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病人的健康宣教

2024-08-14

糖尿病病人的健康宣教(精选8篇)

糖尿病病人的健康宣教 第1篇

1 定期组织门诊宣教

由糖尿病专家门诊统一安排。宣教对象为来就诊的糖尿病患者及家属, 宣教者为本门诊护士 (即作者) 及专业主任医师, 一般在周三, 每周一次, 形成固定机制, 通过与患者面对面的交流, 了解患者的内心世界, 一些病人因诊断为糖尿病有强烈的心理紧张、恐惧、焦虑和抑郁等反应, 应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消除其不良心理反应, 配合治疗, 使之认识糖尿病, 血糖、尿糖的检测, 饮食计划的调整, 服用降糖药的方法, 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症状、预防措施等。使患者对糖尿病有全面了解。

2 系统宣教

2.1 糖尿病基础知识宣教

糖尿病是终身疾病, 治疗需长期进行, 且慢性并发症可遍及全身各重要器官, 病人多出现焦虑不安、恐惧和失望心理, 门诊医护人员应耐心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糖尿病并非不治之症, 合理的生活起居, 良好的心理准备, 配合饮食、体能锻炼及药物、理疗等综合措施可纠正代谢紊乱和消除糖尿病症状, 并对预防慢性病变的发生发展有一定效果。所以要劝慰病人保持心情愉快,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要坚信糖尿病虽不能根治, 但如果控制良好, 仍然可以享受正常人同样的寿命。所以, 到了医院就要安下心来, 听从医生护士的安排, 循序就医。门诊医护人员要让每个来院的患者都先接受糖尿病健康教育, 然后再看病。

2.2 对患者心理护理的宣教

糖尿病为慢性难治疾病, 冗长的病程给病人带来沉重的精神压力及经济负担, 产生焦虑、恐俱心理。所以要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 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 了解焦虑、恐惧的原因, 利用语言技巧尽快安定患者的情绪, 给患者以支持、鼓励并提供疾病的忠告, 适时进行糖尿病知识宣教, 帮助患者制定生活作息表, 积极进行体育锻炼, 以转移其消极心境。做到开朗、乐观豁达, 劳逸结合, 保持一颗平常心。指导患者进行自我调节, 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做情绪的主人, 并介绍意志坚强的病人与其进行交流, 树立良好的榜样, 使患者正视自己的病情, 正确对待疾病与生活, 从而缓解焦虑、恐惧的心理障碍, 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积极配合治疗。

2.3 糖尿病饮食及营养宣教

作者通过咨询本院专业营养师, 并传授给患者及家属。主要内容是讲解糖尿病与饮食方面的知识, 如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治疗, 即控制总热量, 合理配餐, 高纤维素, 口味清淡, 水果适时适量, 不饮酒, 不吸烟。目的在于使患者恢复和维持正常的血糖、血脂水平, 以达到理想体重和营养状况, 从而控制病情并防止各种并发症。教育患者要合理平衡各营养素的比例:碳水化合物占 50%-65% , 脂肪占20%-35% , 蛋白质占 15%-20% 。同时注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补充。定时定量进餐, 饮食以清淡为主, 避免偏食及高糖油腻食物, 多选高纤维食物, 限制总能量、脂肪、胆固醇的摄入, 蛋白质适量, 多用粗粮代替细粮, 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

2.4 运动疗法宣教

适当的运动能降低血糖、血脂, 减轻体重, 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降低体内胰岛素的用量, 教会病人根据自己的病情、体力与个人的爱好, 每日确定适当的运动量, 运动以不感到疲乏为原则。

2.5 糖尿病并发症危害

糖尿病本身作为一种慢性病并不可怕, 而可怕的是糖尿病的并发症, 引起并发症的因素有持续高血糖、胰岛素抵抗、长期用药物的毒副作用等。糖尿病性并发症包括:低血糖症、酮症及酮酸中毒、高渗性昏迷、感染、高血压、心脑血管病, 下肢血管病变、肾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高脂血症、骨质疏松等。因此, 要根据病史、病情和症状选择药物, 嘱咐患者掌握服药打针的方法和准确时间, 观察不良反应并记录。定期测血糖、血脂、血压、尿常规、体重和肝肾功能, 并保留检测结果, 为及时调整降糖药和治

疗方案提供依据, 预防并发症的过早出现, 把并发症的发生率降到最低。

2.6 宣传手册的分发

本专家诊室在固定的位置放置大量宣传手册, 如《糖尿病指南》、《糖尿病患者教育手册》全套等杂志, 供患者和家属们随时拿取阅读。通过图文并茂的宣传资料, 通俗易懂的语言, 向他们阐述糖尿病的相关知识, 起到科普宣传的效果, 增进他们对糖尿病的认识。

3 小结

本诊室通过针对不同个体、不同时期、不同健康状态和心理状态, 对前来就诊的糖尿病人及家属进行面对面、系统、循序渐进的健康宣教, 使患者认识到糖尿病的危害性及可治可防, 有效地降低了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提高了药物的治疗效果, 使糖尿病的科普知识宣传的广度和深度得以延伸, 有效地减少了高危人群糖尿病的发生, 将糖尿病给人类健康带来的危害降到了最低。

参考文献

[1]张伟红, 陈美.糖尿病健康宣教的实践与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6, 10 (22) :12-13.

糖尿病病人的健康宣教 第2篇

1 心理护理宣教

根据病人的职位背景、学历高低、性格特点、经济状况进行宣教。针对高龄病人的过分担忧、紧张以及轻视的心理进行适当的病情介绍, 并且引进类似的病例, 为病人的病情转归以及合理治疗提供依据。同时应关心病人, 认真细致观察病人的心理动, 仔细聆听病人的倾诉, 指导病人避免外界因素的影响, 病情变化后能及时采取护理措施, 并与医生沟通, 及时有效地发现致病因素。

对于失聪的病人, 可采取文字、抚摸、眼神、表情、动作等非语言形式;失明的病人, 可采取语言为主, 触觉交流为辅的非语言交流方式。高龄病人常以空巢病人居多, 应主动关心病人, 从沟通中发现问题, 增进关系, 使其尽快适应医院环境。

2 饮食宣教

2.1 饮食原则

高龄病人的饮食以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因人而异、素食为主, 食物多样化为原则。①总热量适当。一般高龄老人每日摄取热量5 000 J~8 000 J, 年龄越大, 活动量越小, 需要量则越少。②各种营养搭配合理。糖类、蛋白质、脂肪3种成分应适量搭配, 切忌偏食, 进食不宜过快过饱, 食物应粗细适当。以“早上吃好, 中午吃饱, 晚上吃少”为原则, 3餐热量比例为3∶4∶3。

2.2 中医辨证饮食宣教

日常生活中, 根据中医辨证选择适合高龄老人的食物。性温热的食物有栗子、李子、核桃肉、龙眼肉、荔枝肉、姜、葱、韭菜、羊肉、羊奶、狗肉、鸽子肉、鹿肉、鸡肉、黄鳝、红糖等;性寒凉的食物有苋菜、白菜、黄瓜、芋头、茄子、藕、荸荠、芹菜、白糖、甘蔗、白果、柿子、龟鳖、绿豆、百合等;性平和的食物有大米、糯米、荞麦、小米、花生、莲子、山药、芝麻、麦片、猪肉、牛肉、牛奶、鲤鱼、枇杷、苹果、红枣、葫芦等。应根据高龄老人的体质和肠胃特征, 分别选择食用。

2.3 根据疾病特点进行饮食宣教

高龄患心脑血管疾病者应尽量以素食为主, 严格控制脂肪入量, 提倡多吃蔬菜、豆制品及洋葱、山楂、木耳、芝麻、海藻、鱼类食品, 一般应做到素荤比例在7∶3~8∶2为宜;高钾血症病人应慎食芹菜、苋菜、菠菜、藕、土豆以及各种瓜果;骨质疏松病人应多吃牛奶、虾皮、芹菜、苋菜、食用菌等含钙丰富的食品;而鱼、大蒜、芝麻、全粒谷物 (全麦面包、燕麦粥、大麦) 、白米和豆类等含硒丰富的食品对癌症的预防和发生以及人体的抗氧化作用、增强免疫力、防止各种疾病均有较好的效果。

2.4 糖尿病病人根据血糖生成指数合理进餐

指导病人正确认识血糖生成指数, 了解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与食物的成分结构以及烹调方式密切相关[2]。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 血糖生成指数就高, 如稀饭煮的时间越长, 淀粉糊化程度越高, 引起的血糖就会越高;食物含直链淀粉越高, 血糖生成指数越低, 此类食物以豆类为主, 相反, 含支链淀粉越高, 血糖生成指数越高, 此类食物以大米、面粉为主。另外, 膳食纤维能降低食物的消化率, 含膳食纤维越多的食物, 血糖生成指数越低, 如燕麦、豆类等;而脂肪、蛋白质增多可降低胃排空率及消化率, 所引起的血糖生成指数也相应地较低。应积极指导病人及其家属注意食物的成分搭配和烹调方式, 注意粗粮不要细做;遵循简单烹调的原则;鼓励病人多吃膳食纤维, 并且增加主食中的蛋白质, 适当食用醋等酸性食物;使血糖生成指数高低不均的食物均衡搭配, 并教会病人及其家属正确地计算热量和食物各有机成分的方法, 便于科学有效地控制血糖。适时开展讲座、座谈的方式, 根据情况采取个人座谈、小组座谈或者病人座谈会的方法, 鼓励病人说出自身感受以及对疾病的困惑, 以聊天的方式在轻松的氛围下交谈, 指导病人及其家属学会正确地监控血糖[3], 并能根据自身情况合理进餐, 了解血糖生成指数及其相关知识, 正确看待疾病;另外还可以采取录像的方式, 以电视教学的方法满足有需要的病人以及家属对疾病的进一步认识, 也有利于糖尿病知识的普及;开展糖尿病咨询服务, 在内分泌病房建立糖尿病咨询师的咨询牌, 及时解决病人以及家属的疑惑, 帮助病人及其家属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困难, 加强控制疾病的信心;组建糖尿病病人俱乐部, 为糖尿病病人建立数据库档案, 适时开展联谊活动, 便于新老病人之间的交流, 为消除疾病的恐惧心理以及正确面对疾病、端正态度、增进疾病知识打下基础。

2.5 饮食注意事项

①高龄病人胃肠消化功能减弱, 食欲减退, 可适当添加辛辣调料调节口味, 但不宜过酸、过辣刺激胃黏膜。食用“发物”, 如虾、带鱼、公鸡头、螃蟹等时, 应适当添加生姜、蒜, 防止损伤胃肠影响消化, 尤其是有支气管哮喘及过敏的病人应当注意控制。②高龄病人吞咽功能减弱, 应细嚼慢咽, 并且摇高床头, 呈半坐卧位或者端坐卧位, 喂食后30 min方可取平卧位, 以免食物反流引起呕吐或呛咳, 导致呼吸道感染。③糖尿病病人可根据血糖生成指数制订饮食规划表, 血糖调节正常后, 再根据合理的饮食规划表调节饮食, 以保证血糖的稳定和营养的供给[4]。一般来说, 糖类和蛋白质每克可供热能16.74 kJ, 脂肪每克供热能37.74 kJ。糖尿病病人可根据其劳动强度将每人每天需要的总热量按照糖类占69%、蛋白质占15%、脂肪占25%的比例分配, 求出各种成分供给的热能, 再按脂肪糖类及蛋白质每克产热换算出供给该病人不同营养成分需要的重量, 可每日3餐或4餐。3餐热量分配为早餐1/5, 午餐、晚餐各2/5;4餐热量分配为早餐1/7, 其余3餐各2/7[5]。

3 休息与活动宣教

3.1 根据病人病情因时制宜地进行宣教

心血管疾病、肺源性心脏病病人要求严格卧床休息, 应向病人讲明下床活动的危险性和严格卧床的重要性, 取得理解和认可。密切观察皮肤情况, 适时翻身, 合理利用防止压疮器具, 促进病人的舒适和卧床的有效率。处于疾病恢复期的病人要注意活动的循序渐进, 从床上活动开始训练, 然后完成床边活动、病区活动到院外活动的过渡, 鼓励病人根据病情轻重采取相应的活动方式。失眠的病人应创造良好的睡眠条件, 并且教会病人促进睡眠的方法如睡前饮用牛奶、热水泡脚、听舒缓的轻音乐, 严格作息时间, 勿食用含咖啡因的食物等, 以有效避免促睡眠制剂的滥用而导致不必要的药物依赖性。

3.2 高龄病人防止跌倒的宣教

国际老年人跌倒预防工作组将跌倒定义为突然发生的、不自主地、非故意的体位改变而倒在地上或更低的平面上。跌倒会造成脑部损伤、软组织损伤、骨折和脱臼, 甚至死亡等伤害。骨质疏松、高血压、脑部血管病变的病人, 应适当限制活动量, 并且做好防止跌倒的健康宣教。全面收集病人资料, 了解其晕厥、跌倒病史, 正确地评估病人活动能力, 筛选出易跌倒高危人群, 对有潜在风险的病人, 建立高危评估表, 增加评估次数[6];建立合理的环境设施, 保证病人的安全, 室内家具摆放位置要合理化, 床脚刹车要妥善固定, 物品及呼叫器放置在病人手所能触及的范围, 并且教会病人如何使用床头铃, 指导病人晚上在床旁使用便器小便, 保持地面平坦无障碍物, 在楼梯、过道、卫生间安装扶手, 光源照明充足, 夜间可使用辅助灯;指导病人穿着衣服合体, 鞋子要舒适、防滑;对意识不清、高龄痴呆和视力障碍的病人, 使用床栏、约束带或专人看护并在床头挂警示牌, 以保证病人安全;服用镇静、安眠、降血压药物的病人, 应指导病人取平卧位或坐位休息, 活动轻缓, 以防止体位性低血压所致的晕厥跌倒[7,8];指导病人活动时可采用保护性的器具, 如拐杖、轮椅等, 并教会病人正确的使用方法, 为病人设计合理的活动休息时间表和防止跌倒计划表, 并正确指导病人, 针对病人的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建议和计划。

4 疾病相关知识宣教

①针对病人的疾病和病情发展给予相应的疾病知识宣教, 让病人清楚地知道疾病的起源和转归。对于高龄痴呆和思维缓慢的病人可采取书面讲授的方法, 绘出疾病转归图以及治疗护理的作用, 可采取比拟的方式形象地进行介绍。②输液、口服药以及注射等治疗可打印成册发放给病人, 并注明作用、使用方法以及使用中的注意事项。③特殊检查繁杂的病人可打印检查计划表, 将检查项目以及预约时间、地点、作用、部位以及注意事项等归纳成表, 便于病人做好相应的准备, 缩短住院时间, 及早做出诊断, 也为护理人员重复进行特殊检查的宣教节约时间, 减少护患纠纷。④护士应积极了解病人的病情和疾病的相关知识, 对于求知欲强的病人和家属, 应利用网络资源、书本知识以及自身掌握的知识将病人疾病的相关知识编辑成册, 发放给病人及其家属阅读, 便于病人及其家属更深入地了解病情, 积极配合医护人员。⑤疾病相关知识的宣教应因时而行, 贯穿于护理操作的始终, 不要求病人一次掌握, 而要求日积月累, 熟能生巧。

5 疾病预防宣教

①指导病人认识疾病的相关因素, 包括个人因素以及环境因素。根据病人病情指导其采取正确的生活方式, 包括合理膳食、多饮水、戒烟控酒、定时排便、适当健身、睡眠时间规律;注意个人卫生和生活环境, 适当加减衣物;培养积极的兴趣、爱好, 保持心情乐观、开朗。②按时服药, 适量运动, 积极阅读关于自身疾病的相关书籍、杂志, 不适时随诊。③指导病人正确认识疾病, 树立正确的心态以及坚定的毅力, 消除不利于疾病发展的自身因素。

6 家庭护理宣教

①指导病人家属日常照顾病人的细节重点和注意事项, 并指导相应的急救方法。有条件的可以建议家中自备氧气筒和除颤器, 指导病人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教会病人家属心肺复苏的相关知识及操作手法, 并且告知病人急救系统的联系电话, 便于抢救。②指导病人家属家中设施布局的注意事项, 防止跌倒、晕厥、一氧化碳中毒等意外事件发生, 指导病人家属保持心情的平和和宽容, 避免自身的情绪对病人的影响。③糖尿病病人可教会病人家属血糖的监测以及胰岛素的使用方法, 高血压病人应教会病人家属血压的监测方法, 心脏病的病人应教会其家属测量脉搏的方法。高龄病人的健康宣教有利于高龄病人自理能力的提高, 增进医患关系, 减少医疗纠纷, 为我国老龄化人口的自我照顾模式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贺洪梅, 高春梅, 陶敏.影响老年病人健康宣教的不利因素及对策[J].临床医药实践, 2007, 16 (9) :861-862.

[2]牛建萍, 牛建敏.浅谈老年糖尿病目前的现状及健康教育[J].护理研究, 2007, 21 (增刊1) :210-211.

[3]方洁.糖尿病病人的健康教育[J].护理研究, 2008, 22 (增刊2) :25-26.

[4]陶静, 徐蓉, 张静.低血糖生成指数膳食在2型糖尿病饮食治疗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 2009, 23 (8B) :2102-2104.

[5]宋伶.老年糖尿病病人的健康教育[J].护理研究, 2007, 21 (5C) :1334-1335.

[6]陆燕弟.老年人跌倒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护理[J].护理研究, 2007, 21 (4C) :1041-1043.

[7]王玉红, 刘学玲, 张洪芝, 等.浅谈住院病人出现意外跌倒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护理研究, 2008, 22 (增刊1) :230-231.

糖尿病病人的健康宣教 第3篇

关键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饮食干预;健康宣教;护理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039-02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一种临床中较为多见的糖尿病代谢性急性并发症,主要是因机体严重缺乏胰岛素引起的一系列病变综合征[1]。DKA患者多表现为烦渴、严重消瘦和呕吐等特征,且具有病情发展快,死亡率较高等特点,为此,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干预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我院在对DKA患者实施护理时,主要着重从饮食干预和健康宣教来进行强化,取得了不错的临床效果,现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病例均来自我院2014年1月-2015年4月接诊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选取54例作为本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排列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7例,女性12例,男性15例,平均年龄为(57.35±3.94)岁,平均病程为(7.26±1.07)年;观察组27例,女性13例,男性14例,平均年龄为(56.74±3.01)岁,平均病程为(8.01±1.11)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逐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补液护理、心理干预、生命体征检测、胰岛素治疗等常规护理。

1.2.2 观察组 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重点加强饮食干预和健康教育,具体操作方法为:(1)饮食干预:当患者处于急症阶段时,必须叮嘱患者及其家属严格禁食。在患者住院期间,结合个人体质及年龄等对所需总热量进行计算,计算公式为:全日热卡=1000+年龄×年龄(80-100)。根据患者所需为其拟定专门的饮食结构指导表,并叮嘱患者家属对患者的饮食结构进行如实记录。由于碳水化合物可影响糖耐量,致使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强,故需严格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且尽量选择二合面、荞麦面等血糖生成指数较低的食物。每日摄入植物油应当占总脂肪的1/3以上,同时对饱和脂肪酸与动物脂肪的摄入量进行控制,确保胆固醇的总摄入量控制在200mg以內。叮嘱患者多使用含有丰富维生素的食物,但需要对钠摄入量进行控制,以免引发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并发症。通常情况下,应结合尿糖升高时间、血糖升高时间、饮食习惯以及胰岛素使用剂量、时间等对饮食进行合理分配,全天膳食应以少食多餐为主要原则,建议膳食分配比例以1/7,2/7,2/7,2/7为宜。告知患者严禁使用任何高糖分水果和纯糖制品,可选择糖分含量较低的水果或者甜味剂来代替,但需要相应的减少部分主食。(2)健康教育:在患者成功渡过危险阶段后,意识恢复之后,即可组织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参与健康宣教,重点讲解饮食、运动治疗的重要性,并告知他们科学合理的管理饮食。同时为患者详细讲解DKA相关疾病知识,使患者及其家属更好的配合饮食干预,除此之外,叮嘱患者家属可陪同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但需要避免过度劳累,以轻微出汗为宜。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酸中毒纠正时间、血糖控制时间和住院时间进行记录。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毒纠正时间、血糖控制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DKA是一种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主要是由于患者机体内糖代谢发生紊乱,致使血液中 浓度迅速下降,进而致使患者出现高血酮和酸中毒等相关并发症,因该病发展速度非常快,且病情较为危及,并导致患者中枢神经、循环神经以及肾功能障碍。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帮助患者尽快稳定血糖,纠正酸中毒[2]。但在为患者提供常规治疗外,饮食配合可以说直接关系着DKA患者的治疗效果。除此之外,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对提高患者临床配合率有着重要作用,同时通过健康宣教还可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在本研究中,我们主要采用常规护理与健康教育、饮食干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无论是在酸中毒纠正时间,还是在血糖控制时间和住院时间上,均较之对照组更短(P<0.05)。该结论充分证实了健康教育、饮食干预在DKA护理中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在给予DKA患者护理干预的过程中,通过加强患者健康教育、饮食干预,更利于患者血糖控制、酸中毒的纠正,且还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故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顾兰,吴嘉维.饮食干预管理和健康教育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护理效果的比较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20):1870-1872.

糖尿病病人的健康宣教 第4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1年1月—2011年12月在西京医院呼吸内科门诊就诊及本院出院后门诊复诊的病人50例, 其中男24例, 女26例;年龄18岁~68岁 (45.2岁±18.5岁) ;其中工人16例, 教师14例, 其他20例。纳入标准: (1) 全部病例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3年修订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诊断标准; (2) 年龄>18周岁; (3) 认知正常, 有一定的文字理解能力。排除标准:慢性支气管炎病人;职业性哮喘者;危重哮喘者;严重合并症者;语言表达能力太差者。

1.2 研究方法

将50例病人, 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 建立档案并记录:病人的一般资料;哮喘相关知识普及;遵医嘱用药情况;哮喘自我监测、定期复诊;病人及家属在哮喘健康教育、自我管理方面的需求及护理干预过程中病人的哮喘发作情况;每月跟踪服务及电话随访。

1.2.1 对照组

住院期间和出院时给予常规健康宣教 (如哮喘发作的诱因、哮喘发作先兆表现及处理方法、气雾剂的使用方法、饮食指导) , 病人询问时给予耐心解释, 且保持联系, 但不再进行系统的健康宣教。

1.2.2 观察组

在常规宣教的基础上根据病人病情、文化程度及家庭背景等制订健康教育计划, 加强护理干预, 反复强化健康教育知识, 不断征询, 及时纠正偏差。出院后第1个月每周进行健康宣教1次, 以后每2个月跟踪健康宣教1次并保证督促病人按照健康宣教方法自我护理, 每季度复诊, 并参加集体讨论1次;指导长期治疗, 建立伙伴关系。

1.2.2. 1 加强护理干预的方法

包括下列3个方面: (1) 加强门诊轻症病人的管理; (2) 对就诊及复诊的病人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包括检查哮喘日记、自制哮喘健康教育手册、纠正病人吸药技术、定期组织哮喘之家、定期组织专题讲座等; (3) 个别指导:针对个别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个别指导。

1.2.2. 2 加强护理干预的内容

(1) 药物指导:让病人了解常用治疗哮喘药物的作用特点、正确用法、不良反应及其预防方法。正确掌握各种气雾剂的使用方法。根据病情医患双方联合制订并调整治疗方案, 告知病人不能随意停药, 遵循阶梯式治疗方案的意义, 每2个月随访1次, 提高病人用药的依从性。 (2) 环境控制:在空气流通、新鲜, 无灰尘、煤气、烟雾、漆气及其他一切刺激性物质的环境中可减少哮喘的发作[5]。帮助病人寻找环境中的致敏原, 了解病人的生活习惯, 可减少哮喘的发作。 (3) 自我监护:指导病人学会自行监测病情变化和记录方法, 包括记录哮喘日记, 纠正病人吸药技术[6], 并鼓励记录哮喘日记, 经常与医生沟通。向病人说明定期监测肺功能的意义。 (4) 组织哮喘之家活动:向病人讲解有关哮喘知识的新动态, 组织病人阅读有关哮喘防治的科普丛书及报纸杂志上所刊登的科普文章。应用多媒体技术传播防治哮喘的信息, 召集哮喘病人介绍和交流防治哮喘的经验体会。 (5) 心理疏导:让病人了解心理因素在哮喘发病和治疗中的作用, 掌握必要的心理调适技术。放松训练可调整不良应激而致的心理-生理功能紊乱, 改善肺功能指标。 (6) 家庭教育:应满足家属心理需要, 降低焦虑状态, 使他们积极参与治疗与护理活动, 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3 效果评价指标

按病人病情严重程度划分为哮喘轻度发作、哮喘中度发作、哮喘重度发作。轻度发作指步行、上楼自感气短, 可平卧, 呼吸频率增加;中度发作指稍事活动自感气短, 喜坐位, 说话不成句, 神志时有焦虑或烦躁, 出汗, 呼吸、心率增加, 哮鸣音响亮、弥漫, 并伴有低氧血症;重度发作指呼吸困难加重, 呈端坐位, 大汗淋漓, 烦躁不安, 呼吸大于30次/min, 心率大于120次/min, 哮鸣音响亮、弥漫, 严重者出现呼吸衰竭。

1.4资料收集

在进行健康宣教的1年内调查两组病人支气管哮喘发作次数, 以上门及电话随访等形式对病人进行资料评估。所有问卷由病人本人填写, 无阅读及填写能力的病人, 研究中使用同一指导语, 协助其完成。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假设检验,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3.1 研究结果及国内外哮喘患病现状

哮喘轻中度发作的病人一般门诊就诊即可控制, 而重度哮喘病人多需要住院治疗。本研究探讨健康宣教预防哮喘发作的可行性。结果表明, 强化健康宣教可以减少哮喘病人的发作次数, 并减少病人的住院率。当今发达国家和中国的疾病谱、死亡谱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其主要死因不再是传染性疾病和营养不良, 冠心病、肿瘤、中风这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主要死因。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是这些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 这是医药所不能解决的, 而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方式有益于减低危险因素, 预防各种“生活方式病”。健康教育是一项低投入、高产出的保健措施, 从成本-效益的角度上看,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成本投入所产生的效益, 远远大于医疗费用高昂投入所产生的效益。只有健康教育能提高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增强其自觉性和主动性, 增强人们实行躯体上的自我保护、心理上的自我调节、行为生活方式上的自我控制、人际关系上的自我调整[7,8,9]。大量的国内外临床研究表明, 系统的健康宣教对各类慢性可控疾病起到积极作用。健康宣教是医院维护病人健康的重要手段, 通过护理人员有效的健康宣教, 为哮喘病的预防、护理和治疗奠定良好基础。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质量的提高, 人们接触的物质种类成倍增加, 各种外界因子的刺激, 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0], 而长期药物治疗导致副反应增加, 经济负担加重, 病人依从性下降, 导致哮喘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增加。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 (CDC) 公布哮喘发病率逐年上升, 病死率约1/10 000, 每年因哮喘住院花费达千万, 中国CDC公布数据更是有增无减。哮喘作为一种可控制疾病在国家各地区卫生支出中所占比例极大[11,12]。因此, 为减少药物的使用, 降低长期用药副反应, 健康宣教是目前首选的哮喘控制方式之一。

3.2 我国哮喘频发的部分原因

根据现有一些研究表明, 目前我国于门诊就诊及出院病人因家庭其他成员、病人本人对哮喘认知不足, 或因家庭经济情况等原因, 大多数不能按时就诊, 不能规律吸入药物, 导致哮喘反复发作, 并逐渐加重, 哮喘控制情况不容乐观。且我国缺乏有效的系统健康宣教体系, 导致病人失访, 不能及时得到医护人员的帮助。本研究采取上门及电话随访方式, 督促病人自我监测, 纠正病人吸入技术, 对家庭成员进行健康宣教、心理疏导, 评估病人哮喘控制状态, 建立长期护患关系, 在1年内明显减少了哮喘发病率。并且, 这种方法简单、有效, 经济成本低, 使用同等药物, 可增强治疗效果, 大大提高哮喘病人对此病的认识, 更好地配合治疗和预防, 减少哮喘发作, 维持长期稳定, 提高生活质量。因哮喘病人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家中自我治疗, 强化健康教育提高了支气管哮喘病人自我护理能力及保健预防措施, 减少了因反复发病及住院治疗对病人的身心及经济造成的负担[13]。本研究为建立长期的哮喘监测系统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但本研究历时较短, 病人需要评估的各项指标繁多, 电话随访获得的饮食及环境信息不足, 且病人随诊部分评估结果重复或缺失, 导致对哮喘评估不足。因此, 需建立有效的从基层到上级医院随访系统对每次需要进行评估的项目提供有效的帮助。

3.3 展望

随着我国医疗改革的进行, 社会医疗资源的再次分配, 人口老龄化, 各种慢性疾病的长期控制成为国家疾病防治的重点。为减轻社会及家庭经济负担, 减少疾病发作的痛苦, 需要对哮喘的健康宣教研发简单易行的监测量表, 使护患均能根据量表进行疾病评估, 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 可以随时对病人的状态进行调整。为建立长期的哮喘监测提供进一步帮助。

4 结论

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宣教 第5篇

1 疾病知识宣教

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不同的文化背景,医务人员要采用不同方法,由深入浅向患者介绍糖尿病的基本知识、疾病特点、治疗措施和护理要点,使患者了解糖尿病是终身疾病,只能控制不能治愈,使患者积极参与,配合治疗。

2 饮食宣教

饮食治疗是各型糖尿病患者的基本治疗措施,尤其对于老年肥胖病情较轻者,可作为主要治疗方法,患者要按饮食计划定时定量进餐,进餐时间与注射胰岛素时间要配合好,进餐时间提前或错后,可引起血糖过低或过高。应合理搭配饮食,注意主食、副食量的进食控制,减少胆固醇的摄入,增加食物纤维的摄入,少吃含糖量高的水果,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2]。

3 使用胰岛素治疗的宣教

3.1 胰岛素注射的时间和剂量

胰岛素要在进餐前30min注射,注射时要严格按照医嘱,严格掌握胰岛素的浓度和剂量,以免发生低血糖反应。

3.2 胰岛素注射部位的选择

胰岛素注射部位主要为肌肉注射,为避免皮下组织萎缩及增厚而导致胰岛素吸收不良,应合理选择注射部位,并注意定期进行轮换注射。一般注射部位为上臂前外侧、大腿内侧、臀部及腹部,每次注射都要改变部位,以免发生皮下硬结,影响胰岛素的吸收。

3.3 预防低血糖反应

胰岛素注射过多、进食过少或过度运动均可引起低血糖反应,多发生在注射胰岛素后作用最强的时间内。普通胰岛素作用最强时间为注射后2h,长效胰岛素为注射后14h,其表现为疲乏、饥饿感、头晕、出汗、心悸,严重者可出现昏迷、甚至死亡[3]。患者应熟悉了解低血糖先兆反应,从而提高警惕,及早吃糖果点心,以缓解症状。昏迷者应立即抽查血糖,低血糖者给予50%葡萄糖溶液40~80ml静脉注射。

4 运动宣教

对于胰岛素严重缺乏者,合并严重并发症者,应卧床休息。糖尿病症状较轻者,可适当进行运动,因为运动可增强体质,减轻体重,改善心肺功能,降低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葡萄糖的利用和血脂的代谢紊乱,减少并发症的发生[4]。运动前要咨询医生,了解自己的病情,制定合适的运动计划,运动要持之以恒,运动量要适当,时间要相对固定,注意预防低血糖反应,运动中如发生低血糖反应,应及时补充糖分,值得注意的是运动要与饮食、药物治疗相结合,以利于糖尿病患者更好的恢复。

5日常生活宣教

在日常生活中,要经常洗澡预防皮肤感染,戒烟酒,经常洗脚,保持足部清洁。要认真耐心教会患者尿糖测定及胰岛素注射方法,坚持定期测量血糖及尿糖,使血糖及尿糖控制在合理范围,使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得以保证。

参考文献

[1]林红.妊娠期糖尿病筛查与诊断研究进展[J].海南医学,2007,18(2):99-101.

[2]谢淑霞.糖尿病的健康教育与饮食治疗[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5(14):281.

[3]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21-427.

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健康宣教 第6篇

1 发病机制

糖尿病合并抑郁症可能与神经内分泌因素有关, 另外糖尿病患者严格的饮食控制、锻炼和治疗要求, 消耗大量精力, 且经济因素如收入减少、支出增加及社会支持减少等均可以解释糖尿病患者群中抑郁症的发生。患者自我照料能力下降, 使血糖失控, 又使情绪和日常生活进一步恶化, 抑郁患者对治疗的顺应性降低, 血糖控制不理想, 这些因素均可使糖尿病加重, 由此形成恶性循环。

2 健康宣教

2.1 普及基础知识

向患者及其家属初步介绍有关糖尿病的相关知识、病因、影响因素、疾病控制方法, 以及特殊情况下就诊途径, 为糖尿病得以良好控制创造条件。

2.2 饮食指导

饮食疗法是糖尿病的基础治疗之一, 是控制疾病、预防并发症等的前提。首先向患者说明饮食对糖尿病治疗的重要意义, 采用模拟食品模型, 对每例患者食品、食量进行明确告知。在注意饮食总量的同时, 还应注意其结构构成, 说明患者每日应用的食油、肉、蛋、豆、奶、蔬菜等食品的数量, 强调食品的多样化, 不偏食, 忌甜食。使患者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 嘱患者禁烟酒。

2.3 运动指导

运动疗法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治疗糖尿病的基本方法之一。它能使糖尿病患者异常糖代谢状态得到改善, 运动时可使肌肉对葡萄糖利用增强, 加强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 使机体血糖水平明显下降。适当参加文娱、体育活动和体力劳动, 可促进糖的利用, 加速脂肪分解, 减少脂肪堆积, 改善脂类代谢。运动强度要遵循个体化、从轻到重循序渐进的原则, 注意运动中和运动后的感觉, 以锻炼后有舒适感觉为宜。指导患者于餐后1~1.5h活动, 每周活动5~6次, 每次30~60min, 不要空腹运动。同时注意由糖尿病未治疗或控制不良引起的迟发性低血糖。

2.4 血糖监测

糖尿病患者由于体内胰岛素功能丧失或缺乏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而血糖升高直接影响病情, 导致各种急慢性并发症, 故必须进行血糖监测, 一般每周1次, 最长不超过每月1次, 并及时做好记录。根据血糖结果来评估用药、饮食和运动情况,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患者平日空腹血糖保持在6.1~7.8mmol/L, 餐后血糖保持在8.0~10.0mmol/L。

2.5 药物应用

医护人员应指导患者掌握用药时间、药物作用机理、类型、作用时间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对需要注射胰岛素的患者, 要教育其将胰岛素放在阴凉干燥处。使用前要混匀, 轮换注射部位, 防止局部组织硬化。一般为早晨于腹部注射, 晚上于大腿注射, 这样可使胰岛素吸收速度均衡, 血糖水平更加稳定。

2.6 心理教育

糖尿病为慢性终身性疾病, 患病后给生活、学习、工作、生育均带来很大影响。患者心理压力较大, 易产生焦虑、抑郁、悲伤和失落等情绪变化, 对战胜疾病缺乏信心, 生活无兴趣。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情绪, 注意倾听, 及时给予心理疏导, 必要时应用抗抑郁药物, 帮助其解决心理问题, 恢复自信心, 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糖尿病病人的健康宣教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6月—2016年2月在该院进行血液透析的120例终末期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终末期肾病的诊断标准[3]和有血液透析的适应症[4], 并且半年内为进行规范化健康指导。将符合标准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 (n=78) 和对照组 (n=42) , 其中, 观察组男47例, 女31例, 年龄45~78岁, 平均年龄为 (61.6±6.6) 岁;对照组男27例, 女15例, 年龄46~79岁, 平均年龄为 (62.2±6.7) 岁。两组患者性别和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包括入院常规健康宣教, 环境护理和病情观察护理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强化健康宣教护理干预。具体方法:①终末期肾病相关知识普及:由护士长和4名主管护理和10名工作超过3年的护师组成疾病知识宣教普及小组, 制作《血液透析相关知识手册》、温馨提示卡片、手机微信和幻灯视频, 对患者进行肾病及血液透析相关知识普及, 使患者了解什么是终末期肾病, 透析的意义, 透析中水分控制的重要性, 使患者能积极配合护理工作和治疗。①宣教控制血压和体重的意义:透析期间必须要定时监测体重, 体重过少提示脱水, 体重超负荷提示可能存在水潴留和心理衰竭, 因此, 要让患者养成自我监测体重的良好习惯。②高血压是透析期间患者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 可出现脑梗塞和脑出血, 因此, 护理人员每天定时监测血压, 及时报告医生, 将血压控制在合理水平。③心理教育:由于透析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因此, 护理人员在透析过程中应耐心的跟患者进行沟通, 倾听患者的心声, 己所能及帮助患者, 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多介绍成功案例, 以树立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④饮食教育:家属指导患者多食用高维生素、优质蛋白, 多食用蔬菜水果, 适当补充肉类, 动物内脏等食品, 应少食多餐, 忌辛辣刺激性食物。⑤行为教育:告知患者在透析期间禁用烟酒, 适当体育锻炼, 如骑自行车、打太极等, 不宜剧烈运动。

1.3 观察指标

①健康宣教的效果:包括对终末期肾脏疾病和透析相关知识及水分控制重要性的认知水平;透析期间死亡事件和在住院率。②透析后发病情况:包括容量性高血压、心力衰竭、低血压和肌肉痉挛等。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用[n (%) ]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宣教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强化健康宣教后, 对疾病及透析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死亡事件和再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两组患者宣教后发病情况比较

健康宣教后, 观察组容量性高血压发生1例, 对照组3例;两组低血压均为1例;观察组未出现心力衰竭和肌肉痉挛, 对照组分别出现2例心理衰竭和1例肌肉痉挛, 观察组容量性高血压、低血压、心力衰竭和肌肉痉挛发生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研究显示, 约25%~50%的血液透析患者存在水分控制失衡的问题[5,6], 如果水分负荷过重, 出现水分超负荷可导致容量性高血压、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如果水分符合过低, 则可出现低血压和肌肉痉挛等[7], 因此, 在血透中控制水平衡十分重要。临床上引起透析中水分失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对患者而言, 缺乏透析相关知识, 对透析总水分控制观念淡漠、依从性差、不按医嘱行事、心理问题、生活行为和饮食等方面的问题都与之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因此, 对透析患者强化水分控制方面的健康教育意义重大[8,9]。耿同会等[5]对进行血液透析的92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 前者未进行健康宣教干预, 后者在透析前、中、后实施健康宣教护理干预, 结果显示, B组对透析相关知识的认知率高达76%, 死亡事件发生率仅为0.8%, 再住院率为6.4%, 显著优于A组。该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强化健康宣教后, 对疾病及透析相关知识的认知率为71.8%, 死亡事件发生率为1.3%, 再住院率为6.4%, 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与上述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结果提示, 强化血液透析和终末期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 并通过行为指导, 心理饮食教育, 不但患者的认知水平大幅提高, 从而提高患者对所患疾病的预防水平, 遵医行为得到强化, 从而减少死亡事件和再住院的几率。

此外, 有研究显示, 对透析患者实施健康宣教干预后, 高血压、心理衰竭等疾病发生率明显降低。胡蝶[10]对2010年7月—2010年12月在该院进行血液透析的4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在透析前、透析中及透析间期实施规范化管理、个化教育指导。对照组未实施规范化管理、个体化教育指导, 结果显示, 观察组、容量性高血压为4例 (0.34%) 、心力衰竭3例 (0.25%) 、低血压6例 (0.5%) 、肌肉痉挛6例 (0.5%) , 对照组容量性高血压17例 (1.62%) 、心力衰竭6例 (0.57%) 、低血压l4例 (1.33%) 、肌肉痉挛13例 (1.24%) , 观察组上述疾病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该研究与上述结果相似。结果提示, 强化健康宣教后, 机体水分超负荷和低负荷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更有利于控制机体内水分的平衡, 从而减少透析并发症, 提高透析质量。

综上所述, 强化健康宣教对维持性血透病人透析间期水分控制的效果较为理想, 更有利于达到机体水平衡, 获得理想的干体重, 减少血透并发症的发生,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健康宣教护理对维持性血透病人透析间期水分控制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6月—2016年2月在该院进行血液透析的120例终末期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 (n=78) 和对照组 (n=42) , 分别采取强化健康宣教护理和常规护理, 观察对疾病及血透的认知水平、透析期间死亡事件和再住院率以及透析后容量性高血压、心力衰竭、低血压和肌肉痉挛等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强化健康宣教后, 对疾病及透析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 (71.8%) 显著高于对照组 (52.4%) , 死亡事件 (1.3%) 和再住院率 (6.4%) 明显低于对照组 (4.8%、9.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容量性高血压 (1.3%) 、低血压 (1.3%) 、心力衰竭 (0) 和肌肉痉挛 (0) 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7.1%、2.4%、4.8%、2.4%)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强化健康宣教对维持性血透病人透析间期水分控制的效果较为理想, 更有利于达到机体水平衡, 减少血透并发症的发生,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血液透析,强化健康宣教,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燕莺.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干体重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 2012, 13 (2) :11-12

[2]越琦.专科健康教育延伸护理在高血压综合健康治疗中的效果分析.中国医学创新, 2014, 11 (8) :104-106.

[3]黎磊石, 刘志红.中国肾脏病[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8:1484

[4]王质刚.血液净化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231.

[5]耿同会, 李同秒, 胡春燕.健康宣教对维持性血透患者干体重达标的影响[J].河北医药, 2010, 14 (9) :23-24.

[6]韩艳萍.护理管理在血透室院内感染控制中的作用.中国医学创新, 2014, 11 (17) :83-85.

[7]王红华.健康宣教对维持性血透患者干体重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 2014, 11 (9) :39-40

[8]韦红贞.健康教育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干体重评估中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 2013, 15 (10) :189-191

[9]黄芩.南京市社区健康教育现状与发展对策.中国医学创新, 2014, 11 (9) :97-100.

糖尿病病人的健康宣教 第8篇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健康宣教,影响因素

糖尿病是一种因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 引起糖、蛋白质、脂肪和继发性水、电解质代谢紊乱;高血糖为重要临床特征[1]。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糖尿病的患病率正在不断上升, 其并发症也日趋严重, 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2]。糖尿病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高而上升, 年龄<60岁的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12%, 而60~69岁的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为10%~20%, 70岁以上年龄组的患病率为15%~20%[3]。糖尿病作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首要疾病之一, 能否有效的控制血糖,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与患者是否掌握糖尿病的相关知识有很大的关系[4]。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开展健康宣教工作, 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有效地控制血糖,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生活质量, 显得尤为重要。笔者通过回顾性分析影响老年糖尿病患者健康宣教的因素,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5例患者为2012年10-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的老年糖尿病患者, 男25例, 女10例, 年龄60~75岁, 病程10~20年。

1.2 方法

将35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分为五组, 每组7例, 每组配置2名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并将影响健康宣教的影响因素逐人逐项登记, 然后进行统计, 得出影响健康宣教的因素。

2 结果

影响健康宣教的因素与患者的年龄、文化层次、经济状况、病程有密切关系, 与患者家属的配合、支持以及护理人员宣教技能有关。老年糖尿病患者健康宣教受影响的因素有来自患者的占60%, 患者家属占20%, 护理人员占20%。

3 讨论

糖尿病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慢性终生性疾病, 患者需要长期坚持治疗, 而治疗效果取决患者是否掌握糖尿病的相关知识, 是否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本组资料显示, 影响老年糖尿病患者健康宣教的因素是多方面, 有来自护理人员、患者及家属。

3.1 影响健康宣教因素分析

3.1.1 患者原因

(1) 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 老年患者同时患有多种老年病, 大部分老年患者理解接受能力、记忆力、听力、视力有不同程度的自然减退, 这种不可逆转的功能衰退使患者不易掌握用药方法或某些技能操作, 易对健康宣教失去兴趣而增大了难度[5]。 (2) 文化层次。文化层次的高低决定了患者对健康宣教工作展开能否取得成效起关键性作用。文化程度高的患者注重从报刊、书籍了解疾病知识, 在出现症状时能够及时与医生沟通[6]。文化层次低的患者, 主动寻求知识的能力较差, 对糖尿病知识认知不足, 对护理人员进行健康宣教表现出漠不关心, 需要他们记忆与自身疾病有关的知识觉得是一种负担, 因此使健康宣教难以收到好的效果[7]。 (3) 经济状况。糖尿病是一种不可根治的终身性疾病, 需要长期坚持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大多数没有固定的收入, 经济相对拮据。张爱兰[8]研究发现, 34.8%的糖尿病患者取得一定治疗效果后, 由于经济困难而使治疗中断。老年糖尿病患者最担心的是医疗费用, 希望尽可能少的钱得到最好的医疗护理效果。他们错误认为健康宣教服务是为了提高经济效益, 增加收费项目, 使患者主动参与健康宣教的积极性降低[5]。 (4) 病程长。糖尿病是慢性病, 大多数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病程长, 合并症多, 需要长期服药治疗, 经济负担重, 心理压力大, 容易产生焦虑、倦怠心理, 对生活失去信心, 使健康宣教难以进行。

3.1.2 家属原因

(1) 来自农村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家属缺乏糖尿病相关的知识, 对患者服药治疗、饮食不能进行有效的指导及有节制性控制, 而是迁就满足患者的需求, 不能有效地配合护理人员, 给健康宣教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和影响。 (2) 老年糖尿病患者病程长, 需要长期坚持治疗, 家属能否从经济及生活给予支持, 也直接影响到健康宣教工作的开展。

3.1.3 护理人员原因

(1) 护理人员实施健康宣教时缺乏针对性。年轻护理人员工作经验不足, 在向患者健康宣教前, 缺乏对患者个体化的分析、评估不够全面, 以致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宣教。 (2) 护理人员综合能力欠佳。年轻护理人员基础理论不扎实, 缺乏多元化知识, 加上工作经验不足, 又不能很好地把握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 缺乏沟通方法及技巧, 缺乏主动性。 (3) 护士缺乏健康教育的技巧。护士在与患者实施健康宣教时, 不能直接清晰将糖尿病相关的知识及注意事项讲解给患者, 以致患者思想存有疑虑;护士在灌输健康保健知识时, 采取的是“填鸭式”的方式, 蜂拥而上, 缺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以及掌握循序渐进的技巧进行健康宣教, 致使患者难以接受。

3.2 老年糖尿病患者健康宣教的对策

3.2.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及全面评估患者

患者入院后护士应以热情诚挚的态度接触患者, 取得患者的信任, 为健康宣教的开展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护士在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前, 全面收集患者的资料, 包括患者的身体状况、学习的愿望、学习的态度以及心理压力、生活方式、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等。全面评估患者并做出诊断, 有针对性地实施健康宣教。通过健康宣教, 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

3.2.2 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及多元化知识的学习

重点加强新入职护士、聘用护士、低年资护士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规范化培训及考核, 加强护士与患者沟通方法与技巧的培训。通过学习和培训, 使年轻护士尽快掌握健康宣教的方法及技能。加强护士专业知识提高的同时注重加强护士人文科学知识的学习, 不断提高专业知识和人文科学知识。注重加强理论联系实践, 在临床实践中, 认真总结工作, 积累经验, 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知识、技能水平, 使健康宣教工作顺利进行。

3.2.3 反复宣教

由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理解能力、接受能力、记忆力自然减退的特点, 反复宣教是必不可少。据统计, 对同一内容的教育少则2~3次, 多则6~8次, 才能使患者较好地掌握[9]。护理人员在向患者解释教育内容时, 要注意语言平和、流畅、优美, 耐心细致, 百讲不厌。对理解能力及接受能力差的患者更要不厌其烦, 绝对不能流露出厌烦情绪或者带有责备的语气和行为, 否则会损伤患者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使其对健康宣教失去信心。

3.2.4 因人施教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全面掌握患者对健康宣教内容的需求。根据文化层次不同, 患者对健康宣教内容的需求不同, 采取因人施教的方法进行健康宣教。对文化层次高的患者要注重在医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传授相关知识进行健康宣教。在日常护理工作中, 应用可能接触的机会对健康宣教知识进行提问, 了解患者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如给糖尿病足患者换药时, 可以提问怎样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10]。理解能力有限的患者, 对健康宣教知识难以做到灵活掌握, 提问时要注意技巧, 可从多方面进行, 如饮食控制的方法以及足部的保护。对刚入院病情又重的患者, 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 慢慢地灌输相关知识。根据患者个体的差异, 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适时循序渐进地运用图片、成功案例进行健康宣教, 使患者心情舒畅、愉快地接受相关知识, 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3.2.5 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及经济承受能力, 努力为患者提供优质廉价的医疗护理服务, 让患者明白健康宣教的意义, 理解健康宣教是护理人员的职责, 是无偿服务, 纠正患者认为健康宣教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错误认识, 使患者懂得健康宣教是为了预防疾病、促进康复、保持健康, 使患者主动参与宣教活动[11]。

3.2.6 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

在日常护理工作中, 给患者多一份关爱、热情、微笑;注意语言平和、流畅、优美;说话轻声细语, 生动活泼, 使患者感到护士亲切、可信, 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 及时提供患者所需的知识内容, 满足其需求。

3.2.7 家庭和社会的支持

上一篇:农村中小学校舍建设下一篇:高血压小量脑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