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2024-07-11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精选12篇)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第1篇

三历

史目前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教二资表现在学中普:第一遍存在:新课程虽然着一些问题, 主要采用专轮源题教学, 但高考很难做大的专题, ﹃整, 主倾复程之向习, 背一于是景轮设一下专计轮不题小通少, 的史二教专, 二轮师题轮通反。专史第其题, 二道这。:而样新传行课的统合题于拓展历史的深度复习是简单的重复, 和广度无新意, 。感受不利课立历史的魅力, 激发学习的兴趣。为本意此我们在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学中开展了“整合教学资源·主题立

复意复习”探究。如何确定二轮复习的专题主题与实施策略?尝试着习抛砖引玉与各位专。家同行集中探讨, 以期﹄一“主题立、意从”专, 加深理解题内或课、深化认识题内进行初一个专题或一节课内只有一探个而如且何主能确题统, 定它帅专是全题一课或课, 课纲的举题真目的正张主的。题重那呢点么, ?

关键是依据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 依托课本, 弄清专题或课题的内容构成及在模块中的地位, 然后找准主题。如:必修一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本课内容深奥, 枯燥抽象, 为此, 我拟定如下主题: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共性与个性。让学生去整合教材, 归纳教材, 得出如下认识:共性就是分权与制衡, 法律至上。这是区别于封建专制的一个本质特征, 封建专制是集权, 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本质特征是分权, 也就是立法权和行政权分开并且相互制约, 以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个性就是各国代议制的特点, 如美国代议制的特点是全面分权与制衡的总统制共和制, 全面的分权与制衡是美国民主的一大特色, 具体表现在: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联邦政府内三权分立与制衡, 两党制相互制约。通过这样的主题立意复习, 学生可以很清楚的把握近代代议制的本质和特点, 理解更深入。

二、在同一模块的不同专题之间的整合出“主题立意”, 注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果关系

教师可依据实际情况对二轮复习课进行改造, 对模块的内容体系再整合, 创造出更加鲜活的主题立意复习课来。我们重点研究三种关系:中国史专题之间的关系;外国史专题之间的关系;中外专题之间的关系, 进而构想复习课的主题。例如:1.中国史专题之间的关系和外国史专题之间的关系, 可将“古代———近代———现代”相关内容的整合。如必修二中国史将中国农业发展历程作为主题复习, 世界史将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作为主题复习, 还可以从更小的切口出发去探讨其发展历程。2.中外专题之间的关系, 大多是不同的文明的交流、碰撞与融合。在近年江苏高考中经常涉及, 如08年江苏高考试题23题这样表述: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 不同的国家, 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以英、美为代表的“自由放任”模式和以苏联、中国为代表的“计划经济”模式, 都可能使一个国家完成工业化, 实现经济转型, 但这两种模式走向极端的僵化后, 也会造成严重弊病。根据以上信息, 我整合经济史中外相关专题, 拟定如下主题:世界经济发展模式的发展变化与比较。两种模式得发展变化, 一种是资本主义世界的在工业革命后兴起的自由主义模式, 在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之后, 自由放任模式宣布失败, 罗斯福新政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 二战后被资本主义国家普遍接受。另一种是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开创计划经济模式, 在二战后走向僵化, 此后苏联改革都没有成效, 最终以苏联解体而宣告失败, 而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根据本国国情调整经济发展模式, 开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 使中国经济不断发展。这样可以理解不同国家、不同模式之间可以相互借鉴和学习。资本主义借鉴计划经济, 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社会主义中国借鉴市场经济, 开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

三、不同模块之间整合和重组出“主题立意”, 构建立体的知识框架和网络

用新史观 (文明史观、社会史观、近代化史观、整体史观) 进行主题立意复习。近年高考历史试题, 越来越多地渗透新史学研究理念, 要求学生运用这些史学研究范式正确观察、理解、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历史现象。并用新的史学观念统领二轮复习内容, 在复习指导时, 要以新的史学观点与方法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如本人的一堂以新史观引领的全县公开课, 课题是《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本课我从两个角度看“变动和变迁”:一是从全球史观和文明史观看“变动”“变迁”, 提出问题:从全球史观和文明史观看变动和变迁的原因———工业文明的冲击, 联系复习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阐述) ;二是从近代化史观看“变动”“变迁”, 其实质就是近代化进程, 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 包括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思想科学化、理性化。这样就实现了不同模块之间整合和重组, 构建立体的知识框架和网络。

此外还可以以历史发展阶段和历史事件为切入点实现历史知识的整合, 以国家 (区域) 为主题实现历史知识的整合, 必修与选修内容的整合出主题。

四、以长效热点及现实关注点为“主题立意”, 学以致用, 实现历史学科价值

以长效热点及现实关注点为主题, 可从以下二方面分析:一是高考历史问题的现实思考。对现实与社会影响较大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思考。如关于全球化、城市化、近代化等。二是现实问题的历史反思。用历史的视角分析社会现象, 看待现实问题, 明确自身的责任。如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反思、对中美关系的演变等。

摘要:为了改变当前高考历史复习课中缺乏“主题立意”, 内容零散, 复习方式简单单一, 无新意等问题, 我们在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学中开展了“整合课本资源主题立意复习”探究。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学习计划 第2篇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学习计划

1一、复习目标

1、巩固第一轮复习效果,进一步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形成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2、提高考试大纲要求的阅读、提炼、概括、分析、比较、迁移、阐述、表达等各方面的能力,适应文综考试的要求。

3、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特别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各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练习,进一步引导学生规范答题。

二、复习措施

1、深入研究考纲及近年高考题目,把握高考命题趋向,做到复习有的放矢,增强复习的实效。

2、合理划分好专题。专题的划分既要考虑到知识点的完整性,又要兼顾到高考改革和新课程改革的方向。

3、备课组分工合作,集体备课,加强学习与交流。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专题复习应集全组之力,集体备课,各位老师应对照自己的任务安排,认真备课,在上课前三天拿出教案和试题。同时备课组内部多听课,多交流。

4、实施分层教学。A、B层次班级要求复习完全部专题,并且在A层次创新各种形式,加大培尖力度。C层次主要是让学生多看教材,扎扎实实搞完第一轮复习,选取几个重点专题讲述。

5、提高课堂效率,杜绝“满堂灌”。专题的知识梳理,不能由老师包办,要求学生紧扣教材,在老师的布置下,课前或课堂上完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规律性问题,得出结论,从而使基础巩固和能力培养同步进行。

6、加强综合备课组活动。在热点专题探讨、文综考试组题、学生情况分析、综合考试方法等方面加强与政治、地理备课组的合作。

7、加强文综考试方法的指导。

8、练习、考试合理安排。要精选题目,认真批改,细心总结分析,有针对性地讲解,提高练习、考试的效果。

9、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注重缓解学生压力,营造轻松、愉快 的学习氛围,加强对学生答题规范性的指导。

三、时间安排

3月26日——5月15日学科内专题复习

5月15日——5月20日热点专题复习

5月20日——6月初查缺补漏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学习计划

2明确复习依据,把握命题趋向

《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依据,更是复习备考的指南。所有高三历史教师都很重视考试说明,每一年考试说明都和上一年的有所变化。很多老师关注考试说明只是关注考试范围有没有变化,实际上这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该有更深层次的分析与解读。还要认真研读命题指导思想以及参考例卷中参考样题的调整和变化,这些变化是新的命题思路和导向,在复习中要给予足够重视和渗透。

要把握高考命题趋势除了研究考试说明外,更要研究近几年本省高考试题,特别是主观题。笔者对福建近几年文综历史主观题试题进行简单梳理,发现命题由注重通史、阶段性特征向主题立意迈进。2009年与2010年福建文综历史卷主观题考查均以“古今贯通,中外关联,凸显阶段特征”为重点。

2011年开始变化,2011年高考第38题在注重考查阶段特征同时向主题立意迈进。2012年高考第38题主题立意确立为民族独立与民族复兴,考查20世纪中国社会的三次巨变。2013年以近现代工业化模式为主题,考查了苏联、英国和中国的工业化道路。2014年第38题以科举制为载体,融会贯通古今中外。

主题化命题是近年历史高考命题的趋势之一,2015年福建高考第38题应该还是这种思路,所以,我们在复习中要注重对历史发展阶段特征的概括、理解和把握,更应注重主题式复习,整合知识,实现有效备考。

抓住主干知识,形成专题网络

就历史学科而言,主干知识是指在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中最能反映历史发展趋势和本质特征的内容,它能够起到纲举目张和总揽全局的作用,能够反映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进程。在二轮复习中能否在抓住主干知识的基础上,对专题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成为决定高考胜败的关键性因素。

另外,在进行主干知识专题复习时要把握好专题的跨度与深度。所谓跨度,即以社会形态、历史事件、典章制度等的发展演变为线索,对所学相关知识加以总结。所谓深度,即运用文明史观等理论,科学地阐释社会形态内部的相互关系以及事物发展演变的本质、趋势和规律等。例如,对农业文明的复习,在跨度上,可以将其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在深度上,可分析其对古代、近代社会的影响,而闭关锁国政策即是其在“深度”上的体现之一。

用多元史观观察和思考历史,以新史观统领复习内容

纵观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历史三个必修模块,突出地体现了唯物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等史学观点。对这些史观的把握,既是我们进行新课程教学的前提,也是我们备考指导与复习的基础,因为与这些史学观点相关联的知识均是历史的主干知识点,最能体现“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原则,不但符合高考考查主干知识的命题思路,也体现了关注史学动态的特点。而运用新史观整合历史素材进行命题,已成为近年高考的一大趋势。所以在复习中引导学生用新的史学观念统领复习内容。

考生在复习中以“文明史”为总纲,要求学生从文明史观的角度解读历史现象和规律;以“现代化”为主线,要求学生用现代化史观分析历史问题;以“全球化”为导向,要求学生用全球史观把中外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置身于世界的角度来立体地考察、多角度地分析问题。所以复习时以新课程标准和理念为渗透,联系近年来历史学术研究和学术观点的新变化新发展,通过提供新的历史情境材料,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概括和提炼,从而提高解决历史问题的综合能力。

规范训练,精心讲评,提高考生的实战能力

在二轮复习时期,全国各地的模拟卷满天飞,这个时候老师必须静下心来精心挑选一些试题进行科学性和规范性的训练。一是各种训练要适度,要“精”,应提高训练题的质量,控制训练题的数量,不要搞题海战术,巩固性训练、拓展性训练、模拟性训练都要少而精;二是训练方式要灵活,各种训练要求有所区别,巩固性训练可当堂处理,可采取口头提问、笔答、板演等形式;拓展性训练包括专题训练可量力而行,由学生自主决定;模拟训练要到位,要定时定量,从内容到形式都应体现高考的特点与要求,特别要重视指导学生规范使用答题纸的问题。

各种训练都应重在训练学生的解题速度、方法技巧、卷面安排以及书写规范等内容,这些尽管看上去是很细小的方面,但细节往往决定成败。

二轮复习中要特别重视非选择题解题方法技巧的指导,不能简单地归纳讲解各种题型的基本特点和要求,要在影响学生解题的内容词、条件限制词的含义及其基本内涵上归类、比较。

非选择题题目中所含有的概念大致有两类:一是历史学科中常用的社会科学概念;一是历史学科试题中常用的限定解答内容和方式的概念。对这些概念理解的程度,直接影响到了审题的质量和答题的效果。

对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的探讨 第3篇

关键词: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学实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的教学通常时间为1月底至4月中旬。这一阶段要通过大专题通史复习及相关的重点、难点知识分析,提高学生的学科能力。为了提高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必要在期间进行关于历史知识的整合、迁移和运用的训练。在教学中,本人进行了如下尝试:

一、注重主干知识的跨度与深度,形成专题知识网络和认知规律

就历史学科来说,主干知识就是指在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中最能反映发展趋势和本质特征的东西,它能够起到纲举目张和总揽全局的作用,集中反映了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进程。

教学中,中国古代史可将“统一的多民族的发展”作为主体内容;中国近代史前期可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作为主体内容;中国近代史后期可将“中国共产党如何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的胜利”作为主体内容;中国现代史可将“中国共产党如何领导中国人民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和如何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为主体内容;世界近代史可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作为主体内容;世界现代史可将“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的演变”作为主体内容。

在进行主干知识专题复习时要把握好专题的跨度与深度。所谓跨度,即以社会形态、历史事件、典章制度等的发展演变为线索加以总结。所谓深度,即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科学阐释社会形态内部的相互关系以及事物发展演变的本质、趋势和规律等。例如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跨度是指它形成、确立、巩固、强化、灭亡的过程,深度是指用历史的、阶级分析的方法进行评价以及阐释它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分析它对古代、近代社会的影响。由此可见,跨度侧重于史实,深度侧重于对史实深层次剖析的能力;跨度在于认识现象,深度在于挖掘本质;跨度重在叙述过程,深度着重探索规律。

二、关注学术观念,构建新观念专题

文科综合考试命题人员大多为高等学校历史领域的研究专家,他们对历史学科体系和学科知识的某些领域具有深入的研究。在命题的过程中,必然渗透他们关于历史学科体系和学科知识的学术观点。近年来的高考历史试题常常把文明史、现代化、整体史(全球化)、社会史几种史学范式结合起来考查,突出历史研究的新视角和新方法。所以,在复习备考时要注重不同史学范式的综合运用。如:近代列强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的问题,从传统革命史范式看,它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基地,使中国经济主权受到严重损害,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是列强殖民侵略的重要标志;从现代化范式看,它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是中国近代工业的诞生地和相对集中的地区,推动了近代城市的崛起;从整体史范式看,它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使中国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从文明史范式看,它是中国了解和学习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窗口,最早接受西方民主思想,也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向近代工业文明转变的地方;从社会史范式看,它是传统农业文明与近代工业文明最早交汇的地方,在思想观念、礼仪交往、生活习俗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产生出相应的社会问题。

高三复习中要注重对新学术观点的学习和理解,要根据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和不同历史事件的实际,适用最恰当的史学范式来解读,或者用几种不同的范式从多角度来诠释同一历史阶段和同一历史事件,做到既“量体裁衣”,又不时“更新款式”,对教材知识从新的角度构建新的体系,对重大历史问题运用新的观点进行分析评价。

三、关注社会现实,构建热点专题

文科综合的命题设计:“以问题为中心,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或现实、重大的社会问题为素材”,热点试题设计体现了“现实问题历史联系”“隐性考查学科知识”的特点,充分凸显出历史试题与时俱进的精神和历史学科的社会功用,要求考生用历史知识来透视和解决现实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具有明显的导向性。热点问题包括三类:一是时政热点,二是周年大事,三是长效热点。

文综考试命题关注热点,关注现实,但不脱离具体知识点,“高考命題就是在专题和热点知识的交汇点上命题”。因此,在高考复习中应引起重视,要努力找到与时政热点、社会现实相契合的知识点,要多做这类专题。需要特别关注的是文科综合试卷对于现实热点问题的反映方式。第一,直接涉及现实的热点问题。这样的呈现或考查方式对于历史学科来说并不常见,或者说迄今的文综试题中还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此类题目。因为历史学科的知识对象主要不是现时的,而是过去的。至多在中国的当代历史和世界的当代历史部分有少量的可能直接反映现实问题的内容。第二,考查现实热点问题的历史背景或者历史上的相同领域的事件、过程。这应该说是历史学科考查现实热点问题的典型呈现方式。第三,以现实的热点问题为着眼点,联想到一些历史问题或历史现象。

四、利用二轮专题复习,提升考生的综合解题能力

近年来各地的试题,以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考核目标及要求为命题指导思想,“考核目标”考查全面,“考核能力要求”層次性强。试题以教材知识为依托,通过创设新情景,使试题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不拘泥于教材的表述,突出了学科能力的考查,突出了试题的选拔性。调动和运用知识中的识记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在试题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而且呈现多种能力综合考查的趋势。在二轮专题试题训练中,我们要精做各地高考试题和各地统考试题,强化对高考四种能力的针对性训练,通过训练总结出应对各种能力的方法和规律。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建议 第4篇

一、紧扣双基、划分专题、网络构建

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知识分类, 可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就应考能力而言, 三类知识所起的作用不同。陈述性知识是应考能力的依附和能力表达的基本元素;程序性知识是应考能力的养成和提升的基础, 二者构成了所谓的“双基”。纵观近年高考文综试题特点, 学科主干和“双基”类知识占较大比重。因此, 二轮复习期要重视“回扣双基”。

“双基”教学要回归课本, 对照考试说明和考纲要求, 加强对概念的理解, 地理原理规律的分析。基本的地理概念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 但不一定要一字不漏背下来。可采用对比、比较方法来区分地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理解的前提下, 采用分类、整理、比较、推理的方法, 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 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出地理原理、规律, 理清每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抓好主干知识, 构成知识网络, 使基础知识系统化、专题化、网络化, 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使地理知识在头脑中有序存储, 同时找出薄弱环节, 查漏补缺。如我们把三本必修两本选修共划成十四个专题, 必修二人文地理部分, 分成三个专题:1.人口、城市与交通问题, 2.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和我国的农业生产, 3.2主要工业地域和我国的工业发展。以第一个专题“人口、城市、交通”为例, 可以形成以下网络构建:

二、科学选题、导练为线、训练反思

在二轮复习中, 专题复习过程中的试题要体现教材的特点, 要符合考纲要求和训练思想, 要体现新颖性、准确性与导向性, 有助于梳理、归纳训练。

由于现有高考模式的限制, 也不可能有大量时间去训练, 所以在训练量方面, 应该注意“度”的把握和质的提高, 要求我们给学生做的题必须是经典题, 检查学生在复习中的薄弱点, 培养其认真、仔细的审题习惯, 训练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灵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答题的规范、严谨等应考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除了每周的综合训练外, 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不同教学时段的不同需要, 将近三年的高考试题, 各省区的部分模拟试题进行必要的选择变形, 较好的把握知识联系的深度和广度, 力求在变化中求深化、细化, 把这些题目有效地结合到课堂训练, 做到做题必有目的, 做题必有“收获”的做题意识。

三、培养读图、析图、用图能力

地图被誉为地理的第二语言, 它与文字是相辅相成的。地图知识的讲授, 也就是地理知识的传授过程, 掌握了地理知识能更好地理解教材的文字内容, 教学中要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把地理知识落实在地图上。这样才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建立空间概念。在复习的过程中, 要建议学生和指导学生多看地图, 做到图不离手, 学会从地图中获取相关的地理信息, 从而提高学生析图和用图的能力, 同时也能解决区域定位不准的问题。除了区域图外, 还要重视对坐标图、经纬网图、统计图、等值线图、景观图、模式图等的判读, 在复习中必须加强技能型题目的训练, 逐个落实各种图表的判读方法。对部分原理性图表要能够默写出来, 如洋流模式图就是解决洋流相关题目的关键, 画出洋流模式图题目也就会做了。

四、注重细节、应试技巧训练

1. 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 准确审题、确当提炼、学会解题

考查学生提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是考纲的要求。为了达到考试的能力目标, 首先, 在平时练习中要做到养成仔细认真的习惯, 考试时有意识地对重要关键词作出记号, 以提醒自己, 能对每一个错误选项做出正确的修改, 选什么要有合理的解释, 而不是像现在有些学生试卷做完了, 卷面上还什么也没有留下。其次, 读题时要能对关键词做相应的延伸, 即使对本题没有帮助, 时间长了也能培养学生的拓展思维能力。

2. 要善于建立知识联系, 确定答题的思考范围

如气候成因 (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人类活动) 、资源问题解决措施 (开源、节流) 、环境问题解决措施 (节能、减排) 、地质作用 (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 、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 、地理现象原因分析 (自然原因与人文原因) 、地理事物分布规律 (时间变化与空间分布) 等。总之, 答题要有根有据, 切不可意识流, 想到什么答什么。

五、渗透热点、看清本质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提升训练(五) 第5篇

(五)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

班级学号姓名

一、选择题

1.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下列中国古代发明传入欧洲并对“近代世界”产生深刻影响的宋代科技成就是

A.地动仪B.造纸术C.雕版印刷术D.指南针

2.被马克思誉为“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的我同古代重大科技发明成果是

①造纸术②火药③指南针④印刷术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3.公元一千年前后到16世纪后期,我国下列文化现象在世界上地位反差最大的是

A.科学技术B.文学艺术C.哲学思想D.宗教文化

4.(09泰州二中期中)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传人欧洲,加快了西方迈入近代社会的步伐。“替宗教改革开路”的发明是()

A.指南针B.火药C.针灸疗法D.印刷术

5.(09南师附中调研)下列诗句,属于楚辞的是

A.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B.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C.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6.民国时期,爬长城、逛颐和园、去梅兰芳家是当时老外来中国最向往的三大传统项目。印度诗人泰戈尔,荷兰国王古斯塔夫,美国电影明星范朋克都去过梅家。梅兰芳是由于唱京剧而闻名于世。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它主要是由D

A.元杂剧发展而来的B.北京地区剧种演化而成的C.流行于北方的剧中融合而成的D.南方一些剧种传入北京后融合而成7.孟玉楼丧夫后要改嫁,亲戚及乡邻都赞同,“少女嫩妇的,你拦着不教他嫁人,留着他做什么?”(据明中后期小说《金瓶梅》)你认为上述记载

①是当时人所写,可直接作为珍贵的史料使用

②不具备史料价值,因为小说不是社会真实反映

③去伪存真,考证无误后,可作为史料使用

A.①正确,②③错误B.②正确,①③错误

C.①③正确,②错误D.③正确,①②错误

8.鉴于社会上的孔子像多种多样、形象不一,甚至还有神化或丑化孔子形象的现象存在,中国孔子基金会决定征集“孔子像标准设计方案”,要求他的画有“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效果,他最可能模仿的是:

A.顾恺之B.王维C.吴道子D.朱耷

9.以下文学作品创作风格属于现实主义的是

①《诗经》②“三吏”、“三别”③《西游记》④《红楼梦》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0.“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老天不肯辨清浊,好和呆没条道。善的人欺,贫的人笑,读书人都累倒。”这是什么文体

A诗经B楚辞C宋词D.元曲

11.(09浙江温州调研)《大众日报》在2008年11月8日刊登了一篇《关公何以战秦琼》的文章,说的是中央电视台“中国京剧研究生班十年汇报演出”的节日《蔺相如》(战国)中的布景道具问题。请你判断符合史实的是

A.蔺相如府中厅堂上悬挂着一幅山水画

B.厅堂楹联上有草书写的古诗

C.渑池会上秦王和赵王用青铜器皿喝洒

D.书写的古诗是杜牧的《泊秦淮》

12.(2009浙江文综卷,13)中国古代生产和科技在不断进步中,中外交流也十分频繁。下

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耕作技术大体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耦犁、一牛挽犁的发展过程

B.纺织原料使用的先后顺序是麻、丝、棉花

C.指南针在明清时期经由海路传入阿拉伯

D.印刷术经由波斯传到西方

13.(09山东济南调研)右图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形象标识,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对

其解读正确的有

①是中国书法艺术

②体现了中国汉字象形特征

③反映了中国汉字由繁到简的演变趋势

④展示了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的结合A.①②④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4.(09姜堰中学期终)元代以来,中国绘画色彩由精丽转向清淡。王冕在《墨梅图》中题

写“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从中反映出

画家们对色彩的表意观念,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而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的作品色彩

鲜明饱满,带有固有色的理想性描绘特点。导致上述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思想观念的不同B、政治体制的不同

C、绘画风格的不同D、经济形式的不同

15.(2009·皖南八校模拟)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第一集的片头展现了北宋都城汴京日常生

活的繁华景象,此片断取材于当时的一幅著名绘画,该幅画可能是()

A《女史箴图》B《步辇图》

C.《清明上河图》D.《送子天王图》

16.(09山东青岛调研)《清明上河图》以写实的手法记录了古代开封的繁荣景象。下列场

景中不可能在画中出现的是

A.娱乐场所瓦子表演昆曲《牡丹亭》B.小贩挑着烧饼担子沿街叫卖

C.文人骑马出游D.字画铺当街而设

17.(09兴化期中)下列文学作品,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①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②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壮气思经纶

③杨柳岸晓风残月

④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8.(苏北四市一调)明清时期的文化与以往相比,具有新的特征。主要表现在①早期反封建的民主启蒙思想应运而生② 适应城市发展的世俗文学小说空前繁荣

③出现了鞭挞封建礼教和批判封建制度的文学作品

④开始把《四书章句集注》作为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19.华丽的活动戏台上,京剧扮相的提线木偶,活灵活现地表现着戏剧舞台上传达的意境和

神韵。以下有关京剧产生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符合当时统治者的口味

②汉调、徽调合流并逐渐融人北京语汇

③艺术家博采众长、兼收并蓄

④“同光十三绝”的努力

A.②③④B.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

20.江苏省作为教育部新课程试点地区,从2008年开始在20所中小学试点开设京剧课程。

学生在受到艺术熏陶的同时还可以增长一些历史知识,主要是因为京剧

A.是兼收其他剧种的长处而形成的B.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

C.继承了古代戏曲歌舞并重的传统

D.将唱、念、做、打有机结合二、非选择题

21.(09镇江三调)有学者认为:明代中叶以后,中国社会已经显露某些民主的、人文的近

代社会的熹微晨光,其在经济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某些表现就是它的背影。

材料一:明之中叶以后,即嘉靖前后,小说出现得很多,其中两大主流之一的是讲世情。„„

讲世情小说的原因,当然也离不开那时的社会状态。„„这种小说,大概都叙述些风流放纵的事,间于人间的悲欢离合之中,写炎凉的世态。最著名的是《金瓶梅》。„„

清代底小说之种类及其变化,比明朝比较的多,我现在可以分成四派来说。„„人情派,即

可以著名的《红楼梦》做代表。——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材料二:画上题诗的两幅明清时期的绘画作品

材料三:某校教师研习李贽思想的学习笔记

生活在明朝中后期的李贽对正统的思想进行了大胆的挑战。他认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①,也就是说,“理”就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②。他在批判理学家的“天理”

“道心”的同时宣称“自私”是人的天性,他说:“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

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③”他所宣扬的自私在当时的背景下,显然具有反对“灭人欲”的维护个人利益的合理阶值④。他是独具个性的思想家,他的观点具有浓厚的反正统意识,开启了明清之际思想的活跃局面⑤。

材料四:某校教师研习城市发展史的学习笔记

明代中叶以后,手工业和商业繁盛,推动了工商业城市的兴盛,都市中的一些富商往往衣服屋字,穷极华靡,金钱珠宝,视为泥沙⑥。伴随商业的发展,苏州等地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的现象(《明神宗实录》卷361),这表明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至清朝苏州已经是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⑦。与之相随的是,市民阶层进一步扩大,社会生活亦趋复杂丰富。

回答:

(1)在材料一中,鲁迅讨论的明代中叶以后的小说流派是什么?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概述这一小说流派的基本特点。

(2)材料二是充满士大夫情调的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这类绘画的艺术形式被称为什么?其基本特点是什么?

(3)材料三中,李贽的思想观点具有的最大特征是什么?在他生活的时代,思想界的主流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什么?

(4)综合材料一、二、三,明代中叶以后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出的具有近代意义的思想文化倾向是什么?结合材料四,分析其出现的主要原因。

(5)材料三和材料四作为历史叙述,是史料、史料解释、历史评价和历史描述的综合运用。请在答案纸上选出与上述四种叙述类型相对应的带有下划线的文字序号。

22.法国历史学家雅克·勒高夫在《新史学》中称:“历史不仅是政治史、军事史和外交史,I而且还是经济史、人口史、技术史和习俗史;不仅是君主和大人物的历史,而且还是所有人的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东京)街南桑家瓦子,„„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

材料二梨园演戏,„„两淮盐务中尤为绝出。例蓄花、雅两部、以备演唱,雅部即昆腔,花部为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弹班。

——(清)钱泳《履园丛话》卷十二材料三金阊(今苏州城西北)商贾云集,宴会无时,戏馆数十处,每日演剧。

——(清)顾公燮《消夏闲记摘抄》卷上材料四 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词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之引证格言、历史无异。

——高劳《东方杂志·农村之娱乐》卷十四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瓦子”又名“瓦肆”,它指的是什么?

(2)依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戏曲发展的主要原因。

(3)材料二中的“花、雅两部”不断融合兼收,最终导致哪一剧种的形成?依据材料三、四,概括戏曲的主要社会功能。

(4)在新史学理念的影响下,商人、戏曲及民间生活进入史学家的视野,这表明史学研究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提升训练

(五)参考答案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

一、选择题

1——5DBADA6——10DDDAD11——15CCAAC16——20ACBCB

二、非选择题

21.【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综合运用的能力,题目跨度大、难度高。答题时审出每问的核心,要注意把材料和所学知识结合起来。

【答案】(1)人情派(世情小说)。描摹人生世情和当时的社会生活(世态炎凉、人间的悲欢离合)

(2)文人画。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或求抒情写意)。

(3)反正统意识。理学(或心学)。

(4)民主的、个性化的、世俗化的思想文化倾向(人文主义的、回归人性和人的生意识的思想文化倾向)。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进一步扩大。

(5)历史史料:①③。史料解释:②。历史评价:④⑤。

历史描述:⑥⑦。

22.【解题分析】本题以戏曲艺术发展原因及功能组织材料,以社会生活史的内容探究史学研究的变化,考查理解分析能力。此类问题的解答注意结合所学知识并认真阅读材料,回答简洁条理即可。第(1)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和再现,可结合材料一中“东京”及所学知识判断。“瓦肆”指的是城市中的娱乐场所。第(2)题应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作答,注意从商业、城市、阶层等方面全面分析。第(3)题的第一问应注意材料中“花、雅两部”的别称;第二问可依据材料概括。材料三体现的是休闲娱乐功能,材料四体现的是社会教化功能。第(4)题可与题目引言中法国历史学家的话相呼应,综合理解作答。

参考答案:(1)城市中的娱乐演艺场所。

(2)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

(3)京剧。休闲娱乐功能,社会教化功能。

高三化学第二轮复习策略 第6篇

一、突出主干,框图为优

一轮复习中我们重视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顾和重建,并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但学生在知识关联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解决框图题时,对知识的检出存在缺陷,不能将框图中的转化关系与所学知识进行有效的联系。解决学生这一缺陷的有效方法是重视知识框架的构建,关注知识网络的构建。

二、紧贴真题,变式强化

一轮复习中需解决的是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的缺陷,那二轮复习就更应重视知识应用上的强化。二轮复习临近高考,应更重视学生的实战训练。在习题的选择上不能只用历年的真题,那就起不到贴近高考和强化提高的目标。应重视变式训练,这样既可将历年高考中主要考查的知识点进行再现,又可避免学生因已做过真题而使训练失真。

三、针对薄弱,补偿为要

二轮复习不应再将教材中的知识点重新进行一遍地毯式的梳理,应针对历年高考的考点知识进行查漏补缺,针对薄弱环节进行强化和补偿。从知识点的角度分析,历年的高考主要有如下的考点:微粒的结构、阿伏伽德罗常数、离子方程式、离子共存、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的量、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钠镁铝、铁铜、卤素、氧硫、氮磷、碳硅、元素周期表、化学键与晶体结构、化学平衡原理、电解质溶液、盐类的水解、电化学、有机反应基本类型、同分异构、有机物组成的确定、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气体的制备、化学实验常见事故的处理、化学仪器的清洗、化学实验的设计与评价等。如果从高考试卷的试题结构上来看,主要有如下类型:环境保护、阿伏伽德罗常数、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离子共存、氧化还原反应、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实验基本操作、实验的设计与评价、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无机框图题的解法、确定有机物分子式的简单计算、有机合成、化学计算技能等。针对不同的专题,把握住学生的缺陷点,进行针对性地归纳和总结,并进行强化训练,弥补一轮复习存在的缺陷。

四、及时检测,精选讲评

1.抓住重点,突出针对性

在二轮复习的习题讲评课中,重点问题要舍得花时间,非重点问题则要敢于舍弃,要集中精力解决学生的困惑疑难问题。对于重要而学生得分率低的题目,教师要精心设计,通过一题多问、一题多解、一题多变,通过开拓外延、分析归纳等,让零碎的知识得以升华。积少成多,结串成网,要“做一题,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通过对练习的分析、讲解,引导学生归纳要点、梳理解此类题的思路。如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既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重点,在对几个例题进行分析讲解之后,引导学生得出解这类题的一般思路:(1)分析该题要考虑是弱电解质的电离还是盐类的水解;(2)如果上述两者同时共存,则考虑哪个程度大;(3)掌握三个守恒,即电荷守恒、物料守恒和质子守恒。

2.强化审解指导,培养良好习惯

二轮复习应强抓解题规范训练,注重提高解题规范训练与准确率,要突出完整的解题训练,包括审题关、步骤关和反思关。许多学生在审题时往往存在下列几种情况:(1)粗心大意,将名称写成化学用语,将离子方程式写成化学方程式或未注意到题中关键词等。(2)不能全面捕捉题给信息,特别是对隐性信息的挖掘。(3)基础不过关,不能理解题目中的句子含义,如化学平衡题中出现的诸如“反应后容器内压强是反应前压强的几倍”,“反应后气体的密度是反应前的几倍”等等。为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应引导学生审题三读,具体包括:泛读,指明确有几个条件以及求解问题;细读,指把握关键字、词,数量关系等;精读,指要深入思考,注意挖掘隐含信息等。书面表达的训练主要包括化学用语、解题格式、文字表达等几个方面,力求规范、详略得当、准确无误。解题后的反思应包括:反思知识点,通过做题,巩固所学知识并形成知识网;反思解题方法,力求发现更简捷、更合理的解题途径。通过上述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引导学生“向细心要分、向整洁规范要分”,减少解题的失误率,解决“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老大难问题。

总之,知识点的复习必须结合习题的讲解,习题的讲评必须为学生巩固知识、灵活应用知识服务,而习题的精选为学生巩固重点、突破难点创造了条件,在第二轮复习中,教师只有努力做好以上三个方面,并使三者有机整合,才能提高第二轮复习的效率。

(责任编辑 黄春香)

浅谈高三政治二轮复习 第7篇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进入二轮复习,复习的效率在于学生自己。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全部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并筛选出重点,提高课堂的效率。教师在二轮复习当中应当充当引路者和旁观者的角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复习总结当中发现问题,然后教师来点拨要害。进行二轮复习,教师要切忌灌输讲学,应当将每堂课的讲学时间控制在25分钟左右,主要集中一些课本上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疑点进行讲解,然后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整理消化。进行二轮复习,梳理知识不是把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反复叠加。例如对文化与社会的知识点的复习,让学生从文化的特征与作用入手,整理出文化的内涵特点,文化的表现形式,然后分别总结文化对社会与对人的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方式、影响的途径。让学生构建系统的单元知识网络,梳理知识点,使其在脑海中更清晰。

二、将考点总结专题化

进行政治的二轮复习,意味着离高考的时间越来越近,学生和教师的时间越来越少。有的学生能够在二轮复习过后成绩取得质的飞跃,有的学生却没有丝毫的改进,究其原因在于学生对方法的把握。而对考点进行总结,将各个考点专题化,则是提高复习效率的必要手法。教师在二轮复习当中,需引导学生对重要的考点进行深入研究总结,让学生自主动手练习,感受感悟高考的命题形式,回归考点。例如,一道高考题:“有人认为,劳动生产率提高,意味着一定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增多,你认为呢?”教师先自身体味命题的巧妙和解题的关键,让学生进行练习,对其进行必要的引导,使其掌握解题答案的逻辑性。这道题正确合理的解答应该是首先指出这种观点的片面性,然后说明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定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是不变的,另外,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使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的劳动时间,商品价值量不变,商品数量增多,因此一定时间创造的价值总量增多。通过对高考题的分析解答,让学生掌握高考命题的特征、考点的特征,总结重要的考点,并掌握答题的步骤和技巧,对二轮复习来说,这些是非常重要的。

三、关注社会热点话题

每一年的高考题目都会有针对社会时事而设计的题型,这些题型往往灵活多变,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入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进入二轮复习,作为教师,非常有必要引导学生对热点的社会话题进行讨论关注,围绕热点问题站在政治的角度进行分析思考。政治的第一轮复习主要是围绕课本上的知识点,因此第二轮复习则需回到社会生活中,以社会重大的时政热点话题作为中心,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精心筛选一些时事材料,引导学生关注敏感的政治时事话题,思考文化经济中的突出问题。例如,针对如今的中国与菲律宾的黄岩岛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一话题进行讨论,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各抒己见,针对这一敏感话题,教师可向学生大胆设想,若自己是外交官,该采取什么什么态度,采取什么形式,然后通过这个话题折射出我国一系列的政治问题,让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

四、密切关注高考动向

复习是为了到来的高考,因此其内容也必须与高考的动向紧密结合。进入二轮复习,留给学生的时间已经不多,学生需进入所谓的备战状态。作为教师,需要引领学生关注高考的动向。近年来,政治的高考题型更多出现了开放式与研究性题型,这类题型往往最能考察学生的能力。针对一些高考动向的最新资讯,教师也需及时把握,并及时传达给学生,教师也需总结近几年的整体趋势,给学生一个大概的方向,并且,要引导学生理解《考试大纲》,掌握高考命题的内容形式,让学生清晰自己的思路,了解高考动向,做到“知己知彼”。

结束语

高三学生如何进行二轮复习 第8篇

一、进一步巩固完善基础知识, 使基础知识更加全面深化

经过一轮复习后, 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有明显的提高, 但是一轮复习的知识点非常多, 很多概念、定理、公式、语法、字词、实验现象等基础知识会慢慢遗忘, 部分基础知识存有弱点、疑点、盲点。所以指导学生重新回顾课本回扣基础, 这样才能避免知识点遗忘, 才能巩固好学习效果。

二、建构知识体系, 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桥梁化

二轮复习要指导学生自我编织学科体系、框架网络。也只有经过这样的构建过程, 学生才能把所学的各个知识点不断联系起来, 头脑中才有整体观念。

如何去构建知识网络呢?可以指导学生这样进行, 翻开课本目录, 通过目录先把本学科的大体结构了解清楚, 形成大的框架结构, 然后再翻看每章的具体内容, 建立每章的大体框架。

三、加强专题训练, 提高应试能力和技巧, 提升高考实战能力

在二轮复习阶段, 要想提高学生的解题实战能力, 不仅要求学生有扎实雄厚的基础知识, 还要求学生提高应试能力和技巧, 提升高考实战能力, 那么怎样指导学生提升高考实战能力?

(一) 指导学生多思考

在试题拿到手后, 首先思考它属于哪种类型的题目, 这种类型的题目审题时有哪些技巧, 答题时有哪些注意问题。通过对题型的归类、方法的归纳, 使每一个题目都能给学生收获和启发。

(二) 指导学生多比较

经常拿参考答案和自己答案比较, 对比参考答案, 仔细分析自己答案的基本思路是否与参考答案相符, 方法选择是否与参考答案一致。

(三) 指导学生多归纳

指导学生多总结自己在解题中的经验教训, 注意从个性中抽象出一般的东西来, 自己归纳出对自己答题有用的方法来。

(四) 注重典型题的训练

高考取胜的重要定律之一就是典型题定律, 通过典型题的训练, 让学生逐步把握高考的方向和高考的出题模式, 这样就会使学生的二轮复习变得轻松。

四、优化学习方法, 提高学习效益

(一) 远大的目标激励学习成功

成就天才的必备素质就是远大志向, 明确目标, 勤奋刻苦, 持之以恒, 百折不挠。如四川文科状元王云飞把全年的学习分解成了几个大目标, 又把每个星期、每一天都分解出一个个小目标, 每一星期每一天小的目标的完成, 都让他产生成就感和满足感, 由小成而集大成, 心态由此变得乐观起来, 学习也没产生厌倦。

(二) 运筹帷幄, 决胜千里, 制定合理科学的学习计划

成功有效的学习也必须制定好一套切实可行的计划。指导学生制定合理科学的学习计划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学习目标, 二是学习内容, 三是学习时间, 四是措施保证。

(三) 兴趣是学习成功的最好导师

莎士比亚曾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 方可得益”。浓厚的兴趣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渴望, 这是获取成功的重要法则。所以, 引导学生不要只积极地学、傻学, 而是要想办法培养自己的兴趣。只有将学习积极性转化为学习兴趣之后, 学生才能实现学习效率质的飞跃, 学习成绩质的提高。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 用自我暗示法, 让学生满怀兴趣, 做情绪的主人。

2. 用“移花接木”法, 不断拓展已有的学习兴趣。以已有的兴趣寻找各学科之间的共同特点, 提高对厌倦科目的兴趣。

3. 用形象转换法, 改变对某些科目的兴趣。

4. 刨根质疑, 追究到底。

学习过程是由一个“无疑问, 有疑问, 解疑问, 无疑问”不断循环的过程。在复习学习过程中, 逐渐培养学生自己发问的习惯。告诉学生, 要善于发现问题, 要善于挑战问题, 同时又要不耻下问, 多请教同学, 更要不耻上问, 多请教老师。

5. 高效听课, 向课堂45分钟要效益。

专家认为, 要想高效利用一节课, 就必须做到“五到”:心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其中心到起到关键作用, 通过全身心的投入, 多器官感知信息, 学生的学习效果才会明显。

6. 高效复习法, 温故知新。狄慈根曾说:“重复是学习的母亲。”中外一切有成就的人, 非常重视知识的复习。是否重视复习是学生学习差距拉大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二轮复习中如何提高效率呢?主要有五个要点:

(1) 以重点内容为中心, 及时复习巩固深化。 (2) 查缺补漏, 确保知识的完整性。 (3) 先回忆, 后看书, 增强复习效果。 (4) 做高质量的模拟题, 适当拓宽知识面。 (5) 整理笔记, 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五、培养良好的考试习惯, 培养科学的答题技巧

方法是理性的, 习惯带有感性特征。在平时做练习时, 由于时间充足, 多数学生可以理性答题。但在考试时尤其是高考时, 由于有时间限制及考后的评比等, 学生就会带着心理压力来考试, 导致许多学生在考试时把积累的考试习惯和答题技巧抛到了九霄云外。所以在二轮复习阶段, 一定要指导学生把教师的要求转化成自己的答题习惯, 让学生形成一拿到试卷就像平常练习一样去做, 这样才能让平时积累起来的经验在考场上发挥作用。同时注重答题技巧的培养, 在复习中, 通过专题复习灵活运用图像法、逆向思维法、特殊值代入法、合成分解法、假设法、极限法、对称法、外推法、整体法、联想与类比法等去解题。

千变万变基础不变, 千考万考课本中考。只要学生能夯实基础, 突出主干, 完善知识网络, 强化解题能力, 形成学科思维, 就能创造高考的辉煌。

摘要:二轮复习在整个高三备考复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它是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完善知识体系, 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的重要环节, 是促进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形成的关键阶段。因此抓好二轮复习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的选题策略 第9篇

一选题策略

1. 选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二轮复习期间, 所供选用的试题往往比较多, 选题时若无明确的目的性, 往往会无从下手。明确的目的性要求教师要紧扣复习目标进行选题, 将与该阶段复习目标不吻合的练习题大胆删除;明确的目的性要求教师要紧扣考区的考试大纲进行选题, 超纲的题一律删除, 涉及非重要考点的练习题少选;明确的目的性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能分配在生物科目上的做题时间进行选题, 面对众多好题和学生有限的做题时间, 果断地进行抉择, 确定恰当的题量。

2. 选题要有综合性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的主要任务是综合知识,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 选题时要突出综合性。考查单一知识的题一般不予选择。所选练习题要尽量能够综合所复习单元的多个知识点;题中考查的相关知识点, 要做到有机整合, 不能零散;题目信息的呈现最好是将文字信息、图表信息等综合在一起。

3. 选题要有针对性

为提高选题的有效性, 选题时要有针对性。要针对在学习水平上层次不同的学生进行选题。对层次高的学生, 所选练习题综合的知识点要多些, 提供的解题信息多隐蔽些;对层次低的学生, 所选练习题综合的知识点可少些, 提供的解题信息可具体些。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选题。如识图能力差的学生应多选图形题做, 读题不细心的学生应多选题干信息复杂的题进行训练。

4. 选题要有新颖性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阶段要特别注意选题的新颖性, 老题、陈题尽量不选, 避免学生解题时出现不认真思考按惯性答题的现象。尽量选一些材料新颖, 但解决的方式、基本原理又不脱离教材、考纲的练习题。

二例题解析

例如, 某种植物花的颜色由两对基因 (A和a, B和b) 控制, A基因控制色素合成 (AA和Aa的效应相同) , B基因为修饰基因, 淡化颜色的深度 (BB和Bb的效应不同) 。其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见下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让纯合白花植株和纯合红花植株杂交, 产生的子一代植株花色全为粉色的。请写出可能的杂交组合亲本基因型_______。 (2) 为了探究两对基因 (A和a, B和b) 是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还是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某课题小组选用基因型Aa Bb的植株进行自交实验。

实验假设:这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有三种类型, 已给出两种类型, 请将未给出的类型画在方框内。如图所示, 竖线表示染色体, 黑点表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点。

实验步骤:第一步:粉色花植株自交。第二步:观察并统计子代植株花的颜色和比例。

实验可能的结果 (不考虑交叉互换) 及相应的结论:若________, 两对基因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符合第一种类型) 。若子代植株花粉色∶白色=1∶1, 两对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符合第二种类型) 。若________, 两对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符合第三种类型) 。

分析:该题是作者在进行遗传专题的二轮复习时所选的练习题。该题第 (1) 题主要考查学生知道亲本表现型、子代表现型, 求亲本基因型这类型题解题技能的掌握情况。考查学生能否从表现型准确判断出基因型, 能否用逆推法, 由子代的基因型推导出亲本的基因型。第 (2) 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遗传两大定律的本质是否理解透彻以及学生作图能力的强弱, 学生假如不理解两大定律的实质, 就无法推断出配子的类型、无法判断子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从而无从作答。第 (1) 题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 第 (2) 题重分析问题能力、综合能力、发散思维能力的考查。

遗传专题的教学目标之一是掌握遗传两大定律的实质, 例题能够很好地考查和训练学生对遗传两大定律实质的把握情况, 其设计体现了明确的目的性。例题通过花色遗传方式的判定, 有机地把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综合起来进行训练, 同时又考查了学生的作图技能, 很好地体现了选题的综合性。例题中的花色遗传由两对基因 (A和a, B和b) 控制, A基因控制色素合成 (AA和Aa的效应相同) , B基因为修饰基因, 淡化颜色的深度 (BB和Bb的效应不同) , 这种素材超出了学生的常见范围, 较好地体现了新颖性。遗传两大定律的灵活应用是学生的学习难点, 该例题的设计着眼于遗传题这一难点的突破, 也较好地体现了选题的针对性。

摘要:高三生物二轮复习是高三生物总复习的关键阶段。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高三总复习教学实践经验, 论述了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练习题的精选策略, 并附例题进行了分析。

高三物理一、二轮复习指导 第10篇

第一轮复习必须做到:

1.紧跟老师的步伐。每一轮的复习一定要跟住老师, 做好复习笔记。第一轮复习是夯实基础阶段, 不要急于做套题, 要求稳、求实, 做好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训练。

2.认真看课本。复习时老师对一些简单问题不去细讲, 这时要结合课本复习, 特别是热学、光学、原子物理等选修部分, 高考出题源于课本是一个基调。

3.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平时复习一定要书写到位, 简答题都应该写哪些步骤、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一步是采分点、能占多少分, 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比如列式子的时候不能只列基本公式, 要将题干中的物理量带到基本公式中, 另外尽量分步列式子, 不列连等号的式子。通过养成良好书写习惯训练自己的思维习惯, 做到规范性解题。

4.走出大量做题的误区。物理复习通过做题可以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 但并不是做题越多越好, 做题不在多而在精。熟能生巧是指对做过的题再做两三遍, 去体会题中所运用的方法、考查的方方面等。

5.做好定期复习。为了避免所学知识被遗忘, 每天要把所学内容进行整理, 隔一定时间要复习, 做到定期复习, 只有这样才能做好知识的存储环节, 在应用时有内容可提取。

进入第二轮复习, 我们仍然给同学们做了具体的指导建议, 希望同学们能做到:

1.知识网络要体系化和细化。

(1) 复习要理清高中物理知识结构和各部分的联系。

物理学科中的力学、电学知识构建重点放在课本定义、公式推导、研究现象 (即物理意义) 上。比如牛顿第一定律研究的是惯性定律, 阐述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而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牛顿第二定律所研究的是力的瞬时作用规律, 而动量定理 (选修3-5) 所研究的是力对时间的积累作用规律, 从这种角度去思考, 对复习物理知识点、解答物理题是极其有帮助的。

(2) 复习要有侧重点。

力学复习重点:受力分析 (合外力) 、状态及过程的判定 (尤其注意始末状态) 、单体整体分析、图形图表 (读图与作图能力) 。

电学复习重点:电路分析、电场力分析、磁场力分析、电场磁场综合、电量、电容、线圈等概念、图形图表 (读图与作图能力) 。

2.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 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物理解答题几乎都有一个特点, 只要你会分析过程, 审题方向没有错误, 基本上能按照题目顺序罗列出表达式, 然后联立求解。因此物理的难点在审题与分析上。审题时, 要做到:①逐字逐句, 仔细审题;②想象情景, 建立模型;③分析过程, 画示意图, 找到特征;④寻找规律, 列出方程;⑤推导结果, 讨论意义。

高考解答题的考查, 以知识点的理解、分析、图形图表读图能力、模型转化能力为主, 且大多数以图形化的形式表达题。因此, 我们把重点放在:

(1) 审题能力应再提高。

①第一遍读题 (通读) , 头脑中出现物理图景的轮廓。头脑中的图景 (物理现象、物理过程) 与某些物理模型找关系, 初步确定研究对象, 猜想所对应的物理模型。

②第二遍读题 (细读) , 头脑中出现较清晰的物理图景。由题设条件, 进行分析、判断, 确定物理图景 (物理现象、物理过程) 的变化趋向。基本确定研究对象所对应的物理模型。

③第三遍读题 (选读) , 通过对关键词语的感悟和理解, 隐含条件的挖掘, 干扰因素排除后, 对题目有清楚的认识。最终确认所研究物理事件的研究对象、物理模型及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2) 如何进行物理过程分析。

①抓住关键状态分析:如题目中明显的转折提示, 分开、一起、返回 (回到) 、恰好等词。

②物理过程的界定和分析:即状态、过程的判定。注意, 物理力学是桥梁, 非常容易和其他模块整合。因此物理复习先把力学过关。

(3) 解题应再规范。

平时做作业或模拟考试时应养成规范的习惯, 尽量表达清晰, 即使不会做也要力所能及地把能够分析出的公式罗列出来, 考试时即使不会做也能获取不少分数。

3.实验复习要与知识复习同步。

实验考题“源于课本, 不拘泥于课本”。近年的实验题, 读题即能想到课本上的原实验。但却变化多端, 难度深浅不一、面宽窄不一、装置各有所异, 数据处理多样, 越来越灵活。在复习实验时, 要理解实验原理和步骤, 千万不要死记硬背。

4.要重视图像问题的复习和归纳。

图像是知识应用的重要载体, 越考越新, 越考面越广。图像具有判断与预测的功能。例如, 探究实验就离不开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的最佳方法是图像。同学们要根据原理列物理方程, 然后化简成纵轴物理量和横轴物理量的线性函数关系, 理解图像的斜率、纵截距所表示的物理意义, 有助于解题。

5.训练题的功能。

复习进度较快的同学可以大量做综合题。基础较为薄弱的同学, 建议先把精力放在概念的理解、图形的分析上。

摘要:高三一轮复习求稳、求实, 注重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训练;二轮复习注重知识面的构建、能力要求的训练与拓展、复习效果的反馈与复习方法的总结。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摭谈 第11篇

一、克服思想上的“熟视”“无睹”

多年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往往重视一轮复习,花的时间多,效果好。二轮复习一般在高三的第二学期进行,时间短,工作量大,对有些学生而言有热剩饭的感觉。随着高考的临近,学生的心理状态变化较大。以上因素造成学生对二轮复习不重视,老师布置的作业也不认真完成。在一轮复习中很简单的概念在二轮复习中要么不知道,要么模模糊糊。例如,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在初学教材及一轮复习中学生特别熟悉,但在二轮复习中部分学生模糊不清。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共同进化的结果。为此,笔者建议,二轮复习和一轮复习要衔接好,且要连续进行,避免遗忘知识,特别是要避免思想上的“熟视”“无睹”。

二、克服重视专题而忽视基础知识的现象

二轮复习,常常是专题复习,在全国二卷中有以下几大专题:细胞结构专题,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稳态及其动物和人的生命活动调节,遗传学,生态学,选修三中的基因工程和胚胎工程专题等。通过做大量试卷,学生对以上知识了然于心,自我感觉良好,殊不知,在做专题训练的时候,已经忽视了基础知识。题海战术是一把双刃剑,其负面效应是容易形成思维定势,在考场上不是用已有的知识分析问题,而是用做过的解题模式去套,效果适得其反。例如,2015年全国二卷中的32题:(10分)等位基因A和a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假定某女孩的基因型是XAXA或AA,其祖父的基因型是XAY或Aa,祖母的基因型是XAXa或Aa,外祖父的基因型是XAY或Aa,外祖母的基因型是XAXa或Aa。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这对等位基因对于常染色体上,那么能否确定该女孩的2个显性基因A来自于祖辈4人中的具体哪两个人?为什么?

(2)如果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那么可判断该女孩两个XA中的一个必然来自于(填“祖父”或“祖母”),判断依据是什么?此外,(填“能”或“不能”)确定另一个XA来自于外祖父还是外祖母?

这道题失分较多,其原因就是基础知识不扎实,不灵活。对此类题只要认真审题,大部分学生就可以做出来。

解析:(1)若为常染色体遗传,可推知女孩的基因型为AA,其父母亲均至少含一个A基因,父亲的A基因可来自该女孩的祖父,也可来自其祖母,同理母亲的A基因可来自该女孩的外祖母,也可来自该女孩的外祖父。

(2)若为X染色体遗传,则可推知女孩的基因型为XAXA时,其父基因型必然为XAY,而男性的X染色体一定来自于男性的母亲,Y染色体一定来自于该男性的父亲,由此可推知该女孩的两个中XA一个必然来自于祖母,女孩母亲的XA既可来自于女孩的外祖父,又可来自于其外祖母。

[答案](1)不能(1分)

女孩AA中的一个A必然来自于父亲,但因为祖父和祖母都含有A,故无法确定父传给女儿的A是来自于祖父还是祖母;另一个A必然来自于母亲,也无法确定母亲给女儿的A是来自外祖父还是外祖母。(3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2)祖母(2分)

该女孩的一个XA来自父亲,而父亲的XA来一定来自于祖母(3分)

不能(1分)

又例如,在复习甲状腺激素的调解时,大家都记着它的两个特点: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如果再问一句,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从微观上反映细胞膜的什么功能时,基础知识不扎实的同学就不能准确作答,其实很简单,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功能。为此,笔者建议二轮专题复习时,要时时处处想着基础知识,不断阅读课本,学会知识的迁移,对专题性的知识不断反思,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三、构建知识网络简洁明了,避免杂乱无章

一轮复习在于知识的掌握具体化,二轮复习通过构建知识网络使知识系统化,使生物学知识能顺利迁移。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多教师和学生构建的知识网络太复杂,看起来像迷宫,似乎包罗万象,学生哪有心思看这样的知识网络。因此,二轮复习中构建的知识网络要简单,重点突出。例如,生物多样性的知识网络这样构建就比较好:

四、在比较中进行反思

在二轮复习中老师经常提醒学生要进行反思,但学生需要反思的东西太多。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把经常出错的题、易混淆的概念、相似的图例总结出来,编成册子,在做题中反复比较,在对比中加深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如,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问题,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比较,ATP、DNA、RNA中的A有什么不同等,都是很好的例子。

浅谈高三《生物》第二轮复习策略 第12篇

一、复习目标初探

第二轮复习不同于基础知识的第一轮复习, 要着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来适应高考, 因此认真学习高考纲要, 把握高考对学生的要求, 在复习中针对学生实际提高学生相应的素质能力, 让考生达到高考要求, 就是复习的总体目标。根据现行高中教材主干知识及近五年高考命题的热点目标, 我结合生物学知识作简要举例如下, 以做参考。

1. 对各章节知识的理解能力

1.1理解各章节基础概念、原理和定律, 例如: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1.2定量描述生命科学的现象和规律, 例如: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1.3了解生命科学发展的最新成就和成果, 例如:抗虫棉的培育。

2. 设计和完成探究性实验能力

2.1能解释实验现象和结果, 能通过分析和推理得出实验结论, 例如: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为原料。

2.2根据要求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3. 能看懂和读懂各章节的图表资料

3.1能理解图表的主要内容及特征, 例如:植物激素调节中常见的图解, 遗传系谱图等。

3.2能读懂一般性科普类文章, 并能根据资料得出相关的知识结论, 例如:血糖的调节图解等。

4. 对各章节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

4.1用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解释和说明人类生活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例如:如何解决“温室效应”环境污染等问题。

4.2了解自然科学知识在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例如:人类基因组计划工作有何意义等。

4.3能够运用生命科学的知识对有关实验方案、过程和结论进行评价。

二、筹划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第一轮复习是教师拖着学生走, 指导学生把零散的科学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第二轮复习要突出综合能力培养。应始终以学科内的综合练习为主, 辅以少量概念等方面的基础题, 教师通过训练学生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来达到复习目标, 教学中要选择设计不同教学问题, 来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否准确, 能否灵活运用。教师选择设计的复习题要以标准型高考诊断试题来呈现, 通过诊断试题的测试, 要切实体现考查并培养学生的有关能力, 要让学生感受到“练一练、测一测, 才能更上一层楼”的感觉, 因此, 教学方法上要改变讲、练的传统方法。在复习课堂上让学生动思考, 通过做习题主动进行思维实践, 教师要及时收集学生作答情况, 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以点拨为主, 教师绝对不能包办代替学生的思维想法, 要相信学生有能力完成任务。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诊断演练中提高综合能力, 还要注意不要进行题海战, 要精而少。

三、确定复习专题, 将学科知识融会贯通

要使学生将生物知识熟记于心, 并融会贯通, 在第二轮复习阶段切不可仍按章节顺序再以“读、讲、练、评”的模式复习, 这样不仅学生感到乏味, 更显得教师黔驴技穷, 因此, 在这一阶段, 教师应事先将教材中的重点知识整理为若干专题, 专题可分为知识结构专题和针对某方面能力的专题, 这两方面的专题可以交叉, 前者以掌握某一部分知识结构为着眼点, 后者以能力提高为着眼点。

上一篇:乳腺癌的围术期护理下一篇:大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