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学习中的几点问题

2024-08-07

钢琴学习中的几点问题(精选4篇)

钢琴学习中的几点问题 第1篇

一、钢琴启蒙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 家长盲目追求快。

浮躁的社会心态造成家长对孩子的学琴求成心切, 盲目追求考级。有的家长让孩子学一年就考三级, 学两年考五级甚至更高。琴童家长常相互询问“考几级了”, 相互攀比, 似乎从考的级数就能判断谁的演奏水平高, 哪位老师的教育水平高。在这样的心理下学生的学习态度端正, 养成了一些不良的练琴习惯, 如:有的学生在刚开始学琴没多久, 手指都没站稳时就开始双手摸谱弹奏, 这样势必造成学生打不好基本功, 只是认为把音弹出来了就算是练出乐曲了, 弹错了音也毫无知觉。有的学生随意更改指法, 不仔细看谱, 不能做到慢弹精弹, 毛毛糙糙, 弹琴不认真。有的学生弹琴的时间不能保证, 一周中“两天没练, 三天少练, 两天狂练”的情形时有发生。还有的学生不注意乐曲的风格, 表情、速度、力度等的要求, 死记硬背, 破坏音乐的完整性和流畅性。

(二) 家长缺乏对孩子学琴的正确认识。

现今很多家长缺乏对孩子学琴的正确认识, 所以正确认识孩子学琴的意义很重要。我认为小孩子学琴, 更多的是为了用音乐来陶冶孩子的情操, 培养孩子对美的追求和一种艺术上的熏陶, 以后能否成才主要在于孩子的努力和付出。所以家长切不可盲目地追求考级, 这样会造成孩子的基本功不扎实, 所学不能所用。而且拔苗助长、急功近利的思想反而有害孩子的身心发展。如有些孩子因为专门应付考级而缺乏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使音乐变成没有情感、没有感觉的弹奏, 后果可想而知。

(三) 教师过度强调技术, 忽略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表现。

有些教师在教学生学琴时, 一味地注意学生弹对了没有, 乐曲弹出来了没有, 往往忽略学生对乐曲的感受和表现。现在有些年龄很小的孩子学琴, 他们能够弹一些小曲, 却对乐曲无动于衷, 不知道自己所弹的乐曲是什么风格的曲子;有的孩子只是弹出一些干巴巴的音符, 当弹错了旋律时不知所措, 甚至不知道弹错;还有的孩子在弹琴时眼睛四处张望, 注意力不集中, 等等。这样的学习对于儿童来讲是极为不利和危险的。一个学琴的孩子如果连他在弹什么都不知道的话, 音乐还能称为音乐吗?只是一堆音符罢了。

二、对策与思考

(一) 教会学生规范识谱。

教师要对初学者强调三个号, 即谱号、调号和拍号。对于年龄小的孩子, 教师可以要求他们用铅笔自己圈画出来。根据学习程度, 教师要合理地渗透一些乐理知识, 帮助学生积累, 并适当地进行曲式分析、和声分析等, 让学生对乐曲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掌握乐曲的特征, 理解乐曲。还要讲解一般的指法规律, 让学生明白指法的重要性, 养成规范的读谱习惯。

(二) 教会学生练习技巧。

在刚开始练习一首新曲时需先慢练, 再慢慢提高速度, 最后根据乐曲要求的速度弹奏。慢练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准确地弹奏乐谱上的音符, 减少因识谱错误而产生的弹奏错误, 逐步培养学生的视奏能力和听辨能力, 把基本功打好, 也有利于学生对所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所以, 对待学生, 特别是初学的学生, 我要求他们一定要先慢练, 左右手配合好后才适当提高速度, 而且要弹出对乐曲的感觉, 包括强弱起伏、乐曲的呼吸、换气等都要求学生在一开始学琴时就要做到。然后, 让学生慢慢地对他所弹奏的乐曲进行分析, 然后以贴近学生自己感受的东西和乐曲结合起来。当然, 技术训练也很重要, 正确的方法要反复练习, 并力求使学生能更快掌握。一些纯技术的训练在学习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但同时, 不能忽略更重要的音乐方面。

另外, 第一堂课很重要。当儿童初次学习钢琴时, 教师就要使他们处于生动优美的音乐氛围中。教师应给他听一些熟悉而短小的旋律, 让他们体会钢琴丰富的表现力, 并使他们听出钢琴可以发出许多不同的音色来, 教师可以让他们用手指按出不同音区的音色, 在老师的帮助下试着弹一首简短的歌, 并告诉他们通过学习也可以很快就能在钢琴上弹出自己喜爱的旋律。这样就能让孩子感觉到弹琴的目的就是把乐曲弹得生动、得意, 使听的人受到感染。只有在美好的音乐熏陶下, 孩子才能懂得:要想发出好听的声音就得手指站起来, 就得支撑住手的重量, 手指头不能软。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弹奏时手腕要放松, 示范弹出正确声音的方法。这样他们通过倾听和模仿, 在练习时就会有追求的目标, 避免一味的枯燥练习。

(三) 教会学生掌握乐曲知识。

教师在开始时就应要求学生对乐曲有音乐表现, 明晰乐曲风格、乐句、音乐起伏、声音变化等方面的要求, 让学生懂得弹琴和说话、唱歌一样, 有呼吸、语气、有句子的长短, 无论是活泼、欢快, 还是优美、如诗如歌的乐曲, 都要表现一定的内容, 即使是简单的几个音。有的声音坚定有力, 有的轻捷跳跃, 等等。当学生懂得这些以后, 就会从他所弹奏的乐曲中找到这些感觉并尽力表现出来, 会主动把弹得有内容、有表情、有走向, 句尾有自然结束感, 而绝不会弹成单个声音或把句尾弹成重音。他会懂得几个小乐句合成一个乐段后, 就会与音乐向前展的要求, 从而产生整体感觉, 把各种不同性质的乐曲都尽可能准确地表达出来。如弹一首进行曲, 可以联想到队伍前进, 就要弹得有精神, 节奏鲜明, 而不会慢吞吞, 软弱无力。又如弹一首摇篮曲, 可以联想到静静的夜和母亲轻柔的歌声, 就要追求温柔、恬静的声音, 而不是干涩、生硬、敲击的声音。再如弹一首圆舞曲, 可以联想三拍子的舞曲, 能在所弹的乐声中起舞。如果学生在弹琴时脑中有生动的形象、动人的曲调, 就能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 使他们的学习过程中不再是枯燥无味, 而是充满音乐。即使是练习音阶也应该有具体要求。如声音饱满、均匀、连贯, 而不是生硬、刺耳、忽轻忽重等。总之, 要避免机械练习, 没有生气的弹奏。

由于初学, 有些技巧学生一时还掌握不好, 达不到要求, 因此教师要开导不要急于求成, 只要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 通过较长时间的磨练, 就一定能学到技能, 取得成果。

培养儿童钢琴学习兴趣的几点体会 第2篇

一、兴趣培养的重要性

“兴趣”是一个既简单但又复杂的问题。所谓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某种事物的倾向,其基础是生活的需要。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巨大动力,是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和研究的精神力量。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一个人一旦对某一问题发生兴趣,那么,他做出的努力将达到惊人的程度。培养儿童学习钢琴的兴趣是儿童自觉自愿、发自内心,而不是被胁迫、被屈从的学习。激发儿童学习钢琴的兴趣,挖掘儿童学习钢琴的潜能。通过兴趣的驱使,往往可以达到“不用扬鞭自奋蹄”的作用,比一切督导更为有效。能够在钢琴领域登上巅峰的人,兴趣在他的成功中占有特殊的位置。

兴趣的发展又有着不同的程度,最初的兴趣,尤其对于儿童来说,属于“有趣”。钢琴,对于初学儿童来说,是一个新鲜事物,是比较容易产生自发的兴趣的。开始时,也许是儿童对眼前的这个“庞然大物”——钢琴的一种好奇心,于是乎便又“按”了几下琴键,又对其高低不同的奇异声响产生最直接的兴趣,而这也许只是儿童觉得新奇好玩。可是也可能当他第二次在看到钢琴时,这种新奇感就没有了,觉得“不好玩”了,于是也就对钢琴不感兴趣了,这也正是为什么有些孩子在学了一段时间后,就不想学了的原因(当然,如果是一个有天赋的孩子,那就另当别论了)。由此可见,这种儿童对钢琴本身的自发产生的直接兴趣并不十分专一,也不是非常稳定,很可能只是暂时性的。随着儿童心理的发展,兴趣从“有趣”水平发展为“乐趣”。这时的兴趣已然分化,即从儿童对钢琴本身的兴趣发展对演奏钢琴产生乐趣。这时的兴趣就比较专一和稳定,把艰苦的学琴过程视为一种乐事。

二、兴趣培养的几点体会

一个人从出生一个月到12岁为止是儿童时期。在手指、肌肉、灵敏性和协调性等方面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儿童时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难于长时间地注意同一件事物,容易为一些新奇刺激所吸引。凡是生动、具体、形象的事物,形式新颖,色彩鲜艳的对象,都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在整个钢琴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两个最为活跃、最积极的因素,而家长作为其纽带,作用也不容忽视;只有将教师、学生、家长三者密切配合、紧密联系,儿童学习钢琴兴趣的培养与引导才能成为现实,并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儿童学习钢琴,如果能始终都保持一种很浓厚的兴趣及愿望,这当然是最理想的状态,然而理想的事情往往不是普遍的情形。在培养儿童学习钢琴兴趣的过程中,笔者认为三方面的立足点,即教师、学生及家长是缺一不可的。

1、把握心理特点萌发兴趣

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告诉我们,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儿童学习钢琴,需要一个和蔼、亲切的老师,孩子们从内心喜欢有亲近感的老师,老师授课应避免机械和死板,注重语言的生动性,并辅以适当的形象比喻,来活跃课堂气氛。老师应注意启发式教学,尽量采用诱导、鼓励的方法来培养和加深儿童对所学音乐的兴趣和印象。可采用“听为先导,感受入门”的途径,推动儿童兴趣的萌发。

(1)播放优美的钢琴曲、音乐会录像让孩子们欣赏。教师弹奏简单的儿童律动曲、游戏曲,让孩子们舞动起来,让他们感受钢琴的神奇,把“听”作为教学的第一环节。

(2)通过最简单的拍手或打击乐器(物体),培养他们的兴趣,并挖掘每个孩子的内在节奏感与音乐潜能。

(3)让儿童跟着不断变换的音乐节奏和速度击掌打拍来体验节奏感,从而训练动作的协调性、反应的灵敏性、节奏的敏感性以及对音乐的感受性,让孩子在无拘无束的玩耍气氛中进入审美情景,情不自禁的随着节拍手舞足蹈,当孩子们被感染,从而引起他们对钢琴产生好奇的心理,强烈的想去触摸琴键,模仿教师弹奏的乐曲,从而让他们开始进入学习钢琴的阶段。

2、通过语言激发培养兴趣

老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儿童是被传授的对象,两者需要沟通与合作,其桥梁便是语言,因此老师的语言对于激发儿童兴趣尤为重要。由于儿童的大脑和思维的发展有限,加之他们对语言的理解较困难,因此,教师的语言能力就成为与学琴儿童相互沟通的关键。教师的语言应该清楚而有条理,幽默风趣,语速要慢,语调要抑扬顿挫。再者来说他们年龄都较小,爱动,怠惰心理比较强,但由于每个儿童的素质不同,接受能力不同等,要求教师根据不同的情况,给予不同的处理,所以想让他们愉快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不显得死板,教师可以利用增加语言的趣味性,尤其是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理,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选用有趣的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做一些有趣的类比,生动的讲解往往会给儿童带来浓厚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强化他们对学习钢琴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天生具有好玩心和好奇心,对未知世界有探索的欲望,什么都想亲自尝试,抓住了孩子的这个特点,增强教学中的趣味性,启发儿童学习钢琴的兴趣。对于钢琴的学习,儿童不喜欢被动的接受,干巴巴地说教只会扼杀儿童对学习钢琴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心理需求,给学生一个广阔的探索空间,用形象思维的方式来启发和教育儿童。

儿童一般都喜欢听故事,儿童钢琴兴趣培养的重要方式是通过教师“讲故事”,运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无论是真实的或是虚构的,都能充分激发儿童的想象力,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老师把所讲的故事与钢琴教学结合起来,即将故事情节融入到动态的钢琴教学中,运用儿童化的语言与其对话,做形象描述,使儿童在内心产生共鸣和亲切感,从而提高儿童学习钢琴的兴趣,通过故事情节中许多鲜明的形象,增强儿童学习钢琴的可接受性或适应性,孩子会觉得很有意思,对学习钢琴也就产生了较强的探究心理和学习愿望,在技术的学习与平时的练习中能始终保持对钢琴艺术的浓厚兴趣,把学习钢琴看做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从而去感受音乐和享受音乐带来的乐趣。

3、合理选用教材培养兴趣

授课时,教师对于教材的选择对儿童学习钢琴的兴趣也有重要的影响。教材选用是否恰当,直接影响着儿童学习钢琴的兴趣。在选材上分为两类:一类是必弹的,另一类是选弹的。必弹的,像用于初学的拜尔、车尔尼599、巴赫初级钢琴曲集等这些教材是具有权威性的,效果显著,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可是对于大多数年龄低幼,刚刚开始入门的儿童来说,这一类的教材显然严谨有余而活泼不足,缺少趣味性,这就要求钢琴老师在选择教材时,应该尽量挑选一些学生喜欢的,能够使儿童接受的教材,开启儿童学习钢琴兴趣的大门,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充分尊重儿童,让他们以一种舒畅的心情学习钢琴。

在选择教材时,应该尽量选择有标题和形象的教材:音符大,印刷清晰,油墨颜色深;旋律活泼、和声悦耳好听;每一首曲子都有清楚地技术、乐理或音乐的重点;尽量多地选择那些小朋友所熟悉的中外儿歌,民谣所改编的钢琴小曲。例如《汤普森浅易钢琴教程》《我和我的钢琴——钢琴入门(1-2)》《我和我的钢琴一四手联弹(1-2)》《中国民歌儿童钢琴曲选》等,由于每首曲子都有标题、图画,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并且颜色鲜艳,清晰、音符比较大,阅读起来觉得容易,学生对这一类的教材都很喜欢。在教授这些教材时,可以让孩子用彩色的蜡笔将自己喜欢的插图着色,这样会更好的调动他们的兴趣,激发、引导他们学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可以很直观的帮助儿童理解音乐的内涵,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琴童的兴趣,丰富其想象力。如果总是单调枯燥的练习曲或技巧偏难的乐曲,将使儿童很快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这时可以补充一些儿童熟悉的歌曲为素材的自编教材,如《两只老虎》《打电话》等,实际上,在这些乐曲中也包含了许多技术要求,同样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同时也鼓励学生自己主动选择,老师弹几首给学生听,学生喜欢哪首就练哪首,有时碰到是自己会唱的或是听过的歌曲所改编的曲子,那就更兴奋了!这种尊重儿童选择的办法将会极大地诱发儿童学习钢琴的兴趣。如果学生对所弹奏的曲子非常感兴趣的话,学习的效果也就事半功倍了。

一个好的老师将是一个善于诱发儿童钢琴学习兴趣的老师,因此在选材上,我们可以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多选一些具有多样性和生动性的曲子,此外还要具有愉悦性和适龄性,教学内容的难度应该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因为好的教材会起到教师和家长起不到的引导、诱惑作用。当小孩子拿到一首很生动很活泼的曲子的时候,不用家长去监督他,他们自己很自觉的就会完成作业,而且使用这一类的教材,并加之正确的引导,会激发孩子盎然的兴趣,克服最初的枯燥和乏味,跟着教材步步深入的“练”下去。

4、提高欣赏水平培养兴趣

有位先哲曾说过“兴趣是一种魔力,它可以创造出人间奇迹。”这句话并不夸张。许多家长、老师对培养儿童学习钢琴都有这样的共识,从兴趣开始。音乐的耳濡目染的影响,对于儿童学琴兴趣的培养,起着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家中,家长可以常放些儿童感兴趣的音乐,如童话音乐剧、音乐故事、儿童歌曲等,也可以带儿童到音乐厅去听音乐,并在看演出时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儿童思考,从而使他们能够在音乐的环境中不断的成长起来。

有时候也可以组织一场儿童钢琴观摩会,让孩子们互相学习,激发他们“争强好胜”的上进心,而听到弹奏水平不如自己的,会产生某种荣誉感和自信心,这也能转化成练琴的兴趣。还有时,几个孩子正在学弹同一首作品或这个孩子正在练习的曲子是另一个孩子曾经弹过的,这时大家在一起交流,那必定格外地感兴趣,说说自己的经验和当时碰到的问题,彼此一定都能互有启发。在琴童们之间互相观摩学习当中,孩子们有时会受到不同于老师那里得到的特殊的启示,也会无形中增强相互间有益的竞争性。也可以通过举行“小小钢琴音乐会”的形式,让孩子们分别演奏自己最拿手的一两首乐曲,以激发其表现欲望,增强对演奏的信心,增强对钢琴学习的兴趣。

学习钢琴比学习其它乐器有着更广泛、更深远的意义。一些发达国家有着很高的家庭钢琴普及率,有些学校将钢琴作为必修课,足见国际上对钢琴教育非常重视。在我国,近年来家庭钢琴的普及率在不断上升,学钢琴的孩子不断增多。作为美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习钢琴与其它音乐手段一样,已作为提高民族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越来越多地被社会所重视。在整个钢琴学习的过程中,兴趣的培养始终伴随着教师、学生、家长这三个重要的环节。只有这三方面融洽的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共同的目标。当然,上述提到的一些情况是有针对性的,儿童具体的情况问题因人而异,要采用不同的教法来适应不同儿童的身心特点。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让教师、家长共同的耐心启发和正确指导,使儿童能够自然地亲近钢琴从而充满兴趣地演奏钢琴,并在优美的琴声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音乐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音乐”。让孩子学会聆听音乐和感受音乐,这才是学习钢琴的真正目的。兴趣是学生学习钢琴的动力,是产生情感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在钢琴学习方面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如果有了对钢琴稳定而持续的兴趣,就可以激发起学生对各种音乐实践活动的积极参与兴趣,进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相反,如果对钢琴不感兴趣,只是被动的进行学习那就不会产生有效的学习效果,甚至形成对它的一种厌倦心理。总之,钢琴教学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专业课,孩子只有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才能更好的培养钢琴学习的兴趣。

关于钢琴演奏中的几点体会 第3篇

关键词:钢琴演奏,放松,力度,方法

一、放松的练习是前提

紧张是相对放松而言的。一是心理上的紧张。有些初学者一弹琴就紧张,以致出现牙关紧咬、手指发抖、无法弹奏的现象。二是生理上的紧张。有些人练习时常感到弹奏时间不长,但大臂、小臂甚至腰部有酸痛的感觉,这就是肌肉紧张造成的。

被称为落滚式的触键方法是练习放松的最好办法。有人说放松的手臂和手指就好像在走路时自然下垂的状态,也有人说放松的手臂和手指是睡觉时的感觉,众说纷纭。但无论如何,我们都要遵循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法理解真正的放松,做到既松又紧。落滚主要是由手臂的上下运动、协调的带动手腕而产生的。第一步:第一个音弹出之前手腕被手臂先带动起来,第二步:指尖向键落下去,第一个音弹出后手应立即放松,保持住正确的手型等到音符的时值弹完后,再弹第二个音,这时手腕不要乱动,当弹完第二个音后手臂带动手腕再提起来,使手指柔和地离开键盘。这种用手臂带动手腕的上下运动可使僵硬的手腕得到放松,使手臂和手腕协调自如。

正确的放松方法能帮助我们得到各种优美的音色。例如音阶的颗粒性、均匀度,琶音的流畅性、连贯性,和弦的整齐度、空旷感、饱满性,都与放松有着直接的联系。

二、力度的把握是关键

力度是钢琴最基本的表现手段。通过变化演奏力度可以创造出千变万化的钢琴音响,起到表达音乐内容、塑造音乐形象、刻画意境、抒发情感的作用。钢琴音量的大小取决于触键力量的大小。手指软而无力,没有独立性,琴键就弹不到底,音发虚,不干净,就无法达到演奏要求。“没有力度就没有速度”这句话对钢琴的演奏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把枯燥、平淡的练习曲运用力度的表现形式来弹(即橄榄形的弹奏手法,渐强—渐弱),将会使我们耳目一新,并且很大地提高练琴的积极性。一首好的音乐作品如果没有好的力度表现也就将平庸无色。

应该注意的是:放松和力度这两个方面,只强调其中某一个方面是不行的。真正的力度是在放松的基础上获得的,紧张地用力,不仅练不出恰到好处的力度,反而会造成手臂、手指的僵硬,结果适得其反。

三、练琴的方法更重要

练琴要讲效率,方法非常重要。有以下几种科学的方法:

1. 扎扎实实地慢练

快和慢是既对立又统一的。要想快而正确地演奏,必须从慢练起,慢练可以把一切复杂的乐句变得简单。因为慢练有充分的时间思考、倾听,能判断错误在什么地方,从而加以改正。然后逐渐加快,达到所需要的速度。待加快到一定的速度后,又出现问题,再慢下来练。这样耐心地变速练习,困难就可以克服。

练一首新曲,可先分手练,再双手配合,看起来慢,实则很快。

应该明确的是:慢练并不是绝对的,通篇多次的慢练更无必要,主要应慢练那些难度大的地方。快速的流音段还要采取变节奏、变速度的方法慢练。一旦解决了这些困难,就要在提高速度上动脑筋,进行快速练习,以达到乐曲规定的速度要求。

2. 突出难点反复练

钢琴的练习不仅是手指的活动,而且是艰巨的脑力劳动。练琴必须开动脑筋,认真分析难点,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有目的地去练习。

有些人练琴时往往是遇到困难的地方弹不下来,就从头弹起,反复多遍。时间用得很多,难点却突破不了。长此以往,练习过程成了“巩固”错误的过程,练得越多,错误越“巩固”,就越弹不好。遇到这种情况,就应该提出困难的一小段或一小节,甚至两三个音符,像弹练习曲一样单独反复地练。

3. 认真读谱细心练

就是把谱面上所有的记号搞清楚。如果忽视谱面上的表情术语、力度记号、速度变化等,乐曲就没有对比,没有表现,成为僵死的东西,失去最为宝贵的音乐感染力。

4. 集中精力专心练

尼科莱·鲁宾斯坦说过:需要的不是练习的时间,而是质量,用心练习四小时比不用心练习好多天要有效得多。练琴就要练思想,就应该情绪饱满、全神贯注。我们应该培养精力集中的能力。

练琴要练手的技巧,更重要的是练听觉,用心指导练习,没有教师指导时,耳朵就是自己的老师。

5. 持之以恒经常练

练琴切忌冷热病,趁热打铁最有效。每天必须保证一定时间的练习,才能巩固功力,日渐增长。练琴的成绩不是直线上升的,有时会有一段时间没有多大进步,甚至感到退步了,这是常有的现象。当这种现象出现时,往往是进步的前兆。只要按照正确的方法坚持练习,就一定会有一个飞跃。

总的来讲,要想达到好的艺术效果,就必须有娴熟的技巧与良好的艺术感受。艺术感受是现实生活感受的净化,它既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技巧就其广义而言也是来源于生活的,它来自对生活中生理运动的归纳。技巧是建立在自然的基础上的,用自然朴实无华的动作完成艰深的技巧则是技巧的最高境界。演奏者应在生活中的感觉与钢琴演奏的感觉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将两者紧密结合,使钢琴演奏更具形象性、艺术性。

参考文献

[1]黄任歌编著.钢琴.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第一版.

关于幼儿钢琴教育中的几点思考 第4篇

一、注重保护幼儿的天性

正所谓“熟能生巧”, 钢琴的弹奏具有很强的技巧性, 需要学习者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熟练。幼儿作为钢琴的初学者, 更是需要长时间的静坐练习来打好基础。但是幼儿天性活泼、自由好动, 并且喜好新事物, 这就与长时间枯燥无味的学习存在必然的冲突。因此, 在幼儿学习钢琴的过程中, 注重保护幼儿的天性就显得十分重要。如果教学中存在教条主义思想或者采用对待成人的态度, 那么是不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的, 甚至在幼儿的内心深处会产生对钢琴学习的抵触情绪。

钢琴的初级学习阶段是弹奏指法的练习。当前在这一阶段普遍存在着一种错误思想, 就是过分重视幼儿的弹奏手形。课本上介绍正确的钢琴弹奏手形是手心中空, 如握鸡蛋, 自然放于钢琴键面。而幼儿在初学钢琴时, 往往手形不太规范, 或双手平放于钢琴键面, 或双手高抬距离钢琴键面过远。这是幼儿自由不受拘束的天性所决定的, 可以给予幼儿适当的调整, 不能过于较真, 拘泥于课本。苏联钢琴家伊共诺夫说过:“几乎任何一种手的姿势都可以说得通, 只要是这种姿势合适, 符合手的构造, 符合音乐构成的高低起伏, 更重要的是不破坏动作的统一。”世界上许多著名的钢琴家的手形也并不规范, 如俄国钢琴家霍洛维兹, 他的弹琴手形非常奇特, 手指平直放在键盘上近乎僵硬, 尤其右手小指常又高又挺。这种奇特的手形反而使得霍洛维兹弹奏的音乐别具美感。因此, 在幼儿弹奏手形的问题上, 一定要注重保护幼儿的天性, 不能较真, 以免毁掉一个中国的“霍洛维兹”。

二、注重培养幼儿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应用于幼儿的钢琴学习中非常贴切。要注重培养幼儿学习钢琴的兴趣, 再以兴趣引导幼儿的学习, 从而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在钢琴教学中, 首先要引起幼儿对钢琴本身的兴趣。幼儿对新事物的感知力很强, 要用钢琴引起幼儿的注意, 如弹奏一曲幼儿熟悉且喜爱的儿歌, 抓住幼儿的好奇心, 让幼儿在好奇心的驱动下, 熟悉钢琴, 接受钢琴, 渐渐深入到喜欢钢琴。其次要引起幼儿对钢琴学习的兴趣。这方面就需要钢琴教师多开动脑筋, 多做功课了。本人通常做法是, 充分抓住幼儿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和学习能力这一点, 选一位已经学过钢琴的幼儿, 在初学的幼儿面前弹奏一首曲子, 一般情况下幼儿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最后要引起幼儿继续学习的兴趣。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 幼儿常常会因长时间的枯燥乏味的学习, 产生厌学情绪。如何能够让幼儿产生继续学习钢琴的兴趣就非常重要。个人认为适时的称赞与鼓励幼儿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点。在幼儿学习过一段时间的钢琴后, 可以为他们举办一场小型演奏会, 把幼儿的父母们请来做听众, 通过听众的掌声与喝彩让幼儿产生成就感和自豪感, 他们也就会继续学习下去了。

三、注重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新颖

一成不变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会严重影响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这就需要教学者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新颖变化, 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动力。首先要选择适当的钢琴教材和教学内容, 其中要包含不同的题材、风格等。这些钢琴教材和教学内容的选择既要能迎合儿幼儿的口味, 又能够符合幼儿的教学进度。另外, 选择的教材中还应该有不同国度与民族风格的内容, 以确保教学的多样性。其次要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新颖的具有科学性与趣味性的教学手段, 能够引发幼儿学习的注意力, 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比如采取弹奏与伴唱、伴舞等具有参与性和活动性的教学方式。第三要注重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的编排。幼儿好动、容易精神涣散, 时间观念不强, 存在吃东西或者去厕所的需要。因此, 教学老师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宜短不宜长, 给幼儿自由活动的时间;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宜采用采用分段教学的方式, 幼儿精神集中时按照正常内容安排教学, 当幼儿出现精神不集中时, 选择休息或者做游戏等娱乐活动以缓解幼儿的精神疲劳, 待幼儿精神恢复集中后再接着前面的教学内容继续进行。分段教学法可以有效的使幼儿全身心的投入到钢琴学习中去。

总而言之, 幼儿与成人相比, 无论是在心理上、生理上, 还是在思维观念和方式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区别。而且, 幼儿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心世界, 也具有很强的自尊心, 会在受到批评打击时产生强烈的挫败感。因此, 在对幼儿开展的钢琴教学中, 作为教学者要注重保护幼儿的天性, 要培养幼儿的兴趣, 要采用新颖的教学内容, 并辅以新奇的教学方式, 从而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起到既能开发幼儿智力和锻炼幼儿的学习、想象等能力, 又能增强幼儿的钢琴弹奏技能和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启蒙作用。

参考文献

[1].吴媛媛.《关于幼儿钢琴教育的几点思考》[J].考试周刊2011年52期.

上一篇:视频拍摄下一篇:资本市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