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绿色施工范文

2024-06-04

生态绿色施工范文(精选9篇)

生态绿色施工 第1篇

关键词:绿色建筑,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一、实现绿色建筑的途径

绿色施工不同于绿色建筑, 要实现绿色建筑, 首先要做好绿色建筑本身的施工质量管理, 其次在施工过程中, 应注意采用绿色施工的办法。在建筑的生产过程, 项目前期规划、设计、施工、验收是建筑工程必不可少的四个步骤, 绿色建筑的建设程序亦是如此, 与传统建筑相比, 绿色建筑在各个建设程序中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内容上有很大区别。因此, 绿色建筑的施工过程需要保证两点:一是保证绿色建筑的施工质量;二是保证施工过程本身符合绿色建筑节能环保、不污染自然环境的要求。

二、工程建设中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

1. 节能与能源利用

施工过程中应禁止使用国家、行业、地方政府明令淘汰的施工机具、机械, 并在各机械进场时, 项目经理组织相关部门人员进行验收。在大型施工机具选型时, 项目部会同公司组织相关机械管理人员开会讨论, 选择功率和负荷相匹配的施工机械设备;在每个月底, 项目成本管理员对已完成产值和施工用电总量进行对比分析, 若产值用电超过一定数量则自动预警, 提醒项目生产经理对现场施工用电进行控制, 争取在下个阶段将其控制在计划范围内。在施工现场, 项目部配电房处需配置节电器, 采用并联线路, 通过抑制电路中产生的瞬流和消除谐波, 能有效节省用电, 同时也能消除谐波浪涌尖峰。

2.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施工过程中, 在现场设置几个量斗器, 对混凝土站的供应量进行跟踪检查, 每次浇注均把握好最后一次混凝土的量, 防止每次浇注完有多余的混凝土。假如浇筑结束后, 剩有余量混凝土, 则可以加工成混凝土预制品, 化废为宝。

在规范允许范围内, 对钢筋下料与安装进行适度调整。根据工程特点, 在工程各阶段对现场钢筋进行盘点, 监控钢筋的使用量。在钢筋下料前, 项目部严格审查施工钢筋下料表, 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下料;对现场的钢筋废材进行监控, 防止废材率超标。对进场材料进行验收, 防止不合格品进场;对现场材料需求提前计划安排、充分准备, 保证材料的质量。

另外, 对进场材料进行把关, 取样, 浸泡、割锯观其材质;对模板安装前进行排版优化, 减少废材;拆模后及时清理面层和修补, 并防止模板暴晒。对进场的钢材的管径、壁厚, 以及钢管调直情况进行检查, 对拆除后的钢管及扣件及时清理及管理, 防止流失。

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施工过程中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开源节流教育, 使其对节约能源创造效益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与分包单位签订施工合同时, 要将开源节流纳入其中, 明确奖罚制度;在生活区配备大量节水型淋浴器、冲变器等生活器具, 并张贴相关标语, 保安人员每天巡查, 防止自来水常流。

4. 环境保护

(1) 运送土方、建筑垃圾、建筑材料、设备机具等不污损场外道路。安排门卫对进出车辆进行登记, 保证进入现场车辆不超载, 保证车辆有防治土方掉落的盖板, 施工现场门口设置洗车槽, 出门车辆必须清洗车轮后才允许放行。

(2) 回收有毒有害废弃物, 交有资质的单位处理;现场严禁焚烧废弃物。将现场废旧氧气、乙炔等气瓶回收, 交相关单位, 现场收集的废旧模板、木枋等材料严禁现场焚烧, 废机油、汽油等统一收集后交由市政垃圾清理单位清运。

(3) 施工现场设置沉淀池、隔油池、化粪池。在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生活区及工人生活区各设置1座化粪池;食堂附近设置隔油池1座;基坑周边根据工程特点, 每相隔一定距离设置1座沉淀池。

(4) 建筑垃圾分类堆放, 不可再利用的及时清运。钢筋、模板、木枋等废旧材料应分类堆放并设置标识牌, 一段时间后处理, 砌块、砂浆、混凝土等建筑垃圾在楼层中清理后运至堆场, 用来回填或硬化路面。

(5) 生活垃圾设置封闭式垃圾容器并及时清运。开工前期报市政有关部门, 安排专门的垃圾箱且每日至少一次对施工现场的生活垃圾进行清理。

(6) 扬尘控制:土方施工阶段目测扬尘高度不大于1.5 m, 并不扩散到场区外;其他施工阶段目测扬尘高度不大于0.5 m;现场非作业区目测无扬尘。安排专人对施工现场及时浇水润湿道路, 土方施工阶段需保证每隔2~3 h浇水一次, 其他施工阶段需每日早、中、晚各浇水一次。

(7) 施工现场污水排放应符合当地标准。所有施工用水必须经过沉淀池沉淀才可排入市政管道。

(8) 对有毒化学品、油料等储存地, 机械设备露油、油料使用应采取有效隔离措施, 做好渗漏液的收集和处理。大型机械机油、汽油等材料分开单独储存, 并设置一定数量的灭火器材;对大型机械容量露油的部件, 在其外安装防护套, 保证其露出的油不会到处流淌。

(9) 工程竣工前对室内环境进行检测, 且符合相关规定。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相关材料的品种质量, 所有对室内空气有可能造成影响的材料必须进行成分检测合格后才允许应用在现场。

三、绿色建筑的施工质量控制

1. 选用绿色建材

建筑材料的选用是构成绿色建筑的基础, 绿色建筑施工中所用的绿色建材与传统意义上的建材有很大不同, 绿色建材既要满足建筑结构和功能的要求, 还要考虑到建材中所含有的物理、化学成份是否会对使用者的健康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绿色建筑施工中, 要注意进场材料的合格证和各种检验报告是否齐全, 对于不能满足工程功能要求和绿色环保要求的建材坚决不允许其在绿色建筑施工中采用。

2. 建筑节能施工 (1) 墙体节能

墙体作为建筑物的围护结构主体, 它对建筑的节能效果所起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常用的建筑墙体材料有砌块、复合墙体材料等。砌块墙体具有保温性能好、密度小的特点, 是最常用的一种墙体材料。复合墙体材料有外保温复合墙体、内保温复合墙体和夹芯保温复合墙体等类型, 具有保温效果佳、隔声隔热作用明显等优点, 但造价较普通砌块墙体高。绿色建筑的墙体在施工时应从墙体的热值、保温、抗震等方面来分析和组织施工措施。当采用空心砖作为砌块材料时, 应确保空心砖的位置有序, 砌块均匀整齐, 着重关注砌块与梁柱等结构物交接处的施工质量。根据绿色建筑的要求, 往往还需要在砌块内外面安装保温层, 施工时应严格控制保温砂浆中助凝剂的调配, 确保接缝部位的黏结质量。保温层安装完毕后, 还要在外表面抹灰, 提高保温层的耐用性和保温性。抹灰时应从上至下依次进行, 并应分层实施, 每层厚度约为10 mm。

(2) 门窗安装

门窗是建筑物热耗损失最大的部位, 做好门窗节能工作对保证绿色建筑的质量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选择门窗时尽量考虑使用复合材料门窗, 金属门窗在温差变化大时, 易产生变形, 影响门窗的保温效果。

门窗的密封设置也应严格按施工图纸进行, 门窗制作完成后, 应检查其空气避风性等性能指标, 并对门窗进行封闭设置。门窗与墙体的间隙可用时效性较强的毛毡和高分子聚合物来填充, 也可以选用弹性材料来填充。在我国北方地区, 冬季门窗外与门窗内温差有时达几十度, 热桥效应会成为一个影响建筑保温的非常不利的因素, 为了阻止建筑物内的热损耗, 可以考虑设置温度阻尼区, 即热传播的惰性区, 来实现建筑保温节能。常用的办法是设置防风斗, 阻止室外冷空气进入室内, 保温效果比较突出。

(3) 保温屋面

在绿色建筑的屋面施工上, 许多施工单位都增加了屋面的保温措施, 利用正铺法进行施工。所谓正铺法是指在屋面的结构层上铺设一层保温层, 再在保温层上面铺设防水层。保温层所用的材料多是充气混凝土板和一些水泥沥青的高分子聚合物。也有一些施工单位采用反铺法进行屋面施工, 即将保温层铺设在防水层的上面, 这种施工方法有利于保温层的检修, 在建筑节能保温方面有较大的优势。值得注意的是, 在屋面保温层施工时, 不要选择密度大、耗热系数高的保温材料, 这样容易加重层面的结构负荷, 使建筑变形, 不利于安全和节能。

四、结语

绿色发展 生态富民 第2篇

发展林业产业 造福一方百姓

2012年2月17日,衢州市第六次党代会上市委书记赵一德指出,要把衢州建设成为“浙江海洋经济的绿色腹地、山区经济的示范高地,神形兼备的人文生态城、开放包容的活力创业城、和美富庶的民生幸福城”,进一步突出了“绿色发展、生态富民”这一核心。

衢州市衢江区全区土地总面积262.4万亩,其中林业用地195.9万亩。林木总蓄积量273.8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72.9%。现有林业加工企业236家,其中产值500万元以上的33家,5000万元以上的5家。2011年,全区林业生产总值22.84亿元,农村居民林业收入89977万元,林业收入占农村居民收入的比重为28%,林业增收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2.6%。

竹产业是衢江区农村经济四大传统支柱产业之一,全区现有竹林总面积46.34万亩,占有林地面积的25.7%。人均拥有竹林面积2.92亩。毛竹立竹总量6797万株,资源储量位列全省第四位。2011年,全区实现竹业总产值12.97亿元,一二三产分别为2.41亿元、8.80亿元和1.76亿元。

与其他农业传统支柱产业相比,竹子分布面积广、管理成本低、产业链长、产品价格稳、增产潜力大,是目前山区群众最主要的经济来源,也是所有林业产业中群众增收最多、最稳、最快的一大产业。近年来,衢江区林业局积极与省内外各科研单位开展合作,引进推广了“一竹三笋”、“毛竹覆盖春笋冬出”等国内最先进的经营技术,竹林亩产出连续突破五千元、一万元大关,建成了一批可学、可比、可看、可推广的示范基地,培植了一批掌握先进技术的科技示范户,建立完善了以示范户为主体的区、乡、村、户四级责任林技推广体系,为全区竹产业的进一步提升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玫瑰根系发达、耐寒、耐旱、耐瘠薄,适应性极强,是近年来低丘缓坡开发地、废弃园地整理地、低次桔园改造的先锋树种。同时玫瑰鲜切花市场目前价格稳定,玫瑰每亩产出可达5000元以上,是柑桔等的10多倍;玫瑰花瓣通过精深加工生产的精油、食品等系列产品,市场供不应求,发展空间巨大。2009年,衢江区引进了省林业龙头企业浙江九九红玫瑰科技有限公司,通过“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建成九九红玫瑰产品研发基地,研究开发出玫瑰精油、玫瑰花茶等系列产品10多个,建成玫瑰种植示范基地600亩,带动周边农户发展玫瑰种植5000余亩。同时公司在上海、杭州等大中城市建成了产品销售网点,形成了完整的一二三产全面发展的产业链条。2011年,衢江区成功举办“绿色中国行——走进衢江玫瑰园”大型系列公益活动,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并首次被命名为“浙江省玫瑰之乡”。因此,大力发展玫瑰产业,不仅能促进农村群众收入大幅增长,而且还能提高土壤的蓄水保水能力,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是林业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发展、科学跨越”的主要方向和林业产业生态富民新的增长点。

油茶适生范围广,根系发达,耐干旱瘠薄,对保持水土、改善生态作用明显;茶油又被称为“东方橄榄油”,市场供不应求,价格一路上涨,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发展油茶产业,也可替代其他油料作物,节省耕地,对维护国家粮油安全具有积极意义,社会作用明显。衢江区有油茶林面积6.31万亩,涉及山区人口9.8万人。油茶基地面积虽大,但由于多年来一直处于失管状态,产量效益低,大部分亩产出不足百元。最近两年,衢江区林业局积极争取上级扶持政策,组织实施油茶产业提升等项目,基地产量与效益成倍提高,油茶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社等经济主体发展迅速,初步形成了生产、加工、销售一二三产同步发展的良好格局,业已成为目前山区群众除竹产业外增收作用最大的林业产业。

面向未来 兴林富民

根据当前衢江区林业产业发展的实际,在未来的时间里我们将突出竹子、玫瑰、油茶三大产业,围绕“基地建设增效、完善设施节本、培植加工增值、发展旅游增收”四个环节,重点扶持竹林提质增效富民、林区道路建设维护、万亩玫瑰基地建设、万亩千元油茶基地建设、林业机械进村入户、林业生态旅游产业建设等六大工程。

我们的总体目标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总要求和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进一步拉高标杆、追赶跨越,积极转变山区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改善林业生产基础条件,大力发展生态高效林业,加快推进现代林业建设进程,持续增加山区群众林业收入,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全力打造“五个衢江”,加快在全省后发崛起和四省边际率先崛起,确保与全省基本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衢江区地处钱塘江源头,是我省的重要生态屏障,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衢江区的最大优势。因此工程的建设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走一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同步提升的林业产业富民的新路子。

我们将立足衢江区森林生态资源优势,坚持“山上建基地、山下搞加工、山外拓市场、山中兴旅游”的产业发展之路,积极实施六大工程,让“来料加工上山、绿色农产品下山、城市游客进山”,做实以资源培育为主的第一产业,提升以竹木产品、森林食品加工为主的第二产业,带动以森林生态休闲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全面推进林业一二三产业的转型升级,不断培育新的增长点,持续增加山区群众的林业收入,实现“绿色发展、生态富民、拉高标杆、持续突破、科学跨越”。到2015年,实现年新增林业产值4亿元以上,全区20万山区农业人口实现人均林业增收2000元以上。具体做法为:

(一)竹林提质增效富民工程

进一步加大先进技术的引进推广力度,全面提升竹林基地的产量和效益。到2015年,全区竹业一产产值达到3.5亿,竹林总面积达到50万亩,毛竹林基地平均亩产达到700元以上,工程建设惠及全区12个竹区乡镇的15.6万竹农,人均竹业增收630元。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具体实施竹笋覆盖“百亩百万”示范行动、竹林高效经营“万亩千元”示范基地建设、毛竹中低产林提升改造等重点项目。

(二)林区道路建设维护工程

在确保生态安全的前提下,以改善毛竹林基地的生产经营条件为重点,积极向上级政府部门争取项目资金,每年建设竹林道路100公里,四年完成400公里。到2015年末,全区林区道路建设总里程达到1000公里以上。项目完成后,全区80%以上的毛竹林生产经营条件将得到根本性改善,受益竹农达到11.7万人,每年可节省运输成本3800万元,人均实现节本增收325元。

(三)万亩玫瑰基地建设工程

每年新发展玫瑰基地5000亩以上,其中结合新垦土地实施地里提升种植2000亩以上,低产低效桔园的改造种植2000亩以上,在村庄周边、乔木林下、房前屋后等零星种植1000亩以上。预计到2015年,全区玫瑰种植总面积将达到3万亩以上,每年新增玫瑰一产产值一亿元,项目惠及全区7个乡镇约8.9万农村群众,人均实现增收568元。

(四)万亩千元油茶基地建设工程

重点在上方、峡川、岭洋等8个油茶面积千亩以上乡镇,通过推广劈山抚育、配方施肥、带状垦复等技术,每年改造低产低效油茶林1万亩。到2015年,建成每亩产值千元以上的油茶基地4万亩,每年新增产值3000万元,项目惠及8个山区乡镇的9.8万人口,人均实现增收306元。

(五)林业机械进村入户工程

在全区63个竹林面积千亩以上的行政村重点扶持发展毛竹初级加工专业户,到2015年,竹林面积千亩以上的村有一家以上的竹加工专业户,12个重点竹区乡镇实现原竹不出乡,每年新增竹加工产值8000万元,项目区15.6万群众人均实现加工增值增收641元。

引导鼓励广大农户、各经营主体在竹林、油茶等基地经营管理中推广应用先进林业机械,扩大设施林业的建设规模,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争取到2015年,林业基地建设机械推广使用面积10万亩以上,每亩实现节本增收200元,每年2000万元。

(六)林业生态旅游产业建设工程

依托紫微山国家森林公园、乌溪江国家湿地公园内山川秀丽、林被清幽,生态环境良好的独特优势和国家4A级景区的有利条件,进一步加大宣传推介力度,通过“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部门联动”,培育“一村一品”的农家乐特色旅游。同时结合本地林业产业特色,积极开发竹笋、杨梅、柿子、枇杷、桃、李等林产品的自助采摘游项目,提高林产品的附加值,形成以生态景观为主体,其他景观为辅助,“林家铺子”为补充的生态旅游圈。使林业生态旅游产业成为我区林业产业富民工程新的经济增长点。争取到2015年,全区林业生态旅游产业年新增产值3000万元以上,工程惠及重点山区的6.2万群众,实现人均增收484元。

生态绿色施工 第3篇

1.1 建筑对环境的负面作用

根据市场调查和使用反聩, 由于前期规划不合理而造成的环境问题在环境问题总数中所占比例已经超过了50%。另外, 施工过程也会严重破坏人们的生存居住环境。

1.2 居民和市场的需求

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促使居民将更多的注意力投入到住宅对人们身心健康的作用方面。因为在人们的意识中, 房屋的作用已经超脱了仅仅遮蔽风雨、阻挡日晒、抵御严寒的层面。人们对房屋的要求更加注重“宜居”的标准。和过去不同, 人们开始重视室内环境的舒适性、室内空气的清新度、施工原料的环保指数、规划设计的人性化程度等。在与大自然的博弈中, 人们已经渐渐意识到不能任凭欲望而随意追求和挥霍, 如果只听从欲望的驱使、任意放纵, 将遭到自然界的惩罚。

2 绿色生态住宅小区概述

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的环保指数较高, 其注重能源的控制和性价比的提升, 使居民在享受生活的安适的同时, 还能够维持自然生态的平衡。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的建设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汲取了生态学理论的精髓, 在前期设计环节对建筑空间内部的各部分进行合理的调配, 使其有序地循环转换, 达到低投入、高回报、少污染的效果。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和其他同类事物相比, 具有污染少、能耗低、纯天然、宜居住和重健康的特征。

3 环境管理过程

在建筑建设环节, 能否确保所建设的住宅具有污染少、能耗低、纯天然、宜居住和重健康的特性, 关键问题是有没有一个严格的环境管理策略。环境管理策略是以一种全方位的系统方法去实施规划设计、工程实施、市场销售和物业管理等一系列运营内容的管理策略, 最终实现既取得经济利益又能保护环境。绿色生态小区的环境管理有4步:规划设计、工程实施、市场销售和物业管理, 各阶段的着力点均不同[1]。

4 工程实施阶段的环境管理措施

4.1 明确任务, 形成系统

施工方在施工过程中要有相应的环境管理目标。一个小区在施工过程中, 在能源消耗和资源利用方面如何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利用率, 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是在项目施工开始前就应确立的目标, 也要与项目的具体环境目标和业主在招标文件中的规定相一致。

4.2 健全组织, 调配人员, 各司其职

如何才能使一个管理系统完备起来, 选择这个管理系统内部的管理人员是一个关键的步骤。当然, 人员的调配一定要适合这个管理系统各个部门的工作需要, 各个部门之间也要求各司其职, 不一定要脱离现行管理要求, 还可能借助一定的修正和调配手段来适应工作的需要。值得强调的一点就是, 环境管理系统的内部构成也应因具体项目而异[2]。

4.3 评审与持续改进

环境管理体系工作效率的高低判断需要一个检测机制。所以, 施工单位要定期对这项工作进行检测和评审, 这是为居民负责的表现。如果环境管理体系不具备一定的有效性, 还是可以持续改进的。

5 结语

21世纪, 全新的生态时代已经到来。提高资源利用的有效性, 建设环保的家园是建筑公司的责任。在物质备件的改善、建筑技术革新的背景下, 绿色生态小区的出现符合这一历史趋势, 并终将主宰建筑市场, 为有着更高追求的现代人提供了健康、舒适的居所。

摘要:随着人们对生活环境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 绿色生态住宅自身优势日益彰显出来, 其越来越符合当代人们的居住需求, 其在整个建筑行业所占的比重也呈现了持续增加的态势。基于此, 分析绿色住宅小区环境管理应注意的问题、环境管理过程与措施等。

关键词:绿色生态小区,施工阶段,环境管理

参考文献

[1]索恩会, 程凯, 祁明泉.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的实践与探索[J].安全, 201 (512) :48-50.

生态城市 绿色未来 第4篇

伴着2010上海世博年的来临,德国建筑将以德国馆为代表在中国大地上一展风采。这座名为“和谐都市”的德国馆将于今年四月竣工。(图1)

“和谐都市”展示了一座处处均衡、和谐的都市。馆名取自于英文的“均衡”和“城市”。在德国馆内,和谐都市的参观者将进行一次穿行创意都市的旅行。就像生活在一座现实的大都市里一样,参观者抑或步行、抑或使用自动人行道,也可以选择乘坐电梯,走访设计布置各异的馆内展厅。(图2)

德国馆的四大建筑主体没有内部与外部空间的定义,更确切地说,德国馆前的广场以及紧接展馆的外景区流畅地融入展馆建筑本身。同时,托架而起的展馆建筑正好给馆外景区搭建了一方即可避雨又可遮阳的天棚。这种设计形成了一种内与外、光与影、建造的与自然的、都市风光与田园风景之间引人入胜的交替更迭。(图3)

德国馆“和谐都市”其实就是德国生态建筑的一个成功典例。何谓生态建筑?生态建筑其实就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等,合理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建筑和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同时具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较强的生物气候调节能力,以满足人们居住生活的环境舒适,使人、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 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

生态建筑是近几年的流行词,也是未来数年的关键词,德国在这一领域的领先性是有目共睹的。德国是建筑师向往的王国,是建筑界的重地。探讨德国的生态建筑,对于构建一个绿色的未来是大有裨益的。

一、生态建筑在德国的兴起和发展基础

据统计,城市里碳排放,60%来源于建筑维持功能本身,而交通汽车只占到30%。如果没有有效的节能导向建筑发展必将成为经济社会发展难以承受之重。因此,发展生态建筑已经势在必行。另外,全球资源的日益匮乏,气候变迁的加剧均促使生态建筑的兴起。

鉴于此,一种在现代建筑领域内极有意义且十分重要的建筑风潮正在德国率先兴起:发展并推广生态建筑,研究在房屋建造过程中启用可持续性及可再生能源的可能性。可再生能源是支撑持续能源供给的基石,更是生态建筑得以实现的重要前提。它们在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二氧化碳。作为本土的载能体,它们既能保证能源供应,又能促进经济增长、创造工作机会并提高企业竞争力。在生态建筑中,电能将主要借助光生伏打效应从太阳光中获得,利用高能热泵从日照、空气甚至借助地下探针从地下水中提取生活所需的热能。这样制造出来的房子,不但无须使用传统能源,而且还可以把利用太阳能发出来的多余电力回馈到电力网中去。

此外,材料加工方面使用的新方法以及精良的建筑结构使可再生和无污染的材料现在已经有能力与传统材料竞争,让人无须再沿用会损害气候和破坏环境的建筑方法。无论是7层楼高的住宅楼,厂房,运动设施还是摩天大楼,展览馆都可以采用经过特殊加工的、可再生的并且无污染的新材料。因此可再生和无污染的材料是生态建筑中的亮点和基础之一。

比如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将要隆重登场的德国馆的闪亮“外衣”就应用了新材料。这种革新型、银灰色的精织网膜面料是专为本届世博会德国馆制作,具有极高的透气性、透光性和节能性。这 种网膜面料不仅能为德国馆遮阳,而且防水,它开放型的网状结构还能避免室内高温集聚不散,由此减轻室内空调降温系统的负担。德国馆建筑设计师Pascal Berger曾表示,德国馆外墙将铺设大约16000平方米这种外墙材料。据最新消息,德国馆施工地目前已有一面网膜竖立在展馆外,接受自然条件的测试。这种新型材料不仅在世博期间为德国馆这座生态建筑发挥奇效,在世博会结束后,它将拆除、剪裁,改制成提包、口袋或小型遮阳篷等物品继续使用。

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德国可持续建筑认证体系使德国生态建筑有章可循。德国可持续建筑认证体系(GERMAN SUSTAINABLE BUILDING CERTIFICATE)由德国可持续建筑委员会(DGNB)组织德国建筑行业的各专业人士共同开发。DGNB覆盖了建筑行业的整个产业链,并致力于为建筑行业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其2008年版仅对办公建筑和政府建筑进行认证。其2009年版将根据用户及专业人员的反馈进行开发。

除了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新材料的运用和建筑体系的完善,还有政治条件、社会条件和交通条件等因素使生态建筑在德国得以顺利兴起并不断发展。政治条件、社会条件和交通条件是生态建筑尤其是生态城发展必不可少的因素。如果缺少其中之一,就算生态建筑得以建成,其前景也是不容乐观的。

在2009年9月19日于由德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主办的“都市论坛”上(都市论坛是一个探讨可持续城市发展话题的中德论坛。这是德国献给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礼物),德国AS&P国际股份有限公司的建筑师约翰尼斯•戴尔(Johannes Dell)对此曾发表讲话。在当天论坛上他指出,中方投资,德国AS&P国际股份有限公司设计建造的安亭新镇(位于上海嘉定区)项目基本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交通条件的限制和社会条件的缺少。

安亭新镇是“一城九镇”城市开发的一部分。规划遵循被称为“分散的集合”的拱形发展策略。它试图完成以下任务:通过提供引人注目的“德国的”或是欧洲的设计,提升建筑未来的吸引力;不仅在建筑设计和技术上表现欧洲的风格,同时也整合开放空间于都市结构中,创造公共空间的等级网络;提供所有的服务和基础设施以保证城镇的自给自足,满足居民的每天所需;为建筑和城市技术提供高于平均水平的能效解决方案。AS&P 与 “Fichtner Ingenieure”合作完成的能源概念将有效地降低50%的能源消耗等等。但是由于安亭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人口不多等原因,最后只完成了前两个任务。(图4)

因此,可以这么说,每个生态建筑发展的基础都是十分重要的,缺少其中之一,便会使生态建筑物、群或区等失败。而目前在德国的那些生态建筑,基本都是具备这些发展基础的。这使得德国在生态建筑领域成绩斐然。

二、异彩纷呈的德国生态建筑典例

上世纪末,德国的各大建筑师纷纷脱离逐渐变得沉闷和了无新意的“现代风格”转而重新注重色彩和装饰。德国建筑终于开放自己,开始接受来自世界各地的影响。后现代派的大师们,例如伦敦的 James Stirling、维也纳的 Hans Hollein、卢森堡的 Rob Krier、东京的 Arata Isozaki 和纽约的 Richard Meier 等等纷纷受邀到德国策划建筑。1987 年举办的国际建筑业展览 (IBA) 更进一步把建筑艺术方面的各位红人邀请到柏林,并因此替德国的建筑大师们带来了不少灵感。就这样,当时仍然是东、西两分的德国首都便成为了来自建筑界各重地的大师们聚会的地点,远远地把其他建筑界的国际都会抛在后面,占据领先地位。

外来的建筑师尤其欣赏德国建筑技术的素质。世界上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会像德国那样,把房子建得那么牢固那么持久的了,尽管有时候,建筑艺术方面的大师会抱怨,说德国的建筑条例太严苛,觉得自己受到制肘。

外来建筑师带来的灵感,本国建筑师思潮的改变,时代的要求,在20世纪末,德国建筑越来越重视可持续性。由此,生态建筑在德国呈现出新局面。

戈特弗里德•玻姆(Gottfried Böhm)设计的波茨坦剧院,克劳斯•安德哈特(Claus Anderhalten)的科特布斯艺术博物馆,索布鲁赫•胡顿(Sauerbruch Hutton)的德绍联邦环保署办公楼以及麦哈德•冯•格康(Meinhard von Gerkan)的柏林中央火车站,都是生态建筑的典例。(图5、图6、图7、图8)

三. 德国生态模范社区的发展

受生态建筑风潮影响的,从个体上来看,是个别典型的建筑物;从整体上来看,是整个城镇。德国各城镇都在努力竞争生态模范社区的地位。地处萨克森联邦州的奥斯特里茨(Ostritz)为此做出了良好的示范。这是一个在东德时代位于波兰和捷克边境(黑色三角区)的拥有三千名居民的偏远小城。数十年来,提及奥斯特里茨,人们经常忆及社会主义工业革命及大量褐煤的燃烧。庆幸的是,自东西德统一后,它经历了一次史无前例的大变革。它的成功来自于利用水力、风力、太阳能等可再生、无污染的能源来发电,发电量远超自身电力需求的一倍。因此,奥斯特里茨可说是德国能源生态的模范城市。

与此同时,有数以百计的德国城镇也希望自己能够被冠以生态模范城市的美名。这些城镇都将目标设定在建立更有效率的能源供应体系上,以及在中期内转换成完全由可再生能源供应所有能源需求的城镇。可再生能源代理商总经理迈尔说:“百分之百可再生能源的城镇已经不是罕见的兰花了。凭借目前的技术水准,有利的地理和政策,可再生能源能够为德国所有的城镇及地区提供获利丰厚的商业操作模式。这是一个任何一位英明的财政官员都不会忽略的事实。”

对此,联邦环境局长西格马尔加布里尔(Sigmar Gabriel)称赞,这种自发性的行动,将动机,正面的经济、生态及社会效应结合在一起为人类的福祉服务。

因许多地区与跨区域能源供应商的特许合同即将在往后数年内到期,由此掀起了这股发生在城镇层面的“绿色潮流”。许多城镇及社区期待的是,不仅要提高当地的可再生能源的供应,也要提高在当地创造的价值。例如,“模范地区”的黑森州北部,被誉为分散型能源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生产与应用等事务的代表,拥有高度集中的相关机关、协会及企业。分散型能源技术产业网路(deENet)的官方网站上这样写道:“这个产业应成为地区的经济引擎,如同汽车工业今日在黑森州北部扮演的角色一样。”太阳能技术研究所(ISET)、绿建筑研究中心(ZUB)以及合理化能源供应协会(GRE)等机构均有参与到分散型能源技术产业网路(deENet)。

在众多由deENet推动的专案中,有一个名为“气候中性的城镇”的专案。这个专案由黑森州环境局拨款支持,其内容是以三个“模范城镇”—— 埃施维格(Eschwege)、利希特费斯(Lichtenfels)及沃尔夫哈根(Wolfhagen)为例,制定一个在科学技术上可行,且是应用导向的计划。卡塞尔市(Kassel)市长伯特伦希尔根(Bertram Hilgen)也出任产业网路咨询委员会一员。自2007年年底,卡塞尔市市立发电站更名电力供应商后,也就是瑞士发电公司Vattenfall供应的再生电流取代E.ON电力供应的燃煤发电及核能发电后,这个人口达二十万的大城市就被赋予了“生态示范城市”的美誉。(图10)

结束语

联邦德国是一个多面的、富有创意的民族。德国城市是多姿多彩与各具特色的汇聚。德国非常珍视保护文化根基和维护传统文化。它认为未来城市的特色应当既和谐且又各具千秋,避免千篇一律是至关重要的。这些都可以通过生态建筑来表达。2010年上海世博会德国馆就恰恰表达出了这层意思。

当前世界,气候变迁加剧,资源匮乏严重,温室效应严重,这些挑战使世界各地都需要生态建筑,生态区以及生态城。而德国在生态建筑方面已有的成就可以作为成功典例向其他国家输出。

2010上海世博已进入100天倒计时,德国馆也会在两个月后竣工。翘首以待一座崭新的德国生态建筑的落成,构建低碳社会、绿色未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生态建筑,让绿色点亮未来!

论绿色生态住宅室内生态空间的塑造 第5篇

绿色生态住宅的设计与建造的最终目标就是运用现代高科技成果与理念, 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塑造健康、舒适、卫生、安全的生存环境空间。科学数据统计表明, 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 而其中大部分时间又是在家中度过, 而室内环境的各个因素均会作用于人体。可见, 作为绿色生态住宅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的室内环境空间, 对人们的生存与发展来说, 有着更为直接而重要的意义。

本文即是对我们所关心的绿色生态住宅的内部环境空间的设计与建造进行分析与论述。室内环境空间是一个由生态元素组成的居住空间, 对人体有着重要而直接的影响, 在这里我们将之称为“室内生态空间”。

2 室内装饰设计的涵义[1,2,3,4]

对于一个住宅来说, 人们与之接触最多的就是其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的塑造极为重要, 如果内部环境没有塑造好, 那外部环境再好, 也不能算作真正的绿色生态住宅。而绿色生态住宅内部环境的塑造是通过室内装饰设计手段完成的, 那么在这里, 我们必须弄清楚什么是室内装饰设计, 以及室内装饰设计的特征与理念又是什么。

2.1 室内装饰设计的定义

所谓室内装饰设计就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所处环境和相应使用标准, 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和建筑美学原理, 创造功能合理、舒适优美, 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人工环境。这一空间环境应当既具有使用价值, 满足相应的功能要求, 又反映出历史文化、建筑风格、环境气氛等精神因素。

室内装饰设计与一些新兴的学科, 如人体工程学、环境心理学、环境物理学等关系密切。室内装饰设计已经在环境设计系列中发展成为了新兴的独立学科, 它是建筑设计继续的深化, 是室内空间与环境的再创造。

2.2 室内装饰设计的特征

室内装饰设计所表现出的特征独特且鲜明, 既有客观世界的生动活泼、充满情趣的一面, 又有主观世界的主观臆造、浪漫夸张的一面。客观世界在人们内心世界所引起的变化, 皆可在室内装饰设计的过程中体现出来。总的说来, 室内装饰设计的特征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 秩序性与个性的统一

秩序性是装饰设计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因素。大千世界、纷乱繁杂, 而装饰要表现的则是一个充满秩序的世界, 即将世界万物有条不紊地排列组合。只有这样, 人们在观赏装饰艺术作品时, 才会感到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同时, 装饰设计还需要张扬个性、尽显风格, 否则装饰设计将陷入设计俗套, 难以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

(2) 程式化与趣味性的统一

所谓程式化是指根据固有的或约定俗成的模式进行设计。如埃及古代壁画中, 人物造型一律是侧面脸、正面眼、正面胸、侧面臀与腿等, 鲜明地表现出人物的美好姿态与特征。将程式化运用好, 会产生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效果, 貌似平凡熟悉, 却出奇制胜。如果程式化运用得不好, 则会出现公式化、概念化和模式化等不良弊病。

在程式化之中赋予趣味性, 可以产生与感官、情感和心灵息息相通、触碰以至共鸣的效果。情趣乃是艺术作品中的点睛之笔, 它使得作品更加细腻, 更具有艺术魅力, 令室内装饰设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单纯化与浪漫性的统一

现代艺术之父法国画家保罗·塞尚曾经说过, 要用圆球体、圆柱体与圆锥体的眼光来观察与表现客观物象。此话之所以成为立体派等一系列现代艺术流派产生的滥觞, 究其原由, 正是将错综复杂的世界万物归纳整合、提炼概括为简明单纯的几何形体。“简洁即是美”, 这一格言也将单纯化推向了至高无上的地位。由此可见, 单纯化不仅是产生美的重要因素, 更是呈现出事物诸多魅力的视觉法宝。

简洁之中带有浪漫气息, 凭借着艺术想象的翅膀, 不仅可以忘记时空的差别, 而且四季花卉可以同时开放, 鱼鸟可以比肩齐飞, 古人与今人可以携手同游, 为的就是容纳纵横驰骋的心绪与遐想。

(4) 夸张性与象征性的统一

纵观古今中外美术史, 大凡装饰表现艺术作品无不与夸张结缘, 通过对对象的形体、比例、结构、色调、肌理和图案等特征进行夸张创作, 将那些新颖、奇特的细节特点夸大到极点, 大大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度, 增强视觉冲击力, 为作品平添出艺术感染力。

装饰表现中的象征性手法源于先民所创造的象形文字的符号性指向。人们借助彼物以象征美好的希望、情感与理想, 如借助百花象征春天的来临, 借助鸽子来寓意和平, 借助广厦来象征现代都市的文明, 借助日月星辰来象征宇宙万籁的共鸣。总之, 象征性使人们由此物联想到彼物, 从特殊到一般, 由个性到共性, 以达到一种内涵的升华, 情感的超越, 使艺术的理念在更高的层面上得以体现。

(5) 符号化与自由化的统一

正如祖先早期发明的象形字, 造型简洁易记, 便于书写, 语义形象, 便于识别, 符号化正是人们将世界物象归纳为最简易的抽象符号元素的过程, 从而唤起人类丰富具体的联想和美好情感。当人类经过漫长的历史与文明的洗礼之后, 昔日那纷繁浩渺的灿烂辉煌仿佛已化作抽象符号, 书写着人类文明演变的华章。

艺术追求个性、情感和心灵的释放与自由, 装饰亦然, 其内容、形式、材料选择与制作技法均在有限中追求无限效果的可能, 以拓展开辟出更大的艺术表现空间。古今中外诸多大师、风格、流派、技法、材料无不为追求永恒的自由而在作不懈的努力。人们在这有限的物质层面中苦苦寻觅那精神层面的无限自由, 将这种局限与自由的矛盾化作不竭的动力, 引领着人们走上漫漫求索的艺术征程。

2.3 当代室内装饰设计所应倡导的原则

以上分析中, 由于人们的思想观念、技术水平等原因, 有可能造成在塑造室内生态空间的过程中, 违背绿色生态住宅室内生态空间塑造的原则, 无论对人身健康还是自然环境来说, 都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为当今世人所瞩目。

针对当前室内装饰设计所出现的问题, 在对室内生态空间进行塑造的过程中, 笔者认为, 业界应该倡导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用以指导我们室内装饰设计的实践。

(1) 倡导适度消费

在商品经济社会中, 通过室内装饰设计而创造出的人工环境是一种消费, 而且是人类居住消费中的重要内容。尽管室内生态空间设计把“创造舒适优美的人居环境”作为目标, 但与以往不同的是, 室内生态设计倡导适度消费思想, 倡导节约型的生活方式, 不赞成室内装饰中的豪华和奢侈铺张。把生产和消费维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受能力范围之内, 保证发展的持续性, 这体现了一种崭新的生态文化观和价值观。

(2) 注重生态美学

生态美学是美学的一个新发展, 在传统审美内容中增加了生态因素。生态美学是一种和谐有机的美, 在室内环境创造中, 它强调自然生态美, 欣赏质朴、简洁而不刻意雕凿;它同时强调人类在遵循生态规律和美的法则的前提下, 运用科技手段加工改造自然, 创造人工生态美, 它欣赏人工创造出的室内绿色景观和与自然的融合, 它所带给人们的不是一时的视觉震撼而是持久的精神愉悦。因此, 生态美也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美。

(3) 倡导节约和循环利用

室内生态空间设计强调在室内环境的建造、使用和更新过程中, 对常规能源与不可再生资源要节约和循环利用, 对可再生资源也要尽量低消耗使用, 这也是当代建筑得以持续发展的基本手段, 也是室内生态空间设计的基本特征。

3 室内生态空间设计的评价标准与注意事项

3.1 室内生态空间设计的评价标准[5]

根据我国目前实施的室内环境标准, 真正的生态居室环境各项指标必须达到以下要求:

(1) 居室内氡浓度≤100Bq/m3 (新建房) 或≤200Bq/m3 (已建房) (单位:贝克/立方米) ;

(2) 建筑材料中放射性比浓度符合国家规定的A类产品要求;

(3) 空气中甲醛的最高浓度≤0.08mg/m3;

(4) 苯释放量≤2.4mg/m3;

(5) 氨释放量≤0.2mg/m3;

(6) 空气中二氧化碳卫生标准值≤2 0 0 0 m g/m 3;

(7) 室内可吸入颗粒日平均最高浓度为0.15 mg/m3;

(8) 噪音值白天小于50dB, 夜间小于40dB;

(9) 易挥发性有机物的总释放量应低于0.2mg/ (m2·h) ;

(1 0) 居室内无石棉建筑制品, 无电磁辐射污染源, 无令人感觉不快的气味。

3.2 室内生态空间设计的注意事项

有了以上这些量化指标, 在进行家居装修的过程中, 就有了相应的标准对家装成品进行有效的检验。那么, 为了达到生态居室空间设计的标准, 在家居装修的整个流程中, 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

(1) 在室内装饰和装修的设计上

(1) 室内装修要按照简捷、实用的原则进行设计, 不宜采用那些既浪费资源, 又会影响日常生活舒适程度的华而不实的设计。

(2) 在装修设计时要考虑到资源的综合利用和节能问题。要尽可能地选用节能型材料, 如节能型门窗、节水型坐便器、节能型灯具等, 要尽量利用自然光进行室内采光, 这些措施都会降低装修后的能源消耗量。

(3) 在装修设计时, 特别要注意室内环境因素, 合理搭配装饰材料, 充分考虑室内空间的承载量和通风量, 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2) 在室内装饰装修的施工工艺上

(1) 尽量选用无毒、少毒、无污染、少污染的施工工艺, 特别禁用那些已经被实践证明容易造成室内环境污染的施工工艺;

(2) 抓好施工现场的资源控制与管理工作, 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 降低水、电的消耗, 避免浪费, 及时回收一切可以回收的物资;

(3) 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 降低施工中粉尘、噪音、废气、废水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4) 注重对垃圾的处置问题, 做好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工程垃圾的及时、科学的消化工作。

(3) 在室内装饰装修材料的选择上

(1) 在装修选材方面, 要严格选用环保安全型材料, 倡导无污染或者少污染的健康产品, 选用不含甲醛的粘胶, 不含苯的稀料, 不含纤维的石膏板材, 不含甲醛木芯板、饰面板等;

(2) 在装修选材方面, 要尽量选用对资源依赖性小的材料。选用资源利用率高的材料, 如选用可再生利用的材料, 如玻璃、铁艺、铝扣板等;选用低资源消耗的复合型材料, 如塑料管材、密度板等, 尽量避免使用资源高消耗的原木、石材等。

(4) 要做好室内环境检测和治理工作

(1) 购买新房、家具和装饰新居后, 不要急于入住, 应该先找室内环境检测部门进行检测, 听取专家的意见和建议, 选择合适的入住时间;

(2) 选用适用有效的室内空气净化设施, 根据居室、厨房、卫生间不同污染类型选用具有不同功能的空气净化装置, 如空气净化器、排油烟机、臭氧消毒器等;

(3) 注意居室内通风换气, 但是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开窗换气时间, 防止室外大气污染进入室内。

4 室内生态空间设计采用的生态技术手段

绿色生态住宅不仅仅是居住的“机器”, 还要提供有益于人们身心健康的居住空间——室内生态空间。真正意义上的绿色生态住宅, 不仅有赖于建筑、装饰材料的绿色化, 家具产品的绿色化, 施工过程的绿色化, 还必须注意住宅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合理安排并组织住宅建筑与其它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 使住宅和环境等因素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

因此, 在进行室内装饰设计的过程中, 我们还需要采用以下的生态技术手段对室内环境进行塑造。

4.1 自然光的应用

太阳光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 其作为照明的历史和建筑本身一样悠久。但随着方便高效的电灯的出现, 日光照明逐渐为人们所忽视。直到近年来, 人们才有意识地重新审视自己一味追求物质享受、过度消耗地球自然资源的不理智行为。

电灯照明虽然可以满足人类的采光需求, 但它不仅是一种能源的浪费, 更满足不了人们的心理需求。人们的身心健康与接触阳光的多少有着密切的关系, 阳光和自然光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情绪, 给生活带来无尽的快乐, 而缺少阳光的照射, 使人终日抑郁寡欢, 身体健康状况下降。

而太阳光无时无刻不在变幻之中, 并将变化的天空色彩、光层和气候传送到它所照亮的表面和形体上去。白天太阳光作为室内采光, 通过墙面上的窗户进入房间, 投落在房间的表面上, 使色彩增辉、质感明朗。由太阳光而产生的光影图案变化使房间的空间活跃, 清晰明朗地表达了室内的形体。光和影还对室内装饰有着润色作用, 使室内充盈艺术韵味和生活情趣。

4.2 绿色植被的应用

人们摆脱了旧的庭院之后, 走进楼群里的小环境之中, 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其中变化最大的, 是与大自然的接触明显减少。于是, 基于生命活力的需要, 人们不禁向往大自然, 企望重归大自然的绿色怀抱, 居室内的绿化也构成现代人的一种心理和生理的需求。从另一角度讲, 也演绎出现代文明的精神享受。因此, 在室内装饰设计中, 绿化系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合理的植物选型、数量搭配, 可以营造一个良好的室内生态系统, 为使用者创造一个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

居室的绿化是环境心理学的组成部分, 是提高、改善居室生活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 既能营造出居室空间的美感, 又能将外界的自然生机, 移入居室内环境, 从而弥补了楼群内住宅居室远离大自然的缺陷与不足。

居室绿化应以栽种耐阴性的观赏植物为主。适宜在室内条件下较长时间陈设和观赏的植物。不需太多阳光, 或长时间日照, 并适宜于室内常温下生长。比如木本观叶植物, 苏铁和橡皮树;藤本观叶植物, 绿罗和长春藤;草本观叶植物, 秋海棠和文竹等。花卉装饰要依时而变, 比如春天的碧桃、迎春、兰花;夏天的水竹、扶桑、牡丹、金蕊红缨;秋天的桂花、米兰、菊花;冬天的腊梅、水仙、仙客来等。

4.3 洁净水体的应用

中国古代建筑很早就发现水体对建筑物的影响, 水体的保湿蓄热性能非常好, 适量的水体可以调整建筑小气候, 且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后, 水比绿化系统更易于维护。特别是在中庭等大空间的设计中, 水体可以起到良好的生态作用, 对节约能源、保护环境起到良好的生态作用。其次, 在采用中央空调的室内环境中, 往往空气会比较干燥, 对长期在其中工作的人身体不利, 洁净的水通过自然蒸发可以大大改善这种状况。

国外对室内外装饰设计中的水体运用非常先进, 他们往往不仅从功能上考虑水体设计, 更结合新工艺, 使水体成为新颖的景观, 例如在大面积玻璃幕墙内设置自然垂直水幕, 在降温隔热的同时, 流动的水体与实体的玻璃幕墙形成了虚虚实实的界面, 极大地丰富了室内外观感。

5 室内生态空间设计的新理念分析

通过前面几个部分的论述与分析, 接下来笔者将理论与实际运用相结合, 从如何设计一个生态居室空间入手, 对一个完整的居室进行生态空间设计。

众所周知, 居室内划分为卧室、客厅、阳台、书房、储物间等几个主要功能区。限于篇幅的要求, 下面将就卧室、客厅这两个主要功能分区的设计特点与设计理念进行详细论述。

5.1 卧室的设计理念

倘若说客厅是展示给客人的一张外在脸谱, 那么极具私密性的卧室则是私人风格的绝对体现。相对于客厅或者是餐厅这些功能区, 卧室是主人停留时间最多的房间, 据统计, 人生中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卧室内度过的, 可见卧室的作用对于居者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由于人们呆在卧室内的多数时候都是在夜间, 在对卧室进行设计的时候, 一定要懂夜的黑。同时, 私密性、隔音性也是同样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在实际设计中, 要充分照顾居者的生活习惯, 从每一个小细节做起, 只有这样, 卧室才能变得更加舒适。

(1) 床——卧室设计从“床”开始

由于卧室是供人们休憩、睡眠的场所, 因此在设计上与其他居室有着不同的特点, 只有注意到了这些不同, 并依据这些特点进行设计和施工, 才能最终得到理想的睡眠空间。在进行室内空间设计的时候, 几乎每个空间都有一个“设计重心”, 对于卧式而言, 床便是卧室的设计重心。

居者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来选择不同风格的床。传统的卧床一般都是长方形双人床, 形式上也不外乎是木制、铁制床架配以弹簧床垫。但是, 也可以根据需要将卧床的设计形式改变, 如放弃传统床架, 直接利用地台摆放床垫。另外, 还可将卧床设计成圆形、心形等形状, 以配合整个居室的设计风格。

睡床摆放应以一边床头靠墙, 两侧留出通道为好。此种布置不仅有利于下床、上床的方便, 且使人有着宽敞感, 空气更宜流通些。待定下床的摆放位置、风格和色彩之后, 卧室设计的其余部分也就随之展开。

(2) 灯——暖色灯光送脉脉温情

卧室空间可以通过光线来表现, 光能改变空间的个性。卧室的灯光照明应以温馨和暖的黄色为基调, 光线要柔和、温馨、有变化, 避免使用唯一大灯照明, 因为这样的光线太强或过白, 使卧室空间显得呆板没有生气。

如果选用天花板吊灯, 则必须选用有暖色光度的灯具, 并配以适当的灯罩, 否则悬挂笨重的灯具在天花板上, 光线会投射不佳, 室内气氛大打折扣。床头上方可嵌筒灯或壁灯, 也可在装饰柜中嵌筒灯, 使卧室更具浪漫的气息与舒适的温情。

同时, 还可以根据居室主人的需要, 选用可调节的灯具, 因为有些人喜欢在昏暗的灯光下入睡, 有些人则会在柔和的灯光下阅读, 不同的场合对灯光的亮度有着不同的要求。

(3) 饰物——巧妙点缀增添情趣

在卧室内巧妙地点缀一些小饰物, 不仅可以增添房间的生气, 还能提升整个空间的气质。对于喜欢现代感的人来说, 可以使用单色的涂料, 并在墙上挂一两张照片或者现代画, 足以使整个卧室显得更加有格调。

鲜花、绿叶、插花、干枝都是点缀的佳品, 配合家具造型, 使其形态和室内环境协调, 仍可增加室内气氛给人以超自然的感觉。因为室内绿化可调节温、湿度, 净化室内环境, 组织空间构成, 使室内空间更有生气、有活力, 以自然美增强内部环境表现力。

还可以在床头做一个与床头齐高的小柜子, 上面可以放几本喜欢的书, 睡觉前可以随手翻阅一下。在柜子的上方做一个小搁板, 放一些小小的盆栽植物, 一方面很好地利用了床头上方的空间, 另一方面也为卧室增添了不少的情趣。

5.2 客厅的设计理念

如果说卧室体现主人情趣, 洗手间体现生活品质, 客厅则基本上代表了主人的品位。客厅在居室中的地位很重要, 不但是全家人聚会、交流、娱乐的重要场所, 还是装修设计的灵魂。在这个会友待客、家人欢聚的空间里, 客人可以了解主人的品位和性情。

现代的客厅是一种简约中的个性、简约中的美, 没有复杂的背景墙, 没有夸张的色彩, 从一排做工精致可以依窗而坐的地柜及收藏影碟与展示珍藏品的墙柜中, 可以看到功能与装饰的完美结合。

设计师通过材质、色彩、刚与柔的对比, 用直线条来勾勒客厅。巧妙地把管道掩藏在吊顶之内, 时而粗、时而弧形的吊顶展现了空间的穿插, 再衬以雅致、现代的沙发、曲柳擦色的黑色装饰, 表达出了空间的优雅。

挑高的居室空间和落地窗体将客厅显得宽阔而大气, 深红色的沙发与纯白的墙体形成鲜明的对比, 傍晚将客厅的主光源关闭, 花束后的内光源与天棚的射灯为居者带来现代主义设计风格的浪漫情怀。

一弧一心思, 一柱一尊荣, 表现出个性空间的新理念, 以中心轴出发, 去延伸更多的层次与空间, 变的是次方乘次方的无限发展, 不变的是由上而下的主题主轴。没有刻意追求修饰空间的狭长, 只以材质及家具的搭配来调节空间的视点。地面大理石与枫木电视墙、真皮沙发的本色搭配是最佳的调色师。

6 结论

本文从绿色生态住宅的室内生态空间塑造的各个层面入手, 介绍了室内装饰设计的定义、特征以及当前室内装饰设计所出现的问题, 给出室内生态空间塑造的标准以及相应技术应用手段。并根据以上理论分析, 从实践的角度对室内生态的空间的塑造进行分析与论述, 希望籍此来为当前以及未来我国绿色生态住宅的室内生态空间的设计与建设提供一些建议, 促进我国室内装饰行业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欧阳巨波.当代室内装饰之我所见[J].室内装饰与家具, 2005, 8:56~58.

[2]张洪伟.浅析当代室内装饰[J].上海建材, 2005, 3:31~33.

[3]李海勇.室内装饰设计的因素[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9, 3:124~126.

[4]黄英伟.浅述居室装饰设计[J].广东建材, 2004, 3:46~48.

绿色生态景色怡人 第6篇

燕山石化致力于对生产废水的有效控制和处理, 采用自有技术和国际先进的水处理技术, 投资建成两套国内领先的污水处理装置, 并实施乏汽回收、循环水场节水、蒸汽凝结水回收改造等。近10年来公司工业循环冷却水从循环1圈排掉改造成循环使用6圈后再排掉, 最终实现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8.6%, 工业取新鲜水从原来每年6100×104t下降到1930×104t, 相当于一年能省出20个昆明湖的蓄水量。燕山石化牛口峪生态中心的水源主要来自公司处理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 经过长期努力, 昔日的“污水库”变成了生态园, 引来黑鳽、野鸭等多种珍禽落足, 成为燕山石化公众开放日的著名景观之一。

生态绿色施工 第7篇

未来方舟生态新区、重庆悦来国际生态城区、长沙市梅溪湖生态城区、深圳市光明生态新区、唐山湾生态城、天津中新生态城、昆明市呈贡生态新区、无锡太湖生态新城。在建设美丽中国背景下国家提出绿色生态城区建设,标志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又迈进了一大步。本文就首批8个国家级绿色生态城区的规划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其对未来绿色生态城区建设的启示,期望能够为“绿色生态城区”的规划、建设、推广等提供借鉴和参考。

绿色生态城区借鉴之处

绿维创景通过对8个城区的规划进行对比和总结(见附表:8个绿色生态示范城区相关情况一览表),形成了如下几方面的借鉴。

1、制定了明确的生态城区建设目标、指导原则和发展措施。

绿色生态城区是生态城市探索的形式之一,它不是简单的城市建设,不仅包括物质环境“生态化”,还包含社会文明“生态化”,同时也要兼顾不同区域空间发展需求的平衡。可见,生态绿色城区的涉及面比较广,同时也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需要在建设初期根据各个城市的发展状况制定相应的建设目标和指标体系,对生态城市进行引导和控制。

例如,天津中新生态城在“三和(人与人和谐共存、人与经济活动和谐共存、人与环境和谐共存)、三能(能复制、能推广、能实行)”和“四项要求、两条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中新生态城的指标体系,从目前运行情况看,基本上实现了当初既定的目标;无锡太湖生态新城结合现状及城市定位,从城市功能、绿色交通、能源资源、生态环境、绿色建筑以及社会和谐6大类,33个小类、62项指标建立体系;唐山湾生态城从城市功能、建筑与建筑业、交通运输、能源、废物、水及景观和空间7个系统方面、141项分指标建立体系。

2、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

可持续发展理念是“绿色生态城区”发展的灵魂,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和资源问题,只有坚持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城市的绿色和生态。比如重庆悦来国际生态城,以“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TOD模式)”进行开发,通过公共交通的使用最大化建设生态城市,实现碳排放量的降低等;中新生态城以“居住细胞-居住社区一居住综合片区“三级生态社区为模式,并加以绿色建筑等的使用,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长沙梅溪湖生态新区以“山、水、洲、城”和谐共生为出发点,通过低碳化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3、以强大的科技为后盾

生态城市建设要求城市发展必须与城市生态平衡相协调,要求自然、社会、经济相和谐,因此必须以强大的科技作为后盾。在生态城市的建设中,8大城区都重视生态适应技术的研制和推广。

比如唐山湾生态城以可持续展示中心为切入点,在生态化设计、城市交通、水资源综合利用、物种多样性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长沙梅溪湖生态城建立低碳研究中心,研究减碳和实现低碳的相关路径;贵阳市中天·未来方舟生态新区在规划时运用大量最新技术措施来达到生态住宅的理想目标,如太阳能外墙板、中水和雨水的处理再利用设施、封闭式垃圾分类处理等。尽管由于造价原因,这样的住宅还无法普及,但这样的实验对那些难以重新规划的城市人工生态系统的改进提供了希望。

4、以生态产业为支撑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核心动力,绿色生态城区的发展必须以生态产业为支撑,统一协调好三、二、一产业的比例,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比如重庆悦来国际生态城以会展业为龙头带动城市的发展;长沙梅溪湖以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等高新基础产业为基础,以高校和重点技术企业为核心撬动城市的发展。昆明呈贡新区以现代花卉产业、体育培训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国际行政办公等新型现代服务产业带动城市发展。

5、以政策、制度为保障

绿色生态城区是生态建设的实践形式之一,还在探索阶段。因此不仅国家、政府需要提供政策(土地政策、招商政策、资金政策等)支持,同时城市需要建立生态城市管理体系,以规章制度来约束市民建立生态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重庆悦来生态城制定了公共交通一体化,限制汽车特权,鼓励和促进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交通方式,提倡节约能源、水和其他资源,避免对水、大气和土壤的污染,鼓励在商业和家庭生活中自觉保护环境等相关制度和规定。

小结:从上述绿色生态城区的案例可以看出,在建设过程中非常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设计的理念和思路比较具体,结合了各城市社会的现实问题,强调因地制宜,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而且制定了长期和短期的发展目标,并围绕这些目标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对解决绿色生态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许多问题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

但是这些城区只是围绕生态城市建设的某一个或几个方面,解决的只是各个城市面临的某些方面的问题,因此离国家要求的真正的绿色生态城还有一定的距离。建议未来的绿色生态城区在此基础上,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加以改进。

建设绿色生态城区的相关启示

以上分析的8个国家级绿色生态示范城区为国内首批,还处在探索阶段,绿维创景认为未来绿色生态城区建设可从上述案例中获得一些启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化升级。

1、树立科学的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观。

上述案例基本上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生态城市建设实践,而且非常注重可持续适用技术的开发,但由于缺少相关经验,难免会出现高耗能、低产出的情况。因此未来的绿色生态城区要避免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应寓自然环境保护、社会生态和谐于经济发展之中,实现美丽中国梦。

2、与新型城镇化结合。

目前国内许多规划就城市论城市,造成城乡矛盾突出,三农问题严重。因此未来的城市规划要与新型城镇化结合,发展生态型的小城镇或者城市片区,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建设和谐、全面发展的城镇体系。

3、完善生态城市应用研究的政策、技术、资金保障体系。

加强与国外先进城市的交流,了解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的最新动态,在引进国外人才、资金、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生态适用技术培训,大力培养科技人才,健全绿色生态城区建设方面的科技队伍,依靠科技进步来保证绿色生态城区的建设和发展。例如,加强生态工业园、循环经济、生态建筑、太阳能利用技术、无公害实用技术、干旱地区的节灌技术、集水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并通过咨询机构、咨询人员定期举行学术交流会。其资金来源建议国家设立绿色生态城区研究专项基金,建立有效的生态适用技术研究开发机制。

4、加强特色文化、生态文化的融入,建设特色绿色生态城区。

从对8个绿色生态城区的解读来看,它们更多的是从生态产业、生态技术、生态保障制度方面进行了示范。而绿维创景认为,建设特色生态文化,也是绿色生态城区的重点。除了要在建筑和景观中融入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文化外,更多的要融入健康生态的生活方式中。比如通过建立生态文化社区、生态文化公园、生态文化制度等,提高全民族的生态文明意识,使越来越多的公民自觉自愿地加入到建设绿色生态城区的队伍中来。

生态绿色施工 第8篇

2.政府投资的党政机关、学校、医院、博物馆、科技馆、体育馆等建筑, 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省会城市建设的保障性住房, 以及单体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机场、车站、宾馆、饭店、商场、写字楼等大型公共建筑, 2014年起率先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3.引导商业房地产开发项目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建设绿色住宅小区, 2015年起, 直辖市及东部沿海省市城镇的新建房地产项目力争50%以上达到绿色建筑标准。

4.开展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十二五”期间, 完成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4亿平方米以上, 夏热冬冷和夏热冬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5000万平方米, 公共建筑节能改造6000万平方米;结合农村危房改造实施农村节能示范住宅40万套。

(二)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落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 紧紧抓住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战略机遇期, 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以绿色建筑发展与绿色生态城区建设为抓手, 引导我国城乡建设模式和建筑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促进城镇化进程的低碳、生态、绿色转型;以绿色建筑发展与公益性和大型公共建筑、保障性住房建设、城镇旧城更新等惠及民生的实事工程相结合, 促进城镇人居环境品质的全面提升;以绿色建筑产业发展引领传统建筑业的改造提升, 占领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制高点, 促进低碳经济的形成与发展。

(三) 发展战略

在理念导向上, 倡导人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共生理念, 以人为本, 以维护城乡生态安全、降低碳排放为立足点, 倡导因地制宜的理念, 优先利用当地的可再生能源和资源, 充分利用通风、采光等自然条件, 因地制宜发展绿色建筑, 倡导全生命周期理念, 全面考虑建筑材料生产、运输、施工、运行及报废等全生命周期内的综合性能。在目标选取上, 发展绿色建筑与发展绿色生态城区同步, 促进技术进步与推动产业发展同步, 政策标准形成与推进过程同步。在推进策略上, 坚持先管住增量后改善存量, 先政府带头后市场推进, 先保障低收入人群后考虑其他群体, 先规划城区后设计建筑的思路。

(四) 发展路径

一是规模化推进。根据各地区气候、资源、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同特点, 因地制宜地进行绿色生态城区规划和建设, 逐步推动先行地区和新建园区 (学校、医院、文化等园区) 的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推进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

二是新旧结合推进。将新建区域和旧城更新作为规模化推进绿色建筑的重要手段。新建区域的建设注重将绿色建筑的单项技术发展延伸至能源、交通、环境、建筑、景观等多项技术的集成化创新, 实现区域资源效率的整体提升。旧城更新应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统筹规划进行老旧小区环境整治;老旧基础设施更新改造;老旧建筑的抗震及节能改造。

三是梯度化推进。充分发挥东部沿海地区资金充足、产业成熟的有利条件, 优先试点强制推广绿色建筑, 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中部地区结合自身条件, 划分重点区域发展绿色建筑。西部地区扩大单体建筑示范规模, 逐步向规模化推进绿色建筑过渡。

四是市场化、产业化推进。培育创新能力, 突破关键技术, 加快科技成果推广应用, 开发应用节能环保型建筑材料、装备、技术与产品, 限制和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产品, 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综合应用, 培育绿色服务产业, 形成高效合理的绿色建筑产业链, 推进绿色建筑产业化发展。在推动力方面, 由政府引导逐步过渡到市场推动,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提升企业的发展活力, 加大市场主体的融资力度, 推进绿色建筑市场化发展。

五是系统化推进。统筹规划城乡布局, 结合城市和农村实际情况, 在城乡规划、建设和更新改造中, 因地制宜纳入低碳、绿色和生态指标体系, 严格保护耕地、水资源、生态与环境, 改善城乡用地、用能、用水、用材结构, 促进城乡建设模式转型。

二、重点任务

(一) 推进绿色生态城区建设

在自愿申请的基础上, 确定100个左右不小于1.5平方公里的城市新区按照绿色生态城区的标准因地制宜进行规划建设。并及时评估和总结, 加快推广。推进绿色生态城区的建设要切实从规划、标准、政策、技术、能力等方面, 加大力度, 创新机制, 全面推进。一是结合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 制定绿色生态城区和绿色建筑发展规划, 因地制宜确定发展目标、路径及相关措施。二是建立并完善适应绿色生态城区规划、建设、运行、监管的体制机制和政策制度以及参考评价体系。三是建立并完善绿色生态城区标准体系。四是加大激励力度, 形成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和贷款贴息等多样化的激励模式。进行绿色生态城区建设专项监督检查, 纳入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专项检查制度, 对各地绿色生态城区的实施效果进行督促检查。五是加大对绿色环保产业扶持力度, 制定促进相关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建设绿色生态城区的城市应制定生态战略, 开发指标体系, 实行绿色规划, 推动绿色建造, 加强监管评价。一是制定涵盖城乡统筹、产业发展、资源节约、生态宜居等内容的绿色生态城区发展战略。二是建立法规和政策激励体系, 形成有利于绿色生态城区发展的环境。三是建立包括空间利用率、绿化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绿色交通比例、材料和废弃物回用比例、非传统水资源利用率等指标的绿色生态城区控制指标体系, 进而制定新建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 指导绿色生态城区全面建设。四是在绿色生态城区的立项、规划、土地出让阶段, 将绿色技术相关要求作为项目批复的前置条件。五是完善绿色生态城区监管机制, 严格按照标准对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等阶段进行全过程监管。六是建立绿色生态城区评估机制, 完善评估指标体系, 对各项措施和指标的完成情况及效果进行评价, 确保建设效果, 指导后续建设。

(二) 推动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

一是建立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的管理模式, 注重完善规划、土地、设计、施工、运行和拆除等阶段的政策措施, 提高标准执行率, 确保工程质量和综合效益。二是建立建筑用能、用水、用地、用材的计量和统计体系, 加强监管, 同时完善绿色建筑相关标准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等制度。三是抓好绿色建筑规划建设环节, 确保将绿色建筑指标和标准纳入总体规划、控制性规划、土地出让等环节中。四是注重运行管理, 确保绿色建筑综合效益。五是明确部门责任。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统筹负责绿色建筑的发展, 并会同发改、教育、卫生、商务和旅游等部门制定绿色社区、绿色校园、绿色医院、绿色宾馆的发展目标、政策、标准、考核评价体系等, 推进重点领域绿色建筑发展。

(三) 大力发展绿色农房

一是住房城乡建设部要制定村镇绿色生态发展指导意见和政策措施, 完善村镇规划制度体系, 出台绿色生态村镇规划编制技术标准, 制定并逐步实施村镇建设规划许可证制度, 对小城镇、农村地区发展绿色建筑提出要求。继续实施绿色重点小城镇示范项目。编制村镇绿色建筑技术指南, 指导地方完善绿色建筑标准体系。二是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各地开展农村地区土地利用、建设布局、污水垃圾处理、能源结构等基本情况的调查, 在此基础上确定地方村镇绿色生态发展重点区域。出台地方鼓励村镇绿色发展的法规和政策。组织编制地方农房绿色建设和改造推广图集。研究具有地方特色、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建筑材料、结构体系和实施方案。三是市 (县) 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符合本地绿色生态发展要求的新农村规划。鼓励农民在新建和改建农房过程中按照地方绿色建筑标准进行农房建设和改造。结合建材下乡, 组织农民在新建、改建农房过程中使用适用材料和技术。

(四) 加快发展绿色建筑产业

提高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 推动绿色技术产业化, 加快产业基地建设, 培育相关设备和产品产业, 建立配套服务体系, 促进住宅产业化发展。一是加强绿色建筑技术的研发、试验、集成、应用,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集成能力, 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重点支持绿色建筑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二是推动绿色建筑产业化, 以产业基地为载体, 推广技术含量高、规模效益好的绿色建材, 并培育绿色建筑相关的工程机械、电子装备等产业。三是加强咨询、规划、设计、施工、评估、测评等企业和机构人员教育和培训。四是大力推进住宅产业化, 积极推广适合工业化生产的新型建筑体系, 加快形成预制装配式混凝土、钢结构等工业化建筑体系, 尽快完成住宅建筑与部品模数协调标准的编制, 促进工业化和标准化体系的形成, 实现住宅部品通用化, 加快建设集设计、生产、施工于一体的工业化基地建设。大力推广住宅全装修, 推行新建住宅一次装修到位或菜单式装修, 促进个性化装修和产业化装修相统一, 对绿色建筑的住宅项目, 进行住宅性能评定。五是促进可再生能源建筑的一体化应用, 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对适合本地区资源条件及建筑利用条件的可再生能源技术进行强制推广, 提高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的绿色建筑的建设比例, 积极发展太阳能采暖等综合利用方式, 大力推进工业余热应用于居民采暖, 推动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领域的高水平应用。六是促进建筑垃圾综合利用, 积极推进地级以上城市全面开展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 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系统推行建筑垃圾收集、运输、处理、再利用等各项工作, 加快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装备研发推广, 实行建筑垃圾集中处理和分级利用, 建立专门的建筑垃圾集中处理基地。

(五) 着力进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推动老旧城区的生态化更新改造

一是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实施意见, 加强指导和监督, 建立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长效工作机制。二是制定既有居住、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标准及相关规范。三是设立专项补贴资金, 各地方财政应安排必要的引导资金予以支持, 并充分利用市场机制, 鼓励采用合同能源管理等建筑节能服务模式, 创新资金投入方式, 落实改造费用。四是各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编制地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工作方案。五是推动城市旧城更新实现“三改三提升”, 改造老旧小区环境和安全措施, 提升环境质量和安全性, 改造供热、供气、供水、供电管网管线, 提升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 改造老旧建筑的节能和抗震性能, 提升建筑的健康性、安全性和舒适性。六是各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将节能改造实施过程纳入基本建设程序管理, 对施工过程进行全过程全方面监管, 确保节能改造工程的质量。七是各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在节能改造中应大力推广应用适合本地区的新型节能技术、材料和产品。

三、保障措施

(一) 强化目标责任

落实《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要求, 住房城乡建设部要将规划目标任务科学分解到地方, 将目标完成情况和措施落实情况纳入地方住房城乡建设系统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体系。考核结果作为节能减排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 对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 对未完成目标任务的进行责任追究。

(二) 完善法规和部门规章

一是健全、完善绿色建筑推广法律法规体系。二是引导和鼓励各地编制促进绿色建筑地方性法规, 建立并完善地方绿色建筑法规体系。三是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修订工作, 明确从规划阶段抓绿色建筑, 从设计、施工、运行和报废等阶段对绿色建筑进行全寿命期监管。四是加强对绿色建筑相关产业发展的规范管理, 依法推进绿色建筑。

(三) 完善技术标准体系

一是加快制定《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和审查办法》, 研究编制全国绿色生态城区指标体系、技术导则和标准体系。二是引导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制定适合本地区的绿色建筑标准体系, 适合不同气候区的绿色建筑应用技术指南、设备产品适用性评价指南、绿色建材推荐目录。三是加快制定适合不同气候区、不同建筑类型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培育和提高地方开展评价标识的能力建设, 大力推进地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四是制定配套的产品 (设备) 标准, 编制绿色建筑工程需要的定额项目。五是鼓励地方出台农房绿色建筑标准 (图集) 。

(四) 加强制度监管

实行以下十项制度:一是绿色建筑审查制度, 在城市规划审查中增加对绿色生态指标的审查内容, 对不符合要求的规划不予以批准, 在新建区域、建筑的立项审查中增加绿色生态指标的审查内容。二是建立绿色土地转让制度, 将可再生能源利用强度、再生水利用率、建筑材料回用率等涉及绿色建筑发展指标列为土地转让的重要条件。三是绿色建筑设计专项审查制度, 地方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在施工图设计审查中增加绿色建筑专项审查, 达不到要求的不予通过。四是施工的绿色许可制度, 对于不满足绿色建造要求的建筑不予颁发开工许可证。五是实行民用建筑绿色信息公示制度, 建设单位在房屋施工、销售现场, 根据审核通过的施工图设计文件, 把民用建筑的绿色性能以张贴、载明等方式予以明示。六是建立节水器具和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强制推广制度, 不使用符合要求产品的项目, 建设单位不得组织竣工验收, 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不得进行竣工验收备案;对太阳能资源适宜地区及具备条件的建筑强制推行太阳能光热建筑一体化系统。七是建立建筑的精装修制度, 对国家强制推行绿色建筑的项目实行精装修制度, 对未按要求实行精装修的绿色建筑不予颁发销售许可证。八是完善绿色建筑评价标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专题21

识制度, 建立自愿性标识与强制性标识相结合的推进机制, 对按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造的一般住宅和公共建筑, 实行自愿性评价标识, 对按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造的政府投资的保障性住房、学校、医院等公益性建筑及大型公共建筑, 率先实行评价标识, 并逐步过渡到对所有新建绿色建筑均进行评价标识。九是建立建筑报废审批制度, 不符合条件的建筑不予拆除报废;需拆除报废的建筑, 所有权人、产权单位应提交拆除后的建筑垃圾回用方案, 促进建筑垃圾再生回用。十是建立绿色建筑职业资格认证制度, 全面培训绿色生态城区规划和绿色建筑设计、施工、安装、评估、物业管理、能源服务等方面的人才, 实行考证并持证上岗制度。

(五) 创新体制机制

规划期内要着重建立和完善如下体制与机制:一是建立和完善能效交易机制。研究制定推进能效交易的实施意见, 研究制定能效交易的管理办法和技术规程, 指导和规范建筑领域能效交易。建立覆盖主要地区的建筑能效交易平台。积极与国外机构交流合作, 推进我国建筑能效交易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二是积极推进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的合同能源管理。规范住房城乡建设领域能源服务行为, 利用国家资金重点支持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为用户提供节能诊断、设计、融资、改造、运行管理一条龙服务, 为国家机关办公楼、大型公共建筑、公共设施和学校实施节能改造。三是推进供热体制改革, 全面落实供热计量收费。建立健全供热计量工程监管机制, 实行闭合管理, 严格落实责任制。严把计量和温控装置质量, 要由供热企业在当地财政或者供热等部门监督下按照规定统一公开采购。全面落实两部制热价制度, 取消按面积收费。四是积极推动以设计为龙头的总承包制。要研究制定促进设计单位进行工程总承包的推进意见, 会同有关部门研究相关激励政策, 逐步建立鼓励设计单位进行工程总承包的长效机制。进行工程总承包的设计单位要严格按照设计单位进行工程总承包资格管理的有关规定实施工程总承包。五是加快培育和形成绿色建筑的测评标识体系。修订《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管理暂行办法》、《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机构管理暂行办法》。严格贯彻《民用建筑节能条例》规定, 对新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进行能效测评标识。指导和督促地方将能效测评作为验证建筑节能效果的基本手段以及获得示范资格、资金奖励的必要条件。加大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机构能力建设力度, 完成国家及省两级能效测评机构体系建设。

(六) 强化技术产业支撑

一是国家设立绿色建筑领域的重大研究专项, 组织实施绿色建筑国家科技重点项目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二是加大绿色建筑领域科技平台建设, 同时建立华南、华东、华北和西南地区的国家级绿色建筑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鼓励开展绿色建筑重点和难点技术的重大科技攻关。三是加快绿色建筑技术支撑服务平台建设, 积极鼓励相关行业协会和中介服务机构开展绿色建筑技术研发、设计、咨询、检测、评估与展示等方面的专业服务, 开发绿色建筑设计、检测软件, 协助政府主管部门制定技术标准、从事技术研究和推广、实施国际合作、组织培训等技术研究和推广工作。四是建立以企业为主, 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制, 国家采取财政补贴、贷款贴息等政策支持以绿色建筑相关企业为主体, 研究单位和高校积极参与的技术创新体系, 推动技术进步, 占领技术与产业的制高点。五是加快绿色建筑核心技术体系研究, 推动规模化技术集成与示范, 包括突破建筑节能核心技术, 推动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开展住区环境质量控制和关键技术, 改善提升室内外环境品质;发展节水关键技术, 提升绿色建筑节水与水资源综合利用品质;建立节能改造性能与施工协同技术, 推动建筑可持续改造;加强适用绿色技术集成研究, 推动低成本绿色建筑技术示范;加快绿色施工、预制装配技术研发, 推动绿色建造发展。六是加大高强钢筋、高性能混凝土、防火与保温性能优良的建筑保温材料等绿色建材的推广力度。建设绿色建筑材料、产品、设备等产业化基地, 带动绿色建材、节能环保和可再生能源等行业的发展。七是定期发布技术、产品推广、限制和禁止使用目录, 促进绿色建筑技术和产品的优化和升级。八是金融机构要加大对绿色环保产业的资金支持, 对于生产绿色环保产品的企业实施贷款贴息等政策。

(七) 完善经济激励政策

一是支持绿色生态城区建设, 资金补助基准为5000万元, 具体根据绿色生态城区规划建设水平、绿色建筑建设规模、评价等级、能力建设情况等因素综合核定。对规划建设水平高、建设规模大、能力建设突出的绿色生态城区, 将相应调增补助额度。支持地方因地制宜开展绿色建筑法规、标准编制和支撑技术、能力、产业体系形成及示范工程。鼓励地方因地制宜创新资金运用方式, 放大资金使用效益。二是对二星级及以上的绿色建筑给予奖励。二星级绿色建筑45元/平方米 (建筑面积, 下同) , 三星级绿色建筑80元/平方米。奖励标准将根据技术进步、成本变化等情况进行调整。三是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制定绿色建筑定额, 据此作为政府投资的绿色建筑项目的增量投资预算额度, 对满足绿色建筑要求的项目给予快速立项的优惠。四是绿色建筑奖励及补助资金、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资金向保障性住房及公益性行业倾斜, 达到高星级奖励标准的优先奖励, 保障性住房发展一星级绿色建筑达到一定规模的也将优先给予定额补助。五是改进和完善对绿色建筑的金融服务, 金融机构可对购买绿色住宅的消费者在购房贷款利率上给予适当优惠。六是研究制定对经标识后的绿色建筑给予开发商容积率返还的优惠政策。

(八) 加强能力建设

一是大力扶持绿色建筑咨询、规划、设计、施工、评价、运行维护企业发展, 提供绿色建筑全过程咨询服务。二是完善绿色建筑创新奖评奖机制, 奖励绿色建筑领域的新建筑、新创意、新技术的因地制宜应用, 大力发展乡土绿色建筑。三是加强绿色建筑全过程包括规划、设计、建造、运营、拆除从业主体的资质准入, 保证绿色建筑的质量和市场有序竞争。四是建立绿色建筑从业人员 (咨询、规划、设计、施工、评价、运行管理等从业人员) 定期培训机制, 对绿色建筑现行政策、标准、新技术进行宣贯。五是加强高等学校绿色建筑相关学科建设, 培养绿色建筑专业人才。

(九) 开展宣传培训

一是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渠道普及绿色建筑知识, 提高群众对绿色建筑的认识, 树立绿色节能意识, 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二是加大绿色建筑的相关政策措施和实施效果的宣传力度, 使绿色建筑深入人心。三是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促进绿色建筑理念的发展与提升。

绿色生态, 幸福的未来 第9篇

本次大会中, 由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叶青院长主持的绿色生态城区论坛给我们的印象尤为深刻, 尤其是叶青院长最后总结发言中“我们要回归与幸福共生、与自然共生, 有青山绿水的生活”深深打动了每一位听众的心。

十年磨一剑, 回顾过去的十年, 绿色建筑在我国从零到有, 从少到多, 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展望未来十年, 绿色建筑要占到整体建筑面积很大一部分, 这样中国才能更有效地解决雾霾问题, 才能更好地应对能源危机的挑战。2014年初的两会上, 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要出重拳强化污染防治, 坚决向污染宣战。这意味着要加速绿色理念、绿色技术、绿色建筑的发展, 意味着绿色建筑将迎来更大的政策支持。

这是好事, 展望未来的同时, 我们也应该做到日参省乎, 并且真正明白什么是绿色, 怎样才能生态。

在城镇化高速发展的今天, 绿色生态不再是形容词, 它应为动词, 应逐渐主导着人类的各种生活行为, 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行为准则之一。聚集着人类活动的城市载体经过不断的发展, 在今天被赋予了许多的容器功能, 并且严重超载。出现的种种城市病就是在提醒着我们, 停下来、去思考, 思考接下来我们应当怎么做。不能让绿色生态成为口号, 我们需要拿出决心和恒心去努力, 为了子孙万代去改变。

上一篇:离线应用下一篇:辽宁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