积极作用。

3结束语

公安机关加强社区治安防范具有维护社会环境的和谐、保障群众的安全以及落实公安机关的工作等重要意义。因此,公安机关应当采用多样化管理手段以及现代化技术加强对社区环境的管理工作,多方面预防犯罪行为的发生。为社会和人民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郝宏建.浅谈如何加强社区治安防范工作.青春岁月.2015.

[2]孙春旺,项远平.加强社区治安防控的五条措施.派出所工作.2014.

作者简介:

社区物业管理的意义 第7篇

关键词:清晨高血压,健康教育,达标

24h无创动态血压监测显示清晨血压从较低水平迅速上升,是一天内血压变化较大的阶段,收缩压平均升高14mmHg,甚至可上升80mmHg。这种凌晨血压急剧上升的现象被称为“血压晨峰”(MBPS)[1]。心脏性猝死、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和出血性、缺血性脑卒中等心脑血管事件特别容易发生在清晨,与该时段血压增高密切相关,独立于24h平均血压[2]。因此,清晨血压达标至关重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丰台区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确诊高血压且正在服药、10:00前血压未达标者316例为研究对象,男183例,女133例。

1.2 问卷调查

在社区干预前和干预3月后,采取问卷形式对高血压病相关知识进行测评,且干预前后连续3d监测清晨血压。测评内容包括:高血压病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危险因素及预防、治疗、血压的自我监测、高血压病与脑卒中、高血压病患者的社会心理问题健康教育方法在居委会每周进行1次培训,连续12周,每10人一组,每个月上交1篇对清晨高血压相关知识的心得。

1.3 健康教育内容

高血压的主要临床表现、常见长效降压药物、清晨高血压测量的时间、清晨高血压的危害,连续测量每天不同时段血压记录,共4周,以便医师参考。

1.4 血压测量

使用欧姆龙电子血压计测量患者血压,让其连续4周在一天中起床后(未服药)、8:00~10:00、11:00~13:00、15:00~17:00、19:00~21:00、睡觉前六个时段分别进行家庭自测血压,并记录准确数据。

1.5 疗效判断标准[3]

显效:DBP下降>20mmHg且下降至正常,或DBP下降值>30mmHg;有效:DBP下降值<20mmHg,且下降至正常,或DBP下降(5~10)mmHg,或SBP下降值>20mmHg;无效:没有达到上述水平。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清晨高血压经过健康教育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下降了18.2mmHg和4.37mmHg。详见表1。

mmHg

居民对清晨高血压的测量时间、危害、药物治疗、临床表现的知晓率偏低,经过健康教育后明显得到提高。详见表2。

%

3 讨论

在社区管理的高血压患者中,清晨血压升高较为常见,尤以老年高血压患者多见[4],研究表明,清晨高血压与心血管事件发生高峰时间吻合,而且与靶器官损害有关[5],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生率[6,7]。2010年美国ACC年会后,清晨达标、平稳达标、长期达标成为血压管理领域的热点。三达标理念成为2010版高血压指南的核心,选择社区健康教育作为清晨高血压患者长期管理的突破口对指南的核心思想进行实践和落地。本调查结果表明,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后患者清晨血压控制仍欠佳的情况下,健康教育对清晨高血压患者的控制有着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维忠.血压变异和晨峰的概念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34(3):287-288.

[2]郑琦,吴可贵,晋学庆.清晨高血压对心血管事件的影响[J].高血压杂志,2004,12(5):387-389.

[3]冯巧云,刘丽云.谈高血压患者的社区管理[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4):28-29.

[4]张爱平.不同人群对高血压健康教育认知程度的调查研究[J].全科护理,2011,9(2B):449.

[5]Yano Y,Hoshide S,InokuchiT,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morning blood pressure surge and cardiovascular remodelingin treated elderly hypertensive subjects[J].Am J Hypertens,2009,22(11):1177-1182.

[6]Kario K,White WB.Early morning hypertension:What does it contribute to overall cardiovascular risk assessment[J].J Am SocHypertens,2008,2(6):397-402.

社区协商的重要意义 第8篇

自住房制度改革以来,业主们省吃俭用购买了住房,实现了“居者有房”的理想,有了自己安居的家园。可是一旦发现自己珍贵的物业权益被侵犯或物业服务水平低下,小区里必然会引发剧烈的物业纠纷。甚至还会将这种纠纷扩大、蔓延到社会上去,目前这已成为劳资、医疗和环保四大社会纠纷之一。

业主委员会是代表和维护全体业主的物业权益,是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业主自治组织。如何正确引导业主依法、理性和审时度势地维护业主的物业权益,同时还要保持住宅小区和社会的稳定,就成了业委会最重要的任务。多年来社会上对业委会的负面评价甚多,如“业委会是乌合之众,没有一个好鸟”“吃饱饭没事干,借故发泄、找事”“挂标语、上访、集会、破坏小区的安定环境”“小区里原来相安无事,只要成立了业委会就会闹得不太平”等。业委会是个新生事物,遭到种种非议和反对也不奇怪。正如马路上出现闪着红灯的警车在处理交通事故时,必然造成暂时的堵车,难道可以认为是警车引起的交通堵塞?同样道理,是因为侵犯了业主的权益、服务水平低下,才引发业主要求成立业委会,当受到阻挡时,业主当然不肯罢休。

业主在物业管理活动中是没有主体地位和话语权的,成立业委会的门槛过高,且受到各种阻力,加上有些业主的小农经济意识,对小区里公共事务漠不关心,甚至不尽业主义务享受业主权利。而开发商、物业企业却越俎代庖成为物业管理的主导者,并且普遍地侵犯业主的物业权益,这就是目前住宅小区里物业纠纷的根源,也是造成各地业委会成立比率过低的原因。

社区学校少年宫建设的意义 第9篇

一、社区学校少年宫建设有效促进了学校发展

社区学校少年宫可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是丰富学校文化底蕴,促进特色学校建设,完善教育体系架构的有效途径。一是丰富了学校文化建设内涵。各社区学校少年宫以独特的办学理念、运行模式、活动内容,凸显社区学校少年宫活动成效。学校积极创建净化、绿化、美化的人文环境,按照“校园建设营造整体美、绿化植物营造环境美、人文景观营造艺术美、人际和谐营造文明美”的思路,既重视硬件投入,又重视软件建设,使社区学校少年宫逐步形成特有的社区学校少年宫文化,与学校文化相得益彰,极大地丰富了学校文化建设内涵。二是提升了学校特色发展意识。社区学校少年宫活动立足于学校教育资源的开发,不断建立适应不同学生群体需要的活动内容和活动环境。在活动设置上各校在不断提升原有传统活动项目质量水平的同时,坚持社区学校少年宫活动与德育相结合,与体育艺术达标内容相结合,与传统活动项目相结合等原则,立足学校实际大胆创新,精心设计特色鲜明、吸引力强、影响力大的非学科类活动,逐步形成有品牌、有特色、有特点的课程模式,形成了以校本教材、社团活动为依托的社区学校少年宫活动范本,确立了学校以品牌活动引领社区学校少年宫项目的特色发展意识。三是完善了义务教育体系结构。各社区学校少年宫通过发放学生问卷、家长问卷,致家长的一封信等举措,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科学设置活动项目,力求做到结合社区教育施教、结合道德法制教育施教、结合兴趣特长的培养施教、结合社会实践活动施教,逐步确立以艺术、体育、科技发展为主的活动方向,发挥了学校教育无可替代的特殊作用,有效拓宽了素质教育的渠道。

二、社区学校少年宫建设有效促进了教师发展

社区学校少年宫不但是实践素质教育的有益形式,也是教师专业提升发展的有效渠道。一是为辅导教师提供了专业化发展的平台。由于社区学校少年宫活动所需教师量的剧增,极大地推进了社区学校少年宫对辅导教师选派的创新。在辅导教师的配置上,对各学校专业教师、特长教师进行摸排造册,通过统筹安排、跨校任教等形式,不仅为学区之间、校际之间教师的互动、交流、学习提供了平台,也为特长教师提供了展示自我才华、发挥个人潜能的平台。二是促进了辅导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社区学校少年宫活动在空间、时间、活动内容等方面独有的特点,为辅导教师创造了更多的与少年儿童接触的机会。活动形式的灵活性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活动要求发展采取多种座位形式,从空间缩短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增加了师生互动交流的密度。辅导教师在活动中适时穿行于少年儿童中间,根据孩子的特点及时点拨、指导,做到了因材施教、因势利导。

三、社区学校少年宫建设有效促进了学生发展

社区学校少年宫为少年儿童成长提供了一个开放、趣味、平等学习平台。一是有效帮助少年儿童认识了自我。全区社区学校少年宫充分发挥社区资源在公益性事业中的重要作用,使广大少年儿童根据个人愿望、兴趣爱好,自由选择参加各项活动。通过活动使广大少年儿童认识了自我、发现了自我、改变了自我、超越了自我,实现了自我价值,增强了自信心。二是提升了少年儿童的素质和能力。广大少年儿童在社区学校少年宫里选修各种自己喜欢的体育艺术、科学技术、劳动技能、社会实践等活动,保证了少年儿童在学习中学有选择、学有兴趣、学有所乐、学有所得,既陶冶了少年儿童的情操,又使其逐渐增强了适应社会的能力,提升了综合素质。

四、社区学校少年宫建设有力助推了家长发展

社区物业管理的意义 第10篇

社区心理学是研究某一社会群体区域或社区背景中的个体, 不仅研究作为整个社区的各种心理现象, 而且还研究某些造成问题个体的社会、家庭、文化和政治经验特征的背景动因等这类特殊案例, 帮助问题个体克服不良经验, 并从整个社区出发提出预防类似问题再次发生的对策。

社区心理学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对心理卫生工作的迫切要求。在当时, 心理治疗是解决人们心理问题的主要途径。但是从事心理治疗的人员很少, 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 而且心理治疗更多是对已出现心理问题的人进行治疗。也就是说, 心理疾病的预防工作做得极少。再加上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与人的和谐发展。于是社区心理学应运而生。社区心理学作为一门较新的心理学科, 它所研究的内容主要是社区环境对群体的影响。相对研究范围较小, 但期间不仅掺杂社会因素, 亦与社区小环境密切相关, 目前的医学模式是, 社区的心理环境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社区居民的健康模式的变化, 进行相关研究就是为了解社区居民的心理变化因素, 及时调整新的健康服务, 为提高本社区的卫生事业而展开。

1 社区心理学的主要目标及研究意义

1.1 预防重于治疗

许多心理的伤害, 经过了重要的治疗关键点, 不但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而且花费不菲。这样不仅影响了社区卫生的推广, 而且不利于社区居民对健康认识的提高, 社区心理学的介入, 就是符合这种需要, 它与社区卫生的“六位一体”要求密切结合, 将治病的理念转变为防病, 加入社区心理学的研究, 可以提高社区居民的群体防病意识, 节约医疗成本, 提供居民对自我健康问题有一个新的角度观察, 对自身健康有一个新的评估和认识, 有调查显示:近85%的社区居民已经认识到高血压的产生, 尤其是年轻高血压的产生与心理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有关, 也有相关研究, 当解除相关紧张因素后, 不需服药或少量服药, 有近76%的患者血压正常。

1.2 强调长处和竞争性

有学者认为能力是对于环境互动时的掌握能力。调整环境, 让一个人的能力可以发挥到最大, 并且需要在早期的时候就加强环境适应的能力。当前社会竞争激烈, 身心疾病及心身疾病处于高发状态, 社区心理学在研究居民的心理状态同时, 最终目的就是解决社区环境与社区居民的融合。

1.3 尊重社区每一个人和团体的差异性

此观念认为每一个人有权利和其他人表现不同, 未必表现不同就是异常或是较为次等。社区心理学的研究当中, 约有一成是强调少数族群。这些研究仍然需要继续加以努力, 因为社区心理卫生特别想要照顾的是比较弱势、不被重视的族群, 如残疾人群, 儿童, 育龄妇女, 外来务工者等, 国外甚至加入些从事特殊职业的人群。

1.4 促进能力

促进一个人能够更主动的掌控自己的生活。在心理治疗的范围内称为集体治疗或团体治疗, 通过集体相互的影响, 来调动人的积极因素, 国内先进社区已经开始启动, 例如, 癌症俱乐部, 糖尿病俱乐部等就是一种社区自助的团体,

在我国, 社区心理学还是一个较为陌生的名词。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社区的形成, 人们受到社区这一环境的影响日益加深。在建立一个人与环境和谐相处上, 社区心理学将会做出重大的贡献。

2 构建和谐社区

以中国五千年源远流长的文化积淀为基础, 重新学习和认识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中的精华之所在。追溯我国五千年文化, 所有的思想都离不开一个“和”字, 和, 即和谐、和睦、人与人之间融洽相处, 正好符合当今社会要求的共建和谐社会的核心。

培训专业服务人员开展服务。可以通过培训一些本地、本行的在职人员, 经常地直接地治疗发生的各种社区心理问题。这一方面解决专业人员不足的困难, 另一方面解决治疗的高费用, 更重要的是在于在社区中普及心理治疗工作, 改变出现问题不找心理学家而仅仅去找警察的老习惯。而且, 由于这些专业培训人员熟悉内在情况, 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专业培训人员的工作主要有两个方面除了本地区、本行业、本单位的心理咨询工作外, 同时参与例如自杀预防工作等特殊心理问题的健康咨询。专家认为处理自杀的唯一办法是预防, 并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预报特征, 这些工作都可以通过社区服务工作者来进行。

3 结语

社区物业管理的意义 第11篇

关键词:社区;建设;文化馆;意义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持续提高。在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以后,人们更加注重精神上的丰富。而文化馆的兴建,较好地满足了人们对文化追求上的需求。因此,在进行社区群众文化的交流过程中加强文化馆的建设至关重要。

1 社区群众文化建设中文化馆的作用

1.1 加强社区群众之间的文化沟通交流

在文化馆内,不仅存储着大量的文化科普书籍,而且还是最新信息以及农业新闻汇集之处。文化馆是培养人们进行学习和增长文化的最佳场所。通过文化馆可以组织人们组建各种形式的文艺团队。例如,廣场舞、扭秧歌队和歌唱团等,这不仅人民群众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加强人们之间的感情联络和营造一种和谐友善的团队精神,而且还可以极大的培养人民群众的文化知识,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这将有利于在群众中增强对文化建设的意识,从而逐渐的改善各个社区之间的文化氛围。文化馆是群众文化交流沟通的桥梁,其对于和谐社区的构建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所以文化馆主要担负着:建设文化、宣传文化以及交流文化的重任。其不仅是娱乐中心,还是文化圣地。所以社区文化馆的建设对于群众而言,作用重大。

1.2 引领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

文化馆在建设之初,最主要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提高人民群众总体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文化的熏陶加强文艺各组织和团队的组建,从而促进人民群众进行身体的锻炼,达到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最终实现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全面提升。积极建设文化馆可以促进文化活动的进行,同时还可以极大的增强人们对文化活动参与的积极性。而组建群众文化活动又是提高自身积极性的良好体现,在文化馆建设之时就需要合理的运用人力资源,科学合理地进行分配,并结合实际对分配进行优。相对而言,社区对于老年人的生活方式有着极大的改善。老年人则因为退休在家,生活相对单调,即便物质条件优裕,但精神生活会显得贫乏,不尽人意。孤独、烦闷是他们常常会遇到的状态。因此,开展社区群众文化活动,把老年人充分发动起来,发挥他们的智慧和力量,让他们觉得自己还是为社会需要的人,感觉到自身存在的价值,生活的热情就会重新燃烧起来。

1.3 丰富文化社区的娱乐方式

在建立文化馆中组织开展各种活动时,不仅可以加强对活动的创新,而且还能促进文化馆活动的丰富多彩,尽可能的促使文化建设涵盖到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上来,同时还可以提高人们对于文化艺术的欣赏水平,并且也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在开展文化活动中,文化馆移默化的影响着群众的整体文化水平,为丰富社区的文化娱乐活动提供了有利的文化资源。另外,文化站也更加注重各个节日活动建设,通过对每个节日活动的安排及创新,更加丰富了社区的娱乐方式,同时也增强了娱乐活动的整体质量。现今很多文化馆已经开始做出娱乐方式的改变。如笔者家乡的文化馆,就有各种比赛活动。例如,拔河比赛、书法大赛等各种娱乐方式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色彩。因此,丰富文化社区的娱乐方式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2 社区群众文化建设中文化馆的方法和意义

2.1 加强基层文化的培训以及学习

随着文化馆内容的不断丰富,其职能也在逐渐增多。主要表现在:展览、讲座、培训等方面。其还可以作为普及文化知识,开展社会教育的平台,能够对文化知识进行较好的传承。从而促进人民群众的精神文明建设。在对文化馆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应该与时俱进,引进一些新科技设备,来促进群众的文化交流,通过一些设备的模拟使用以及新知识技术的剖析,人们对事物将会有更深的理解,从而不断充实知识文化水平。其二,文化馆可以采用义务培训的方式,对一些科学知识进行讲解,倡导群众好学力行、臻于至善。现在的文化馆聚集了很多艺术人才。笔者在文化馆经常会看到练习太极的中年人,他们的每一式都练习的很认真。甚至在一些艺术馆还有唱戏演出人员,他们借助文化馆的平台将自己的才华施展出来,让很多人都大开眼界。所以文化馆对于群众而言意义深远,其对于艺术人员而言,是一个永远不会褪色的舞台。

2.2 开展和组织文艺表演,增强体质锻炼

组织群众进行文艺表演以及文艺创作,是建设文化馆的基础目标之一。所以文化馆应该具备表演的空间和基础的道具与服饰,每一种文化艺术都有其独特之处,文化馆作为艺术展现的平台,将这种艺术尽可能地展现出来,不仅有利于群众之间文化的交流,还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在笔者家乡,就有一个类似的文化馆。每天演出最多的就是老人们的广场舞,他们跳得很整齐,而且给人很强的节奏感。深受群众的喜爱。广场舞充分地展现了他们对生命的激情和对艺术的热爱。其所展现出来的艺术魅力让人叹为观止。而且在表演过程中他们还起到了锻炼身体的意义,可谓是一举多得,所以社区文化馆的建设意义深远。

2.3 发挥文化传承的意义,增强文化建设

文化馆作为群众文化中心,其有着重大的意义。在社区群众文化活动开展过程中,从组织层面上,可以由不同单位、不同部门密切配合。例如,宣传部、文化局、街道办事处教育局、体育局、工会等,既能促进这些部门与民众的关系,还能增加社区群众对各部门的了解;从参与层面上,文艺创作人员可以通过参加培训、学习等方式,得到专业帮助;社区内文艺骨干更可以发挥传帮带的作用,把自己的精深技艺传授给自己的邻居们,承传文化与增加感情互为促进,其乐融融;一般居民也可以在此过程中,由以往的下班回家、关门不见发展到互相沟通、互相了解、祸福同当,大家成为好邻居、亲切朋友,从而形成良好和谐的社区人际关系。文化馆在开展以及宣传文化的同时,对社区群众也能进行较好的文化熏陶。群众可以通过文化来不断增强彼此之间的情感,在交流中相互进步,儿童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来表演自己的特长,将文化馆当作自己的舞台,将自身的才华充分地发挥出来,为其以后的艺术文化奠定了深厚的基础。所以通过文化馆举办的一切有意义的活动有利于建设一个温暖和谐的社区,从整体上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

3 社区文化馆建设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3.1 服务质量问题

文化馆作为一个公共娱乐场所,其具有免费性以及开放性。因此,其在服务方面一直属于一种义务服务。所以在服务制度方面其明显的还不够完善,尤其是馆内人流拥挤和卫生环境等方面还有待加强。所以在服务管理方面,政府应该加强管理措施,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但是目前文化馆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提高服务管理质量,是目前文化馆面临的难点,在今后的发展中,应该从这些方面来不断完善。

3.2 安全管理问题

由于文化馆属于免费开放场合,其人流量较大,而且鱼龙混杂。经常会出现很多不可控事件,欺诈骗钱行为随处可见,而且一些商贩还借此机会进行摆摊,来获取利润。所以政府部门应该不断加强治安上的管理,保证群众在文化馆娱乐的安全性,让他们能够全身心地在这里放松,得到精神和身体上锻炼。不断丰富文化馆的文化内涵。

4 结语

社区群众文化中文化馆的建设十分重要(下转第页)(上接第页),其不仅让群众在精神上得到满足,还让群众在体格上得到了锻炼。文化馆作为文化艺术实践的平台,其对群众的价值观以及人生观都有很重要的影响。因此,政府应该加强对文化馆的建设。在建设的同时,也要注意各种问题,尤其是安全问题,以及服务质量问题,要合理解决,不断提高文化馆的文化魅力。

参考文献:

[1] 李建信.论文化馆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价值工程,2013(29).

[2] 张艳红.建设中的文化馆在社区中起到的作用[J].青春岁月,2013(18).

[3] 徐磊.浅谈县级文化馆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以山东省郯城县文化馆为例[J] .中国城市经济,2011 (09).

社区应用网络化心电系统的临床意义 第12篇

关键词:社区,网络化心电系统,心肌梗死,心律失常

网络化心电系统就是将采集的心电图信息利用网络进行传输, 然后在心电中, 心进行分析、诊断, 将结果回传至社区终端的系统。本研究中, 社区心电图采样用麦迪克斯手持心电图 (PDA心电图) , 其优点在于能快捷、及时、方便、有效地对心脏病患者进行检查, 并快速做出诊断, 对及时治疗与处理急危重症患者起到重要作用。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9年3月至2010年12月12个社区利用网络心电系统检查的患者资料, 同时与同期在我院门诊进行全导心电图检查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 着重对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心电现象进行统计学分析, 探讨网络化心电系统在社区应用的临床意义 (心电图诊断标准依据相关资料[1,2,3]) 。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9年3月至2010年12月, 我院所属的12个社区医疗服务站利用PDA心电图采集的心电图5 608例;选同期在我院门诊心电中心检查的全导心电图8 420例。

1.2 分组

将社区组设为A组, 医院组设为B组, 将AB两组人群分为心肌梗死组、心肌缺血组、心律失常组。心肌梗死组又分:超急性期、急性期、陈旧期;A组有心肌梗死178例, B组有心肌梗死203例。心肌缺血组又分:急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A组有心肌缺血317例, B组有心肌缺血351例。心律失常组又分为:期前收缩、心动过速、颤动扑动;A组有心律失常2 387例, B组有心律失常1 920例。

1.3 研究方法

根据检查时间将研究对象划分为30 min以内、2 h以内、6 h以内及24 h以内, 共4组, 然后将4个时间段内A、B两组所有诊断进行对比和统计学处理。PDA心电图具有24 h动态心电图与12导联常规心电图检测功能, 可根据需要设置检查时间。12个社区采集的心电图信息均利用网络传输到医院心电中心, 医院门诊 (B组) 采用麦迪克斯心电工作站进行心电图记录。心电中心配备心电专业医师24 h值班, 各社区有医护人员24 h值班, 可及时回复心电诊断结果, 终端打印心电图报告, 疑难心电图经高年资心电图医师会诊后给出诊断。对于超急性期心肌梗死ST段、T波的改变与急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ST段、T波的改变进行鉴别诊断, 方法是间断时间记录, 寻找演变规律直到确定诊断。急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应与非缺血引起的ST段抬高或压低相鉴别[4]。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表1~5)

由表1~5可知, 30 min以内A组除陈旧性心梗与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外均有统计学意义;2 h以内A组急性心肌梗死、期前收缩、室上性心动过速、房颤、房扑有统计学意义;6 h以内A组期前收缩、房颤有统计学意义;24 h以内B组陈旧性心肌梗死有统计学意义。同时, A组记录到两例急性肺栓塞、4例阵发性房室阻滞、两例频率依赖性束支传导阻滞、5例间歇性预激综合征等在常规心电图检查中难以捕捉到的心电图改变。而在B组24 h内只有陈旧性心肌梗死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冠心病至今是全球致死性首位的疾病, 急性冠脉综合症 (ACS) 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 急性心肌梗死, 常威胁患者生命, 而及时正确的诊治可明显改善预后。60%的ACS相关死亡发生在发病1 h内, 且多由心律失常引起, 尤其是恶性室性心律失常[5]。急性冠脉综合症在临床极为常见, 危险度高, 早期及时的诊断有利于及时治疗, 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改善远期预后。ACS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症状、心电图表现及心肌生化标志物的检测, 其中, 心电图是早期诊断的敏感方法。心脏性猝死是指心脏性原因导致1 h内发生的不可预料的死亡。心脏性猝死占人类死亡原因的15%~20%, 其中88%为心律失常性猝死, 而88%的心律失常性猝死是由于恶性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引起的, 少数是由缓慢性心律失常引起的。因此, 充分认识预警性心律失常和相关疾病, 对减少心脏性猝死, 提高高危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笔者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手持心电图 (PDA心电图) 与网络结合, 形成心电系统覆盖社区的优势, 以便快捷、及时、准确地对有症状患者进行心电图信息采集, 特别是对急性冠脉事件及心律失常的及时发现、及时诊断、及时治疗、及时抢救, 最终降低死亡率。

社区网络化心电系统是通过网络把分散在各社区的心电图信息进行整合, 所有心电图信息通过网络上传到医院心电中心, 中心经过分析得出心电结果, 社区就地打印报告。对急危重症患者经医院心内科医生指导、确定治疗方案与处置, 极大地缩短了患者的就诊、治疗、抢救时间。心电图检查对于部分心电图现象是有时效性限制的, 主要是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 、心律失常, 尤其是超急性期心肌梗死等。研究还发现, 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以及陈旧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仍然愿意到医院就诊。及时检查还可发现一部分一过性心电现象, 如急性肺栓塞、阵发性房室传导阻滞等, 这也为患者的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临床依据。

网络化心电系统覆盖社区, 可缩短患者的诊治时间, 节约就医成本。对心脏病患者及时掌握与采集他们的心电图信息, 无论对其治疗或预防都有重要意义。我们的体会是, 网络化心电系统的作用能否充分发挥还与其操作使用者的专业知识、相关知识积累有关。所以, 还需加强社区医疗服务站医护人员心电学专业技能的培训与学习, 提高其识图及诊治水平。网络化心电系统覆盖社区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社区医疗服务站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扩大了业务范围, 实现了医疗服务体系与资源的共享, 为解决患者看病贵、看病难做出一些贡献, 有效促进了社区卫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新.黄宛临床心电图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

[2]中国心电学会, 中国心律学会.心电图标准化和解析的建议与临床应用最新国际指南 (2009) [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9.

[3]郭继鸿.心电图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4]刘仁光.心肌缺血与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的新理念[J].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9, 18 (4) :257-259.

上一篇: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下一篇:电子商务软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