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功能范文

2024-05-28

基本功能范文(精选12篇)

基本功能 第1篇

1 服装的三个传统基本功能

1.1 保护功能

服装可以起到保暖作用。

人从体表向服装表面散热有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 其中传导为主要散热方式。从服装向外界散热主要靠对流, 同时也伴随有传导和辐射。从秋高气爽到春暖花开, 人的衣服约遮盖人体表面积的82%。在穿着衣服的情况下, 衣服能阻隔大约95%发自皮肤的热。因此, 在人体皮肤表面向周围环境辐射散失热量时, 会被衣服阻挡在人体周围衣服下的空气层之中, 并使衣服和皮肤表面之间的空气层加热, 使人体感到温暖。靠穿着适当的服装来调节体温以适应外界的气候变化, 可使衣服最里层的空间产生舒适的气候。

当外界温度在28~32℃范围时, 人裸体可感到舒适, 外界气温在25℃以上时, 人不穿衣服能耐受这种气候条件。外界气温低于25℃时, 就需要借助增减衣服来调节体温的恒定。当气温降至10℃以下时, 穿用普通衣服就难以适应气温的变化, 常需借助棉衣等来协助调节。可见, 服装在不同时间、场合、条件下都会有不同的保暖作用, 显然, 这种功能是最基本的。

1.2 装饰功能

人们在一些特定场合需要具有装饰功能的服装。装饰是表现在服装上的美观性, 满足人们精神上美的享受;是服装契合着装人体的体态而呈现出来的美学特征。影响美观性的主要因素是纺织品的质地、色彩、花纹图案、织物组织、形态保持性、悬垂性、弹性、防皱性、服装款式等。

1.3 标识功能

服装还可以体现所属的群体。

1.3.1 社会阶层

在许多社会中, 高地位的人会将特殊服饰保留给自己使用。例如, 只有罗马皇帝才可以穿戴紫红色服装;只有高地位的夏威夷酋长才可以穿戴羽毛大衣与鲸齿雕刻饰品。

1.3.2 职业

军人、警察、消防队员通常会穿着制服, 而许多企业中的员工也可能如此。中小学生经常会穿着学校制服, 宗教成员可能会穿着修道士服或道袍。有时候单是一件订做工作服或配件就能够传达出一个人的职业信息。比如说, 主厨所戴的高顶厨师帽。

1.3.3 道德、政治与宗教

在世界上许多地区中, 民族服装与衣服风格代表了某个人隶属于某个村庄、地位、宗教等等。苏格兰人会用格子花纹来宣告他的家世;正统犹太人会用侧边发辫来表明他的信仰;法国乡村妇女会用她的帽子来标示她的村庄。

以上服装的传统功能, 是根据人类自身身体而设计并实施的, 是为了满足人类本能需求。它一直是人们对服装的基本需要, 不论何时何地, 这种功能都是不能改变的, 只能是更好地发展。

当人类满足其本能需求后, 才会对服装有新的想法。此时, 随着社会进步, 科学技术正广泛地应用在服装功能的改良与创新上。由此, 服装已从最初的遮盖身体、抵挡风寒, 发展到现在的追求舒适、美观等, 功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既体现了科技的进步, 又反映出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在不断地提高。

2 现代服装具有的新型功能

2.1 服装舒适性功能

服装舒适性是指人体着装后是否能感到舒适的特性, 它涉及到心理学、卫生学、美学及社会学等领域, 主要包括热湿舒适性、接触舒适性和视觉舒适性。

2.1.1 服装材料性能对服装舒适性的影响

服装生理上的舒适性首先受服装材料本身固有的吸湿性、透气性、保暖性、柔软性、伸缩性、重量和化学性能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吸湿性是指物体在空气中吸收或放出气态水的能力, 具体来说就是指服装材料能及时吸收人体皮肤表面排出的汗液和蒸汽, 并能通过纤维传到织物的另一面, 最终释放到空气中的能力。这种性能越好, 吸湿性越好, 人体皮肤越舒适、干爽, 尤其是在闷热的夏季和剧烈运动时, 人不会有闷热感。

服装材料的保暖性是指材料阻止空气通过的能力, 也就是阻止材料两面空气热交换的能力。服装材料的保暖性取决于纤维、纱线的结构, 面料的厚度、纱线排列疏密等, 也就是取决于它们所含静止 (不能流动的) 空气的多少。

透气性是指气体透过织物的能力。因为人体皮肤每时每刻在进行呼吸, 和外界进行气体的交换, 时刻都有皮屑脱落、汗脂排出。从卫生学角度来说, 服装材料的透气性, 有利于面料内外气体的交换, 有利于人体皮肤的新陈代谢。

柔软、光滑度是指服装面料对人体皮肤的触觉舒适性。面料越柔软光滑, 人体感觉越舒适。尤其是内衣、睡衣以及其他紧贴肌肤的服装, 柔软感是非常重要的。织物的柔软度与纤维品种、纱线的捻度、织物的组织和后整理等都有关系。

织物受外力作用后被拉伸, 去除外力后能够恢复到原状态的能力称为伸缩性。服用织物应该具有一定的伸缩性, 有利于人体的基本活动。

织物后整理对服装有一定的影响, 不同的纤维纺成纱线, 织成织物后, 还需经一定的后处理及服装加工后才能到消费者手里, 其间要使用一定的化学药剂, 经过染色、印花和后整理等过程。这些化学药剂中有些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影响。

2.1.2 服装色彩心理对服装舒适性的影响

服装色彩通过人们的视觉反映, 使人们产生心理感受。色彩的舒适美感是组成服装舒适美感的不可缺少的、最直接生动的因素。相同款式、相同面料的服装, 由于色彩配合的不同, 会产生朴素、典雅、秀丽、鲜明、华丽、热烈等不同的感情效果, 会使人们感到不同的心理舒适性。

2.1.3 服装风格对服装舒适性的影响

服装是人类的第二层皮肤, 是人类精神生活的语言。例如服装的高贵感、庄重感、时尚感等。在心理学和行为科学上, 人们着装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自身的欣赏, 常常把服装作为满足个人受人重视欲望的工具。希望被赞成是世间最强烈的激发力量之一, 人们力图通过美的衣着向社会显示自己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 从而使“自在”的我得到充分地表现, 以此满足自我精神上的享受。

2.1.4 服装材料种类对服装舒适性的影响

服装的舒适性不但与消费者的生理、心理因素有关, 还与材料的种类和性能等有关。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性质和性能, 例如棉、麻、丝、毛, 会分别用在不同季节的衣服, 就是为了充分利用它们的特性。

2.2 服装的易打理功能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 人们更注意服装易打理的功能。为解决衣服变形问题, 研究人员对一些服装面料进行了免烫处理。有的免烫技术利用的是纤维本身的记忆功能, 也就是说, 一些人造纤维经过定型后, 纤维分子会产生记忆, 水洗和外力作用后仍能复原。有的技术是对纤维进行后期整理, 比如棉纤维经过液氨处理后, 外力就不易作用在棉纤维上, 衣服就能保证不变形。例如国际上流行的棉免熨处理方法大体可分三类, 它们分别是:SSP (Super-softPeachPhase) 、HP及VP (VaporPhase) 。

采用SSP工艺制做服装时, 一般是购进经过SSP法加工的面料后, 在规定的时限内缝制和热风定型。这种方式的特点是必须热风定型, 否则效果不佳。SSP的抗皱性能略逊于HP及VP, 同时在面料与缝纫用线的匹配上较难把握, 并且对面料的花色品种有很大限制。

HP工艺包括了对一般棉布的全部处理过程, 可用于成衣的处理。HP工艺衬衫的弱点是成衣经过两次脱水、烘干等复杂工艺处理后, 面料强度损伤较重, 也降低了原有的平挺度。

VP方式是目前最先进的棉免熨处理工艺, 它采用多种成分的气体, 对全棉成衣进行气体熏蒸加工, 使棉纤维的分子之间产生质的变化和定型记忆, 从而达到防皱效果, 具体手感特别柔软、透气、吸湿、易去污、色牢度好、抗磨损等优点, 是免熨产品典型的升级换代产品, 开创了棉免熨工艺新概念。

CVC免烫衬衫是高科技的产物, 它是由细号棉和涤纶混纺而成, 既具有棉的优点, 又拥有涤纶的特长。CVC免烫衬衫手感柔软、光滑, 透气力强, 穿着舒适。弹性好、强度大、不易变形, 易洗涤, 而且色彩鲜艳、防缩抗皱免熨。

2.3 服装的安全保健功能

服装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 其制作工艺与其安全性也受到人们的重视, 特别是现在社会的生活环境充斥着大量的声污染、空气污染、电磁辐射等。人们对具有防臭、抗菌、消炎、抗紫外线、抗辐射、止痒、增湿等功能服装的需求量日益增加。

2.3.1 具备探测血液功能的智能纺织品

纳米技术的进展为纺织品在各个领域新的应用提供了可能性。美国密歇根大学的研究人员提出了新的智能纱的制造过程, 这种智能纱具备引导电流功能。这些纱线可以有效地织进软面料, 并定制成服装。这些服装可以检测血液, 并监测健康。

2.3.2 抗菌防臭服装

抗菌防臭服装制造原理是在纤维中添加特殊物质, 用以抑制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真菌。现在市场上销售的抗菌服装中, 有不少添加了纳米银。这种服装能对诸多生物菌起到杀灭作用, 但重金属离子在面料上的存在是否对人体产生危害还没有定论。近几年大量进入市场的抗菌服装有甲壳素抗菌纤维服装。甲壳素提取自深海的虾壳和蟹壳, 成本比较低, 其主要成分是壳聚糖, 对大量有害菌群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2.3.3 聚苯胺复合抗静电服装

聚苯胺复合抗静电服装面料是以聚苯胺为导电剂, 把它制成具有优异导电性能的复合导电纤维, 可与普通合成纤维交织制成抗静电面料, 用于制作抗静电工作服, 也可用作电磁波屏蔽保护服。

2.3.4 保暖服装

现在的保暖服装品种繁多, 它们的缺点是透气性不好。前不久, 美国一家公司研制的特殊面料被设计成了里层、夹层和表层3层, 能够解决透气问题。里层将人体的汗气排出, 夹层保护人体热量不被过多散失, 外层防水挡风。这种设计的关键在于, 其面料使用了一种特殊的薄膜。薄膜每cm2有约14亿个不规则排列的小孔, 空气中的水分子比这些小孔大, 因而外界的水分子不能进入。相反, 人的的汗气分子比薄膜的孔要小很多, 汗气就能排出了。

2.4 服装的绿色环保功能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 以环保为主题的新型纤维服装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环保服装是以保护人类身体健康, 使其免受伤害, 并且有无毒、安全的优点, 而且在使用和穿着时, 给人以舒适、松驰、回归自然、消除疲劳、心情舒畅的感觉的纺织品。从专业上说, 绿色服装必须包括三方面内容:生产生态学, 即生产上的环保;用户生态学, 即使用者环保, 要求对用户不带来任何毒害;处理生态学, 是指织物或服装使用后的处理问题。

专家认为, 环保服装面料是指经过毒理学测试并具有相应标志的服装面料。这些标志对服装上所含的有毒、有害物质范围限制很广也很严, 从pH值、染色牢度、甲醛残留、致癌染料、有害重金属、卤化染色载体、特殊气味等化学刺激因素和致病因素, 到阻燃要求、安全性、物理刺激等方面都有规定, 涉及面非常广。

除了亚麻这种传统面料外, 一些新型环保纤维也是符合“生态”、“时尚”要求的。所谓环保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无污染、无破坏。近些年出现的玉米纤维、竹纤维和牛奶纤维等就是主要代表。玉米纤维可再生可降解, 用玉米纤维制成的服装像棉制品一样柔软, 有丝织品的天然光泽和悬垂感。牛奶纤维的原料是从液态牛奶制成奶制品后的奶粕中提取的, 经过一系列处理后制成牛奶长丝或短纤维, 这种面料质地轻盈、柔软、滑爽, 具有特殊的生物保健功能。它富含保湿因子, 能保养与改进皮肤肤质。

环保服装的类型一般有如下几类。

2.4.1 能源材料服装

纤维直径越细, 热传导系数越小, 就越能具备隔热的效果, 亦即在维持纺织品原有功能前提下, 尽可能减少原料耗用量, 仍能得到保暖效果的纤维素材, 达到了节省能源目的。

2.4.2 多功能性服装

功能性纺织品也为环保产品之一, 目前的努力方向包含成衣、饰品重量减轻, 而保护功能增强, 如轻薄吸汗运动服、高强力轻薄防弹衣、智慧型温度调整纤维材料及轻簿医疗用纺织品等, 皆可达到环保要求。

2.4.3 防治污染与可回收服装

防治污染可多管齐下配合实施, 从治本方面来看, 生产可分解材质纺织品最为迫切, 经分解的纺织品可免除对地球造成公害, 除此之外, 回收再利用可说已成为现今企业极欲达成的目标, ISO14000更是要求产品在使用完后对环境影响达到最低程度, 而回收再利用是未来环保最佳途径。可分解的纺织服装, 已朝回收再利用的方向发展, 也可免除对地球的污染。

2.4.4 生态服装

用天然但不破坏生态的原材料生产, 且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不产生污染、对人体健康没有不利影响、安全、健康的服装, 天然彩棉纺织生产出的产品是世界上公认的纯天然“零污染”的绿色生态服装。

3 结语

高科技是一种人才密集、知识密集、技术密集、资金密集、风险密集、信息密集、产业密集、竞争性和渗透性强, 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具有重大影响的前沿科学技术。人类将其应用在服装领域, 是为了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功能纺织品是一类型的高科技纺织品, 它在增加服装舒适性、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改善人们的劳动条件、满足某些特种行业和特种场合的需要等方面, 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科技的进步及多学科的相互交叉、渗透和融合, 纺织材料的研究开发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领域, 正在向着高功能、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智能纺织品的加工技术也在不断地深入, 相信在不远的将来, 其品种会越来越丰富, 应用范围也将越来越广。

人类穿衣的历史已有7万年, 从最初为了遮盖身体、抵挡风寒, 到现在追求舒适、美观, 服装的功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既体现了科技的进步又反映出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 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服装的发展有直接影响, 表现在服装领域, 生产设备的每一次技术革新, 每一种新面料的问世, 都给服装开拓一条新的发展途径。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 促进服装设计观念、设计方法的更断, 而观念、方法的革新又反过来促进设计的现代化。

摘要:服装的新型功能是基本功能与新型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以一种新的设计观念来诠释服装的功能。服装新型功能的应用, 是以科技为基础, 以消费市场需要为依据的。

关键词:服装,基本功能,新型功能,发展应用

参考文献

[1]李立新.影响服装舒适性的因素[J].国际纺织导报, 2006, (6) .

[2]孙斌.关于服装舒适性的评价与研究[J].山东纺织经济, 2009, (4) .

[3]刘望微, 万宗瑜.浅谈服装面料的“环保”风尚[J].时代教育.

[4]基中.国际奢侈品牵手绿色面料[J].绿色时尚.

反思哲学的基本功能 第2篇

反思哲学的基本功能

正确地评价哲学,科学地说明哲学功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哲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基本功能有以下几个方面:对人们认识和实践有指导作用;对提高人们的理论思维能力有启迪作用;对人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有指导作用.

作 者:王净 作者单位:重庆医科大学人文社会学院,重庆,400016刊 名:经济师英文刊名:CHINA ECONOMIST年,卷(期):“”(9)分类号:B0关键词:哲学 基本功能 反思

基本功能 第3篇

【关键词】智能化开关柜;结构;功能;方案

智能化开关柜的概念“智能化开关柜”与计算机技术、数据处理技术、传感器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等的发展密切相关,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智能化开关柜作为基本元件,是电网运行自动化、工厂自动化(FA)、过程控制自动化(PA)、智能大厦等自动化系统的组成基础,由此形成的供电系统是自动化供电系统,即智能化供电系统。

一、智能化开关设备的发展

1.智能化低压开关设备380V、660V的智能化断路器是目前比较成熟的产品,具有一定程度的智能化。其智能控制单元可以包括以下功能。

(1)监测电网的运行状况。

(2)监控负载:当运行电流超过整定值时,可按反时限特性发出。

(3)故障记忆功能:记住断路器分断时的状态。

(4)自诊断功能:当分断次数或温度超过设定值时,可发出报警信号。目前,相对低压设备本体而言,具有上述功能的智能控制器价格比较昂贵,大多数生产厂家都将各功能分开,制成相应模块,用户可根据需要自由选择。根据对用户的调查,“监控负载”是最感兴趣的功能。

2.智能化高压开关设备(110kV及以上)高压开关设备(110kV及以上)的智能化近年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带有智能单元的SF。气体绝缘全封闭组合电器(简称GIS),已经在很多变电站投入使用。出于运行环境的考虑,目前高压开关设备的智能单元仍局限于收集各种信号,通过接口与变电站微机监控系统进行通信,以及实现GIS内的断路器与其同一间隔内的隔离开关、接地开关、故障关合接地开关的可靠联锁。

二、智能化开关柜的特点

智能化开关柜是在常规开关柜上安装一个控制/保护智能单元,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现代传感器技术,实现测量、计量、保护、控制、记录、显示、通信、开关柜状态在线监视与故障诊断。

开关柜应具有与变电站监控系统、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或智能配电系统进行通信的功能。将开关柜控制/保护智能单元的通信接口与上位计算机相连,应用现场总线技术,可组成分布式、网络化的智能配电系统。

智能化开关柜技术目前尚处于研究开发与应用初期阶段,有些技术难点尚未很好地解决,特别是开关柜在线监测的传感器技术有一定难度。目前,能达到应用水平的智能化开关柜主要是开关柜二次功能的微机化替代常规的二次设备。

三、智能化开关柜的结构

目前的智能化开关柜主要是用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控制/保护智能单元(或称为分布式自动装置)取代传统二次回路,并配备相应管理系统软件的开关设备。其共同点是用微机完全替代常规二次设备。它简化了二次接线,提高了安全可靠性能,易维护,功能强;具有通信接口,为实现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和无人值班提供了基础。

控制/保护智能单元一般都以单片微机为核心,加上模拟量输入通道、开关量输入通道、脉冲量输入通道、开关量输出通道、液晶显示屏幕、操作键、通信接口以及电源等。

1.模拟量输人通道

直接与一次电流互感器TA(0—5A)和电压互感器TV(0—100V)接口。电流电压变换采用专用高性能的小TA、小TV,强电的电流0—5A、电压0—100V通过小TA和小TV转换成0—5V电压信号(或4—20mA电流信号),通过低通滤波器和采样保持器,送人A/D转换器。采用交流采样技术,利用合适的算法算出电压、电流的初相角、幅值及频率,派生计算出P、Q和功率因数等参数。

2.开关量输入通道

采用光电隔离等抗干扰技术,来监视开关柜各种位置信号及断路器状态信号、操动机构储能信号及操作闭锁信号。

3.脉冲量输入通道

采用光电隔离等抗干扰技术,供脉冲电度表电度计量用。

4.开关量输出通道

采用光电隔离技术供断路器分、合闸操作用,并具有控制回路断线操作、操作电源失电信号的发生功能。

四、智能化开关柜的基本功能

1.测量功能。

(1)电网电压;

(2)线路电流;

(3)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素、电网频率等;

(4)有功电度计量、无功电度计量。

2.保护功能。

(1)线路保护速断、过电流、接地、重合闸、低频等保护。

(2)电力电容器保护速断、过电流、接地、过电压、低电压、不平衡电压、不平衡电流等保护。

3.信号断路器分、合闸位置;小车(高压开关柜)或抽屉单元(低压开关柜)位置信号;弹簧操动机构储能状态;接地开关分、合位置;闭锁信号、重合闸闭锁;闭锁控制回路失电及断线等。

4.控制断路器的分合闸控制。

5.故障录波记录故障前后2s(可选)内各相电压、线路电流、零序电流波形,并具有读出功能。正确读出每一时刻的幅值及相互关系。

6.远动通过通信网络,实现遥测、遥信、遥控、遥调“四遥,功能。

五、智能化开关柜的设计方案

1.硬件系统总体结构

智能化开关柜是在常规开关柜上安装一个控制/保护智能单元。控制/保护智能单元由单片机系统、模拟量数据采集系统、开关量输入朋出、串行通信接口、硬件时钟与自复位、人机对话及电源等模块组成。

单片微处理器(单片机)系统是控制/保护智能单元的核心,它由CFU和砌M、EPROM、E2PROM等扩展芯片构成。

对于智能型开关柜,可采用8位或16位的单CPU结构,国内目前大都采用16位CPU。由于测量和保护的数值计算量大,并要记录故障发生前后的波形,所以外扩一片RAM 6264。E2PROM 2817A用于存放保护定值和装置运行控制字等信息,可就地或远程调整修改。

2.模拟量输入通道

控制/保护智能单元要采集的信息包括交流模拟量和开关量。模拟信号来自电流互感器(TA)和电压互感器(TV),但这些互感器的二次电流和电压量不能适应模数变换器(ADC)的输入范围要求,故需对它们进行变换。同时,智能单元还要与强电系统隔离。模拟量输入通道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

隔离变换和电压的形成一般采用各种中间变换器来实现。但是,常规的变换器体积较大,控制/保护智能单元通常要使用多个这类变换器,这对于要安装在开关柜仪表门上和开关设备小间隔内的智能单元来说,显然体积太大。可以采用一种微型互感器。对于电流测量的隔离变换与电压形成采用微型电流互感器。微型电流互感器小巧轻便,能直接焊接在印制电路板上;全树脂密封,隔离度高;输入电流范围一般为0-60A,输出电流范围一般为0-60mA。用于保护的微型电流互感器与测量用互感器的要求不一样,前者的输入电流是电网故障电流。电网故障电流是一种暂态量,不仅数值大,而且含有非周期分量。这就要求互感器在承受额定电流10-20倍瞬时冲击电流时不饱和,波形不发生畸变。保护用微型电流互感器可在输出端并联一个电阻即可把电流输出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模拟量输入电路的采样保持、多路开关和模数转换环节可采用一块电子芯片,它是单电源、多量程,有多路输人带内部采样/保持和多路开关、时钟、基准电压的数据采集系统,转换时间很短。采用电子芯片能大大简化电路。

3.开关量输入/输出电路

开关量输入包括两类,一类是断路器等开关元件的辅助触点和继电器的接点状态,以检测这些设备的工作状态(开还是合);另一类是智能单元装置本身的一些接点状态,例如开关量输出回路的继电器的接点和装置面板上的切换开关的状态。开关量输出包括断路器跳闸出口以及信号出口信号。

4.通信接口电路

控制/保护智能单元应有通信接口,可采用RS一485。RS一485为半双工通信,其最大通信距离为1200m,此时的数据传输速率为100kbit/s;如果通信距离为120m,则数据传输速率可达到1 Mbit/s。

为了简化通信机制,智能电器与系统机之间的通信可采用只有2条信号线的最简型连接。系统机(PC机)一方只使用标准RS一232C接口上的4个引脚:串行输入RXD、串行输出TXD、数据终端准备好DTR和请求发送信号RTS。系统接口电路,整个通信系统可由单片机部分、RS一232/RS一485接口转换部分和系统Pc机构成。单片机输出的1TL逻辑电平通过光电隔离后,可由MAX485芯片转换为RS一485电平,再由RS一232/RS一485光电隔离接口转换器转换为RS一232电平,输入PC的RS一232接口,反之亦然。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开关柜智能操控装置功能将更加强大,它将更以一体化布局配套于开关柜,简化开关柜的面板设计,美化面板布局。除具有动态模拟指示、带电显示及闭锁、温湿度显示及其控制、验电核相、二次回路电压值显示、人体感应带电提示及柜内照明、语音防误提示、时间日期显示、远方/就地操作、远程通信等功能外,还将具有电力综合参数测量功能,测量参数为:三相电压、三相电流、功率因数、有功功率计量、无功功率计量等功能,使开关柜进一步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

参考文献

[1]段明江.高压智能开关柜的前景[J].广东科技2011(08).

[2]郑晓津.数字集成化与低压成套开关设备[J].太原科技,2010(06).

[3]黄锐,胡毅亭,马炳烈,陈网桦.开关柜内部电弧故障产生力和热的计算模型[J].爆炸与冲击,2009(02).

[4]刘军.10kV开关柜、环网柜引进中有关绝缘方面问题[J].甘肃科技,2008(16).

[5]李恩忠.浅谈矿用GG-1A型开关柜操作机构的改造[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9).

作者简介:乔俊力,现供职于兖州东方机电有限公司,主要研究方向:供配电、高低压开关柜。

手机隐藏功能基本不靠谱 第4篇

自从有了微博,这些关于“手机隐藏功能”的文章被很多网友当做救命宝典转发收藏。但是科普网站果壳网就此作出专业分析鉴定,这些传言基本不靠谱。

萌王布兰:隐形电池这个纯粹胡扯。在设计的时候,要考虑成本和手机可以摆放硬件的容量等问题,是需要什么功能就摆什么硬件,摆不下或者太贵的就要更换或者舍弃。而且电池电量也是手机的卖点之一,把电池隐藏起来有什么好处呢?充完电以后,电是越用越少的。即使这条命令有用,也只是在界面上显示的电量变多一点而已,这点代码部分是可以做到的,但实际电量还是很低。况且,实际上显示电量明显不等于实际电量的话,这是一个BUG,不可能通过测试的。

灰常强大:如果哪款手机真有这些功能的话,那真是手机中的战斗机了!

Ikyokyo:这些可能最初是从一些国外网站或文章里照搬的,在转发的过程中被添油加醋或产生微小的变化,最后变得十分荒唐。记得小时候做的传话游戏吗?一个人说的话经过多个人之口,最后已经南辕北辙了。

乡镇卫生院基本功能 第5篇

第九条乡镇卫生院以维护当地居民健康为中心,综合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等服务,并承担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的卫生管理职能。

中心卫生院是辐射一定区域范围的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并承担对周边区域内一般卫生院的技术指导工作。

第十条开展与其功能相适应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使

用适宜技术、适宜设备和基本药物。大力推广包括民族医药在内的中医药服务。

第十一条承担当地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计划免

疫、传染病防治、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协助实施疾病防控、农村妇女住院分娩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卫生应急等任务。

第十二条承担常见病、多发病的门诊和住院诊治,开

展院内外急救、康复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提供转诊服务。

第十三条受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委托,承担辖

基本功能 第6篇

在教研时,常听老师说,让学生做习题就是在进行探究性教学,讲解推导公式也是在进行探究性教学。其实,按照探究性教学的定义,这些并不是探究性教学,但他们为什么却认为是在实施探究性教学呢?这与教师没有理解和掌握“探究性教学”的核心功能及基本特征有关。

探究性教学的核心功能是让学生自主、独立地经历发现和解決问题的过程,并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感知、理解或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发展学生观察能力、收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探索与创新精神。正是因为探究性教学具有特有的核心功能,才成为课改倡导的一种教学类型,以期通过实施探究性教学,达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人才的目的。

探究教学不论以什么形态、在什么学科出现,都应具备以下四个特征:

第一,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也就是学生能在经历和体验探究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学生能自主或独立地经历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主动获得认知、态度、情感和能力的发展。教学中,如果学生有体验但不是自主的体验,不能说是探究教学;如果有知识的获得,但没有方法的学习和知识的自主建构,也不能说是探究教学。

例如,在测定Na2SO3纯度的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1.用桌上的化学仪器如何测量上述各量?2.为了测量结果准确,B中溶液应采用_____?3.加入硫酸还是盐酸制取SO2?4.如何改进实验,减小烧瓶中滴加硫酸而引起的误差?

学生虽然按照教师提出的这些问题一步步进行了思考和操作,但学生是被这些问题牵着完成一个个被动学习的过程,所以这个教学仍然不能说是探究教学。如果教师首先提出“测定Na2SO3的纯度,你能想出几种方案?哪种方案最佳?”再提供有关测定Na2SO3纯度的一般操作建议资料或各种实验案例,供学生自己去尝试和学习,并开展检测方案的设计探究。这样的开放性问题就能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这样的教学就是探究教学。

第二,问题情境与资源的开放性。教师提供一定的实验条件或必要的资料,由学生自己动手去实验或者查阅整理分析资料,来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提出某些假设,探究的问题不一定只有唯一答案,学生可以进行多维度的分析研究,学生有较大的思考和探索空间。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包括教师帮助学生拟定合理的研究步骤,选择恰当的方法,开放性的探究问题,以及大量的本地、本校、本班的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与问题有关的探究资源,并让学生自主安排活动方式、活动内容,给学生以自由创造的空间。

很多老师在组织探究教学时,因为没有提出具有一定开放性的问题,而是通过提出一个又一个封闭性的问题来牵着学生走,结果探究教学成了一问一答教学。

如,在高中物理“探究平抛运动规律”教学中,教师首先提出“大家猜想平抛运动可以如何分解?理由是什么?”的问题,点学生回答。然后提出“大家猜想在竖直方向下可能是什么运动?理由是什么?”的问题。接着教师开始演示将两球从同一高度让其分别做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的实验,并提出“你看到听到了什么?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等,学生观察思考后,得出平抛运动竖直方向为自由落体的结论。学生再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在此高度做一次实验就能说明平抛运动竖直方向为自由落体吗”做几次不同高度的实验来验证猜想。这节课就因为老师采取提出一个问题,学生就思考回答一个问题,而使学生学习没有自主性,不能自主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也不能自主建构知识,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也不能获得很好地发展。学生只有在富有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中,自主探究的潜能才会被发掘,教师只是起到一个组织者的角色,来指导、规范学生的探索过程,而不是牵着学生的思维走。

第三,探究性。指有体现培养探究能力的三维教学目标,有适宜探究的问题和任务,有充足的探究资源,还有体现探究性的实施过程,学生能根据教师提出的总任务或总问题及资源,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结论。

如某教师在讲解小学二年级“找规律”一课时,根据课本练习题提出了适宜学生探究的探究问题和任务,让学生自主学习了解数学“集合圈”概念和集合思想。该教师根据书上的这样一道习题:根据规律继续画。教师在学生们已经看出这些图形和字母排列的规律后,提了这样一个问题:能不能想一个简单的办法表示出是谁在重复,可以在纸上画一画,再和小伙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学生在经过充分的交流汇报后,老师小结:你们真是爱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表示的方法,一般我们习惯用“集合圈”表示。这样一画,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是什么图形在重复出现。紧接着,教师提出了探究问题和任务“谁再重复,在纸上画一画、说一说”。该任务要求学生亲自观察和思考,既动手又动脑,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观察、分类、假设、预测、推理等能力。由此可见,适宜的探究问题和任务,使得探究教学适合各年龄阶段、各能力水平的学生。这也说明,学生只要参与了操作性的学习活动,并有适宜的探究的问题和充足的探究时间,就会运用一定的探究方法,就能保证探究的效果。学生只有亲历这种“发现”的过程,才能拥有探究的经历,才能真正有所收获。

探究教学的探究性不仅表现在有探究性的教学目标、适宜的探究问题和任务,还表现在探究内容具有探究性。在现行的中小学教育内容中,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进行探究教学,只有那些能够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究兴趣,引发学生广泛获取信息的行为,引发学生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得出不同观点的行为的内容,才是适合进行探究教学的内容,也是能够提出适宜探究的内容。因此,教师提供给学生的探究内容和资源,应是一组有结构的材料,即材料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具有可操作性、结构性、启发性,能引发想象、类比与推导,能在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之间架起桥梁,能让学生在表象中抽出本质的东西,有利于思维的正向迁移。探究内容和资源最好是学生生活中的、常见的、一知半解的素材,并具有问题情境性、生活情境性和趣味性。有了这样的探究内容和资源,学生就有了探究的可能和凭借,也有了探究的兴趣,学生就会进入自主探究的境地。

适合学生在课堂开展探究的任务类型一般有:现象的观察比较、数据整理与分析、文献材料分析、观点和规律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等任务。这些任务便于教师提供比较丰富的资源,能让学生有较大的探索空间,能使学生很快地借助教师提供的资源和帮助,提出自己能解决的小探究问题。由于学生只有在自己提出问题,并研究自己的问题时,才更易产生真正的探究。所以,这些类型的探究任务能让学生积极主动思考,不断尝试和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办法,直到解决整个大问题完成探究任务,还能促进学生与探究能力有关的素养的提升。

第四,合作性。在有限的探究教学时间内,学生需要与同伴分工合作才能完成教师交给的探究任务。由于已有经验、知识背景不同,思考问题的方式不同,学生对事物的理解也会各不相同。合作能让学生发挥各自的优势,进行差异互补,这种差异会带来思维的碰撞和启发,能让学生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同时,也增强了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当然,探究教学的真正实施,还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或信息收集技能的水平。许多探究教学失败的原因就是学生这两方面的技能薄弱,导致证据收集环节占用较多的课堂时间,或者因操作技能缺失导致获得的证据无效,需要重新收集证据,占用了较多的课堂时间,使探究教学不能顺利有效地进行,让教师误以为探究教学是低效的教学。另外,也需要考虑是不是保证了学生在讨论交流和收集证据过程中不缺失目的,不缺失规范。这两者的缺失,会产生很多无效的行为,从而降低讨论和收集证据的效率,也会导致占用较多的课堂时间,使探究教学不能高效地进行,也会使教师误以为探究教学是低效的。

(作者单位: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浅析新闻评论的基本功能 第7篇

关键词:媒体热点,新闻评论,功能

所谓新闻评论是作者借用大众传播工具或载体, 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带有普遍意义新闻事实、人们关心的热点问题、社会上带有普遍意义现象直接表达自己观点的一种有理性、有思想、有知识的论说形式的新闻体裁。作为新闻报道的一种形式, 新闻评论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分析, 发议论, 讲道理, 直接提出作者对当前具有普遍意义的事件的看法, 从而达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 启发和教育受众的目的。新闻评论不同于一般的新闻报道, 新闻评论阐述对于事物的看法, 本质上属于主观认识, 主要诉诸说理, 要求论点正确, 论据充分, 论证合乎逻辑, 强调说服力, 要求正确、中肯地分析事物, 揭示事物本质, 注重通过由表及里、由浅而深的分析, 引出具有指导意义的规律性认识, 启发人们作“举一反三”的思考和联想。而新闻报道则是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 本质上属于客观反映, 主要运用叙述、描写手段, 要求“六要素”完备、明白、确切、重视可信性, 要求事件真实、准确, 符合事物的实际, 它着眼于利用具体事实再现事物的状态及其来龙去脉, 引导人们透过事实认识事物。新闻评论在新闻宣传报道中, 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它具有很多方面的社会功能, 但最主要的是体现在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两个大方面的作用。其作为一种融新闻性、群众性、理论性、政治性为一体的文体, 发挥其在舆论导向中的引导作用, 对为群众营造一个良好的公共话语平台有重要意义。

新闻评论根据不同的载体, 受众群体, 其表现形式也各不相同, 纸质媒体通常采用社论、短评、评论、评论员文章、编者按、编后等, 广播、电视可以采用专家访谈、听众、观众座谈和主持人点评等形式, 网络则采用博客、微博的形式予以表述。评论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或文字、或声音、或音像结合、或图文并茂, 一方面满足了人们对观点信息的需求, 另一方面对传播导向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监督作用。

新闻评论是新闻媒体政治倾向性的集中表现, 它通过对社会政治热点和突发事件进行评论, 引导着社会舆论的走向。我国正处在黄金发展期, 随着改革的深入, 社会转型的加快, 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将更加凸显, 人们的思维更加活跃, 政治热点和突发事件对社会心理、群众情绪有着重要影响。2011年7月初, 江苏泗洪县的“民间借贷”事件, 中央电视台等媒体以《贫困县里的宝马乡》进行了大篇幅报道, 事件涉及人数之多, 金额之大, 都是前所未有的, 引发部分民众的不安情绪, 也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 甚至把泗洪县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当时, 《宿迁日报》作为当地的主流权威媒体, 7月30日, 在一版刊发了《泗洪宝马“撞伤”了谁》这篇观点性新闻, 告诉读者“泗洪民间借贷”的真实情况, 引导群众对此事件公正客观评价, 对安抚群众的心理, 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新闻评论另一个主要引导功能是舆论监督作用。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重要职责, 现实生活中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 舆论监督往往难以起到应有的效果。这在种情况下, 采用新闻品论的形式, 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最有说服力的就是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 这是一个以深度报道为主的电视新闻评论性栏目。正因为它揭露阴暗、伸张正义, “打抱不平”, 现在已经成为了中国观众家喻户晓的一个电视栏目。这正是新闻评论监督作用效能的发挥。

投影仪基本功能的使用 第8篇

首先, 如果投影仪的图像源不是计算机的话, 最好先将图像源的设备打开;其次, 如果使用投影仪时想要得到较好的声音效果而且又有独立的音响设备, 这时候应该把音响设备打开;接下来, 可以把投影仪打开了, 投影仪需要预热一段时间才可以使用;对于大多数的情况, 用户是用计算机与投影仪相连的, 在这种情况下最后打开的是计算机。如果是将电源关闭, 可以按照相反的顺序。

2 投影仪与笔记本的连接

在使用投影仪时, 相当一部分的场合是与笔记本电脑连接使用的。但是笔记本电脑的使用与桌面PC略有些不同, 即需要在笔记本的键盘上按键设定来启动投影仪, 让其将笔记本显示器上的图像投射出来。而对于苹果电脑上的Mac系统, 也稍稍有些不同。

3 投影仪的梯形校正功能

梯形校正是指当投影仪的光学镜头的轴线位置不处于水平位置时 (绝大多数用户在使用投影仪时都处于这样的情况) , 会使投影屏幕出现梯形的图像屏幕, 而不是正方形的投影屏幕。此时可以通过投影仪的梯形校正功能来弥补这种缺陷。

4 投影仪的轨道调整

投影仪接收到图像源的信号, 经过主板的解析处理, 会产生打开液晶体的动作。元素颜色的光线有序地通过液晶体后投射出正确的图像。但是有时投影仪没有正常工作, 也就是有的光线没有按照正确的轨道路线出现。这时候, 投影出的图像就出现了一些垂直条纹。这时按“Tracking+/-”按钮进行轨道调整, 强行地改变光线行进的路线, 直到满意为止。

5 投影仪的同步调整

与投影仪的轨道调整类似, 元素颜色的光线需要有序地按照规定的时间通过液晶体, 这样才能投射 (也就是刷新) 出正确的图像。如果投射的图像出现闪烁、模糊时, 可能是投影仪的同步性出问题了。这时候需要按“Sync+”或“Sync-”键进行调整, 矫正投影仪的同步性, 直到投射的效果满意为止。

6 投影仪的偏色现象

其实投影仪投射图像与打印机有相似的地方, 三种元素颜色很像喷墨打印机的墨水, 将图像“打印”在屏幕上。在投影仪主板解析处理图像源的信号时, 会产生一点偏差, 在用信号还原图像的色彩时, 也会与图像源有稍微的不同。但是只要是偏差不太大, 都应该是正常的现象。

但是如果投射的图像有严重的偏色甚至是错误, 如将图像源的黄色投射成了紫色, 那就是投影仪的硬件故障了。还有一种情况, 在投射的图像上出现了白色的亮点, 那就是投影仪的液晶板坏了, 造成大量的光线通过液晶体投射出了错误的图像。

7 投影仪的流明叠加功能

有些投影仪有流明 (亮度) 叠加功能, 如果需要增加投影图像的亮度, 可以使用多台投影仪同时投影图像。这些投影仪在机身上具有镜头移动调节开关, 可使投影的图像完全重合。而投射图像的流明 (亮度) 基本上可以达到这几台投影仪标称流明数的总和。在较大的光线较亮的场所, 如商场、展会等中, 这种功能是非常有用的。

8 投影仪日常使用中注意事项

在投影仪中一般有2个风扇, 一个是吸气风扇, 用于将外界的新鲜空气吸入投影仪中, 冷却投影仪的器件;一个是排气风扇, 用于将冷却部件后的高温空气排出投影仪外。在吸气风扇的外部有一个空气过滤网, 会将空气中的灰尘过滤掉, 避免其进入投影仪内部。所以, 首先要保证使用的室内环境较清洁, 其次定期清理空气过滤网上的灰尘, 避免进气量不够影响冷却效果。将投影仪关机时, 一定要等投影仪内部温度降低、风扇停转后再关掉电源开关。否则或严重降低投影仪的使用寿命。

论调音台的基本功能 第9篇

1 调音台基本功能

1.1 信号分配与混合

对于输入的各路信号, 调音台首先要将这些输入的信号进行有效处理, 在技术上以及艺术上对这些信号分别给予加工, 加工完毕后将这些音频信号以立体声的方式进行混合, 根据不同的要求, 将其合成为一路或者多路音频信号, 并分配给编组通道、辅助通道、主通道、矩阵通道等输出;例如将信号分出并馈并给“选听” (CUE) 或“预听” (PEL) 、“独听” (SOLO) 等, 查看各路信号是否符合要求。

1.2 调音台电平及阻抗要匹配

作为声音信号的流程中枢, 调音台与其他音频设备连接的能力一定要具备, 并且接口与各元器件的搭配一定要匹配。首先需要匹配的是阻抗和电平, 输入电平接口能力应满足电声乐器、传声器、DVD机、卡座等不同设备输出灵敏度配接。输入电路的电平应具备自动调节功能。调音台的输入接口应该是高电平线路 (INE输入) 接口与低电平 (Lo-z/mic输入) 接口同时具备, 一般情况下, 调音台的输出电平固定在6dB、4dB或0dB。调音台输入阻抗应该比话筒、DVD机等信号源输出阻抗大5倍, 压限器、均衡器等负载输入阻抗应为调音台输出阻抗的5倍。

1.3 声像定位与监听

一般情况下, 调音台都有一个电位器 (PAN) 在输出通道以及输入声道中, 电位器 (PAN) 用于声像定位, 电位器 (PAN) 的作用是调节信号在左、右声道制造立体声效果, 并且进行有效的立体声分配。这样, 在扩声系统中声源才会具有立体声方位感, 我们在调音的时候, 要经常监听 (PEL) 、独听 (SOLO) 或选听 (CUE) 输入的声源信号, 同时, 还要监听 (PEL) 、独听 (SOLO) 或选听 (CUE) 经过加工处理的音色质量, 为有效操作调音台试听调音提供依据。

1.4 信号显示以及通信话筒

调音台信号显示的作用是调音师在监听的同时, 对信号电平通过视觉进行监测, 一般通过数字化发光二极管指示光柱或音量表进行显示, 根据音量控制电位器的位置, 来有效确定调音台内各部件是否正常工作, 并根据艺术要求动态压缩信号或者对信号进行限幅。另外, 调音台设置音响操作人员的一个通信话筒接口, 方便操作人员与观众及其演员对讲。

1.5 滤波器以及均衡器

由于传声器的元器件出现问题, 或者由于拾音环境不好, 或者是因为整机设备不完善, 都会出现“声缺陷”, 的现象, 这样就会对节目的艺术效果产生影响, 还有, 由于演员或乐器等声源本身的不同, 要求扩录音的效果也不同, 另外, 电声指标在音响系统内不够完善, 就要在混合、分配之前, 对其给予适当的补偿, 这样, 电声质量才能够保证。所以, 滤波器以及均衡器在每一个调音台输入通道都设有, 高、低频的噪声可以用滤波器来有效消除, 有寄存器的音频信号也可以用滤波器来有效消除, 而加工处理声源的音色就需要均衡器来完成, 要想创造完美的音响效果, 我们可以根据节目的内容, 有效使用均衡器来完成。

2 快速调音技巧

我们不但要掌握调音台的基本功能, 还要学会快速调音的技巧, 在调音过程中, 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 按照以下步骤进行。首先, 音量要到位, 输入灵敏度和推子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密切配合, 根据现场的空间以及气氛来调节音量的强与弱。其次, 调节高音衰减器。如果声音过强对音响效果就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声音尖噪、嘶哑、刺耳比较好判断, 如果高音不足, 没有个性, 音色就会失去应有的韵味, 因此必须先调。我们在调节高音衰减器 (HIGH或HF) 旋钮时, 要仔细倾听嘶哑音以及咝咝声音是否在高音分量中消失, 如果听不到嘶哑音以及咝咝声音就说明高频分量基本上调好。再次, 调节高音衰减器。低频分量影响着声音的清飘摇度, 如果发现声音发闷、浑浊不清, 就说明低频过量, 如果发现声音单薄无味, 就说明低频过少, 因此, 我们在调低音衰减器 (LF或LOW) 旋钮时, 如果听到的声音丰满且清晰, 那么低音基本上调好。最后, 调节中音衰减器。我们在调高音和低音过程中, 要将中音旋钮放在中间位置。如果我们听到音色暗淡、声音朦胧, 那就说明中音不足, 如果我们听到音色尖厉呆板、声音刺耳, 那就说明中音过量。因此, 在调中音时, 我们要先调中音频率点, 在0DB位置放中音旋钮, 由于女声中高频大多数较丰富, 所以女声频率点不必太多补偿, 可以放在中低频范围, 男声中低频大多数有同感较丰富, 所以, 男声中音频率点不必太多补偿, 放在中高频范围。当我们选则好了中音频率点, 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升或衰减。另外, 我们还要注意根据声场效果调节中音衰减器, 以免由于调节中音衰减器而影响音量的变化。

结语

现如今, 调音台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调音台的功能也随着科技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我们要不断总结工作经验, 对每一次的调音效果都进行分析, 认真体会调音台的基本功能, 努力学习快速调音技巧, 认真反思, 找出每次调音过程中的不足, 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 仔细分析调音技巧, 不断增强调音台的使用技术, 不断完善调音效果。

摘要:调音台是专业电声系统的核心, 作为声音信号的流程中枢, 对信号进行混合、分配、编组、均衡、效果、声像调整等处理, 以保证声音信号能够高效率、高质量的传输。近几年, 调音台技术获得了很大的发展, 本文简要阐述了调音台的基本功能以及快速调音的技巧。

关键词:调音台,基本功能,实际应用

参考文献

[1]朱海清.调音台的调音技巧.现代电视技术, 2005 (09) .

[2]张杰, 李伟森.确定调音台输入增益的常用方法西部广播视.2002 (01) .

[3]陈金坤.浅谈调音台的调音技巧.音响技术, 2005 (02) .

[4]润文.学习使用调音台 (三) —学会看调音台的电路图.音响技术, 2010 (01) .

[5]陈建华, 杨斌.V12mixing console调音台一台三用的使用技巧.现代电视技术, 2005 (06) .

[6]张智.调音台的使用技巧与选择.内蒙古广播与电视技术, 2007 (02) .

信息工程安全保障的基本功能 第10篇

1 信息系统工程的安全设计保障

通过安全设计保障功能和系统设计的前后关联, 一个被选择的系统体系结构可被公式化, 并转换为稳定的系统设计。对信息系统而言, 这种转换一般包括软件开发和软件设计, 还包括信息数据库或知识库的设计。

安全体系结构只是从安全的角度对整个信息系统体系结构的一个简单视图。它提供了对那些能满足信息系统需求的安全服务、安全保障机制和安全特性的深刻理解。信息系统体系结构的安全视图把集中在系统安全服务和安全机制上, 分配与安全有关的功能到信息系统配置项、接口和较低级的组件, 确认与安全相关的组件、服务和机制之间的相互依赖性.解决它们之间的冲突。安全视图仅是许多信息系统体系结构视图中的一种。

2 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保障分析

安全运行分析把影响产品, 尤其是过程、系统安全需求的解决方案。通过反复地进行安全运行保障分析, 并结合安全保障设计支持功能。

在系统生命期内反复进行的安全运行保障分析应集中在: (1) 自动化联结和其他与信息系统进行交互的环境元素一交互是直接进行的, 还是经过整个信息系统与业务环境内部的远程, 外部接口进行的。 (2) 用户扮演的角色。而自动化的角色可能是数据源、数据集散点、远程应用功能的操作员或网络服务命令的发出者等。 (3) 确定在其业务环境中用户与运行系统交互的方式和模式。

信息系统运行保障分析不包括任何与信息系统行为和结构相关的内容, 也不包括直接不可见的观象或外部自动化接口。如:计算机存储器和磁盘空间的精确配置一般与运行分析无关, 运行分析和审核信息系统运行梗概相关, 自动仿真和建模的工具通常在分析和提交运行梗概时很有帮助。

需要考虑的典型运行情况包括:一是在正常和不正常条件下, 信息系统启动和关机;二是系统和人与对错误条件的环境反应或安全事件;系统组成单元失灵时, 在一个或多个预先计划的备用方式下维持运行;三是在和平时期及其他敌对模式下维持运行;安全事件或自然灾害的响应和恢复模式, 例如, 与病毒事件有关的系统冲突必及响应或恢复;四是系统对关键性和常见的外部和内部事件的反应;五是如果配置多个系统, 对每个系统惟一的环境或场所梗概;即在整个正常应用期间.系统行为、环境与人的相互影响以及与外部自动化的接口。一般可采用叙述的形式说明信息系统原理和正常、非正常运行活动的流程的说明。

3 信息系统保障的实施步骤

第一, 弄清信息系统的全部情况。如:系统的功能、可能具有的工作模式及其变化规律、所处的环境及其变化、故障判断和相应的可靠性等。

第二, 正确划分信息系统的功能级。一般大致分为五个功能级, 前一级的故障影响是后一级的故障模式。功能级的划分是相对的。

第三, 按要求建立分析系统的故障模式清单, 不可遗漏。

第四, 分析造成各种故障模式的原因。

第五, 分析各种故障模式可能导致的局部影响和最终影响。

第六, 研究故障模式及其故障影响的检测方法。

第七, 针对各种故障模式、原因和影响提出可能的预防措施或改正措施。

第八, 确定各种故障影响严重程度等级。

第九, 确定各种故障模式的出现概率。

摘要:信息工程安全的保障控制的实现主要包括建立技术控制模型、确定本系统技术控制体系、建立安全稽核体系、有针对性地采取安全措施, 保障系统的安全可靠。本文主要阐述了信息工程的安全设计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保障分析、信息系统保障的实施步骤等问题。

关键词:信息工程,安全保障,基本功能

参考文献

[1]张献英, 冯志波, 王俊.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0, 7.

[2]王要武: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5, 7.

[3]黄梯云: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9.

[4]张刚:信息系统开发实践教程, 程度[M].北京: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1.5

钢琴基本手型的功能要求与科学依据 第11篇

关键词:基本手型;自然;支撑;稳定

基本手型是钢琴初级教学的基础内容之一。由于钢琴教学偏重实践性,不少教师易忽略必要的理论指导,他们并未了解钢琴基本手型的内在的功能要求和科学依据,只是简单地让学生从外观上模仿所谓“标准”手型,缺乏对基本手型的明确规格要求,致使学生手型疲软、关节塌陷,或肌肉僵硬、动作呆板,进而养成难以纠正的错误习惯,影响钢琴演奏技能的正常发展。为此有必要对钢琴弹奏的基本手型问题从理论上作进一步分析和阐述。

钢琴弹奏的机械原理和发声的物理特点,决定着人手的生理适应性。并不是任何人随便把手放上键盘就能完成正确、科学的弹奏。钢琴演奏作为一门学科,受其自身规律的支配和制约。演奏者既要遵循和利用钢琴弹奏发声的性能特点,又必须适应并发挥手部运动生理方面的科学性与可能性,使之达到控制协调,动作自如,灵活准确,省力高效的演奏状态。钢琴学习初级阶段训练培养的正确基本手型和良好的弹奏习惯,则是实现上述目标的坚实基础。

根据钢琴基础弹奏技术(包括非连奏、断奏、连奏,音阶,双音、和弦等)形成的基本手型,在静态下具有明显的自然圆拱型外部特征,初学者易识别和模仿。然而手型并不是刻板固定、一成不变的某种“样板”姿式。在钢琴弹奏的动态环境中,基本手型与具体弹奏内容紧密相关、是充满活力的、积极的技能状态。常见的书籍里对基本手型只是外形的简单描述,让人不知其所以然。

本文尝试从理论上探析钢琴基本手型的功能和要求,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然与协调

当演奏者把手置于琴键上时,首先必须做到自然协调,确保手型及整个手臂处于舒适放松状态。其功能要求是:

(1)消除肌肉的紧张僵硬。手部僵紧是多数人初次接触钢琴时心理畏惧引起的生理反应,只要从心理和生理上予以放松,手部肌肉即可恢复正常状态,避免肌肉紧张导致的种种恶果;

(2)防止肌肉相互干扰。表生理学揭示,人体所有关节的动作都是由配置成对的、功能作用相反的肌肉(稱对抗肌)共同参与,并相互调节完成的。弹琴更需要手部肌肉神经之间精确的调控。既要保证与弹奏有关的肌肉必要的收缩运动,又要不断通过放松去抑制那些与弹奏无关的、包括已经完成了弹奏动作(如触键)的肌肉因过度兴奋引起的多余紧张,有效防止它对正常弹奏动作的干扰。

(3)提高动作的控制和反应能力。当肌肉分工明确并相互协调后,大脑与手指弹奏有关的肌肉神经就能逐步建立清晰准确的控制联系,形成正确弹奏动作的条件反射习惯。如弹奏连音、双音时手指之间敏捷准确的交替衔接,实现手指的独立分工和灵活反应。

二、支撑与传力

科学的自然重量弹奏法要求基本手型能够胜任手部从上臂到指尖,甚至肩背弹奏重量的支撑与传力。因此基本手型应具备以下功能-

(1)构筑圆拱。①由于手部屈肌的先天作用,在自然情况下各手指均会微微向内弯曲,关节稍外凸,掌指呈现自然圆拱形。从力学上看,圆拱形受力均匀、结构牢固,能以较少的力达到很强的承重效果。这种手型最符合钢琴弹奏的需要:②手部重量会根据不同的弹奏任务而变化,比如运用自然臂重弹奏的和弦、重音,或仅用手指弹奏的单音、弱音等,就需要及时改变手指屈肌张力,调节圆拱形的稳固程度,去支撑不同的弹奏重量。

(2)有效传力。①传力的关键在于指尖(第一关节)牢固与否,指尖位于圆拱手型的基底,所有弹奏重量都通过指尖传递到琴键上发声。强奏时需要指尖牢固支撑传力,即使弱奏时指尖也应结实稳固,才能细致触键,控制声音;②手部肌腱软弱的儿童甚至成年人,在支撑时因手指触键角度改变,或指尖关节、掌关节塌陷造成圆拱变形,使弹奏产生分力,削弱了弹奏重量的正常传递。

(3)张弛有度。圆拱手型并非始终要用力支撑。按照钢琴发音的机械原理,指尖击键发声时绒槌已退离。琴弦处于自由振动状态,传力任务宣告完成。这时只需用较少的力维持手指在键上保持住手型。手部不需也不应继续对键盘施加压力,造成多余无用的紧张僵硬。这在弹奏和弦,重音或长音时尤为重要。

(4)手型各异。不同的演奏者手部条件亦不相同,不存在人人必须模仿的“样板”标准。应根据不同演奏者手部发育的程度、掌指的宽窄长短、肌肉力量及肌腱柔韧性等具体条件,去建立弧度不尽相同,但又能有效支撑臂重的圆拱手型。对于小手,手指较短或手指纤弱者,其手型弧度需相应缩小,更接近半圆(球)形,以充分发挥掌指关节构筑圆拱的稳固性;大手、手指粗壮有力及手指较长者,手型可适当伸展,这时圆拱虽然较为平坦,同样具有强有力的支撑传力。每个演奏者都必须经过探索、检验,建立符合自己手部生理条件的恰当手型。

三、平稳与定位

正确手型下的基本弹奏动作,是钢琴演奏的基础技能,它要求手指以掌关节(也称第三关节)为轴心,干净、准确、灵活有效地起落运动。因此:

(1)掌关节的定位。在基本手型状态中,掌关节与键盘之间的高度距离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基本弹奏的动作和效果。必须保证掌关节稳定在最佳位置,才能发挥手指的正常运动功能:①提供各指自然有效的活动范围(幅度),获得足够的弹奏动势,②使弹奏的肌肉(肘部伸屈肌)处于效率最佳状态,即肌肉收缩最轻松灵活的位置,手指动作得以迅速有力。以上两点对初学者很重要。反之,掌关节的变位(下陷或过高隆起)会使手指活动受限,弹奏无力,进而依赖上臂压键,腕掌部位颠簸摇晃。

(2)腕部的稳定。腕部连接手型与手臂,在基本弹奏中应大致稳定在合适高度,即与掌关节平行或略低的位置(弹琶音可略高)。其功能:①确保掌关节与键盘之间的最佳活动高度,让手指正常有效运动;②提供前臂(肘部)肌肉协调舒适的环境,防止腕部过高过低时,对抗肌(伸屈肌)之间的平衡状态遭到破坏,引起手部僵硬不适,并可提高手指弹奏持久性(耐力)。必须注意,这里要求腕部的稳定是针对初学者建立正确基本手型后的基本弹奏动作而言,不包括大幅提臂,分句、呼吸等腕部位置需要变化的演奏状态。随着学习程度加深和音乐表现的需要,腕部会随手指手臂的大幅运动做出各种方位的、适应性的协调配合。

(3)手指的稳定。在基本弹奏动作中,手指依照运动杠杆原理工作:肘部屈肌为力点,掌关节为支点,手指为动臂,指尖

为阻力点。在正确圆拱型下,手指关节因自然弯曲,缩短了动臂,使弹奏轻松省力。因此,固定手指前三个关节的弧形状态(即指型),可防止抬指及下键时出现伸指或勾指多余动作,使弹奏过程干净,准确。

(4)触键点的定位。①在基本弹奏时,手指应以指尖部位垂直(大指以指甲侧沿)触键,使力点集中,触感敏锐。触键点勿随意滑移,以保证重量传递、弹奏准确和发音质量;②从学琴之初就应建立一个手指对准一个琴键中央,手指“各就各位”的良好的把位習惯。但对掌指太小的幼儿则需注意,防止伸展时肌肉过度紧张;③肩、臂亦需自然平稳,不可耸肩、拐肘或任意伸缩前臂。确保各手指的接触点在键盘上相对固定(呈自然弧线排列),避免手部随便挪动摇晃,指尖在键上滑移,以提高手指弹奏质量。为音阶、跑句的准确均匀、干净流畅打好基础。

四、把握基本手型功能的辨证关系

通过以上分析清楚看到,科学正确的基本手型具备的各种功能之间密切配合,相辅相成 圆拱手型既是手部自然放松、肌肉协调的产物,它又是支撑臂重的牢固构架,并为手指弹奏动作提供舒适合理的位置状态;再如指尖在圆拱手型中接近垂直的触键,既是手部放松的生理结果,它又为弹奏重量的支撑和传递创造了科学省力的最佳角度(与地心引力方向一致):而手指自然状态下的适度弯曲,又形成高效、省力的杠杆动臂。它们各自的功能都在弹奏过程中达到了科学合理的协调统一。

凡事总有度,不能走向极端。基本手型也存在如何恰当把握尺度分寸的问题:

支撑非常重要。它是手型牢固承重和传导弹奏重量的前提,需要手部肌肉积极参与。但过分强调用力会造成力量浪费,肌肉紧张、传力受阻,弹奏生硬。因此,支撑用力应针对弹奏任务(可归纳为强支撑或弱支撑)的不同要求而区别对待,该用力则用力,该节省则节省。

平稳也很重要。它是基本弹奏动作准确、高质高效的保证。在较慢速度的原位弹奏(如五指训练、哈农练习、双音或三和弦弹奏)的相对静态环境下,基本手型趋于稳定。但在快速大幅度移动弹奏(如音阶、分解和弦或琶音)的动态环境下,手型,腕部、甚至臂部需随着穿跨动作的移位而适度调整,作出左右或上下的协调配合,以利于重量的传输,弹奏的准确以及穿跨动作的柔顺连贯。

钻井液的基本功能以及种类 第12篇

钻井液是指油气钻井过程中以其多种功能满足钻井工作需要的各种循环流体的总称。钻井液又称做钻井泥浆, 或简称为泥浆。钻井液的循环是通过泥浆泵来维持的。从泥浆泵排出的高压钻井液经过地面高压管汇、立管、水龙头、方钻杆、钻杆、钻铤到钻头, 从钻头喷嘴喷出, 以清洗井底并携带岩屑。然后在沿钻柱与井壁 (或套管) 形成的环形空间向上流动, 在达到地面后经排出管线流入泥浆池, 再经各种固控设备经行处理后返回上水池, 最后进入泥浆泵循环再用。钻井液流经的各种管件、设备构成了一整套钻井液循环系统。

1 钻井液的功能

钻井液工艺技术是油气钻井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钻井难度的逐渐增大, 该项技术在确保安全、优质、快速钻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钻井液有4个最基本功能。

1.1 携带和悬浮岩屑

钻井液首要和最基本地功用, 就是通过其本身的循环, 将井底被钻头破碎的岩屑携至地面, 以保持井眼清洁, 使起下钻通畅无阻, 并保证钻头在井底始终接触和破碎新地层, 不造成重复切削, 保持安全快速钻井。在接单根、起下钻或因故停止循环时, 钻井液又降井内的钻屑悬浮在钻井液中, 使钻屑不会很快下沉, 防止沉砂卡钻等情况的发生。

1.2 稳定井壁和平衡地层压力

井壁稳定, 井眼规则是实现安全、优质、快速钻井的基本条件。性能良好的钻井液应能借助液相的虑失作用, 在井壁上形成一层薄而韧的泥饼, 以稳固已钻开的地层阻止液相侵入地层, 减弱泥页岩水化膨胀和分散的程度。与此同时, 在钻进过程中需通过不断调节钻井液密度, 使液柱压力能够平衡地层压力, 从而防止井塌和井喷等井下复杂情况的发生。

1.3 冷却和润滑钻头、钻具

在钻进中钻头一直在高温下旋转井破碎岩层, 产生很多热量, 同时钻具也不断地与井壁摩擦而产生热量。正是通过钻井液不断地循环作用, 将这些热量及时吸收, 然后带到地面释放到大气中, 从面起到了冷却钻头、钻具, 延长其使用寿命的作用。由于钻井液的村子, 使钻头和钻具均在液体被旋转, 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摩擦阻力, 起到了很好的润滑作用。

1.4 传递水动力

钻井液在钻头喷嘴处以极高的流速冲击井底, 从而提高了钻井速度和破岩效率。高压喷射钻井正是利用了这一原理, 即采用高泵压钻进, 使钻井液所形成的高速射流对井底产生强大的冲击力, 从而显著地提高了钻速。在使用涡轮钻具钻进时, 钻井液由钻杆内以较高流速流经涡轮叶片, 使涡轮旋转并带动钻头破碎岩石。

但是, 在钻井实践表明, 作为一种优质的钻井液, 仅做到以上几点是不够的。为了防止和尽可能减少对油气层地损坏, 现代钻井技术还要求钻井液必须与所钻遇的油气层相配伍, 满足保护油气层的要求;为了满足地质上的要求, 所使用的钻井液必须有利于地层测试, 不影响对地层的评价;此外, 钻井液还应对钻井人员及环境不发生伤害和污染, 对井下工具及地面装备部腐蚀或尽可能减轻腐蚀。一般情况下, 钻井液成本只占钻井总称本的7%-10%, 然而先进的钻井液技术往往可以成倍地节约钻时, 从而大幅度地降低钻井成本, 带来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

2 钻井液的类型

随着钻井液工艺技术的不断发展, 钻井液的种类越来越多。目前, 国内外对钻井液有各种不同的分类方法。其中较简单的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按其密度大小可分为非加重钻井液和加重钻井液;按与粘土水化作用的强弱可分为非抑制性钻井液和抑制性钻井液;按其固相含量的不同, 将固相含量较低的叫做低固相钻井液, 基本不含固相的叫做无固相钻井液。然而, 一般所指的分类方法是按钻井液中流体介质和体系的组成特点来进行分类的。根据流体介质的不同, 总体上分为水基钻井液、油基钻井液和气体型钻井流体等三种类型, 现在又出现了一类合成基钻井液。由于水基钻井液在实际应用中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 根据体系在组成上的不同又将其分为若干种类型。

2.1 分散钻井液

分散钻井液是指用淡水、膨润土和各种对粘土与钻屑起分散作用的处理剂 (简称为分散剂) 配制而成的水基钻井液。它是一类使用历史较长, 配制方法较简单且配制成本较低的常用钻井液。其主要特点是:第一个是可容纳较多的固相, 较适于配制高密度钻井液;第二个是容易在井壁形成较致密的泥饼, 故其虑失量一般较低;第三个是某些分散钻井液, 如以磺化栲胶、磺化褐煤和磺化酚醛树脂作为主处理剂的三磺钻井液具有较强的抗温能力, 适于在深井和超深井中使用。但与其它钻井液类型相比, 它也有一些缺点。除抑制性和抗污染能力较差小, 还因体系中固相含量高, 对提高钻速和保护油气层均有不利的影响。

2.2 钙处理钻井液

钙处理钻井液的组成特点是体系中同时含有一定浓度 (质量浓度) 的钙离子和分散剂。钙离子通过与水化作用很强的钠膨润土发生离子交换, 使一部分钠膨润土转变为钙膨润土, 从而减弱水化的程度。分散剂的作用是防止钙离子引起体系中的粘土颗粒絮凝过度, 使其保持在适度絮凝的状态, 以保证钻井液具有良好、稳定的性能。这类钻井液的特点是抗盐、钙污染的能力较强;并且对所钻地层中的粘土有抑制其水化分散的作用, 因此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页岩坍塌和井径扩大, 同时能减轻对油气层的损害。

2.3 盐水钻井液

盐水钻井液是用途盐水 (或海水) 配制而成的。在含盐量从1% (氯离子质量浓度为6000m g/l) 直至饱和 (氯离子质量浓度为189000mg/l) 之前的整个范围内都属于此种类型。盐水钻井液也是一类对粘土水化有较强抑制作用的钻井液。

2.4 饱和盐水钻井液

是指钻井液中N a C l含量达到饱和时的盐水钻井液体系。它可以用饱和盐水配制而成, 也可以先配制钻井液在加盐至饱和。饱和盐水钻井液主要用于钻其它水基钻井液难以对付的大段岩盐层和复杂的盐膏层, 也可作为完井液和修井液使用。

2.5 聚合物钻井液

聚合物钻井液是以某些具有絮凝和被作用的高分子聚合物作为主处理剂的水基钻井液。由于这些聚合物的存在, 体系所包含的各种固相颗粒可保持在较粗的粒度范围内, 于此同时所钻出岩屑也因及时收到包被保护而不易分散成微细粒度。其主要优点表现在:第一个优点是钻井液密度和固相含量低, 因而钻进速度可明显提高, 对油气层的损害程度也较小;第二优点是剪切稀释特性强;第三个优点是聚合物处理剂具有较强的包被和抑制分散的作用, 因此有利于保持井壁稳定。

3 总结

钻井液的种类比较多, 现在使用较多的钻井液还有钾基聚合物钻井液、油基钻井液、合成基钻井液、气体型钻井流体、保护油气层地钻井液。

参考文献

上一篇:城市水务管理下一篇:高中生物课堂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