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八法

2024-07-19

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八法(精选3篇)

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八法 第1篇

常见的热身环节很多, 以下三种我认为是非常有利于调节氛围的。

1.1对话导入

比如跟学生聊一些贴近生活的话题 :What’s the weather like?今天天气怎么样 ? What do you like?你喜欢什么 ? 不仅师生的距离拉近了,锻炼了口语,而且很自然地过渡到了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

1.2游戏导入

比如touch and guess这个游戏很有意思。学生好奇心强,学生自己解开的谜底往往比老师告诉他们这是什么好, 给他们的印象更深刻。Brainstorming不仅可以发散学生思维,还可以对以前学习的单词系统梳理。

1.3新知呈现

将学生各种感官调动起来,他们就不会觉得疲惫。听,精心选取材料,可以把课本中的对话换成学生希望的人物。说,想方设法让学生多说。读,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写,根据学生的情况,设计写的任务。

2.运用唤醒激活学生的旧知

“重复 ,重复 ,再重复 ,熟练 , 熟练 , 再熟练 , 是学习英语的不二法宝”。

语篇意识同样提倡滚动旧知,其实学生的思维很活跃,通过教学设计,可以激活学生旧知,利用旧知学习新知,在不断重复中达到熟练的目的。例如先让学生观看一段自己搭配服装的视频, 比拼眼力:What clothes can you see? 让学生发现dress,jeans,gloves,skirt等衣物 , 并且发现这几种衣物在她身上的不和谐,为文本内容的学习预热。

3.同桌共用课本

一开始有这个想法主要源于部分学生上课走神, 思想开小差,我提醒后,仍无法找到老师讲到哪里。这些学生中的大部分都是班级的后进生,他们对英语失去兴趣,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知识量不足,这个知识量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弥补的。正因为这种不足,他们上课听不懂,或者跟不上,所以对英语学习提不起精神。

于是我想到了同桌共用一本课本的方法。同桌两人若是在成绩上有明显差异,则可以结为师徒,师父指点徒弟,这样让后进生的思想可以尽可能地集中在课堂上。如果两人的成绩差异不大,那么就是竞争关系,竞争谁的掌握速度更快。为了对优等生也有激励作用,我以徒弟的进步与否、作业听写的成绩衡量师父的不同级别。

4.教师要注重板书

板书有利于加深印象。屏幕上的内容一幕一幕一闪而过,学生恐怕连看清它的时间都没有,怎么可能将其记忆下来,怎么可能把握得了重点。板书的步步呈现给了学生更多思考空间,在老师书写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了记忆的时间。板书的整体性加深了学生的无意注意, 让本课的重难点深深留在学生的脑海里。板书不仅仅为帮助学生记忆服务,还为帮助学生思考服务。

板书有利于记录瞬间的智慧火花。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在对话和交流中,可能时刻迸发出思想的火花,发现值得探究的现象,产生引人深思的问题。这些往往无法在课前预料,更无法程序化地反映在多媒体上。那么我们就应该适时把有关内容板书出来,把学生的思考引向更深境界。

板书有利于潜移默化地熏陶。教师优美的文字书写,对学生有较强的感染力。精美的板书设计是教师教学风格和个性的体现,是师生之间一种潜移默化的交流。一手好的粉笔字可以让学生折服,并以你为榜样;一幅优美的简笔画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英语的乐趣。在如此的人格魅力下,学生还会对英语失去兴趣吗?

5.注重背诵

孩子思维单纯,听觉敏锐,喜欢模仿,小学时期正是儿童获得语言的最佳时期。“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这就是“熟读成诵”的意思。学习语文是这样,学习英语也是同一个道理。朗读背诵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基本方法,是提高听说能力的前提,同时是积累语言知识的手段。背诵是通过对语言材料进行反复朗读、理解到思维加工, 形成记忆获得大量语言、词语、语法和语用等信息的输入,使学生逐渐提高对英语思维形式的感受能力,形成良好语感。模仿与背诵可以帮助学生在脑子里储存词汇和习惯用语,只有多朗读、多背诵,才能更好地理解句子或对话的意思, 因此我在教学时要求学生勤读勤背。

在教学实践中,我意识到要进行背诵方法的指导,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我让学生事先听读, 对课文内容有初步印象。课堂上对课文内容进行呈现,朗读讲解,操练巩固。当学生已经非常清楚所学内容后,再让学生从易到难,从短到长,循序渐进地进行背诵。

6.音标教学

三年级的孩子初学英语,没有学习过国际音标,怎么才能读好英语单词呢? 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的王蔷老师主张:在刚开始学习英语时,先不要学音标,发音问题可以通过“自然拼读法”解决。她介绍,“自然拼读法”是一种按照字母本音发音为规律的教学方法, 学生通过它可以不需要知道音标就能认读出单词。我觉得,孩子们的模仿力较强,在三年级刚接触英语,主要靠模仿老师的发音记忆单词,在一遍一遍的朗读中变得熟稔。2014年我教学三年级英语时,在领读的时候,有意识地像拼读汉语拼音一样拼读英语。当碰到发音较困难的单词时,让学生观察我的嘴型以正音。一年下来,学生对英语单词的认读基本上没有问题,发音也还可以。

7.对特殊学生进行 “扶 贫救困 ”

这里的特殊学生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指英语基础薄弱,但其他科目较好的学生。对于这类学生,其本身理解和接受能力较强,只是对英语学习兴趣不高而导致掉链。因而,主要解决方案是通过谈话交流帮助他们意识到英语学习的用途及乐趣,并通过班内小组结对的方式,逐渐提高他们的英语语言能力,从而不断增强信心。另一类则是对各科学习都较为困难的学生。对于这些学生,我会利用午休时间进行逐个补习,耐心辅导,抓住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鼓励。

8.建立明确的奖惩制度 ,以鼓励为主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八法 第2篇

一、优化课堂心理环境  激励学生创新意识

创新过程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如远大的理想、坚强的信念、诚挚的热情以及强烈的创新激情。所以,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就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以便多与学生沟通,营造和谐、宽松、乐学、民主、平等、互相信任、心情愉悦的学习氛围,优化他们的创新心理。

创新意识是人在周围事物的作用下产生的一种要参与其中的强烈情绪冲动。这种情绪的冲动程度贯穿在每一个行为表现的过程之中,冲动的积累和连续性决定着创新行为的质量和成果。这里,意识是行为的指南,能力是行为的保证。人的创新意识从孩童时代开始发展到做大事、创大业的创新人才,是极为漫长和艰难的。在这个过程中,担负着重要学科教学任务的数学教师,要积极启动创新思想,通过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推广探究;通过新知识,引导学生求新探究;通过快捷思维训练,引导学生直觉探究;通过一题多解,引导学生求异、求巧探究等途径,以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营造创新教育环境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什么?它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要让学生发现问题、积极探求,课堂教学必须以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让课堂充满“爱”的气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的主观原因。兴趣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是对所从事活动的创造性态度的重要条件。”因此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才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尝试”的过程中,才能理解数学中那些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知识。这些知识如果仅靠教师的口头的描述是很难勾起学生的想象和兴趣的,因此,把多媒体教学搬进课堂,很有必要。多媒体教学具有音、色、形三位一体的特点,能产生强大的交互效果,创设更加直观便捷的课堂教学情景,将知识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乐趣,让学生由苦学变乐学,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实现创新。

三、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扶持学生创新行为

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没有问题就不可能创新。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鼓励学生破除迷信,大胆猜想,大胆设疑,提出自己所能想到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有了问题意识之后,教师应进一步地从不同的方向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扶持学生的创新行为。

四、耐心细致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更不能有创造。观察是信息输入的通道,是思维探索的大门。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思维的起步器。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观察前,教师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观察中,教师要及时指导。如有顺序地观察,选择适当的观察位置,及时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等。

五、引导鼓励 培养学生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包罗整个宇宙。”可以说,想象是思维探索的翅膀。通过想象,可以缩短学生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想象能力的产生需要有坚实的基础知识。因为新知识的产生除了推理外,还包含着前人的想象因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

六、想方设法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所谓发散思维,是指从同一来源材料探求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加强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重要环节。现代心理学认为:一个人创造能力的大小,一般来说与他的发散思维能力是成正比例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七、利用慧眼 精心捕捉学生灵感

何谓灵感?灵感是一种直觉思维,是由长期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是认识上质的飞跃。学生有了灵感,在数学学习中就会出现突破和创新。教师应要及时捕捉和诱发学生学习中的灵感,对于学生别出心裁的想法,违反常规的解答,标新立异的构思,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新意,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同时,还应当应用数形结合、变换角度、类比等方法去诱导学生的数学直觉和灵感,促使学生能直接越过逻辑推理而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八、重视解题教学  发展学生创新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人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过程中所特有的思维活动。它不仅能揭露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而且可以产生新颖独特的想法,提出创造性的见解。教师可通过解题教学,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前提下,学会从多个角度提出新颖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使他们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独特的知识结构以及活跃的灵感等思维素質。在解题中要引导学生打破常规、独立思考、大胆猜想、质疑问难、积极争辩、寻求变异、放开思路、充分想象、巧用直观、探究多种解决方案或途径,快速、简捷、准确地解决数学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结尾八法 第3篇

一、归纳法

一节英语课知识点较多,内容复杂。课堂结尾时,教师可将较为凌乱的知识内容进行归纳梳理,使之脉络清晰、系统化、条理化,以便于学生掌握当堂内容,增强记忆。也可以将例题中的技能上升到方法的高度,使教学内容逐步深化。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小结, 培养其归纳、概括的能力。如宾语从句在各种类型的练习之后,引导学生总结“宾语从句四注意”———连接词、人称、语序、时态。

二、趣味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它是学习积极性中最活跃的成分。浓厚的兴趣能促进大脑积极思维,促进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等智力因素进行高效的活动。英语课结尾激趣可使学生兴趣盎然,兴趣倍增。如教学介词短语表地点时,教师拿一布娃娃,边变换位置边提问。这样在玩中学,其乐无穷,学生兴趣浓厚。

三、鼓励法

课堂教学中,采取多激励少批评的评价方法。尤其是对于学困生,在课后总结时,努力放大 其点滴进 步 ,想法设法使其产生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心理,使之体会到进步的喜悦,逐步消除自卑感,树立自信心。

四、竞赛法

根据中学生活泼好动、好胜心强的特点,教师应在结束课前,因势利导,根据教学内容安排 少量竞赛 题目 ,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这种别具一格的结尾方式, 可起到活跃气氛,激发斗志的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更有利于优等生的提高。同时,注意竞赛题难度的把握,使大多数学生可以“跳一跳、够得到”。

如在学习 “条件状语 从句”时 ,笔者在课 后小结时 设计了一次竞赛抢答: 以六人一小组分组, 要求用“If……,sb……”句型造句。教师先出示一个例句 :“If I am free, I willgo to see my grandparents”接着让学生造句 , 看哪组造的句子多。任务布置下去,学生们不甘 落后 ,争相举手 ,踊跃发言,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五、评价法

创设英语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人人都有发言展示的机会,改“一言堂”为“我的课堂我做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临下课时,学生均显得较为疲倦,精神不振,思维也常常处在抑制状态。这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最后几分钟的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定能唤起 学生的学 习情绪 ,使他们的大脑皮质再度兴奋起来。

六、讨论法

教师不急于总结知识,而给予学生适当的问题提示,让学生小组讨论、分析、总结。这样就给学生留下继续深入钻研探索的机会。课后学生各抒己见,争论不休,在合作探究中增强了参与意识,在练习中体现了知识的迁移,提高了学习效果。

七、谬误法

教师将学生作业中易犯的错误整理出来,在新课结束时展示,设置“火眼金睛辨真伪”游戏,要学生改 错 ,并寻找错误的根源,从错中悟理,提高思维的准确性和批判性。争强好胜、求知欲强的中学生课后必定追根究底、想法设法找出错误之处,体味到成功的快乐,脑海中留下难忘的记忆。

八、悬念法

悬念就是经常设谜,使它萦绕于学生的脑海,一时之间既猜不透、想不通,又丢不开、放不下,对大脑皮层有强烈持续的刺激作用,产生“愤”和“悱”的感觉,有效地引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动机。当然,这种结课法要注意悬念的设置恰到好处,太难学生如坠云里雾里,百思不得其解,久而久之,会挫伤学习积极性;太易也就失去了启迪思维的意义。

上一篇:光收发模块下一篇:网络教学的特点与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