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农机推广工作

2024-07-09

基层农机推广工作(精选12篇)

基层农机推广工作 第1篇

农机推广工作一般包括两大方面, 新型农业机械工具的推广与使用, 新技术推广, 重在将新型机具与新技术有效的传达到所需群体。因此, 农业机械化推广部门在现代农业发展的道路上占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但农机推广工作者仍然要不断努力, 认真学习, 争取让农机推广工作再上新台阶。

1 农业生产在基层政府中的地位不高

据了解有很多地区, 对农业生产的重视程度没有工业和其他经济产业高, 工作重点还是以工业和经济产业为主的地方比较多。这一点也不利于农机推广工作的开展, 由于重视程度不高, 因此经费问题可能会遇到些困难, 对于农机推广工作也有一定的阻碍。

2 基础设施薄弱

多数基层农机推广工作部门基础设施薄弱, 资产为零。一般情况下主要有2个原因:长期没有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投入和扶持;自身发展能力差, 创造性不强, 缺乏市场经济意识, 没有自我生存发展的空间。基础设施薄弱就会导致客观发展受限, 无法独立进行试验、示范、推广、培训等公益性活动, 不能使新机械、新技术及时、有效的传达到受益群体。导致农机推广工作滞后, 开展工作不顺利等现象的发生。因此, 农机推广工作中, 基础设施很重要, 要有一定的资金做后盾, 及时有效的保证农机推广工作高效、顺利的展开。

3 工作人员专业知识水平低

由于农机推广工作部门比较特殊, 经常和农机打交道, 一部分工作人员技术过关, 但是知识水平不高, 这一点也使农机推广工作多少受到了影响。尤其是基层农机推广工作者, 县、乡农机推广人员年龄逐渐老化, 知识也比较陈旧, 推广人员的技术力量较弱, 使农机推广的知识支撑力度降低, 不利于农机工作展开。因此, 要加大对基层农机推广工作者专业知识方面的培训, 让大家不断学习, 才会不断的进步, 不至于已有的知识过于落后, 影响工作开展。作为一名合格的农机工作者, 不但要有专业的知识水平, 还要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 吃苦耐劳, 把工作放在第一位, 做工作的急先锋, 才能有效促进农机工作的高效开展。

4 推广信息渠道闭塞

当今是信息的时代, 任何一个部门都应该活跃起来, 充分利用网络信息优势与资源, 开展自己的网络平台, 建立自己的网络系统。农机推广部门也不例外, 但是因乡镇一级农机推广部门在网络信息普及上还没有完全的跟上信息时代的脚步, 导致信息渠道相对闭塞, 县级农机推广部门无法及时得到基层农业机械的需求信息, 农民朋友利用网络信息发布供求信息的能力还不够强, 因此单纯凭基层农机推广部门掌握的信息和经验来推广是十分有限的。因此, 基层农机推广工作者也要不断学习网络信息知识, 关注新机具、新技术的动态, 与时俱进, 将自己磨砺成一名合格的农机工作者, 为农机事业发展添砖加瓦。

5 农民朋友接受新鲜事物能力不强

相对来讲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开展起来不是十分容易, 基层农机推广工作人员接触农民朋友的机会比较多。从实践经验来讲, 农民朋友大多数文化水平比较低, 知识结构相对来说也不够完整, 因此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不是很强。尤其是对于网络信息的普及与运用更是困难, 因此, 新时期我们要花大力度来从思想上转变农民朋友的思路, 让他们迅速的与时代接轨, 以便于农机推广工作者可以更好的开展工作, 也可以使农民朋友更加的受益。

6 结语

农业机械化发展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 农业机械化推广部门在现代农业发展的道路上占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因此农机推广工作者仍然要不断努力, 认真学习, 争取让农机推广工作再上新台阶。以上是基层农技推广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希望对广大读者有所帮助, 可以对农机推广工作有一点帮助, 仅供大家参考。

摘要:农业机械化发展程度是一个国家农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 农业机械化在现代农业发展的道路中占有着重要位置。因此, 做好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至关重要, 而基层农机推广机构是设立在县乡两级为农民提供农业机械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服务的组织, 服务为农, 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本文介绍了农机推广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方便农机推广工作者更加顺利的开展工作。

关键词:基层农机推广,农业机械化,现状分析

参考文献

[1]张传宁.基层农机推广发展现状与创新推广工作探讨[J].广西农业机械化, 2010 (02) .

[2]王培文, 郝丽娟, 底丽萍, 等.包头市农机推广服务体系的现状及对策[J].农村牧区机械化, 2010 (01) .

[3]庞玉霞.秦安县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现状及对策[J].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1 (10) .

[4]齐宏, 马俊涛, 尹秀珍.曲阜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对策[J].农业技术与装备, 2007 (06) .

浅谈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及其发展趋势 第2篇

浅谈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及其发展趋势

作者:于振和

来源:《新农村》2012年第02期

【摘要】农机推广工作是农业机械化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农业体系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农机推广工作的重要作用,阐述了做好农机推广工作的措施,并探讨了其发展前景与趋势。

【关键词】基层;农机推广;措施;发展

我国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建立于20世纪80年代初,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一般来讲,农机推广工作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第一是转型期,从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由于国家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所以农业机械化成为了当时建设的重点和热点。第二是萧条期,从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在这一阶段由于农村联产承包制的实施和完善,农机化事业处于停滞状态;第三是复苏期,从本世纪初至今,在这一阶段的农机化发展中,不仅有农机化事业的需求,也有国家政策和地方政府的积极支持,发展迅速。农机化事业发展至今,已经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建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在基层更好的进行农机推广工作,是关系到农机化事业进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做好了农机推广工作,才能使得农机化为社会贡献更大的力量。本文就农机推广的工作措施及其未来发展趋势做探讨。

一、农机推广工作的作用和意义

1、农机化推广有利于提升农业机械化的水平。新的农机化技术的推广直至应用,都是对农业生产一次技术革新和推动,带给农业方面的科技进步会使得农业发展更加科学、高效化。农业朝着机械化、现代化方向的迈进,直接导致生产力的极大提高,进而影响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机化技术在推广的过程中,就是实现农业机械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情况,以项目、推广、服务为重点,更新观念,把农机推广工作列为工作的重点加以重视,充分的发挥农机推广的先导作用。与此同时,农机技术的推广工作现行与深入进一步促进了农机培训、管理、安全监理等业务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强农机化发展的势头和进度;

2、农机化推广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水平的发展。农机化作为一个系统的工程技术,代表的是生产力中的先进工具。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农机化的发展就是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也是农业现代化发展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农机化技术,作为一种技术投入,在推广应用后产生的效益显而易见,不仅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还是农业进步的重要载体与手段,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

3、农机化推广有利于农机化科技的普及。农机新技术的推广,本质上就是将农机化技术送给广大人民群众,从而作为科技兴农的一个重要措施给为经济发展助力。农机推广部门在开展技术推广工作时,应该按照科学的推广秩序,并结合实践经验,逐步形成完善科学的工作方法,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以各种形式开展农机化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增大农机技术的覆盖范围,提高农民群众的文化科技素质。

二、基层农机推广工作的开展

在基层农机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着重加强农机推广体制、体系的建设和完善。科学合理的农机化推广体系的构建对于农机推广工作意义重大,在实际工作中,要:一是要广泛兴办多种形式的经营性农机服务实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承包与推广,服务于农业专业化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的组织,将技术推广与生产经营有机、有效地结合起来,增强自身的“造血”能力;二是要加大推行农机推广的产业化,加强推广单位与科研单位、学校、生产企业之间的合作与联系,加强与龙头企业的沟通,主动参与、积极服务,探索一条新时期农机推广的新路子,为农机推广体系的发展奠定基础、拓展空间;三是要优化农机推广的队伍,通过培训、教育构建一支高素质的推广人才队伍,鼓励县级推广人员深入到农业生产的一线,在实践中充分发挥其作用。

2、结合农业生产情况开展农机推广工作。各个地区有不同的现实情况,在推广过程中不能一概而论。要围绕农业产业化推广适用的新技术,不能孤立的局限于田间作业这个小圈子,而是要扩展到整个与直线连的大体系中,在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以及产后做好新技术的推广工作;二是要根据市场情况开展新技术的推广,推广那些被市场接受、能够适应新型市场的农机技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本着增加农业产量和农民增收的目的进行,促进我国农机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农机化推广工作的发展与前景

1、农机推广工作的信息化。传统农机推广工作在现当代是不适应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农机推广将会上升为结合地域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资源结构、交运水平等在内的地理环境下利用高新技术的一种最终获取最大效益的活动,技术综合化、集成化程度高,信息化、规模化水平高,需要具备很好的科学素养的人才能进行的一项工作。

2、农机推广工作的技术需求和市场需求。技术推动是农机化推广工作的一个显著动力,在掌握了新的技术之后,根据估算进行投入,将技术分成不同的类别组合开展;另一种便是根据市场的需求组织组建课题进行项目的推广和应用,分析市场需求,针对市场定位。无论是哪一种推动动力,其最终的目的是促进技术从一般生产力转向现实的生产力,促进农村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产、学、研”结合将是农机推广的模式。科技的发展进步,促进了生产关系的变革,农机推广也正在向着以中心机构为推广主体的组织推进、“产、学、研”结合模式。多学科交汇,使得技术更加综合化,更加能够适应发展中的农牧业经济模式,并且通过这样的一种组织机构全方位服务夯实农机推广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引发农机体制的根本性转变,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之,层级的农机推广工作,不仅需要加强体制体系的构建,也要加强与实际情况的结合,还要注重其信息化、需求化的要求,“产、学、研”结合,更好的做好基层农机推广工作,服务社会建设与广大农民群众。

参考文献

基层农机推广工作 第3篇

一、农机推广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由于历史、观念和技术等方面的原因, 我国农机推广工作已远远不能适应农业的科技进步。近些年来, 农机推广工作的作用虽然逐渐被人们所认识, 但仍然得不到重视。各级财政用于农机推广工作的经费很少,农机推广机构的基础设施和工作条件极其简陋,均不具备必要的现代办公设施和设备。特别是乡级,农机推广站基本处于瘫痪状态,不能适应和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推广农业机械现代化的社会需求,存在着很严重的问题。

(一)整体实力落后。由于基层农机推广工作长期处于萧条状态,人、财、物长期得不到投入和补充,加之机构改革农机系统几经撤并,专业技术人才流失严重,工作条件十分简陋,部分基层单位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工资经费没有保障等,致使正常的业务工作无法开展。虽然基层农机推广机构改革基本结束,但上述现象并没有改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农机推广无从谈起。

(二)队伍素质偏低。近年来,农机推广人员数量呈逐年萎缩趋势。人员只出不进,新生力量薄弱,各县市专业技术骨干缺乏,不少县找不出一个能为农民进行培训的技术人员。整体素质较差。长期得不到国家和政府的投入和扶持,根本没有经费帮助他们去进修和培训的机会,农机推广战线已经出现专业技术骨干严重短缺的局面,严重影响推广工作正常开展。

(三)职能作用不大 。由于基层农机推广机构受基础设施和客观条件等因素的限制,现在还无法独立履行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培训等公益性职能。现在基层农机推广要推广发展大农机(大中型农业机械),要集中大面积(地块集中且达到一定数量的试验示范基地)。从这些方面看,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致使基层农机推广公益性职能很难体现。

这些问题的存在,大大削弱了农机推广工作作用的发挥和科学发展。

二、加强农机推广工作的措施和建议

基层农机推广机构,是中国向农业机械化迈进的助推器和先行者。它的工作职责是集所能集之人力、物力、财力,将最适合当地农业生产的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引进来,通过试验、示范推介给农民使用。作为各级政府,应该有效发挥基层农机推广机构的主导和带动作用,为当地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提供有效服务和技术支撑。

(一)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农机推广体系资金来源。加强基层农机推广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用于县乡农机推广机构的装备水平的提高,逐步实现推广手段和设施现代化。各级财政用于农机推广的专项资金应进一步加大,以保证各级农机推广工作的正常运行。

(二)改革人事制度,建立新型的农机推广队伍管理机制。应将各级农机推广机构人员编制纳入法制化管理,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建立、推广聘用和持证上岗制度,各岗位用人按职责和条件,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竞争上岗,,加强农机队伍的管理与培训,提高他们的思想水平和知识水平不断提高农机队伍的活力。农业部门应建立完善岗位管理、考核、任聘和解聘制度,促进优秀农机科技创新人才脱颖而出,鼓励农机推广人员在基层服务中建功立业。

(三)大力发展民间技术服务组织。在抓好基层农机推广体系改革创新的基础上,鼓励和引导民间建立不同形式的村级农机服务组织,积极扶持农机大户,带动农机服务组织开展有偿社会服务;培育农机服务产业,使农机服务向市场化、专业化、技术型、效益型方向发展。

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困惑及建议 第4篇

一、存在问题

(一) 原有的推广体制已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过去, 农机推广工作按照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的程序, 由各级农机推广部门为主体组织实施, 对发展粮食生产为主体的全程机械化起到了促进作用。现在农机市场已经完全放开, 农民不再被动的接受新机具和新技术, 农机推广部门的推广主体地位受到冲击。另外, 由于地理条件和种植农作物的不同, 农民对农机的需求也千差万别, 这种市场调节机制要求农机制造方、研制方和推广方要紧随市场的需求变化, 研发适合农民需求的机具。

(二) 乡镇机构合并削弱了基层农机推广力量。

2005年乡镇机构改革时, 一些地方将乡镇农口五站所合一, 农机站合并到乡镇农业科技服务中心, 农机推广人员纳入乡镇政府统一调配, 一般每个乡镇只有1~3人, 乡镇农机推广机构的人、财、物力大大削弱, 基层承担农机推广工作的任务淡化, 大量的农机推广工作只能靠县区农机部门完成。

(三) 农机推广观念滞后。

不少地方的农机推广观念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期的行政干预, 机具推广重视产前、产中机械化, 而忽视了产后深加工机械化;重视粮食作物机械化, 而忽视了经济作物机械化;重视农田作业机械化, 而忽视了农业工程等领域机械化, 使得农机推广的产品与市场需求脱节, 造成推广部门想推的推不动, 农民想要的又没有。另一方面, 忽视农机与农艺的有机结合。农机技术推广以推广应用新型农机具为主体, 但不能独立于农艺而存在, 任何农机技术只有与农艺有机结合, 才能称得上实用, 才能显示其优越性, 才能充分发挥农机技术推广的实效。如现有旋耕机对砂性土壤的耕作, 反而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需要生产部门和科研单位对刀具的形状和排列方法进行改进。

二、对策建议

(一) 加快工作推进步伐, 争取当地政府支持。

中央对“三农”工作越来越重视,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又把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提到重要议事日程, 农机部门要借这一东风, 抓好机遇, 积极工作, 以争取当地政府的理解和支持。首先要围绕当地实际和农民需求, 做好农机推广工作。农机推广工作关键是先进、高效、实用, 符合当地实际和农民需求。为此, 要在深入基层搞好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充分考虑农民需求, 推广先进实用的农机技术和农业机械。其次是围绕当地经济支柱产业, 积极研制推广新型农业机械。农机部门在机械研制推广上要跟政府中心工作合拍, 如配合当前大力发展经济作物的时机, 加大设施农业机械研发和推广力度。再次, 多组织召开一些新机具、新技术现场会, 以争取领导的重视。充分利用当地农业生产条件, 召开不同形式的农机作业现场会, 请当地政府领导参加, 使领导及时掌握农机工作的动态, 了解农机推广工作对发展“三农”经济的作用, 了解农机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争取政府的支持。

(二) 适应市场经济要求, 构建新型推广体系。

长期以来形成的“行政干预+技术示范”的技术推广模式, 需要进行相应的变革, 农机推广需要探索新的更加有效的方式。原有的推广体系正在逐步被以市场行为为主体的农机推广体系所替代。现代农机生产企业、农机公司、农机经营业户及农机合作组织已经成为生产、流通、应用和服务各环节的编外农机推广组织和农机推广员。为此, 农机部门要因势利导, 加以整合, 尽快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 以政府推广机构为主导, 以社会各类组织为补充的多元化农机技术推广体系。强化服务功能, 提高服务意识, 培养具有区域功能的农机化推广服务组织, 推进乡镇农机推广机构建设、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 建立健全上下贯通的推广网络。

(三) 优化教育培训机制, 激发工作人员积极性。

对内要创新职业教育培训体制和机制, 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较强业务素质的农机化技术推广队伍。强化技术培训和知识更新, 有计划地学习新型农机知识, 加强建设复合型农机推广人才队伍。对外要加强与农业系统的联系与合作, 为农机化技术推广拓展空间, 加强农机与农艺融合与交流, 切实解决好农机化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突出问题。同时, 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事业单位用人制度改革, 充分发挥乡镇农机推广机构的作用, 把县乡农机推广人员的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 定任务, 严奖惩, 充分调动农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 创新农机推广观念, 建立多样化推广机制。

基层农技推广工作总结 第5篇

1、拟定本年度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通过走访科技示范户,了解了示范户的需要,结合本地实际,拟定了年度工作计划与实施方案和目标。认真制定了入户分户指导方案,根据不同科技示范户的情况,编制了入户分户指导方案,通过分户指导方案,农户了解了技术服务的内容和其要配合的工作及注意事项。分户指导方案,使指导员和示范户能够互动起来,能够更好地完成全年工作目标。

2、认真积极地参加指导员技术培训。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平时注重搜集相关资料,加强知识积累。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技术指导员培训,认真做好笔记。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增强自己指导示范户的能力,在农机实施项目的各个阶段中,深入了解科技示范户的农机使用方法,即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并做好详细记录,如实填好《技术指导员手册》。

3、开展指导服务和培训工作。一是入户与示范户面对面进行技术指导服务,为示范户推荐优质农机产品、主推技术。根据示范户的需要,不定期的进行各个科技示范户入户指导,及时帮助示范户解决生产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二是积极利用现代通讯工具,开展电话咨询指导服务,为示范户提供及时便捷、高效的技术指导;三是广泛开展技术资料发放工作,使示范户能够按照技术资料的要求,进行科学化使用。

4、发放科技示范户相关材料。从筛选科技示范户开始,就对示范户讲解宣传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的情况,对任务目标进行宣传。向科技示范户公开自己的联系电话,方便农户技术咨询;认真填写《科技示范户手册》中的技术指导方案及各月的农事安排。

5、科技示范户的能力有了显著提高。一是提高了学习接受能力。通过技术指导员入户面对面的技术指导与培训,示范户学习技术的兴趣更高了;二是提高了辐射带动能力。在项目实施中,示范户从技术指导员的言传身教中学到了技术,在生产实践中获得了好成效,在示范带动中赢得了好声誉,而且还享受到了物化补贴,深切地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愿意真心实意地服从技术指导员的指导和安排,带领周边群众科技致富,争当示范户。三是提高了自我发展能力。通过技术指导的范围不断拓宽,示范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技术指导员及时查找有关资料信息,满足了示范户的要求。

基层农机推广工作 第6篇

摘要:基层农机推广体系是宣传、推广、普及现代农机新技术的重要服务组织,也是实现农业机械化、现代化的必要途径。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如何更深层次的分析基层农机推广工作中面临的新机遇,以及建设中存在的困境是摆在我们农机部门面前的重要课题,因此探索基层农机推广工作的新思路势在必行。本文总结归纳出四点举措:理顺体制,优化环境;树立农机推广品牌新形象;提升推广队伍的综合素质;拓展农机推广的新领域等创新基层农机推广体制建设的新思路,以期为基层农机推广体系的构建提供绵薄之力。

关键词:基层;农机推广;新思路

中图分类号:S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04-57-1

基层农机推广体系建设是实现农业机械化、现代化的必要途径,也是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物质技术支撑力量,更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国家大力支持农机购置补贴、推广新型农业机械的新形势下,基层农机推广体系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因此,作为基层农机推广部门主体——乡(镇)农机站,一定要适应新形势,创新观念,采取举措,积极探索农机推广工作的新思路。

1 基层农机推广工作的发展情况

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我们基层农机推广工作逐步发展完善,取得了骄人成绩。首先,从管理体制上来看,截至2013年底,全国各地县级以上的农机推广机构基本稳定发展,其中有20.5%是由县级的农机主管部门管理,有65%是由乡(镇)政府管理,有14.5%实行的是县乡双重管理;其次,服务范围不断拓展,各地基层农机推广机构在做好粮食作物农机具推广工作的同时,也加大了对经济作物、渔业、畜牧业及农产品加工等领域的延伸和拓展,一大批经济、方便、实用的新型机具得到大面积推广,促进了农民的增产增收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再次,基层农机推广能力持续提升,基层农机推广系统的干部职工,一方面深入基层及时了解农民需求,一方面引进专业人才,根据农民的需求,研发和推广适应农业发展的新机具,充分发挥了企业和农民之间的桥梁作用。

2 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

基层农机推广体系虽取得了骄人成绩,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基层农机推广工作也显现了一些问题,制约了农村农机化事业的发展,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就是经费问题,基层农机推广机构工作环境差,推广设施落后,工作经费也缺乏保障,一些公益性推广服务简直形同虚设;再次,是基层农机推广机构偏老龄化,即人员年龄偏老化,知识结构老化,观念老化,缺乏创新的能力;再次,乡镇等基层农机推广人员工资福利差,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此外,受体制不清和责任不明等因素影响,加剧了基层农机推广工作的难度,长此以往,科技推广的公益性服务难以惠及千家万户。因此,基层农机推广机构必须创新观念,探索新型的推广机构,使科技真正服务于农,促进农业的机械化。

3 加强基层农机推广体制建设的新思路

3.1 理顺体制,优化环境

基层农机推广站是惠农政策方针的具体执行者,也是农机推广机构开展工作的基本组织,因此,为保障农机化政策方针的落实,各级政府要按照《农业技术推广法》的要求,确保基层农机推广体系的编制、人员及经费的落实,优化基层农机推广工作的环境。

3.2 树立农机推广品牌新形象

基层农机推广机构应扩大宣传,强化农机推广的作用,树立基层农机推广的新形象。如可依托广播电台、电视台、期刊、杂志等大众媒体开辟“农机推广”等特色栏目,拓宽农民了解信息的渠道;还可以建立各级乡(镇)农机推广信息网络,派遣基层推广员深入田间地头,面对农民,直接传递各种先进农机信息。

3.3 提升推广队伍的综合素质

面对新形势,基层农机推广队伍逐渐暴露出观念落后,人才缺乏、知识结构老化及推广手段落后等弊端,从而导致个别工作无法推动,机构形同虚设等弊端,为此,基层农机推广机构必须侧重提升内部员工的自身素质,提高整个队伍的工作能力。如可以通过建立、完善岗位轮训制及持证上岗等制度,定期、分批地对县、乡等基层农机推广人员进行培训,丰富推广队伍的业务操作技能。此外,还可以派遣先进农机推广骨干,去技术发达的城市学习、参观和考察。

3.4 拓展农机推广的新领域

基层农机推广工作要想有所作为,真正为农民办实事,促进科技兴农富农,就必须创新观念,想方设法地拓宽农机推广的服务领域。尤其是现阶段,农机行业还处于弱势阶段,政府的财力投入有限,想拓宽农机推广面临种种困境,因此各级基层政府首先要增强服务意识,把惠农服务理念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其次应该创新服务方法,扶植多元化农机服务网络,实现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相结合,在全市逐步形成纵横交错、上下贯通的农机推广网络。

参考文献

[1] 张宝文.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 促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J].农业技术与装备,2007,11(143).

[2] 宋军.新形势下加强农机推广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技术推广,2012,(6).

[3] 武刚,马余雷.加快机制创新 增强农机推广工作活力[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1,(3).

[4] 孙玉英.浅谈加强基层农机推广体系建设[J].农林科技,2010.

基层农机推广问题及工作建议 第7篇

关键词:技术推广,改进建议,措施

1 前言

农机推广, 就是将先进、适用的农机技术推广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去, 以加快农业机械化步伐, 提升劳动生产效率, 降低农户劳作成本, 改善农民的生产条件, 实现增收、增产的目的。文章分析基层农机推广问题, 指出改进工作建议, 以供参考和借鉴。

2 基层农机推广问题

2.1 推广机构工作经费不足

乡镇农机推广机构是农户与农机推广部门信息联系的纽带, 自机构改革以来, 支撑基层农机推广的服务体系名存实亡, 基层那就推广机构定性公益一类, 但工作经费根本无法保证。尤其, 农机推广人员经常被乡镇政府统一调度去做其他工作, 专业化推广人员锐减, 导致农机推广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受挫。无论是思想上、观念上、技术上, 都无法很好适应现代农机化的发展步伐。而且, 经改革后的机构设置, 与基层联系脱钩, 不能真实反映农机需求情况, 农机基础工作得到不满足。由此, 单纯地依靠农机推广部门发展农机化难度大了许多。

2.2 人员专业化水平低

就目前人员配置情况, 乡镇农机推广人员老龄化趋向明显, 新老更替缓慢, 人员配置不合理, 高文化素质水平毕业生寥寥。直接导致现有技术人才技术力量薄弱, 专业知识支撑力度降低, 农机推广效果不是很理想。而且, 受机构改革的影响, 不少推广人员工作积极性受挫, 事业心受到影响, 很难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农机化推广工作中去。多数人员将下达的任务做指标, 只要完成即可, 质量好坏无关紧要。

2.3 推广观念和技术滞后

近几年来, 农机技术的推广工作按照农业生产的要求, 注重产前、产中的机械化, 或产后粗加工的机械化。忽视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和产后深加工的机械化, 只注重小农业的机械化, 忽略了农机化的大农业观念, 如农业工程机械化、农业环保机械化等。思想观念还不能适应形势发展, 推广中, 不能正确处理稳定与创新的关系、政府支持与自我发展的关系、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的关系、农机推广机构与其他服务组织的关系。

2.4 推广体系不适应农村经济发展

现行的农机技术推广体系仍沿用计划经济时期的运行机制, 单纯以计划为主的财政拨款的行政推广手段显得落后和陈旧。突出表现在推广人员对市场需求缺乏深入了解, 推广与生产实际脱节。同时, 现有农机推广体系在机构设置、人员素质、工作手段、运行机制等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 工作效率不高, 推广效益不好, 不适应农村经营体制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3 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建议

3.1 重视素质培训, 提升综合实力

针对农机人员专业素养低, 不能适应先进农机推广的需求。建议定期组织人员进修学习, 提升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通过涉及到综合素质提升的业务培训, 借助必要的鼓励措施, 鼓励农机推广人员学好各项文化知识, 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为很好推广农机奠定基础, 实现推动工作的源动力。

3.2 选对推广项目, 改进推广方式

平心而论, 目前的推广方式和项目, 不能适应现代农机化的发展需求。由此, 在推广方式上, 深入基层农机户, 了解大众农机需求, 继续拓展服务领域, 不断创新服务模式。而且, 利用各项购机补贴政策, 将农户真正需要的农机具、新技术等, 送到他们手中, 做到服务落实到田间地头。应根据各地实际情况, 做好技术的分类指导工作。加大推广示范点的建设, 大胆创新新技术、新机具, 以最恰当的方式、最切合实际的“点带面”效应, 实现农机技术的有效推广。同时, 加强与农机生产企业、经销部门的联系, 帮助农户解决购机难、推广难等问题。

在推广过程中, 工作的开展要做到因地制宜。优选选择见效快、投资少、效益显著的机具, 推广工作绝对不能走形式, 摆架子, 或者纯粹的走形式。至少保证各项内容, 要符合地方生产需求和农机化发展的总要求。同时, 要做到高瞻远瞩, 推广的农机具或技术, 不能只追求高经济效益, 更应兼顾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3.3 健全推广体系, 加强经费保障

推广体系的完善, 同样至关重要。目前, 应理顺推广管理体制, 健全农机推广体系, 重视农机机构建设, 增加推广机构的实力水平, 提升专业素质水平, 培养能力强、技术精的复合型人才。提高应用水平, 积极推进农业机械技术服务主体多元化发展。坚持“立足农业、发展农村、服务农民”的指导思想, 加强经费保障, 走“社会化服务、实体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的路子, 开展有偿服务, 逐步建立完善的农机化服务体系。

3.4 重视社会化服务, 改善推广工作质量

确保农机推广健康有序发展, 应重视社会化服务水平, 逐步改善农机推广工作质量。

第一, 通过农机主管部门的领导, 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 以赢得领导重视支持, 争取有关部门在政策、资金、物质等方面的适度倾斜。县级要成立由县府办公室、财政局、农业银行、县农机局等组成的农机推广领导小组, 由一名副县长分工负责。

第二, 加大宣传力度, 多渠道为农户提供技术信息、市场信息、效益信息, 提升农户对新技术的认知能力, 增强其使用农机具的信心。

第三, 组织各种形式的农机培训, 帮助农户切实掌握最实用的农机技术, 确保其能够熟练使用新农机具。同时, 指导农户做好维护、保养等工作, 确保农机推广的高效力。

第四, 以乡镇农机站为主体, 继续深入田间地头, 对农户使用农机做一对一的指导, 尤其是普遍存在的技术问题改进技术培训, 确保农户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田晓英.加强查和特乡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J].当代农机, 2015, (11) :76.

[2]梁凤华.农机推广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J].北京农业, 2015, (33) :103.

基层农机推广工作 第8篇

关键词: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供需矛盾,瓶颈

当前,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网络已经形成:从国家的大中专院校、科研机构到省、市、县、乡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从从事研究、试验、示范到培训、指导、推广和咨询服务的科技人员。这构成了不同层次的农业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的技术服务体系。这一技术服务体系的建立, 在推动我国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广大农牧民对农业生产技术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大多数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所掌握的技术经验, 已远远无法满足农村、农业和农民生产发展的多方面技术需要了, 农业新技术供需矛盾突显。一些农村政策运用的不当和体制机制的不健全造成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发展的瓶颈, 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阻碍了广大农牧民依靠科技进步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如何解决农业适用技术的供需矛盾, 突破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瓶颈, 是当前摆在政府和农技推广服务行政管理机构及各级农业科技人员面前的新问题。

1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存在供需矛盾和瓶颈的主要表现

1.1 农业技术研究成果与应用衔接不够紧密

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和研究成果大多产生于农业科研机构或大中专院校中, 产生于从事研究工作的农业高科技人才中。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和研究成果的应用主体是基层最广大的农牧业生产者。一项新技术从诞生到最后推广应用产生效益, 才能体现出技术和成果的价值。然而, 新技术成果从审定、鉴定到应用, 要经历层层关卡;从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到推广机构, 再经历试验、示范、培训、咨询指导等过程, 最后才能真正得到普及应用, 发挥新技术成果应有的作用。整个技术成果供需过程经历了巨大的时空跨度

1.2农业技术推广内容与实际需要不相匹配

农业新技术和新成果产生于不同的科研机构、不同的专业研究内容及不同应用方向的科研人员。新技术和新成果层出不穷、纷繁复杂, 如何选择和应用适合本地区农业生产发展的技术成果和技术措施, 也是地方政府和基层技术推广人员面临的难题。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 农民生产有了自主权, 除了自然条件和气候的原因, 市场需求和效益最大化决定了农民生产什么、不生产什么。一家一户自主的生产模式和生产经营内容决定了农民对农业技术需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因此, 地方政府主导的和农技推广机构主推的新技术和新成果, 不一定是广大农民和生产经营者需要的。

1.3 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建设与生产发展不相适应

从全国来看, 农业技术推广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队伍体系。但就一个乡镇来看, 以科尔沁右翼中旗为例, 每个乡镇农牧业人口有1~2万, 而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人员不过1~2人, 有些还不是专业技术人员。农村农业生产的多元化、多样化发展, 决定了任何一个乡镇的农牧民对农业技术的需要都是多方面的, 如农作物方面的、果树园艺方面、蔬菜方面的、土壤肥料的, 及病虫草害防治方面的等。只有满足了农村、农业生产经营者的技术需要, 农业技术才能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因此, 当前农村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建设的人员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农村生产发展的需要。

1.4 农业新技术推广手段不能满足生产发展需要

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和通讯手段的更新, 农业技术推广手段和推广方式有了极大的进步, 网络和通讯科技在农业科技推广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农业科技网络书屋的建设和应用就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但是, 从目前全旗的情况看, 类似的农业技术推广手段应用还局限于县级以上单位和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中的科技人员, 还没有普及到乡镇一级, 农业生产经营者应用的数量就更是少之又少, 无法从根本上满足农村和农业发展的需要。

2 农业技术推广供需矛盾和瓶颈的主要原因

2.1 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科研机构体制的原因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与农业技术科研机构及大中专院校隶属于不同层级的政府或农业部门的行政机关和教育部门的行政机关管理, 行使着不同的职能。他们之间相互联系较少, 对相互之间的需求特别是科研机构对基层农业技术方面的需求了解得少, 基层对科研机构研究新成果及新技术项目的进展了解也不多, 且在工作中相互协调、联系方面没有硬性规定, 缺乏专门负责协调联络的机构和沟通机制。

2.2 农业和农村政策的原因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政策的落实, 一方面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和农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给规模化经营和大型农机具的推广使用造成一定的难度。同时一家一户的自主生产方式及多样性的生产经营内容也给农技推广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和生产力水平的迅速提高。

2.3 农技推广队伍建设机制的原因

基层农技推广队伍的人员力量不足和队伍的不稳定, 严重影响着基层农技推广队伍的建设和作用的发挥。同时, 农业科技干部任用制度和乡镇过多的事务也是影响农技推广队伍稳定和作用发挥的重要原因。以科尔沁右翼中旗为例,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隶属乡镇政府编制, 业务指导由旗农业局负责。由于农业技术工作具有较强的季节性、阶段性, 在业务工作完成后, 乡镇农业技术员基本都忙于乡镇的事务性中心工作, 在乡镇工作表现突出的, 不久会离开农技推广队伍, 走上领导岗位, 造成了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流失。

2.4 地方经济发展滞后的原因

地方经济发展滞后是制约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重要因素。虽然先进的通讯技术和网络科技在各行各业都得到了充分的应用, 但在基层, 这些先进的技术手段应用还没有全面铺开, 没有实现全覆盖。边远的贫困乡镇或村的通讯网络还没有覆盖。比如在内蒙的一些地区因地广人稀, 实现宽带网络覆盖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 有的村屯虽接入了宽带, 但使用效果不理想。由于无线宽带费用又太贵, 很多农村家庭购置了电脑也变成家中的摆设。

3 解决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供需矛盾、突破瓶颈的途径

3.1 建立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与科研机构协调机制,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新的农业技术成果或技术措施只有让广大农民或农业生产经营者掌握并应用到农业生产实践, 才能转化为生产力, 实现成果的价值。要使一项新的农业技术成果和技术措施走出科研院所, 完成成果转化和体现价值的最简便的办法, 就是各层级的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主动加强部门内部的纵向联系, 加强与科研院所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横向沟通, 强化对基层技术推广部门与科研院所的协调职能, 让基层农技推广部门了解新技术发展动态, 让科研院所的高科技技术人才了解农村和农业生产发展中存在的技术难题和需要。大中专院校也要注重培养学生基层推广实践能力并支持他们在学术上取得更加符合农村、农业和农民需要的技术成果。当然, 只有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建立这种协调机制并强化工作职能, 才能使农业科研院所的农业新技术、新成果走出院所, 走向“三农”, 实现农业技术供需见面、无缝对接。

3.2 科学把握和利用好当前农业、农村政策, 推进农业新技术应用

当前农村分散的一家一户的生产经营方式, 是制约农业新技术成果和新技术措施应用的障碍之一。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全面把握利用好当前的农业、农村政策, 借鉴先进地区的做法, 在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强化统分结合生产经营方式中统的功能。如有的地区通过村屯集体经济组织宣传发动农户, 实现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有的地区制定措施鼓励土地流转, 使土地向种田能手流转, 形成规模种植;还有的地区利用国家鼓励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等政策建立专业合作组织等。这些符合国家政策的措施为实现规模经营, 更好地应用农业新技术、推广新成果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

3.3 建立农村基层农技推广工作激励机制, 稳定农技推广队伍

基层农技推广队伍是新技术成果、新技术措施应用推广的主要力量。稳定基层农技推广队伍, 发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积极性, 对解决农业技术供需矛盾、突破农技推广工作瓶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层农技推广工作艰苦的生活、工作环境, 渺茫的个人发展前途, 影响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工作积极性发挥。要稳定基层农技推广队伍,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应该引入激励机制, 给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改善工作条件。对工作积极性高并在推广工作中取得一定成绩的技术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或提高他们的工作待遇, 对工作成绩突出的, 在职称评定方面给予放宽政策或提高绩效工资待遇等。让从事基层农技推广的科技人员感觉到付出与收获是正相关的, 让他们看到希望、看到未来, 保障基层农技推广队伍的稳定。

3.4 增加财政资金投入, 提升农业技术推广手段

浅谈如何做好基层农机推广工作 第9篇

1. 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 农机推广机构不健全。

乡镇农机推广机构是农民与县农机推广部门信息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机构改革以来, 乡镇农口五站合一, 农机站合并于乡镇农业公共服务中心, 支撑农机推广的服务体系已名存实亡。推广人员纳入乡镇政府统一调配, 农机推广人员不是专职专用, 农机推广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受挫, 在思想、观念、技术上没有自觉地去适应农机化发展的步伐。县级农机推广部门与基层联系脱钩, 农民对农业机械的需求情况不能得到真实反映, 有些农机基础工作得不到有效落实。

(2) 人员专业水平低。

基层农机推广人员年龄逐渐老化, 知识结构不合理, 新老交替缓慢, 大中专毕业生寥寥无几, 推广人员的技术力量较弱, 使农机推广的知识支撑力度降低。机构改革后, 不少农机推广人员对农机工作的积极性降低, 事业心受到了影响, 主要精力没有真正集中到农机化工作上, 只将完成下达的任务指标视为单一的工作目标, 使农机工作难以发展。

(3) 农机推广的观念和技术滞后。

农机人员知识有限, 农机推广观念落后。农业机械化只注重产中的机械化, 忽视生产全程机械化, 特别是产后深加工的机械化;只注重小农业的机械化, 忽略了农机化的大农业观念, 如农业工程机械化、农业环保机械化等。思想观念还不能适应形势发展, 推广中不能正确处理稳定与创新的关系、政府支持与自我发展的关系、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的关系、农机推广机构与其他服务组织的关系。

(4) 农机推广体系不适应农村经济发展。

现行的农机技术推广体系仍沿用计划经济时期的运行机制, 单纯以计划为主的财政拨款的行政推广手段显得落后和陈旧。突出表现在推广人员对市场需求缺乏深入了解, 推广与生产实际脱节。同时, 现有农机推广体系在机构设置、人员素质、工作手段、运行机制等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 工作效率不高, 推广效益不好, 不适应农村经营体制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5) 农业生产条件制约农机化发展。

经济欠发达地区山地多、田块小, 农民对土地依赖程度高, 土地流转难度大, 农业劳动力素质较低, 接受农技能力低, 限制了新型高效农业机械的推广。

2. 农机推广工作建议

(1) 加强职业培训, 提高专业人员素质。

组织农机人员进修学习, 进一步提高农机推广人员的业务素质。采取必要的手段鼓励农机推广人员学习专业技术知识, 提高自身的素质, 为农机推广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2) 改进推广方式, 选对推广项目。

一是在推广方式上, 应更多地深入基层农户, 不断拓展服务领域, 创新服务模式, 充分利用农机购置补贴等优惠政策, 把农民所需要的技术、机具送到他们家中, 把服务送到田间地头。结合各乡镇的实际情况, 实行分类指导, 并加大示范力度, 大胆将新技术、新机具在示范点和农机大户中推广应用, 发挥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加强与农机生产企业和经销部门的联系, 解决购机难、机具推广难的问题。二是在推广过程中, 要因地制宜, 优先推广投资少、见效快、综合效益显著的技术或机具, 所推广的技术或机具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 还要注重其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选择引进推广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 必须充分考虑是否符合当地农业生产需要及农机化发展总体目标。

(3) 搞好协调服务, 促进推广工作。

为使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健康发展, 必须搞好农机化技术推广社会化服务工作。一是积极争取当地政府支持, 在政策、资金、物质等方面给予适度倾斜。二是多渠道为农民提供技术、市场和效益方面的信息, 做好宣传工作, 提高农民对新技术、新机具的认识水平, 增强信心。三是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 帮助农民学习掌握适用的新技术、新机具的使用方法及维修保养技术。四是以乡、镇农机站为主, 经常深入田间对农民进行现场指导, 对带有普遍性的技术问题应进行培训指导, 以使农民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4) 建立健全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体系。

理顺农机推广管理体制, 建立健全农机推广体系, 大力加强机构建设, 增强机构实力, 探索并建立约束和激励机制, 最大限度地激发推广人员的积极性, 提高专业素质, 培养技术精、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提高应用水平, 积极推进农业机械技术服务主体多元化发展;坚持“立足农业、发展农村、服务农民”的指导思想, 走“社会化服务、实体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的路子, 开展有偿服务, 逐步建立完善的农机化服务体系。

(5) 加强农机与农艺融合, 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农机化发展路子。

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第10篇

1 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存在问题

1.1 农机设备不符合地形特点

我国省市较多, 并且北部、中部、西部地形大不相同, 就算在同一区域也可能出现平原、山地、高原等地势形态, 这就造成了我国农业种植的差异, 从而对基层农机设备的灵活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目前, 我国在农机设备方面的研发制造水平有限, 创新能力不足, 难以满足农业机械多样化的需求, 不利于基层农机推广工作的进行。另外, 农机推广人员在推广过程中往往只考虑收益和人们的从众心理, 着重推荐利润较高、受顾客欢迎的农机设备, 而忽略了农业地形、设备大小等因素的影响[1]。例如, 根据我国农业的特点, 有些地形不适合大型农业机械化设备进入, 只能使用小型农业机械化设备进行小面积的工作, 如山地;而平原地区则适合大型农机设备发挥其高效作用, 但在基层农机推广工作中, 一些推广人员将不适合的设备推广到不必要的农业生产中, 不但降低了生产效率, 还增加了农机引进的成本, 使推广工作受到阻碍。

1.2 农机推广方式落后

我国的农机推广工作主要是由隶属于国家单位的农机站负责, 实施自上而下的组织推广工作。农机推广初期, 农业机械化设备的制造大多是由国企单位负责, 然后交由各省市乡镇层层负责, 直至具体到与农民联系最密切的最低层级, 农业推广人员也是由乡镇组织负责分配, 人员的专业性不强, 积极性较差, 消极怠工, 未完成任务的占大多数;同时, 缺乏正确的农机认识, 对于农机推广工作不够重视[2]。目前, 随着农业市场的快速发展, 这样单一的、被动的农机推广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我国农业市场拥有广阔的前景, 基层农机的研发、制造已经吸引了很多企业的参与, 这就意味着政府主导的农机推广方式已不能适应农业发展的需求, 急需进一步转变基层农机推广方式。

1.3 农机推广资金缺乏

要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目标, 必须先实现基层农业的机械化发展, 但机械化的发展需要强大资金的支撑, 主要表现在两方面。首先, “农机”即农业的机械化, 机械化设备属于重工业, 其成本非常高, 具体表现在研发费用和制造费用上, 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撑, 那么农机设备的创新研发便跟不上需求, 只能局限于旧款的设备, 在制造上为了节省资金, 使用的材料等也只能将就, 严重影响农机设备工作的性能[3]。其次, “推广”即需要花费人力、物力等资源进行农机的宣传和普及, 以让更多的人使用, 而要做好推广工作同样需要资金的支持, 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 基层农机的推广工作就会大打折扣。但目前我国对基层农机推广工作的重视不足, 资金支持力度不够。

2 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建议对策

2.1 创新农机设备制造

要提高我国农机设备的灵活性、适应性, 促进基层农机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 就必须从源头出发, 加大农机设备的研发力度, 创新农机设备制造。目前, 我国的农机设备发展还比较落后, 农机设备种类较少, 只针对少数特定的农业生产;小型化农机不多, 往往以大型化的农机设备为主;适应环境能力较差, 一般一种农机只能对应一两种生产;制造工艺还不完善, 农机设备的噪音和造成的生产浪费较为严重。而农机设备最迫切需要的正是这些, 所以改善我国农机设备制造这个大环境, 对于基层农机推广工作的推进具有重要意义。

2.2 构建农机推广组织, 建立农机推广体系

随着农机市场的发展, 传统的推广模式已不能适应农机发展的要求, 急需重组、构建农机推广组织, 建立科学的农机推广体系, 以更好地开展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农机推广组织不再全部是政府单位工作人员, 而是以各乡镇农机站为引导和监督单位, 加入各市场企业推广力量, 组成政企联合的农机推广组织;同时, 要从制定相关政策, 组织学习农机知识, 提高思想认识等方面入手, 深化农业机械化的相关理念, 把握好基层农机推广的下游端, 并要对市场推广企业进行资质审查和推广规定, 坚决杜绝欺骗等行为的发生, 保证下游客户的正当权益, 做好农机推广的上游工作[4]。

2.3 加大政府财政扶持力度

基层农机的推广工作是一项相对来说比较浩大的工程, 要做好这项工作离不开政府的资金扶持。加大政府的资金扶持力度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将其纳入农村改革的财政预算当中, 可参考家电下乡的模式, 对于购买农机设备的农民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 鼓励基层农机的广泛使用;另一方面, 对农机设备企业给予一定的研发资金补助, 使农机研发项目得到充足的资金支持, 并对竞争力较强的企业予以奖励, 充分激发农机市场活力, 以保证我国基层农机设备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5]。

3 结语

农业是农民之根本, 农机是农业之动力, 做好基层农机推广工作至关重要。目前, 我国基层农机推广工作还比较落后, 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 随着国家和企业、农民对农机设备使用意识的不断提高,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这些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 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将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明平.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南方农机, 2015:10-12.

[2]田效雨.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J].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 (411) :22.

[3]线全中, 王振成, 刘洪祥.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J].农业科技与装备, 200 (83) :113-114.

[4]李东海.基层农机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乡村科技, 201 (61) :52.

基层农机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第11篇

关键词:基层;农机培训;工作;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S2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02-55-1

1 培训存在的问题

1.1 资金投入少,教学设施落后

基层农机培训机构一般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相关的教学设备也都是那个时期配备的。由于投入资金少,近三四十年培训机构自身建设比较缓慢,教学设施、设备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培训的要求。

1.2 生源组织困难,参训人员逐渐减少

参训人员少是有很多原因的,有的农机手认为参加培训班没用,不想参加;有的农机手则认为自己的底子差,怕参加培训也考不过,不敢参加;有的农机手认为参加培训浪费时间,不如利用这些时间赚点钱;有的农机手则是因为经济困难,没有钱参加。各种因素的存在造成了生源组织困难,参训人员少的局面。而逐年下降的趋势,则是由于对比较偏僻的农村安全检查不到位、有些农机手路途遥远不方便参加培训、法制观念不强等原因造成的。

1.3 农机推广人员知识面单一,培训领域不宽

目前很多基层农机培训人员都是早些年农机专业的毕业生,经过多年的实践,已经具备了非常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但是仅凭工作经验,已经不能满足实际培训的需要。目前的培训需要多元化,而农机培训人员由于没有或者是很少经过系统培训,所具备的知识比较单一,很难适应现阶段农机培训工作的需要。

2 对策及措施

2.1 提高对基层农机培训工作的认识

首先要增强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大局意识,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升教学管理服务水平,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开创基层农机培训工作新局面。当前,应深入细致的开展调查、研究,分析农机教育培训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抓住历史机遇,通过有针对性的组织技术、技能培训,提高农机户的经营管理水平,农机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培养“能创业、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

2.2 加强基层农机培训能力建设

注重农机化教育培训基础设施建设,培训单位至少要配备3名以上取得资质的理论教员和实习教员,配备3种以上车型的教学车、教练车,以及各种机具、部件、教具、电教设备和实习车间等,确保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同时,也要努力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提升农机化教育培训能力,有效利用农机化学校、技术推广、职业技能开发机构和拖拉机驾驶培训机构等现有各类培训资源,加强自身建设,提升服务能力。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组织专家学者、教师和生产企业编写图文并貌,喜闻乐见、通俗易懂,适合农民学习接受的农机化实用技术培训教材、多媒体课件和农业机械教学光盘,实现农机化教育培训的“升级”和“提速”。

2.3 加强网络建设,拓宽培训渠道

农机培训工作主要针对的是农机手,而由于农机手分布在各个乡村,农机培训点的设置和布局很难全面顾及到所有乡村,因此,造成某些偏远乡村的农机手参加培训的积极性降低。为了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加强网络建设,这样就能够解决路途遥远地区农机手学习和培训的问题,同时也方便交流,使培训工作不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拓宽了培训范围。

2.4 加大监管力度,确保生源充足

培训的对象是农机手,如果不能保证有足够的人员参加培训,那么培训工作就落为一纸空谈。目前,没有参加过农机培训的农机手数量还比较大,这些人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包括法制观念差、文化水平低、年龄大等,容易造成事故。因此,要加强监管力度,督促其进行培训。为了确保农机培训工作顺利开展,必须要保证生源数量充足,主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强农机法规的宣传力度。法律法规是农机监管的基础和依据。要加大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使农机手从法律层面上认识到农机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此来警戒一些无证驾驶人员,从根本上改变人们错误的观念意识,尤其在农忙时违章作业的高峰期到来前,要通过各种宣传手段,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保证农业生产顺利进行;二是建立健全农机安全执法队伍。目前农机执法人数与拖拉机保有量不相适应,由于监管人员少,边远农村无证驾车的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应在基层农机部门组建农机执法队伍,形成健全的农机执法网络,使无证驾车者没有活动场所,迫使无证者参加培训考证;三是提高服务意识。农机培训就是向农民提供服务的工作,要根据农民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的培训方式,可以在农闲时进行集中培训或者在生产季节深入田间地头进行现场培训。同时,也要根据农民的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带给农民真正需要的东西,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 杨显涛.关于做好基层农机培训工作的探讨[J].农业机械化与电气化,2007(5).

[2] 杨军.当前农机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1(18).

[3] 钟兴河,陈太勇,卜占元.浅谈基层农机技术推广与培训工作[J].农业机械,2009(24).

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第12篇

1 农机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农业生产在基层政府中的地位有所下降

基层政府领导对农业生产的重视程度远远低于工业和第三产业, 主要体现在3方面:第一, 无试验示范基地。由于粮田面积的逐年减少和当地政府工作重心的转移, 工作重点大都以工业或经济产业为主, 农业生产被放到了次要位置, 加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 土地大部分都被农户所承包, 农机部门原有的试验示范基地也被挤占掉。第二, 无研制推广资金。近几年, 由于地方财政比较紧张, 财政资金大都用于工业企业和经济支柱企业的发展, 用于农机研制推广的经费逐年减少, 有些县市的研制推广经费更是分文没有。第三, 政府部门重视不够。以前农机部门召开先进农机具现场会时, 当地政府非常重视, 并拨发一定的推广资金, 以支持农机部门做好这项工作, 而现在的重视程度则大不如前, 导致农机推广工作受挫, 阻碍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1,2]。

1.2 传统推广体制与经济发展不同步

过去, 按照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的程序, 以各级农机推广部门为主体, 全面实施, 这对发展粮食生产为主体的全程机械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是由于粮食生产历史悠久, 发展机械化已经过农机部门几十年的努力, 有较强的农业和农机技术基础, 农机部门可以准确地引进适合本地区的农业机械, 防止用户因投资失误而造成损失, 使农机化健康稳步的发展。但这种推广机制由农机部门单独操作, 对农机部门的依赖性较大, 有一定的局限性, 不能满足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速度和需要。推广工作没有随着农业产业机构调整而调整, 推广观念没有完全转变, 没有打破原来的体制框架。甚至农机部门对有些产业、有些机械自己也不清楚, 因次, 改变现有推广机制势在必行。

1.3 乡镇农机推广机构合并、人员裁减, 使农机推广力度下降

乡镇农机推广机构是农民与市农机推广部门信息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机构改革以来, 乡镇农口五站合一, 农机站合并于乡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 支撑农机推广的服务体系已名存实亡。推广人员纳入乡镇府统一调配, 实际到岗人数不足原来的1/3, 一般每个乡镇只有1~2人, 有些从业人员专业水平较低, 乡镇农机推广机构的人力大大削弱。机构改革后, 因农机推广人员不是专职专用, 使农机推广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心受挫, 在思想、观念、技术上没有自觉地去适应农机化发展的步伐, 这种困境在一定时期内很难得到解决。市级农机推广部门与基层联系脱钩, 农民对农业机械的需求情况不能得到真实反映, 有些农机基础工作得不到有效的落实。因此, 完全依靠乡镇农机推广部门来发展农机化的可能性在淡化, 大量的工作还得靠市农机部门来完成。乡镇农机推广力量的削弱, 使市农机推广部门最需要的农机需求信息不能充分反馈, 更难找到发展农机的切入点, 所以获取农机信息已成为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做好各方的信息交流是农机推广最基础的工作。

1.4 推广人员专业知识水平低

市、镇农机推广人员年龄逐渐老化, 知识结构不合理, 新老交替缓慢, 大中专毕业生寥寥无几, 推广人员的技术力量较弱, 使农机推广的知识支撑力度降低, 机构改革后, 不少农机推广人员对农机工作的积极性降低, 事业心受到了影响, 主要精力没有真正集中到农机化工作上, 只将完成下达的任务指标视为单一的工作目标, 使农机工作难以发展。

因农机推广部门大都是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农机推广人员的工资都有保证, 使从事人员不思进取, 无法为农机推广工作的发展前景考虑。机构改革后, 乡镇农机推广人员主要精力大都投入政府中心工作中, 农机推广意识淡薄, 各种学习培训相对减少。在当前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的情况下, 农业和农村所需的农机已不是狭义的农业机械, 而是具有各种先进科技技术的前沿产品, 农业机械的推广还更需要农业技术、食品技术、生物技术等其他技术的辅佐和配套, 农机推广所需的知识面是前所未有的, 缺乏专业的知识平台, 很难承担起推广任务, 必将影响农机化发展速度。因此, 加大对人员的培训力度, 及时传输专业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是必要的一项工作。

1.5 农机推广的观念和技术滞后

近几年来, 农机技术的推广工作按照农业生产的要求, 注重产前、产中的机械化, 或产后粗加工的机械化。忽视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和产后深加工的机械化, 只注重小农业的机械化, 忽略了农机化的大农业观念, 如农业工程机械化、农业环保机械化等。因此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观念比较肤浅,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速度, 制约着农民收入的进一步提高。因此, 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观念的更新是十分重要的, 只有观念更新, 才有知识和政策的更新, 才会有农机化的迅猛发展。

1.6 供求信息脱节, 推广工作处于被动局面

因乡镇一级农机推广信息渠道已基本闭塞, 市级农机推广部门无法及时得到基层农业机械的需求信息, 加上市农机推广部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不够, 供求信息不掌握, 有些农机基础工作得不到有效的落实, 仅凭农机推广部门掌握的信息和经验来推广是十分有限的。有些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已用于生产中, 而推广信息滞后, 使农机推广工作难以对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起促进作用。

2 农机推广工作的建议

2.1 争取当地政府对农机化工作的支持

近几年, 中央对“三农”工作非常重视, 十六届五中全会将新农村建设提到重要议事日程, 通过中央政策的支持, 农机部门应尽全力争取当地政府的理解和支持。因此, 围绕当地实际和农民需求, 政府要做好农机推广工作, 做好先进、高效、实用农机推广工作, 以符合当地实际和农民需求。为此, 要在深入基层搞好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充分掌握当地农民需求信息, 推广先进实用的农机技术和农业机械。围绕当地经济支柱产业, 研制推广农业机械。充分利用当地生产条件, 召开不同作业形式的农机作业现场会, 请当地政府领导参加, 做好领导的参谋, 使领导及时掌握农机工作的动态, 可将农机推广工作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作用, 了解农机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准确及时向当地政府反映, 以争取政府的支持。

2.2 建章立制, 进一步激发农机推广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充分发挥乡镇农机推广机构的作用。将市乡农机推广人员的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中, 调动乡镇农机人员的积极性, 使他们工作安心、尽心、尽责, 保证各项农机推广工作的基础工作顺利完成, 保证各种农机信息能及时传送。

2.3 加强职业培训, 提高专业人员素质

要经常组织农机人员进修学习, 进一步提高农机推广人员的业务素质。采取必要的手段鼓励农机推广人员学习各项科学文化知识, 提高自身的素质为农机推广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创造知识为推广工作提供源动力。

2.4 健全市、乡、村农机推广信息网络

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观念更新是十分重要的, 只有观念、知识和政策的更新, 才会有农机化的迅猛发展, 为此确保农机信息畅通非常重要。以各乡镇、街道为单位, 在各农业产业中建立农机推广示范点, 通过示范点收集各产业对农机的需求情况。示范点的建立要求在农业示范园区、生产基地、龙头企业、农机专业户等基地, 这样较能体现农业区域经济的特色。通过建立农机行业协会获取农机需求情况和作业信息。建立与农业各种协会的联系制度, 在互联网上收集各农机企业的信息, 以保持与农机企业的联系, 获取企业信息的最新动态。另外, 可与各种农机研究所建立信息关系。多元化的信息平台让农机推广部门、用户、生产企业、科研单位互相融为一体, 及时快速地获取各种所需的信息。

2.5 促进推广形式多样化

建立科、工、户为一体的农机新产品开发研制推广机制。将农机生产企业、科研院校、农机用户、农机推广部门联系起来, 通过发挥各自的优势, 加大农机推广力度, 增强辐射带动能力[4]。如传统的示范基地模式推广, 农机大户、科技大户示范带头推广, 农村致富能人带头推广, 组织农机科技示范带头人外出参观学习, 通过多渠道的推广以加快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的步伐, 真正实现农机推动工作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宋守江.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农业机械化与电气化, 2007 (2) :36-37.

[2]卢正文.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河北农机, 2009 (3) :19-20.

[3]黄和祥, 刘守祥.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影响因素及对策[J].农机化研究, 2005 (3) :39-40, 43.

上一篇:大学生领导力下一篇:查询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