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师的职业修养

2024-09-13

物理教师的职业修养(精选12篇)

物理教师的职业修养 第1篇

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 调节和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职业工作关系所应遵守的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 以及在这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1 教师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素质

教育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阶级社会中带有一定的阶段倾向, 现代社会的教师, 必须坚定的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模范的执行、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政策, 在任何场合下都不能背离党的基本路线, 违背党的原则。必须加强政治学习, 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要全身心的投入到党的教育事业上, 为实现基本路线而不懈努力。要严格要求自己, 坚守教育阵地, 对所从事的工作充满强烈的自豪感和道德责任感, 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视为生命的组成部分和应尽的道德义务。“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有一分热, 发一分光, 排除一切艰难险阻, 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障碍, 进行自觉的、创造性的工作。

2 教师要有高尚的师德修养

教师的品德修养, 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实现创新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 我们有必要严格地、深入地、高标准地加强师德修养, 为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更多更好的品学兼优的合格人才。

2.1 敬业爱岗, 无私奉献。

敬业爱岗、无私奉献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也是教师自觉担负社会和国家所赋予教师义务的具体体现。同时, 也是教师乐教勤业的巨大激励力量。一名教师首先必须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 将教书育人的工作看得高于一切;要坚守岗位, 不断追求不断创新;要树立正确的人身观和价值观;要淡泊名利, 勤于奉献;要摆脱世俗偏见, 甘当人梯;要恪尽职守, 义无反顾的投身到教育事业中去, 为国家振兴和名族振兴, 培养建设人才和接班人。

2.2 关心爱护学生。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 对他们热情关怀、耐心教育、严格要求, 是教师的本职工作。决不能因学生出现小的错误和缺点, 就进行讽刺、挖苦, 甚至打骂。在具体工作中, 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关心学生的疾苦, 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教育学生学习, 指导学生生活, 开发学生智力, 关心学生健康,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3 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

人民教师应当仪表端庄、品行端正、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应当时时处处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率先垂范。只有如此, 才能起到“其身正不令则行”的作用和“身教重于言教”的效果。作为教师, 无论形势如何变化, 环境怎样不同, 都应走得正、行的端, 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体现廉洁奉公的道德品质, 永远一身正气, 两袖清风。教师的言行无时无刻都在影响学生德成长, 教师是学生效仿的榜样,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因此教师不仅从言行到举止, 从思想到作风都要成为学生的表率, 凡要求学生做到的, 自己应该首先做到, 要求学生不做的, 自己首先不去做。这样才能收到“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把学生培养成四有新人。

3 教师要有刻苦钻研业务的事业心和创新精神

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时代, 如何让自己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就必须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创新精神。

奥斯特洛夫斯基有一句名言“一个人的一声应该这样度过:回首往事, 他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懊悔, 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一个人活在世上, 无论你从事哪一种职业, 干哪一种工作, 都要先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作为一名教师, 教书育人就是我们的天职, 培养更多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是我们的理想。每一位教师都应有这样的理想和抱负, 努力工作, 在教书育人的工作岗位上开辟出一片艳阳天, 这是我们应有的事业心。教育是育人的工作, 教师只有知识渊博、视野开阔, 才能使学生学得深、学得透、学得活。如果自己知识浅薄、孤陋寡闻;或只知其一, 不知其二;或知其然, 不知其所以然, 授课只是“照本宣科”, 这样就会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智力的开发, 严重的还会误人子弟。所以, 作为教师, 同样存在“学海无涯”的问题, 那就应该继续学习, 一生刻苦钻研, 锲而不舍, 不断完善和充实自己, 既精通专业知识, 又了解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知识, 这样才能 (下转第142页) (上接第136页) 够带领学生和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科学的本职是创新。“创新是民族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 首先我们要在教育实践中有所创新。要树立创新意识, 必须加强教育科研, 教师除加强理论学习, 探讨当前教育教研的新路子外, 还要走出去、请进来, 加大教研力度, 还要运用“电化”教育手段, 促进教育现代化,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推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培养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优秀人才。

4 教师要有正直诚实、谦虚大度、团结互助的品格

教师是整个教育工作的一个细胞, 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 是正直诚实还是华而不实, 是谦虚大度还是骄傲嫉妒, 是团结互助还是貌合神离, 是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品格问题。教师间要互敬互尊、互帮互学、互谅互让、互相支持、取长补短、精诚团结, 研究和探讨教书育人的百年大计, 创造宽松和谐的内部环境。这样才能心情舒畅的工作, 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党的教育事业中去。在这样的群体中, 每个人都应当严于律己, 宽以待人, 求大同, 存小异, 讲团结讲风格, 政治上互相帮助, 工作上互相支持, 生活上互相关心, 为党的教育事业共同奋斗。那种同行是冤家、文人相轻、知识私有等观念, 都是有悖于人民教师道德准则的。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 第2篇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将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转化为自己的信念并付诸行动的活动,简单说,是一种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陶冶、自我教育的过程,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在教师职业道德实践活动中显得尤为重要,它有利于教师做好教育工作,造就新一代人才;有利于教师道德品质的完善;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风尚。

(一)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有利于做好教育工作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是教育变革的实践者、推动者,是提高全民教育质量的保证。教师的良好品德修养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榜样作用,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有利于做好教育工作,

(二)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有利于教师道德品质的.完善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在教师自身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它能使教师按照教师道德的要求,通过积极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陶冶、自我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认识和选择能力,克服一切非道德意识的影响,从而形成适合我国社会发展的道德品质,为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风尚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第3篇

关键词:职业道德修养;教书育人;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7-0087-02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我国在新世纪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1]高校教师的教书育人基本职能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本质所在,培养高校教师教书育人的基本职业道德素养是重中之重。高校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担负着立德树人的先行者和排头兵。在大众化教育的趋势下,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大背景下,如何让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回归到教书育人的本质职能上来是当务之急。

一、教书育人的基本内涵

教书育人是指教师关心爱护学生,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以自身的职业道德和人格魅力,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生应有的价值追求,塑造自身完美的人格。教书与育人是一个事物的不同方面,教书育人同属教育的范畴。根据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主要次要方面的理论认为,决定事物性质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教育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矛盾体,存在着诸多的矛盾,就教书育人而言,教书是矛盾的次要方面,育人是矛盾主要的。高校学生作为即将走向社会的特殊群体,其在学校期间形成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直接会影响其社会行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2]教书育人的内涵体现着两个方面,体现着教书与育人的统一。教书指的是高校教师传授专业知识,其传授专业知识是指传授专业技术知识。教书是教育的最低层次。育人则是指老师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或者依靠自身的人格魅力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寻找生命的意义,塑造自身完美人格,育人是教育的最高层次。教书育人的高度统一和结合是教育的初衷和目的所在。

二、教师教书育人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指:“作为教师这一特定社会角色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3],其内涵包括教师职业道德认知、职业道德态度、职业道德情感以及职业道德行为。教书育人作为高校教师的一项基本职能和任务。从职业道德来说,教师能否教好书育好人是评判一个教师业绩的最低标准。高校教师教学的特定阶段和特定时间决定了高校教师职业的更加特殊化。高校教师传授专业技术知识非常重要,但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则更为重要。教会学生最基本的专业技术知识是教师教学的最低层次。学生的学和教师的交在相互的结合和不断的融合。学生学会基本的专业技术知识是学生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环境安身立命的根本。但是,从单个个体来讲,影响其一生的是思想。大学生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旦形成后将产生巨大的能动作用,其影响远比掌握一项专业知识技术更为重要。大学生形成什么样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一个思想的总开关问题。在教育过程中,高校教师应该将教书与育人辩证的统一起来,更加注重育人工作。在日常教学评价中,教书是容易定量进行考核和评价的,但是育人工作则是隐形的工作和过程。对待育人工作很难定量评判,但这并不等于说育人工作不重要。教书育人应该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中最基本的职业道德素养。教书育人作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教书育人工作内涵丰富,涵盖了学生知行合一的最高境界,既教会学生基本的知识技能又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品质,而这是教育的目的所在。其次,教书育人是高校教育存在意义所在,是为党和国家培养优秀的后备知识人才,是关乎国家和前途命运的头等大事。最后,教书育人是从事教师职业的最基本职业素养和职业本质和岗位职责所在。教书育人的质量是评判教师职业的基本元素。教书育人作为教师职业的一项基本道德素养意义重大,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和教师职业存在的价值和目的。

三、高校教师教书育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在社会转型的发展过程中,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出现一些不如人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教书与育人在过程中出现部分脱节的现象。某些高校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时,育人目标不明确,教学形式单一化。部分教师为教书而教书,单纯的以单一的课本授课主,以完成教学任务为教学目标而忽视了育人工作。教书与育人出现脱节的现象让教育目的出现偏差。教学与育人工作本来应该是高度的融合为一体,二者互为因果,相辅相成,交织发展。高校教师教育教学的过程应该是教书与教学相结合,在教学中育人,在育人中从事教学。以讲授专业技术课为例,部分教师存在单纯的讲解和传授专业知识,而专业知识背后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培养则有所忽视。产生这种表现的原因是多方面,既有来自外界环境的影响,市场经济环境下,价值多元化和拜金主义等腐朽思想对高校教师产生消极影响,但主要是某些高校教师对于职业定位和岗位职责的认识模糊不清。课堂教学流于形式,只顾完成教学任务而忽视教育教学质量。同时,高校教师自身以身作则的意识有所淡化,功利化教学的思想有所抬头。这些消极因素都直接影响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其次,高校两课教学与专业课教学未能达到内在统一。专业课教师教师在进行讲授专业技术课程过程中忽视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意识,部分教师讲述课程内容中甚至存在解构高校两课的部分内容。目前我国高校开设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本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都是我国育人的典范教材。高校开设这类课程是培养高校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课程。但由于部分教师教书育人的思想意识有所淡化导致在其教学过程中解构公选课的现象,从而成为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阻碍因素。高校两课的教学与专业课程从育人的角度来讲应该是能够达到内在统一。两课的开设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离开两课的指导,专业课程只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水之源。再次,教师教育教学评价机制有待完善。教育教学评价制度的作用在于树立标准的作用,约束高校教师的行为,规范教师教学,从而达到科学评价教师的教学成果和教学过程的作用。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同样可以培养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当前,急需完善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评价机制,以更好促进高校教师的教书育人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四、培育高校教师教书育人基本职业道德的路径和方法

高校教师将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首要职业道德修养是关乎教师队伍质量的高低。高校教师认真履行教书育人职责也是培养岗位意识的重要内容。基本职业道德高低直接决定其他道德形成和发展。高校教师面对的是最富有朝气和活力的特殊群体。同时高校教师作为立德树人的先行者和排头兵,其重要地位和作用可想而知。积极探索培育高校教师教书育人基本职业道德的路径和方法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索。

(一)思想引领嵌入课程教学,做到教学与育人两结合。

高校教师作为青年学生答疑解惑之人,更是人生路上的指路人,在某些关键的时刻甚至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堪称学生“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大中小学德育工作状况和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4]高校教师共同担负着教书育人的责任和使命。进行育人工作需要全员、全方位形成合力。高校教师在加强自身素质提升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实践,通过实践教学、实践演练来探索教书育人的内在规律。不管是两课教师还是专业技术课程教师都需要在实践中将教书与育人真正的结合。教学过程中穿叉育人,在育人工作中探索教学的形式。在实践中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同时也是提升自身职业道德修养的过程。作为专业课程教师自身也要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了解和掌握党和国家重要的创新理论。在教学的过程中主动做到与时俱进,将先进的理论思想嵌入到专业课堂教学中。将党的创新理论思想嵌入到课堂教学中才会使课堂教学不会成为漫无边际的跑马场,学生大脑也才不会成为消极思想的跑马场。教书与育人不是空洞的,不是漫无边际的。当前,一些高校教师空洞的理解教书与育人的过程。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嵌入与时俱进的创新理论与思想将会使专业课程教学变的有血有肉。例如积极探索将思政课程以专业课程形式表现出来,既达到教书的目的,同时育人工作也得到了很好的开展。

(二)实行教师队伍定期培训制度,加强教师队伍质量建设。

高校实行定期集中培训制度是教师集中学习的平台。教育是人民的教育。高校教师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以爱岗敬业的精神来提升自身职业道德修养。对于教师队伍,应该净化教育环境,营造全员育人的浓厚氛围。每年寒暑假正是教师队伍集中学习的好机会。培训内容则以党和国家的主要创新理论和教育教学理论以及师德师风教育为主,培训形式则可以丰富多彩,例如:讲座、研讨、座谈会、对话、实地考察等形式。讲座内容则可以安排涉及党的创新理论以及教育教学以及师德师风等等。研讨则可以涉及当今重要教育界的理论热点以及教书育人等方面。对话则可以邀请知名的专家学者与教师对话交流。实地考察课则可以安排教师队伍赴革命红色故地,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等。经过教师队伍的轮训制度来提升教师的理论到道德水平,更好的掌握教育教学规律,更好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完善监督评价机制。

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不仅要靠内在的修炼,而且也缺少不了外在的监督和激励。建立完善的监督评价体系是有效促进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手段,“合理完善的教师道德评价制度有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有助于确定教师是否需要及需要接受怎样的培训、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和教师间的交流关系等等,它既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力措施,又是纠正缺点,发扬优势的有效途径,更是师德修养的重要保证”。[5]对高校教师的评价可以从学生与教师的、教师与教师、教师与管理者、以及教师的自我评价等四个方面来开展。教书育人工作是高校教师的本质工作和职业道德首要职能。通过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达到促进激励的作用。同时对于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评价和监督也必须做到事前事中和事后的评价监督。教书育人工作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建设是相统一的,二者相互促进。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提升是为了更好的教书育人,教书育人的实践过程同样也在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

参考文献:

[1]张秦.关于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思考[J].中国知网,2013(6),15(72):17-18.

[2][4]廖蓉,周先进,杨文建.论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性[J].中国农业教育,2012(3),23-26.

[3]傅修楠.试论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2007,10(6):86-89.

简述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 第4篇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是高校教师职业生涯中, 在调节和处理与他人、社会、集体、职业工作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基本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大学生能否成才, 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高校教师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直接影响着所培养的人才质量, 影响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

1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及特征

所谓高校教师职业道德, 简称高校教师的师德, 是高校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 它是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校以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 它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社会对教师职业行为提出的基本道德要求, 是教师在处理和调整教育教学活动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的道德要求, 是与教师行业及岗位的社会地位、作用、权利、义务相一致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及道德观念、道德品质, 是教师思想觉悟、道德品质和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1) 先进性。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高校教师教育大学生, 不仅通过言教, 而且通过身教;不仅要用丰富的学识教人, 更要用自己的品格教人, 即以自己的良好道德行为去影响、启迪和感化大学生的心灵。

(2) 示范性。“师者, 人之模范。”高校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可塑性大、身心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高校教师的言谈举止、待人处世, 乃至气质、性格等, 都对大学生起着熏陶、感染和潜移默化的作用。

(3) 继承性和时代性。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长期积淀、继承、发展的结果。两千多年来,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已成为我们民族宝贵的道德伦理财富。

(4) 奉献性。高校教师的工作是“树人”工程, 要求高校教师必须有“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的高尚品质, 特别是现在各种利益调整、碰撞的改革形势下, 更需要以无私奉献为基础的职业道德情操。

2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社会作用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

(1) 对教育教学起调节作用。高校师德的调节作用是指高校师德通过其本身的自我教育和评价功能, 指导高校教师正确处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关系, 解决各种矛盾, 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2) 对学生起示范作用。高校师德对学生的影响和教育作用主要是通过日常交往和教育教学活动来实现的。

(3) 对社会起影响作用。高校教师职业是与社会有广泛联系并对社会有特殊影响的职业, 教师的职业道德不仅在学校内部起着调节教育教学过程、教育和影响学生的作用, 而且还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影响着社会, 促进全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

3 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观的重要战略意义

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已成为刻不容缓的当务之急, 具有现实而又深远的意义。

(1) 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是完成崇高职责和历史使命的需要。教书育人是高校教师的崇高职责, 也是高校教师对社会应尽的道德义务, 能否自觉地做到教书育人, 是衡量高校教师道德水准高低的重要标志。为了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高校教师必须忠诚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 具有崇高的教师职业道德责任感, 热爱教育, 献身教育。

(2) 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是高等教育迎接新世纪挑战的需要。21世纪的发展既向高等教育和高校教师的素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又为高等教育和高校教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面对这些挑战和机遇, 必须与时俱进, 不断提高高校教师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知识素质。

(3) 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是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高校教师是高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力军, 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者。全面推进高校素质教育, 不仅需要高校教师转变思想和观念, 更新知识, 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更需要高校教师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有了高尚的职业道德, 高校教师才能热心于教育教学改革, 不断研究教学内容, 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因此, 高校进行素质教育, 归根到底要依靠广大教师, 提高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是实现高校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

(4) 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是加强学生思想品德修养的重要前提和根本途径。江泽民同志指出: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教师在传播知识的同时, 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意志品格等方面的教育。在教育过程中, 教师的一言一行, 一举一动, 自然会对学生的思想感情、意志品质、道德情感等方面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 加强大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 必须首先加强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

4 结语

高校是精神文明的窗口, 高校教师肩负着培养和造就国家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时代要求高校教师要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和素养的形成, 是在长期努力工作和实践工作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思想品质, 当今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和自身良好素养的培养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推动和促进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只有自觉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通过不断学习、认识、实践、体验, 把对职业道德的内容和意义的认识逐步内化为自己的道德情感、意志和信念, 转变成个体的道德需要, 进而外化为自己的道德行为和习惯, 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才能真正做到“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

摘要: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是高校教师从事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道德原则规范和必备的道德品质, 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本文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特征、作用及意义对其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参考文献

[1]王飞, 冯思刚.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1999 (4) .

[2]周彬, 吴志宏.教师需要与教师激励的现状及相关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0 (9) .

[3]龚乐进.素质教育下的教师道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4]教育部人事司组.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教师应当如何修养自己的职业良心 第5篇

坝上小学:张健平

人们经常说:“凭良心办事,做事要讲良心”。教师就是个良心活!这是我们教师经常说的一句话。它说的就是我们做教师的职业良心。我是一名小学教师,从事教育工作也有二十几年了,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在师德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感到自己的肩上责任重大。听了专家们的讲座,再结合自己在长期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经验,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如何修养自己的职业良心,简单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首先,爱岗敬业。教师的爱岗,就是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孩子。敬业就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认真备课上课,认真对待每一名孩子,不敷衍塞责。爱岗敬业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前提,在实际教学中不断的寻找最好的教学方法,积累好的经验。如果没有教师对教育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教师的职业良心就无从谈起。上课迟到,粗暴地对待孩子,不懂装懂,错了不敢更正,这都是对教学不负责任。

第二,要拥有一颗甘为人梯的平常心。换句话说也就是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要能静下心来,不要去过多的追逐利益,要把育人作为自己的责任,要把孩子放在第一重要的地位,时刻想到自己做的任何一件事都可能关乎孩子的一生,潜下心来为孩子的明天铺路。

第三,要有一颗耐心育人的公平心。每个孩子的习性、生活环境、背景、家庭情况、接受能力等都会有所不同。作为老师我们当然都喜欢反应快的孩子,如若这样,你的教育就失去了公平。所以不管对任何一个孩子我们都要做到耐心,学会等待。在教育中“等待”也是一种美。

第四,要有一颗强烈的责任心。教师的职业就是育人工程,而育人是需用心来做的。我们说育人最害怕的就是得过且过,而注重的是要把工作做实、做细。要做到一切为了孩子,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因此,教师要把传授知识和育人作为自己的追求,要日日坚持、始终如一。

物理教师的职业修养 第6篇

【关键词】 高校教师 职业道德 修养

进入21世纪后,世界各国之间日益激烈的经济、科技竞争最后都归结于人才、教育的竞争。“国家的希望在教育,教育的希望在教师”,高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高校教师要胜任当代社会教育工作,不仅要有精深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精湛的教育教学能力,更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面对新时期的新形势、新任务,要正确认识高校教师的作用,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

1. 教师的作用与教师职业道德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从古代起,人们就已经认识到教师的双重职责: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既要传授知识,又要教学生怎样做人。

教师道德修养,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按照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要求,所进行的职业道德行为和职业道德品质方面的自我锻炼和自我完善过程。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它只有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将其转化为内在的道德意识时,才能起经常的积极作用。

2. 提高我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2.1积极参与教育教学实践

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离不开实践,实践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过程中,从教师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到教师的道德行为和习惯,自始至终都是在社会实践中和教育教学实践中完成的。教师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在处理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及教师与社会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中,才能认识自己行为的是与非,才能辨别善与恶,才能培养自己良好的教师道德品质。教师必须积极投身教育实践,在实践中逐步提高道德认识,积累情感体验,磨炼道德意志,坚定道德信仰。

2.2不断学习,保持进取心

学习不仅是人们获得知识和技能、提高智力和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且也是加强师德品质修养的重要途径。高校教师要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就必须不断学习和掌握教师职业道德知识,深刻理解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把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行为准则。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明辨职业活动中的是非善恶,从而增强履行教师职业道德义务的自觉性。

2l世纪教育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终生学习”,面对社会的纷繁复杂和人类精神、物质生活的迅速变化,面对新事物、新问题的曾出不穷,面对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多元化,只有加强高校教师的业务和专业学习,才能更好适应上作的要求,才能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加强教师的业务和专业学习是提升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通过业务能力进而内化为职业道德修养。加强业务学习包括思想政治领域的学习和专业知识的更新,用专业知识的深入研习来提升思想政治学习、用思想政治学习来引领专业知识学习,最后将知识和能力内化为职业道德实践。

2.3撒播爱心,承担责任,增强使命感

教师要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用心灵塑造心靈.以人格造就人格。“爱心、责任心、事业心”必须同举并重。因为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学习的榜样。爱心,是每个教师必备的教育素养之一,是教育索养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一种品质。教师以培养人为职业,必须热爱学生。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都产生于教师对学生无比的热爱。“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亲其师,信其道”,无边的师爱能够转化为学生人生旅途中坚韧跋涉的源源不断的动力,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使学生在爱的感受中以极大的努力向着教师所希望的方向前进,从而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可以说,师爱是人类所有情感当中最伟大、最高尚的爱,师爱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精髓。

责任,更是一种使命,责任心,是一种使命感,是自觉地把份内的事做好的一种心态。教师和家长应承担的义务和应尽的责任是个人对他人和集体、社会应负的职责和义务在职业道德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这种责任心是教师在完全没有外部压力和监督情况下,自觉地去完成的,凭这种责任心实现社会和学校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2.4防微杜渐,积小善成大德

古人云:“为人师行可无慎耶?”首先,要注意把师德规范内化为教师的内心信念,化作内存的品质,并且以此来支配自己的行动。即使在独处和无人监督之时,也能依然按照师德规范行事。其次,要在“隐”和“微”处着手。别人看不见、听不到的地方,是我们锻炼自己师德品格的重要场所,是自我道德修养的“根据地”。只有在别人看不见、听不到的地方自觉进行修养,才能成为品行高尚的人。优秀的师德品行,常常足从小事上开始培养起来的。教师要注意从细微小事上锻炼自己廉沽的师德,设起“人格防线”。要重视在无人监督时,自觉履行师德规范,养成良好的师德行为习惯。

2.5积极与他人交往

交往是指在学校教育过程中,高校教师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往。教师工作的一大特点就是成果集体性,教师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教好学生,而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必然是全体教师工作的结果,因此,教育工作的本质决定了教师之间必须是合作的关系,教师集体的成功是教师个人成功的条件。任何一个教师如果脱离其他教师的努力和配合,都不可能带好一个班,也不可能培养出一个好学生。另外,教师的工作是与人打交道,而且工作对象是“正在形成中的个性最细腻的精神生活领域,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这些领域也只能用同样的东西,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去施加影响。所以教师的情绪,人格,甚至一言一行,一笑一颦都会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与其他教师和学生良好交往有利于教师获得良好的师德情感体验,从而促进师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发展。

2.6加强法律意识

教育法律意识作为一种自觉的精神力量,贯穿于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育法律意识中起主导作用的教育法律思想体系是不会自发形成的,必须进行有意识的培养。作为教师,要认真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人权,杜绝恶语伤害学生和采取多种形式体罚或惩罚学生。教师在课堂上不搞负面宣传,要管住自己的嘴。教师学术态度要严谨,不剽窃、偷盗学生得学术成果。

总之,教师是人类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对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贡献巨大。教师的道德修养问题是提高知识分子政治思想素质的大事。教师的一言一行和一举一动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和态度,必须在工作中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加强当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要想真正胜任教师这一职业并不容易,非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需要日积月累,长期坚持不懈。

参考文献:

[1] 黄开亮.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J].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7.

[2] 罗自学.新时期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浅析[J].科技资讯,2012,19.

[3] 郭世华.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教学与管理,2010,24.

浅谈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 第7篇

第一, 热爱祖国, 热爱中国共产党, 热爱社会主义, 热爱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人民的教育事业要求教师将以上三点体现在本职工作中, 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培养学生, 对国家对社会主义建设作出最大贡献。把本职工作和实现远大理想联系起来, 增强对教师工作的光荣感和责任感, 这应当是人民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最根本的一面。

第二, 执行教育方针, 遵循教育规律, 并且钻研业务, 加强自身修养。教师的工作是一项转化工作, 是按照党和国家对下一代的要求, 把他们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学一方面要以科学做基础, 另一方面又要以艺术做方法。

教学的科学性要求教师首先明确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 掌握相应的施教原理, 加强教育理论的修养, 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钻研教材、钻研业务, 更新教学内容, 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少走弯路, 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能动性。

教学的艺术性首先包括说话艺术, 同人心交流的艺术。我认为灵感和热情是一切艺术的灵魂。所以在我的课堂, 我尽量使自己的教学充满强烈的情感色彩, 去感染学生的情怀, 碰撞学生的心灵, 伴随着学生的好奇、求索、兴趣、热情等主观体验, 使学生倾心学习, 主动参加到教学当中去。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 并从生活上关心学生, 以身作则、不迟到、不早退, 不把自己仅仅看作是某一学科的教师, 而把自己看作是教育年轻一代怎样做人的长者, 增强艺术感染力, 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 使学生由爱教师进而爱其所教的课。达到师生之间一种积极的反馈效应。个人独特的教学风格, 则要求备课不能一劳永逸, 而要常备常新, 因为我们面对的不是雕塑的物质材料, 而是千差万别、千变万化的活生生的青少年一代。要求自己的教学有异于别人, 不是小异大同, 而是大异而小同, 使学生有一种新鲜感, 另外, 成功的教学不仅要在上课前精心设计教学方案, 而且在实施教学方案的过程中还要能灵活多变, 随机处理各种问题, 随时注意反馈信息。如多数学生双眉紧锁、表情呆滞, 表明他们并未听懂, 就要突出重点, 通俗解释;如学生情绪浮躁, 神色焦虑, 表明学生的思想跟不上讲课速度, 就要调节速度降低速率;如果学生精神萎靡, 昏昏欲睡, 就表明讲授内容和方式缺乏吸引力, 就要变换讲授方式, 增加新的内容, 或旁征博引等, 使讲授具有趣味性。只有全班同学喜形于色、生动活泼的时候, 才表明教师的讲授引起学生的心灵共振。这时学生的注意力最集中、思维最活泼, 教师在此时应尽量扩大信息源, 把应该讲授的内容都讲出来, 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 而这一点也是教学过程中最复杂、最高超的创造, 需要经过长期的知识准备、经验积累和时间磨炼才能达到。所以说我处处留心, 不断变换自己的身份, 从学生和教师的不同角度不断反馈、不断摸索, 力争创出自己的一条教学之路。

第三, 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循循善诱, 不歧视、讽刺和体罚学生, 建立民主、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应该说热爱学生是人民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教师的教学才能和教学艺术均来自对学生的热爱。我认为热爱学生应当以坚定的友爱来管理一个班级。同情了解而且很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做学生的贴心人和知心朋友。对每一个学生一视同仁, 有父母之爱, 从不偏向。对学生的感情要有稳定性, 不能喜怒无常, 不能由于学生一时的表现或其他因素影响自己的情绪, 应当把对学生的热爱融化在自己最平常的教育工作中, 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教育学生。

从学生自身的年龄特点出发, 了解此年龄段学生正处于发育期, 可塑性大, 他们既精力旺盛又求知欲强, 但意志薄弱, 自我监督力差;既感情丰富, 成人感增强又充满自信而轻信人, 且容易出现早恋。他们既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批判性, 又由于人生体验、社会经验的不足而认识偏激、片面。所以作为教师必须掌握以上情况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使他们掌握好所学技能, 增强学生自立、自强的能力, 使其树立更高的目标性。总之, 学生有进取心和探索愿望, 但稳定性差, 加强对他们的德育教育, 可以充分利用并发展他们年龄特征中的积极因素, 克服消极因素, 引导他们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成长。

人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 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这既是老生常谈在当今又有着新的意义!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就必须了解班上每一位学生, 因人而异制定具体方法, 不断探索、不断总结, 加强自身工作的计划性, 并随时注意积累资料, 学会创造性的工作。教师只有不断进修和提高, 充实自己的知识库藏, 才能适应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需求。

摘要:教师就是要把一个自然的人转化为一个符合社会需求的人, 并把人类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传授给下一代, 教师的人格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因此教师的自身素质和相应的教学方法是教学取得成果的重要保障。

论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 第8篇

一、高校教师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高校的总体情况来看, 高校教师大都能做到教书育人, 兢兢业业地做好本职工作。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 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 不可否认有个别教师缺少奉献精神, 对本职工作敷衍了事。 这些问题的存在, 严重阻碍了高校教育的发展, 影响着教师队伍的稳定。

1.缺乏敬业精神

个别教师把教育行业仅仅作为一种谋生手段, 除了有报酬的正常本职工作之外, 其他工作都被认为是额外劳动, 在没有金钱作用的驱使下, 对其他工作推三阻四, 不愿意承担额外社会工作。 同时, 有的教师对于教学敷衍了事, 课程教学如同完成任务一样, 照本宣科, 重课时数量而不重质量, 教学课件常年无更新, 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上跟不上社会的发展, 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重科研轻教学

当代大学教师, 除了要完成应有的课时量外, 在学术方面也要有所成就。 现今高校的评价机制决定了高校教师最大的政绩不是教学成绩, 而是科研成绩, 科研水平成为衡量高校教师职业水平的重要指标, 教师的教学水平在职称晋升中被弱化, 必然导致教师的主要精力在科研及职称晋升中, 教学职责反而成了附加条件。

3.缺乏师生交流

有些教师认为教师对于学生而言就是一个教学过程, 很少把育人放在同等的位置, 按时上课及时下课, 缺少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更谈不上教学相长。 高校教师忙于教学任务、教学评估、学术科研, 认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是班主任、辅导员的事, 与自己无关, 而辅导员作为非专业老师, 在专业方面无法给予学生足够的帮助, 必定会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人才的培养。

4.师表意识模糊

有的教师缺乏师表意识, 在举止言谈和对学生的态度上有失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要求[4]。 更有甚者, 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 个别教师将师生关系演化成一种商业行为, 涉及一些不正当的经济关系。 这些行为影响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甚至做出了错误的社会导向。

二、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

1.明确职责, 爱岗敬业。

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 热爱教育工作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 凡是在教育工作中取得卓著成绩、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 就是对工作的热爱。 如果对工作没有热情、没有激情, 必然会导致工作的刻板无趣, 使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没有热情, 自然会出现旷课违纪等现象。 因此, 教师只有爱岗敬业, 才能积极面对自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 才能自觉地、不断地完善自我, 从而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并服务于人。

2.热爱学生, 加强师生交流。

师生关系是一种无形的、潜在的教育因素, 制约着学生接受教育的程度, 影响着教学过程, 师生关系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心理和学习产生的影响是任何其他教育都不能替代的。 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 是良好师生关系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因素, 也是教师应具备的道德行为。 教师的教学对象是学生, 教师应尽可能地与学生多交流, 爱护并关心学生, 做到师生之间真诚相待, 因此有高校提出“以生为本”的概念。 高校是一个需要学生自主学习的场所, 高校教师确实不需要每天盯着学生的学习生活, 但是这并不是说, 教师除了完成自身的教学任务外, 就可以不关注学生其他方面的成长。 进入高校的学生, 刚刚离开父母的呵护, 开始住校生活, 难免会不适应, 高校教师不仅仅是他们的老师, 更扮演着朋友、家人的角色。 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 师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 能够使学生感觉到学校的温暖, 产生愉快的情绪, 激发学习兴趣, 实现学习目标。

3.严于律己, 为人师表。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 这一角色定位及教师劳动示范性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 才能真正确立自己的角色地位, 发挥自己的教育职能。 因此, 教师的道德素质比教师的文化素质更重要, 高校教师要有知识传授和良好的品德塑造能力, 既要有教书育人的责任, 又要有科学研究的责任, 还要有服务社会的责任。 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引起学生的注意, 并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下, 个别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第二职业上, 将学生雇员化、教师老板化, 而忘记了本职工作是教师、最重要的职责是教书育人, 在利益的驱使下, 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学术造假现象, 这些虽然是这些个别教师的个人行为, 但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在校大学生。 因此, 只有严于律己, 才能为人师表, 才能教育好学生。

参考文献

[1]潘琰.浅析如何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9.

[2]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湖北人民出版社, 2011.

[3]戚继颖.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境界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 2008.

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第9篇

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特定的工作和劳动中所遵循的特定的行为规范。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利于人们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掼,有利于促进社会生活的稳定发展,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有利于两个文明建设的发展。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中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教师职业道德的产生和发展,是同人们教育活动的发展直接相联系的,它对形成教师的职业心理和职业理想,形成教师特有的道德习惯和道德传统起重要作用。在阶级社会里,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有阶级性的,它是一定阶级的利益和意志的体现,是为统治阶级巩固自己的统治服务的。我国拥有几千年传统的教师职业道德中有不少优秀的成分,主要表现在:热爱教育、终生授徒、有教无类、文行忠信、以身作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社会主义的教师职业道德批判地继承了古代师德的优秀遗产,以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行为规范为指导,从根本上区别于以往的教师职业道德,是最先进、最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给学生以深刻的形响,能否为党和国家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四有”新人,关键在于教师。因此,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必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科学的世界观是教师道德修养的基础,科学的人生观是推动教师道德实践的强大精神力量。

在人生观修养上,教师应树立共产主义的人生价值观,正确的名利观、公弘观和苦乐观,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正确对待名和利,有甘当无名英雄,为培养人才甘当铺路石,甘当“人梯”的精神,用自己的生命之光开发人类的智慧,传播人类的文明,照亮青少年前进的方向,教育学生成为具有共产主义思想品质的人。

在思想修养上还有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一、必须认真读书,勤奋学习

1. 要经常学习党的文件,了解党和政府现行的路线、方针、政策,并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这是教师思想修养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2. 要经常学习教育科学理论、教育科学理论概括和总结教育的规律,学习和掌握教育科学理论,可以增强教师对教育工作的认识,使教师了解教育事业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到教育工作是造就人才的伟大事业,教师的任务是光荣和艰巨的,从而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树立为人民的教育事业而献身的思想,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辛勤劳动、呕心沥血,为社会主义事业教育培养一代新人。

二、必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1. 要积极参与教育实践。

教育教学活动是教师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教师进行思想修养的重要课堂。教育科学理论是人类长期的教育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反映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客观规律。教师遵循这些客观规律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可以提高思想认识,培养热爱和献身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的自我牺牲精神。

2. 要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伟大实践。每个教师都要关心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关心正在进行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改革。同时要积极参加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努力为社会服务,并从中吸取丰富的知识营养。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形势下,有着更丰富、更生动的新鲜内容,教师更要在这样的社会实践中锻炼、陶冶自己,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

三、教师还要严于解剖自己,敢于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

每个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不可避免地都会存在种种缺点和错误。要进步,要提高思想品质,就要克服缺点,纠正错误,这就要依靠认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有没有自我批评的勇气,有没有严于解剖自己的勇气,这本身就是高道德修养水平的重要标志。第一,教师要善于听取意见,敢于自我批评,在师德修养过程中,善于从自我解剖中发现不符合教师道德规范的缺点错误,发现后还要敢于公开承认错误,接受同事和学生的帮助监督,没有承认错误的勇气,就很难痛快地、彻底地改正错误。第二,教师要敢于开展批评。一个品质高尚的教师应当坚持正义,光明磊落,敢于批评一切不道德的言行,抵制一切不良倾向。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消除错误思想,克服工作中的错误。

物理教师的职业修养 第10篇

一、实践

美国学者特拉弗斯指出, “教师角色的最终塑造必须在实践环境中进行”。教师只有通过社会实践和教学实践, 积极投身于火热的现实生活, 才能培养起真正属于自己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 并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和习惯。因此, 实践是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途径。

二、学习

学习不仅是人们获得知识和技能、提高智力和能力的重要途径, 也是加强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教师的每一种师德品质的培养和形成, 首先也是从学习中得来的。首先, 高校教师应该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 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 应该加强师德理论的学习, 经常用师德规范去约束、分析、评价自己的言行;最后, 高校教师还应该多向现实生活中的优秀教师学习, 向自己的学生学习, 向社会学习, 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和师德修养。

三、研究

高校教师一旦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育教学情境中, 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自己所进行的教育教学实践, 就会更愿意去思考教育现象及其中的道德现象, 对教育问题及其中的道德问题就会更敏感、更有创见。因此, 研究是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四、反思

时时对自己进行反思 (即我国古代所说的“内省”) , 是我国历代教育家强调的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一种方法。《论语》中说, “吾日三省吾身”;孔子说, “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省”。在这种“内省”过程中, 教师通过深刻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 依据师德要求作出自我评价、自我批判、自我调控, 从而达到自我提高的目的, 这自然就会使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不断提高。

现代西方教育家也提出了“反思型”教学思想。著名教育家波斯纳则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由此可见, 反思是促进高校教师成长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高校教师通过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活动进行反思, 可以不断总结、提炼、升华自己的经验, 自然也能使自己的职业道德水平得到不断的升华。

五、自我激励

自我激励可以成为教师进行自我修养的内在动力。对高校教师, 自我激励的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是目标激励。当教师树立了一种职业道德理想后, 这种理想就会成为目标, 成为教师如何做人的一面旗帜, 给教师指明前进的方向, 并成为教师的精神支柱, 不断推动和鼓舞教师朝着既定的目标迈进。二是成果激励。任何教师只要在本职工作中刻苦努力, 就总会获得一定的成果。这些成果可以使教师获得自身心理上的满足、欣慰和幸福感, 这一切反过来又可以转化为宝贵的精神动力, 进一步激发和鼓舞教师去争取更大的成绩。三是反思激励。教师在自我修养过程中, 总会遇到一些障碍, 还会因为一些人的不理解或嫉妒而受到讥讽、误解和为难。此时, 教师通过不断的反思, 可以激励自己去克服这些困难, 使自己不断成熟起来。四是对比激励。现实生活中的高校教师, 师德修养在一定程度上是存在差异的。教师通过积极地对照其他教师, 可以激励自己检查、改正自己的缺点, 发现并发扬自己的优点, 主动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水平。

综上所述, 高校教师的职业事实上已经承担了人类自身生产中社会实体生产者的职能, 成为了学习的指导者、价值的导向者、智力的开发者和未来的设计者。职业道德修养则成为决定高校教师能否担当如此重任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因此, 作为一个高校教师, 只有通过上述方法积极主动地、坚持不懈地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 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新时代具有良好教师道德修养和风范的优秀教师。

参考文献

[1]范良火.教师教学知识发展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物理教师的职业修养 第11篇

摘 要: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育好人是教师的天职。所谓育人,就是把学生培养教育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育人包括德育、智育和体育诸方面。教书育人,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它统帅、制约着师德的一切行为。广大教师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才能适应培养21世纪人才的需要。

关键词: 高校教师 职业道德 提升方法

教师是人类走向文明的重要桥梁,教师对自己的职业道德认识如何,对教师职业关系把握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成败和育人效果的好坏。合格的教师首先必须明确职业关系中的基本道德要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教育水平,取决于教师劳动质量;要创造一流的教育,就需要有一流的教师,但是仅仅具备高超的教学水平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兼备优秀的职业道德修养。

教师所从事的工作,既需要有渊博的知识,又需要有高尚的思想品德;既要付出艰辛的脑力工作,又必须付出体力的消耗。把教师从事的艰苦劳动和这种艰苦劳动对于祖国美好未来的意义联系起来,就能感到当一名人民教师的光荣和自豪,从而培养热爱本职工作的感情。因此,热爱教育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真正要在教育事业上有所作为,真正当好乃至出色的教师,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热爱教师职业,热爱自己的工作,在工作实践中培养对本职工作的深厚感情。试想,一个不热爱本职工作的教师,怎么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钻研提升?一个不喜欢教师行业的人,怎么能处理好自己与学生的关系?一个不想当老师的人,怎么能在教育事业中甘为人梯,终生不渝地献身?

从古至今,社会赋予教师的最基本的职责,就是传授知识。但比知识更重要的,却是做人的道理。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就说明“身正”比“学高”更重要。一个人拥有渊博的知识也许可以成为某一行业的专家,但是只有拥有崇高的品德,他才能成为他人的典范。正如人们所说“一个人能力低点是残品,没有能力是废品,思想坏了就是危险品”,教育学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但是,必须想到,“想立人,先立己”。自身不立,何以立人?教师只有自身思想素质过硬了,才能培养出高素质、高觉悟的学生。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知识种子的传播者,文明之树的培育者,人类灵魂的设计者;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表现了不同文化中的人们对教师的尊敬与尊重。因为教师不仅要传递知识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成为学生的典范,世人学习的楷模。这就对教师个人的职业修养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教育是培养人的工作,这种工作尤其需要高度的负责精神。教育上的失误往往给教育对象以长久的影响,有时甚至会在其一生中留下印记。

要想做好育人工作,首先,要有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学生观。邓小平提出的培养“四有”新人和“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思想,对育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该据此树立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观;人才是多层次的,普通教育主要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人才观。教师好做,但教学却不好做,要想真正胜任教师这一职业并不容易,非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所谓教书育人,是指教师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把教学和教育结合起来,尽职尽责,既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对于所有学校来说,教学都是中心工作,它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塑造人,改造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书育人就是调整教师与教育目的的关系的道德要求。此时,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成了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是教师做好本职工作的根本,也是教师有所创造和革新的催化剂。教师要提高职业道德修养。

21世纪是个充满竞争的时代。这种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与人才的竞争。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很重要的一点是取决于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因此,提高师德修养是我国在新世纪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提高职业道德修养:

1.不断学习。这里的学习包括对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的学习,还包括对教育对象也就是学生的学习。加强职业道德理论和规范的学习,可以帮助高校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可以使教师认识到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为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2.在教育实践中检验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教师在学习中学到的各种职业道德,只有运用到教育实践中,才能逐渐成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育实践是检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唯一标准。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检验、不断完善的结果。只有通过实践的反复磨炼,教师才能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成为学生的榜样。

3.加强自我反省。自我反省,是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教师要以师德规范为标准,随时反省自己的言行,对不符合要求的思想和行为及时纠正,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符合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

总之,道德信念是教师对道德理想、道德人格、道德原则、道德规范的坚定不移的信仰,是由一个人的道德认识、情感、意志所铸成的比较稳固的“合金”,是人们的道德认识转变为道德行为的媒介和内驱力,它使道德行为表现出明确性和一贯性。可以说,道德信念是道德品质构成的核心要素,是人们的道德行为最深层的根据和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李翠泉.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08).

物理教师的职业修养 第12篇

一、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涵及特点

1.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涵。

简单的讲, 修养就是个人的修身与养性。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就是教师个人在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方面自觉按照一定的社会道德要求进行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提高的活动以及所形成的道德品质[1]。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素质修养、思想修养、人格修养、合作品质修养、创新品质修养。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 实质上就是高校教师在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以及社会实践活动中进行的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提升的过程及其结果, 既有内在的品质修养, 如热情、公平、诚实、和蔼、善良等;同时也包括了稳重、端庄、整洁、大方等外在行为的修养。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是高校教师教书育人、学术研究、服务社会三大职能的规范要求的总和。按照教师的职业活动, 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 可划分为教学道德、科研道德、人际关系道德和教书育人、服务社会等方面的道德。

2.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特点。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职业素养的主要构成因素, 具有社会性、示范性、实践性、专业化的特点。其中,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社会性, 是指在社会上从事高等教育的教师。高等教育的国际性、开放性、服务性、公益性等特征决定了其职业道德所具有的社会意义和社会属性。示范性, 则是指高校教师的言行、举动均具有示范效应和辐射效应。实践性则是指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 是在各种客观实践活动中, 不断地锻炼提高逐步习惯养成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专业化特点, 主要是指高校教师必须有明确的道德目标和追求, 并将各种道德修养与专业化联系起来, 养成高尚的品格情操。

二、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对策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一个塑造人格的系统工程, 其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 而且也是实践的问题。要使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成为教师行为的准则,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建设要以思想教育为主, 辅之以行政措施, 从小事入手, 通过有效的途径把教师规范内化为教师的师德意识, 进而成为教师的道德行为。

1. 学习。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培养和提高离不开教师的学习和研究。学习不仅是人们获得知识和技能、提高智力和能力的重要途径, 而且也是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市场化、国际化等新情况, 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和学校现实生活中的新问题, 高校教师的道德修养应不仅仅停留在自发的基础上.而应达到自觉自律的高度。理论是行动的指南, 对马克思主义和师德的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 通过学习, 使我们能够提高明辨是非善恶和师德评价的能力, 从而明确职业道德修养的方向, 才能明白“何以为教”、“为何而教”的问题。高校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学习道德理论, 充分认识教师道德的起源、本质、发展以及对社会的作用, 从而增强履行教师职业道德义务的自觉性。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在师德修养中, 要注意向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一切伟大的教育家学习。社会生活是一座道德宝库, 教师要细心观察身边的各种事物, 通过比较和思考, 汲取一切优良的东西。综上所述, 教师优良师德品质、完善品格的培养和形成, 都是从学习中得来的, 如果不重视学习, 就不能很好地掌握科学理论, 则职业道德修养就会迷失方向。

2. 实践。

实践出真知,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才不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实践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 是师德修养的源泉和动力。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过程中, 无论是教师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 还是教师的道德行为和习惯, 至始至终都是在社会实践中和教育教学实践中完成的。高校教师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 在处理师生之间、同事之间、家长及教师与社会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 才能认识到自己行为的是与非, 才能辨别善与恶, 才能培养自己良好的教师道德品质。

3. 反思。

反思已经越来越普遍地被认为是优秀教师的标志, 是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中的关键性要素, 从而也是高校教师教育应该追求的目标。所谓“反思型教师”, 就是带着一颗思考的大脑从事每天平凡工作的教师, 就是通过思考、解剖自己日常教育实践而不断超越和提升自己教育境界的教师[2]。反思是促进高校教师成长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 要求教师具有作出理性选择并对这些选择承当责任的能力。

三、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具体措施

1. 内省。

“内省”是对自己内心的省视、审查, 是一种自律心理, 也是一种自觉的自我反省精神。孔子曰:“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省也。”说的就是要善于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 看到别人不好的道德表现, 要联系自己, 反省检查, 引以为戒。高校教师是知识分子的集合体, 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这种角色和社会地位使得他们反而不容易听到外界的批评。因此, 强调“内省”对高校教师的自我修养尤为重要。

2. 自我激励。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内因和外因共同决定的, 但内因是主要的、直接的, 外因通过内因发挥作用。自我激励, 是教师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 鼓励自己为达到更高师德水平而努力的过程。自我激励是激发教师进行自我修养的内在动力, 是教师进行师德修养的重要保障。教师自我激励的主要形式有四种:第一, 目标激励, 也就是将做一名好教师作为奋斗目标;第二, 成果激励, 通过学生对自己工作的肯定来激励自己坚持做下去;第三, 反思激励, 教师在自我修养的过程中, 不可避免的会遭受挫折或失败, 从反思过程中提高抗挫折能力, 使自己更加成熟起来, 从而走向成功之路。第四是对比激励, 就是通过与其他教师比较寻找自己的不足, 从而激励自己改正缺点, 做得更好。

3. 致知。

“致知”是深刻认识和把握各种伦理道德规范的过程。教师在提升自己师德修养的过程中, 要善于学习和思考人生哲理及做人的道德, 准确地理解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在合理性, 恰当地把握好自己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伦理位置。“致知”是培养趋善避恶的道德意向及其情感, 从而选择恰当职业行为的重要前提。

4. 践履。

“践履”的一般意义是行或实践, 是将道德观念、道德规范和道德理想付诸实践的过程。从师德发生与发展的规律看, 社会所要求的师德规范是否为教师个人所认同, 高校教师个人在处理师德问题时获得了何种情绪体验, 道德意志是否坚定, 只有在道德践履中才能获得检验。

5. 交往。

马克思主义伦理观认为,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最根本的道德修养方法。只有在现实的与他人相处的道德关系中, 才能改造自己的道德品质。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 高校教师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往以及与其他教师和学生良好交往, 有利于教师获得良好的师德情感体验, 从而促进师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发展。

要想真正胜任高校教师这一职业并不容易, 需要日积月累, 长期坚持不懈。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教师做好本职工作的根本, 也是教师有所创造的催化剂。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 它需要我们为之付出毕生的追求。

参考文献

[1]孙宜华.大众化教育背景下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J].时代教育, 2010, (10) :59.

上一篇:建筑物顶层下一篇:数据传输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