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探究课

2024-07-14

小学语文探究课(精选12篇)

小学语文探究课 第1篇

一、在小学生中开展探究教学的意义

探究的过程既是学生学习的过程, 又是其运用已掌握的知识、能力的过程,更是其发挥思维能力的过程,全过程主要发挥学生自己的能力。当然,教师要给予一定的指导。语文探究课的教学目的及训练过程, 主要在于形成学生训练有素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在探究过程中,学生投身于有价值的活动,靠自己的努力获得结果,同时获得一种能力。因为在搜集资料、阅读资料、分析、综合资料的实践中、练习中会有所收获。语文探究课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自由发挥,这里谈的自由不是随意乱想,而是一种靠学生独立实践的行为。要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需把教师从眼手于教的“束缚”中逐步解放出来。当然,教育不是放手不管,教师要帮助考虑题目,提供有趣的材料、设备、工具等,以使学生能维持其独立的实践活动。

二、语文探究课如何搜集资料

学生的研究不能凭空想,一定要有根有据地说明问题,用资料解决出现的问题。如要介绍作家的出生年代、社会及家庭背景,就要读该作家的传记材料;如果是研究作品,就应该以作品为主,再搜集一些解释、说明、评价该作品的有关材料;若研究某一问题,就要围绕问题搜集资料。获取资料的途径可以是观察、阅读书报和杂志、访问、回忆等。从哪一种途径获取资料,要根据学生已掌握的资料确定。如果学生对所研究的事物比较熟悉,能独立回忆事实,就不必去观察、访问,主要靠良好训练的记忆去回忆,要习惯于调用记忆中的材料。平时语文课和各科学习的内容记忆在大脑中,会成为丰富的资料宝库。教师要为学生研究的课题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 或给学生指出该课题应到什么地方找资料, 切忌由教师或书本提供答案性的资料。作为资料的知识,是进一步探究的资源。教师为学生提供资料可以是一次性的, 也可以根据学生研究的进度分几次提供,这样使学生遇到的困难可以及时解决。

三、探究课的教学要求

探究课主要由学生独立进行研究, 但教师必须进行认真指导。

1.探究课一般适合于高年级学生。一学期进行一到两次即可,可以和作文课结合起来。开始时,一学期做一次,教师要多给予指导,使其成功,感到有收获,增强信心,提高探究兴趣,为以后的探究课打下基础。当学生做过一、两次后,要求学生尽量独立完成。在研究过程中可以引用材料,切忌抄现成材料。

2.教师要出好研究题目。提倡学生自己拟题 ,开始时教师必须提供题目,由学生自己选择。第一,题目要小型多样,难易程度可以不同;第二,学生选题时要适当指导,根据学生的水平,使学生选的题目适合自己的能力。

3.探究课要把重点放在研究过程上。要获得正确的研究结果,必须使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真正活动起来,每一步都要自己去实践,这样才能提高研究能力。教师要指导的是活动过程。

4.在时间上要课内、课外相结合。 课内安排适当课时 ,教师可做必要指导,但要循着学生的思路指导。大量研究活动可延伸到课外,在空间上校内、校外相结合。

四、引导学生研究并分析素材最终得到结论

材料到手不能立即使用,必须先进行学习,了解材料内容要点及表达的思想感情,摘录与研究课题有关的部分。如研究某作家的作品,必须认真阅读作品,理解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及语言表达特点等。

学习之后,要对学习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综合要点,得出结论。学生思维的分析、综合能力要在语文课内经常训练,使学生逐步掌握分析、综合能力及比较研究方法。

通过这种比较的模式, 就能使学生学会对知识的分类和系统化,不仅使学生学会知识归类、表解、编提纲的阅读方法提高记笔记的能力,而且学会比较、概括的思维方法,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其实这就是初步的研究方法。

这样,就能使学生的思维活动起来,而困难是对学生思维的刺激物,但又不是所有困难都能引起学生的思维。困难程度超过学生的已有经验,就会使其不知所措,影响其信心。困难的程度必须适合学生的已有经验, 使其对处理这个困难有一定的控制能力。通过解决困难使学生有系统地进行思维,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写出研究报告

写研究报告主要是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要教给学生写报告的要求和格式,如先写出题目,再写内容,内容要分段或分章节。写报告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在学习资料、分析资料过程中随时记下学习结果,最后对学习结果加以概括,用文字表达出来,就是研究报告。

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过去,在传统落后的教学方式中,一般都是教师教与学生学,基本上以教师讲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很难形成师生之间良好的互动与合作关系。新课改的推行,要求我们建立师生之间平等、合作与互动的良好关系。这在培养学生学习探究能力方面极为重要。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设计及组织教学活动时,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真正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到组织、引导、帮助和促进的作用。

总之, 探究课的教学目的主要在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爱好,形成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训练学生初步的研究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读写水平。

摘要:语文探究课是学生根据一定的题目,搜集、研究资料,得出结论,写出探究报告的实践活动。探究课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训练学生初步的研究能力。探究课分为把握探究方法、搜集资料、学习研究资料得出结论、写出研究报告四个过程。

小学语文常态课三种模式教学探究 第2篇

郜家店小学

2010-3-1 在小学语文阅读课文中,主要分为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下面就精读课文第一课时、第二课时及略读课文三种模式的教学流程做一探究。

精读课课时的分配:一篇精读课文的教学要分成一课时或二到三课时,人们习惯的把初读文本,识字学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的教学称为第一课时;把读懂课文,品词析句,体会情感,领悟表达称为第二课时或第三课时。(篇幅短小、语言精练优美的文章可用一课时完成;篇幅较长又难懂的课文可用二至三课时的时间进行教学,但原则上以两课时为主)。)正确划分课时之间的关系,合理地制定学习内容,确定恰当的、合适的学习任务,是上好小学语文精读课的关键。

各年段精读课的教学重点: 低年段:字词教学是重点,应该尽可能多的识字,规范的书写应知应会的字。中年段:在低年级字词教学的基础上,中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句段的学习上,中年级的识字是为阅读做基础的。

高年段:重点是篇章教学,字、词、句、段是学习篇章的基础,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要贯穿学习的始终。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的教学模式:

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随文识字,整体感知 研读文本,品味感悟 指导写字,验收总结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导入的方式有两种:一是间接导入,二是直接导入。间接导入,即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提出所要学习的课题,并板书课题,提出本节学习目标要求。间接导入的方式很多,譬如,利用课文插图导入法、故事导入法、谜语导入法、预习导入法、歌曲导入法、疑问导入法、游戏导入法等等。前六种导入法其导入和教学内容有关,是对教学内容的一种铺垫和衬托;游戏导入法可以和教学内容无关,目的是通过师生之间的游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达到快乐学习的境界。直接导入,即开门见山直接明确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也可让学生读课题)提出本节学习目标要求,学习新课。

说明:

1、教学中采用哪种导入方式,要结合不同年段及教学内容而定,切忌生搬硬套。

2、低年段教学目标可直接提出;中高年段可直接提出或以小黑板等多种教学手段出示。

3、导入前可进行相应的教学反馈。如:交流预习情况,听写生字等。

(二)、随文识字,整体感知

由随文识字到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有以下几个环节:

1、读课文,圈画生字,指导学生识字。

此环节首先要让学生通过自主初读课文,找出或圈画本课的生字、新词。然后通过自主或同桌小组合作,通过借助拼音、查字典、问同学问老师等方式,正确认读生字新词,了解部分生字新词的意思;还要根据课文篇幅的长短、生字新词的多少适当设计组词造句、记忆字型等。最后教师检查反馈学生识字情况,方式方法要灵活多样。如:

低年级:

1、运用卡片、小黑板或课件等带音节读,2、、去音节读,注意纠正字音,如平翘舌。

3、学生互读,4、出示卡片读(或学生互用卡片读),组词、扩词。中间要穿插识字方法,新教材识字量大,根据语文课标要求“多认少写,认写分开”的特点,识字方法可以扩展为如熟字加偏旁,减一减,换一换,形声字,谜语,故事识字,利用姓氏识字,利用实物识字等。但教师要发挥主体作用,一定要有度,不要面面俱到。

中年级:

1、运用卡片、小黑板或课件等认读生字,组词、扩词。

2、理解词义,3、检查句子,学生读带生字、生词的句子。

高年级:教师可直接检测生字、词,理解词义。可采用学生汇报的形式,要体现通过课前预习及课上我学会了什么?一定要体现学生的预习和自主活动,生生之间可以有质疑,有评价。

2、再读课文,指导学生将课文读正确、流利、通顺。

此环节要体现出“过程性和指导性”地有机结合,教师在检查学生读书时不能停留在学生读完全文后纠正“字音对错和通顺不通顺”上,应让学生按自然段去读,或根据不同年段、不同内容带着问题去读。在学生读的过程中,教师以及学生应注意倾听读者的读书情况,发现问题随时解决。遇到难读的句子或长句子教师要通过范读指导学生将句子读通顺流利。低年级在此环节主要是教师指导读文,运用多种方法、多种形式把短文读通顺,读流利。要有范读,要有评价,可以生生互评,师生互评,对部分短小的课文反复朗读吟诵能达到背诵的程度。

3、课堂反馈,初步把握课文要点及主要内容。

此环节主要是验证学生读书的效果。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一环节重在鼓励学生谈及收获,反馈问题,敢于提出不明白的问题。中、高年级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方式汇报老师读文前提出的问题,同时引导学生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学生汇报收获时,中年级可以交流对词句的理解及方法,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什么;高年级可交流对词句的正确理解,掌握文本的主要内容。

说明:

1、以上三个环节可以进行整体教学,即,读书——识字——感知内容一体化,不要油水分离,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随文识字随文感知内容。

2、低年级暂不安排把握课文要点及主要内容;进入中高年级后,对前两项要求主要通过课前预习及课堂反馈予以落实。

3、每篇课文都配有适量的插图,在读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图文对照,以便更好的理解、感悟文本的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研读文本,品味感悟。

此环节目的是在学生初读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文章的一两个非重点段落,或课文的前一部分,分析段落,进一步研读语言文字,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减轻第二课时的压力。

对要解决的段落教师要采用读中感悟的教学形式,一段一段带着问题朗读,问题的呈现方式可以是对话交流式,或利用小黑板、课件等教学手段。学生可采用自主探究,小组交流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重点句段,进行汇报,集体交流,教师释疑,进行评价。

教师适时进行朗读指导,要指导学生读出感情,使学生品读语言文字,体验思想情感,积累语言材料。根据文本和年级特点,将轻声读、有感情的朗读、分角色读、速读、略读、中年级以上默读、高年级浏览等读的不同方式分散到教学的各个环节,让读贯穿教学的始终,将个人读、小组读、全班齐读、师生领读、范读等读的不同形式,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如好的句段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背诵。

说明:在低年级教学中不必突出重点段落的学习,也不要安排让学生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要让学生在读好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并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四)、指导写字,验收总结。

低年级:先认读,再组词,后写字。写之前要让学生先观察生字的形体或教师提醒写字时应注意什么。教师要指导一个写一个,学生要会评价,同时注意字的音、形,二年级可适当的理解字义。如果课文要求写的字多可分配到第二课时去写。

中年级:先认读,再指导一两个难写的字来写,其他的可照着教师来写。高年级:可以不用指导写字。学生写字要带词,照样子抄句子。写字之后要进行当堂检测。根据不同的年段或不同的课文,检测的内容也不同,可以是听写生字、生词,组词,造句、抄句子等,也可以是背诵或朗读等。根据实际布置适当的作业,最后要做好归纳总结。可以让学生谈谈收获,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进一步梳理学习内容。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模式:

复习导入,明确内容 合作探究,解读文本 积累运用,练习验收 规纳总结,课外延伸。

(一)、复习导入,明确内容。

第二课时的教学导入主要是起到一个承接上课连接下课的过渡作用,主要包括以下两个环节:

1、复习:课前听写字词,回顾上节课的主要内容

2、明确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提出教学目标要求。

(二)、合作探究,解读文本

此环节是第一课时第三步流程“研读文本,品味感悟”继续和补充,解读课文余下的段落。其方法同上大同小异,研读过程中可结合课后阅读题,抓重点字、词句、段,联系上下文进行课文的理解,加强文章的朗读指导。

(三)、积累运用,练习验收

课文整体分析结束后,可以进行一下积累,目的是梳理学习内容,进一步明确课文的主旨。可以有感情朗读全文;背诵课文要求的段落;读或背自己喜欢的的句子或段落。

然后根据教学内容及各年级段的特点灵活安排写字练习、读写结合的片段练习、课后部分习题、练习册习题以及教师搜集的习题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检测内容以字词为主。

(四)、归纳总结,课外延伸。

对整篇文章学习情况进行总结,明确优点,提出努力方向。布置作业后,可根据实际布置一个实践性活动,向课外延伸(譬如,小练笔,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收集和教学内容有关其他阅读材料等)。

略读课文教学流程的探讨

郜家店小学

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教师只重视精读课文的教学,对略读课文的教学研究甚少,因而不能很好地把握它的特点。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出现两种倾向,要么与精读课文的教学没有什么区别,字词句段、篇章结构,面面俱到、精雕细琢;要么就轻描淡写、囫囵吞枣,一读带过,学生根本没有留下什么印象。大家都知道修订后的教材,略读课文的篇目大幅度增加,每一单元一般有1——2篇。

三、四年级的教材,32篇课文中有15篇略读,约占总数的44%;

五、六年级28篇课文有14篇略读课文,则是五五分成,精读、略读各占50%。略读课文作为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不应该忽视。精读课文的教学固然是基础、是关键,略读课文是学生独立进行阅读的范文,是学生把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读书方法应用于阅读实践的最好素材。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因此,我们应该重视略读课文的学习。那么,略读课文怎么教?一节课40分钟,什么可以略,什么不可以略?然而,“精”、“略”到底怎么样分?下面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略读与精读课的区别(一)从内容上区别

1.精读课有识字和写字任务,略读课只有识字任务。

2.精读课有课后导思、导学、导练的练习题。略读课没有练习题,但在课前有一段提示语,提示了略读课的学习要求和方法。

3.随着年段增高精读课文数量在减少,略课文数量增多。

(二)从课时分配上区别

精读课需两至三课时完成,略读课只需一课时。

(三)从教学方法上区别 1.识字方面的区别

精度课的识字要在教师指导下采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新词,高年段还要括词,理解词义,对难写的生字教师还要指导写字。略读课的识字是在学生运用了精读课文的识字方法后,采用学生自学完成,教师直接作以检查,时间分配上明显少于精读课的识字时间,只对多音字、难读准的字稍加指导。2.阅读方面的区别

精读课要通过自由朗读、轻声读、范读、集体读、分组读、领读、男女生对度、配乐朗读、分角色朗读,中年级还要增加默读、高年级还要有浏览等多种方法使学生入情入境的朗读,要读懂课文,有所感悟,要做到读有要求、读有层次;还要重视结合课后的练习题进行朗读、背诵、积累、体会思想感情,要抓住关键词语或段落带动全文理解,感受句子表达的情感效果及段落表达的效果体会用词的准确、体会观察细致和表达生动的写作手法;还要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如中年级默读方法的指导,要求不出声、不指读,不动嘴唇的基础上加快默读的速度,还要培养学生一边读一边思考,再如高年段的浏览要指导学生在浏览中有一个重要目的,即根据需要收集信息,根据需要快速的看。可以先看标题,再看正文,可以一目十行的读,与需要无关的略去不看,相关的要比较认真的看,并对信息进行处理加工,最终为我所用。

略读课教学一是内容上:理解内容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一般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要求。二是从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以后的大量阅读中进一步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二、略读课文教学主要教学目标

1、用多种阅读方法获取重要信息,尤其要进行略读能力的训练,读懂文章的大意。略读课上,要更注重略读方法的运用,如,默读、浏览、跳读等,训练学生快速默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速度,当然也不排斥精读方法的融合运用。

2、通过自主阅读获取信息,培养独立阅读能力。略读课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实践机会,个体自读和合作交流是略读课文学习的重要方式,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应该用于自读与交流,当然,也应很好地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

3、加强课内外联系,沟通课内外阅读,适度拓展和延伸。略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成为联系课内外阅读的桥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运用精读课习得的方法独立阅读,实现向课外完全独立阅读的过渡。同时,要根据单元主题及课文的特点,适当向课外拓展、延伸。总之,略读课文是学生独立进行阅读的范文,是学生把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读书方法应用于阅读实践的最好素材。因此,我们应该重视略读课文的学习。

三、略读课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明确目标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三)自读自悟

(四)交流探讨

(五)扩展积累

(一)激发兴趣,明确目标

1.激情导入2.板书课题3.交代或师生共同制定目标(单元主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学生初读课文(可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1.自学生字新词:主要要求学生运用精度课上的识字方法,学生自主学生字、生词,同时画出不理解的词,然后学生自读生字或同桌互读生字,目的是读准字音。学生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或同桌互助自主理解新词。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教师直接检查生字,要求不能像精读课上的多种识字方法,只对多音字、难读准的字做以适当强调。因学生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自主理解了新词,检查时如果课文较难理解,可先采用学生汇报理解的新词,再提出不理解的词,然后师生共同解决;如果课文较浅显,学生通过自学就能解决,可让学生直接提问不理解的词,师生共同解决,如果学生没有不理解的,教师也应提出两三个左右重点词来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三)自读自悟1.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2.指名或全体默读“阅读提示”,明确“阅读提示”的内容、阅读方法、重点等,明确怎样学3.根据“阅读提示”内容(一般前两个问题,后一个问题一般是拓展积累内容)放手让学生按照学习精读课文的方法和步骤充分自主读文解决,可提示阅读方法,如中高年段的默读、浏览、跳读等,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同时让学生把阅读中的收获,把感兴趣的或最感动的地方和遇到的问题进行简单的批注或勾画,并在小组内或同桌交流。

(四)交流探讨

1.小组内交流:重在交流自读自悟中遇到的问题和对阅读提示问题的理解。2.教师引导下的班内交流:(1)汇报阅读提示内的问题(一般前两个问题)。(2)汇报小组内最想研究的问题和没有解决的问题,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梳理、归纳、理解,教师要依据学生的理解不失时机的做适当点拨、指导,引导学生进行多种方法的朗读,如用你喜欢的方式读、有感情朗读、轻声读、默读、浏览、范读等,有时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采用跳读的方法。重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3)同时选择一两个精彩语段做为例子进行重点剖析,要以少胜多,择其精华实施教学。这一环节要体现学生自主地、自由地阅读,重在运用阅读技能,享受阅读乐趣。尽量少采用齐读,如用齐读也只能在某句话或某段中运用。

(五)扩展积累 根据课文的特点,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深化延伸使学生学以致用,真正形成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拓展积累的内容要根据语文特点灵活安排,可结合本课或结合本单元主题。如(1)摘抄文中的好词佳句,熟读成诵,丰富学生的语言。(2)可以让学生写一写学习的感受和收获,深化学生的认识。(3)可以补充与课文内容紧密联系的文章进行阅读,拓展学生的阅读面,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自能读书的能力。(4)可以充分挖掘课文的含金量,让学生效仿作者的写作手法进行小练笔。这样可以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阅读作文水平。(5)可以就课文的某些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探究等。(6)可以体现搜集资料对所学知识进行拓展如五年级下册《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一课中,阅读提示中最后一个问题:有条件的可以收集有关西部大开发的资料,把知道的讲给学生听。

四、需要注意的问题

1、教会学生学习的本领。

良好的习惯是形成自学能力的重要保证,因此平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在细读、勾划、查找数据、使用工具书、记笔记、写心得、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等方面下功夫。同时在精读课文的学习中注意相关学习方法的指导。只有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略读课文的“自读自悟”才能落实得扎实有效,才能逐步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境界。

2、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发挥得当。

“以学生为主体”是目前教育界喊得最响的口号,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意味着排斥教师的主导作用。俗话说“好钢用在刀刃上”,在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学习的今天,教师的“导”和“教”显得更为重要。教师“教”什么?一是教学生受原有经验的局限而不能充分理解的内容;二是教全班同学经过讨论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什么时候“导”?导在学生“举步维艰”时,导在学生“一知半解”时,导在学生“欲说无言”时。总之,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要善于运用教学的“点金之术”,让学生的智慧火花不断迸发,尽显其个性、灵性。

3、流程中五个环节的教学时间、教学环节要灵活安排

浅议小学语文探究课教学 第3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对于老师的教学,《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而学生学习语文的认知过程,一般的模式是感知——理解——欣赏——积累——运用,从模仿性的运用到创造性的运用。要以此为依据,设计多种类型的课。如以感知为目的的预习课、观察课、实验课、游戏课;以理解为目的的讲读课;以理解、欣赏和积累为目的的朗读训练课、欣赏课、背诵课;以训练读速为目的的默读课等。除了这些,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根据学校的软硬件适当实施探究课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增强求知欲。

一、探究课教学的意义

什么是语文探究课?语文探究课就是学生根据一定的题目,围绕一定的题目搜集资料、学习资料、分析资料、综合资料,进行判断,最后得出研究结果,写出探究报告的实践活动。这种探究课和讲读课的不同之处在于,后者有固定教材,学生可以依据已有的教材去学习,学生的思维按教材的逻辑去思考;前者恰恰相反,没有固定教材,要求学生根据一定的问题及一些逻辑系统的材料,进行周密的思考,独立进行分析、综合、判断,形成自己的结论,并能说明结论所依据的理由。探究的过程既是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其运用已掌握的知识、能力的过程,更是其发挥思维能力的过程,全过程主要发挥学生自己的能力。当然,教师要给予一定的指导。

语文探究课的教学目的及训练过程,主要在于形成学生训练有素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投身于有价值的活动,靠自己的努力获得结果,同时也获得了一种能力。因为在搜集资料、阅读资料、分析、综合资料的实践中、练习中有所收获,即包含了能力的获得。在活动中学生的思维是自由的、开放的、活跃的,学生由资料的研究而一步一步获得结果,是学生自身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的体现。

探究课可以促进学生细心思考的良好思维习惯的形成。探究课的作用在于它是给学生一些事情去做,不是给他们一些知识去学。而做事要求进行思维或注意某些事物之间的联系,结果是自然地学到一定的知识。通过学生的独立探究才能形成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形成读写能力。

二、探究课的教学过程

1、在课堂上,教师注重与学生交流、沟通,培养质疑能力。教师应积极有效地提倡、鼓励、引导学生多疑、多问,使学生逐步养成爱问、愿问、善问的好习惯。古人云:“学贵有疑。疑,则进也。”让学生自己提出“我明白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我是怎样知道的?”通过提倡、鼓励使学生从不敢问做到“敢于”提问;通过引导,使学生逐步做到“善于”提问,而对于具有导向性、启发性的疑问,教师要适时表扬提问的学生,并组织讨论研究。

2、合作、探究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要倡导在自学、自悟基础上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通过相互启发、共同探究,不仅有所发现、学有所得,而且培养了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也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一个不会合作的人是不会把事做好的。让学生学会合作,教师要尽可能的尊重学生,尽可能的要求学生。一方面教师要实现教学民主,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使学生有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伙伴的权利;一方面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的学习给予有力的指导、引导、辅导、诱导,使学生的学习成为有效的学习、高效的学习。总之,要创设有效的合作学习情境,通过师与生、生与生的交流,使学生不断进行自我组织、自我构建,在这种组织、建构中,逐渐提高语文素养,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语文的方法。

三、探究课的教学结果

学习之后,要对学习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综合要点,得出结论。学生思维的分析、综合能力要在语文课内经常训练,使学生逐步掌握分析、综合能力及比较研究的方法。这种比较,会使学生学会对知识的分类和系统化,其实这就是初步的研究方法。在这个过程中主要的是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使其遇到一定的困难。困难是对学生思维的刺激物,但又不是所有困难都能引起学生的思维。困难程度超过学生已有的经验,就会使其不知所措,影响其信心。困难的程度必须适合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其处理这个困难有一定的控制能力。通过解决困难使学生有系统地进行思维,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语文评课策略探究 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评课,教学目标,标准

小学语文评课是探索语文教学规律, 研究语文教学改革和语文教学经验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对促进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校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促进学校语文专业科研水平的提高都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如何进行科学评课,提高评课的水平,发挥评课的功能,就成为诸多语文教育工作者认真探讨的问题。

一、端正评课态度,充分做好评课准备

评课之前, 评课者应该对授课者所讲内容及其评课班级的学生特点进行全面了解并做好评课计划, 做到有备而战。 评课者应该充分了解授课内容,在熟悉授课内容的基础上,还应该提前设计一个预案, 进而确定自己评课的重点。 评课的研究课题范围很广泛,评课者只有换位思考,把自己当作授课者,才能确定自己要关注的课题的重点。 假如这节课让“我”讲,我会怎样讲,“我”的关注点在哪里,这节课最容易碰到的问题是什么,如何讲解重难点内容,用什么方法讲解重难点内容……总之,课前要设计一个具体的预案,听课时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听课,这样听课时就会有明确的方向, 还会让自己的研究有一个具体的参照物,从而为分析评价授课者的优劣得失做好了铺垫。

二、把握评课角度,倡导科学评课方法

评价语文教学方法时, 我们应该遵循评课标准从下面几个角度进行评价。

1.评课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评课时, 处理好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 把重点放在学生学习的方面, 关注学生是否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投入到语文学习状态中去,学生是否能够独立学习、思考学习、探究学习、欣赏学习。 真正的教学目的就是看学生学得怎么样, 真正评课的标准也是看学生学得如何。

2.评课要处理好感性和理性的关系

评课者评课时应处理好感性和理性的关系。 语文教学中如果感性、形象多,理性、逻辑少,那么语文课就很空洞,不能培养出优秀的公民;如果理性、逻辑多,感性、形象少,那么语文课就不会生动有趣, 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评课者评课时应注重这两对关系,从客观的角度运用语文教学理论及其事实对课堂进行评价。

3.评课要处理好“简单”“复杂”的关系

评课者,应该正确处理“简单”和“复杂”的关系。 评课时,要依据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扮演的“角色”进行评价。 如果学生直接面对教材,进入教材,围绕教材多读多思,挖掘出知识,挖掘出文学,挖掘出问题,授课者就能够在恰当的时机给予引导,提出具体的问题,在需要学生阅读和思考的时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独立思考;需要点拨时,授课者就能够适时进行点拨,使语文课成为一堂精彩的语文课。 运用科学的评课方法进行评课,会大大提高评课效率。

三、明确评课内容,建立多层评课标准

观课评教的最低目的, 就是对一节语文课进行质的评价在语文教学内容角度,我们提出了一堂语文“好课”的较低标准较高标准和理想标准。 按照这样的标准进行评课, 能够深入把握教学内容,进行评课就有理有据。

1.较低标准:教学内容正确

评语文课时,在语文教学内容方面点评,要评语文教师是否完成了一节语文课的较低标准。 这主要在两个方面进行点评 (1)教学内容和听说读写的常态一致 (语文课听说读写的取向姿态、方式,要和生活、工作、学习中所需要的、所运用的一致起来)。 常态的对立面是变态,如果所教的“语文”只有在试卷上才体现它的用处,甚至语文考试的改进连在试卷上也用不上,那就是变态的“语文”。 (2)教学内容与学术界认识一致。 目前大多数语文教师都是高师院校中文系的毕业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他们大都能说出这些知识。 评课者评语文课时, 首先注意的就应该是授课教师是否把握了语文内容的较低标准,把语文教学内容明确化。

2.较高标准:教学内容现实化

评课者点评语文教学内容时, 就要看授课者是否完成了语文教学内容的较高标准。 这也应该在两个方面去把握。 (1)想要教的内容和教的内容一致。 语文教师在想教什么与实际教什么之间,普遍的存在隔阂、矛盾乃至对立、冲突。 (2)教的内容和学的内容趋向一致。 教师教学是为了帮助学生学, 最终也落实到学生学,教与学虽然不是单纯的传递关系,但两者趋向一致,教师的教与学生所留驻的经验具有明显的关联性,这对一节好课无疑是最基本的要求。

3.理想标准:语文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

最理想的语文课, 应该是语文教学达到了我们的理想标准评课者评课时也应该在两个方面去把握。 (1)教学内容与课文课程目标相结合。 语文课程之所以是语文课程,是因为课程与教学内容受目标规限、指引。评课者评课时,就要注意语文教师的教学内容是否与课程目标一致。 (2)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需要相结合即语文教学内容在符合课程目标的基础上, 也符合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的实际需要,这就要求授课者注重“实践性知识”。

小学语文探究课 第5篇

语言积累型

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重视语言的积累。而语文的积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平时加强积累。因此在布置作业时,我就要求学生积累自己喜欢的各类成语、俗语、谚语、诗句、格言警句,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等。比如教学完《观舞记》后,同学们被冰心笔下充满异国文化风情的形象所感染。课后,我就布置这样一道作业:课文运用了大量美的词语、句子、修辞等来描写卡拉玛姐妹优美的舞蹈。请找出来,做成分类积累卡。又如,为了丰富学生的古诗句储存量,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我让学生积累各类古诗句。如描写花、鸟、山、水、雨、雪、风、月、春夏秋冬四季、离别情、思乡情、亲情的诗句等。这类作业可以充实学生的语言素材,积累语言精华,丰富文化底蕴,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等,提高语文的综合素养。

文学欣赏型

一个学期,一册语文书30篇文对于一名成长中的中学生来说仅是干旱中幼苗的一滴水。因此,增加阅读量,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是语文作业设计中重要的一环。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文学名著武装学生”是我语文作业设计中的重要理念。我有意识从课本中引出重点作家的作品,并指导、布置他们去阅读。比如七年级课文中由寓言可引申到《伊索寓言》;由法布尔可引申到《昆虫记》;由冰心可引申到《繁星》、《春水》;由鲁迅可引申到《朝花夕拾》;由笛福可引申到《鲁滨逊漂流记》;由郭沫若可引申到《女神》、《星空》等等。每个月可以上1-2节“名著推荐课”,1-2节“读后展示课”对学生的读书活动进行指导及鼓励。还利用假期给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的读书计划,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这样,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能力,极大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能动性.

朗读感悟型

一篇课文“三分文章、七分读”,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演讲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是语文作业设计中必要一环。为了培养、锻炼学生的这些能力,我设计的课文预习作业是自己朗读三遍,给父母朗读一遍。朗读第一遍,圈点勾画查字典;朗读第二遍,整体感知悟主题;朗读第三遍,读出感情品语言。朗读三遍后,展示给父母,让父母鼓励性点评。优美的诗文还可以实际配乐朗诵作业,如在做《春》、《散步》、《纸船寄母亲》等优美散文、诗歌,朗诵作业时可以让学生进行配乐朗读,通过反复朗读,增强语感,提高朗读水平,加深情感体验。

练习写作型

写作能力是语文重要的能力之一。写作对于一个中学生无过多技巧可言,只有多阅读、多练笔才能有较大的提高。而传统教学的一个学期六、七遍作文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布置作业时,我结合课文想方设法让学生多练笔。如教完《皇帝的新装》,让学生续写结尾;学完《走一步,再走一步》、《伟大的悲剧》、《登上地球之巅》等课文,让学生将原文缩写成200字左右的小文章;学完《观沧海》、《天净沙秋思》等诗词,让学生发挥想象,扩写成200字左右的小散文;学完《最后一课》,让学生改变人称,以韩麦尔先生的口吻改写原文,也可以“小弗郎士走在回家的路上”为开头续写;学完《木兰诗》,让学生补写木兰回乡时的情景;学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让学生仿造“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也许……也许……也许……总而言之”等句式仿写片断。也可仿造“雪地捕鸟”这段文字,联想生活中做过的游戏,写出该游戏的连续动作;学完《丑小鸭》,让学生发挥想象,长成美丽的天鹅的“丑小鸭”又来到当初出生的地方会发生怎样的故事,请以“我又回来了”为题写篇400字左右的文章;学完《伤仲永》,问中的方仲永为何会从一个天才变为一个平常人?请你谈谈看法,写一篇300字的小作文。

实践活动型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实践活动型作业,一改传统作业单一的纸笔功夫,强调作业在生活中、实践中完成。作业设计要关注学生生活领域,让学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注重实践探究,强调把书本上的知识真正运用到实践中去,达到学以致用。

这一类型具体又可以有以下一些做法:

学一学。如学习《竹影》一课,让学生模仿文章画竹影,在有月亮的晚上动手画一画,将课文知识内化为学生脑中的知识,在动手实践中感受久违的童真。

画一画。我过古典诗词博大精深,为了帮助理解、感悟感悟课文内容,我们可以采取诗配画的形式,很好地训练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感悟能力。也可以在学习了某个人物描写之后,让学生画一画这个人物,尽量做到形神兼备,这样能使学生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

演一演。有些课文内容故事情节比较强,场面描写精彩,可以让学生编写课本剧进行表演。比如《丑小鸭》、《爸爸的花儿落了》、《皇帝的新装》等,这样入情入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能力,还可以创造性地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

查一查。在教学综合性学习《探索月球奥秘》、《戏曲大舞台》等知识性较强的内容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图书馆或上网查找有关资料学习。

辩一辩。比如开始教学有关“探险”这一单元时,可以布置学生就“探险是否有意义”这一问题准备辩论,学完这一单元后,组织学生进行辩论。布置辩论的作业,会很好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正确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辩论中,发展了学生的倾听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使语文阅读由封闭转向开放,实现语文教学的民主性、开放性。

看一看。鼓励学生观看中央电视台的《电视诗歌散文》、〈艺术人生〉、〈今日说法〉等名牌栏目。也可以听一听每天早上6:30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读一读每天的报纸。

总之,实践活动型作业关注学生做作业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新知识、新理念去解决各种问题,从而增长知识,培养能力。

问题探究型

任何课文学完后都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学生也不可能没有任何问题。问题意识是创新精神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主动学习的表现。问题探究型作业就是要求学生在学完课文后提出自己尚未理解或未完全理解的问题,并和同学讨论或向老师请教。比如鲁迅的〈风筝〉这篇课文对初一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学生提出了不少闪烁着指挥火花的问题:

1为什么说“悲哀”是无可把握的?

2为什么说“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去吧,--但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3待到小兄弟惊异地笑着说:“有过这样的事吗?”为什么“我不觉得宽松反而觉得沉重”?

4作者借写童年的故事,表达了什么感情?表现了什么主题?

5小兄弟为什么全然忘却,毫无怨恨?是真忘了吗?

……

问题探究型作业对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培养学生动脑的良好习惯无疑是一种极好的促进,况且今后社会的发展更加需要一批勇于提出问题和善于提出问题的人。只有能提出有意义的问题,然后去探索、去寻找它的答案和解决办法,才是真正具有创造精神的表现,也才能真正造福于社会。事实证明,这种形式的作业对于培养学生思维习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展示学生个人才智都是一种极好的尝试。

情感体验型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在语文作业布置时,教师初了对学生进行语文技能训练、知识积累之外,还应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在作业中也得到情感的熏陶。比如在教完〈我的信念〉之后,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居里夫人伟大的人格魅力,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电影〈居里夫人〉;教完〈黄河颂〉,设计作业、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黄河颂〉部分,并进行表演唱。

朱卫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探究 第6篇

关键词:教学氛围;教学模式;自信心

在新的形势下,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设多种教学情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自主选择学习方法。新的教学理念的落实预示着彻底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语文课堂将充满生机活力,学生充分释放自己的个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从而有利于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一、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学生产生了学习的兴趣,进而就会迸发强烈的求知欲,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一切手段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比如在学习《群鸟学艺》时,先让学生自主搜集或制作各种鸟的图片,以讲故事的形式告诉学生有一群鸟朋友要来我们班做客,然后出示各种鸟的图片,这样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被激发,进而出示课题。运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进入情境中,启迪学生的智慧,打开他们的学习之门。

二、开启学生的智慧,全面发展学生能力

语文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所以,教师需要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启发和点拨学生的思维,在活动中获得知识,因此,要凸显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如果学生不去积极参与,教学效率就难以提高。只有给学生机会让他们动手、动脑,自主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学生才能处于一种积极探究状态。如在揭示《群鸟学艺》这一课题以后,让学生充分阅读,然后发现问题,围绕课题提出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再去细读、品读,在课文中作出批注,疑惑的地方用问号标出。通过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最大限度地挖掘了他们的潜能,开启了学生的智慧,锻炼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实施开放式课堂教学,构建互动教学模式

语文学习要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理解和体会词义,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各抒己见。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和知识充分思考,进而形成自己的思维,发表不同的见解,并针对不同的见解进行辩论。在辩论中,学生深入理解和感悟,认识到学无止境,再博学的人也有不懂的知识。这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去争辩、去探究,让学生的思维在广阔的空间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张扬他们的个性,变枯燥乏味的课堂为活力课堂。

四、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挖掘学生潜能,发挥学生特长

语文教材每一篇作品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语言优美精妙,见解独到,含义深刻,都是引导学生学习的好资源。教师要运用灵活多变的方法让学生充分阅读,充分发挥学生的智慧潜能,释放学生个性,展示学生特长。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重点字词、句子,积累精美语句,逐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如在学习《群鸟学艺》这篇课文时,学生要围绕重点充分阅读,让学生反复朗诵鸟的语言部分,从而体会它们的心理活动和学习的态度。并让学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自主编排和表演课本剧,形象的表演、生动的语言,体现了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然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阅读感悟,在各自评析中得到升华。

五、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

关心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心,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促进学生积极学习。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行,尤其要关注学困生的言谈举止。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学生的美,留心学生的闪光点,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合适的学习,展示他们的特长。否则教师的指责、批评都会打击学生的自尊心,挫伤他们的积极性,使其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甚至开始厌烦语文学习。因此,教师要创设适合学困生发展的条件,让他们获得成功,享受学习的快乐,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果这部分弱势群体在课堂上都能积极参与,课堂才能真正活起来。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次教学,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困生回答,不管学生能不能答对,教师都要给予鼓励和引导;逐步加大训练难度,对学生提出更高要求,在不断训练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使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平时要对学困生多鼓励、多引导、多帮助,比如:“其实你很聪明,只是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只要努力,你一定非常棒!”“你的见解非常独到!”这类的评价方式,肯定了学生的进步,学生认识到了自己能行,从而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并由此喜欢上语文学习,提高了语文课堂效率。

总而言之,语文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多彩课堂,适时追问和启发学生,启迪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潜能,给学生广阔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去探究知识,体验快乐,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徐焕.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创新探究[J].时代教育,2013(12).

小学语文复习课的实效性探究 第7篇

一、明确计划, 统筹教材

复习是把平时在每篇课文中学到的零碎知识系统化, 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所学内容。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整册教材。复习既要结合教材特点, 更要从本班学生学情出发, 制订好一个周全细致的复习计划, 把复习时间合理分布。教材的知识体系的重点部分、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知识点难度系数大的部分可以适当增加复习的时间。这样, 复习过程不至于前紧后松或者前松后紧, 最主要的是, 从根本上杜绝了随意性。

在期末总复习之前, 先把全册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按照拼音、字、词、句等不同的内容进行分类, 把课文中出现的练习类型分别列出来, 把阅读思考题、作文训练等也分别罗列出来。有人误认为作文没有什么可复习的, 其实, 复习是提高学生综合作文能力的重要一步。教师居高临下, 对本学期作文训练的内容和形式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 让学生从总体上回顾本学期作文的特点。结合学生写作的实际解析各类作文的标题、开头、正文、结尾的写作知识和要求。这样, 从整体上把握全册的内容, 复习时就有章可循、有的放矢。

二、突出重点, 探寻纽带

上好复习课, 教师首先要做到重点突出, 举例要有较强的针对性。要抓住全班学生掌握知识的薄弱环节, 紧扣出错较多的知识点设计复习内容, 做到有的放矢, 对症下药。根据知识间的纵、横联系, 比较系统地规划设计复习训练内容, 使所复习的知识系统化。

在复习过程中注意基础知识、阅读、作文等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 使之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将分散的知识点融入到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里去。一般情况下, 以复习课文段的阅读为载体, 把基础知识和写作复习融入其中。教师深入钻研教材, 发掘文本中蕴含的训练因素, 以阅读为核心, 融双基于一体, 使复习“牵一发而动全身”。这样, 既不加重学生的负担, 又能大大提高课堂复习的效率。

如复习《埃及的金字塔》一文, 抓住课文的重点段落, 也就是第三自然段 (古埃及各个王朝修建的大大小小的金字塔共有70多座……全部工程用了整整30年时间) 。我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思考:片段中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画出相关的词句, 再细读这些词句, 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两个问题抓住了单元知识点———说明方法的复习。最后要求学生用上合适的说明方法进行片段小练笔。

三、开放课堂, 创情激趣

语文学科的复习, 容易出现天天模拟考的现象, 教师忙于改、讲、评, 学生非抄即背, 非写即读, 机械枯燥, 厌倦之情不言而喻。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 虽终日忙碌, 但效果难如人意。若教师灵活运用多种形式, 创造情趣, 调动兴趣, 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复习生字时, 我让他们编字谜, 学生很是喜欢, 兴趣很高, 如“舅”:老鼠舅舅是男的;“资”:发给贝贝一次工资;“啪”:一掌拍在嘴上……

1. 在游戏的快乐情趣中复习

复习课最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这就要求教师在选题、程序设计上多动些脑筋, 使之更加符合小学生年龄特征和接受水平。比如, 把一节课创设成一种情境, 比如“闯知识迷宫”等“过关斩将”式的游戏很适合低、中年级的儿童。而高年级复习时应注意题目形式的“变脸”, 让学生在情趣中复习。

2. 在开放的自主情境中复习

要实施开放式教学, 即让学生自主选择复习的内容和形式, 自己总结复习的方法。教师的任务在于“宏观调控”, 把握复习的方向和进度, 进行适时的引导和点拨。如复习生字:“你认为哪些字比较易错, 应重点反复练, 可以同桌间合作听写, 也可以出一份自测题。”复习阅读部分:“自己从课外读物中找一篇文章, 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 这些问题该怎样回答, 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每复习一类形式或一个单元让学生写一份“复习心得” (字数不限) 。每节复习课留5~10分钟, 可以同桌考同桌, 可以互考竞争对手, 也可以一人当擂主, 其他人攻擂, 甚至可以采用学生考教师, 或者教师答记者问等形式。

四、点点深入, 举一反三

科学设计好练习。练习设计应做到以点带面, 具有辐射性。实践证明, 使用迁移的复习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看图学文是贯穿于小学语文整个教材的文体, 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课文的教学, 培养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复习课上教师则需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看图学文的学习方法, 然后把这种方法迁移到其他看图学文课文的复习上来, 指导自我复习。实际上, 学生完成这种迁移之后, 不仅所需复习的知识、思想、内容得到了巩固, 而且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想象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任何一节复习课, 有了简明、科学的目标, 具体从一点入手, 由浅入深。例如, 复习“打比方的句子”, 这就要让学生搞清楚什么是打比方的句子, 还要学会初步的判断, 区分那些形似的句子。光做到这一点还不行, 还要让学生体会到比喻句的妙处, 最后尝试在语言环境中运用, 可以让他们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 等等。于永正老师提倡语言课要“一课一得”, 同样, 复习课也要这样。

小学语文实施微课教学的策略探究 第8篇

关键词:微课,小学语文教学,应用研究

微课教学指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运用电子信息与媒体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等教学设备,将教学内容以视频、音频、PPT等多种形式呈现给学生,从而使课堂教学更为生动,达到良好的效果。要培养学生对小学语文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改变课堂教学僵化模式而对课堂进行一定的设计和灵活性改动是很有必要的,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利用微课进行教学,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1.微课教学在当今学校教育中的应用

电脑的出现是科技发展的一项重大突破,学校教育中越来越多地使用微技术是当今时代发展的潮流,也必将成为以后学校教育发展的方向之一。微课教学是把微技术运用与学校课堂教学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通过与计算机相关的各类教学设备与教学器材以及教学技术的使用,可以使学校教育的方法与技术得到有效的提高,从而更好地提高学校教育的总体水平。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微课教学,主要是使用多媒体器材与课件,丰富课堂教学的模式,将教学内容以视频、音频、PPT、电子幻灯片等形式呈现出来。一方面可以使语文的课堂教学内容呈现立体化、多样化和更为生动的效果,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从多个角度理解知识。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借用现成的优秀教学视频与教学课件来提升课堂教学的综合水平。不过,一方面由于目前小学学校当中普遍存在教育资金短缺、教学设备更新换代缓慢的问题,教师实施微课教学所需的器材与技术条件很难满足。另一方面小学教育当中对于微技术的使用普遍重视不足,很多教师并不了解微课教学的作用和具体实施办法,这些都造成了目前小学教育当中微课教学效果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而要改善这种现状,一是需要设备的更新与技术的引进,二是需要在教学理论中重视微课教学,将微课教学作为小学教育的一个课题去进行深入地研究与对待,通过在教师中普及微课教学理论,让教师熟悉微课教学的技术与方法,了解微课教学的作用与意义,才能更好地将微技术应用于小学教育,起到运用现代科技提高学校总体教育水平的目的。

2.小学语文课堂中微课教学的方法

(1)合理运用微技术。微课教学的核心是现代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同时辅助以练习测试、教学点评等辅助性教学手段,根据语文课堂教学具体内容与教学目标的需要采用一定的方式构建出丰富直观的教学模式。而要实施微课教学,首先应具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教学设备,教师需要在深入研究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各类基于微技术的教学措施融入课堂当中,事先做好实施微课教学的课堂设计,并在课前准备好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教学设备,依照教学设计在课堂中合理地使用微课开展教学,这样才能起到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2)在小学语文中实施微课教学的要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微课教学,针对的教学内容应选取课堂中的难点和重点进行微课的资源设计。对于语文课堂当中较为复杂、难以被小学生理解与记忆的部分,基于微技术进行教学设计,以视频、音频、图片等生动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同时教师辅以讲解,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于相关教学内容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目前在小学教育领域有很多现成的优秀教学视频和教学课件,这些在教育系统网络资源中可以找到,教师可以借鉴这些资源进行整合,变为适合学生的教学视频或电子幻灯片开展微课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微课教学可以使语文教育在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境里面实现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通过现有教学资源的微技术共享实现小学语文教学技能的借鉴与参考,从而有效地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促进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专业性与科学性的发展。

(3)教师要充分掌握实施微课教学的技术。由于实施微课教学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因此对教师的能力有多方面的要求。教师首先应具备深入研究教材,合理划分语文教学重点和难点的能力,这样在制作微课教学资源时才能抓住重点,才能将微课教学应用在正确的教学方向上。同时要求教师掌握良好的多媒体技术,才能通过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基于微技术的教学设计将微课运用于语文课堂中。因此,教师应积极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与教学水平,多方了解各种教学技术与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将微课教学融入到小学语文教育当中,使课堂教学的水平得到提高。

(4)校方要重视微课教学。实施微课教学仅仅具备了操作能力而缺乏必要的教学设备与教学资源也是不行的,而相关教学设备与教学资源则需要学校方面的支持。这就需要学校对微课教学的实施具有足够的重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添置,并在配备后观察教师的实际教学效果,视实际效果进行教学方案的调整。

小学语文探究课 第9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探究,阅读教学,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 时代的不断进步,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 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有的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这就要求我们在传统教学基础上要有所突破和创新。自主探究式教学的脱颖而出, 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这种方法不但可以拓展小学生的思维空间, 而且可以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语文阅读是小学语文科目的重点, 因此, 自主探究性学习方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结合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 首先阐述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自主探究性教学方法的重要性, 就如何培养学生小学语文自主探究性阅读能力进行研究分析, 提出了几点自己的见解, 给广大同仁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自主探究式教学策略的必要性

1. 自主探究性教学以人为本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自主探究性教学策略可以充分展示以人为本的特点,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好品质, 为将来步入高一级的学校打下良好的基础。再者, 小学语文阅读自主探究学习, 可以帮助学生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小学语文阅读过程中, 既可以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德, 陶冶学生的情操, 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自主探究性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意识

自主探究性学习是在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 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通过这种自主权的下放, 充分激发出学生自主学习的激情, 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努力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3. 自主探究性教学可以弥补教学不足

由于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 学生的教育背景和家庭背景不一样, 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不一致, 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难顾及所有的学生, 采用自主探究性学习策略, 可以从学生个体差异入手,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有效地因材施教, 帮助学生弥补自身欠缺之处, 通过这种方法的实施, 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不足。

二、小学语文自主探究式阅读教学策略分析

1. 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阅读问题

众所周知, 语文阅读就是从文字获取信息的过程, 对于学生而言, 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 要掌握阅读的技巧和方式, 充分活跃自己的思维, 力求达到最佳的效果。由于小学生大部分都处于朦胧的阶段, 生理和心理都处于发展阶段, 对事物的认知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偏差, 这时就需要我们教师进行加以正确的引导,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故事去吸引学生, 就课文内容而言, 我们可以提出一些有趣而且有价值的问题, 并要求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课文, 在文章中寻找合适的答案, 进而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2. 注重运用联系的方式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 不但需要讲究探究性, 而且还要讲究阅读的联系性。自主探究性阅读, 就是在现有的经验基础上对文章进行解读, 所以, 我们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时候, 一定要注重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培养, 要让学生自主地去感悟文章中文化内涵。我们在语文阅读教学中, 还要注重知识的延伸, 我们可以延伸学习一些已经学过的诗词歌赋等等, 分析对比, 进而让学生领略到课文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通过这样方式, 还可以帮助学生发展思维, 提升阅读能力, 开拓学生的知识面, 进而提升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三、结语

总之,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自主探究式学习, 可以有效地保证语文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 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同时, 小学语文自主探究性阅读方式还可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 我们要立足学生实际情况, 不断积累教学经验, 努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自主探究能力, 使学生真正爱上语文,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进而推动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长林.学生自主探究阅读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学苑教育, 2012, (11) :27.

[2]杨富强.小学语文自主探究五环节阅读教学模式[J].作文教学研究, 2019, (01) :111.

小学语文探究课 第10篇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

(一)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多样性

小学语文学科教材内容体现了时代性、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 不仅着眼于掌握小学语文素养的培养, 更主要通过小学语文教学活动, 有助于学生从知识目标、情感目标、能力目标等方面促进提高, 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 有充沛的精力去攀登科学高峰。小学语文教材中还蕴含着丰富的创新资源, 每篇课文都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都充满着创新的精神。因此, 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善于挖掘创新因素, 凭借教材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 小学语文活动的实践性

小学语文教学是以阅读为主要手段, 其突出的特点是实践性, 具有独特的、开阔的学习和活动环境, 有充分的阅读、表达、实践的机会, 对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

(三) 小学语文课组织形式的多样性

活动内容的丰富性、个体与集体的竞争与参与性等决定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多样性。语文教育是小学教育中最重要的基础工具和基础文化学科, 负有特别重要的任务。因此, 我们应当看到, 语文学科不但是一门知识性学科, 更是一门工具性学科, 教学中更应注重实践, 强调运用。听说读写等基础的语文技能依靠教师分析规律, 讲解要领有一定的效果, 但要真正形成技能还得靠学习者自身反复练习。所以, 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 要让学生通过读、背、听、说、写, 在多种形式中积累课文中规范的语言, 从而提高语文能力。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

(一) 教师须转变观念, 树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教学宗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 教师应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 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课堂教学方式, 把课堂还给学生, 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和创新, 使学生不断摆脱对教师的依赖,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这样才能使学生对上课有兴趣, 从而走上自主, 走向创新。

(二) 小学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

学生的观察力是开发智力的重要内容, 同时也是开启创造力的基础。在引导学生观察时, 1.要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选择。2.教师要做好观察前的准备工作。3.观察应注意重复。4.要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和习惯。如教师可布置学生搜索或者浏览一些感兴趣的话题和文章或让学生说出某篇文章的写作特点和一些感兴趣的作家的作品。如在《装满昆虫的布袋》一文的教学时候, 鼓励学生了解法布尔相关的事迹及其作品, 以及与其同时代的生物学家, 因为他们在青年时代就不断培养自己的观察和学习能力。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又提高了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

(三) 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及强烈的求知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小学生的好奇心非常强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一般采用提问的方式或者描述一段内容, 引领学生想象, 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如在上新课时候会提问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文章。这一方面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一方面教师由此可以开始新课的教授。因此, 好奇心的驱使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增强。在《海底世界》一文教授时, 上课前播放关于海洋的情景, 以引导学生进入学情, 增强对海底世界的探索兴趣。

(四)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多向思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教师应该注意综合运用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各种方法, 创设促使学生独立探索、发散求异的教学情境, 形成鼓励学生自由发表独创见解、热烈讨论的课堂氛围。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讲究方法的灵活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教师应当尽量少讲, 使教学内容保持思维价值, 能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掌握创新的方式方法。教师不仅能提出有多种解答方案的发散性问题, 启发学生独立地谋求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和方法, 以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而且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创新能力。如在《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中, 我鼓励学生联系实际生活, 勇于探索, 敢于发表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发现, 并能表达独特见解和发现。

(五) 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来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信息技术发展与语文教学相结合的过程中, 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 教师的主要职能不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 而是要精心策划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哪些环节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来解决语文学习中的实际问题。教师上课前先设计出课件, 引出问题, 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共同探究来解决。以小组形式学习的形式, 每位学生在小组中都带有不同的学习任务, 让其带着任务及其问题去学习, 因此既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特长, 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所发展。同时, 由于各小组之间的竞争, 使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大大增强。因此, 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为学生素质的提升和集体荣誉感的增强提供了良好的引导作用。《黄山奇松》的教学, 运用多媒体技术, 充分展现黄山的美丽风光, 让学生陶冶于美丽的景色之中, 在美的感受中学习课文、感悟课文、理解课文。

小学语文实施微课教学的策略探究 第11篇

一、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满足现代化教学的实际需求,教师要利用现代教学工具,结合科学的教学方法,为教学营造出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为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做好充分准备。课堂的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程,在微课的辅助下,这一活动过程更能发挥出独有的效果。微课辅助教学时,教师要发挥出“教”的引导价值,设疑质问,适时引导与点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教师的启发下,再通过自己的分析理解去获取相关的知识。例如,在学习《掌声》这一课文时,可以先通过微课把本篇文章需要解决的问题列出来,组织学生通过阅读分析解决这些问题,当小学生们动口、动脑解决这些问题后,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能得到一定的锻炼。在思索问题的过程中也发挥出他们的聪明才智,真正做学习知识的主人。教学实践表明,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微课的适时加入,学生们的多种感官也被充分调动起来,全方位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之中,学习的积极性也被调动出来,课堂教学也变得更加生机勃勃,活力四射。

二、利用微课突破难点,查漏补缺

在课前预习时,教师可以把新课程的重点、难点和易错点制作成微课视频、音频发给学生,作为自主学习的辅助资源。如在讲解"把字句和被字句"这一知识点时,先学习知识,按照正常的模式学习,然后进行小型测试,发现一部分学生在转换上面出现障碍,针对学生的这些漏洞"对症下药"详细讲解,同时做好记录和反思。通过让学生复习记录,再进行一次小型的针对化测试,获得学生的反馈。学生在一个精力高度集中的时间内接受了大量的知识点强化,因此,记忆深刻,效果不言而喻,并且整套内容花费的时间是传统教学时间的一半,学习效率提升显著。例如,《桂林山水》一文中:把“桂林的山像老人,像巨象,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等制作成微课视频,展示给学生。由于视频的直观和形象,生动显示出比喻句文体的特点,把比喻句的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比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语词)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的三个主要结构清晰地反映出来,使学生们理解起来相对容易。同时通过不同的音频阅读,感受到了比喻句对增强文章语句感染力的作用,学生们明白这些之后,对文本的理解更加深刻,阅读效果更好。

三、通过微课,让学生领悟意境

微课集视频、图像、声音与文字等多种媒介为一体,动静结合,相互配合,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逐渐构建一个更加生动且有深度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让学生更有动力去体味文章的内涵,领会其中的意境。例如,在探究《一夜的工作》這篇文章时,由于学生对周总理的了解不多,很难领会周总理形象的高大,教学时,仅仅依靠教师的逐句分析也是很难让学生充分理解的。这时,就可以借助微课,把周总理的相关照片、生活事迹片段展示出来,让学生更直观形象地去了解周总理的工作状态,加深对周总理整体形象的印象。再回到文章的学习当中,孩子们也会带着对周总理形象的理解去品读课文,学生也就很容易领会周总理废寝忘食的工作精神。结合十里长街送总理这一片段,学生们也能更好地体会人民对总理的爱戴。文章中营造出来的意境也在不知不觉中被学生们领悟。

四、利用微课拓展延伸,提高学生整体水平

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生活即教育日益深入人心,这正是推进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语文教学不能只是局限于教材,而是要向课外拓展与延伸,将语文引向宽广的现实生活空间。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如在学完《北大荒的秋天》,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制作寻找秋天的足迹的微课视频,让学生结合文章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亲身感受秋天的气息与脚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秋天,用自己的双手描绘秋天。这样就可以将学生的思维延伸到课外,带领学生走进宽广的现实生活去寻找秋天,更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热情,促进学生阅读水平、观察能力等全面提高。同时让学生收集历代文人墨客描写秋的诗词等,将这些材料集中在一起,师生一起展开认真的分析、充分的交流与激烈的讨论。这样的活动给予了学生更宽广的空间,学生的学习与认知不再局限于教室与教材,学生通过对这些诗词作品等的分析,既可以从中领略到秋的喜悦与美丽,又可以在分析与比较中掌握不同的写作方法与技巧。

总之,微课是信息化时代的一种新生教学资源,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微课让学生在欢快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在无形中减轻了教师的重复劳动。但微课不能代替教学,应该为了教学而微课,不能为用微课而微课,需要教师根据情况自主使用。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学情制作最简约、最实用的微课,将微课有效运用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使小学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索的乐园,让他们在语文课堂上也能轻舞飞扬。

高中语文试卷讲评课有效性探究 第12篇

(1) 重在面面俱到, 忽略主次需要; (2) 重在答案呈现, 忽略思维过程; (3) 重在教师讲授, 忽略学生参与; (4) 重在知识总结, 忽略知识拓展。

出现这些低效甚至无效的试卷讲评课的原因是什么呢?在当前新课程背景下, 有效的语文试卷讲评课的评价标准又是什么呢?如何构建高效的高中语文试卷讲评课呢?笔者在一线教学中得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试卷讲评课有效性评价标准

有效教学理论判断教学行为有效性的参考指标具有以下特点: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教学结果的有效性, 教学投入与产出的有效性。由此得出低效甚至无效的评讲课的成因:

(1) 教学目标设定错误, 甚至无教学目标; (2) 重视答案的呈现, 缺失学生思维过程; (3) 教师越俎代庖, 学生坐享其成; (4) 知识拓展缺位, 不能及时跟进。

二.高效讲评语文试卷的教学策略

(一) 课前锁定教学目标, 明确学生需求

1.统计并分析得分率, 确定教学目标

教师要想将试卷讲评课的效率达到最高, 让学生在考后收益最大, 那么教师在课前必须做足了“功课”, 充分地统计好分数并仔细分析学生答题情况。统计并分析得分率在于为确定试卷讲评课的教学目标服务, 做到有的放矢。所以教师每次批改了试卷后, 不仅仅要统计班级均分、及格率, 更加要统计学生试卷中每小题的得分率。分析就是教师挑选出得分率较低的题目, 并分析造成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 揣摩学生的答题思路, 以便教师在讲评试卷时将着力点用在刀刃上,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挑选典型的错误案例, 明确讲评重点

挑选典型的错误答案时要仔细, 不应该随便拿一个答案就用, 而是选班级中绝大多数学生都犯了相同错误的答案, 这样讲评时才有针对性, 哪些内容该侧重讲, 哪些内容该略讲, 这样的课堂才会最高效。

(二) 课中呈现典型的错误答案, 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

1.展示典型的错误答案, 师生即时打分

如讲评《行脚人·黄昏》中“暮色中忽然响起叮叮的铃声……请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题目时, 笔者选取班级中较为典型的错误答案展示在黑板上, 然后要求班上学生对照参考答案即时打分, 再亮出笔者打出的分数。打分的结果让笔者更加充分地意识到学生在此题目上确实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2.分析原因, 明确答题思路

如学生中典型的错误答案为:1写出铃声和狗的吠嗥声的响亮、清脆。2承上启下, 承接上文环境的寂静, 引出下文牧羊女的出现。此题的“参考答案”是:1承上启下2打破前文荒寂的气氛, 引出下文牧羊女出现的情节。

教师要求学生对照参考答案, 讨论此题的失分点及失分原因。经过一阵激烈地讨论后, 学生发现了他们答案中的失分点, 并能分析出他们出错的原因。此类“作用”题应该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来思考, 而学生在回答时只是机械浅显地概括了内容, 并没能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经过讨论之后, 学生对自己答案中出错的原因更加清楚了。事实证明,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样的讲评课, 才是最有效的。

3.链接已做练习中相似题型

教师在讲评试卷时应当从具体的“知识点”出发, 调出学生已经构建的知识框架, 把整体的“面”挖出来, 这样更能巩固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构建, 达到全面掌握此种题型解题方法的目的。如可以链接曾做过的考查类型较相似、知识点联系比较紧密的题目, 这样的做法能够让学生同中求异、异中求同, 达到归纳此类题型的目的。

4.学生归纳类似题型的方法

此类题型评讲结束后, 教师要舍得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 让学生归纳出语句或段落在文中不同位置的作用, 如:语句或段落分别在开头、中间、结尾的不同作用。此环节中教师切记越俎代庖, 让学生坐享其成。

5.跟踪练习, 拓展知识

上一篇:新疆兵团第四师下一篇:小学英语作业的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