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文化范文

2024-07-25

微文化范文(精选12篇)

微文化 第1篇

关键词:“微文化”,理论,探析,大学生

1“微文化”的界定

“文化”一词, 在我国出现较早。有关“文化”的定义可谓是众说纷纭, 从客观上讲,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进程中不断积累和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是人类进行社会交往积淀并传承下来的一种传统习俗、图片符号、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形式, 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和历史性。“微文化”最早出现于上世纪九十年代, 音乐人麦子以音乐的符号传播他的“微”理念, 并创立《微的哲学》。到2005年一部只能在手机上播放的电视剧《约定》产生了“微文化”这一概念。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2009年新浪微博的出现, 加速了“微文化”概念的传播。今天, 人们对“微文化”的解释主要指以微博等为传播新载体, 通过信息传播与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相互影响而形成的一种微观的文化形态。确切地说, “微文化”是由微博而诞生的一种微思想观念、文字、符号以及人们的行为方式。从社会学和文化学视角来看, “微文化”具有以下内涵:

1.1 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的媒介文化

“微文化”作为媒介文化新的创造方式和延伸体, 是以媒介影响人, 人使用媒介为主要方式而形成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网络微媒介已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强大‘聚集力’和‘扩散性’的文化装置[1], 同时, 具有极强的社会辐射力, 对“微文化”的传播效果产生着重要影响, 成为“微文化”的主要传播载体, 使“微文化”传播呈现出媒介化特征。

1.2 作为一种极具个体导向性的精神文化

从文化的区域性来看, 文化本身具有一定的群体性。从传播学视角来看, 信息的导向性是指传播者发布的信息被受众所获取, 受众按照所发布信息的指向产生一定的行为来满足信息发布者的目的[2]。人们借助网络和手机媒介发布个人意见或价值观念, 实现信息在网络微平台上的传播, 这些带有个人价值观念的“微文化”得到网络众多身份的认同和传播, 而这种以微博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微文化”是一种极具个体导向性的精神文化。

2“微文化”产生的现实语境

微博的出现和发展使社会文化结构发生变迁, 过去大量不被人们重视的个人的非公共的“微内容”, 以小众化、专业化、个性化的特征游离于人们的社会生活中, 使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 网络“微文化”的产生是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进步的必然产物, 是时代与经济发展的历史趋势。

2.1 互联网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造就了手机媒介载体化的“微文化”

随着2013年12月, 我国正式步入4G网络时代以来, 4G与移动互联网的融合, 促进了手机媒介的产生和发展。以4G智能手机为开发平台的移动终端文化产品越来越多, 例如手机微博、手机微信、手机购物、手机网游、手机音乐等手机文化产品, 这些以手机媒介为微载体的新型文化形态不仅满足人们个性化的需求, 还满足了人们多元化的情感需求, 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以手机为传播载体的“微文化”传播已逐渐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中, 并转化为一种社会生活方式, 构成了一种社会“微文化”现象。

2.2 快节奏化的生活方式促成了媒介“使用与满足”的“微文化”

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生产、生活方式, 使人们在享受数字化带来的便利和好处时, 催生了对技术、对速度的崇拜, 使人们的社会生活节奏变得快速化、现代化。一种既能满足人们的消费心理, 又方便人们使用的网络微媒介——微博应运而生。由微博产生的一系列微表情、微整容、微公益等“微文化”产品不仅在认识和情感上满足了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 而且使人们在使用微博等网络媒介进行文化传播的过程中由被动变成主动, 促成了网络媒介“使用与满足”的“微文化”传播。

2.3 微博等微媒介的发展使“微文化”传播影响力日益深远

微博、微信创造了新的交互方式, 呈现出形式微小, 力量强大;内容丰富, 题材广泛;文字精炼, 表达随意等特征。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 人们通过微博等传播微载体, 以原创文字、图片、视频、符号、表情等方式表达和传递个人的思想和价值观, 大量“微内容”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使个人成为创造“微文化”的主体, 导致“微文化”传播主体呈个体化, 内容呈多元化。在这看似微小却不微的网络微环境中, 由微博带来的微力量传播, 开创了微传播时代的到来。

3“微文化”传播的理论依据

在20世纪30、40年代传播学兴起后, 人们对传播的定义可谓不胜枚举, 有的侧重强调传播是信息行为的互动过程, 有的强调传播是信息的传递与共享, 有的强调传播是施加影响的意图体现。“微文化”传播是人类通过微博等传播媒介进行各种文化资源、信息传递、共享、互动和交流的社会实践活动, 是个体或社会群体间进行思想交流的创造性的精神活动[3]。

3.1“使用与满足”受众理论

“使用与满足”受众理论始于20世纪40年代, 主要强调受众在选择和使用媒介进行文化传播时的积极性和目的性[4], 即人们在使用媒介进行文化信息传播时, 通常会考虑使用什么媒介来满足自我的什么需求。按照“使用与满足”受众理论, 受众成员对微载体的使用和传播带有一定的目的性, 其主要表现在满足个人或群体的利益需求。人是相对主动的传播者与参与者, 受众在选择和使用微载体时, 会有意识地主动选择什么样的微媒介来满足自身对社会文化信息的渴望和需求。因此, 人们在网络虚拟环境中, 不是被微媒介所利用, 而是运用与挑选微媒介传播内容来满足自身的心理愿望与内心需求, 主动选择微博、微信、微视频等微媒介应用App获取最新资讯, 由此带来的“微文化”传播使受众从中可以体验到娱乐消遣、人际关系互动、个人认同等需求和满足。

3.2 议程设置理论

“议程设置”理论是传播学中一个重要理论, 主要强调媒介传播和承载的内容或话题在公众心中的被关注度和影响力, 即微媒介传播什么, 受众个体就关心什么。微媒介掌握和传播大量不同话题的微内容, 影响和干扰人们对网络微信息的选择和判断。网络中的微博、微信等微媒介带有明显的议程设置功能。微博营销、微信二维码扫描等“微文化”传播, 表达和呈现了微信息发布者的目的与动机, 其最终效果是实现微内容的传播和提高微信息影响力, 满足“微文化”传播议程设置功能。微博营销、微博公益、微博政务等微内容信息, 其传播权不仅高度集中在少数的专业媒介组织手中, 而且受众在传播中处于被动地位, 客观上要求传播者必须对传播微内容有所选择。这种“议程设置”式的网络微内容与人们生活的现实社会环境相适应, 使人们的传播行为具有目的性和功利性。

3.3 创新扩散理论

美国传播学家埃弗雷特·M·罗杰斯曾指出, 创新是被人们认为的一种纯粹的新颖的客观存在的事物, 扩散是经社会个体或群体进行某种传播的过程[5]。由于微博、微信等微载体是一种新兴的移动通信互联网应用, 是一种创新型产品, 因此潜在用户对微博的使用行为, 属于一种创新产品的扩散。微博、微信等微媒介通过手机或电脑移动终端设备为传播渠道, 以网络为传播路径, 贯穿于人们的日常社会生活或群体中, 实现了个人与个人, 个人与团体之间交互性传播。“微文化”的“微”, 从形式和内容上都体现着一种时尚, 一种创新, 一种“微妙文化”, 而这种“微”正是新媒介的发展和延伸带来的创新文化产品。人们通过手机发微博、摇微信已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 这种看似微不足道的“微文化”传播, 迎合了社会时代发展前进的步伐, 是一种信息技术产品的创新与扩散。

4 总结

简言之, “微文化”的出现, 丰富了媒介文化的形态, 它与报刊文化、广播文化, 电视文化、网络文化一起构建着中国当代新媒体文化风景。由于当前智能手机具有丰富的传播特征, 以其为开发平台的文化产品使“微文化”传播内容和方式发生质的飞跃, 比如手机微博、微信、微聊、微阅读、微视频等, 这些“微文化”产品在内容制作、推广以及发展前景等方面不仅具有微媒介本身的优势特点, 而且具有网络的开放性、瞬时性、匿名性等特征, “微文化”对社会文化和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影响将无远弗届。

参考文献

[1]庄晓东.文化传播:历史、理论与现实[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3 (4) :130.

[2]刘斌.导向性与价值性的统一:对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传播学审视[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6 (4) :136.

[3]游敏惠, 袁晓凤.“微文化”传播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J].青年探索, 2013 (4) :53-56.

[4]沃纳·赛佛林, 小詹姆斯·坦卡德.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M].郭镇之, 等, 译.4版.北京:华夏出版社, 1991:320.

微时代校园文化论文参考 第2篇

1“微时代”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不利影响

微博的虚拟沟通对现实沟通和人格产生阻碍。目前,大多数的微博用户前台还是采用匿名的方式,用户可以自愿选择用户昵称,网络的虚拟性给高校学生提供了一个与现实不同的新的表达平台,很多学生通过网络活动去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实现虚拟目标得到认同感,沉溺于网络不能控制,对现实的沟通交流产生了严重障碍,回到现实社会中不知如何处理不同的社会关系。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微博发布信息,监察部门由于人力、物力等条件的限制,无法逐条的对微博进行审核,真真假假的信息在微博上进行传播,现实中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力也受到影响。微博使大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退化。资源共享是一个最大的特点,微博的广泛运用,为大学生获取资讯提供了一种新方式,学生通过电脑、手机等移动终端上网浏览各类新闻报道,一种“快餐新闻”现象应运而生,面对网上纷繁复杂的信息,看标题读新闻成为很多大学生的阅读习惯,只浏览标题和大概内容已成为“快餐新闻”的主要特点,使大学生群体对新闻报道缺乏深入的思考与分析,一直这样学生用自己的思想去分析和考虑问题的能力会逐渐消失。

2微博视角下促进高校文化建设的实现途径思考

2.1依托微博,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作用。

在“微时代”下,社会上各种复杂的价值观、道德观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带来巨大的冲击,要依托社会主义核心观的影响力,引导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因为无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思想层面,它都是“微时代”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校园是一个重要的思想阵地,我们必须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占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传播的高地,在与其他思想的较量中掌握主动权,但坚持这一思想的我们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以与时俱进的态度来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以我国具体实际和国情为基础,结合马克思主义,引导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运用微博这一新兴的工具,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入微博,对大学生的“三观”进行导向,加强大学生对西方腐朽思想的侵袭的抵抗能力。

2.2建设高校官方微博,开拓高校与师生沟通新途径。

高校应充分运用微博这一工具,开通高校“官微”,实现师生之间一种特殊形式的“面对面”交流,师生可以通过微博评论,来发表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学校通过“官微”平台对师生的提问进行回复。这一新的沟通交流平台的搭建,加强了师生对高校的监督,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师生的知情权、参与权。高校“官微”作为一种官方的声音,能够对校园文化进行准确、真实而又丰富的宣传,为树立高校形象起到积极地作用,提高了学校知名度,同时增加了与师生的.互动。当高校遭遇舆情危机时,可以第一时间在微博上发布官方消息,给予官方的回复,快速掌握话语权,安慰师生情绪,增强高校在他们心中的公信力。在“舆情危机”得到有效控制后,通过“官微”多方听取意见,谨慎处理危机遗留问题,同时也潜移默化的对大学生有进行了一次思想政治教育。

2.3合理引导微博发展,掌握话语主动权,净化校园文化环境。

建立健全微博舆论导向机制。加强指导微博平台上的热点和舆论的突发事件,牢牢掌握主动权和发言权来对微博平台上的舆论进行导向,遏制传闻和谣言蔓延。对微博环境进行净化,用户采用实名制的形式进行管理。与此同时,要保证师生的言论自由,在这个前提下,对在微博客负面舆论炒作,尽快来缓和与化解;对微博上的恶意攻击,积极开展斗争,防止微博上的信息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不良影响。加强微博监督管理,组建微博管理机构。微博的发展对高校教育者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必须建立专业的微博管理团队,及时适应当前形势,对话语权进行引导,应尽可能的掌握交流话语权,加强对微博平台上信息的把关,把握微博整体的舆论导向。

2.4挖掘微博潜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一是创建“微班级”群。目前,大多数学校通过QQ群与学生进行沟通,并对班级进行管理。微博在大学生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利用微博对班级进行管理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利用微博,发挥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的先进性,让他们作为管理人员,时时反馈班级学生的思想动态。二是创建学生管理机构。将机构微博与学生个人微博连接起来,及时向学生传播校园内外的资讯。例如,大连海洋大学党委宣传部主管的大连海洋大学微博协会官方微博,微博开设两年来,拥有超过一万人的粉丝,微博内容涉及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母校资讯,活动信息,校园福利,失物招领等话题。“海大学子,榜样力量”校园明星评选活动中,通过大海大微博协会微博,对优秀海大学子的事迹进行宣传,引起了学生的热量参与讨论,对激励学生成长成才起到了重要作用,丰富了高校校园文化的内容。

3结论

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方面带来了许多新变化,对高校校园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我们只有不断的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充分了解认识微博的特点,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扭转不利局面,构建“微时代”下校园文化建设新格局。

让文化无“微”不至 第3篇

面对工作困局,中核运行应势而谋,顺势而为,积极破题,提出“文化点亮生活”的工作理念,强调工作策划,积极逆向思维,大处着眼,小处入手,紧扣“实、新、小”三字诀,即工作落点求实、形式创意求新、内容化整为零,将大事化小、做实,开展了“四两拨千斤”的“微文化”的探索与实践。

微视角——“高开低走”:企业文化建设从部门文化建设入手

2014年1月,公司企业文化建设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中核运行将目光锁定在信息传递链条的关键——中层。

扁平化的管理中,管理层级变短,幅度变广,需要企业中层具有高度的主动性和责任感。组织的战略目标和价值观念必须通过各中层负责人积极主动地细化到本部门,并结合本部门的工作特性和实际,做好本土化的转化;同时通过中层有效领导,实现部门目标,从而促使企业战略得以实现。因此,为促进新团队内部以及处室之间的融合,加快公司文化理念和发展战略的落地,公司将企业文化建设的落脚点放在部门文化建设上。

2014年2月18日~3月27日,公司开展了“部门文化建设”调研工作。走访了公司党、政、纪、工会等高层领导,重点抽访了各领域中部门文化开展活跃的处室,随机抽访了几个新组建处室,此外,还抽访了少数科长和群众。同时,以全员人数10%的样本比例,开展了调查问卷。问卷回收率和有效率达100%。调研结果得到公司高度重视,调研组受邀在公司月度会议上向全体中层以上干部做了专项汇报。4月,公司正式发布《关于部门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全面启动部门文化建设,鼓励各部门在公司文化理念的基础上,结合部门工作实际和特点开展团队建设。11月,公司召开部门文化建设推进会,召集、运行、维修、技术、管理、党群等领域中部门文化较为活跃、有特色的部门负责人、党支部书记开展交流和研讨,进一步启迪智慧。

微举措——“滴水穿石”:每日一条安全信息让安全警钟长鸣

在核电企业,安全是永恒的话题。安全文化的传播和深植更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大课题。中核运行面对这个大课题,开展了一系列“滴水穿石”的小尝试。

2013年4月起,中核运行的所有会议前都增加一个议程,即宣贯每日一条安全信息,内容来源于全世界核电领域或全国的工业安全领域的安全事件或良好实践,用以警醒和分享。经过一年多的推广,大家逐步接受和习惯这一环节,主动对照信息查找自身工作中的风险。2014年9月起,公司在生产信息网悬挂七台运行机组的无人因失误时钟,以提醒每一位员工必须正确使用防人因工具、严格执行运行行为规范,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复位清零;同时,随着无人因失误天数越积越多,大大增强了大家的信心、成就感和自豪感,争取不断创造新的记录。无独有偶,中核运行面对群众反映的文化理念落地的大课题也悄然开始“不留痕迹”的微理念的传播和推广。伴随公司2014年所有企业文化活动,参加人都会收到一张颇有文艺范儿的文化微理念卡片,唯美小清新的画面配有简短的富有哲理的微理念,这种把高大上的企业文化理念用文艺的方式加以转化和传播的方式,受到广大职工的好评和关注。为了让职工成为理念转化的主角,中核运行不失时机地推出了“微理念”征集大赛,鼓励广大员工积极主动地融入文化理念的思考、转化和传播的队伍中,促使公司文化理念更接地气,更具人气!

微镜头——“画龙点睛”:“党旗飘扬”以真情扣动心灵

2014年,公司有几个较大的评比表彰任务:“感动中核运行人物”、“一先两优”、“党员示范岗”、“青年文明号”等,为了勤俭办会的需要,不仅要把所有仪式捏在一起,并希望能在形式上有所创新,在效果上有所提升。

经过周密思考,中核运行党委决定以党的生日为契机,以党员思想教育为主线全面策划了“党旗飘扬”主题活动。用心在环节设置上策划点睛之笔,用真情打动现场,用细节感动大家,把主旋律活动变成耳目一新的精神洗礼,一场行云流水、震撼人心的画卷在与会党员面前展开:无论是庄严的《红旗颂》中,被来自各个岗位的党员示范岗人员称为“震撼心灵”的集体重温入党誓词环节;还是突然出现的职工亲人颁奖团队,使“中核运行感动人物”的获奖者们饱含热泪的颁奖环节……这些细节和微镜头出乎意料,却无不敲打着每一位亲历者的心扉。成功验证了策划初衷:活动成功不是靠排场大,而是要在大家的心里留下痕迹。

微景观——“点石成金”:文化长廊成为地方和企业的新名片

围海堤改造项目,是自日本福岛核事故以后,按照国家要求,自查、开展56个改造项目中最大的项目。从设计上,改造后的海堤可以抵御千年一遇的台风引起的风暴潮、千年一遇的强降雨和千年一遇的天文高潮位叠加。长达1800米左右的海堤上竖起3米高的挡浪墙,并在上面绘制海堤文化长廊,长廊巧妙借助家喻户晓的海盐形象代言人三毛游核电,缓缓铺就核能产业与地方经济发展的良好互动的“核·谐”画面。根据规划,文化长廊分为卷首篇、“核·谐”文化篇、核电科普文化篇、海盐文化篇、核安全文化篇,讲述核电科普知识和地域文化。

画卷计划用一年的时间,由当地的中小学师生、各行业代表和核电员工共同完成。通过活动让核电员工在绘制海盐文化中了解海盐,让海盐的各行业代表在绘制核电科普知识和核安全文化中了解核电……这绘制的过程不仅是核安全科普的创新之举,更是加强企业与地方良好互动的创新载体。画卷的绘制,被注入了生命,成为了解核电的一张崭新名片。

nlc202309012226

微视频——“举重若轻”:核电小苹果改写科普思维

科普宣传一向是核电企业宣传的重头戏,中核运行尝试用轻松的方式来表达,收到情理之中也是意料之外的好效果。

2014年8月4日12时,中核运行在企业官方微信平台正式推送一部不足4分钟的宣传片,采用了时下流行元素《小苹果》为载体,核电员工演绎了核电版的《小苹果》,轻松倡导绿色节能环保的生活理念,并通过风趣幽默、青春阳光的员工形象展示,传播公司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宣传片一经推出,24小时内点击量近16万,瞬间在各朋友圈疯狂转发,当日被中核集团公司官方微信平台特别推介,截止8月30日,互联网浏览量已近500万。8月18日宣传片的主创人员受央视一套正大综艺栏目的邀请,参加了高博逗乐秀的节目录制作;中国核学会将该作品纳为学会公众科普的课件;北京大学光华学院也拟将小苹果作为公众传播方面的一个成功案例。11月,核电小苹果再传捷报,获得第二届亚洲微电影“金海棠”奖。

成功的背后,则是中核运行以“文化点亮生活”的大胆尝试。向时尚最前沿的作品借力,解开公众对核电的神秘,搭乘信息时代最高速的列车——微信予以推广,一个看似奇迹的宣传案例借助所有因素的叠加运作诞生了。

微组织——“积微成著”:小组织的大能量

在中核集团和海盐地方有一个颇有名气的小组织,她就是中核运行的妈妈协会。这个以“传递爱、分享爱”为理念的公益小团体,以把“工作做到家”的方式,致力于从服务、倡导和营造和睦温馨、积极向上的家庭文化角度助力企业文化发展,从一个独特的角度传递关爱,提升职工幸福指数。通过开展生动有趣的亲子活动传播教育专家的先进理念和体验中外的传统文化,同时开展孩子防风险、长智慧、强技能的“宝贝成长计划”……全面关爱职工群体中的妈妈们和职工家属、子女的身心健康、素质提升,努力企及“家和万事兴”的团队愿景。妈妈协会因其新颖的创意,丰富的形式在职工中有较好的口碑,多次受到浙江省文明办的充分肯定和地方电视台、手机报、报纸等媒体的广泛关注。

在青年职工占公司总人数58%的中核运行,还活跃着一个准确把握青年群体脉搏,深受青年职工追捧的小组织——“星空间”。这是一个轻松时尚,可以让参与者尽情体会旅途乐趣、分享激情和快乐的平台,让工作后疲惫的身体在清澈的泉水中缓释,让激越的青春在思想交融中碰撞,体会不一样的多彩人生,以积极健康的方式全新引领青年的生活。

在中核运行,这样有影响力、生命力很强的微组织还有很多,它们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将职工以爱好和兴趣分组,在充分的交流分享中感受企业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微平台——“星火燎原”:精心打造传递中核价值观的小阵地

为了将企业的价值观准确地表达和传递,中核运行还创建了一些以互动见长的线上、线下小平台。

中核运行特别开辟“文化圆桌”,从文化的角度讲述身边的文化管理小故事,展示部门文化建设成果,交流管理思想。线下活动平台版块中较有影响力的,当属“秦山故事会”和“文化沙龙”。为不断创新青年学习载体,更好地引导青年了解历史、正视现实、放眼未来,自2013年5月开始,中核运行公司团委组织开展了“秦山故事汇”青年讲堂系列活动。活动通过组织青年员工听领导讲、听专家讲、听离退休老职工讲、听青年员工自己讲,在深刻了解中国核工业、中国核电、秦山核电取得成绩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的同时,展示秦山核电青年挑战自我的勇气、创新突破的智慧和不断追求卓越的良好精神风貌,引导青年员工切身感受中国核工业人爱岗敬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优良作风。

文化沙龙则是对传统读书活动的创新尝试,针对企业中高素质人才云集的情况,通过不同的主题将高雅艺术、经典文化、传统文化以沙龙的方式,打造一个情趣高雅、氛围独特的公司文化艺术交流圈,努力为员工创造一个轻松互动的读书氛围,搭建一个让爱好者、欣赏者、阅读者主动走进来的欣赏、交流、分享的平台。无论是为新员工精心策划的《走进海盐,聆听海盐》地方文化大餐还是清新优雅的“剪秋·国庆音乐诗会”……中核运行文化沙龙总是以让人眼前一亮的创意使得每一次活动参与名额总是被一抢而空。

微公益——“一米阳光”:以每一次行动温暖一颗心灵

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不仅要承担企业对社会在经济、环保等方面的责任,同时鼓励倡导每一个职工都能自主投入到回报社会、关爱社会的事业中去。

高畈村位于丽水市缙云县大源镇,是中核运行在浙江结对帮扶的对象。村庄地处偏远、群山环抱,从县城到高畈村近一个小时的盘山公路让这里几乎与世隔绝。中核运行除了每年向高畈村提供5万元帮扶资金外,还把高畈村作为企业党员教育实践活动点和青年员工社会实践点,同时把环保知识、核电科普、公众宣传延伸至偏远山区的广大基层群众。

在企业的积极倡导下,公司工会组织的一支支“郭明义爱心团队”,团委组织的一个个“青年志愿者团队”,以及各支部、处室和自组织团队都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微公益”的活动中。2014年“心‘中’有爱,‘核’你同行”之“一份早餐”爱心公益活动,就是由维修领域的团员青年们自发组织,帮助云南怒江平安寨添富小学和旧乃山完全小学的457名师生能按时吃上一份早餐。先后有500余人次参加了爱心义卖和公益募捐活动,小朋友们也积极参与其中,共募集善款15000余元。同年举办“让我们彼此之间只有一本书的距离”爱心捐书活动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和支持,活动开展仅仅一个月,就募集了700余本书……在中核运行,这样的微公益活动已经成为职工们生活的一部分,是中核运行人作为一个社会人极其平常的生活片段。

微形象——“造微入妙”:细心面对每一个物语表达

在一个企业中,彰显企业气质的不仅要通过企业业绩、员工行为、企业活动等生机勃勃地表达,还要通过企业环境等无声的形象来传递。中核运行努力在这些无声的表达中巧妙蕴含企业内涵。

中核运行不仅通过6S建设积极打造出整洁、有序的工作环境,更通过在办公区的公共场所搭建精致优雅的公共微书吧,为企业平添一股浓厚的书卷气。微书吧采用公司统一策划供给,党支部主动申领管理,职工自助式借书还书的方式,构建出高度信任、高度文明的人文氛围。

一年里,这些点点滴滴的微文化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职工中引起或大或小的反响,与公司各职能部门开展的大型主题文化活动相互呼应,相得益彰。

实践告诉我们:微文化的魅力在于接地气;微文化的生命力在于成体系;微文化的活力在于有创意。

小微文化企业如何闯“三关” 第4篇

虚拟产业园解决房租贵问题

张勇2004年从重庆大学建筑学院毕业后就到广东闯荡, 打过工, 开过广告公司, 但因人在异乡, 缺乏人脉资源, 市场开拓乏力, 业务量一直不大, 最艰难时, 甚至发不出员工工资, 公司濒临倒闭。

2009年, 张勇听说了威客模式, 即创意通过互联网转换成实际效益的模式, 而这些通过互联网把智慧、创意转化为财富的人被称为“威客”。他开始尝试在网上寻找机会, 在国内最大的威客平台之一——重庆猪八戒网上注册, 依靠过硬的设计水平, 他很快就成为了猪八戒网排名第一的威客。

此后, 千树品牌策划公司逐渐放弃了线下的业务, 全员投入到网上品牌策划、设计和服务的工作中, 成为了猪八戒网的全职威客团队, 每月收入保持在30万元以上。

去年, 张勇决定将公司搬到老家重庆, 如果在传统时代, 一家广告公司搬家, 业务和团队肯定会大量流失, 但由于该公司的生意全在网上, 搬家对业务没有太大影响。那些留在广东的员工仍可以通过在家办公的方式继续留任, 现在, 张勇的团队有30人, 在重庆上班的仅有15人, 另外15人都是在自己家中办公。

为何可以在家上班?因为该公司的业务大部分是品牌策划和设计工作, 不需要物流, 也没有仓储负担, 只要网络畅通、电脑设备完备即可。这为企业节约了房租, 让零房租的异地办公成为可能。

像千树品牌策划公司这样的小微文化企业在猪八戒网的虚拟产业园中不止一家。在猪八戒网的办公大厅, 猪八戒网副总裁刘川郁指着一块巨大的世界地图液晶屏幕向记者介绍:“现在, 我们为全球25个国家近50万家单位服务, 平均每秒钟就能产生一部原创作品, 每分钟完成一笔交易订单。”

这家成立于2006年的文化创意在线服务交易平台, 现在注册用户超过1000万个, 其中80%以上为青年用户, 平台累计交易额超过39亿元。这意味着, 数百万青年在猪八戒网上, 用自己的创意 (如设计、软件开发、网站建设) 进行创业, 他们不受地域限制, 足不出户就可接受订单;不需要办公室, 可在家里、咖啡厅上班。

2014年, 按照国务院的部署, 重庆开始推行工商登记制度改革, 猪八戒网于6月开设了网络虚拟产业园, 该园开创了创业孵化的新模式, 即在线上孵化文化创意微型企业团队。这个园区不占一寸土地, 没有一栋大楼, 却能容纳上万家创业公司, 而这些公司在任何地点都能服务自己的客户。

刘川郁介绍, 猪八戒网为这些微企代办工商、税务等证照, 开启电子发票通道。“网上的虚拟微企也能拿到营业执照, 这大大降低了创业者办企业的门槛。”

同时, 还对线上注册的入园企业进行培训、开设智慧店铺的引导, 还匹配流量和订单, 增加微企的存活率。“我们还帮助小微企业凭借现金流水账获得重庆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 帮助他们融资。”

刘川郁说, 猪八戒网计划在3年时间内, 在该虚拟产业园中孵化1万家创意设计类小微企业。

版权拍卖解决版权保护难

横店影视城被誉为“东方好莱坞”。从横店一路向西南, 不到50公里, 是一座低调的浙江小城永康市, 这座小城以生产五金配件闻名。但不为人知的是, 永康一直与影视行业息息相关, 早在2002年就成立了石鼓寮影视城, 已接待了600多个剧组, 包括《天龙八部》、《西游降魔篇》等。

在永康市有不少以编剧个人工作室等形式发展的小微企业, 永康市为扶持这类企业, 曾专门以文件形式出台了相关政策, 以贴息、退税、补贴、奖励等各种形式给予资金上的支持, 永康市影视办主任黄立华举例, 一般来说, 编剧工作室需要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高达20%左右, 但通过各种优惠政策, 在永康这个数字降到了1.8%。

虽然在税收方面为小微企业解决了一些问题, 但小微企业面临的难题不仅如此, 以编剧工作室而言, 在影视行业中长期存在“重演轻编”的现象, 作家和编剧在整个影视产业链条中的参与方式比较粗放, 处于较弱势的地位。不少编剧都遇到过“见光死”问题, 在和制片人或制片公司讨论剧本时, 常遭遇创意故事被剽窃, 使得很多编剧写完剧本都要先去备案、版权注册后, 才敢给别人看剧本。

对于这种版权保护上的难题, 黄立华坦言, 不是永康一家可以解决的问题, 而是行业性问题。所以, 近期永康市与北京东方雍和国际版权交易中心、作家出版社合作, 尝试以版权拍卖的方式来更好地开发和保护影视文学版权。

业内人士认为, 通过拍卖这种相对公平的交易方式, 既可以为影视文学版权提供新交易渠道, 又可以使影视文学版权的定价更加趋于透明化, 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价格乱象。

北京东方雍和国际版权交易中心董事长殷秩松介绍, 本次版权拍卖为了防止上述“见光死”现象发生, 特别请到专业的律所提供法律支持。在交易过程中, 采用会员准入制度, 剧本信息将根据会员等级进行不同程度的分阶段披露。

殷秩松举例, 对于实名注册的会员, 提供一句话的剧本概要。想要看到更详细的大纲, 需要会员的诚信达到一定级别, 才对其开放。这样就相当于为编剧们建立了一堵版权保护的“防护墙”。

作为本次影视文学版权拍卖大会的合作方, 作家出版社社长葛笑政坦言, 中国的影视生产并未完全市场化,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剧本产生的环节。“这个环节的现状是各个影视公司基本上是以小作坊式的方式在运作, 每个公司几乎都有自己的策划部, 到处找小说。”葛笑政说, “我们试图打造一个开放式的公共平台, 这个平台的入口就是全国所有的写作者, 包括小微企业, 将他们的版权聚集到平台, 出口就是影视制作机构及投资人, 都可以到这儿来选择他们喜欢的作品。”

互联网产业链融资解决融资难

9月, P2P新秀积木盒子获得小米和顺为资本领投的3719万美元, 实现B轮融资, 其开发的“核心商圈贷”产品就是互联网领域产业链融资的典型代表。其基本商业逻辑, 是以某个核心企业为中心, 根据供应链中企业的交易关系和行业特点, 对核心企业相关的上游或下游配套企业提供贷款的一种融资模式。

目前, 积木盒子已与奢侈品电商寺库网达成合作, 融资人为核心企业北京寺库商贸有限公司的上游供应商。以寺库的可估值、可流动资产及应付账款作为封闭式风险保障, 积木盒子帮助撮合完成供应链贷款, 从而为上游供应商提供流动资金。目前, 积木盒子已帮助寺库6家供应商完成了总金额约为600万元的融资。

积木盒子CEO董骏表示, 基于寺库电商平台的交易数据, 尤其是通过对其历史数据的分析, 有助于更好地防范风险。目前积木盒子先后与趣玩网、寺库网等企业达成合作, 中小电商将曲线实现供应链融资。

成语文化探微教学设计 第5篇

河北易县中学

郭文静

(一)教学目标

1、从成语的来源和内容探究成语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2、感知成语与文化的关系,认识成语承载了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3、通过探究成语与文化的关系,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成语与文化间的关系

难点:体悟成语中浓缩的中华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方法:问答法

(四)教学设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成语是汉语言文化的精华,是我们的国学。其中蕴含着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就像一个窗口带我们走进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相传在最古、最初的时候,天地本是黑暗混沌的一团,好像一个大鸡蛋。里面孕育着一个生命——盘古。过了一万八千年,突然天崩地裂一声巨响,大鸡蛋裂开了,混沌不分的天地被盘古分开了,他手托着天,脚踏着地。这样又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地重合的可能已不复存在了,盘古开天辟地的任务也完成了。但是盘古已经耗尽了所有的能量,倒下来死去了。这就是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传说,成语“开天辟地”就由此而来。同学们想一想像这样来源于神话传说的成语还有哪些?这些成语蕴含着什么样的文化内涵呢?今天我们就从成语的来源来探究成语文化间的关系。

二、教学过程

(1)从成语的来源来体会成语与文化的关

1、神话传说——夸父逐日 精卫填海 嫦娥奔月 后羿射日 牛郎织女 女娲补天 叶公好龙 愚公移山

2、谁来给大家讲一下精卫填海的故事呢?(找一名同学讲)明确:《山海经》中记载:“炎帝之女名曰女娃,女娃游子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山西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3、那么这个成语的含义是什么呢?

学生:旧时比喻仇恨极深,立志报复,后比喻意志坚决,不畏困难。

4、为什么这个成语会被赋予这样的含义呢?给你什么样的启示呢?请同学们思考后各抒己见。

总结:精卫鸟虽小,却立志填平大海,它这种矢志不渝的精神不正是我们每一个人想要有所成就应该具备的吗?所以这个成语的含义源于这个神话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5、它与我们的民族文化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认真思考后回答。

明确:神话传说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在远古时代,人们面对自然灾害无能为力,创造了神话传说来表达抗争自然的决心和毅力。虽然,这只是神话传说,但我们却可以从中窥见中华民族最初的精神:不惧任何生存困境的创造精神以及远古人民征服自然,与自然灾害抗争的决心和毅力。而这种精神是我们中华文化的根,从古至今都在我们炎黄子孙的血液里生长。像夸父逐日、女娲补天、钻木取火、开天辟地、后羿射日、愚公移山这些成语都有这样的文化内涵。

6、那叶公好龙又有什么含义的?

学生:比喻表面上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含贬义。

7、从字面看,“好龙”就是喜欢龙,喜欢龙有什么不好的呢?为什么会含贬义呢?谁来给大家讲一下“叶公好龙”的故事呢?(找一

个同学讲)

8、这个成语又有什么样的文化内涵呢?为什么是“好龙”?叶公那么喜欢龙,为什么又那么害怕龙呢?请同学们思考后回答。

明确:先秦时期楚人的龙凤观念有一个嬗变过程。春秋时期,面对强邻环伺,楚人对周边部族普遍崇拜的龙蛇又爱又恨。战国时期,随着文化的交融楚人对龙的恶感渐渐减弱。子张讲“叶公好龙”的故事,拿南方的楚人叶公子高说事,言语的背后隐藏着春秋时期楚人对龙又爱又恨的社会文化心理模式。

总结:由此可见,一个成语的含义与它的来源有很密切的联系,我们只有弄明白它的来源才能真正理解这个成语,才有可能正确的运用它。

9、“坐井观天,刻舟求剑,狐假虎威,守株待兔,庖丁解牛,杞人忧天,望洋兴叹,亡羊补牢”这些成语又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都来源于寓言故事

10、这些成语故事大部分我们都耳熟能详,但我们不能只理解字面意思,更重要的是弄清它有什么样的文化内涵?比如“庖丁解牛” 这个典故就来自庄子的名篇《养生主》。其实庄子这个故事不是讲如何杀牛,他最根本的目的是以此来表达他自己的养生观念。庖丁为什么能游刃有余的去解牛?解牛和养生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思考后回答。

明确:做事要掌握规律:掌握并按照客观规律来应对纷繁复杂的世务,这样才能化解各种矛盾,从而达到“保身”、“全生”的目的。

做事要小心谨慎∶虽然庖丁解牛的技艺高超,但当他遇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时,绝不掉以轻心,他会战战兢兢地提高警惕,集中视线,放慢动作,谨慎小心地轻刀宰割。正如人遇到困难时,应谨慎小心,以免出错。

做人要敛藏自处∶当牛分解开了,他自然感到心满意足,於是把

刀抹净后收藏起来。正如人解决困难后,应收敛锋芒,以免招至妒忌。

总结:还有很多成语,如“负荆请罪、破釜沉舟、乐不思蜀、望梅止渴”等等,要么源自历史故事,要么源自文人作品,每个成语都有它的文化内涵,都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信息,从成语的来源入手,探究它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方法。

(二)有同学说,我们面对的是高考,只记住成语的字面意思就行了,弄清它的来源有什么用呢?请大家看几道高考成语题,看看弄清成语的来源对我们做题到底有没有用呢?

1、(2012·课标,1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这位姑娘天生就眼睛深凹,鼻梁挺直,头发卷曲,身材苗条,好似芝兰玉树,在黄皮肤黑眼睛的国度里,很容易被人认出。....B.为化解部分旅客的不满情绪,他们设立了“旅客投诉中心”,此举说明他们不光有良好的服务意识,还有闻过则喜的雅量。....C.一名惯偷在车站行窃后正要逃跑,两位守候多时的反扒队员突然拦住他的去路,二人上下其手地将他摁倒,结果人赃俱获。....D.旧的梦想总是被新的梦想代替,很少有人能从一而终地记住自....己做过的华丽缥缈的梦,因为现实需要人们不断调整梦想。

分析:芝兰玉树:《晋书·谢安传》:“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 比喻有出息的子弟。

上下其手:《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载:伯州犁有意偏袒公子围,叫皇颉作证,并向皇颉暗示,举起手说:“夫子为王子围,寡君之贵介弟也。”把手放下说:“此子可为穿封戍,方城外之县尹也,谁获子

比喻玩弄手法,串通做弊。

2、(2012·山东,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在这次演讲比赛中,来自基层单位的选手个个表现出色,他们口若悬河,巧舌如簧,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B、陶渊明早年曾经几度出仕,后来因为不满当时黑暗腐败的政治而走上归隐之路,过起了瓜田李下的田园生活。....C.抗洪救灾形势严峻,各级领导都坚守岗位,没有擅离职守、久假不归现象,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D、五四时期,革命青年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奔走呼号,奋....不顾身,表现出高尚的爱国情操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分析:瓜田李下:出自古乐府《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

巧舌如簧:出自《诗经?小雅?巧言》:“巧言如簧,颜之厚矣。指舌头灵巧,象簧片一样能发出动听的乐音。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

3、(2013·辽宁,13)下列各句中,如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爸爸工资不高,妈妈没有稳定的工作,生活拮据,但他们兄弟二人都很懂事,让枣推梨,关系融洽,很受邻居们喜爱。....B、他潜心于文字学研究,身居书斋十多年,焚膏继晷,颇下了....一番“头悬梁锥刺股”的功夫,终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C、小李考虑问题总是出于公心,勇担责任,从不患得患失,所....以在这个有着十年奋斗历程的团队中威望很高。

D、我攀过陡峭的崖壁,历尽艰辛,登上绝顶,放眼望去,天无涯际,顿觉自己渺小,登高自卑之感油而生。....分析:让枣推梨:《梁书 王泰传》:“年数岁时,祖母集诸孙侄,散枣栗于床上。群儿皆竞之,泰独不取。”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孔融传》李贤注引《孔融家传》:“年四岁时,每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由此我们可知,这是小儿推让食物的典故。比喻兄弟友爱。

登高自卑:出处 《礼记·中庸》:“譬如行远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自:从;卑:低。登山要从低处开始。比喻做事情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不能误用为看见高山觉得自己很渺小。

1、分别找三名同学分析这三道高考题。

2、同学们分析的不错,但第三题中的“让枣推梨”“登高自卑”却不能准确理解,但当我提示出成语的来源时就恍然大悟了。

总结:通过这几道高考题,我们发现这些成语均有它的来源,并且蕴含着很深的文化内涵。所以我们学习成语,多从它的来源入手,去了解它的文化内涵,对我们做高考题是大有裨益的。更会在无形当中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

(三)、从成语的内容来体悟中华文化

从内容上看,汉语成语反映了汉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和价值体系。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华文化的各个方面:从天文历法,山川地理,宗教历史到文学艺术、宫室建筑、饮食起居;从政治军事、道德伦理,思想观念到典章制度,礼俗礼仪、服饰乐律等。可以这样说,汉语成语就是一个向我们展示传统文化精华的窗口和平台。

请大家一起思考下面两个问题,课下查阅资料,下节课上课我们一起讨论。

1、在中国古代社会,服饰的颜色扮演着尊卑不同的颜色,成语“白发青衫”“白衣秀士”“被朱挂紫”“大红大紫”分别指的是什么样的人?

2、“黄钟瓦釜”这个成语是什么含义呢?它与中华文化又有什么关系呢?

(四)、课堂小结

微文化影响下的班级文化建设途径 第6篇

1.微文化对学生的负面影响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支持,出现了微博、微信等平台,这些平台的交流产生了大量的微信息,从而形成了微文化。微文化一方面丰富了校园文化,开阔了学生视野;另一方面也给高中生带来了更多的负面影响。

(1)微文化的“快餐化”

微文化给高中学生带来了“快餐式”的文化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的精神生活,缺少了对知识内涵与外延的理解,得到的仅仅是直接获得微文化的快感,快感过后缺乏了对文化内容本身的认识,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2)微文化的片面化

微文化由于其入门低、创作人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所创作出的作品也良莠不齐,往往带有自身的片面观点,甚至是错误、激进、反动的观点等,这些观点严重干扰着学生的思想,可能让学生产生困惑,甚至是偏激、错误的想法。

(3)微文化的依赖性

微文化与班级文化相比,对学生会更有吸引力。微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可交流的平台。如微信,学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与他人交流,很容易对某一问题产生共识。在紧张的学习压力之下,很多学生对微文化产生过度的依赖感,影响学生的学习,甚至影响学生的身心,出现精神障碍等疾病。

2.微文化对班主任工作的影响

微文化走进校园,对班主任的工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也使班主任的工作越来越复杂。我们经常看见有学生上课玩手机,一问不是在发微博,就是在发微信;有的学生为了刷“朋友圈”甚至上课也不能离开手机,对微文化产生了过度的依赖,一旦离开,人就会变得狂躁。我们也经常看到许多的班主任和家长在一起解决孩子手机使用等问题。我们还看见有学生一次次保证上课不玩手机、后又食言的问题。如此之多的问题大大增加了班主任的工作负担,影响着班主任的学科教学,牵扯了班主任过多的精力,让班主任感觉到劳累不堪。

3.微文化对班级的影响

在班集体生活中,学生很多事情都是通过微信等互联网平台来实现。学生通过微信平台建立自己的“朋友圈”,建立私密的交流方式,形成各自的“小团体”。这种“小团体”没有语言的直接交流,通过微信平台就可以传播彼此的想法,达成共识。“小团体”影响着班集体的建设,也影响着班级文化的发展趋势。

微文化通过对学生的影响,间接影响着班主任工作与班级建设,影响着班级文化建设。

二、微文化现象成因的分析

1.微文化的“小微”特点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有人说:“我们已经进入小微时代”。微文化是小微时代不可分割的部分,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正影响和改变着传统文化。相对于传统文化来讲,学生在学习的压力下,更容易接受小微文化。微文化虽然具有“快餐式”的特点,但能够“填饱肚子”,满足学生的需要。

2.教师理念的守旧,缺乏对新生事物认知的引导

班主任通常都把管理好班级作为首要的任务,即学生听话、遵守纪律、学习成绩好等作为班级管理好坏的标准。在今天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们强调以人为本,要尊重学生,立德树人。同时,也要改变自己的德育理念,学习和接纳新生事物,加强对学生的疏导,而不是“堵”。这样学生会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我们的建议。

3.班级文化生活的单调性,导致班级精神的缺失

在当前的班级文化建设中,很多班主任的理念不够先进,导致对班级精神文化认识不足。认为只要学生学习成绩好,其他都无所谓。正是这种可怕的认识,才让外来的文化占领学生的精神世界,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以至于学生情感的缺失,班级的精神文化发展从而也遇到了瓶颈。

三、微文化影响下的班级文化建设途径

1.更新观念,体现学生主体

班级文化的建设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情,而是一个班级全体师生共同思想的体现,是师生共同的责任,也是学生的权利与义务。所以,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班主任要更新自己的观念,积极调动班级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全体学生的智慧,建设符合高中学生心理特点的文化。

学生也应转变自己的观念,不要将班级文化等同于简单的班级布置,要明白自己是班级的主人,是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没有每个人的积极参与,班级文化建设就无从谈起。

师生共同参与班级文化建设,班主任需要转变班级管理理念,把班级还给学生,让学生做班级管理的主人,班主任做班级管理的引导者。有关班级的事情师生共同探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班级事物管理和班级文化建设中,分散外来“不良的”微文化对学生的影响。

2.创新“常规阵地”,体现学生主体

(1)创新班会课,调动学生主体参与

第一,师生共同制定学期班会课计划。

班会课不是随意开的,它应为教育教学服务,为班集体建设服务。所以,像“班级如何发展”、“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等都可以通过主题班会课来解决。在开学初,师生围绕班级建设来确定本学期班会课主题。学生参与计划制定过程,既尊重了学生,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第二,以寝室为单位,组织班会课。

为了避免班会课的随意性,班主任可以以寝室为单位,精心选择主题和设计班会课,分阶段完成班会课。这样的安排能够发挥寝室每个成员的特长,在准备过程中每个人都在成长。在设计过程中,不同的想法相互碰撞,最后达成共识,就形成了寝室文化。不同的寝室文化,就构成了班级多元文化的一部分。

第三,创新墙壁文化,体现学生的个性文化。

班级墙壁文化是以黑板报为主体,以字画张贴等为辅的班级文化,是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墙壁文化能够体现学生的个性,激励学生的成长。

第四,以黑板报为载体,宣传班级文化。

黑板报是班级墙壁文化重要内容。班主任可根据学校的主题安排,布置体现班级特色的文化内容。在此过程中,为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可以将每期的主题分配到寝室,由寝室成员共同完成。在完成黑板报的过程中,形成班级的凝聚力,打造和谐的班级文化。

(2)以拓展专栏为辅,展示个性文化

为了满足学生需要,展示学生个性文化,应积极开拓班级的墙壁文化。在班级的左右墙壁上,可悬挂学生书写的励志书法作品或者是绘画作品,并进行定期的更换,满足热爱书法和绘画学生的展示需求。班级的前面墙壁除了《制度文化》专栏外,可以设立《青春风采》展示班级不同学生的特长。班级后面墙壁的小板上,可以设立《心灵桥》等专栏,让学生倾诉自己的情感,也可以进行文字的交流。通过墙壁文化的拓展,展示班级个性文化,体现学生个性与特长。这样,学生就会更多地关注班级的文化,减少不良文化对学生的影响。

3.利用校园活动,展示班级文化

班主任要善于利用校园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展现班级文化。通过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等重大节日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挥班级干部的组织能力与智慧,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帮助,提升凝聚力,促进班级文化的发展。

4.搭建一个平台,拓展班级文化途径

班级文化相对是比较封闭的,为了丰富班级文化,让不同的文化元素走进班级,班主任可以搭建一个学生与家长、教师、班主任、社会人士等交流的平台,创新班级文化建设的途径。在班级建设中,可以开设《今天,我来讲!》等栏目,邀请部分学生、家长、老师进行演说与交流,目的是促进学生与家长、老师间的坦诚交流,化解学生与家长、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一些误解,协调班级人际关系,增强班级的凝聚力。通过这样的平台让学生更多地关注社会、科技等各方面的知识,了解个人的职业规划等内容,开阔学生视野,增加班级文化元素的多样化。通过平台引导班级文化的发展,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从而构建班级自己的微文化,并传播自己的微文化。

参考文献

[1] 蔡晓阳.蔡澄.申卫革.班主任工作原理与策略[M].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13.

微电影与地方文化传播研究 第7篇

1 微电影对地方文化传播的叙述选择

1.1 地方风俗习惯的体现

在微电影的制作和拍摄当中,创作者往往会选择自己熟悉的人文情怀、风俗习惯等,其对所拍摄内容的感触颇深,利用微电影的试听表现手段,对自己所熟悉、热爱的地方生活进行表达,从而能够很好地体现地方风俗习惯。目前,很多微电影作品中都大量使用了当地的放眼,体现了地方的历史文化,对于地方文化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例如,使用朔州方言的《大伟的烦恼》,使用天镇方言的《族谱》,使用大同方言的《出租车囧事》,使用阳高方言的《杏花》,都蕴含了丰富的地方文化色彩[1]。中国传媒大学一名教授曾说过,在电影和民俗之间,具有互动互惠的关系,在电影创作中,融入地方民俗元素,能够极大地提升电影的民族气质、艺术魅力,且可以通过电影这种现代化视听媒体形式,更好地传承与传播地方民族文化。

1.2 普通小人物的情感表达

在微电影的创作当中,采用浓缩、提取的方法呈现真实的社会生活。微电影的传播媒介主要是网络,基于其自身的优势、特点,对社会中不起眼的小人物情感进行挖掘和扩大,体现出个性化的私人诉求、个人审美。在很多微电影当中,叙述的都是发生在当地社会中的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小事,在小事中对普通的小人物进行情感表达,通过小人物的情感和体会反映出普遍的社会现象。在这一过程中,地方文化能够体现在各个方面。例如,微电影中的选取的背景、故事发生的地点等,都能够充分体现出地方文化的精髓和内涵[2]。与传统电影的是,微电影不同其中往往并没有大喜大悲、大起大落,很多的都是小人物的爱情亲情、努力奋斗等励志情感的表现。通过这种小人物的主题,能够对地方普通民众的生活感悟、生活追求、细腻情感加以展现,从而生动的刻画出地方文化及风俗民俗。

2 微电影对地方文化传播的叙事方式

2.1 时空表达标志性

在地方文化表达与传播中,需要借助特定的时间维度、空间实体,以及一些特殊建筑、自然景观等标志性意向性的物质意象元素,使地方特色的戏曲艺术、饮食习惯、民间传输等非物质意象。在微电影当中,通过对这些意象的夸大、强化,对影响时空进行构建,让人们一眼就能认出微电影的拍摄地点,以及其中故事的发生背景。地方文化不但是历史的记忆,也在持续性的变化和发展。而在当今社会中,现代化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很多地方文化的影响力正在减弱。对此,利用微电影的形式对这些社会现象进行聚焦,引发人们的深刻思考。同时,微电影能够引起人们对地方文化的关注,让不了解该地区地方文化的观众产生兴趣,进而发挥出地方文化传播的作用和效果。

2.2 叙事结构碎片化

在微时代的社会背景之下,人们对于信息的接受,逐渐呈现出明显的碎片化特点。对于微电影来说,由于受到设备、技术和时长等方面的限制,因而难以形成大型制作作品。所以,微电影具有其独特的碎片化的叙事模式及构思方式。与碎片化的叙事结构与传统叙事方式之间的区别在于,在传统叙事中对于故事的完整性、线性十分重视,而微电影中的碎片化叙事结构则主要是对作品的高潮部分进行重点突出,对其他的部分则简单承接。在微电影种种特点的限制下,其采用碎片化的叙事结构是最为合适的。通过对高潮部分的突出,带给人们更加强烈的情感冲击,让观众关注微电影中体现的地方文化。从故事中能够体现出一个地域人们的性格、思想和观念,从而为地方文化打上深深的烙印。

3 结语

在当今社会中,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正在以极快的速度发展和普及。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基于传统电影业,产生了微电影这种新型的媒体形式。与传统电影相比,微电影具有很多的优势,而利用微电影作为平台,对某地的人情世故、风俗习惯等进行展现,能够为当地地方文化的传播提供强大的助力。微电影为地方文化的传播做出了贡献,在微电影中融入地方文化能够增加作品的美学内涵、文化意味,使其发挥出一种符号化的作用,更好地推动和促进地方文化的传播。

参考文献

[1]陈旭光.媒介公共文化空间、青年意识形态与网生代的崛起——论“微电影”的社会文化意义[J].艺术百家,2016(1).

微文化 第8篇

关键词:文物古迹,无损检测,观测系统,UCT,GPR

引言

长期以来,在进行土木工程勘测和设计过程中,利用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对基础设施进行无损探伤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无损探伤检测技术作为土木工程中的一种检测和分析手段日益显示它的重要性,已正成为工程质量控制和构造物使用过程中可靠性监控的一种工具。而实现对文物古迹(例如古纪念碑、古建筑墙壁、古树、陶器、雕像等)内部的探伤检测已在国外一些国家进行大量的开发性研究,其涉及的方法主要由传统地球物理探测方法衍生而来。这些非传统的地球物理探测手段往往能够解决被探测目标体内部变质破损结构的定位,以及为安全修复工作等问题提供参考依据[1,2,3,4,5]。

早在上世纪50年代,出于评估新的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国外一些研究人员就已经尝试利用了小型物理模型。但由于传统地球探测方法未能良好适应小型目标的探测要求,同时出于当时计算机技术发展状况,许多涉及地球物理领域中的问题未能深入处理,而且只是建立在物理模型实验的基础上,并没有进行数学建模,对于分辨率等细节问题未能很好研究。目前,计算机数字化技术发展使得人们可以运用各类仪器进行探测作业,并通过使用大型计算机软件进行快速、精确地数据处理,使得地球物理微型化勘察成为可能。

受自然(风化、氧化、雨水侵蚀、内部材质降解以及地壳震动等)和人为因素(拍卖、运输转移、盗窃、仿制、战争破坏等)作用下,部分历史悠久的古董(瓷器、陶器、雕像等)及古纪念碑、古建筑物结构(墙壁、梁柱、楼台等)相应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对这些文物的现状进行详细检测、评价相当重要,其对艺术、收藏、历史研究带来的价值不可估量。同时,有针对性检测其内部缺陷和风化程度,确定最佳的修复措施成为文物管理保护工作者所关心的主要问题之一。

1 主要探测方法及其适用性

在解决土木工程安全检测的问题中,层析成像探测技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超声波层析成像技术[6,7,8](UCT:Ultrasonic Computed Tomography)是在不损伤研究对象内部结构的条件下,利用震波场射线源,通过仪器设备从探测目标外部获得数据,在特定的物理背景下依照一定数学关系,利用计算机反演探测目标内部相关物理量的分布,生成二维及三维图像,重现探测目标内部特征。该探测方法是一种由数据到图像的重建技术,同时探测过程中所获得的弹性波速度值和阻尼值与被探测的物体的力学性能密切相关,可定性定量分析被测材料或制件内部质量及其缺陷。

在土木工程建筑和基础设施的安全检测过程中地质雷达[6,7,8](GPR:Ground Penetrating Radar)的运用越来越受到业内人士的青睐。该检测技术是一种高精度、高效率、经济适用的无损检测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高频电磁波在目标体内部传播中遇到不同介质界面产生反射的特性,通过天线接收相应的反射波从而来判断物体内部异常情况。探测过程中获得的大量雷达电磁剖面可用于解释各类工程领域内的问题。

同时还可以利用表面直达波速度、介质电阻率等参数相辅助进行相应的探测。在进行文物古迹检测中,探测目标体材质不只局限于岩体,金属、玻璃、陶瓷等甚至木制工艺品都可作为探测目标。与传统地球物理探伤应用相比,其主要特点是目标体的微型化,要求进行无损精细探测。因此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1为适应探测目标尺寸的问题,同时确保获得可靠的、丰富的探测数据体,还需要适当改进小型化探测传感器[9],并能够良好耦合于各种接触面(无论是在粗糙的、垂直的、倒置的平面或曲面),从而提高空间数据采集密度。因为针对此种探测要求分辨效果的好坏直接取决于采样获得的数据。

1.2在利用物探技术解决此类问题时,由于探测目标体形状难以保证其规则性,所布置的探测传感器往往不在一个平面,因此目标体的几何参数需要考虑在内[10]。这将对探测观测系统的布置及后期的层析成像处理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3为提高对最小目标体尺寸的分辨能力,在对探测深度与分辨精度的取舍中,先要保证分辨精度;相反如果要求较高的探测深度,对于震波探测方法而言,利用低频波段的震波时,低频震波的绕射将会带来更多复杂的问题[10],即使绕射波可以利用于研究内部细微的结构。因此探测时应使用高频段的探测传感器。同样由于探测深度的局限性应最大成度保证探测点完全覆盖探测目标体,同时缩小传感器布置间距,从而确保足够的探测数据量。

2 探测应用举例与分析

2.1 利用超声波法测定材料表面薄层厚度

受时间环境的影响,多数石质雕像、古碑的表面材料在氧化、风化作用下会形成一层质地疏松的薄层,薄层厚度等相关参数对文物的保存和修复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而往往在不运用侵入式探测方法条件下难以测定这些参数。针对如何测定该薄层的厚度人们进行了相关研究[11](GTT:Globa Tomographic Traveltime),此项检测方法可谓一种将三维层析成像问题转化为一维时间轴的问题,在假设薄层内部结构各向同性的条件下,可快速精确获得薄层厚度及波速值。

利用超声透射原理,文献首先对大理石石像进行不同方向的穿透(图1(a)),统计得出透射波波速分布,其整体波速值在3500~6000 m/s范围内(受平均速度不超过2500 m/s表面薄层的影响)。时间域随收发距的变化的拟合曲线如图1(b)所示。

然后将收发探头安置在同一平面不同间距进行探测(图2(a)),接收探头获得的初至波,其到时数学表达式为:

其中,tn为直达波的延迟时间,x为收发探头的距离,Vdm为薄层的波速。在该情形下的薄层厚度以及常规超声波探头的频率难以形成折射波(即速度最快的初至波),再加上保持收发距值尽量小,基本控制在折射波盲区范围内。

经过多次探测后时间域随收发距的变化的拟合曲线如图2(b)所示(需剔除接收到折射波的数据点)。因此对整体对穿的透射波到时表达式为:

此时Vm为内部完好结构部分的波速,S为薄层的平均厚度。若使tf=tn,容易得出:

该值可由同一时间域的两条拟合曲线的交点处获得。

2.2 利用地质雷达法测试古建筑安全隐患

由于某些古建筑年久失修,在自然环境的影响下,其内部石质结构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同时可能导致建筑墙壁表面的附着体破损垮落[12]。这些存在的难以预测的安全隐患往往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文献中利用地质雷达可以快速精确地测试其内部破损状况,达到安全性检测的目的。实际探测中首先进行一次校准的步骤(图3上):沿着梁托外壁不同的位置安置铁棒用于雷达天线接收反射波,一方面可获得探测目标内部材质的介电常数;另一方面用于速度分析,后继进行时距转换。为保证探测精度,利用电磁波的频率在1000~1600MHz范围的地质雷达天线在梁托外侧扫描。雷达所获得的第一个反射界面是梁托外侧顶端的界面,最后一个界面则是其嵌于建筑体内尾端界面,因此这两个反射界面之间所出现的其他反射界面便反映了梁托内部不安全因素(裂隙、湿气、岩石降解变化等),探测雷达剖面如图3(下)所示。

与传统的声波探测相比,雷达通过内部材质的介电常数的差异获得的反射界面更能直观反应内部裂隙状态;同时电磁波与内部介质相互作用使得波在传播过程中其极化状态发生改变,无疑这些改变都反映了介质和目标的信息,所以研究回波的极化状态能反映更多的探测目标内部的问题。

2.3 利用综合物探法探测石板裂隙

为检测某一存在裂隙的浮雕石板内部裂隙状况,综合运用超声波和地质雷达层析成像方法可以获得理想效果[9,13,14]。文献试验研究中,超声波探测施工了65个探测点,其中40个点平均分散在石板四周侧边的层面上,另外25处分布在浮雕表面。测试时超声波发射频率的平均值约为55k Hz,成像反演过程中将层析三维单元体设为2×2×2 cm3。通过统计采样获得的所有数据,超声波在石板内部传播速度变化范围在1500~5000 m/s,可见石板内部的破损程度。图4(a)反映通过层析成像反演后石板内部振幅变化分布。

地质雷达探测法并不针对检测介质内部连续性特征,但其对于定位介质内部结构的断裂、缝隙有较为显著的效果。现场探测是运用频率2GHz高频偶极雷达天线,在沿横轴方向上获得7组剖面,沿纵轴方向上探测12组剖面。通过在Matlab环境下对深度切片剖面进行插值,获得了1/2深度处迭代反演后的速度变化分布(图4(b))。

根据超声波振幅大小分布及电磁波速度分布,可以综合分析目标体裂隙发育特征。

3 结论

对于微地球物理无损检测目标体内部结构的探测方法,当探测目标内部结构存在裂隙问题时,地质雷达的探测效果比超声波探测方法更易于分辨;而对于研究探测目标内部介质的连续性,超声波层析成像法是首要选择,且超声波在检测雕像一类探测接触面起伏变化较大的目标体时,观测系统的布置较为灵活,采样密度更高。在探测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用两种方法综合对比探测是提高分辨效果的重要方法。同时,还可以利用表面波波速、温度、电阻率等多属性参数进行综合评价结构体内部特征及其变化[15,16]。

微文化 第9篇

近年来, 对于城市形象的宣传已经不拘泥于旧有形式, 拍摄城市形象微电影成为了塑造城市形象, 建构城市文化的新趋势。苏州城市宣传微电影《苏州情书》和《时间里》由苏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与苏州日报报业集团联合推出。这两部微电影与苏州原有的城市形象宣传片相比, 有着更凸显的故事性和主题, 对于苏州这座历史古城的文化建构有着更重要的作用。短短的微电影将城市的各个方面融入其中, 既有苏州的地理地貌、基础设施、生活方式等构成的人文文化, 也有涵盖了苏州新的城市精神、城市品牌、价值观念等的深层文化。

1 城市形象微电影对城市文化的表达

城市微电影以微电影为展现手法, 以城市形象作为再现内容, 通过剧情的故事性表达对城市的想象, 是再现城市文化的有效媒介。需要强调的是它具有互联网传播背景, 即主要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 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 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 是有完整故事情节的视频短片[1]。从传播得角度来看, 城市形象微电影提炼了城市特有的人文风俗, 再现了城市的变迁, 从而逐步形成了城市独特的个性和品牌。当前我国的城市形象微电影在城市文化的建构方面主要通过对城市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层面的再现与开掘, 使城市形象更加饱满, 传递的文化信息更加多样。

1.1 对城市物质文化的再现

《苏州情书》系列微电影以古城苏州为背景, 讲述了两对青年男女的事业爱情故事。影片中展现了苏州特有的建筑、饮食、人文风俗等, 呈现给观众婉约的江南水乡文化。《苏州情书》集中展示了这个时尚与古典并存的千年古城风貌, 金鸡湖音乐喷泉, 独墅湖隧道, 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 女主角的新加坡人身份和东方之门等现代的城市景观一一展现在观众面前, 带领观众体验了苏州特有的生活方式。在另一部影片《时间里》中出现的苏州西部生态城、太湖湿地保护区、凤凰书城等同样极具魅力的城市标签, 更细节的呈现了苏州这座千年古城的新风貌。一座城市的饮食文化与城市发展历史过程中的城市、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因素密不可分, 因此, 在城市宣传微电影中对于城市饮食文化符号的使用, 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城市风貌。苏州的饮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并且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苏邦菜肴。《时间里》父亲为很久没有回家的女儿做了一桌苏式菜肴, 红烧肉、腌笃鲜和两盏黄酒, 恰如其分地展现了老苏州家庭的温馨生活;《苏州情书》中的得月楼, 松鼠鳜鱼, 茶文化的再现, 不仅向受众展示了苏州特有的人文内涵, 也可以为苏州城市旅游带来某种程度上的经济效益。

1.2 对城市精神文化的开掘

苏州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 拥有非常丰富的非物质文化资源, 文物保护建筑、古典园林、传统戏剧等, 都是独具个性的吴文化瑰宝。苏州丰富的非物质文化资源不仅在传统旅游中有着重要地位, 同样也是城市形象建构环节中重要的因素。

在两部苏州城市宣传微电影中, 都有对苏州园林、平江路、山塘街、苏州博物馆、古运河游船、昆曲和评弹的叙述, 这些属于苏州的精神文化, 它们显著的民间性、浓厚的地域性与无法取代的精神价值, 已经成为彰显吴文化、汉文化、推动苏州社会经济发展的宝贵文化资源。从营销的角度来看, 一座城市也可以作为一种产品来建设、规划和推广, 城市于是拥有了自身的品牌, 成为品牌主体。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 风景优美, 气候怡人, 有“东方水城”的美称, 两部微电影均把江南水乡优雅的非物质文化作为强调的元素。

苏式慢生活也是一直流露在两部影片中的重要精神支撑, 影片中台词如“思念一个人久了, 眼睛会潮湿;思念一个城市久了, 心就会漂泊”以及片尾曲“白墙灰瓦/雨巷转角擦肩/古寺梵音清吟低唱”和“就在苏州老/太湖畔/长桥边/他和她”都是对苏州温婉细腻的城市文化的展现。片中女主角在平江路巷子中漫步, 在咖啡馆里寄出明信片, 男主角和好友在黛瓦白墙的古宅里品上一壶碧螺春, 偶尔飘过的一两句吴侬软语和男女主人公的爱情脉络, 这样的镜头与叙事更加凸显了苏州这座城市的情调与精致, 暗含着苏州人从容淡定, 平缓恬静的品性。

鲜明的地区特色风光使苏州城市文化与乡土文化相区别, 又与其他城市文化形成比对。苏州城市宣传微电影从这种城市精神孕育出来, 又复制这种精神, 思考、修正城市精神, 对其产生一定程度的塑造作用。媒体对城市生活方式的再现, 对于城市个性的开掘, 最终构建了城市的总体形象, 强化了城市的影响力。

2 城市形象微电影的文化建构策略

城市个性与品牌展现是城市文化最核心的内容, 尤其对于历史文化名城苏州来说, 城市的竞争更是城市品牌的竞争。因此, 城市形象微电影的文化建构策略, 应该充分发掘城市的各个资源, 找到城市的个性、活力和灵魂, 并在城市宣传微电影中加以最全面的展示, 为城市带来更长足和协调的发展。

以互联网为主要营销模式的城市宣传微电影, 能在很大层面上激发城市文化传播者的传播动力。同时, 城市形象微电影具有文化价值、品牌价值和商业价值等, 在互联网环境中凸显城市形象, 构建城市文化, 需要更加谨慎的传播特略。因为, 在城市微电影将城市的全部信息都纳入传播内容时, 它是以直观的、体验式的、饱含情感的诉求和叙事方式讲城市个性与品牌融入到城市的镜像中的[2]。

此外, 城市形象微电影还可以培养城市居民对于城市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某种程度上也可以将城市的想象转化为具体可感的现实。城市形象微电影在制作过程中要把微电影故事性与城市形象传播结合起来, 把城市形象的诉求信息一全新的面貌出现在受众前, 使目标受众形成对城市的立体印象。

1) 延续历史文化, 展现城市活力。在城市宣传过程中想要把握住城市的文化脉络, 进一步揭示城市文化的深刻内涵, 只有把城市的历史文化与现代的优秀文化结合起来, 在历史文化中注入新的活力, 使城市文化流传得更加久远。

2) 记叙市井生活, 发现人文风采。任何一座城市都有其丰富的市民故事和独特的市井文化, 城市文化由市民创造, 也由市民传承。一个城市的形象微电影要将城市中人物的故事融入其中, 也要讲述受众喜闻乐见的内容。

3) 触摸城市个性, 树立城市品牌。正如视觉传播学者文德特所说, “图像的意义不在于图像本身, 而是在于解读图像的人”[3]。在面对多种可以代表城市的符号时, 在城市形象微电影要遴选出最能表达城市文化的符号, 以完成在短时间内使受众铭记一座城市的目的, 同时这鞋符号要区别于其他城市, 最能够反映城市个性, 彰显城市的品牌。《苏州情书》和《时间里》中的小桥流水、黛瓦白墙、运河游船都是最能代表苏州特色的城市符号, 采用这样的符号, 让人很容易能够记住苏州, 保有深刻印象。

4) 挖掘声音符号, 确立主题音乐。城市形象微电影的主题音乐将一个独特的声音符号融入到影片中, 使受众可以联想到城市独特文化和氛围, 它必须严格遵循城市形象的个性和定位而确立, 区别于其他城市形象。《苏州情书》的主题音乐由苏州籍艺人韩雪演唱, 并结合苏州童话《摇啊摇》, 曲调优雅唯美, 既与苏州江南水乡的城市特色吻合, 又为其注入了现代城市的流行与活力。

5) 集中打造平台, 延伸传播渠道。生产出展现城市文化意义的城市形象微电影, 还要集中打造平台建设, 实现城市形象传播的全面化和立体化。城市形象微电影特有的微时长、微周期本质, 使受众可以在“碎片化”的时间内获取对于城市整体艺术印象。在传播层面, 影片通过手机、平板电脑、PC等设备进行播放, 受众可以随时观看、重播, 也能够主动下载和分享。《苏州情书》和《时间里》在传播过程中以互联网及移动媒体为主要传播手段, 同时利用了社交媒体、户外大屏等方式, 将城市形象微电影的推广集中于新媒体平台, 不断延伸其传播渠道。

城市形象宣传片是在一定时间内, 展现出城市的地理位置、周边环境、建筑、交通、街道、旅游景点、历史沿革、风俗习惯、文化传统、人文风采, 而且包括民族服饰、名胜特产、人情往来、男女情怀、俚语方言等的电视专题片[4]。现代社会, 城市的发展与准确的城市形象定位和良好的城市文化密不可分, 品位高雅、内容丰富的城市宣传自然会吸引大批忠实受众。城市形象的传播者也越来越意识到, 从信息需求量变化入手, 找准自身定位, 不断更新观念, 与时俱进, 寻求创新是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近几年来, 许多城市注重挖掘地方文化资源, 将历史与现代结合, 拓宽了城市宣传的诸多形式, 苏州城市宣传微电影就是很好的例子。

城市功能的拓展、城市人口的增长为城市对外宣传提供了充足的条件。受众对于城市宣传的需求已不再是简单获取信息的需要。将城市形象的宣传建构在市民对城市生活认同的基础上, 同时关注当地传统经典文化, 通过对城市文化建设的各种途径, 使之与时代文化结合, 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独特城市文化, 既能提高城市精神深度, 也能强化其辐射力和竞争力。

同时, 苏州作为区域内的经济中心与文化中心, 有责任发挥领军作用, 带动周边地区县、市发展。产业化社会的不断发展, 使苏州必须努力经营城市品牌, 突出城市特色。城市形象微电影对于城市文化的构建与表达是一个搜集、整合的过程, 城市居民会因为城市文化实力、城市品牌而产生自豪感和自信心, 城市经济的发展也会因城市综合实力的提升得以促进。

摘要:随着城市竞争的日益激烈, 城市形象宣传在城市文化传播中日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新媒体环境下, 城市形象微电影作为一种全新的创作形式, 对于塑造城市形象, 建构城市文化, 传播城市品牌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以《苏州情书》、《时间里》等系列城市形象微电影为例, 解读其对城市文化的再现与开掘。城市文化的建构应将城市个性与品牌要素融入微电影故事情节中, 借助新媒体传播平台延伸传播渠道。城市个性与品牌展现的是城市文化最核心的内容, 尤其对于历史文化名城苏州来说, 城市的竞争更是城市文化品牌的竞争。

关键词:城市形象微电影,城市文化,苏州情书

参考文献

[1]康初莹.媒体融合背景下的微电影广告发展探讨[J].新闻界, 2012 (15) .

[2]路春艳.城市电影:关于城市的想象与记忆[J].北京社会科学, 2008 (2) .

[3]城市形象宣传片:用典型案例探讨影像叙事策略[EB/OL].http://www.wlc1618.com/news_detail.asp?id=1978.

浅析新浪文化名人微博语言艺术特色 第10篇

这些名人微博中存在着一个特殊群体, 即文化名人。他们以作家、记者、高校教授、编剧、导演等知名人士为主, 如专栏作家王小山、编剧宁财神、北大教师张颐武等。说他们特殊, 是因为他们不像排名前十的演艺明星那样拥有千万粉丝, 但却因为在微博上展现出的语言魅力而备受关注。这种语言魅力主要表现为语言风格多样性、修辞手法丰富性和内容庞杂性等特点。

一、文化名人微博在语言风格上具有多样性

由于文化名人的生活经历、艺术涵养等内在因素的不同, 造成了他们在语言风格上的表现是不同的, 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主要表现为语录化、诗歌化、口语化、标题化的发展趋势。

其一, 语录化。从古到今, 无论是《论语》还是柏拉图的《理想国》, 众多文化名人都喜欢用语录这种简洁易懂的形式来阐述他们的思想。在微博上, 这种语录化的表现也最为常见。小到生活中的心情、感悟, 大到对事物的看法、发现, 语录随处可见。例如新周刊总主笔肖锋的微博就呈现这样的特点, “问:国足又出不了线啦?答:情理之中。自答:对呀, 出线才不在情理之中呢。”这种直接的、朴实的语言风格更贴近生活。

其二, 诗歌化。诗歌自古就被文人墨客所喜好, 而在微博中诗歌化的语言风格也逐渐成为一种趋势。虽然这种语言风格在表现上仅以套用古体诗句或以打油诗为主, 但在整体上却符合诗歌的基本特点, 诸如“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不穿秋裤”简单却具有节奏感、富于音乐性, 这种风格也使得微博朗朗上口、易于传播。

其三, 口语化。与诗歌化这种较高层次的语言风格相比, 口语化则更贴近生活。纵观文化名人的著作, 其本身就多以口语化的语言风格来表现日常生活中的伦理常情。同时, 微博作为日常沟通的主要工具之一, 更不可能以书面化的语言为主。因此, 口语化自然就成为微博的语言风格之一。

其四, 标题化。试想, 如果高达3亿的新浪微博用户每日仅发一条微博, 每分钟的微博量也近2万条。如何在众多微博中脱颖而出成为微博使用过程中值得关注的问题。我们发现, 这些名人会在主体内容前配以简短的标题来引导阅读, 这种新闻标题化的做法不仅能够迅速吸引眼球, 更能够使人们在众多的微博内容中找到核心语句, 便于进一步沟通。

二、修辞手法丰富性

如果说微博语言风格多样性展示了文化名人的内在底蕴, 那么修辞手法的丰富性则是他们微博上画龙点睛之笔。

无论是拟人、排比, 还是比喻、对比, 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都为微博增添了不少阅读乐趣。例如:“青春是打开了就合不上的书, 人生是踏上了就回不了头的路, 爱情是扔出了就收不回的赌注”“要输就输给追求, 要嫁就嫁给幸福”, 显然, 这些修辞手法使得微博语言更具生活美。

在此基础上, 文化名人比较热衷对经典的重新解读, 即解构经典。虽然解构经典一直被人们所诟病, 但由于文化名人在文学上的积累, 能够处理好解构经典的尺度, 因而备受推崇。如周国平在2月28日的微博所述, “圣经记载, 上帝用亚当身上的肋骨造成一个女人, 于是世上有了第一对夫妇。据说这一传说贬低了女性。可是, 亚当说得明白:‘这是我的骨中之骨, 肉中之肉。’今天有多少丈夫能像亚当那样, 把妻子带到上帝面前, 问心无愧地说出这话呢?”这种对圣经内容的重新解读, 含义深刻, 发人深省。

三、文化名人微博内容庞杂性

作为大众传播的新型载体, 微博不仅在受众面上具有广泛性, 更广泛地应用于各个平台, 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微博在内容上具有以冷笑话、名人思想和言论、时事评论为主, 哲理、励志为辅, 各种语言文体大放异彩的庞杂性特点。

在微博中, 最能体现文化名人水平的是他们的评论。往往是事件刚刚发生, 受众就能在微博上看到文化名人关于事件客观理性的评论和相关背景资料的介绍, 时效性和完整性较强。例如, 宁财神在评价日系和美系动漫主角时曾说道“日系”是“变强, 练级, 护犊子———只有同伴被虐才会暴走”、“气质很像黑社会”, 而“美系”则“以拯救全世界为己任”、“精神气质更像城管”这种评论形象生动, 一语中的。

此外, 微博内容的庞杂性还表现为各种语言文体大放异彩。从“梨花体”、“走近科学体”, 再到当下的“高晓松体”, 各种语言文体层出不穷。仅以近日较为流行的“高晓松体”为例, 音乐人高晓松在微博发文力挺退出微博的舒淇, 其微博内容为诉说行业光鲜背后的辛酸, 此条微博一经发出, 便立即引起了网友的关注。截至3月28日16时, 这条微博已被转发5万余次, 评论达2万多次。而高晓松在这则微博中运用的“文体”, 被网友纷纷效仿, 撰写自己行业版本的辛酸史, 有IT版、财务版、企划版……一时间, 一条条“高晓松体”在微博上盛行。

如何解决小微文化企业贷款 第11篇

企业声音

某动画工作室:个体企业经营者以企业形式贷款难,因为银行审查时间可能会长达两到三个月,且贷款成功率不高。重要的是,以企业名义申请贷款,企业经营时间最少为两年,经营时间在两年以下者均不可申请。

某工艺馆:希望能建立一个可供市场参考的当代工艺品投资价值评估体系,以便规范工艺品投资市场,更好地保护创作者,公平公正地折算成资本、价值。

银行调查

企业贷款演变为个人贷款

银行现在提倡并鼓励中小企业贷款项目,但对抵押物要求较高。首先需要贷款企业有一定的动产、不动产,如房产等,并对房产有硬性要求,民生银行北京分行工作人员表示,60万元以内的小额度贷款不建议走小微企业贷款的方式,而建议以个人名义贷款,个人贷款的办理时间在15天左右。

贷款率仅三成 额度50万元之内

手续麻烦和缺少抵押物或担保是小微企业未申请银行贷款的主要限制因素。64%的企业表示其日常资金短缺额度在10万元之内,94%的企业资金短缺额度不超过50万元。在融资需求方面,小微企业的态度相对理性,比较重视自身的偿付能力;一般资金缺口较小,即使是年营业额在千万以上的企业也以50万元之内资金短缺为主,且多用于短期用途,如购买原材料、偿还应付款项、发放工资等,因此融资期限以短期为主。

分析建议

建立金融协同服务团

目前,“金融协同服务团”已经走进若干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进行融资工具、融资渠道及融资知识的宣讲及交流。为整合建立全市文化及金融资源的常态化沟通对接机制,有些活动如“首都文化金融服务季”尝试搭建政府、金融机构及文创企业的常态化协作对接平台,促进文化与金融产业的全面对接。

设立小微企业民间融资机构

业内人士建议:一是建立专门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中介机构,筹建企业融资促进会,该促进会应包括投资机构、银行、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科研机构及相关单位,并设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民间机构;二是建立由政府参与、针对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目的在于进一步改善中小企业投融资产业链,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

建立第三方评估、担保、保险机制

针对文化创意企业的特殊性,应建立第三方知识产权评价机构及文化产业的知识产权评价制度,改善文化创意产业的投融资环境。同时,建立文化创意产业完工保证制度,设立文化产业担保公司,为文化创意产业项目或企业提供融资保证或完工保证。此外,创建知识产权的交易平台和专门的文化创意交易平台,完善版权交易平台,降低文化创意产品的交易成本,以实现文化创意产品的价值转化。

从国外经验看,小微企业基本上靠的是无抵押、无担保的信用贷款。金融机构应该根据小微企业的特点,内部成立专门小微型企业信贷机构,建立信用体系,拓宽抵押品范围,制定以专利、应收账款等无形资产进行抵押贷款的具体措施。只有有了自己的专属金融平台,小微企业才能摆脱和大企业“抢食”的尴尬局面。

微文化 第12篇

一、闽西的红色文化

闽西的红色文化, 可以具体分为三红———“红色土地”、“红军故乡”、“红旗不倒”。

红色土地是指闽西是红色圣地, 是革命遗址和许多伟大思想和著作的发源地。龙岩拥有众多红色革命遗址, 包括上杭县古田会议旧址、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松毛岭无名烈士墓等100余处, 革命文物10000多件[2]。

红军故乡。中国工农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一次震惊中外的伟大历史壮举, 是一曲响彻云霄的革命战歌。从闽西、赣南出发的8.6万中央红军长征队伍中, 有2.6万闽西儿女, 党的早期领导人瞿秋白、党的“一大”代表何叔衡也在长汀英勇就义。这块红色的土地锻造出近40位将军级、省部级领导[3]。

红旗不倒。闽西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创建并长期坚持的一个重要革命根据地, 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闽西人民从1926年建立中国共产党组织到1949年全境解放, 坚持斗争了20多年, 龙岩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全国唯一所有县 (市、区) 都是原中央苏区的设区市, 是中央苏区的核心区, 赢得了“红旗不倒”的光荣赞誉[3]。

闽西人民正是用这种红色文化对一代代年轻人进行思想教育, 做到用土地孕育, 用故事激励, 用红旗指引。

二、政府支持, 为推进红色文化教育提供不竭动力

1.科研探索, 深入挖掘, 推进红色文化现代化、时代化。闽西是福建的一颗明珠, 从政府到高校都十分重视红色文化的挖掘、传播和时代化, 为此省政府、龙岩市政府和高校都积极设立各种科研项目鼓励并资助相关人员对闽西红色文化进行挖掘和研究, 如省级社科项目几乎每年都有关于闽西革命和红色文化的项目立项, 同时还在省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项、省高校统战文化研究课题、科技厅资助高校项目计划、教育厅社科专项、教育厅思想政治教育专项、龙岩市社科规划项目及软科学研究科技计划项目、龙岩学院国家基金培育项目、龙岩学院青年攀登项目、龙岩学院服务海西等项目中都可以看到关于闽西红色文化的挖掘和如何富于时代意义并传承的研究项目立项。如《红色闽西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红·土”文化在防范高校宗教渗透中的作用研究》、《闽西红色资源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等。另外, 龙岩学院党委宣传部还成立了思想政治研究会, 开设学院官方网页“红土地视点”思想政治教育网, 网页除了时政热点、文明之窗等思想政治信息内容外, 还特别推出了“红色馆址”“、红土情怀”“、教育科研”等红色文化教育版块, 将红色文化的科学研究利用网络宣传推广。

2.借助影视和新媒体广泛宣传打造红色文化品牌化。龙岩市政府一直致力于红色文化的挖掘和发扬, 制作了不少影视作品进行宣传教育, 如《红色经典人物系列片》包含了陈嘉庚、邓子恢、向南、郑中华等人物事迹, 《红色经典》包括了毛泽东闽西文稿、电视纪录片《真情寄老区新春化发展———总书记同密西革命老区干部群众共迎新春佳节》、电视连续剧《红色摇篮》、纪录片《古田会议》等都受到了广泛称赞。

新时代, 网络的能力不可小觑, 在百度上输入“闽西红色”关键词后不难发现, 搜索结果排列前三名的依次是: (1) 由中共龙岩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央苏区 (闽西) 历史博物馆、闽西革命烈士纪念馆主办的《红色闽西———红色星火, 燎原闽西》网站; (2) 由闽西新闻网推出的《红色闽西》网站; (3) 龙岩政府官方网站下设的“红色土地”网页。这几个网站都是不断时时更新的, 这说明龙岩政府对红色文化的高度重视。另外, 政府还将红色文化凝结成闽西龙岩的品牌, 推出“古田会议精神”“、闽西红土地千里文明长廊”, 同时积极发展红色旅游, 一方面有利于挖掘红色文化, 形成系统化并促进和扩大红色文化的传播;另一方面也带动了就业和服务业, 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同时, 龙岩政府还借助建设和谐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平台, 积极将红色文化融入其中, 在社区、政府、事业单位、企业等机构开展历史人物事迹宣讲、革命史诗展演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红色文化教育, 让红色文化、红色精神更富现代气息、时尚元素, 更生动形象。

三、社会响应, 自发组织, 促进红色文化亲民化、生活化

除了政府官方的各种宣传教育平台, 在民间也有不少胸怀社稷的人士自发地组织进行红色文化的传播。如2010年组建的民间非盈利组织“福建省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历史研究会”, 该研究会除了致力于挖掘长江支队组建和南下过程中不为人知的故事外, 还通过长江艺术团的表演将这些故事生动地演绎出来。

四、校园推广, 全方位普及, 促进红色文化大众化

龙岩学院思政部承担着全校近1.3万学生两课的教学任务, 为了让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进头脑、进心灵,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思政部教师积极发挥闽西老区优势, 用足、用好、用活红色教育资源,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不断创新, 探索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新经验和新做法。

1.签订教学合作协议, 扩大教学资源现场教学。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的感受历史, 铭记革命前辈, 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 思政部将部分教学内容搬出课堂, 走出校园, 利用龙岩革命老区的优势, 和龙岩上杭才溪、长汀、新泉整训纪念馆等多个红色革命遗址和博物馆签订教学合作协议, 扩大教学资源, 实现现场教学, 并被《中国教育报》等多个媒体报道。如在长汀霍秋白烈士纪念碑、杨成武纪念馆进行“理想信念的力量———瞿秋白、杨成武、傅连暲的革命人生”专题教学;在长汀县历史博物馆 (福建省苏维埃) 、长汀钟屋村、松毛岭进行松毛岭阻击战历史回顾。

2.因地制宜开展“红色闽西与当代大学生”系列专题讲座。思政部为强化红色文化在“坚定理想信念之魂”、“立牢民族精神之根”、“夯实基本道德规范之基”中的教育作用, 对思政课进行了改革, 五门课程都设一个专题, 从而形成“红色闽西与当代大学生”系列专题。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开设“长征中的闽西籍女红军”专题讲座, 用生动的例子、通俗的语言, 向大学生讲述了闽西籍红军女战士在长征中不怕流血牺牲、坚定革命理想信念的故事, 让同学们接受了一次具有特殊意义的红色思想教育。

3.红色闽西采风教育活动。除了现场教学和举办系列专题讲座外, 龙岩学院思政部还开展了“红色闽西采风”专题教育活动。该活动要求学生在暑假期间自行开展一次红色之旅, 可以追寻历史遗迹, 也可以寻访革命先辈及其后人并记录他们的故事, 同时将自己的亲身体会写成文字, 思政部悉数收集这些游记及感悟后, 挑选出了34篇汇编出版了 《红土地采风文集》, 并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

4.充实活动主题, 丰富活动形式, 红色文化校园行。学校学工部教育科和团委也积极开展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文化生活, 如根植红土开展了红色文化电影、电视剧、书籍展播活动, 通过热门微博话题榜“走进闽西红色文化, 我们一起分享”, 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让同学们深入了解闽西红色文化。通过“我为社会主义说句话”、“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集锦观影”、“我的青春我做主”主题班会、“测龙城, 绘春秋”志愿活动、“我为核心价值观代言”等铸造红魂系列活动及“传承闽西文化, 弘扬革命精神”知识竞赛、“爱我闽西”重走闽西旧址等培育红人系列活动让学生们亲身感受红色文化, 让他们在活动中受教育、受启发。此外, 龙岩学院团委每年都利用暑期三下乡实践平台组织学生进行红色文化的挖掘、寻访和普及, 同时龙岩学院团委和思政部联合开展的“大学生驻村任职”计划得到了当地政府、学院的高度重视和认可, 有利于学生了解当地文化, 促进学生更好学习红色精神和科学文化本领, 为祖国贡献力量。

由此可见, 闽西龙岩的红色文化教育在政府支持、社会响应、高校力行的氛围下, 在科研、教学、实践的三重保障下, 得到了极好的传承与发展。在当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时期更值得我们对其优秀经验深入研究, 广泛宣传并推广。

参考文献

[1]http://baike.baidu.com/link?url=2vk Z8N2h Nb Snk9hey0-0Pvs J9t7wyf Feo2w2d LWBJ5r1sp C_z20r YP042o Wtnn JYw9rei-7ZK_rgpjko7Pc Ln Niq.

[2]刘少雄.铸闽西红土魂聚发展正能量——龙岩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纪实, 闽西新闻网[EB/OL].2014-11-03.

上一篇:贸易管制下一篇:提升系统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