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模拟试题

2024-08-31

高考物理模拟试题(精选11篇)

高考物理模拟试题 第1篇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 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第1题至第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第6题至第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 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 有选错的得0分.

1.以下有关物理学概念或物理学史说法正确的有 ()

A.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定律, 卡文迪许用实验方法测出万有引力常量的数值, 从而使万有引力定律有了真正的实用价值

B.匀速圆周运动是速度大小不变的匀变速曲线运动, 速度方向始终为切线方向

C.行星绕恒星运动轨道为圆形, 则它运动的周期平方与轨道半径的三次方之比T2/R3=k为常数, 此常数的大小与恒星的质量和行星的速度有关

D.奥斯特发现了电与磁间的关系, 即电流的周围存在着磁场;同时他通过实验发现了磁也能产生电, 即电磁感应现象

2.我国是一个消耗能源的大国, 节约能源刻不容缓.设有一架质量为m的直升机以加速度a从地面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上起飞, 已知飞机在上升过程中每秒钟的耗油量V0=pa+q (p、q均为常数) , 若直升机欲匀加速上升到某一高度处, 且耗油量最小, 则飞机所受上举力为 ()

A.m (g+p/q) B.m (g+ (p+q) /q)

C.m (g+p+q/p) D.m (g+q/p)

3.如图1所示为一匀强电场, 某带电粒子从A点运动到B点.在这一运动过程中克服重力做的功为2.0J, 电场力做的功为1.5J.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粒子带负电

B.粒子在A点的电势能比在B点少1.5J

C.粒子在A点的动能比在B点少0.5J

D.粒子在A点的机械能比在B点少1.5J

4.如图2所示, 足够长的U形光滑金属导轨平面与水平面成θ角 (0°<θ<90°) , 其中MN与PQ平行且间距为L, 导轨平面与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垂直, 导轨电阻不计, 金属棒ab由静止开始沿导轨下滑, 并与两导轨始终保持垂直且良好接触, ab棒接入电路的电阻为R, 当流过ab棒某一横截面的电荷量为q时, 棒的速度大小为v, 则金属棒ab在这一过程中 ()

A.加速度大小为v2/2L

B.下滑位移大小为qR/BL

C.减少的机械能为qBLv

D.受到的最大安培力大小为B2L2v/Rsinθ

5.如图3所示, 在圆形区域内, 存在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 ab是圆的一条直径.一带正电的粒子从a点射入磁场, 方向与ab成30°, 当速度大小为2v时恰好从b点飞出磁场, 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为t;若仅将速度大小改为v, 则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为 (不计带电粒子所受重力) ()

A.3t B.3/2t

C.1/2t D.2t

6.“歼—15飞机”以恒定功率由静止开始沿航母做直线运动, 到航母一端起飞.设“歼—15飞机”经过时间t运动了位移s时, 速度达到最大值v, 此时刚好离开航母起飞.则“歼—15飞机”的发动机在航母上运动过程所做的功为 ()

7.如图4所示, 水平面绝缘且光滑, 一绝缘的轻弹簧左端固定, 右端有一带正电荷的小球, 小球与弹簧不相连, 空间存在着水平向左的匀强电场, 带电小球在电场力和弹簧弹力的作用下静止, 现保持电场强度的大小不变, 突然将电场反向, 若将此时作为计时起点, 则下列描述速度与时间、加速度与位移之间变化关系的图像正确的是 ()

8.有一颗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 卫星与地心的距离为地球半径R0的2倍, 卫星圆形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重合.卫星上的太阳能收集板可以把光能转化为电能, 太阳能收集板的面积为S, 在阳光照射下每单位面积提供的最大电功率为P.已知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 近似认为太阳光是平行光, 下列结论正确的为 ()

A.卫星做匀 速圆周运 动的周期 为

B.卫星为地球的同步通信卫星

C.太阳能收集板在卫星绕地球一周的时间内能发电最长时间为卫星周期的5/6

D.太阳能收集板在卫星绕地球一周的时间内最多转化的电能为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62分)

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9题至第12题为必考题, 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3题至第15题为选考题, 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 必考题:共47分.

9. (6分) 某同学设计了如图5所示的装置来验证“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 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连在小车的左端.将数显测力计固定在小车上, 小车放在长木板上.在数显测力计的右侧拴有一细线, 细线跨过固定在木板边缘的定滑轮与一重物相连, 在重物的牵引下, 小车在木板上加速运动, 数显测力计可以直接显示细线拉力的大小.

采用数显测力计测量细线拉力与用重物重力代替拉力的方法相比优点在于________. (填选项前的字母)

A.可以不用平衡摩擦力

B.直接测量小车 (包括测力计) 所受的拉力, 可以减少误差

C.利用此实验装置不用测量重物的质量

D.重物的质量应远远小于小车和数显测力计的总质量

10. (9分) 一根电阻丝, 它的电阻在10Ω左右, 现要测金属丝的电阻率.

(1) 测量它的直径时如图6所示, 由此读得它的直径D为mm, 由此可以算出它的横截面积S.

(2) 现有一个稳压电源 (输出电压恒为U=3V) , 一个定值电阻R (10Ω左右) , 一个量程0.3A的电流表1, 一个量程为3A的电流表2, 毫米刻度尺, 利用如图7所示的电路, 不断移动夹子 (图中用箭头线表示) 改变电阻丝连入电路的长度l, 得出长度l与电流的倒数1/I的关系如图8所示.则电流表选择________, 画长度l与电流的倒数1/I的原因是______.

(3) 该电阻丝的电阻率为______, 定值电阻为______. (要求用a, b, U, S等字母表示)

11. (14分) 如图9所示, 水平放置的光滑平行导轨处于垂直于水平面向下 (即垂直纸面向里) 的匀强磁场中, 磁感应强度为B, 导轨间距为L, 电容器的电容为C, 金属棒ab垂直导轨放置, 其质量为m, 电阻为R (导轨电阻不计, 且足够长) , 现有恒力F作用在金属棒上, 若电容器的耐 压值为U, 则:

(1) 当金属棒的速度为v时, 求电容器两端的电量;

(2) 电容器不被烧坏, 金属棒能运动的最长时间为多少.

12. (18分) 如图10所示, 一辆载重卡车沿平直公路行驶, 车上载有质量均为m的A、B两块长方体水泥预制件, 已知预制件左端与车厢前挡板的距离为L, A、B间以及B与车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1、μ2 (μ1<μ2) .卡车以速度v0匀速行驶时因前方出现障碍物而制动并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各接触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问:

(1) 卡车制动的加速度满足什么关系时, 预制件A相对B滑动, 而B相对车厢底板静止?

(2) 制动后为保证司机安全, 需使预制件不与车厢前挡板碰撞, 则从卡车开始制动到停止所经历的时间应满足什么条件?

(二) 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从给出的3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多做, 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3.【选修3—3】 (15分)

(1) 2013年11月11日至22日,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9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9次缔约方会议在波兰首都华沙举行.全球性的气候灾难给人类再次敲响警钟, 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刻不容缓.全世界每年消耗大量的化石燃料, 产生的二氧化碳直接排入地球的大气层中, 造成温室效应.温室效应严重威胁着人类生态环境的安全.为了减少温室效应造成的负面影响, 有的科学家受到了啤酒在较高的压强下能够溶解大量的二氧化碳启发, 设想了一个办法:可以用压缩机将二氧化碳送入海底深处, 永久贮存起来.海底深处, 压强很大, 温度很低, 海底深水肯定能够溶解大量的二氧化碳.这样, 就为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找到了一个永远的“家”, 从而避免温室效应.在将二氧化碳送入海底深处的过程中,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压缩机对二氧化碳做功, 能够使其内能增大

B.二氧化碳与海水间的热传递能够使其内能减少

C.二氧化碳分子平均动能会减小

D.每一个二氧化碳分子动能都会减小

E.压缩气体对海水吸热

(2) 2013年11月22日凌晨3点, 青岛位于黄岛区秦皇岛路与斋堂岛路交汇处, 中石化输油储运公司潍坊分公司输油管线破裂, 事故发现后, 约3点15分关闭输油, 斋堂岛约1000平方米路面被原油污染.因原油不溶于水, 比水的密度小, 会在海面上漂浮形成单分子膜, 污染大面积的海域.假若原油的摩尔质量为M=780kg/kmol, 密度为ρ=0.88×103kg/m3, 阿伏伽德罗常数NA=6.02×1023mol-1, 试计算1吨原油大约会污染多少平方公里的海洋面积 (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

14.【选修3—4】 (15分)

(1) A、B两列简谐横波均沿x轴正向传播, 在某时刻的波形分别如图11中甲、乙所示, 经过时间t (t小于A波的周期TA) , 这两列简谐横波的波形分别变为图11中丙、丁所示, 则A、B两列波的波速vA、vB之比可能的是 ()

A.1∶1 B.1∶2

C.1∶3 D.3∶1

E.3∶2

(2) 如图12所示, 为某种透明介 质的截面 图, △AO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BC为半径R=12cm的四分之一圆弧, AB与水平屏幕MN垂直并接 触于A点.一束红光射向圆心O, 在AB分界面上的入射角i=45°, 结果在水平屏幕MN上出现两个亮斑.已知该介质对红光的折射率为, 求两个亮斑与A点间的距离.

15.【选修3—5】 (15分)

(1) (6分) 下列关于光的本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关于光的本性, 牛顿提出了“微粒说”, 惠更斯提出了“波动说”, 爱因斯坦提出了“光子说”, 综合他们的说法圆满地说明了光的本性

B.光具有波粒二象性是指既可以把光看成宏观概念上的波, 也可以看成微观概念上的粒子

C.光的干涉、衍射现象说明光具有波动性, 光电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

D.频率低、波长长的光, 波动性特征显著;频率高、波长短的光, 粒子性特征显著

E.双缝干涉实验中单个光子通过双缝后的落点无法预测, 大量光子的落点出现一定的规律性

(2) (9分) 如图13所示, 劲度系数为k=100N/m的轻弹簧A左端固定, 甲、乙两滑块 (视为质点) 之间通过绳子夹着一个压缩弹簧B, 甲刚好与桌子边缘对齐, 乙与弹簧A的右端相距S0=0.95m, 且m甲=3kg, m乙=1kg, 桌子离地面的高度为h=1.25m.烧断绳子后, 甲、乙落在地面上同一点, 落地点与桌子边缘的水平距离为S=0.5m.O点右侧光滑, 乙与O点左侧水平面动摩擦因数μ=0.2, 重力加速度g=10m/s2, 求:

①烧断绳子前弹簧B的弹性势能;

②乙滑块在水平桌面上运动过程中的最大加速度.

参考答 案

2014年高考物理模拟试题 (一)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匀速圆周运动加速度方向时刻变化, 不是匀变速运动, 选项B错误;根据, 常量与恒星的质量有关, 选项C错误;法拉第发现了磁也能产生电, 选项D错误。

2.答案:D

3.答案:D

【解析】电场力做正功, 故粒子带正电, 选项A错误;电场力做多少正功, 电势能减少多少, 故粒子在A点的电势能比在B点多1.5J, 选项B错误;合外力的功为-0.5J, 根据动能定理, 粒子在A点的动能比在B点多0.5J, 选项C错误;除重力外, 电场力做的功为1.5J, 机械能增加1.5J, 粒子在A点的机械能比在B点少1.5J, 选项D正确。

4.答案:B

【解析】因导体棒做变加速运动, 故选项A错误;根据q=Δφ/R=BLx/R, 解得x=qR/BL, 选项B正确;因电动势在逐渐增大, 故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量不等于qBLv, 选项C错误;受到的最大安培力大小为F=B2L2v/R, 选项D错误。

5.答案:D

【解析】当速度大小为2v时恰好从b点飞出磁场, 在磁场中偏转60°, 回旋半径r1=ab, 如图甲所示, 运动时间t=T/6;速度大小改为v, 回旋半径r2=ab/2, 如图乙所示, 在磁场中偏转角为120°, 运动时间t′=T/3, 故t′=2t, 选项D正确。

6.答案:AC

7.答案:AC

【解析】电场反向后, 小球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 选项A正确、B错误;设小球压缩弹簧的最大压缩量为x0, 当小球从最大压缩量位移x时, Eq+k (x0-x) =ma, 由此可得加速度随位移均匀减小, 当小球与弹簧脱离后, 弹簧弹力为0, 以后加速度恒定, a=Eq/m, 选项C正确、D错误。

8.答案:ACD

【解析】地球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 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 在地球表面有:GMm′/R20=m′g, 所以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为:, 周期不等于地球的自转周期, 不是地球的同步卫星, 选项A正确、B错误;如图所示, 当卫星在阴影区时不能接收阳光, 据几何关系:∠AOB=∠COD=π/3, 所以卫星绕地球一周, 太阳能收集板工作时间为:, 最多转化 的电能:, 选项CD正确。

9.答案:BC

【解析】当不平衡摩擦力时, 绳的拉力不是合外力, 故必须平衡摩擦力, 选项A错误;利用数显测力计直接测量小车 (包括测力计) 所受的拉力, 并不是用重物的重力近似代替, 故不需要测量重物的质量, 不要求重物的质量要远远小于小车和数显测力计的总质量, 而且可以减少误差, 选项BC正确、D错误。

10.答案: (1) 0.920 (2) 电流表1因为长度l与电流的倒数1/I呈线性关系 (3) ρ=SUb/aR=Ub

【解析】 (1) 螺旋测微器又叫千分尺, 从图示可以看出螺旋测微器的半刻度已经露出, 故直径D= (0.500+0.420) mm=0.920mm。

(2) 先估算最大电流, 约为0.3A, 所以应选电流表1。电路中的电流, 所以有, 故长度l与电流的倒数1/I呈线性关系。

11.答案: (1) CBLv (2)

【解析】 (1) 当金属棒的速度为v时, 金属棒上的电动势为

(2) 取极短时间Δt, 金属棒的速度变化为Δv, 故极板上电量变化为

13.答案: (1) ABC (2) 8×102km2

【解析】 (1) 压缩机压缩气体, 对二氧化碳做正功, 能够使二氧化碳的内能增加, 而压缩到海水中的二氧化碳温度降低, 最终二氧化碳的内能减少, 所以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只能向海水放热, 海水中的二氧化碳温度降低, 分子平均动能减少, 但并不是每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的动能都会减少。正确选项为ABC。

14.答案: (1) ABC (2) cm12cm

(2) 设红光的临界角为C, 有

15.答案: (1) CDE

(2) ①弹簧B的弹性势能Ep=6J②运动过程中的最大加速度a=7m/s2

【解析】 (1) 波粒二象性, 既不同于牛顿提出的“微粒说”, 又不同于惠更斯提出的“波动说”, 还不同于爱因斯坦提出了“光子说”, 选项A错误;波粒二象性, 既不能把光看成宏观概念上的波, 又不能把光看成微观概念上的粒子, 选项B错误;光的干涉、衍射现象是光具有波动性的有力证据, 光电效应是光具有粒子性的有力证据, 选项C正确;频率低、波长长的光, 干涉、衍射现象越显著, 波动性特征显著, 频率高、波长短的光, 光电效应越易发生, 粒子性特征显著, 选项D正确;单个光子通过双缝后的落点无法预测, 大量光子的落点出现一定的规律性, 落在某些区域的可能性较大, 这些区域正是光通过双缝后发生干涉时振动加 强的区域, 选项E正确。

②烧断绳子后, 乙向左运动压缩弹簧A到最大位移S′, 又回到O点的速度为v′乙, 则

高考物理模拟试题题目 第2篇

1、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a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当在细绳下端挂上质量为m的物体b时,物体a的加速度为a,绳中张力为T,则( )

A.a=g B. C.T=mg D.

2、科学研究表明地球的自转在变慢。据分析,地球自转变慢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潮汐时海水与海岸碰撞、与海底摩擦而使能量变成内能;另一个是由于潮汐的作用,地球把部分自转能量传给了月球,使月球的机械能增加了(不考虑对月球自转的影响)。由此可以判断,月球绕地球公转的( )

A.速度在增大 B.角速度在增大 C.周期在减小 D.半径在增大

3、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匝数比为1∶5,原线圈两端的交变电压为u=20 sin 200πt(V).氖泡在两端电压达到100 V时开始发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开关接通后,氖泡的发光频率为200 Hz

B.开关接通后,电压表的示数为 V

C.开关断开后,电压表的示数变大

D.开关断开后,变压器的输出功率不变

4、如图所示是一报警器的一部分电路示意图,其中R2为用半导体热敏材料制成的传感器,电流表为值班室的显示器,a、b之间接报警器,当传感器R2所在处出现火情时,显示器的电流I、报警器两端的电压U的变化情况是( )

A.I变大,U变大

B.I变小,U变小

C.I变小,U变大

D.I变大,U变小

5.已知两个电源的电动势E1和E2、内阻r1和r2满足关系E2>E1,r2>r1,有一定值电阻R1分别接在两个电源上,获得相等的功率,则将另一电阻R2且满足R2>R1也分别接在该两个电源上,若接电源电动势为E1、E2的电源上时,R2获得的功率依次为P1、P2,则关于电阻R2获得的功率P1、P2有( )

A.P1P2 C.P1=P2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二.实验题:(本题共1小题,共16分。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中指定的答题处。)

6.(一).如图为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现有的器材为:带铁夹的铁架台、电磁打点计时器、纸带,带铁夹的重锤、天平.回答下列问题:

(1)为完成此实验,除了所给的器材外,还需要的器材有 _______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刻度尺 B.秒表

C.0~12 V的直流电源 D.0~12 V的交流电源

(2)下面列举了该实验的几个操作步骤:

A.按照图示的装置安装器材 B.将打点计时器接到电源的“直流输出”上

C.用天平测出重锤的质量 D.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打出一条纸带

E.测量纸带上某些点间的距离

F.根据测量的结果计算重锤下落过程中减少的重力势能是否等于增加的动能

其中操作不当的和不必要的步骤是___________.

(3)利用这个装置也可以测量重锤下落的加速度a的数值.根据打出的纸带,选取纸带上连续的五个点A、B、C、D、E,测出各点之间的距离如图所示.使用交流电的频率为f,则计算重锤下落的加速度的表达式a=____________.(用x1、x2、x3、x4及f表示)

(二)某同学利用电压表和电阻箱测定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使用的器材还包括定值电阻(R0=5Ω)一个,开关两个,导线若干,实验原理图如图①.

(1)在图②的实验图中,已正确连接了部分电路,请完成余下电路的连接.

(2)请完成下列主要实验步骤:

A.检查并调节电压表指针指零;调节电阻箱,示数如图③所示,读得电阻值是________;

B.将开关S1闭合,开关S2断开,电压表的示数(可认为等于电动势)是1.80V;

C.将开关S2________,电压表的示数是1.20V;断开开关S1.

(3)使用以上数据,计算出干电池的内阻是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由于所用电压表不是理想电压表,所以测电动势比实际值偏______(填“大”或“小”)

三、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把解答写在答题卡中指定的答题处,要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演算步骤。

7、(14分)如图所示,两根平行且光滑的金属轨道固定在斜面上,斜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轨道上端接一只阻值为R=0.4Ω的电阻器,在导轨间存在垂直于导轨平面的匀强磁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0.5T,两轨道之间的距离为L=40cm,且轨道足够长,电阻不计。现将一质量为m=3g,有效电阻为r=1.0Ω的金属杆ab放在轨道上,且与两轨道垂直,然后由静止释放,求:

★ 高考试题全国卷

★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 高考全国卷语文试题第六题D项试析(网友来稿)

★ 江西高考语文一轮模拟试题及答案

★ 吉林高考语文三轮模拟试题及答案

★ 西藏地区高考语文的模拟试题

★ 全国卷高考英语作文素材题目

★ 语文毕业模拟试题

★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高考物理备考试题命制策略 第3篇

关键词:备考试题;注重基础;回归课本;规范解题

近年物理高考知识点数量减少,难度降低(特别是电磁学部分),增加了选择性,设置了选做题。强调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所以在高三的每次考试中,命题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研究材料

课程标准、教材(人教版)、考试大纲高考考试说明、其他信息材料等。

二、具体做法

脑中有课标——熟悉新课程标准的能力要求

胸中有考纲——准确把握命题思路和指导思想

眼中有教本——依据教材科学利用

手中有考题——积极研究题型、准确把握试题特点

三、试题材料选择

1.回归课本、立足教材发展的功效——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教材是我们教学的基础,它对每一节、每一个概念或规律的导入引出、论证推演、应用展开的编写设计都体现了教学目标要求,尤其是新教材的编写更是凸显了学以致用、过程和情感的新的教学理念。在应试背景下不可避免存在着很多“教学习题化”偏失现象,导致很多学生一章学完,而课本却是“毫发无损”。命题回归课本强调的正是教学理念要立足教材。

2.情景素材的选择

(1)试题情境设计注重加强物理与生活、现代社会的联系,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生活和社会中问题的能力。物理试题着重考查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物理与科学技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联系,注重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

如:舰载机、游戏、体育、航天、科技、生活用品等。

(2)选择背景材料的基本要求:普适性(公平性)、正面性(思想性)、贴近性(切合性)、时代性(新颖性)、科学性(权威性)。

(3)改编现有试题的方法:变换法、嫁接法、增减法、类比法、逆向思维法、拆分法。

例:(2004年江苏物理卷)汤姆生用来测定电子的比荷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图略)。真空管内的阴极K发出的电子(不计初速、重力和电子间的相互作用)经加速电压加速后,穿过A′中心的小孔沿中心轴O1O的方向进入到两块水平正对放置的平行板P和P′间的区域。当极板间不加偏转电压时,电子束打在荧光屏的中心O点,形成了一个亮点;加上偏转电压U后,亮点偏离到O′点,O′点与O点的竖直距离为d,水平间距可忽略不计。此时,在P和P′间的区域,再加上一个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调节磁场的强弱,当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时,亮点重新回到O点。已知极板水平方向的长度为L1,极板间距为b,极板右端到荧光屏的距离为L2。

(1)求打在荧光屏O点的电子速度的大小。

(2)推导出电子的比荷的表达式。

告诉物理情境和实验操作过程,求解相应物理量的表达式(传统设问法)。

3.精心设计“五何”问题

“是何”——表示事实性内容的问题

“为何”——表示目的、理由、原理、法则、定律和逻辑推理的问题

“如何”——表示方法、途径与状态的问题

“若何”——表示条件发生变化、可能产生新结果的问题

“由何”——该问题的重要作用表现为,作为情境的依附对象,强调与事物相关的各种情境要素的追溯与呈现。常与其他类问题融合设计

4.把握问题设计的“五度”

“宽度”——问题让学生的思维有拓展、延伸

“深度”——问题让让学生能“跳得起”“够得着”

“精度”——问题要有针对性、符合标准

“角度”——问题的“指向性”要明确

“梯度”——问题的设计要有层次、面向全体

5.设计评分标准、参考答案

6.阅卷发现问题,考后反馈诊断,为下次命题做准备

四、每次命题要把握住以下三个原则

1.考试目标要明确,明确是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还是要考查学生的推理能力、运算能力、逻辑判断能力等。

2.试题设计要有效地体现考试的目标,选择题一般用来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解答题一般用来考查学生的推理能力、运算能力、逻辑判断能力等。

3.试卷要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不要出现偏题、怪题,试卷内容要兼顾知识与能力两个方面。

此外,近几年高考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许多考生走出考场感觉良好,但考分并不理想,问题的关键是部分考生解题不规范导致失分过多。因此在第Ⅱ卷的解题过程中要做到审题细致、解题规范,学生必须针对题意做出必要的分析说明,写出每步解题的物理原理的公式,进行代数计算,得出正确的结论,使解答过程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条理性,避免不必要的丢分。日常教学贴近高考实战要求:作业考试化,考试高考化。每次考试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对提高成绩大有好处。

参考文献:

廖元锡.新课程高考方案及考试大纲对高中科学领域模块课程实施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0.

2015年高考物理模拟试题(一) 第4篇

1.(原创,考查点:力学基本规律的考查)2014年12月上旬,东海舰队某歼击机团组织空中加油训练(如图所示)。 空中加油的过程大致如下:首先是加油机和受油机必须按照预定时间在预定地点会合,然后受油机和加油机实施对接,对接成功后,加油系统根据信号自动接通油路,加油完毕后,受油机根据加油机的指挥进行脱离,整个加油过程便完成了。在加油过程中,若加油机和受油机均保持匀速运动,且运动时所受阻力与重力成正比, 则( )

A.加油机和受油机不一定是相对静止的

B.加油机和受油机的速度可能不相等

C.加油机向受油机供油,受油机质量增大,必须减小发动机输出功率

D.加油机向受油机供油,加油机质量减小, 必须减小发动机输出功率

2.(原创,考查点:受力分析)倾角为θ=45°、外表面光滑的楔形滑块M放在水平面AB上,滑块M的顶端O处固定一细线,细线的另一端拴一小球,已知小球的质 量为,当滑块M以a=2g的加速度向右运动时,则线中拉力的大小为(取g=10m/s2)( )

3.(原创,考查点:交流电与变压器)2014年上半年三峡工程建设运行情况良好,抗旱、补水、航运、发电等综合效益显著发挥。 三峡水电站发出电能通过高压输电线路向全国各地输送,途中需要检测输电线路的安全,如图所示为两个互感器,在图中圆圈内a、b表示电表, 已知电压比为100∶1,电流比为10∶1,电压表的示数为220V,电流表的示数为10A,则( )

A.输电线路上的电压为22 000V

B.a为电流表,b为电压表

C.线路输送电功率是2200W

D.输电线路上的电流为1A

4.(原创,考查点:牛顿第二定律、功和能综 合)滑沙是人们喜爱的游乐活动, 如图是滑沙场地的一段,可视为倾角 为30°的斜面,设参加活动的人和滑车总质量为m,滑沙人从距底端高为h处的顶端A沿滑道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加速度为0.4g,人和滑车可视为质点,则从顶端向下滑到底端B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和滑车减少的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

B.人和滑车获得的动能为0.4mgh

C.整个下滑过程中人和滑车减少的机械能为0.2mgh

D.人和滑车克服摩擦力做功为0.6mgh

5(原创,考查点:磁场) 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 电荷量为q的带正电的粒子(不计重力),从静止开始经电压U加速后,沿水平方向进入一垂直于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B中,带电粒子经过半圆到A点, 设OA=y,则能正确反映y与U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像是( )

6.(原创,考查点: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如图所示,静止在绝缘水平面上 的滑块质 量为m=1.0×10-3kg,带电荷量为+q=1.0×10-5C。若在AB的左侧加一个场强大小为E=1.0×103V/m,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滑块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开始向右运动。已知滑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1,滑块与AB之间的距离为d = 0.2m,重力加速度为g=10m/s2。滑块在电场中运动时加速度的大小为a,滑块停止时与AB间的距离为x。则( )

A.a=4.5m/s2B.a=9m/s2

C.x=0.9m D.x=1.8m

7.(原创,考查点:曲线运动)2014年9月21日,美国“火星大气与挥发演化”探测器经过10个月的漫长航行,成功进入绕火星运行的轨道。假设火星探测器围绕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它距火星表面高度为h,运行的周期为T, 火星的半径为R,则( )

A.火星探测 器运行时 的向心加 速度为

B.物体在火 星表面自 由下落的 加速度为

C.火星探测器运行时的线速度为

D.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为

8.(原创,考查点:电磁感应)如图所示,倾斜放置 足够长的平 行光滑金 属导轨下端 连接一个 电阻为R的灯泡,匀强磁场B垂直于导轨所在平面,现将电阻为r垂直导轨的导体棒MN由静止释放,导轨和导线电阻不计,导体棒MN下滑过程中始终与导轨垂直且紧密接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N中的感应电流方向从M到N

B.MN受到的安培力方向沿斜面向下,大小保持恒定

C.MN的机械能一直减小

D.MN克服安培力做的功等于灯泡消耗的电能

二、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5分)

9.(原创,考查点:力学实验)(6分)某物理兴趣小组采用平抛运动 的实验方法来测量重力 加速度,他们的实验装置如图(a)所示。

(1)在做实验时,让小球多次沿同一轨道运动,通过描点法画出小球平抛运动的轨迹。下列操作中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通过调节使斜槽的末端保持水平

B.每次必须由斜槽上相同位置静止释放小球

C.为了能较准确地描绘运动轨迹,记录点应适当多些

D.将球的位置记录在纸上后,取下纸,用直尺将所有点连成折线

(2)实验时,小球通过斜槽的末端平抛出去的初速度为v,在进行数据处理时发现记录轨迹图像的纸张有破损,只能看清楚部分轨迹中的两小段,如图(b)所示,已知上面一端轨迹的最高点和下面一段轨迹的最低点距抛出点的水平距离分别是x0和3x0,每一小格y轴方向的长度是L。在题图上画出pq之间的轨迹图线。

(3)由(2)实验可求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用v、L、x0表示计算结果)

10.(原创,考查点:电学实验)(9分)在“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的实验中,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测量:

(1)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接入电路中的被测金属丝的有效长度,测量结果如图甲所示,金属丝的另一端与刻度尺的零刻线对齐,则接入电路的金属长度_____cm。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测量结果如图乙所示,则金属丝的直径为_______mm。

(2)某同学通过实验测定被测金属丝约为5Ω的电阻Rx的阻值。现有电源(4V,内阻可不计)、滑动变阻器(0~50Ω,额定电流2A)、开关和导线若干,以及下列电表:

A.电流表(0~3A,内阻约0.025Ω)

B.电流表(0~0.6A,内阻约0.125Ω)

C.电压表(0~3V,内阻约3kΩ)

D.电压表(0~15V,内阻约15kΩ)

为减小测量误差,在实验中,电流表应选用________ ,电压表应选用__________ (选填器材前的字母)。

(3)若选用丙电路,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若选用丁电路,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 。

(4)实验电路应采用图________(选填“丙” 或“丁”)。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2分。计算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1.(原创,考查点:力与运动规律)(13分)如图所示,两木块A、B质量均为m,用劲度系数为k、原长为L的轻弹簧连在一起,放在倾角为α的传送带上,两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与传送带平行的细线拉住木块A,传送带按图示方向匀速传动,两木块处于平衡状态。求:

(1)A、B两木块之间的距离;

(2)剪断细线瞬间,A、B两木块加速度分别为多大。

12.(改编,考查点: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 (19分)如图所示,在绝缘光滑水平桌 面上有一 正方形区域MNPQ内分布有E= 10N/C的匀强电 场和B=1T的匀强磁场,对角线MP是电磁场的分界线。现有一质量为m=2×10-5kg、电荷量为q=+2×10-5C的小球从M点以v=1.5m/s的速度沿MN射入,当它第二次经过分界线MP时的位置恰好在P点。求:

(1)小球在匀强磁场中运动的时间;

(2)小球从M运动至P的总时间;

(2)正方形对角线MP的长度。

四、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从给出的三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13.【选修3—3】(15分)

(1)(6分)关于热现象和热学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只要知道气体的摩尔体积和阿伏加德罗常数,就可以算出气体的分子体积

B.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微粒越小,布朗运动就越明显

C.密封在体积不变的容器中的气体,温度升高,气体分子对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平均作用力增大

D.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平均动能就越大

E.将大颗粒的盐磨成细盐,盐就变成了非晶体

(2)(9分)如图所示,一气缸固定在水平地面上,通过活塞封闭有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活塞与缸壁的摩擦可忽略不计,活塞的面积S= 100cm2。活塞与在另一水平平台上物块A用水平轻杆连接,在平台上有另一物块B,A、B的质量均为m=62.5kg,物块与平台间的摩擦系数μ=0.8。两物块间距d=10cm。开始时活塞距缸底L1=10cm,缸内气体压强p1等于外界大气压强p0=1×105Pa,温度t1=27℃。 现对气缸内的气体缓慢加热,(g=10m/s2)求:

1使物块A开始移动时,气缸内的温度为多少K?

2使物块B开始移动时,气缸内的温度为多少K?

14.【选修3—4】(15分)

(1)(6分)一列简谐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 t=0时刻波形如图所示,此时刻后介质中的P质点回到平衡位置的最短时间为0.2s,Q质点回到平衡位置的最短时间为1s,已知t=0时刻P、Q两质点对平衡位置的位移相同, 则________。

A.该简谐波的周期为1.2s

B.该简谐波的波速为0.05m/s

C.t=0.8s时P质点的加速度为正向最大

D.经过1s,质点Q向右移动了1m

E.t=0后的一周期内,P、Q两质点只有一次位移相同

(2)(9分)2014年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南京举行。光纤通信网覆盖了所有奥运场馆,为各项比赛提供安全可靠的通信服务。光纤通信利用光的全反射将大量信息高速传输。如图所示,一条圆柱形的光导纤维,长为L=5.0m,它的玻璃芯折射率为,外层材料的折射率为n2,外层材料相对玻璃芯的相对折射率为n21,一细束激光由其左端的中心点以θ1=45°的入射角射入光导纤维内,经过一系列全反射后从右端射出,求:

1n2与n21的比值并比较n1和n2的大小;

2该激光在光导纤维中传播所经历的时间。

15.【选修3—5】(15分)

(1)(6分)有一种氦氖激光器发射波长为6328的单色光,试计算这种光的一个光子的能量为_______J;若该激光器的发光功率为18mW,则每秒钟发射______个光子。

(2)(9分)如图所示,水平光滑地面上停放着一辆质量为M的小车,小车左端靠在竖直墙壁上,其左侧半径为R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AB是光滑的,轨道最低点B与水平轨道BC相切,BC=2R,整个轨道处于同一竖直面内。 将质量为m的物块(可视为质点,其中M = 2m)从A点无初速释放,物块与小车上表面BC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试分析物块能否从BC上掉下,如果掉下请说明理由,如果不能掉下求出物块相对BC运动的位移。

2015年高考物理模拟试题(一)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力学基本规律。加油过程中应保持加油机和受油机间的相对距离不变,选项A、B均错误;加油机向受油机供油,加油机质量减小,受油机质量增大,因所受阻力与重力成正比, 欲保持匀速运动,加油机应逐渐减小发动机输出功率,受油机则逐渐增大发动机输出功率。

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物体受力平衡。 设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为FN,细线拉力为T,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Tcos 45°-FNsin 45°=ma, Tsin 45°-FNcos 45°=mg, 联立解得:FN=mgcos 45°-masin 45°,当FN=0时,a=cos 45° /sin 45°g=g,可见,当滑块以加速度a=2g向右运动时,小球已脱离斜面飘起,小球受力如图所示,所以线中张力。只有选项D正确。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交流电与变压器。a的原线圈与输电线并联,b的原线圈与输电线串联, 所以a为电压表,b为电流表,选项B错误;电压比为100∶1,a连接的是降压变压器,所以输电线路上的电压为22 000V,b连接的是升压变压器,电流比为10∶1,输电线路上的电流为100A,选项A正确,选项D错误;输电线路上的输送电功率为22 000V与100A的积,即2200kW,选项C错误。

4.【答案】C

【解析】人和滑车受重力、支持力、摩擦力作用,摩擦力做负功,机械能不守恒,选项A错误;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sin 30°-f=ma,故f=0.1mg,由动能定理得选项B错误;由功能关系,摩擦力做功,机械能减少0.2mgh,选项C正确,选项D错误。

5.【答案】B

6.【答案】BD

【解析】本题考查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滑块在AB左侧水平方向受到电场力与摩擦力的作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qE-f=ma, mg-N=0,因f=μN,滑块在电场中加速度为a=(qE-μmg)/m=9m/s2,滑块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只有电场力和摩擦力做功,根据动能定理(qE -μmg)d -μmgx =0-0,所以x =( (qE-μmg)d)/μmg=1.8m。正确选项为B、D。

7.【答案】AD

8.【答案】AC

【解析】本题考查电磁感应。导体棒MN下滑过程中,由右手定则判断感应电流I在导体棒MN中的方向从M到N,选项A正确;由左手定则判断导体棒MN受沿斜面向上的安培力F安,由分析知,导体棒MN开始时速度增大,感应电动势增大,感应电流增大,安培力增大,如果导轨足够长,当F安=mgsinα时达到最大速度vm,之后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再增大,安培力不变,选项B错误;由于下滑过程导体棒MN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动势,回路中有灯泡和导体棒消耗电能,机械能不断转化为其他能,所以导体棒的机械能不断减少,选项C正确;安培力做负功实现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安培力做功量度了电能的产生,根据功能关系有克服安培力做的功等于整个回路消耗的电能, 包括灯泡和导体棒消耗的电能,选项D错误。

9.【答案】(1)D (2)如图所示 (3)2Lv2/ x20

【解析】(1)为了保证小球水平飞出,则斜槽的末端必须保持水平,选项A正确;为了保证小球平抛运动的初速度相同,则每次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小球,选项B正确;要使描出的轨迹更好地反映真实运动,记录的点应适当多一些,并用平滑曲线连接,选项C正确,D错误。(2)根据平抛运动规律可知,从x0到2x0及2x0到3x0有相等的时间T=x0/v,且分别是平抛运动开始的第二个和第三个相等的时间间隔T,在这两个相等的时间段y方向的位移应满足3∶5,即轨迹必过2x0与b的交点,如图所示(所画图线不过2x0与b的交点一律算错)。(3)水平方向即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

10.【答案】(1)22.43(22.41~22.44均正确) 0.500 (2)B C (3)电压表的分流电流表的分压(4)丙

【解析】(2)电路中的最大电流为A,和B对应的电流表的量程接近,故电流表应选B。电压表C量程为3V,和电源的电动势接近,故电压表应选C。

(3)丙电路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电压表的分流导致电流的测量值偏大;丁电路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电流表的分压导致电压的测量值偏大。

(4)因为电阻Rx的阻值约为5Ω,与电流表串联时,电流表的分压影响很大,故采用丙图所示的电路。

【解析】本题考查直线运动和牛顿第二运动定律。

(1)单独对木块B进行分析,由平衡条件可得

由胡克定律得

两木块间的距离为

(2)剪断细线瞬间弹簧弹力不变,对木块B由牛顿第二运动定律有

对于木块A有

【解析】小球的运动轨迹如右图所示。(1)小球从M点进入匀强磁场B做匀速圆周运动,运动轨迹是四分之一圆,得

代入数据解得t1=1.57s。

(2)之后小球进入匀强电场做类平抛运动, 在水平方向有

在竖直方向有

联立以上各式代入数据解得t2=0.3s。

可得小球从M运动至P的总时间t=t1+ t2=1.87s。

(3)进入磁场后做匀速圆周运动,由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得

小球进入匀强电场E后做类平抛运动,有

可得正方形对角线MP的长度为

13.【答案 】(1)BCD (2)1450K21200K

【解析】(1)理想气体分子间的距离远大于气体分子的直径,不能认为分子是一个一个紧密相连的,选项A错误;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微粒越小,受到周围液体分子各个方向碰撞的力越不容易平衡,而且质量越小状态改变越容易,所以布朗运动就越明显,选项B正确;密封的气体体积不变,温度升高,则其压强变大,气体分子对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平均作用力增大,选项C正确;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平均动能就越大,选项D正确;颗粒大的盐磨成细盐,依然为晶体,选项E错误。

(2)物块A开始移动前气体做等容变化, 设物块A开始移动时温度为T2,有

由查理定律得

2物块A开始移动后,气体做等压变化, 到A与B刚接触,设此时温度为T3,有

由盖吕萨克定律得

然后气体又做等容变化,设物块A和B一起开始移动时的温度为T4,有

由查理定律得

【解析】(1)本题考查机械振动与机 械波。 由题意知该波的周期T=0.24s,选项A错误。波速,选项B正确。t=0.8s时P质点位于负的最大位移处, 加速度正向 最大,选项C正确。一个周期 内P、Q质点只有一次位移相同的时刻,选项E正确。波传播过程中,质点不随波迁移,选项D错误。

(2)1玻璃芯的折射率为n1,外层材料的折射率为n2,则外层材料相对玻璃芯的相对折射率为

光从介质1射入介质2发生折射时,入射角i与折射角r的正弦之比叫做介质2相对介质1的折射率n21。右图中标的C为全反射的临界角,则

由可得光线从左端面射入后的折射角为30°,射到侧面时的入射角为60°,大于临界角45°,因此发生全反射,同理光线每次在侧面都将发生全反射,直到光线达到右端面,由三角关系可以求出光线在光纤中通过的总路程为

因此该激光在光导纤维中传播所经历的时间是

15.【答案】(1)3.1×10-196×1016

(2)物块不会掉下,其相对BC运动的位移为4/3R

【解析】(1)根据爱因斯坦光子学说,光子能量,所以代入数据得

(2)本题考查动量守恒定律与功能关系的应用。对小物块从A下滑到B的过程中,小车保持静止,对物块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从B到C的过程中,小车和物块组成的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有

从B到C的过程中,由能量守恒定律得

高考物理模拟试题 第5篇

摘要:本文以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为指导, 以正确理解《2011 安徽省考试说明》中的考试命题指导思想为参考,分析 09、10 两年安徽省新课程高考物理试题,从中分析一点规律再结合高三物理教学实际,物理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高考备考策略,怎样转变教育观念,如何在高三物理复习教学实践中选好切入点,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做好教育教学工作,谈几点策略和体会.关键词:新课程

命题特点

命题趋势

备考策略 大家都知道,2011 年安徽省高考是安徽省施行新课程实施第三年的高考,应该说是成熟的一年,其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基本固定下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加深,高考试题意图就是考查学生的基本功,就是《考试说明》中的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及实验能力。高考要求平安高考,稳定过渡,不会有太大的跳跃性,笔者认为我省今年物理高考的命题方向仍然会参考 09、10 高考。本人就 2009、2010 年我省高考物理试题分析入手谈高考命题特点及 2011 年我省新课程高考的命题趋势和备考策略。

一、2009 、0 2010 年安徽高考物理试题简析

(一))、总体情况 试卷符合《考试说明》的规定和要求,没有超出《考试说明》的范围。试题内容覆盖面较广,所有主体内容都有所涉及,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基本合理。试题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在考查知识的同时,结合选择题、实验题和计算题的题型功能,比较全面地考查了《考试说明》中规定的能力要求。试题着重考查考生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理解的准确程度和深度,同时注重考查联系实际、运用物理理论知识对物理问题进行判断、分析、推理和解决的能力。

试卷中易、中、难试题所占分数比例基本合理,这是高考要求有较好区分度所必需的,其中,容易、中等试题主要分布在选择题中,较难试题主要分布在非选择题中。这样做符合题型功能特点,有利于考试的效度和评分的公平、合理。试题中语言表述科学、严谨、简明,参考答案科学、规范。试卷质量较高,能满足高校选拔新生的要求,同时对中学物理教学也有较好的导向作用。

(二)、试卷形式

安徽省理科综合高考试卷中,物理部分共 11 题,总分 110 分。选择题 8 道,为单项选择题,每题 6 分,共计 42 分,占总分的 38.2%。主观题 4 题,共 68分,占总分的 61.8%。其中实验题 3 道题,18 分,占总分的 16.4%。计算题 3道,50 分(第 1 题 14 分、第 2 题 16 分、第 3 题 20 分),占总分的 45.4%。)

(三)、知识点分布

题号 2009 年安徽高考物理试题 2010 年安徽高考物理试题 14 核聚变中的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机械能守恒的简单应用 15 新的情境下考查了卫星的匀速圆周运动知识 机械波传播特点来分析介质中的质点的简谐运动情况 16 新的情境下变相考查位移和时间的关系图像 电势差与场强的关系 17 顾客在不同的运动状态下的受力分析问题 万有引力的理解与应用 带点粒子在非匀强电场中的运动,涉及的内容较多 含电容器电路与物体的平衡有机的结合 19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由所给图片先判断粒子穿过金属板前后的半径变化,再来判断其运动方向和电性 物体的受力分析 20 磁通量变化的计算,进而利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计算电荷量问题 电磁感应的动力学问题、能量守恒 21(1)

多用电表的读数 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的读数 21(2)

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 仪器的选择和误差分析 太阳能电池的 I-U 特性 实验电路图连接和数据分析 21(3)

探究力对物体做的功与物体获得的速度的关系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测量方案 22 物体的受力分析和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连接体问题)

牛顿运动定律和速度—时间图像结合的应用 23 带点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应用,还涉及到动量守恒的应用和功率的计算 带电微粒在电磁场中的运动,涉及受力平衡、匀速圆周运动规律、极值问题。水平方向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和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涉及动能定理、临界问题、空间几何关系。

水平方向的碰撞和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和类平抛运动,涉及临界问题、动能定理、动量守恒。)

(四)、试题特点

09、10 年安徽省高考理科综合物理试题结构和题型稳定,都是七个选择题、三个实验题和三个计算题,没有出现难度很大的试题和偏题,总体难度适中。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强调对物理过程与方法的理解,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1、试题考查内容分布有规律。

09、10 两年物理试题必修 1、必修 2、物理 3-1 占 92 分左右,占总分的 83.6%,其中选择题 5 题 30 分,其中 1 题必考万有引力定律及应用;实验题 3 题 18 分,第 1 题仪器读数、第 2 题电学实验(仪器选择、数据处理分析、误差分析)、第3 题实验思想方法;计算题 3 题 50 分,第 1 题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第 2 题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类平抛运动和圆周运动)、第 3 题考查动能定理、能量守恒、动量守恒(类平抛运动和圆周运动);动量守恒部分包含于计算题中,占 5 分左右,占总分的 4.5%,虽然比重不大,但其意义重大;物理 3-2 中的电磁感应和楞次定律内容出现在选择题最后 1 题,占 6 分,占总分的 5.5%;还有1 题选择题考选修内容(09 年考原子核聚变中的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10年考机械波传播特点来分析介质中的质点的简谐运动情况),占 6 分,占总分的5.5%。2、试题考查的知识覆盖面较广。

09、10 年高考试题每年几乎覆盖考试说明中的考试范围Ⅱ级要求(物理 1中 7 个Ⅱ级要求、物理 2 中 9 个Ⅱ级要求、物理 3-1 中 11 个Ⅱ级要求、物理 3-2

中 2 个Ⅱ级要求、及物理 3-4 中机械波和物理 3-5 中动量部分),大部分试题的考查均涉及多个知识点,克服了理科综合试卷题量少、考查面窄的缺点。如:09年第 18 题考查等量同种电荷的电场分布及粒子的力与运动的关系、功能关系;09 年第 23 题考查粒子在电场中作类平抛运动、功率问题及动量守恒;10 年第18 题将含容电路与物体的平衡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第 20 题是一道力、电综合题,所考查的内容覆盖了高中物理的大部分内容;第 24 题综合了圆周运动、平抛运动、电场和动量。3、实验仍然突出电学实验。

实验题分三个小题,第一小题是简单的实验仪器读数,容易入手;第二小题是电学实验题,是每年必考的,也是考前大多数同学担心自己不会做的,这两年电学实验题是课本上重要实验的简单变形;第三小题考查的是实验原理和方法。4、试题体现出对运算能力的考查。

纵观整个物理试题会发现有不少试题都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运算能力,如:三个计算题的求解,运算都是关键,尤其是第 24 题的第(3)小问。对学生运算能力的考查也充分体现出考试说明的要求。5、试题有一定的区分度。

试卷中很多试题大多数学生都能入手,后面的两个计算题虽然有一定的难度和运算量,但每题的前两个小问较容易得分,整个试卷学生要想得高分或满分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6、试题很好的体现出了新课改的精神。

试卷中,要做好每一小题学生不是单纯的靠记忆,也不是题海战术所能解决的。平时学习中必须要对知识有一定的理解,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能力和运算能力,这也许就是今年高考的一种导向作用吧!

二、1 2011 年命题趋势 1 1、命题注重对物理学主干知识的考查。

从这两年的高考试题来看,高考物理试卷注重考查物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规律,考查考生对重要物理内容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的能力。试卷中,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运动、牛顿运动定律、平抛运动、圆周运动、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电磁感应定律、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等重要内容均有考查.这些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理工类学生所必需的物理知识.通过这些内容的考查,能够较好反映出考生对中学物理知识掌握的程度,以及是否具备进入高等院校顺利学习的能力。

2、注重以 学习、应用 能力为主导的能力测试题。

高考物理《考试大纲》明确提出:“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09、10 两年高考中的以考查应用能力为主导的命题思想得到了充分的体现,2011 年的高考命题,这一理念必将进一步得到体现。3、关注同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相关的命题。

《考试说明》指导思想要求:“ 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要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 的 联系,注重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并有 利于激发学生 学习科学 的兴趣,培养 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形成 正确 的价值观”,另外《物理课程标准》在前言部分讲到:“高中物理课程应体现物理学自身及其与文化、经济和社会互动发展的时代性要求,肩负起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考试说明》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一

致。这点在 09、10 年的高考中有所体现,2011 年更应得到充分的重视。

4、关注对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考查的命题。

《物理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中指出:“高中物理课程有助于学生继续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2010 年高考中出现了对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考查的新情境试题,例如实验题(太阳能电池的 I-U 特性曲线)具代表性。这类试题考查考生快速接受和应用新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此类题型的特点是介绍的新知识在过去没有学习过,有时其介绍部分相当复杂,而解题的关键是准确地提取有效信息,然后用学过的知识结合新的信息来解决问题。5、关注考查实验探究和实验设计能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掌握实验探究能力,这一理念在 2010 年高考试题中已经得到了体现。这两年是高中课程向新课标过渡的转折时期,可以预计在 2011 年的高考命题中,这一理念必会得到进一步的落实。

三、1 2011 年高考物理复习策略

针对上述分析,并结合个人在高考总复习中的一些体会,对 2011 年的高考物理复习有如下思考:)

(一)、从物理学科知识的把握上来说:1、继续加 强主干知识的复习:

对主干知识(匀变速运动、牛顿运动定律、平抛运动、圆周运动、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电磁感应定律、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的复习,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既要“点”到,更要督促学生做到“心”到。不能只从形式上扫过这一知识点,而学生(特别是中下的学生)没有用“心”领会。

在具体的策略上,除了第一轮复习中的“地毯式轰炸”外,在第二轮的专题复习中,对力学和电学这两大块要分专题详细讨论。2、确保非主干知识的得分:

个人感觉非主干知识部分的题目从得分来讲,比力学和电学的主干知识题相对要容易一些。这些题被我们“抓住”的机会也更大一些。如物理 3-2 中电磁感应和楞次定律内容的图像问题、动力学问题、能量问题;物理 3-4 中的机械波的横波图像、光的折射问题。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强化确保这些题目的得分,力争万无一失,教学实践证明,这一点是可以做到的。3、兼顾三大重点物理思想方法:

用 “ 力 的 观点 ”、“ 能量 的 观点 ”、“动量的观点” 解决问题是 历年高考 重点考查的内容。

“力和运动观点” 和“能量观点”这两大重点思想方法是中学物理的重头戏,而动量守恒出现在题眼中,复习中三者应该兼顾。09、10 年的试题应该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4、对实验的复习要注重 把握实验技能,重在迁移

近年来,高考对实验能力的考查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已从简单的背诵实验转向对实验的思想、方法和原理的理解及运用,重在对实验技能的考查,重在实验方法的迁移,将对实验方法的考查渗透在具体的实验考查之中,要求学生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高考物理往往涉及实验仪器的选择、实验电路的判断、实验图像的描绘、实验图线的分析和试验方法的设计,故在复习中必须重视实验技能的掌握,重视实验方法的迁移,切实提高以下物理实验能力:

①理解实验原 理,控制实验条件的能力

②使用实验仪器,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

③分析实验现象,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④ 得出实验结论,进行分析评价的能力

⑤ 运用已学知识,设计简单实验的能力

在具体教学中,对实验的复习要注重全面、细致、动手:

(1 1)全面—《考试说明》所要求的必考实验必须全部复习,尤其是基本实验原理、仪器使用方法、读数方法要重点复习。不能有遗漏,更不能凭前几年的感觉复习了几个“重点实验”或“重点仪器”,而忽视了其他实验。

(2 2)细致—对实验原理和相关步骤要细致周到,不厌其烦。务必使学生(特别是中等和中下学生)真正理解实验原理,而不是记忆实验步骤。

(3 3)动手——实验复习不仅仅是复习原理步骤后作一下实验展览。按照近两年的情形来看,只有让学生真正动手,才能了解实验和仪器使用的细节之处。)

(二)、从具体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策略上来说:

要下大力气改变教师以往的教学模式1、改“牵着走”为“放开走”

如果说在高一高二授新课是牵着学生走路,那么,进入高三复习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走路。有的教师热衷于满堂灌(几乎成了职业病),从高一灌到高三。不相信高三学生已经基本具备“自食其力”的能力,还是手把手的教。学生的个性、智慧、想象力和创造力一直处于封闭压抑状态。实际上,进入高三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随着年龄的增大,抽象思维能力提高了,学习自觉性增强了,学习方法也多了。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自己学会读书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放开手让他们自己走路,在知识的天地里经风雨见世面。只有这样他们的聪明才智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和发展,能力才能得到提高。2、改“一人写”为“大家写”

所谓“一个人写”,是指教师一个人为学生总结各章节知识,而学生只是照抄。事实证明这个方法不可取。所谓“大家写”是指由教师提出模式和要求,学生通过自学后,独立完成这步“由厚变薄”的工作,并作为必做、必交、必阅的作业。事后教师稍加指点,找出差距。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自学能力,概括能力势必得到更大的提高。3、改“扫描式”的复习为“专题讲座”

复习中,重温基础知识固然必要,但一味采取“扫描式”的一遍又一遍的复习,一是重点不突出,二是时间不够,三是学生反感。采取一些专题讲座的形式,学生会有一种新鲜感,必然“另眼相看”这些专题涉及了高中物理中的重点、难点、疑点、方法与技巧,问题集中,剖析透彻,使学生对概念、公式、定律的内涵外延理解的更准确、更透彻、更全面,使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产生“第二次飞跃”进入一种新的境界。4、改“伤其十指”为“断其一指”

所谓“伤其十指”,是指有的老师在复习时一节课讲六七道,甚至更多的题目,由于时间的关系,必然是“蜻蜓点水”泛泛而谈。这样的例题无法讲深讲透,失去了例题的功能,一节课下来学生收获很少。所谓“断其一指”,是指教师要精选精讲例题,一节课不要多讲,一至二道就够了,要讲深讲透。即要讲清物理过程的发生、发展和结果,展示物理情景,挖掘物理隐含条件,找准各个量之间的关系,选择合适的规律、公式,并可能用多种方法求解,或改变条件,另立新

意。引导和启迪学生逐步提高审题能力、分析能力和解题能力。5、改“以讲为主”为“以练为主”

应该指出,目前仍然有不少教师走不出“唯我”的怪圈。“唯我”的表现是只相信自己,不信学生。无论什么东西都由老师讲,讲了心里才舒服,讲了心里才踏实,追求自我心里平衡。殊不知学习是双边活动,老师心里平衡了不等于学生心里也平衡了。我曾请教过一位老师,他介绍说:我的经验就是老师少讲,学生多练。老师讲的精彩,只能说明老师有才华而不能说明学生有才能。每当高考结束时,老师总要抒发一些感慨,其中少不了这样的话:这些题目平常我都讲过,学生太笨了。其实我们老师自己也有笨的一面。由于学生练的少,动手动脑的机会少,教师讲的东西并没有转化为学生的能力,到头来老师只是为自己留了一条后路:“因为我都讲过”。6、改“主攻高档题”为“主攻中低档题”

从 09、10 两年高考看,中低档题目占比值不低,如选择题前 3 题几乎是送分题,还有 2 道选择题稍微难点,只要认真学习的同学都能搞定,可能最难的选择题是第 20 题了;再看实验题,第 1、3 两小题应该不是很难,大部分同学应该能解决,第 2 题是我们同学比较害怕的电学实验题,也就 6 分,同时还有几个小问题,总能做对一点,又看计算题,第 1 题应是考取大学的同学都会做对的 1题,第 2 题有点难,但前 2 个问题是可以解决的,第 3 题是常说的压轴题,确实难,但第 1 问题对比较好的学生而言是可以做对的,后面不看了,并能节省时间专看前面问题,所以在复习中一味的选难题,做难题,讲难题,而忽视了最基础的中低档题。错误的认为“会做难题,中低档题也不成问题。实际情况恰恰相反,从知识的依赖关系上看,只有中低档题过关了,做高档题才有基础和条件,从兴趣与学习的关系上看,只有让学生从做中低档题的多次成功的愉悦中提高兴趣,增强信心,才能积累经验,发展能力。综上所述,在复习中我们(尤其是普通学校)应该把中低档题作为主攻目标。

高三物理复习时间紧、内容多、要求高。如何提高复习效率,使学生的能力有所突破,一直是值得我们物理老师探讨的课题。以上见解有不当之处愿与各位同人继续切磋,相互改进,共同进步。

附创新试题

(2011 年芜湖市高三物理复习研讨会交流创新试题)

1、如图所示,位于竖直平面内的 1/4 光滑圆弧轨道,半径为 R,O 点为切点,离水平地面高 R,/OO 右侧为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叠加,大小分别为 E、B,方向如图所示。质量为 m、带电+q 的小球 a 从 A 静止释放,并与在B点质量也为 m 不带电小球 b 正碰,碰撞时间极短,且 a 球电量不变,碰后 a 沿水平方向做直线运动,b 落到水平地面C点。求:C点与 O点的水平距离 S。

解析:设 a 下落到 O 点时速度为 v,与 b 碰撞后速度为1v,b 速度为2v。

a 从到 O 机械能守恒,有221mv mgR=

① a、b 碰撞时动量守恒,有 m v = m1v + m2v

② a 进入电磁叠加场后做直线运动,受力平衡,则有 q E + Bq1v =mg

③ 由得

①②③得2v =qBqE mggR—— 2 ④ 碰撞后 b 做平抛运动,设从 O 到 C 时间为 t

R=221gt

⑤ S=2v t ⑥ 由④⑤⑥ 得

S=(qBqE mggR—— 2)gR 2

2、如图所示,光滑绝缘水平面上方空间被竖直的与纸面垂直的平面 MN 分隔成两部分,左侧空间存在一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场强大小 E 1 =mg/q,右侧空间有一长为 R=0.8m 轻质绝缘细绳,绳的一端固定于 O 点,另一端拴一个质量 m 2 =m 的不带电的小球 B 正在与纸面平行的竖直面内做顺时针圆周运动,运动到最低点时速度大小 V B =8m/s,B 物体在最低点时与地面接触但没有相互作用力。在 MN 左侧空间中有一个质量为 m 1 =m 的带正电的物体 A,电量大小为 q,在水平面上与 MN平面水平间距为 L 时由静止释放,恰好能和 B 物体在 B 运动的最低点处发生正碰,并瞬间成为一个整体 C,碰后瞬间在 MN 的右侧空间立即加上一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场强大小 E 2 =3E 1。

(1)如果 L=0.2m,求出整体 C 运动到最高点时的瞬时速度大小,及此时绳拉力是物体重力的多少倍?(2)当 L 满足什么条件时,整体 C 可以在竖直面内做一个完整的圆周运动。

解析:(1)设 A 与 B 碰撞之前 A 的速度为 v 0,对 A 由动能定理可得:

EqL mv =2021

s mmEqLv / 220= =

A 与 B 相互作用时在水平方向上动量守恒,设作用后整体 C 的速度为 V,设向左为正:

mv mv mv B 20 =—

s m v / 3 =

顺时针转动

设当 C 运动到最高点时的速度为 V 1 则由动能定理可得:

R mg q E mv mv)2(22122122 21— + × = ×

s m v / 51 =…………

在最高点对整体 C 受力分析可得:

Rmvq E mg T21222 = + —

mg T 25.7 =

(2)合成整体 C 后,由于 , 2 32mg mg Eq > =合力向上对整体 C 做正功,所以在轨迹的最低点处 C 有最小速度为 V 2,则此时:Rmvmg q E22222 = — V 2 =2m/s

设 A 与 B 成为碰撞成为整体后顺时针转动有:02mV mV MV B = —

; =2 02v v vB—

L≤0.8m

设 A 与 B 成为碰撞成为整体后逆时针转动有:02mV MV mVB =—

2016年高考物理模拟试题(二) 第6篇

1. (原创) 图1 所示为甲、乙两物体运动的v-t图象, 则在0~t2时间内 ( )

A.甲乙两物体做相反方向的运动

B.若在t1时刻两物体相遇, 则t1时刻前乙物体在甲物体前

C.甲运动的速度变化越来越慢, 乙运动的越来越慢

D.甲乙运动的平均速度均为

2. (原创) 如图2 所示, 落地扇正常运行时, 能产生强劲的风, 此时 ( )

A.电风扇受到5个力作用

B.与电风扇有关的相互作用力有4对

C.电风扇能立在地面上不发生移动, 是因为风扇对空气的作用力与地面对风扇的摩擦力平衡

D.电风扇能立在地面上不发生移动, 是因为空气对风扇的作用力小于地面对风扇的摩擦力

3. (原创) 将一物块从某一高度处水平抛出, 刚抛出时物块的动能是其重力势能的3倍, (取地面为参考平面) , 不计空气阻力, 则该物块落地时速度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 ( )

A.B.

C.D.

4. (原创) 某赤道平面内的卫星自西向东飞行绕地球做圆周运动, 该卫星离地高度为h, 赤道上某人通过观测, 测得该卫星相对人绕地球一周所用时间为t, 已知地球的自转周期为T0, 地球的质量为M, 引力常量为G, 由此可知 ( )

A.该卫星的运行周期为t-T0

B.该卫星运行周期为

C.地球的半径为

D.地球的半径为

5. (原创) 如图3所示为某发电站电能输送示意图.已知发电机的输出电压和输电线的电阻、理想升压、降压变压器匝数均不变, 若用户电阻R0减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发电机中的输出功率减小

B.输电线上的功率损失减小

C.用户得到的电压减小

D.输电线输送电压减小

6. (原创) 在如图4所示的电路中, 电源内阻r=2Ω, 灯泡电阻RL=2Ω, 定值电阻R2=2Ω, 滑动变阻器R1的最大阻值为4Ω, 将滑片P置于最左端, 闭合开关S1、S2, 则 (以下选项中的操作, 都不会损坏灯泡) ( )

A.滑片P向右移, 灯泡变亮

B.滑片P向右移到最右端的过程中, 电源的输出功率变大

C.滑片P不动, 断开S2, 灯泡变亮

D.滑片P不动, 断开S2, 电源的输出功率变大

7. (原创) 如图5 所示, A、B是在同一水平线上处于固定状态的两等量异种点电荷, MN为两电荷连线的中垂线, P、Q是光滑、绝缘的水平面, 一带正电的粒子C放在水平面上、A电荷的正上方由静止释放, 关于粒子C由静止释放到运动到B点正上方的过程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粒子C向右先做加速运动, 再做减速运动

B.粒子C的电势能一直增大

C.粒子C的加速度方向不变

D.粒子C的加速度关于MN对称

8. (原创) 如图6所示, 固定倾斜放置的平行导轨足够长且电阻不计, 倾角为θ, 导轨间距为L, 两阻值均为R的导体棒ab、cd置于导轨上, 棒的质量均为m, 棒与导轨垂直且始终保持良好接触.整个装置处在与导轨平面垂直向上的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 开始时导体棒ab、cd均处于静止状态, 现给cd一平行于导轨平面向上的拉力, 使cd向上做如图乙所示的加速运动, 至t0时刻, ab棒刚好要滑动, 棒与导轨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 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则在0~t0的过程中 ( )

A.ab棒受到导轨的摩擦力一直增大

B.ab棒受到的安培力一直增大

C.棒与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D.在t0时刻突然撤去拉力的一瞬间, cd棒的加速度为

二、实验题 (本大题共2小题, 共15分)

9. (改编) (6分) 某实验小组用如图7所示的实验装置测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实验通过在托盘中放入适量砝码, 通过细线带动滑块做匀加速运动, 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 通过处理纸带可以求出滑块运动的加速度.

(1) 某次实验打出的纸带如图8所示, 相邻的计数点间还有四个计时点未标出, 打点计时器所接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 由纸带上的数据计算出加速度为m/s2.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 为了测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该小组用天平测出了滑块的质量m1, 托盘和砝码的总质量m2.若用托盘和砝码的总重力来代替细绳对滑块的拉力, 则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 (用g、a、m1、m2等字母表示) .与真实值相比, 测量的动摩擦因数 (填“偏大”或“偏小”) .

10. (原创) (9分) 某实验小组要测定一电阻的阻值, 实验室提供的器材如下:

A.待测电阻Rx (大约5Ω)

B.直流毫安表A1 (量程0~0.1A, 内阻约100Ω)

C.直流毫安表A2 (量程0~0.6A, 内阻约40Ω)

D.直流电压表V1 (量程0~3V, 内阻约5kΩ)

E.直流电压表V2 (量程0~15V, 内阻约15kΩ)

F.直流电源 (输出电压4V, 内阻不计)

G.滑动变阻器R1 (阻值范围0~50Ω, 允许最大电流1A)

H.滑动变阻器R2 (阻值范围0~200Ω, 允许最大电流2A)

I.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1) 据器材的规格和实验要求, 为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 直流毫安表应选____, 直流电压表应选_____.

(2) 实验要求电压和电流的变化范围尽可能大一些.则滑动变阻器应选_____, 在方框内画出实验电路图_____.

(3) 实验小组已将实验电路连接好了一部分, 请根据电路图用铅笔将图9所示的实物图连接完整.

(4) 实验测得多组电压、电流的值, 数据如下:其中一组数据有明显的错误, 请你判断错误的是第_____组.

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 在图10所示的坐标纸上作出U-I图象, 由图象求得被测电阻的阻值为_____.

三、计算题 (本大题共2小题, 共32分。计算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 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 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1. (原创) (12 分) 如图11所示, 质量为M=2kg、左端带有挡板的长木板放在水平面上, 板上贴近挡板处放有一质量为m=1kg的物块, 现用一水平向右大小为9N的拉力F拉长木板, 使物块和长木板一起做匀加速运动, 物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1, 长木板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2, 运动一段时间后撤去F, 最后物块恰好能运动到长木板的右端, 木板长L=4.8m, 物块看成质点, 不计挡板的厚度, 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g=10m/s2, 求:

(1) 小物块开始运动时的加速度;

(2) 拉力F作用的时间;

(3) 若F作用的时间为5s, 则物块到达长木板右端时的速度多大?

12. (原创) (20分) 如图12 所示, 圆形区域内经直线AB为界, 上半圆内有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 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下半圆内有垂直于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 圆的半径为R, 在磁场有左侧有一粒子水平加速器, 质量为m, 电量为-q的粒子在极板M右侧附近, 由静止释放, 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加速, 经一定的速度从磁场的边界离直径AB距离0.6R处水平进入直径AB上方的磁场.粒子在AB上方磁场中偏转后, 恰能垂直直径AB进入下面的磁场, 求:

(1) 加速电场的加速电压多大?

(2) 若粒子在AB下方的磁场中偏转后恰好从O点进入AB上方的磁场, 则AB下方的磁场磁感应强度多大?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多长? ()

四、选考题 (共15分。请考生从给出的三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13.[选修3-3]

(1) (原创) (6分) 下列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分子运动的平均速度可能为零, 瞬时速度不可能为零

B.液体与大气相接触, 表面层内分子所受其他分子的作用表现为相互吸引

C.一定量理想气体发生绝热膨胀时, 其内能不变

D.导热性能各向同性的固体, 可能是单晶体

E.随着分子间距增大, 分子间引力和斥力均减小, 分子势能不一定减小

(2) (原创) (9分) 如图13所示, 水平放置一个长方体的封闭气缸, 用无摩擦活塞将内部封闭气体分为A、B两部分.A部分的体积是B部分体积的两倍, 初始时两部分气体压强均为p、热力学温度均为T.使两部分的温度都升高ΔT, 活塞的截面积为S, 则

(1) 活塞移动的距离为多少?

(2) A、B部分气体压强增加多少?

14.[选修3-4]

(1) (原创) (6 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用同一个三棱镜演示光的偏折现象, 紫光的偏折角比红光的偏折角大

B.以相同入射角斜射到同一平行玻璃砖后, 红光侧移比紫光的侧移小

C.通过同一单缝衍射装置演示单缝衍射, 红光比紫光效果好

D.用同一装置进行双缝干涉实验, 红光的相邻条纹间距比紫光的大

E.以相同入射角从水中射向空气, 红光能发生全反射, 紫光也一定能发生全反射

(2) (原创) (9分) 振源O处质点从t=0 时刻由平衡位置起振, 经t=0.5s, x轴上0~12m范围第一次出现图14所示的简谐波, 求:

(1) t=0.5s时, x=6m处质点的振动方向;

(2) 此波可能的传播速度.

15.[选修3-5]

(1) (原创) (6 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光和电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

B.原子核的结合能越大, 原子核越稳定

C.发生光电效应时, 极限波长越短的金属材料逸出功越大

D.氢原子从n=3 能级跃迁到n=1 能级和从n=2能级跃迁到n=1能级, 前者跃迁辐射出的光子波长比后者的长

E.氦原子核由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组成, 其中两个质子之间三种作用力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核力、库仑力、万有引力

(2) (原创) (9分) 如图15所示, 水平面上放置的三个物块A、B、C静止在同一直线上, 水平面EF段是粗糙的, 长度为2L, 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物块B在EF的中点O, 物块C的左侧面接一轻弹簧, 现给物块A一向右的初速度v0, 物块A与B相碰后粘在一起, 并一同继续向右滑行滑过F点, 已知A、B的质量均为m, C的质量为2m, 不计物块的大小, 重力加速度为g, 求:

①A、B一起滑过F点时的速度;

②弹簧能获得的最大弹性势能.

2016年高考物理模拟试题 (二)

1.【答案】C

【解析】甲乙均沿同方向做直线运动, A项错误;若在t1时刻两物体相遇, 由于t1时刻前乙的位移大于甲的位移, 因此t1时刻前乙追赶甲, 甲在前, B项错误;甲运动的加速度越来越小, 速度变化越来越慢, 乙的速度越来越小, 乙运动的越来越慢, C项正确;乙做匀变速运动, 其平均速度为, 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 因此甲的平均速度大于, D项错误.

2.【答案】B

【解析】电风扇受到地面的支持力、重力、风的作用力、地面的静摩擦力四个力, A项错误;电风扇受到地面的支持力、重力、风的作用力、地面的静摩擦力四个力都有一个反作用力, 因此与电风扇有关的相互作用力有4对, B项正确;电风扇能立在地面上不发生移动, 是因为空气对风扇的作用力与地面对风扇的摩擦力平衡, C项错误、D项错误.

3.【答案】D

【解析】设抛出时初速度为v0, 根据机械能守恒, 落地时的机械能为, 则, 速度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得出, 所以D项正确.

4.【答案】B

【解析】设卫星的周期为T, 则, 求得, A项错误、B项正确;赤道平面内的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 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 , 即, C、D项错误.

5.【答案】C

【解析】由于发电机的输出电压不变, 理想升压变压器的匝数比不变, 因此输电线上输送电压U2不变, D项错误;设输送电流为I2, 降压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n3:n4, 则, 当R0减小时, I2增大, 发电机的输出功率P=I2U1增大, A项错误;输电线上的功率损失P损=I22R增大, B项错误;输电线上的电压损失I2R增大, 因此降压变压器的输入电压减小, 输出电压也减小, 用户得到的电压减小, C项正确.

6.【答案】AC

【解析】滑片P向右移,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减小, 电路中总电流增大, 流过灯泡的电流也增大, 因此灯泡变亮, A项正确;滑片P向右移的过程中, 外电阻从大于2Ω 到变成小于2Ω, 因此电源的输出功率先变大后变小, B项错误;滑片P不动, 断开S2, 电路中的总电阻增大, 电路中的总电流减小, 滑动变阻器与电源内阻两端的电压均减小, 灯泡两端的电压增大, 灯泡变亮, C项正确;由于电源内阻r=2Ω, 而外电阻大于2Ω, 断开S2后外电阻增大, 因此根据电源的输出功率与外电阻的关系可知, 电源的输出功率减小, D项错误.

7.【答案】CD

【解析】由于水平面上从A电荷正上方到B电荷正上方, 电势逐渐降低, 因此粒子C运动过程中电势能减小, B项错误, 由于动能与电势能的和一定, 因此动能一直增大, 粒子C一直向右做加速运动, A项错误;根据电场强度的对称性, PQ上粒子C运动的路径上的电场强度的水平分量一直向右且大小关于MN对称, 因此粒子C的加速度方向不变, 粒子C的加速度关于MN对称, C、D项正确.

8.【答案】BD

【解析】开始时, ab棒受到的摩擦力沿轨道斜面向上, 当cd向上做加速运动时, 回路中的电动势不断增大, 电流不断增大, ab棒受到的沿斜面向上的安培力也不断增大, 到t0时刻, ab棒刚好要上滑, 这时ab棒受到的摩擦力沿斜面向下, 因此ab棒受到的摩擦力先减小后增大, A项错误, B项正确;t0时刻,

, 则棒与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

, C项错误;在t0时刻撤去拉力的一瞬间,

, 求得加速度, D项正确.

9.【答案】 (1) 0.49 (2) 偏大

【解析】 (1) 电源频率为50Hz, 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计时点, 则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02×5s=0.1s, 由匀变速运动的推论Δx=aT2可知:加速度;

(2) 若用托盘和砝码的总重力来代替细绳对滑块的拉力, 则m2g-μm1g=m1a, 求得.由整体法用牛顿第二定律得, m2g-μ/m1g= (m1+m2) a, , 由此可知μ>μ/, 即测量的结果偏大.

10.【答案】 (1) V1A2 (2) 见解析 (3) 见解析 (4) 6 见解析5.2Ω.

【解析】 (1) 由于电源的输出电压为4V, 因此电压表选用0~3V的V1, 由于被测电阻约为5Ω, 因此电路中的最大电流约为3/5A=0.6A, 因此电流表选用A2.

(2) 由于要求电压、电流的变化范围尽可能大些, 因此滑动变阻器应采用分压接法, 因此滑动变阻器选用最大阻值较小的R1, 电路图如图1所示.

(3) 实物连接如图2所示.

(4) 根据实验数据作出U-I图象如图3所示, 从图上可以看出第6组数据偏差太大, 出现了错误.由图象可以求得被测电阻为Rx=03..058Ω=5.2Ω.

11.【答案】 (1) 1m/s2 (2) 4s (3)

【解析】 (1) 小物块开始运动时的加速度与整体的加速度相同, 对整体研究,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μ2 (M+m) g= (M+m) a1

求得a1=1m/s2

(2) 设拉力F作用的时间为t1, t1时间末长木板和物块的速度

撤去拉力后, 如果物块和长木板一起做匀减速运动, 则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物块要维持2m/s2的加速度需要的外力大小为2N, 而长木板对物块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f1=μ1mg=1N<2N, 因此物块不可能和长木板一起做匀减速运动, 物块与长木板发生相对滑动, 长木板的加速度

求得a2=2.5m/s2

小物块的加速度a3=μ1g=1m/s2

求得t1=4s

(3) 若F作用的时间为5s, 则5s末, 物块与长木板的速度为

长木板做匀减速运动的位移为

物块运动到长木板右端时的位移为x2=x1+L=9.8m

设物块运动到长木板右端时的速度为v1

则v2-v21=2a3x2

求得

12.【答案】 (1) (2)

【解析】 (1) 设加速电压为U1, 则

粒子进入磁场后, 由几何关系可知, 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1=0.6R

求得

(2) 由几何关系可知,

因此粒子在AB下方的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

求得B′=6B

粒子在AB上方的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周期

在AB下方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为

粒子再次进入AB上方磁场后运动轨迹如图, 设运动轨迹所对的圆心角为θ, 由几何关系得

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轨道如图所示, 则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为

13.【答案】 (1) BDE (2) ①0②

【解析】 (1) 分子的瞬时速度可能为零, 但分子运动的平均速度不可能为零, 选项A错误;液体表面具有收缩的趋势, 即液体表面表现为张力, 是液体表面分子间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的距离, 液面分子间表现为引力, 故B正确;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 一定量理想气体发生绝热膨胀时, 其内能减小, 选项C错误;导热性能各向同性的固体, 可能是单晶体, 符合单晶体特性, 所以D项正确;随着分子间距增大, 分子间引力和斥力均减小, 分子势能不一定减小, 要看分子间距是否接近平衡距离, 所以E项正确.

(2) 设原来A部分气体的体积为2V, 温度升高后, AB压强增加量都为 ΔP,

对A部分气体, 升高温度后体积VA, 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得:

对B部分气体, 升高温度后体积VB, 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得:

求得VA=2VB

因此活塞不会发生移动, 即移动的距离为0.

(2) 气体发生的是等容过程, 则

解得:

14.【答案】 (1) BCE (2) ①沿y轴负方向运动 ②28m/s

【解析】 (1) 光的偏折角不仅跟光的折射率有关, 还跟入射角有关, 因此A项错误;光线通过玻璃砖时, 因为紫光的折射率大, 则紫光偏折更厉害, 紫光的侧移大.故B项正确;由于红光比紫光波长长, 因此红光衍射效果明显, C项正确;用同一装置进行双缝干涉实验, 由公式 Δx=dLλ 可知蓝光的波长短, 相邻条纹间距小, 故D错误.相同入射角从水中射向空气, 因紫光的折射率大于红光, 所以紫光的临界角小于红光, 当红光能发生全反射, 紫光也一定能发生全反射, 故E正确.

(2) ①由于波沿x轴正向传播, 根据波动与振动的关系可知, t=0.5s时x=6m处质点正沿y轴负方向运动.

②若振源处质点t=0时刻从平衡位置沿y轴正向开始起振, 则

1.5T+3/4T=0.5s求得:T=2/9s

波速为

若振源处质点t=0 时刻从平衡位置沿y轴负向开始起振, 则

1.5T+1/4T=0.5s求得T=2/7s

波速为

15.【答案】 (1) ACE (2) ①②

【解析】 (1) 光和实物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 即光和电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 所以A正确;原子核的比结合能越大, 原子核越稳定, 所以B错误;因为逸出功, λ0就是金属材料的极限波长, 故极限波长越短的金属材料逸出功越大, 选项C正确;氢原子从n=3能级跃迁到n=1能级和从n=2能级跃迁到n=1能级, 前者跃迁辐射出的光子能量比后者大, 故根据可知波长比后者的短, 选项D错误;氦原子核由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组成, 其中两个质子之间三种作用力以核力为最大, 然后是库仑力, 最小是万有引力, 故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核力、库仑力、万有引力, 选项E正确.

(2) ① 根据动能定理, A与B相碰前的速度v1满足:

设碰撞后一瞬间A、B共同速度为v2, 则

设一起滑离F点时速度为v3, 则

求得

②A、B整体通过弹簧与C作用, 有共同速度v4时弹簧有最大弹性势能.

2016年高考物理模拟试题(二) 第7篇

1.如图1甲所示, 一个条形磁铁P固定在水平桌面上, 以P的右端点为原点, 中轴线为x轴建立一维坐标系。一个灵敏的小磁针Q放置在x轴上不同位置, 设Q与x轴之间的夹角为θ。实验测得sinθ与x之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已知该处地磁场方向水平, 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P的右端为S极

B.P的中轴线与地磁场方向平行

C.P在x0处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0

D.x0处合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2B0

A.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B.物体做变加速直线运动

C.物体的初速度大小为0.5m/s

D.物体的初速度大小为1m/s

3.如图3所示, 在远距离输电电路中, 发电厂的输出电压和输电电线的电阻均不变, 变压器、电表均为理想化的。若发电厂的输出功率减小,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电压表V1示数减小, 电流表A1减小

B.电压表V2示数不变, 电流表A2减小

C.输电线上损耗功率减小

D.用户总功率与发电厂的输出功率的比值减小

4.如图4所示, 质量均为m的两个滑块叠放在一起, 右端用一根细绳拴接在一起, 细绳绕过一个滑轮, 滑轮受到水平拉力F作用。M和N始终保持静止,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N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力等于M和N之间的摩擦力

C.细绳长度变长, 拉力F不变, 则M和N可能发生滑动

D.质点N受到五个共点力的作用

5.冥王星绕太阳的公转轨道是个椭圆, 公转周期为T0, 其近日点到太阳的距离为a, 远日点到太阳的距离为b, 半短轴的长度为c, A、B、C、D分别为长短轴的端点, 如图5所示。若太阳的质量为M, 万有引力常量为G, 忽略其他行星对它的影响则 ()

A.冥王星从A→B→C的过程中, 角速度不断减小

B.由于太阳质量的损失, 数百万年后假设冥王星轨道不变的话, 周期也不变

D.冥王星从A→B→C的过程中, 万有引力先做负功后做正功

6.如图6所示, 在绝缘水平面上固定两个等量同种电荷P、Q, 在PQ连线上的M点由静止释放一带电滑块, 滑块从静止开始一直向右运动到PQ连线上的另一点N (未标出, 且PM间距不等于QN间距) 时速度恰好为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PM间距一定大于QN间距

B.滑块的电势能一定逐渐变小

C.滑块的动能与电势能之和一定减小

D.滑块受到的电场力一定是先减少后增大

7.如图7 所示, 一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下端悬挂一质量为m的条形磁铁, 条形磁铁下面固定一电阻为R的导体环。先将条形磁铁从弹簧原长位置由静止释放, 并穿越下面的导体环, 则 ( )

A.磁铁在运动过程中, 所受的磁场力有时为动力有时为阻力

B.磁铁在释放的瞬间, 加速度为g

8.如图8 所示, 内壁光滑的环形槽半径为R。固定在竖直平面内, 质量均为m的小球A、B以等大的速率v0从圆心等高处向上、向下滑入环形槽, 若在运动过程中两球均未脱离环形槽, 设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两球再次相遇时, 速率仍然相等

C.小球A通过最高点时的机械能小于小球B通过最低点时的机械能

D.小球A通过最高点和小球B通过最低点时对环形槽的压力差值为6mg

二、实验题 (本大题共2小题, 共15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9. (8 分) 某同学利用如图9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运用牛顿第二定律测量滑块的质量M。 其主要步骤为:

1调整长木板倾角, 当钩码的质量为m0时滑块沿木板恰好向下做匀速运动。

2保持木板倾角不变, 撤去钩码m0, 将滑块移近打点计时器, 然后释放滑块, 滑块沿木板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并打出点迹清晰的纸带如图10所示 (已知打点计时器每隔0.02s打下一个点) 。

请回答下列问题:

(i) 打点计时器在打下B点时滑块的速度υB=____m/s;

(ii) 滑块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a=____m/s2;

(iii) 滑块质量M =____ (用字母a、m0、当地重力加速度g表示) 。

3保持木板倾角不变, 挂上质量为m (均小于m0) 的钩码, 滑块沿木板向下匀加速运动, 测出滑块的加速度;多次改变钩码的质量, 分别求出相应的加速度。

4若绳的拉力与所挂钩码的重力大小相等, 作出的a-mg图象如图11 所示, 则由图丙可求得滑块的质量M =____kg。 (g取10m/s2, 计算结果均保留3位有效数字)

10. (7分) 某同学为了测定一只电阻的阻值, 采用了如下方法:

(1) 用多用电表粗测:多用电表电阻挡有4个倍率:分别为×1k、×100、×10、×1, 该同学选择×100倍率, 用正确的操作步骤测量时, 发现指针偏转角度太大 (指针位置如图12中虚线所示) 。为了较准确地进行测量, 请你补充完整下列依次应该进行的主要操作步骤: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两表笔短接, 调节欧姆调零旋钮, 使指针指在0Ω 处。

c.重新测量并读数, 若这时刻度盘上的指针位置如图12中实线所示, 测量结果是____Ω。

(2) 为了尽量准确测该电阻, 要求测量时, 电表指针有较大偏转, 测量多组数据。除被测电阻外, 还备有如下实验仪器, 请选择仪器, 设计实验电路。

A.电压表V (量程50V、内阻约为25kΩ)

B.电流表A1 (量程500 mA、内电阻r1=20Ω)

C.电流表A2 (量程100 mA、内电阻约5Ω)

D.定值电阻R0 (80Ω)

E.滑动变阻器R (0~10Ω)

F.电源:电动势E=6V, 内电阻较小

G.导线、开关若干

请在虚线框内画出能准确测量电阻R的电路图 (要求在电路图上标出元件符号) 。请根据设计的电路图写出Rx的测量值表达式, Rx=____。

三、计算题 (本大题共2小题, 共32分。计算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 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 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 恒力F的大小。

(2) 若力F的大小可调节, 其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也可以调节, 如图13所示, 其他条件不变, 若在力F作用下物体匀速运动, 求力F的最小值及此时θ 的大小。

已知挡板的厚度不计, 粒子质量为m、电荷量为+q (q大于0) , 不计粒子的重力, 不计粒子间的相互作用, 整个装置都放在真空中。求:

(1) 能够进入磁场区域的粒子的速度大小;

四、选考题 (共15分。请考生从给出的三道物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13.【选修3-3】 (15分)

(1) (5 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填正确答案标号, 选对1个得2分, 选对2个得4分, 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 最低得分为0分)

A.分子间引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分子间斥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

B.分子力减小时, 分子势能也一定减小

C.绝热过程不一定是等温过程

D.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直径的实验中, 把用酒精稀释过的油酸滴在水面上, 待测油酸面扩散后又收缩的原因是水面受油酸滴冲击凹陷后恢复以及酒精挥发后液面收缩

E.有无确定的熔点可以区分晶体和非晶体

(2) (10分) 如图15 所示, 上端开口的光滑圆柱形气缸竖直放置, 截面积为40cm2的活塞将一定质量的气体封闭在气缸内。在气缸内距缸底60cm处设有a、b两限制装置, 使活塞只能向上滑动。开始时活塞搁在a、b上, 缸内气体的压强为p0 (p0=1.0×105Pa为大气压强) , 温度为300K。现缓慢加热汽缸内气体, 当温度为330K, 活塞恰好离开a、b。求:

1活塞的质量;

2当温度升为360K时活塞上升的高度。

14.【选修3-4】 (15分)

(1) (5分) 一条弹性绳子呈水平状态, M为绳子中点, 两端P、Q同时开始上下振动, 一小段时间后产生的波形如图16所示, 对于其后绳上各点的振动情况,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____。 (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给3分, 选对2个给4分, 选对3个给6分。每选错一个扣3分, 最低得分为0分)

A.两列波将同时到达中点M

B.两列波波速之比为1∶2

C.中点M的振动总是加强的

D.M点的位移大小在某时刻可能为零

E.绳的两端点P、Q开始振动的方向相同

1该介质的折射率n;

2该光束从射入该介质到第一次穿出经历的时间t。

15.【选修3-5】 (15分)

A.a=82, b=206

B.a=84, b=206

C. (1) 是β衰变, 放出电子, 电子是由中子转变成质子和电子而生成的

D. (2) 是α衰变, 放出的是正电子, 正电子是由质子转变成中子和一个正电子而生成的

(2) (10分) 用轻质弹簧相连的质量均为2kg的A、B两物块都以v=6m/s的速度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运动, 弹簧处于原长, 质量为4kg的物块C静止于前方, 如图19所示, B与C碰撞后二者粘在一起运动, 求:

(1) 当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时, 物块A的速度多大?

(2) 弹簧弹性势能的最大值是多少?

2008年高考物理模拟试题(二) 第8篇

一、选择题 (共10个小题, 每小题4分, 计40分.在每个小题提供的选项中, 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全部选对的得4分, 选不全的得2分, 有错或不选的得0分.)

1.1964年至1967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相继试验成功.1999年9年18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下列核反应方程中属于“两弹”的基本反应方程式是 ( )

(A) 92238U90234Τh+24Ηe

2.两束不同频率的单色光从棱镜的左侧射向右侧, 折射后的光路相同, 如图1所示, 则 ( )

(A) 两束光在玻璃中传播时, 光束Ⅱ的速度大于光束Ⅰ的速度

(B) 这两束光从棱镜的右侧以相同的入射角入射时, 若光线Ⅰ在棱镜左侧面发生全反射, 则光线Ⅱ也一定发生全反射

(C) 两束光线通过同一小孔时, 光线Ⅱ的衍射现象更明显

(D) 如果光束Ⅰ能使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 则光束Ⅱ也一定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

3.如图2所示, 甲分子固定在坐标原点O, 乙分子沿 x 轴运动, 两分子间的分子势能EP与两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如图中曲线所示.图中分子势能的最小值为-E0.若两分子所具有的总能量为零,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乙分子在P点 (x=x2) 时, 加速度最大

(B) 乙分子在P点 (x=x2) 时, 其动能为E0

(C) 乙分子在Q点 (x=x1) 时, 处于平衡状态

(D) 乙分子的运动范围为xx1

4.一个竖立的轻弹簧, 支撑着倒立气缸的活塞使其悬空静止, 如图3所示.假设活塞与气缸壁之间无摩擦且不漏气, 若大气压强增大, 气缸与活塞均有良好绝热性能,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弹簧的长度增长, 缸底离地面的高度减小, 缸内气体的内能减小

(B) 弹簧的长度不变, 缸底离地面的高度减小, 缸内气体的内能增加

(C) 弹簧的长度不变, 缸底离地面的高度增大, 缸内气体的温度降低

(D) 弹簧的长度减小, 缸底离地面的高度增大, 缸内气体的温度升高

5.如图4所示, 一带有电荷、水平放置的电容器的电容为C, 极板间竖直距离为 d, 带电量为Q.已知一个质量为 m, 带电荷量为+q 的粒子, 沿平行板电容器中间线匀速穿过.当电容器C不变, 带电荷量变为2Q (极板电荷性不变) 时, 粒子仍以原速率进入电场运动打在极板上, 则 ( )

(A) 粒子运动轨迹可能为曲线 a

(B) 粒子运动轨迹可能为曲线 b

(C) 粒子从进入电场至打到极板上的时间为t=dg

(D) 粒子从进入电场至打到极板上的时间为t=d×mCqQ

6.如图5所示, 一列简谐横波的波形图像用实线表示, 经时间Δt=0.2 s 的波形图像用虚线表示.已知波长为2 m,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若波向右传播, 则最大周期为2 s

(B) 若波向左传播, 则最大周期为2 s

(C) 若波向左传播, 则最小波速是9 m/s

(D) 若波速是19 m/s, 则波向左传播

7.如图6所示, 一正离子在垂直于匀强磁场的固定光滑轨道内做逆时针匀速圆周运动, 当磁场均匀增强时, 离子的动能将 ( )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可能增大, 也可能减小

8.“黑洞”是近代引力理论所预言的宇宙中一种特殊天体, 在“黑洞”引力作用范围内, 任何物体都不能脱离它的束缚, 甚至连光也不能射出.研究认为, 在宇宙中存在的黑洞可能是由于超子星发生塌缩而形成的, 2001年10月22日, 欧洲航天局由卫星观测发现银河系中心存在一个超大型黑洞, 被命名为:

MCG6—30—15r.假设银河系中心仅有此一个黑洞, 已知太阳系绕银河系中心做匀速圆周运动.则下列哪一组数据可以估算出黑洞的质量 ( )

(A) 太阳质量和运行速度

(B) 太阳绕黑洞公转的周期和到“MCG6—30—15r”的距离

(C) 太阳质量和到“MCG6—30—15r”的距离

(D) 太阳运行速度和“MCG6—30—15r”的半径

9.为了测量某电阻R的阻值, 分别连接成图7中甲、乙两个电路.在甲电路中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分别为3V和3 mA, 乙电路中两表的示数分别为2.9V和4 mA, 则待测电阻的大小应为 ( )

(A) 比1000Ω略大一些

(B) 比1000Ω略小一些

(C) 比725Ω略大一些

(D) 比725Ω略小一些

10.如图8所示, 理想变压器的初级线圈接交流电源, 次级线圈接阻值为R的负载电阻.若与初级线圈连接的电压表V1的示数为U1, 与次级线圈连接的电压表V2的示数为U2, 且U2<U1, 则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 )

(A) 该变压器输入电流与输出电流之比为U1U2

(B) 该变压器输入功率与输出功率之比为U2U1

(C) 通过负载电阻R的电流为Ι2=U2R

(D) 通过初级线圈的电流为Ι1=U22U1R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110分)

二.填空题 (本题共3小题, 共22分)

11、 (6分) 甲、乙、丙三位同学在使用不同的游标卡尺测量同一个物体的长度时, 测量结果分别如下:

甲同学:使用游标为50分度的卡尺, 读数为12.045 cm

乙同学:使用游标为10分度的卡尺, 读数为12.04 cm

丙同学:使用游标为20分度的卡尺, 读数为12.045 cm

从这些实验数据中可以看出读数肯定有错误的是__同学.

12. (8分) 用图9所示的电路测定未知电阻Rx的值.图中电源电动势未知, 电源内阻与电流表的内阻均可忽略不计, R为电阻箱.

(1) 若要测得Rx的值, R至少需要取__个不同的值.

(2) 若电流表每个分度表示的电流值未知, 但指针偏转角度与通过的电流成正比, 则在此电路测Rx时, R至少需要取__个不同的值.

(3) 若电源内阻不可忽略, 能否用此电路测量Rx的值?

13. (8分) 某同学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 得到了几条较为理想的纸带.他已在每条纸带上按5个点取好一个计数点, 即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 s, 依打点先后编为0.1.2.3.4.5.由于不小心, 几条纸带都被撕断了, 如图10所示.请根据给出的 (A) 、 (B) 、 (C) 、 (D) 四段纸带回答:

(1) (B) 、 (C) 、 (D) 三段纸带中从纸带 (A) 上撕下的那段应该是__;

(2) 打 (A) 纸带时, 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__m/s2.

三、计算题 (本大题包括6个小题, 共88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 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4. (14分) 民用航空客机的机舱, 除了有正常的舱门和舷梯连接, 供旅客上下飞机外, 一般还设有紧急出口, 发生意外情况时在飞机着陆后, 打开紧急出口的舱门, 会自动生成一个由气囊构成的斜面, 机舱的人可沿该斜面滑行到地面上来.若机舱离气囊底端的竖直高度为3.2 m, 气囊所构成的斜面长度为4.0 m, 一个质量为60 kg 的人在气囊上滑下时所受的阻力为240N, 试求人滑到气囊底端时的速度大小.g 取10 m/s2.

15. (14分) 温度传感器广泛应用于室内空调.电冰箱和微波炉等电产品中, 它是利用热敏电阻随温度而变化的特性工作的.在图11甲中, 电源的电动势E=9.0V, 内电阻可以忽略不计;G为灵敏电流表, 内阻Rg保持不变;R为热敏电阻, 其电阻值与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11乙的Rt 图线所示, 闭合开关, 当R的温度等于20℃时, 电流表示数I1=2 mA;当电流表示数I2=3.6 mA时, 热敏电阻R的温度是多少0℃?

16. (14分) 2005年7月4日13时52分, 美国宇航局“深度碰撞”号探测器释放的撞击器“击中”目标——坦普尔1号彗星, 这次撞击只能使该彗星自身的运行速度出现每秒0.0001 mm 的改变.探测器上所携带的总质量达370 kg 的彗星“撞击器”以每小时38000 km 的速度径直撞向彗星的慧核部分, 撞击彗星后“撞击器”融化消失.

请你根据以上数据, 估算彗星的质量 (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

17. (14分) 一长为L的细绳固定在O点, O点离地面的高度大于L, 另一端系一质量为 m 的小球.开始时, 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0°, 如图12所示.求小球由静止释放后运动到最低点时的速度.

解:小球从A运动到C

动的全过程中, 因为只有重力做功, 故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mg (L+Lsin30°) =12mvc2.

问:你认为上述解法正确吗?若同意, 请求出最低点的速度;若不同意, 则写出你认为正确的解法并求出最低点的速度.

18. (14分) 如图13所示, 两光滑平行导轨MNPQ水平放置在匀强磁场中, 间距为L.磁感应强度为B的磁场与导轨所在平面垂直.质量为 m 的金属棒 ab 垂直导轨且可沿导轨自由滑动.

导轨左端MP接一定值电阻, 阻值为R, 金属棒 ab 和导轨电阻均不计.现将金属棒 ab 沿导轨由静止向右拉, 使之平动, 保持拉力的功率恒定, 金属棒 ab 最终以速度3v做匀速运动.求:

(1) 金属棒匀速运动时, 拉力的大小;

(2) 此过程中, 当 ab 的速度为 v 时的加速度为多大?

19. (18分) 如图14所示, 在一次粒子碰撞实验中, 观察到一个速度几乎为零的K-介子 (电荷量与电子相同为 e) 与一个静止的质子 p 发生相互作用, 生成一个π+介子 (电荷量与质子相同) 和一个未知的X粒子, 在匀强磁场B中, π+介子和X粒子的轨迹如图14中所示.已知B=1.5T, 测得π+介子轨迹圆半径为R1=40.0 cm (已知电子的电荷量 e=1.6×10-19C) .

(1) .求X粒子轨迹圆半径R2;

(2) 现在实验室中测得π+介子的速度为0.8 c (c 为光速) , 由于它的速度接近光速, 根据相对论效应它高速运动时的质量 m (简称动质量) 随速度增大而增大, 图15反映了粒子在不同速度时动质量 m 与它静止时的质量 m0 (简称静质量) 的关系, c 为光速.试确定π+介子的静质量 m10.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C) (D) 2. (A) (C) 3. (B) (D) 4. (B) 5. (A) (C) (D) 6. (A) (C) (D) 7. (A) 8. (B) 9. (B) 10. (C) (D)

二、填空题

11.甲

12. (1) 由于电源和电流表的内阻不计, 不管电阻箱的阻值如何变化, 加在RRx两端的总电压不变, 总等于电源电动势.当电阻箱的阻值为R1时, 电流为I1;当电阻箱的阻值为R2时, 电流为I2.

则有I1 (R1+Rx) =I2 (R2+Rx) ,

可解得Rx= (I1R1-I2R2) / (I2-I1) .

I1、I2和R1、R2可从电流表和电阻箱读出.故R至少需取2个不同的值.

(2) 可设每格电流值为I0, 当电阻箱的阻值为R1时, 电流表指针偏转 n1 个格, 此时电流为 n1I0;当电阻箱的阻值为R2时, 电流表指针偏转 n2 个格, 此时电流为 n2I0.如同 (1) 中那样列方程可解得

Rx= (n1R1-n2R2) / (n2-n1) .

R至少需取2个不同的值.

(3) 若电源内阻不可忽略时, 得不到上述等式, 不能测出Rx的值.

13. (1) 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 应满足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增量相等, 由A段可知Δt=6.0 mm.1、2点间的距离 sⅡ与4、5点间的距离 sⅤ应满足

sⅤ=sⅡ+3Δs=54.0 (mm) .

所以从纸带A上撕下的那段应该是C段.

(2) a=ΔsΤ2=6.0×10-30.12=0.60 (m/s2) .

三、计算题

14.解:设旅客沿气囊斜面下滑时获得的加速度为 a, 受力分析如图16所示.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sinθ-f滑=ma,

设旅客滑到底端的速度为 v, 则有

v2=2al,

v=2l (gsinθ-fm) =5.6 (m/s) .

15.解:从图乙查得 t=20 ℃时, R的阻值为4 kΩ, 由E=I1 (R+Rg) 得

Rg=EΙ1-R=9.02-4=0.5 (kΩ) .

I2=3.6 mA时, 热敏电阻的阻值为R′, 则

R=EΙ2-Rg=9.03.6-0.5=2 (kΩ) .

从图中查得此时对应的温度为

t2=120 ℃.

16.解:以彗星和撞击器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 设彗星质量为M, 初速度为 v01.撞击器质量为 m=370 kg, 速度 v02=38000 km/h=1.1×104 m/s, 撞击后速度为 v, 由动量守恒得

Mv01-mv02= (M+m) v, (1)

由于M远大于 m, 所以上式可以化为

Mv01-mv02=Mv, (2)

解得Μ=mv02v01-v. (3)

据题给信息知, 撞击后彗星的运行速度改变了0.0001 mm/s, 即

v01-v=1×10-7 m/s, (4)

代入 (3) 得M≈4×1013 kg.

17.解:不正确.

AB, 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 由机械能守恒得12mvB2=mgL.

B点细绳绷紧, 由于细绳冲量的作用 (作用时间极短) 使小球做圆周运动的初速度为 vB=vBcos30°, 从BC, 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 由动能定理得

12mvB2+mgL2=12mvC2,

解得vC=5gL2.

18.解: (1) ab 以3v 匀速运动时, 有

F=F安, F=BΙLΙ=ER=3BLvR.

解得F=3B2L2vR.

(2) ab 的速度为 v 时, 有

Ρ=Fv=9B2L2v2RF=Ρv=9B2L2vR

F=BΙL=BLBLvRa=F-Fm=8B2L2vRm.

19.解析: (1) 由电荷守恒可知, X粒子的电荷量为-e.由动量守恒得

mXvX=mπ+vπ+,

由粒子做圆周运动, 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得

mv2R=qvBR=mveB,

与π+介子比较可得, X粒子的轨道半径

R2=R1=40.0 cm.

(2) 由R1=m1v1eB, 得

m1=eBR1v1=eBR10.8c=4.0×10-28 (kg) .

由图15知, 当 v1=0.8 c 时, 1m1=0.6m10

m10=0.6m1=2.4×10-28 (kg) .

故π+介子的静质量为

m10=2.4×10-28kg.

浙江高考物理创新试题评析 第9篇

例1 (2011年浙江理综第16题)如图1所示,在铁芯上、下分别绕有匝数n1=800和n2=200的两个线圈,上线圈两端与u=51sin314t V的交流电源相连,将下线圈两端接交流电压表,则交流电压表的读数可能是:

A.2.0V B.9.0V

C.12.7V D.144.0V

从网上获取试题后,一些年轻老师做出来的选项是B.理由如下:对于理想变压器,根据变压比公式,有:.原线圈的输入电压的有效值是:,交流电压表的读数是有效值U2,根据匝数n1=800和n2=200,可以算得U2=9.02V.所以,正确选项应该是B.

看看计算过程,似乎天衣无缝,答案应该是B了.在这里,9.0V这个选项的设置伪装得太巧妙了!在陷阱上面开满了诱人的鲜花.其实,上面的老师解题一开始就犯了一个假定性错误,把“1”字型铁芯中的两组线圈的变压器,看做是常见的“口”字型理想变压器了.假定不成立,计算的结果当然是错误的.在该题中,这一变压器不是理想变压器,原因是磁路没有闭合.如果我们在变压器这一新课教学中的“探究变压器线圈两端电压与匝数的关系”实验中,增加一个把变压器铁芯最上面的铁芯横担拆去后再测量副线圈的电压的实验步骤(如图2所示),那学生就会对磁路闭合与不闭合对副线圈电压的影响留下深刻的印象.高考时也就不会被这个假象所迷惑了.

在《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中,对变压器这一节课的基本要求是“掌握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电压与匝数的关系”.其发展要求是“会应用电压与匝数、电流与匝数的关系解决简单的问题”.并在说明中指出:“不要求分析、计算两个及两个以上副线圈和有两个磁路的变压器问题.”其要求是“理想的”、“简单的”、“一个磁路的”.那么,根据指导意见,两个磁路的变压器问题不作要求,那么磁路不闭合的是不是更不作要求了呢?

根据考生考后反馈,绝大多数的优秀考生通过上述计算后对该题均选择了B,而不知道怎么计算的差一些的考生反而有四分之一的正确概率选A.

无独有偶,2009年浙江理综第21题Ⅰ中的第(2)小题,有异曲同工之妙.

例2 (2009年浙江理综第21题Ⅰ(2))在“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中,某同学从标称为“220V 25W”、“220V 300W”、“220V500W”的3只灯泡中任选一只,正确使用多用电表测量灯泡阻值如图所示.该灯泡的阻值是___Ω,标称的额定功率为____W.

从图3中可以看出,多用电表的选择旋钮置于“×10”的欧姆挡,指针指在“16”刻度处,所以,其测量的灯泡的电阻的阻值是160Ω.对于这个填空一般考生是不会错的.而选择标称的额定功率为多少的灯泡,又是绝大多数的考生通过计算灯泡的电阻后对该题均选择了“220 V 300 W”功率的灯泡.甚至连试题在网上公布后,一些网上的答案也是选择了“220 V 300 W”功率的灯泡,至今还可以在网上查到.同样,不知道怎么计算的考生反而有三分之一的正确概率.

其计算过程如下:根据用电器的功率计算公式,将“220 V 300 W”功率的灯泡的数据代入,可得该灯泡的电阻为R=161Ω.160Ω测量值的设置,又是一个伪装得太巧妙、太诱人的陷阱.很多考生不约而同地、心甘情愿地掉入设置好的陷阱中!

我认为,这道试题的陷阱设置得比较好,至少要比例1中9.0V的陷阱恰当得多.因为用多用表欧姆挡测得的灯泡的电阻是冷电阻,而用公式计算得到的灯泡的电阻是灯泡正常发光工作时的热电阻.根据金属丝的电阻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计算结果的电阻值当然要比用多用表测得的电阻值大得多.正确答案应该是标称为“220 V 25 W”额定功率的灯泡.对于这一点知识,在《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中,对电阻定律这一节中的发展要求中明确指出“定性了解金属导体的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同样,如果我们在“学会使用多用电表”这一新课实验教学中增加一个用多用电表测量白炽灯泡的电阻的实验步骤,并对白炽灯泡的冷热电阻加以讨论,那么学生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象,高考时也就不会被这个假象所迷惑了.

高考物理模拟试题 第10篇

广东高考理综物理试题的命制和使用已走过三年的历程,纵观这三次的试题,我们可以用“尝试”“变脸”和“回归”来概括其基本的走势。2010年当我们首次揭开广东理综物理卷的神秘面纱时,早已习惯了“3+X”试题模式和难度“超重”的心理突然感觉有些“失重”,在惊呼两种试题有如此大的落差的同时,也存在其区分度能否挑起“选拔考试”重任的疑惑,但试题确实起到平稳过渡的作用。也许有了第一年的尝试,2011年的试题,在保持选择题和实验题基本稳定的同时,在第35题计算题的难度和情景设置上做了变化,但由于其他两科在总体难度、阅读量和答题量也都较前年有所提高,使物理题的相对难度有了不少的提升,考生一下子感觉有点“惛”!试题总体感觉有点“矫枉过正”的味道。2012年的试题,既有前2年的“常规”题型,也有“变脸”地方,但更多是一种“回归”,即难易点的界限回归第36题的第(2)设问,第34题实验题最后一个设问不设“障”,第35题回归两个“设问”,不再设置第(3)问。可以说,是一份平和、平实,有亮点但并不出彩的试题。

二、选择题的分析

广东高考理综物理试题的选择题部分的命制,坚持基础性、常规性和典型性。所设置的物理过程和情景对学生都有亲和力和熟悉感,有利于学生的临场发挥。题目大多联系实际而非单纯的物理模型,情景虽简单但都包含丰厚的知识内容。考查的也是非简单的记忆要求,更多的是推理、理解和应用等能力要求。

1. 考查的知识点相对稳定,更换的知识点大多是在同一范围内的微调,且没有超出大纲要求。共点力平衡,万有引力,热力学第一定律,交流电的图像、峰值和有效值等考点三年不动摇,原子物理主要考原子核的核反应类型,不涉及原子结构,热学主要考气体性质不涉及液体和固体部分。

2. 难度保持相对稳定,2010年平均难度为0.81(0.78~0.81),2011年为0.77(0.76~0.81,第20题为0.49),2012年约为0.84,都属于偏易的基础性题目,没有出现生僻的题目。

3. 知识内容要求保持相对稳定,三年都是四个I级要求和五个II级要求。知识内容保持单选题部分为热学2题,电磁学和力学各1题;双选题部分为原子物理1题,力学和电磁学各2题的格局不变。不再延续(3+X)模式试题对物理学史作单列的考核。

4. 题目基本为定性判断、推理和简单应用,保持1题的定量的运算,如2010年第17题,2011年第19题,2012年第16题。题干表述简洁、不再有“穿衣戴帽”的表述形式,选项设置简单不带有迷惑或隐蔽的干扰项,但大多四个选项之间相对独立不相关联。2010年主要是概念的理解和简单的推理判断,2011-2012年更注重于基本规律的应用。

5. 对3-3、3-5模块原子物理部分的考查依旧是“通识”和“通知”的基础型题目。这两个模块的考查定位就“配角”,为保全整个学科体系而设,不具备考查学生“能力”的功能,这三年考查的都是学生十分熟悉的知识内容和基本规律,虽然冠以联系实际的情景的帽子或源于实验题材,但并不构成学生作答的障碍。

三、实验题的分析

广东高考理综物理试题的实验题部分的命制,演绎“看别人做实验或帮助别人完成实验后作答问题”的模式,即要求考生利用试题提供的实验情景,运用所学的实验方法和手段,结合实验原理看懂实验,完善实验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能根据结果得出结论。题目注重对实验操作过程、原理和方法的考查,力求通过笔试形式体现“做过实验与没有做过实验”的区别,即重视学生的实验和探究的实践体验。重视实验方法的迁移应用,体现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能力要求。

1. 保持“一力一电”的题型结构不变,且两题的分值不均衡,呈现“一大一小”的格局。考查基本是教材中的经典实验或常见的实验,属考试大纲所要求的实验内容,但实验装置和方法会有迁移变化;设问比较常见,如纸带数据处理,万用电表和“两尺”的读数和量程选择,实物连线,实验步骤填空等。

2. 坚持考查基本仪器的使用,2010-2012年为刻度尺和打点计时器的使用,2012年为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使用。坚持考查实验操作的细节,形式为填写仪表读数或重要实验步骤。坚持考查考生利用物理实验图像和表格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如2011年的s-t2图像和U-I数据表格,2012年的m-x图像和L数据表格。

3. 难度保持相对稳定,2010年平均难度为0.7,2011年为0.58,2012年约为0.63,都属于难度中等偏易的题目。实验题板块的考查整体“常规”而“平实”,除2011年最后一个设问有新意,难度较大外,其他的设问并没有设障为难考生,这应该是实验题在整份试题中所处的位置和广东理综考生实验能力决定的。

4. 2012年的实验题有了些变化,打破前2年“电大力小”的格局,把力学的“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作为一个完整实验来考查,占据较大的实验分值。没有延续前2年的打点计时器使用和纸带处理数据的内容,考查了“两尺”的读数问题,体现了实验内容考查的全面性。

四、计算题的分析

广东高考理综物理试题的计算题,是理综试题中唯一能够展示考生思维状态和解题过程的题目,是理综试题能力立意的具体呈现。物理计算题的命制注重体现展示考生解决物理问题的思维过程和方法,通过设置典型的多过程的组合型题目,要求考生必须能够拆解、剖析各个过程,正确运用物理规律解决各阶段运动的题设问题。同时,在最后的第36题,都设置讨论型的设问,要求考生具备预见物体运动的可能发展进程的洞察能力,通过分析、判断求解物理过程。

1. 两个计算题都没有具体数值运算,均为字母符号运算,但通过设置一些具体的关系比值(如质量、力、电阻或长度等的关系比值)或系数(角度)数值(如摩擦系数、夹角数值等)简化运算过程和简洁答案表达式。

2. 保持“一力一电”的题型结构不变,题序除2010年“先力后电”外,后两年都是“先电后力”,且两题的分值均衡都为18分,但难度要求不一,第35题为常规性题目,题设难度为0.5左右,第36题为拔高性题目,题设难度为0.25左右,呈现“一中一难”的格局。

3. 无论是力学还是电学的计算题,均为多过程、多运动模型的组合体。如力学计算题,2010为“直线”与“圆周”模型的三过程组合体,2011年为“带块”“圆周”和“板块” 模型的三过程组合体,2012年为“转动”“直线”和“弹簧”模型的多过程组合体,且力学题都与碰撞和动量守恒定律结合。

4. 电学计算题的考查,前2年都考查了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2012年为电磁感应与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平衡问题。三年均不涉及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问题。

5. 从三年的题目难度看,第35题依次为0.59、0.41和约为0.50,第36题依次为0.34、0.21和约为0.20。第35题设计为常规型、中等难度题目,是考虑了试题所处位置、难度分布、考生在此时间节点的思维状态和题设有限的答题时间,体现让考生有更多得分机会的设计思想。第36题设计为拔高性,难度高的题目,是考虑到试题的区分度和选拔性,但在设问的设置上呈现阶梯性递升,第一设问依然是常规的,体现“让不同层次的考生都有得分的机会”,另一方面也降低了该题的零分率。

从这三年的广东理综物理题的命题情况看,剔除其他2科对物理答题的影响因素,物理题的本身难度和题型特点应该说保持得较为平稳,选择题的基础性、实验题的常规性和计算题的组合性已基本成型,并形成了广东理综物理题的特点和风格,试题的命制正逐步走向稳定和成熟。但需注意的是今年物理题虽然平和、平实,有亮点但并不出彩,应该存在改进和完善的空间。可以预计,2013年的理综物理题,基础性和常规性仍应是试题的主基调,广东理综物理题的特色还会延续,难度的微调和内容的创新是必然的,但生僻和繁杂的题目不会出现。我们期待出现一份既重基础又考能力,彰显能力立意,体现选拔功能,平实但也有新意的试题。

(作者单位:林岱芝,汕头市第一中学;蔡冬阳,汕头教育局教研室)

高考物理模拟试题 第11篇

一、对称法

对称性就是事物在变化时存在的某种不变性.自然界和自然科学中,普遍存在着优美和谐的对称现象.物理学中对称现象比比皆是,对称结构、对称的电路、对称的物和像等等.一般情况下对称表现为研究对象在结构上的对称性、物理过程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对称性、物理量在分布上的对称性及作用效果的对称性等等.

例1(2015年高考理综山东卷第18题).直角坐标系xOy中,M、N两点位于x轴上,G、H两点坐标如图1所示.M、N两点各固定一负点电荷,一电量为Q的正点电荷置于O点时,G点处的电场强度恰好为零.静电力常量用k表示.若将该正点电荷移到G点,则H点处场强的大小和方向分别为()

(A),沿y轴正向

(B),沿y轴负向

(C),沿y轴正向(D)沿y轴负向

解析:因正电荷Q在O点时,G点处的电场强度恰好为零,则根据电场强度的叠加原理可得:两负电荷在G点形成的电场的合场强的大小为,方向沿y轴正向;根据对称性可得:两负电荷在G点的场强与在H点的场强等大反向,则:两负电荷在H点的合场强的大小为E2=a2kQ,方向沿y轴负向;若将该正电荷移到G点,则该正电荷在H点的场强的大小为,方向沿y轴正向.若将该正点电荷移到G点,则H点处场强的大小,方向沿y轴负向,答案(B)正确.

二、图象法

所谓图象法,就是利用图象本身的数学特征所反映的物理意义解决物理问题(根据物理图象判断物理过程、状态、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和求某些物理量)和由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或物理规律画出物理图象,并灵活利用图象来解决物理问题.

例2(2015年高考物理上海卷)一颗子弹以水平速度v0穿透一块在光滑水平面上迎面滑来的木块后,二者运动方向均不变.设子弹与木块间相互作用力恒定,木块最后速度为v,则()

(A)v0越大,v越大(B)v0越小,v越大

(C)子弹质量越大,v越大

(D)木块质量越小,v越大

答案:(A)(C)

解析:设木块的长度为L,木块的质量为m1,子弹的质量为m2,子弹与木块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为F,子弹从射入木块到穿出木块的过程中,木块的位移大小为s1,子弹的位移大小为s2,如图2所示,由几何关系可得:s1+s2=L(L为定值),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对木块:F=m1a1,对子弹:F=m2a2,如图3所示,CD段表示v0未增大时子弹的v-t图象,MG段表示v0未增大时木块的v-t图象,梯形CDFO的“面积”的大小表示v0未增大时子弹的位移的大小,梯形MGFO的“面积”的大小表示v0未增大时木块的位移的大小,则梯形MGDC的“面积”的大小等于L;AB段表示v0增大后子弹的v-t图象,MN段表示v0增大后木块的v-t图象,梯形ABEO的“面积”的大小表示v0增大后子弹的位移的大小,梯形MNEO的“面积”的大小表示v0增大后木块的位移的大小,则梯形MNPC的“面积”的大小等于L;由图可得:v1>v2(其中v1为v0增大后木块最后速度,v2为v0未增大时木块最后速度)即:v0越大,v越大,答案(A)正确;子弹质量越大,子弹的加速度越小,木块质量越小,木块的加速度越大,同理画图象可得:答案(C)正确,答案(B)和(D)都是错误的.综合上面分析可得:本题答案选(A)(C).

三、类比法

例3(2015年高考理综山东卷)如图4甲,R0为定值电阻,两金属圆环固定在同一绝缘平面内.左端连接在一周期为T0的正弦交流电源上,经二极管整流后,通过R0的电流i始终向左,其大小按图4乙所示规律变化.规定内圆环a端电势高于b端时,a、b间的电压Uab为正,下列Uab-t图象可能正确的是()

解析:我们知道线圈围绕垂直于匀强磁场的轴匀速转动时,线圈产生正弦交流电(或余弦交流电),当线圈和磁场垂直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最大,线圈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零,线圈的磁通量变化率为零,线圈产生的感应电流为零;当线圈和磁场平行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为零,线圈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最大,线圈的磁通量变化率最大,线圈产生的感应电流最大;在0~0.25T0时间内,通过外圆环的电流为顺时针且增强,且在0.25T0时刻电流最大,外圆环产生的磁场垂直于纸面向里且增强,穿过内圆环的磁通量增大且在0.25T0时刻磁通量最大,由楞次定律可得:流过内圆环的感应电流方向沿逆时针方向且在0.25T0时刻感应电流为零,感应电动势为零,由于在电源的内部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负极流向正极,所以在0~0.25T0时间内,内圆环a端电势高于b端且在0.5T0时刻Uab=0,由于只有(A)和(C)答案中在0.25T0时刻Uab=0,所以答案(B)和(D)都是错误的;由图乙可得:流过外圆环的电流具有周期性,即在0~0.5T0时间内和在0.5T0-T0时间内流过外圆环的电流的情况相同,同理可得:在0~0.5T0时间内和在0.5T0-T时间内Uab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相同,答案(A)错误,答案(C)正确.综合上面分析可得本题答案选(C).

点拨:本题通过类比“线圈在匀强磁场中转动,当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最大时,线圈的感应电动势为零.”得到:在0.25T0时刻Uab=0,再结合流过外圆环的电流具有周期性,本题便迎刃而解.

四、假设法

例4(2015年高考物理上海卷第25题).如图5所示,两根通电长直导线a、b平行放置,a、b中的电流强度分别为I和2I,此时a受到的磁场力为F,若以该磁场力的方向为正,则b受到的磁场力为___.当在a、b的正中间再放置一根与a、b平行共面的通电长直导线c后,a受到的磁场力大小变为2F,则此时b受到的磁场力为___.

答案:-F-3F或5F

解析:两根通电长直导线a、b平行放置,a、b中的电流强度分别为I和2I,此时a受到的磁场力为F,若以该磁场力的方向为正,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得:b受到的磁场力为-F.由安培定则可判断:b的左侧磁场垂直于纸面向外,由左手定则可得:a受到的安培力水平向右,即规定水平向右为正方向.当在a、b的正中间再放置一根与a、b平行共面的通电长直导线c后,不妨假设流过c的电流方向竖直向上,由安培定则可得:c的左侧磁场垂直于纸面向外,c的右侧磁场垂直于纸面向里,根据对称性可得:c在a和b处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相等,设为B,由左手定则可得:c对a的磁场力水平向右,c对b的磁场力水平向左,对a由力的合成知识可得:2F=F+BIL,对b由力的合成知识可得:此时b受到的磁场力为F'=-F-2BIL=-3F;不妨假设流过c的电流方向竖直向下,由安培定则可得:c的左侧磁场垂直于纸面向里,c的右侧磁场垂直于纸面向外,根据对称性可得:c在a和b处的磁感应电场强度的大小相等,设为B,由左手定则可得:c对a的磁场力水平向左,c对b的磁场力水平向右,对a由力的合成知识可得:2F=BIL-F,3F=BIL,6F=2BIL,对b由力的合成知识可得:此时b受到的磁场力为F'=-F+2BIL=6F-F=5F.

上一篇:新闻领域道德问题下一篇:电视后期制作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