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干预范文

2024-09-19

临床护理干预范文(精选12篇)

临床护理干预 第1篇

1 基础护理

1.1 环境

对患有心悸的患者所住病房, 应保持空气新鲜、环境安静, 室内光线, 柔和, 温度保持在18℃~22℃, 湿度50%~60%, 避免突然高声、噪音干扰[1]。

1.2 情志护理

中医认为忧思过度, 劳伤心脾, 使心神不能自主, 发为心悸, 因此患者应保持乐观的精神, 情绪稳定, 坚持治疗。一定要控制情绪, 避免惊恐刺激、忧思恼怒、过度兴奋等。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沟通, 给患者以关心、体贴、爱护, 并给予心理疏导。对不同病情的患者应因人施护, 做正确引导;给患者以心理支持以消除焦虑、烦躁不安、易怒、恐惧等不良情绪;医护人员可叮嘱患者家属多陪伴患者, 尤其当患者心悸发作时, 会出现心慌、恐惧等情绪, 更需要家人的守护与支持。

1.3 督导提醒

医护人员需经常叮嘱患者注意天气变化, 遇冷及早增添衣被, 避免经常性反复感冒。如有感冒、咽炎等病症, 应及早诊治。

1.4 保证休息

患者应充分休息, 避免造成中枢神经功能的紊乱, 使心肌兴奋性增高而诱发早搏。另外, 对于一些刺激性的电影或者电视等尽量不看, 以防心悸的发生。密切观察脉象, 嘱重症心悸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 并做好急救准备, 以防病情加重情况出现, 如氧气吸入, 中医针刺内关、神门穴等。

2 饮食调摄

告知患者限制脂肪过多摄入, 少食含糖量高的食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宜清淡, 并选择容易消化的食物, 少吃豆制品;针对夜间有阵发性心悸或喘息患者, 可以将晚餐适当提前[2]。饮食有节制也是至关重要的, 饮食不可暴饮暴食, 不可食过于刺激的食物, 如辣椒、浓咖啡、浓茶等, 戒烟酒。

3 健康指导

对患者的健康指导包括: (1) 针对原发病积极治疗, 如心脏病、贫血、甲亢等级别诱发。 (2) 有良好的生活习惯, 有足够的睡眠, 并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 促使心肺功能正常。为提高免疫力, 增强体质, 平时可以散步、打太极、练气功等功能锻炼。 (3) 教会患者监测脉搏和听心率的方法, 及时的发现自身身体问题[3、4]。

综上所述, 心悸患者多病情迁延不愈, 反复发作, 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给患者带来诸多不便与痛苦。针对多种病因, 对心悸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至关重要。

关键词:护理,心悸,治疗

参考文献

[1] 苏金云.心悸的护理体会[J].黑龙江医药, 2011, 24 (6) :1034.

[2] 王立新, 曹静静, 马慧娟.护理干预在心悸患者中的应用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 7 (11) :68.

[3] 孙英梅.心悸的中西医护理体会[J].大家健康 (学术版) , 2013, 7 (9) :165.

临床护理干预 第2篇

【摘 要】目的:观察安尔碘外敷对婴幼儿输液渗漏的临床疗效。方法1:取安尔碘置于无菌容器内,放置2 cm×4 cm 4层无菌纱布块浸润其中待用。用时取已浸透之纱布块,以不外流水为准,直接敷于肿胀处,0.5 h更换一次。方法2:取安尔碘一瓶,将适量的无菌棉签放于其中湿润,用湿润的棉签直接涂于肿胀部位,0.5 h涂一次。结果:采用此法治疗,根据肿胀程度不同消肿的时间也不同,消肿时间在6―24h肿胀完全消失,不留任何遗迹。结论:安尔碘对输液渗漏引起的肿胀有治疗作用。

【关键词】安尔碘 患儿 液体渗漏 肿胀 消肿

【中图分类号】R4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497-02

由于小儿哭闹、不配合,其血管细、短、不直,皮肤嫩、自控能力差、在输液过程中小儿天性好动,难于固定,静脉输液渗漏致局部肿胀在临床较为常见,且家长都很紧张,无形中给护理人员增加了压力,给静脉穿刺增加了难度,易发生外渗,肿胀快,一旦发生外渗又难于表达疼痛的感受,所以小儿外渗多于成人,严重外渗也多于成人。在小儿静脉输液时,液体渗漏现象时有发生[1]。如果处理不当,会引起局部皮肤瘀血,甚至引发静脉炎,增加患儿的痛苦。造成护患纠纷,小儿血管细而且孩子好动不易固定,当静脉输液发生局部渗漏时,尤其是被衣物遮盖的四肢补液护士及家属不易及时发现,液体渗漏部位发红、肿胀变硬,苍白、疼痛明显。为了减轻患儿痛苦,采用安尔碘外敷肿胀部位消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3年入院的患儿,年龄不等,患儿病情不等,其中头皮静脉渗漏肿胀者10例,肿胀程度2X2cm―5X5cm,最严重者半个头颅都因渗漏而肿胀,甚至有波动感;手臂静脉肿胀者18例,轻者手掌肿胀,重者整个前臂,手指发白,肿胀处发冷;都背静脉15例,轻者足背肿胀,重者整个小腿肿胀,脚趾发白,肿胀处发冷;静滴最长者10天,静滴时间最短者2h,对这43例液体渗漏患儿为治疗对象,用安尔碘对其进行湿敷治疗,渗漏记录详细记录渗漏发生的时间、药物、输液工具、血管状况、渗漏范围及症状,对安尔碘治疗的全过程进行追踪和观察。

1.2 方法。准备用物:安尔碘、无菌容器、无菌纱布、无菌棉签数包、无菌巾。2方法1取安尔碘置于无菌容器内,放置2 cm×4 cm 4层无菌纱布块浸润其中待用。将肿胀部位下方铺无菌巾,避免安尔碘污染其它皮肤及衣物,取已浸透之纱布块,以不外流水为准,直接敷于肿胀处,0.5 h更换一次。一般湿敷6―24h直至肿胀消失。方法2取安尔碘一瓶,将肿胀部位下方铺无菌巾,避免安尔碘污染其它,将适量的无菌棉签放于其中湿润,用湿润的棉签直接涂于肿胀部位,暴露待干后0.5 h再次涂抹。6―24h直至肿胀消失。效果评价

显效:6h内肿胀消退,皮肤纹理正常,血管弹性恢复;有效:12h内肿胀消退,皮肤纹理正常,血管弹性恢复;无效:肿胀时间超过24h,血管弹性恢复较慢。[1]

3讨论 目前输液外渗治疗方法主要有冷敷、热敷、硫酸镁湿敷等[2]。冷敷使用于充血水肿为主的急性渗漏性损伤;热敷使用于血管收缩剂渗漏造成的缺血性改变。热敷稍有不慎,易造成患儿皮肤烫伤,小儿皮肤娇嫩,角质层薄,局部用药能迅速吸收,有时甚至发生一些不良反应。因此,对于小儿输液外渗局部药物处理较为慎重。硫酸镁为输液外渗的传统用药,其高渗性和药理作用可缓解局部肿胀,解除血管痉挛和改善微循环,从而减轻炎症反应。我们经过临床比较研究,发现安尔碘和50%硫酸镁溶液湿敷均有较好的消肿,消肿效果全组病例均在发现渗漏后随即处理,安尔碘湿敷组消肿最短时间为4h,其中有22例消肿、时间≤6h;安尔碘湿敷有促进药物迅速渗透到皮下组织,使血管平滑肌松弛,解除静脉血管痉挛,扩张局部血管的作用。改善微循环,以利于外渗液体的回吸收。安尔碘价格低廉(4.6元/瓶),取材方便有利于广泛采用。

4静脉输液外渗的预防 1选择合适静脉 正确地选择静脉,有计划地使用静脉,一般由远端到近端,尽量使用留置针。浅静脉头皮留置针为BD公司生产的22、24号静脉留置针,按BD公司建议,套管针留置时间为3~5天,5天应作为常规套管针留置时间[3]提高穿刺一次成功率 加强基本功的训练,提高静脉穿刺的一次成功率,力求一针见血,穿刺时避开关节,穿刺成功后要妥善固定好针头,采用保护性约束,向家长宣教正确的照顾方法。已发生外渗者不在此处远端再做穿刺,同一静脉尽量避免多次反复穿刺。2加强责任心,多巡视 特别是危重患者,巡视时要检查输液部位;输液过程中患儿出现哭闹,一定要检查注射部位,发现药物外渗如果是高危药物,立即更换注射部位;输注化疗药物或其他容易引起组织坏死的药物时,要进行床头交接班。3掌握药物的性能、特点及使用的注意事项 注意输入药物的浓度及速度,使用刺激性大的药物时必须确保针头在血管内才能滴入药物。4做好患儿家长的宣教 交代使用留置针的好处、保护留置针的方法。在输注高危药物时要向患儿家长宣教,如果出现注射部位疼痛、肿胀、患儿哭闹,应及时向护士报告。

参考文献:

[1] 夏兴艳.卢宝丽.山莨菪碱湿敷治疗静脉输液液体外渗的临床观察[J]中华民族民间医药,2012,7

临床护理失误的原因及干预措施 第3篇

【关键词】护理失误;原因;干预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345-01

当今医患关系紧张,护理工作作为临床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其质量高低在确保医疗安全,减少医患矛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加强对护理失误的研究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护理失误是指诊疗护理工作中,因为护理人员的过失,给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伤害,延长了治疗时间,但尚未造成患者死亡、残废、组织器官损伤。任何护理失误都会影响治疗工作的进行,并给患者带来不应有的痛苦和不良后果[1]。笔者在乡镇卫生院长期从事护理工作,所见的护理失误很多。如何在乡镇卫生院防范护理失误,改善护患关系,从而取得患者信任,让患者放心地接受治疗和护理呢?只有通过全面正确地认识护理失误,寻找并分析护理失误发生的原因,从而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这对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确保医疗护理质量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常见的护理失误

1)错抄、漏抄医嘱,影响患者治疗;2)错服、多服、漏服药物,或按给药时间拖后或提前超过2h;3)漏做药物过敏试验,或做过敏试验后未及时观察结果,而又重做;4)发生II度褥疮、II度烫伤,经短期治疗痊愈,未造成不良后果;5)误发或漏发各种治疗饮食,对病情有一定影响,或手术患者应禁食而未禁食,以致拖延手术时间;6)各种检查、手术因漏做皮肤准备或备皮划破多处而影响手术及检查;7)抢救时执行医嘱不及时,以致影响治疗而未造成不良后果的[2]。

2 护理失误发生的原因

2.1 三查七对不严密

三查七对制度是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制度,而在实际工作中三查七对制度执行不力造成的护理失误比例很高,如在医嘱查对中,3人或2人查对时,由于环境嘈杂、注意力不集中等因素,致使该执行的医嘱未执行,该停的医嘱未停;由于护理人员工作不认真,查对不严,或医嘱处理错误,该停的医嘱没有及时停,术后更改医嘱没有及时处理;输液时不认真核对,以致输错液体等。

2.2 工作责任心不强

由于部分护士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工作中容易出现粗枝大叶的毛病。如不能及时巡回病房、不能按时执行医嘱、擅自离岗、未及时向医师报告病情、观察病情不仔细、违反操作规程、仪器设备未处于备用状态、急救物资缺乏而延误抢救患者,未能认真向患者交代服药剂量和时间而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等。

2.3 不遵守诊疗护理规范和操作常规

基础护理技术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最频繁、最广泛,如皮肤护理、病床整理、注射技术、饮食护理等,护理人员往往不重视,要求不高,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不能按操作规程执行,容易造成护理差错。

2.4 身心因素

护士在过度疲劳、过度紧张、情绪波动、带病坚持工作时,最容易出现失误。据报道,护士在头脑过度紧张阶段操作错误的发生率占10%,而头脑经过松弛后的清晰阶段,操作错误的发生率在万分之一以下。

2.5 药物因素

药物的品种较多,更换过快,相同药物具有不同的商品名和不同规格的包装,容易造成混淆,如双黄连与刺五加的颜色和剂量一样,一旦查对不严,极易造成差错;或没有熟记药物的配伍禁忌,如炎琥宁和氨溴索注射液、香丹注射液和环丙沙星注射液之间存在配伍禁忌,更换时会出现混浊。

3 干预措施

3.1 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

要严格执行护理工作中的各项规章制度,反复强化操作流程,对每日工作进行排序,减少差错。从正面规范护理操作规程,提高护理的合法性、安全性,工作中要学会思考,对违反常规的医嘱、用药等要问为什么?不能机械地执行医嘱,应勤于思考,在工作中善于总结,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工作,减少护理差错与失误。此外还应制定防范措施,在操作台前放置查对警示牌。坚持“三查七对”制度,“三查七对”是杜绝护理差错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全过程。护士应牢记“三查七对”,并严格执行,坚持做到“三接、三清”,即书面、口头、床旁交接班,病情、治疗护理交接,抢救器械使用交接以及口头讲清、书面写清、床旁看清,使护理工作有条不紊,减少和杜绝差错发生。

3.2 增强责任心,加强职业道德培训

责任心是个体对个人行为及服务对象责任的一种自觉意识,是执行规章制度的保证。护士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护士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对患者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要从思想上加强护士责任心的教育,用案例进行风险意识防范的教育,使护士们深感自己的责任重于泰山。在单独工作时要以“慎独”的观念知道自己的行为,做到按要求巡视病房,针对重点仔细观察,从而有的放矢,忙而不乱;此外还应认真查体,细致耐心地向患者解释,从而减少差错发生。

3.3 人性化的管理

护理部及护士长要进行人性化管理,主动关心护士的生活和工作,帮助她们解决实际困难,以正面引导护士杜绝失误,反面分析失误原因从而吸取教训。否则,护士会产生逆反心理,即使出现差错也会想方设法隐瞒、回避,给工作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同时,还会加重护士的心理负担而导致差错的再度发生。此外,还应注意合理排班,避免长期疲劳工作,从而避免护理失误,提高护理质量[3]。

3.4 勤于学习,关注药物

针对药物使用品种较多、更换过快的现象,要求护士加强新药药理知识的学习,掌握药物剂量、剂型、常规用量及药物不良反应等,熟记常见药物的配伍禁忌。对危险性较大的药物应有明显的标志警示。

4 体会

护理失误是医疗护理工作中客观存在的现象。由于护理工作中大量实际性操作的不统一,患者病情的错综复杂,疾病发展的无规律性,护理人员素质、经验、思维方法及操作水平的差异性,护士在各个工作时期身心状况的周期性等,决定了护理工作将永远伴随着各种各样的失误。我们要正确认识护理失误的客观存在性,用科学的方法寻找其发生发展的規律。从而遵守职业道德,敬业爱岗,加强自我修养,谨慎细致,加强法律意识和服务意识,以高度的责任心,扎实的基础理论,规范、精湛的技术水平,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总之,通过做好以上几点工作,才能使医院的护理失误降低,从而有效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侯桂英主编《护理质量持续控制手册》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1.9

[2] 李秋萍主编《护患沟通技巧》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12

儿童发热的临床护理干预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发热患儿, 男47例, 女43例;年龄1岁~7岁, 平均年龄 (4.81±0.21) 岁;入院体温37.5~39.4℃, 平均体温 (38.42±0.34) ℃;疾病类型:感染57例、药物9例、结缔组织20例、不明原因4例。按照随机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 2组患儿在性别、年龄、入院体温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 (1) 经临床检查符合世界卫生组织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制定的发热标准, 肛温不小于37.8℃、舌下温度不小于37.5℃、腋下温度不小于37.4℃。 (2) 年龄不大于14周岁。排除标准: (1) 排除恶性肿瘤患儿。 (2) 排除精神类疾病患儿。对本次研究所需常规护理、护理干预等措施具有良好的耐受性;患儿及家属对本次研究内容完全知情。

1.2.2 方法

回顾性分析2组发热患儿本次就诊相关资料,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包括:病情观察、遵医嘱给药、降温处理 (物理、化学) 、预防并发症等;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 具体如下。 (1) 部分患儿及其家属可能因陌生环境所致紧张、恐惧等情况, 护理人员应热情接待患儿及其家属, 带领家长尽快熟悉住院环境, 简单介绍住院治疗相关规章制度, 缓解或消除其负面心理。 (2) 提供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 房间内应以暖色调为主, 若条件允许可提供绿色植物, 保持温度24~26℃、湿度50%~60%, 利于患儿充足休息。 (3) 适当限制病房内人员流动量及流动时间, 及时开窗通风 (发热患儿应待其体温降至38.5℃以下方可开窗通风) , 注意物品消毒, 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4) 主动询问患儿及其家属所需并尽量满足其合理需求, 可设立热线电话、咨询处及时解答患儿家属对治疗及护理措施的疑问并适当采纳其合理建议。 (5) 为患儿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知识, 如发病原因、治疗措施、以往成功病例等, 提高其对医护人员信任感及自信心。 (6) 鼓励患儿尽量多饮水, 与家属一同根据患儿日常饮食习惯制订营养食谱, 有利于提供人体每日所需营养物质并增加患儿进食欲望, 适当进食膳食纤维预防便秘。 (7) 及时提供洁净干燥的床单被褥, 患儿出汗后需立即更换预防捂汗或虚脱。 (8) 告知遵医嘱治疗对疾病的正面作用, 利于家属积极配合患儿治疗及临床护理工作。 (9) 及时纠正以往不良生活习惯, 保持身心愉悦, 注意劳逸结合。

1.3 观察指标

记录2组体温变化情况 (护理前后) 、发热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患儿家属对本次护理工作满意度[患儿家属需于出院当天独立填写满意度调查表 (本科室自拟) , 通过调查对本次护理中方法、态度、效果等内容掌握其对本次护理满意度, 共100分, 其中60分以下不满意、80分以上非常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8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护理效果比较

2组发热患儿经相应护理后体温均恢复正常, 临床总有效率达100.00%, 但研究组发热持续时间、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 其家属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2组患儿并发症比较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13.33%) ,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4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发热是人体抵抗致病菌的防御反应, 可使机体抵抗力及清除病原菌的能力增强, 但若临床未给予积极干预将导致惊厥、休克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 直接伤害患儿身心健康并危及生命安全[2]。发热的产生原因: (1) 内在因素:感冒、喉炎、气管炎、胃肠炎等感染性疾病。 (2) 外在因素:儿童机体各组织器官尚未发育完全, 体温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而产生变化, 如较热或较冷、衣物穿着过多或过少等均可引起发热。 (3) 其他因素:使用卡介苗等药物所致体温上升。近年来, 由于多种因素 (生活环境、结构、压力等) 不断变化, 发热患儿数量也随之增加, 已引起广大医护工作者高度重视。

研究表明, 及时确诊并给予积极治疗是保障发热患儿疗效及预后的关键因素, 而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提供针对性的护理配合可显著提高其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3]。但有学者提出, 发热属于机体严重应激反应, 患儿因疾病所致生理不适、过度担心疗效、不了解病情等因素易产生恐惧、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 无法积极配合治疗甚至排斥救护, 将直接对其疗效造成严重影响[4]。此外有研究显示, 由于医患关系持续紧张、人们自我保护意识逐年增强等因素, 患儿家属与护理人员冲突时有发生, 护患纠纷发生率逐年上升。随着临床医学水平不断进步, 临床护理工作已不再满足于缓解患者因疾病所致的生理不适, 越来越多的临床护理人员利用自身专业知识及丰富经验, 在减轻患者生理痛苦的同时提供针对性的干预措施缓解其心理上的不适感。研究表明, 在提供常规护理基础上对发热患儿及其家属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 将有利于缓解其负面情绪, 使其获得更为理想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本文结果显示, 对照组发热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均较长, 并发症发生率高达24.44%, 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度较低;研究组发热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 并发症发生率仅为13.33%, 患儿家属对本次护理服务较为满意, 与国内外相关研究结论一致[5]。

综上所述, 对发热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联合针对性干预措施有利于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 使患儿获得满意的预后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儿童发热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发热患儿, 按照随机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护理干预措施。记录2组发热变化情况、并发症及家属满意度, 并进行比较。结果2组发热患儿经相应措施护理后体温均恢复正常, 临床总有效率达100.00%, 但研究组发热持续时间、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 其家属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4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对发热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有利于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 使患儿获得满意的预后, 保障其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关键词:小儿,发热,护理干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汤红芳, 程桂莲, 钟言华.吲哚美辛栓和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儿童发热疗效观察[J].现代实用医学, 2014, 26 (1) :66-67.

[2]田维.不同年龄儿童的发热特点及其护理[J].求医问药 (学术版) , 2012, 10 (1) :68.

[3]杨国荣.关于儿童发热的临床护理[J].求医问药 (学术版) , 2011, 9 (7) :137.

[4]徐慧彬.桂枝汤将息法在儿童发热性疾病护理中的应用[J].天津护理, 2013, 21 (6) :525-526.

创伤急救护理干预论文 第5篇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至3月因群休创伤在我院急诊科抢救的患者111例。致伤原因:群殴12起,61例;交通事故6起,32例;建筑事故3起,18例。其中急救护理流程再造前61例,流程再造后50例。

1.2方法

1.2.1评估原有功能制急救流程在原有的功能制急救流程中,急诊科接收群体创伤患者时,护士分为登记组、治疗护理组、观察绀、运输组,各组护士只负责各自的工作内容,被动地遵医嘱处置。患者在抢救过程中得不到密切观察和及时处理,产生不信任感。业务指引不明确,相关部门缺乏有效的联系和协作,增加了患者及家属的无效等候时间,患者在急诊停?的时间延长,问接增加了救治转诊时间,未能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1.2.2构建新的全程护理服务流程

在全程护理服务流程中,职称为护师及以上的责任护士与1~2名辅助护士分管2?4位患吝,责任护士全程参与该组患者的接诊、抢救及安令转送工作,执行VIPC抢救措施,V(ventilation):保持呼吸道通畅,充分给氧;1(infusion):输液输血扩充血容量;P(pulsation):检测心聚功能;C(controlbleeding):紧密控制出血。及时进行连续、严密的病情观察及救治工作,取消了原有功能制护理流程中的护士交接过程,避免交接不清楚延误救治。

1.2.3效果评价①评价内容:护士于患者入院时采用创伤评分法评估患者创伤的严重程度,得分<7分者为重度创伤,得分多7分者为轻度创伤。分别于患者术前或住院准备完毕时,进丨7抢救成功率、有效抢救时的效果评价,病情稳定后进行满意度评价。②评价方法:抢救成功率采用急诊抢救脱险标准,统计抢救成功人数。成功判定标准:采取抢救措施后,危及患者的牛命体征缓解或消失,离开IX院或转入科室无生命危险,即可确定为急诊抢救脱险。冇效抢救时问:从接诊到术前或住院准备完毕的寸间131患者满意度调査:制定满意度调食表,对来院时祌志淸楚的患者进行调查。

2讨论

在医院管理活动中,围绕患者的需求设计合理的流程是管理的电点之一。通过流程再造可达到以下4个口标:一是简化:〔作过程,提高工作效率;二是挖掘人的潜能,降低服务成本;三是满足患者需要,提高满意度;四是保持竞争优势,取得合理效益1现代创伤中突发群体创伤发生率较高,就诊时患者多、病情危踅、伤情复杂,及时的抢救对患者?的病情发展及预后具有很大影响。将流程管理应用到急诊群体创伤患者的抢救中,规范急救护理服务,是提高抢救效率的保证。

2.1缩短有效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急救护理流程再造后,由责任护士及1名辅助护士分管2~4名患者,责任护士全程参与该组患者的分诊、抢救、安全转送等过程,责任明确,能对患者进行连续、严密的病情观察及救治工作。流程取消了原功能制护理流程中的护士交接过程,缩短了有效抢救时间,且避免了因交接不淸楚延误救治的情况。创伤救治效果主要取决于创伤急救女业队伍的建立,包括急诊医护人员对严重创伤的诊断、伤情评占、抢救流程的简化、处理多发伤的综合能力。急救护理流程;造后,采取全程护理服务,缩短了有效抢救时间,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2.2全程护理服务流程以患者为中心,提高了患者满怠度全程护理服务模式成为币体护理之后的一种全新投式在我国,进入21壮纪后,随矜社会发展和医疗服务改革的深化,促使装院转变服务理念,推行人性化服务。各叚院相继开展了调查分析,积极找出传统护理方式的欠缺,针对患者的需求借鉴H外先进服务理念,提出了人性化全程护理服务,即由门诊到病房,从入院到出院为患者提供连续性、全程优质服务。急诊患者入院前的护理是全程护理服务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抢救中几乎听有的群休创伤患者都有不问程度的恐惧心理,迫切需要得到最佳治疗和护理,尤其是对意识清醒的患者,心理护理应贯彻在整个救治过程中,程再造前、后重度创伤患者的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寸能与例数较少以及当时患者的创伤严重程度荷关;轻度创伤患者的满意度较流程再造前提高。全程护理服务流程的实施,由责任护士负责2~4名患者的抢救工作,使患者在急救过程中得到密切观察和及时处理,给予患者支持和鼓励,增加患者的信任度和安全感,使其配合治疗和护理,密切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2.3全程责任制护理能提高急救质量,防范医疗纠纷

群体创伤抢救时强调针对性。全程护理流程从简单完成任务转变为对患者进行多方面、全方位、全过程和无缝隙的护理,从千篇 一律的护理服务转变为对患者提供个性化护理,满足不同层次患者的需要。责任护上与辅助护士分管2~4名患者,分工协作,密切配合,避免了多名护士集中抢救某一危重患者,忽视对其他患者的观察与治疗。责任护士全程参与分诊、抢救、安全转送的过程,减少r护士的交接时间,避免了因交接不清楚而延误救治,提高急救质量,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

临床护理干预 第6篇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7-0169-01

便秘是临床常见症状。会给患者带来腹部不适和精神焦虑感。先兆流产患者,由于多种原因易出现便秘,常用的腹部按摩和服用刺激性泻药所致的腹痛和肠蠕动,会给先兆流产患者增加宫缩和流产的风险。我们采用增加膳食纤维、健康教育等护理干预措施来改善先兆流产患者便秘,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因先兆流产予安胎并出现便秘的病员,具备以下条件:(1)符合便秘诊断标准[1];(2)除先兆流产外无严重躯体疾病和消化道疾病者;(3)普通饮食。共入组6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35例,对照组27例。

1.2方法

1.2.1对三天无大便者,干预组给予以下措施:(1)让患者空腹饮温开水200~300ml加蜂蜜20ml,全天饮水不少于2000ml;(2)饮食指导:每天中餐及晚餐各进食煮熟蔬菜拌芝麻油一次,蔬菜(韭菜、青菜、金花菜)每次300克,芝麻油一次10ml,饭后加食新鲜水果如:香蕉、梨各一只;(3)养成每日定时排便的习惯:每日起床及进餐后无论有无便意都要模拟排便动作,以形成条件反射,同时集中注意力。对照组不改变平时生活习惯,予麻仁丸口服,使用常规剂量。

1.2.2疗效判断标准:经干预后24h内排便为有效,超过24h排便为无效。记录大便通畅后有无腹痛、腹泻和停药后复结例数。

2结果

2.1疗效比较经干预后两组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表1)。

2.2不良反应比较:干预组腹痛、腹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1<0.01,P2<0.05),停药后复结发生率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表2)。

3讨论

便秘现象在日常生活人群中并非少见,而先兆流产患者由于卧床休息,活动减少,使肠蠕动减缓,导致粪便在肠道内滞留,水分过多吸收,造成粪便干结,更易引起便秘。临床常用解除便秘的方法是应用泻药,如大黄苏打,番泻叶等或给予开塞露通便。由于过剧的肠蠕动可诱发子宫收缩对安胎不利,使用受到局限。有报道通过腹部按摩增加肠蠕动改善便秘现象。同样因上述理由,不适宜先兆流产患者。对照组使用麻仁丸,虽然是中药(缓泻药)不易引起子宫收缩,但有些患者会出现腹痛、腹泻的现象。而且长期使用可降低肠壁神经细胞的敏感性与反应性,即使肠内有足量的粪便也不产生正常蠕动和条件反射,随着服药时间的延长,用药量愈来愈大,药效也会愈来愈差[2]。

临床护理干预 第7篇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2010年2月—2011年2月接收的178例糖尿病足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其中优质护理组100例,对照组78例,所有患者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对糖尿病足患者的诊断标准。全部患者都是2型糖尿病患者。在优质护理组中男性68例,女性32例;最大年龄患者79岁,最小年龄患者是40岁;足趾75例,足背10例,足跟10例,足掌5例;对照组男性44例,女性34例; 年龄最大的80岁,年龄最小的42岁;足趾45例,足背20例,足跟10例,足掌3例。两组患者在病例数、性别比例、及患病位置等一般资料没有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 法

两组患者都采用胰岛素泵进行治疗。对照组进行一般护理干预,优质护理组在进行一般护理的基础上,增加预防护理、心理护理、足部护理、饮食护理、观察护理等综合性护理干预,详细护理过程如下。

1.2.1预防护理在一般护理过程 , 需要向患者及患者家属耐心讲解病情的治疗进展过程和关于糖尿病的相关常识和护理干预疗效,并告知患者及家属有关疾病产生的病因,和详细的预防措施,加深其对糖尿病足危害的认识[1]。

1.2.2心理护理病人具有积极的心态面对病情 ,对治疗本身具有重要的疗效,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应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满足患者需要,鼓励患者以积极心态配合医生治疗,消除患者心理压力,增强患者面对治疗的信心。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应耐心安抚患者的激动、易怒情绪,了解病人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特征,向患者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

1.2.3足部护理保持足部的干净和整洁 ,每晚需用35°~37°温水泡脚,时间为5~10 min之间为宜,并对足部和小腿进行5 min的按摩,按摩能促进末梢血液循环。每天都定时检查足部皮肤,并指导患者选择正确的鞋子和袜子、修剪脚趾甲,防止出现皮肤外伤。如果出现溃疡创面,应先用蚕食清创法缓慢清除坏死组织,运用“湿性愈合理论”为伤口提供良好的愈合环境 ,促进肉芽组织的生长。

1.2.4饮食护理患根据者的身高、体重 、年龄、性别、休息、 体力劳动的不同,护理人员都应为其制定不同的饮食计划,为患者提供有效合理的饮食计划,有效帮助患者恢复健康。饮食内容应控制总热量的摄入、有效均衡各种物质的营养成分、少吃多餐。注意限制糖类的吸收、适当增加蛋白质的吸收,增强患者自身的抵抗能力,并劝导患者禁止吸烟。

1.2.5观察护理护理人员定期对病房进行巡视 ,注重观察患者的足背动脉的搏动情况及皮肤温度和色泽,看脚趾的趾甲和趾间的皮肤变化,是否出现水泡、裂口、擦伤等。一旦发现足背动脉搏动较弱,皮肤温度下降,肢端皮肤变化,呈黑紫色,那可以确为局部缺氧,血运不通畅的原因造成,应立即向医生报告,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1.3 疗 效评 定 标 准

1治愈:经过一周的优质护理,患者的局部组织几乎恢复正常;2有效:经过一周的优质护理,患者的局部没有溃烂渗液的出现,只有颜色变浅和位置缩小的糜烂;3无效:经过一周的优质护理,患者的局部组溃烂情况没有变化,甚至更严重。总有效率:(治愈病例数+有效病例数)/总病例数×100%。

1.4 统 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用SPSS18.0软件包统计分析,一般资料 (±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χ2检验。

2 结果

优质护理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干预后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见表1。

[n(%)]

优质护理干预有助于糖尿病足患者的治疗,优质组获得了良好的疗效,总体治愈率90%相对于对照组53.8%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临床护理教学查房的干预及效果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7月—2007年6月在外科实习的护生122人为实验组,2005年7月—2006年6月在外科实习的护生92人为对照组,两组在年龄、理论基础课成绩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护生在外科每轮回实习8周,全学年共48周。要求病区每2周必须组织1次护理教学查房。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护理教学查房方法

实施传统护理教学查房,即每2周护士长提前安排老师组织1次护理教学查房。查房形式相对较单一,以传统查房形式和整体护理查房形式为主;对查房的组织者、主持者及参与者无明确的职责要求;查房老师和查房专题的安排相对较灵活等。

1.2.2 实验组护理教学查房方法

1.2.2.1 专人专题查房

制订主持护理教学查房的带教老师的入选资格,在每个教学病区中通过个人报名、护士长推荐、竞选等方式筛选出4个主持护理教学查房的老师,在全科8个教学病区选择了32位带教老师,并在一个学年中相对固定每个带教老师的查房专题。即一位老师在一学年中每次查房均查某一护理专题内容,改变以前较随意安排查房的老师和内容的现象。

1.2.2.2 加强护理教学查房的规范化管理

制订明确的查房组织者、主持者及参与者的职责。查房组织者(一般为护士长)职责:查房前充分准备,熟悉此病例的护理全过程,能够解答护理疑难问题,指导临床护理,并进行查房前的指导及查房后的点评。查房主持者必须在查房前1周向参与者说明查房的题目、目标及查房病例,必要时准备思考题,查房前认真准备并书写护理教学查房教案。查房参与者必须提前做好各种准备,如要求护生每次护理查房时必须准备相关的护理查房内容的书面准备资料或查阅的文献。此外,还制订了护理教学查房的规范程序和各专科常见疾病的体格检查指引等,并指导老师在查房形式灵活的基础上注意查房程序的规范性。

1.2.2.3 加强临床老师教学查房能力的培训

组织带教老师进行提高护理查房能力的系列培训:内容包括如何组织护理查房的授课、对护理教学查房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的讨论、护理体格检查的示范、安排科内查房质量较好的老师进行多种形式的护理教学查房的示范观摩学习,并对护理查房的组织形式及实施情况等进行现场点评,对书写的护理查房教案进行统一的修改及点评,不同病区间的老师互相交流学习等。培训结束后要求带教老师进行形式多样的护理教学查房实践,护士长或总带教加强指导点评等。

1.2.2.4 建立完善的查房评价及反馈制度

评价形式方面主要有:①调查表形式,即查房后对参与查房者派发调查表来反馈对查房的满意度及查房的作用等;②按评价标准进行评价,首先是建立考评小组,由科护士长、科总带教、区护士长及区总带教组成,其次是完善控制指标,确立教学查房评价标准,采用我院统一的护理教学查房评价标准进行参与者评价老师、查房老师自评及考评小组评价老师三维评价;③采取3级评价,即1级自我评价,2级病区评价,3级科评价;④通过查房后考核护生的理论及综合技能来评价护理查房的效果[3]。

1.2.3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应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护生对查房的满意度;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护生查房后理论及综合技能考核成绩;应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强化前后参与者评老师、查房老师自评及考评小组评老师的成绩。

2 结果

2.1 两组护生对护理教学查房的满意度 (见表1)

2.2 两组护生查房后理论及综合技能考核成绩比较(见表2)

2.3 不同人员对活动前后查房的评价(见表3)

3 讨论

3.1 专人专题查房有利于查房内容的深入

以前的教学查房随意安排查房的老师和内容,造成查房时老师准备不够充分及查房内容不够深入。目前,通过筛选查房的老师并在一个学年中相对固定每个带教老师的查房专题,查房老师具备一定的资格才有机会主持查房,同时专人专题查房时老师通过对同一专题的反复查房、反复查阅资料及反复点评等,有利于使带教老师成为某一专题的护理专家,从而使查房时讨论内容更深入,使查房不流于形式,提高了查房质量。

3.2 针对性教学培训,提高护士临床护理教学查房的能力

随着护理教育发展和进步,对临床带教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带教老师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还要有良好的教学技能[2]。针对临床护理教学查房的存在问题及老师特点进行针对性培训,内容的设置根据教学的需要而设定,通过听课、观摩、练习和交流等,积极为临床老师创造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带教老师的教学查房能力、护士长及总带教的点评指导能力有较大提高,区护士长及区总带教通过到别的病区交叉查房考核,进行互相交流学习,形成较好的学习氛围。调查结果显示,临床老师的自我评价明显提高,说明临床老师对自身的护理教学查房主持能力较自信。

3.3 实施评价反馈制度,使护理查房规范化

制订明确的查房组织者、主持者及参与者的职责和护理教学查房指引,使护理查房规范化,避免了以往查房较随意化的现象,同时各级人员均做好相应准备,提高了查房效率及查房效果。如护士长是教学查房的组织实施者,其认识程度和计划组织能力直接影响护理教学查房的实施及质量,而主持者的自身素质及准备情况是护理教学查房质量的保证。结果显示,实验组护生的理论和综合技能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实施多维评价反馈,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和查房质量的及时反馈。通过筛选和相对固定老师,有利于提高带教老师的竞争意识,保证带教老师的质量,从而提高了护理教学查房质量。

4 小结

临床护理教学查房的质量直接影响实习质量,通过实施筛选并培训查房老师、专人专题查房、制订查房指引及进行多维教学查房评价等系列干预措施,使查房内容更深入,使护理查房规范化,提高了护理教学查房质量。

摘要:[目的]探讨提高临床护理教学查房质量的方法。[方法]2006年7月—2007年6月在外科实习的护生122人为实验组,2005年7月—2006年6月在外科实习的护生92人为对照组。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教学查房,实验组实施筛选并培训查房老师、专人专题查房、制订查房指引及进行多维教学查房评价等干预措施。[结果]对照组护生对教学查房质量满意为88.0%,实验组为95.1%;实验组多种护理教学查房调查评价及护生外科实习理论操作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教学查房系列干预措施使查房内容更深入、提高了护士查房的能力、使护理查房规范化,提高了护理教学查房质量。

关键词:护理教学查房,护生,满意度,评价

参考文献

[1]何慧.护理教学查房中主持者的素质要求[J].现代护理,2004,10(1):44-45.

产后尿潴留的临床护理干预对策 第9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产科2011年10月—2012年6月期间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173例作为研究对象, 产前检查无泌尿系统疾病史和妊娠合并症。随机分为观察组 (87例) 和对照组 (86例) , 观察组产妇:年龄22岁~36岁, 平均年龄 (26.7±4.3) 岁, 孕周37周~41周;对照组产妇:年龄21岁~37岁, 平均年龄 (27.3±4.5) 岁, 孕周37周~42周。2组产妇在年龄、孕周、分娩方式上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具有可比性。对照组实施常规产科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 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 具体如下:

1.2 护理干预对策

1.2.1 心理护理

初产妇分娩前多有焦虑、紧张及恐惧心理, 主要表现在害怕疼痛、担心婴儿健康及性别等多种复杂因素。我院产科护理人员根据产妇的心理状态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 消除顾虑, 定时检查, 安抚缓解产妇的不良情绪, 克服紧张心理, 做好生活护理安排, 让产妇感受到关怀与温馨, 积极主动配合临床护理工作, 增强分娩及术后恢复信心。

1.2.2 健康教育

通过口头和书面两种方式开展健康教育, 使产妇了解产后及时排尿的重要性以及尿潴留对产后康复的不良影响, 从而对产后及时排尿引起足够的思想重视, 降低尿潴留的发生率。健康教育可以使产妇认识到及时排尿能促进子宫收缩, 减少产后出血量, 排尿不会影响会阴切口, 有利于乳汁分泌, 促进婴儿的早期吸吮, 提高母乳喂养率等。要求产妇在产前排空膀胱, 努力自然分娩, 产后鼓励产妇自行排尿, 当膀胱内有尿液充盈或产妇自觉有尿意时, 督促产妇及时排尿, 产妇如出现无力排尿、不习惯床上小便、惧怕伤口疼痛或伤口裂开而不敢排尿等, 护士应给予理解、安慰、鼓励, 使产妇在温馨的环境下尽快恢复体力[2]。

1.2.3 按摩推拿法

产后1 h按摩, 产妇取平卧位, 腹部放松, 手法按摩下腹部膀胱区域, 同时从产妇膀胱区域向下按压, 每次20 min, 每隔1 h按摩1次[3]。亦可采取推拿利尿穴 (位于脐与耻骨联合中点处) 法, 推拿时产妇取平卧位, 操作者站在产妇的右侧, 在利尿穴按逆时针方向按摩, 并间歇向耻骨联合方向向轻轻推压, 先轻后重, 每次5 min~15 min[4]。产妇在推拿后可自行排尿, 按摩推拿法操作简单, 成功率高, 产妇容易接受。

1.2.4 热敷法

于下腹部膀胱区域, 即耻骨联合上四横指处, 横向放置暖水袋或热毛巾等热敷, 刺激膀胱肌和腹肌的收缩[5], 时间15 min~30 min, 提高负压, 便于尿液顺利排出。

1.2.5 刺激诱导法

主要原理是通过刺激产妇尿道周围神经感受器而促进排尿。方法如下:用温开水冲洗会阴部, 同时在较为安静的环境下听流水声诱导产妇产生尿意。

1.2.6 药物治疗法

若上述物理方法效果不明显时可采取药物治疗, 常见药物有:开塞露、肌注新斯的明0.5~1.0 mg, 肌注氨甲酰胆素0.25 mg等。

1.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87例产妇中, 产后发生尿潴留5例, 尿潴留发生率为5.75%;产后导尿2例, 导尿率为2.30%。对照组86例产妇中产后发生尿潴留17例, 尿潴留发生率为19.77%;产后导尿8例, 导尿率为9.30%。观察组产妇产后尿潴留发生率、导尿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1。

3 讨论

产后尿潴留的成因复杂, 其发病机制包括: (1) 分娩时产程延长; (2) 尿道、膀胱黏膜损伤严重; (3) 产后腹肌松弛乏力; (4) 妊娠期膀胱逼尿肌无力; (5) 产妇因会阴侧切伤口疼痛不敢用力排尿; (6) 药物使用、心理因素等。由于产后尿潴留的不良影响, 医护人员和患者等必须切实寻找产后尿潴留的发病原因, 努力提高护理工作水平, 降低产后尿潴留的发病率, 减轻患者痛苦, 促进产妇的身心快速恢复健康。本研究显示, 临床护理中, 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预防尿潴留, 显著提高产妇产后自然排尿成功率, 降低尿潴留发生率和导尿率, 在产科具有推广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产后尿潴留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将173例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 (87例) 和对照组 (86例) , 对照组实施常规产科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措施。观察2组尿潴留发生率和导尿率。结果 观察组自然排尿成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科学的尿潴留预防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提高产妇产后自然排尿成功率, 减轻患者痛苦,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产后,尿潴留,护理干预,对策

参考文献

[1]马秀娟, 郑颖.产后尿潴留原因分析与护理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 11 (20) :4837-4838.

[2]刘尚华.护理干预对产后尿潴留70例效果观察[J].临床药学实践, 2010, 12 (4) :293-294.

[3]陈萍英, 蔡丽娟, 霍秀丽.产后尿潴留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 2012, 19 (17) :104-105.

[4]李莉.产后尿潴留病理分析及护理措施讨论[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17 (1) :134-135.

小儿癫痫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探讨 第10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48例小儿癫痫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4例。观察组患者中, 男43例, 女31例, 年龄1岁~13岁, 平均年龄 (7.8±4.1) 岁;对照组患者中男46例, 女28例, 年龄1岁~14岁, 平均年龄 (7.6±3.1) 岁。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患者均进行药物指导, 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主要负责儿童患者在饮食、心理以及发病时的护理。饮食方面:建议儿童进行常规进食, 按照生活规律适当增加营养物质, 例如高蛋白或者是一些高纤维食物, 确保儿童患者的体质。针对一些症状比较重的患者, 一般采用胃管进食, 若仍然无法进食, 则需要采用静脉注射葡萄糖等营养液来维持生命体征。心理护理措施:由于癫痫小儿患者承受较大的病痛, 因此, 对其采取心理护理十分有必要。由于人们对癫痫常有偏见, 甚至出现歧视心理, 一般情况下, 家长发现儿童患有癫痫症状时, 可能出现焦虑、紧张、恐惧等情绪, 当儿童感知到这些心理情绪时, 可能会产生自卑或者是封闭状态, 与人产生隔离行为, 造成心理疾病加重。临床针对这种状况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措施, 在按照医嘱服药的前提下, 能够控制小儿患者的症状;另外, 医生还需要对其进行心理疏导, 帮助家长调节情绪, 为小儿患者安排合理的学习生活时间, 改善和调节患者的不良情绪, 减少患儿的心理负担。确保患儿的运动状况以及睡眠时间, 这些都有助于患儿的心理健康。针对发病时的患儿:在护理过程中, 首先将其周围的物品进行转移, 避免伤害患儿;在医生或家长的帮助下, 促使患儿平躺, 头自然放置, 并给予鼻导管, 帮助吸氧;同时在患儿的上下牙齿之间放上一个纱布包, 避免咬伤自己的舌头。当患儿出现抽搐状况时, 尽量避免关节脱臼, 并且详细记录患者的发病时间以及并发症状, 以便采取针对性的药物治疗, 缓解患儿的症状。

1.3 观察指标

显效:患者的发病次数减少程度大于75%;有效:发病次数减少程度大于25%;无效:发病次数减少程度小于25%。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95%,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97%,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小儿癫痫病作为一种儿童神经性疾病, 属于一种复杂的神经系统综合征, 症状给患者生活和学习带来影响, 如果不及时治疗, 可能对患儿大脑造成一定的损害。临床研究表明[1], 对小儿癫痫采取针对性治疗与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儿的康复状况。本文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5.95%,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97%。一般在医生合理的药物治疗后, 病情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 但是在用药过程中, 患者要合理持续有规律地用药, 在医生及护士的指导下, 有规律服药, 避免患者家属擅自更改药物计量, 影响治疗效果。另外, 还须进行定期复查, 定期了解儿童的身体状况, 一般复查的项目有血液成分、脑电图以及肝肾功能等, 了解患儿的各方面身体状况[2]。除了采用临床药物治疗以外, 进行护理干预模式, 分别在患儿的进食、心理以及发病中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式, 确保患儿有规律进食, 保证身体营养, 并且对家长及其患儿进行心理辅导, 患者情绪, 进行心理疏导, 减轻心理负担, 进而达到控制病情的目的[3]。

医学研究表明, 给予有效的临床治疗以及护理干预, 80%的患者病情得到控制, 改善了小儿癫痫的康复状况。因此, 需要进一步对这种小儿常见脑神经疾病深入研究, 为小儿癫痫患者减轻病痛, 同时减轻其家庭经济负担, 促进患儿生活、学习更加健康。

摘要:目的 探讨小儿癫痫的临床疗效及护理干预方法。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48例小儿癫痫患儿, 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模式, 比较2组的治疗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95%,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9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小儿癫痫必须要采取及时的临床治疗, 并且采用护理干预措施, 以改善康复状况。

关键词:小儿癫痫,护理干预,方法,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志华, 刘莲娜, 黄伟.护理干预对癫痫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 2014, 12 (36) :12-18.

[2]李小伟, 黄林, 杨晓存.中西医结合干预小儿癫痫的系统评价[J].中国医疗前沿, 2015, 28 (5) :104-109.

临床护理干预 第11篇

[关键词] 脑卒中;整体康复;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8-110-02

脑卒中是一类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综合征,具有很高的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该病在中老年人群中更为常见,易导致偏瘫、肢体活动功能下降或肌肉萎缩等[1],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为其家庭和子女带来极大的负担。此类患者易因患病产生消极心理,对治疗不配合,康复效果很差。早期整体康复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治疗、针灸、运动机能恢复训练、高压氧治疗等方法,理论上能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干预治疗,但目前研究探讨该方面内容的文献较少。为深入了解脑卒中患者行早期整体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笔者对2009年2~12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进行分组治疗对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2~12月,笔者所在医院共收治脑卒中患者98例,所有患者均经确诊且具有明显偏瘫、失语或感觉障碍等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在治疗中将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9例,年龄33~86岁,平均(65.5±8.6)岁;其中干预组,男26例,女23例;对照组,男25例,女24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疾病构成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进行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2]。对干预组患者,进行以下整体康复护理干预:(1)心理治疗:护理人员在了解患者情况后应为其营造舒适的就医环境,并对其详细讲述该病的影响及治疗方案,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进行看书、读报等简单的娱乐活动;(2)针灸:根据其病症发展特征进行10 d为1个疗程的大、小脑醒针灸法,配合推拿按摩等恢复手段;(3)运动机能恢复训练:待患者生命体征较为稳定后鼓励其进行推滚桶、夹豆等肌肉协调训练,并辅以穿脱衣、上下楼梯的日常生活动作训练;(4)高压氧治疗:每日进行2 h高压氧治疗,1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休息2 d继续下1个疗程。治疗后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价,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均不给予其他相关治疗。

1.3 疗效评价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会议制定的评分方法评定[3]。第1次评定在开始治疗的48 h前,记为治疗前;第2次评定在治疗结束1个月后进行,记为治疗后。每次疗效评价均进行2次,由同一医师评定记录。

1.4 随访

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随访中对患者的康复后工作、生活情况进行分析。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0进行分析,对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设定为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

干预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度由干预前的(22.08±7.53)降至(11.81±9.32),对照组仅由(21.93±7.49)降至(19.11±9.65)。干预组的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对工作、自主能力和生活满意情况的比较

对患者的自我工作、自主能力以及生活满意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自主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对工作、生活的态度也较对照组更为积极,见表2。

3 讨论

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病迅速、恢复过程长,易导致偏瘫、失语等后遗症,致残率高。单纯神经系统药物和护理治疗效果不明显,患者行动多由家属代劳,自我护理参与度低,无法有效控制并发症[4]。患者在发病后易自暴自弃、拒绝治疗,对疾病有很严重的恐惧感,食欲、睡眠均较差,因此,心理治疗在脑卒中患者的康复中十分重要。早期整体康复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治疗、针灸、运动机能恢复训练、高压氧治疗等方法,可对患者心理障碍、躯体运动能力进行早期干预,针灸、高压氧治疗能有效改善其血液状态,防范肌肉萎缩、血管梗塞的发生,稳定机体新陈代谢。本研究中98例脑卒中患者的对比治疗显示,受到早期整体康复的干预组患者自主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治疗态度也更为积极,在康复后其运动能力、对生活的信心也更加充足,且伤残、死亡率下降明显。因此,对脑卒中患者行早期整体康复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其神经系统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云,刘金鹏.心理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1,1(13):58-59.

[2] 郭建军.青年脑卒中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1,1(15):66-67.

[3] 雷嫦平,王耀辉.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的影响[J].健康必读·下半月,2011,(8):204,229.

[4] 刘战香.早期护理干预对中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上旬刊,2011,17(8):21-22.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 第1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从2011年8月至2012年9月收治入院的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干预组有女性患者和男性患者分别为25例和35例, 其平均年龄为 (60.9±1.7) 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分别有30例和28例, 其平均年龄为 (57.6±3.7) 岁。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以普通常规护理。而对于干预组患者, 则在普通常规护理同时还对其采取适当合理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 生活护理指导:

为增强大动脉顺应性和缓解消除微血管痉挛以及减少血管紧张度, 从而降低血脂和血压, 在生活中, 高血压患者当要注意劳逸结合, 做适当的运动如参加温和的健身运动 (如散步和打太极拳等) , 身体上和精神上都不应过度紧张。与此同时患者还应改善睡眠质量, 保持充足的睡眠, 使身体抵抗力得以增强。在饮食方面, 患者应多吃低热能、低脂、高蛋白和低胆固醇以及低盐等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还要戒烟忌酒, 要少喝浓茶和咖啡等饮料并且多吃蔬菜和水果, 与此同时还要控制体质量。

1.2.2 用药指导:

高血压患者要做好终身用药的准备, 要遵医用药, 不能随意猛然停药或是增减剂量, 患者和患者家属一定要记住治疗药物的名称和剂量以及用法还有服用治疗药物可能产生副反应。控制老年患者血压可用药物治疗法。老年高血压患者可从药物降压治疗中持久获益, 但应采取逐步降压, 降压速度不宜过快, 降压药物应从低剂量开始。在药物降压治疗过程中要对降压药物对患者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 与此同时还要对血压过低的危害加以重视, 使因血压过低而产生的不利影响最大程度地减少, 尽量避免血压过低, 波动过快[1]。

1.2.3心理护理对策:

由于老年高血压病程长, 经常伴有脑梗死和糖尿病以及冠心病等多种慢性病, 从而导致患者情绪消沉, 甚至因对高血压的危害及预后产生担心的情绪导致其感情脆弱。高血压病是由生物和社会以及心理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致的一种疾病, 紧张刺激经相应的感受器传入大脑, 然后大脑再对其加以评估, 从而产生不良情绪而刺激血压升高。心理负担重容易导致病情反复甚至病情恶化从而诱发脑卒中。有些患者较为悲观, 心理非常紧张以至于血压稍有波动都很在意, 这很有可能使其引起烦恼和忧郁以及焦虑还有多疑等情绪。所以在药物治疗的同时也要掌握患者患病后的心理变化并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心理护理, 使患者对此病的发病和治疗效果以及预后与人心理紧张多疑的密切关系加以了解, 和患者一起对疗效不佳的原因进行分析, 要尊重和关心以及重视患者, 使其消除心理压力和心理负担, 配合治疗, 从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1.2.4 并发症的护理:

有些患者会出现合并呼吸困难的症状, 对于这种情况, 要警惕患者因高血压心脏病而导致导致的左心力衰竭, 可以让患者采取半卧着并吸取氧气, 然后再根据其需要使用强心药。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合并头痛和颈部僵硬及面色潮红还有恶心等症状, 一旦遇到这种情况时可以让患者静躺着, 并且要对患者的脉搏和心律及血压等生理指标进行仔细观察, 采取镇静和降压措施。对于合并脑和肾以及心等重要器官并发症患者, 要认真观察血压变化, 并且在此同时对其出入液量进行详细的记录。

2 结果

经治疗, 干预者和对照组的患者病情都得到了改善。其中对照组老年高血压患者症状改善率为72.5%而干预组老年高血压患者症状改善率却达96.9%之高。并且对照组并发症为5例, 其住院时间为1~2个月, 而干预组患者却没有并发症发生, 且其住院时间为20~30 d。

3 结论

民众对自身健康状况的重视程度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提高, 他们对保健和疾病的预防以及健康教育等的需求较高。老年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受家庭背景和文化程度以及经济状况等不同因素的影响, 影响因素不同老年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不相同。很多高血压病患者在平时没有不适症状且自我感觉良好, 尽管去该院求医的大部分患者是有医疗保障的老年患者, 所以, 没有引起重视。老年高血压患者是受社会关注的弱势群体, 其人数随着高血压发病率的升高而增加。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康复护理是一个包括病情的评估和诊断以及综合护理方案的制定和实施的长期过程。经研究, 经护理干预及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病情都得到了改善, 并且其中干预组患者没有出现并发症, 且老年高血压患者症状改善率竟然达到96.9%之高, 其住院时间为20~30 d。护理人员必须给予老年患者以有效的健康教育, 使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高度重视对自己的疾病, 因为老年人经常不按时用药、不注意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这不仅影响治疗效果而且可能引发更多风险。总而言之, 高血压护理应采取开展心理护理保证患者平稳情绪的综合护理措施。为使其提高对高血压得认知, 对其采取健康教育度, 对生活安排合理, 劳逸结合, 定时自我血压监测和定时服药等, 从而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念, 使治疗效果得以增强。

参考文献

上一篇:手球比赛下一篇:筒仓滑模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