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薄弱范文

2024-08-09

基础薄弱范文(精选12篇)

基础薄弱 第1篇

1.农村语文课学习现状

如今,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农村的语文课教学早已进步了许多,但总体而言,仍然显得薄弱,存在着许多问题:教师缺乏敬业精神,工作也不够热情,对教学方法和内容没有进行过改变,知识和观念都跟不上形式, 也缺乏自觉性,总是埋怨学生基础差。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很难让学生对学习产生积极性。而学生,语文基础本来就差,口语交际困难,也不重视阅读和习作;再加上学校在管理方面存在问题,对教学的认识不够透彻,也不能对教师的技能和道德进行有效的培养。

2.怎样让农村基础薄弱的学生语文教育变得更有效

教育部门在新课程标准中已经指出:教学活动的基本目标就是以提高教育效率和质量为主。为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而努力,而想要让语文教学更有效,应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兴趣做起,这能对农村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发挥巨大作用。

2.1如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面对语文基础薄弱的学生的农村语文课教育,应该以高质量的教学来进行改变。不过这也是需要很长时间的,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实现。在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应注重创新,注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现在许多学校都引进了一些新型教学设备,如幻灯、录音等。这些新设备能够对学生产生很大吸引力,激发学习的兴趣。教师在新课的教学中可以使用这些现代化手段,以歌曲、 图片或者其它的表达方式创造出一种新的意境,以此来吸引学生,让他们积极地投身于语文课的学习。

2.2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首先,以教材为基础,鼓励课外阅读。一些学生语文基础之所以薄弱,最大的原因还是读书少,写作自然就难上加难。现在的语文教材里面的文章大都有着严谨的结构、生动的语言,很适合学生阅读。因此,建议学生在读完自己的教材外,还可以购买,或者借阅一些自己喜欢的书籍。 书籍的种类以文学类为主,包括常见的小说、散文、戏曲、诗歌等。若大多数同学都能买到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籍,和同学交换阅读,并在读后有所感悟,写下读后感。这样的话,不但可以提升语文基础薄弱的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可以让所有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很大的提升。

2.3课堂教学中的语言魅力

2.3.1词藻的运用要简约得体

作为农村高中的语文教师,首先应该普通话标准,讲话还要得体,这是首要条件。所以在上课时,既不能像个口吃者,整天“这个、”“那个” 的,也不可满口之乎者也,像个腐儒。更不能像个训话的人,冷冰冰, 毫无感情。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词藻的运用要简约得体。

2.3.2教学语言要生动幽默,妙趣横生

幽默能增强语言的感染力,是语言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 老师也应该采用幽默教学 。在上课时,根据教材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运用一些生动有趣的语言,不但能提高吸引语文基础薄弱的学生,增强学习效果,也能显示出老师与众不同的智慧。便会使教学语言具有针对性、情趣性、启发性和指导性,从而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4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要多给予关心

因为学生一般都有着很强的上进心和自尊心,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 而对于语文基础薄弱的学生,想要其好好学习,教师首先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健康。这样学生就会对教师产生信任,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这样学习成绩自然会慢慢提高。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教师改变过去的那种教学模式,以新的方式来教学。

3.结语

考研英语:基础薄弱不用怕 第2篇

选择考研,需要理想也需要勇气,尤其是对于英语比较薄弱的考生。英语复习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如何在短时间内达到其他同学的水平,难免让他们感到彷徨和苦闷。在这里,我们要告诉基础不是特别好的考生们,想要跨越考研英语并非不可能,只要坚定了信心,坚持了正确的复习方法。

基础不好的考生,需要多了解一些学习英语的方法,但我们不赞成考生急于学习英语复习的技巧和方法。特别是复习之初,考生要把重点放在词汇和语法上。特别是词汇,对于基础差的考生更要下苦功,如果大家花3分的努力在背单词上,你就要花5分的努力,甚至花6分、7分的努力。这个过程考生肯定感觉枯燥,想要放弃,但这直接影响着考研的成败,所以大家一定要坚定信心,挺过去,因为挺过去,就意味着一切。

英语基础不好的考生,在复习过程中不仅要加强作文和阅读理解能力训练,也要提高解其它题型的能力。而训练这些能力的资料考生可以选择真题,对于真题,考生不仅要看,而且要认真、反复的研究和总结。但研究真题有个前提,那就是把基础打牢,因为如果基础不好,选择做真题,很可能影响以后复习的心情。不过这也要因人而异,所以考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和抗压能力决定做真题的时间。

英语基础不好的考生,在复习的时间规划上一定要合理,并适合自己。建议英语的复习越早越好,而且最好不要少于半年。考生可以在刚开始复习时,把大部分时间给英语,等考试不断临近,考生也要相应地缩短复习的.时间,记住是缩短,而不是不复习。

最后,考生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考研备考阶段漫长而枯燥,对考生是能力的考察,也是耐力的考研。而对成绩不太好的考生,更是一种折磨,如果没有良好的心态指导考研备考,考生很容易放弃,所以要求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处理好复习和娱乐的关系,并不断调整心态,做到健康快乐考研。

这里建议考生从学习、生活、心理三方面进行调整。学习上考生可以给自己找个研友,或者加入一个考研小组,经常和考研的朋友交流心得,吸取考研养料。再者考生可以把自己的复习计划分为长期和短期,让自己时时感觉到进步。生活上,考研可以为自己安排一个运动项目,而且在饮食和睡眠上一定不能长期亏待自己。在心理方面,考研最好不要受不良信息的影响,平时要多鼓励自己。如果考生自己无法调适心情,最好咨询下辅导班的老师,听听老师的见解。

浅谈英语基础薄弱学生的教学 第3篇

一、要燃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让学生有热情,最重要的是从他们的实际出发,让他们对自己有信心。基于以上目标,我在高一升学伊始,没有急于讲解高中复杂的语法知识,而是从初中简单的英语单词、句型入手。学生每天上课很轻松,通过反复操练一些重点句型,让他们看到英语的可操作性。然后渐渐地加大课堂容量,采取由简入繁、由易入难的教学方法。

二、采取以听说读写为总纲的教学方法

1.听力训练

如果以课文听力为材料,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进而出现睡觉溜号的现象。所以我取了迪斯尼动画片的精彩片段。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高效地练习了听力。尤其是当他们遇到听不懂的句子时,好奇心促使他们经常在课后自己进行听力训练。

2.口语的训练

說虽然不是高考的内容,但是说却能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所以说的训练必不可少。为此,在Warming-up部分,我专门利用二十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由发言谈论本单元的核心话题。同时给出他们需要的词汇和句型。为了鼓励他们,我从不打断他们的发言。错误在所难免,尤其是口语中的错误,我往往在最后总结时说出正确的句子,让他们自己体会。

3.阅读训练

阅读是英语学习的核心部分,所以要让学生养成每日一读的习惯。阅读的材料可以让学生自己寻找。可以是新闻报道,可以是科学报道,也可以是广告等高考可能出现的各种文体。由于语言是一种时效性很强的科目,所以最新的文章对他们的阅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自己所选的文章学生读起来很有兴趣。

4.写作训练

写作是最难的一部分,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几个步骤:高一时每天从所学的单词、短语中由学生自己选择五个来做句子。然后在课前以抽签的形式选出几名学生写到黑板上。上课时由全班的学生一起来改正错误。这样既练习了写作的基本技巧,也练习了改错,可谓是一举两得。经过一年的训练,学生基本上都能写出正确的简单句。

教无定法,因材施教。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而言,教师的教学方法至关重要。对于他们的教学更能体现一个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所以教师自身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综合实力来适应不同的学生。

以上就是我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高中学生英语教学方面的几点建议。

论高校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点 第4篇

一、深化高校会计基础工作的必要性

深化高校会计基础工作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强化会计工作治理的重要保障;是改善高校综合治理、宏观调控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需要, 同时也是规范会计工作秩序、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和会计人员素质的需要。规范的会计基础工作, 有利于防范错弊, 保护国家财产的安全, 有利于完善岗位责任制, 有利于会计工作与其他经济治理工作的协调。

(一) 深化并完善会计基础工作是维护高校经济管理秩序、加强宏观调控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需要

制作并提供完整、真实的会计资料是会计工作最基本的要求, 也是最重要的会计行为。在会计电算化基本普及的今天, 会计行为的规范和会计资料的质量, 完全取决会计的基础工作。而会计基础工作的好坏, 会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经济秩序的运行。

(二) 深化并完善会计基础工作是规范会计工作秩序的需要

正常有序的会计工作, 应当是以规范的会计基础工作为保证的。近年来, 国家非常重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随着多渠道筹资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 以及政府和高校管理职能的需要, 包括财政部门、教育主管部门、物价部门在内的政府职能部门及高等教育投资主体越来越关心高校的会计信息, 要求及时、准备获得高校可靠的财务信息, 以求为各领导的决策和社会经济活动提供真实可信的依据。

(三) 深化并完善会计基础工作是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和会计人员素质的需要

深化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没有健全的会计基础工作, 收集、处理、利用和提供会计信息就会失去其可靠性, 会计工作水平也就无法提高。

二、高校会计基础工作存在的薄弱点及造成的影响

(一) 会计基础工作就是指会计工作

必须按规范化的要求完成会计核算和各项流程, 为财务管理提供最真实最准确的数据。当前高校会计基础工作主要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薄弱点

(1) 管理环境方面, 管理层对会计基础工作重要性缺乏认识, 重视程度不够。有些高校的领导层对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认识, 未有充分的重视。由于办学机制、管理体制的改革及其发展, 我们发现, 部分“升格”的高校 (如高职高专类) , 在高校经济管理中, 仍将财务工作作为后勤服务工作的范畴。殊不知,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财务管理工作已经成为一门管理科学。内部经济管理体制未有理顺的情况下, 必然带来一系列管理管理问题。也严重制约了会计管理基础工作的完善与提高。承然, 在内部控制中的控制环境不利的情况下, 建立、健全高校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也无从谈起。

(2) 管理人才方面, 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参差不齐, 结构不合理。在各类专业课程学习与培训中, 目前财务会计专业教育以及职称考评侧重点在于企业会计。在业人员普遍没有接受过科学的、系统的、完整高等教育院校财务管理专业教育, 形成高校会计管理人员专业知识缺乏, 高校会计管理专业知识的应用, 很多时候停留于“个人经验”的管理模式。会计人员 (包括会计机构负责人) 专业素质参差不齐, 管理人员学历结构、管理水平不合理。

(3) 制度管理方面, 会计基础工作难以适应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和高校发展及其经济管理的需要。现行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 (试行) 》于1998年1月1日施行, 如今已经滞后于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税制改革和高校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基于此, 各高校对于诸如预算管理、国库集中支付管理、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等方面的会计基础工作处于无规可循的状态。属于无“边缘化”的高校财务会计管理配套制度跟不上, 形成目前大批公办高等院校会计基础工作不完善的客观原因。

(4) 只重视会计核算功能, 检查监督力度不够、缺乏有效的考评机制。目前大多数高校财务会计工作还一直沿袭着传统的“帐型模式”, 多注重会计的核算职能, 从而忽视了有效的监督职能。其实, 会计基础工作是否规范, 核算程序是否符合要求, 财务制度是否健全, 大多时候停留在形式层次上, 没有真正落实到实处, 缺乏对会计基础工作全面检查、监督、考评和指导, 因此, 一些高校有这样的财务机构, 却未能真正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5) 会计凭证不规范, 会计科目使用比较随意。原始凭证保证会计资料真实性、完整性的基本的原始依据。但在实际工作中原始凭证存在的内容不完整, 手续不完备的现象;记账凭证缺少填制、稽核。记账等有关人员的鉴章, 将不同内容和类别的原始凭证汇总在一张记账凭证上, 这样的现象也有发生。另外, 有的高校会计科目使用较随意, 会计一贯性原则执行不规范的现象也普遍存在, 高校为了自身利益, 人为地随意使用会计科目。

(6) 会计电算化使用效率不高。目前的高校基本实现了会计电算化, 但是相当一部分二级核算实体还在采用比较陈旧的手工记账, 会计信息处理手段落后, 还有一些二级核算单位学校财务处的财务网络无法覆盖到, 会计信息难以共享, 不能发挥会计信息网络的优势。这方面在高等院校的后勤校产及固定资产、物资管理方面表现得尤其突出, 核算信息不能及时、准确反映高校的资产管理状况和运作情况。

(二) 高校会计基础工作存在的薄弱点将会给学校的管理工作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1) 令会计信息不准确, 导致以资金运动为主线的经济活动得不到真实反映。会计核算和各项流程的不规范操作, 将无法为财务管理提供最重视最直接的数据, 不符合实际情况, 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国家税收流失, 并影响国家宏观调控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阻碍经济发展, 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

(2) 高校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规章制度不健全, 专业水平低, 将直接影响高校的管理水平与领导的宏观决策。财务部门是充当领导决策参谋与助手角色的重要管理部门, 在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的情况下, 它所提供的相关信息常常是错误或者是不全面的, 其直接结果就是误导领导的决策, 进而误导教育行政部门对行业的宏观管理。这些都不利于高校建立科学管理机制, 导致学校经济活动达不到内部管理的要求, 影响高校各项经济业务的健康运行及高等教育改革的步伐。

(3) 高校内部控制机制被弱化了, 产生漏洞, 违法乱纪的行为提供了便利条件, 给单位造成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损失。目前,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 高校办学规模日益扩大, 并且随着高校多种渠道筹措办学资金格局的逐步形成, 高校资金总量急剧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 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 就会造成财务会计基础不到位, 影响资金运动的真实性与效益性, 也就无法保障教育经费使用的合理性, 造成经济损失。

(4) 教育经费支出口径与教育成本核算不准确。由于会计核算等制度管理滞后于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税制改革和高校改革与发展, 会计核算口径不一, 造成教育经费支出可比性弱化或不可比、教育成本核算不准备、教育经费和科研经费的投入绩效目标无法有效体现。

三、加强高校会计基础工作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一) 提高对高校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的认识

高校各级管理人员, 应充分重视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建立健全会计管理职能部门, 明确管理职责。要清晰的看到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给学校带来的潜在风险, 从而重视并支持会计工作。同时, 在内部会计管理中, 提高财会人员的法制观念, 增强责任心, 自觉遵守执行规范化的会计基础工作。对会计基础工作抓得好的个人应给予相应的鼓励, 要把会计基础工作与维护财经纪律结合起来。

(二) 全面完善、修订并及早实施新

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 以适应现行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税制改革和高校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新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要充分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与国库集中支付、政府收支分类、部门预算、工资津补贴、国有资产管理等公共财政改革相关的会计核算内容;二是对经营性资产的, 体现真实反映资产价值、合理确定区分教育成本, 要求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三是增强会计信息的完整性, 考虑将基建会计纳入“大账”, 实行“一本账”核算;四是合理设置财务会计科目与预算会计科目, 既提供绩效评价需要的权责发生制的财务信息, 也能提供预算管理需要的预算收支信息;五是对收入支出类会计科目的设置进行细化, 以更好地反映高等学校现实的收支情况;六是进一步规范高等学校财务报表, 并完善会计报告制度。

各高等学校应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加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 健全内部管理制度, 规范会计行为, 促使财务部门为学校的发展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的会计信息。

(三) 加强财务人员的队伍建设, 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高校会计人员不光要有良好的业务素质, 还应有较强的政策观念和职业道德, 因此高校要加强会计人员的业务学习和继续教育, 加强会计人员自身文化修养和职业道德修养, 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技能。建立财会人员培训学习考评制度, 严格执行会计人员上岗制度, 实行会计人员岗位轮换制度。以便提高高校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化。

(四) 强化内部会计监督工作, 形成约束机制

内部审计是单位内部设置的监督检查单位财务收支活动经营管理的职能部门, 通过加强内部审计工作, 能够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 达到加强财务管理, 提高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执行的严厉性和准确性, 为高校领导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提高可靠依据, 充分发挥高校内部审计监督作用。

(五) 普及会计电算化工作, 促进会计工作规范化进程

会计电算化能够提高会计工作的工作效率, 降低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 在防范和制止舞弊、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准确和完整方面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从目前高校会计电算化实施现状看, 高校的电算化工作应注意避免形成“信息孤岛”, 会计核算体系的建设应更系统更宏观去考虑, 注意充分考虑与国有资产 (国定资产) 管理、教育收费管理、后勤校产管理的需要。

(六) 建立健全高校会计基础工作的定期检查或考评制度

高校应该根据各个单位的实际情况, 建立以主要负责人为主的检查小组, 以相关制度法律法规为检查蓝本, 定期的对高校财会职能部门进行检查, 侧重于会计基础工作, 加强管理, 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以期促进规范高校会计基础工作。高校会计基础工作的检查与考评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财务会计制度化建设方面;二是预算执行与资金管理方面;三是预算收入 (包括教育收费收入、国有资产收益收入、行政事业收费收入等非税收入、科研经费收入) 的管理方面;四是预算支出管理方面;五是预算支出的绩效管理方面。

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和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 各大高校会计人员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增强自己的业务能力, 规范和促进单位的会计行为, 使高校会计基础工作更加规范, 为高校的教育事业积极发展提供最有利的后方保障。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纵向深入和高校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对作为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同时也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的会计基础工作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 随着各高校对会计基础工作的逐步以及对会计基础工作的完善, 会计基础工作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实际的工作当中, 由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和自身的特点, 以及会计基础工作存在的薄弱点, 给社会经济发展、人民财产带来的问题以及造成的损失的案件不断出现, 高校也不例外, 因此, 加强会计基础工作, 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已经成为高校财务管理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探讨性阐述加强高校会计基础工作的必要性, 结合实际工作分析高校会计基础工作的薄弱点及其造成的负面影响, 并针对此提出改进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高校,会计基础共组,薄弱点,原因,改进措施,建议

参考文献

[1]李秀明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提高学校会计管理水平[J]财会研究2007 (09)

[2]张孝兰, 肖章大加强高校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的对策与措施[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12)

[3]朱爱华高校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点探析[J]会计之友2008 (20)

[4]杨婧媛高校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浅析[J]财务与审计2008 (10)

基础力量薄弱校建设之我见 第5篇

基础教育的发展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近几年,各级行政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经过几番努力及治理,但群众对择校、乱收费等问题还是呼声不断,这从一个层面上反映了公众对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的不满,以及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因而加快推进薄弱学校的建设,是政府及相关部门立足当前基础教育的现状,创建平等教育、阳光教育以及和谐教育的重大举措,是为实现教育公平,满足公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等以人为本的体现。从学校来看:加强薄弱学校建设、提升办学水平,又是对市场经济下学校整体利益的提升及维护和发展教师个人利益的需要,是对弱势群体——学生关注关怀的需要。所以,实现薄弱学校的腾飞,真正达到共享资源、教育公平是全社会的渴求,是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

当前薄弱学校的生源素质差,校风不正,教师无成就感,工作消极,人心涣散。从而进一步使教师素质降低,增大学校管理难度,教育改革步履维艰。教师的努力在学生面前化为乌有,学校的努力在公众的主观认同、教师的人心涣散面前化为乌有。怎样来改变这一现状?政府通过均衡师资力量,通过取消择校费等,来寄期望于薄弱学校能走出一条光明大道,从而实现薄弱学校真正脱贫,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均衡。为真正实现教育公平,薄弱学校的建设就首当其冲的摆在了眼前,通过自我诊断,找到薄弱学校的问题所在,对症下药,才能改变薄弱现状,扭转当前薄弱学校的局面。

从学校内部主观因素来说,一是生源素质与教育理念的偏差;二是管理理念错误因素;三是师资队伍建设不务实;四是人际关系不和谐。从客观因素来看,一是地域地理位置的影响。二是由于以前的各种原因,学校不同的等级,形成掌学校的品牌效应。三是资金投入少,学校硬件设施不能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基于以上现状,薄弱学校要想提质高位,我个人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一、强化校长及班子成员的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竞争意识,真正用自身人格魅力、专业素养和教育理念引领学校和师生健康发展。必须做到领导班子成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尽其责,齐心协力,团结协作,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要有不靠不等和自我强化的意识,利用各种有利的力量来解决薄弱学校的问题!寄希望于政府出面解决薄弱学校问题是不现实的,也不可能在政府的作用下都能摆脱困景。要主动抓住人民群众对教育需求不断提高的机遇,办满足群众渴求的教育,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给予什么,市场在任何领域下都有决定性的作用,薄弱校在某些方面不能与重点校、示范校相比,但我们可以创建自己的特色,走特色学校发展之道路,用优质特色教育来赢取各位家长的认可。

三、建章立制,规范办学行为。学校制定出教师依法从教、爱岗敬业等行为规范的各项制度、职责与要求,同时引入竞争机制,进行量化考核,及时公布,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打造出一支理念新、觉悟高、业务强的具有时代风格的教师队伍。

四、加强学校的硬件及辅助建设,多方筹集资金,加大投入力度。积极争取政府与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加大投入,形成良好的办校氛围。一是要充分利用原有教学设备;二是新投入的教学设备要坚持着眼长远,高起点,有效投入。一般情况下,应尽可能选择先进的新设备,特别是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充分借助现有的、有限的教育设备资源,捕捉现代教育手段的机遇,使薄弱学校的跨越式发展由理念转变为现实。努力树立育人形象,如通过家长开放日、通过短信、电话与家长建立教育反馈平台,成立家长委员会,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管理,让家长感到自己及孩子得到了学校的重视。建设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家长看到学校的优点与长处。让家长及公众及时了解信息,达到信息上通畅,使之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进而取得家长的信任,走出一条特色办学之路。另外还要重视抓好社会环境改善,重视办学的人际关系,多多与周边进行沟通,取得公众信任与理解,形成教育合力方面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做好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加强“名师工程”建设,充分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与教育主管部门协调好关系,努力争取充实师资,将教学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经验丰富,富有责任心的教师调配给自己,这也是联合多方力量的要求。事实证明,虽不能把希望寄于此,但仍有可为。要占领教育改革前沿,转变教育观念,适应现代化教育的要求。“培训是最大的福利”,要为教师进修、培训提供生活、工作的便利,在物力财力精神上给予保障与鼓励。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的形式,使教师增长见识,开阔视野,为教师的成长提供各种条件与便利。鼓励教师在教育教学上的科研,使教师的进修、学习、科研等充 实自己的理念深入人心。学校要在这方面做出大力支持,并表彰先进。组织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基本功,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实践智慧,外显为精湛的教学水平,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加强“名师工程”建设,培养自己的名师。

六、学校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进一步开足、开全、开好课程,同时大胆改革创新教学模式,进一步推进“生本教育”课改实验,把学生当成一个独立的生命去尊重,去开发,以学定教,搭建学生的发展平台,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生本教育”研讨交流课,教学能手示范课,送教下乡,区域教研等活动的开展,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真正把教育科研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七、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加强团队建设。

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薄弱学校的后进生相对比较集中,要研究学生,尊重学生,热爱学生,把转化后进生放到比培养优秀生更加重要的位置,使学生受到尊重与人性化的关怀,并把这种理念落实到教育教学中去,就能从一定程度上解决学风、校风的问题。要薄弱学校改变现状,就要我们先从育人角度出发多做工作,把做人教育放在首位,强调学生的做人、明理、自立,改变学生的人生状态。要从学校的方方面面:课堂、教师、备课、环境等等转向育人理念。一句话,要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转变一个后进生与培养一个优秀生具有同样重要的价值”,要使所有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进步。一但后进生有了方向和动力,再接合符校情的教学策略,教学质量的转变就不会是一句空话。学生的发展要因材施教,是国民 教育而不是精英教育,要把求知教育放在中心地位,帮助他们去学习,引导他们养成学习的习惯,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提高。要把做人教育、发展良好的个性品质放在首位,解决他们学习的动力性困难,把做人与求知结合起来,把学生的健康成长做为立校之根本。薄弱学校首要的必要的就是要把做人教育放大到夸大到比求知教育更重要的位置,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实现求知教育,为提高教育质量奠定根基,才能逐步得到社会的认可。

调动人的积极性最大的力量是精神不是物质,要充分利用人善的力量与人性的弱点与人性的优点。薄弱学校的建设要充分依靠教师,学校不是一个人的学校,它是教师的学校,是学生的学校,是人民大众的学校,学校管理脱离群众它一定是失败的管理,所以做起来就需要尊重教师,把教师当成学校的主人来看待。要充分集中全体教师的智慧,进行科学决策,实行民主管理。管理是教师的自己管理,教师是管理的主人又是被管理者、监督者,具有权利、义务、监督三位一体的复合性。要具有实事求是的作风,教师的需要是教师的弱点,要具有服务意识,在不违原则的前提下去满足教师的需求,为教师政治进步,改善工作条件业务能力提供便利。要让全体教师明白,管理层并不是管理大家,而是服务于大家,是大家公认规则的监督者。管理要充分考虑学校与教职员工的利益的关系,不要在有损教职员工的利益的情况下对待改革。一般情况下,学校改革对教师利益和生活福利是有一定影响的,而教师会比较注重个人的利益和福利。要找到一个切入点,把学校整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挂钩,即教师的主体收益要与其 教育工作质量联系起来,教师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也是在维护学校的利益,达到个人与学校利益的和谐统一。

构建和谐管理局面。要“以待遇留人、情感留人、事业留人”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让教师有成就感,让薄弱校的待遇不薄。关心教师的物质生活,为教师解决实际问题,以此来发挥人性的优点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薄弱学校普遍存在人心涣散,人心难以凝聚问题,这是改薄建设最大的阻力,必须认真去对待。不然,一切努力就会白费。要建立激励竞争机制和符合校情的规划,洞察校情师情生情公众政府等各方面,认真听取教职工建议并力求调动教职工积极性,赢取他们的理解与支持。事实证明,民主管理,教代会,校务公开,民主评议等是发挥教职工建校热情,凝聚人心的制度保障。人要尽其才,充分发挥每一位教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用人方面,不能只用猪八戒,图其听从领导,顺应领导。更应重用孙悟空,让一些有远见卓识的进入学校建设中来。要关心教师的物质与精神生活,创造条件,激励教师教学教研,为教师提供追求成就显露才华的机会与舞台。学校要坚持维护和发展学校利益的同时维护和发展教师的利益,在维护教师利益的同时也要维护学校的发展和利益。两者只能统一,不能分离。改革要注意讲究方法和策略,要有意识地扩大教师对学校管理工作的参与面,把教师参与学校管理渗变成教师自我管理的意识。教师的发展以人为本,是学校与教师的和谐发展,不是管理与被管理者的关系,不能把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师的发展对立起来。

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是要建立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团结协 作、积极向上的团队。业务素质不高、不团结、不协作的散兵团体是不可能持续发展的。团队的合力是团队有共同的追求、共同的目标,要达到这些,团队成员之间的联系纽带更重要的是情感。中国是人情社会,西方式的管理对中国并不适用,私立学校的教师积极性如何?因为它的教师为了自己的生计,不得不听从条条框框,对不合理的管理听之任之,积极性受生活所迫。而公办学校不行,公办学校要打造优良的团队,就不仅仅是生活上的需求,更多的是精神上的需求。所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给予教师精神上的支持是薄弱学校应引起特别高度重视的。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学校改革阻力就小,大家不是站在对立面,而是理解你、支持你,不理解的也很容易化解,因为你们可以敞开心胸交流。想像一下,人际关系不好,你能交流,他会听吗?会和你敞开吗?处理不当就会引来众多的阻力,还会失掉公信力,得不偿失。利用和谐的人际关系来建设一支积极向上的团队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必由之路。

八、在“学习—实践—反思—创新”中循序渐进,不断前行。校长要懂教育,有学习、研究意识;校长要知道自己该干什么、能干什么和正在干什么;校长应成为“研究型的教育专家”。强化领导意识,精化管理职责,优化服务质量。校长要有明晰的教育基本理念。要在实践中不断的反思与创新,这样,薄弱学校才会走出低俗,路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与时俱进。

基础薄弱 第6篇

【关键词】高职学生 英语基础 薄弱

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大量的外资企业与合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同时,也吸引了大量的外国友人到中国工作与生活。英语是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母语,也是各国之间交流主要使用的语言,因此,这种情况的出现,就预示着在平常的生活与工作之中都有可能使用英语,我国市场对人才的英语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以学生就业为主要教学目标的高职院校,更应注重英语的教学。然而,由于大部分高职学生在初高中阶段的学习成绩不太理想,英语基础也比较薄弱,导致学生在进入高职院校进行学习时,仍然对英语学习提不起兴趣,英语基础仍是一大硬伤,使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较其它学校的英语教学来说面临了更大的考验。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在这种考验之下,针对高职学生英语基础薄弱的问题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一、高职学生英语基础薄弱现状

1.词汇量不足。许多高职学生在初高中学习阶段,对于英语的基础知识没有学好,尤其是单词的学习,导致词汇量严重缺乏。要学会英语单词的拼写与读音,就要学好音标,音标的作用与中文的拼音是差不多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学好音标,英语的拼写也就简单了,音标学的好的学生可以做到听音写词。然而,大部分高职学生并没有学好音标,甚至在进入高职院校进行学习时,也没有较为系统地学过音标,使得在单词拼写上还存在很大的问题,也导致了单词记忆速度过慢,词汇量严重不足。

2.英语发音不准确。许多高职学生的英语发音不准确。英语发音不准确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第一,音标学习不过关,大部分高职学生都没有学好音标,不能标准地朗读国际音标,导致英语发音的不准确。

第二,不敢开口练习英语,不敢说英语是中国学生的通病,高职学生在学习阶段也没有机会进行英语交流。

因此,许多学生基本上都不会说英语,导致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缺少英语的练习,当英语教师要求学生朗读英语时,学生羞于开口,害怕说英语引起同学的嘲笑,于是英语发音就难以得到教师的指正,无法做到准确的英语发音。

3.语法基础薄弱。由于英语语法与中文语法的差别较大,高职学生对语法的学习相当艰难。高职学生语法基础薄弱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非谓语动词。非谓语动词的难点在于如何区分现在分词与动词不定式、现在分词与过去分词,这些概念较为相似,高职学生很容易将其混淆。

第二,时态。中文的语法中没有时态,而是用其他的修饰词进行区别,比如:我昨天去逛街了。但是,英语中存在时态这一概念,比如:I went shopping yesterday.由于昨天做的事情是过去的事情,因此使用过去时,将go写为went,但是对于英语基础本来就差的高职学生,他们就很容易忘记go应该写成过去时,从而导致在英语写作及英语交流中时态模糊。

第三,从句。英语的语句结构与中文是不一样的,在英语中使用各种从句来构建语句,而且有时候可以使用不同的从句表达同一个意思,高职学生对此普遍难以理解。

4.“中式英语”现象。由于中文的语序与英语的语序大相径庭,很多高职学生在写英语语句时容易出现“中式英语”的现象,也就是用中文的语序来写英语语句,举一个较为典型的例子:很多人发现计算机的使用比他们原先想象的要简单得多,对于这句话,高职学生一般会翻译成:Many people find computer’s use is easy than their imagined.这句话很明显就是按照中文语序进行翻译的,而正确的翻译应该是:Many people found that the use of computer was much simpler than they had thought.由此可见,高职学生的翻译显然与答案不一致,中文语序与英语语序的差别很大,高职学生在英语语序的认识上显然不足,导致出现了“中式英语”。

二、影响高职英语教学质量的因素

1.高职学生缺乏英语学习兴趣。学生缺乏英语学习兴趣是影响高职英语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许多高职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态度都是苦大仇深,而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第一,中文与英语差别甚大。中文与英语之间的差别是从远古时期就存在的,由于中文与英语的差别很大,高职学生学习英语也变得无比艰难,对于某些语言天赋不足的学生而言,学习英语无疑是在看天书,晦涩难懂,这也导致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一直担任着“苦主”的角色,认为学习英语是一种煎熬。

第二,高职学生受了激进思想的影响。高职学生一般都处在半成熟的状态,即已成年但思想上却不够成熟,因此,许多学生对于英语会产生仇視心理,认为中国才是世界第一,中文也是最为玄妙的语言,不屑于学习英语,觉得学习英语是一种耻辱,这种畸形、激进的思想导致许多高职学生在无形中拒绝学习英语,严重阻碍了高职英语教学的有效实施。

2.高职英语教学目标定位不准。高职院校的教学应该是围绕学生的就业进行的,对于高职英语教学也应如此。然而,目前我国许多高职院校对于英语教学目标的定位还不准确,仍然还与初高中的教学目标保持一致,处于一种“应试”的状态,而没有向高职学生传授实用的英语知识,没有注意日常英语、公共英语的教学,使高职学生学习大量的理论知识,而没有学习英语的日常使用,不明白英语应该怎样应用于实际,也不明白学习英语的意义所在,导致学生对于英语没有学习动力,也使高职英语教学受到不良影响。

3.高职英语教学手段不先进。目前我国许多高职院校还存在英语教学手段不够先进的情况。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于英语课文讲解采用逐句讲解的方式,将每一个英语语句中出现的语法知识列举出来,将出现的新单词讲解一遍,在这样的教学手段下,高职学生一般都是在被动的学习,甚至会因为英语课堂太过枯燥而昏昏欲睡,使高职学生的学习质量逐步降低,英语基础薄弱的问题仍然不能解决,并严重影响了教师的教学质量。

4.高职英语教学内容不实用。目前我国许多高职院校在选择英语教材时没有考虑到高职学校的特殊性,从而选定并不实用的教学内容。许多高职院校在选择英语教学内容时只是参照本科院校、专科院校的教学内容,所选择的英语教材大多注重于理论,而与现实没有太大的联系,导致学生在学习英语时提不起学习兴趣,难以将所学到的英语知识与自己的专业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导致学生对于英语没有学习动力,英语水平得不到有效提高,导致高职英语教学质量降低。

三、针对高职学生英语基础薄弱的教学策略

1.重视语言基础知识教学。针对高职学生普遍英语基础较为薄弱的问题,高职英语教师应该重视英语基础知识的教学。英语基础知识教学应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音标。我国学生在刚开始学习语文时,会先学习拼音,学习声母、韵母,为学习汉字做好准备,学习英语也应如此,只有先把音标学好,在后续的单词学习、英语发音练习中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

第二部分,单词。单词是基于音标的基础之上的,在进行系统有效的音标学习之后,高职英语教师就该抓紧单词的教学,在进行单词教学时,英语教师应该向学生传授英语单词词根的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单词。

第三部分,英语发音。高职英语教师首先应该保证自己英语发音的准确性,然后再去纠正学生的发音,使高职学生不再羞于朗读英语。

第四部分,语法。英语语法是高职学生以及高职英语教师共同的“老大难”问题,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应该注重句法知识的教授,使学生明白句子结构以及句子各个成分之间的关系,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句法知识之后,教师再更深入地讲解语法知识,使学生具备加工英语语句的能力。

2.鼓励高职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交流。实践是提升英语水平最好的方法,高职英语教师应该鼓励高职学生在日常生活以及学习中用英语进行交流。高职英语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可以注意给学生拟定一些有关于英语练习的小任务,比如让学生排练一个英语短剧,并举行英语短剧比赛,建议学生在日常交流中使用英语,以使表演时能够顺畅地说出英语台词,从而使高职学生在排练英语短剧的过程中,纠正自己的发音错误、语法错误,逐渐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3.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要使高职学生英语基础变得牢固,高职英语教师就应该先培养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首先就要为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英语理念,让学生明白学习英语不是一种耻辱,而是一种激励,学习英语可以使自己与外界交流更多,使我国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提升我国国力,让学生有一种“为中国之崛起而学英语”的使命感。其次,英语教师应提升自己的素质,以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明白英语并不是难以逾越的天堑,而是一门很简单的语言,使学生消除对英语的畏惧心理,逐渐接受教师的英语教学,从而逐渐改变高职学生英语基础薄弱的现状。

4.以合理的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首先,高职院校应该认清事实,高职学生毕业后要面临的主要是就业,而不是深造。因此,高职院校应该以学生就业为教学目标进行教学,高职英语教学也应如此。在明确教学目标之后,高职院校应该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实用性较强的英语教学内容,确保高职学生学到与岗位挂钩、与生活实际挂钩的英语知识,使学生在进行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更有学习动力与学习冲劲,从而逐渐改变英语基础薄弱的现状。

5.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要使高职学生英语基础薄弱的现状得到改变,高职英语教师就应该更加注意自己的教学手段是否适合学生,是否能对学生的英语学习产生助益。笔者认为采用先进的与现实相对应的教学手段,才能让学生认同,例如多媒体教学就可以有效地提升现代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效率。

四、总结

高職学生英语基础薄弱是高职英语教学中面临的主要问题,高职院校不应放弃对高职学生的英语教学,而应探究影响高职英语教学质量的因素,针对高职学生英语基础薄弱的问题进行教学改革,从而有效地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

参考文献:

[1]叶镓楠.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现状及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J].考试周刊,2012,(94):87-88.

[2]付珊珊.提升高职学生英语水平的方法及途径研究[J].校园英语(上旬),2014,(10):61-62.

[3]罗春晖.论高职基础英语教学与行业英语教学的融合[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2):90-93.

作者简介:

基础薄弱 第7篇

一、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1.分组不合理导致参与度不平衡。是否合理分组, 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习的效果。在分组时, 考虑学生英语水平的平衡性的同时, 也要考虑学生性格的合理搭配, 否则会造成有的学生锻炼的机会很多, 有的学生却一直沉默不言。再者, 学生已经习惯于老师长期以来的“满堂灌”的授课方式, 认为只有老师讲的才是权威的知识, 由此对小组学习的效果持有怀疑态度, 不愿意积极参与。加上部分学生英语基础比较薄弱、表达困难而缺乏自信导致小组活动的参与度不高。

2. 过度依赖组长而缺乏合作意识。往往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就是每次练习的完成和发言等环节都组长来包办, 小组内同学们的答案都会向组长看齐, 过分依赖造成学生不愿意思考, 导致小组活动一人独办, 而失去了小组合作的意义。这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缺乏团队合作意识有密切关系。

3. 控制、检查、指导难导致教师没能及时给出有效的评价。要对各个小组的活动进展情况和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合理评价, 存在一定的难度。但如果教师在课堂不能及时地评价各个小组的表现, 会减弱学生分组学习的积极性。因为教师在评价小组的同时引入了竞争机制, 才能有效地促进小组内的合作和小组间的竞争, 从而很好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二、改进方法

1.合理分配小组的成员。为了营造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和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 教师首先要进行合理的分组。可以采用以下方式:一种是让学生自由组合, 按照自己的兴趣任意选择, 这种方式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另外一种是由老师根据学生的特点来分组, 老师必须先对学生的各方面进行了解, 如性别、能力、性格、成绩等。

2 . 合理分配小组成员的任务和要求, 并适当引导和帮助。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防止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无目的、无必要性、无针对性的讨论, 以免造成课堂宝贵时间不必要的浪费, 教师在组织小组合作的时候一定要提前作出细化的教学要求和明确的教学任务, 并且注意小组成员的分工不能一成不变, 要不断更换角色, 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真正地成为积极的参与者。

3.合理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为了促进学生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和树立自信心, 教师就要及时适当地对学生的活动进行反馈和评价。评价可以是教师评价、学生自评、组内成员互评、小组互评等方式, 内容可以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合作精神、独立性、创新思维等情感因素和学习方法、策略等认知能力。学生在得到老师或同学的肯定时, 会获得成就感, 从而大大地增强自信心。

三、小组合作学习在英语课堂中的具体实施

1.“discuss”或“debate”活动。以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教材模块8的Unit 22 Communication Workshop为例, 这是涵盖了听、读、写关于Noise pollution的话题的一课, 在开展听力活动前, 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自由谈论四个问题: “What is noise pollution?” , “What are sources of noise pollution?”, “What effects do noise pollution have?”和“How should we control noise pollution?”然后让学生在组内互相发表意见, 讨论结束后让小组的发言人汇报讨论结果, 或任意挑选小组成员进行检查。这样促进学生自己表达的动力, 并且在从同伴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不断受到学习的启发的同时, 促进了学生全面考虑问题和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2.新课的授课教学。以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教材模块6的Unit 16 Stories Lesson 3 Life Stories为例, 这篇课文词汇量大, 生词多, 阅读理解上有较大难度。因此必须让学生充分预习, 可以把要学习的新词和文章出现的语言点提前布置给学生。上课时, 要求他们在组内选1名代表来给同学们讲解词汇和语言点, 每个小组讲解一部分;而其他组准备问题向其发问。此项任务要求学生必须充分理解和掌握这些词汇和语言点, 才能很好地代表小组来呈现。

3.拓展性的学习活动。教师中教学过程中通常会结合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来进行一些有意义的拓展活动, 例如, 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教材模块1的Unit 3 Lesson 1 Festivals授课后, 教师可以请学生以“Festivals”为题做一份英语手抄报。要完成这项“project”, 部分同学是无法单凭自己的努力做到的, 此时可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分别担任“editor, desinger, painter, writer”等角色, 各施所长, 共同合作来完成。

四、小结

本文分析了英语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存在的问题, 由此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法, 并在课堂中的几种适用场合进行了试验,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小组合作学习更适用于基础较弱的学生, 因为他们更容易接受小组成员的帮助和指导, 更容易吸收同学的讲解, 无形中会提高学习的激情。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近年来引起了中学英语教师的关注, 并成为了有效的教学方法。本文把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于英语基础较差的班级上, 考虑到学生成绩的差异性, 采取了有针对性的合作方法, 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小组合作中, 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中学英语,小组合作,教学评价

参考文献

[1]贾淳.简析“小组合作学习”对大学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J].英语广场 (学术研究) , 2012, (11) :57-58.

[2]吴琼.浅谈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J].科技信息, 2009, (31) :551-547.

基础薄弱 第8篇

一、学校管理与行为文化的关系

学校管理引导行为文化方向。学校管理薄弱, 很大程度上表现为“软、散、懒”的特点, 管理软弱无力, 改革步步维艰, 相关措施乱七八糟, 甚至本身自相矛盾, 这必然导致师生人心涣散、执行不力、得过且过。在这样的管理下, 行为文化自然走向消沉。改变管理薄弱的现状, 营建卓越的管理机制, 必须“相信师生、依靠师生、服务师生”。一方面, 这需要学校管理者要把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管理出发点, 想方设法使所有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进步并得到及时的肯定。另一方面, 要视师资是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第一资源, 通过提高教师的素质来提高学校的实力, 通过满足教师的需要来达成学校的追求, 通过引导教师走向共同愿景来实现学校的办学目标。只有这样, 才能将行为文化建设引向积极的方向。

行为文化内化学校管理经验。行为文化以动态的形式存在, 学校管理的一切理念、方法、措施、模式等, 通过师生行为反复操作, 相互影响, 逐步优化、认同, 最后都有可能沉淀为一种文化因素。行为文化一旦内化为卓越的管理经验, 这些经验做法就会成为师生行为中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 一种普遍尊重的风格, 就会暗示着、感染着、激发着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 使管理者所要期望的行为成为全体师生的自觉行为, 而且不会轻易改变。相反, 学校管理存在落后的管理模式, 久而久之也有可能内化为行为文化因素, 它对师生的消极影响不是一下子就可以消除的。

二、行为文化的再造内容

学校是一个小社会, 学校行为文化再造与学校教育教学各个方面息息相关。行为文化再造不能游离于教育教学实践之外, 研究如何通过教育教学实践活动, 营建新的行为文化, 构成行为文化的再造内容。

(一) 优化目标管理

学校发展是以师生成长为基础的, 无论教师的专业成长还是学生的个性成长, 都是学校目标管理最实在的内容。从工作和学习实际出发, 关心目标、建立目标、落实目标, 这一系列行为将构成目标管理特有的行为文化。为此, 既要建立长至三五年甚至十年的总体目标, 又要建立短至一个月、一周甚至一天的具体目标, 使行为文化再造与目标管理协调一致。以目标计划预测行为、以目标运作引导行为、以目标检查来规范行为, 通过不断优化目标管理, 营建适宜学校发展的行为文化, 构成行为文化再造的实质内容之一。

(二) 固化岗位责任

基础教育目标的实现落实在基础教育学校上, 基础教育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落实在学校岗位责任。岗位责任的有效配置, 依赖于细分并明确每个岗位及其承担的责任, 使其一目了然, 构筑条理清晰、方向明确、上下贯通、左右兼顾的岗位责任体系。新的岗位责任化入每位师生的行为, 并逐渐固化, 就会成为一种常态, 一种新的习惯, 一种新的行为风格, 这就是文化。基于岗位责任的文化再造, 引导师生在教育教学行为中自觉做到“人人按章行事, 事事有人负责, 处处有据可查”。从这个角度讲, 行为文化再造过程就是固化岗位责任的过程。

(三) 强化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是保证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对于包括学校管理者在内的全体师生来说, 绩效考核就是要促使自身实现“管理有科学方法, 教学有特色模式, 科研有优秀成果, 学习有理想成绩”。行为文化再造要求强化绩效考核, 促使师生改掉得过且过的“软、散、懒”习气, 在追求相应的绩效过程中, 做好自己的工作与学习。对于教师来说, 无论是从事学校管理的, 承担教学任务的, 还是潜心教育科研的, 参与教学竞赛的, 都可以获得相应工作绩效与奖励;对于学生来说, 每一点进步都得到肯定, 每一点成绩都获得认可。这样, 崭新的行为文化就会强化绩效的过程中逐步形成。

三、行为文化的再造形式

行为文化再造需要采取新的行为方式, 并在这种行为方式上体现出来。而一种行为方式作为文化的存在形式, 肯定不是昙花一现式的。它既需要理念与制度层面的支撑, 又需要坚持与积淀。新的行为文化正是在这种行为方式的坚持下与积淀中逐步形成, 而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因此, 行为文化的再造需要借助常态、常情与常规的形式表现出来。也就是说, 再造的行为需要在常态、常规与常情的行为方式中稳定下来, 才能最终成为一种文化载体。

(一) 常态记录

学校教师学校管理、教学、科研、后勤、财务等各项工作, 学生上学、听课、出操、游戏、完成作业等各项活动, 都体现着行为文化。要体现学校所倡导、所追求的新文化, 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需要对师生的各项工作、活动进行符合实际情况的记录。记录的内容要细化、量化、数据化, 能够反映当时情境下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靠记录在案, 看事实说话, 促使教师重视校情、班情与学情, 关注当时情境, 把本职事情做好, 才能逐步营建出新的行为文化。

(二) 常规检查

常规检查就是立足于教育教学正常情况进行的检查。检查的目的既不是为了挑毛病, 也不是为了找亮点, 而是为了观察师生活动是否稳定在一种新文化必需的状态下进行。常规检查中, 学校一方面要把检查作为日常活动开展, 时时有检查, 处处有检查, 督导教育教学在目标管理、岗位责任与绩效考核视域下正常进行、稳定发展。另一方面, 学校管理人员跟进教育教学全过程, 进行走动式管理、精细化管理, 跟学校师生频繁接触、频繁互动, 引导师生活动在新文化的“正轨”运行, 带动行为文化再造的最终实现。

(三) 常情激励

常情激励, 就是在通常情况下, 师生都明白在什么方面做到什么程度, 将会在什么时间获得什么激励。而且, 这种激励并不依赖学校管理者的肯定, 学校管理者只充当知情者与服务员角色。常情激励存在的前提, 就是构建与之相应的激励体系, 使之成为常识, 成为全校师生的共识。这种激励体系下, 师生在没有外部施压的情况下, 知道自己的付出可以换得收获;常情激励体系指向哪里, 无形当中会引导师生改变行为方向, 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从而, 促进教师自觉地将个人行为跟学校行为文化再造联系起来, 长此以往, 学校范围内可能会创设出一种新的行为文化。

四、行为文化的再造路径

行为文化的再造路径是实现学校行为文化再造的可能性手段与方法。再造路径清楚了, 学校管理者就会很容易想到怎么做才能摆脱旧的行为文化, 创造新的行为文化, 使行为文化再造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得以“完形”, 并随之走出管理薄弱的处境。

(一) 继承与改进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历史, 都有本校的特色, 都有先辈甚至几代人流传下来的行为习惯。学校管理卓越抑或薄弱, 文化影响是最大最深刻的原因。因此, 行为文化的再造离不开学校的优良传统。再造的途径之一, 就是将新的师生行为建立在对传统行为的进行梳理与反思的基础上。在梳理与反思过程中, 将好的继承下来, 并稍加改进, 或许就可以适应学校管理发展的需要, 带动学校走出困境。

(二) 借鉴与变革

学校管理要脱掉“薄弱”的帽子, 要依托行为文化建设迅速发展起来, 就不能寄望于管理者闭门造车。这时候, 既需要“走出去”, 去教育发展前沿地区考察学习, 去办学先进的学校取经求道;又需要“请进来”, 请行为文化建设专家教授来学校讲学, 请在行为文化建设方面有经验的学校领导老师来学校指导。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 我们可以接触、认识、领会到行为文化建设的先进经验、科学方法, 这些东西往往可以借鉴到本校管理中来。在借鉴的基础上, 联系本校需要加以变革是很好的行为文化再造路径。

(三) 学习与重构

在行为文化再造过程中, 学校全体师生要追求并最终达成共识的师生行为, 这种行为既要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 又要渗透时代精神。这种行为不能照搬别的学校提供的现成模式与方法。即便别人愿意, 这种照搬过来的东西, 在本校实施起来难免“水土不服”。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就是学习。全面学习、终身学习, 应该成为学校管理者的一项基本任务。通过学习, 学校管理者得以开阔视野, 掌握文化建设前沿信息, 获得日新月异的新知识、新观点、新方法。根据学习所得, 联系学校现实需要与发展愿景进行重构, 就可能建构有本校特色的行为文化建设体系。这无疑是需要付出艰巨努力的艰辛之路, 但这条路可以引导我们找到文化再造的真谛。

总而言之, 学校管理要改变薄弱的现状, 必须在行动上敢为人先, 依靠全体师生的创造性行动来实现突破与发展。而行为文化再造, 无论其内容、形式还是路径的实现, 都要求学校全体师生以再造的新行动来作答。无疑, 这两者在师生行为上是暗合的、一致的、同步的。因此, 行为文化再造赋予学校管理实践的力量, 学校管理由薄弱走向卓越是一个以行为文化为动力不断推进的过程。

摘要:行为文化是依托学校师生的实践行为与具体活动来实现的, 具有强大的执行力, 在学校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一些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管理薄弱, 很大程度上表现为“软、散、懒”的特点, 改变这种状况的方法是文化再造。行为文化再造成为一种改变管理薄弱学校现状的重要力量, 伴随着行为文化再造运作下师生一系列崭新行为的出现, 将逐步形成适宜学校发展的新文化, 影响并带动学校管理由薄弱走向卓越。

关键词:基础教育,管理薄弱,行为文化再造

参考文献

[1]黄快林.学校内部制度建设新探[N].湖南日报, 2012-5-2 (7) .

[2]陈雪梅, 杨军.以行为文化为动力推进学校发展的整体建构与实证研究[J].文理导航, 2010 (5) .

[3]张议元, 马建辉.基于行为能力的企业文化建设[J].商业时代, 2007 (18) .

[4].凌宗伟.学校行为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教育学刊, 2010 (9) .

[5]钱伟.“适性教育”理念下, 师生行为文化的建构[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1 (2) .

[6]成达如.学校管理的人本意蕴[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第12版.

基础薄弱 第9篇

2012年组织学习《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切实加强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该《通知》针对2012年2月20日起半个月内,中央企业发生的铸钢厂砂型型腔喷爆事故、钢厂维修改造过程煤气中毒事故和船舶维修期间锅炉爆炸事故等较大以上安全事故进行了通报,并对此3起安全事故进行了分析。分析认为存在安全责任不落实、安全交底不规范、现场管理不严格、安全教育不扎实、源头控制不到位等五方面薄弱环节和问题。

仅此3起安全事故共造成23人死亡,36人受伤。给数十个家庭造成不可挽回的灾难性伤害。可见,安全就在身边,安全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相关。

就安全生产来说,是关系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事,各企业必须承担起安全生产责任,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交通运输企业属于高危险行业,更应引起重视。

《中央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简称《办法》)第四条规定:“中央企业依据国资委核定的主营业务和安全生产的风险程序分为三类:第一类,主业从事煤炭及非煤矿山开采、建筑施工、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运使用、交通运输的企业。”①该《办法》将交通运输企业划入第一类,与矿山开采、建筑施工、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运使用同属第一类,充分说明交通运输行业的高危险性。

2013年1月17日,张德江副总理在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中,有一组数字也能说明交通运输行业的高危险性。“2012年在全国煤炭产量比2007年增加12亿吨、增长47%的情况下,煤矿事故死亡人数由2007年的3786人降到1384人,下降63%以上;在全国机动车保有量增长50%、达到2.4亿辆的情况下,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由2007年的81649人降到59997人,下降26.5%”。另,“2012年死亡人数降为7.1983万人”。可见,在安全生产形势逐年好转的情况下,2012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占全年死亡人数的73.5%。

作为交通运输企业的安全管理者,为确保安全生产,常常思考,国家安全法律法规少吗?答案是否定的。国家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简称《安全法》),针对交通运输行业还专门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各地方、各行业也制定相关的安全法规。作为安全管理者,有义务尽自己的绵薄之力,肩负起安全生产责任。

通过研究《通知》,认为安全责任不落实等五项问题均属于安全基础管理薄弱问题。安全基础管理工作,是“通过制订各种规程、运行程序、组织机构和职责等安全质量标准,将企业中的各个部门、各个环节的安全生产工作有机组合,形成一个既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又能互相协调、互相促进的有机整体”。②

就交通运输行业来说,影响安全生产的因素很多,但主要问题也是安全基础管理工作薄弱问题。本文将从交通运输企业安全基础管理工作薄弱的分析,提出开展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的建议。

2交通运输企业安全基础管理工作薄弱的分析

不可否认我国交通运输企业参差不齐,主要原因是进入行业门坎低,如个体买个车,挂靠个单位或合伙成立公司就能搞运输。而交通运输行业又属于高危险行业,极大的反差导致交通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即使大中型交通运输企业也不可否认存在重生产轻安全的问题,从而导致交通事故时有发生。

分析原因,安全基础管理工作薄弱应是主要问题。主要包括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未落实或落实不到位;缺乏专业安全管理人才;企业管理者存在重生产轻安全现象等问题。

2.1 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

小企业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地方和行业要求制定了安全管理制度,但仍存在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问题。通常做法,从网络上下载一些安全管理制度,这些制度并不符合行业特点,不能满足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管理的需要,根本不具备实际的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

大中型企业也存在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问题。一些安全管理制度多年不变,并未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及公司发展的需要进行持续改进。这些制度已经不能满足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管理的需要,失去了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

2.2 安全管理制度未落实或落实不到位

即使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在实际的生产工作中,也存在不能按照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的要求贯彻落实。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管理中,两张皮的现象相当严重,制度是制度,工作是工作。实际工作中,不能将安全管理制度作为指导安全生产工作的依据。

安全管理制度未落实或落实不到位的原因很多,存在安全意识不强问题,存在管理者重生产轻安全问题,存在安全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不足问题,存在安全监督机构不健全问题等。但主要原因是安全管理职能部门未起到承上起下的作用。

安全管理人员制定了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标准化,也制定了一系列的安全管理制度。但并没有把安全管理真正搞懂,搞明白,只是照葫芦画瓢,应付差事。更有甚者,部分企业将编制安全管理体系、安全标准化和安全管理制度工作委托给中介机构来做,那么,推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推行安全标准化、推行安全管理制度就更谈不上。从而导致贯彻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形同一句空话。

2.3 安全管理专业人才缺乏

不否认一部分小企业存在对安全管理不重视,未建立组织机构,未设置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等类似问题,从而导致安全基础管理工作薄弱。但也不能否认的是,一些大中型运输企业安全管理职能部门健全,设置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但安全基础管理工作仍然薄弱。

究其原因,缺乏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是主要原因。通过分析,认为缺乏专业安全管理人员的原因存在两方面原因:

其一,交通运输企业小型企业偏多,不能吸引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导致该行业安全管理人员素质和能力较低。因此,安全管理只是停留在注意安全的层面上。安全基础管理工作只满足于日常安全检查,并未将安全管理制度认真落实,更不能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此外,安全管理工作涉及面广,无专业安全管理人员,不知安全基础管理工作从何入手。可能也存在由于安全管理不好抓,容易得罪人,或安全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应付差事等原因。

其二,管理者重生产轻安全、重效益轻安全、重营销轻安全的问题较严重。因此,对专业安全管理人员的需求并未提到工作日程。传统运输企业有个通常做法,是将年龄偏大的驾驶人员替换下来作为公司的安全管理人员,由此可窥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素质之一斑。这些人员安全基础管理理论匮乏,仅靠工作经验实施安全管理,并不具备安全基础管理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3完善交通运输企业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的建议

通过交通运输企业安全基础管理工作薄弱问题的原因分析,需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以利于安全基础管理工作开展。

建立和健全安全管理体系是开展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的前提,也就是说,只有在安全管理的各环节有了统一的标准和规定要求,并能够严格按照要求贯彻执行,才能够确保安全基础管理工作全面开展,才能有效提高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的水平。

3.1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

依据OHSAS18001:2007《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制定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其侧重点关注员工的职业健康。包括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事件的调查、不符合项、应急准备和响应、职业健康安全的监测控制等方面。

依据《机械制造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指南》的要求,完善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形成企业安全标准化,其侧重于安全。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职业安全教育制度、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特种设备和人员管理制度、相关方管理制度、防火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生产五同时管理制度和安全生产检查制度等一系列安全管理制度近20项。

如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全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应包括公司各岗位所有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安全法》第十七条明确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应承担的职责。各岗位和其他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确定,将根据《安全法》对主要负责人应承担的安全生产责任分解到各部门负责人和安全管理职能部门,并依据交通运输行业特点来制定。此外,安全生产责任制也是一岗双责的充分体现。在承担生产责任的同时,承担相应的安全责任。

总之,安全管理体系是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的标准,是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的准绳,随着企业的发展应持续改进且不断完善和健全安全管理体系。

3.2 安全管理体系的贯彻落实

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只是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的第一步,只有认真贯彻和落实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才能确保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因此,需要抓好从经营者、各级管理者到各执行人员的贯彻和落实工作,就是加大执行力度。

如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贯彻落实工作,前文已经介绍安全生产责任制是生产经营者的责任,是全员的责任。因此,可通过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的全员自主培训和考核,组织公司全员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的方式,使全体员工认识到应承担的安全生产责任,从而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如职业安全教育制度应重点抓好三级安全教育。三级安全教育应不只限于新入司、四新人员或换岗等特殊情况实施,应形成一种常态教育。即通过制定公司级、分公司级和班组级等年度三级安全教育的培训计划,并严格按照制定的培训计划组织落实,确保三级安全教育的有效,确保全员安全意识、安全基础管理理论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等有所提升,确保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的落实。三级安全教育的重点应在班组级教育,因为,班组是安全生产工作的具体实施者,是安全生产工作的最前沿。

加强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的检查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要求,整改后应再次检查确认整改措施和整改行动的有效。另一项安全检查的重点内容就是隐患排查,因此,应增大隐患排查力度,并将隐患排查形成常态化管理。

总之,将安全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工作常抓不懈,形成常态管理。

3.3 安全管理专业人才的选拔和队伍建设

管理离不开人员,安全管理也不例外。安全管理制度需要人员去贯彻执行,因此安全管理机构建立、安全管理人员的选拔和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安全管理机构是确保安全管理体系贯彻落实的组织保证,可根据企业规模的大小并根据国家相关规定设置专职管理机构或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安全管理专业人才的选拔,应选择具备安全管理素质的人员承担安全管理工作。安全管理者应具有自愿遵照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执行公司管理制度的潜质,具有监督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执行公司管理制度的能力。此外,应选择具备安全管理能力的人员承担安全管理工作。安全管理者如具有预见危险和风险的能力,才能避免危险发生;还应具有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细致、持久开展工作的能力等。因为,安全基础管理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地持续改进的过程,才能保证安全基础管理真正起到应有的效果。就素质和能力比较,素质应比能力更重要,因为能力可通过培养得到提高。如可通过参加外部培训,企业自主培训,培训加自学等方式使安全管理的能力得到提高。

安全基础管理工作不只需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也需要加强安全管理队伍建设。几个安全管理人员的管理并不能真正将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企业从上到下全体员工的重视,需要一支安全管理队伍才能实现。

通过组织机构设置,给予高素质安全管理专业人才安全管理的权力和责任。通过高素质安全管理专业人才的管理,确保安全管理队伍的建设,从而确保安全基础管理水平的提高。

3.4 安全监督

安全监督是确保安全基础管理工作贯彻落实的重要手段。安全监督除国家政府部门监管和行业监管外,企业自身的监督更重要。

企业自身的安全监督是企业主动监测安全管理的主要方式,是企业自我完善的过程,是企业坚持安全管理持续改进的重要环节,所以交通运输企业应加强企业安全监督工作。

企业安全监督具有及时性和有效性的特点,所以,主动抓好企业安全监督工作有利于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为确保企业安全监督机制,可赋予工会或安全管理职能部门相应的监督职能,或设置专职监督员负责安全监督工作。

安全监督也需要引入考核机制,加强安全考核,加大惩罚力度,不失为一种有效方法。安全考核不仅需要完善考核制度,也需要完善监督机构和职能。

总之,安全监督是确保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确保安全基础管理工作有效落实的重要手段。

综上所述,安全基础管理工作不仅需要建立和健全安全管理体系,而且也需要建立一支贯彻落实安全管理体系的队伍,更需要建立一支监督安全管理体系贯彻落实的队伍。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才能确保安全基础管理的持续改进,才能使交通运输企业安全基础管理工作更加完善、更加有效。

摘要:通过安全生产问题分析,确定安全基础管理工作薄弱问题作为安全分析的主要对象。通过交通运输企业安全基础管理工作薄弱问题的分析,提出开展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安全生产,安全基础管理

参考文献

[1]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切实加强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J].安监总管四[2012]36号,2012,3,27.

[2]中央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S].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第21号,2008,8,18.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S].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七十号,2002,6,29.

[4]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S].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八十一号,2007,12,29.

[5]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J].OHSAS18001,2007.

[6]机械制造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指南[M].北京:中国机械工业安全卫生协会编,中国林业出版社.

基础薄弱 第10篇

教学改革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和艰巨的系统工程,每一位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加强理论知识和实践的学习,以适应新形势下教学改革的需要。如今我校正在开展应用型教学改革火热之中,教师们也在积极探讨各种教学改革方法,目前也还没有找到一种最适合我校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因此教学改革的方法还有待于深入研究与探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应用型本科作为一种高等教育层次性教育走进人们的视野中。由于我们面对的学生在不断更替,教育形势也在不断变化,课堂教学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

二、应用型教学改革实施障碍分析

一切教学手段的运用应依据教材,服务于教学内容的需要。一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教师精讲点拨和学生的深入思考,这就要彻底改变“教学手段越高级就越好”的错误观念,一堂课的成功与否要看学生思维的活跃度和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合理优化与配置,看教学效果的有效达成等。

因我校统招生的基础普遍较低,还有一些基础特别差的少数民族预科生,接受新知识能力差,动手能力不强,特别是基础薄弱,跟不上教学进度或听不懂,这就是我校大多数学生的现状。授课因材施教,不能片面追求成绩而忽视了大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饥笑中有爱迪生。”在教育上,教师应公平对待每一个孩子,学生只有差异,没有差生,针对有个性的学生,教师要善于发现其亮点,及时发掘其潜能,为其个性的成长提供适宜的土壤。为了让学生不仅学到理论知识,还能有效地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运用理论知识分析、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

三、应用型教改推行的对策

主要围绕基础薄弱学生的应用型教学展开,广泛收集和分析在我校开展应用型教学改革的障碍和分析其原因,并针对这些因素采取相应策略措施,研究一套符合我校发展的教学方法和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着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听课效率;引导学生改变重知识的学习为能力的培养,着重提高学生的技能操作能力,以《办公自动化》课程中的教学实践为例,选取我校的B、C层次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其障碍因素和探究对应教学策略。

1.调查分析基础薄弱的学生对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不高、上课爱睡觉和玩手机、动手操作能力差的因素。注重探究课堂教学的方法,分析影响教学效率的因素,不断总结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

2.提前将案例资料发到学生手中,让他们查阅案例资料和积极思考,做好案例的分析与解决方案的准备。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设充满激情的智慧课堂,注重教学主体间的智慧碰撞;给学生情感和活动提供相对充足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权力。

3.针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往往由于听不懂而放弃学习,教师采取关注他们、放慢教学进度、将复杂任务分解细化、行序渐进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针对基础不同层次的学生,结合企业对办公能力要求,细化出一系列经典教学任务,根据学生接受能力选择难度适中的项目任务去完成教学,不断在一个个OFFICE办公任务操作练习中熟练办公技能,从而使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有较大提升。

5.针对基础薄弱的学生接受能力差、知识脱节跟不上教学进度,很可能听不懂或半知半解,采取布置课前预习任务,课中完成任务,课后完成举一反三的任务。让学生尽力做到课前预习、课中消化、课后巩固的良好学习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6.在教学中“多向互动、动态生成”,互动对象是多变的,互动的形式也是多样的。一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种互动形式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是合作学习的重要表现;二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互学,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三是教师与教师之间通过集体备课、听课、评课、议课,促进教师团队素质的整体提升。

7.制定一套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科学对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教学内容不局限于教师的知识视野和教材,教师重视对课程资源的整理,注重教学能力和情感的培养,关注师生关系的发展和师生素质的共同提高。

四、应用型教改后的教学效果

通过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分析、计划和执行,特别是针对基础薄弱学生的教学环节的设计,研究表明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策略和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是符合我校发展的,计算机应用B、C层次的学生在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问题分析能力、技能操作能力和学习成绩方面,有了一个较高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嵩天.大学教学改革中的科研方法与探索——基于青年教师的视角[J].中国大学教学,2015,(1).

[2]薛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管理信息系统教学研究[J].电子制作,2014年2期.

[3]邹会坤.影响高中物理学习困难因素探析及教学对策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3期.

基础薄弱 第11篇

【关键词】高中英语 基础薄弱 因材施教 有效课堂

从大学毕业进入学校教学时,对这份工作充满了无限的憧憬与遐想,但真正站在这个讲台上时却发现当个好老师真是件困难的事情。在最初讲课时我认为简单的问题他们却答不上来,我以为能掌握的知识他们却不理解,有时候不努力不用心就成了解释他们这种现状的原因,但慢慢我才发现学生的英语基础决定了他们在高中学习中的认知程度,要找到真正适合他们的教育方式特别重要。让英语基础差的学生跟上高中学习的节奏也就是要实现课堂的有效性,我对此的理解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哪怕只是一个简单知识点的不同应用,只要学生在这一节课后有所收获。有效是高效的基础,只有先做到有效课堂才能慢慢向高效课堂迈进。作为老师对学生的了解很重要,不仅仅是学习能力和认知程度的了解,更有其性格特点的差异性或自控自律的认识。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1.词汇

在高中英语学习中词汇是最基础的,但刚刚进入高中学习的学生中有不少学生不会读音标,他们对单词的记忆仅仅只是对字母的叠加,这样的记忆只能短期有效,但时间一长遇到字母排列比较类似的单词就特别容易混淆。因此在初高中的衔接中要让基础薄弱的学生学会读音标,根据音标来读单词这时特别重要的,这样即使遇到不会读的单词查一下字典马上就能解决了。高中课文比较长很多学生每次读课文张不开嘴,因为不认识的单词太多了确实读不下去,我每次就一句一句放给他们听,在把每句话中稍微难一点的单词挑出来多带读几遍,这样学生会觉得他再不张口真的不太好意思了。只要是语言学习就要多读,读得多了就会形成有意识地记忆,慢慢就会有了我们所谓的语感,在做题目时好的语感在我们可以很好地排除一些选项。

2.听力

英语听力和读书时相辅相成的,读得多读得准自然听力就会得心应手。英语听力往往都是以对话或者旁白的形式出现,这些不同的情景也往往都是我们实际生活中的运用,由本地人所表现出来的读音对我们的口语也会有帮助,可以不断加强我们的模仿能力。所以在最开始想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觉得多选择好的英文歌曲或者一些经典的电影片段是很有帮助的,反反复复地去听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就会让学生无意识地区模仿。有了这些好的铺垫学生在面对听力材料时,即使有听不懂的时候可以先看后面的听力原稿,边听边看了解不同情境中常出现的相似对话结构,分析可能出现的不同情况,时间长了自己都可以总结出说话人想表达的不同意图。

3.语法

在高中英语课本学习中语法知识贯穿始终,每个单元都会训练不同的语法结构,这些语法结构也会在本单元的课文里面反复出现,这样可以学生加强对这种语法结构的理解,但这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讲往往是不够,他们没有办法在这么短的时间里面理解这些东西。往往我会在讲这些知识点之前,把初中里面所出现的基础知识拿出来讲一遍,先做一些简单的题目举一些简单的例句后再来讲高中课本里面的知识,选择适合他们的东西特别重要。我们不能只训练高考所要考的题型或相应难度的内容,因为他们简单的题目是能做对难题目的基石,只有先把基础的东西弄懂弄通才能应对更有难度的东西。在高中语法学习中,个人认为学生最不好理解的是从句和非谓语动词。所以在一开始的教学中我就会跟他们讲句子成分的划分,把中文里面的句子先拿出来让他们去分析,在慢慢介绍英语当中的简单句并列句和复合句。对于非谓语动词的理解找准句子中的谓语动词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不同我们汉语语法的地方,但了解前面所说的三种不同句型结构后,就能更好地理解非谓语动词的用法。

4.阅读

阅读理解是综合能力要求最高的部分,也是很多学生望而生畏的题型。平时在课文阅读部分的教学时,基础薄弱的学生都会比较头疼,很大一段文字看下来找不准大意,对于老师提出的相关问题也很难正确地作出回答。这时在第一遍的阅读时,我是允许他们看汉文翻译的,并要求他们把难以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但我不喜欢学生一开始就把生单词在课文里面的汉语意思标出来。我们知道阅读理解时找准大意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我们了解作者写作目的和把握好文章叙述方向很重的一步,其实文章的开头或是结尾是非常有助于我们完成这项任务的。在课文的讲授中,我会根据不同的阅读问题来告诉他们一些相应的阅读技巧。比如经常问道文章中某人的观点,那么找出这个人所说的一些话语进行分析就很重要;如果是一些细节理解问题,在看到题目中的关键词时,阅读文章是就应该把它画下来,然后和题目中的几个选项进行仔细比对;在遇到选出正确叙述和从文中得出的题目时,就一定要注意两者的区别,前者是可以直接从文中找出的,而后者却是根据文中表述所推出的结论不是原句,这种题目是学生很容易犯的错误。当时老师在选择阅读材料时要费很大的功夫,一定要选择和本单元话题相关的,最好能把本单元所学的词汇都用上去,难度一定要适应学生当前水平,最好能够群策群力集体备课,一个人的力量有限的很难把这件事情做好的。

5.写作

这是一个会让一部分学生无法动笔的部分,但其实它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我们不能要求基础薄弱的学生写出高分作文来,但至少写个及格左右的分数是可以的,这一个部分我觉得跟平时的积累有很大关系。从高一开始要求学生每天积累一个句子,从最简单的句型开始,每天请几个同学进行背诵,每隔几天把他们背的句子拿出来听写,每个星期让学生连句成章后在后面黑板上展示。虽然这是个死记硬背的方法,但只要坚持我相信最后怎么都会有所回报的。在学生有了积累后,我们再把不同题材的作文拿出来讲解分析写作技巧,再慢慢地把简单句变成复合句或者并列,以此来提升句型结构。

以上所说的这些都必须有学生的配合,三年的坚持才会最终获得成效,不然一切都只是纸上谈兵。基础薄弱的学生往往自觉自律性也不强,能坚持做到这些绝对需要老师的督促和鼓励。我一共带过三届学生,现在又是高三。其实很感谢学校让我有机会能很好的成长,一直都是从高一到高三的循环模式,这是我觉得自己特别幸福的地方。正是这个不断循环的教学过程让我能够更加了解学生,并能在积累教学经验的同时也增加了彼此的情感交流。对于我这样一个年轻老师来说,提出的这些观点肯定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只有长期的历练才能更好地提升自己。

基础薄弱 第12篇

动机是一个较古老的研究课题, 其科学研究开始于1930年左右, 已经有七十年的研究历史。而学习动机的研究是随着动机的研究而开展起来的,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 它能够说明学生为什么而学习, 能够说明学生的努力程度, 能够说明学生愿意学什么的原因。因此, 学生动机的研究一直备受重视, 成为目前教育心理学研究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尤其是对数学基础薄弱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和兴趣培养问题一直也是各大高校教师在关注和研究的问题。在数学的学习上, 注重学习动机的情景性和应用性是学习动机研究的一大取向, 以往的学习动机的研究着重点在于动机的理论探讨, 现在的研究更加重视动机的理论研究在实际教学中、学习情景中的应用。

由于数学抽象, 逻辑性强, 容易使一部分学生望而生畏。为此, 我们要善于运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诱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目前, 对于经济类院校的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数学学习兴趣和数学能力、数学学习的归因、数学学习评价等, 导致学生数学学习的自我效能感较弱, 成为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提出通过给学生创设学习成功的机会、引导大学生进行积极的归因、树立学习的榜样、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和有效的学习方法、优化评价方式等来激发、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自我效能感,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几年的数学教学和班主任经历, 与学生的充分接触和了解, 总结到自己的教学中应注重该怎样做才能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结合教材实际, 因材施教, 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为实施教学计划做好充分的准备:

一、使学生对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首先, 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不论是学习基础好和坏, 学习是现代人生存的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把人类带进了信息时代, 新知识的巨增和旧知识的快速老化, 要求人们善于学习、终身不断地进行学习。如果不会学习, 终有一天会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而被社会所淘汰。其次, 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人。使学生明白只有自己亲自参与、独立解决问题, 才能真正锻炼自己的思维、开发自己的智力、发展自己的能力。

二、应用恰当的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 巧设悬念, 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欲望是创造的前提, 一个人有了欲望, 就会动手、动脑去满足自己的欲望。所以, 在学习过程中, 可以通过巧设悬念, 使学生对某种知识产生一种急于了解的心理, 这样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2. 根据学生实际, 恰当地进行课堂教学。

对学生已有的不完整的知识进行提问, 引起学生的注意?当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与所面临的情境之间产生冲突或差异时, 就会引起他们的新奇和惊讶, 并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关心, 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场所, 如何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在教学的全过程中, 应以丰富、生动的教学内容、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设计教学要以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为出发点, 而且要对同一学习内容设计不同的学习方式、活动方式, 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尝试机会, 设计适当的“困难性”题目, 让优先学生思考、探究、讨论, 不断激发思考的兴趣, 挑战自己的智力和能力, 当然也要设计一些简单的题目供基础薄弱的学生做, 使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 克服困难而得到答案, 品尝到攻克题目的艰辛, 感受数学的乐趣, 感受学习的成功, 体验成功的愉悦, 增强学好数学的动机与兴趣, 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只有积极性高了, 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提高才会得到, 学习的自主性才能增强。学生一旦有了学习的自觉性, 就会迸发出极大的动机与兴趣去探究知识, 并在这个过程中达到良好的效果。

3. 给予成功的满足和足够耐心的学习指导 (这一点很有必要) 。

兴趣是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在学习中, 学生如果获得成功, 就会产生愉快的心情。这种情绪反复发生, 学习和愉快的情绪就会建立起较为稳定的联系, 学生对学习就有了一定的兴趣。正如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 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因此, 教师不要吝惜自己的言辞, 多给学生一些表扬, 不管多么简单的问题, 只要学生答对了, 哪怕只是答对了一小部分, 就说一句:“非常好”,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定会更高。

对数学基础薄弱学生的学习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指导, 对于他们的学习问题的讲解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去指导。学生一遍不懂再讲一遍, 再不懂再讲一遍, 直到学生弄懂为止, 你的付出和耐心讲解会感动学生和引导学生必须得听和弄懂问题。老师对学生关心、重视,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高, 学习成绩就好, 如果老师对学生更加关心、重视, 会进入下一个循环, 就形成良性循环。

老师如何看待学生, 会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著名的“皮格玛利翁效应”留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 它能改变人的行为, 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 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 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 变得自信、自尊, 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教师如果能合理地运用“皮格玛利翁效应”, 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成绩或其他方面都有很大进步, 而受老师漠视甚至是歧视的学生就有可能从此一蹶不振。一些优秀的老师也在不知不觉中运用期待效应来帮助后进学生。这也告诉我们, 真诚的期待会带来美好的结果。

4. 进行情感交流, 增强学习兴趣。

“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 我们教师应加强与学生感情的交流, 增进与学生的友谊, 关心他们、爱护他们, 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使学生对老师有较强的信任感、友好感、亲近感, 那么学生就会喜欢你, 从而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喜爱你所教的数学学科上了。达到“尊其师, 信其道”的效果。

也可以通过数学或数学史学的故事, 来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演变及其作用, 了解数学家们是如何发现数学原理及他们的治学态度的故事, 不仅使学生对数学有了极大的兴趣, 同时从中也受到了教育。

5. 及时反馈, 不断深化学习动机。

学生学习的情况怎样, 及时给予恰当地评价, 以深化学生已有的学习动机, 矫正学习中的偏差。既要注意课堂上的及时反馈, 也要注意及时对作业、测试、活动等情况给予反馈。使反馈与评价相结合, 使评价与指导相结合, 充分发挥信息反馈的诊断作用、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 深化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

6. 适当开展数学竞赛,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适当开展数学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争取优异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竞赛, 学生的好胜心和求知欲更加强烈, 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会大大加强, 所以在课堂上, 可以采取竞赛的形式来组织教学。例如, 可以把学生分组, 提出的问题让各个小组分别解答, 然后给每个小组评分, 得分最高的给予表扬, 这样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 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首先是使学生对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这是学习动力的源泉。而后是抓住学生的兴趣特点, 激发他们学习的动机: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就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全方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让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中接受新知识。

综上所述, 学习动机与兴趣是学习数学的主要推动力, 是一种积极的力量。我的教学班级中有数学基础薄弱学生通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 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指导, 在最后的考试成绩中收获了不少的教学和学习成果。只有极大地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动机与兴趣, 使学生亲自参与到数学新知识的发现、解决过程之中, 才能真正锻炼自己的思维、开发自己的智力、发展自己的能力, 才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提高数学学习质量。

近几年来, 越来越多的非专业研究者如教育者、教师参与到数学学习动机的研究中来。这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大大地促进了学习动机理论的应用, 使之为实际的教学实践和课堂学习服务。当前动机研究发展的走向以及我们应该注意的问题, 我们认为, 今后应本着结合教学实际、结合学生实际、结合学生特点, 进一步加强对学习动机的理论探索和应用研究, 将动机的理论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去, 着重强调学生的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

摘要: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 大学数学的学习一般是财经类院校学生有些棘手的学习问题。尤其是对数学基础薄弱学生来说,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如何在教学上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和兴趣培养是我们教师在关注和研究的教学问题。提出了培养和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的几项教学体会。

关键词:学习动机,内部动力,大学数学,教学,创新

参考文献

[1]刘华山, 等.高等教育心理学[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6.

[2]奥苏贝尔, 等.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

[3]张藩.普通教育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3.

[4]田汉族.论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基本原则[J].教育研究, 1991, (8) .

[5]林崇德.学习动力[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9.

[6]徐辉, 等.大学教学概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4.

[7]孙煜明.动机心理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3.

[8]布卢姆.教育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7.

[9]邵瑞珍.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0.

[10]沈卉卉.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及创新意识的培养[J].经济研究导刊, 2010, (4) .

上一篇:物理相似模拟实验下一篇: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