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素氮水平范文

2024-07-05

尿素氮水平范文(精选7篇)

尿素氮水平 第1篇

近10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 牦牛比其他低海拔反刍家畜能够更有效地利用日粮中的氮[2], 研究得知, 反刍动物肝脏合成尿素的量通常比其在尿中排出的量要多, 因为在肝脏中合成的尿素有一部分进入消化道内降解成氨, 除了一部分氨用于直接合成微生物蛋白外, 另一部分氨被重新吸收进入肝脏以合成尿素[3], 这就形成了反刍动物尿素氮再循环利用的机制[4] (图1) , 这种机制确保了反刍动物即使在低氮水平下也能维持体内正常的氮代谢。牦牛血浆氮水平的研究对牦牛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日粮氮水平很大程度上影响反刍动物消化代谢, 因此, 不同氮水平日粮对牦牛血浆氮影响将成为研究的一个重点。

由于反刍动物的这种尿素氮的再循环利用机制, 即使在高氮水平的日粮下, 从家畜消化道吸收的氨基酸及氨经肝脏鸟氨酸循环而产生尿素氮的量高于在消化道消化的氮总量, 亦不会出现理论上氮的负平衡状态[5]。最近的研究表明, 当给反刍动物连续间隔1~3 d饲喂不含有蛋白质的日粮与每天饲喂含蛋白质日粮相比时并没有对家畜氮的沉积和排泄产生不良影响, 而且当给反刍动物饲喂氮水平不断变化的日粮时氮沉积也会增加[6], 而上述现象则主要是由于循环进入到瘤胃中的尿素氮能够提供合成微生物蛋白的氮源以确保反刍动物体内正常的氮代谢。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本试验点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安远镇乌鞘岭, 天祝藏族自治县位于祁连山东端, 处在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交汇地带, 其独特的地理构造形成了该地区高海拔、寒冷、缺氧的气候特点及特别的生物类群。天祝藏族自治县气候复杂, 属寒冷高原性气候。日照时数年均2 500~2 700 h之间, 年均气温-8~4℃之间, 相对无霜期为90~145 h, 年均降雨量265~632 mm之间。此地区气候复杂多变, 常有冰雹、霜冻、干旱和春季风雪等灾害发生[7]。

1.2 试验动物

本研究选择4头体重相近的3岁牦牛。体重依次为188.5 kg, 173.5 kg, 161 kg, 174.5 kg。

1.3 日粮配制

首先配制两种日粮, 低氮和高氮日粮, 然后将两种日粮分别按2:1和1:2混合, 得到另外两种日粮, 分别是中低氮和中高氮水平。其配制原则为日粮代谢能和中性洗涤纤维基本相同, 蛋白水平不同。日粮每天的饲喂量为牦牛体重的1.5~2%[8]。

1.3 主要的试验试剂与仪器

三氯乙酸 (TCA) , (NH4) 2SO4, 二乙酰, 酸性试剂, 二乙酰一肟溶液, 尿素标准贮存液 (354 mmol/L) 尿素标准应用液 (17.69 mmol/L) ,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恒温水浴箱, 冷冻离心机, 微量式移液器。

1.4 试验设计

4×4拉丁方试验设计, 试验分为四个不同氮水平, 每个氮水平下牦牛在饲喂后的0、2、4、6、8 h采集样品[9]。试验期动物每天饲喂两次08:00和18:00, 自由饮水。试验采用全收集粪、尿法。试验牦牛于每期开始和结束时连续2 d空腹称重。

A:低氮, B:中低氮, C:中高氮, D:高氮;

1.5 试验方法

测定血浆尿素氮的方法 (二乙酰一肟法) [10]:

1.7 实验步骤

1.7.1 血浆的采集

一期试验开始于2009年8月12日, 收集时间为26日, 血浆处理日期为27日, 试验结束日期为9月1日。

二期试验开始于9月2日, 收集时间为17~21日, 血浆处理日期为22日, 试验结束日期为9月26日。

三期试验开始于9月27日, 收集时间为10月8~12日, 血浆处理日期为13日, 试验结束日期为10月17日。

四期试验开始于10月18日, 收集时间为10月29~11月2日, 血浆处理日期为11月3日, 试验结束日期为11月7日。

1.7.2 血浆的处理

早晨饲喂后0、2、4、6、8 h采集血液 (±8 m L) 。用于采集血清的血样室温放置30 min, 用于采集血浆的血样立即放在冰上。所有的血样均在1, 500×g离心20 min at 10℃。离心后所得血清和血浆立即转入7 m L小瓶中冷冻保存。

解冻的血浆 (0.02 m L) 置于室温 (25℃) 并且1.5 m L的尿素酶溶液孵化10分钟, 混匀, 置沸水浴加热12 min, 取出置冷水中冷却5 min, 以空白管调零, 在540 nm处读取各管吸光度。

1.7.3 注意事项

试剂中加入氨基硫脲和镉离子, 可增进显色强度和色泽稳定性, 但仍有轻度褪色现象, (每小时小于5%) 。煮沸显色经冷却后, 应及时比色 (30 min) 。

1.8血浆尿素氮含量结果处理方法[11]

所有数据均采用Excel2003进行原始数据处理及图表绘制。消化率、消化代谢特征数据均按照拉丁方4×4试验设计, 采用Spss (16.0版) 软件GLM模型中Univariate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 (显著水平为0.05) [12];

2 结果与分析

2.1 低氮水平下尿素氮含量, 如图2。

由图2可以看出, 牦牛血浆尿素氮含量随着饲养后时间的推移发生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 在饲养后2 h到达最高水平, 为116.4660 mg/L, 在刚饲养后0h尿素氮含量是最低水平, 为97.0172 mg/L, 其各个时间段的平均值为107.8336 mg/L。

2.2中低氮水平下尿素氮含量

如图3

由图3可以看出, 牦牛血浆尿素氮含量随着饲养后时间的推移发生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 有点像个平躺的S曲线, 在饲养后2h到达最高水平, 为153.4050 mg/L, 最低为139.4820 mg/L, 平均值为145.5412 mg/L, 其平均值与标准平均值 (145.544 mg/L) 比较相差不大。

2.3中高氮水平下尿素氮含量

由图4可以看出, 牦牛血浆尿素氮含量随着饲养后时间的推移发生先升高后降低在升高的变化, 在饲养后8 h到达最高水平, 为188.3140 mg/L, 造成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可能是受到内因性N成分的影响, 饲料中其他营养成分转变为血浆尿素单来源, 在刚饲养后0 h尿素含量最低, 为174.0480 mg/L, 平均值为182.5040 mg/L。

2.4高氮水平下尿素氮含量

由图5可以看出, 牦牛血浆尿素氮含量随着饲养后时间的推移发生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 在饲养后2 h到达最高水平, 为218.6618 mg/L, 在饲养后8 h后达到最低, 为194.7652 mg/L。平均值为207.5794 mg/L

A:低氮, B:中低氮, C:中高氮, D:高氮;

由上表可以看出, 在饲喂前后数小时不同氮水平下血浆尿素氮含量都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牦牛血浆尿素氮含量在一天中处于不断的变化中, 且各个氮水平下尿素氮含量在一天中的变化差异均不显著 (P>0.05) , 在饲喂后2h达到峰值, 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但是各组差异极显著 (P=0.001) , 相对于A组, 日粮B、C、D组血浆尿素氮差异不显著, 但日粮C组与日粮B、D组组间差异显著 (P<0.05) ;血浆尿素氮显著降低, 且日粮A组与日粮B、D组差异显著 (P<0.05) ;日粮B组与日粮D组差异不显著 (P>0.05) 。由此可以看出, 牦牛血浆各个采样时间点对牦牛血浆测定影响很大。各个氮水平下尿素氮含量差异极显著 (P=0.000) , 中低氮水平下尿中尿素氮含量最低, 平均值为7.7024 mg/L, 在高氮平最高, 为14.8271 mg/L, 说明在本实验中不同氮水平日粮对血浆尿素氮含量有显著影响。

3 讨论

3.1 不同日粮氮水平对牦牛血浆尿素含氮量的影响

放牧家畜氮采食量及消化率是研究放牧家畜营养的主要内容, 也是反刍动物营养学家十分关注的问题之一。饲料营养成分消化率提高, 生长率和食物转化率也相应提高。集中反映在血浆尿素氮水平的差异, 为了提高反刍动物的生产水平, 国内外对反刍动物的氮需要量及代谢规律进行了大量研究。[13]本实验中, 随着日粮氮水平的升高, 尿素含氮量显著升高。这与Hristov (2004) [14]试验结果一致, Hristov (2004) 研究发现, HRDP (高瘤胃可降解蛋白水平) 日粮水平下, 牦牛血浆尿素含氮量显著提高。在本实验中牦牛饲喂前后, 血浆尿素氮水平随日粮氮水平的提高而升高, 低氮水平下尿中尿素氮含量最低, 值为7.7024 mg/L, 在高氮平最高, 为14.8271 mg/L, 各个氮水平下牦牛血浆尿素含量差异极显著 (P=0.000) 。说明在本实验中不同氮水平日粮对牦牛血浆尿素氮水平有显著的影响, 这是因为随着饲料中氮含量的增加, 牦牛消化道内产生的氨也大量增加, 大量的氨经消化道上皮吸收入门静脉, 随血液进入肝脏合成尿素。因此, 血浆中尿素氮含量大幅提高。在饲喂前后数小时不同氮水平下血浆尿素氮含量都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在饲喂后2 h达到峰值, 由图 (2、3、4、5) 可以看出牦牛血浆尿素氮含量在一天中处于不断的变化中, 且各个氮水平下尿素氮含量在一天中的变化趋势一致, 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各个采样点牦牛血浆尿素氮含量差异极显著 (P=0.001) , 说明采样时间对牦牛血浆尿素氮含量影响很大。这是由于随着时间的推移, 进入到牦牛消化道的含氮成分大量分解, 血浆中尿素氮水平升高, 到饲养后2 h到达最高水平, 随后开始降低, 但进入6 h以后, 消化道内的外源性含氮成分被分解完, 于是内源性氮补充外源性氮的不足, 造成血浆中尿素氮含量又出现小幅上升。

3.1 血浆尿素氮测定对日粮中含氮物质比例的影响

长期以来, 反刍动物营养学家一直把血浆尿素氮 (Plasma urea nitrogen, PUN) 水平作为评价动物体内蛋白质利用状况的指标, 在现代畜牧业中, 蛋白质资源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15]。在本次实验中, 日粮中含氮水平的高低对血浆尿素氮含量变化的影响差异极显 (P=0.000) , 说明日粮中含氮水平的高低对牦牛血浆尿素氮含量有很大影响。而血浆尿素氮水平反映了动物饲料中含氮物质的利用率。许多研究已证实, 反刍动物在采食低氮日粮时, 动物尿中全氮的排出量会显著降低, 血浆中尿素氮含量显著提高, 因为大部分尿素氮被重新吸收进入消化道参与再循环代谢, 也就是前言中提到的尿素氮再循环机制。

尿素氮水平 第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如下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小儿重症肺炎患者204例, 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102例。试验组男51例, 女51例, 年龄1~14岁, 平均年龄 (6.7±3.8) 岁, 体质量12~47 kg, 平均 (18.2±9.6) kg;对照组男52例, 女50例, 年龄1~14岁, 平均年龄 (6.5±3.7) 岁, 体质量12~47 kg, 平均 (18.1±9.5) kg。两组患儿年龄、性别、体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 纳入标准:①患儿经胸部平片、肺CT等影像学检查, 肺功能检查、血气分析、血离子检验, 结合患儿临床表现和查体确诊为小儿重症肺炎, 即患儿呼吸频率大于等于30次/min, 少尿, 动脉收缩压小于90 mm Hg (1mm Hg=0.133 kpa) , Pa O2小于60 mm Hg, Pa O2/Fi O2小于300, 需接受机械通气治疗, 同时伴有肺外感染、脓毒性休克、消化道出血、抽搐、休克及呼吸衰竭等并发症;②患儿符合小剂量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使用适应证, 可接受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③患儿来我院治疗或治疗期间未接受处研究药物以外无关治疗;④患儿及家属了解治疗研究风险, 同意并愿意配合调查研究。 (2) 排除标准:①患儿存在小儿肺结核、支气管哮喘、胸膜炎或其他病原体感染等肺部疾病;②患儿存在免疫功能障碍、低下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病史;③患儿存先天性心脏病、胸廓畸形或其他遗传病和发育不全等可对研究造成干扰的疾病。

1.2 方法

两组患儿经确诊后立即收入院, 统一给予俯卧位机械通气及基础治疗。首先观察患儿心率、呼吸、血压和体温等生命指征, 确保患儿镇静无烦躁抵抗表现。给予俯卧位机械通气时患儿暂时取仰卧位, 指导两位助手站于患儿床位的左右两侧扶住患儿以保护患儿头部和颈部扭伤, 插管医师或护士站于患儿头侧缓慢插入气管, 确定气管插管深度后固定气管插管, 防止脱管和扭曲, 同时夹闭各引流管, 防止引流液返流。待一切正常后, 全组成员同时缓慢、安全地将患儿转移动至俯卧位, 并用厚垫支撑患儿胸部、盆骨及小腿部分软组织。将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给予机械通气治疗, 初调值:Fi O2大于等于60%, 吸入气峰压20~25 cm H2O (1 cm H2O=0.99 kpa) , 呼吸频率20~30次/min, 呼气末正压5~16 cm H2O, 潮气量6~8 ml/kg。根据患儿血气和经皮氧饱和度实时监测调节相关参数, 维持动脉血氧分压60~100 mm Hg, 氧饱和度0.94~0.97, 二氧化碳分压于35~70 mm Hg。同时给予氨苄西林、哌拉西林钠或头孢呋辛钠等常规抗生素治疗预防感染。额外给予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盐酸多巴胺注射液 (江苏亚邦强生药业有限公司, 2 ml:20 mg, 国药准字:H32023366) , 使用剂量2~5μg/ (kg·min) ;盐酸多巴酚丁胺注射液 (黄山市天目药业有限公司, 2 ml:20 mg, 国药准字:H34021001) , 使用剂量20μg/ (kg·min) , 两者同时溶于适量生理盐水中, 静脉泵控滴入, 持续时间6~8 h, 每日1次, 连续治疗3~5 d。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抽取两组患者晨起空腹肘静脉血2 ml,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 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监测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 严格遵照试剂盒操作说明进行, 所需试剂均购自美国BD公司。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上述血清水平变化。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肌酐、尿素氮水平变化如表1所示, 治疗前两组患者上述血清水平均相近,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血清水平均降低, 且试验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小儿重症肺炎作为导致婴幼儿死亡的最主要疾病之一, 严重威胁患儿的健康安全, 一直是临床治疗研究的重点。研究证实早期积极改善患儿通气功能, 根据感染病原体给予针对性抗感染治疗, 积极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对促进小儿重症肺炎患儿的痊愈和治疗效果的提高具有重要临床意义[1]。

本研究选择俯卧位机械通气减少重症肺炎对小儿呼吸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改善患儿氧饱和度。基于肺内血流灌注不均和肺内通气不均现象, 肺内通气不足可进一步导致患儿通气、血液灌注比例不均, 气体交换失调。采用俯卧位通气可降低肺门, 利用重力将萎陷肺泡扩张, 促进分泌物排出, 显著改善通气效果, 并进一步控制感染症状[2]。

多巴胺是内源性儿茶酚胺药物, 是下丘脑和脑垂体腺中的关键神经递质, 可同时激活多巴胺受体和肾上腺素受体, 药理作用复杂。研究证实小剂量多巴胺, 3~5μg/ (kg·min) , 具有较强的多巴胺受体激活能力, 而心肌作用较弱, 仅通过间接增加心肌收缩力降低外周血管阻力, 但可明显增加肺血管阻力和肺动脉压, 增加肺部血流量, 从而促进肺部炎症吸收, 发挥小儿重症肺炎治疗作用[3]。

小儿重症肺炎的病理生理学研究证实血管痉挛是患儿微循环障碍的首发症状, 给予恰当有效的扩血管药物是治愈小儿重症肺炎的有效方法。多巴酚丁胺是新型选择性β1受体激动剂, 具有轻度扩张外周血管、降低肺循环阻力作用。同时通过激动心肌β1受体可增强心肌收缩力, 增加心肌血流灌注, 有助于小儿重症肺炎患儿病情的痊愈[4]。

血清β2微球蛋白属于低分子蛋白, 主要由血小板、多形核白细胞、淋巴细胞合成分泌, 具有稳定的血清水平。但肾功能损伤、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可导致其血清水平明显升高。而肌酐和尿素氮水平检测是目前临床评估肾功能损伤的重要检测指标。临床研究证实小儿重症肺炎患者往往伴随不同程度肾功能损伤, 导致上述血清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群[5]。

本研究对三项血清指标进行检测, 发现俯卧位机械通气辅助药物联合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后可显著降低患儿血清β2微球蛋白、肌酐、尿素氮水平, 与上述分析一致, 证实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樊慧苏, 管丽华.肺炎患儿血胱抑素C及β2-微球蛋白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J].浙江实用医学, 2009, 14 (1) :9-10.

[2]董卓亚, 吕勤, 叶朝辉, 等.俯卧位机械通气在儿童重症肺炎治疗中的效果探讨[J].中华全科医学, 2015, 13 (1) :69-71.

[3]文昌菊.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在小儿重症肺炎治疗中的疗效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1, 9 (1) :26-27.

[4]丁庆雄, 冯美虹, 陈翠霞, 等.婴幼儿重症肺炎治疗前后血清β2-微球蛋白、肌酐、尿素氮的临床检测意义[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5, 36 (14) :2056-2057.

尿素氮水平 第3篇

1 关于尿素氮与尿素的临床检验

尿素的临床检验作为临床检验肾功能的重要试验其是诊断多数肾病的重要方式。但是由于传统教科书内容编写中将尿素成为尿素氮, 使得临床医生对尿素测定与尿素氮检验中的差别不能很好的理解与应用。但是检验科室人员由于其专业特性使得其对尿素氮及尿素测定的不同具有详细的了解与理解。而这一情况也导致了临床检验中由于医师对尿素氮及尿素检验存在差异的不了解影响了临床诊断的科学判定。因此, 加快医疗机构尿素氮与尿素临床检验的科学使用对正确判定患者肾功能、正确进行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

2 关于尿素氮临床检验的使用方法分析

作为人体蛋白质代写的终末产物, 尿素氮的临床检验一直以来都是临床中肾功能判定的重要依据。以检验方法的科学使用对临床诊断与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2.1 尿素氮临床检验中的意义分析

在尿素氮临床检验中, 数值增高可能是器质性肾功能损害、肾前性少尿、蛋白质分解或摄入过多等因素造成。尿素氮的临床检验对临床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 但是检验报告并不能准确的判定患者的实际情况, 其需要根据化验单为基础, 进行综合的判断, 以全面掌握患者的实际情况与病情得出争取的结论。通过科学的临床检验能够为控制尿素氮过高提供基础依据, 同时也是对治疗方案疗效看的重要评价标准。尿素氮偏低也是临床中常见的检验结果, 其与患者的肝脏功能、怀孕等多种因素有关。在出现尿素氮偏低时, 应对患者进行肝功能检查及综合分析, 以对症下药对病情进行控制与治疗。

2.2 尿素氮临床检验中的使用

目前, 尿素氮的临床检验正常值为3.2~6.0mmol/L, 其检验的使用主要用于判定被检测对象的肾功能, 有时也通过血尿素氮来判定对检测对象是否患有痛风。其科学的使用需要在问诊过程中, 对患者近段时期的饮食、身体状况以及服药情况进行了解, 以此科学分析尿素氮检验值的准确性, 减少药物干扰、饮食等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通过科学的分析以及对检验结果的判定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数据。

2.3 尿素氮临床检验中的常见问题分析

在目前的尿素氮临床检验中主要存在实际稳定性较差、实际中NADH不足、抗凝剂使用不当影响检测结果等问题。因此, 在临床使用中, 应针对其常见问题采用相应的解决措施, 以提高检验准确性。但是由于尿素氮实际中NADH不稳定, 易被氧化的问题目前尚无解决措施, 其对实际线性也存在一定的影响。因此, 在实际的检验过程中, 应尽量减少环境对实际的影响, 以方法学的缺陷以及抗凝剂等其他方面检测偏差的纠正来提高检验的准确性, 确保尿素氮临床医学检验的科学使用。

3 尿素在临床医学检验中的使用

mg/d L尿素氮×0.0.357=mmol/L尿素, 是尿素与尿素氮的转换公式, 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并不能简单的通过公式来进行两者的转换。尿素的检验相对于尿素氮更加的全面, 其能够更加准确的对患者的肾功能进行评价信息收集。目前, 尿素的临床医学检验中主要采用直接法和尿素酶法进行尿素的测定。直接法是利用尿素与某试剂的直接作用测定产物, 实际检验中多采用二乙酰一肟法。尿素酶法是使用尿素酶将尿素变成氨后进行测定的方法。直接法尿素检验具有灵敏、简单的特点, 但是其检验过程中加热时会产生异味, 目前临床中的使用已逐渐被尿素酶法所替代。尿素酶法反应专一、特异性强, 可以不受尿素类似物的影响, 其具有检验准确性高的特点。但是这镇南关检测方式较为费时, 其易受体液中氨的影响。在实际的使用中, 应针对本院所采用的检测方式对其影响结果的因素进行控制, 以此提高检验的准确性, 为临床医师的诊断提供准确依据。

4 关于尿素氮与尿素临床检验方式选择的分析

尿素氮与尿素的临床检验方法受客观条件因素影响较大, 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检验方式。在确定检验方式后, 检验科室相关人员应针对本院医疗特色以及患者情况合理制备、采购相应试剂, 减少实际存放不当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同时还应针对所采用方式中对检验结果影响较大的、可以改善的因素进行控制, 有效提高检验质量, 促进临床检验与诊断的准确性, 提高本院的核心竞争力, 促进市场竞争力的提高。

5 结语

综上所述, 尿素氮与尿素在临床医学检验中的使用方法需要根据客观条件以及检测效率进行科学的选择。同时通过严格的检验过程控制与环境控制等因素提高检验结果准确性, 为临床检验结果准确性的提高奠定基础, 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效果的提高奠定基础。

摘要:尿素氮与尿素的临床检验是肾功能评价的重要方式, 其在临床医学检验中的科学使用对临床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尿素氮与尿素在临床医学检验中的使用方法进行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尿素氮,尿素,临床,医学检验,使用方法

参考文献

[1]周超.临床检验中尿素氮的检验方法分析[J].医疗信息, 2009, 6.

[2]陈海清.尿素与尿素氮检验区别分析[J].临床检验问题库, 2009, 4.

[3]王立国.论尿素氮的临床检验[J].检验学资讯, 2007, 12.

尿素氮水平 第4篇

关键词:环湖型牦牛,血清尿素氮,测定

血清尿素氮 (serum urea nitrogen, SUN) 大部分是由肝脏将蛋白质分解而来的氨或从大肠吸收的氨合成的[1]。尿素是体内氨基酸分解代谢的最终产物之一。肝细胞具有使氨生成尿素的作用, 所以尿素的生成是肝脏的解毒功能之一。由于尿素在反刍动物的瘤胃中释放氨的速度过快, 导致肝脏合成的尿素通过血液运输至肾脏, 由尿液中排出体外, 导致氨在瘤胃快速积累, 当氨的吸收量超过肝脏将氨转化为尿素的能力, 家畜开始中毒。血液中尿素通过扩散, 约需90 min才能均匀地散布于全身, 因此, 血液尿素氮 (blood urea nitrogen, BUN) 和血清尿素氮是相同的。所以, 对反刍动物血清中尿素氮的测定具有重要临床意义[2,3]。

青海省是我国牦牛的主要产区, 牦牛头数约占全国总数的38%[4], 它能在其它牛种难以生存的低氧环境中健康生长和繁衍后代, 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 形成的优良类群[5]。根据牦牛生活地区的生态环境以及体格、外貌特征, 可将青海省的牦牛分为高原型、环湖型和白牦牛三个类型。青海环湖型牦牛主要分布在青海湖周边地区。环湖型牦牛含野牦牛血, 体格高大, 活重大, 对高寒生态环境的适应性强。关于青海牦牛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方面的报道颇多, 如张才骏等对贵德牦牛[6]、卢福山等对高原型牦牛[7]以及黄国发等对大通含野血牦牛[5]的研究报道, 但有关其血清尿素氮方面的资料甚少。鉴此, 笔者于2006年10月对大通县环湖型牦牛血清尿素氮含量进行了间接测定, 以期为兽医临床提供基本的实验数据, 现将测定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试验动物:青海省大通县逊让乡群众自繁的本地牦牛35头, 其中公牦牛10头, 母牦牛25头, 成年牦牛16头, 2~4月龄牦牛犊19头。皆临床健康, 营养状况良好。被检牦牛终年放牧于海拔为2 800~3 500 m的高山牧场。

血样采集:清晨出牧前从牦牛颈静脉采集非抗凝血样5 mL, 立即送实验室, 分离出血清备用。

测定项目与方法:血清尿素氮采用改进的二乙酰一肟微量测定法[3]。

数据处理:各项指标的测定结果按公牦牛与母牦牛及总体、成年牦牛与2~4月龄牦牛犊分组统计, 以样本数 (n) 、平均数undefined、标准差 (s) 、变异系数 (cv) 来表示。各指标的差异显著性用t检验分析。

2 结果

大通县环湖型牦牛血清尿素氮含量的测定结果见表1。

成年牦牛与2~4月龄牦牛犊血清尿素氮含量的比较见表2。

3 讨论

血液中非蛋白氮含量的变化与动物的机能状态有关, 而尿素氮在血浆非蛋白含氮物中含量最高, 因此可依据血清尿素氮来反映体内蛋白质的分解代谢和肾脏的排泄功能[5]。血清中的尿素是体内蛋白质代谢终产物, 在肝脏中形成, 经血液循环至肾脏排出。在动物氮平衡的情况下, 90%的血清中尿素由尿排出体外。所以测定血清中尿素氮对了解饲料中尿素代谢和需要量具有重要意义[8]。

由表1可见, 试验中所测的大通县环湖型牦牛公牦牛的血清尿素氮含量12.34 mmol/L, 高于母牦牛组9.76 mmol/L, 但无显著差异 (P>0.05) 。由此表明, 大通县环湖型牦牛血清尿素氮含量无性别上的差异。这与卢福山等[7]、黄国发等[5]报道结果相一致。因而, 在临床实践中, 无论是公牦牛还是母牦牛均可用本试验中的总体指标作为判定牦牛健康与否的标准。成年牦牛与2~4月龄牦牛犊组血清尿素氮含量在年龄上也没有显著性差异 (P>0.05) 。健康动物血清中的某些化学成分往往是保持动态平衡的, 当机体出现代谢机能障碍时, 血清成分则会出现相应的改变[9]。因此, 可以根据生化指标来判断动物体内各种新陈代谢和生理活动是否正常, 并可调整饲养管理以及进行兽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东北农业大学.兽医临床诊断学 (兽医专业用) [M].第三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1:206-207.

[2]南京农业大学.家畜生理学 (第三版) [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6:14.

[3]李爱华, 肖融.两种测定反刍动物血清尿素方法及探讨[J].甘肃畜牧兽医, 2006, 36 (4) :2-5.

[4]张容旭.中国的牦牛[M].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9:96-105.

[5]黄国发, 李莉, 陈付菊.大通含野血牦牛10项血清生化指标的测定[J].甘肃畜牧兽医, 2006, 36 (6) :13-14.

[6]张才骏, 马森.牦牛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1984, (5) :6-11.

[7]卢福山, 张才骏.高原型牦牛8项血液指标的测定[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06, 36 (4) :3-4.

[8]刘宝云, 郑德琪.家兔血清尿素氮正常值[J].中国兽医学报, 1997, 17 (1) :95-96.

尿素氮水平 第5篇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统计病历均为我院住院病例, 均为重型、危重型出血热病例。将我院1996年—1998年患者设为对照组, 2006年—2008年患者设为试验组, 对照组118例, 男76例, 女42例, 年龄28岁~70岁;试验组98例, 男68例, 女30例, 年龄34岁~72岁。

1.2诊断标准

执行1997年出血热诊断标准, 筛选符合重型、危重型出血热病例。

1.3治疗方法

2组均按重症出血热、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早期常规正规抢救治疗。对照组未应用白蛋白治疗, 试验组发热后期每日输白蛋白10.0~20.0 g;低血压休克期普通休克:每日输白蛋白10.0~20.0 g;顽固性休克:每日输白蛋白30.0~60.0 g;少尿期:每日输白蛋白10.0~20.0 g;多尿早期:每日输白蛋白10.0~20.0 g.

1.4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少尿期2组尿素氮情况对比见表1.

由表1可见, 在少尿期相同尿量区间对照组未应用白蛋白可使血尿素氮升高相对较明显;试验组应用白蛋白可使血尿素氮升高明显, 对照组与试验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2.2多尿早期应用白蛋白尿素氮情况对比见表2.

由表2可见, 在多尿期早期不同时间区间对照组未应用白蛋白可使尿素氮下降速度相对较快, 体内潴留时间相对较短;而试验组应用白蛋白可使尿素氮下降速度减慢, 体内潴留时间延长, 对照组与试验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3讨论

我院1996年—1998年对照组118例与2006年—2008年试验组98例重症肾综合性出血热对比, 试验组在患者抢救治疗中除基础药物抢救外, 应用白蛋白及时有效地提高胶体渗透压, 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补充凝血因子, 减少出血;提供营养使损伤组织及时修复;提高抗体、补体水平, 有利于免疫功能的恢复, 明显提高了治愈率。因此, 重症患者血浆白蛋白的应用尤为重要, 但过量输入是不利的。由表1和表2对照分析, 大量输入白蛋白可以使重症患者在少尿期和多尿早期尿素氮含量明显升高, 下降速度明显减慢, 体内潴留时间延长, 病程延长。

3.1蛋白质分子中含有氮元素, 它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 氨基酸通过体内复杂生理生化脱氨基反应所产生的氨在肝脏内生成相对无毒的尿素, 随肾脏排出, 其生化过程多数是可逆的, 而尿素是衡量肾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其升高提示肾功损害严重。氨在体内是毒性很高的物质[1], 如外源性地输入血浆白蛋白过多, 体内产氨增多, 生成尿素增多, 使尿素含量增多。

3.2尿素氮是人体蛋白质代谢的主要终末产物。氨基酸脱氨基产生NH3和CO2, 两者在肝脏中合成尿素。尿素在体内时是相对无毒的, 它在体内能直接影响糖、脂肪等的代谢[2], 代谢紊乱容易出现代谢紊乱综合征。尿素也可以在体内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3], 使重症患者免疫低下合并感染, 也影响血小板功能异常[4]。

3.3血浆白蛋白输入过多、过快导致血容量骤增, 易在少尿期出现高血容量综合征、肺水肿、心力衰竭、电解质紊乱等。

3.4输入血浆白蛋白易增加血源性疾病传播机会, 如乙肝、丙肝、艾滋病等。另外近几年来应用血浆白蛋白后在多尿的移行阶段发生精神神经症状几率增加, 可能与其分解产生的血氨升高、尿素升高有关, 值得观察。个别病例在多尿中、后期出现高钾、高钠血症, 可能与其输入后体液的晶胶比例变化有关。

综上所述, 白蛋白在治疗重症出血热时要根据年龄、身体素质、流行地区、流行季节、病情轻重适量、适时输入, 不可滥用。

参考文献

[1]黄诒森.生物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4:5-20、121-129.

[2]康健.生理生化[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8:186-187.

[3]苏静怡.病理生理[M].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1991:186-187.

尿素氮水平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尿毒症患者25例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16例, 女9例;患者年龄19岁~77岁。患者均经临床、实验室检查所证实。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于第1次持续血液净化前1 d、第1次持续血液净化后1 d空腹抽取静脉血, 立即送检, 采用AU5800及原装试剂检测尿素氮 (BUN) 、肌酐 (Cr) , 净化后BUN和Cr的剩余百分率计算公式为 (BUN/Cr) 后/ (BUN/Cr) 前×100%。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净化前后指标之间的比较

与净化前1 d相比, 净化后1 d BUN和Cr显著降低 (P<0.05) 。见表1。

2.2 患者净化前、后直线回归分析

直线回归分析显示, 净化前BUN与Cr之间的相关系数r=0.508, Y=0.449+0.014X (P<0.05) ;净化后BUN与Cr之间的相关系数r=0.580, Y=0.284+0.017X (P<0.05) ;净化后BUN与Cr剩余百分率之间的相关系数r=0.754, Y=25.47+0.74X (P<0.05) 。

3 讨论

尿毒症患者全身代谢紊乱, 其中尿素氮、肌酐等含量明显升高, 对机体产生毒性反应, 还伴有多种元素的变化和影响。连续血液净化是一种肾脏连续替代疗法, 它能替代肾脏对水和溶质进行持续、大量、缓慢地清除, 提高肾病患者的治愈率, 有效降低肾衰竭患者的尿素氮、肌酐等各项生化指标[1]。有文献表明, 持续血液净化的过程中还能有效清除心肌抑制因子、内因子等循环抑制因子或扩血管因子, 而且在进行血液净化过程中使用的低温置换液还能增加血管的阻力, 以利于维持循环功能的稳定[2]。

本研究结果表明: (1) 净化后与净化前相比, 尿素氮、肌酐显著降低 (P<0.05) , 说明净化能有效清除有毒物质, 对尿毒症患者有肯定的治疗作用。 (2) 净化后BUN、Cr的剩余百分率分别为 (59.5±15.2) %和 (69.2±14.9) %, 说明BUN的下降百分率较Cr为高, 可能是因为BUN的分子较小, 易被清除。 (3) 净化前BUN与Cr之间的相关系数r=0.508 (P<0.01) ;净化后BUN与Cr之间的相关系数r=0.580 (P<0.01) , 说明BUN与Cr之间具有直线相关性, 检验人员可根据两者间的直线相关性, 及时发现由于操作的偶然误差带来的较大偏差, 给予复查纠正。 (4) BUN与Cr剩余百分率之间的相关系数r=0.754, 其具有较大相关性, 制成工作曲线表预估净化后对血BUN、Cr下降百分率具有一定实用性。

参考文献

[1]王明莉.肾内科治疗中对持续血液净化应用的临床意义及效果探讨[J].吉林医学, 2015, 3 (7) :1332-1333.

尿素氮水平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8月至2013年7月我院检验科做检查的246例高血糖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性患者143例, 女性患者103例, 患者年龄为28~84岁, 平均年龄为 (62.6±11.5) 岁。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于空腹状态下在清晨抽取3 m L静脉血, 血液标本在室温静置0.5 h, 经3000转/分离心后分离血清, 再经生化分析仪进行血糖、血脂、尿酸、血肌酐和尿素氮的检测。诊断标准如下: (1) 高血糖以空腹血糖>6.1 mmol/L为判断标准。 (2) 高血脂的标准为三酰甘油>2.3 mmol/L、总胆固醇>5.2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8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1 mmol/L, 上述中1项或1项以上异常。 (3) 高血尿酸:男性尿酸>408μmol/L;女性尿酸>339μmol/L。 (4) 血肌酐和尿素氮升高:肌酐>133μmol/L、尿素氮>8.2μmol/L。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l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年龄高血糖患者的指标异常情况比较:

在246例高血糖患者中, 血脂、尿酸、血肌酐和尿素氮升高的发生率分别为76.4%、32.9%和17.1%, <45岁患者组的血脂、尿酸、血肌酐及尿素氮升高的发生率分别是57.1%、14.3%和3.6%;45~55岁患者组的分别是82.1%、51.3%和17.9%;56~65岁患者组的分别是90.2%、59.0%和11.5%;66~75岁患者组的分别是69.2%、15.4%和13.8%;>75岁患者组的分别是75.5%、20.8%和34.0%;血脂、尿酸升高率均在56~65岁患者组最高, 肌酐和尿素氮升高率在>75岁患者组最高, 与其他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 , 具体见表1。

2.2 不同性别高血糖患者的指标异常情况比较:

女性血脂、尿酸升高率均高于男性,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体见表2。

3 讨论

最近十多年来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的改变, 高血糖患者越来越多。长期高血糖状态可引起2型糖尿病, 还可引起微血管病变, 微血管的病变主要见于视网膜、肾脏等, 高血糖也能导致冠状动脉、肾动脉等大血管病变[2]。高血糖症作为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已成为威胁公共健康安全的全球性问题。

注: (1) 与56~65岁患者组比较, P<0.05; (2) 与>75岁患者组比较, P<0.05

注:与女性组比较, *P<0.05

研究表明, 高血糖患者发生高血脂、尿酸升高、血肌酐及尿素氮升高的概率与年龄有一定相关性, 本研究中56~65岁组高血糖患者发生血脂升高和尿酸升高的概率最大, 75岁患者组血肌酐及尿素氮升高的概率最大, 与相关文献报道趋势基本相符[3,4]。高尿酸是引起痛风的最主要要因素, 高尿酸血症与慢性肾病、高血压以及代谢性疾病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联, 很可能充当着这些疾病之间的桥梁[5]。文献资料[6]表明高尿酸血症患者常合并2型糖尿病, 其发生机制大概是血尿酸对胰岛β细胞造成损害, 从而诱发了糖尿病。有关研究结果表明, 长期高血糖状态可损害肾功能, 高血糖引起的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和血液中葡萄糖代谢异常导致的一系列后果, 是高血糖致肾脏病变的基础[7]。本研究表明, 高血糖患者合并血肌酐和尿素氮升高的比例达到17.1% (42/246) , 表明高血糖患者往往肾功能已受到损害。本研究中高血糖患者合并血脂升高、尿酸升高的概率分别是76.4% (188/246) 、32.9% (81/246) 。

综上所述, 门诊高血糖患者易合并高血脂、高血尿酸和肾功能损害, 应加强对其血糖、血脂、尿酸、肌酐和尿素氮水平监测, 及时掌握其病情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延缓乃至尽量避免高血糖患者病情加重和发生并发症。加强健康意识, 重视体检的作用, 才能做到对疾病的早期发现、及早治疗和早期预防。

摘要:目的 分析门诊高血糖患者血脂、尿酸、肌酐和尿素氮的检测结果, 为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3年7月在我院检验科做检查的246例高血糖患者的检验资料。结果 在246例高血糖患者中, 血脂、尿酸、血肌酐和尿素氮升高的发生率分别为76.4%、32.9%和17.1%, <45岁患者组的血脂、尿酸、血肌酐及尿素氮升高的发生率分别是57.1%、14.3%和3.6%;4555岁患者组的分别是82.1%、51.3%和17.9%;5665岁患者组的分别是90.2%、59.0%和11.5%;6675岁患者组的分别是69.2%、15.4%和13.8%;>75岁患者组的分别是75.5%、20.8%和34.0%;血脂、尿酸升高率均在5665岁患者组最高, 肌酐和尿素氮升高率在>75岁患者组最高, 与其他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 。女性血脂、尿酸升高率均高于男性,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门诊高血糖患者易合并高血脂、高血尿酸和肾功能损害, 应加强对其血糖、血脂、尿酸、肌酐和尿素氮水平的监测, 以及时掌握其病情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高血糖,血脂,尿酸,血肌酐,尿素氮

参考文献

[1]Morita M, Yano S, Yamagμchi T, et al.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μcts-indμced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generation is partly through NF-kappa B activation in human aortic endothelial cells[J].J Diabetes Complications, 2013, 27 (1) :11-15.

[2]杨光宝, 张华丽, 许仕超, 等.东莞社区居民血肌酐、尿素氮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相关性[J].中外医学研究, 2013, 11 (15) :58.

[3]覃彦平, 万笑德, 罗兴生, 等.社区及门诊高血糖患者血脂、尿酸、尿素氮及肌酐检测结果分析[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2013, 23 (4) :32-34.

[4]肖亚雄, 彭宇生, 任晓玲.宜宾市6002例成人高血糖、高血脂检出率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1, 8 (5) :534-536.

[5]臧路平, 刘志刚, 吴新荣.高尿酸血症发病机制及其药物治疗研究进展[J].医药导报, 2011, 30 (1) :69-73.

[6]郭伟民, 肖传实, 申秀敏, 等.太原市社区居民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及其与高血压和高血糖及高血脂的关系[J].中国全科医学, 2012, 15 (26) :3045-3047.

上一篇:混凝土养护下一篇:平稳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