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精神范文

2024-07-01

抗战精神范文(精选9篇)

抗战精神 第1篇

一、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 精神动员是统一思想和行为的需要

在总结抗战前期的经验教训基础上, 国民政府决心重新梳理战争策略, 转变国民军抗战态度, 彻底转变国民革命军的抗战精神面貌, 为抗战胜利做新努力。

于是在抗战开始的第二年, 也就是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初期, 国民政府就召开了一次会议, 会议主要是为了实现权力集中一致, 同时也达到将全民的思想意识统一起来的目的。在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的过程中, 国民政府公布了一系列“办法”和“纲领”, 其中, 《国民精神总动员纲领》中所说的一段话, 对国民政府本次会议的目的阐释最清晰。“反观今日社会, 则基础之团结虽立, 而精神之统一未臻……鉴往察来, 不能不认国民精神总动员之实施, 为今日当务之急也。”从以上这一段话中, 也不难看出国民政府已经意识到做好抗战精神动员是统一思想和行为的必需。

(二) 精神动员是应对政治诱降的必要措施

抗日战争爆发以来, 日本侵略军不仅在军事上没有停止过对华的精神威胁, 从政治上也一直干扰国共两军的抗战意志, 实施诱降政策。据当时的一些史实考证研究资料表明:日本侵略军在对华战争的处理政策中, 就有明确的军事打击和政治诱降决定。

后来, 随着战争正式进入主题, 日本侵略军在军事物资上的匮缺和战争过程中的不断遭到抵抗, 想要快速结束战争, 取得胜利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这一时期的“假和平方针”, 即诱降政策的动作也越来越张狂。而作为抗战的参与方的国民政府军的领导阶层也深深意识到日本军的动作意图, 做好精神动员就显得十分必要。

二、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的内容、目的及实质

(一) 精神动员的内涵

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中, 《国民精神总动员纲领》对本次运动的内涵解释为:集合全国人民的精神意志到对日抗战中, 能够使全民都意识到“抗战建国”的大势, 树立“抗战建国”之信仰, 并且愿意为了这个信仰、大势去牺牲去奋斗。

《国民精神总动员纲领》要求国民要树立“救国之道德”, 确立“建国之信仰”。所谓“救国道德”, “亦即总理孙先生所倡导之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之八德”, 而八德之中, 最根本的又是忠与孝, 指出这是民族的立国之本, 一直为后世所推崇, 而其中还说到的“建国信仰”, 也就是国民政府一直推崇的最高原则, 即三民主义;要求国民竭忠尽孝, 就是要“对国家尽其至忠, 对民族行其大孝”。

(二) 精神动员的目的

关于国民政府搞的这一次国民精神总动员的主要目的, 在《国民精神总动员纲领》也有明确的表示。《纲领》说, 国民要集中一切意志跟力量, 将国家与民族的利益放于首位, 全力追求抗战军事上的胜利, 用战争的胜利来说话。为了实现这一理想, 《纲领》还要求国民军队必须排除一切抗战意志不统一、决心不坚定的队伍, 进行一次国民精神的大改造。在国民精神改造过程中, 对国民思想上的改造最为重要, 胜于生活习性上一切改造, 要求国民军队一切思想言论都应合乎规定的标准。

(三) 精神动员的实质

国民政府发动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有其两面性:一方面, 有坚持抗日和鼓励民众抗日内容。这在汪精卫叛国投敌, 全国抗战情绪动荡不定的情况下, 有利于坚定全国人民的抗战意志, 增强国民党抗战力量。另一方面, 这次运动还有它反动和消极的一面, 国民党企图借助集中抗战之名, 加强其对全国的专制独裁统治, 镇压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民主运动, 实现“一个主义、一个政党、一个领袖”的目的。

三、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的形式

(一) 开展月会活动

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中, 还提出了一系列的实施办法, 其中的《精神总动员实施办法》对于国民队伍要开展月会活动就有着明确的规定。《精神总动员实施办法》中说, 国民精神总动员会议要各级单位每月进行集中开展会议一次, 会议以宣读运动纲领和《国民公约誓词》为主。

1939年5月1日, 国民政府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开展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重庆3000余人举行首次月会兼国民精神总动员誓师大会。会上, 进行了《国民公约》宣誓, 当晚重庆万余人进行火炬游行。此后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在各地先后迅速开展起来。

国民月会是国民精神总动员的中心工作, 这些可以由各级单位开展的每月集中会议内容中看出。多数地区的各级单位在每月集中会议中都会根据当前战争形势与要求进行相关动员、演说。如某些地区的“平抑物价以解除自身痛苦, 恢复驿运以发展内地交通”“加强精神动员对付敌机轰炸””避免不必要牺牲, 体念总裁仁爱心情”等会议。

(二) 进行实际行动

当国民总动员运动实际开展以后, 国民队伍也发起了许多实际的行动去动员国民。除了当时精神文化领域的一些主要行动, 像战时文化宣传、召开会议外, 国民队伍还展开了集资慰问、帮助戒掉国民不良习惯等的一些实际运动, 进行国民精神的大改造。当时这一号召得到了各地的积极响应, 在全国各地都有实施。例如某些地区会根据自己当地的实际情况, 针对性地开展兵役、禁烟、肃清仇货以及除奸运动等, 不仅种类多, 而且都很认真。

四、对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的评价

内部原因是指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本身的不足, 这包括第一, 机构不健全, 指挥难统一;第二, 经费短缺, 监督不力;第三, 由于缺少与其他政党的沟通, 国民政府的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没有形成相对有效、影响深远的行动。当然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在当时也引起了其他政党的共鸣, 但是没有得到有效的长远的支持, 使之能够继续开展下去, 形成更大的影响, 这也是一个主要原因。其次, 国民政府在此期间也开展过一些其他运动, 但都因为缺少一定的统筹规划, 使之相互之间长期处于分离状态, 也没能够产生较大影响。

从当时的外部环境来看, 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也存在有很多问题。其一主要表现为群众基础不够牢靠, 由于运动所倡导的精神认识, 导致多数民众不能领悟, 参加运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十分不足。其二, 运动频频受阻, 开展范围不广阔, 缺乏一定的组织基础。其三, 国民政府的严密言论控制使运动失去应有的鲜活力。

五、结束语

由上述总结不难看出, 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在抗战时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鼓舞人心, 提升了国民的精神凝聚力。

参考文献

[1]徐慧清.抗战对中国民众现代国家认同的建构[J].齐鲁学刊, 2009 (2) .[1]徐慧清.抗战对中国民众现代国家认同的建构[J].齐鲁学刊, 2009 (2) .

[2]谷小水.抗战时期的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J].抗日战争研究, 2004 (1) .[2]谷小水.抗战时期的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J].抗日战争研究, 2004 (1) .

[3]肖雄.论抗战时期中共对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的回应[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08 (4) .[3]肖雄.论抗战时期中共对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的回应[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08 (4) .

[4]胡斌.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研究述评[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0 (2) .[4]胡斌.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研究述评[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0 (2) .

抗战胜利75周年抗战精神学习心得 第2篇

艰苦朴素可以让我们学会珍惜生活;团结协作,能够使我们增添力量;不畏困难,可以让我们创造出为人瞩目的成绩!

同学们,不要认为穿名牌是一种“必需”,也不要觉得“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是一种“正常”,更不能以为享受安逸的生活对我们来说“理所应当”。摆在我们面前的同样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任务——将祖国建设得更加富强,赢得世界每一个国家的尊重。

同学们,请不要忘记我们曾经被人侵略与蹂躏的那一段痛苦的血泪史,我们也决不能让痛苦的历史在我们身上重演,我们爱好和平,我们更不能屈辱于战争。所以,当祖国的命运紧紧系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时,我们能做的是把自已锻炼成一位对社会有用的人。

为此,学校将_月定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_周年主题月——我们的主题是“铭记历史,圆梦中华”。上个星期在大家的精心准备下我们各中队已经都举行了纪念抗战胜利75周年的主题队会效果非常好;听说高年级的有些同学不仅了解了历史还思考了历史,在课余聊起了中国,聊起了自己的中国梦想。接下来学校将开展一次“今天,我怎样圆中国梦”的演讲比赛让更多地同学来说说历史,说说梦想;此外学校将开辟一个“抗日战争在萧山的图文展”让更多的同学来了解抗战历史,选派一批优秀的少先队员考察抗日战争遗迹,听抗战老兵将抗战的故事等。

尚武精神,抗战重塑 第3篇

中华民族,尚武精神,源远流长。西汉名将陈汤为汉帝上书中的一句,“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就是中华民族对于尚武精神的最好诠释。更有名将霍去病的“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一直在历史长河中激荡。然而在近代中国,特别是到了晚清末年,尚武精神,几乎快被磨灭殆尽。《申报》社论评述晚清的官场时说:“今日之执政者,其心思惟欲保全现在之禄位而已,或者欲超越现在之禄位而已,其外,固一无用心者也”。在没有尚武精神的内驱下留给子孙的只有《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这些不公平条约使得国力迅速下滑。然而当日本帝国主义在1937年全面侵略已经积贫积弱的中华民族时,国人选择了团结一致,抵抗入侵,绝地反击。他们在这场战火中重新塑造尚武精神,他们用鲜血和爱国书写出最伟大的抗战精神。

前几天重读抗战家书,读到戴安澜将军写给妻子的一句话,“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每每读到这句话,难免热血沸腾,戴将军率中国远征军到缅甸作战。异国他乡,遭遇日军伏击,生死之际,决心全体牺牲,为国战死。这种尚武精神就是对民族精神中爱国主义最好的表达。戴将军殉国以后,毛主席特此写了一首诗悼念,“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冬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让自己感触深刻的还有一位弱女子,她出生在富裕之家,本是大家闺秀。当国家遭遇危难之际,换上一身戎装,红衣白马女政委,纵横白山黑水间。她就是赵一曼,作为一名早期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党员,她毕业于黄埔军校,当“九一八事变”发生后,被党组织委派到东北抗日联军担任团政委,一次任务中被日军俘虏,在遭受老虎凳、灌辣椒水、电刑等各种严厉酷刑后,坚贞不屈,最后被日寇残忍杀害。一个弱女子在国难家仇的时候显示出的巨大能量,也正是尚武精神的体现。抗战时期的尚武精神,不仅仅体现在奋勇杀敌,更体现在面临生死考验时的捐躯赴难;是“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的释义。

非常有幸,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拜访了一位从抗战战场退下来的老英雄。老英雄今年八十多了,腿上有战场上留下来的伤疤,走路不太方便,但是老爷子精神矍铄。我请教了老爷子一个思考好久的问题,就是当他踏上战场,对面就是日军,旁边就是自己的战友,当子弹发过来的时候,当亲眼目睹战友中弹倒下去的时候,当子弹射到日军头上时,内心是什么感受?老爷子点了点头,用老家的方言回答了一句:“上了战场就没想过自己要活着走下来。”老爷子只有这一句话,留给自己的是深深的思考。没想着活着走下来,应该也是对尚武精神的一种诠释。尚武精神,更是一种明知不敌敌人,仍要奋勇直前的魄力;是“唯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气魄。

今年是中国人民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重新审视抗战历史,审视在战火中重塑的尚武精神,弘扬抗战精神,对于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每当提到抗战历史,自己总是忍不住也想到甲午海战,相同的对手,不同的结局,究竟是什么导致了不一样的结果。回顾历史,甲午海战时期,资料表明当战争爆发时,日本海军有军舰32艘,鱼雷艇37艘,总吨位59000余吨;北洋海军有军舰22艘,鱼雷艇12艘,总吨位412000吨,同时北洋水师还有定远、镇远两艘大吨位铁甲舰。客观评论,虽然当时的北洋水平整体装备实力不如日本海军,但是当时的清政府不管是财力还是人力物力都是远远比当时的日本要优越不少,而且武器装备是没有代差的。然而战争的结果一目了然,正如马幼垣先生指出,“北洋海军在黄海之役还未致一仗而全军覆没可算是奇迹”。

然而当时间来到“七七事变”前期,当年的军阀混战导致此时的中日实力对比为:中国海军兵员共约两万五千人,共有66艘舰艇,分为巡洋舰、轻巡洋舰、运输舰、练习舰、鱼雷舰五类,总吨位57608吨;而截止到1937年6月,日本海军兵员十二万七千人,共有舰艇285艘,总吨位超过115万吨,其中作战军舰约77万吨。包括航母4艘(近7万吨,总吨位,下同),水上机母舰2艘(约3万吨),战列舰9艘(约27万吨),重型巡洋舰12艘(近10万吨),轻型巡洋舰21艘(近11万吨),驱逐舰102艘(超过12万吨),潜艇59艘(超过7万吨)。其中2艘战列舰,“大和”和“武藏”,每一艘的排水量都在7万吨以上。换言之,日本一艘大型战列舰的排水量,就超过了当时的整个中国海军。而日本具备完全的飞机自产能力,年产各类机型1580架,当国力进行极限动员后,可升至年产一万到两万架。对比当时两国的军力,不难发现,完全不在一个量级之上。然而这场战争,中国人民经过八年的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艰苦胜利。对比这两次中日战争,一次是综合实力相当而打败了,一次是在军力完全没有可比性的条件下,赢得了这场战争。赢得这场战争背后的思想动力是什么?有一种精神是需要铭记的,那就是在这场战争中,重新塑造出的尚武精神。这种尚武精神就是一种敢于亮剑的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尚武精神不是让我们牢记仇恨,而是让我们铭记时代所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我们可以选择原谅,但是原谅不等于忘记。我们要铭记伟大的抗战精神,也要铭记在抗战中用无数先烈鲜血塑造的尚武精神。

抗战精神 第4篇

历史需要铭记, 精神需要传承。江桥抗战所体现出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精神, 是当之无愧的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将齐齐哈尔所拥有的这一宝贵历史遗存更好的发掘、保护、研究和展示,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颇具使命感和现实性的任务, 我从文博专业角度, 进行了如下思考。

一、博物馆是宣传江桥抗战最直接、最客观、最真实的介质

2008年2月29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的《博物馆条例 (征求意见稿) 》中, 对博物馆的定义是:指为研究、教育和欣赏的目的, 收藏、保护、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见证物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机构。由国家文物局主编的《中国博物馆学概论》中叙述了什么是博物馆的特征, 博物馆是“以文物和标本为基础, 组成形象化的科学的陈列体系, 对观众进行直观的宣传教育, 就是博物馆的特征”。这充分说明, 宣传教育既是博物馆一个极其重要的职能, 也是其他宣传形式无法替代的职能。江桥抗战中, 以马占山将军为首的中国军人所表现出的爱国主义精神, 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它是激励和鼓舞民族团结奋斗的旗帜, 也是这个国家的人民对自己祖国最深沉的一种感情, 更是一个国家的人民维护祖国的动力之源。

博物馆是开放性的, 群众性的, 在博物馆接受教育是自由的, 而非强制的, 所以博物馆对于受众尤其是青少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参观者在这里可以扩大眼界, 通过观看真实的文物, 对事件的本质获得新的领悟、新的认识, 在扩大知识面的同时, 加深理解的深度。尤其在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颁布了《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要求之后, 博物馆、纪念馆相继向全社会免费开放, 免费开放后, 参观人员迅速增加, 尤其是低收入群众、农民工、老人、儿童的参观人数大量增多, 这更加促进了博物馆社会功能的有效发挥, 更广泛的满足了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遗址博物馆是宣传江桥抗战方位感和层次感最为强烈的表现形式

“遗址”一词源于田野考古学, 是指人类活动留下来的房屋、城址、灰坑、水井、窖穴, 不包括墓葬、洞窟等。而在博物馆学中, “遗址”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变化, 指凡是在由于自然或人为活动的原因形成的遗存的原址上建立的博物馆都叫做遗址博物馆 (包括具有博物馆功能的纪念馆和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的第一座遗址博物馆是1925年成立的北京故宫博物院, 至今, 遗址博物馆已有数百座。因为“遗址”是遗址博物馆所依存的主体, 遗址所具有的不可移动性, 造就了遗址博物馆的不可移动性特点及其展品、藏品的不可替代性特点。因此, 与其他博物馆相比, 它具有更为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1931年11月, 时任黑龙江省政府主席的马占山将军, 率军在泰来江桥镇打响了中国军队武装抗日第一枪。齐齐哈尔泰来县江桥镇建立了江桥抗战纪念公园, 2008年8月15日, 所建的江桥抗战纪念馆也正式开馆, 由于考古和文物遗存的缺失, 所建的公园和纪念馆都不是以遗址形式呈现的, 因此, 缺乏了遗址博物馆强烈的临场性特征。

由于遗址具有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地理位置、自然环境, 它的当时性、当场性, 可以为观众营造极为强烈的临场环境和气氛, 为观众架起一座时空隧道, 让观众容易把握到历史的脉搏。面对真正的历史遗存, 观众迫切希望了解发生在这里的真实事情, 比如, 抗日将士们在哪里埋伏, 在哪里发起冲锋, 又在哪里被日本侵略者的子弹击中等等, 使他们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在遗址上了解事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这样, 观众就能够感同身受, 了解了其中的内涵后, 就会在内心激发出强烈的共鸣。

三、文物遗存是体现江桥抗战史实的灵魂所在

文物, 是遗存在社会上或埋藏在地下的人类文化遗物。包括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化遗址、墓葬、建筑和碑刻;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以及生活用品;重要的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史料价值的手稿、古旧图书;反映各时代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它具有一定历史意义的、不可复制的, 且附加了人类文化的物质载体的总称。并且, 文物必须是具有历史性、文化性和科学性的物质。文物以其独有的性质成为博物馆特有的教育资源, 具有生动、直观、形象、可信的优势。因此, 在江桥抗战精神的弘扬和宣传上, 文物则是体现历史事件灵魂所在。

文物是带领我们回到历史和从前最好的载体, 在文物的搜集和整理中, 我们一定要本着尊重历史的真实, 即要具有考古性。尽管江桥抗战距离我们现在并不遥远, 但是, 由于社会形态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使得文物遗存的保留和保护出现了严重的缺失, 因而, 导致现在的搜寻的过程不再是简单的过程, 而是一项系统而庞大的工程。

我们现在最好的办法则是先从书中寻找, 即寻找与江桥抗战有关的文物、史料、图片的各种记载, 再将可能找到的文物、史料、图片分门别类的列出搜寻的明细, 然后按图索骥。以物带史, 用文物所包含的历史故事和历史事件, 诠释内容, 证明主题。如“齐齐哈尔历史名人丛书”中由孙文政先生主编的《谢珂将军》一册中, 就搜集整理了大量珍贵的文物作为展现内容, 其中包括:谢珂将军及夫人的珍贵照片、谢珂将军悼念夫人的诗稿、谢珂将军晚年日记的影印、谢珂将军长子参观江桥抗战纪念馆题词的照片等等, 将谢珂将军的一生清晰的展现在读者眼前。从而增加了书籍的可读性, 增强了历史的真实感和现实感。

四、文化线路能够将江桥抗战进程进行完整的呈现

文化线路是人们对文化遗产的认识不断深化的产物, 近年来逐渐为人们所重视。文化线路体现了文化遗产保护的世界最新理念, 目前对文化线路的定义尚不统, 一般是指由一系列的文化遗产资源串起的有形与无形的线路。它具有大尺度、多维度的特性, 它的价值构成是多元的、多层次的。

对于江桥抗战, 我们掌握着清晰的作战地图。即九一八事变, 日军在沈阳得手。张学良的军队在蒋介石密电“不许抵抗”的命令下, 节节撤退。日军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 就占领了辽、吉两省, 并逼近黑龙江省。当时省城是齐齐哈尔。日军沿平齐铁路线北进, 唯一的咽喉要道是松花江上游的嫩江大铁桥, 此桥在泰来境内。于是, 马占山将军就在此率领黑龙江守军打响了抗战的第一枪。面对日军的疯狂猛攻, 虽拚死搏斗, 终因寡不抵众, 江边阵地失守。后逐退至三间房和昂昂溪, 继续阻击, 战局仍无好转, 最后省城失陷。

2010年, 齐齐哈尔的大学生们就组织过一次“大学生重走抗战路”活动, 他们从和平广场出发, 到大民镇, 昂昂溪, 再到三间房, 在汤池镇扎营, 次日过大兴, 到江桥。

江桥抗战, 战事路线明确, 发展脉络清晰, 但是目前, 在考古发掘方面, 工作尚有欠缺, 如果在战事沿线进行进一步的考古发掘, 将战事地图所示的战事发展路线进行实地勘验, 选择几处主要战事现场做复原建设, 使其形成一个实地战事地图, 其地理跨度不是很大, 也很容易形成一个参观线路体系, 这样, 一路走来, 江桥抗战的战事发展便会完整的呈现在观众面前, 并将和平广场作为这一线路的总结篇章, 使观众所看到的历史在头脑中进行归纳性升华。

五、公众考古教育是挖掘江桥抗战全貌的最有效途径

“公众考古教育就是文化资源保护教育”, 对公众进行必要的宣传和教育, 让公众参与、理解并支持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管理, 使之成为文化遗产持续保护的坚强后盾。江桥抗战是齐齐哈尔历史上珍贵的文化遗产, 因此它就应该具备公共属性和传承性, 这份财产不但属于我们, 也属于我们的子孙后代, 并且它还是连接民族情感、维系民族发展的纽带。保护它们可以直接使祖先创造的这些精神财富有形地保存下来, 并传之后世, 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也就是说, 文化遗产的公共属性、存在的广泛性、历史文化价值的共享性及其传承性决定了我们对这些资源的发掘、管理、保护、研究和利用, 应该更多地考虑其公益性, 应该更多地关注它与公众、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以及应该研究如何平衡处理这些关系, 使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有效的保护和传承。这是提倡进行公众考古教育的理由之一。

因此, 考古和文化遗产保护部门也应尊重公众共享文化遗产资源的权力、尊重公众对考古活动的知情权、监督权, 要研究和处理好考古与社会各界和公众之间的关系。通过公众考古学理论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中的应用, 拉近公众与考古的距离, 帮助公众建立正确的文化遗产价值观, 促使公众理解和支持考古和文化遗产事业, 同时, 满足公众的精神和历史文化需求, 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鼓励和引导他们自觉自愿地参与到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去。

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心得体会 第5篇

常“刷”抗战精神,“刷”的是“祖国永远在心中”的爱国情怀。“爱国之心,实为一国之命脉。”抗战时期,无数中华儿女义无反顾投身到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洪流之中,以血肉之躯筑起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的钢铁长城,用生命发出中华民族的怒吼——“这里是中国”。爱国情怀始于心,在这个和平年代,祖国不需要我们抛头颅、洒热血,如何诠释这种爱国情怀?那就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忠诚于党、忠诚于国家、忠诚于人民,坚持恪尽职守,不负组织培养,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让“爱国”成为心中信念、变为生命常态。

常“刷”抗战精神,“刷”的是“肩头扛起中国梦”的担当气概。“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抗战时期,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等一批抗日将领,“狼牙山五壮士”、“刘老庄连”、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等众多英雄群体,不畏强暴、以身殉国,奏响了气壮山河的英雄凯歌。如今,看似岁月静好,实则是千千万万个无名英雄在负重前行,我们青年干部需要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还有很多,每一个人都要继承和发扬担当精神,攻坚克难、发奋图强,学好本领、练好真功,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肩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使命。

常“刷”抗战精神,“刷”的是“万众一心向前行”的大局意识。“不谋万事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捐弃前嫌,同国民党竭诚合作,并在“全国抗战”的正确方针指导下,团结全国各阶层的人民和日本帝国主义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殊死斗争,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前,世界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国经济社会正在发生深刻变革,需要我们心中有大局、前进有方向。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从讲政治的高度认识大局、服务大局、维护大局,不断提升看问题的高度、拓宽想问题的广度、强化解决问题的力度,合力推动中华民族这艘巨大航船,穿越历史的波澜、驶向复兴的彼岸。

弘扬抗战精神 建设海洋强国 第6篇

准确把握抗战精神的历史性,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切实增强加强海军装备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要树立辩证唯物史观。确实,从什么角度书写历史、以什么样的历史观解读历史,决定着我们会塑造一个怎样的世界、走向一个怎样的未来。我们回首抗日战争这段艰难的历程,南京保卫战、台儿庄战役、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中国人民以3500多万军民伤亡的惨重代价,为民族争取了独立,捍卫了世界和平。昨天的硝烟已经过去,但沉痛的历史不能遗忘,伟大的抗战精神必须代代相传。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战胜了无数的曲折和困难,在某种意义上讲,正是对抗战精神的继承和发扬。今天,我们纪念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牢记伟大的抗战精神,就是要正确地书写这段历史,坚定地捍卫这段历史,深刻地把握这段历史,让今天的人们更加珍惜和平。对人民军工来讲,抗日战争的14年,正是人民军工发展壮大的14年,人民军工八十多年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断发展,用实力捍卫了和平。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非常严峻复杂,美国强权政治没有根本性改变,世界仍不太平。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正加快实施,包括军工企业在内的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等众多领域改革正积极推进,但同时我国经济下行的压力依然较大。随着美国亚太战略的再平衡和日本右翼势力的扩张,我国海军装备建设迎来了新的战略机遇期。在这个新的历史阶段,我们要以大局为重,铭记历史,放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未来,牢记军工央企必须履行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牢记一流的技术从来都不是买来的,都得靠自己,切实加强海军装备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正视问题、认识差距,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大力提升海军装备建设技术和能力,绝不让历史悲剧重演。

准确把握抗战精神的人民性,加强军工思想宣传和文化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9·3讲话中指出,“在那场战争中,中国人民以巨大民族牺牲支撑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这是一场全民族抗战,也是一项伟大的民族解放事业。在这场救亡图存的伟大斗争中,母亲送儿打日寇,妻子送儿上战场,男女老少齐动员,亿万中国人民举国御侮。从杨靖宇、赵一曼、左权、彭雪枫,到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从东北抗联“八女投江”、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到四行仓库“八百壮士”、缅北中国远征军……不分党派、无论信仰,抗战中的英雄,“视死如归、宁死不屈,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百折不挠、坚忍不拔”,惊天地、泣鬼神。我们回望抗日战争那段历史,就是为了传承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基因”、激发人民的斗志。人民军工八十多年来的历史,同样是一部军工人“军工报国、甘于奉献”的历史。

今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同时我们的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深刻变化。世界多变,我国面临着“三期”叠加,我们党面临着“四种风险、四种考验”,人们价值多元、思想活跃。我们军工行业的广大干部职工面临着内外部环境的考验,船舶行业面临着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择业观的多重考验。

对军工央企来讲,就是要紧紧依靠工人阶级,依靠职工群众,宣传动员和凝聚职工群众。要切切实实体现时代发展趋势、适应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发展要求、符合宣传文化发展规律和干部职工需求,讲好军工故事、传播军工文化、弘扬军工精神、凝聚军工力量。加强重大主题宣传、重大典型宣传、行业科普宣传,积极营造“军工报国、甘于奉献”的军工品质,增强对军工的价值认同和对军工企业的归属感、自豪感。要高度关注广大干部职工特别是“80后90后”青年群体的职业发展和实际需求,引导他们筑牢信仰的高地、守住精神的净土、塑造核心价值,让职工群众与企业同发展、共命运,自觉地奉献军工事业、奉献船舶事业。

准确把握抗战精神的实践性,从严从实、勇攀高峰,用精良的海军装备捍卫和平。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战争是一面镜子,能够让人更好地认识和平的珍贵”,“前进道路上,全国各族人民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万众一心,风雨无阻,向着我们既定的目标继续奋勇前进”。我们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其根本目的就是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这是抗战精神实践性的根本体现。经历了那一场血与火的洗礼,坚持捍卫和平、维护正义,融入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成为中国人民薪火相传的价值基因。“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更好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力量、中国作用正在积极发挥。人民军工经历了革命战争时期的烽火硝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初期的艰苦创业、改革开放新时期的跨越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简陋的手工作坊,到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和大船梦,不断为国争光、勇攀高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树立了一座又一座丰碑。

今天,大国博弈、恐怖主义、环境问题、地区冲突等全球治理难题,仍在考验着各国的智慧和底线。中国要实现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仍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富国与强军,是各军工央企义不容辞的责任。对人民海军来讲,显得尤为重要。历来大国的崛起,都是依靠海洋,都离不开强大海军的支撑。在新的历史时期,践行抗战精神和军工精神,需要包括海军装备战线上的所有军工人,发扬“严”、“实”作风,潜心研究、敢于突破,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向信息化、智能化、精准化、高端化迈进,加快军民深度融合,引领中国制造2025,用精良的装备和强大的国力捍卫和平。

论习近平对抗战精神的新阐释和发扬 第7篇

关键词:习近平,抗战精神,新阐释和发扬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对抗外国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20世纪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首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地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者,捍卫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从此使中国再也不受殖民奴役,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创造了基本的条件。其次,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全体中华儿女在团结上、在精神上的进步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再次,优秀中华儿女的抗战胜利,对于世界各国争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都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中华儿女为最终战胜世界法西斯势力树立一个以弱胜强的光辉典范。

至关重要的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产生了著名的抗战精神。习近平总书记上台以来,对于中华民族的全民抗战进行了深入的阐释和发扬,其中以“出席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纪念活动以及重要讲话”、“在抗战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的讲话”、“在中日友好交流大会上的讲话”等最为重要。因此,总结习近平总书记对抗战精神的阐释和发扬,对于我们今天弘扬抗战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习近平总书记对抗战精神的新阐发

(一)爱国主义是抗战精神的核心因素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任何一个想要有作为的民族,都拥有自己的独特精神,并且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和弘扬。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核心。

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华民族就为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进行了一系列艰苦卓绝的抗争,也是“中华民族觉醒的历史进程,就是中华民族精神升华的历史进程。这种民族觉醒和民族精神升华,在抗日战争时期达到了全新的高度”。其中迸发出火热的爱国主义热情。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这个战争促进中国人民的觉悟和团结的程度,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的一切伟大的斗争没有一次比得上的。”面对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中华民族儿女的爱国热情急速高涨,全力以赴去为了民族的生存而战,为了祖国的存在而战,为民族尊严而战,众志成城、同仇敌忾,凝聚起冲天的力量。中国人民克服艰难困苦,不怕牺牲,谱写出了壮还激烈的爱国主义诗篇。

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各族人民都纷纷加入到爱国主义的斗争行列之中,从原东北军的爱国将领与官兵、农民、工人、青年学生、知识分子到其他群众均自发地组成起来,在祖国的各地与日本法西斯展开了浴血奋战,“誓死不当亡国奴”的口号响彻云霄。

(二)和平是争取得来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的讲话”[1]中提出:“历史告诉我们,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只有人人都珍惜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中华民族的全民族抗日战争胜利,是经过八年浴血奋战,付出了伤亡3 500万人的沉重代价,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同时,迫使日本归还了甲午战争之后割让给日本的中国领土———台湾和澎湖列岛,捍卫了国家的领土完整和主权,因此,我们应该珍视和平,爱护和平。但和平是需要通过努力才能得来的,我们一定要时刻做好为维护和平做好准备。

在今天中华儿女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年之际,日本国内的一些政治组织和政治人物依然矢口否认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野蛮罪行,依然执意参拜那些在二战中沾满亚洲国家人民和世界人民鲜血的战争罪犯,仍然在发表美化和掩盖其侵略战争和殖民统治的言论,仍然在罔顾历史事实,违背国际正义,仍然在漠视人类良知。种种行为和做法,不仅使得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丧失,为中日关系的和平和稳定发展造成极大的障碍,而且还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和广大亚洲国家人民的感情。因此,为了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我们需要有维护和平的手段。

所以,习近平总书记斩钉截铁地说到“: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任何人都不可能改变历史和事实。付出了巨大牺牲的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捍卫用鲜血和生命写下的历史。任何人想要否定、歪曲甚至美化侵略历史,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绝不答应!”

(三)中国共产党何以在抗战中成为中流砥柱?

首先,“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指定正确战略策略,开辟广大敌后战场,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2]中国共产党坚信人民群众是战争的最终决定力量,因此,积极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开辟大片的敌后根据地,牵制和打击了敌人。

其次,中国共产党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形成。《春秋左传》中有这样的一句话:“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意思是兄弟即使家里吵架,但也会一致对外。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共产党就开始提出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到了1935年时,中国共产党又发表了“八一宣言”,提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方针。同年的12月,在瓦窑堡会议上,中国共产党正式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爆发,中国共产党为民族大义,放弃嫌隙,促进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1937年9月,国民党发布《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以及蒋介石公开谈话,正式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同样,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之后,蒋介石对抗日战争有过动摇,且一直企图消灭中国共产党,特别是抗日战争进入到相持阶段后,国民党时常制造摩擦,破坏团结的局面,但是中国共产党还是采取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方式,迫使国民党不敢公开地破坏国共合作,始终处在抗日战争的阵营之内。因此,“无论条件多么艰苦、形势多么险恶、战争多么残酷,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同各爱国党派团体和广大人民一起,共同维护团结抗战大局。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的政治主张、坚定意志、模范行动,支撑着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引领着夺取战争胜利的正确方向,成为夺取战争胜利的民族先锋。”

二、习近平总书记对抗战精神的新发扬

在全民族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我们今天应该如何更好地学习抗战精神?如何更好地发扬抗战精神?如何把抗战精神落到实处?这些问题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回答以及行动的。在这样的时刻,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高屋建瓴地为我们指明了如何发扬抗战精神,以及如何落实抗战精神。

(一)在前进道路的选择上,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

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民族复兴、实现“中国梦”的唯一途径,而抗战精神的主要内容就是希望中华民族完全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使中国成为富强民主的国家。因此,坚持抗战精神就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充分表现出: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特别是中日甲午战争以来,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经过了农民起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以及其他救国途径的尝试,但均未能取得成功,这时历史选择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带领者全国各族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了民族的完全独立,取得了现代化建设举世皆惊的成就。历史和现实证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必须的,这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福祉。我们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矢志不渝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

(二)在我们前进道路的选择上,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我们中华民族向来是爱好和平的民族,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中坚力量。伟大的抗日战争就是这一事实的生动说明。不过,虽然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到了西方列强长期侵略和欺凌,但中国人民从中学习到的不是你争我夺、弱肉强食的强盗逻辑、殖民逻辑,而是学习到世界和平的可贵,坚持不移地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给我们留下的最宝贵的启示,就是必须毫不动摇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华民族的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和国家尊严绝不允许任何势力以任何方式来践踏,同时任何力量也不能动摇我们坚持和平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我们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同时呼吁世界各国共同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人民愿意为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而不懈努力。

(三)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全面改革开放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一个民族只有自强了,才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有一席之地。抗战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强调自强不息。正如中国古代哲人所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所以,我们当前应该对自身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坚持改革自身不合理的方面,努力学习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和做法。

近代中国由盛到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闭关自守、夜郎自大,害怕变革、惧怕变革、抱残守缺,从而错过了浩浩荡荡的世界发展潮流。所以,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支点,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所在。我们一定要以发扬抗战精神,推进改革开放,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闯难关,不断为中国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总之,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应该时刻从中汲取营养,为当前中国的“四个全面”推进而发挥其精神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牢记历史,是为了开创未来;不忘战争,是为了维护和平。”[4]所以,我们时刻牢记抗战精神,发扬抗战精神,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12-14(2).

[2]习近平.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仪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04(2).

[3]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人民网:http://cpc.people.com.cn/n/2014/0904/c64094-25599907-3.html.

抗战精神 第8篇

黄天贵副院长主持会议, 黄志勇副院长作重要讲话。黄志勇副院长指出,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取得反抗外敌侵略全面性胜利的伟大战争, 是中华民族走向世界, 步入现代化进程的起点。在这个伟大节日举行纪念活动, 其意义和目的是为了牢记历史, 缅怀先烈, 弘扬抗战精神和爱国主义传统, 维护世界和平秩序, 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奋斗。黄志勇说, 广西有着优良的爱国主义传统, 在历史上曾涌现出瓦氏夫人抗击倭寇、冯子材抗法战争等爱国英雄事迹。在抗日战争时期, 广西人民不畏强敌, 英勇斗争, 浴血奋战, 为中国抗战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此, 我们要牢记历史, 勿忘国耻, 弘扬抗战精神, 增强忧患意识, 凝聚民族向心力, 团结一致搞好经济和文化建设。当前, 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 党和国家更加重视抗战史和抗战文化的研究。他充分肯定了广西社科院文化所、广西抗战文化研究会在抗战文化研究领域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并对于今后开展抗战文化研究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脚踏实地, 努力创新, 不断推出符合时代需要的新成果;二是加强与社会科学界各学科、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进一步繁荣社会科学事业;三是大力开展应用研究, 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服务;四是抓好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 将广西抗战史和抗战文化研究持续开展下去。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座谈会场景 (陆璎 摄)

广西抗战文化研究会会长李建平作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 我们应该做什么”的主题发言。作为长期从事抗战文化研究的知名专家, 李建平研究员深刻而全面地阐述了纪念抗日战争之当代责任。他说, 当前亟须扎实推进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应该更广泛和大规模地宣传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成果和重大意义。包括国际性宣传, 科学、规范、理直气壮地宣传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过程、遭受的重大战争损失和取得的重大战果, 宣传中国人民开展抗日战争的正义性和重要性, 宣传中国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建立战后世界和平秩序的重大贡献。党委宣传部门、政府相关机构、新闻媒体、文博与社科事业单位、党校、高校、中小学校、社会团体等, 尤其具有重要的宣传责任。二是应该全面调查和整理现存抗战遗址、抗战文物、抗战档案并进一步加大保护利用力度。三是应该加紧开展对抗战老兵的援助和影像资料的采集与整理。抗战老兵既是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人, 又是这场正义战争的贡献人, 理应得到尊重与关照。应在政策、宣传、生活补助、医疗保障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这项工作如今也到了刻不容缓的程度。四是应该进一步引导和推动对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史学研究、文艺创作和影视制作, 传播正确的历史观和真实的历史事实。加大对有关抗日战争社科研究成果的出版推介和成果转化工作及其扶植力度, 鼓励作家艺术家在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掌握丰富的史料的基础上开展有关抗日战争题材的文艺创作尤其是影视作品的创作。五是应该积极参与世界性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 推动国际性和平正义事业发展。

广西社科院文化所所长覃振锋就抗战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作了发言。他指出, 抗战文化研究是广西的优长学科, 在各位专家学者的不懈努力下取得了丰硕成果, 还获得了国际大奖, 在国内产生了一定影响。当前关键的问题就是如何转化研究成果。对此, 他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如整合文化资源, 把抗战文化资源进行文化产业开发等。广西大学教授王建平主要就近期在陕西、甘肃开展的抗战遗址考察情况作简要报告。他指出, 现在很多重要抗战遗址已被列为国家级、省市级文物而得以保护, 但许多抗战遗址未能得到妥善保护, 或被破坏, 或被拆毁重建而失去原有的面貌。因此, 他呼吁加大力度保护抗战遗址、抗战文物、抗战档案, 不要遗忘历史, 要让抗战精神永远传承和发扬光大。自治区党校教授陈学璞指出, 要把抗战遗址的保护和开发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并提出了明确的工作思路:一是要与政治相结合。譬如可把抗战遗址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加以保护和开放。二是要与旅游相结合。三是要与领导的发展思路相结合。四要与文学艺术、文化产业相结合。与会专家就昆仑关战役旧址的保护与开发问题各抒己见, 展开了热烈讨论。南宁昆仑关战役遗址保护管理委员会主任桂文志指出, 昆仑关战役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昆仑关战役遗址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的抗战遗址。下一步的任务是要做好规划, 把昆仑关战役遗址打造成为文化产业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民族团结进步基地、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同时要融入更多的文化内涵, 把昆仑关战役遗址打造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抗战文化名胜景点。他提出两点建议:一是抗战文化研究会和专家学者们应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昆仑关战役遗址保护和利用问题, 加大宣传力度, 推动广西抗战文化发展。二是要把抗战文化研究成果与项目相结合, 加快研究成果转化, 使之产生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与会专家建议, 可以利用社科院的科研平台, 明年设立一个关于昆仑关战役遗址保护与开发的研究课题, 以更好地推动昆仑关战役遗址景区的规划、保护和开发, 扩大宣传力度, 提升影响力, 推动广西抗战文化的发展。其他与会专家学者就纪念抗日战争活动的意义、抗战老兵资料整理、抗战文化研究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会议气氛热烈, 成效显著。

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 第9篇

坚定不移地捍卫用鲜血和生命写下的历史。日本侵略者全面发动侵华战争,所到之处,烧杀淫掠,无恶不作。面对亡国灭种的危险,中华民族超越党派,超越意识形态,超越国界,共赴国难。无论是正面战场或是敌后战场,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首感天动地的反抗外来侵略的壮丽史诗。八年的浴血奋战,军民伤亡3500多万人,仅新四军就牺牲将士8万余人,其中担任团以上领导职务的就有350多位。历史已经过去,但历史不能忘记。同样,历史不容亵渎,历史不容歪曲。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之流逆历史潮流而动,公然美化日本侵略史,否认侵略罪行,真是可耻之极。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任何人都不可能改变历史和事实。付出了巨大牺牲的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地捍卫用鲜血和生命写下的历史。任何人想否认、歪曲甚至美化侵略历史,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绝不答应!”

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使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自由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母亲送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男女老少齐动员,用鲜血和生命丰富和升华了伟大的民族精神,铸造了千秋永存的伟大抗战精神,这就是:坚持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民族自尊品格;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不畏强暴、敢于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民族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勇于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侵略者的民族自强信念;开拓创新、善于在危难中开辟发展新路的民族创新精神;坚持正义、自觉为人类和平进步事业贡献力量的民族奉献精神。同样,在敌后战场作战的中国新四军,也用忠诚和热血铸造了伟大的铁军精神,即跟党举旗的坚定信念;英勇果敢的钢铁意志;相忍为国的博大胸怀;坚韧不拔的顽强作风;众志成城的赤诚团结;步调一致的自觉纪律,这是伟大抗战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抗战历史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

始终坚持和平发展的理念。习主席庄严宣告:“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并且希望世界各国共同走和平发展道路,让和平的阳光永远普照人类生活的星球。”纵观世界历史,依靠武力对外侵略扩张最终都是要失败的。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因此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大局所决定的。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人所共知的道理。要发展,就必须有一个相对和平的发展环境。西方国家一直想通过军备竞赛来迟滞中国的发展速度,我们决不能让他们的阴谋得逞。当然我们也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和平发展与警惕战争的关系。我们不惹事但也不怕事,我们反对战争同时也要重视战争准备。当今的中国,与上世纪前半叶的情况已不能同日而语。如果谁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挑战我国主权,发动对我战争,伟大的中国人民将让他们有来无回,彻底灭亡。

上一篇:效率实践下一篇:行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