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出新

2024-05-23

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出新(精选7篇)

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出新 第1篇

一、树立新观念, 实现由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转变

正所谓观念是行动的向导, 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教学行为。固守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 教学只能是机械地向学生灌输书本知识。实现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就在于教师要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 围绕“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一切学生, 为了学生一切”树立全新的学生观, 才能以先进的教学思想来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

1. 保证学生参与的时间。

学生的主体参与首先要表现在参与时间上。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的指导下, 教师将整个课堂占得满满的, 学生根本就没有阅读、思考的时间。要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就必须要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时间。教师不要一味地讲解, 而是精讲、少讲, 为学生的主动阅读与思考提供时间, 让学生有时间走入文本, 展开富有个性化的学习。

2. 保证学生参与的空间。

光有足够的时间并不代表着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 更应该体现在参与的空间上。也就是说, 教师要组织与指导学生展开主动思考, 拓展学生思维的宽度与广度, 指导学生围绕中心来展开自主探究, 让学生将阅读中所产生的独特体验与见解充分的表达出来, 展开充分的交流与激烈的讨论, 并开阔学生的思路, 使学生寻找全新的突破点。只有在时间与空间上保证学生的参与, 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实现以为学生为中心, 才能使学生围绕教学内容展开一系列的自主探究, 在探究中获取基本的知识与技能。

二、引进新内容, 加强教材与生活的结合, 实现教学资源的重新整合

知识来源于生活, 同时又服务于生活。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都不能离开生活, 离开生活的孤立教学只能陷入死记硬背与机械运用的误区, 而不利于学生知识的真正内化以及实际能力的提高。现代教学提出教学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我们的教学不能只是将目光投向于教材, 局限于教室, 而是要向宽广的生活空间延伸, 将生活与教学等同于起来。对于语文学科来说, 每一篇优秀的作品都不是作者凭空捏造的, 而是作者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的集中体现。语文教学不能只是机械地进行讲解, 而是要文本与生活结合起来, 用生活帮助学生理解文本, 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与感悟。因此, 在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以往以教材为中心的封闭教学观, 在教学中引入生活这股源头活水, 为语文教学注入生机与活力, 丰富教学内容, 让语文教学走出分析、讲解的被动局面, 以全新的思路来打造全新的语文教学。

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一课时, 在课文结尾, 我并没有让学生机械地分析, 而是让学生思考:假如你也是其中的一员, 你会怎么样?你会像那个孩子一样说真话吗?在现实生活中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这样的问题将文章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 让学生进行分析。这样, 学生就不会再是以往教学中按照教材上的思路来分析文本, 而是运用切身的体会来发表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这不仅能让学生深入地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 而且可以达到对学生的教育目的, 让学生学会说真话, 真诚待人。这样的教学内容更新, 更加富有生活气息, 将学生感受到了生活与学习的联系, 更能激起学生对语文学习浓厚的兴趣。

三、运用新手段, 实现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

教学手段要实现多样化。因此, 教师要对各种教学手段作深入的研究, 把握其优势与不足, 根据具体的教学需要来灵活地选用多种教学手段, 实现各种教学手段的优势联合, 以优势来弥补彼此的不足, 实现以黑板为代表的传统教学手段与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 带给学生以新鲜感,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对于年轻教师来说, 接受新鲜事物能力较快, 掌握了操作计算机的能力, 具有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优势;对于老教师来说, 他们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 对传统教学手段熟练运用。因此, 我们应加强新老教师间的交流与学习, 取长补短, 积累经验, 提高现代信息素养, 以达到现代与传统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

如在学习《背景》这一课时, 我在运用多媒体的图片、音乐等烘托气氛, 渲染氛围的同时, 将题目与文章的整体结构在黑板上进行板书, 并让学生展开充分阅读, 使学生在读中感悟。然后, 我引导学生向课外延伸, 让学生就自己与父母相处的细节来感受父母对子女的爱。这样的教学既有现代化的身影, 又有传统的影子, 能够巧妙地利用各自的优势来为学生创设愉悦的氛围, 让学生带着特定的情感来展开学习, 从而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新生教育如何“出新” 第2篇

@ 胡伟(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生处处长):

面对“95后”和未来几年也将迈入大学的“00后”,新生入学教育更要注重实效、立足创新。在内容上,要进一步凸显大学适应性教育的重要性,以理想信念、校史校情等教育为主,辅之以军训等手段,构建较为完善的新生适应性教育体系。通过讲座等多种方式,充分发挥校内外名师、名家的学术影响力,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热情,初步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在形式上,要尽量避免单一枯燥的说教和灌输,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要重视网络新媒体在教育中的作用,通过微信等自媒体建立新生交流平台;充分挖掘任课教师、高年级学友和杰出校友等不同群体的教育资源,使适应性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被动接受与互动交流相结合、学习提高与榜样示范相结合;要寓教育于服务,缓解学生在面临新环境时的不适应感。要通过细致工作发现在经济、心理等方面有问题的特殊群体新生,针对个体开展教育和服务工作。新生入学教育切忌以填鸭似的灌输和政治说教、理论宣讲为主打,要做到“润物无声”。

@李洪波(江苏大学副校长):

期望在“几天内、活动式”地做好新生教育是不现实的。要采取分阶段、课程化的方式进行。第一周适应教育的工作重点是“关怀”。我们不能期望在一周内将校规校纪、专业思想等诸多内容“灌输”给学生,而要将工作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大学生活方式上,重点关注自理能力弱的学生。通过名家讲座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憧憬美好的大学生活,从而愉快地度过心理困惑期。第一个月转变教育的工作重点是“转变”。在学生逐渐熟悉大学学习生活的基础上,通过课程化的教学,开展校规校纪教育等,将大学学习生活的基本规范逐步灌输给学生,让学生初步完成角色转变,转变为按章办事、自主学习、直面挫折的大学生。第一学期专业思想教育的工作重点是“学业”。让新生充分、深入了解所在学院的学科优势、专业情况、学科现状、发展前景等,培养新生的学习兴趣,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稳定专业思想,增强对专业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做好学业规划,促进新生良好学风的形成。

@张奕(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

笔者尝试对当下我国大学新生教育模式作不完全地归纳为:集中教育与长期教育相结合模式、师长教育与朋辈激励相融合模式、引导教育+自我教育模式、思想教育+专业教育模式,或以上几种模式再融合联动形成新的综合模式。在现有的大学新生教育模式下如何出新?紧扣人才培养,可以在“引导教育+自我教育模式”创新和“新生引航工程”前移上多下功夫、下巧功夫。我们可以依托学校的官方网络信息平台提前完成学生信息登记和新生教育预热,让学生充分知晓整个教育流程,为相关教育专题做好功课。我们可以搭建“助力成长”平台,配备新生学业导师、新生班级助理,做好新生班主任选拔和培训工作,充分发挥“隐形助手”作用,帮助学生以最快速度适应大学阶段的学习生活,最终实现全面成才和幸福成长。

@董竹娟(北京工商大学党委副书记):

如何在短时间内使新生教育取得更佳效果,新思路、新举措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应整合校、院两级资源,发挥专任教师、辅导员与学长团的作用,营造全方位育人氛围。一是将开学典礼与日常教育相结合。气势恢宏、热烈庄重的开学典礼是新生了解学校感受荣誉的最佳途径之一,势必在学生心中留下永恒记忆。但由于时间所限,学生们还不能详细了解校史校情,还应组织参观校史馆、了解学院风采等活动;二是将课堂讲授与感性认识相结合。除了室内讲座外,还应组织诸如定向越野之类的活动,将图书馆、食堂等学生们密切接触的地方设为检查点,寓教于乐,增强学生们对学校的感性认识;三是将发挥专任教师、辅导员作用与发挥学长团作用相结合。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会干部、学生社团负责人深入新生宿舍,了解新生所思所需,点对点地进行个性化辅导。

@封林(三峡大学学工部部长):

小学语文阅读试题如何推陈出新 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命题;改进;目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3-124-01

考试是进行语文评价的主要方式之一,它不仅对整个教学过程实施诊断监控,而且具有导向功能,是改进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依据和手段。阅读教学除了达成自身的教学目标外,还伴随着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巩固,渗透着在读写结合中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的功能。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起着“一体带两翼”的核心作用,它是语文教学的主体。阅读试题的指导功能直接影响到教师阅读教学行为,乃至阅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效率。所以,研究阅读试题的现状与改进命题策略对语文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阅读试题的现状分析

新课改以来,小学语文试卷命题从价值取向、板块组成、题型设计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尤其在体现人文关怀、体现语文综合素养、体现教学开放性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突破。但由于受语文教学传统观念的影响,受语文试卷传统命题观念的影响,试卷命题还存在不少问题。

1、界限模糊,目的不明

傳统语文试卷由基础知识、阅读、习作三个板块组成。新课程实施后还应补充写字、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等内容。从整体上来看,传统的三大板块没有受到太大的冲击,新课标要求补充的内容,不是原有的教材没有,只不过强调、重视不够,在试卷命题中完全可以把相关内容整合到三大板块当中。但从对试卷调查分析统计发现,界限模糊,目的不明,还是目前试卷命题中的主要问题之一。表现在:一是阅读试题中穿插了过多的基础知识的考查题,如选择正确的读音,选择正确的字词,解释词语,用加点的词语造句,在没有标点的语句中加上标点,填写关联词语等等。这样命题,从阅读板块本身来说,阅读能力的考查题被基础知识题挤占,降低了阅读能力考查题的份额;从整张试卷来看,出现了基础知识命题过多和重复现象。造成了基础知识考查与阅读能力考查之间的失衡,模糊了阅读能力题与基础知识题之间的界限,阅读能力培养要求和考查目的性不匹配。这容易导致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偏重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学习和巩固,而忽视阅读能力和素养的提升。

2、主观感受,取向不准

阅读试题中出现发表自己主观感受的题目,是近几年来阅读试题的一个亮点,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了学生阅读的个性感受和体验。但由于价值取向的问题,导致题目滑出了阅读素养考查的范畴。因为答案的主观性和开放性,教师很难从阅读能力的角度给予评价,只能从语句是否规范,想法是否道德,情感是否健康,人格是否健全,审美是否有品位等判断。而这类偏向于表达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类型的试题,就是把它划入写作考查题型也不靠谱,因为他们主要是针对问题发表议论,对小学生来说也不是要重点培养与他们能够适应的写作范畴。

二、阅读试题的目标分层

阅读试题,既要尽量不重复对基础知识内容的考查,又要回避阅读试题重在考查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即,克服阅读试题测试的并不是阅读能力的现象。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解决的是教师命题时只凭经验、凭直觉,缺乏必要的理论指导,对阅读理解题目命题缺乏必要的认识,各年级阅读理解题目没有梯度,缺乏层次感。其次,必须明确阅读试题到底要考查学生的什么能力。

(1)“解释文本”是整合并加工文本信息,结合自己的既有知识经验来建构意义。通常是针对某一问题或说法,从短文内容、自己的经验和生活体验谈自己对短文内容的理解,以及自己的感受、体验、启示和理解。这类问题主要考查学生的个人经验和体验能不能很好地与阅读短文有效对接,关键是要处理好信息整合功能。

(2)“反思与评价”要求学生利用已有经验对文本中表达的观点进行反思性的批判和评价,包括对内容的评价和对表达形式(结构和语言特征)的评价。这类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的反思能力、创新精神和个性的独特理解,必须具有严密的思维逻辑能力,往往是学生阅读能力的真正体现。可以通过类似题目考查:

以上类型之间是一种递进提升的关系,而在具体操作中又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目前的学段目标不确定,缺位与越位情况严重,在很大程度遏制阅读能力提升的进程。学段目标不确定,缺位与越位并存早已到了非解决的地步。有专家曾说过:“假如不看学生个子大小,事先不问是哪个年级,听完课后,已经很难区分出是三年级还是六年级学生的课”。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没有遵循“同一知识点,同类练习在不同学段、不同课型、不同学生中运用应体现梯度。”反映在阅读试题上同样也是目标不齐,年段不分比较普遍。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低段起点太高,学生接受不了而没有兴趣,高段由于已有一知半解的学习过程,“炒冷饭”更是没有兴趣。这是新课程实施以来导致学生阅读兴趣难以持续,阅读能力难以提高,课外阅读难见成效,阅读素养难以提升的主要原因之一。理清阅读能力目标分类整合,设计好年段的梯度,有针对性地教学与有针对性考查成了改进阅读教学与阅读试题命题的当务之急。

守正出新激活语文课堂 第4篇

一.教学观念要推陈出新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 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和教学行为要转变, 这就需要教师以一种开放的心态来看待和实现新课程。教师要把教学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教材不是不可挑战的金科玉律, 学生也不是被动接受的知识容器, 两者之间存在着双向互动关系, 教师要教会学生带着猜测, 期待的心理和批判精神去阅读, 评价作品。遇到疑难时, 要善于提出假设, 产生分歧时, 要敢于进行“二度创作”。发现空白时, 要以自己独特的眼光去审视、填补。把语言文字的训练和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有机结合。

课堂的开放性是衡量一个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策略、教学水平的一把尺子。教学理念新, 教改意识强的教师, 课堂上敢放能收。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 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去猜想、去操作、去探究、去思考分析、去讨论、去判断、去验证结论。现在不少教育专家都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让学生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这说明, 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解决问题的意见, 而且还要培养学生自己敢于提出挑战性问题的习惯。开放式的课堂, 要确保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发表意见的时间和空间, 使学生敢于质疑, 有时间质疑。做到知其然, 又知其所以然。为此, 教师必须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教学过程中, 做到真正地关注学生和接受学生,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对知识进行合作性建构的过程, 而不是“客观知识”的传递过程。

二.教学内容应守正出新

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就是要把构建学生的精神世界与正确理解和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统一起来。中学语文教材是语文信息的载体, 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要内容, 它的综合性很强, 不仅涉及社会、经济、人文等因素, 也与历史、地理、政治等学科密切联系。这几年教材改革力度在不断加大, 然而, 语文教材在目前还是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 还有许多尚待完善的地方, 这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发展的空间, 也给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余地。如此这些, 要求我们在教学实际中, 应力戒照本宣科, 注意活用教材, 施行“大语文”教学。我们知道, 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 我们的教学应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 立足教材, 又能跳出教材, 对教材做灵活变通。教师要树立“超文本”的“大语文”教育观, 即不要死死固守教材钻坚仰高, 固守一隅, 应跳出语文教语文, 积极沟通课本内外, 课堂内外, 学校内外的联系, 不断拓展信息渠道, 使学生拥有充满生机和意蕴的生活。引导学生看电视, 听广播、上网, 使课内、课外知识融会贯通。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拓展语文的教学面, 开阔语文的教学视野, 这一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 培养学生的个性。

三.课堂教学形式灵活翻新

语文学科的学习并非是为了掌握每篇课文的知识点, 课文仅仅是案例而已, 语文学习是阅读、感悟、欣赏的过程。教师应在现代教学理念的指导下, 能让学生想的尽量让学生想, 能让学生说的尽量让学生说, 能让学生做的尽量让学生做, 从而使课堂教学“形是封闭, 实为开放”。

课堂教学要坚决摒弃“满堂灌”的教法, 增强师生活动的多项性和教学手段的多样性。要根据教材、学情、教情的不同特点, 灵活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如讨论式、质疑式、情境式、问题式、辩论式等教学方法。教学中还要努力营造一种平等、自由、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探究的思维激活状态, 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主动探求新知。另外, 在教学中还应视具体情况选择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 既要重视以多媒体为主的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 也不应忽视传统教学中有用的方法。

公文写作如何出新出彩 第5篇

作者︱陈龙来源︱《秘书工作》

领会精神是前提

起草工作报告、讲话稿,首先要领会精神,要学习、把握以下几点:

中央的重大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以及上级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部署和要求等。下级机关的工作,必须符合中央的大政方针精神,符合上级党委、政府的要求。起草人要养成看报纸、听新闻的习惯,了解时事政治,掌握大政方针。

本单位的工作重点。主要领导施政思路和工作重点是什么?抓手(载体)有哪些?具体措施有哪几条?本单位重点工作进展的基本情况、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以后的打算等,都要了解。

领导的具体意见。就是领导想讲的内容,领导的精神、思路。领导的讲话和批示等,都要用心记。包括他常看的书报,也要尽量浏览一下,知道领导在关心什么。特别是要用心“悟”,琢磨他为什么要讲这些内容,为什么会关心这些事。看领导的修改稿也是一个很好的提高方法,从修改中可以看出领导的思路,悟出为什么要这样改。

注意对象很必要

工作汇报、讲话稿是给别人看、给别人听的,不知道对方需要了解什么,最想看、最想听到什么,就很难达到目的。

给上级的。要把上级领导关心、关注的问题说清楚,把下一步工作打算和建议、意见等提出来。阐述理由,一般从必要性、可行性、操作性等方面阐述,要注重逻辑性,更要站得高。有时工作汇报要提出多个建议方案,分析每个方案的利弊,让领导选择。同时,要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常见的问题是,对一些数据,起草人是很清楚含义的,但局外人并不清楚,不能作出正确判断。

给兄弟部门、单位的。要站在贯彻落实好上级指示、团结协作推进工作、圆满完成任务的高度,也要把握兄弟部门、单位最想知道什么。

给下级、公众的。这一类大多是会议讲话稿,通报有关情况、部署相关工作。要把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时间要求、重点环节、相关措施办法、需注意的问题等,一一表达清楚,有条理、有重点。对象是学生、农民、工人、企业家等群体的,应多用质朴的、口语化的群众语言;演讲稿则要求富有激情和鼓动性;要尽量用短句。领导思维常模拟

要注重学习从领导的角度想问题、看工作、谋措施,不断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从领导的高度想问题。平时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立场、观点,如政治观、大局观、群众观、发展观、法治观,等等。

学习用领导的眼光看工作。努力用全面的、系统的、发展的、辩证的眼光看工作。如,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后,除了抓好灾民安置、抢修灾毁工程等关系民生的工作外,还必须考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

学习以务实的态度谋措施。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用务实的态度,谋划符合实际需要的、可操作的具体工作措施,抓好工作任务的落实。

起草人应抓住参加会议、听取工作汇报等机会,在领导讲话前模拟自己是领导,先想一想领导可能会如何说。然后对照一下,就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不断提高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基本情况能归纳

有的工作汇报,往往罗列一大堆情况、数据,没有突出重点,甚至条理不清,让人摸不着头脑。因此,起草人要学会站在一定的高度来看问题、作归纳。

归纳应抓住特点,让人容易记住。

归纳应为主题服务,抓住能说明问题的要害和关键。

归纳应准确、贴切,注意客观性。要实事求是,有情况、有数据支撑,绝不能凭空编造。

经验体会忌空泛

重要的工作总结报告,需要回顾工作,谈谈经验、体会或教训,以坚持和发扬做得好的,防止和避免做得不够的,进而促进工作。

要注意真实性。无论是经验、体会还是教训,都必须是符合实际的,有客观实际情况作支撑,而且要把握好度,不能人为“拔高”,否则会显得牵强。

要注意观点性。经验、体会或教训的观点要鲜明,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要注意针对性。总结经验教训,必须紧密结合工作实际,防止脱离具体工作而笼统、抽象地总结。同时,要注意为下一步采取的工作措施作必要的铺垫,说明有关原因。统一认识重逻辑

研究部署新的工作时,讲道理、作论述要注重逻辑性,才能以理服人,达到统一思想认识、形成工作合力的效果。

要摆事实。事实是最重要的逻辑前提,要用实际工作情况,包括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通过数据和例子等来说明道理。

要讲依据。可以讲理论依据、法律规定、科学规律、市场规律,等等;也可以讲上级的规定、要求。

要有新意。大道理常常讲,尽量不要老调常谈,要多用一些新观点、新事例。

问题导向走捷径

研究部署新的工作,需要理清工作思路、工作重点、主要措施和办法,等等。如果领导没有把这些要求交代清楚,起草人员往往会苦于“无米下锅”。这个时候,可以从分析形势、研究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入手。只要把问题找准了,把原因分析清了,就能很快理清工作思路,并“对症下药”,制定有针对性的工作措施。

坚持问题导向,要深入基层调研。只有作细致的调查分析,才能发现问题、找准原因。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认识和看法,因此要听取不同方面人员的意见。听得进不同意见,才能得出客观准确的判断和结论。

坚持问题导向,要有准确的判断。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点准问题,找到真正的原因,不要被表面的、浅层次的现象所蒙蔽;要有辩证思考的能力。

坚持问题导向,要力戒以偏概全。找准了问题,对问题的影响面、影响程度也要作客观的判断,不能以偏概全,否则就不能令人信服。

提升出彩费心血

一篇工作报告、讲话稿,如果能进一步提升出彩,让人印象深刻,需要费一番心血。

要凝练思路。如“五水共治”的提法,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是浙江当前紧迫的任务;“五”不但数字概念清晰,而且很形象。

要提炼标题。看文件看标题,听讲话记要点。对大小标题,要千锤百炼、精心推敲。

要重视帽段。除了大小标题,帽段也很容易引起注意。一些“点睛之笔”的重要观点、结论、数据等,应尽量放在帽段,给人以较深的印象。

要生动活泼。一般公文比较严肃,但讲话稿完全可以生动活泼一些。可以多引用一些名言名句;可以巧用一些形象比喻,增强可读、可听性。

要言简意赅。有位省领导对公文的一个要求是“大家看得懂,每句都有用”。后一句就是要求简单,没有用的就不要写。要提倡写短文、讲短话。有的年年开的会议,讲话稿不应再面面俱到,而是着重讲几个重点问题,这样的效果反而更好。

要文风得体。一般公文要平实、严谨、质朴。应多分段落,有的文稿不注意分段,让人看得很累。讲话稿应多用短句,长句读得吃力且易读错。演讲稿则可以多用排比句,这样更富有鼓动性。

“熟题”如何出新 第6篇

一、课前暖场

最近有一支名曰“妈妈的唠叨之歌”的神曲在网络上爆红,请大家认真欣赏。视频里是英文演唱,中文字幕,文字是繁体。现在流行的趋势是识繁书简,我们同学也可以看看自己认识多少繁体字,可以小声读出来。

刚才听的这支神曲,里面的妈妈看起来也像奶奶、外婆吧,在唠叨这一点上,她们似乎可以“合并同类项”。

二、导入新课

作文题目,分为熟题和生题,熟题,就是贴近我们生活的题目,如“妈妈(奶奶)的唠叨”,生题,就是与我们生活有距离的题目,如“历史的回声”。

你喜欢写“妈妈(奶奶)的唠叨”,还是写“历史的回声”?为什么喜欢写熟题?因为贴近生活,有话可说。好,请一位同学说说看,这个题目你预备怎么写?简述思路即可。别的同学也想想,你的思路跟他一样不一样。

嗯,先写妈妈如何唠叨,再写对妈妈唠叨的烦,最后明白妈妈的唠叨里其实满是爱。真是同龄人所见略同啊,我带来一篇我学生写的,跟这位同学刚才说的差不多。我们来看一下。

(幻灯展示)

妈妈的唠叨

要说唠叨,我妈妈必是“之最”没有“之一”了。看,刚起床,妈妈便在耳边嚷:“快起床,快把衣服穿好,快洗脸……”中午,她知道我赶时间,没有说什么。真正的爆发在晚上,“快吃啊,马上都七点了!澡还没洗啊?拖拖拉拉,作业又要做到十一点了。”“初二了,上课要认真,不能打瞌睡,不然听不懂,作业不会做。”我每次听到她唠叨,都觉得烦;但转念想想,里面都是爱啊!

为什么这么多同学构想的都差不多呢?而且不论城里乡下!难道我们所有人的妈妈是一个妈妈吗?

这提醒我们,熟悉的题目,虽然好写,但要写出个性、写出新意,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我们今天这节课,就要啃啃这个“不容易”——“熟题如何出新”。(板书课题)

三、沉入生活

熟题,为什么写不出新意呢?老师我牺牲了无数脑细胞,想出了一个重要原因。(幻灯:看似熟悉的生活其实未必熟悉)

可能我们对看似熟悉的生活未必真的熟悉。你熟悉你妈妈(奶奶)吗?你理解她们的唠叨吗?

让学生进行情境模拟:你们俩能模拟一对母子、母女相处时妈妈唠叨的场景吗?

别的同学注意观察,看看他们模拟的生活场景真实不真实,生活气息浓不浓。

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刚才他们模拟时,妈妈爱唠叨怎样的内容?喜欢使用什么句式?

对啊,妈妈唠叨的内容,一是生活,二是学习。她们喜欢运用感叹句,如“××,你看你”,祈使句,如“××,马上……”,疑问句,如“××,你为什么不能……”。

我们除了需要观察妈妈、奶奶是怎么唠叨的,还要思考她们为什么唠叨。

有人认为,她们喜欢唠叨,主要是耍威风,显示家长的权威,时刻提醒子女——我是大人,你是小孩。你觉得他们的说法正确吗?如何反驳他们?

还有人认为,一个家庭里,喜欢唠叨的多是妈妈、奶奶,爸爸、爷爷不怎么喜欢唠叨,可见唠叨是女人的天性。你觉得他们的说法正确吗?如何反驳他们?

看似熟悉的生活,有时未必真的熟悉。人类的认知里,就有这样奇怪的遮蔽,这就叫“熟视无睹”“习焉不察”。

所以,熟题要写出新意,先要沉入生活里,进一步去观察,进一步去思考,如此才能去除遮蔽,对生活真正熟悉起来。通过刚才这个环节,大家的观察细致了,思考深入了,思路也渐渐打开了。

有同学已经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了。稍安勿躁,咱们再稍微沉淀下。我觉得我们对熟题如何写出新意准备还不足,我们还要向经典作品学习写作的智慧。

四、走进课文

学习经典作品,不必舍近求远,最近的就是我们的课本,很多课文写的就是身边人身边事,也就是我们上面所说的熟题,但写得很有新意。他们是如何熟中出新的呢?

咱们来拜几位大作家为师,第一位请出的是魏巍老师。(幻灯展示:魏巍《我的老师》“假打”片段)

分析:以打写爱,在我们的意识里,打是不爱,以不爱写爱,反面着笔,角度别致,这就写出了新意。(幻灯展示:点出技法——反中求正)

启发学生思考:写的是不是熟题?有没有写出新意?如何写出新意的?怎么用魏老师教的方法,写“妈妈的唠叨”?

第二位出场的是朱自清老师,他是我们扬州本土的大作家。(幻灯展示:朱自清《背影》“攀爬月台”片段)

分析:此处以一个特写镜头,细腻地描写父亲攀爬月台时笨拙、艰难的背影,作者联想到之前对父亲唠叨的厌烦,联想到艰难家庭中父亲一个人独立支撑,眼泪一下子就来了。(幻灯展示:点出技法——细节聚焦)

启发学生思考:写的是不是熟题?有没有写出新意?如何写出新意的?怎么用朱老师教的方法,写“妈妈的唠叨”?

日常生活里,妈妈、奶奶做的事、说的话,乃至她们的一个眼神、一抹笑意,有没有那么一个瞬间,使你的心咯噔一下,眼眶一热?就让我们沉静下来,写写那个瞬间吧。

学生写“细节聚焦”片段。

点评学生写的片段。

第三位出场的是萧乾老师。(幻灯展示:萧乾《枣核》结尾“画龙点睛”部分)

分析:作者由旧时同窗思念家乡,进一步认识到即使身份改变了,思念民族的感情不会变,而且由这一个人体认上升到一个民族依恋故土的特质,有力地提升了本文立意的层次。如果结尾写“我的同学是多么思念家乡啊”,这篇散文名篇一下子就降了几个层次下去了吧。(点出技法:一句立骨)

我们写“妈妈的唠叨”,用了反中求正的方法,角度很新颖;用了细节聚焦的方法,内容很感人,但结尾来了一句:妈妈的唠叨里,全是爱啊!中学生水平,一下子降到小学生水平。

作文结尾这一句很重要,是满篇生辉,还是全篇暗淡,全看这一句的立意水平。

学生练写“一句立骨”的句子。

点评学生写的句子。

我们归纳一下:反中求正,是角度出新;细节聚焦,是写法出新;一句立骨,是立意出新。

熟题出新的方法,当然不止这么几种;教我们写作方法的老师,也未必局限于课本内。

我们把刚才写的内容,连接起来,就基本上是一篇大作文了。下面请一位同学把这篇作文朗读一下。

五、结束语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琢磨了“熟题如何出新”,也加深了对妈妈、奶奶的理解。希望同学们以后对待她们的唠叨,少一点厌烦,多一点理解,少一点顶撞,多一点感恩。

课前我们听的那首歌是美国人创作的,从妈妈的角度;我希望课后能有同学,从儿女的角度,创作一首“妈妈的唠叨,是一首百听不厌的歌”,放到网上去,估计也能感动无数人。

【教学反思】

初中作文教学似乎存在这么一组矛盾:一方面鼓励学生写身边人身边事,写熟悉的生活,因为熟悉的生活,更容易有真情实感,更能写出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一方面又提醒学生为了出新,不要写身边人身边事,因为写熟题容易写到一块儿去,而雷同、撞车是写作之大忌。

据说就有不少老师考前指导时,明确要求学生不要写学习生活。那要不要写熟悉的生活呢?当然要写!我以为学生写熟悉的生活容易扎堆,非题材之罪,而是对生活的观察和发现不深入。因此,本题设计时,特别引导学生先沉入生活,观察妈妈如何唠叨,思考妈妈为什么唠叨。经过这个环节,学生家庭生活的若干鲜活细节就可能被激活,这就为写出个性、写出新意铺垫了基础。

生活被激活了,如果心思细腻,这时就能有新的角度、新的构思了。但大多数初中生心思都不够细腻,所以,仅仅激活生活还不够。只有提供恰切的范例,让学生从范例中得到启发,明白“哦,原来可以这么写”,课堂教学才算找到了实在的抓手。

范例的寻找,不是容易的事,但正是在这种寻找中,课文的价值才得以再发现,课本作为“写作教材”(一般为“阅读教材”)的价值才得以彰显。

课上完了,现在回头来看,当时为了课的饱满,提供了三则课文片段,但第二则和第三则的训练真要落到实处,远非几分钟、十几分钟所能做到的。尤其第三则“一句立骨”,主要依赖的是学生本身的思维水平,弄几句递进句、转折句来“催肥”,是拔苗助长,违反了思维规律。应该把这部分砍去,腾出更多时间,跟学生琢磨第二则“细节聚焦”——怎样的焦点更有爆发力,如何去寻找这样的焦点。这部分如果有更充分的讨论和事例剖析,对学生的启发会更大。

这一点,不是一句“上课是遗憾的艺术”所能搪塞的,只能说“以生为本”还没沉到教学思维的湖底。■

惠州农业如何“种”出新业态 第7篇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推动农业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广东省惠州市积极探索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产品深加工和休闲农业发展,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的同时,培育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有效带动精准扶贫。惠州市农业局负责人表示,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新方向,惠州将进一步加大支持和引导力度,推动农产品深加工和休闲农业等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发展。

农产品深加工用荔枝酿造高档荔枝白兰地

走进广东祯州集团的生产车间,虽然已经不是荔枝收获的季节,不过仍传来一阵阵荔枝香味,早前榨汁并酿制而成的荔枝醋、荔枝酒经过自动灌装,将销往全国各地。

荔枝是岭南特色水果,营养成分丰富。不过,由于上世纪末大规模种植导致近年来供过于求,时常出现“果贱伤农”的现象。如何在供给侧为荔枝“去库存”,一直困扰着广东荔枝种植人。“法国人用葡萄酿制葡萄酒销往全球,我们能否利用荔枝来酿酒,打造‘中国路易十三’。”十多年前,祯州集团董事长薛子光就萌发了用荔枝酿酒的想法,随后几年,他与高等院校专家开展产学研合作,并多次空运荔枝到法国向国际知名酿酒大师“取经”,终于成功研发出高品质荔枝酒、荔枝醋酿制工艺,依托这项技术每年带动惠州数千吨荔枝的销售,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惠州荔枝销路问题。因为技术含量和社会效益较高,这套生产技术2015年获评为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农产品深加工不仅可以去库存,也是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的重要手段。在2015年底的惠州市农博会上,惠州市鹏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皮蛋受到热捧。该公司副总经理王文涛告诉笔者,深加工成皮蛋之后,一枚鸡蛋的价格从1元提升到2.5元,增值1倍多。

王文涛介绍,皮蛋深加工的研发有效解决了鸡蛋大量上市后保存时间短、运输难度大无法进军北方市场的问题,为公司蛋品销售开拓了新业务,目前每年销售皮蛋10多万枚,销售金额占公司营业收入的约一成。

“皮蛋只是传统深加工产品,要实现转型升级,我们将继续在深加工上做文章。”王文涛介绍,目前公司正在研发蛋粉、蛋液提取技术,力争深加工业务的产值达到公司一半的比例。“目前新鲜鸡蛋是公司供应的主要产品,其中面包和餐饮行业是主要供应对象,如何解决鸡蛋的运储问题和客户使用的便利性是关键。如果能够将鸡蛋提取制成蛋粉、蛋液,便可解决这两大痛点,既方便客户保存和使用,又可为产品走向全国市场解决运输难问题。”

农产品深加工正在惠州快速发展,目前已涌现出丹荔荔枝酒、鹏昌皮蛋、东海王玉米汁、矮陂梅菜等一批深加工农产品,不仅有效地为鲜活农产品去库存,也带动了农产品附加值的提升,部分产品远销全国市场。

观光农业广深白领青睐的“后花园”渐成型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是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典型代表,目前正在惠州迅速发展。

在刚刚过去的三八妇女节,位于惠阳镇隆的山里红农庄迎来上百名深圳女白领,她们在这里爬山,赏桃花,呼吸新鲜空气,吃有机蔬菜,体验农家生活。这样的场景在每个节假日都能看到。

山里红农庄的负责人李运雄原本是镇隆的荔枝大户,因为看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市场,2015年开发了山里红农庄,以有机蔬菜、水稻和荔枝种植为基础,发展体验式观光休闲农业。“在这里不仅可以吃到有机农产品,还可以爬山、钓鱼、赏花,更可亲自体验种菜、收割水稻等农活。”李运雄介绍,镇隆毗邻深圳,客源以深圳都市人群为主,在此前开展的水稻收割亲子体验活动中,每个周末都吸引数百个家庭前来体验。

农业与休闲旅游结合成为农业发展新的增长点,这在四季绿生态农业园也得以体现。每到节假日,成千上百的都市人来到这里采摘草莓、圣女果,体验挤牛奶,饿了就在这里“吃大餐”。观光旅游不仅成为公司新的收入来源,也直接带动当地村民的就业和农产品的销售。“来这里玩的人越来越多,我们的香蕉不愁卖了。”在路边卖香蕉的刘大姐说。

“与城市相比,农村空气好,又不拥堵,越来越多的都市人群喜欢到农村旅游,体验农家生活。”日前,在解读农业供给侧改革时,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表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大有可为。全国人大代表、惠州市旅游局局长黄细花表示,惠州生态环境优异,农产品资源丰富,又毗邻广州、深圳和香港等旅游市场,休闲农业和生态乡村旅游市场需求大,目前已涌现出一大批以体验式农业和生态度假为代表的乡村旅游基地,深受周边城市游客青睐,建议将休闲农业和生态乡村旅游开发与精准扶贫相结合,依托罗浮山、南昆山和巽寮湾等重要景点,在周边规划休闲农业和生态乡村旅游产业带,既带动全域旅游的发展,也带动农业的销售和农民的就业,实现精准扶贫。

农产品深加工还需更多动“脑”

相对传统农业,深加工产业仍是惠州农业的短板。笔者走访发现,目前技术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深加工项目在惠州并不多见,而以荔枝烘干、蔬果腌制为代表的初加工则占据绝大部分,而这些产品在帮助农产品去库存,提升附加值方面并不明显。如何通过做精深加工,延伸农业产业链,惠州仍需思考和发力。

在广东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副会长薛子光看来,农产品深加工并非用盐研制咸菜,或者把荔枝泡酒这么简单。要想做出高品质、市场竞争性强的深加工产品,必须投入大量资金和科研力量进行研发,尤其是像荔枝酿酒(非泡酒)这样具有革命意义的深加工技术,光靠一个企业的力量远远不够。薛子光表示,中央要求加快农产品精深加工的发展,希望地方政府尽快出台配套政策,加大农产品深加工的扶持力度。

上一篇:模糊识别模型下一篇:小微企业纳税筹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