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性比较范文

2024-05-21

适应性比较范文(精选9篇)

适应性比较 第1篇

1 再生技术应用现状分析

2011年, 交通运输部发布《“十二五”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纲要的通知》要求, 到十二五末, 全国公路养护废旧沥青路面材料循环利用率达到40%, 其中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材料循环利用率达到90%, 国省干线公路达到70%。2012年9月, 交通运输部再次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公路路面材料循环利用工作的指导意见》, 进一步要求到十二五末, 全国基本实现公路路面旧料“零废弃”, 沥青路面旧料循环利用率达到50%以上, 到2020年, 全国公路沥青路面循环利用率达到90%以上, 达到发达国家旧料利用率水平。

但截至2013年年底, 我国目前的旧料循环利用率仍不足10%, 大量旧料被废弃或填埋, 在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等部委大量政策引导下, 再生技术依然推广缓慢, 已无法实现十二五目标, 若不改变现状, 到2020年要实现90%的循环利用率很可能成为空话。

路面再生技术已经成为我国交通运输部门的基本国策, 2008年, 交通运输部就已颁布《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 但是推广应用的成效低、速度慢, 究其原因, 主要是对再生技术的认识不清。目前再生技术分类庞杂, 各种再生技术推广均有其适用范围, 但是受再生材料或设备供应商利益捆绑, 过度宣传, 再生技术应用无序, 造成应用效果低下, 或是再生代价过高, 制约了再生技术的推广。

2 再生方式选择原则

我国公路运营和管理机构多元化, 总体可分为高速公路、普通公路和市政道路。除北京、上海等市政公路可采用分散回收沥青旧料, 公路大中修和新建项目再生沥青混合料综合利用外, 出于管理和经济运距考虑, 更多的是某公路大中修项目形成的沥青旧料必须在原项目循环利用, 据此国情和各种再生技术的特点, 确定再生方式的选择原则。

据此, 我们需要结合我国现行路面设计施工技术规范, 结合我国半刚性基层路面自下而上的结构性损坏特征, 选择高利用率、经济可靠, 能实现快速养护和规模化施工要求的再生技术。

3 各种再生方式的比较

按照我国《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分类, 沥青再生分为就地热再生、厂拌热再生、就地冷再生、厂拌冷再生。各种再生方式的技术特点比较如下。

3.1 厂拌热再生

厂拌热再生按其生产工艺分为连续式和间歇式。连续式因材料变异性大, 拌和不均匀, 易出现花白料等原因, 推广应用尚不成熟;间歇式设备一般是对传统的热拌沥青拌和楼进行RAP料添加系统和加热系统进行改造, 改造费用较大。厂拌热再生设备见图1。

厂拌热再生机理:主要利用的是RAP料中的粗集料, RAP料经二次加热, 通过添加一定的再生剂, 激发老沥青性能, 材料组成设计按照热拌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设计, 质量相对其他再生技术, 稳定可靠, 即时开放交通。

厂拌热再生性能可达到并替代普通热拌沥青混合料, 可替代高速公路下面层。作为资源综合利用, 分散回收RAP料工厂化综合利用, 厂拌热再生是很适合的方向, 综合利用也是欧美国家沥青再生的主要方式, 在我国, 轻型交通的城市体沥青旧料综合利用厂拌热再生无疑是很好的方向之一。然而, 我国目前公路养护形成的大体量的旧料须本项目自身利用的现状, 却并不适用该技术。

低利用率和性价比低束缚了厂拌热再生的规模化应用。

3.2 就地热再生

就地热再生是通过再生列车对旧路加热软化、耙松原沥青路面4 cm~6 cm, 再适当添加再生剂、新混合料等方式, 就地拌和摊铺的再生技术。该技术与其他各种再生技术不具可比性, 是一种预防性养护技术, 而其他各种再生技术都是大中修养护技术。

就地热再生设备见图2。

受其工艺影响, 其主要适用变形类病害的处治, 或者UP-DOWN裂缝的处治。该技术100%利用旧料, 生产效率较高, 即时开放交通, 满足快速养护要求。但是, 居于其再生工艺, 该技术也存在一些不足:

1) 对于DOWN-UP类裂缝或者基层结构性损坏病害, 采用该技术不适用。

2) 因设备昂贵且需填加新混合料, 其再生成本最高。

3) 加热使原沥青进一步老化, 抗水损能力相对较弱, 易复发坑槽类病害, 使用寿命一般3年~5年。

4) 需要加热, 节能减排效益稍差。

作为预防性养护手段, 该技术的应用具有一定前景。

3.3 厂拌冷再生

厂拌冷再生一般是通过对RAP料进行二次筛分分档, 通过添加一定的再生剂、集料、活性剂、水等进行常温拌和及常温摊铺的技术。按再生剂和工艺不同, 一般又分为厂拌乳化沥青再生和厂拌泡沫沥青再生。

厂拌乳化再生是通过再生乳化沥青裹覆RAP料实现全裹覆的柔塑性再生, 一般适当填加粗集料补偿RAP料因铣刨造成的粗集料解小损失, 材料组成设计可实现密级配骨架级配要求。厂拌泡沫再生是通过对热沥青的发泡, 发泡沥青裹覆石屑、矿粉等细集料, 再实现对RAP料粘结的再生技术。

厂拌冷再生设备见图3, 图4。

冷再生技术推广受到设备制造与拌和工艺影响差异性很大。厂拌乳化再生技术为我国北京盛广拓公司自主研发的技术, 而泡沫再生技术一般为德国维特根的设备技术。

3.4 就地冷再生

就地冷再生在我国再生规范中分类复杂, 一般按再生对象可分为沥青层再生、水稳层再生和混合式再生。按再生材料分类, 一般可分为沥青质再生 (乳化沥青、泡沫沥青) 、化学类 (水泥、石灰) 再生。就地冷再生设备见图5。

就地冷再生技术在我国目前应用不够规范, 对其认识也最不清晰, 甚至存在争议。对就地冷再生而言, 必须考虑其应用范围、再生价值、压实工艺后审慎作出选择。就地冷再生具有以下特点:

1) 所谓就地, 实际即为路拌, 所以在各种再生方式中其性能最差。因此就地再生一般要降低层位使用, 一般也不允许在重载交通应用。

2) 就地再生压实厚度受路面厚度或者病害厚度限制, 原路面超过一定厚度后将造成压实困难。同时冷沥青层一般压实厚度不能超过16 cm, 水稳类压实厚度一般不超过20 cm。

3) 不合适的再生方式性价比不高, 我们推荐沥青质材料再生沥青旧料, 化学类 (水泥类) 材料再生水稳材料。所谓混合式再生, 是将沥青面层和水稳基层同步再生的工艺, 从沥青类和水稳类价值差异化角度而言, 显然仅适合单层沥青面层或沥青面层已严重损坏基本可忽略其回收价值, 通过水泥再生的路面。

4) 就地沥青层再生, 将无法处治水稳基层病害, 所以一般只适合因原路面混合料性能过差改善其材料性能, 或者无结构性损坏仅出现变形类缺陷的路面。一般需要加铺不少于两层热拌沥青层, 故必然会抬高路面标高。同时, 应就地再生无法撒布粘透层, 造成无层间粘结, 形成层间滑移状态。

当然, 就我国轻型交通的普通公路, 因其不像厂拌再生需要严格的场地条件, 灵活性好, 同时节约了运费, 所以其在普通公路改造尤其是在水泥再生水稳类基层方面有很大应用前景。

4 结语

结合我国国情和各种再生技术和工艺的特点, 得出如下结论:1) 除就地热再生为预防性养护技术, 其他再生方式为大中修和路面重建技术;2) 厂拌再生性能强于就地再生;3) 厂拌热再生性能较好, 但其低利用率和高造价影响了其应用, 尤其对重载交通中面层需要很强的抗车辙性能, 厂拌热再生混合料难以达到改性沥青混合料性能要求, 应用到下面层, 其优势不如厂拌冷再生技术明显。在城市市政道路轻型交通上, 热拌沥青再生混凝土供应具有一定的市场;4) 厂拌冷再生技术高利用率、经济可靠且抗裂, 符合我国国情, 是最适合我国半刚性基层柔性化转化的有效途径, 是我国沥青旧料再生的主要应用方向;5) 厂拌乳化较厂拌泡沫具有更高性价比优势, 其应用层位高于泡沫再生;6) 就地冷再生在中国仅适用普通公路水泥就地冷再生。

适应性比较 第2篇

关键词:学习适应 普招生 对口生 比较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1-027-02

学习适应性,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克服困难与学习环境保持协调一致,从而取得良好学习效能的心理倾向[1]。适应性在大学生的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学习质量。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掀起一股研究学习适应性的热潮,最初的研究主要围绕中小学生的学习适应进行,进入21世纪后,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把研究视野转向大学生,开始编制国内大学生学习适应性量表[2][3],并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如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适应性关系研究[4],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学习适应性关系研究[5],人格与学习适应关系研究[6]等等,取得一定研究成果。但由于多数大学在招生生源上受限于普通高考招生,使得很多研究者极少能接触到不同生源的大学生,因而,不同生源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研究较少,仅有的个别研究在被试选择上还是来自于不同的院校[7][8],难以保证研究对象在教学模式、环境等影响因素上的一致性。基于此,本研究选择了同一所高校中的不同生源大学生开展学习适应性研究,以了解不同生源大学生在学习适应性上的差异,以便为他们的学习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

一、研究方法

1.对象。选取安徽某高校兼具普招生源和对口生源的不同专业300名一年级大学生进行调查。发放问卷300份,有效问卷282份,有效率为94%。被试具体情况见表1。

表1:被试基本分布情况

2.工具。采用冯廷勇等人编制的《大学生学习适应量表》[2],量表包括学习动机、教学模式、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环境因素等5个维度,共29个项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均在0.7以上。总量表和分量表的稳定性信度好。采用Likert自评式5点量表计分法,分为“完全符合”、“较符合”、“不确定”、“较不符合”、“完全不符合”5个等级,分别记为5分、4分、3分、2分、1分。

3.方法。由研究者本人担任主试,以班级为单位采用团体纸笔方式统一进行测试,在被试充分理解指导语后开始答卷。问卷数据处理用SPSS13.0软件包完成。

二、结果分析

1、普招生与对口生学习适应性总体情况比较

从表2可以看出,普招生在教学模式与学习态度两个维度上与对口生相比存在差异,且普招生与对口生在学习适应性总体上也存在差异(t=-2.750,P<0.05),总体来看对口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水平高于普招大学生。

2、普招生与对口生学习适应性性别因素比较

在性别比较中,普招男生除在环境因素方面与对口生存在差异外,其他方面差异不明显(见表3);普招女生在学习适应总体及教学模式维度方面与对口女生均存在差异,且普招女生学习适应水平在各维度上均低于对口女生(见表4)。

3、普招生与对口生学习适应性专业因素比较

在专业比较中,普招文科专业学生在学习适应性总体水平上显著低于对口文科专业女生(t=-2.871,P<0.01)(见表6),在学习动机、教学模式和学习态度三个维度方面均存在差异,且各维度得分也低于对口文科专业的女生。而理科生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见表5)。

三、讨论

1、普招大学生与对口大学生学习适应性差异分析

已有的关于不同生源学生学习适应性水平研究中,均反映普招学生学习适应性水平高于高职大学生[7]。本研究的结果恰好与之相反,普招大学生学习适应性水平整体低于对口大学生,这与被试生源具体状况有关。以往研究选择的研究对象,一部分为普招高校,另一部分为高职院校,学生所在院校级别、教学情境以及学习能力等均有较大差异;本研究中对象选择的是同一所高校中的不同生源,避免了院校在招生级别上的差异,此外,研究中还特别注意选择5个不同专业普招和对口生源,每一专业这两种生源均属合班授课,避免了教学情境差异带来的影响。研究表明,普招大学生学习适应性水平整体低于对口大学生,除学习能力维度略高外,其他各维度均低于对口大学生。通过访谈与调查发现,本次调查学校属于地方性二本院校,通过普通高考招生来的普招生,生源质量不高,而对口生源来自于参加对口高考(普通高校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一种简称)的学生,因普通高校层次级别高于高职院校,因而对口生往往来自于各中职院校中的佼佼者,生源质量较高,同时,对口生经过中职院校的学习再进入大学,对这样的学习机会深感来之不易,因而在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上更为认真。大学的教学模式与中学有着明显差别,教学方式和时间支配的差别,让普招生在学习上较对口生难以适应,在环境因素(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上的适应能力也较弱。但普招生经过高中三年的系统学科知识学习,基础知识比对口生要扎实,学习能力略强。

因此,大学教育应加强对大学生学习适应的指导,对普高生应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指导他们如何适应大学的教学模式并合理安排课余时间,加强自我学习能力;对对口生应多加鼓励,消除他们在招生来源及学习能力上的自卑感,加强对他们在基础学科知识上的学习辅导,积极补学补差。

2、普招大学生与对口大学生学习适应性性别差异分析

本次研究发现,普招男大学生与对口男大学生只在环境因素上体现出差异(t=-2.461,P<0.05),在其他各维度上均无明显差异,从数据上可以看出普招男生和对口男生在学习适应各维度上互有高低,但差值不大,说明男性大学生在学习适应性上差异较小。而普招和对口女大学生在学习适应性上表现出明显差异,对口女大学生学习适应水平在各维度上得分均高于普招女生。在调查和访谈中发现,对口女大学生多来自于农村,对能有机会上大学,均感到非常幸运,她们对自己的期望值不高,比较能接受学校现状,对待学习,态度认真,努力进取,这使得她们在校园里能安心学习,以期取得较好成绩顺利毕业,寻找一份合适的工作。而男生由于受社会、家庭、个人因素影响,大多有较高的个人期望,社会压力较大,一方面想通过努力学习来改善现状,得到他人认可和称赞,另一方面由于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的缺乏,常遇到挫折和阻碍,对学习易起厌倦之意。总体来说,对口男女大学生较能安于就学现状,而普招生对学校、专业充斥着较多的不如意和不满,无心认真对待学习。

针对这一现状,大学教育应注重端正男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引导他们适应大学教育模式,正确应对大学教学进度快,信息量大,自由时间多的特点,教育他们学会利用课余时间加强自学和复习,培养学习的自我监督能力。对女大学生应注重培养她们对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的快速适应能力。

3、普招大学生与对口大学生学习适应性专业差异分析

研究发现,理科统招生和对口生在学习适应各维度上均无差异,除学习能力维度,统招生略强外,其余各维度,对口生的学习适应性水平均要略高于统招生。文科统招生和对口生的学习适应差异较为显著,对口生学习适应性水平明显高于统招生,在适应总分及教学模式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在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维度上存在差异(P<0.05),学习能力和环境因素差异不明显。通过调查和访谈发现,理科学习需要较为牢固的基础知识,对口生在这一方面较为薄弱,因而学习能力不强,但对口生能较清晰的意识到基础知识缺乏对学习的影响,因而他们在学习态度上更为努力认真,学习动机较强。文科专业的学习对于学习能力和基础知识的要求稍弱,更多的在于学生的学习意识,因而学习较为认真刻苦的对口生在适应能力上远高于普招生,且在中职院校的学习经历让她们能较快的适应大学教学模式,知道如何合理的安排和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学,普招生在学习文科专业时,相对于中学时繁忙的学业任务,会觉得学业压力陡然消退,不知如何应对大量的空暇时间。

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对理科对口生的基础知识多加辅导,对文科普招生应进行学习方式指导,让他们学会在空暇时间,有效利用学校的各种学习资源进行学习,增强学习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营造出良好的校园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葛明贵,余益兵.大学生学习适应性及其影响因素[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3(5):602-606

[2]冯廷勇,苏缇,胡兴旺,李红.大学生学习适应量表的编制[J].心理学报,2006,38(5):762-769

[3]周之良.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结构及其测量工具的初步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1):958-959

[4]李炳煌.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适应关系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06,24(3):105-107

[5]曾荣,王洁,朱晓峰.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学习适应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10):1114-1117

[6]解登峰,谢章明.大学生学习适应及其与人格变量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11):1211-1213

[7]冯维,杨兢.高职大学生与普通大学生学习适应性比较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5,11:50-53

适应性比较 第3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13年在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园艺实验基地高架大棚内进行, 浙江嘉兴年平均气温15.9℃。1月最冷, 月平均气温3.6℃, 极端最低气温-11.9℃;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平均回暖初日在4月1日, 平均结束日在11月18日;平均终霜日在3月27日, 平均初霜日在11月13日, 平均无霜期230 d;平均初冰日在11月27日。

1.2 试验材料

供试蚕豆品种为慈溪大白蚕、苏蚕2号、日本大白皮、陵西一寸、海门大青皮、上虞田鸡青、通鲜6号 (上述品种从嘉兴市种子公司采购) , 美国蚕豆 (引自浙江大学) , 长荚型蚕豆 (自主研制的新品系) 。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9个处理, 即每个品种为一个处理, 以本地主推品种———慈溪大白蚕作对照 (CK) [4], 3次重复, 每个品种小区面积4 m2, 大棚于栽种前安装棚膜。

1.4 试验过程

播种前5 d施腐熟有机肥15 t/hm2、复合肥375 kg/hm2;筑畦宽1.1 m、畦高30 cm、沟宽40 cm, 每畦播种2行, 行株距为40 cm×40 cm, 每穴播种2粒, 播种深度6~8 cm, 每穴定苗1~2株, 10月25日播种。蚕豆生长期间中耕除草3次, 开花前追施花肥, 施尿素90 kg/hm2, 并进行根际培土, 防止后期倒伏。蚕豆初花期及时整枝, 抹去无效分枝[5]。

1.5 测定项目与方法

生育期记录:播种期、始花期、采收期。

植株性状调查:采用5点取样法, 每个小区调查10株, 记载大棚和露地株高、结荚高度、分枝数和结荚数, 鲜荚长、宽和重, 鲜粒数、鲜粒重, 鲜粒长、宽。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品种的生育期表现

从表1可以看出, 9个鲜食蚕豆大棚栽种生育期比较接近, 其中慈溪大白蚕、长荚型蚕豆、美国蚕豆相对较早熟, 播种158~159 d采收, 陵西一寸、上虞田鸡青、通鲜6号相对较晚成熟, 播种163~165 d采收。

2.2 不同品种的农艺性状表现

从表2可以看出, 美国蚕豆植株最矮, 仅123.00 cm。苏蚕2号、长荚型蚕豆相对较高, 分别为167.33、168.50 cm。结荚高度慈溪大白蚕最高, 美国蚕豆最低。除美国蚕豆外, 其余8个品种在株型上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P<0.05) 。9个鲜食蚕豆品种的豆荚形态差异较大, 最长的为长荚型蚕豆, 荚长达到20.85 cm, 其次是美国蚕豆, 与慈溪大白蚕 (CK) 比较差异显著 (P<0.05) ;最短是的海门大青皮和通鲜6号。豆荚较宽的是日本大白皮、陵西一寸和美国蚕豆, 最窄的是上虞田鸡青。豆粒形态最大的是日本大白皮, 长×宽为3.05 cm×2.11 cm, 最小的是上虞田鸡青, 长×宽为2.14 cm×1.41 cm, 明显小于其他品种, 与慈溪大白蚕 (CK) 比较差异显著 (P<0.05) 。

(cm)

2.3 不同品种的产量性状表现

从表3可以看出, 不同品种的产量构成特性差异明显, 日本大白皮的单株有效分枝最多, 长荚型蚕豆和上虞田鸡青相对较少。日本大白皮的单株有效结荚最多, 长荚型蚕豆相对较少。长荚型蚕豆的单荚粒数最多, 达到5.25粒, 其余品种差异不大。同样, 长荚型蚕豆的百鲜荚重量也最大, 为3 841.00 g, 海门大青皮和上虞田鸡青较小, 分别为1 131.00、1 010.00 g。日本大白皮的百鲜粒重最大, 为371.49 g, 其次是美国蚕豆, 最小的是上虞田鸡青, 仅为133.03 g。鲜荚产量最高的是长荚型蚕豆, 达到14 903.08 kg/hm2, 其后依次是陵西一寸、日本大白皮和美国蚕豆, 分别是9 942.83、9 914.17、9 723.17 kg/hm2, 上虞田鸡青最低, 仅为5 938.80 kg/hm2。鲜粒产量最高的是长荚型蚕豆, 为5 587.29 kg/hm2, 其后依次是日本大白皮和美国蚕豆, 分别为4 185.68、4 073.65 kg/hm2, 最小的是上虞田鸡青, 为2 503.09 kg/hm2。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 长荚型蚕豆、日本大白皮综合产量性状表现优于对照慈溪大白蚕, 长荚型蚕豆鲜荚和鲜豆产量均最高, 日本大白皮次之, 陵西一寸、美国蚕豆、苏蚕2号、海门大青皮、通鲜6号与慈溪大白蚕产量性状表现相近, 上虞田鸡青产量性状表现最差, 不适合生产种植。鲜食蚕豆大棚栽种可以选择长荚型蚕豆、日本大白皮, 但长荚型蚕豆为自主创制新品系, 需要进一步中试推广种植。同时, 不同鲜食蚕豆品种存在口感、蛋白质含量、单宁含量等品质差异[6], 需要做进一步深入研究, 从中筛选出产量高、品质较优的品种, 为推广生产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陈海玲, 郭媛贞, 李碧琼.蚕豆外引品种生态适应性的综合评价[J].江西农业学报, 2007, 19 (10) :32-33.

[2]张瑜, 杨忠, 张佩菊, 等.崇明鲜食蚕豆新品种鉴定试验[J].长江蔬菜, 2014 (4) :9-11.

[3]雷吟, 李汉美, 丁潮洪.丽水市鲜食蚕豆品比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 2014 (2) :129-133.

[4]袁星星, 陈新, 陈华涛, 等.适合中国南方栽培的蚕豆新品种及其高产栽培技术[J].江苏农业科学, 2010 (5) :206-208.

[5]吴春芳, 夏礼如, 尹淑瑜.设施大棚蚕豆高效栽培技术规程研究[J].上海农业科技, 2011 (6) :82-83.

适应性比较 第4篇

关键词:比较优势;不适应性;新发展

一、比较优势理论的概述及发展

1.亚当·斯密认为分工能提高效率, 有分工必须有交换,国际分工使国际交换成为必需。而国与国之间进行分工的依据是各国在产品成本上的绝对差异。

2.李嘉图继承了亚当·斯密关于分工可以提高生产率的命题, 同时提出了比较成本才是国际分工的依据。比较成本理论的基本思想在于不同国家生产不同产品存在劳动生产率的差异或成本的差异, 各国分工生产各自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 即劳动生产率相对较高或者成本相对较低的产品, 通过国际贸易可获得利益。

3.俄林的要素禀赋论认为各国要素禀赋差异导致了要素价格不同, 而且各国的要素使用比例也不同, 所以各国的商品价格不同,由此国际贸易产生。各国应分工生产密集使用本国丰富要素的商品, 通过国际贸易,各国能获得最大福利。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各国应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加入国际分工,从而形成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结构,这样各国都可以在国际贸易中获得利益,从而提高国家福利。

二、比较优势陷阱的形成

比较优势理论从理论上讲是比较完美的,但在现实的国际贸易中却出现了所谓“里昂惕夫”之迷此类的比较优势理论无法解释的现象,更严重的是以比较优势理论作指导, 执行比较优势战略的发展中国家出现了贸易条件恶化和贫困化增长的现象,出现了比较优势陷阱所谓“比较优势陷阱”是指一国完全按照其以自然条件形成的比较优势,生产并出口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虽然这些国家在与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的经济发达国家的国际贸易中也能获得利益,但因其贸易结构的缺陷,这些国家总是处于不利地位。

三、中国的比较优势战略分析及应对措施调整

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 在开展对外贸易中也主要采取比较优势贸易发展战略。在这一战略指导下, 中国的对外贸易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随着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和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 比较优势战略呈现出不适性。传统的比较优势正在减弱,大国经济效应限制了比较优势的发挥以及目前引进外资的方向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偏差等因素都不得不使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进行调整。

由于比较优势理论过分强调静态贸易利益,忽略了动态利益,不利于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以及制度创新,致使我国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不具有绝对的竞争优势,长此以往就会陷入比较优势陷阱。迈克·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指的是生产力发展水平上的竞争优势,包括生产要素,国内需求,相关支撑产业,企业的战略结构与竞争,政府的作用等。可见它是对比较优势理论的超越和完善,是对现实贸易形式的迫近,具有更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1.加大技术创新增强竞争优势

能将比较优势转化成竞争优势并保持住, 关键在于技术创新。发展中国家容易陷入比较优势陷阱的原因, 要么是因为忽略了技术变量, 要么是技术创新的路径选择不当。因此应重视对技术创新的引导, 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 增加对技术创新的投入。

2.调整产业结构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产业结构是形成产品竞争优势的基础, 我国的产品缺乏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的产业结构滞后, 升级速度缓慢。目前我国的产业结构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 产业结构层次低, 缺乏竞争力。

3.加强政府在形成竞争优势中的作用

政府在推行竞争优势战略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政府应带头推进体制创新,在我国应尽快建立起市场化、法律化的市场经济体制。

四、结论

比较优势理论自身的合理性虽然已经得到举世公认,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这一理论来发展本国的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随着世界经济环境和贸易条件的不断变化,比较优势退位现象已经日益明显,当前比较优势理论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情况。因此,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比较优势理论并在实践中正确地加以运用。一方面, 应当承认比较优势理论对于我国开展对外贸易、参加国际分工有一定指导意义。另一方面也需要注意, 不能长期依赖我国在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等方面的传统比较优势, 而是要在产业结构上不断创新, 将静态的比较优势转化为动态的比较优势, 并且将产品的比较优势转化成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林毅夫 孙希芳:《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战略理论》,《国际经济评论》,2003 11—12.

适应性比较 第5篇

1全局阈值分割

当物体和背景的灰度分布很明显时,可以使用对于整个图像的全局阈值来分割图像。全局阈值分割算法是一个迭代的过程,具体如下:

(1)为全局阈值T选择一个初始估计值。

(2)用T分割该图像,这将产生两组像素:G1由灰度值大于T的所有像素组成,G2由所有小于等于T的像素组成。

(3)对G1和G2的像素分别计算平均灰度值m1和m2。

(4)计算一个新的阈值:

T=(m1+m2)/2

(5)重复步骤(2)到(4),直到连续迭代中的T值间的差小于一个预定义的参数△T为止。

2 Otsu阈值分割

当物体和背景的灰度分布不是很明显时,可以使用Otsu阈值法对于整个图像进行分割。Otsu阈值法根据像素灰度值将图像分割成两种类型C0和C1类。2006年,Ng等文献[4]提出了强调最佳阈值位于谷底的Otsu阈值分割改进算法,其目标函数为:

3最小误差阈值分割

最小误差阈值分割算法首先假设背景和目标各自分布p(x|i)均服从Ni(ui|di2)的正态分布:

其中i(28)0,1,根据最小分类误差的思想,最小误差的目标函数J(t)被定义为:

4实验与分析

MATLABf仿真结果1。如图1所示,原图显示了聚合细胞的光学显微镜图像;由于细胞和背景的灰度分布不明显,全局阈值分割出的细胞整体都很模糊;Otsu阈值分割出的细胞整体比较清晰完整,但细胞边缘有些扩散;最小误差阈值分割出的细胞整体很清晰完整,细胞边缘轮廓很清晰;

MATLABf仿真结果2。如图2所示,原图显示了可见光拍摄的房屋图像;由于屋顶的光照反射不均匀,全局阈值分割出的屋顶没有细节信息;Otsu阈值分割出的屋顶也没有细节信息;最小误差阈值分割出的屋顶整体很清晰完整,屋顶边缘轮廓很清晰。

5结语

本文重点研究全局阈值分割、Otsu阈值分割、最小误差阈值分割三种图像分割算法的自适应能力,实验表明,当物体和背景像素的灰度分布不是很明显时,Otsu阈值分割要比全局阈值分割的自适应能力强,当光照不均匀,物体和背景的光照差异较大时,最小误差阈值分割要比Otsu阈值分割的自适应能力强。

摘要:本文重点研究全局阈值分割、Otsu阈值分割、最小误差阈值分割三种图像分割算法的自适应能力,通过matlab仿真,对比三种图像分割算法的分割结果。实验表明,当物体和背景像素的灰度分布不是很明显时,Otsu阈值分割要比全局阈值分割的自适应能力强,当光照不均匀,物体和背景的光照差异较大时,最小误差阈值分割要比Otsu阈值分割的自适应能力强。

关键词:自适应,图像分割,全局阈值分割,Otsu阈值分割,最小误差阈值分割

参考文献

[1]Rafael C.Gonzalez,Richard E.Woods.Digital Image Processing,Third Edition[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762-770.

[2]Otsu N.A threshold selection method from gray-level histograms[J].Automatica,1975,11(285-296):23-27.

[3]Kittler J,Illingworth J.Minimum error thresholding[J].Pattern recognition,1986,19(1):41-47.

[4]Ng HF.Automatic thresholding for defect detection[J].Pattern Recognition Letters,2006,27(14):1644-1649.

[5]汪启伟.图像直方图特征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

适应性比较 第6篇

1 美国金融体制及其与科技创新的适应性分析

我们着重分析美国金融体制中与科技创新关系密切的单一银行体制、混业经营体制、资本市场体制和风险投资体制及其与促进科技创新活动的适应性。

1.1 美国单一制银行体制及其与科技创新的适应性

1)传统单一制银行体制与科技创新。

美国的银行体制以单一制银行为主,历史上各州立法大多限制设立分行。无论在联邦政府或是州政府注册的银行,其经营地址多限于一地,经营范围有限。这种银行体制源于美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传统中反对垄断、集中的思想渊源,抵制银行业通过设立分行造成金融垄断。随着经济规模、贸易竞争范围的扩展等形势的变化,美国在立法限制总分行银行体制方面已有突破,逐步放宽了设立分行的限制。[1]

尽管美国以单一银行制为主的银行体制存在诸多弊端,但这种体制却有利于中小科技型企业的发展。单一制银行体制背景下,美国银行从经营规模方面分类多属于中小银行。这些中小银行的业务经营天然与中小企业结合,在具有开拓、冒险和创新思想传统的美国,结合中小企业经营灵活的特点,对于中小企业创新活动的开展较为有利。与大银行相比,中小型银行的业务定位为中小客户,业务经营的地区范围也仅为有限区域。这些中小银行专注于区域范围内的中小企业并对其较为熟悉,甚至相互建立了稳定的信任关系,这成为各项信用业务开展的基础。于是具有冒险精神的创业者和同样具有冒险精神的银行家的结合,成为美国早起经济拓展和包括科技创新在内的各项创新活动的重要推动力。政府为了鼓励中小银行向中小科技创新企业融资也提供了担保等项支持政策。

2)单一制银行体制的变化趋势及其与科技创新活动变化趋势的适应性。

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和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深化,美国的单一银行体制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特别是1994年颁布实施的《跨州银行法》标志着美国单一银行体制将发生质的转变,但截至1995年美国仍有商业银行14 417家,远远多于其他发达国家的银行数目,其中多数为中小银行。尽管至今美国银行业仍然以单一制银行为主,但朝总分行方向的变化也很明显。这种变化也与经济规模、全球化竞争、科技创新规模和体制变化的历史趋势相适应。

美国的科技创新体制大致分为三个层次:①国家主导的特大型科技创新活动;②大企业主导的大型科技创新活动;③中小企业主导的数量庞大的小规模科技创新活动。经济增长的同时科技创新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竞争范围不断扩展,科技创新对于金融的需求也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与之相适应,美国立法和实践当中都出现了改变单一银行制的倾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规模和业务范围结构的多样化趋势适应了科技创新规模的变化,有利于科技创新活动的多层次开展。

1.2 美国金融业混业经营体制及其与科技创新的适应性

1999年11月4日美国国会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Financial Services Modernization Act of 1999),之后又由美国总统克林顿签署了这一法案,这一法案的通过标志美国金融业新的混业经营阶段开始[2]。

从风险管理的角度,银行并不适合开展无资产抵押的中小科技创新企业贷款项目。混业经营使得美国众多的中小银行能够同时经营投资业务,能够使这些银行通过业务多元化分散风险,有利于对科技创新活动的金融支持。

1.3 美国资本市场体制及其与科技创新的适应性

美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和层次结构最完备的资本市场,既有全国市场又有区域地方市场,为各种规模和类型的企业进行股权融资提供了便利。其中被称为创业板市场的纳斯达克股票交易所,更是重点针对中小科技创新型企业,为科技创新活动提供最有利的金融支持,特别是在美国信息、生物等新技术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3]。

1.4 美国的风险投资体制及其与科技创新的适应性

美国有着世界最为完备的风险投资机制和最为活跃的风险投资市场。在风险投资业务兴起的背景下,美国有上百家银行办有风险投资公司。风险投资公司或风险投资基金在科技创新项目的发现、培植、成长过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风险投资机制与上述创业资本市场结合,构成了美国支持活跃创新活动的完整金融链条。[4]

2 中美金融体制及其与科技创新的适应性比较分析

2.1 中国的总分行银行体制及其与科技创新的适应性比较分析

中美银行体制有着较大的差异,美国以单一银行为主,中国总分行制银行占主导地位。总分行制银行体制下,金融机构的规模一般较大,抗风险能力和竞争能力强,但这种体制也造成金融机构重视大型客户和项目而忽视中小型企业的创新活动。从成本、管理和风险控制角度考虑,较大资金规模的银行更愿意开展规模较大的批发业务;大型银行多与大企业有着长期合作和信任关系,并且大型企业也不缺乏抵押资产,这些都更有利于信用业务的开展[5]。中小企业尤其是从事创新活动的中小企业大多缺乏抵押资产以及与大型银行合作的信任关系,且中小企业较小的业务规模使得大银行的经营成本上升、管理与风险控制难度增大,这些都使得大银行不愿意为中小银行提供贷款金融服务。因此,中国的大量创新型中小企业难以获得金融支持发展缓慢,通过地下金融满足其融资需求[6]。

2.2 中国的分业经营金融体制及其与科技创新的适应性比较分析

中国实行分业经营、管理的金融体制,这种体制与中国目前的经济与金融发展阶段相适应,有利于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但这种体制也限制了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多种业务手段开展金融创新,难以更好地从各种层次满足企业创新活动的金融需求[7]。

2.3 中国的资本市场体制及其与科技创新的适应性比较分析

中国的资本市场发展历史较短、层次有限、监管经验不足,目前仅有沪、深主板市场和主板内部有限的中小创新型企业上市板块,尚没有专门为科技创新型企业股权融资设立了创业板市场。中国资本市场的主要功能仍然是完成原有传统、大型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尚没有充分发挥激励全社会科技创新活动的金融功能。[8]

2.4 中国的风险投资体制及其与科技创新的适应性比较分析

2000年前后,中国各地也先后成立了众多风险投资公司,在寻找、发现和培育科技创新项目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中国的风险投资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问题,没有形成成熟规范的运作模式,也没有充分发展到应有的规模、真正发挥推动科技进步的应有作用,原因可以总结以下几个方面:①尚未充分调动民间资本参与风险投资业务,大多风险投资公司为政府相关部门主导成立,承袭了许多政府管理和计划管理模式,没有真正成为市场化主体[9]。②许多风险投资公司资金有限,难以真正按照风险投资规律进行业务操作,即:通过不同项目的投资组合分散风险;通过不同阶段项目投资实现滚动发展。③尚未建立起便利风险投资股权交易的资本市场,缺乏完备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和完整的风险投资循环链条,以致许多风险投资项目需要寻求海外资本市场上市,增加了交易成本[10]。

参考文献

[1]吴燕.美国银行体制的基本特点[J].广东金融,1999(5).

[2]张长弓,李庆文.从美国《金融服务现代法案》看全球银行体制的变迁[J].南方金融,2000(4).

[3]陈明.美国单一银行制度的历史成因及其深远影响[J].理论界,2003(5).

[4]杨大鹏,叶英姿.风险投资机制的科技创新原理及在美国的应用[J].科技成果纵横,2003(5).

[5]王树国.科技产业化与金融体制创新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技产业,2001(12).

[6]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06年年报[EB/OL].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2007—06—29).

[7]宋?,莫宇宏.科技与金融结合模式的比较研究[J].商业研究,2005(22).

[8]孙莉.我国技术创新中的金融制度约束[J].经济研究参考,2006(95).

[9]高旭,方涛.科技创新与资本市场[J].现代企业教育,2007(2).

适应性比较 第7篇

关键词:护理专业,高职新生,学习适应性

学习适应性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克服困难, 与学习环境保持协调一致, 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心理倾向[1]。目前,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新类型, 已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作为未来护理队伍的主力军──高职护生, 其学习适应性不仅关系到他们当前的学习状态以及未来的生存质量和发展前景, 更关系到整体护理质量及人群的健康。目前, 高职护理学生主要有3种学制:一是高中毕业进入大专学习, 学制3年;二是中专毕业后考入大专, 学制两年;三是初中毕业进入高职, 学制5年。本研究调查的是前两种类型, 即二年制与三年制护理高职学生, 对他们入学初期的学习适应性进行比较, 旨在分析护理专业不同学制高职新生的学习适应性, 以便有针对性地指导新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 合理规划大学生活, 尽快成长为社会需要的护理人才。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取样法, 选取某医学院校2012级二年制和三年制护理专业高职新生, 排除存在严重心理障碍者及不愿参与调查者, 共计233人为研究对象。

1.2 调查内容与方法

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法, 调查内容包括以下两方面。

(1) 一般资料:性别 (男、女) 、生源地 (城市、农村) 、就读原因 (自己喜欢、父母意愿、容易就业及其他) 、专业满意度 (是、否) 、是否担任职务 (是、否) 、身体健康状况 (较好、一般及较差) 、心理健康状况 (较好、一般及较差) 、家庭结构类型 (双亲、非双亲) 、家庭教育方式 (民主型、放纵型、溺爱型及专制型) 、家庭经济状况 (较好、一般及较差) 、父母文化程度 (大专及以上、高中/中专、初中及以下) 、父母对学习的关心程度 (非常关心、较关心及不关心) 共计12个条目。其中身体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状况、家庭教育方式、家庭经济状况、父母对学习的关心程度均为研究对象根据自己的感受进行自评。

(2) 学习适应性:采用徐小军[3]编制的大学生学习适应性量表 (Undergraduates'Learning Adaptability Questionnaire, ULAQ) , 该量表包括学习动力和学习行为两大维度, 共55个项目8个因素构成。其中学习动力维度由专业兴趣、自主学习、压力应对3个因素构成;学习行为维度由方法应用、求助行为、信息利用、环境选择和知识应用5个因素构成。每个项目按1~5分计分, “1”代表“完全不符合”, “5”代表“完全符合”。分数越高表示被试者学习适应性越好, 得分>3分说明适应性良好, ≤3分则不良。该量表具有良好的效度和信度, 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512~0.790之间, 稳定性系数在0.533~0.852之间, 各维度得分与问卷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507~0.844。

1.3 资料收集

该调查于研究对象入学后2~3个月 (2012年11月中下旬) 后进行。问卷采取当场发放并当场回收的方式。以班级为单位, 由研究者在教室集中向研究对象详细介绍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并对问卷填写的相关事项进行讲解, 采取自愿原则, 在征得研究对象同意后发放问卷。测试时间为15~20分钟左右, 被试者匿名作答, 问卷完成后当场统一收回。共发放问卷235份, 收回有效问卷233份, 有效问卷回收率达99.15%, 其中二年制高职新生58人, 三年制高职新生175人。

1.4 数据处理与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 主要统计学方法为一般描述性统计、t检验。

2 结果

2.1 护理专业高职新生一般资料 (见表1)

2.2 二年制与三年制护理专业高职新生学习适应性总体情况 (见表2)

由表2可见, 二年制与三年制护理专业高职新生学习适应性大多处于中等以上水平 (>3分) 。其中得分较高的因子二年制与三年制新生均为专业兴趣、知识应用及环境选择, 得分较低的因子二年制新生为求助行为、信息利用、压力应对、自主学习, 三年制新生为求助行为、自主学习及压力应对。三年制护理新生在信息利用、知识应用及求助行为因子得分上高于二年制护理新生 (P<0.05) 。

2.3 学习适应性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见表3)

3 讨论

3.1 护理专业高职新生学习适应性整体上表现良好

本研究结果显示, 两组学生学习适应性总分均处于3分以上, 提示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整体上处于较好水平, 但不同维度依然有不同程度的提升空间。这主要是因为护理人员是国家技能紧缺型人才, 就业前景较好。尽管多数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成绩相对较差, 对自己的期望不是很高, 但考虑到护理职业稳定, 就业机会多, 就业前景比较好[4], 因此, 无论是二年制还是三年制护理新生, 其学习适应性整体水平较好。

3.2 护理专业高职新生专业满意度较高, 但自主学习和求助行为方面适应性较差

本研究中, 二年制和三年制学生对专业满意的学生比例均较高, 专业兴趣因子得分较高, 表明绝大多数学生对护理专业是感兴趣的。但两组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求助行为因子得分相对较低, 提示护理专业高职新生在这两方面适应性相对较差。自主学习是大学生最主要也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 它反映了大学生学习的适应程度[5]。无论是高中生还是中专生在进入大学以前, 其学习多是在教师和家长的监督与管理下进行的, 因此, 学习缺乏自主性。而大学学习具有明显的专业性、探索性、自主性和阶段性的特点, 需要学生更加自立和自觉[6]。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下, 较快的教学节奏使原本脱离家长和教师约束的学生更加暴露其原有的学习适应性问题, 如学习自主性较差、遇到困难不能主动去寻求帮助、依赖性较强等[7]。又由于目前学生多为独生子女, 父母的过度关照及包办代理会影响学生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不利于其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因此, 应引导学生加强自主学习, 培养其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8]。

3.3 三年制护理专业高职新生学习行为适应性优于二年制

本研究结果显示, 三年制护理新生在信息利用、知识应用及求助行为因子得分上高于二年制 (P<0.05) 。这可能与二者的专业满意度不同有关。由表3可见, 对学习行为维度的主要影响因子为心理状况、担任职务以及专业满意, 而表1显示三年制学生在这3个方面明显优于二年制 (P<0.05) 。此外, 这一结果也可能与教育经历不同有关, 三年制学生均经历高中3年的学习之后参加全国高考录取, 而二年制则为初中生参加中考后, 经历4年中专学习而考取, 相比较而言, 三年制学生较二年制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上更加严谨。

通过对233名二年制和三年制护理专业高职新生学习适应性的现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本研究认为, 要促进学生学习适应性的提高, 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同时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这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穆怀容, 程刚.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研究综述[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5, 7 (6) :128-129.

[2]吴雪萍.基础与应用──高等职业教育政策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7.

[3]徐小军.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结构、发展特点与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 2004.

[4]孙玉梅, 江华, 冯志纯, 等.高中生对护理专业的报考意向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教育, 2010, 7 (9) :390-392.

[5]葛明贵, 余益兵.大学生学习适应性及其影响因素[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 33 (5) :602-606.

[6]于新红, 徐晓沄.北京市高职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教育探索, 2012 (8) :135-138.

[7]王宏.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性发展[J].继续教育研究, 2011 (4) :106-108.

适应性比较 第8篇

1.1 EoC技术技术概念

随着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转换的进行,电视的转变已经经历了或者正在经历着从模拟到数字、从单向到双向的转变。今后的一段时间内电视还要经历从看到用、从广播网络到三网融合的转变。于此同时,同轴电缆双向接入 (EoC) 技术日趋成熟,有线电视网络全网的双向接入、双向业务提供能力的发展出现了新的面貌。伴随广播数字化进程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娱乐需求与生产生活需要,为有线电视用户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视音频通话、交互点播视频播放等综合多媒体业务拥有了更现实的物质基础条件与现实必要。同时,我国广电同轴电缆网络是覆盖最广泛的有线线路之一,用户超过1.5亿,并且同轴电缆拥有很多优秀的特性,例如宽频率、高带宽。这为在现有的同轴网络上承载以太网、IP业务,实现EoC提出了可能性与必要性。

从通信信号的具体用途方面来看,EoC技术就是用同一根电缆把以太网数据与有线电视信号互不影响地联入网络用户,使用户在只使用有线电视网络的情况下既能接收到有线电视信号,还能拥有独享宽带的双向网络接入。作为对现有的单向有线电视网络进行双向改造的一种解决方案,其较明显的优势是广泛且已存在的覆盖性与“广谱”的适应性。这样可以大大减少线路的重新铺设与网络改造,降低入户施工难等各种施工问题,可以很大程度地节约施工成本并缩短施工周期、降低施工难度。所以它可以成为三网融合较为恰当的接入方案。

早期的EoC技术主要着眼于以太网信号在电话线、电力线中的传输。近几年,已经开始侧重基于有线电视同轴电缆的EoC研究。现存的各种EoC技术标准与技术指标都不相同,但大多都可以移栽到有线电视网络。目前主流EoC中有基于高频(MOCA、WiFi降频)、低频(HomePlug BPL、HomePlug AV、HomePNA)的各种不同技术。

要研究哪种技术更适用于我国国情,就要先回顾我国有线电视网络基本情况并了解各种技术方案的具体指标。

1.2 我国有线电视网络基本情况

全国电视机保有量超过5亿台,有线网用户数1.5亿、数字用户5000万、数字化整体转化城市启动建设两百多个,完成近半。

然而,现有有线电视网已提供的业务以单向广播业务为主,难以满足个性化、多样化需求,于此同时有线电视网双向化改造技术方案多样,给运营商网络升级改造带来不便。

目前广电网络基本是为适合广播电视传输的基于光纤同轴混合传输的HFC网络。通常由一个总前端和若干分前端、一级和二级光链路干线、用户分配网三大部分组成。

一级光链路一般是指总前端之间、总前端和分前端之间或者分前端之间的光路,一般采用环型、网状结构实现路由冗余备份,在光链路物理连接上仍采用星型结构方式;二级光链路一般是指分前端到光节点之间的光路,一般采用星型拓扑结构,条件好的地方可能采用环型、网状结构实现路由冗余备份。

用户分配网一般指光节点到用户家中的同轴电缆分配网络,一般采用树型结构。目前用户分配网的线路参差不齐,区别较大,一般只考虑正向传输指标,较少考虑反向传输指标。

2 各种EoC方案介绍与技术指标分析

2.1 HomePNA技术方案

HomePNA是Home Phoneline Networking Alliance (家庭电话线网络联盟) 的简称,利用Home PNA技术,用户可以方便快捷地使用家庭已有的电话线路组建家庭局域网,由于是直接利用家庭内部已经布设好的电话线,免去了重新布线的麻烦,内网的扩容只需要增加数据终端。

目前HomePNA共发布了三个技术标准:

1 9 9 8年发布1.0版本,传输速度1.0Mbit/s,传输距离150米。

1999年9月发布2.0版本,传输速度为10Mbit/s,传输距离为300米。

20 03年发布2.0版本,传输速度为128Mbit/s,最高可扩充至240Mbit/s。

除使用电话线传输信号外,HomeP-NA 3.0也可使用同轴电缆,同时它支持视频业务,这些都为广电行业对此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条件。它可与大部份的家庭网络设备联接使用。目前HomePNA已出现了3.1版本,速度将进一步提高。

它工作在低频段(30MHz以下),传输损耗小,同时采用自适应QAM调制,使得码率可变,所以具有一定程度抗干扰能力:遇到干扰时,网关可以自动改变调制方式使用较低码率增强纠错能力。

其技术特点是能够通过分支分配器,网络适应能力好;能与同轴网络的改造吻合,不需要更换优质的分支分配器和电缆;抗干扰能力强。

2.2 HomePlug技术方案

HomePlug Powerline Alliance家庭插电联盟,成立于2000年,在全球拥有75个成员,是领先的开发全球互联电力线通讯规格的开放标准组织。该组织自成立以来陆续制定了一系列的PLC技术规范,包括HomePlug 1.0、HomePlug 1.0-Turbo、HomePlug AV、HomePlug BPL、HomePlug Command&Control,形成了一套完整的PLC技术标准体系,基本上覆盖了所有电力通信技术的应用领域。

与其出身相配,HomePlug技术最初是基于电力线传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于电力线本身信道干扰较多且复杂,所以其协议中对纠错方面较为着重,该方案抗干扰性能较优越,当然这在一定程度影响了有效数据的传输效率。它能实现在电力线、电话线、以及同轴电缆上数据传输,目前广电行业已将该类技术广泛应用到同轴电缆。主要技术指标为:采用OFDM正交频分多路复用技术,工作频率为5-30MHz,物理层速率可达72Mbps。

从技术特点上看,Homeplug在PHY层采用的多载波OFDM调制具有高级前向纠错、通道预估和自适应能力,而在MAC层则综合使用时分多址有序接入和竞争接入两种方式,并通过快速自动重发请求可靠传输。HomePlug AV支持时分多址和频分多址,技术特点有:调制速率较高,但带宽共享 (200Mb/s/N个用户) ,达到200Mb/s (实际吞吐量>100Mb/s) ,独享10Mb/s带宽,可升级至100 b/s。其他特点与HomePNA类似。

2.3 WLAN (Wi-Fi Alliance) 无线降频电缆传输技术方案

WLAN技术是通过802.11无线传输协议工作于2.4GHz高频的无线传输技术,但在有线电视网络中应用时,考虑到信道频响特性以及为了避免与上限为860MHz的电视信号的冲突,需经过降频到960MHz-10 60MHz频带内方可使用,即WL AN电缆传输技术。在WLAN方案中,下行速率54Mb/s远大于上行速率(128kb/s的整数倍),这与有线电视网络双向综合业务实际情况相符(主要提供视音频的下行数据传输)。对于总线结构的同轴网格,WL AN降频传输方案可以进行多通道的复用。每个20MHz的信道可以提供54Mb/s的物理层速率,相应的2、3、4×n个复用信道可以提供108、162、216、n×54Mb/s物理层速率。多通道复用技术提供了灵活的多用户带宽配置方案。

2.4 MOCA技术方案

MOCA是同轴电缆多媒体联盟(MultimediaoverCoaxAlliance)的缩写,MOCA成立于2004年1月,MOCA希望能够以同轴电缆(Coax)来提供多媒体视频信息传递的途径;它们利用Entropic的技术(c-link)作为MOCA1.0规范的依据,为多媒体业务提供更好的QoS。

MOCA1.0技术使用800-1500MHz频段,每个信道带宽为50MHz,总共可有15个信道。每个信道可以支持一个局端设备。MOCA采用OFDM调制和时分多址/时分双工技术。每个载波最高可进行128QAM调制,这时每个信道理论上最大的物理数据速率为270Mb/s,最大的有效数据速率为130Mb/s。而随着网络信噪比的降低,其载波可以降低为64QAM, 16QAM, 8QAM, QPSK, BPSK,实际有效数据速率随之降低。

从上文可以看到MOCA有其独有的技术特点。与其他EoC技术相比较,MOCA本身就是基于同轴电缆的家庭网络技术,MOCA的工作频段是从800MHz到1500MHz,其每一个50Hz信道的局端都可以支持31个用户终端。其调制速率是最高的,但在标准化方面,只有一个联盟协议。另外其调制方式为多载波的OFDM有源调制方式,抗干扰能力较强。

2.5 各方案参数比较

由表1可见,上述几种EoC技术方案各指标并不完全适合我国NGB要求与实际国情。如工作频段的规划不符合我国现行标准,再如每频道标称带宽不全是8M的整数倍等等。下面就具体比较并分析一下上述EoC方案与我国实际网络情况以及三网融合要求的统一性与矛盾性。

3 在我国实际网络情况下各种EoC方案的比较

3.1 NGB要求及其中EoC技术定位

要比较各种EoC方案与我国网络情况的兼容性,为三网融合服务,就要首先认清我国有线电视网络的具体情况及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NGB的具体技术要求。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技司《面向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电缆接入技术(EoC)需求白皮书》对下一代广电网络(NGB)系统结构进行了描述,详见表2。

同轴电缆宽带接入网络用于解决电缆接入改造技术问题。作为宽带接入解决最后100米的方案,广电对EoC技术上选择应考虑利用大部分现有用户分配网,小部分网络做很少的改动就能提供简单方便的即插即用解决方案。

3.2 EoC方案技术指标与我国有线电视网络实际情况的比较

首先,NGB要求单信道带宽为8MHz的整数倍,由上一章对各个EoC方案的技术指标总结上看,从这方面讲只有WiFi降频方案符合要求,其他方案要移植入我国有线电视网络必须进行改动。

其次,图1描述了同轴电缆信道的频域响应特性,可以看到在1.2GHz以下部分信道频域响应较为理想。

通过第一章的分析可以看到,在各EoC方案中,HomePNA与HomePlug使用的是低频段(30MHz以下)。在实际的有线电视网络中我们应该注意到,虽然网络电缆有屏蔽层可以保护外来干扰,但是由于具体施工情况不同以及对成本的控制,具体的电缆信道内有一定的反射情况,这使得有线网内存在多径问题和衰弱问题,而这些问题对低频窗口的影响是比较大的。所以应该说,我国的EoC方案更适合在750MHz以上,或860MHz-1.2GHz频段实施。而对于MOCA来说,由于采用了800MHz-1500MHz频段,所以对于1200MHz以下频段的有线电视电缆信道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具体的表现需要实验结果的验证。

3.3 EoC方案的改造与维护成本及可行性比较

从改造成本方面说,我国目前能够提供光纤到户的运营商很少,将来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的有线电视网络的实际情况将是光纤到楼(FTTB)。在这样的情况下,综合考虑成本与施工难度和复杂度,比较理想的网络双向化改造方案是在FTTB的网络结构基础上,利用小区楼内已经敷设的有线电视同轴电缆,构建高速的信息接入网。系统构成方式为在楼道和屋内添加相关的调制解调器设备(HB缆桥与HM缆猫),尽量不对入户电缆线路进行改造,从而实现多种高速数据业务的双向传输。上述思路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的同轴网络的高覆盖性以及同轴电缆信道本身的宽带特性,能够有效的节约成本和保证宽带性能。如图2所示。

从前文分析可以看出,各种强调互联互通对等优势的家庭网络系统进行如上的拓扑机构改造时将出现较大的施工复杂性。WiFi方案进行此类改造存在的困难是其标准化程度较差,不同厂家设备难以互通,设备的增加会增加成本并降低可靠性。相对而言MOCA方案的拓扑机构较为适合进行上述改造,但也有其难点:不能直接通过放大器而必须使用有源中继,而一旦必须使用放大器就要增加有源中继从而增加成本。

从维护成本方面考虑,在完成EoC方案改造很长一段时间里,有线电视双向网络的维护对象将很可能集中在客户端故障、用户线路故障以及局端设备故障方面,为了降低维护成本,进行网络维护时定位故障最好能在机房中进行、并且做到批量处理、自动上报等要求,这就要求所选择的EoC方案尽量成熟,以便其具有较低的故障率、较高的容错率和较完善的维护体系。相对而言,MOCA和HomePNA方案都较为成熟、在全球有规模化的应用,而WiFi的降频应用相对于已经比较成熟的WiFi方案本身来说尚显稚嫩,可能会增加维护成本。

通过分析比较可见,不同方案在不同的方面的表现各有所长,相对而言MOCA方案在更高程度上较为适合于我国有线电视网络的EoC改造,并且这些方案都需要一定程度的改动才能满足我国有线电视网络的具体情况和要求。所以研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完全适用于我国实际有点电视网络情况的EoC方案是有一定的必要性的,目前我国也正在自主研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EoC方案——HiNoC。

3.4 HiNoC技术简介

HiNoC技术采用QAM的调制方法,使用不影响有线电视标准规定的860MHz以上的空余频段并可根据电缆的噪声、衰减等情况自适应使用BPSK 256QAM的调制技术。同时,为避免多径引发码流间干扰,同时考虑到信道利用率,HiNoC选择多载波OFDM体制传输数据。为了在每个信道上达到更高的速率,使用了多个子载波的OFDM调制技术革新,每个子载波上的调制方式可自适应选择BPSK、QPSK、8QAM、16QAM、32QAM、64QAM、128QAM、256QAM、理论上,每个信道的最高数据速率可达到120Mb/s。

HiNoC技术特点:HiNoC技术采用先进的OFDM调制技术,能够有效增加频谱利用率;HiNoC同时支持多个调制信道,在采用256QMA调制时单信道最高可支持120Mb/s的带宽;HiNoC采用128位数据加密技术,有效保护用户数据安全性;HiNoC设备能够提供面向高速数据的流量限速和整形,保证业务的QoS特性;HiNoC设备可控制用户使用带宽,支持用户优先访问设定功能。

可以看到,HiNoC标准完全按照我国目前同轴电缆网的使用现状和有关频段、信道规划设计,与MOCA等EoC方案相比不存在水土不服的问题。

同时应该看到,HiNoC标准中有很多弹性的规定,如星座映射在4QAM-1024QAM自选、可选BCH截短码作为信道编码等。应该说这些弹性规定是跟据我国网络现状制定的。例如,在我国宽带提供商提供的服务相差较大,有光纤到户的情况,也有光纤到楼、小区等,带宽、信道特性相差较大。使用弹性的EoC方案可以较好的应对这一特殊情况。

摘要:在三网融合大背景下, 广电网络的EoC进度备受关注, 本文将介绍EoC的基本概念, 列举全球范围内常见的EoC解决方案的技术指标并将之与国内网络规划状况进行比较, 最后通过分析国内网络现状, 讨论各技术方案在我国EoC进程中的可行程度, 总结研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EoC方案的必要性。

关键词:三网融合,EoC,MOCA,NGB

参考文献

[1]李骁.有线电视双向网络改造 (MOCA) 之浅要探讨.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2010.4.

[2]HiNoC物理层传输模式及媒质接入控制协议.2010.3.

[3]面向NGB电缆接入技术需求白皮书 (颁布) .2009.4.

适应性比较 第9篇

转岗幼儿教师,又称幼儿园转岗教师、幼儿转岗教师,是应政策导向以及现实需求出现的一类新的农村幼儿教师群体。转岗幼儿教师这一术语最早出现在财政部和教育部出台的《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教师[2011]5号)中,文件明确提到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项目是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之一,并将幼儿园转岗教师界定为“农村幼儿园新入职的没有从事过学前教育工作的教师以及非学前教育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因此,从2011年起我国各个地区开始了转岗幼儿教师的培训工作,相关研究也开始增多,但是至今缺乏对转岗幼儿教师这一概念的统一界定。崔新玲、周芳芳、翟理红等学者从“国家培训”的角度提出转岗幼儿教师是通过政策导向从中小学转岗到县级以下的农村乡镇幼儿园、乡镇小学附设的幼儿园以及当地普惠性民办园工作的教师,但是幼儿园领导和后勤服务人员不包括在内。[1,2,3]调查发现,新疆农村地区转岗幼儿教师除了包括中小学转岗幼儿教师、非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转岗幼儿教师之外,还包括企业转岗幼儿教师,这与以往研究是不同的。张世义提到国外的转岗教师是指从非教师职业转入教师职业的人员。[4]因此,综合相关概念界定,本文中的转岗幼儿教师是指从非幼教职业转岗到幼教职业的人员和非学前教育专业的高校毕业生。目前,针对转岗幼儿教师的研究问题主要包括转岗的成因、影响因素以及对策,其中转岗幼儿教师的职业适应研究是一个热点问题。职业适应,又称入职适应,是人类社会适应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从业人员在职业生涯开始阶段或者转折阶段面临的普遍性问题,是从业人员步入工作岗位或者到另一个新的工作岗位后,在一定时间内逐渐了解、熟悉工作环境的要求和发展新的人际关系等一系列的心理过程。[5]但是对于刚踏上工作岗位的转岗幼儿教师而言,专门针对其职业适应的研究比较欠缺。崔新玲作为主要研究者,认为转岗幼儿教师的职业适应是指初次步入幼教行业的转岗教师,通过积极职业价值观的指导,与职业环境进行互动和调整,从而使职业技能、职业心理、职业环境和职业关系等达到和谐的过程。[1]纵观对转岗幼儿教师研究的文献,至今对新疆地区转岗幼儿教师的研究仍是空白。他们的职业适应状况到底如何?非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转岗幼儿教师、企业转岗幼儿教师和小学转岗幼儿教师在职业适应状况上有差异吗?针对这些问题,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对新疆地区转岗幼儿教师进行了调查、分析和比较。

二、研究方法

1. 问卷调查法

(1)问卷来源。以崔新玲编制的《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职业适应调查问卷》中职业适应量表为测评工具,包括职业技能、职业环境、职业关系和职业心理四个维度共28个题项构成。对本量表进行信度检验,α值为0.859,说明此问卷有一定的可信度。本文采用SPSS17.0对回收问卷进行统计分析。

(2)调查对象。本文以2014年到新疆石河子市参加培训的转岗幼儿教师为研究对象,这些转岗幼儿教师来自不同的团场,样本基本能够体现全面性、层次性和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新疆农村地区转岗幼儿教师职业适应的基本情况。本文选取的原则是转岗幼儿教师所属幼儿园为团场幼儿园,并且在幼儿园工作时间为三年以内。本文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问卷118份,其中有效问卷79份,有效回收率为66.95%。79位被试中,非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转岗幼儿教师22人,企业转岗幼儿教师24人,小学转岗幼儿教师33人。

2. 访谈法

(1)访谈提纲。访谈是在问卷调查结束后进行的,采用半结构访谈,围绕职业适应的四个维度(技能、环境、关系、心理)设计问题,目的是倾听不同转岗类型幼儿教师入职以来在职业适应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2)访谈对象。本文借助培训学校领导的帮助,选取了非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转岗幼儿教师、企业转岗幼儿教师、小学转岗幼儿教师各两名进行访谈,为确保被访对象的隐私,转岗幼儿教师均用毕业生转A、毕业生转B、企业转C、企业转D、小学转E、小学转F代替,被访六名转岗幼儿教师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三、研究结果

1. 转岗幼儿教师职业适应基本情况

转岗幼儿教师职业适应包括技能、环境、关系和心理适应。通过SPSS17.0对转岗幼儿教师职业适应基本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79名转岗幼儿教师的分析结果见表2。

本问卷采用五点积分法,根据程度的不同分别记为1—5分,理论中值为3,分数越高,意味着教师的职业适应状况越好(注:职业环境适应部分采用的是反向积分,需将此部分化为正向积分)。从表2数据可以看出,新疆农村转岗幼儿教师职业适应整体状况处于中等偏上水平(M=3.776)。在各维度中,职业心理适应(M=4.089)和职业关系适应(M=4.063)排在前两位,从得分可以看出转岗幼儿教师有较好的心理适应能力(包括对工作有较强的责任心、有明确的工作目标、有专业发展的主动意识、能够积极面对压力和困难),有较强的人际关系协调能力(与领导、教师、幼儿和家长、家人与朋友的关系)。排在最后两位的是职业环境适应(M=3.452)和职业技能适应(M=3.501),表明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制度环境和文化环境给转岗幼儿教师的职业适应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转岗幼儿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以及教学实施能力还存在很多不足。

2. 不同转岗类型幼儿教师职业适应状况比较

新疆农村地区转岗幼儿教师的主要来源有非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转岗幼儿教师、企业转岗幼儿教师、小学转岗幼儿教师。对不同转岗类型幼儿教师职业适应状况进行单因素分析,具体结果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不同转岗类型幼儿教师在职业技能和职业心理适应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总体适应及职业环境适应、职业关系适应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通过两者比较,结果显示:在职业技能适应方面,小学转岗幼儿教师显著高于非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转岗幼儿教师和企业转岗幼儿教师,而非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转岗幼儿教师和企业转岗幼儿教师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职业心理适应方面,非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转岗幼儿教师和企业转岗幼儿教师显著高于小学转岗幼儿教师,非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转岗幼儿教师和企业转岗幼儿教师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为进一步分析不同转岗类型幼儿教师职业适应的差异,根据三类转岗幼儿教师所评定项目得分的均值进行排序。非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转岗幼儿教师职业适应水平中最差5项和最好的5项如表4所示,企业转岗幼儿教师职业适应水平中最差5项和最好5项如表5所示,小学转岗幼儿教师职业适应水平中最差5项和最好5项如表6所示。

注:A后面的数字为问卷中职业适应部分项目序号,下同。

由表4、表5以及表6可以看出,三类转岗幼儿教师职业适应最差的项目都包括对工资待遇的满意度,职业适应最好的项目都包括与家人和朋友的关系、与指导教师(配班教师)的关系。但三类转岗幼儿教师职业适应不同之处在于,非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转岗幼儿教师和企业转岗幼儿教师职业适应最差的项目中都包含了职业技能适应的项目,而小学转岗幼儿教师职业适应最差的项目都是职业环境适应方面;非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转岗幼儿教师和企业转岗幼儿教师职业适应最好的项目都包含了职业心理适应方面,而小学转岗幼儿教师职业适应最好的项目是职业关系适应方面,没有包含职业心理适应方面的项目。

四、讨论与分析

1. 转岗幼儿教师面临的挑战

(1)职业技能不足。柳倩曾提出非学前教育专业人员不能很好地把握幼儿的年龄特点,不能正确地估计幼儿能力,教法不熟悉,在活动设计方面有很大困难,加上缺乏教学手段,教学思路狭窄,导致活动质量不高。[6]从调查结果来看,转岗幼儿教师作为非学前教育专业人员,他们在基本技能掌握和教学设计与实施方面同样存在很多问题。在问卷中被问到技能的掌握情况时,调查结果为舞蹈(27.85%)、唱歌(62.03%)、弹琴(7.59%)、绘画(41.77%)、手工制作(29.11%)、组织游戏(44.30%)、讲故事(87.34%),并且只有36.71%的转岗幼儿教师能够灵活地运用掌握的基本技能。在访谈中,毕业生转A:幼儿园教师真是不容易啊,我现在感觉自己每天都要练钢琴、画画,练起来真的挺难的。加上每次上课就算自己准备好了教案,每次课都会发生很多意外情况,我很难进行调整,每上一次课都好累。而其他转岗幼儿教师也都陈述了与毕业生转A相同的情况。

(2)职业环境落差。本文职业环境主要是指幼儿园环境,因为幼儿园环境是与转岗幼儿教师联系最为密切的小环境,主要包括物理环境、制度环境、文化环境。幼儿园的文化环境、制度环境和物理环境与转岗幼儿教师以往的工作、学习环境有很大差异,他们必须适应。从转岗幼儿教师职业环境适应得分以及三类转岗幼儿教师职业适应最差项目的排序中,可以看出职业环境适应不良是大多数转岗幼儿教师存在的问题。小学转F:说实话,我要不是被领导分配下来,我才不会来这里工作,虽然工资也差不多3 000元,可是这个钱赚得实在太不容易了,一天忙到晚,有时候回家还得准备明天上课用的材料,你看在小学工作,有课就去上,没课我就在办公室待着,可以做一些没完成的工作,回家后基本就不用加班。企业转C:我们园是一个双语幼儿园,可是基本还是教汉语,因为少数民族教师太少了,汉族教师又不会说我们的语言。我以前是学护士的,没能参加专业培训,园长批评过我,说我上课一点条理都没有,可是我已经很努力了。可见,面对一个全新的环境,适应并不那么容易,工资低、硬件设备跟不上、工作繁忙、人际关系不和谐等都会对转岗幼儿教师产生不同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延长转岗幼儿教师的职业适应期。

2. 不同转岗类型幼儿教师职业适应的优势与不足

(1)非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转岗幼儿教师职业适应的优势与不足。通过表3、表4和访谈的内容,可以总结出非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转岗幼儿教师的优势有以下两点:首先,非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转岗幼儿教师年轻、有朝气、有活力。毕业生转B:都说现在90后娇气得很,我觉得自己还行吧,我们幼儿园各方面的环境,尤其是硬件设施较差,可是既然来了,我就不能整天抱怨,必须积极地面对一切,毕竟趁着年轻努力拼搏。其次,非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转岗幼儿教师虚心好学,努力上进。毕业转A:我们刚毕业嘛,加上自己又是外行,很多方面不懂,我经常会请教一些有经验的教师,希望自己快快成长起来。但是,非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转岗幼儿教师毕竟刚踏入职场,他们除了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缺乏外,还缺少一定的社会经验以及与他人相处的技巧,在以后的工作中他们也会渐渐成熟起来。

(2)企业转岗幼儿教师职业适应的优势与不足。通过表3、表5以及访谈的内容,可以总结出企业转岗幼儿教师存在的优势有以下两点:首先,企业转岗幼儿教师有一定的社会经验,与他人沟通的能力较强。对于大部分企业转岗幼儿教师来说,幼儿教师作为他们的第二次甚至第N次工作,他们积累的社会经验和社会阅历有助于增强他们的适应能力,所以企业转岗幼儿教师职业关系适应方面显现了明显的优势。企业转D:我觉得在幼儿园工作其实挺舒服的,没有那么多的钩心斗角,教师之间也比较热情。其次,企业转岗幼儿教师比较虚心好学,当清楚自身差距时,愿意付出努力。企业转C:我所在的幼儿园是双语的,比较缺双语教师,所以我觉得对我来说是个好机会,我应该努力工作争取有所发展。但是,企业转岗幼儿教师也存在一定不足,最主要的是缺乏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企业转C和企业转D都提到:带小朋友们唱唱歌、讲讲故事还可以吧,但是弹琴就不行了,还有给孩子们上课也很难,根本控制不好课堂,不知道孩子们在想什么,每上一节课都发愁。

(3)小学转岗幼儿教师职业适应的优势与不足。欧德娟和周霞在研究中指出中小学转岗幼儿教师有较强的问题分析能力、科研能力和反思能力,这就是他们教学上的优势。[7]胡国华提出中小学转岗幼儿教师具有较高水平的教育教学能力,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意识和自我反思能力,这些都有助于他们的专业发展。[8]可以看出,小学转岗幼儿教师可以将多年的小学经验充分迁移到幼儿园教学中,这有助于他们很快地适应幼儿园教学工作,因此,这也是小学转岗幼儿教师职业技能适应水平高于非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转岗幼儿教师和企业转岗幼儿教师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但是在职业心理适应方面,非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转岗幼儿教师和企业转岗幼儿教师要好于小学转岗幼儿教师。刘春琼提出小学教师在学生和家长的心理地位是崇高的,能够受到学生和家长的尊敬,然而幼儿教师却经常被看作是照顾孩子的“阿姨”或者“保姆”,面对这种现实,小学转岗幼儿教师往往会产生心理落差,从而影响她们工作的积极性。[9]小学转E:我觉得教幼儿心理上总感觉缺点什么,以前教小学时,孩子们毕业了还经常来学校看看我。小学转F:到幼儿园工作不是我自愿的,是上级领导安排的,我只能服从。以前我只给学生上上课就行了,现在我是每天在这哄孩子。我家人每天看我那么累,其实挺想让我转行的。可见,小学转岗幼儿教师会因为角色转换出现心理落差,导致工作价值感下降,出现消极情绪。因此,本研究也印证了这一点。

五、提高转岗幼儿教师职业适应的策略

1. 建立分类指导的培训模式,提高转岗幼儿教师的职业适应能力

教育的普遍原则之一就是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当不同类型的人员转岗到幼儿园工作,国家、幼儿园应该开展分类指导的培训模式,提高转岗幼儿教师的职业适应。首先,对于非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转岗幼儿教师来说,他们年轻,对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强。相对于企业转岗幼儿教师和小学转岗幼儿教师,他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较强,但是他们缺乏幼儿教师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对这类转岗幼儿教师的培训就应该尽量快、尽量多地传授知识,鼓励他们快速成长。其次,对于企业转岗幼儿教师来说,他们基本上也是非学前教育专业背景,但是他们有一定的工作经验。Novak、Dianne等人认为对于非教师转岗到教师职业的人员,在培训时应该更多地强调教师将先前的工作经验和现在的教师工作联系在一起。[5]因此,在对这类转岗幼儿教师培训时要有效地利用先前的工作经验,在一定基础上还可以将这些企业转岗幼儿教师之前的职业进行归类,对不同职业企业转岗幼儿教师的培训要有选择性,从而提高培训的实效性。最后,对于小学转岗幼儿教师来说,他们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因此在职业技能适应方面要显著优于非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转岗幼儿教师和企业转岗幼儿教师。但是他们在职业心理适应方面相对较弱,因此,对这类转岗幼儿教师进行培训时,应该多加强心理疏导,使他们尽快地完成角色转换。另外,虽然小学转岗幼儿教师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但是幼儿园教学和小学教学有很大区别,小学有效的教学经验到了幼儿园未必有效,因此,在培训时,就要强化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的异同,使小学转岗幼儿教师摒弃小学的教育模式,使教育教学符合幼儿认知和心理发展特点,消除“小学化”现象。

2. 园所应完善制度、文化建设,弥补转岗幼儿教师物质层面的落差

在我国,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偏低是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对于转岗幼儿教师来说情况更是如此,所以在短期内这也是无法改变的问题。但是,幼儿园可以采取一定的激励方式促进转岗幼儿教师发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转岗幼儿教师对幼儿园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向心力。

(1)在制度层面上,幼儿园首先要完善并制定合理的制度体系。园内领导在制度实施过程中必须一视同仁、公平公正,确保科学化、合理化和人性化。另外,幼儿园应实行激励性、发展性和支持性的教师评价制度,注重转岗幼儿教师个体之间的差异,合理调节奖惩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之间的关系,注重支持性,最大限度地促进转岗幼儿教师的发展,从而做到制度留人。

(2)在文化层面上,幼儿园应努力创建优秀的园所文化。首先,园长作为促进转岗幼儿教师成长的重要人员,如果能够经常关注、鼓励转岗幼儿教师,并为转岗幼儿教师的生活和工作提供多方面支持,这样会使转岗幼儿教师在工作中充满信心,从而加快其适应过程。其次,幼儿园应创建合作与相互支持、充满良性竞争机制的教师文化,鼓励老教师多给予转岗幼儿教师帮助,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与沟通。清华大学张德教授提出文化是第四资本,它是把货币资本、物力资本、人力资本高效整合起来的纽带和润滑剂。[10]可见,文化留人对于幼儿园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崔新玲.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职业适应研究:以甘肃省为例[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2.

[2]周芳芳.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职业适应问题研究:以河北省沧州市C县为例[D].武汉:湖南师范大学,2013.

[3]翟理红,张剑辉.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策略分析:以贵州省为例[J].中国教育学刊,2013(8):84-86.

[4]张世义.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转岗教师相关研究综述[J].外国教育研究,2013(5):95-102.

[5]陈会昌,胆增寿,陈建绩.青少年心里适应性量表(APAS)的编制及其初步常模[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5(3):28-32.

[6]柳倩.非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园本培训的现状、问题和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08(12):22-25.

[7]欧德娟,周霞.让“短板”变“长板”:如何帮助幼儿园转岗教师尽快成长[J].家庭与家教(现代幼教),2009(4):14-15.

[8]胡国华.河北省农村转岗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4):67-69.

[9]刘春琼.小学教师转岗到幼儿园工作的原因、问题与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11(10):64-66.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适应性比较】相关文章:

地方适应性05-07

适应性试验05-16

适应性效率06-01

适应性考试06-13

适应性现状06-19

适应性免疫06-22

适应性改革07-13

适应性变革07-14

适应性管理07-29

人际适应性08-25

上一篇:病虫害防治策略下一篇:培育后备母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