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务教学论文范文

2024-08-22

实务教学论文范文(精选12篇)

实务教学论文 第1篇

1.1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性质

国际贸易主要分为理论、政策和实务两大部分。理论和政策内容是实务部分学习的基础, 实务是理论内容的运用。国贸实务侧重于从企业的角度研究货物买卖 (商品买卖) 的具体交易过程及相关内容与商务运作规范的学科, 是一门具有涉外性、实践性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因此, 国际贸易实务是经贸类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课。

1.2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国贸实务课程的开设, 让学生对国际贸易的具体教学程序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并理解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主要交易条款的内容及签订时应注意的事项, 掌握合同磋商的程序和合同的签订与履行, 进而在今后的实践中能够根据我国的对外贸易方针政策, 结合买卖双方的购销意图去从事具体的货物交易。

2 国际贸易实务教学内容设计

2.1 理清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关系

国贸实务课往往开设在国际贸易学之后, 国际结算、外贸函电和外贸制单之前, 在理清国贸实务课程与相关其他课程的关系后, 在有限的课时内做到讲授重点突出。如货款收付这一章节, 在讲授时可分配较少的课时, 让学生简单理解几种基本结算方式即可。而相关的具体操作流程、资金融通及业务风险防范将在国际结算课程中作为重点讲述。因此, 在实务中该部分能为后续课程作简单铺垫即可。国际贸易实验可在国贸实务课程学完之后的学期开设, 也可穿插在实务课程的学期中, 这要视课时安排的多少和学校要求而定。

2.2 调整相关章节框架结构

贸易术语是签订合同的基础。《2010通则》一共解释了11种贸易术语, 将其按运输方式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适合于各种运输方式的7种贸易术语:EXW、FCA、CPT、CIP、DAT、DDP;另一类是适合水运的4种贸易术语:FAS、FOB、CFR、CIF。按照此分类, 教材中一般也常将术语分为两大章。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可将术语按主次及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作相应调整, 先讲主要的贸易术语FOB、CFR、CIF、FCA、CPT、CIP, 再讲其他五种贸易术语EXW、FAS、DAT、DAP、DDP。主要贸易术语可以安排4课时讲解, 并附相应练习加以巩固, 其他五种贸易术语及术语的变形可安排2个课时。贸易术语全部讲完后, 可组织学生对术语的相关案例进行分组讨论。

再如, 教材对信用证章节的安排则是将信用证当事人的介绍放前面, 随后安排业务流程。但在讲课过程中完全可以将当事人放在业务流程中去介绍, 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每一个当事人所承担的角色和职能, 教学效果会更好些。

2.3 凸现课程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是双方权利和义务实现的依据, 而合同中相关条款的订立是买卖双方需要关注的问题。其中贸易术语的选用、商品的主体与标的、运输方式的选择及运输条款的订立、保险条款的订立、价格的确定和货款的收付则是课程讲授的重点, 而商品的检验、索赔、不可抗力及仲裁尽管不是合同的主要交易条款, 但这些条款的订立有利于合同的顺利履行, 所以学生对该部分的内容也应给予重视。本课程的难点在于一些相关的计算, 运费和保险费的计算、出口成本核算指标及贸易术语之间的报价与换算, 对于难点的内容, 应多分配相应的课时, 并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3 国贸实务课堂教学方法

(1) 讲好绪论是关键。绪论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课程性质及在课程中的地位, 了解课程完整的内容体系和具体的讲授内容、课程重难点, 以及课程的教学方法等。讲好绪论可以说是讲好了课程的一半。首先, 教师第一节课的授课风格会让学生迅速建立良好的信任感;其次, 一节好的绪论课会让学生对该门课程有一个概略的认识, 对国际贸易业务过程有个初步的了解, 为以后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而正是这种似懂非懂才更容易让学生对该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 兴趣又是学生进一步积极学习相关内容的根本。

(2) 课堂教学过程中以讲授为主, 配合课堂提问, 并适当加入案例分析。课堂提问是一种和学生沟通的互动方式, 要鼓励、引导学生把相关观点看法表达出来, 尽可能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案例分析则要起到以点带面的教学效果。如我某进出口公司向新加坡某贸易有限公司出口香料15公吨, 每公吨2500美元FOB湛江, 装运期为10月份, 集装箱装运。我方10月16日收到买方的装运通知, 为及时装船, 公司于10月17日将货物存于湛江码头仓库, 不料货物因当夜仓库发生火灾而全部灭失, 以致货物损失由我方承担。在这个案例中, 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 如果采用FCA术语成交, 结果又会如何? (2) 造成结果不同的原因是是什么? (3) 货交承运人术语与装运港船上交货术语有哪些不同? (4) 如何在实务中选择合适的贸易术语, 要考虑哪些具体因素?通过以上问题的回答, 我们就可以把关于贸易术语的很多相关知识点就梳理清楚。

(3) 巧妙使用导入和总结。每一节课的导入部分尤为关键, 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而最后的总结是对每一次所讲内容的梳理, 便于学生系统掌握课堂内容。如讲解贸易术语FOB、CFR、CIF时, 其导入部分就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贸易背景资料先回顾下贸易术语的含义及作用, 并通过目前最新的惯例与规则《2010通则》对于术语的划分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具体讲解的重点是理解《2010通则》对于三种术语的具体解释, 在此基础上, 正确比较术语的相同点与不同点。难点是通过相关案例理解两种术语在实务中的运用。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 并对下节课做出展望, 为了更好地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给出一个典型的思考题课下去思考。

(4) 用实例去剖析难以讲清的理论。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点可举实例剖析实务中有一些难以用语言解释的知识点, 列举一些具体的实例, 通过具体的例子去理解。如施救费与救助费的区别同通过以下例子去解释:一艘驶往纽约的货船A, 在行进过程中突然遭受风暴, 有十包货物掉入海里, 情况危急, 船员立即展开施救, 但是还是无法救回所有货物, 这时另一艘船B的船员看见这情形, 立即帮忙打捞货物, 才得以救回所有货物, 这时发生的费用有两种。其中A船员实施救助的费用为施救费用;B船员施救的费用为救助费用。由此可见, 两者之间的差异主要是涉及到标的当事人不同。

(5) 处理好理论与现实的偏差。如对发盘的撤回与撤销, 《公约》和我国《合同法》均规定, 发盘是可以撤回, 只要撤回通知先于发盘送达受盘人或于发盘同时送达受盘人。此外, 《公约》还规定, 在发盘已送达受盘人, 而受盘人尚未表示接受之前这一段时间内, 只要发盘人将撤销通知送达受盘人, 仍可将其发盘撤销。而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 这些相关规定是否真的可行, 我们要讲清楚理论在实践中运用时会有一定的偏差。

(6) 教学与科研并行。尽管目前大部分高校教师的教学任务都比较繁重, 但教师仍需在课余时间做好相关的科研工作。一些前沿的理论研究可以为教学提供丰富的案例, 进而丰富教学内容。同时, 它也是教学内容在实践中的另一种形式的深化。

(7) 维护良好的教学秩序。一方面教师要首先做到不迟到、不早退, 不随便请假、调停课, 严格执行课表和教学计划, 按学校规定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考核。另一方面要求学生遵循相应的课堂规定, 适当情况下可和学生签下书面协议, 违反相关规定的学生给予相应的分数扣减, 而对表现突出的同学可给予相应的奖励。

4 国际贸易实务课堂教学反思

4.1 准确把握学生听课情况

不同班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状态都是不同的, 对于上课气氛比较沉闷的班级, 要采取一些不同的授课方法。如提单种类这一部分就可将学生进行简单的分组, 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 让小组代表去讲所负责的内容, 然后由其它学生提问相应的问题, 由小组同学回答, 对于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教师作相应的补充, 这种方法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又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2 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是衔接大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和走出校园运用知识不可缺少的途径。培养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是高校开展素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提高教育质量的中心环节。

一是可通过相关外贸模拟软件系统实践国际实务相关业务流程。在实验室, 学生利用教学软件和网上模拟, 实现国际贸易的无纸化操作, 通过一个完整的案例将进出口合同的磋商、签订、履行这些具体操作程序串联其中, 让学生能在一个仿真的国际商务环境中切身体验商品进出口交易的全过程。进而能够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全面、系统、规范地掌握进出口贸易的主要操作技能, 为以后走上外经贸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是联系相关外贸企业, 并作为签约单位, 推荐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学校应与相关单位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如积极与外贸公司、海关、商检局、港务局、银行、税务局等加强沟通与联系, 建设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以此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4.3 虚心听从学生的教学反馈意见

不定期让学生提出相应的纸质教学反馈意见, 教师应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提出的意见, 适时调整相应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思路。

4.4 适时更新教案与课件

尽管每年承担的课程相同, 但教师所用的教案与课件不应是一成不变的。目前通行的关于贸易术语的惯例与规则是《2010通则》, 它是在《2000通则》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其中, 对术语的种类作了相应的修订与整合, 而且对FOB、CFR、CIF的风险界限也作了变更, 由之前的“装运港船舷”修订为“装运港船上”, 国贸实务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关注相应的惯例与规则的更新, 并注意外贸实践中一些变动的新做法, 而对应的课件和教案中也要体现这些更新的内容。

4.5 积极对待学生课堂提出的问题

对待课堂上学生提出的各种各样问题, 教师都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自己释疑。如从卖方的角度去理解, 贸易术语FOB、CFR、CIF的责任义务大小比较是FOB

4.6 注重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

目前, 许多教师都是高校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 这样的知识结构和背景只能将课本的理论知识讲解清楚, 却无法将理论与具体的实践很好地结合, 这也是造成毕业生无法与社会有效对接的原因之一。因此, 除了实验室、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外, 学校也应投入相应资金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如选派骨干教师到一些高校进修, 学习有经验老师对于国贸实务课堂的把握和相应的处理技巧。此外, 也可让教师带薪去外贸公司进行半年或一年期的实践工作, 真正将课本知识与具体的外贸实践融合在一起。

摘要:《国贸实务》是经贸专业的一门必修课, 它研究国际商品买卖的具体过程, 属有形贸易的研究范畴。由于该课程具有涉外性、实践性强的特征, 所以在授课方法和技巧上就有着较高的要求。结合《国贸实务》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标, 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相应设计, 重点探讨了该课程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专业必修课,实践性,案例分析法

参考文献

[1]黎孝先.国际贸易实务[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11.

[2]刘红雨.“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方法创新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 2009, (10) .

[3]黄嘉.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案例设计探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 (11) .

[4]邹丽.国际贸易课程改革探析[J].科教导刊, 2011, (6) .

出纳岗位实务教学总结 第2篇

“出纳岗位实务”是财经类专业的一门基础专业课,它是会计专业必不可少的实操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责任,学生动手操作机会多,如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他们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将是一个好的开端。所以如何上好出纳实务这门课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培养学生的对课程的兴趣及思考问题的意识。学生在学习中不仅需要获得知识,更需要自如的运用它们,然而每项技能的获得都是通过感知、理解、巩固和运用来实现的,为此,今天我们的教学要立足于教会学生正确分析、思维和学习。所以,在教学中,老师充当的不仅是“编导”的地位,更要做好“导演”的角色,让学生独立自主的入戏,慢慢进入“演员”的角色。培养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讲到提现选用何种记账凭证时,同学们都知道是选用银行付款凭,同时还需要引导他们在存现的时候应该使用何种记账凭证。

二、加强实验教学,使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有机地结合

出纳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做好会计工作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还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动手操作能力。传统的会计教学比较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了使学生毕业后尽快地进入工作角色,适应工作岗位,应该进一步地强化实验教学的工作。教学课程的安排中,分项目学习,学习完毕之后每个项目都有相应的实训给学生加以实际操作实训,或分组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营造领好的教学氛围

良好的教学氛围可以让师生关系更融洽,更能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到知识。那如何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呢?

树立自身形象,提高自身素质,用自己的行为感化和影响学生。我们一定要在课堂上注意我们的一言一行,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让学生看到一个思想健康,精神饱满,工作热情高涨的老师。每个学生都有头脑,有思想,教师的一言一行,他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如果老师把自己看作绝对的权威,学生未必服你。如果在学生面前过分强调自己教师的身份,始终是一张严肃的面孔,让学生望而生畏。学生在这样的气氛中噤若寒蝉,对你只能敬而远之。

其次,建立平等师生关系,让学生爱你,只有学生喜欢上了老师,教学工作就成功了一半。多用欣赏的眼光看每一位学生。

四、不断学习,提升自己

学习,提升自我学习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人类进步的历史可以说就是一部不断学习、创新的历史。只有不断学习,思想才会与时俱进,知识才能不断更新,能力才能不断增强,思维才能不断创新,工作上才会有所作为。所谓学为人师,行为示范,教师也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我们一定要紧跟时代步伐,不要让自己落伍,你知识渊博、课堂教学技术娴熟,学生才会服你。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我们时刻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一定不能与现实工作脱节

高职报关实务课程教学策略探究 第3篇

【关键词】高职 报关实务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9C-0160-02

教学策略是对完成特定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学活动程序、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和教学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教学策略作为教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系统中其他各种要素的制约,其中最关键的要素包括教学目标、学生和教师。报关实务是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国际商务、国际物流等专业的核心课程,其涉及面广、难度大,学生学习起来困难,教师教起来费劲,教学质量的提升受到很大限制,因而有必要改进其教学策略。本文从教学的组织策略、传输策略和管理策略等面探讨报关实务课程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高职报关实务课程教学现状

(一)课程难度大。报关实务课程难度大主要表现在:首先,内容比较抽象和专业。报关活动是在国家有关法律和政策框架内实施的活动,课程不可避免地涉及相关法律条文和管理制度,这些条文和制度都比较抽象,学生缺乏感性认识,理解起来感到困难,许多专业名词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是晦涩难懂的。其次,课程对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有一定的要求。教学中会涉及一些英文商业单据,如在报关单的填制中,学生除了要熟悉报关单的填制规范外,还要能看懂英文的商业单据并从中选取必要的信息,才能正确填制报关单。这对于英文基础相对薄弱的高职学生而言存在一定的难度。再次,对方法和技巧的掌握上要求较高。以商品归类为例,《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中商品归类的总规则只有六条,而进出口业务中涉及的商品种类却成千上万,没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为指引,要在数以万计的编码中为某种商品查找到准确的编码的确是困难重重。课程难度大,加上高职学生的基础相对薄弱,导致课程的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对师资队伍素质要求高。报关实务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和时效性都非常强的课程,因此其要求任课教师既要有一定的进出口贸易知识、较好的英语基础,又要熟悉有关的法律法规,具有丰富的报关业务操作经验,同时还应当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能够及时更新和补充知识。然而,从目前高职院校报关实务课程的师资队伍来看,既有一定理论基础又有一定实际操作经验的教师很少,往往是理论基础较好的教师缺乏从事报关工作的经验。虽然近年来高职院校也积极选派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但是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真正能够在企业“沉”下来并能独立操作报关业务的教师并不多。报关有关管理制度和政策时效性非常强,国家往往会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进行调整。因此,报关实务课程内容的动态调整也相对频繁,这无疑对任课教师的备课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教学目标具有双重性。报关实务课程的教学中一直都存在着“应试”与“应用”之惑。报关员职业属于行政许可准入职业,从业人员必须取得海关行政许可准入资格并经海关注册后方能从业。海关总署于1997年开始组织全国报关员资格统一考试,历年的平均通过率仅在10%左右。有的教师认为,对于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来说,报关员资格考试难度大,应当加大对学生考证的辅导,帮助学生取得资格证书。报关实务课程是与报关员资格考试关系最密切的课程,是能否打通就业通道的关键,帮助学生“应试”是报关实务课程教学的目标选择。还有的教师认为,大量的企业调研结果显示,毕业生即便通过了资格考试也还需要用人单位花一定的时间进行岗位培训才能胜任工作,这说明高职院校开设的报关实务课程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不足。《报关员国家职业标准(试行)》对从业人员工作能力水平有规范性的要求。因此,报关实务课程应当围绕《报关员国家职业标准(试行)》着力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帮助学生掌握独立开展报关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操作能力并兼顾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使学生毕业后能够直接上岗,实现“无缝对接”。因此,“应用”才是报关实务课程的教学目标选择。

(四)教材选择困难。由于报关实务课程教学目标的双重性,教材选择也相对困难。如果以“应试”为主要目标,海关总署报关员资格考试教材编写委员会编写的《报关员资格全国统一考试教材》是最具权威性的。教材的优点是权威、严谨,能够较好地反映国家现行的有关管理法规。但是缺点同样也很明显,过于偏重对法律法规条文的罗列,内容过于庞杂,缺乏解释性的文字,学起来枯燥,教起来困难,教师能够“发挥”的余地不大。如果以“应用”为主要目标,选择高职院校教师与行业企业专家合作编写的教材是较好的选择。目前针对高职学生的教材很多,选择的余地大,教材的实操性相对较强,适合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但是,这类教材同样也存在一定的缺点,一是时效性差,二是实训项目的设置不够科学和严谨。

在报关实务课程的教学中还存在着校外实训难以开展、教学方法与手段相对单一等问题。这些现象表明,要实施有效的报关实务课程教学,必须进行科学的教学策略设计。

二、报关实务课程的有效教学策略

美国著名教学设计专家查尔斯·M.瑞格鲁斯教授将教学策略分为组织策略、传输策略和管理策略。组织策略是一门课程内容的选择与呈现方式;传输策略是如何合理运用媒体,以及学习者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管理策略是如何安排教学进度和教学资源。教学策略是为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服务的,因此,报关实务课程教学策略的设计应当从定位课程教学目标开始,然后选择合适的组织策略、传输策略和管理策略。

(一)准确定位课程教学目标。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高职课程的教学目标应当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尽管报关实务课程在教学中客观存在着教学目标的双重性,但是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在教学目标的选择上应当坚持以“应用”为主,即以帮助学生掌握从事报关职业活动所必需的岗位技能为主,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应当更多地用在岗位技能的学习和训练上。学生掌握了从事报关职业活动所需的技能,对他们理解报关员资格考试教材,顺利通过报关员资格考试也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以帮助学生通过报关员资格考试为目的针对性的强化训练可以安排在课后时间根据学生个人的意愿进行。

(二)依据国家职业标准设计教学组织策略。2007年12月发布的《报关员国家职业标准(试行)》在制订的过程中遵循了“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指导思想,这与高等职业教育的理念是吻合的。《报关员国家职业标准(试行)》共设定了“报关单证准备与管理”、“报关作业实施与管理”、“报关核算”、“进出口商品归类与原产地确定”、“报关事务管理”、“海关行政救济事务管理”、“培训和指导”七个职业功能,其中前四个职业功能属于基本功能,后三个职业功能主要针对报关从业中高层人员,即报关师和高级报关师。报关实务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完全可以以这些职业功能为依据,在着重前四个职业功能模块的学习与训练的同时兼顾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把后三个功能模块作为学习的拓展模块。在教学内容顺序的安排上,应当以报关职业活动顺序为指引,序化教学内容。当教学内容的选择原则确定以后,教材的选择问题也就解决了。高职院校应当选择实践性较强的教材,同时由于教材存在时滞性的问题,任课教师还应当辅以必要的活页补充讲义。

(三)灵活地开展传输策略设计。报关实务课程的传输策略要解决两大问题,一是教学媒体的选择,二是教学的组织形式。在教学中我们常用到的教学媒体按照呈现的形态大致可以分为非投影视觉类、投影视觉类、听觉类、视听组合类、影视类、计算机类等。任何一门课程都不可能找到一种最佳的教学媒体来满足教学的需要,因此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当根据每次课的具体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媒体,如在讲授报关单证,展示真实的报关单证时,可采用非投影视觉类教学媒体;在学习报关业务的流程时可以采用幻灯片等投影视觉类媒体或者是视频资料等视听组合类教学媒体。而在开展模拟实训时则可以借助计算机,通过模拟软件来实现。

教学的组织形式是根据教学的主客观条件,从时间、空间、人员组合等方面考虑安排教学活动的方式。归纳起来,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集体授课、小组合作学习、个别化教学,这三种形式各有特点。报关实务课程的教学组织形式究竟采取哪一种形式,并无固定的模式,同样应当根据每次课的具体教学内容来进行选择和设计。如对于一些专业名词的解释可以采用班级集体授课的形式;有关案例的分析和报关作业流程的模拟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来进行。对于已经建设有较完善的网络课程资源的院校,还可以采用学习者自学的形式来完成部分课程内容的学习。

(四)合理进行管理策略的设计。管理策略的设计包括合理的时间安排,有效的资源分配等。其中,时间安排与课程教学的重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关,报关实务课程教学中“报关单的填制”、“商品归类”等传统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多花一些时间是非常必要的。有效的资源分配则要考虑到高职院校能够调用到的服务于教学的资源。这些资源既包括校内资源,也包括校企合作带来的扩展性资源等。从师资的角度上看,高职院校应当邀请来自行业企业一线的实践专家加入到报关实务课程的教学团队中,这是实现校内外资源优化整合的重要途径。从实训条件上看,高职院校还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建设报关实训室,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校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也对课程的资源分配产生影响,如是否有合适的校外合作企业接收学生的课程实习,能否顺利实施工学交替等。教师在进行管理策略的设计时应当根据具体的情况,合理调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并进行妥善的安排,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让出纳实务教学连接生活 第4篇

一、出纳实务的教学地位与教学现状

出纳实务课在职业教育中的教学地位非常重要, 出纳岗位一般是学生走向职场的首个工作岗位, 是学生择业路上的第一块基石。出纳员管理着企业的货币资金, 企业里一名出纳员工作能力的强与弱, 在如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将关系到企业的经营与发展。首先, 一个好的出纳员能保证货币资金安全, 同时能有效地运用企业现有资金, 协助企业财务管理者做好资金的营运、增值等。而且, 企业的出纳员与外界各种人员发生的日常现金往来很多, 出纳员如能搞好对外关系, 不仅出纳工作可以顺利、高效地完成, 同时还能为企业经营管理获取有用信息, 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其次, 出纳员的业务处理方法也在逐渐地发生着变化, 从过去的出纳只管现金到当今兼管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的登记, 并且要熟练企业会计电算化出纳系统的相关操作, 对出纳员的业务处理能力要求正进一步提升。

二、出纳实务教学连接生活的实施策略

1. 出纳实务教学设计取向生活化。

出纳实务课程的教学, 首先是教师对教科书的选择, 教科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 教师应选择与学生层次相配套的教科书, 职业教育的出纳实务教科书应尽量贴合生活实际。同时, 专任教师也可根据所选教科书进行进一步的课程安排设计, 使其更易使用。比如, 我在出纳实务的现金管理实务一章的教学中, 课前我在现实生活中拍摄了一个真实的出纳员提取现金的工作流程。课上讲授结合录像, 学生观看录像之后, 由学生分小组讨论, 指出录像中出纳员的工作流程有何问题。各小组讨论过后, 我与学生一起总结出正确的工作流程, 而后再由学生上台演示出正确的工作流程。学生在课堂上时刻都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授课任务圆满完成, 当然教学效果较好。而且, 学生课上课下学习的兴奋点一样强烈, 他们会主动在课前阅读教科书中的内容, 并且会到学校财务室等各种生活场景中找寻答案, 课下还会主动帮我采集、拍摄生活中的教学素材。

2. 出纳实务教学地点搬到生活实地。

我将出纳实务教学地点搬到了学校的实习工厂、超市等实际场所进行教学。使出纳实务教学充分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同时, 也使学生感受到了出纳员实际的工作场景, 对于其日后的真实职场工作非常有利。而后, 带领学生再由生活中的实际场所回归到课堂上, 探讨最优的出纳工作统筹安排图, 总结实例中的出纳员工作的优点与不足, 从哪些方面可以提升出纳员工作质量等。比如, 学生在课下所做的市内各个超市收银员工作状况的比较分析调查报告, 学生分析出的存在问题非常到位, 这对于学生是提高亦是教育, 也使出纳实务教学安排的下一个教学任务顺利导出, 即:强化学生出纳技能训练及出纳员应具备职业道德的培养。

生活中, 为了让学生增加学习实践的机会, 我将学生所学出纳知识也融入了学生的日常班级管理当中。比如:在讲完出纳员费用报销后, 我将我班的班费开支管理融入出纳知识。设置生活委来根据原始发票编制现金付款凭证, 再由班长来审核各现金付款凭证金额与原始凭证一致→检查并监督领款人签名→据记账凭证金额付款→在原始发票上加盖“现金付讫”图章→登记班费的现金流水账→将记账凭证及时公开, 由同学们进行复核, 进一步将出纳实务知识拉进学生生活实地。

3. 出纳实务教学突出技能与业务能力训练。

在出纳实务的教学中, 教学知识点繁多, 存在着很多的操作细节, 多种出纳业务处理流程, 需要学生记忆并加强练习。由于在前期的教学中我生活化的教学设计, 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比较到位, 技能训练的教学安排执行较为顺利, 学生训练的积极性也是比较高的。同时,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出纳操作技能, 引入各种竞赛 (点钞、验钞、支票填写、业务处理等竞赛穿插进行) , 与学生一起竞技, 激发学生兴趣。

当然, 作为一名高素质的出纳员还应当具有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等优良的工作作风。这些品质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是逐渐培养、锻炼而成的。不管是在课堂上, 还是在生活中, 时刻要求学生, 任何工作、任何事都要以诚信为本, 自己独立完成, 将诚信教育贯穿于整个出纳实务教学过程中。

摘要:如何让出纳实务教学连接生活以提高出纳实务的课堂教学效果, 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日后能顺利走向其职业生涯, 下面是笔者的几点拙见, 期盼与同行们一起探讨。

如何加强会计实务教学 第5篇

摘 要:会计学是一门以应用为主的学科,会计实务是会计专业一门对于提高学生会计实务能力非常重要的课程,也是学生成为高素质的会计人才的必修课。本文就目前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下,高校加强会计课程实务教学的途径进行了探讨,以期会计实务教学能适应会计实务工作发展需要,培养学生成为理论知识与实务技能兼备的综合性人才,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关键词:会计 实务 教学

一、加强会计实务教学的原因

会计学作为经济学的一大分支,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高等院校的会计专业教育是培养会计学人才的重要途径。高校会计教学的目标是为各种类型的企业培养既有一定理论基础又有扎实的会计实务能力的财务人员。在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经济关系变得错综复杂,这对于会计实务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传统的会计教学“重理论,轻实务”。从教学效果的反馈情况来看,会计专业的课程单靠课堂教学,不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而高年级的会计实务教学往往是走马观花,不利于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会计实务。面对社会的实际需求,高校的会计教育已经不再仅仅意味着深厚的理论知识,更要求实用性的技能。这就要求学校在会计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会计实务能力的培养,培养出具有高素质、实用型的会计技术人才。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得到社会认可。

因此,要想提高会计教学的质量,必须改变这一教学模式,必须足够重视会计实务教学,要走会计理论教学与会计实务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二、会计实务教学的概念

鉴于会计工作非常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我们对于会计实务和会计实务教学的概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首先是会计实务的定义,在实际工作中,一个企业无论其规模大小,它的会计部门负责远超过了传统意义上的“根据单子做账”的工作了,如今的会计工作已经被界定为一项管理工作,会计工作的内容包括企业的生产系统、进销存系统、决策管理系统日常办公管理系统等等,会计部门不但要有其记账的本质功能,也开始承担起企业资源调度功能,日常办公功能,甚至是企业的决策功能。因此,我们应该转变对原有的会计实务教学观念的理解,把会计实务教学界定为在教授学生会计手工和电算化记账的基础上,与审计实务、税务实务、会计职业技巧企业日常经营管理实务、会计相关法律法规实务等实务技能全面的结合,进行全方位的模拟操作与实践。这样才能培养出良好的会计人才,才能在毕业后很快胜任复杂环境下的会计工作。

三、我国会计实务教学现状

(一)盲目设置专业,培养目标模糊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于财会人才的需求大量增加,造成很多院校都开设了财会专业。很多学生抱着财会专业是热门专业,将来容易就业的想法,盲目就读财会专业,使社会上出现了财会人员供大于求的状况。很多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定位模糊,专业设置未体现出财会教学特色,不注重学生实务能力的锻炼,导致培养的学生与市场的人才需求相差甚远。

(二)教学方法因循守旧,课程设计不合理

理论课和实训课的课时比例失调,导致学生进行实务锻炼的时间不足。会计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必然要求加强对学生实务能力的培养,可由于多数学校理论课占用绝大多数的课时,而实训课的动手能力的培养通常仅在毕业前夕仓促完成。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会计教师仍采用满堂灌式的方式进行教学。虽然教师在讲台上尽职尽责地讲课,但是台下学生昏昏欲睡,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得不到提高,学习积极性不高。会计专业的考试一般采用单一的闭卷考试,不能真正检验学生的应用能力,而只能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程度。

(三)缺少有实务经验的教师

很多会计专业老师,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录取到学校任教,没有财会方面的实际工作经历,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仅限于书本,教学时难免从理论到理论,不能很好地联系会计实务。甚至还有少数会计教师是从其它专业半路出家,以前学的是其它专业,通过自学取得会计专业文凭,进而从事会计专业教学。通过自学取得学历容易,但要系统扎实地掌握专业知识则较为困难。以这样的缺乏实务工作经验的师资去完成实习教学任务,效果可想而知。

四、针对技工学校加强会计实务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会计实务教学应该融入多种实务能力的实训

在会计理论教学时,学校开设的理论课程是较多的,但是在会计实务教学中,各学校往往只针对会计的专业知识进行实训,这样不利于学生综合会计能力的培养。会计实务教学应该在内容上加入工商、财政、税务等政府行政部门和各类财务事务所的实务业务内容。“工商”部分的实训可以介绍公司在经营过程中涉及工商局的事项,例如企业工商注册事项、工商年鉴问题、工商监管检查事项。“财政”部分的实训可以介绍会计人员资格任职情况,财经法规以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监管情况的内容。“税务”部分的实训可以介绍具体的纳税申报工作,以及税务机关的组成结构等问题。“事务所”部分的实训可以介绍企业与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的业务情况,包括企业在何时进行审计工作,如何配合审计工作等问题。除此之外,还可以在会计实训中加入职场能力实训、办公能力实训、心理素质实训等。

(二)加强会计实务教学应该将教学软件和硬件相结合 会计实务教学的硬件是指学校为会计教学所提供的计算机等基本教学设施,软件则集中体现为会计教师的教学质量。学校要加强会计实务教学首先要为教育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教学设施,这是为提高教学水平创造条件的基本保证。教师则可以利用学校提供的硬件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运用案例教学、情景教学、演示教学、课题设计社会调查等教学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些方式大都是利用生动、直观的形象激发学生的联想,唤醒他们记忆中有关的知识,使学生通过回想已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有关信息加深对当前学习的新知识的理解。这些方式有利于压缩课堂教学时间,增加课堂教学容量,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改变学生被动、消极地接受知识的状况,提高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可理解性,增强教学效果,进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学习、综合分析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加强会计实务教学应该注重多媒体技术教学

在现代会计实务教学中多媒体技术教学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会计实务教学的方法必须根据现代化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的应用而改进。多媒体技术可以营造声情交融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教学环境,对学生产生了多感官的综合刺激,与其他教学手段相比有着无法比拟的优势。它为会计教学提供了逼真的表现效果,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多媒体技术教学在会计实务教学过程中的优势具体表现为:第一,把枯燥无味的会计实务理论演绎得生动有趣,音乐、动画、图像等营造了生动的课堂气氛;第二,使学生能够直观形象地掌握会计基本理论知识和基础技能;第三,改变了教学交流和会计学习的单向性,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会计教学互动空间;第四,教师制作的会计实务课件,通过简单的操作,生动地展现教学内容,使会计实务课堂教学变得高效有序。因此,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会计实务能力,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在会计实务教学中的优势已成为学校的必然选择。

(四)加强会计实务教学应该加强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要加强会计实务教学必须建设一支适应强化技能和实践性教学要求的教师队伍,这样才能培养出既有实践技能又有一定知识水平的复合性型人才。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展开:

第一,鼓励教师参加注会考试和注税考试,取得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第二,建立教师到对口企事业单位定期工作实习的制度。特别是让缺乏专业实践经验的青年教师到优秀的单位进行一定时间的专业实践。第三,大力提倡学校财务处的会计人员到课堂进行讲授,并积极从企事业单位和社会上的事务所聘请有丰富经验的财会工作人员来担任兼职教师。第四,依托相关学校的师资培训基地及教师进修网络,将操作培训与理论培训、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第五,要采取鼓励政策聘用有丰富实际工作经验的企事业单位财会人员担任实训指导教师,以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学校应当采取切实有效的改革措施.努力提高会计教学质量,培养出有一定的理论功底,又懂实务操作的技能型人才,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从而更好地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反思 第6篇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教学反思

一、充分的教前准备

优质的课堂教学应该是一种艺术探索,课堂教学的创新、人才培养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系密不可分。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尽可能多的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国际贸易实务的实践工作和各项相关培训、交流,这样才能持续提升自己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更加自信。作为一个国际贸易实务老师,如果自己从未做过国际贸易实践,很可能遇到以下情况:懂理论而不懂实践,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学生问到贸易实践中的某些具体问题时而无法作答。要解决此类问题,教师除了要日常对理论和各种案例要做深入研究外,还应该在实践方面寻找机会进行提高,来丰富教学,提升个人科研及教学能力。

教学是个细节工程,教师在教学前的教学准备质量,是保证教学效果的第一环节。一堂精彩课程的课前准备要做到:自身要热爱教学,热爱自己所教授的课程,日常要注意不断更新自己知识的深度、广度,多参加课程相关的只是学习和工作实践,在实践过程中自我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解决问题,总结经验和不足。根据不同时期贸易惯例、规则、法规的变更对实际国际贸易的影响,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其次就是教学设计上要做到充分体现创造性,艺术性,科学性。大学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教学的地位首当其中成为第一要务。只有每一个老师都明确了这一点,我们的民族才会因为我们培养的人才而强大。

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树立用最美最漂亮的内容呈现的想法。实际上,激发自己的过程中也会激发学生,教学是一个前、中、后都很重要的过程,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会影响教学的质量。

二、有效的案例

国际贸易实务课堂教学中案例的恰当运用,将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通过引入生动、有趣的合适案例来吸引学生,实现学生分析、教师评讲,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相关贸易惯例和法规政策,是评价案例有效性的重要标准。在案例的选择上要做到即对应相关知识点,又体现实际交易、磋商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同时,还要考虑案例的难易程度和完成案例分析所占用的时间。毕竟在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中对教学内容进行最合理的安排,有所侧重,让学生有所收获将至关重要。

三、多形式的知识巩固方式

报关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第7篇

1《报关实务》课程的特点

1.1 知识点多而杂又散

《报关实务》课程主要包括基础理论知识和报关专业技能, 报关基础理论知识主要有报关与海关管理、对外贸易管制及相关法律法规, 报关专业技能主要包括海关监管货物的报关程序、税费计算、编码查找、报关单填制等内容, 各专业技能之间逻辑联系性强, 知识点繁而多。如:编码查找就涉及21大类, 97章, 知识点相当多;再如报关程序, 有十几种海关监管货物报关程序, 这些报关程序虽有相似, 但实际操作又各不相同。可见《报关实务》课程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知识点多而杂又散。

1.2 实践性、操作性强

《报关实务》是一门操作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不仅要掌握基本理论知识, 还要具备专门的报关专业技能, 如通关作业、编码查找、税费计算和报关单填制等。而通关作业、编码查找、报关单填制等都是将来就业时必须要掌握的专业技能, 而这些技能只有通过实践操作和锻炼才能灵活运用和熟练掌握。

1.3 时效性强

《报关实务》课程教学内容中的对外贸易管制措施、海关监管货物报关流程和原产地认定规定等, 每年都会根据需要作适当调整;特别是随着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合作的不断深入, 涉及特惠、互惠、优惠等规定的变动就越来越多。如:海关总署206号令, 对CEPA香港项下的原产地规则作了调整, 从而通关作业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可见《报关实务》是一门富有时效性的课程, 教学中应随时调整教学内容。

2《报关实务》课程教学面临的困境

2.1 课时安排不足, 难于有效合理组织教学

我院物流管理专业开设的《报关实务》课程, 只有48课时。课程标准中所涉及的教学内容有报关与海关管理、报关与对外贸易管制、海关监管货物报关程序、进出口商品归类、进出口税费、报关单填制等6个方面。其中报关程序最基本的就有5种;进出口商品归类包含21类97章;进出口货物报关单填制共涉及39个重要栏目, 这些都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最基本的技能, 若讲授不全面, 操作不到位, 就不能熟练掌握, 从而很难胜任相应的工作岗位。可见本课程安排48课时是不够的, 不利于学生全面、熟练掌握报关专业技能。

2.2 实践性和操作性能力培养力度不够

(1) 缺乏实践性教学环节。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我院物流管理专业的《报关实务》课程只安排了48课时, 没有安排教学实践。但是《报关实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课程, 尤其是通关作业流程、编码查找、报关单填制等是每个学生必须要熟练掌握的基本专业技能, 也是将来从事报关工作所必备的技能。但在课程标准中没有涉及实践性教学环节, 这样严重影响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 也不利于学生零距离就业。

(2) 缺乏实训教学资源。学生熟练掌握专业技能, 除了要进行课程教学实践, 同时还要创设一定的实训条件, 如模拟的通关作业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等等。通过实训, 可以让学生了解通关作业规范, 熟练掌握通关作业流程。而我院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实训资源, 学生无法有效进行实训, 这样就很难全面了解报关的整个业务流程, 很难熟练掌握报关专业实践技能, 很难顺利实现高职教育的预期目标。

(3) 缺乏具有报关实践经验的教师。《报关实务》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课程, 必须要有取得报关员资格证书、有一定的报关实践技能、一定的报关工作经验的教师担任教学工作。可是我院担任《报关实务》课程教学工作的教师, 虽有报关员资格证书, 但是缺乏从事报关工作的实践经验, 在通关作业流程、报关单填制和编码查找等实践技能的教学中很难从实践出发, 很难让学生全面掌握报关专业实践技能。

2.3 课程教学效果不理想

《报关实务》课程涉及的知识点多而杂又散, 知识点之间的逻辑性较强, 学生理解比较困难, 在学习时难免会感到枯燥无味, 自然会影响课程教学效果;由于教师缺乏专业实践经历, 很难找到与知识点相匹配的教学案例, 影响了学生实践技能的掌握;教师在教学中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 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 影响了教学效果。

3《报关实务》课程教学改革建议

3.1 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完善课程标准

根据高职教育教学的规律, 物流管理专业应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实用性专门人才, 因此要广泛调研, 听取有关企业的建议, 根据行业发展的要求, 对专业培养方案进行调整, 建议将《报关实务》课程总学时调整为80学时, 并增加0.5周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依据调整后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企业调研的实际情况, 完善课程标准。可将《报关实务》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为两大模块, 即报关基础知识模块和报关专业技能模块。两大模块又可细分为八大项目, 报关基础知识细分为“报关与海关管理”、“报关单位”、“报关员”和“对外贸易管制”四个项目;报关专业技能细分为“通关实务”、“商品归类”、“进出口税费”和“报关单填制”四个项目。针对不同模块, 依据海关随时公布的海关总署令和公告的规定, 结合各项目具体技能和实践性要求, 丰富和完善课程教学内容。

3.2 增强实践性和操作性能力培养的力度

首先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行业对专业岗位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 合理建设报关实训室, 购进报关实训软件, 为学生模拟实训创造条件;其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一是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报关专业教学研讨, 提高专业理论水平;二是创造条件让专业教师深入企业一线进行专业岗位实践;三是聘请企业能手、行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 一些实践性和操作性要求比较强的技能可由兼职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再次合理有效科学地开展实践性教学, 一是加快与报关企业、外贸公司、货代企业的合作, 推动报关实训基地的建设;二是有效组织0.5周的教学实习, 与兼职教师共同编写实习讲义, 切实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三是安排学生到教学实训基地、海关等通关作业现场, 熟悉通关流程;四是利用报关实训软件, 进行海关监管货物通关实训操作, 提高学生的报关实践技能。

3.3 注重教学方法改革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 结合本课程知识点多而杂又散, 实践性、操作性和时效性比较强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 一定要注重教学方法改革。在课程教学中, 可实行项目化教学和任务驱动教学, 可将课程分成两大模块, 八个项目, 若干个任务, 从而组织有效的课堂教学;同时根据各部分知识点的重要性、难易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分别采用角色扮演教学、案例教学、创设情境教学、讨论教学法和课前练习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等多种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知识点采用不同教学方法, 可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有利于增强教学效果, 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报关专业技能。

3.4 合理有效利用教学手段, 增强教学效果

(1) 多媒体教学。由于本课程的知识点多而杂又散, 传统的课堂讲授, 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从而很难全面掌握知识点, 所以应广泛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报关企业和报关员注册登记、海关监管货物的通关作业等都涉及具体流程, 可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相应的流程图, 从而灵活熟练掌握相应的知识点;商品归类可通过多媒体展示实物图, 形象直观, 加深学生形象,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2) 实物教学。本课程教学中涉及大量单证, 在教学中, 可将这些单证展示给学生, 如:进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入境货物通关单、报关代理委托协议等;在商品归类时, 可将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带入课堂。如纺织品归类时, 可由学生自己展示毛巾、袜子、衣服等, 形象直观, 激发学习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 增强学习效果。

以上所述的课程教学改革建议, 符合高职教育规律, 充分重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从而为把学生培养成高技能专门人才提供了保障。

摘要: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我国已成为全球贸易大国, 对报关员的需求日益增多, 各大院校对报关人才培养也十分重视, 大多学校开设了《报关实务》课程。从《报关实务》课程的特点着手, 分析了《报关实务》课程教学中面临的困难, 并针对特点和困难提出了相应的教革建议。

关键词:报关实务,特点,困境,建议

参考文献

[1]魏艳秋, 袁春霞.高职院校报关实务课程教学的困难与对策研究[J].北方经贸, 2006, (9) :12-14.

[2]李敏.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研究[J].教育与职业, 2008, (36) :13-14.

[3]何学军.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创新问题研究[J].科技资讯, 2007, (14) :8-9.

关于《报检实务》课程教学的探讨 第8篇

一、我国各类职业院校报检实务课程教学现状

报检是进出口业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近几年随着外贸行业的发展, 人才市场对报检员的需求激增,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 很多职业院校开设国际商务专业、国际货运代理专业、国际物流专业和进出口报关专业, 并把报检实务作为该专业的主干课程。由于报检实务是一新的课程, 在教学中没有方法与经验可循。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

1. 专业课教师缺乏实际的工作经验

从事报检课教学的教师大都是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的, 多数缺乏报检工作一线的实际经验, 而有报检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则学历低、理论知识相对较差, 所以任课教师对报检行业了解不深, 在教学过程中只能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 重点给学生讲解理论知识, 淡化报检实务实践的操作技能。

2. 重样本, 轻操作

在教学中让学生浏览教材中的进出口货物报检单及报检所需各种单证的样本, 忽视对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对各种单据只能直观地识别, 不能进行进一步的修改, 更不能独立地完成各类单证的缮制。

3. 以考取职业资格证书为主的教学目标

国家质检总局对报检工作实行职业准入制度, 通过报检员职业资格考试是学生从事报检工作的“敲门砖”。这一规定使得许多教师注重证书, 为了提高通过率, 增加持证学生数量。在教学过程中把可操作性很强的学科, 按照应试的方式向学生传授, 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出现了持证学生到工作单位后无法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需要单位进行二次培训的现象, 违背了职业学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报检实务教学体系的构建

报检实务教学框架可分为五大阶段:即理论课教学阶段、模拟实训阶段、资格证书考取阶段、课外实践阶段和职业指导阶段。

1. 各阶段的教学任务和目标

(1) 理论课教学阶段。目前大多数学校选用的教材是《出入境检验检疫报检员培训教材》, 初始教学时应按照教材上的章节的顺序, 给学生讲授报检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际业务知识, 让学生掌握从事报检工作业务知识, 其中报检业务基本理论知识的讲解, 应围绕“六要素”, 即报检时间、报检地点、报检要求、报检程序、报检单填制、报检单据等讲解。

(2) 模拟实训阶段。在报检实务课程结束后, 针对报检实务教学目标开设阶段实训, 主要培养学生对基本知识的应用能力。这一阶段分三大模块:一是根据信用证或合同缮制报检所需的各种单证;二是根据检验检疫局对报检单的填写要求, 规范, 准确、快速地填制各类进出口报检单;三是顺利地完成模拟的报检作业流程。

(3) 资格证书考取阶段。职业学校开始报检实务课程, 其职业岗位就是报检员, 报检职业实行严格的职业准入制度, 要获得从业资格必须参加报检员职业资格考试。因此, 为学生通过报检员资格考试做准备已成为课程教学的要求之一, 为使学生能顺利的通过报检员职业资格考试, 教师必须花时间在考试重点、难点及试题分析上, 引导学生做大量的专项练习和模拟试题。教学内容的安排围绕资格考证展开教学以“应试”为重。

(4) 课外实践。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让学生到基地进行报检业务短期实习。理论结合实际, 对报检及其相关活动进行实际业务操作, 掌握报检业务流程, 积累实际操作经验, 为毕业后的实际工作打下坚固的实践基础。

(5) 职业指导阶段。从当前的职业状况出发, 系统介绍报检行业对从业的素质要求、求职途径以及需求情况等。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转变落后的就业观念, 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理想与现实、主动与被动等关系, 掌握求职就业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技巧, 从而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2. 课时分配

三、报检实务课程教学实施保障

(1) 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就报检实务课程教学的教师来说, 要求教师在传授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 将尽可能多的实践经验传授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实际业务和问题实例与专业理论知识相结合, 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作为报检实务这一新课程的教学老师要求具备扎实的实践基础和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 利用假期去有报检业务的企业进行实地锻炼, 积累相关的报检经验培养“双师型”素质, 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

(2) 编写模拟实训教材和建立报检模拟实验室。编写一套以实际业务案例为主线, 重点训练外贸英文单证的认知和缮制、报检单的填制以及业务流程为主的实训业务的教材。建立报检申报大厅的模拟实验室。

(3) 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并和实训基地建立良好的, 紧密的合作关系, 为学生的专业实训和毕业实习创建坚实可靠的基地。可通过学校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付出一定的劳动, 为相关企业进行专业理论知识的培训, 通过培训加深学院与报检企业之间的联系, 通过提高企业职工的素质.提高学生实践的质量.同时加深了教师对报检行业的了解, 在以后的教学中有的放矢, 培养出更适合企业要求的报检人才。

随着国际贸易环境的不断变化和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 对报检实务的教学也提出了更明确的目标和要求, 我们应该不断探索报检教学的内容、手段和方法, 在让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上, 注重实际能力的培养, 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摘要:《报检实务》是国际商务专业、国际货运代理专业、国际物流专业和进出口报关专业的主干课程, 是一门实践性强、涉及面广, 以理论为基础, 时效性强的操作技能课。报检工作操作性强的特性要求本学科教学必须理论结合实践, 以适应报检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报检实务,课程,教学

参考文献

浅谈《报关实务》课程教学改革 第9篇

一、课程的性质与特点

《报关实务》课程是一门操作技能课。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涉及国际贸易法律、我国对外贸易管制政策、商品分类等基础知识, 又涉及具体的进出口业务, 如国贸实务、单证实务、外贸函电等, 是一门理论和实务相结合的课程。

在教学中, 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同时还要培养他们较强的报关专业技能。即在理论够用的前提下, 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其实际业务能力。同时该课程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时效性强。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与时俱进, 不断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

近几年来, 本校不断地提倡教学改革。如请高职院校教改比较成功的专家传授教学改革经验;鼓励教师在教学活动中, 发挥主观能动性, 深入相关行业调研, 分析就业岗位特点, 制订适用的教学大纲、实训大纲、考试大纲及教学计划。

1. 在实践中调研, 制订适用的教学大纲, 确定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的定位是培养应用型人才, 许多高职院校在国际贸易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中除《报关实务》外, 同时开设了其他相关的专业课程。但是《报关实务》课程内容与其他专业课程存在部分重叠。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增加和缩减。如:《报关实务》课程的教学体系, 一直是以先理论、后实践的程序开展的。一般的教学都是以理论和单证为主进行的, 但是在实际运用中, 强调报关程序与报关单证的制作。因此, 在教学中, 应该把报关程序的讲解和报关单证的制作结合在一起, 重点讲解《进出口货物报关单》的填写。其他单据的缮制留给《单证实务课程》, 这样就避免了专业课程的重复, 也前后照应, 使有限的教学时间得到充分利用。

2. 在教学中, 合理分配理论与实训教学时间。改革前是2比1, 改革后为1比1。

3. 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 改变以往“老师讲, 学生听”的传统教学

模式, 变为“老师引导, 学生动手动脑操练”的模式, 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 (1) 理论知识“够用”。在教学中要考虑到学生培养方向以及接受知识的程度, 通过教学引导, 使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满足基本需要。在此基础上, 设法使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相关知识, 满足社会的要求。 (2) 重在“实际操作”。实践教学内容以报关从业人员的实际岗位要求为指导, 进行报关业务流程模拟和实际训练, “边学边做边练”。使学生掌握报关基本程序, 提高学习兴趣, 培养实际操作和运用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改革的探讨

1. 针对《报关实务》课程的性质, 为更好地贯彻课程设置的原则, 形

成以职业素质和职业综合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 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一些新的教学方法。 (1) 案例教学法。《报关实务》课程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 是他们在以往的生活或学习的体验中从未接触过的。如何引导学生进入这个领域, 教师要从案例切入。如:报关概念, 认识海关。 (2) 五步教学法。高质量的教学活动应是一种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参与的活动过程。从已掌握的知识着手, 教师引导, 学生运用电脑查阅资料。在课堂上师生自由讨论, 并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海关是国家行政管理机关, 代表国家把守“国门”。对货物的监管, 重在“证”、“税”的管理。 (3) 模拟教学法。将报关实务流程引进课堂, 从大量报关业务中选择典型内容, 组成一套套完整的报关业务流程。如:一般进出口货物的报关程序;保税加工货物的报关程序;特定减免税货物的报关程序……通过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分别扮演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 报关企业、海关等各种不同的角色, 进行实际操作训练。所有单证选自实际业务中, 真实性强。通过这种实训, 让学生提前进入“工作状态“, 缩短了书本与现实的距离, 提高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实现了上岗的“零距离”。 (4) 现场参观。以前刚上这们课程时, 经常有同学提问:“我们城市没有海, 为什么有海关?”“海关是干什么的?”通过参观海关报关业务现场与报关公司, 同学们对海关, 报关单位, 中国电子口岸等有清晰的认识。现场参观远胜课堂教学效果。

2. 教学手段的改革。

(1) 收集信息资料, 整改教学内容。报关实务课程时效性强, 我们选用的教材是最新版本的 (全国报关员资格考试教材) , 没有选用高职高专教材主要是考虑它内容更全、更新。但在授课过程中, 还是有一些我国及其他国家经济与外贸方面的信息, 需要及时更新。我们通过报纸、网络等收集进行补充。在课堂上, 根据实际报关业务的需要, 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与更新, 保证所教授的内容与实际同步。同时收集实际业务中的合同、报关单据等资料, 在课堂教学中穿插演示介绍, 使学生熟悉报关实务资料和环境, 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提高实际教学效果。 (2) 我们课余时间到海关、报关公司等实际开展报关实务的现场调研, 了解外贸行业最新发展动态和前景, 将实际业务操作模式引入课堂, 一方面使得学生学到的知识及时更新;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学生探讨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 增强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 对于提高教师个人的综合业务能力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 我们选用的教材是最新版本的 (全国报关员资格考试教材) ,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掌握课程精髓, 我们没有按教材的编排顺序来上课, 而是按报关业务流程的顺序并编写了相关习题集。 (4) 学生可以在报关实训室通过使用实训软件全程模拟报关程序, 这样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提高实际教学效率, 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5) 本课程的考核也作了相应改革, 由注重理论掌握程度为考核目标转变为以学生职业能力为考核目标。

随着国际贸易环境的不断变化和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 高职院校也要与时俱进, 积极探索, 办出特色, 办出水平。对报关实务的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明确的目标。因此我们必须在教学内容上不断改革, 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 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以满足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国际贸易实务实验教学研究 第10篇

目前, 一般外贸用人单位在招聘人员时往往强调具有基本操作经验, 而传统的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模式将教学重点放在基础知识的讲授和理论研究之上, 忽视了实践教学环节, 因而学生缺乏进出口贸易实务操作的机会, 很难全面系统的掌握进出口贸易的主要操作技能和方法, 也致使学生不能将理论联系实际, 进而缺乏实际操作能力, 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 对其就业产生了不利影响。另外, 我国加入WTO后, 对具有一定国际贸易实际操作能力的实用型人才的需求激增, 而《国际贸易实务》实验教学正是培养这种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

实验教学使学生对国际贸易实务的具体操作流程增强感性认识, 并可从中进一步了解、巩固、深化已经学过的理论和方法, 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学生成功地走上外经贸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所以开设《国际贸易实务》实验教学十分必要。

2 实验教学的模式

实验教学的设计应具有多样性、渐进性、动态性、系统性、开放性等特点, 根据教学规律和教学内容分模块、分时段进行实施, 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为专业改造和师生专业素质锻炼提供一个基础平台。其教学模式有以下三种:

2.1 开放式实验教学

采用“走出去”的教学方法, 带领学生到外贸公司、工厂进行参观考察, 同时, 建立实习基地, 让学生通过实习亲身参与到实际的业务操作中, 熟悉业务流程, 然后在实习过程中发现问题, 带着问题进入专业课程的学习, 可以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案例式实验教学

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 根据教学进度的安排加入案例教学, 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 加强学生对理论和实务知识的认识, 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3 模拟式实验教学

模拟实验教学是在专业实验室里进行的, 通过学生在实验软件系统中的操作将专业的理论知识在仿真的环境中模拟演练, 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同时也可以锻炼动手能力和动态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

3 模拟实验教学的特点

在现有的教学模式中, 开放式实验教学由于实习基地建设的难度高而较少采用;案例式实验教学简单易行, 使用的频率较高, 但仅仅局限于讨论上, 学生缺乏实际的动手操作;故而目前各高校对于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加强重点就放在了模拟式实验教学。模拟式实验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3.1 以理论知识为基础, 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模拟式实验教学以《国际贸易实务》、《外贸英语函电》、《外贸单证》、《国际结算》、《海关实务》等相关课程为先修课程, 是这些课程在实践操作方面的延伸。学生学习了这些相关课程, 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之后再进行模拟实验, 将进出口业务和计算机网络有机地结合起来, 通过先进的计算机网络, 实现了国际贸易的无纸化操作, 使其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在模拟实验中得以巩固和深化, 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3.2 具有较强的实务操作性

模拟式实验教学就是在专业实验室里, 让学生根据进出口业务的整个流程扮演不同角色, 在仿真的贸易环境中做真实的业务模拟。如:注册公司、发布供求信息和网络广告、寻找客户、交易磋商、签订合同、进出口成本核算、履行合同等进出口业务中所涉及的流程, 让学生分别以出口商、进口商、供应商、出口地银行、进口地银行等不同身份参与进出口交易模拟实验。学生能够在一个仿真的国际贸易环境中接触到进出口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 在实际业务操作过程中比较系统、规范地掌握从事进出口交易各环节的基本操作能力。

3.3 具有较强的涉外性

国际贸易是指两国间的货物和服务交换的活动。贸易双方处于不同的国家或地区, 其语言、法律法规、风俗习惯、商业习惯、货币等都不相同。因此, 要求处理进出口业务的人员要有较高的外语水平, 熟悉有关的国际惯例, 掌握国外的习惯做法。在我们的模拟实验教学中, 进口商、出口商之间所有的磋商信函和进出口贸易单据都要求用英文填写, 既锻炼了学生的外语能力, 又使学生熟悉了国际贸易惯例。

4 模拟实验教学的流程

模拟实验教学内容的设置是以进出口贸易的基本过程为主线, 以进出口业务中的各个环节为基础, 在实验室利用计算机网络, 参照国际贸易中的各种做法, 对整个进出口业务流程进行模拟和演练, 让学生扮演出口商、进口商、供应商、出口地银行、进口地银行来进行实验。以乐天国际贸易综合实习平台教学软件为例, 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了以下实验内容: (以CIF贸易术语、L/C支付方式交易为例) 。

4.1 交易准备

交易准备是进行业务往来的前提。要求学生以每个角色登录到模拟教学软件中并注册公司 (银行) 名称, 在资料中输入必要的信息, 然后选择目标产品并发布供求信息, 然后在供求信息中寻找合适的交易对象。

4.2 交易磋商

根据供求信息中交易对象的信息, 向对方发送E-mail建交, 之后通过E-mail进行询盘、发盘、还盘、接受的操作。要求根据所学《外贸英语函电》的知识写出规范的函电, 并在磋商中要约定货物的品名、规格、质量、数量、成交价格条件、包装条件、交货/装运条件、保险条件以及付款条件。同时, 通过课堂的理论学习和例题讲解学习进出口报价的核算方法, 使学生了解进出口价格的构成并掌握进出口报价的方法和技巧。

4.3 签订合同

出口商根据前面磋商中所达成的交易条件, 制作准确、合乎规范的外销合同, 签字, 填写出口预算表后发送给进口商。进口商根据前面的磋商条件, 填写进口预算表之后签定外销合同, 如进口商对合同有异义, 可更改合同内容, 并将更改合同签字后发送给出口商确认。要求合同条款要明确、具体、完备, 与磋商的内容一致, 合同经双方签字后生效, 具有法律效力。

4.4 信用证业务

进口商按照合同规定向进口地银行提出申请, 填写开证申请书, 进口地银行开出信用证经进口商确认后寄发给出口地银行, 出口地银行收到信用证后, 将信用证通知或转递给出口商。收到信用证的出口商审核并接受信用证, 开始履行合同;若信用证有问题, 可发邮件给进口商要求其进行修改。

4.5 备货

出口商与供应商之间进行邮件磋商, 按双方接受的价格等条件起草国内购销合同并发送给供应商, 供应商确认购销合同后, 组织生产、出货。

4.6 租船订舱

由于是采用CIF术语成交, 出口方必须负责租船订舱。出口商在货、证齐备后, 填制出口货物出运委托书向船公司办理订舱。

4.7 出口报检

要求学生根据前面的交易情况填制出境货物报检单、商业发票、装箱单, 随附合同、信用证到检验机构报检, 报检完成后, 检验机构签发“出境货物通关单”及出口商申请签发的相应检验证书。

4.8 办理保险

出口商在备齐货物后、货物装船前向保险公司办理投保手续, 按照合同或信用证的规定填制货物运输保险投保单, 随附“商业发票”, 办理完成后, 保险公司自动签发“货物运输保险单”。

4.9 出口报关

要求学生以出口商的身份进入, 先到外汇管理局申领“出口收汇核销单”, 然后填写“出口收汇核销单”, 之后向海关办理备案、送货、报关, 报关时需要提交“商业发票”、“装箱单”、“出境货物通关单”、“出口收汇核销单”、“出口货物报关单”, 报关完成的同时货物自动装船出运。

4.10 装船出运

在乐天国贸软件中, 装船出运的步骤是报关后由系统自动处理的, 因此, 报关完成后, 出口商就应到船公司取回提单并向进口商发送“装船通知”。

4.11 结汇

要求学生根据出口单据制作的要求及进口地银行开来的信用证和修改书中的具体规定, 缮制全套出口单据。单据制作好以后进行审核, 严格做到“单证一致、单单一致”, 并把审核后的电子单据发送给进口地银行议付, 之后出口商结收货款, 同时银行签发“出口收汇核销专用联”, 用以出口核销。然后进口地银行处理单据, 单据检查无误后通知进口商付款赎单。

4.12 出口核销与退税

要求学生学会制作出口收汇核销单送审登记表, 随附“商业发票”、“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收汇核销单”、“出口收汇核销专用联”到外汇管理局办理核销, 随后到国税局办理出口退税。至此, 出口商的业务完成。

4.13 进口报检

要求学生以进口商的身份进入系统, 填写“入境货物报检单”, 随附“销货合同”、“商业发票”、“装箱单”、“提货单”到检验机构进行报检, 报检完成后, 检验机构签发“入境货物通关单”。

4.14 进口报关与提货

进口商填写“进口货物报关单”, 随附“销货合同”、“商业发票”、“装箱单”、“提货单”、“入境货物通关单”到海关进行报关, 完成报关后, 海关加盖放行章后发还提货单与进口报关单。进口商在缴纳税款后进行提货。

4.15 进口付汇核销

进口商填写“进口付汇到货核销表”, 随附“进口付汇核销单”、“进口货物报关单”到外汇管理局办理付汇核销。

4.16 销货

进口商将货物在市场上售出, 收回资金。至此, CIF术语, L/C支付方式下的一笔进出口业务完成。

5 模拟实验教学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在模拟实验教学中, 笔者发现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第一, 学生理论知识基础不牢固;

第二, 实验教学软件流程设计不合理, 比如先签订合同再进行预算;

第三, 实验教学软件不稳定, 存在漏洞, 比如学生在磋商过程中经常出现邮件无法发送、合同无法建立等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 笔者建议:

首先, 在开始实验教学前, 先将所涉及的理论知识进行一遍复习讲解, 以巩固学生的理论基础, 便于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其次, 在学生开始交易磋商前, 先对学生讲解进出口报价核算, 制作好进出口预算表, 然后才开始磋商;

最后, 随时与软件供应商方面的技术人员联系, 升级软件, 解决软件系统漏洞。

参考文献

[1]刘红燕.国际贸易专业综合实训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9, (4) .

[2]刘宏青, 颜凌芳.实务课程教学内容的模块化、层级化、体系化改革刍议——以国际贸易专业的实务课程为例[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 (7) .

高职《报检实务》课程教学方法探析 第11篇

摘要:本文旨在通过对目前高职院校报检实务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并积极探求提高教学效果的几种新的教学方法,通过对这几种方法使用目的、实施过程、实施效果的详细论述,阐明其对学生学习课程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高职报检实务问题教学方法

报检实务工作能力是从事报检工作的一个关键要求,《报检实务》就是适应这种要求,专门研究出入境检验检疫工作及其实务操作的一门学科,其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使学生掌握报检的相关法律、实务操作以及进出口商品检验的相关知识,因而,该课程也就成为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一门职业核心课程。但是在现在的高职报检实务课程的教学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正在制约着人才的培养进程,与社会需求相脱节。在笔者数年的一线教学中发现,目前高职校对学生报检实务教学存在如下的几个重要问题:

①教学内容分配难

从专业目标来讲,高职院校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具有较强的报关与国际货运业务操作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课程建设是为培养目标服务的,这就要求《报检实务》课程教学中要重视实训,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开拓,实训操作教学内容必不可少。同时,报检实务是全国报检员资格考试的考试课程,这就要求《报检实务》课程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参加全国报检员资格考试做前期准备,责无旁贷的帮助学生通过考试,取得报检员资格证书。2013年报检考试涉及报检基础知识、国际贸易、基础英语、法律法规等四个方面内容,再加上考试内容的分析以及辅以一定量的习题,没有一定的讲授课时量是很难将重点交代清楚的,可见理论教学任务十分艰巨。因此,理论讲授部分与实训操作部分课时怎么分配,各占多少比例,内容如何衔接,以及对课程的考核体制上如何侧重,就是亟待解决的矛盾。

②教学的方法十分老套

绝大多数教师在上课时采用的依然是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的方法,上课期间缺乏良好的师生间及学生间的互动。教学手段单一,黑板加粉笔或者多媒体加话筒,学生容易产生视觉疲劳,听觉疲劳,教学显得乏味无趣,严重影响教学效果,不仅不能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而且还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制约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技能的发展。

③高职学生学习的畏难性

报检实务课程通常是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在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开设的专业课,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国际贸易实务、商品编码等课程,应该说对报检有了大致的了解,但对具体的报检程序的认识还是非常模糊的。通过一年的高职课程的学习,虽然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和职业能力,而且大部分学生都有较强的求知欲,对职业前景、就业出路、行业发展较为关注;但是高职学生的缺点也是比较明显的,主要有:a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但是习惯于多年应试教育养成的学习模式,自主学习能力较差;自我约束能力也不是很强。b渴望学习掌握职业技能,但是缺少主动进取、吃苦耐劳、勇于探索的精神,总是希望老师能给出一条捷径,多一点考证、考试的良方,学习中碰到困难和挫折,很容易放弃。同时,因为《报检实务》这门课程本身的特点,涉及的知识点非常多,而且针对不同的货物其报检程序和所需要的报检单证也不一样,所以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中可能遇到比较大的困难,主要有:知识点之间逻辑性不是太强,学习过程中相关知识点容易混淆;知识点也比较枯燥,学生在学习后可能失去学习兴趣等。

鉴于以上这些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普遍存在,并极大影响着高职学生对报检实务学习的效果,找出切实有效的方法成为当务之急,笔者认为,报检实务的教学应该依据教学大纲,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分模块进行课堂讲授,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本部分内容、要求及学习策略与方法;然后安排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最后通过企业实训、顶岗实习等,达到培养职业能力的目的。

①项目教学法

使用目的:项目教学法可使学生带着问题和任务去学习,变被动接收知识为主动求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同时通过项目展示和应用,体现了知识的实用性,充分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愉悦感,从而使所学知识更加牢固。以报检整个流程来组织教学项目,整个教学围绕各个项目的解决而展开,教师先事先提出引导性问题,学生通过上网查找资料等各种途径自己来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实施过程:根据上课内容指定一笔进出口报检业务,让学生根据这笔业务去联系检验检疫机构,办理相应的登记手续、领取相关的证件。让学生在完成项目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更能体现该课程的社会能力目标。例如在讲解报检单位登记时,给出学生一个新成立的中小企业,要求学生完成以下项目任务:如何完成自理报检单位的备案登记和代理报检单位的注册登记手续。符合什么样的条件才可以申请,申请的手续如何办理,应该提交哪些材料等。

实施效果: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先预习课本内容再查找资料就能够完成这个项目,这样极大地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仅能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也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和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

②角色扮演教学法

使用目的:教师进行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学生为主体,让其在学习中通过扮演报检业务过程中的不同角色,达到提高自己的实践技能能力的目的。

实施过程:比如在学习各种进出口货物报检的特殊规定时,可以模拟报检的某些现场情境,由教师充当检验检疫局,学生充当报检员或者报检单位,来进行现场情景模拟,从而使学生了解报检企业在某种特殊进出口货物的报检中应提交哪些单证,向检验检疫机构申请签发哪些单证,报检中应该注意哪些事情等,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逐步加强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既能活跃课堂气氛,也能让学生更加理解相应的流程。

实施效果:学生的学习不再是枯燥的教师填鸭式的满堂灌输,而是通过角色扮演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相关知识的学习。

③分组讨论教学和案例教学相结合

使用目的:《报检实务》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在案例的情景中采用讨论式教学,将学生不易理解、容易出现问题的部分通过现场讨论发现自身的错误,同时把别人已经出现自己也可能出现的问题防患于未然。

实施过程:本课程理论性强,在教授时选择一些比较生动的外贸案例,既能丰富学生的知识,也能使上课更加生动。先通过教师课堂讲解后,再给同学们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同学们对这个案例的讨论,往往对知识的掌握会更加深入。我们以报检员管理知识点为例,某货运公司的业务员小郑在上海检验检疫局某分支机构代理报检一批价值850万美元的货物,并出示了名为钱某的报检员证。经审验,发现该证有假证的可能,当即暂扣了此证。根据有关规定,该分支机构及时向上海检验检疫局行政执法检查队作了汇报。执法队随即立案调查,其结果表明:小郑因没有通过报检员资格考试而未获得报检员证,则利用本公司钱某的报检员证,将自己的照片进行剪贴,通过彩色复印,伪造了一个“本人照片,他人资料”的假证。

针对该案例,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然后组织其讨论,出借报检员证供他人使用的钱某是否应该承担责任?为什么?经过分组讨论之后,形成了两种意见,针对两种不同观点,教师可以进行点评,并且在点评中要强调“《报检员证》不得转借、涂改。”

实施效果:学生通过现场讨论,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增加了学生对本门课程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1]张雪,夏远利.外贸英语函电趣味性教学方法探析[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81-83.

[2]冯毅,郭清山.进出口商品报检实务[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8:120.

[3]薛莉.浅谈企业报检员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管理观察,2010,31.

[4]徐龙涛.关于报检实务课程教学的探讨[J].职业技术,2009(7):11.12.

《仓储与配送实务》教学改革初探 第12篇

一、多种途径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

《仓储与配送实务》是物流专业的一门核心的专业必修课程。随着物流技术的飞速发展, 必须保证课程教学内容及实现手段的先进性, 才能确保课程教学效果的优秀。因此, 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 我们打破传统学科体系, 以仓储配送的作业流程为基础, 以物流企业仓储配送中心职业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为指导, 以“适用技能发展”为原则, 针对中职生的特点, 选取可操作、可规范评价、适合中职生学习的工作任务形成相应的七个教学情景, 且所有的教学情景都是围绕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和工作素养来设计教学内容;在教学组织中, 除选择适合的课程教材之外, 还注意及时将新的内容和技术补充进来;在教学课时安排上, 应注重与已修相关课程的内容衔接, 删减不必要的重复内容, 留出适当的课时增加新的教学或讨论内容。结合本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 在完成课程学习与实验训练后, 专门安排两周时间的综合实训, 有效地巩固了教学效果, 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仓储配送作业的认识, 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近年来, 我校多次组织相关专业教师开展关于《仓储与配送实务》教学大纲的讨论和教学方法的研讨。对于《仓储与配送实务》课程在物流专业中的定位与作用, 与相关课程的发展以及相互关系、何衔接, 教学内容如何删减、增多, 考试方法的改革, 进行创新性探索。一方面, 我们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培训, 与上海物资学校、东海职业技术学院、青岛海洋大学等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及时了解国内外配送教学与研究的发展动向;另一方面, 我们与江西省新华书店物流中心、江西昌大瑞丰物流有限公司、江西物资储运公司、上海齐鑫公司、上海美华公司、顺丰速递、圆通速递等物流企业建立密切联系, 鼓励教师参加物流实践, 及时了解行业最新动态, 使教师专业理论与实践的素养并重发展。

二、深化教学改革, 完善课程组织管理和考试制度

现代物流专业的培养定位是具有精湛专业技能和优秀职业素养的中等技能型人才。教师应始终围绕此专业目标进行课程设计与改革, 合理选取教学内容, 积极采用先进教学方法, 灵活设计教学环节和考核方式。

1. 积极推进一体化教学, 强化学生动手能力。

教学中, 以“理论够用, 实际操作为主”为原则, 我们压缩部分理论内容, 增加“实际操作”、“综合实训”和“企业实习”等环节, 改革以教师演示为主的做法, 变为学生动手操作为主, 使学生在“做中学, 学中做”, 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 增加学习兴趣;带领学生深入江西新华物流、顺丰速递、圆通速递等企业一线顶岗实习, 让学生实际感受、了解企业作业流程, 增加对知识的理性认识和理解;课后作业既是检验学生平时学习成果的方法, 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传统的布置作业方式一般是要求学生完成纸上作业, 其实课后作业布置也应强调实践性, 这样可以使得整个学习过程都能融入实践环节, 让学生到社会工作场合实地观察、调查,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采用现代化教学方法, 建立立体化教学形式。

我们改革传统灌注式的教学方法, 以学生为中心, 采用适合中职学生的现代教学方式。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状况的不同, 灵活采用“游戏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头脑风暴法”、“角色扮演法”、“情景模拟法”、“案例教学法”、“演示法”、“现场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上述丰富有趣的教学方法, 能培育课堂良好的互动气氛, 提高教学效果, 培养学生的才能。同时, 学生的学习应不局限于教科书、教师和课堂的学习。我校建立了立体化教学形式, 为学生提供开放性的学习环境, 鼓励学生运用校图书馆和因特网的丰富资源充实自己;成立兴趣小组, 开展丰富多彩的物流活动, 增强学生对物流的兴趣。

3. 改革考核方式, 创新评估体系。

我们在改革教学方式的同时, 改变过去一份试卷定成绩的传统考核方式。建立以“实训考核、过程考核”为主, “理论考核、结果考核”为辅, 校内考核与企业考核相结合的模式。课程考核由理论知识考核、校内模拟实训考核及校外顶岗实习考核三部分构成。其中理论知识考核20%, 校内模拟实训考核40%, 校外顶岗实习考核40%。理论知识考核、校内模拟实训考核由主讲教师评定学生成绩, 校外顶岗实习则由实习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根据学生日常考勤、顶岗实习态度、顶岗工作情况等共同综合评定学生成绩;建立理论考核试题库, 创新评估体系, 对学生进行系统性综合评估, 注重培养和考核学生的岗位技能, 使学生成绩评估更趋于科学合理、客观、准确。

三、强调实践, 凸显课程特色

上一篇:医保档案的规范化管理下一篇:小学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