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改革范文

2024-07-23

高效课堂改革范文(精选12篇)

高效课堂改革 第1篇

关键词:学习心理,建构知识,高效课堂,创设情景,持久动机

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 学习是学习者通过与周围社会环境交互, 自主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教学过程中强调发挥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建构性, 重视“情景”、“协作”、“构建”等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实现以“学”为中心的高效教学策略。下面结合“平方差”教学时的几点尝试, 谈谈笔者的认识。

一、从学的角度入手, 发挥教师导的作用

1.创设情景, 提示新旧知识间联系的线索。抓住导入新课一环, 在课的起始阶段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把他们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中, 对一堂课的教学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在投影片的设计上找准旧知识和新知识的联结点, 引入前一课学过的多项式乘法法则让学生练习 (m+3) (m-3) 等一组题, 并引导学生观察结果, 进行交流讨论, 寻找其中的共同特征。学生很快发现:结果是两数的平方差。学生学得轻松、主动, 既温习了旧知识又把握了新知识, 从而实现了知识和方法的“迁移”, 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2.激发学生兴趣, 帮助学生形成持久的学习动机。教学既是一种科学活动, 又是一种艺术活动。笔者想发挥多媒体的优势, 创设情境, 借助多媒体通过图像的形、色、声、光的动态感知, 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因此, 在本课, 笔者设置了拼图演示, 用图形的面积说明平方差公式:在边长为a的正方形的一角挖掉一个边长为b的小正方形 (a>b) , 把余下的部分剪拼成一个长方形, 并计算这两个图形阴影部分的面积。

这一动静结合的教学环节设计, 意在让学生通过多媒体形象直观地验证自己探讨的结论的正确性, 从而加深了对平方差公式的理解, 达到了理想的学习效果。

3.挖掘学生潜力, 促进知识内化。“知识的内化是永久的精彩”。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 学生的操作活动是不可缺少的, 首先要有模仿、记忆, 形成基本技能的过程, 但低层次的活动并不能形成数学能力, 通过变式, 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提炼和组织, 把数学知识放到现实中使用, 这时数学活动才是更有效的。所以, 变式演练是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交流与反省、完成又一次知识建构的重要环节。

课上, 笔者将上述实验播放一遍后关掉, 让每组同学用一张正方形白纸相互演示了一次,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和实践, 使他们在知识得到内化的同时, 又从中体会到发现规律的乐趣, 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从知识体系入手, 帮助学生探究规律

为了使意义建构更有效, 笔者设计组织学生协作学习, 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问题设计引导, 以问题为核心驱动学习。

1.引导观察, 建立表象。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往往通过对问题的解答来达到目的。新授后要有针对性强的单项练习, 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建立初步的表象, 以达到对知识的理解、把握及应用, 实现从感性熟悉到理性熟悉的升华。因此, 笔者就设计了这样一道选择题:

下列各式不能用平方差公式计算的是 ( )

引导学生观察, 通过寻同辨异, 在对比中加深理解, 从而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2.设置悬念, 享受成功。悬念可以造成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 而自设悬念, 更具有强烈的诱惑力, 能激起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为此, 笔者要求以二人小组为单位, 各小组出一道具有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的题目。学生每组都设计了题目, 任意叫了两位学生在黑板上写, 结果都对了。这种方法, 可以把学生引入“问题、探究、发现、解决”的一个学习过程, 使学生获得思维之趣、参与之乐、成功之悦。

三、从学习特点入手, 用科学方法掌握知识

1.创设平台, 学以致用。通过合作交流, 可以集思广益, 协作攻关, 使片面的、支离破碎的结论, 渐渐地互相配合起来, 从而有效地使认识趋于完整, 使结果趋于完美。另外, 在合作交流中学生逐步学会学习, 学生各抒己见, 为困难学生创造发问机会, 在优等生帮助下, 达到求知的目的;优等生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 也使自己的知识条理化, 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思维更加敏锐、精确, 同时他们在合作交流中, 受其他同学的启发, 思维更加开阔、深刻, 有利于培养创新能力;中等生如鱼得水, 在他人的启发下, 跳一跳摘到了“桃子”。这样就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 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由此可见, 教师在课堂中要提倡合作交流、“学以致用”, 在特定的情境中和热烈的情感驱动下进行实际应用, 努力使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 同时还通过合作交流来强化学习。因此,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多为学生创设交流、合作的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相互启发, 相互借鉴, 内化知识, 提高能力。

2.参与交流, 提高效益。教师以朋友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学习探索过程。古人云:亲其师, 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为学生创造一种民主、平等、宽松、友好的学习环境, 使学生在心理轻松的情况下无拘无束, 产生愉快的求知欲望, 无顾忌地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老师也可在聆听同学的交流中了解学情, 给以恰当的指导。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对知识理解更透彻, 掌握更牢固, 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而且会使课堂教学更有效。

高效课堂改革总结 第2篇

-------青海省三江源民族中学高效课堂改革小记

李德华

青海省三江源民族中学是一所新学校,也是全省唯一一所异地办学的民族学校。至此,已走过不平凡的四个春秋。作为建校伊始的第一批教师之一,经历并见证了这所新学校所经历的点点滴滴。

我校学生全部来自农牧区,学生的学习基础 十分薄弱。其中大部分同学在小学阶段接受的都是一模式教学(即除汉语课外,用藏语授课),而我校采取的是二模式教学(除藏语文课以外,用汉语授课)。以上这两种因素导致出现“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吃力”这样一个现状。教师在课堂上竭尽全力地讲解知识,以求将知识尽可能讲清楚,让学生能听明白并接受。事实上,每堂课上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并不乐观,每班至少有七八个同学听汉语授课是比较吃力的,何况个别同学则完全听不懂。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昏昏欲睡。无奈,教师只能布置较多的课后作业,来弥补课堂上接受差的不足,并期望着收到好的效果。晚自习时每个班级的黑板上呈现出一片“作业割据”的壮观景象,满满一黑板写满了各科作业,为了方便看清楚,课代表将本学科作业圈起来,竟然还有科目因为课代表动作慢,没有地方写。因此,同学们整个晚自习都在埋头写作业,写不完带到宿舍写,第二天早自习前补作业。作业质量不容乐观,考试成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提高,但与师生付出的时间与精力来说很不相称。这种现象本质就是,在课堂上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课下被动完成作业,而没有真正接受知识。

我们的教师需要改变教法,我们的学生需要改变学法。共和民中的课堂改革给了我们启发,将教学被动的状态改为积极的主动状态,也就是高效课堂模式。2014年2月份,在教育厅民教处的支持下,学校领导带领全校教师赴山东昌乐二中观摩学习他们成功的高效课堂模式。3月份开学,学校果断地在初

一、初二年级进行课堂改革,借鉴昌乐二中的成功经验,与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本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以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提升—训练巩固” 为四个基本环节,编制导学案,进行课堂改革。学校为此专门成立了课改领导小组,负责检查并督促两个课改年级的课堂改革,开展了推门听课,第一轮组内听评课,课改优质课比赛,第二轮组内听评课等一系列活动。

经历了推门听课阶段的迷茫、忙乱。第一轮听评课阶段的摸索、尝试之后,在课改优质课比赛阶段我们看到了这样一种可喜的态势:各个科目拿出的参赛课都非常“漂亮”。金峻山老师的物理课上,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分组做着浮力实验,个个那么投入那么兴奋,展示阶段课堂更加成了学生的舞台,演示,讲解,小结,学生唯恐没有讲清楚,是那么仔细,那么认真;路向敏老师的生物课上,学生讲起血液的组成和作用来,条理清楚知识点明确,俨然就是一个小老师;李善庆老师的数学课上,学生在讲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时,联系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法,温故知新,触类旁通。演算过程,准确严密;薛忱老师的语文课上,学生就柳宗元《小石潭记》中“乐”和“抑郁悲凉”是否矛盾展开激烈的辩论,双方有理有据,“咄咄逼人”让课堂达到了一个高潮,听课的老师都绽开了会心的笑容;鲍玉莲老师的英语课上,师生流利的口语很是悦耳,自信大方的“What would you like?(点餐)”情景表演,不但包含知识点,而且有点幽默,有点娱乐,用四个字来评价:耳目一新。

现在我们的课堂是积极的活跃的,每个学生都有各自归属的小组,在一堂课上,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在想方设法地完成自己的任务,为自己为小组挣分。你可以看到他们注视着老师拿着粉笔给自己小组加分的手,当3分写下的时候,他们眼里闪出的光芒,嘴角没有克制住的笑意。谁还顾得上课堂打瞌睡呢?当然,晚自习上,学生依然很忙碌,依然不知不觉就下课了,却不是被动的没头没脑的应付作业,而是积极的在为第二天的展示做准备,谁愿意放过在大家面前展示自己的机会呢?谁又会容忍自己丢掉小组加分的机会呢?

高效课堂改革之我见 第3篇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词语。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教育的改革,使我们必须走向素质教育这条路。新课改下课时数大大减少,但是教学任务不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改变教学理念,转换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效课堂;培训体会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111-01

我校教研室主任华老师参加完县教育局组织的“高效课堂”培训,给全体教师进行了“高效课堂”讲座。

讲座中讲了到某名校一位不懂英语的老师上了一堂英语课,学习英语专业的老师,甚至是有多年英语教学经验的老师听完此课后,给了这位老师极高的评价。某名校一位不懂物理的老师上物理课,一年后,所教的班级的物理成绩在全校多个班级中,成绩最好。后来,学校对这位老师进行了物理专业的培训,让他专门从事物理教学。还有一则故事是一位体育老师上体育课教学生跨栏,老师自己给学生讲解要令,给学生做示范,学生怎么也学不会,一节课下来,没有几个学生学会跨栏。

听了这三则故事后,让我们不难悟出:学生有无穷无尽的潜力,只要教师激发得力,鼓励得法,一定能产生意想不到的良好的效果。至于那位教跨栏的体育老师整堂课都给学生讲要令,做示范,学生永远都不会跨栏。这就跟我们以前的“满堂灌”的弊端一样。通过听华主任的讲座,联系自己的教学实实际,现在谈谈个人体会:

一、深刻理解高效课堂的内涵

1、课堂实然目标:课堂教学改革走过了一条从传统低效、负效课堂→有效课堂→高效课堂的过程。通过改变课堂结构,旨在最大幅度提升单位时间效益,原则是让每一分钟都有价值意义。唯此,才有可能把学生从时间+汗水的应试模式中解救出来,把时间还给学生,把睡眠、健康、灵性、兴趣、发展还给学生。

2、课堂应然目标:课堂教学改革走过了另一条从单纯追求掌握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终身发展能力的路径。课堂教学的核心应该是体现课堂真正意义上“质”的飞跃——课堂即成长,即从关注知识,到关注获得知识的途径、方法、能力,关注人的可持续发展和精神成长,关注“人”本身,因而高效课堂才会被描述为——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我们认为,课堂破局的真正关键取决于“学习能力”,只有“会学”才能减少对“教”和“师”的绝对依赖,打破教师专业化水平对学生发展的框定、抑制。因而我们主张素质教育的主要素质是“学习能力”。课堂一旦堕落为“知识本位”时,教学就变成了灌输和死记硬背,学生便变成了“知识的奴仆”,教师则变成了“知识的贩卖者”和“二传手”。而唯有敢于把学习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的课堂我做主,让学生去“经历”、“体验”,学习的过程才充满生命的律动,因律动而感动,又因情感的介入而生动和灵动。所谓学生主体,即包括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性”应始终在课堂上得到最大可能的贯彻和体现。

3、高效课堂的特征:主动性、生动性、生成性。主动是学习状态,“主动”会激发潜能、乐在其中个,带来效益、生成能力;生动性,是追求课堂的情感价值,突出“学乐”和“乐学”,学习如饮甘露琼浆,变“怕上学”为“怕下课”;生成性,课堂要敢于变各种“句号”、“叹号”为“问号”。追求“主体多元”,鼓励不同个性的学习见解,让思维激荡思维,让思想冲撞思想,让方法启迪方法。课堂的智慧、高潮、价值尽在“不可预设”的“现场生成”上,一切的预设应服务于“现场”,而不是让“现场”服务于预设。

二、多方向打造高效课堂

1、教师千万别吝啬对学生适时进行表扬。大家都知道,任何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表扬,又何况我们的学生呢?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篇课文叫《唯一的听众》,文中讲的是主人公非常想拉琴,当他在家里练琴时,他的爸爸和他专修音乐的妹妹听了觉得简直就是折磨,刻薄地指责,他的琴声像锯子锯床腿时发出的声音,后来他干脆每天早晨躲在自己屋后的树林里去拉,在这里,一位音乐学院的教授成了他唯一的听众,并且一直鼓励他,后来他居然成了著名的小提琴手。试想一下,文中的主人公如果没有得到教授的一直赞扬,如果他听到的全是批评、挖苦和打击,结果会怎么样呢?

2、教师要不厌其烦地搞好小组建设,小组建设除了要注意学生男女、优、中、差生,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合理搭配外,还要精心培养组长的管理艺术,所有学生展示汇报时的说话水平等。

3、教师要不失时机地组织学生给每个小组评分计分,并以此来促成各组之间形成你追我赶,绝不服输的良好氛围。我平时是这样做的,将小组各成员按学习成绩的优劣编号,待他们在课前三分钟的主持,独学,对学,群学,展示,汇报,倾听时据其表现加分或减分,这样一来就可以避免只有优生争着发言,而潜能生百口不开的局面,从而有效地调动了全体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踊跃回答问题,争着展示自我的喜人氛围。老师们千万别小瞧了这些不起眼的分数,如果使用得当,却能产生神奇的效应。

4、老师必须精心地设计一堂课的自学思考题,巩固练习题,拓展延伸题。自学提示的思考题的一定要有利于学生的独学思考,能启发学生钻研思考题,巩固练习题一定要起到检测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拓展延伸题一定要提升难度,真正起到所学知识的延伸作用。

总而言之,打造“高效课堂”实现课堂教学高效,是我校各年级各班,乃至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正在积极探索的新课题,大家均在摸着石头过河,谁都没有什么好方法,全靠大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总结和归纳,只要大家人人争做教学教研活动中的有心人,“课堂高效”的目标一定指日可待,到那时,再让我们这些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自己的成就而庆幸吧!

参考文献

[1] 谢小羽.新课改背景下用合作打造高效课堂[J].新课程学习(中),2011(05).

高效课堂改革 第4篇

四、课改工作主要成效

近年来, 学校先后承办了建瓯市城区片“自主互助, 展示反馈”教学观摩与研讨会, “小片区管理”工作研讨会, “城乡结对”工作研讨会等。学校实施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主要成效体现在课堂高效、学生成才、教师成长、学校发展四个方面———

一是课堂高效。课堂氛围发生了变化, 教与学的关系、学习方式发生了转变。教师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有效落实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他们学习有法、合作有序、展示大方、质疑大胆、评价有效, 课堂成为他们展示学习成果、探求知识的舞台, 学习效率显著提高。

二是学生成才。“三五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的能力展示提供了舞台, 学生在课堂中找到自信, 激发了学习兴趣与潜能, 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快乐、健康成长, 学生各项能力得到发展, 课堂变成了学生合作交流、探索发现、展示成果的乐园。

三是教师成长。课改要求教师角色转换, 从依赖教参到文本解读, 从抄写教案到设计导学案, 从全面讲授到提升点拨, 从按部就班到课堂生成, 从单一考试到多元评价, 每个环节都对教师的学科素养提出挑战。大部分教师充分把握课改契机, 提升专业素养, 实现超越发展、岗位成才。

四是学校发展。通过课堂教学改革, 学校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发生了变革, 家长对学校的教育满意率提高了, 学校自主内涵发展方向更加明确了。学校德育工作有了切入点和更强的针对性, 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抓手, 以培植独特的校园文化为载体, 学生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得到了高度关注。

四、课改工作几点体会

1. 领导重视是前提———解决认识问题。

思路决定出路, 态度决定高度, 定位决定地位。对课改工作学校统一思想, 把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作为学校的重要工作, 纳入学校中长期规划。学校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向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倾斜, 从政策层面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实施。近年来, 投资近100万用于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 实现课改信息化教学“班班通”、“堂堂用”、“课课优”。

2. 顶层设计是重点———解决机制问题。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 分管副校长任副组长, 学科骨干任组员的课改领导小组, 优化顶层设计, 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规划, 推动课改科学发展。学校制定了《“三五六”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施方案》, 出台了集体备课、校本教研、常规检查、教师培训等工作制度, 开展学科培训, 对教学理论、教学案编写、模式操作、实施进程、学习小组建设、学生学习的评价、常规管理等提出明确要求。实施学科负责, 分段评比, 带头示范, 鼓励创新。

3. 营造氛围是基础———解决责任问题。

学校领导率先垂范, 学校教师全员参与, 每个领导都要进行课改专题讲座, 宣传课改理念, 激发教师改革紧迫感, 投身课改热潮。要深入课堂观课议课, 参与课改研究, 挖掘课改生力军。要参加校际教研, 协调解决课改难题。要创造交流平台, 让教师畅谈课改心得, 形成“课改大舞台, 人人展风采”的创先争优景象。

4. 模式推进是抓手———解决实施问题。

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 贵在得法。模式推进, 触及课堂教学的本质, 学校课堂教学改革以“自主互助, 展示反馈”的有效教学理论为指导, 以“三五六”高效课堂为基本模式,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这种学习方式的转变,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让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事情, 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课堂。目前, 我校“三五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有了基本雏形, 呈现了改革的初级形态。在深入发展阶段, 提倡“一模多法”的发展理念。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核心理念是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在前期必要的模式“临帖”后, 要大胆“破帖”, 在原有的模式上进行改革创新, 多元尝试, 摈弃不足, 使本模式具有学科、年级、校情及教师个人教学特点, 课堂更加突出以生为本, 突出教师教学风格与智慧, 从“模式化”到“个性化”, 逐步实现化有“模”为无“模”, 使课改源于“模式”而高于“模式”。

5. 塑造名师是关键———解决落实问题。

学校鼓励教师先行先试, 由点到面, 稳步推进。狠抓“名师工程”?力塑“本土专家”, 着力打造一支有理想、懂教育、善管理的教师队伍。语、数、英、科学、综合有学科领导, 每个年级语、数学科有课改带头人, 组织进行导学案的编写、教学课件的制作。开展“五个一”活动———每期读一本教育书刊, 每期开放一节教改课, 每期写一篇课题论文, 每年做一次专题主讲, 每月交一篇教学反思。定期挑选在课改某一方面做得好的教师, 进行主题式论坛。每学年举办一次“七彩魅力课堂课改教学能手”比赛, 颁发证书和奖教金, 鼓励教师争当“首席教师”。

6. 建障立制是保证———解决推进问题。

学校制定并落实相应的课改规章制度和奖励措施, 把课改情况与年度业务考核相挂钩, 与绩效考评相挂钩, 与奖学奖教相挂钩。作为教师评先评优、职务评聘的重要依据。同时建立学生评价机制, 学生评价从过去单一的知识考核中解放出来, 实施多元评价, 考试成绩100分, 平时表现100分, 把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五项能力展现、品德表现等纳入评价内容, 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五、存在问题和对策措施

我校实施“三五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这仅仅是初步的、阶段性的成效, 要完全改变传统教学思维, 彻底革除阻碍改革发展的陈旧思想, 真正实现全校性推进的目标,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回顾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 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惑:

一是思想观念还需进一步统一。因为课堂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及师生关系, 这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新的挑战, 同时也挑战了课堂的评价标准, 部分教师的思想、步调还没有全部统一到积极支持参与课堂教学改革的工作上来。

二是学校管理还需进一步完善。随着课改实践的深入, 在教学模式上如何体现学科、学段、课型特点, 如何进一步实现高效减负, 如何拓展学习空间, 发挥课外、社会的有力学习资源, 都需要不断地总结、改进和完善, 带动面上的推广。

三是教师业务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新教学模式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 有些教师对“三五六”高效课堂的理论内涵、模式构建、基本要求、操作方法, 还没有真正地学习透彻、理解清楚、感悟明白, 导致校际模式的实施运用不平衡。

四是行政激励措施跟进还不够完善。目前我们的评价机制中还缺乏“奖勤罚懒、扬优惩劣”的有力措施和有效办法, 存在“肯做不做一样享受, 干好干坏同样对待”的现象。对课改做得好的教师, 对敢闯敢试的教师, 没有在经费、评先评优、职称评聘等方面给予倾斜和实质性的支持。

下一阶段工作思路与措施:

一是进一步构建课改蓝图。围绕创建“幸福校园”这一载体, 实施构建“七彩魅力课堂”, 把学生从课堂中解放出来, 拓展学习空间, 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从校园延伸到社会, 真正实现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质疑能力和创新精神, 并从中体验到学习生活中的幸福和快乐。

二是进一步统一思想步调。实施精细化管理, 根据本校实际, 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如巡课制度、教研制度、集体备课制度、阶段研讨制度、常规检查制度、传帮带制度等, 用制度保障课改工作健康发展。

三是进一步健全激励机制。为鼓励教师保持改革动力, 激发改革热情, 促进观念转变, 投身课改热潮, 学校发挥行政推进的作用, 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改革评价和奖惩制度, 做到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并举, 确保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可持续发展。

四是进一步加强总结提升。认真开展“三五六”高效课堂内涵研究工作, 课改工作不是一蹴而就, 需要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 要上下合力, 做好阶段总结, 在总结中不断发现问题, 不断探索, 不断改进, 把课改做大做强。

高效课堂改革 第5篇

灵台一中新课程实验前期准备工作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专家

大家上午好!

2009年1月,我校被确定为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样本校,开始了《构建普通高中新课程学习型课堂》的研究工作,课改准备工作,也随之全面启动,逐步地实施,下面我将灵台一中省级立项课题的研究及课改准备情况,向各位领导和专家做一简要汇报,敬请指导。

一、所做的主要工作

1、健全组织 加强领导

为了加强对我校普通高中课改工作的领导,我们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学习有关负责人、学科骨干教师、学生家长代表组成的课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九个指导小组,具体负责各方面的工作,考试了课改工作的组织领导责任。

2、完善制度 制定方案

学校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灵台一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灵台一中新课程实验师资培训方案》、《灵台一中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方案》|《灵台一中构建学习型课堂研究方案》等规章制度,使课改实验工作得到了制度上的保证。

3、加强培训 更新观念

一是派主管教研的副校长赴天津51中挂职学习三个月,全面了解新课程背景下的学校管理方式和教学模式。

二是派九大学科的骨干教师赴江苏洋思中学学习一周,全面考察“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全面启动构建高效课堂的实践活动。

三是校长、副校长、教研室主任等学校负责人先后赴河北、南通、银川等地学习考察,借鉴外地经验,明确我们的工作思路,四是选派校级领导赴张掖参加全省新课改实验样本校校长论坛。进一步明确省厅对课改工作的要求。

五是购买新课程培训光盘,按学科组队全体教师进行通识和学科培训,编印培训资料、组织教师撰写培训体会,全面教育理念,了解新课程背景下“高效课堂”课例。六是派十人参加市上的新课改动员及培训会。

七是四人参加远程培训骨干教师培训会。

八是九名教研组长参加省上的培训。

九是罗校长参加甘肃省校长新课程能力建设培训会。

十是五名英语老师参加平凉市英语教师培训。

4、突出实质 改革课堂

高效课堂改革 第6篇

【关键词】新课改 1255课改 实施细则

一 “导学案”编写流程

1.准备阶段。备课组长开学前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进行分工,组内成员明确了备课内容后,每人要充分利用空余时间进行编写“导学案”的准备,确定本节课详细的教学目标、重难点、知识构成、自学指导、合作探究、当堂训练、中考链接等。

2.集体备课阶段。第一,备课组长主持,简单交流上周指上次集中备课到本次集中备课的这周的教学情况。针对上周教学内容反馈教学完成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然后找出共同的问题,讨论补救措施。第二,讨论本周的教学,由一人主讲,其他人补充。主备人说课:一说课程标准、重难点、教学目标;二说这课时在教材中的层次结构、地位、中考定位等;三说教学过程,具体的教法、学生学法要求明确讲多少时间,学生练习多久,小组如何讨论等,运用什么课件;四说本课训练设计,要选择哪些练习、课堂是什么作业、课后又是什么作业。第三,备课组根据主备人的内容进行讨论,由主备人执笔对自己的初案进行修订,形成正式“导学案”教师版及课件。

3.“导学案”体例规范统一。集体备课“导学案”要求做到五个“统一”:开始部分统一模式;统一教学进度;统一划分教学课时和每课时的学习目标;统一“堂堂清”“日日清” 和“周周清”作业;统一做到提前集体备好下周教学内容。

二、“1255”课堂教学模式细则

1.“1”指坚持一个中心。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是学生的精神家园,将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2”指关注课堂两大动态因素。合作学习是以教学动态因素的互动合作为动力资源的一种教学活动,教学动态因素主要是指教师和学生,合作学习要求所有动态因素都应保持互动,在摒弃“满堂灌”的同时,拓展 “合作”的内涵,变单一的师生互动为“师生、生生”复合型互动,提高学生之间的交流程度,提高交流信息的机会,在互动中探索,在探索中生成知识、增长智慧。

3.第一个“5”指合作学习的五个步骤,可以概括为21811教学步骤。明确目标2分钟:课前,教师直接提供自学目标和自学任务,提出自学要求;课中,教师明确合作学习目标,提出合作要求。

自主学习10分钟:它要求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导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自学。自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第二,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做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自主学习是“合作”的前提,实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达成。

合作探究8分钟:在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学案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分小组展开讨论交流,倡导“生教生”。

精讲释疑10分钟:精讲释疑就是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

教师讲课时间原则要求在20分钟内,遇到难度大的可以放宽。教师讲解要掌握好三个时间,第一个五分钟内必须出现本堂课重点内容;中间必须有一个至关重要的根据“学情”进行的五分钟解析;下课前五分钟内教师必须小结归纳,小结归纳的内容不超过3条,做到知识梳理问题化、问题分类条理化、内容概括通俗化。

当堂训练10~15分钟:这是合作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当堂训练的内容应具有针对性、量力性和典型性。一是针对性原则,即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和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实行分层要求,一般可分为必做题、选做题和思考题,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4.第二个“5”是提高课堂实效的五条措施。即:“一建构”“两抓手”“三对待”“四清”“五必”。一建构:建构一个“知识树”。教师教会学生梳理、归纳,掌握一套完整的复习归类方法,学生能举一反三、自主学习。两抓手:一是不放过一个差生,从最后一名抓起,优差生同桌,施行“生教生”;二是从起始年级和起始学科抓起,赢在起点。三对待:即学生把每一次作业都当做考试来对待,把每一次测验当做中考来对待,把中考当作平时练习对待。四清:即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就是要求教师与学生向每堂课要质量,向每天要质量,向每周要质量,每月有总结。做到“课堂上能掌握的不留到课后”“今日事今日毕”“适时温故而知新,巩固提高”。五必:即对学案有发必收、有收必看、有看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积极发挥以“训练为主线”的作用。

高效课堂改革 第7篇

一、精心备课是提高高考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头”开好了, 一堂课的教学效率就有了保障。每节政治课开课前, 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学资源, 对该节课的重点、难点知识进行梳理, 的保证所讲内容的线索清楚、体系完整。此外, 要备好教材、备好学生、备好练习、备好作业, 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 实施分层教学。教师的课堂提问要有针对性, 对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要精心选择, 正确把握重难点, 重视试题的思维含量、时政性和严谨性, 要传递正能量, 不能误导学生。

二、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实施分层教学是提高高考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不同年级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能力均不同, 同一年级不同班级的学风、班风也不同, 同一班级不同学生的学习习惯、思维特点、基础知识也不尽相同, 因此, 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安排和设计教学。教师可实施分层教学, 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 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 选择教学方法, 选择习题和例题。这样, 既有利于尖子生的培养, 也有利于学困生的提高, 还能充分激发中等生的兴趣和潜力;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此, 高三政治教师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使用各种各样的教学工具和手段, 处理好政治课教学中的各种矛盾, 使枯燥、乏味的政治课变得生动有趣, 富有逻辑性。

三、运用精确的教学材料, 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是提高高考课堂教学效率的的本质

政治课堂教学中所涉及的材料, 要有较强的思想性和鲜明的导向性, 才能起到政治课的教育感化作用。同时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既要体现出时效性, 又要讲求实用性, 如此才能调动学生的自觉主动性。政治课上教师应该精选教学材料和时政热点, 尽量多用正面典型, 减少空洞的理论说教、以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同时, 还要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 使每节课的知识、每个单元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帮助学生理清教材体系、知识脉络及结构框架, 这是提高政治教学效率的本质。政治学科本身的逻辑结构是很严密的, 常常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研究教材, 完整地把握教材体系。如《政治生活》主要介绍的是我国公民的政治生活, 围绕“提高公民的政治素质”这一核心问题, 按照“公民—政府—民主制度—国际社会” (由近及远, 先国内后国际) 的生活逻辑展开, 共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是全书的逻辑起点, 直接回答“公民如何有序参与政治”;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回答“如何处理公民与政府的关系”;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回答“如何从制度上保障公民政治权利”;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回答“如何认识国际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分为两大部分四个单元:第一部分包括前两个单元, 从共性讲述文化的有关专题;第二部分包括后两个单元, 从个性的角度介绍我们的中华文化和我国文化建设的有关内容: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介绍文化的作用,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介绍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回答“怎么看待中华文化”, 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回答我国“怎样开展文化建设”。《生活与哲学》主要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知识, 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是哲学总论, 是全书的逻辑起点, 主要介绍有关哲学的内涵、基本问题和基本派别、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第二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包括辩证唯物主义 (第二、三单元) 和历史唯物主义 (第四单元) 。构建完整的结构体系, 在教学中就能实现“有一点, 连一串, 带一片”的效果。

四、发挥教师的个人优势, 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是提高高考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教学风格是指“教学活动的特色, 是教师的教育思想、个性特点、教育技巧在教育过程中独特的、和谐的结合和经常性的表现”。不同的教师有着不同的教学风格。有的教师讲课深入浅出, 条理清楚, 环环相扣, 逻辑严密, 能够用思维的逻辑力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的教师讲课情绪饱满, 充满激情, 讲到动情之处, 慷慨激昂, 能够引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有的教师讲课生动形象, 妙语连珠, 动人心弦, 能用生动的比喻, 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有的教师讲课时各种教学方法、技巧信手拈来, 运用得恰到好处, 课堂教学环节过渡自然, 有条不紊, 无论是讲解和分析, 还是提问和练习, 都能照顾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有的教师讲课亲切自然, 朴实无华, 没有矫揉造作, 也不刻意渲染, 而是情真意切, 娓娓道来, 师生能在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气氛下进行情感交流, 把对知识的探索融于简朴、真实的教学情境之中, 使学生能在静静的思考中获得知识。教学风格没有好坏之分, 只有高低之妙, 无论哪种风格, 只要有利于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和学生心智的开发, 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与情感的发展, 那么就是好方法。高三政治教师应充分发挥个人优势, 不断地突破自己、完善自己, 如此才能够在教学的漫漫求索之中奋然前行, 不断提高高三政治课堂的教学及复习效率。

深化课程改革构建高效课堂 第8篇

一、 教师转变观念是前提

传统教育模式下, 老师是知识的传授者、管理者、命令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被管理者、服从者, 而新课程理论将师生关系定位为“教学相长”、“亦师亦友”的关系 ,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传统教育模式重知识的学习接受,轻知识的迁移运用, 而新课程理论强调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强调各学科之间的整合与沟通, 强调知识为生活实践服务。思想观念的转变是新课改能否真正成功的先决条件, 面对新课改每位教师都必须有一个重新学习、不断反思的过程。

现行的思想品德教材,内容每年都有所修改,特别是增加了活动课的内容, 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自己动手收集资料、动脑处理信息、合作探究的能力。教材内容的变化,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教研教改的新路子。

二、 课堂教法改革是关键

课程改革能否成功, 关键取决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毕竟教改最终体现在课堂上。为此,教师要力争使教学过程精致化,在课堂上要做到“低起点、严要求、分层次、多活动、重反馈、勤矫正”,积极开展“想一想、说一说、议一议、做一做 ”等活动 ,开展“以学为主,多元互动”的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 使课堂教学真正“活”起来。新课改下的思想品德教材作了相应调整 ,删除了一些“繁、难、偏、旧”的内容,增加了一些实用性、趣味性、操作性强的知识,因此,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交流,让彼此之间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从而激发学生对思想品德学科的学习兴趣。

三、贯彻“三个一切”是宗旨

新课程理念的“三个一切”,即“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是值得我们深思和反省的。“三个一切”要求教育工作者既要面向全体学生,一个也不能少,又必须照顾到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新课程理念把学生摆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 要求教师要研究每一位学生,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心声,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表现,而不能只顾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不能只关心学生的学习,忽视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这些做法与“三个一切”的新课程理念是背道而驰的,如果我们对学生付出大量的情感和关爱,为学生着想,学生是会懂得“投桃报李”的,尤其是后进生,如果能及时给予他们多一点关爱,多一点鼓励,就会大大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从而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理论联系实际是主线

新课改下的思想品德课的课程设置具有时政性强、生活性强的特点,由此决定了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策略, 就是要将课本的理论知识与时政和社会生活这一主线紧密联系起来, 将社会生活知识渗透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之中。针对新课程强调面向生活、面向社会的特点,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所教班级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社会生活实际, 充分利用本地本校本班资源,开展本土化教学和校本班本教学,培养学生把时政和社会生活实际情境中的具体问题抽象成理论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加深对书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锻炼学生分析问题、与社会交往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的美好情感。

高效课堂改革 第9篇

一、通过课前的充分准备实现有效教学, 打造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很多内容都需要学生亲自实践操作, 而学生在操作过程中, 会碰到很多问题, 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全都依赖于教师课前的充分准备, 课前准备是否充分将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能否顺利进行。具体要求: (1) 有效地准备素材。教师要在课前准备好课上所需的素材。 (2) 有效地了解学情。备课时教师心中要有学生, 既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把握教学最佳时间的教学密度, 完成教学任务, 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教法与学法。 (3) 有效地钻研教材。做到能驾驭教材, 要正确处理好教学中的难与易、快与慢、多与少的关系, 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对教材进行加工, 把教材内容处理成符合认知规律、学生容易理解和感兴趣的教学体系。

二、通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实现有效教学, 打造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 应根据所授课班级学生对信息技术掌握的程度和基础,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要使教学变得更有效, 应该更关注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

学生的学习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兴趣, 而目前的信息技术学科教材在编写上, 因为需要考虑到教材的整体性和完整性, 往往在一开始都安排了大量理论性的内容, 针对本学科在机房上课的特点, 如果一节课教师都在讲理论、讲概念, 无论备课得如何仔细, 讲解得如何精彩, 几节课下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在教学的一开始就受到重创, 从而造成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脱节。因此,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 我们可以将内容进行合理的调整, 将理论穿插在实践操作中, 使学生每节课都能保持充分的兴趣和学习的动力。

三、通过选择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实现有效教学, 打造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好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而且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发展的空间, 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我想选择教法主要应注意以下三方面:

(1) 教法选择应体现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练习为主线, 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性。

(2) 教法选择应注意激发兴趣,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兴趣越浓, 注意力越集中, 求知欲最强烈, 知识迁移最快, 信息交流量最大, 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

(3) 教法选择应注意学生信息技术基础差异。我主要采用“分层教学”和“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来解决差异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四、通过建立评价机制实现有效教学, 打造信息技术

“高效课堂”

教学评价作为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围绕《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规定的培养目标评价教与学, 保证了信息技术课程目标的实现。

新课程强调过程性评价, 学习的结果固然重要, 但仅凭结果进行评价显然是片面的。信息技术课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每节课都能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形成一件件电脑作品。对于一节课内需要独立完成的作品, 要求下课前学生必须提交自己的作品, 采用抽查与必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学生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对于一个主题内小组合作完成的作品, 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比如用Word制作电子板报, 这里有基本软件的操作, 但更多的是素材的选择、颜色的搭配等。让学生展示作品, 并进行评价, 指出它的亮点, 且让学生自己讲出设计的一些想法, 引起同学们的共鸣, 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在评价的过程中, 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又对自己和他人的学习程度有了一个客观的认识。通过客观、科学的评价, 使学生获取成功的喜悦, 及时改进自己学习上的不足。

总之, 追求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 带来的是课堂教学洋溢着的勃勃生机, 同时也给我们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我相信, 只要我们有课前充分的准备,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选择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 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 大胆地实践, 不断地创新, 脚踏实地, 认真规范课堂教学, 就一定会实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高效、和谐。

高效课堂改革转型期的思索 第10篇

一、减少班级里的人数

从人文的角度出发,如果孩子们过多,成天挤在教室里,空气浑浊,危害健康。而且也影响着教师的注意力、精力、重视程度,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学生应该享受到的教育也在质量上打了折扣,有失教育公平。我们即使很难全面推行15~20人的小班,但是绝对可以控制班级规模过大,否则任何形式的教学模式都很难达到预期的质量和效果。

二、改变教育理念

最好的教师是那些仔细思考他们要在课堂上干什么,并设计好他们将如何组织教与学的人。

我们可以思索一下,我们所教授的这么多学生和课堂里,怎样的学生和处于什么状态的学生学得最好呢?当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兴趣时;当学生的身心愉悦时;当教学内容多样呈现时;当学生的惰性遭遇到理智的挑战时;当学生有所体验和感悟时;当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时;当学生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更高的自我要求时;当学生对教师充满喜爱和信任时。教师应该是一名雕刻家,而不仅仅是“教书匠”,单纯地完成教学内容即可。而是要时时思考,“我教了什么?我的学生学到了什么?他在我的课堂上的体验对他有什么意义?”材质各异,正如学生的特性不一。我觉得教师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善于发现学生的真、善、美,善于发现学生的特长与能力;教师还应该有一颗永恒的爱心,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同时,还应该有乐于奉献的精神,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一些细节的地方进行改变,如,多听课,也可以去听一下上课效果较好的教师的课程;课堂安排的目标要明确,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及培养学生思维技能;合理安排教学,生活和教研的时间,确保更多精力,更饱满的精神,更佳的身体状态用于教学当中;估计每个问题所需要的时间,然后在你所估计的时间上增加50%,以保证有时间回答学生的问题;合理安排讲授顺序,话题的突然跳跃会让学生很难记住和消化讲课内容等;为学生准备一份详细的课程教学大纲,让学生心中有数,在整个学期的教学中,尽量坚持按教学大纲执行;缩小空间感,如,适当地在教室内走动;叫学生时应使用名字,表现出个性和兴趣,缩短师生距离,参与与倾听,让学生感到没有被忽视,并且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其他方面的表现。以上种种如果都能做好了,相信也能迎接各种情况的挑战了。

说到底,就是两件事情:1.爱学生,多了解学生,相信学生的能力,在课堂上做到“教师尽量少讲,学生多去体验,探究和展示”,或者通俗点,“孩子,你们慢慢来”。2.做足准备和各种细节的功夫。

三、细致的分层与分组

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等,将学生大致分层。在分组时,既要考虑到能人人有机会表现与参与,也要把以优带差,达到集体优胜的目的。至少要做到以下三点:1.以发展和全面的眼光看待学生,保护学困生的学习自尊心。2.相应的评价和要求,力求公正全面。3.小组长的培养要堂堂进行,天天进行,常抓不懈。

小组形式的启动,其核心价值在于展示和质疑。而开发学生的潜能,必须从启发学生质疑入手。必须用科学的态度,启发学生大胆地问“为什么”,由疑而思,由思而断,追根寻底,释疑求真,才有可能将学生的潜能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让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讨论,追根寻底。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才能对教学内容理解得非常透彻,并且是通过激励、赞扬这种外力作用,激发人内心的潜能来发挥作用的。本质上是持久的动力,外力就会变为内力,学生就能永远前进。

四、作业的多样化与监督落实

如果作业形式仍然一味的单调和乏味,那么学生个性得不到发展,综合运用能力得不到培养和发展,不能充分巩固课堂所感所学,也就不能保障课堂的效率了。每次的作业一定要精心设计,认真筛选,布置典型性强的作业题,做到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发展学生的个性,满足知识基础不同、智力因素各异的每一位学生。如,在新课之前,可以布置学习小组分工汇总,而且可以根据内容创意设计作业,联系实际,激发兴趣,加强运用等。在布置作业时,可以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在实际生活中观察英语、积累英语、学习英语。我让学生随时留意观察周围生活,将与英语有关的资料、信息收集起来,如,英文商标,广告牌、标牌等,或者给自己身边的物品帖上英文标签等。相信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为能发现并学到这么多身边的英语而高兴,同时也发现生活中处处有英语,学习英语很重要,从而更坚定了学好英语的决心。

再如,听录音跟读是语音模仿不可缺少的也是最为直接、有效的方法,但是,不少学生甚至将录音带遗忘了。我可以在课前班上开展了课超级模仿秀或朗诵海选,每次评出最佳选手前,先在小组内进行海选,小组优胜者参加班级决赛,再选出最佳模仿者或朗诵者,给予一些精神或物质的小奖励,这样慢慢就养成了说英语、读英语的好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研究者。”如果能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探究,他们不仅能深入理解英语,体验乐趣,而且能自主建构知识,真正培养了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也使学生的情感和态度、价值观都得到了教育和发展。学生英语作业的完成率与正确率得到了提高,而且学生也会改变对作业和课程的态度。

同时,这种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一定要真正落实对作业完成质量的落实和监督,虽然工作量增大了,但是看见学生欢乐的笑脸,这种劳累感就会消失了。

五、大环境的保驾护航

1. 班级文化。

提出具体有效的教室环境设计要求,有效应用空间资源。良好的学习场所是发展学生个性的首要条件。合理地布置教室环境,不但能营造学习气氛,增进学习效果,而且对陶治学生人格、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为此,学校抱着“让教室四周和墙壁都会说话”的愿望出发,精心设计体现主流向上价值的环境。

2. 教师层面。

定期学习与交流。教师要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必须有三个要素:一是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在相互充分信任的基础上,48名学生才能服从“指挥棒”的指挥,才能发挥课堂45分钟的最大效力。方法不一而定,总之教师要采用多种奖励及评价手段让40多名学生都有其表演发挥的舞台,都有在聚光灯下的那种成就感。让他们彼此紧盯目标,怀着憧憬,你追我赶,在关注中学习、成长、进步。二是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手段。灵活运用教材,采取多种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三是充足充分的准备。

3. 家校层面。

学生的进步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如,可以设计《家校联系本》,建立定期的家校联系制度,使家长更了解学生在校的发展情况,使教师更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也可以充分利用广东“家校通”,或者教育OA,微博等迅捷的平台。

4. 德育层面。

充分开展多样的文体活动,因为学校的一切活动都蕴涵着教育。学校的德育工作要突破俗套与常规,结合教育目的,学生实际,与时俱进,让更多的人参与,提供更个性化的展示平台,除了传统的朗诵、演讲、唱歌、文艺表演、辩论、摄影展等之外,可以开展烹饪、插花、瑜珈、茶道、街舞、动漫、DV拍摄、学生自己的专题讲座等。

5. 学生综合素质。

这种课堂模式如果想走得远,学生的整体素质一定得跟上,否则将越来越趋于形式化。如,对“领头羊”的各种层次的定期培训;利用班会,级会等形式,对学生的思想进行疏通,让他们充分了解直至完全接受与主动投入;让学生的头脑与思想充实起来,养成广泛阅读的习惯,并且班级与学校要定期开展各种专题阅读活动,以促进和落实。

高效课堂改革的几点体会 第11篇

一、把握好高效课堂的宗旨

高效课堂教学要实现还学习于学生,还学习于课堂;还教学于“带动”而不是过去的“授予”;还教学于“为了”学习主体会学的教导而不是传统的“给予”。知识不是“授得”而是“习得”,高效课堂就是要以学生学,学生会学,学生爱学为原则,通过他们自己的充分参与,在老师点拨下学习,学得,习得。

高效课堂就是要实现知识面前人人平等,人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进步。课堂上没有优秀与差劣之别,有的只是不同程度的学习者,尺短寸长,各有提高;课堂上没有强科与弱科之别,有的只是学习者能否去学,能否在与同学的争鸣中快速提升;课堂上没有权威与无知,有的是对知识的追求,有的是借助于新式样式的提高。

高效课堂就是要改变传统方式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师道尊严需要,但高效课堂就是要实现知识面前师生平等。课堂洋溢的是知识探究的思维火花;教师评价学生不能因为优与差,它是过程评价,是鼓励评价,有的只是不同的学习者,只要你能从学习中进步;课堂上没有权威与听众,有的是对知识的追寻,对各种思维的肯定,对智慧闪现的褒奖。师道尊严需要,但维护尊严的不仅是因为你是老师,更要借助新式课堂中和学生共同思考的乐趣,带动学生思索的启迪和学生进步的兴奋,既要言传身教,更要循循善诱;既要点拨指导,更要接纳学生的思维认识;既要讲,更要让学生自己去学。传道授业解惑需要,但借以实现的方式必须和新要求结合,目的不在于教师完成了自己制定的教学任务,而在于老师如何帮助学生自己去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变从前的威嚴相,为教学相长的思考者,和谐共处的朋友。通过课堂教学改革,改变为了达成教学目的,而动辄对学生的压制,要借助好的课堂形式带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被动的“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习惯

从学生方面讲,应注重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对所学知识产生疑问,产生好奇心。让学生有意识的参与课堂教学。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强调学生的参与与感悟,强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自己做到自我反思,自我激励。就课堂讲,学生在“乐学”的心态下去学,探究效果应会好点。新课改背景的高效课堂的特征是注重知识形成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体现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渔”。 教会学生知识远没有教会学生会学知识重要,我一直是坚信这一点的。最高效的课堂是通过对课程的基本知识的教学,让学生学会种种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种种问题的思维和方法。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要让学生学会把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疑难问题提出来。可让学生在知识的来龙去脉上质疑,在知识的作用上质疑,在知识结构上质疑,在知识的模糊处质疑,在概念内涵,外延的拓展上质疑等等。在教学时我们要鼓励学生对任何一个问题都去探索,或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甚至提出其他学生或老师一时也想不到的问题,这是学会质疑的关键。课堂上学生有时质疑的涉及面广,显得“多而杂,有的甚至是不沾边的问题”。这时老师要组织学生讨论,进行筛选.只要引导得法,学生就能有所发现,逐渐学会质疑。可以说,质疑的方法很重要,但这也不是一两天,几节课就能实现的。它要我们在平时脚踏实地地去训练,有意识地培养,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必能永久地保持下去。

三、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校课堂教学的方法,即如何实现、怎样达成,将成为在实际教学中要不断总结、转化与提高的地方。像走在前面的一些针对高效课堂教学的方法:在《构建高效课堂》一文中提到,教师方面,充分的课前准备,要备好教材、学生、方法;活跃的课堂状态,只要能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积极的探索知识并试图讲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我以为这就是一节高效的课,成功的课;科学的方法指导,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创造高效课堂提供了重要的保障;适当的激励机制,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培优补差工作不是课后的工作,而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方面,预习习惯,课堂学习思考习惯,巩固转化习惯。在《语文高效课堂的源动力》一文中提到,“开发语文高效课堂的源动力在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这有利于学生自身的语文学习和语文教学的和谐发展。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讲“兴趣是创造一个换了于广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讲,兴趣更是创造欢乐与高效的教学前景的有效途径。”

四、要组织好课堂教学中的互动

课堂互动又可称为“群学”“展示”, 只有独学的深入,才有群学的高效。自主探究学习是高效课堂的起点,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不充分,就不能进入合作探究阶段。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不积极、不深入,导致学生不能对所学知识形成初步的判断,发现不了问题,更重要的是没有进行初步解决问题的思考,学生成为课堂上的倾听者和旁观者,游离在课堂之外。“自主探究”的要点和步骤是什么?1、接触文本:读懂文本 ,思考文本 ;2、用灵魂批注:提出自己的见解,再质疑,再深入思考,如此循环,螺旋形锥入问题的核心。挖出真知的甘泉。3、形成专属于自己的理解的文本和语言。以供课堂交流。4、课堂上群学的酣畅淋漓和灵魂的提升。“群学”的含义是什么?答:交流!分享!每个小组都是随时待命的分队,每个学生都是随时待发的将和兵,就像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不发则已,一发命中要害。老师是主持人,是导演,是总结陈词的权威。群学结束,大家都有自己知识的收获。而且理解的更深刻,更全面。正所谓: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每个人的从自己的优盘内贡献出一部好电影,一节课结束后,每个人的优盘内都会多出几部好电影。这就是我理解的“群学”。

高效课堂改革 第12篇

一、情境教学与师生互动机制

越来越多的教学实践已经证明, “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增强其厌学情绪。根据新课改的要求, 情境教学应努力营造愉快和轻松的学习氛围与环境。在这方面, 笔者认为角色扮演的情境教学具有良好效果, 教师可以从中观察学生的表现, 进而作为调整教学方法的参考依据。

例如, 在A trip to the zoo 的教学活动中, 我要求学生猜一下我即将说的是什么动物, 然后我用英文口语进行陈述:This animal comes from Africa and Asia. It lives in the desert and eats grass. But, it doesn’t often drink. What is it ?学生迅速集中精力, 认真听懂语义, 并且给予了正确答案。在类似的情况下, 我又将学生分成两个组, 让一组学生进行英语陈述, 另一组学生完成猜的任务。具体的活动开展情况是, 一组学生说:This aniomal is very big. It lives in the forest and it eats grass. It likes water.另一组学生作出了正确回答 (elephant) 。

二、情境教学与课堂提问机制

对于提问的重要性, 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一个新的问题, 也许仅仅是一个科学实验和技能而已, 而提出一个问题, 一个新的可能性以及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 都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 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在情境教学中, 教师提出高质量的问题, 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和学习。

例如, 在组织London is bigger than Cambridge 的教学活动时, 我感到由于距离遥远, 学生对伦敦和剑桥感到陌生, 为此我通过多媒体手段在学生面前展示真实的图片和风士人情, 使其直观生动地感知当地的风土人情, 然后对学生提出问题:What is the difference of London, Cambridge and China?于是学生开始了积极思考并作出回答。教学结束后, 许多学生反映, 这样的方式使其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印象非常深刻。又如, 对The Olympic adventure 进行情境教学的过程中, 我发现有些学生对Ju-do , Hockey 等运动项目感到生疏, 于是我利用多媒体手段以直观展现运动项目的独特风貌, 然后引导学生将其和其他运动项目进行比较, 经过认真比较, 许多学生作出了“Ju-do is more dangerous than... Hockey is more interesting than...”等浮想联翩的回应, 并且极力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三、情境教学与教学评价机制

有效的评价机制应该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语言的灵活性、民主性、真实性和灵活性, 以提高语言学习质量。为了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 应在课堂教学中综合运用多种评价策略, 即他评与自评的结合、评价主体与评价方式的多元化、评教与评学的结合、评价的非功利目的。

在自评与他评的过程中, 应注意保持评价主体与客体相互尊重与平等合作的地位, 要适时跟踪了解评价客体的反应。实施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策略需要同行和家长的共同参与, 促进全方位地进行评价。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就是强调除了测验的方式外, 还要推行研讨、问卷、观察、访谈等方式, 通过量评与质评的有机结合, 从多个角度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将评教与评学结合起来, 就是要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主体”和“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不但要评价课堂教学预期结果实现情况, 而且要评价课堂教学变化处理情况。有效的评价策略不应以奖惩与甄别为主要目的, 应该创造条件实现评价的非功利化。在课堂上的情境教学中, 多以建议的形式, 师生之间进行平等对话和积极反思, 促进学生语言习得能力的提高。

上一篇:质粒构建下一篇:数学观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