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生产机械化系统

2024-07-30

玉米生产机械化系统(精选10篇)

玉米生产机械化系统 第1篇

1 农机农艺对玉米生产的好处

从全局上看, 农机农艺结合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必然需求, 也是相关农业部门必须要把握的一项重要工作。从实际效益上看, 推进农机和农艺结合工作可以有效提高我国农业的综合生产力, 巩固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和持续增收。在玉米生产中推进农机农艺结合,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作物品种培育不当, 耕作制度和栽植方式不适应等问题。在玉米的生产过程中, 依照农艺要求适当引进可行的农机技术, 比如在玉米耕地和播种时期引进相应的耕地机械和播种机械, 既可以减少农民的手工劳动力, 降低劳动成本, 又可以提高耕地和播种效率。如果农业机械的使用贯穿于玉米生产的全过程, 那么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玉米的生产总量, 实现玉米高产和高效的协同发展。

2 玉米生产机械化系统

玉米生产机械化系统, 全称“玉米机械化生产工艺与装备系统”, 此系统既从属于农业生产大系统, 又可细分为多个相互渗透、制约和促进的农业子系统。如果将玉米生产机械化系统看作一个大系统, 那么其系统必定具有一定的层次和结构性;而如果将其系统细分为多个子系统, 那么在其子系统内部还可以继续细分, 延伸和建立更多的, 下一层次结构的子系统。本篇文章将玉米生产机械化系统细分为三个子系统, 即技术系统、组织系统和管理系统, 三者的定义与关系如下:

2.1 三个子系统的定义。

技术系统, 实际指玉米生产过程中所需要和涉及的各类技术 (比如农艺技术中的玉米选种、栽培;农机技术中的机械制造、运用等) , 以及将所有技术连接起来的一条技术路线;组织系统是指专门生产和种植玉米的农户、企业以及其他农机化组织等;管理系统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共同组成的一个系统, 其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对玉米生产全过程中的资源、任务等所有内容进行管理。

2.2 三者之间的关系。

首先, 技术系统、组织系统和管理系统均从属于玉米生产机械化总系统;其次, 技术系统是总系统中的奠基石, 其系统的运行需要组织系统和管理系统共同作用;再次, 组织系统有权对技术系统进行选择与利用, 同时也受到管理系统的调配和控制;最后, 管理系统起着调控全局的作用, 其既需要对组织系统中的相关农户、企业进行管理, 又需要对技术系统所采用到的所有技术方法进行管理。

3 玉米生产机械化系统的集成方法

在玉米生产机械化系统中, 其集成方法也可称为系统集成技术, 主要功能是将机械化系统中的各个要素进行汇集, 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整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从而使得所集成、整合的要素能够与其他要素互补, 形成一种更加高级的整体结构, 并充分发挥出结构的功能, 实现玉米生产机械化系统整体功能的质的跃变。玉米生产机械化系统集成技术所具有的特点主要有: (1) 集成单元可以不选择最好最昂贵的, 但一定要选择对合适, 最能满足系统功能需求以及投资规模的, 玉米生产所需要的相关技术、资源以及产品等的要求也是如此; (2) 玉米生产机械化系统不是简单的子系统或集成单元间的组装或链接, 而需体现出更多的子系统优化设计、标准制定与接口管理能力; (3) 玉米生产机械化系统内部所包含的集成内容应该有技术、组织和管理三个方面。事实上, 玉米生产机械化系统内部采用集成技术的最终目的是, 通过对现有优秀资源的充分利用, 实现在最短时间、最低成本消耗下完成符合玉米生产要求的系统的构建。

4 技术、组织和管理三个子系统集成

4.1 技术集成。

4.1.1农艺路线与动力配备的对接。玉米生产农艺路线含有选种、耕整地、播种、田间管理、收获等许多道工序。有的工序时间紧凑, 并且可以通过复式机械作业, 减少机械进地次数, 缩短农时。例如在秋季, 传统的农业生产要经过玉米收获、秸秆还田、破茬、翻耕、平整、筑畦、小麦播种、镇压等8道工序, 造成人工投入多, 机械作业成本高, 严重影响农民收入。4.1.2播种量与精量播种机的对接。玉米传统播种方式是每穴播3~5粒种子, 同一个种穴可能会长出多株玉米, 需要进行人工间苗, 而间苗工作量较大, 通常每亩地需要2~3个工日。随着土地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 加之农业劳动力因快速转移而不断减少, 对机械化播种特别是精量播种需求日益迫切, 也对先进适用的精量播种机提出了更高要求。

4.2 组织集成。

组织集成是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将具有不同功能的组织要素 (单元组织、子系统组织) 集合成为一个有机组织体的行为过程, 其目的是使各组织要素以最合理的结构形式结合在一起, 使组织行为更加和谐有序, 并能取得聚变放大效果。玉米生产过程中各组织要素之间的关系有相互合作、单方向服务、职能相互融合等。玉米生产机械化组织集成思路在实际生产中有所体现, 如一些地区推行的“五统一”、“六统一”和“十统一”等措施是较好的集成方法, 通过这种方法使玉米生产从选种到收获逐步实现统一化, 利于标准化种植和农机农艺结合技术的推广。

4.3 管理集成。

管理集成是指在掌握管理单元本身的基础上, 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管理单元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组合, 形成具有整合增效效果的有机整体。其中, 管理单元是指某种资源、过程、任务调配等, 管理集成贯穿于技术集成和组织集成阶段。玉米生产过程的资源主要包括农业机械、土地、人力、种子、化肥、农药等。根据玉米生产要求合理安排这些资源, 使资源既能满足生产的需要又不产生浪费, 同时效率达到最高, 这需要管理者采取有效的措施。合理配备农机装备是资源管理的重要方面。配备农机装备应当根据当地实际情况, 一方面要增加装备配备, 提高机械化水平;另一方面也要避免形成装备配备越多越好、功率越大越好的错误认识。

结束语

综合以上基于农机与农艺结合的玉米生产机械化系统的研究, 最终得出:玉米生机械化系统集成技术为其系统实现标准化和具体化提供了一种新型的论证、研究方法, 且这一套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能够通过对总系统内部技术系统、组织系统以及管理系统的分析, 证明农机农艺结合并协同生产, 可以有效提高玉米生产总值, 实现高效率、高质量、较低成本完成玉米生产机械化系统的生产目标, 促进我国玉米生产水平不断高升。

参考文献

[1]戴汝为.系统科学及系统复杂性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 2002 (11) .[1]戴汝为.系统科学及系统复杂性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 2002 (11) .

[2]舒光复.综合集成系统重构及宏观经济研究中的应用[J].系统工程学报, 2001 (5) .[2]舒光复.综合集成系统重构及宏观经济研究中的应用[J].系统工程学报, 2001 (5) .

玉米生产机械化系统 第2篇

关键词:玉米收获;机械化;玉米生产;发展

中图分类号:S23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6-0139-1

玉米是我国三大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年播种面积近2500万公顷。但是机械收获率仅5%,发展速度比较慢。当前虽有不少玉米收获机械已经应用于生产实际,但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与现代农业生产的要求差距还很大。

1 发展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必要性

我国玉米生产在世界上排名第二,同时也是玉米最大的消费国。玉米用途很广,可作为粮食、饲料,同时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特别是近年来生物能源技术的发展,促使了玉米消费快速增长。玉米价格上升,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植玉米的热情,玉米种植面积逐渐扩大。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玉米收获机械化的问题已成为最突出、最薄弱的环节,是现阶段农机化发展的热点问题。玉米人工收获和秸秆处理是玉米生产中最繁重的体力劳动,玉米人工收获劳动强度很大,农民劳作非常辛苦,亟盼通过实现机械化改变生产条件;同时玉米收获用工多,成本高,使用机械可以降低生产投入;在人工收获玉米时有的农民为了减轻劳动,玉米秸秆选择焚烧处理,从而造成环境污染;大量农村劳动力开始转向非农产业,人工作业已经很难满足农忙季节抢种、抢收的要求。因此,实现玉米收获机械化是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是利国利民的大事。

2 制约玉米机械化收获的瓶颈

2.1 种植模式因素的制约

玉米收获机械一般是根据固定的某种农艺耕作模式(如行距、株距)而设计,具有很强的区域性,多数要求对行收获,但是我国各地玉米种植形式的各不相同,有垄作、平作、套作等形式,且种植的行距差异很大,收获时玉米茎秆和籽粒水分也有较大差别。行距的不规范制约了玉米收获机的发展。

2.2 农机产品生产水平的制约

玉米收获机械化由于起步比较晚,产品的生产、设计水平相对较低,很多都存在着性能和质量问题;机械制造质量不过关,可靠性比较差;玉米收获机械产品很多存在着安全隐患,生产企业售后服务跟不上。

2.3 经济因素的制约

2.3.1 投资见效晚 由于作业时间短,效率低,购机户收入不高,玉米收获机投资回收期比较长,制约了农民购买的积极性,这是阻碍玉米机械收获推广的最大障碍。

2.3.2 资金限制 玉米收获机械属于大型农业机械,价位比较高,多数农民资金有限,没有购买能力,使玉米机械化收获大面积推广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这也是玉米收获机械化推广困难的最主要原因。

2.4 国家政策的制约

各级政府对玉米收获机械化的重视程度和扶持力度不高。近年来,国家虽然逐渐开始重视对农业的扶持,加大了粮食种植、农机购置等方面的补贴力度,但是在农机的选购、应用以及农艺、农机结合方面对农民的引导、示范、扶持没有完全到位,影响了玉米收获机的发展。

3 未来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建议

近年来,国家逐渐开始重视玉米收获机械化,且逐年加大了对玉米机收的科研投资和购置的补贴力度,促进了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发展,使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开始走向成熟,收获机械性能日趋可靠。因此,我们要以此为契机,抓住机遇,正确引导,加强培训,推动玉米机械化收获的发展,实现玉米生产跨越式发展。

3.1 政府部门要重视农机和农艺的结合

在推广玉米机械化收获的同时,政府部门要重视农机、农艺的结合,应积极培育、引进成熟度、结棒部位一致,抗病虫、抗倒伏的优良玉米品种;引导农民规范化、规模化种植,机播与机收行距要相适应;倡导农村土地合理流转,规模化经营,以提高收获机械的适应性,降低收获损失,提高作业效率,增加农民收入。

3.2 做好玉米收获机械的引进和试验工作

尽管制约玉米机械化收获发展的因素较多,但是玉米收获机械化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此,我们应该总结经验,认真做好新型玉米收获机械的引进和试验工作,并积极开展试验研究,通过设立科学规范的玉米收获机械化示范园区,强化试验、示范作用,降低玉米收获机械的购置风险,辐射带动农民的购机积极性,从而促进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健康的发展。

3.3 提高机具的利用率

农机部门要从服务环节加强技术保障,及时提供气象、地理信息,使作业避开阴雨天气,积极组织引导玉米收获机械的跨区作业,提高机具的利用率。同时理部门要结合小麦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的经验,切实加强对玉米机械收获的组织和引导,开展有效的跨区流动作业,提高机具的利用率,缩短机械投资的回收期,增加农民收入。

3.4 注重机手的技术培训和机具的售后服务工作

要加强机手的技术培训工作,提高机手的技术素质,使其既能熟练操作和使用极具,又能进行安装、调试和简单维修,以减少机械使用过程中的故障率,提高作业质量和生产效率;零部件制造方面,生产厂家要严把质量关,提高零配件的质量,同时做好配件供应与三包服务工作,不断完善技术服务,提高机具的售后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为农民及时排除机械故障,减少停机时间,提高机械使用效率。

玉米机械化生产关键技术 第3篇

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是一项集成技术。要求在玉米生产过程中以机械化精少量播种、秸秆还田和机械化收获为主体的各项农业机械化科学技术的应用和组织实施。集成组装配套机械深松、耕整地、机械中耕、机械植保、烘干、脱粒等机械化技术, 综合应用全方位深松机, 联合整地机、精量播种机、农药、除草剂喷施机、联合收割机等农业机械。

近几年, 随着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 广大农民种田积极性空前高涨, 种植观念发生着质的飞跃, 对农业机械的需求日趋强烈。因此, 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生产关键技术就显得尤为迫切。现将我县玉米机械化生产关键技术介绍如下:

一、机具选择

动力机械向大功率、多功能方向发展, 并能与多种农机具合理配套, 可一次完成深松、灭茬、施肥、播种等分项作业。推广使用的典型机具有:71-3型气吸式播种机、2BF-2型通用中耕播种机、2BF-1型施肥播种机等, 上述机具中大多带有深施化肥的装置, 可一次完成开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等多项作业工序。玉米播种机选择配套80马力以上的驱动机械, 机械化收获玉米收割机的驱动机械需要100马力左右。选用机型的技术经济指标应达到:联合收获总损失率 (籽粒、果穗) ≤5%, 籽粒破碎率≤1%, 果穗含水率≤5%, 断穗率≤5%;秸秆运用作业留茬高度≤10厘米, 还田茬秆切碎合格率≥90%, 还田茎秆抛撒不均匀率≤20%。在玉米籽粒完熟、水分降至20%时收获, 根据秸秆回收与否选用果穗机或茎穗兼收机型。

二、玉米品种的选择

种子质量是制约玉米机械化播种和收获生产水平提升的主要因素之一, 直接影响精量播种技术的实施与推广。机械单粒精量播种对种子质量要求很高, 在播种前面要进行严格分级和精选, 一般要求发芽率在95%以上, 纯度在96%以上, 净度在98%以上, 发芽势强, 种子质量高, 适宜各种型号玉米播种机械单粒精播的需要。

我县重点推广郑单958、先玉335、中科11、鲁单981、登海11、农大108、弘大8号、隆平206等优良品种。

三、选地和培肥地力

玉米生产潜力大, 喜肥, 不耐盐碱, 对土壤条件要求比较高。玉米要想获得高产, 一般要求土壤有机质在1.2%以上, 碱解氮60ppm以上, 速效磷5ppm以上, 土壤含盐量0.2%以下。常年施用有机肥的肥沃土壤, 易获得高产。培肥地力是长期的工作, 应合理安排轮作, 实行秸秆还田或倒茬“过腹还田”、增施有机肥等措施, 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磷养分。

四、播种前土壤准备

为了适宜机播, 保证播种质量, 土壤要有足够的墒情。耕层土壤所含水分适宜, 在田间最简便的测定方法是:以手捏土成团, 使其自然落地时散成碎块为合适。这时进行整地易于达到整地的“六字标准”, 即墒:播前土壤应有充足的底墒;平:土地要平整;松:耕层疏松, 上虚下实;碎:没有大的土块;净:田间洁净, 无大的残茬、草根;齐:地头、地边、地角整齐无漏耕。

五、种子处理

种子处理包括选种、晒种和药剂拌种。

1. 选种

播种前进行严格分级和精选, 除去病斑粒、虫食粒、破损粒和杂质, 使其更适宜机械播种。

2. 晒种

播种前一周将种子在晴天晒2~3天, 提高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 杀死部分病菌。

3. 药剂拌种

种子包衣处理或药剂拌种, 可有效防治前期病虫害, 可促进生根, 确保苗全、苗齐、苗均。选择高效拌种剂, 药效期长, 对地下害虫有2~3个月的防治效果, 对地上的刺吸式害虫蚜虫、蓟马、灰飞虱也有6~7个星期的防效, 它既有杀虫作用, 又有促使虫子趋避的作用, 可以有效地预防玉米粗缩病的发生。

六、播种期和播种技术

掌握好播种期和播种质量是影响苗全、苗齐、苗匀、苗壮的关键, 而幼苗状况是关系到产量形成的基础, 苗情不好, 要想获得高产是十分困难的。

1. 播种期

春播玉米, 一般在10cm土层温度稳定在10~12℃以上时即可播种, 如用地膜覆盖, 可适当早播, 提前成熟。我县一般在4月中下旬, 夏玉米播种适宜期在6月5日~20日, 最佳播种期在6月10~15日, 播期过迟一般日减产1%~2%。

2. 播种方法和播量

一般采用半精量或精量播种, 精量播种就是利用精量播种机将玉米种子按农艺要求的播量、行距、株距、深度精确播入土壤的技术。其特点是可做到单粒点播、出苗整齐、一致性好, 无需间苗。该项技术既可实现标准化种植, 保证播种质量, 又能有效降低作业成本, 提高生产效率。精量播种每亩用种量为1.5~2千克, 但是种子必须精选分级, 种子质量达一级标准, 用普通谷物播种机条播一般每亩用种为3千克。

一般要求播深5~6cm, 播后应进行镇压, 使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播种时要随时注意检查播种质量, 保证播种深度合适, 种子分布均匀, 覆土严密, 镇压结实。发现漏播断条, 应做好记号, 及时补种。

七、适宜的密度

足够的株数和适宜的密度是玉米获得高产的重要保证, 过密、过稀都难获得高产。当前, 我县玉米种植密度主要依其用途, 由人们自行掌握, 如青饲玉米密度就可加大, 以增加生物产量。高密度使植株之间对土壤养分、水分的需求加大, 以及植株之间相互遮光, 影响光合作业产物的积累, 容易造成空秆;种植过稀则因不能充分利用水分、养分及日光, 同样不能获得理想的产量。

玉米的适宜密度因品种株型、生育期长短和土壤肥力高低而有不同。一般中晚熟、晚熟品种每亩3000~3500株;中熟品种3500~4000株/亩;早熟品种4500~5000株/亩。土壤肥力较高的, 株型紧凑耐密品种, 可适当增加密度。

种植行距一般有两种:一是等行距60~65cm。二是宽窄行种植, 宽行距80cm与窄行距40cm交替。

八、平衡施肥

施肥原则是施好基肥, 带上种肥, 追好拔节肥, 大喇叭日期再促一把, 重施穗肥、酌补粒肥。据专家研究表明, 每生产100kg玉米籽粒, 约吸收纯氯3kg, 纯磷1kg, 纯钾2.2kg。因此, 要达到亩产600kg以上, 需要施氨18~20kg、磷6~8kg、钾12~15kg, 即折合尿素40kg、磷肥50kg、钾肥25kg。另外, 每亩再加施硫酸锌1kg。

1. 基肥

基肥用量一般占总施肥量的40%~50%, 施有机肥1000~2000kg/亩, 最好与20kg磷肥堆沤后施用为宜。氮肥一般可施用尿素, 以15~20kg/亩为宜;磷肥可施用过磷酸钙25~30kg/亩;钾肥可用硫酸钾或氯化钾5.0~7.5kg/亩。亩施基肥最好选用三元复合肥30~40kg。夏玉米由于生长前期处于高温条件下, 肥料分解快, 若基肥施用过多, 苗期容易徒长, 养分还容易流失, 所以应适当少施基肥。

2. 苗肥、拔节肥

在基肥用量不足或基肥未用速效氮肥时, 应尽早追施苗肥, 如果基肥充足或土壤条件比较好, 幼苗生长健壮, 则可不追施苗肥。拔节肥作用主要是强根壮秆, 提高整齐度, 一般占总适肥量20%~30%。

3. 穗肥 (大喇叭口肥)

玉米大喇叭口期:在玉米果穗位叶及其上下两叶 (即穗三叶) 开始抽出而未展开之际, 植株心叶丛生, 上平中空, 状如喇叭, 故称为大喇叭口期。一般展开叶9~11片, 可见叶12~15片, 可见叶与展开叶相差4~5片。

大喇叭口期植株特征:在最上部展出叶与未展出叶之间的叶鞘部位, 能摸到软而有弹性的雄穗。

大喇叭口期是肥水敏感期, 也是肥水需求高峰期, 是施肥灌溉的重要时期, 同时也是防治玉米螟的最佳时期。因此, 穗肥非常重要, 要掌握适宜的时机适施穗肥, 增产效果才能显著。

1) 用量:一般20~25kg/亩, 占总追肥量的60%~70%。

2) 施用时期:一般中晚熟品种应在抽雄前10~15天左右施用穗肥, 即在玉米大喇叭期, 此时雌穗进入小花分化期, 雄穗进入四分体分化期。

3) 注意事项:穗肥还应依照苗情、肥料种类、酌情施用。一般苗势差、基肥不足的, 应早施、多施。

4. 粒肥

粒肥一般要视田间苗情和穗肥用量, 一般占总适肥量的15%~20%, 其作用主要防止早衰, 增加粒重。在高产栽培上, 一般春玉米可以追粒肥, 夏玉米在后期明显缺肥时, 可追施粒肥, 秋玉米一般不需施粒肥。

九、灌溉

灌好底墒水是保证苗全、苗齐、苗壮的重要条件, 底墒水每亩80m3左右, 要灌深、灌透、灌匀。

玉米整个生育期间一般要灌水3~4次, 第一次水一般在拔节期或稍晚一些配合追拔节肥进行。当土壤含水量低到田间持水量的40%~50%, 中午叶片呈现萎蔫曲状, 而早晚叶片展开时即可灌水。头水以后每隔15~20天灌一次水, 全生育期如灌4次水, 可分别在拔节期、孕穗期、开花期、成熟期进行。一般第一次灌水量稍大些, 其余每亩每次灌水50m3左右即可, 要求灌透、灌匀, 保证质量, 渗水深度应在40cm以上。要求土壤水分经常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50%以上, 抽雄灌浆期不低于60%~65%。注意灌溉时要进行开沟细流, 不可大水漫灌。

十、田间管理

1. 中耕松土除草

中耕可以松土和灭除杂草, 并能增温保墒, 改善土壤通气状况。中耕的次数多少, 由土壤的板结状况来决定, 一般在灌头水前用机械中耕1~2次, 人工株间松土锄草1~2次。第一次中耕要浅, 深7~8厘米, 以后逐渐加深, 并进行开沟给玉米根部培土, 中耕要注意质量, 防止压苗、铲苗。

2. 间定苗

间苗以早为好, 晚定苗、留匀苗。如出苗整齐, 以在3~4片叶时进行间苗为好。6~7片叶时定苗, 按规定的密度留足苗。在缺苗处可留双株, 要去弱留强、去杂留真, 并把地下茎节拔出, 以免拔后又长出来。

3. 蹲苗

蹲苗是促进根系发育, 增加根量, 形成壮苗的措施之一。蹲苗时间长短应看苗的长势、土壤类型、水分和肥力等条件综合考虑。一般时间不能晚于8~9片展开叶 (雌穗生长锥伸长期) , 否则影响果穗的发育。

4. 去蘖 (打杈)

肥水条件好的地块, 玉米幼苗期易发生分蘖, 要结合中耕除草进行去蘖, 随见随除。

5. 人工辅助粉

当玉米抽雄时遇到异常高温和大气干旱, 田间花粉量不足, 或发现雌雄穗发育不协调时, 可采用人工辅助授粉, 以防止秃顶缺粒。人工辅助授粉的简便办法是:在玉米散粉期, 在上午手持丁字形棍棒在行间走动, 棍棒的横梁轻轻晃动玉米雄穗, 促使其散粉。

十一、病虫害防治

1.防治地老虎

1) 诱杀成虫:一是利用黑光灯或糖醋液诱杀;二是玉米地四周扎杨树枝把诱杀;三是呋喃丹微路剂150g/亩, 与种子同时播下;四是用1:1的敌百虫和滴滴畏, 加水100~200倍, 用以灌根。

2) 药剂防治:用50%辛硫磷乳油100g, 加水10kg, 拌玉米种子50~60kg。

2.防治玉米螟

1) 农业防治:开春前处理完玉米秸秆, 以降低虫源。

2) 农药防治:大喇叭口期用1.5%辛硫磷颗粒剂300~500g/亩, 拌细沙或细土2.5~3kg, 点芯防治。

3) 生物防治:利用赤眼蜂, 在玉米螟产卵始期、盛期, 每亩放蜂1万~2万头, 消灭玉米螟卵。

3.防治玉米粗缩病

玉米粗缩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的一种病毒病害, 其危害性相当大, 现已发展成为我县玉米生产上的一种主要病害。

目前行之有效的办法是加强预防灰飞虱, 切断传毒途径。在玉米长至5~6片叶前, 及时喷施植物调节剂和杀菌剂植病灵、病毒A、菌毒清等, 促使玉米生长健壮, 提高植株自身抗病能力和染病后的耐受力, 控制粗缩病的危害。

4.防治玉米锈病

玉米锈病主要侵染叶片, 严重时也可侵染果穗, 苞叶及主花。初期仅在叶片两面散生浅黄色长形至卵形褐色小脓疤, 后小疱破裂, 散出铁锈色粉状物。目前有效防治方法是:一是选用抗病品种;二是加强田间管理, 消除病残体, 集中深埋或烧毁, 以减少侵染源;三是及时化学防治, 在发病初期开始喷潵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30%固体石硫合剂1500倍液, 隔7~10天再喷一次, 均匀喷雾, 连续防治2~3次。

十二、收获

玉米生产机械化系统 第4篇

玉米作为重要的传统食品、饲料和工业原料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提高玉米综合生产能力是实现我国粮食安全,促进畜牧业和粮食加工业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长期战略目标的保证。近年来,由于国家购机补贴政策的实施,广大农民购置、使用玉米生产机械的积极性高涨,玉米机械化得到较快发展,同时各种玉米生产机械化服务组织也得到迅速发展。服务功能不断增强,玉米耕整地、种植和田间管理等环节机械化作业已基本实现,机播水平提高较快,但从总体上看,玉米生产机械化发展滞后,总体水平低的状况还没有完全改变,玉米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仍然不高。特别是玉米收獲环节的机械化发展较慢,机收水平很低,目前仍然以人工收获为主,这是玉米生产机械化乃至粮食生产机械化中最突出、最薄弱的环节。广大农民对提高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特别是玉米收获机械化水平的呼声日益高涨。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粮食稳产增产、农业不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对加快推进玉米生产和机械化提出了迫切要求。

2加快玉米生产机械化,是保证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

玉米既是增粮作物,又是增收作物。发展玉米生产关系到粮食安全,也关系到饲料安全,对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力发展玉米生产机械化,不仅可以减轻劳动强度,有效争抢农时,抵御自然灾害,而且可以确保农艺措施到位,扩大种植面积,提高玉米产量,实现节本增效。玉米机械化播种每公顷可以省种20~25公斤,增产15%~20%。玉米机械收获每公顷可减少损失3%~5%。推进玉米生产机械化,增强玉米生产的节本增效和抗灾减灾能力是加强玉米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发展粮食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技术手段,既是提高玉米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保障粮食安全的现实需要。

3加快玉米生产机械化。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玉米是农民的收入来源。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进城务工农民数量增加,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步伐加快,很多地方农业劳动力季节性短缺问题严重,抢农时的矛盾日益尖锐,尤其是玉米收获劳动量占整个玉米生产劳动量的50%以上,季节性劳力短缺问题更为突出。不少地方依靠人畜作业已难以满足抢收、抢种的要求。实践证明,玉米精皤可提高工效50倍,玉米机收和人工作业相比,生产效率可提高30倍;机收每公顷比人工收获平均节约成本225元。因此,大力推进玉米生产机械化是解决玉米生产劳动力短缺,稳定玉米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的最佳途径。

4强化措施,加快推进玉米生产机械化

4.1坚持农机农艺相结合机械收获必须要有相应的种子和田间管理技术相配套才能顺利推广应用,涉及玉米品种的选择、播种、植保以及大田管理等农艺技术。各级农机部门应积极主动与农业部门密切配合,建立农机和农业部门的合作机制,吸收农技人员参加试验、示范和技术指导工作,只有农机农艺全程结合,才能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4.2坚持典型示范带动各地要积极发挥市场在技术推广中的作用,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走市场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路子,建立技术推广应用的长效机制,通过重点扶持发展农业大户和专业服务组织,大力推广玉米精量播种,科学管理、机械收获一体化服务,订单服务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玉米机械收获的使用效益和经济效益,充分调动农民投资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

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 第5篇

1 机械深松整地

保机械化深耕整地, 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提高蓄水保肥能力, 是保证玉米苗全、苗齐、苗壮, 夺取玉米丰产的基础。

秋季深翻或深松, 深度应用根据土质、土层厚度、茬口和翻地时间确定。利用大功率拖拉机配套联合整地进行深翻, 一般深度应为25cm以上。耕深要一致, 耕深误差不超过2cm。可每隔2~3年翻地一次。翻后应及时旋耕整地耙压, 做到上实下虚, 无坷垃、土块, 地表应平整。翻地后要进行整地, 达到地面要平、土壤要细, 结合整地施足底肥, 达到待播状态, 为春季高质量播种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

2 品种选择及精量播种技术

2.1 适合机械化技术的品种选择

品种选择要选择中密、密植的品种, 保苗4 000~5 500株/667m2。要求株高250~280cm, 穗位110cm、抗倒、抗病虫害等抗逆性强、籽粒脱水快的优良品种。适合我县栽培的品种有北玉288、良玉99、双合一号等。

2.2 精量播种

播种是保证苗全、苗齐、苗壮的重要环节, 是关系增产增收的大事。机械化精量播种可以精确控制播种量、株距和播种深度。现有的各种型号精密播种机都可以一次完成化肥深施、播种、覆土、起垄、镇压等作业。主要代表机型2BJG-4型精密播种机, 适应垄距为60~70cm。一次作业4 行。

2.2.1 适时播种。在春季通过旋耕和耙平后, 当土壤5cm深处土壤温度稳定通过8~10℃, 含水量在20%左右时即可播种。我县适宜的播种期在4月20日~5月10日。砂质土壤可适当提前, 低洼地可适当延后播种。由于质量差异大, 在机械化播种时操作手要随时调整播种量以及株行距的尺寸。

2.2.2 精量下种。精密播种理论上要求每穴下种量为一粒, 但由于播种机性能、种子品种不一、籽粒大小不等, 差异, 无法绝对达到这一要求, 为此国家规定合格的精密播种作业标准是, 单粒率≥85%, 空穴率≤5%, 碎种率≤1.5%。要保证出苗株数4 000~5000株/667m2, 则投种量应为5 500~6 000粒/667m2, 为高产稳产奠定基础。

2.2.3 播深准确种子播在耕层土壤中的位置保证在镇压后种子至地表的距离为3~4cm, 误差不能大于1cm。

2.2.4 株距均匀。精密播种要求株距均匀一致, 误差量应≤20%。

2.2.5 行距一致。春季农民播种玉米采用的方法多种多样, 播种的株行距差异很大。有的用大型拖拉机进行浅旋播种, 行距掌握55~60cm, 这种模式最适合机械中耕、收获。而有的则是人工点播, 行距难以掌握, 尺寸不一, 这样很不利于秋季机械收获。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 农机工作人员、操作人员要大力推广机械化标准行距播种, 操作手作业前要仔细检查并按规定调整穴距、耧腿距, 作业时多观测、精心操作。同时要细心讲解, 让农民朋友认识机械化标准植带来的便捷、高效、增产和利于收获等好处, 较快地让他们接受并运用到农业生产中去。

3 机械化深施长效肥料及苗带重镇压技术

长效肥料 (一次性肥料) 施入量40~50kg/667m2。或二铵或氮磷钾复合肥做底肥, 用量40~50kg/667m2。肥深12~16cm。也可分层施入:施在种下5~8cm、种侧5cm左右, 并尽可能分层施肥。分层施肥能提高化肥的利用率, 但一定要注意:种肥隔离, 严防化肥烧苗, 造成缺苗。

为保证播后种子与土壤紧实接触, 减少水分流失, 播种后要适时进行镇压作业。玉米播种后进行适当的镇压, 可改善土壤的坚实程度。在春季干旱多风时减少水分的蒸发, 同时还可促进土壤毛细管的形成, 调动下部水分不断向上运动, 促进作物早出苗、出齐苗、出壮苗。

4 机械化病虫草防治

4.1 病虫害防治

根据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进行总体规划开展规范化防治, 播种时全部实行种衣剂包衣, 苗期注意防治黏虫, 薊马、粗缩病等, 苗期病虫害通过种子包衣解决。

黏虫:可根据虫情预报利用“敌百虫”药剂喷雾防治。

玉米螟:根据虫害发生规律, 应用生物防治、物理化学方法相结合方式进行综合防治, 减少病虫害造成的损失。采用释放赤眼蜂、BT乳剂、白僵菌封垛;或采用悬挂振频灯, 诱杀虫蛾;大喇叭口期用辛硫磷颗粒剂或3%呋喃丹颗粒剂, 防治二代玉米螟等。

4.2 化学除草

利用农机动力喷雾器在播种或出苗前, 土壤湿度及温度都适宜时, 用乙秀丁酯、乙草胺、莠去津, 兑水后进行喷雾封闭除草。也可在玉米出苗后用丁草胺莠去津、4%烟嘧磺隆等除草剂兑水后进行苗后行间除草。目前喷洒除草剂或农药的主要是喷杆式喷药机, 喷药机在喷药作业时作业速度要匀速, 4级以上风天不能作业。喷药作业中尽量让喷头离地近些, 以免药液损失。在干旱情况下, 要加大兑水量, 降低作业速度或更换大流量喷头, 以增加药效。中途停车时要马上关闭喷头, 避免喷药过量引起药害, 地头转弯时要随着机组驶出地块而关闭喷头。避免喷药过量引起药害。

5 机械化收获及秸秆还田

我县玉米收获时间一般在10月10日以后, 要在玉米完熟期进行收获。玉米机械收获多年来一直是玉米全程机械化作业技术的瓶颈, 近几年这项技术发展较快, 玉米联合收获机各种机型基本成熟。采用的机械包括2行、3行、4行自走式或悬挂式玉米收获机。

根据玉米收获行距要求选择合适的联合收获机。采用玉米收获机一次完成摘穗、剥皮、脱粒、秸秆粉碎、秸秆还田等。联合收获机行距应与玉米种植行距相适应, 行距偏差不宜超过5cm。使用机械化收获的玉米, 植株倒伏率应小于5%, 否则会影响作业效率, 加大收获损失。

秸秆还田:收获机同时将秸秆粉碎直接撒扬到田间。秸秆粉碎长度应小于10cm。

参考文献

[1]伯庆英, 周美华.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20) :90.

玉米机械化生产的农艺要求 第6篇

1 对种子的要求

单粒和精量播种既要保证出苗在品种适宜密度范围内,又要考虑适宜密度范围内的纯度,还要考虑生产种子所能达到的最高发芽率和纯度的可行性。发芽率应在92%以上,纯度应保持在97%以上。

1.1 发芽率

种子田间出苗由于受土壤质地、墒情、播种方式等外界环境条件影响,玉米单粒和精量播种对种子质量的要求及其栽培技术要点与实验室发芽率在在一定差距,在确定发芽率时应充分考虑环境影响,确定保险系数,发芽率超过92%为宜,发芽势要强。要看购买种子的生产标签,必要的情况下,要做发芽率试验,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确定苗公顷保苗数,从而确定播种株距,一般情况下,播种量要比公顷保苗数增加3%~5%。

1.2 纯度

原标准玉米种子纯度为96%,由于间苗等农艺措施可间去一些弱苗或大苗,间接的提高了玉米种子大田纯度,由于单粒播种纯度不可能发生变化,为保证其大田纯度,应相应提高其种子纯度,确定在97%较为适宜。

1.3 品种选择

选用高产紧凑型玉米品种,要求耐密植、抗性强、活棵成熟。

2 播种的农艺要求

2.1 适时播种

一般情况下,玉米播种的最适温度为土壤5~1 0cm地温稳定在7~8℃,土壤耕层含水量在20%左右,即可开犁播种。具体的播种期、播种方法可根据当地的地温、土壤墒情等方面的条件因地制宜的决定。

2.1 控制播量

用机械播种,应控制好播种量,一般播种玉米的播量平均22.5~30.0kg/hm2,播量偏差不得超过2%。

2.2 控制流量

下种要均匀,每行种子流量要均匀,其不均匀度不得超过4%。

2.3 控制播深

播深要均匀一致,其偏差不得超过1 cm。

2.4 控制播速

平播要把握好方向和行距,且播向要笔直,行距要一致,机组往返行距偏差不得超过2.5 cm,如果是垄上播,起垄要直,垄距均匀。

2.5 控制地头

播种作业时,要把整个地块播到头、播到边,不得重播或漏播。

3 田间配置要求

东北地区春玉米与华北地区夏玉米实现高产的田间配置有所差距,东北地区幅员辽阔,玉米多以户为单位种植,种植品种和种植时间各不相同,行距也从40~110cm不等,使得玉米收获机难以保证作业质量。东北一些地方还大力推广大垄双行种植模式,进一步增加了机械化收获的难度。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种植模式中,冬小麦收获后机械播种夏玉米,行株距为50cm×28cm组合有利于夏玉米产量的发挥。规范行距,实行统一的玉米机械化种植,合理配套玉米收获机械,才是大幅度提高玉米生产的机械化率和经济效益的必要手段。

4 施肥方法

根据产量和肥料有效养分含量确定施肥量,一般高产田依据每生产100 kg籽粒需施用纯氮3 kg、五氧化二磷1kg、氧化钾2kg。最好施用玉米专用缓释长效复合肥600~900 kg/hm2,苗期一次性施人。当前.有机肥料的施用正在兴起,但要注意施用大量未经腐熟的有机肥或有机肥施用过于集中或未经腐熟,因其分解发热并释放甲烷等有害气体,造成对作物种子或根系的毒害,容易造成烧根、毁苗,尤其对单粒播种影响更大,有时造成缺苗、断垄的现象。因此,施用有机肥料,尤其粪肥的使用,要做到充分发酵、混均撒施。

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 第7篇

关键词: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

玉米是我国种植面积第一大粮食作物。发展玉米生产机械化是实现玉米增产的重要措施, 对保证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玉米生产机械化技术是以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为重点, 加大玉米全程机械化、标准化推广力度, 推广一次完成精少量免耕播种、化肥深施、覆盖镇压等作业的复式作业机具与技术, 推广中耕施肥、高效植保、节水灌溉等田间管理机械化技术, 以及种子处理、产后烘干等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

1 机械深松整地技术

我县春季多风少雨, 干旱严重, 十年九春旱, 出苗差、保苗难的问题已成为制约粮食增产和农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采用深松整地技术可有效改善土壤蓄水保墒能力, 充分接纳天然降水, 建立土壤水库, 对解决旱区农业制约瓶颈, 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将到重要的推进作用。

1) 可有效地打破长期以来犁耕或灭茬所形成的坚硬犁底层, 有效地提高土壤透水、透气性能, 深松后的土壤体积密度恰好适宜作物生长发育, 有利于作物根系深扎。机械深松度可达35-50cm, 这是用其他方法所根本达不到的深度。

2) 机械深松作业极大地提高土壤蓄积雨水和雪水能力, 在干旱季节又能自心土提墒, 提高耕作层的蓄水量, 一般来说, 深松作业地块较未深松地块可多蓄水11~22m3/667m2, 且土壤渗水速率提高5~10倍, 可在1h内接纳300~3400mm的降水而不形成径流。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丰富的天然降水资源。

3) 深松不翻动土壤, 可以保持地表的植被覆盖, 防止土壤的风蚀与水土流失, 有利于生态环节的保护, 减少因翻地使土壤裸露的扬沙和浮尘天气, 减少环境污染。

2 玉米机械播种技术

我县春季比较干旱, 大部分地块采取机械精量播种的方法进行机械播种作业。耕地平整后, 由30~55马力拖拉机配带玉米精量点播机进行种植。该机可一次性完成开沟、施肥、浇水、播种、断膜、镇压、覆土七道工序, 从而实现铺膜、播种、施肥、浇水、覆土五个农艺过程。通过机械化种植, 全膜玉米达到:施肥深度12~15cm, 地膜幅宽140cm, 覆膜平整、压膜严密, 无错膜现象;播种深度4~6cm, 株距28cm, 行距32cm, 亩播种量3~3.5kg, 空穴率≤1%, 生产率0.1~0.2hm2/h, 需2人跟机作业。

1) 提高了播种质量、实现了农机与农艺的有机结合、达到了水、肥、种一次下地、覆土、镇压同时完成, 且施水、播种均匀, 化肥深施。

2) 抗旱时间长、节水保墒效果好。因为连续施水 (条施) 蓄水性好, 不出硬块, 达到同样抗旱效果, 施水可节省30~50%左右。

3) 作业效率高, 劳动强度小。整机作业时, 只需2个人便可操作, 省工省力, 播种进度快, 播种期缩短, 相对延长作物生育期, 对晚熟品种低温、促早熟、防早霜有利。

3 机械化药剂除草免耕技术

喷药机选配15m以上机型, 喷药机在喷药作业时速度要匀速, 4级以上风天不能作业。喷药作业中尽量让喷头离地近些, 以免药液损失。在干旱情况下, 要加大对水量, 降低作业速度或更换大流量喷雾头, 以增加药效。正式作业前喷药机压力达到标定值, 随着机车驶入随即打开喷头开关, 中途停车时要马上关闭喷头, 避免喷药过量引起药害, 地头转弯时要随着机组使出而关闭喷头。

4 玉米机械收获技术

收获环节是玉米全程机械化的关键环节, 也是最薄弱偶的环节。因此, 要选择性能先进、质量可靠、实用性强收获机械。玉米收获机主要有自走式、牵引式、背负式、可更换割台式四种类型。根据我县实际, 引进、示范、推广了约翰迪尔Y120型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金亿春雨4YZ-4型自走式玉米收获机。通过实验、示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生产效率高, 收获质量好, 一次能完成摘穗、剥皮、装车等作业。

1) 机组在进入地块收获之前, 必须先了解地块的基本情况:玉米品种、栽种行距、成熟度、果穗下垂及茎秆倒伏情况;地里有无树桩、石块、田埂、水沟、通道情况, 土壤承载能力等;是否需要人工开道、清理地头、摘除倒伏玉米等情况, 要提前处理。

2) 收获时的喂入量是有限度的, 不同的玉米品种、长势、植株密度、含水量, 收获速度也不同。所以, 开始时要先用低速收获, 然后适当提高速度, 特别是在同一割道收两行玉米时, 即使用最低速度, 有时喂入量也会过大。

3) 工作中驾驶员应灵活操作拖拉机液压提升手柄, 使秸秆还田适应田块的要求, 避免秸秆还田锤抓打土。

4) 停机前须将摘穗台和果穗开运器的玉米果穗全部送进集穗箱。

玉米生产机械化技术指导意见 第8篇

1.品种选择

东北与西北地区的春玉米为一年一熟制, 秋季降温快, 其中东北春玉米以雨养为主, 西北地区光热资源丰富, 干旱少雨, 以灌溉为主。宜选择耐苗期低温、抗干旱、抗倒伏、熟期适宜、籽粒灌浆后期脱水快的中早熟耐密植玉米品种。黄淮海地区和西北一年两熟区主要以小麦、玉米轮作为主, 考虑到为下茬冬小麦留足生育期, 宜选择生育期较短、苞叶松散、抗虫、高抗倒伏的耐密植玉米品种。西南及南方玉米区以丘陵、山地为主, 种植方式复杂多样, 种植制度有一年一熟和一年多熟, 间套作复种是玉米种植的主要特点, 可根据不同地域的特点, 选择相应的多抗、高产玉米品种。

2.种子处理

精量播种地区必须选用高质量的种子, 并进行精选处理, 要求处理后的种子纯度达到96%以上, 净度达98%以上, 发芽率达95%以上。有条件的地区可进行等离子体或磁化处理。播种前, 应针对当地各种病虫害实际发生的程度, 选择相应防治药剂进行拌种或包衣处理。特别是玉米丝黑穗病、苗枯病等土传病害和地下害虫严重发生的地区, 必须在播种前做好病虫害预防处理。

3.播前整地

东北、西北地区提倡前茬秋收后、土壤冻结前做好播前准备, 包括深松、灭茬、旋耕、耙地、施基肥等作业, 有条件的地区应采用多功能联合作业机具进行作业, 大力提倡和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深松作业的深度以打破犁底层为原则, 一般为30~40 cm;深松作业时间应根据当地降水时空分布特点选择, 以便更多地纳蓄自然降水;建议每隔2~4年进行1次。当地表紧实或明草较旺时, 可利用圆盘耙、旋耕机等机具实施浅耙或浅旋, 表土处理不超过8 cm。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区域, 应按照保护性耕作技术要点和操作规程进行作业。

黄淮海地区小麦收获时, 采用带秸秆粉碎的联合收获机, 留茬高度低于20 cm, 秸秆粉碎后均匀抛撒, 然后直接免耕播种玉米, 一般不需进行整地作业。

西南和南方玉米产区, 在播前可进行旋耕作业。丘陵山地可采用小型微耕机具作业, 平坝地区和缓坡耕地可采用中小型机具作业。对于黏重土壤, 可根据需要实施深松作业。

二、播种

适时播种是保证出苗整齐度的重要措施, 当地温在8℃~12℃, 土壤含水量14%左右时, 即可进行播种。合理的种植密度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各地应按照当地的玉米品种特性, 选定合适的播量, 保证单位面积株数符合农艺要求。应尽量采用机械化精量播种技术, 作业要求是:单粒率≥85%, 空穴率<5%, 伤种率≤1.5%;播深或覆土深度一般为4~5 cm, 误差不大于1 cm;株距合格率≥80%;种肥应施在种子下方或侧下方, 与种子相隔5 cm以上, 且肥条均匀连续;苗带直线性好, 种子左右偏差不大于4 cm, 以便于田间管理。

东北地区垄作种植行距采用60 cm或65 cm等行距, 并逐步向60 cm等行距平作种植方式发展;黄淮海地区采用60 cm等行距种植方式, 前茬小麦种植时应考虑对应玉米种植行距的需求, 尽量不采用套种方式;西部采用宽窄行覆膜种植的地区, 也应尽量统一宽窄行距。西南和南方种植区, 结合当地实际, 合理确定相对稳定、适宜机械作业的种植行距和种植模式, 选择与之配套的中小型精量播种机具进行播种。

三、田间管理

1.中耕施肥

根据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成果, 按各地目标产量、施肥方式及追肥用量, 在玉米拔节或小喇叭口期, 采用高地隙中耕施肥机具或轻小型田间管理机械, 进行中耕追肥机械化作业, 一次完成开沟、施肥、培土、镇压等工序。追肥机各排肥口施肥量应调整一致。追肥机具应具有良好的行间通过性能, 追肥作业应无明显伤根, 伤苗率<3%, 追肥深度6~10 cm, 追肥部位在植株行侧10~20 cm, 肥带宽度>3 cm, 无明显断条, 施肥后覆土严密。

2.植保

根据当地玉米病虫草害的发生规律, 按植保要求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合理选用药剂及用量, 按照机械化高效植保技术操作规程进行防治作业。苗前喷施除草剂应在土壤湿度较大时进行, 均匀喷洒, 在地表形成一层药膜;苗后喷施除草剂在玉米3叶期—5叶期进行, 要求在行间近地面喷施, 以减少药剂漂移。玉米生育中后期喷药防治病虫害时, 应采用高地隙喷药机械进行机械化植保作业, 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推广农业航化作业技术, 要提高喷施药剂的精准性和利用率, 严防人畜中毒、作物药害和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

3.节水灌溉

有条件的地区, 应采用滴灌、喷灌等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和装备, 按玉米需水要求进行节水灌溉。

四、收获

玉米生产机械化系统 第9篇

关键词:玉米;机械化生产;育种;生产技术对策

中图分类号:S23-0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1302(2014)11-0116-03

根据农业发展的新形势,近年来,国家鼓励和支持农业用地在土地承包期内通过转包、转让、入股、合作、租赁、互换等方式出让经营权,鼓励农民将承包的土地向专业大户、合作农场和农业园区流转。土地集中连片利于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经营,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为贯彻落实中央和江苏省关于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有关要求,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地方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增加农民收入,从2008年起,江苏省财政设立农村土地流转扶持资金,专项用于扶持合法有序的农村土地流转。江苏省财政厅、农林厅联合制定了《江苏省财政扶持农村土地流转实施意见》(苏财农(2008]62号/苏农计[2008]50号)。据海门市统计,2009年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累计达3.15万hm2,占总耕地面积的53.1%。其中,土地集中型为0.58万hm2,合作经营型为0.59万hm2,统一服务型为1.98万hm2[1]。无锡市土地流转面积合计3.94万hm2,也占耕地总面积的35.63%[2]。2013年,海门市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累计已达4.87万hm2,占总耕地面积的81%。土地流转催生了规模效应(表1),因此,农业种植收获全程机械化显得愈加迫切和重要,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也强调加快推进大田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

1江苏省玉米生产现状

玉米是江苏省主要粮饲作物,仅次于水稻、小麦;是江苏的饲料主体,也是增值加工的重要工业原料。玉米具有生长期短、适应性广、种植成本低、产量高等优点,还是江苏省多熟制中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物。因此,玉米生产对江苏省粮食总量平衡、畜牧业发展、加工业和种植业结构调整均具有重要作用[4]。江苏省玉米常年种植面积保持在40多万hm2,主要分布在江苏徐淮、盐城、南通地区,占总面积和总产的65%~70%(表2)。其中,南通地区玉米种植面积近5.33万hm2,主要种植在海门市和启东市,约4万hm2。江苏省玉米总产量不到250万t(江苏省统计局),2010年消费量却高达742万t,2013年超过800万t,预计2015年消费量将达到870万t(江苏省畜牧局统计数据),供不应求的矛盾日益加剧。因此,江苏省玉米生产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江苏省玉米生产机械化现状

江苏省纯作玉米约26.7万hm2,间套作玉米约13.3万hm2。土地流转前,玉米生产基本是一家一户分散种植,人工管理,手工收获。近年来,随着土地的流转,逐渐规模化种植,玉米生产机械化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表3)。

为了贯彻落实《江苏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的意见》,2014年南通、淮安等市要基本实现玉米生产机械化;2015年连云港、盐城、宿迁等市要基本实现玉米生产机械化;2015年玉米主产区纯作连片种植玉米机收水平力争达到80%,基本实现玉米生产机械化;到2020年,全省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要达到90%以上[6]。

目前,南通市在玉米秸秆青贮利用方面基本实现全过程机械化配套,主要包括秸秆拔起、粉碎、揉搓、打包、包膜等。南通市利用1ZSD-160/180型埋茬耕整机、4JGH-150型秸秆切碎还田机等,推广玉米秸秆全量还田机械化;针对种植特点,研制开发了手推式玉米、黄豆播种机,适合套种夹种的种植模式;开发并推广了干玉米与青玉米脱粒机,减轻了人工脱粒的劳动强度[7]。

3制约江苏省玉米生产机械化的主要因素

目前,纯作玉米耕整、播种、收获和秸杆粉碎还田机械已普遍应用,精密播种机、植保打药机、自走式或悬挂式收获机、秸秆粉碎还田机等机械性能稳定,操作技术也较成熟[8]。江苏省玉米间套作主要模式为玉米—棉花、玉米—大豆、玉米—甘薯等,但适于间套作玉米生产的机械有待进一步研制,应根据不同间套作模式研制小型、灵活多样的生产机械;必须加强育种单位、机械研究生产厂家与当地农业技术员的合作,探讨采收玉米的机械如何不损害间套作作物,从而既省工、高效,又不必改变间套作的传统耕作制度。此外,江苏省鲜食玉米面积6.67万hm2,目前均为人工采收,因此,鲜食玉米采收机的研制也应加以重视。

江苏省玉米生产有着特定的区域特性。苗期芽涝、花期“梅雨”、灌浆期高温以及高温、多湿引起的大小斑病、青枯病、纹枯病等异常严重;生长后期常有台风,对抗倒性也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外省引进的品种较难适应该生态区的气候特点和生产模式,主要表现为抗病抗逆性差和产量不稳定,因而必须培育适合江苏地区种植条件的玉米新品种。

机械化生产对玉米品种的要求有:(1)机械化播种。种子水分小于13%,发芽率高,种子活力强,出苗快,具有耐低温、抗寒能力。(2)机械化田间管理。品种抗倒折性强,茎秆适度柔韧,植株不过于繁茂。(3)机械化收获。抗倒伏性强,气生根系发达,茎秆适度柔韧,茎基部节间适宜,穗位适中整齐,果穗整齐度好,苞叶少但包裹性好,果柄和籽粒附着强度适中。(4)生育期。春播玉米生育期短于125d,夏播玉米生育期短于100d。

目前生產上使用的大多数玉米品种机械播种后苗势弱,不能确保一播全苗;植株过于繁茂,不利于机械施肥和喷药;籽粒灌浆速率和脱水慢,生育期偏长;株高和穗位不整齐;抗倒性差,不利于机械收获。因此,玉米品种问题制约了全程机械化生产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培育适于机械化生产管理的优良玉米品种,必须制定适于机械化种植收获的玉米育种新目标。

4适于机械化生产的玉米品种选育目标

nlc202309040606

江苏省玉米育种的总目标为:以常规育种方法为主,辅助利用分子育种和转基因技术,选育适合江苏省生态条件和种植制度及全程机械化生产的粮饲兼用型品种和专用品种,提高主产区玉米产量。2014年江苏省审定的玉米品种产量水平见表4。

4.1超高产、优质、专用

由表4可以看出,大多数品种单产在8250kg/hm2左右,与超高产15000kg/hm2的产量要求尚有较大差距。因此,育种单位必须以超高产为主要目标,选育出大面积单产9750kg/hm2以上、产量潜力15000kg/hm2的超高产品种;以产业目标为方向,培育品质达到国标二级以上的优质专用新品种,注重提高籽粒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含油量等营养品质,提高工业用高乙醇含量新品种的选育。

4.2早熟

早熟品种后期成熟快,脱水快,利于机械化采收。生育期要求比江苏和黄淮海地区夏玉米主导品种苏玉20早3~5d。春播玉米生育期宜短于125d,夏播玉米生育期宜短于100d。

4.3种子活力强

因为机械化播种时单粒播种,所以要求发芽率95%以上;种子要饱满、大小均匀一致;适于板茬播种;种子吸水快,出苗快,芽势强,拱土能力强;抗地下害虫。春玉米一般4月上旬播种,常遇低温,因此还要求种子抗寒能力强。

4.4株型紧凑,耐密植

增加种植密度是提高单产的重要举措。目前,大多数品种的适宜种植密度为6.75万株/hm2。因此,必须选育适宜密植的紧凑型品种,密度提高到8.25万~9.75万株/hm2。要求雄穗小,分枝少;叶片夹角小,坚挺上冲,特别是穗位以上叶片上举,中下部叶片平展,利于光能截獲;叶片不过于宽大繁茂,以免重叠郁蔽,给机械化操作带来困难。

4.5抗病、抗逆、抗倒折性强

机械收获要求植株不倒伏。病害是影响倒伏的重要因素。全国每年因各种病害造成的玉米倒伏等产量损失约占总产量的10%,并且严重降低了产品的质量,提高抗病性、抗逆性是玉米育种的永恒目标之一[9]。选育的新品种不仅抗大小斑病、粗缩病、茎腐病和瘤黑粉病,还要抗矮花叶病、纹枯病、黄曲霉等病害,且具有耐旱、抗寒的特性。

玉米倒伏后无法机械采收。机械化收割要求倒伏率低于8%。玉米倒伏可分为根倒和茎秆倒折2种类型。因此,要求茎秆适度柔韧;茎基部节间较短,穗上部茎节拉开;根系下扎深,具有3层气生根,条数多,增强抗根倒能力[10]。抗倒强度在25N/m以上,抗倒强度越大,倒伏的几率就越低[11]。

4.6株高及穗位适中整齐

降低株高能够减少地上部的生物量,因而减轻玉米冠层的自重[12]。穗位越高,抗倒强度越小,植株抗倒伏能力越差,倒伏的可能性越大。Homer等的研究表明,穗位降低9%,倒伏率可减少25%[13]。

4.7果穗大小一致,苞叶少、薄但包裹性好,后期苞叶疏松,果柄和籽粒附着强度适中

苞叶少、后期苞叶疏松、果柄和籽粒附着强度适中有利于机械剥叶和籽粒的脱粒。苞叶的主要农艺性状受基因加性效应控制,因此,亲本选择改良可有效改善苞叶农艺性状[14]。

4.8灌浆速率和籽粒脱水速度快,收获时籽粒含水量20%以下

机械收获时籽粒易破。籽粒破碎率在含水率为25%左右时明显高于13.5%。因而,收获时籽粒含水量要低于20%,以13.5%左右最适合籽粒脱粒[15]。

5适于机械化生产的玉米新品种选育和生产技术对策

围绕适于机械化生产的玉米新品种选育目标,开展选育技术和生产技术研究,力争在“十三五”期间,选育出符合目标的新品种,并在江苏省大面积推广应用。

5.1拓宽种质资源基础

种质单一是引起病害暴发和流行的主要原因。目前生产上使用的玉米杂交种的种质基础约80%是塘四平头、旅大红骨、兰卡斯特、瑞德黄马牙4个优势群,杂交种的遗传基础狭窄。墨西哥、加拿大、美国、欧洲优良种质多,热带、亚热带种质也具有优良的抗病和抗逆性,穗大秆强,产量潜力大,如在我国玉米育种和生产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的自交系B73、Mo17[16]。热带和亚热带种质,特别是CIMMYT的种质,与我国温带种质遗传差异大[17],2种种质间控制同一性状的优良基因差异大,基因的多态性和互补性强;2类种质杂交后,优良性状的等位基因频率增高,基因累加和互作效应强,配合力增大,杂种优势提高。已有研究证实,热带、亚热带的优良种质与我国骨干系间存在很强的杂种优势[18]。近年来,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发放了数百份美国PVP耐密优良系,江苏省已引进和利用了部分优良系。江苏省还引进了美国先玉335和德国KWS的德美亚1号、德美亚2号等早熟、耐密、适合机械化的自交系,从墨西哥、阿根廷等国引进了一批对粗缩病、青枯病抗性突出的种质,并将这些种质的耐密性、抗倒性、抗病性、籽粒灌浆强度大和果穗脱水速度快等适宜机械化作业的优良性状导入江苏省主推品种亲本中,构建江苏省主要自交系改良的基础材料,该项研究已经取得明显进展。

5.2创新常规育种技术

充分利用江苏省春秋2季玉米不同的气候条件,结合人工接种鉴定方法,在12万~15万株/hm2的高密度选择压下,加强对大小斑病、粗缩病、茎腐病、瘤黑粉病等病害的抗性和耐旱性、耐密性、抗倒性、脱水速率的选择,选育配合力高、抗倒性和抗逆性强、抗多种病害的耐密玉米自交系,继而选育出高产、优质、多抗、适于机械化生产的玉米新品种。

5.3辅以分子标记选择技术

分子标记技术的使用极大地丰富了对生物基因组的理解,为研究玉米种质资源、遗传变异和基因多样性提供了有力工具[19]。例如,Ribaut等利用回交的方法,辅以分子标记选择,改良热带玉米的抗旱性,将5个增益等位基因整合到优良自交系,缩小了干旱条件下的吐丝与散粉间的时间间隔(即ASI),提高了籽粒产量[20]。Abalo等使用分子标记辅助回交方法选育抗玉米条纹病毒(maizestreakvirus,MSV),取得了较好的成效[21]。江苏省玉米育种科技人员正在利用回交辅以分子标记选择,将抗病性、抗逆性、氮高效利用等重要性状作为对象,研究相关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技术体系,重点研究玉米粗缩病、瘤黑粉病、青枯病三大病害的抗性及后期脱水性状的遗传规律。

nlc202309040606

5.4利用转基因育种新技术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美国转基因玉米育种取得了巨大成功,并已大面积推广应用。“十二五”前,我国转基因玉米主要研究抗虫和抗除草剂性状,目前,研究重点已经转向了抗旱、高效利用氮素、高产和高品质等性状,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2]。“十三五”期间,应加强与机械化生产有关性状的改良,如新型抗除草剂基因的研究利用,籽粒迅速脱水基因的发掘和导入等。

5.5利用单倍体诱导技术

使用双单倍体技术,可以迅速得到纯系自交系。利用引进的单倍体诱导系,对育种材料进行单倍体诱导,研究适宜的诱导和加倍条件,提高诱导率和加倍率。同時,将单倍体育种与1年3季的常规育种及分子育种相结合,加强在干旱、渍涝、遮阴等胁迫条件下的选育,创制出适合机械化的玉米核心种质。

5.6研究自交系配合力和杂种优势利用模式

利用大规模的滚动测试和多点鉴定方法。自交系选育过程中,重视早代测验,对核心种质早代不断进行测配和改良,在省内外进行多点鉴定,选育出广适、耐密植、适宜机械化的高产、多抗、制种产量高的杂交种。

5.7研究配套生产技术

以适宜机械化密植高产玉米新品种为核心,研究亲本提纯复壮和良种生产技术,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实现良种生产的标准化,确保原种和良种生产符合国家标准,种子质量达到精量播种的标准。对育成的符合目标的新品种在适宜种植区域开展多年、多点机械化生产配套栽培技术研究,集成机械化条件下玉米的精播壮苗技术、密植高产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控技术、机械化收获、秸秆还田技术等,形成品种的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实现玉米机械化生产的标准化。

参考文献:

[1]郭涛.江苏海门:土地流转催生规模效应[EB/OL].(2009-11-25)[2014-08-01].http://district.ce.cn/zg/200911/25/t20091125_20502589.shtml.

[2]江苏省无锡市委农办.江苏省无锡市关于全市农用土地流转情况的调查报告[EB/OL].(2007-12-23)[2014-08-01].http://www.caein.com/index.asp?xAction=xReadNews&NewsID=30130.

[3]庄小青,周婷婷,蒋虹.江苏省土地流转现状研究与对策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2(16):233-234.

[4]陈静,袁建华,管晓春,等.江苏省玉米育种现状与展望[J].南京农专学报,2002,18(2):6-12.

[5]江苏省统计局.江苏统计年鉴:2003—201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2012.

[6]范伯仁.明确目标,积极推进,为加快基本实现玉米生产机械化而努力奋斗.在全省玉米生产机械化现场会上的讲话[EB/OL].(2012-10-11)[2014-08-01].http://www.nongji360.com/renmai/journal_255220.shtml.

[7]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江苏南通:玉米生产机械化取得一定成效[EB/OL].(2008-10-08)[2014-08-01].http://www.amic.agri.gov.cn/nxtwebfreamwork/ztzl/js_ymjxh/detail.jsp?articleId=56910.

[8]陶雷.江苏省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J].江苏农机化,2006(4):7-8.

[9]张成华,刘铁山,高新学,等.我国玉米抗病育种进展及育种对策[J].玉米科学,2006,14(增刊):5-6.

[10]赵久然.超级玉米育种目标及实现途径[J].作物杂志,2005(3):1-3.

[11]李峰,赵东华,杨立全,等.玉米抗倒强度及其与植株性状相关性的初步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13,45(10):24-28.

[12]汪黎明,姚国旗,穆春华,等.玉米抗倒性的遗传研究进展[J].玉米科学,2011,19(4):1-4.

[13]HomerES,LutriekMC,ChapmanWH,eta1.Effectofrecurrentselectionforcombiningabilitywithasingle-crosstesterinmaize[J].CropSci,1976,16:5-8.

[14]何丹,王秀全,刘昌明,等.玉米苞叶几个农艺性状的相关关系及其遗传研究[J].玉米科学,2001,9(1):43-545.

[15]李心平,高春燕,刘赢,等.玉米果穗喂入形式与籽粒破碎率的关系研究[J].农机化研究,2013(12):137-140.

[16]蒲全波,杨克相,罗阳春,等.玉米育种进程中的重要农艺性状演化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3,19(24):18-19,68.

[17]李军,张志鹏,姜翠棉.CIMMYT玉米育种方法、成就及借鉴[J].农业科技通讯,2013(11):133-135.

[18]刘显华,牛桂琴.玉米热带资源的改良[J].玉米科学,1996,4(2):15-17.

[19]董春水,才卓.现代玉米育种技术研究进展与前瞻[J].玉米科学,2012,20(1):1-9.

[20]RibautJM,RagotM.Marker-assistedselectiontoimprovedroughtadaptationinmaize:thebackcrossapproach,perspectives,limitations,andalternatives[J].JournalofExperimentalBotany,2007,58(2):351-360.

[21]AbaloG,TongoonaP,DereraJ,etal.Acomparativeanalysisofconventionalandmarker-assistedselectionmethodsinbreedingmaizestreakvirusresistanceinmaize[J].CropScience,2009,49(2):509-520.

[22]刘小丹,李淑华,徐国良,等.转基因玉米育种研究进展[J].玉米科学,2012,20(6):1-8.

庆丰农场玉米全程生产机械化技术 第10篇

1 整地机械化

1.1 豆茬地整地

深松、耙地、平地、起垄、施肥、镇压。

1.2 玉米茬整地

打茬、深松、耙地、平地、起垄、秋施肥、镇压或打茬、浅翻深松、耙地、平地、起垄、秋施肥、镇压。

2 种子处理机械化

2.1 种子清选

首先要对玉米种子进行清选、分级, 去除杂质、小粒、不完善粒。

2.2 种子精选分级

要选择粒形一致, 发芽率大于95%、发芽势大于90%以上、纯度大于98.0%、净度达到100%的优良品种。 (分级一般根据种子粒直径采用6~8.5mm的圆孔筛进行分分级)

3 玉米播种机械化

玉米播种时保“四苗”的关键所在。“四苗”是指苗齐、苗匀、苗全、苗壮。是关系增产、增收的重要环节。机械化精密播种可以精确控制播种量、株距、播深、压实度。

3.1 实时播种

在一般情况下, 当5cm深的土壤温度稳定通过8℃时, 土壤含水量在20%左右的情况下即可以开始播种。砂质壤土可以适当的提前, 而低洼地可以适当的延后。

3.2 精量下种

精密播种机理论上要求每穴下种量为1粒。

3.3 播深准确

种子播在土壤耕层中的位置保证在镇压后种子至地表距离为3~4cm。

3.4 行距一致

种子落在种床后左右偏差小, 以种床中心线为基准, 左右偏差不大于4cm (这是国家标准, 现在的气吸式播种机基本不会有偏差) , 出苗后一条线, 以利于田间管理。

3.5 株距一致

精密播种机要求株距一致, 误差小于10%。

3.6 施肥深度标准

肥料深施并可能分层深施肥, 分层施肥有利于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上层肥料在种侧5cm, 种下3~5cm, 占种肥量的1/3, 下层肥料在种下12~15cm, 占种肥量的2/3。

3.7 播种机的分类

精密播种机按照排种的方式不同可以分为机械式和气力式2种。现有的播种机都可以一次完成施肥、播种、覆土、镇压4个作业项目。机械式播种机按照排种器的不同可以分为窝眼式、槽轮式、指夹式。而气力式播种机主要分为气吸式和气吹式, 代表机型有格兰、马克、库恩、这种播种机精度高, 种子不破碎, 可高速作业。

由于气吸式播种机的投种点低、种床平整、子粒分布均匀, 播深一致以及出苗整齐符合农艺要求。

气吸式播种机播种株、行距可调, 通用性强, 并能一次完成施肥、开沟、播种、覆土、镇压作业。气吸式排种结构工作性能稳定, 轴承种排密封可靠, 使用免维护、播量精度高、落种均匀、定位准确, 对种子无损伤。

该播种机采用无极可调限深轮浮动仿形, 确保播种地表起伏不平达到播深一致, 另外其压种轮独立可调, 确保株距均匀一致, 种子与土壤充分接触, 利于种子萌发, 达到玉米苗齐、苗匀的效果。

4 病虫防治机械化

化学除草和病虫害防治成为植物保护, 目的是把病虫草害消灭在危害之前。目前垦区的植保机械主要是喷杆式喷药机, 作业幅度有15~30m, 8~16m, 6~8m等, 国产悬挂式喷药机, 近年来已近了一些自走式喷药机。

喷药机在喷药作业时要速度均匀, 4级以上风天不能作业, 正式作业前要使喷头压力达到标定值, 随着机车驶入随即打开喷头开关, 中途停车时要马上关闭开关, 避免喷药过量引起药害。土壤处理一般要在播后3d内进行, 充分利用早晚夜间风小、气流稳定时作业, 雾滴直径300~400μm, 雾滴密度30~40个/m2。茎叶处理在玉米4~6叶期喷药, 内吸性除草剂, 雾滴直径250~400μm, 雾滴密度30~40个/m2。触杀性除草剂, 雾滴直径250~400μm, 雾滴密度50~70个/m2气温高于28℃, 空气相对湿度小于65%时要停止作业。

5 中耕管理机械化

中耕作业的目的是疏松土壤、消除杂草。在中耕第1遍时要调整好行距, 以免伤苗, 由于此时玉米苗小, 作业速度要慢些。对于土壤较硬的地块, 要在犁铧前部加松土铲, 第1遍深耕要在15cm以上, 为今后中耕打下基础。中耕追肥作业一般是在中耕第3遍时进行起垄沟追肥, 追肥深度靠回土量决定, 一般回土量要达到8~10cm, 在时间选择上, 要选在雨前或土壤湿度适中的情况下进行。

第1遍玉米出苗前或出苗后进行一次垄沟深松, 深度为30~35cm, 可达到深松放寒、蓄纳雨水的目的, 以明条不上垄为标准。第2遍中耕玉米出苗后用杆尺或双翼铲, 紧贴苗带, 以不豁苗为标准。第3遍中耕结合追肥, 用杆尺和培土铲, 调节杆尺在根侧10cm处开沟深度8cm, 同时进行追肥。培土铲进行培土, 培高垄, 培养气生根, 增加抗倒伏能力。

玉米全程施肥本着少量多次的原则, 集中使用则利用率低。秋施肥, 目前垦区秋施肥机械主要是友谊振业机械厂生产的起垄施肥机和原有的国产中耕施肥机比较实用。秋施肥的好处是利用春季土壤反浆和刹浆水分的运动将土壤集中使用的肥料分散开来, 利于作物吸收营养, 也可以减少干旱对玉米的影响。

6 田间收获机械化

目前玉米收获主要有3种方式, 下棒收获、冻前直收、冻后收获。近年来我场主要采取冻前直收的方式。冻前脱粒直收, 要求种植在9月20日前成熟, 10月20日左右子粒水分降低到15~20%左右, 能够直接脱粒收获。

收获机械主要有凯斯6088、迪尔9670等大型机械直接脱粒收获。

摘要:通过农机农艺结合本文总结了庆丰农场近年来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 为玉米高产、稳产提供了技术参考。

上一篇:自主学习适应下一篇:临床护理教学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