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现代汉语范文

2024-06-11

高师现代汉语范文(精选10篇)

高师现代汉语 第1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 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1]可见, 语文素养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作为未来的语文教师, 师范生具有良好的语文素养十分重要。培养师范生的语文素养, 是现代汉语教学需注意的内容。高师现代汉语课的教学, 应注意培养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的语文素养, 具体而言, 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现代汉语能力。

具有良好语文素养的高师学生, 才能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有效落实新课改理念, 课堂教学才会有效果。现代汉语教学应注意现代汉语知识传授、语言积累、现代汉语能力培养、现代汉语学习方法的传授和习惯的养成, 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的培养。我们应把现代汉语教学和《语文课程标准》结合起来, 培育高师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指导高师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丰富语言积累, 培养语感, 发展思维, 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能力。本文主要从现代汉语知识、语言积累、现代汉语基本能力方面说明语文素养的培养。

2. 改变传授知识的方式, 使学生掌握知识, 学以致用, 培养语文素养

学生掌握现代汉语知识是必需的, 但目前现代汉语教学内容缺乏丰富性、关联性和示范性, 理论联系实际少, 更多的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被动接受知识。老师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不能教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 不能传授新的教学理念。学生对汉语学习的兴趣不浓, 受到的汉语学习方面的人文熏陶不够, 由此出现学生感觉在大学所学的现代汉语知识在中小学教学中很少、很难运用的问题, 甚至基本忘记大学所学知识, 更谈不上实际运用了。原因是一方面, 高师现代汉语教师不了解中小学语文新课改的知识, 不能将新的教学理念运用到教学中, 依然按照“阐述理论—分析说明—布置作业”的模式进行。另一方面, 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不能将知识指导语言实践进而转化为能力, 时间一长, 所学知识大都淡忘, 便觉得“学不致用”。在教学过程中, 如何改变传授知识的方式, 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是我们必须关注的问题。

现代汉语教学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借鉴中小学新课程的“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为语文素养的培养奠定基础。现代汉语学习方式的转变, 要求教学方式的改进, 由传统的以“教师的教”为主转变为在教师引导下的以“学生的学”为主, 由让学生“学会”转变为“会学”, 在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通过自主学习, 学生才会积极主动思考, 探寻合适的学习方法, 在老师的指导下, 改变被动学习的状态;只有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 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才会得以提高, 并重视探究学习的方式,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很好地掌握现代汉语知识, 将知识指导语言实践并转换成能力, 做到“学以致用”。只有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方可提高学习效率, 把枯燥的现代汉语知识变成学生乐于接受的内容, 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由此, 高师现代汉语教学, 可以考虑和中小学语文教学结合, 改变传授知识的方式, 改变教学方法, 教给学生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

3. 注意语言积累, 培养语文素养

“语言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永无止境的积聚过程。积累语言材料其实是感性的语言模块的整体储存, 它可以看做是生活经验材料, 也可以看做形象材料, 或者是思维材料、情感材料。这些材料储存于大脑, 将成为学生的终身营养, 也就是语文素养的重要构成”[2]。

语言积累不仅是中小学语文教学应注意的, 还是高师现代汉语教学应注意的。高师学生是未来的教师, 他们语言积累的情况, 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语言积累是语言材料、语言范例、语言知识的积累, 它们不是孤立的, 应看做一个综合体。它是经过思维、情感、感官加工的语音、语义、图像、情景、事件的综合体。语言积累应对语言材料有个体心理体验, 也应具有语感体验。

高师现代汉语课怎样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需要现代汉语教学者有意识地引导,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习热情和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知识。具体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积累语言材料。高师学生需养成积累汉字和词语的好习惯, 做到能书写规范汉字, 掌握丰富的词语。 (2) 引导学生学习语言范例, 积极主动地记忆好词佳句、名段名篇名作。高师学生在中小学已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 现代汉语教学应引导学生在巩固旧有积累的基础上, 进一步做好词佳句、名段名篇名作的积累工作。老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和所学其他专业课程, 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阅读、理解、记忆, 将个人心理体验和语感体验融入其中, 学生愉快积累, 掌握语言范例中丰富的语言材料, 品味文化内涵, 体会语言范例中的生活经验等, 从综合的角度积累语言。 (3) 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知识。语言知识同语言材料、语言范例密切相关, 包括语法逻辑等知识。现代汉语教学应加强语言知识的传授, 教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方法、积累知识。高师现代汉语教学只有注意、加强学生语言的积累, 方可不断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 提高现代汉语基本能力, 培养语文素养

现代汉语基本能力是“能用标准或比较标准的普通话准确表达意思, 语言规范, 条理清晰, 逻辑性强, 能恰当运用修辞手法增强语言的感染力”[3]的能力。高师现代汉语教学, 应以了解《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要求为基础, 以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 注重学生知积累识的“广、博、精”, 达到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 学生能用简洁、规范、优美的语句表情达意的目的。现代汉语教学着力提高学生现代汉语的基本能力, 培养语文素养的途径是:

第一, 提高普通话水平, 培养语文素养。普通话是以汉语授课的各级学校的基本教育教学用语, 语文教师肩负推广普通话的责任, 语文教师普通话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强弱。一个普通话标准流利的语文老师, 必然会营造良好的语言氛围, 必然能把学生带到语言所创设的情境中,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引导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高师现代汉语教学应注重提高学生普通话水平, 培养高师生的语文素养。

第二, 组织言语实践活动, 培养语文素养。高师现代汉语教学要注意口语表达和话语理解的培养。口语表达能力强, 是一个好老师应具备的条件, 高师现代汉语教学应着力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多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针对问题多角度地进行口语训练, 让他们做到口语表达简洁、规范、科学, 具有一定的审美性和可接受性, 并注意表达时的表情。在培养高师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 应培养他们对话语理解的能力。只有能耐心、细致听别人表达, 准确理解别人言内言外之意的高师生, 才能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倾听孩子的心声, 理解孩子的话语含义, 才能很好地和孩子沟通、交流。话语理解能力培养也是该高师现代汉语教学着力注意的问题。过去很少在此投入时间训练, 今后应注意并加强。只有不断组织言语实践活动, 方可不断提升语文素养。

第三, 有效指导课外阅读, 培养语文素养。高师生阅读的多少, 关乎语文素养的高低。现代汉语教学可与其他专业课教学结合起来, 尤其是结合现代汉语课程特点, 和写作、现代文学、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等课程相结合, 让学生阅读古今中外名篇名著, 开阔视野, 积累丰富的知识和间接的人生经验。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现代汉语理论、知识的同时, 应指导学生阅读与所学专业的相关经典, 推荐相关阅读书目, 提高阅读兴趣, 学生才能练好“看家”本领。教师需引导学生做学习笔记、写学习心得, 收集与现代汉语教学相关的规范言语和特殊例子等。以愉快有效的阅读为前提, 加之写的训练, 高师生可开阔视野, 拓宽学习的领域和思维, 增长知识, 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整体得到推进和协调发展”[4]。

第四, 指导专业小论文的写作, 培养语文素养。作文是学生综合语文能力的体现, 是语文素养中最重要的部分。现代汉语教学可指导学生写专业论文, 老师可以给学生出题目来写, 也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所学专业知识, 结合社会用语的情况、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情况等撰写论文, 以提高语文素养。

5. 结语

语文素养的培养不仅是中小学语文教学应致力完成的, 更是高师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各专业课需要重视的。高师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的课程与中小学语文一脉相承, 从现代汉语知识、语言积累、现代汉语基本能力提高上, 注意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摘要:传统高师现代汉语教学多注重语言理论的传授, 而较少与中小学语文教学结合。虽然近几年高师现代汉语教学在与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结合上做了一些尝试, 但是在师范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上还做得不够。因此, 需要结合语文素养的培养, 提升师范生的水平和能力。现代汉语课在改变传授知识方式的同时, 还应注重语言积累, 尤其是注意现代汉语基本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现代汉语,教学,语文素养,培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徐晓萍.从语感训练入手提升高师学生的语文素养[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 (哲社版) , 2007 (4) .

[3]言岚.新课改对语文教师现代汉语素养的要求[J].教学与管理, 2008 (10) .

高师现代汉语 第2篇

蒋萍 湖北省十堰广播电视大学(教育学院)

摘要:《高师教育学》是与高师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道路关系密切的一门基础课程。但在实际教学中,因学生对课程学习缺乏兴趣、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本文从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入手,阐述了现代教育技术在高师教育学教学中的运用及注意问题。旨在提高高师公共教育学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教育学;运用

高师《教育学》是与高等师范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道路关系密切的一门基础课程。但在实际教学中,因教学内容体系庞杂,观点陈旧、理论空泛、逻辑不严、脱离实际,教学设备简单,教学方法僵化,教学手段落后等原因导致学生学习动机严重缺乏,教学质量难以保证,严重影响了高师公共教育学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要改变这种状况,提高教育学课程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充分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该课程在整个师范教育课程体系中应有的作用,就必须对教学手段进行改革。而现代教育技术的逐步普及与发展,为高师《教育学》教学开拓了广阔的天地。

一、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

由于许多高职学生对从事教师职业并不感兴趣,从而对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教育学也就了无兴趣。这样的学生走进课堂将或者是随堂睡觉,或者是在课堂上阅读与课程无关的书籍。高师《教育学》教学面临的这一困境,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的解决。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容易把学生带入积极的思维状态,它改变了以往学生不论什么内容都只能面对教师和黑板的单

一、枯燥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真实自然的环境,使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感染力强,改变以往课堂中死气沉沉的气氛,从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浓厚的学习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智力、非智力因素,让他们兴趣昂然地学习知识,而现代教育技术中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更加具有声情并茂、视听交融、动静交错、感染力强的特点,集文字、声音、图象、图形于一体,它在处理图文、动画、视音频等方面的良好作用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学生视听感官的需要,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案例教学法是教育学教学方式的革新,为教育学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通过教师和学生对教学情境的模拟、感悟,使学生获得分析教育现象、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也尝试使用此法,但却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案例的选择和使用上,由于种种原因导致文字材料多于形象材料,口头表述多于视频展示,因而使用效果不够理想。如果此时教师借助于视听媒体呈现案例,如在讲述“教育与政治、经济或文化的关系”时,播放“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大班额现象、福建南平校园凶杀案、以及大学生就业”等一段段音像资料,配之以语言的描述,围绕一个个核心的问题,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教材,组织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如此一来,对于学生而言教育学的学习就不会枯燥无味了。

(二)能够增强教学效果

对于教师来说,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多媒体技术,提高了学生学习教育学的积极性,让学生坐了下来。解决了学习兴趣的问题后,使学生在有限的四十五分钟的课堂上学得愉快,学得灵活,学得扎实,学的有效就成了摆在每个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师生间的和谐交流,教学方法的改变,教学环境的适应,都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措施,而教育技术的革新无疑是一关键因素。

《教育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仅靠“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加上老师的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手段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教学要求。现代教育技术能诱发学生的“注意”,集中其注意力,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现代教育技术还可通过视、听方面的手段,使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摄取教学信息,更能迅速的掌握所学知识,扩大知识面,增加课堂知识容量,提高教学效果。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上的运用能帮助教师实现教学方式的变革,可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增加教学的直观性,从而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与效率。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拓展了教学情景,多方面地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多渠道地获得信息,从而加大了课堂教学的密度,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能够实现个别化学习

个别化学习重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习惯、能力和方法,发展个性,开发潜能,是教育的首要任务和核心内容。一直以来,教育学教学都是教师讲,学生听的集体教学,虽然有各种教学方法的加入如案例教学、问题教学等,但班级授课自身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的问题无法回避,因此必须有新鲜的血液渗透方能祛出弊病,而个别化学习最能大放光彩的教育领域就是网络教育。网络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形式之一,是一种以远程方式进行教学活动的教育形式。这种师生相隔两地、通过媒体将系统化设计的课程内容传递给学习者的教学方式被称为“远程教学”。远程教学是近代教学方法的一大突破,它强调以媒体为教学的主要方式,打破过去教师、学生共聚一堂面对面教学的空间限制,使教学在没有真实教师参与的情况下传达给学习者。个别化学习首先体现的是一种全新的理念体系,包括“自主学习”的理念,“学习为中心”的理念,“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为一切学生,为学生的一切和一切为学生”的服务理念。因此,在组织好课堂教学的同时,教育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这个媒体,收集制作网络课程,以供学生在课余能运用网络自主探究知识,解决个体差异的教学问题,即能满足不同基础不同水平,甚至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的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在线测试,了解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及时地按要求调整学习,自由进退,自主构架,从网络广泛的信息源中选择需要的学习材料,实现真正的个别化教学,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主体。

同时,对于课堂教学,如在“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等理论性较强的抽象内容的教学中,可以先组织学生自学教材相关内容,然后播放中小学教育教学实录,指导学生观看讨论,使学生获得活生生的教学经验,最后教师适时的总结归纳,以加深对教学原则、方法的理解。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认真阅读教材、积极思维,而且在自学讨论中独立思考,也训练了自己的自学能力。

(四)能减轻教师工作负担

《教育学》教学中大量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如投影、幻灯、电视录像以及多媒体计算机,一方面可以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使教师能有精力讲深讲透,提高讲解效率,另一方面,它将信息技术的快速处理、共享、资源丰富等优势引入教学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从而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二、《教育学》教学中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一)运用现代教育媒体优化课堂教学

高师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了相当的发展,但教育学是抽象性较高、趣味性较低的一门学科,而且由于学生缺乏实际教学经验,往往会对其中繁琐枯燥的教育概念、教学原则弄得失去学习兴趣。因此教育学教学必须在枯燥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而现代教育媒体正是一座桥梁。比如,可以利用投影、幻灯等视觉媒体向学生展示,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教学电视、录像、光盘等使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以增强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图像、文字、声音、动画、视频等融为一体,将抽象的理论变为可视可感的内容。在教学中,将教师讲授的内容与多媒体计算机的形象化处理相结合,使教师的讲授与

多媒体的演示融为一体,将教学中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以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二)通过网络教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学习理论、计算机辅助教学理论的完善,网络教育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当前教育的发展重点。个别化学习是网络教育中最基本的学习方式,它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系统,特别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学习自主性、独立性的形成,以及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我国教育的突出弊端是学生以接受式教育、共性教育为主,在很大程度上还是知识灌输型教育,阻碍了学生个性发展和潜能开发,特别是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纵观目前的课堂教学方式,基本上仍然是单一的传授式,即“复习旧知—讲授新知—巩固新知—不断训练—应付考试”,也就是把现成的知识浓缩地灌输给每一位学生,扼杀了个性。学生的发展是有不同倾向、不同标准、不同速度、不同特色的个性发展,这就需要教育者了解每个学生的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化教育,引导学生进行个别化学习。只有充分尊重生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有区别的个体能够有差异地发展,才能实现每一个个体应有的以及能实现的最大、最好的发展。

学生确定自己的目标后,能够借助网上优势,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支配学习时间,从中知道了如何学习才能达到目标,也知道了如何评价自己的学习效率、测试自己的学习效果和成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进度进行个别化学习,不必跟随教师统一的教学内容和进度,而且网上没有固定的学习模式,自己不主动学习,就不可能得到新知识,这样学生就由原来被动的、不得不学转变为主动的、要求去学。从而能提高学生的领会和保持水平,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尝试微格教学培训学生的教学技能

微格教学是一种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来培训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教学技能的系统方法。把微格教学培养教学技能的方法应用到教育学课中,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培养训练其教学技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微格教学实际上是提供一个练习环境,使日常复杂的课堂教学得以分解简化,并能使练习者获得大量的反馈意见。受训者在执教之前,要对本次课作一简短说明,以明确教学技能目标,阐明自己的教学设计意图。讲课时间视教学技能的要求而定,一般5-10分钟。整个教学过程将由摄录系统全部记录下来。在教育实习阶段,采用微格教学,创设真实的教学环境,既培养了学生的学科教学能力,又强化了学生的教育技术能力,使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更具有针对性。

三、注意的问题

多媒体技术为依托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扩展了教学的信息量,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有效地增强了教学效果。然而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我们注意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若不加以重视,将会影响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健康发展。

(一)注意与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相结合教育学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所起的作用是许多传统的教学媒体不可替代的。但这并不等于说,现代教育技术可替代其他一切教学媒体。只有结合使用,才能取长补短,发挥最大的教学效益。

有些教师尝到了现代教育技术的甜头后,为了体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在一堂课中尽可能多地使用以计算机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甚至误认为,多媒体用得越多,学生参与率就越高,所教授的知识越易于让学生掌握,效率就越高。从表面上看,这样做学生的兴趣很浓,但实际上变成了老师搞“杂耍”,学生看热闹。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的无意注意过多,教学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干扰过大,学生对有用知识的获取量相当有限。

一节课中,往往需要用到多种方法和手段,要注意优化组合。成功的课堂往往是多种教

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灵活运用。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树立整合思想,要把现代化教育手段和传统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用,优势互补,而不是简单地相互替代。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改进现有的教学手段,并不是对传统教学手段的全盘否定和排斥。屏幕不能代替必要的板书,学具操作不能代替必要的教具演示,直观形象不能忘记适时地抽象概括。一切手段都是为目标服务的,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传统教学工具和现代教学手段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优势互补才能相得益彰。

(二)注意不要让媒体取代教师地位

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多媒体辅助教学能给教育学课堂教学在效率上带来质的飞跃。但是,如一味地追求多媒体教学课件在课堂上的展示,那么就会把本应由教师讲述的内容变为多媒体演示;把师生之间在特定的情境中富有情感的交流变为通过网络的信息交互;把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之间亲切的口头交流变成冷冰冰的人机对话。

现代教育技术的众多优点让很多教师依赖上现代教育媒体,开始“坐”而论“道”,把“讲”课当成“放”课,教学成了“幻灯机”、“电子黑板”的简单累加,教师成了机器的操作员和画面的讲解员。师生眼神不交锋,教师失去了形象的体态语言、丰富的面部表情,失去了与学生的互动过程;学生常常面对的是呆板的课本、录音机、电视机和计算机,没有活的交流,深感孤独,甚至产生厌恶。有的课堂为了达到使用多媒体的目的,已经由过去的人“灌”人,改变为现在的机器来“灌”人,甚至连教师和学生都被机器牵着鼻子走。要知道课堂教学的主体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人与人之间的自然语言是最具亲和力、最灵活的语言,师生之间课堂上互动性的交流应该是最有效的教和学的途径。”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我们教学手段改进提供了新的机会,产生不可估量的教学效果,但教师必须清楚媒体只是教学手段,不是教学的全部。在教学中教师主导的地位和作用是不会因为媒体的应用而“退居二线”。现代教育技术只是教学成功的“外因”,始终只是教学的辅助工具和手段,绝不能盲目夸大其优势而忽略教师在教学中的示范作用和人格魅力。也就是说,以计算机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仅仅是辅助教师教学的工具中的一种,尽管是最先进的现代化教学工具,也只能起到为教学服务的作用,它不可能完全替代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活动。我们可以没有计算机多媒体,但不可没有教师。媒体总是处在被支配的地位,它是教师教学活动的辅助设施,而不能反客为主;我们为了教学而使用它,不是为了使用它而教学;是否使用计算机多媒体,应取决于课堂教学的需要。在教学中,教师应使学生明确听或看的目的,使他们有心理准备,调节他们的注意力,并注意及时的反馈矫正,以恰到好处地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和媒体的辅助作用。

(三)不要过分体现界面效果而忽略了教学的实效

不可否认,一些制作精美、颜色艳丽、声音悠扬的课件,在公开课、示范课教学中的确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但有的教师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有时不顾教学的实际需要过分地增加一些动态效果、声音与版面背景。如在课件中暂停时出现动态的小丑,或出现各种动作的动物;课件播放时,盲目地使用背景音乐。恰当、合理地使用多媒体课件,对调动学生学习情绪,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能起到极好的作用。但有的教师则是滥用多媒体课件,只是为了公开课的做秀,结果课堂上教师手忙脚乱,学生眼花缭乱。有些教师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全部放在制作多媒体课件上,而忽略对教材的钻研、教学的设计和思考。还有些教师只是为了精美的画面、生动的动画,把一些与教学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内容做在课件中,从而浪费了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

二十一世纪是个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要更新观念,适应时代的发展,而对于教育学教师而言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把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学教学整合起来,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无疑是提高高师公共教育学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重要

途径。

参考文献

[1] 王永红;公共教育学课教学效果欠佳的原因及对策[J];课程.教材.教法;1999年03期

[2] 赵晨;信息技术在现代教学中的意义[J];科技资讯;2010年02期

[3] 黄卫国;案例教学模式在教育学课中的运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年01期

高师现代汉语 第3篇

【关键词】现代数字技术 高等师范 钢琴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C-0154-03

现代数字技术是与电子计算机相伴相生的科学技术。在当今的信息化时代,现代数字技术已渗透到学习生活中的各个领域。计算机音乐作为音乐领域上的重大变革,就是现代数字技术与音乐艺术结合而产生的。它改变了传统的音乐教学、音乐创作、音乐制作、器乐演奏,把人类驾驭音乐、“玩转”音乐推向了一个顶峰。将现代数字技术应用于高等师范(以下简称高师)钢琴教学中,势必打破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使得钢琴教学由单一变得丰富,由抽象变得具体,以至达到前所未有的效果,开创高师钢琴教学、研究的新领域。现代数字技术在高师钢琴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渗透在以下几方面。

一、钢琴教学与视唱练耳教学相结合的教学

在高师钢琴教学中,不难发现在学生的练习中识谱、记谱、节奏是阻碍他们进步的因素,而这些因素都与视唱练耳教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学生得到一首钢琴谱例,应迅速分析作品的节奏群、调式调性;把五线谱音符“输入”大脑,并将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进行整合,积极调动视觉、听觉神经,通过唱谱把音符表达出来,随之转换到手指的弹奏中。能力较强的学生得到一首钢琴谱例,即能一边看谱一边弹奏,这称之为视奏能力。视奏能力的训练与培养有助于学生钢琴演奏能力的提高。钢琴演奏能力强的学生在视唱练耳课程学习中是较为突出的,特别是在听辨音的高低、时值,听辨音程、和弦的色彩,旋律的模唱中会有所体现。因此,钢琴教学与视唱练耳教学是相辅相成的。

在钢琴教学中可将Auralia软件等现代数字技术融入视唱练耳教学中。Auralia软件是软件开发商Rising Software公司推出的一种视唱练耳软件,借助这个软件,可以对着话筒唱出音程、和弦、音阶、旋律,随后软件给予评判。软件的每个章节都有相关的理论介绍,配备音响资料及谱例。它的操作方法直观而明朗,简洁而方便。软件练习中分有级别考核,既可逐级考核也可跳级考核。电脑会对使用者的每一次考核作出评分和记录,由此可把持学习进度。软件中的多项功能均可自行设置,可根据教学的需求进行调整,使用于其他音乐课程,也可以根据学生学习进度而调整。由此,把钢琴乐谱中的旋律输入Auralia软件系统中,让学生练习,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读谱视奏能力,达到有方法、有步骤地学习钢琴。

二、钢琴教学与即兴伴奏教学同步的教学

在高师音乐教育课程中,即兴伴奏是一门专业必修课。该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基本掌握不同体裁、不同风格歌曲编配的一般规律,培养学生的快速编配弹奏能力、创造能力及综合反应能力,提高钢琴伴奏的艺术表现力。高师音乐专业学生学习钢琴的主要目的是弹好伴奏,并具有一定的伴奏编配能力,能在中学课堂中胜任音乐课的独唱、小组唱、合唱伴奏,胜任校内外文艺演出的各种伴奏。在高师钢琴教学过程中结合即兴伴奏教学,丰富的教学内容、科学的教学方法及先进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不但掌握基础的弹奏技巧,而且掌握一般伴奏的和声编配及伴奏织体。可见,钢琴教学与即兴伴奏教学同步进行具有可行性与实用性,更能体现高师钢琴教学的目标和方向。

可考虑运用计算机音乐软件进行即兴伴奏教学。为了形象而直观地讲授即兴伴奏教学中所涉及的曲式结构、和声布局、伴奏织体、弹奏技术等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问题,在教学中运用数码钢琴教室及计算机音乐软件进行教学,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一,利用Encore的乐谱显示功能进行讲解。Encore是美国Passsport Designs公司开发的专业五线谱制作软件,它以谱面规范、功能性强、智能性高等特点,给使用者以操作简便的印象。它即可以制作各式各样的五线谱,也可以用于教学中显示乐谱的声音和图像。在即兴伴奏和声布局讲解中利用Encore的乐谱显示功能把乐谱和声音同时展现在学生面前,还可以进行节奏、和声编配的练习。例如,教师在讲解乐曲中的和声连接时,可以通过数码钢琴教室中的MIDI键盘弹奏不同方式的和声连接,不同形式的伴奏织体。学生在听到音响效果的同时,还能看到乐谱显示,根据听觉和视觉来判断哪种编配效果更好。教师出示一些旋律让学生在Encore乐谱软件和数码钢琴键盘上完成和声的走向等问题。可以说这样的教学方式打破了传统理论讲解中的枯燥、乏味、难以理解的情况,让学生在轻松、自信、愉悦中学习。

第二,利用西贝柳斯7乐谱编辑功能进行习题示范和批改。西贝柳斯7乐谱编辑功能是目前音乐软件中最为出色的。学生在课堂上操作,教师讲解、批改和声编配习题时,使用西贝柳斯7乐谱编辑功能能取得事半功倍、融会贯通的效果。如在练习和声连接时出现倒置、平行八五度、隐伏八五度时,可使用西贝柳斯7乐谱编辑功能中的复制、撤销、恢复功能把出现错误的练习片段复制到下方音轨道的同一小节同一音符的位置上,并利用西贝柳斯7乐谱编辑中的撤销功能把多余的声部去掉,只留下出现问题的两个声部。由此学生对做题出现的正确或错误会有清晰的判断。

教师在教学生如何进行和声连接时,可以把同一旋律复制到相应的轨道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观点配置和声,再通过西贝柳斯7乐谱编辑中的录音功能把配置的和声播放出来。通过教师的讲评与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来确定最佳的配置方案。这样的教学过程避免了学习的枯燥、乏味,可调动学生的思维。

第三,利用Tonica音乐软件掌握不同乐曲和声风格及做题。在即兴伴奏和声编配的教学中,运用Tonica软件特有的练习功能,能节省大量的时间,提高效率。Tonica音乐软件是一款供音乐院校专门学习四部和声的教学软件,人们可以按照四部和声的S,A,T,B输入音符,在计算机上完成和声编配,也可以MIDI设备播放所连接的和声,与手上做题相比较,聆听到实际的音响更具直观感。另外Tonica音乐软件的自动配和声功能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不同和声风格的变化,理解和声配置上的方法差异。

第四,利用Nuendo3录音功能指导和声连接弹奏。Nuendo3音乐软件中的录音功能分有手动录音、自动录音、循环录音三种。手动录音要先点亮音轨前面的录音键,然后单击工具栏中的“Record”按钮即可开始录音。Nuendo能够在指定位置从播放状态自动切换到录音状态,这就是手动录音方式。利用Nuendo3音乐软件中的录音功能和乐谱编辑功能,学生在做和声习题时弹奏和录音同步进行,随即把做好的题目以五线谱的形式输出,教师再根据五线谱指出问题。在和声编配恰当的情况下把它转变为伴奏织体,通过Nuendo3音乐软件中的录音功能输出,和声编配与伴奏织体相比较,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创作能力。

三、钢琴重奏的教学

钢琴重奏包括四手联弹、双钢琴联奏、多台钢琴重奏。这些钢琴重奏形式广泛运用于音乐会上,在高师钢琴教学中也已展开教学研究与实践。

钢琴重奏教学中最难的是演奏合作者之间的配合,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每个演奏者在课后练熟再在上课时与合作伙伴练习。这样的上课模式使得练习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反复磨合,而且练习起来比较枯燥乏味。把Nuendo3软件录音功能运用到教学中,则可以缩短练习时间,提高演奏者的听觉及演奏质量。

在钢琴重奏教学中,把低声部或高声部的乐谱弹奏进行录制,采样时可通过教师弹奏进行采样、录制、编辑。音频制作完成后分别给高、低声部的学生配合练习。练习时可以采取分乐段、分乐句、分重点、分难点进行训练。也可以通过Nuendo3软件中时间伸缩的方式把音频速度调整放慢练习。这样的辅助方式,避免了每个声部的学生练琴时间冲突,提高了练琴的效率,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缩短了教师指导学生练习的时间。

例如,教学美国作曲家格什温作品双钢琴《前奏曲第一首》,这首乐曲采用了布鲁斯和查尔斯顿等美国民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我们把第一钢琴和第二钢琴分别进行录制。首先建立音频文件,设置采样率在44.100Khz至192.000Khz之间,采样精度选择24Bit,音频格式选择Wave File格式。再建立音频轨,选择录成立体声。接着进行录音,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自动录音。因为考虑到真人演奏会出现停顿、小错、断开等问题,所以要对已经录制内容中的某些部分进行替换。在录音的同时可以直接加入效果或进行均衡处理,但是加入效果器录制就不能更改音频了。然后进行音频编辑,重复录制的、有错误的音频片段可以剪切,把完整的音频片段剪切下来再合并成为完整的音频。还可以利用淡入、淡出的功能对剪切合并的音频进行音量的调整,用采样混响器对音频进行混响处理以表现弹奏的真实感。

四、钢琴与小型乐队协奏的教学

高师音乐专业教学选修课中都开设有小型乐队排练,可根据各高校的实际情况组建小型管弦乐队、小型民族乐队、小型电声乐队、小型混合乐队。其中钢琴作为独奏乐器也尝试着与各种小型乐队合作,在音乐会演出中崭露头角。

(一)钢琴、小型乐队排练中的总谱

总谱指以多行谱表显示一首多声部音乐作品的乐谱形式。在钢琴和小型乐队的协奏中使用的是大总谱。无论是哪种小型乐队与钢琴协奏,小型乐队在乐队排列、记谱、演奏标记都有一定的要求。在乐器排列中要根据不同器乐的发生原理及音色的不同来划分;在总谱记谱中要按照乐器高、中、低由上至下的循序排列,其中小型管弦乐队的排列由上而下分别是木管组、铜管组、打击乐器组、弦乐组;小型民族乐队的排列由上而下分别是吹管组、弹拨组、打击乐器组、拉弦组;小型混合乐队的排列由上而下分别是吹管组、木管组、铜管组、弹拨组、打击乐器组、拉弦组和弦乐组。在大总谱记谱中出现有力度、速度、演奏的标记,力度标记是标在各乐器谱的下方;速度标记标在木管乐器组和拉弦乐器组的上方;演奏标记应清晰明了地标在乐器谱上方。钢琴作为独立的乐器,它的位置摆设在小型乐队的前方,指挥的左侧。

(二)运用Nuendo3软件进行总谱编配

Nuendo3软件的乐谱功能非常完善,与专业的制谱软件相比无懈可击。它包括音符的编辑、乐谱的布局、乐谱的输出。[Scoye Editor]乐谱编辑器窗口用五线谱的形式显示MIDI音符,并具备完整的谱号、拍号、速度、休止符及相关的音乐符号,还有各种排版格式。它还可以从总谱中把所需的乐器谱格外导出来,以方便演奏者练习。在教学中,创作出小型乐队与钢琴协奏的乐谱通过Nuendo3软件的乐谱编辑器谱写总谱,可以为钢琴教学提供方便。

(三)运用Nuendo3软件进行混响编辑录音

把小型乐队的演奏通过Nuendo3软件的录音功能进行录制,编辑中加入混响,把它录制完整后让钢琴演奏者在练习时结合小型乐队的录制音乐。小型乐队排练时同样可以结合钢琴的录制音乐练习。这样可以节省大家的排练时间。录制的音乐经过编辑、处理,可以达到立体声和环绕声的音质效果,演奏者在练习中能感受到美好的音质、音色,增进练习的干劲,增强音乐的感觉。

五、钢琴作品曲库的建立

钢琴作为乐器之王,能给人在听觉、视觉、感觉上带来震撼。许多音乐家、作曲家受它的独有魅力感染、吸引,创作出大量的钢琴作品。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在三年或四年的钢琴学习中所接触的钢琴作品是有限的,只能接触一些富有代表意义的作品。钢琴作品曲库的建立无疑拓宽了学生的接触面。学生通过浏览、视听钢琴曲库中的作品,掌握与理解各个时期不同风格、不同乐派的音乐特点,有利于在弹奏中运用恰当的触键方法及正确的演奏方式表达出音乐的内容和风格。

在高师钢琴教学中利用数码钢琴进行小组课、集体课教学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数码钢琴教室由键盘系统、语音系统、音像系统、操作平台系统、计算机音乐系统组成。其中利用计算机音乐系统中的硬件、软件的装置建立 MIDI钢琴作品曲库,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了解不同时期、不同乐派、不同作曲家、不同风格的钢琴作品,从而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和弹奏水平。

建立曲库需要一定的硬件及软件。建立曲库的硬件,即计算机音乐系统,包括:计算机主机、MIDI接口、软件、打印机和扫描仪组成的电脑系统;采样器、鼓机、合成器和MIDI控制器组成的音源系统;双轨、单轨、多轨录音机、CD播放、刻录机、功率放大器、监听音响、调音台、效果器、均衡器组成的录音音响系统。在数码钢琴教室里,借助音像系统、教师用琴、电脑主机、MIDI接口即可配备好建立钢琴曲库所需的硬件。特别强调教师配备的高级、全方位的数码钢琴,它具备变化多样的重奏功能、多种乐器的自动伴奏功能、制作音乐的音序功能,它支持播放规范的 MIDI钢琴作品。建立钢琴曲库所需的软件较多,如Encore4.5、Nuendo3、Mw3、Cakewalk3.0、Cakewalk9.03及相关的钢琴教学软件、Midi播放软件、自动伴奏软件、多媒体软件,等等。

曲库的建立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MIDI钢琴作品曲库的内容。根据高师音乐专业钢琴课程的培养目标、教学任务、课程性质,把曲库的内容分为练习曲、复调作品、奏鸣曲、乐曲四个部分。练习曲包含了拜尔、莱蒙练习曲、车尔尼599、车尔尼849、车尔尼299、车尔尼740、肖邦练习曲、李斯特练习曲、拉赫玛尼诺夫练习曲。复调作品包含了巴赫创意曲集、亨德尔作品。奏鸣曲包括库劳、斯卡拉蒂、莫扎特、贝多芬、海顿的作品。乐曲包含了各时期、各乐派作曲家的作品。歌曲伴奏编配也是钢琴教学中重要任务之一,在曲库内容中增添不同类型的歌曲伴奏及结合中小学音乐教材来选择,势必对学生掌握弹奏和伴奏技巧有很大的帮助。二是MIDI钢琴作品曲库中的曲目来源。自行制作MIDI钢琴曲,充分利用数字录音棚、电脑音乐制作室、数码钢琴室中的电脑音乐系统及带音序的数码钢琴、采样器、鼓机、合成器和MIDI控制器等来制作MIDI钢琴作品。购入MIDI钢琴作品磁盘,可以浏览巴洛克时期、奏鸣曲式的古典时期、浪漫主义时期、印象主义时期、现代主义与时代趋势时期极具代表的音乐大师的作品。随着电子数字化的飞速发展,网络上各种音乐网站的MIDI乐曲应有尽有,教学中可以根据需求下载。数码钢琴教室及音乐教学机附加配备有MIDI钢琴乐曲。

综上所述,当前高师钢琴教学中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形式等在全球现代高科技、数字化的背景影响下有了很大的改变,高师钢琴教学研究正走向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各高师院校应脚踏实地,发扬勇于探索的精神,开创崭新的高师钢琴教学领域,在摸索中进取,在实践中育人,为培养弹奏与教学一体化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王晓.王文佳.Nuendo3音乐制作从入门到精通[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2]卢小旭.汤楠.张火.Cubase SX与Nuendo电脑音乐精华技巧[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张驰.电脑视唱练耳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4]巍廷格.钢琴学习指南答钢琴学习388问[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5]李美格.全新数码钢琴集体课教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

[6]吴美华.计算机MIDI系统在高师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人民音乐,1997(4)

[7]秦庆昆.MIDI技术在音乐技术理论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0(2)

[8]黄忠昭.浅谈钢琴即兴伴奏技能的培训[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

【作者简介】卢婷婷(1978- ),女,壮族,广西宜州人,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钢琴教学与钢琴演奏。

高师现代汉语 第4篇

一、高师现代汉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课程定位不科学

现在高师所采用的现代汉语体系是很久以前制定的, 当时汉语体系是依据俄语来制定的, 俄语的特点是形态变化复杂, 与我国的现代汉语具有很大的差别。在这一体系中把现代汉语分为五个板块, 也就是我们经常所提及的语音、语法、词汇、文字、修辞。我国的语言教学中也使用了语言分类和研究的方法。现代汉语是一门社会学科, 与其他学科之间都有十分密切的联系, 例如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学等, 可见现代汉语是与其他学科是交叉渗透的, 从目前高师现代汉语教学来看, 忽略了现代汉语这一特点, 课程定位不准确。

(二) 教学内容选取不合理

1. 教学内容落后

现代汉语课程中语音、词汇、语法以及修辞这些部分的内容比较落后, 没有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及时更新, 内容缺乏深度, 甚至有的教材内容跟中学教材内容重复, 内容比较保守, 没有与当前发展相结合, 学生在学习中感到陌生, 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内容还存在片面性

规范来说现代汉语主要分为两种, 一种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也就是普通话;另一种是现代汉语方言。但目前高师现代汉语教育中, 只注重普通话的教授, 而忽略了对方言的讲解, 可见, 高师现代汉语课堂中存在片面性。从长远角度来看, 普通话和方言在历史的发展中是相互促进的, 因此, 对方言的研究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方言的教学也需要得到重视。

3. 缺乏实用性

高等师范学校主要是培养高素质的教师, 提高未来中小学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 主要包括语言教学能力和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目前的高师现代汉语教学不能满足现实的实际需求。高师学生在修完全部课程后, 语言素养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提高, 尤其是语言表达能力, 没有得到显著的提升。高师现代汉语教学中过度注重书面语的教学, 而没有充分重视口语的教学, 而口语会是未来教学中的重要形式, 口语也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由此可以看出目前高师现代汉语课程的教育缺乏一定的实用性, 口语教学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 教学方法缺乏启发性和实践性

目前的现代汉语教学中还是延续传统的教学方法, 只注重知识表面的讲解, 而没有为学生创建讨论环境和组织课堂活动, 忽略了对学生的启发, 教师没有积极引导学生去观察和分析问题, 也很少组织学生进行问题的讨论和探究。可见, 高师现代汉语的教学中, 没有注重教学的实践性。缺乏实践性课程, 学生所学到的理论知识难以与实践相结合, 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无法运用到实际中。另外, 学生缺少实践活动,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创造力培养, 学生的思维也无法活跃。

二、高师现代汉语教育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内容

(一) 转变教学观念, 构建适合高师专业的课程体系

目前高等师范院校的很多学科的发展很不平衡, 总体来说现代汉语结构学的教学和研究占的比例较多, 例如, 语音和语法结构方面的教学研究已经非常成熟。对语义和语汇的研究也有了很大的成果。现代汉语课程中对五大语言板块的内容安排过多, 导致课程结构调整以后, 课时明显不够, 教师在进行知识的讲解时, 很多时候都是因为课时不够而无法把知识全部讲完。有的知识点只是粗略的概括, 这样的教学无法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 教学效果不好。对于现代汉语教学的这种情况, 要结合学科特点, 来调整教学内容。把语音、词汇、语法这三种构成语言本体以外的三要素作为现代汉语的主干课程, 而把文字、修辞这些知识整理成选修课程, 供学生选择。另外, 在保证汉语基础理论完整的前提下, 增设演讲、朗诵等基本技能训练课, 用于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的运用能力, 这也是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还可以开设中外语言学史、语言和文化等相关的课程, 为学生深入学习现代汉语知识创造有利条件。

(二) 创新课程内容, 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在高师现代汉语课程中, 课程的内容要得到及时的更新, 内容中要融入语言学最新的研究成果。例如在课程中加入文化语言学的内容, 或者时尚的元素。语言来源于生活, 现代汉语的教学还要与生活进行融合,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语言, 例如, 电视上的广告用语和校园用语等。总之,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化进行深层次的认识, 在教学中加入多种元素, 适应现代化的生活,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加强实践环节

现代汉语课程是高等师范教育的基础课程, 在目前的高师课程设置中要适当增加实践性的课程。实践课程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积极性, 让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在实践课程中, 还可以让学生对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实践可以锻炼学生的分析和观察能力, 对学生的语言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国地域辽阔, 受我国的地域的影响, 在经过长时间历史的演变, 不同地区逐渐形成了各自的语言体系,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方言。少数民族的语言与汉族的语言差别很大, 这为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带来很大困难。在现代汉语语音教学中, 也要针对这一方面的内容进行学习。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例如校园流行语调查、社会用语调查等, 让学生深入实际, 更加了解语言以及文字所代表的多层含义。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方言以及少数民族语言的调查, 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域的语言, 有利于他们了解我国不同地域的文化,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举办普通话比赛、话剧表演、诗词朗诵比赛, 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表达能力, 另一方面还可以让学生体验汉语语言的魅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四) 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建立科学的学习效果评价体系

高师现代汉语教育的考核方式也需要进行改善, 传统的以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手段的考核方式无法客观评价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在此基础上, 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课程考核策略, 转变考核的重点, 评价要注重考核的过程。重视对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以及学生的学习态度的考察。

(五) 改革教学方法

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很大的关系, 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 教学方法也需要不断变化, 来适应新的教学内容。如今的教学中要注重创新, 教师要积极采用引发式的教学方法, 教师要讲解最关键的内容,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去对探索问题, 让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另外, 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化设备和技术来进行教学, 例如多媒体教学, 教师还可以建立网络教学平台, 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都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交流和沟通, 利用网络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让学习更加方便和快捷。

三、高师现代汉语教学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实施步骤

(一) 调查

现代汉语教学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实施, 首先需要对目前高师现代汉语教育的相关情况进行调查。调查的主要内容:深入校园来了解教师和学生的语言知识结构、汉语知识的讲解方式;调查社会上的语言技能需求;了解高师现代汉语教学和研究的现状。

(二) 分析

对各个方面的教学状况进行整理并分析, 找出其中不足和缺陷, 对原先的课程体系进行完善和更新, 对现代汉语言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化和改革。例如, 在语言的划分方面, 让学生认识到普通话和方言之间的区别, 通过各种语言之间的对比来提高教学效果。探索适宜发展学生教学能力和学生表达能力的教学模式。

(三) 实践

对制定的教学方案和方法进行实践和实验, 然后根据实践效果进行修正和完善, 筛选出最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在实践中判断教学模式是否合理的依据主要有能否提高教学、教育能力;能否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能否提高社交口语能力等。

四、结语

目前的高师现代汉语教学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 如课程定位不科学、教学内容选取不合理、教学方法缺乏启发性和实践性等。针对这些问题, 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进行改善。高师现代汉语教育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内容主要有转变教学观念、构建适合高师专业的课程体系、创新课程内容、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以及加强实践环节、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建立科学的学习效果评价体系、改革教学方法等。高师现代汉语教学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实施要经过调查、分析和实践的过程。总之, 高师教育要适应时代的发展, 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来进行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 有效提高学生的各种语言能力。

摘要:高师现代汉语课程建设和教学的改革是高师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也是教育体制改革中的重要内容。文章对高师现代汉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关措施, 阐述了实施高师现代汉语教学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具体步骤。

关键词:高师,现代汉语课程,课程建设,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杨红玉.新课标下的高师现代汉语课程教学改革浅谈[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5, 24 (5) :90-95.

[2]刘瑶瑶, 杨晓宇.高师现代汉语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文学界 (理论版) , 2013 (1) :426.

[3]楼兰.高等院校现代汉语实践类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经济研究导刊, 2013 (6) :288-290.

[4]潘裔沙.现代汉语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文理导航 (教育研究与实践) , 2014 (2) :28.

[5]闵毅, 伍丹.高校“现代汉语”精品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以四川理工学院为例[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3, 29 (2) :134-135.

高师技能大赛题型 第5篇

第一卷 英语语言技能部分(共八大题,70分)

Listening Section(20 points)

Part I(5 points)5 short conversations with 5 multiple-choice test questions

Part II(5 points)1 conversation with 5 matching test questions

Part III(5 points)1 conversation with 5 gap-filling test questions

Part IV(5 points)1 passage with 5 information-transfer test questions

Written Section(50 points)

Part V Multiple-choice(10 points): 8 vocabulary and grammar test questions, 2 general knowledge test questions

Part VI Cloze(10 points): 1 passage with 10 gap-filling test questions in three ways: according to the context, using the correct form of the words and according to the first letters of the words

Part VII Reading comprehension(15 points): 3 passages with 15 test questions in different ways: short-answer questions, gap filling, information transfer, matching, translation, etc.(Note: Passage 1 & 2 are designed for both junior and senior middle school teachers, Passage 3 is designed for junior only, Passage 4 is designed for senior only)

Part VIII Writing(15 points): Two writing tasks with no more than 200 words.One is designed for junior middle school teachers only, the other for senior.第二卷 教学技能部分

(80分;共三个部分,请注意本试题册封2所载“答题须知”)A.隐性素质制约的技能(分A1-A6六项,每项5题,选作4题,每题1分,共24分)

此部分题型:判断正误。

B. 显性素质制约的技能(含B1-B7共五项,每项5题,选作4题,打▲之题为高中教师必选。每题1分,共28分)

B1-B2项为选正题,共10小题,选做8题;

B3-B5项为排误题,共15小题,选做12题;

B6-B7项为填空题,共10小题,选做8题。

C.综合性技能(共28分)

根据所给素材/教材篇章,按要求写一个新授课教案。限1000字以内。

C1:初中教师选做

高师现代汉语 第6篇

高等师范院校开设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在对未来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师范院校来说,就要认证研究《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找出不足,从现有问题入手,在知识体系结构、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探究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从而提高学生的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为将来从事教育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1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分析,查阅文献和实际调研,发现了好多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 :

1.1认识有误区,重视程度不够

经过访问调查,部分学生甚至个别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认识存在很多误区,不能很好地区分教育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认为《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和《计算机基础》课程没有多大区别 ;也有学生认为该课程为公共课程,对自己的专业没有帮助等等。这样的认识导致部分学生从思想和态度上对该课程重视不足,缺乏学习热情,使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都不尽人意。

1.2重视理论,轻视实践

《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课程。我校在2009年以前,《现代教育技术》课主要讲理论,很少涉及实践。结果好多学生不感兴趣,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一般。作为公共课程,面临学生多,专业杂,管理难,设备少等问题,实践教学往往没法开展。目前虽然学校对采购实验设备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经费,建了好多实验室,但教学内容没有较大改变,因此,很多学校还是理论占主导地位,实践处于次要位置。

1.3注重技能,忽略理论

随着设备的不断完善,有些学校为了改变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缺陷,将该门课程的内容做了大幅度的改变,完全去掉了理论部分,全部变成了实践训练,像我们学校在2009年以后将该课程变为《多媒体课件制作》,重点学习Falsh,Authorware等多媒体软件,很少涉及教育技术的相关理论。

1.4虽然理论和技能并重,但内容繁杂,课时不足

目前《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虽然改变了重理论轻实践或重实践轻理论的局面。但是教学内容包括了很多方面,如教育技术理论知识、现代教学环境与媒体、数字化教学资源、多媒体素材的获取和处理、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网络课程的开发、教学过程设计与教学评价、信息化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同时也增加了好多实验,内容繁杂。因此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基本上流于形式。

1.5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评价不规范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仍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讲授为主,忽视了学生的实践操作,没有很好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没有发挥出计算机网络资源的优势,没有开发和利用好已有的精品课程网站、MOOC等现代教育平台,表现为教学方法单一。在教学评价方面主要以笔试,制作课件作品和完成一篇小论文等方式进行考核,注重了结果性评价,忽视了过程性评价,这样造成了学生平时学习不努力,临考前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还有甚者就是由任课教师自定考核形式、自主命题,没有统一标准,采取随堂开卷的形式等等,没有形成规范的考核方式和统一的标准,这将导致很难达到预订的教学目标。

2解决的策略

2.1提高认识,制定切实可行的课程目标

2004年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 试行 ) 》是我国对教师职业出台的第一个标准,可见国家对教育技术能力的重视。当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技术能力是现代教师必备的技能 , 而高师院校《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无疑是培养未来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最好途径。因此 , 无论学校层面 , 还是教师 ,学生层面都要重视起来,认真考开好该课程。要参考《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 试行 ) 》制定课程目标,归纳总结起来就有以下几项目标 :

(1)知识目标

1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理论基础,掌握教学设计的一般方法。

2掌握信息检索、加工与利用的方法 ;掌握教学媒体、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方法 ;

知道教学资源,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

(2能力目标

1学会正确分析教学内容、描述教学目标、分析学习者特征、设计和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

2学会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的整合,写出信息化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方案。

3学会利设计与开发教学资源和优化学习过程。

(3)情感目标

1要认识到提高教育技术能力对将来从事教育事业的重要作用。

2要认识到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

2.2重视理论和实践,完善课程内容体系

完善的课程体系是培养教育技术能力的关键因素。根据信息化时代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要求,对《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进行知识结构重组,将教学内容模块化处理,同时要理论和实践并重。如图1所示

(1)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

这个模块主要讲授教育技术的定义和内涵,信息技术的概念及其在教学中的作用,信息社会中教师需要具备的教育技术能力,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教育技术的相关概念,增强学生对教育技术的正确认识,培养学习教育技术的兴趣。

(2)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本模块主要讲授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通过对这些基础理论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各种理论的观点,同时要让学生理解各种观点对教学过程的影响;为进一步的提升教育技术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3)教学设计

本模块主要讲授教学设计的定义、教学设计的一般步骤和教学设计的方法 ;课程和课堂教学设计的方法,教学评价方法的设计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相关概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原则和方法。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学会课程和课堂的教学设计方法,能够独立的完成一门课或一堂课的完整教学设计方案。

(4)教学资源

本模块主要讲授教学资源的定义、内涵和在教学中的作用 ;教学资源的构成、种类、特点和作用 ;教学资源的检索、收集、加工处理、开发与应用。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正确的选择媒体,使用媒体 ;学会检索,加工和应用信息资源,学会自己设计开发课程资源和建设课程网站。

(5 )课件制作

本模块主要讲授Powerpoint2010和Flash等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开发工具设计相应的研习。通过这些软件的学习,掌握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开发的一般步骤与方法,并能在试讲训练中制作符合相关教学内容的多媒体课件,形成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能力,为将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6)教学技能训练

本模块主要设计三个方面的具体的实战训练内容,第一,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结合教学设计的步骤和方法,从中小学生的教材中选择一个单元的内容 ( 或一堂课的内容 ),设计完整地教学设计方案,并在微格教室中试讲,接受教师和学生的评价 ;提高教学设计的水平,第二,根据已完成的教学设计方案,制作相配套的多媒体课件 ;第三,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自选主题,完成自主学习教学设计方案,并且相互协作设计建成一个专题学习网站。

2.3改进教学和评价方法

改变以前单一的教学和评价方法,在充分分析学生特点和教学环境的基础上,应用计算机网络平台,科学设计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网络教学,将这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立体化的教学模式。不管是课堂教学还是实验教学都要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开展,要求学生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查阅老师准备的相关课程资源、案例,并按要求完成教学任务,提交作业 ;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在教学评价方面,要注重考核方式,既要将理论知识的考核和实践技能的考核结合起来,也要把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结合起来,学生的课程成绩要包含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的内容有平时的出勤,课堂提问,实验准备,实验的过程等 ;期末成绩有理论知识的笔试成绩,网站的设计和多媒体课件制作成绩,微格教室试讲的成绩,所有这些成绩按比例折算才能得到最终的成绩,这样就可以使教学评价科学规范。从而促使学生提高教育技术能力。

4结束语

高师现代汉语 第7篇

一、混合学习的基本概念

混合学习 (blended learning) 是多种教学方式的混合。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产生了多种学习方式, 与单一学习方式相比, 混合学习逐渐得到了教育者的重视。国内外学者对混合学习给出了各种定义和解释。英国ashridge商学院的Anthony Mitchell认为混合学习是一种包含了多种方法和途径的学习, 它通常是教室学习和在线学习的混合。Namit Kishore认为混合学习是一种最佳的学习方式。整合了传统学习和e-learning。混合学习首先要选择我们有的各种在教室里可以使用的媒体, 然后选择同步或不同步的学习模式。在计划进行两种模式的混合学习时要考虑可测量性、文化、内容的类型和学习效率等不同的因素。

二、混合学习的基本模式

1、传统教学环境下的混合学习。

传统教学环境是相对于网络环境下的远距离教学环境而言的, 采用大班教学, 一般分为理论课堂教学环境和实验课堂教学环境。传统教学环境下的混合学习主要发生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组织和分配所有可以得到的设备、工具、技术、媒体和教材等教学媒体, 运用恰当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工作, 学生则从所有可以得到的教学媒体中选择与自己以前的知识和学习风格相匹配的设备、工具、技术、媒体和教材, 从而进行学习的一种模式。在这种模式中, 师生采用面对面的方式, 实现学习成果和学习计划传递的成本最优化。

2、远程教学环境下的混合学习。

远程教学环境下的混合学习是指发生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模式。在远程教学环境下, 师生借助远程教学网络环境, 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把教学材料制作成教学课件等课程资源, 进行教学。学生则从网络上选择与自己以前的知识和学习风格相匹配的教学资源以及各种可以得到的设备、工具、技术、媒体和教材, 从而进行学习的一种模式。在远程教学环境下的混合学习模式中, 师生不是面对面的方式, 师生的交流需要借助于网络环境, 教师很难及时知道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3、传统课堂教学与远程教学环境相结合的混合学习。

目前,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我国高等院校基本上都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校园网, 并接入internet, 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室都具备连接外部网络的条件。在传统课堂教学环境下也可以实现远程教学环境下的资源共享等混合学习模式。在这种环境混合模式下的混合学习中, 学习者从所有可以得到的教学媒体中选择与自己以前的知识和学习风格匹配的设备、工具、技术媒体和教材等进行学习, 教师采用恰当的教学技术与恰当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工作。在这种模式中, 师生采用面对面与远程的方式, 实现学习成果和学习计划传递的成本最优化。

三、混合学习在《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应用

本次研究以我院06级外语三个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 以《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教学为基础, 开展混合学习。其中10班和14班为实验班, 11班为对比班。本次研究主要采用传统课堂教学与远程教学环境相结合的混合学习模式。《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主要分为理论和实验课程。理论课程在多媒体教室中进行, 实验课程根据学院的特色, 设置了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课程。基于混合学习的需要, 本课程建立了课程的专题学习网站, 放置了该门课程的相关资源。专题网站主要包括教学课件、课程、其他资源、作品提交、作品展示、留言板、博客和电子邮件等, 开通了为该课程学习的QQ群。

混合学习的第一阶段。2年级的学生已经熟悉计算机基础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把自己的教学专题网站告知学生, 并且在课堂中展示以往的学生的作品, 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逐步引导学生重视网络资源。

混合学习的第二阶段。主要体现在实验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校园网络相当完善的特点, 利用网络教室给学生开展混合学习。本课程重点选择了电子教案制作、课件制作、图像处理和平面动画制作等几个实验开展基于网络机房的上机实验。在实验课堂上, 采用了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支持教学。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的功能开展网上实验教学。分为教师集体控制学生屏幕集中讲解、学生自行学习、教师小组控制屏幕讲解、个别学生屏幕指导等活动。在实验过程中, 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文件发放、学生屏幕监控和屏幕转播等工作。在混合学习中, 还采用教师面对面地辅导。对于不同的问题, 常常采用一对一的方式开展。

混合学习的第三阶段。主要体现在课后的学习中。《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是师范教育公共课程, 根据教学大纲, 占32个学时, 每周两节课。目前大多数高校都采用两节课连续上一门课程的方式。师生在课堂上每周只有一次见面的机会, 学生在课后如果需要与教师联系则需要借助远程系统。在这个阶段, 混合学习主要包括学生通过教师的专题教学网站进行自学、完成作品提交、在留言板上留下问题, 通过QQ方式与教师在线联系, 通过QQ及QQ群与同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等。

混合学习的第四阶段——教学评价。学院开展了网上教学质量评价活动。主要是学生通过校园网络对教师进行评价。评价主要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效果和教学基本功等5个方面的内容。在线评价中, 外语10班、14班和11班 (对比班) 投票人数分别为30人、25人和19人, 投票总得分分别为96分、89分和86分。评价结果显示, 开展了混合学习的班级对教师的评价普遍较高。在本次混合学习中, 学生通过教师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方式提高了学习教育技术的兴趣。

四、总结

混合学习是多种教学方式的有机结合, 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不同条件下教学方式的优点。同时, 在网络环境下的混合学习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 它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可能性, 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很有帮助。综上所述, 混合环境下的混合学习是适合我国高校的一种方式教学, 能有效促进学生教育技术课程的学习。

摘要:本文介绍了混合学习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模式, 主要探讨了信息技术环境下混合学习在高等师范院校《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具体应用方法。

关键词:混合学习,信息技术环境,现代教育技术

参考文献

近现代和声在高师和声教学中的应用 第8篇

虽然,传统和声理论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但是,并不能因此否认它所存在的不足与局限性。从拉莫创立完整的和声理论体系,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而拉莫的技术规范只能是18世纪的思维理论。和声技巧的发展与和声风格的取向,早已在音乐审美的变迁中做出了无数遍的更新。传统和声的历史文化意义也只适用于特定时期的欧洲文化。因此,笔者认为在带领学生初入和声之门时就应该告诉他们两点:一、我们接下来所要学习的和声规则是某一特定地区,特定时期,特定文化背景下的占支配地位的法则,并不是所有音乐现象的通则。二、和声的学习绝非仅仅是书本上各项规则的学习,而要通过音乐作品来学习。

19世纪末,20世纪初,音乐创作进入了绚丽、刺耳的近现代时期,和声技法也随之复杂化、个性化,一方面,挣脱了传统和声的束缚,彻底打破了传统大小调式思维体系;另一方面,又与传统和声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近现代音乐已经成为一种客观存在,近现代和声则必然成为和声学教学的新课题。

基于传统和声的教学内容,为适应本科教学的客观实践性。笔者拟从变音体系、民族和声、高叠、复合和弦等诸方面讨论如何将近现代和声纳入高师和声教学的问题。

一、变音体系

变音体系是近现代和声广泛运用的共同基础。学习完传统和声学的所有内容后,学生可以从两个方面解释变化音现象:和弦外音与离调(副属和弦的运用)其中,和弦外音分为旋律性与和声性两种,但无论哪种和弦外音都适用于旋律的华彩,离调手法的运用成为解释变化音的最典型理由。在学生理解基本概念以及和弦排列法之后,一定要跟学生强调的是副属和弦在作品中运用的宗旨性作用——变化音的出现。学生首先会直接感知到每一个副属和弦都含有变化音,进而可以换一个思考方向,以C大调为例,在不允许使用和弦外音的情况下,我们无法为#F音配置和弦,倘若使用副属和弦,这个问题就可以解决了,运用重属和弦安排#F音。也就是说#F音可以和C音一样自如地安排和弦,#F音成为了C大调的自然音,以白键上的7个自然音构成的C大调音阶至此变成了有5个黑键共同参与的12音音阶。对于学生而言副属和弦的运用已经向近现代和声迈出了一大步。从离调性变音为切入点,可以循序渐进地向学生讲解由大量离调而形成的半音体系。另一方面,由于副属和弦的运用而产生的离调现象,大大地丰富了作品的调性色彩。副属和弦往往解决到其临时主和弦,此时片段地确立了该临时主和弦的调性意义。通过该知识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并理解不同的调式调性相互交替、渗透的调性复杂化现象。离调技巧属于传统和声的教学范畴,但对于该知识点“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的教授,学生便能够很顺利地接触到近现代和声中的变音体系现象。

关于离调性变音体系,最典型的作品莫过于瓦格纳的《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该作品中半音进行极其普遍,调性处于游离状态,但是它仍然保存了调性,并且以传统大小调式为和声基础。该作品将传统和声的逻辑思维发展到了极致,在浪漫派后期成为大胆革新的典范。近现代音乐作品的半音化手法,往往无法用大小调式的革新理论来解释,必须从变音体系出发,例如Ⅵ和弦中同时出现Ⅵ音以及#Ⅵ音,某些情况下可以解释为附加音和弦,也可以看做丰富调性的用法,创作中既出现了变化音调性,又立足了自然音音阶。这是普罗科菲耶夫作品中很典型的和声手法。

二、民族调式和声

中国的民族调式为五声调式,而传统和声的理论体系以七声大小调式为基础,无论从和弦的叠置原则,还是从和弦的连接方式等各个角度都无法完善、合理解释五声调式的和声现象。许多当代作曲家在和声技法的民族化方面作出了大量的努力,将五声调式与半音化手法相结合,进而把五声调式拓宽为一个开放性的调式体系。其中,变音和弦的运用丰富了五声调式的调式色彩与和声色彩,即在核心调式之中渗入了其他调式,变单一调式为开放调式。既保持了五声调式的民族风格,又运用了近现代和声的技法。

作曲家谭小麟的作品《正气歌》,是一部将近现代和声手法与民族风格相结合的优秀范例。这首作品的钢琴伴奏基本上用的是传统和声材料——大小三和弦,但是在逻辑进行与声部连接方面却运用了非传统的处理方法,变化音的自由运用,大大增强了作品的气势。作曲家丁善德在他的作品《上去高山望平川》中运用新颖的近现代和声手法编配了钢琴伴奏,大量运用附加音和弦,并且既有四五度的功能性连接,又有三度关系的色彩性连接,给这首青海民歌带来了特殊的意境,同时也成为了民族调式和声与近现代和声完美结合的成功范例。

和声并不是凭空杜撰的规则,而是音乐创作与实践的总结。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和声学习的目的是表达音乐,任何以标新立异为出发点的技术改革都是没有生命力的。与此同时,任何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都需要具备明确的民族性,我们要将传统和声的理论体系“为我所用”,将近现代和声技法与民族调式和声互相渗透。

三、高叠和弦

本科阶段的和声学教学中,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高叠和弦同时也是第一个不协和和弦是Ⅴ7,该和弦由于叠置到七音,首次出现七音与根音之间的七度不协和音程。因此,该和弦使用的关键在于七音的解决问题,不协和和弦不能泛滥使用,但又不能不用,成为学生习题中最难权衡的问题。近现代和声中的不协和现象大量存在,从和弦的叠置原则角度考虑,不协和音的出现与和弦的高叠现象息息相关,试想一下:如果将一个传统的三度叠置和弦一直叠置到十三音,音阶中的七个音就全部出现了,一起奏出时的音响效果犹如音块,浓重、刺耳。有些情况下会将其中某一个音被作半音变化处理,或者将两个和弦复合使用。

除了较常用的Ⅴ9及Ⅴ13和弦外,在其他音级上构成的九、十三和弦也都属于高叠和弦。倘若和弦外音的使用是形成不协和音响的偶然因素,那么由高叠和弦产生的不协和则是一种必然,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对于三度叠置原则的极度发展。起初高叠和弦会被级进解决,后来发展为独立使用的形式。例如,马勒的《第四交响曲》的第一乐章的主题部分就终止在Ⅴ7和弦上。19世纪末,伴随着和声创作技法的复杂化,附加音和弦与替换六度音等和弦的独立性逐渐增强,在作品中的使用也更加自由。例如德彪西的《为钢琴和乐队的幻想曲》第一乐章中的开始和弦就是附加了六度音的主和弦。因此,由高叠和弦产生的音响的极端不协和现象,不仅体现在和弦的纵向叠置方面,也渗透到了声部的横向连接方面。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音色、音区以及织体结构等方面的差异,使得这些重叠在一起的声音很自然地分成了两层甚至多层,与此同时,各个层次又组成了各自不同的和弦,从而形成了复合和弦。例如:拉赫玛尼诺夫的《音画练习曲》中的高叠和弦常可以分层,从而形成两个或多个复合和弦。

近现代和声包罗万象,将近现代和声纳入高师和声学的教学内容,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需要作出进一步的学习与研究。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要理清传统和声与近现代和声的关系,对于传统和声,要让学生了解其局限性,而对于近现代和声也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在教学过程中,应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各项传统和声的写作规则,在此基础上才能谈得上进一步学习近现代和声。文中所提及的变音体系与高叠和弦这两种近现代和声的常见手法,是与传统和声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的,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对于传统功能和声的逻辑规则的极度发展所致。近现代和声呈现出的两种特征,一个是完全摒弃传统和声的规则,朝着它的反方向发展;另一个是沿着传统和声的道路越走越远,极大可能地发展了传统和声的写作规则。(包括纵向叠着原则和横向逻辑进行方式)最终,这两者似乎到达了相同的目的地,它们在音乐作品中呈现出了极为相似的音响特征:变化音自由使用;不协和音程独立使用;调性游离;主音的向心力作用丧失等等。所谓“殊途同归”用在这里,非常恰当。

高师现代汉语 第9篇

关键词:整合,高师音乐,教学法,改革,教学艺术

一、教学法课程在高师音乐教育中的定位

现代高师音乐这一专业, 在高校中是一个师范专业, 师范专业就应该突出其师范性, 而高师音乐教学法课程是突出其师范性的象征。高师音乐专业的师范性, 决定了其任何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技巧, 都终将用于中小学的基础音乐教育教学当中。所以, 无论是什么样的专业知识的学习, 不管是什么样的乐器的学习, 还是舞蹈、声乐、乐理、欣赏等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 都必须掌握相应的教育教学法。高师音乐专业的学生仅仅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远远不够的, 这最多只是你个人的知识本领, 不能“教出去”, 不能有效地传达给学生。所以, 高师音乐教学法课程在高师音乐专业中应该处于核心地位, 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把教学法的学习放在一个正确的位置上, 着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教育教学技能水平, 使学生充分掌握音乐的教育教学能力技巧。

二、高师音乐教学法课程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 高校中对音乐教学法课程的设置基本上都安排在后面一学期。其中, 体现培养学生音乐教学能力和理论水平的音乐教育理论课程安排在第七学期, 音乐教材教法课, 大约38课时;体现音乐教学实践的教育实习课安排在最后一学期, 大约6周上课时间, 但是多数都成了毕业前的应急教育。此外, 音乐教学法课程的教材内容也存在不足。如音乐教学法教材一般包括以下内容:中学音乐教育的重要意义和教学大纲;音乐教学法原则;中学生音乐心理发展特征与音乐教学特点;中学音乐教学的内容和教法;音乐教学的组织工作;课外音乐活动;音乐教学设备与电化教学;音乐教育实习;国外著名乐音教育体系与教学法等。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 音乐教学法教材中没有安排舞蹈教学法这一内容。同时, 由于音乐教师是一个多重性的复合型人才, 所以音乐教师除了要求有扎实的音乐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技巧外, 还需要有良好的肢体语言表达能力、标准的普通话、精湛的歌唱表演技术、强大的组织能力。但是, 这些方面的培养在教学法课程中都没能体现出来。新时代的音乐教育教学工作者, 应该具有完善的人格形象、语言形象、职业形象、专业形象、身体形象和社会形象。音乐教学法课程承载着如此之重的历史责任使命, 可见其教材的重要性, 也能发现其中的很多不足之处。

三、高师音乐教学法课程的改革

1. 课程设置的改革

将原来的音乐教材教法改为由音乐教学论 (50课时) 、教材分析与试讲 (40课时) 、教育实习 (6周) 、音乐教学心理研究 (34课时) 构成的四门系列课程。这样, 就避免了对学生培养过程中的单一性, 涉及方方面面, 全面地培养了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及自身的专业素养。

2. 训练模式的改革

其具体设置如下:第一学期是课堂音乐教学基本功演练阶段。主要进行课堂音乐教学的语言形象训练、仪表形象训练、板画板书设计训练、三笔字训练、普通话训练等。第二学期是音乐教学基本环节演练阶段。主要进行音乐课题教案的编写、熟悉和分析教材、组织教学、课堂内容教学和方法的设计等。第三学期是听课、见习阶段。到就近的中学和小学观摩课堂音乐教学;让每个学生轮流到中、小学实践音乐课堂教学, 体验“准教师”的角色感, 利用假期到家乡所在地的中小学了解音乐教学现状等。第四学期是各种音乐教学法的学习和掌握阶段。主要熟悉课堂音乐教学常用的方法, 创新教学法, 国外著名教育体系和教学法的学习。第五学期是课堂音乐教学综合技能训练阶段。主要进行歌唱、音乐欣赏、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器乐、舞蹈等训练。第六学期是教育实习与教学总结研究阶段。到中学进行实际音乐课堂教学、音乐课外活动、排练节目、担任班主任等。

3. 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

高师音乐教学法一贯都是“讲授”式教学, 即老师在讲台上教给我们上音乐课的方法和理论基础, 缺乏思考, 缺乏总结创新。教学方法上, 可以让学生自己多独立思考, 多假设实际课堂上会出现的问题。教室也可以明确提出思考问题,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际努力找出答案。

4. 教育手段的改革

21世纪是个信息化的时代, 网络技术十分发达, 在高师音乐教学中应该借助这种现代化的科技手段, 丰富现有的音乐教学深度和广度。以前, 出于师资方面的考虑, 很多专业的课程都无法大量开设, 有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水平的提升也十分受限制。但是现在借助网络技术, 可以运用远程教育对学生进行培养, 让学生感受到专家“远在天涯, 近在咫尺”。还可以利用网络上大量的视频资源, 对学生的各个专业技能技巧进行培养, 或利用视频资源纠正学生专业知识中的缺憾。

四、高师音乐教学法与训练模式

高师音乐教学法课程, 最根本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运用自己的各项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技巧对中小学进行音乐教学。如何达到这一目标, 或者说如何更好地达到这一目标, 就需要在教学法课程的训练中下工夫。

音乐教学法课程的训练最重要的是实行全体专业教师任课训练模式。这一模式其实说出来了很简单, 那就是各个专业技能技巧的训练一定要通过相关的专业教师来完成。如钢琴课的训练, 由专业的钢琴教师教给学生弹奏钢琴的技能技巧, 同时让学生学会钢琴弹奏教学法以及培养即兴伴奏能力, 以达到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要求。舞蹈的训练, 则由专门的舞蹈老师负责专业舞蹈的训练, 以及舞蹈教学法的相关知识和理论。中小学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 一般都有很多的课外活动, 而这些活动往往都是音乐老师设计编排完成的。所以舞蹈编排的训练在高师教学法训练中尤其重要, 就和日常教学活动中音乐老师的自弹自唱能力一样是必备的技能。其他的专业知识也应当由本专业的教师去对学生进行专业的训练。试想, 要是给学生上课的不是本专业的教师, 可能就有不着边际之嫌。

高师现代汉语 第10篇

关键词:普通艺术教育,高师艺术教育,师范性,综合性,通识性

中国艺术教育至今已走过了百年艰难历程。二十世纪初, 在“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的教育方针影响下, 人们开始接受图画、唱歌、手工等艺术学科的教育, 从而建立了中国近代艺术教育的基础, 同时也涌现出了一批以著名学者沈心工、丰子恺、李叔同、吴梦非等为代表的优秀教育家。这些深受“五四”精神、民主主义精神影响的教育家们, 纷纷就艺术教育与国民素质的关系提出了许多至今具有深远影响的看法。

在我国近现代教育史上, 著名学者、教育家王国维第一次提出了智育、德育、美育、体育四育并举的教育宗旨, 第一次提出了将美育作为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教育思想对后来的学校艺术教育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蔡元培发表的《美育实施的方法》、《以美育代宗教说》、《文化运动不要忘了美育》等文章, 阐明了美育的内涵、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为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1 9 1 9年, 刘质平、丰子恺、吴梦非共同筹办的上海专科师范学校, 效仿德国、日本的艺术教育体制, 设立了音乐部和图画手工部, 培养一大批中小学校艺术教师, 为中国早期艺术教育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当时艺术教育的课程设置是根据学生未来工作的需要安排的。主要分成两大部分, 即公共课和专业课:公共课开设国语、诗词、美学、艺术概论、哲学、近代艺术思潮和英语、日语、法语等;专业课开设普通乐理、和声学、作曲、钢琴、声乐、小提琴、音乐教授法、合奏、国乐 (琵琶、二胡) 等。从总体上尽量减少上课时间, 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 参加各种艺术实践和社会实践活动, 增强实践能力, 开阔视野, 还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 举办音乐会。这种学以致用、实践贯穿教学的办学思路值得我们今天教育改革借鉴。

在此之后, 为适应各类学校对艺术师资的需要, 不同类型的高等师范艺术教育系科相继成立, 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奠定了基础。许多好的做法如:引进外籍音乐、美术专业教师, 重视学生艺术实践能力的培养, 课外艺术活动开展活跃, 组建歌咏队、管弦乐队、民乐队、戏剧队, 组织各种类型的演出活动等都是我们应继承并发扬光大的举措。

几十年来, 我国高师艺术教育教学基本沿用专业音乐学院、美术学院的教育模式, 教学过程中重技能、轻理论的现象比较普遍。其结果就是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中需要的知识、技能脱节。因此, 只有很好的借鉴历史, 区分师范教育与专业教育的不同概念, 才能进行因材施教, 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培养目标、不同课程设置办出高等师范艺术教育特色。为使学生胜任学校艺术教育教学工作, 不仅要掌握演唱、演奏、舞蹈、绘画、书法的基本技能, 还要具备更全面综合的素质, 这才是高师艺术教育的总体培养目标。高师艺术教育专业的学生与其他艺术专业的学生不同, 高师艺术教育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要较好地具备演唱、演奏的音乐表现力、艺术感染力, 更要有较强的教学能力, 良好的艺术修养, 以及对各个艺术门类的通识能力。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 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很形象地说明了师范之道主要在于教会学生掌握方法, 掌握专业的教学方法。教师不仅要提高学生对艺术的鉴赏、表现能力, 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实践表达能力和从教能力等。

目前, 高师艺术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师范性”“综合性”、“通识性”不够突出, 课程结构、课程设置、课程学时比例等具体问题上, 显得不够科学、实用。根据高师艺术教育的特点和市场经济环境现状, 改变以往传统的授课方式, 进行课型的改革。如:开设科目中公共必修课太多, 有些课程可以采取整合紧缩的办法, 提高课程含金量。将一些学科改为每学期的讲座, 缩短授课时间;教育教学实践类课程少, 教育实习和艺术实践是实现高师艺术教育培养目标, 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适应当前《艺术课程标准》要求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应将教育见习、实习、艺术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纳入常规教学中, 成为必修课;另外, 扩大学术视野, 打破学科之间的界线, 实现专业、素质、职业课程的交融互补, 将音乐、美术、书法统筹在艺术教育的范畴之中, 培养艺术教育的复合型通识人才;相关教师职业技能类课程少, 应开设一些适应社会发展, 具有实用价值的学科, 大力提倡运用计算机艺术教学模式和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 如:电脑音乐制作、教师书写技能、数字化教学设计与操作技能等课程。

高师艺术教育只有与基础教育改革步伐一致, 与基础教育改革紧密衔接, 以教育部最新制定的《音乐课程标准》和《艺术课程标准》为依据, 确立高师艺术教育办学思想、教学体系, 确立以审美为核心, 把培养兴趣和创造能力作为重要理念, 面向全体学生, 深入基础教育的第一线,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自身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才会使学生具备核心专业能力, 拥有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 成为社会需求的艺术教育人才。

参考文献

(1) 《20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作者:马达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2) 《艺术课程标准》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 《艺术课程标准解读 (实验稿)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 中国近现代艺术教育法规汇编 (1940-1949) 作者:章咸张援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5) 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 (2001-2010年)

(6) 《音乐课程标准》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高师现代汉语】相关文章:

高师现代文学论文05-06

高师现代文学论文提纲08-03

高师现代文学论文参考文献11-09

高师08-11

高师英语05-26

高师本科08-15

高师舞蹈08-30

高师英语写作06-05

高师音乐教师06-08

高师数学教育07-13

上一篇:底鼓处理下一篇:应试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