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看奥运范文

2024-05-29

外国人看奥运范文(精选3篇)

外国人看奥运 第1篇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西安市高校的外国留学生习武现状。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调研法

本文查阅了大量有关武术国际化交流和外国留学生教学的书籍、期刊、论文、报纸以及相关资料。检索了自2000年以来体育类核心期刊中有关对外武术教学及相关研究的论文20余篇。

1.2.2 问卷调查

抽取西安交大、西安外国语大学、长安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8所高校发放外国留学生问卷260份,回收有效问卷235份,有效回收率为90.38%。

1.2.3 数理统计

采用SPSS12.0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外国留学生武术学习现状的调查分析

2.1.1 外国留学生基本情况

在被调查的260名武术学习的外国留学生中,男女生比例分别为59.2%和40.8%,男子占比例较大。在年龄方面35~18岁之间的留学生是武术习练的主要对象,占总人数的88.5%,36岁及以上所占比例为11.5%。从年龄分析,年轻留学生对中国武术的青睐优于年龄较大的留学生。

2.1.2 外国留学生学习武术的组织形式

调查表明,外国留学生武术课的组织形式主要以辅导班、选修课为主,分别占52.3%和35.0%,而以必修课形式习武的仅占12.7%。可见外国留学生习武形式相对单一,学校的武术必修课程尚未形成对外武术教学主流。

2.1.3 外国留学生武术教学内容的制定情况

调查显示,由教师决定留学生武术教学内容的占60.0%,由留学生自己决定的占21.3%,由教学主管部门决定的占18.7%。可见,留学生教学主管部门较忽视对武术教学内容的制定和管理。教师上课教授武术内容比较随意,缺乏必要的大纲、进度等教学文件等规范。

2.1.4 外国留学生武术教学开展状况

目前,在西安市高校中,部分语言类院校或综合性大学留学生人数较多,学习武术的留学生相对集中,教学规模较大。而工科类院校的留学生数量较少,教学规模也就相对较小。各高校常常会接待一些外国留学生短训班或海外访问团体,留学生为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常常会要求外事机构安排一些中国文化讲座,其中就包括武术。一些读本科的长期留学生和中国学生一样,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参加武术课的学习,有学分要求。短期留学生以及进修生则通过参加选修课或以个人辅导的形式学习武术。

2.2 武术在不同国家留学生中的发展现状

据教育部来华处统计,近年来,外国来华留学人数增长尤为迅速,自2007年累计达20余万人。自2008年开始,中国政府决定在“十一五”期间大幅扩大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规模。今后的两年,即2009年、2010年每年增加3000名左右留学生,按国别统计,来华留学生人数排在前五位的国家为韩国、日本、美国、越南和泰国等。理论上讲,不同国家来华留学生的基数越大,其选择学习武术的人员总数就会越多。本次调查的结果也基本与此相吻合,进行武术学习的外国留学生来自21个国家。其中,来自亚洲国家的留学生占总数的78.2%,欧洲占12.6%,美洲占6.5%,大洋洲占2.7%。

2.3 不同国家留学生选择习武内容情况

来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对武术的喜好和选择练习的武术内容有较大区别。亚洲留学生对传统武术和气功、导引、太极拳等表现出较大兴趣,希望通过学习传统武术和气功、导引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欧洲留学生对传统武术和竞赛套路都表现出较大兴趣,希望通过传统武术了解深奥的东方文化内涵,而通过学习竞赛套路达到展示自我的目的;美洲、大洋洲留学生非常喜爱武术散打,突出了武术的技击实用价值。

2.4 影响外国留学生习武兴趣的社会因素

随着中国第一部武打电影《少林寺》的走红,功夫电影、电视在世界范围的播映,进入好莱坞的武打明星如李小龙、成龙、李连杰等成了人们(其中不少是欧美人士)的偶像,不少外国留学生由此认识甚至喜爱上中国武术。外国留学生认为自己通过一段时间的武术学习后,会对自己周围的人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在对外宣传武术时,要充分发挥留学生自身的社会影响,通过他们以身说法来扩大武术的影响。

2.5 外国留学生习武动机

根据调查,外国留学生习武动机主要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强身健体、娱乐休闲、技击防身等。然而,在目前的外国留学生武术教学中,武术教师对传统武德及相关武术礼仪知识、中国武术的历史渊源、发展和现状情况讲授的较少,造成留学生对武术的理解比较浅薄。

2.6 教学因素对外国留学生武术教学的影响

2.6.1 语言障碍

调查显示:86.2%的外国留学生认为语言障碍会对学习武术产生影响。由于武术教学的教师外语水平普遍性较低,因此在教学中汉语中夹杂外语进行教学的武术教师也相对较多,令人遗憾的是在所接受调查的武术教师中无一人可完全使用一门外语进行授课。

2.6.2 教学条件

对外国留学生武术教学产生影响的教学因素主要是室内场地(30.5%)、武术专业教师(24.4%)、器械(18.9%),其次是充足的课时保证(13.2%)、电教设备(5.5%)。是否有室内场地成为影响外国留学生武术教学的首要因素(占37.5%)。参加武术学习的外国留学生来自世界上的不同国家和地区,很多人对在寒冷的天气中进行武术学习表示无法接受。

2.6.3 对编制外国留学生武术专用教材的分析

目前,高校外国留学生武术课的教学内容基本由教师决定。调查表明:武术教师进行的教学内容中,传统武术教学占36.4%,竞赛套路占35.6%,段位制套路占13.4%,养生占10.1%,散打占4.5%。武术教师基本上都是以自己所擅长的武术项目作为教学内容,自己愿意教什么就教什么,这不仅使得留学生武术教学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而且在宏观上也不利于各高校外国留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绝大多数的外国留学生希望编制武术专用教材,以便学习之用。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普通高校外国留学生武术教学的总体规模有限,教育主管部门以及相关武术机构缺乏对留学生武术教师进行必要的岗位培训。教材内容随机性大,缺乏系统性、规范性。

(2)来自不同国家、具有不同文化教育背景的外国留学生在选择学习武术的内容上表现出不同的倾向性。

(3)大部分外国留学生是通过功夫电影、电视的传播认识甚至喜爱上中国武术的,外国留学生学习武术,首先是为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其次是为了强身健体。

(4)外国留学生认为语言障碍是对学习武术产生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必要的教学基础设施是影响外国留学生武术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

3.2 建议

(1)高校教育部门应加强与武术国际化推广部门的合作,成立专门负责外国留学生武术教学工作的组织或机构,完善管理体系;制定外国留学生武术教学相应的规章、制度,逐步完善对外武术教学体系;加强科研力度,编制出具有科学性、实用性、针对性的外国留学生专用武术教材。

(2)建立对外武术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培养一批有较高文化水平和思想境界、外语突出、全面掌握武术技能、具有较强教学组织能力和一定社会经验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树立武术传播者全新的国际形象。

(3)借助西安古都深厚的文化底蕴,加大对外武术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媒体广泛宣传武术的文化内涵及武术在现代社会的养生作用和健身价值,努力拓展武术国际化渠道,扩大来华学习武术的留学生生源,使外国留学生武术教学向正规化、规模化可持续化方向发展。

摘要:文章对奥运会后西安市高校外国留学生习武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武术在不同国家留学生中的推广和发展极不平衡;外国留学生学习武术的主要动机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强身健体;专用武术教材的匮乏、语言交流障碍等问题是影响外国留学生武术学习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民间,武术,文化遗产,传承,保护

参考文献

[1]陈和霖.留学生武术学习及对外武术教学[J].体育文化导刊,2004(5).

[2]周庆杰.北京市高校外国留学生武术教学现状[J].体育科学,2004(1).

梦想2008年中国人用手机看奥运 第2篇

从神童到青年科学家

张辉出生在浙江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里,他的父母都是浙江大学毕业的高材生。从小就聪慧好学的张辉15岁就考入了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7月份,学校进行先期培训的时候,张辉的父亲陪着他一起去了学校,等到9月份正式开学的时候,张辉就一个人独自出了远门去读书。

“尽管我从小就很独立,但是当时那么小,生活上还是有很多不适应。”

张辉告诉笔者,进入科大后他直接选择了到物理系就读。谈到自己的这个决定时,张辉说主要是由于当时中国科学院院士杰出的超导专家赵忠贤的感召,赵是他们的校友,他从70年代中期开始研究超导工作,并在这个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受到世界的关注,赵忠贤在科大举办的一次报告会上,曾经这样鼓励青年学子:“对于未知世界的探索是人类的一种本性,它使人向往、激励和年轻。人活着要吃饭,如果将个人兴趣与生计结合起来,那将是最理想的选择!” 赵忠贤成为张辉大学时代崇敬的偶像。

但促使张辉下决心的更重要的原因是他无意中看到的一本书《EQ比IQ更重要》,张辉当时觉得少年班里的人都是神童,年龄最小的才13岁,但是少年班里就是PK成绩,24小时读书,除了学习没有想过别的。“我当时就觉得自己的EQ不足,年龄太小,影响自己自信心的培养,而自信心是综合的素质,是与人沟通解决问题的一种能力。”

顺利转到物理系之后,张辉觉得自己的大学生活纳入了正常的轨道,他开始积极参与学校的各种社团并参加各种文体活动,“那个时候,我的同班同学可以忽略了我的年纪不计,比较互相尊重。”

张辉说,他上大学的时候,还没有网络和手机等,学生们的学习压力很大,印象中几乎所有人都在扎扎实实学习,同时,由于入学的同学确实水平比较高,都是各个重点学校的前三名,因此在科大读书的人出国留学是首要目标。“一流学生出国、二流学生考研、三流学生找工作”是流传在校园的顺口溜。

“当时,我的理想就是专注做学问,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成为一名企业家。”张辉告诉笔者,“若干年后,我到美国留学的时候才渐渐意识到,做一个好企业对整个社会的推动能力是不可低估的!”

从科学家之梦到企业家之路

带着对“超导”的科研梦想,1993年,张辉到美国休斯敦超导物理研究中心留学,那是全美最好的超导物理研究中心,赵忠贤曾经在那里做过访问教授。但是在休斯敦仅仅呆了一年后,张辉申请转到了伯克利大学,选择了就读电子工程与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

当时,这个转学申请还是有很大难度的,但是,和很多中国留学生一样,张辉显示出了超强的学习能力,并通过努力轻松过关。张辉说:“转学的判断对于我一生的发展道路都是至关重要的,当时,美国刚刚兴起互联网,很多同学都开始投身互联网和计算机,当时的PC机连奔腾都没有,但互联网在当时正经历由基本满足需求到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而且芯片技术使得PC机的发展日新月异。而超导的研究却感觉和社会有些脱节。”

基于这种直觉,张辉毅然作出了转学的决定,但转到伯克利电子工程学后,对于物理系学生张辉又是一个新的挑战。“当时在学校的状态就是恶补,发挥了拼命三郎的精神,一门心思就是学习。”让张辉觉得比较幸运的是,在半年后的博士学位入学淘汰赛中,张辉又顺利地过关了。

当时,除了和同学交流以及和导师学习以外,张辉在暑假也选择到硅谷的一些公司打工,因为伯克利大学就在硅谷内,所以当时,张辉很自然地感受到了硅谷浓郁的创业氛围和互联网风潮带给整个硅谷的影响。

“我读博士的时候,正好是互联网最火爆的时候,包括yahoo在内的很多公司都是在1995和1996年期间创办的。”1999年,正在张辉踌躇满志,还没有确定自己的未来发展道路的时候,他遇到了同样在美国伯克利求学的邓中翰,当时邓中翰已经毕业,正在美国寻求回国创业的伙伴。

张辉还清楚地记得,当时是7月份,在伯克利的一个海滩旁边,微风轻轻吹着,他和邓中翰相约到海边散步,就在那时,邓中翰诚恳地表露了邀请他一起回国创业,开创中国的微电子事业的想法。

“当时,国内的芯片微电子领域的研究在我们看来几乎等于零,只有华虹半导体公司刚刚建立生产线,但芯片的设计可以说是十分薄弱的。”张辉说,“在找我之前,邓中翰也在美国寻求过合作伙伴,但是找一个人回国全职做芯片开创微电子事业很难,资金缺乏,市场很弱,风险又大。”

但那天的海边散步却让张辉和邓中翰有了一拍即合的感觉,回国创业的热情在同一时刻击打着两个年轻人。张辉说,在他看来,一个团队的形成需要有三个因素,一是共同的教育背景和生活经历;二是相互之间的信任和了解,有过在一起的工作和求学经历最好;最重要的是两个人还要有共同的理念的使命感。

“当时,我们满腔热情。尽管我们对于在中国做芯片没有概念,但我们觉得那也许正是我们产业报国的机会,我们对于自己掌握的技术很有信心,对于未来的市场很有信心,对于进军全球更有信心。”和邓中翰的携手,让张辉下决心要在企业领域开创一片新的天地。

1999年26岁的张辉正式回国创业投身“中星微”的开创之中。“当时,注册找人选公司地址等很多琐碎的事情和技术无关,我租了一家公司的仓库,买了一些桌椅,在当年的十月份正式开工了。”张辉说,“幸运的是,信息产业部对于我们的这项事业从资金到政策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同时,刚刚成立的中关村管委會在帮助公司进行注册和无形资产评估上也帮助很大。”

从1999年“中星微”正式成立到2006年张辉离开“中星微”另立门户,张辉一直对自己的这段时光心存感激,“从26岁到33岁,我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时光奉献给了这份事业,它促使我成熟,成长,这段日子是我人生中最值得纪念的华彩篇章。”

手机电视领域中国芯的诞生

2007年8月,笔者在中关村清华创业科技园区见到张辉的时候,他拿给我们的名片,上面的身份是创毅视讯科技有限公司总裁,这家在2006年9月成立的公司,目前研发的内容目标是为手机电视市场提供芯片和系统的解决方案,让中国人通过手机等移动多媒体终端收看2008年的奥运会是张辉最大的梦想。

张辉告诉我们,2006年10月24日,国家广电总局颁布了移动多媒体广播标准——CMMB。这是由我国提出的、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手机电视标准。“对手机电视产业而言,没有芯片就几乎等于没有产业,即使有再好的技术也只能纸上谈兵。我觉得这是手机电视行业发展的巨大契机。”基于这种判断,张辉带领CMMB的核心芯片研发团队担负起自主研发手机电视核心芯片的任务,在资金、仪器、人才、场地十分困难的条件下,仅用了6个多月的时间就成功研发出了CMMB核心芯片,为中国自主创新的手机电视真正走上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很多业内人士不会忽略这样一则信息:2007年3月30日,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上,CMMB成为此次展会的焦点,而创毅视讯及刚刚新鲜出炉的IF101芯片则成为CMMB领域的头号关注对象。此后,基于CMMB芯片及系统解决方案,创毅视讯不断加紧与各大知名手持消费电子设备企业积极沟通与洽谈,开展在手机、PMP、MP3、GPS等设备上看电视的技术集成和设计工作。

“现在对于中国而言,微电子产业依然是国家最需要发展的领域,这使得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自然得到了政府各部门的支持。这也使得我在创立第二家公司的时候有了8年前无法比拟的优势”张辉坦言。

但据记者了解,张辉开始成立这家公司之初,条件依然十分艰苦。最开始,他们在北京中关村清华科技园租用了两个工位,月租金不过1600元。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张辉和公司最早的几名员工一面日以继夜地进行芯片的研发工作,一面加速公司的发展,每天只有三四个小时的睡眠时间。

遇到困难时,张辉喜欢用苹果创始人乔布斯的一句话鼓励自己——Stay Foolish, Stay Hungry(大智若愚,求之若渴)。

在张辉的办公室,笔者见到了凝结了他和他的团队无数心血的那片12英寸芯片晶园,上面有一行字:中国自主创新的第一枚CMMB标准信道解码芯片。

2007年3月23日凌晨3点,由创毅视讯研发的首枚支持CMMB标准的移动多媒体信道解调接收芯片IF101通过所有测试,这标志着,创毅视讯以其国际水平的研发团队,在短短的半年间开发出的产业化芯片,其灵敏度、功耗、体积、成本等各项性能指标都达到了商用水平。

而2007年5月24日,基于创毅视讯IF101芯片的联想手机成功通过测试,流畅地进行了手机电视节目的接收与播放。

这是张辉的骄傲,也是一个年轻的科学家实现其产业报国的最实在的东西。

张辉告诉我们,当前,一些发达国家的政府、企业和各种组织在中国极力推广其技术标准,目的就是掌控我国巨大的市场,长此以往,国内的相关产业很难融入国际主流竞争平台。只有坚持走自主创新的道路,掌握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手机电视标准的核心技术,才能扭转这一产业在国际上落后的局面。

“在移动通讯领域,欧美提出了CDMA等控制性标准,这些年通过不断地更新推出新的芯片,我们总是落在别人后面。在高科技领域,谁控制了系统应用,谁制定了游戏规则,谁就是老大!”张辉笑着说,“而我们现在有了这项科研成果,至少在手机电视领域中国人第一次有了先机!”

有关专家预计,由创毅视讯引领的CMMB的产业化,将拉动以移动多媒体产业为代表的新兴电子信息产业链的发展,并将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数字奥运开展移动多媒体广播打下良好基础。张辉说:“我想我们不会错过奥运的良机。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加紧步伐,拿出产品来。”

链接:

让所有中国人凝聚到奥运旗下 第3篇

我们虽然没有奥巴马,但我们有孔子,我们有奥运,历史的连接加上时代的召唤,海外华人将重新走到一起

纵观海外中国人的移民历史,即使从19世纪的淘金热潮和修铁路算起,也已经有一个半世纪多了。在美国,华人成为亚裔的主流之一,在加拿大,华人更是排有色人种的第一位,中文也是继英文法文之后的第三大语言。

但是,实话实说,海外中国人在北美的政治实力,令人不敢恭维。理由无他,还是梁启超一百多年前考察北美时的一句老话,海外华人是一盘散沙。

如果不信,目前正有现成的一例。如今正在全美甚至加拿大掀起的一股“奥巴马”旋风,显示了非洲裔社区的力量在美国的关键性崛起,也带动了非洲裔在这次美国最重要的选举中进一步团结奋进,对非洲裔黑人在美国的未来发展将起到难以形容的促进作用。看一看,奥巴马在许多州“攻城掠地”,让本来占优势的前第一夫人希拉里大惊失色,连连失利,最后不得不依靠拉美裔选民的力量来跟非洲裔抗衡。

然而,与非洲裔或者西班牙语裔的有色人种少数族裔相比较,华裔不但在人口的总比例上居于劣势,同时仍被批评为“一团散沙”,内斗内行,外斗外行,成为难以去掉的“酱缸文化”。

也以选举为例,如果在美加地区有一个华裔候选人出来参选,那他的背景会成为其他华裔投票的重要参考准则,因为大家的立场都是以亚洲祖居地来划分的,而不是以美加的亚裔定位来划分。

更为严重的是,这种“散沙”态势,在全球化的大局面下,非但没有改善的趋势,反而是变本加厉。加拿大联邦政府的族裔部最近委托有关部门进行了一次调查,专门针对少数族裔聚居状况,得出的结论是,华裔的凝聚力落后于犹太裔、伊朗裔、南亚裔,只排在第四位,警钟敲响,在华人社区引发了很大的反响。

本来,这个调查是要找出,有色少数族裔在大都会聚居的现象,是否会像法国和美国一样,出现贫民窟的状况,但结果显示,少数族裔的聚居没有出现类似法美的情况。理由十分简单:加拿大的移民来源不是非洲裔和墨西哥裔移民,也很少非法移民,而是亚洲的投资移民、商业移民、独立技术移民居多,经济基础和文化教育程度远远高于黑人和拉美裔。因此,聚居的现象非但没有造成贫民窟的状况,相反却带动起亚裔特定的商业居住区的繁荣状况出现。

但是,华人的聚居没有带来凝聚力的上升,这倒是值得认真对待的事情。要知道,在加拿大,华裔是人口第三大的族裔,中文也是第三大语言,凝聚力则远远落在犹太等族裔后面,这显然就是意味着社区力量尤其是政治力量的薄弱。

为什么会这样?华人宗教信仰较淡薄,这是一个客观的因素固然不假,犹太裔、伊朗裔乃至南亚裔(主要是锡克族裔),都有相当强的宗教凝聚力,但更重要的还是华裔移民定位不清楚,窝里斗陋习难以消除,把美加等地看成是台北、上海、香港的延伸;再加上两岸三地因为历史以及经济发展程度的不同导致生活习惯的不同,大家即使在一个商场购物,一个食肆吃饭,但还是老死不相往来,这种不团结现象让主流社会都看出了破绽。有一个外国朋友说,本来担心华人壮大,会与白人争权,但到唐人街走一趟,看到那么多的宗亲会、同乡会,而且还摩擦不断,心里就坦然了,华人成不了大气候。

这种百年的“一盘散沙”局面能否打破?答案还是应该肯定的。我们虽然没有某种特定的宗教力量凝聚,但是我们有大家认同的中华文化传统,比如合而不同的儒家哲学,就可以超越原居地政治文化的差异,让大家团结起来。尤其是在北美,华人共享春节、端午节、中秋节这样的传统节假日,难道就不是一个最大的公约数?可见,中华文化还是华人团结的最重要基础。

还有,今年北京奥运,也是华人团结的重要契机,姚明、刘翔、易建联,都是海外华人喜欢的大明星,东亚病夫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华人有了共同的骄傲,而这种骄傲又是超越政治的。

2008年的北京奥运,是所有中国人,所有华裔重新凝聚的最佳基础。这是百年难遇的时机,也是华裔社区克服凝聚力弱,找到求同存异的良机。我们虽然没有奥巴马,但我们有孔子,我们有奥运,历史的连接加上时代的召唤,我们将重新走到一起。

上一篇:教学评估系统下一篇:养成及教育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