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英语阅读理解

2024-06-06

考研英语阅读理解(精选12篇)

考研英语阅读理解 第1篇

关键词:考研英语,内容效度,传统阅读理解

一、引言

传统的英语阅读考试主要是从英语词汇、短语、句型等习惯表达方式来考查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尤其是要测试考生对篇章中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掌握情况。阅读能力一直是各种英语考试考查的重点,在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传统阅读理解部分占了整个试卷分值的40%,它是考生获取英语考试成功的关键。阅读技能的灵活利用在阅读考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体现了考生的阅读能力。从语言测试的角度来看,阅读能力与测试的效度相关。效度作为测试学中的专业术语,测试效度(test validity)亦称测试的有效性,指一套测试对应该测试的内容所测的程度。也就是说,一套测试是否达到了它预定的目的以及是否测量了它要测量的内容。因此,测试效度是鉴别考试质量的重要指标。Bachman将语言测试的效度分为五种类型:内容效度(content validity)、结构效度(construct validity)、标准关联效度(criterion-related validity)、预测效度(predictive validity)和卷面效度(face validity)。这五种类型分别从测试内容、测试实践与理论的关系、学习者水平与评估标准的一致性及测试预设等方面来说明考试质量的好与坏。关于内容效度这个术语《语言测试词典》是这样界定的:它指的是概念上或非统计数据体现出来的效度,是在系统分析考试内容的基础上对测量目标领域内样本是否适度的判断。就考研英语的阅读理解部分而言,它的内容效度具体体现在阅读量、选材、题目难度及考核技能等四个方面。本文以2010年考研英语(一)传统阅读理解题为例,对其内容效度进行文本分析。

二、2010年考研英语阅读理解题(A部分)测试的相关数据分析

三、2010年考研英语(一)传统阅读理解题测试内容效度分析

《2010年考研英语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纲》)对阅读理解A部分测试在测试目的、测试形式、测试内容方面进行了相关规定。笔者就围绕这几个方面,对2010年考研英语(一)传统阅读理解测试的具体内容,如材料选择、阅读量、试题考点和试题形式进行分析,发现以下诸多问题。

(一)阅读理解题选材隐含过于专业与生僻的话题,对考生的背景知识要求过高。

阅读考试是考生提取并加工大脑中已有信息的过程。20世纪30年代初,英国著名心理学家F.C.Barlett提出了图式理论,表明图式是围绕某一个主题组织起来的知识的表征和贮存方式。认知理论认为图式是认知的基础,在大脑中形成后会对以后获得的信息进行重新组织、理解和记忆。人们在对新输入信息进行加工与编码时,需要找到大脑中已经存在的固有的图式与之相匹配,才能完成对新信息的处理与储存,这个固有的图式可以理解为背景知识。阅读考试是一种图式与新信息相互匹配与交融的过程,旧的图式在这个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这就表明考生要具备一定的背景知识才能更好地对新信息进行加工与处理。

从表1发现今年每篇阅读理解的原材料都是出自国外的期刊杂志,文章的题材范围比较广泛,涉及文化、法律、社会学、金融等四个领域,避免了娱乐类、敏感性的话题(如政党政治、宗教、种族冲突等),但是选材的话题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对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要求过高,例如第四篇所谈的银行与会计准则制订者之间的矛盾冲突,这对于缺乏金融背景知识的考生来说具有很大的难度,生僻的话题内容有悖于考生的背景知识,不能测出其真实的语言水平。这些文章均取材于英美国家的报章杂志,而考生平时几乎接触不到英美国家的原文报刊。平时的学习材料(以大学英语教材为主)反映当今英美国家概况的文章很少,而论述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发展的文章就甚少。由此看出,考生学习资料和考题材料之间的差距及话题的专业性与生僻性增加了其阅读理解部分的解题难度。命题者在命题过程中忽视了考生的背景知识,这与《考纲》要求的兼顾到各个背景层次的考生,以体现考试的公平性和社会意识心态的正面导向性的原则相悖,因此阅读考试的内容效度势必受到影响。

(二)试题指向性不周密逻辑,不具备严密性。

根据《考纲》要求,命题者在命题过程中应该遵循试题指向性必须清楚、准确、周密,易于理解,不出偏题怪题的原则,而今年阅读理解某些题目的命题不严谨,违背考研选拔人才本身的目的。例如,Text A中第25题出现了很大的争议,四个选项的设置具有很强的迷惑性与干扰性,大部分考生不理解B选项中的“Lost Horizon”,受其他选项的干扰最后选ABCD四个选项的都有,而官方所给出的答案是B。通过专家的验证,该题四个答案均是正确的。这有悖于命题过程中题目设置要有一定迷惑性,但答案必须唯一,不能有模棱两可的答案只要学生循着正确的逻辑思维就能得到正确答案的基本原则。诸如此类的问题,同样出现在第26题、第27题、第30题、第37题、第39题中。考研英语作为国内最高级别统考形式的考试之一,它应当具有高度的严谨性,命题应该周密,经得起推敲,但是从上述程度上影响了考试的效度。

(三)难度比大纲样题难度大,忽视了测试的公平性。

一般来说大纲样题根据《考纲》要求进行设置,它能预见真题的难度。但通过对本卷阅读理解的分析,真题难度高于大纲样题的难度。其难度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

1. 词汇的深层含义增加理解难度。

阅读理解的四篇文章的生僻字虽然不多,但是考生不能掌握某些常见词汇的深层含义,导致篇章理解的偏差。例如,第四篇文章中的“compromise”的表层含义是“妥协,折衷”,深层含义是“因错误行为使自己陷入困境”和“修改,更改(某事);减弱,减轻”,在该篇文章中采用的是其深层含义,而命题者忽视了考生本身的实际语言水平,以此作为考点,因而第37题的解答大部分考生深感有很大的难度。同时词汇生僻的深层含义导致考生对篇章句子的不理解,如:Text 4中一个句子:“These rules say they must value some assets at the price a third party would pay, not the price managers and regulators would like them to fetch.”其中“fetch”意为“去取, 去拿;去接来”, 但是在该句中它表达的深层含义是“ (某货物) 卖得 (多少钱) ”, 这就影响了考生对整个句子的理解。诸如此类问题在Text 2第2段第1句“Now the nation stop patent court appears completely ready to scale back on business-method patents, which have been controversial ever since they were first authorized 10 years ago.”中也有所体现。具有深层含义词汇的使用, 降低了试题的区别度, 从而造成优、中、差三个层次的考生都无法应对的局面。

2. 阅读文章中长难句增加理解难度。

阅读理解文章中掺杂过多的长难句会增加考生对整个篇章理解的难度,同时对来自不同背景、处于不同语言水平的考生来说,它失去了测试的公平性。在Text 1第3段原文第1句49个词,最后一句43个词,均属长难句。而第2题的考点是本段第1句中的“unfocused”上;第3题的考点是本段最后一句的“So few authors...that...”上。大部分的考生不能理解这两个题的考点,也就是说没有理解整两个长难句的含义。因此,命题者应该根据考生参差不齐的英语水平调整文章句子的难度以保证试卷内容效度。

3. 阅读理解题目设置的难度太大,考点分布不均匀。

一般来说,阅读理解的4篇文章常常是第一、二篇文章通俗易懂,但题目有一定难度,如干扰项很难排除或在干扰项中有考生不熟悉的纲内词汇或相关成语。而第三、四篇文章语言难度较大、理解上障碍较多、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识面较宽,可是题目往往偏重于对文章宏观性的理解,考生只要把握住全文主题和上下文的逻辑联系就能比较顺利地解题,题目一般不纠缠于某个小的细节上。

然而,今年阅读部分除了篇章词汇和句子的难度增大以外,文章后面的题目设置也有很大的难度,并且题目难度的设置不具有梯度性,这四篇文章的篇章理解和题目难度都没有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而从头至尾设置的都是相同的难度,并且题干设计太具体细节化而非通俗化、常规化。根据对阅读题目的分析,今年阅读理解题干设计体现通俗化的题目只有一题,也即第31题。而考的主旨题共考了两题(第25、30题),并且这两题的得分率很低,可见其区分度很低。这与2005年的该部分阅读理解题干的设置形成鲜明的对比,05年的篇章句子难度与题干难度的设置完全遵循了大纲的要求,因此其具有了很高的区分度,同时2005年的考研英语阅读理解部分科学的命题为以后的命题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考纲》要求考生在阅读理解部分应具备以下阅读能力:1)理解主旨要义;2)理解文中的具体信息;3)理解文中的概念性含义;4)进行有关的判断、推理和引申;5)根据上下文推测生词的词义;6)理解文章的总体结构以及单句之间、段落之间的关系;7)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或态度;8)区分论点和论据。根据《大纲》要求的阅读能力,阅读理解的考点分主旨题、观点态度题、事实细节题、推理引申题词、义句义猜测题等五种题型。从表2所呈现考点覆盖情况看出考点主要集中在事实细节题和推理引申题,占了整个阅读试题的75%,观点态度题只考了一个题,考点分布不均匀有悖于考研英语大纲的要求,而题干设置不科学会影响考生的审题,降低其答题的正确性。

四、结语

通过对2010年考研英语(一)传统阅读理解题部分试题的分析,发现其难度高内容效度比较低,就其根本原因可归结为命题者在命题过程中忽视了考生真实的语言水平。其中,选材对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要求太高,超出考生平时学习材料的范围,篇章与句子难度过高给学生的理解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同时不科学的题目设置严重影响了考生的审题方向,这势必会降低考研英语阅读测试的公平性。由此看出,该部分阅读理解与《考纲》的相关描述存在明显差距,命题者在今后的命题过程中应当尽量缩小这个差距。试卷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如题材选择、题目设置、命题方向值得进一步思考。命题者应考虑阅读测试的文章来源、文章体裁、文章题材、篇幅长短、题型选择、题目设计等每一个要素,从而确保与具体测试目标的一致性,确保对阅读能力测量的有效性,使考研英语阅读理解部分的测试效度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Lyle F.Bachman.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 in Language Test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9.

[2]黄洁, 段少敏.关于英语阅读测试效度的研究[J].江汉大学学报 (人文科学版) , 2004.

[3]考研名师朱泰祺谈2010年英语命题五大不足.http://edu.sina.com.cn/kaoyan/2010-04-19/1128243548.shtml.

[4]刘昱洁.图式理论在俄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 (理论) , 2010.

[5]陆巧玲, CET-4阅读理解内容效度分析[J].高教论坛, 2008.

[6]宁明, 试析TEM8阅读理解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2006.

[7]杨惠中, Weir, C.大学英语四, 六级考试效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8.

[8]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英语大纲.

2012考研英语阅读理解 第2篇

2011年10月24日 11:38来源:万学海文

英语二阅读理解A部分题型为多项选择题,总共有4篇文章,总长度为1500词左右,要求考生阅读文章并回答每篇文章后面的问题。每篇文章后设有5个问题,共20题,每小题2分,总计40分。对于中国的英语学习者说,不管是英语四、六级,专

四、专八考试,还是考研、考博考试,阅读始终是一项最为重要的技能,所占的分数比例大,“得阅读者得天下”,阅读能力并不仅仅体现在阅读理解一项当中,很大程度上,阅读理解能力是综合素质的体现,阅读能力也和英语知识运用、新题型、写作等题型相互关联,这样题型的解决需要通过阅读获取相关的信息,如果阅读能力不好,这些题型的做题质量会受到大大地影响。

依据最新的大纲,万学海文(微博)英语考研辅导老师们对阅读A部分做了一个详细地分析,通过和考研英语一阅读理解A部分的对比,我们可以获知以下的信息,英语二阅读量减小,英语一是1600词,英语二是1500,而且没有说生词量不超过总共的3%,考查生词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大纲中并没有提到超纲词汇,这给了考生一个定心丸,即不必担心超纲词汇。且英语二明确规定了考察的体裁和题材。题材是经济、管理、社会、文化、科普。这方面的题材与专业硕士的特点休戚相关,且英语一中的八大阅读能力的要求减为6条。少了“理解文中的概念性含义”和“区分论点和论据”这两个难度较大的要求,“进行有关的判断、推理和引申”去掉了引申,而除去的以上两点对阅读有非常高的要求。英语二阅读部分所要掌握的六大能力是:1,理解文章的要义,2,理解文中的具体信息,3,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或态度,4,进行有关的判断、推理和引申,5,根据上下文推测生词的词义,6,理解文章的总体结构以及上下文之间的关系。

综上所述,英语二对阅读能力的考查大为降低了,明确规定了所要考查的范围,考生在复习的时候,可以有的放矢,对所考查的题型进行精心复习。2012年在考题的难度上和题型的设计上相比2011年很有可能没有大的改变,这是一个可喜的消息,还有,万学海文英语考研辅导老师们建议2012年的考生在复习阅读题型时,可以读一些外刊,因为据我们的统计,很多阅读来源于外刊,比如,经济学人,时代周刊,纽约时报,读这样的文章不但可以使我们扩充词汇量,了解有关的题材,而且还可以获取背景知识,藉此,在了解了相关知识后,然后辅以适当的解题技巧,这样在答题的时候一定会游刃有余。

考研英语阅读理解冲刺复习详谈 第3篇

控制做题时间

在冲刺阶段的复习中,考生应尽量把阅读理解部分的做题时间控制在60~70分钟。阅读理解的做题时间一旦超过80分钟,必然占用写作、新题型、翻译和完形填空等题型的做题时间,致使考生做不完整张试卷。

判断题目类型

许多考生做题往往不知道对题目题型作分类,这样一来必然无法利用与题型紧密相关的解题技巧进行解题。只有准确判断出题目类型,考生才能根据相关的答题技巧快速而准确地答题。根据考研英语大纲对阅读能力的考查要求,考研阅读理解主要有如下题型。

1. 主旨题。该题型对应大纲中“理解主旨要义”的要求,提问方式有: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he best title of the text?/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he text mainly about?

2. 一般细节题。该题型对应大纲中“理解文中的具体信息”的要求,提问方式有: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The results of the journalism credibility project turned out to be _______.

3. 推断题。该题型对应大纲中“进行有关判断、推理和引申”的要求,提问方式有:What can we infer from the last paragraph?/We can conclude from the last paragraph that _______.

4. 词汇题。该题型对应大纲中“根据上下文推测生词的词义”的要求,提问方式有:The word “talking” (Line 6, Paragraph 3) denotes _______./“The industry” (Line 4, Para. 3) refers to _______.

5. 态度题。该题型对应大纲中“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或态度”的要求,提问方式有:According to Paragraph 1, what is the author’s attitude toward the AAAS’s report?

6. 论点论据题。该题型对应大纲中“区分论点和论据”的要求,提问方式有:The example of the unions in Wisconsin shows that unions _______./Toyota Motor’s experience is cited as an example of _______.

在冲刺复习期间,考生可以对这些题型做专项训练,熟悉题型特征,做完题后总结做题方法和技巧,从而确保在考场上准确快速答题。

找准题干关键词

许多考生到了冲刺阶段,做题的准确率依然不高,究其原因在于“带着题干中的关键词回原文定位”这一步出现了问题。也就是说,许多考生会依据自己对题干内容的理解来定位原文,而忽视利用“题干中出现的关键词”和“题文同序原则”(即题目出现的先后顺序和答案信息在原文中出现的顺序大体一致)回原文定位答案信息。考生如果单纯根据题干的意思回原文定位,很容易由于理解偏差而造成定位不准,从而导致做题准确率不高。

题干中出现的关键词就像我们开车时在导航中输入的路标词,它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定位文章中的答案信息,找到题目的出处。考研英语阅读理解中常见关键词主要包括人名、地名、数字、年份、大写字母缩写、引号里的单词等。另外,从词性来看,副词、形容词、名词更常被用作题干关键词。下面举例说明,题干中加粗的单词(词组)即题干关键词。

(1) According to the author, one of the driving forces behind M&A wave is _______.

(2) From paragraph 4 we can infer that _______.

(3) The results of the journalism credibility project turned out to be _______.

(4) Which of the following best defines the word “aggressive” (Line 4, Paragraph 7)?

(5) What advice might Cartwright give to those who sometimes have bad dreams?

在这里笔者提醒考生,对题干中出现的形容词和副词要多加注意,它们往往能起到缩小被修饰词的定位范围的作用。例如,students的定位范围通常比较大,但是good students的定位范围则比较小;have bad dreams定位范围通常比较大,而sometimes have bad dreams的定位范围则比较小,更有利于考生回原文准确定位。

读原文,划重点

对于考试时是否有必要通读文章这一问题,笔者认为读文章是有必要的,但读文章不代表每个单词都读而且还要译成中文。考生读文章要分清哪些句子该作标记并细读,因为这些句子往往是考查的重点。下面笔者推荐三个需要细读并且做标记之处,并举例分析。

nlc202309021625

1. 转折处(此为必考点)。转折标志词主要包括but、however、yet (放句首)、although、though、while、even if、even though、despite、in spite of、on the contrary等。这些词通过对比来引出相反信息或通过比较来突出事物的某个方面。

例1:①The company seems to have concluded that its reputation in Vermont is already so damaged that it has nothing left to lose by going to war with the state. ②But there should be consequences. ③Permission to run a nuclear plant is a public trust. ④Entergy runs 11 other reactors in the United States, including Pilgrim Nuclear station in Plymouth. ⑤Pledging to run Pilgrim safely, the company has applied for federal permission to keep it open for another 20 years. ⑥But as the Nuclear Regulatory Commission (NRC) reviews the company’s application, it should keep in mind what promises from Entergy are worth. (2012年考研英语真题Text 2原文)

30. I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last paragraph that _______.

[A] Entergy’s business elsewhere might be affected

[B] the authority of the NRC will be defied

[C] Entergy will withdraw its Plymouth application

[D] Vermont’s reputation might be damaged

分析:该题目属于推断题,考查的正是but前后内容对比从而引出相反信息这一点。段落中,第五句话提到the company (指Entergy)想要在普利茅斯地区申请继续运营核电站,第六句通过but引出相反信息,言外之意是NRC最终可能不会让其申请通过,由此可以推断出Entergy的业务可能会受到影响。所以答案选择选项A。考生注意:对于转折词,考研英语阅读理解部分倾向于考查通过对比引起相反信息,即转折词前后内容意思相反。

2. 结论处(此为必考点)。结论标志词主要包括say/believe/think/maintain/hold/argue that、show/reveal/indicate/demonstrate/illustrate that、above all、after all、find out、this means、conclude、conclusion、 in fact等。这些词主要是做总结性判断。

例2:①The idea seems promising, and Rosenberg is a perceptive observer. ②Her critique of the lameness of many public-health campaigns is spot-on: They fail to mobilize peer pressure for healthy habits, and they demonstrate a seriously flawed understanding of psychology. ③“Dare to be different, please don’t smoke!” pleads one billboard campaign aimed at reducing smoking among teenagers—teenagers, who desire nothing more than fitting in. ④Rosenberg argues convincingly that public-health advocates ought to take a page from advertisers, so skilled at applying peer pressure. (2012年考研英语真题Text 1原文)

22. Rosenberg holds that public-health advocates should _______.

[A] recruit professional advertisers

[B] learn from advertisers’ experience

[C] stay away from commercial advertisers

[D] recognize the limitations of advertisements

分析:这个题目属于一般细节题,题干缺少谓语和宾语。不过根据题干中的holds一词,这道题也可以看成是态度题。根据题干关键词Rosenberg和public-health advocates定位到例文段落中的第四句话,我们不难发现,这句话是一句结论。把题干信息和第四句话的内容对应,可以有如下替换:holds = argues、should = ought to。考生需要根据原文中take a page from advertisers的意思在四个选项中找一个与其同义的选项。通过浏览四个选项,考生可以发现本题答案是选项B。

考研英语阅读理解 第4篇

阅读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一种重要手段。在高中英语教学中, 阅读理解一直是一大重点和难点。

1. 考查的特点

从最近这几年的高考来看, 英语阅读理解的考查一直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 文章题材多样化, 它包括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和议论文等。 (2) 阅读量和信息量较大。 (3) 语篇结构较为复杂。

2. 考查的题型

从考查的题型上看,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的考察主要从以下几大块展开: (1) 细节理解型, 此题型要求学生根据文章所提供的信息选择正确答案, 该题型一般都可以直接从文章中找到答案。 (2) 主旨大意型, 此题型要求学生能找到文章的主题句并且明白文章的最后结论, 归纳出文章中心, 从而得出答案。 (3) 推理判断型, 此题型要求学生在了解文章线索的基础上, 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 进行合理的、积极的逻辑推理, 得出正确的答案。 (4) 猜测词义型, 此题型要求考生通过阅读上下文, 根据已知信息和常识来推测不知道的词或词组的语义。

3. 考查的结果及成因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 阅读理解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 而不仅仅只是单词、句子、语法。正是这个原因, 大多数老师都把大量精力集中在阅读理解的教学上, 费时最多, 费力最大, 效果却不够理想。之所以如此, 原因如下:

(1)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教师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动机的激发、技能的训练。

(2) 大部分学生学习主动性差, 不会进行主动阅读, 大多是在老师的逼迫下被动阅读, 被动的阅读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阅读效能。

(3) 由于认为学生的词汇量太小, 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时, 担心学生听不懂, 就大部分用汉语讲解, 好像是上语文课, 这减少了学生听英语的机会, 丧失了英语作为语言的魅力, 最终使学生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 极大地影响了英语成绩的提高。

(4) 在阅读教学中部分教师以讲解语言知识点为主, 缺乏对学生阅读技能的训练, 对词汇的重视程度也不够, 过于注重精读, 而忽视泛读, 对于英语基础差的班级, 教师们往往采用的是逐词逐句的传统的语法翻译法来教学。

(5) 有些教师阅读理解教学脱离考试实际, 设置问题的多以考查细节内容或判断有关内容的正误等浅层次问题为主, 缺乏对较深层次如推理、猜词和归纳能力的培养。

二、对高中英语阅读理解教学的思考

根据以上分析, 我们在平时的外语教学中, 应该如何做?

1. 利用各种教学手段, 提高学习兴趣, 扩充背景知识

众所周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教学中, 我们要注意研究学生的阅读心理和了解学生的阅读习惯。

(1) 利用多媒体, 启发阅读。例如, 在NSEFC Book4 Unit 4 A Taste of English Humor的阅读课中, 可以预先介绍外国著名幽默大师逗笑的方式, 通过多媒体技术, 让学生在阅读之前观看Mr.Bean的短剧或Charlie Chaplin的电影片段等, 使学生对外国人的喜剧有所了解。

(2) 实际操作, 培养兴趣。例如SEFC Book1B Unit 16 Scientists at Work是说明类文章, 这类文章内容相对比较枯燥。为了使学生能对科学实验产生感性认识和兴趣, 教师在初步介绍文章内容之后, 可播放Franklin的风筝演示实验, 有条件还可让学生实地操作如何制作风筝, 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和热情。

(3) 背景知识是影响阅读理解的重要因素, 新知识的理解和吸收都应建立在阅读原有知识的基础之上。以教学The Band That Wasn’t NSEFC Book 2Unit 5为例, 学生在阅读课文前可以讨论以下问题:

(1) Do you like music?Why or why not?

(2) Have you ever dreamed of being a singer or being a part of a band?

(3) How many famous bands or singers do you know?Can you name some of them?

(4) What would you like to do most if you were a singer?

(5) When will you like listening to the music?How dose music make you feel?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回答, 可以让学生在大脑里产生一个有关音乐、乐队、歌手的学习包, 对要学习的文章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方向, 也激发了学生了解更多关于音乐这个主题的意愿, 从而更好地理解本单元的主题。

2. 立足于精读教学, 积极开展课外泛读活动, 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非一日之功, 也不是靠那几本教材上的文章就够的, 课堂教学中的精读必须和课外的泛读结合起来。

(1) 选择课外泛读材料要与课内阅读有联系, 作为其延伸, 以弥补教材的不足, 进而实现课内外知识的连接和扩展。比如说, 教师可以在网上搜索与所上单元内容相关的文章, 经老师加工处理之后, 就可以作为很好的课外阅读材料;此外, 《英语周报》、《考试报》、《21世纪报》上的一些文章也很好;还有, 尊重学习的认知规律, 泛读材料的选择要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 教师要对课外阅读进行指导, 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摘抄精彩的词句、片段、格言和警句, 并进行归类整理, 为后续的语言运用积累素材;列提纲, 列出文章的主题、框架或故事梗概, 培养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

(3) 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组织和开展问题讨论、阅读竞赛、学法交流等多种形式的学习交流活动。这些活动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增强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能力, 有很好的作用。

3. 运用教材, 提高学生推理和归纳能力

(1) 利用课文材料, 训练学生把握作者态度和意图。把握作者的思想、未言明的态度和意向, 顺着作者的思路去分析、思考、联想和判断是高考常考的题型之一。教师应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的用词, 这对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至关重要。在一般议论文或夹叙夹议的文章中, 作者的态度大致有三种:A.赞扬;B.批评;C.只陈述事实, 不作评论, 让读者去批判。以SEFC Book 2 B Unit 17中的阅读材料Disabled?Not me!是一篇夹叙夹议的文章。教师可以这样设问:What’sthe author's attitude towards the disabled?或The writer probably feels that the disabled…这样的题材不论在新老教材中都很多, 我们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 多注意这方面的训练, 日积月累, 学生在做类似的题时就一定能得心应手。

(2) 利用课文材料进行推理与判断的训练。在平时的教学中, 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已知的信息进行推理和判断, 在学生理解细节的基础上向其提出几个需要学生进行推理和判断等难度相对较大的问题, 让学生思考和讨论, 这对学生推理和判断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例如, 在教学SEFC Book3 Unit7 A Christmas Carol时, 笔者组织学生开展了以下活动:

(1) 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组织学生讨论Scrooge、Santa、Claus、Fred和Bob的性格特征, 要求学生引用文中相关语句阐述自己的观点, 以提高学生进行分析、对比和归纳的能力。

(2) 分析人物语言的内在含义。

指导学生要由表及里, 从语言文字的表面, 深入到字里行间, 理解说话人的真实意思。讨论Scrooge说Humbug!If you were working harder, you wouldn’t be cold.If I hear another word from you, you will go where it is really cold等句子的内在含义。该活动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对语篇进行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3) 敢于质疑作者, 评价阅读内容。

在讨论如果小Tim真的死了的话, Scrooge需不需要负责时, 以文中的观点, 无疑是需要的。但以现在社会的价值观看, 却未必。要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 让学生客观地评价文中人物, 力求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利用课文材料进行归纳主题的训练。在平时的教学中, 训练学生寻找主题句、归纳段落大意或概括文章中心思想。以议论文为例, 这种文体一般用Introduction (引论) 、Body (正文) 和Conclusion (结论) 三部分组成。该种文体通常开门见山地提出中心论点;结尾段通常含有总结性的内容, 起画龙点睛和深化主题的作用;各个段落中都有一个概括该段主旨的主题句。这样的文章不论是在新、老教材中都很多, 坚持不懈的训练, 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4. 把握文章的体裁, 题材, 篇章结构, 提高阅读效率

教师应根据文章的体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关注材料的细节, 获取有用信息, 大胆剔出无用信息。阅读记叙文时, 教师应要求学生把握其五个要素, 即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经过和结果;阅读人物类传记文章时, 应要求学生抓住文章的主线, 注意时间词和方位词的运用、人物的年龄和出场的顺序以及作者对人物的评价;阅读说明文和科技小品类文章时, 教师应要求学生注意文中事物的名称、日期、数字、比较、功能和作用等;阅读新闻报导时, 教师应先确定行文方式是按顺序还是倒叙, 对文中提及的地点方位要找准大的参照物等。

5. 搞好词汇教学, 排除阅读难点, 为阅读理解的准确性提供保障

考研英语一阅读理解答案 第5篇

解析:这是一道细节题,根据France定位到第一段第一句,主干成分为France has lost an absolute right to define physical beauty。此外第二段第二句They suggest beauty should not be define by looks…故而A physical beauty would be redefined为同义替换,即为正确答案。

22 答案 D doing harm to

解析:此题为词义题。定位到第二段第二句They suggest beauty should not be defined by looks that end up impinging on health. 根据end up 可以看出beauty should not be defined by looks 和that end up impinging on health为顺承关系,所以“改变人们对美不仅仅是外表的定义”可以结束对健康的危害。故而可以推知doing harm to是正确答案。

23 答案 B New Standards are being set in Denmark

解析:此题是正误判断题。根据第五段第二句话 In Denmark,…it is trying to set voluntary standards for models and fashion…可知B选项 New standards are being set in Denmark是其同义替换。

24 答案 C showing little concern for health factors

解析:细节题。一个设计师很可能因为什么原因被CFW拒绝,根据关键词可回到文中定位至倒数第二段,首句说丹麦的时尚界就有关模特的年龄,健康及其他特性的内容达成一致意见,切一项新法案也明确规定,他们已经意识到时尚界对于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的身体健康所带来的影响,并且该对此负责,接着下一句就说,这一法规的执行方式就是拒绝一些设计师,因为可以推断设计师很可能因为不考虑身体健康因素而被CFW拒绝。

25 答案 D A challenge to the Fashion Industry’s Body Ideals

解析:主旨题。本文从首段就开始阐述法国的观点,即时尚界已经失去了定义女性身体之美的权利,且议会也禁止网站通过宣传过度节食来强调过度消瘦。二段继续说明美丽不能只看外表更不能以牺牲健康为代价。三段说女性不该让他人来评判自己的美丽。以及后面的段落中也一直在不断说明一点,即健康很重要,不能只看外表。所以文章最佳标题应该是D,对时尚界完美身材的质疑。

26 答案 D is not well reflected in politics

解析:细节题。精读题干,划出关键词。根据题干回到原文精确定位到首段最后一句,该句中的polls民意调查对应题干中的public sentiment,定位答案处为“this has limited political support”,意思为这在政治支持方面是有限的。与D选项“在政治上没有得到很好的反响”为同义替换。

27 答案 D largely overshadowed

解析:细节题。根据题干,题干中出现大写the National Trust,定位到第二段首句the National Trust该句。二段首句只是对Hill的该项目做介绍,需向后看影响。往下可以读到Hill’s pressure这句,写到“Hill的项目创造出国家公园和绿地。他们不再制造乡村了,而且每年钢筋混凝土消耗的乡村越来越多。乡村需要持久的保护”。对应选项,该项目的成就很大程度上被夺取了光辉。

28 答案 A Ukip may gain from its support for rural conservation

解析:推断题。题干问的是从第三段能推出什么,考察的是相应段落的段落中心。观察选项不难发现,选项中都是大写的Ukip,The Conservatives,The Liberal Democrats,Labour。可根据选项中的大写回段落中寻找,发现Ukip所在的定位句为Only的倒装强调句(倒装强调句往往为答案所在处)。该句子意思是:只有Ukip意识到其机会,并支持这些人。和选项A对应一下,Ukipp可能能从其对农村保护的支持中获得好处,是同义替换。

29 答案 B Shows his disregard for the character of rural areas

解析:细节题 问的是作者对于奥斯本的偏好(观点)的具体看法。根据关键词奥斯本定位至第五段,因为问的是作者对于奥斯本观点的看法,所以只需要看在奥斯本的观点之后作者的表达内容,第五段倒数两句话就是作者表达自己观点的地方,即“我们没有破坏城市中受到保护的地方”,“你们为什么要破坏乡村的呢?”这就说明奥斯本一方的观点是要破坏乡村环境。所以可得出答案是奥斯本想法表明了他对于乡村人们的忽视。

30 答案 C the-town-and-country planning in Britain

解析:根据题干定位到最后一段,问的是作者欣赏赞同什么,作者的观点即是文章末段的段落中心,可定位到末段末句。末句指出,避免this会将左右党派联系起来,this代词指代指代上句中所提到的内容。Should即作者赞同的地方,也就是作者赞同的是城乡结合。

31 答案 B Skepticism

透析考研英语阅读理解常考题型 第6篇

词汇含义题

词汇含义题几乎是历年考研英语阅读理解的必考题型。这一题型主要考查考生根据上下文理解生词含义的能力。通常来说,考生只需重点理解词汇所在句子的前后一两句话即可。

要想通过上下文判断生词含义,考生就要学会判断生词所在句子与其上下文的关系:若该词所在句子与其上下文有逻辑或事实上的顺承关系(下文统称“顺接”),那么该词与其上下文所表达的含义或感情色彩应该相一致;若该词所在句子与其上下文有逻辑或事实上的相反关系(下文统称“逆接”),那么该词与其上下文所表达的含义或感情色彩应该相反。判断生词所在句子与其上下文是“顺接”或“逆接”关系有助于考生判断生词的感情色彩和大概意思。下面我们来分析一道真题。

例1:The phrase “reneging on” (Line 3, para.1) is closest in meaning to . (选自2012年考研英语阅读理解真题Part A Text 2)

A. condemning B. reaffirming

C. dishonoring D. securing

解析:考生可根据题干括号里的提示迅速在原文第一段第三行找到目标词组。因该词组所在句子为段尾句,考生可着重分析该词组所在句子与其上文的关系,原文如下:“A deal is a deal—except, apparently, when Entergy is involved. The company, a major energy supplier in New England, provoked justified outrage in Vermont last week when it announced it was reneging on a longstanding commitment to abide by the strict nuclear regulations.”原文第一句话中的except一词是重要解题点:except之前的句子表示“遵照规定执行”之意,而其之后的内容与前文发生“逆接”,由此可推测Entergy公司并未遵照规定执行。第二句是“顺接”第一句话的后半部分继续阐述,由此可推测整句话表达的应该是Entergy公司未按照规定执行的具体内容。根据第二句话中的provoked justified outrage可进一步确定Entergy公司的做法是违背规定的,四个选项中只有dishonoring (拒绝兑现)一词能表达出这层含义。Condemning表示“谴责”之意,不符合原文意思。Reaffirming和securing表达的都是积极肯定的含义,与原文表达的意思和感情色彩相反。因此正确答案为选项C。

主旨标题题

主旨标题题是考研英语阅读理解的常考题型之一。这一题型的题干中常会出现诸如main idea、general idea、meanly discuss、best title之类的词,主要考查考生对某一段或整篇文章主旨的理解。

在解答这一题型时,考生不要拘泥于文章细节,而是要跳过细节抓主旨。文章的主旨往往出现在文章的首尾段中,段落的主旨则往往出现在该段的首尾句中。因此,解答主旨标题题的关键通常在于把握文章首尾段和段落首尾句的含义。下面我们来看一道真题。

例2:Which of the following would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e text? (选自2008年考研英语阅读理解真题Part A Text 1)

A. Strain of Stress: No Way Out?

B. Responses to Stress: Gender Difference

C. Stress Analysis: What Chemicals Say

D. Gender Inequality: Women Under Stress

解析:该题表面上要求考生为文章选标题,实则考查考生对全文主旨的理解。该题的四个选项中都出现了stress一词,由此可确定文章一定与stress相关,接下来我们就来看文章的首尾段,从中挖掘全文主旨。

首段:While still catching-up to men in some spheres of modern life, women appear to be way ahead in at least one undesirable category. “Women are particularly susceptible to developing depression and anxiety disorders in response to stress compared to men,” according to Dr. Yehuda, chief psychiatrist at New York’s Veteran’s Administration Hospital.

尾段:Not everyone experiences the kinds of severe chronic stresses Alvarez describes. But most women today are coping with a lot of obligations, with few breaks, and feeling the strain. Alvarez’s experience demonstrates the importance of finding ways to diffuse stress before it threatens your health and your ability to function.

通过阅读首尾段考生可以发现,这两段中多次出现的关键词为stress和women,主要阐述的是女性受到的压力。通过这一点考生可排除选项A和C,因为这两项中都未出现与女性(或性别)相关的词汇。选项B表述的是不同性别的人面对压力的反应,但文章首尾段中并未说明男性面对压力的情况,由此可推测此项为错误答案。选项D的表述与文章首尾段的表述相一致,为正确答案。为确保万无一失,考生可快速浏览文章其他段的首尾句,确定其他段同样没有阐述不同性别的人面对压力的反应,由此彻底排除选项B。

事实细节题

事实细节题是考研英语阅读理解的重要题型,往往占阅读题目的一半左右,主要考查考生对原文某一细节的理解。考生可分三步来应对这一题型:①根据关键词回原文定位;②分析在原文定位到的答案信息;③将四个选项与原文信息进行对比分析,选出正确答案。下面我们就按这三步来解答一道真题。

例3:According to Ericsson, good memory . (选自2007年考研英语阅读理解真题Part A Text 1)

A. depends on meaningful processing of information

B. results from intuitive rather than cognitive exercises

C. is determined by genetic rather than psychological factors

D. requires immediate feedback and a high degree of concentration

解析:第一步,通过题干中的关键词Ericsson,考生可将答案信息定位至原文第四段:“This success, coupled with later research showing that memory itself is not genetically determined, led Ericsson to conclude that the act of memorizing is more of a cognitive exercise than an intuitive one. In other words, whatever inborn differences two people may exhibit in their abilities to memorize, those differences are swamped by how well each person ‘encodes’ the information. And the best way to learn how to encode information meaningfully, Ericsson determined, was a process known as deliberate practice. Deliberate practice entails more than simply repeating a task. Rather, it involves setting specific goals, obtaining immediate feedback and concentrating as much on technique as on outcome.”

第二步,通过分析这段话,考生可迅速提炼出Ericsson的两个观点:① The act of memorizing is more of a cognitive exercise than an intuitive one. ② Deliberate practice is the best way to learn how to encode information.

第三步,考生来对比分析四个选项和原文信息。通过分析不难发现,选项B的表述不符合Ericsson的第一个观点,选项C的表述与第四段第一句话的表述不一致,所以两者都是错误选项,可迅速排除。选项D中提到的immediate feedback和concentration在原文中都有同样的表述,是Ericsson在第二个观点中提到的deliberate practice所要求的两项内容,但除这两项外,Ericsson还提到了一项——specific goals,选项D漏掉了这一项,属于信息缺失,为错误选项。再来看略有难度的选项A。根据第四段第二句话,考生可推断出这样一个结论:Abilities to memorize depends on how well each person “encodes” the information. 选项A中出现的processing一词正是encode的同义替换,由此可确定选项A为正确答案。

推理判断题

推理判断题考查考生在了解事实细节的基础上进行推理的能力,要求考生推断出作者想说但并未明确说出的话。这类题的常规解题步骤通常包括三步:①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回原文定位;②分析在原文定位到的答案信息;③挖掘出答案信息的言外之意。这三步是攻克推理判断题的通常做法,但如果考生根据原文信息未能快速推断出其言外之意时,可尝试用排除法解题。下面我们就用排除法来解一道真题。

例4:I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last paragraph that . (选自2011年考研英语阅读理解真题Part A Text 2)

A. top performers used to cling to their posts

B. loyalty of top performers is getting out-dated

C. top performers care more about reputations

D. it’s safer to stick to the traditional rules

解析:考生可根据题干中的提示词last paragraph将答案信息快速定位至原文最后一段:“Many recruiters say the old disgrace is fading for top performers. The financial crisis has made it more acceptable to be between jobs or to leave a bad one. ‘The traditional rule was it’s safer to stay where you are, but that’s been fundamentally inverted,’ says one headhunter. ‘The people who’ve been hurt the worst are those who’ve stayed too long.’”

我们来分析四个选项。根据定位到的这段话,考生无法快速判断选项A是否为最后一段的言外之意,可先搁置。选项B中的getting out-dated与第一句话中的fading意思相似,但两者对应不同的事物:选项B中getting out-dated对应的是loyalty of top performers,而第一句话中的fading对应的是old disgrace (of top performers)。选项B偷换了概念,为错误选项。选项C的表述在此段没有提到,也非此段的言外之意,可排除。选项D的表述与此段最后一句话所表述的内容相反,为错误答案。根据排除法,只有选项A为正确答案。

如果按照常规步骤解题,考生可着重分析最后一段话的言外之意。根据段落中headhunter所说的第一句话(The traditional rule was it’s safer to stay where you are)可知,过去的观念是坚守一个职位比较安全。根据段落中的“The financial crisis has made it more acceptable to be between jobs or to leave a bad one”这句话可推测,过去人们不那么容易接受“跳槽”的观念。再结合全文都在讲top performers现今开始“跳槽”的话题,考生不难推断出top performers过去常坚守一个职位,由此也可得出选项A为正确答案。

例子作用题

例子作用题也是考研英语阅读理解常考题型之一,主要考查考生对原文中提到的某个例子的作用或功能的理解。这类题的答案通常都是“源于例子而高于例子”。也就是说,解答这类题时考生不仅要理解例子本身的内容,还要分析例子的存在是为了说明何种事实。这个事实通常就是正确答案所在,它往往位于例子的上下文中,或者就是某个段落或全文的主旨句。下面我们来分析一道真题。

例5:Toyota Motor’s experience is cited as an example of . (选自2011年考研英语阅读理解真题Part A Text 3)

A. responding effectively to hijacked media

B. persuading customers into boycotting products

C. cooperating with supportive consumers

D. taking advantage of hijacked media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Toyota Motor,考生可将答案信息定位至原文最后一段最后一句话:“Toyota Motor, for example, alleviated some of the damage from its recall crisis earlier this year with a relatively quick and well-orchestrated social-media response campaign, which included efforts to engage with consumers directly on sites such as Twitter and the social-news site Digg.”

考研英语阅读理解 第7篇

关键词:英语教学,阅读能力,阅读训练

英语教学中,阅读是一个难点。学生要在很紧的时间内,阅读包含相当数量单词的文章,要对其情节发展、逻辑结构、思想内容有个清晰明确的掌握,并在此基础上回答相应问题。考场如战场,而阅读往往就是英语考试战场上的“绞肉机”。所以,要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无论从应试的角度来看,还是从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其离开学校之后的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提高其英语阅读能力都是十分必要的。在缺乏英语母语环境的耳濡目染的条件下,我们要做的就是有意识地加强学生的英语阅读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如何加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提高词汇掌握量

词汇是阅读的基础,如果说阅读能力是一个大房子,词汇就是这座大房子的砖瓦,没有砖瓦,图纸上的再华丽的房子都是不可能建造出来的。广大英语教师对于这一点是没有异议的,只是在提高英语词汇量的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不少,所以影响了教师在这方面的积极性。

提高词汇量所面临的最大的困难就是没有时间。虽然国家倡导素质教育,提出要降低学生负担,但实际情况是教育资源僧多粥少,为取得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社会竞争激烈,其表现是应试教育仍然大行其道,学生课业负担仍然很重,各科老师都在为提高学生成绩极力挤占学生课余时间,在这样的情况下,再要让学生挤出额外的时间用来背诵英语单词,难度可想而知。第二个困难就是提高词汇量难以在阅读中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学生往往存在这样的情况:在老师的要求下,他们想法设法提高词汇量,可是,在考试中并没有发现阅读成绩有明显的提高,这时候他们容易产生有投入没有产出之感,从而积极性被挫伤,难以将提高词汇量的学习自觉地进行下去,造成提高词汇量的教学活动难以展开。

这些困难都非常现实,是提高词汇量的教学活动中绕不开的问题。其实,这些问题都是不难解决的。比如对于第一个问题,如果我们在提高词汇量的过程中,要求对词汇的各个意思进行精确记忆,记忆的范围还要包括词性、各种变形、特殊用法,这样的话自然需要很多时间,但是,这种记忆相对来说却是没有必要的,一来考试的时候并不会考这些内容,二来超出大纲的词语在文章中出现的时候,按经验来说,其意思都是其最主要的意思。所以,在提高词汇量的时候,我们应该做的是模糊记忆,而不是精确记忆,只要达到看到单词能想到它的主要意思就行。也许有些老师会担心这样做的效果不好,但实践证明这是可行的,是适合实际情况的做法。我们可以参看考托福、GRE时对单词的记忆方式,其实在那些考试的准备过程中,考生对单词的记忆就是一定程度上的模糊记忆:看到单词就能想到这个单词的主要意思,只有对某些特别重要的单词才会采取精确记忆,否则,时间根本不够。对于第二个问题,一方面,我们要教导学生要有恒心、有耐心,学习是一个长期过程,期待进行某种突击就能立竿见影,是不健康的、功利性的心理;而且,提高词汇量才出现效果是“水涨船高”,而这一过程的效果的体现需要一些时间。坚持下去,词汇量的提高对阅读能力的增强所具备的作用是很明显的。

二、理顺文章的总体结构

学生在阅读文章时要养成这样的习惯:每阅读一篇文章,就分析一次文章的总体结构。这类似于中文阅读中所强调的分清段落关系,明确文章的中心思想。只有将文章的总体结构弄清楚了,对作者的写作思路才会有总体上的理解,文章的逻辑结构究竟如何自然是心里有数。这样,在答题上学生才会根据文章的思路、逻辑结构对问题作出很好的把握;而且,每阅读一次文章就理一次文章的总体结构是很好的阅读习惯,这种习惯的培养对于学生离开校园之后也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那么,如何分析文章的总体结构呢?第一,要特别注意文章每一段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往往在这些位置上的句子是统领其所在的整个段落的,并在文章中起着衔接上下文的作用。第一句经常是段落的中心句,整个段落围绕这个句子展开;第一句也往往在表明段落中心的时候,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最后一句往往是总结,对段落总体意思作回顾,更有些在总结、回顾的同时,提出新的问题,为下一段落的开始作铺垫,自然地衔接。第二,在段落内容本身要特别注意其中however, then, nevertheless这样的关系词。段落之间的关系往往是在每一段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体现出来,而段落本身内容之间的结构就是在这些关系词上体现出来的,所以,在分析文章结构的时候,学生必须给予这些词以特别的关注。

这样做带来的好处是非常明显的,有很多学生就曾向我反映,有很多时候,他们可能并没有仔细看文章的详细内容,但阅读题正确率却很高,因为看文章的时候他们自然而然地去关注其中的文章结构、逻辑关系,有了对作者意图的了解,结合各个选项的内容与作者意图间的关系,选出正确的选项并不困难。

三、培养阅读语感

这里所说的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敏锐感受,是对特定环境中的话语不经过逻辑推理,直接迅速整体地感知和把握,是对语言文字的领会和感悟能力。培养语感不但对于学生阅读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对于学生听、说、写能力也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学生有了较强的语感,无论读、写、听、说,对语言的反应就比较敏捷,领悟它的含义就比较准确,运用起来也比较恰当,也就具有了较高的语言能力。语感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成的,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有相当的难度。而在词汇量有保障之后,学生又养成分析文章总体结构的习惯,这样一来就为培养英语阅读的阅读语感打下很好的基础,这时进行阅读语感的培养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而不是揠苗助长之举。

要培养英语语感,学生首先要对英语中所包含的文化背景、文化倾向有相当的认识。要实现这一目标,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去看西方的文化史,但是,这样系统地看西方的文化史也并无必要,比如西方人不喜欢别人问他的年龄,这样的“文化”是不需要研读西方文化史之后才能明了的。我们要做的是让学生泛读大量的英文文章。通过这样大量的泛读,学生能对英语的文化、形式有充分的“感觉”,这样他们的英文背景自然变得深厚,有助于培养语感。

在泛读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强调一定程度上的精读和背诵,可以说,泛读是面的记忆,而精读就是点的记忆,两者都要兼顾,不可偏废;而且,背诵一些精彩的文章、句子对学生写作也是很有帮助的。精读和背诵不但有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而且有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提高英语阅读能力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有相当的难度,需要相当的耐心、毅力,但是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带动整个英语水平的提高,是提高英语成绩中的关键一环,所以,我们必须予以足够重视,并施以正确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肖清玉.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与提高.新课程 (教育学术版) , 2007, (11) .

[2]刘芳.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科技资讯, 2008, (21) .

英语阅读理解技巧 第8篇

一、先看题干,带着问题读文章

即先看试题,再读文章。阅读题干,首先要掌握问题的类型,分清是客观信息题还是主观判断题。客观信息题可以从文章中直接找到答案;而主观判断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感情基调,作者未加陈述的观点以及贯穿全文的中心主旨的理解等,这类题必须对作者的态度、意图以及对整篇文章进行深一层的推理。其次,了解试题题干以及各个选项所包含的信息,然后有针对性地对文章进行扫读,对有关信息进行快速定位,再将相关信息进行整合、分析、对比,有根有据地排除干扰项,选出正确答案。此法加强了阅读的针对性,提高了做题的准确率,节省了宝贵的时间,特别适用于对图形表格类题材的理解。

二、速读全文,了解大意知主题

阅读目的是获取信息。一个人的阅读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他能否快速高效吸收有用信息。阅读能力一般指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两个方面。阅读速度是阅读最基本的能力。没有一定的阅读速度就不能顺利地输入信息,更谈不上运用英语。近几年的高考阅读速度大约是每分钟40个词左右。考生必须在十分有限的时间内运用略读、扫读、跳读等技巧快速阅读,搜寻关键词、主题句,捕捉时空、顺序、情节、人物、观点,并且理清文章脉络,把握语篇实质。抓主题句这是快速掌握文章大意的主要方法。主题句一般出现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当然也有些文章没有主题句,需要读者自己去归纳。主题句往往对全文起提示、启迪、概括、归纳之作用,主旨大意题、归纳概括题、中心思想题往往直接可从主题句中找到答案。

三、详读细节,理顺思路与文章脉络

文章绝不是互不相干的句子杂乱无章的堆砌。作者为文,有脉可循。如记叙文多以人物为中心,以时间或空间为线索,按事件的发生、发展、结局展开故事;论述体则包含论点、论据、结论三大要素,通过解释、举例来阐述观点。你可根据文章的特点,详读细节,以动词、时间、地点、事件、因果等为线索,找出关键词语,找出文章主题和细节。

四、逻辑推理,做好深层理解题

英语阅读策略与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 第9篇

作为“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重要内容之一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 (1981) 在他的“输入假说理论”曾指出, “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 输入材料本身和输入的方式会影响到情感过滤的结果和输出的质量。这一理论对我们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也就是说, 对缺乏英语环境、以课堂学习方式为主的中国学生来说, 英语阅读是获得“可理解的语言输入”的主要途径。心理语言学的研究也表明, 语言的使用是以认知为基础的 (桂诗春, 2002) 。因此, 本文拟通过分析英语阅读策略与英语阅读能力相关性, 从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策略角度来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以帮助他们获得大量“可理解的语言输入”, 从而促使听说能力的提高, 使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真正迈向新台阶。

2 英语阅读策略与英语阅读

20世纪80年代以来, 国外学者就开始研究成功学习者和不成功学习者在阅读策略使用上的差异。研究表明, 成功学习者在阅读时常利用如上下文来进行预测等认知策略, 在阅读过程中, 他们比不成功学习者能更好地运用元认知策略, 如他们能根据阅读内容和阅读目的不同而采纳不同的阅读策略, 阅读中他们能灵活而有意识地监控阅读过程, 遇到困难能采取相应阅读策略, 因此, 他们使用的策略种类更多 (Block, 1986) 。Anderson (1991) 还指出成功的读者不仅要知道有意识地运用多种策略, 更要知道如何恰当地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成功地选择有效的阅读策略, 同时还要知道如何和其他策略相协调。在阅读策略和阅读成绩相关性的研究中, 李晓艳 (2006) 发现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阅读成绩均呈正相关, 其中元认知策略和阅读成绩还呈显著相关, 由此得出元认知策略的运用和英语阅读成绩呈显著相关。同样, 孔文 (2008) 在调查研究我国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元认知策略和认知策略的使用情况后发现, 元认知策略的使用与学生的英语水平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根据学生使用元认知策略的能力, 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学生的英语成绩。这可能表明, 成功的外语学习者之所以成功不是因为他们掌握了大量的认知策略, 而是因为他们能够有效地利用元认知策略决定使用或改变具体的认知策略。因此, 学生元认知策略的培养应成为外语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也有研究调查表明, 学生因为没有有效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策略, 如推测、预测、查读等, 以至于CET阅读测试得分率低, 阅读能力差 (杨琼、董元兴, 2003) 。邹启明等 (2004) 在研究英语阅读目的和与篇章处理策略的关系时发现, 以获取知识和信息为目的的读者会更多地使用宏观篇章处理策略, 如预测、解释、评论等, 而以提高英语水平为目的的读者会更多地采用微观篇章处理策略, 如释义、翻译、猜测词义等。本研究还发现不同的阅读策略和阅读目的会导致不同的阅读效果, 也就是说使用宏观篇章处理策略的读者无论在书面记忆分数还是阅读测试成绩方面都优于采用微观篇章处理策略的读者;以获取知识和信息为目的的读者在阅读测试成绩方面优于以提高英语水平为目的的读者。

许多有关阅读教学和影响阅读理解因素的研究也表明, 在学生阅读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 影响阅读理解的因素主要包括阅读者外部因素 (社会、家庭、学校、课堂环境和教学方法等) 和阅读者内部因素 (智力、语言能力、学习策略、风格、文化背景知识和母语水平等) (席旭琳, 2008) 。这些因素对阅读理解能力的影响是复杂的。其中, 外部因素的影响可能间接一些, 而内部因素如学习者的英语阅读学习方法的影响可能直接一些 (许余龙, 1998) , 这就表明从阅读策略的角度去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3 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

(1) 转变教学信念, 提高英语教师阅读策略指导意识

实施课程改革的基本途径是教学。教师能否批判性地检讨自己的教学信念、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以适应改革方案的需求。这意味着教师在教学中要自觉实施阅读策略指导, 并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

为提高自身的策略指导意识, 英语教师应首先认识到英语学习策略系统的三大特点, 即整体性、开放性和动态性。英语学习策略系统的整体性体现在学习观念和管理方法及学习方法互相制约、互相影响, 最终对英语学习成绩产生作用;开放性就是学习者不断地从外界获取新观念、新方法, 以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的学习策略系统;动态性是指学习者会根据自己英语水平和学习内容的变化而不断地对学习策略系统进行调整 (文秋芳, 1995) 。刘晓明等 (1999) 认为, 有效的策略指导应满足4个条件:一是知道做什么, 即获得关于学习策略的陈述性知识;二是知道如何去做, 即获得关于学习策略的程序性知识;三是知道什么时候去做, 即获得关于学习策略的条件性知识;四是知道努力去做。换言之, 阅读策略教学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具体的策略及巩固练习;二是自我执行和监控策略的使用;三是了解策略的价值及其使用范围。

(2) 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的元认知策略能力

元认知策略是指较高层次的具有执行功能并可运用到不同学习任务中的一系列心理活动, 是对认知的认知。具有元认知策略的学生可以在英语阅读过程中选择、运用、监控和评估他们所使用的策略, 并且可以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而采用不同的认知策略或随机应变地改变策略。这意味着提高元认知策略意识可以帮助学生在英语阅读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习惯, 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 教师应有意识地把元认知策略纳入课堂教学中。首先, 教师应帮助学生了解元认知知识和阅读中可供使用的策略, 分析他们各自在阅读上存在的问题和可以继续发扬的长处, 让他们明白阅读效果的好坏和自己对阅读过程的控制及所采取的不同策略或技能有关, 这就需要他们在阅读过程中有意识地计划、监控、评价和相应地调整阅读策略, 以促进阅读水平的提高。其次, 在具体的阅读活动中, 教师应先帮助学生明确阅读的目的, 并根据不同的文章决定不同的阅读方式。在阅读过程中, 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自我提问和运用已学过的预测、推理、释义等策略来监控自己的阅读过程。阅读结束后, 教师应引导学生对阅读活动进行自我评估和反馈, 及时发现自己阅读中的难点、弱点, 并适时加以调整和改正, 从而提高自身的阅读水平。

(3) 引导学生摸索出适合自己的阅读策略

“学习有法, 学无定法”。策略培训是一个具有创造性、多层面的过程, 要切实地将培训与常规的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考虑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及不同的学习任务、环境特点, 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因此, 在英语阅读过程中, 教师应帮助学生诊断分析已有的策略, 学习新的策略, 并通过分析对比, 摸索出较适合自己学习风格、个性等的阅读策略。可以说, 在一定程度上阅读策略的好坏不在于阅读策略的种类, 而在于使用策略的恰当性、适合性及灵活性。

4 结语

如上所述, 影响阅读能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Bachman (1990) 及Bachman和Palmer (1996) 曾提出, 影响考生语言能力的因素主要有两个:语言知识和策略能力。决定考生成绩的主要因素是他们的英语知识, 策略能力只能辅助性地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阅读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自觉地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的过程。因此, 只有注重在培养语言知识的过程中加强策略的培训, 最终获得有效的策略能力, 才能真正全面地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Anderson, N.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Strategy Use in Second Language Reading and Testing[J].Modern Language Journal, 1991 (4) .

[2]蔡基刚.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7.

[3]孔文.英语专业学生元认知和认知策略使用与英语水平关系的研究[J].现代外语, 2008 (2) .

[4]李炯英, 秦志娟.第二语言阅读策略研究30年:回顾与展望[J].国外外语教学, 2005 (4) .

英语阅读理解高分策略 第10篇

一、培养阅读兴趣

我们在正常教学的同时,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的、可读性的课外阅读材料让学生阅读,让他们感到阅读是一种享受。良好的阅读习惯使人终生受益。开始可选择学生们感兴趣的、贴近生活的材料,从学校、家庭生活等,逐渐扩大到旅游、环保、植物、动物、社会、经济、科普等;体裁从记叙文到应用文再到说明文。也可以按交际功能、文章题材(topics,materials)和体裁(styles,forms)等组织阅读材料,分类阅读,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二、加强快速阅读训练

《中学英语教学大纲》特别强调,中学阶段英语教学“侧重阅读能力的培养”。其具体要求是:能以每分钟50到60个单词的速度,阅读生词率不超过3%的有关人物传记、寓言故事、活动记述、社会文化、文史知识、科普小品等内容的材料,能够把握主要的事实和中心思想。理解正确率达到70%。目前,高考阅读理解要求大约40分钟内完成。要达到这种要求,平时教师应通过课文教学补充阅读量,对学生进行快速阅读训练,使他们掌握阅读技巧,从而提高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因此加快阅读的速度成为提高阅读效率的主要手段。以下是提高阅读速度的几种方法:

1. 培养泛读的习惯。

培养泛读习惯,要从课文教学抓起。每教一篇课文时,可以先让学生进行限时阅读,然后做阅读理解题。在整体吸收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分段研读;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型和惯用法。泛读与精读的紧密结合,旨在形成能力。帮助学生选好读物是培养泛读习惯的关键。教师可帮助学生确定阅读目标,制订出科学的阅读计划,以此来规范学生的阅读行为。选择读物时,应体现内容的思想性、广泛性、新颖性、有趣性,体裁和题材的多样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搞好阅读的信心,扩大词汇量,提高阅读水平。

2. 养成“成组视读”习惯。

为了加快阅读速度,要让学生养成“成组视读”的习惯,要训练学生“扫视”意群、短语、句子甚至段落的能力,逐步改变一眼只看一个单词的习惯。同时,要避免指读、顿读、出声读、回读等不良阅读习惯。

3. 养成计时阅读习惯。

每次进行5至10分钟,不宜太长。要从阅读心理和阅读能力等方面确定阅读时间。长期坚持,学生的阅读速度会大大加快。

三、重视语篇教学法

在做阅读理解题时,首先应从文章整体出发,把句子、段落而不是单词作为阅读的最小单位。通过阅读文章和段落开始或结尾的主题句,迅速判断出文章的体裁,把这类体裁文章共有的基本要素,作为文章内容的阅读重点,除此之外的内容则可以略读,甚至跳过去不读。语篇教学法的重点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必须参与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等认知过程性。

①根据标题,预测一下大致内容。

②在预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回答一些启发性思考题,从而介绍篇章的文化历史背景和作者生平。如果是名家名篇,应简单介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影响。

③精讲部分重要词汇用法,辨析词义;疏通语言点,并训练典型句型。

④划分段落并总结段落大意。

⑤分析语篇的衔接手段,了解论点论据之间的关系。

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复述、议论等课堂交际活动,加深认识文章主题思想。

⑦师生共同探讨文章的发展布局、写作技巧、修辞手法和文体风格等,培养学生高层次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⑧整个过程中穿插各种练习,以口头操练为主,教师要定期检查。

考研英语阅读理解 第11篇

语言学者认为,阅读是对书面信息进行认知建构的心理过程。通过阅读,可使学生对已经学过的语言知识进行良好的巩固,更大程度上扩大所学语言的词汇量,有利于学生对语言进一步深入地学习和研究。那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创新教育又应如何体现?下面,就谈一谈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所采用的几个步骤。

一、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对于学生来说,只有学习感兴趣的东西,他们才会积极地参与、开动脑筋、认真思考;所以,在学生阅读一篇英文文章之前,教师应该就根据文章的特点、题材、难度,结合学生的学习程度,首先对整篇文章提出几个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问题要具有直观性,且要简单,要使学生通过对文章简单的“浏览”就能得出答案,要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才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入阅读的第一步——略读。略读实际上也是“预读”,通过略读,可以使读者对文章的大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能激发学生产生想要通过对文章进一步的阅读来获取更多信息和学习的欲望。通过对文章的略读也有利于学生对所学文章的整体理解,使学生能较容易地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学生读得懂,就有了成就感,更能增强学生对文章阅读、学习的信心。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所提出问题的趣味性、启发性、直观性和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文章就比较有针对性,教师在提出问题的同时也可以列出几个文章中的关键词,以便学生在阅读时能比较容易地抓住文章的关键。在学生阅读时,可对学生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阅读时要着力放在对文章的整体理解,了解文章的大意即可,要快速地读,不要受文章中的生词所困扰,不要有停顿,要通过借助准确的推理判断,发挥合理的想象,做到从头读到尾,一气呵成,并要求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限时阅读)完成略读。

二、创造良好条件,让学生合作探究学习

学生普遍喜欢亲自实践、讨论交流、实验探究等学习方法,他们感到这种学习方式能激发学习兴趣,在这种方式中他们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觉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对所学内容有体会,能记住,应用的时候提高速度快。因此,在阅读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创造良好的参与条件,提供合适的参与机会,组织学生独立思考与集体讨论。可让学生互设情景,就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以小组为单位全班展开讨论,以达到全员参与的目的。用合作方式进行阅读,虽然学生的水平各异,但合作学习的轻松环境降低了部分学生的焦虑感,增强了他们的信心,促进了人际交往,这样学生掌握了终身受用的技能,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丰富学生的阅读知识,帮助学生有兴趣地阅读理解

在外语教学中,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点等。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因此教师要注重在阅读教学中导入文化,帮助学生挖掘教材中所隐含的文化内涵,有意识地介绍和渗透文化差异,并针对性地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这样使学生了解了背景知识,可以加深其对阅读材料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因为一个拥有社会、文化、风土人情、天文地理、历史等方面知识的学生,在阅读有关内容的英语文章时,要比不具备这方面知识的人轻松得多,理解也会透彻得多。尤其是对学生的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们在指导学生阅读文章之前,要根据文章的不同内容和不同体裁,适当地讲解一些与本课有关的背景知识,这样既能帮助学生了解阅读材料的内容,又能激发学生获取信息的兴趣和欲望。如JEFC BookⅢ Lesson 30 Christmas Day一课,不少初中生可能只知道“圣诞节”是西方每年12月25日庆祝的一个宗教节日。我们就可以告诉学生西方人信仰上帝,以上帝的儿子Jesus Christ的诞生作为新纪元的开始,所以就有了“公元前”和“公元”之说。Jesus Christ为了拯救人类被犹太人钉在十字架上为人类受难。大多数西方人信奉耶稣,视他为救世主。逢周日要做礼拜,读《圣经》,每到12月24日晚,要守平安夜,举行各种庆祝活动纪念Jesus Christ,相当于中国的the Spring Festival。顺便给学生讲授Christmas Eve,Christmas Tree,Christmas Card,Father Christmas以及Christmas Carol等相关词语,还可播放Silent Night,Merry Christmas,A White Christmas等乐曲,让学生感受圣诞节的气氛。这样学生既学习了语言,又提升了自己的背景知识储备。学生通过圣诞节与春节的对比和认识,对圣诞节有了更多的了解,此时向学生介绍How do the western people celebrate Chirstmas?就容易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导入新课也就显得更加自然、更加顺理成章。

四、开展欣赏性阅读,提升学生的技能和素质

欣赏性阅读主要是在文章表层含义的基础上欣赏文学作品的优美词句、故事情节发展、人物形象、修辞手法等。因此,进行欣赏性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扫除阅读障碍,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从而有利于他们学习语言知识和发展语言技能,还有利于提升他们的语言和人文素养。虽然中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词汇量,思想也日趋成熟,但是在文学作品欣赏能力方面还比较欠缺,教师应给予及时的点拨和指导。

五、利用网络资源,优化阅读教学

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英语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条新途径。网络具有信息丰富、题材广泛且新鲜、反馈及时等特点,它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另外,在培养阅读能力时要注意循序渐进,开始应选择难度低、趣味性强的材料,让学生有选择地阅读并且对于阅读结果不划分等级,在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之后,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及时调整阅读内容,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评价能力、欣赏水平,从而逐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为能使学生对所读文章达到深刻理解的目的。教师可要求学生在对文章进行研读的过程中对每个段落所表达的深刻含义以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进行仔细的揣摩、认真的分析。要求学生要具备能用准确的母语来理解和表达所读外语所表达内容的能力,教师可让学生在通过对文章反复阅读的前提下。在学生中对文章进行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来阐明自己的观点。对不同的理解和观点可以进行争论,最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归纳,使学生对文章达成一定的共识。阅读文章主要要落实在“读”,也就是重在“理解”。通过对学生在阅读技巧和能力方面的不断培养,学生的外语水平一定会得到不断的提高。

人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始终保持不断创造和探索精神。要有不断的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培养成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考研英语阅读理解 第12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中心。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主导方向和学生的主体活动都是围绕课本的教学目标进行的, 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也是学习的最终目的。 因此, 在教学中一定要首先确定教学目标。 在目标教学实践中, 针对阅读课型, 应该有具体科学的阅读教学目标。 《牛津高中英语》中每个单元都有reading板块, 该板块是学生接受英语语言信息的重要环节, 在阅读中学生有机会感受真实、地道、优美的英语, 通过阅读了解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课文后面的reading strategy和阅读练习将帮助学生掌握英语阅读策略, 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二、英语阅读教学目标的制定依据

(一) 目标制定要依据总体课程目标。 《英语课程标准 》要求高中生的阅读能力必须达到七级标准, 其内容包括要求学生从一般文章中获取和处理主要信息; 理解文章主旨和作者意图;通过上下文理解生词, 理解语篇意义;通过文章中的线索进行推理;根据需要从网络等资源中获取信息等。 因此, 所有阅读课的教学目标制定都要以此为指导。 Reading课堂是传授语言知识、 学习阅读技巧和了解英语文化的重要载体, 对阅读理解的能力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 也是帮助学生达到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 所以, 教师在制定阅读课的目标时, 除了要有具体的语言知识, 更要传授阅读的基本阅读策略。

(二) 目标制定要体现课程改革精神。 《英语课程标准 》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是新课程改革的最大的改变。 因此, 教师在设计阅读教学目标时, 除了列出Reading的语言知识目标外, 还应充分挖掘其文化知识目标和情感态度目标, 以实现新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 高中学生的情感态度目标要求学生熟悉个人、家庭和社会交往等方面的话题;进一步熟悉有关日常生活、兴趣爱好、风俗习惯、科学文化等方面的话题;了解英国国家有关日常生活习惯的话题等。 Reading作为一个单元最重要的部分, 当然也要体现课程改革的精神, 要有与文章主题相呼应的情感教育, 这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至关重要, 这个目标的实现是教书育人的本质需要。

(三) 目标制定要符合学生实际情况。 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以学生为主体, 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知识水平, 在了解学生已经会了什么、 学生对所要学的知识的背景知识掌握多少的基础上来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以发展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 如教师在制定模块1Unit1 Reading:“School life in the UK”时, 一定要考虑到高一新生学习英语的特点, 他们刚进入新的校园, 开始了一段新的学习路程, 对未来充满了斗志与信心, 教师一定要利用这样的机会,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制定学习目标时一定要顾及所有学生的接受水平, 难易适中, 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都能实现。 这篇Reading的内容能符合目标实现的要求, 是一个非常好的语言素材。

(四) 目标制定应留有动态生成的空间。 课堂活动的实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谁也无法预知在教学活动中会出现什么不可预设的因素, 而且教学的对象是人, 再好的预设也无法预知课堂中的全部细节。 因此, 教学目标制定应留有动态生成的空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拘泥于自己的教学设计, 灵活地调整教学预设, 思考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堂的“再设计”, 生成新的超出原计划的教学过程。

三、英语阅读教学目标设计案例

阅读教学目标的设计是整个阅读教学设计的出发点, 但是在很多教学实践中, 很多的阅读教学目标主语不明确, 能力要求不具体, 而且无法检测, 是无效的教学设计。 那么怎样设计合理的阅读教学目标呢? 以模块1Unit1 Reading:“School life in the UK”的阅读教学案例与大家一起分析和探讨学习。

(一) 案例呈现。Teaching goals of Reading : School life in the UK.

1.Language goals:

Key words and phrases: experience, respect, average, challenging, satisfaction, be fond of, look back on, devote oneself to doing.

Key sentence structures:

(1) Going to a British high school for one year was a very enjoyable and exciting experience for me.

(2) It was a struggle for me to remember all the faces and names.

(3) I found that the homework was not as heavy as what I used to get in my old school.

4.I was glad that all my classmates were fond of the cake that I made.

2.Ability goals: To improve students’ ability of skimming and scanning.

3.Emotional goals: To make students love school life.

(二) 案例分析。 这是目前英语阅读教学目标设计中常用的模式, 作为课时教学目标, 设计者考虑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及所谓的“三维目标”, 也使用improve, make等行为动词。 但是, 仔细分析, 这样的设计存在不少问题:

1.没有分清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能做什么的问题, 而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什么的问题。 显然, 设计者的知识目标其实是教学内容。

2.没有搞清楚教学目标的主语

教学目标是教师对学生通过学习后的学习结果的一种预测, 那么, 它描述的目标应该是学生的行为而不是教师的行为。 此教学设计的知识目标没有主语, 能力目标的主语显然是教师而不是学生, 情感目标空洞, 泛泛而谈。 教学目标应该围绕学生展开, 学生学习什么, 怎样学习, 学习后应该达到什么能力, 学习中能有什么样的情感体验等。

3.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案例中把课程目标当做课时目标, 在一节课中是无法做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 是不可检测的, 是课程总目标才能实现的, 这是很多课时教学目标设计中出现的问题。 “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典型的例子。

四、案例反思———怎样制定合理的英语阅读教学目标。

( 一) 明确阅读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 ——— 《 英语课程标准》。 《英语课程标准》对高中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的具体要求都进行了阐述, 而阅读课是实现这五个方面的重要载体, 因此, 所有阅读课的教学目标制定都要以此为指导, 要求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应对教学对象、教学任务、教学原则、学习策略等进行细致的分析, 在相关学习理论的指导下确定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

(二) 教学目标要用表示动作行为的词且不笼统、不模糊, 要具体, 具体到可检测的程度。常用的行为动词有:talk about, tell, show, do, describe等。

(三) 教学目标要有层次性。例如: (1) Identify the differ-ent meaning of the word experience; (2) Use the word experience to form phrases; (3) Most students can talk about experience in sentences.Identify (识别) 是浅层次的要求, 很容易实现;Use...在无情境中使用, 注意词义变化, 体现语法功能;talk about...在给定情境时运用, 是高层次的使用。

(四) 教学目标的表述要具体、明确。 例如: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use experience.这就不够具体。 要求学生在什么情境中用? 怎样用 (口头还是书面) ? 用experience做哪件事情? 教学目标的表述越具体越能达标, 学生越容易感受成功。

上一篇:物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下一篇:地质灾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