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整合范文

2024-07-06

信息系统整合范文(精选12篇)

信息系统整合 第1篇

如何把医院应用的诸多计算机信息系统融合起来, 实现电子化工作流程, 医疗信息共享, 提高工作效率、方便病人就诊、减少运营成本、加强医院管理。这就成了目前数字化医院建设的一个重要领域, 也是目前各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新兴项目。“影像科室信息系统”暨“医院信息系统的整合”就是以此为目标的一个研发项目。

目前, HIS技术和产品比较成熟, 得到了广泛的应用。PACS、LIS、医保系统等方面的研发单位也很多, 各有所长。但几乎没有哪家公司的产品在这几个领域同时处于领先地位, 又没有完全符合国际标准的数据接口。许多医院往往选择不同单位开发的HIS、PACS、LIS和医保系统, 这几个系统的差异性极大, 很难将它们彻底融合为一体。所以, 不能充分实现电子化工作流程, 不能真正实现各种医疗信息的共享。尤其是影像科室和检验科室, 它们涉及到专用医疗检查设备, 信息中包含大量的图像信息和机电信息, 往往是一个封闭的系统, 难以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它们的信息管理成为医院管理的一个薄弱环节。

所以, 我们在完善HIS的基础上, 大胆引进成熟先进的PACS和LIS中的部分关键功能软件和模块, 而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了影像科室和检验科室的信息管理上, 既利用HIS (含医保、离休) 的数据信息直接传送给PACS和LIS, 信息共享, 提高效率;同时将PACS的图像处理功能和LIS的数据采集功能, 将它们融合到HIS中, HIS可以实时调用它们的检查报告和图像信息, 全院进行统一的信息管理。

1 获取和控制医保、离休系统的数据

由于医保、离休还是采用的NetWare+DOS系统, 从它的原程序入手比较困难。所以, 我们采取了实时监控的方法来获取医保、离休的各种信息, 即由一台计算机对医保、离休服务器每隔一定的时间访问一次, 根据其交费情况, 获得检查和用药信息, 并将他们分别送到LIS、PACS、HIS。同时根据HIS的物价信息, 来控制医保、离休系统的收费名称、许可和标准。

2 HIS向LIS、PACS发送检查预约、登记信息

通过HIS软件的修改和医保、离休系统的监控, 所有检查的申请、登记, 原则上不再由PACS和LIS自行录入, 而是直接由HIS的医生申请或交费、记账信息自动产生。不仅减少录入的工作量, 避免差错。同时杜绝漏费现象, 即未经特殊申请, 不交费或记账不能进行检查预约、登记。

3 检查的安排、执行、质量控制

开发了全新的登记安排工作站, 所有检查的安排由登记安排工作站负责, 它也是各不同系统之间沟通的桥梁之一。即登记安排工作站自动获取HIS检查申请信息, 根据设备使用状况进行合理安排, 产生统一的PACS (或LIS) 影像 (检查) 号, 以此作为信息在整个医院流转的标志。各科室根据影像号等信息进行接诊检查、检查诊断与报告处理、审核与会诊 (根据需要) 、 报告质量控制 (尤其是智能化报告处理, 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

4 查询统计与科室管理

新开发了课时级和全院级查询统计软件功能模块, 各科室可以进行各类检查的详细信息查询, 可以进行分类统计。系统还严格控制影像图片的输出和报告打印, 减少消耗, 从而加强了科室内部的管理。医院决策、管理和核算部门可以进行全院级的查询统计和成本核算, 大大提高了全院的管理水平。

5 与医生工作站的融合

除了PACS和LIS可以从HIS获得医生的检查申请信息、病人基本信息外, HIS又可以从PACS、LIS获取影像、检验科室的检查结果、报告和影像资料等, 包括同一病人的多次检查或不同类型的检查。如医生在工作站上可以十分便捷的阅读检查检验报告, 观察医学影像, 还可以进行信息比较和分析。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诊断水平。再如手术病人的快速病理检查, 手术室可以及时看到检查结果, 为进一步手术及时提供依据, 大大缩短了等待时间, 等等。

6加强管理、减少消耗

由于HIS、PACS、LIS三者进行了较为完善的融合, 充分实现电子化工作流程, 各种医疗信息的共享, 从而进一步加强了医院管理。包括杜绝了漏费现象, 控制检查质量等。同时由于采用数字化保存医学影像信息, 放弃了胶片的实物储存, 大大降低了医院运营的成本。以放射、CT、MIR为例, 原来需要保存一份影像胶片资料, 现在以数字方式存放在服务器上, 减少了胶片消耗。我们可以做个测算, 如果医院每年放射、CT、MIR检查病人约20000人次, 每张激光胶片的成本为20元, 全年可节约开支400万元;其经济效益显而易见。

信息系统整合 第2篇

4结论

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化技术在人民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逐渐广泛,实现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系统的融合越加重要,本文通过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系统概念、关系的阐述,进而分别从提高信息管理理念、完善信息管理应用系统、丰富信息收集方式以及提高信息整体质量四方面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系统的优化整合优势进行了分析,实现了两者的共同应用,为未来的计算机以及信息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同时也为其他产业的优化发展提供了保障,为科技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与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郭志芬.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信息管理当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18(6):149.

[2]宋晓燕.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的整合路径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21(3):145-146.

[3]李宗山.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的整合途径探索[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4(5):201-202.

[4]杨杰.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的整合思路的研究[J].电脑迷,,11(6):130.

[5]郭铭博,巩毅.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的整合[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6,9(5):189-190.

[6]马丽艳,崔琳.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的整合思路刍议[J].河南科技,,31(8):8.

水利信息资源整合共享系统设计 第3篇

摘要:水利数据共享服务系统提供水利信息资源发现、数据访问、数据下载订购、API接口调用、水利数据和产品的共享分发等服务。整个系统在纵向上分为六层,其中门户网站是实现平台一体化的外部接口,处在底层的是对基础设施的管理,诸如水利信息资源虚拟化、资源分配自动化与协调;其次是以J2EE和NET技术为支撑的分布式计算环境;再其次是基于服务构件的支撑环境;处在第三层的是核心技术与支撑环境,包括元数据与目录管理、元数据同步等核心技术和数据共享分发支撑环境;第二层是以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SOA)为基础构建的数据交换系统,包括数据分发策略、标准格式转换、发送统计子系统;处在顶层的是Web检索与服务分系统、数据定制分系统、用户管理分系统和信息平台管理与技术支持分系统。各层次之间相互联动,共同支撑数据共享服务系统的运行。

关键词:水利信息;数据共享;系统整合

中图分类号:TP391.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6970.2015.09.015

0 引言

数据共享服务系统是建设南京市水利信息共享平台的重要基础性保障。通过建设覆盖全江苏的数据共享服务系统,可以加强水利信息资源的整合,深化水利服务内容,实现水利信息的充分共享和利用,为防汛防旱、水利工程、水资源管理、水文、水利政务、地理信息、农业、林业、海洋等重要部门提供更高质量的水利信息服务,使整个南京市的水利科学服务系统发挥最大的整体效益。

数据共享服务系统强调“以共享应用需求为导向”,兼顾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可维护性、规范性、可扩展性,把数据共享服务系统的先进性作为增强新一代水利信息共享平台竞争力的基本手段,实现各类水利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共享。具体内容包括:1提供元数据交换基础设施,完成共享服务系统涉及的元数据采集、发布、交换和使用,并对以元数据为核心的目录进行查询和管理维护,实现统一的元数据目录访问服务。2通过数据共享服务提供水利信息资源发现、数据检索下载、数据订购,访问服务接口调用,水利数据和产品的共享分发等一站式服务,支持部门内水利信息的高度共享,实现水利信息与水利资源的全面整合和优化配置。3依据相关分级分类的管理规定,提供对整个用户服务流程和多种服务手段的统一管理。对服务用户提供注册、在线交流和在线支持等功能;为数据服务部门提供用户关系管理、用户反馈信息管理、服务质量分析等功能,全面提升数据共享服务系统的核心竞争力与综合服务水平。

1 水利数据共享服务系统总体构架

水利数据共享服务系统提供水利信息资源发现、数据访问、数据下载订购、API接口调用、水利数据和产品的共享分发等服务,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整个系统在纵向上分为六层,其中门户网站是实现平台一体化的外部接口,处在底层的是对基础设施的管理,诸如水利信息资源虚拟化、资源分配自动化与协调;其次是以J2EE和.NET技术为支撑的分布式计算环境;再其次是基于服务构件的支撑环境;处在第三层的是核心技术与支撑环境,包括元数据与目录管理、元数据同步等核心技术和数据共享分发支撑环境;第二层是以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SOA)为基础构建的数据交换系统,包括数据分发策略、标准格式转换、发送统计子系统;处在顶层的是Web检索与服务分系统、数据定制分系统、用户管理分系统和信息平台管理与技术支持分系统。各层次之间相互联动,共同支撑数据共享服务系统的运行。

水利数据共享服务系统面向水利部门用户、行业用户建立不同的门户系统提供水利信息的共享服务,各门户系统之间在物理上和逻辑上完全独立。安全可靠性是数据共享服务系统建设的首要原则,也是数据共享服务系统未来推广应用的最重要的条件。安全可靠性包括技术上的可靠性和运作的可靠性。数据共享服务系统不能瘫痪,提供容错设计和动态组建替换机制,有故障检测和恢复手段。在确保安全性同时,要加强系统规范性建设,包括制度规范、数据标准规范、开发方法规范等。

(l)本部门共享服务

水利部门门户为本部门用户提供基于WEB应用服务的水利信息资源发现、数据访问、数据订购下载,访问服务接口调用,水利数据和产品的共享分发等一站式服务。本部门共享服务系统的逻辑结构图如图2所示:

(2)行业共享服务

行业门户为下级行业用户提供基于WEB应用服务的水利信息资源发现、数据和产品访问、下载等服务,行业共享服务系统的逻辑结构图如图3所示:

(3)实时业务专用库共享服务

共享服务系统面向本部门实时业务用户提供专用实时数据访问服务调用。其逻辑结构如图4所示:

2 数据共享服务系统的信息流程

(l)共享服务系统基本信息流程

本部门共享服务信息流程实现的主要业务功能包括数据服务、元数据交换/同步、用户认证、共享数据交换等,其信息流程如图5所示:

行业共享服务信息流程实现的主要业务功能包括数据共享服务、用户服务管理、元数据与目录管理等,其信息流程如图6所示:

(2)本地数据服务流程

数据共享服务门户针对数据存储管理系统的各种水利观探测资料和基本业务产品,提供数据导航、检索、下载服务;并为用户提供数据格式转换、统计分析和数据可视化等处理功能。系统主要功能包括用户认证与授权、数据导航、数据请求、请求处理、数据服务。系统数据服务流程主要内容包括:

1)数据导航系统提供基于元数据的水利数据目录导航、数据搜索,实现数据定位。

2)登录用户进入数据服务页面,系统根据应用元数据生成数据的检索或处理模版;用户通过条件选择或输入,提交数据服务请求。

3)系统接收用户请求,根据服务分级策略,生成服务订单;并按照用户请求的形式、种类和内容,编排进行用户请求处理的工作流/业务处理流程。

4)系统的工作流引擎,按照编排,调用相应的算法库或软件包,进行数据检索、处理、分析、可视化作业,获得用户所需的资料。其中,对实时服务请求订单,系统进行即时处理和相应;对于非实时服务请求,通过订单管理和作业调度,进行处理。

5)用户订单处理完成后,系统对处理结果数据(或图形/图像)进行服务数据临时存储管理,并以FTP和HTTP方式提供服务;并将处理结果返回或通知用户。

(3)全网数据服务流程

用户根据本地数据共享服务门户网站提供的元数据目录发现并定位到目标数据。如果目标数据的服务位于本地,则通过本地用户认证获取权限,并通过数据请求和数据服务等环节获得所需数据;如果发现目标数据位于异地,则系统自动导航到异地数据共享服务门户网站,通过全局用户认证获取异地数据访问权限,并通过位于异地的数据请求和数据服务等环节获得所需数据。

(4)元数据交换管理流程

元数据交换管理流程分为两个部分:节点内流程和节点间流程。具体流程如图7所示,

节点内流程——在上级和下级中心的本地,元数据采集和发布功能模块根据应用元数据模板和预定义的采集规则,通过人工或自动两种方式生成本地应用元数据的元数据文件,这些元数据其中的描述部分从数据存储管理系统的元数据库中抽取,并且人工采集的部分须经过验证和审核来发布;本地元数据网关经由本地元数据提供服务获取本地的应用元数据文件,并经过转换和整理存入本地元数据库;元数据目录管理模块完成对元数据库的目录管理维护功能;而元数据目录服务(由数据发现与全局导航模块提供)则通过访问元数据库的目录树来实现数据发现和导航的功能。

节点间流程——节点间的元数据流程指的是节点间的元数据交换,这一过程按照拉取(PUII)和推送(PUSH)两种工作模式进行,拉取模式提供一般水利资料的元数据同步服务,时效性一般;而推送模式则为实时水利资料,如:雷达、天气警告等提供时效性更强的元数据同步服务。它们的工作流程如下:

拉取模式——省中心节点的元数据网关向下级中心节点元数据网关发起元数据收割请求,下级中心节点网关从本地元数据目录中抽取更新的元数据目录项发送给省中心元数据网关,省中心接受这些目录项,收集整理存入省中心元数据目录;下级中心节点元数据网关向省中心节点元数据网关发起元数据收割请求,省中心节点网关从本地元数据目录中抽取更新的元数据目录项(包括其他下级中心和省中心自身的更新元数据目录项)发送给下级中心元数据网关,下级中心元数据网关获得上述目录项后将其存入本地元数据目录。

推送模式——当本地元数据文件有更新,省或下级中心节点将更新的元数据文件以消息的形式推送至本地元数据网关,网关对消息经过验证后存入本地元数据目录,同时将消息推送至所有临近节点的元数据网关,以此类推,直到所有节点接收到推送的元数据更新消息,并存入各自的元数据目录。

(5)用户认证流程

用户认证流程分为两种:本地用户认证流程和全网用户认证流程,实现用户的注册、单点登录、统一认证、用户的行为跟踪监督、服务日志记录等功能。具体流程如图8所示

3 数据共享服务的系统应用层次及其用户群

共享服务系统面向最终用户提供四种服务方式:

通过WEB数据服务,提供全网数据目录的导航、关键字检索、空间检索等多种搜索方式,为最终用户获取数据提供数据发现、数据检索、数据下载、数据定制等服务;基于部分水利数据和产品支持在线统计分析和图形化显示功能;

面向业务系统提供可编程数据访问服务接口,实现高时效和规范的数据访问;

数据直接获取服务:建立水利资料目录,采用ftp方式提供数据直接下载;

提供数据共享分发服务;

本系统主要的用户包括行业用户、社会用户、上级用户、下级用户、业务值班用户和业务管理用户:

行业用户、上级用户、下级用户依托地面传输网络和卫星广播网络,以文件形式,采用推、拉方式来交换数据。

行业用户借助同城网络、INTERNET,通过WEB检索的方式来获取本系统所管理的数据。

业务值班用户和业务管理用户主要以IE浏览方式来了解系统和业务运行状况。

通过数据共享服务系统提供服务的数据资源包括各级中心的水利数据和产品。其中通过数据共享分发方式共享的信息为局域网内部业务需要的水利数据与产品为主,通过检索服务方式共享的信息为全部的各类水利数据和产品。共享服务系统面向行业用户提供的服务方式不同,基于不同区域系统提供的服务内容也有所不同。

数据共享服务系统的功能设计应充分引入现代信息流管理、信息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先进的经营理念,保证各种服务方式之间的紧密衔接,充分发挥出数据共享服务系统的先进性特点,为相关用户提供全方位服务。同时,在对现有技术进行分析、评价和选择时,应当充分考虑到未来水利业务需求的发展和变化。因此,在数据共享服务系统实施过程中,充分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构建可扩展的数据共享服务系统平台,保障业务应用的未来发展需求。

5 结论

多套信息发布系统的整合方案 第4篇

在信息化的今天,信息发布系统已成为企业、高校以及研究机构等组织内信息发布与共享的渠道。通过信息发布系统及时发布办公信息、公告及通知等,在定义范围内的受众可以通过各种终端查收信息。然而办公信息化并不等同于“软件可用”或“有可用软件”,信息化水平的衡量标准在于,是否方便了组织的行为,是否简化了工作提高了效率,是否精确地解决手工管理繁琐的问题,概括来讲,就是信息的受众是否能准确接收信息以及发布的信息是否准确而统一。

信息化的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分阶段进行并不断总结经验的过程。结合信息发布系统的建设情况来讲,由于各种原因,一个组织内往往有多套信息发布系统同时在使用,并且这些同时使用的系统没有主从之分,即没有谁可以替代谁,这会带来两方面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对于信息发布者而言,同类信息在一个系统上发布会弱化其他系统的使用,而受众往往由于使用习惯并没有收到本应该接收的信息,另一方面如果在多套系统上发布同类信息,则会带来操作上的麻烦,并且信息的维护更新等工作很难到位,容易造成信息的版本不一致。第二个问题是对于信息接收者而言,为准确接收各类信息,必须登录到各类信息发布系统去查收信息,工作重复而没有任何建设性。

1 信息发布系统整合的必要性

多套信息发布系统带来的问题根本原因在于,由于受众使用习惯或其他原因,多套系统均不能被替代,信息发布系统之间彼此隔离,信息不能共享。

系统整合是一类解决信息共享的有效方法,采用业务驱动或数据驱动的方式实现多应用系统之间互联互通,实现信息共享,从数据共享的层面解决功能重复的系统应用问题。由此可见,采用系统整合方法,实现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将多套信息发布系统统一起来是非常必要的,也是解决以上问题的有效途径:

1) 信息发布者使用任何一个系统发布信息,发布后的信息会自动同步到相关联的其他系统中,从而同类信息发布操作只需执行一次即可;

2) 信息发布者修改已发布的信息时,只需在任何一个系统上进行操作,修改后的信息会自动同步到其他系统,从而大大方便了信息的更新;

3) 信息接收者使用任何一个系统查看信息,可以确保所查到的信息是最新而且准确的;

4) 同类信息的发布,可以进行扩展,从而使各终端就同类信息的展示方式多元化。

基于以上分析,信息发布系统的整合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通过信息的标准化以及展现的多元化,可以大大提高信息化建设的水平。

2 信息发布系统整合的方案

本节以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的信息发布系统为例,研究信息发布系统整合的方案以及实现的过程。

2.1 案例环境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在信息化校园建设过程中,存在两套信息发布系统,即门户信息系统和OA办公系统,其中门户信息系统由统一身份验证模块、信息发布模块以及信息展示模块组成,信息发布模块是信息发布的主体,是内容管理部分,发布的消息包括富HTML格式的文本消息以及基于链接的Office Word 文档等;OA办公系统是学校内日常办公的工作平台,通过定制流程可以发布的信息包括基于ActiveX控件的Web Office在线文档以及纯文本消息,如图1所示。

2.2 整合方案

从图1可以看出,门户系统与OA系统的信息发布过程相似,发布的信息均保存在后台数据库中,所不同的是前者Office文档采用上传与超链接的方式实现,而后者的Office是在线编辑并直接保存在数据库中。由此可见,实现整合的关键在于能将两边的文本信息以及文件进行同步,即将门户系统的纯文本信息交换至OA系统,将链接的Office文档内容保存至OA系统的数据库,反之则将OA的在线文档编辑为常规Office文档并交换至门户系统的相关目录。整合可以通过中间库的方式进行,包括统一信息标准以及数据交换两个关键过程。

2.2.1 统一信息发布的标准

由于信息系统基于不同的应用背景,信息处理模块的存储格式并不相同,在进行系统整合时必须统一信息发布的标准并依据标准建设信息发布主题库,本文参照《高等教育信息规范》[1],引进其中的信息发布[2]标准,如表1所示。

在表1中,发布号为信息的编号,可参照信息发布的源系统进行定义,如可以采用“年号+类别号+流水号”的方式进行取值。信息类型数据项指明信息的类型,如类型为文本时将信息主体保存至WBNR数据项,类型为二进制时将信息主体保存到WDNR数据项(对应图1中Office文档内容)。其他数据项内容均可按照对应的信息发布系统进行理解,这里不再赘述。

创建信息标准后,为有效进行发布信息的交换,可按标准建设信息发布主题数据库[3],主题库的字典严格依照标准予以实现。

2.2.2 数据交换

依照信息标准创建信息发布的主题数据库后,通过数据交换将源端系统发布的信息采集至主题库,并以主题库为中介将信息推送到另一端的信息发布系统[4,5],图2是本文的数据交换原理图。

在发布信息的采集过程中,由于源端信息系统与标准库的数据格式不一致,需要进行转换,如在交换门户系统的超链接文件信息时需要将源文件进行二进制存储(表1中的WDNR数据项),而在反向交换时需要将来源于OA系统的Office二进制码转换为Office文档并交换至门户系统目录。下面采用金蝶中间件公司的AESB(APUSIC ESB)交换工具[6]实现这类信息的交换,主要过程如下:

1) 配置源端系统的数据源接口 采用AESB客户端,接入源应用系统的数据库,可接入的主流数据库包括IBM DB2、SQLSERVER 2000、SQLSERVER 2005、ORACLE以及文件系统(如EXCEL、TXT等)。

2) 配置源数据输入组件 采用AESB DESIGNER设计器,连接上一步的数据源之后,可配置数据输入。与主流关系数据库的触发器机制相似,通过输入组件可以捕捉数据变更,如OA系统的信息发生变化(含新增、修改),数据输入组件会捕捉这种变化并将这些变化保存至专用的数据中间表中。

3) 配置字段映射组件 字段映射组件用于实现将源端的字段名称与目标数据表中的字段名做对等映射,从本质上来讲是实现XML文件的配置交换过程,表2是OA系统信息库与信息发布主题库的信息映射样式。

4) 配置表输出组件 表输出组件与表输入组件是相对的概念,输入与输出并没有绝对的界限,提供数据时为表输入,接收数据时即为表输出。表输出组件连接到目标数据库中的某个数据表,在将OA发布的信息采集到主题库的流程中,表输出组件即为主题库中的信息表。

5) 自定义扩展业务接口 就Office文档信息而言门户系统是将文档保存在虚拟目录中,因此在将文档信息同步到门户系统时必须将二进制文档数据处理成Office文档,这可以通过扩展AESB的数据处理策略,撰写业务处理逻辑实现将数据库的数据摘取成具体的文件,参考代码如下:

通过以上的配置,可以实现将发布的信息从源端系统(如本例的OA系统)采集到目标系统(信息发布主题库)。信息采集到主题库后,需要进一步将其推送到另一个源端系统(门户系统),将文件摘取之后,将文件的URL地址以及文件本身传入到门户系统,便成功完成了文档信息的同步。如果仅仅交换文本信息,则无须扩展业务接口,只需直接将文本内容交换出去即可。

3 整合效果

采用以上整合方案,将源端系统的数据抽取到共享主题库,并基于主题库将信息推送到目标系统,有效地完成了信息发布的同步。图3是OA系统中每周周志安排文档,在线Office编辑之后通过定制流程进行发布,图中显示的是信息的正文以及后台数据的存储内容。

图4为该信息在进行同步时,采用上节方案将图3中的信息内容同步到共享主题库并通过AESB扩展接口定制实现将二进制内容生成office文档,并同步该文档至门户系统并更新相关链接地址。

通过以上整合过程,同类信息用户既可以在OA系统上查看,也可以进入门户系统查看,由于两个系统之间的信息内容自动同步更新,这样可以保证用户看到的信息准确而全面,对于信息发布者来讲,由于只需在一处进行内容的维护,大大简化了操作。

4 结 语

信息发布系统在各组织单位的应用很普遍,由于信息发布及时管理方便,因而信息发布软件应用很广泛,然而信息化建设水平并不在于有多少软件可用,而在于附加在软件上的增量价值。当多套信息发布系统或具有信息发布模块的系统存在于同一个组织时,只有通过系统整合,使其成为一个内在联系的整体,方可以体现出信息发布的整体价值,并使各系统各得其所,既保护了既往的投资,又赢得了效率。在进行信息发布系统整合时,标准的建设、各相关部门的配合、领导的重视以及应用软件提供商的技术支持都是非常重要的[7],这也是各组织内信息主管部门应认真把握的关键部分。

参考文献

[1]沈锡臣,蒋东兴.高校信息标准呼之欲出--《CELT-33高等学校管理信息标准》[J].中国教育网络,2007(3):59-61.

[2]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委员会.CELTS-33_高等教育管理信息标准[EB/OL].2008(2008-09-23).http://www.celtsc.edu.cn/.

[3]广东女子学院共享数据中心平台.信息标准管理[CP].2010(2010-04).http://sjzx.gdfs.edu.cn:8080/gdfs.

[4]梅立军,付小龙,刘启新,等.基于SOA的数据交换平台研究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6,27(19):3601-3603.

[5]李学俭,何文华.基于SOA架构的高校数据资源整合研究[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0(1):78-81.

[6]金蝶中间件门户.APUSIC ESB面向服务的企业总线架构[EB/OL].2008(2008-6).http://www.apusic.com/products/esb.faces.

信息系统整合 第5篇

摘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成了教学改革的一大突破口。多媒体设施介入课堂,也加快了课堂教学的进程,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互动性,我还鼓励学生按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学习内容或学习方式。

关键词:教学手段;语文教学;信息技术;教学整合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广泛应用,不仅从手段上,而且从观念上都引起了教学的改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成了教学改革的一大突破口。下面仅就利用计算机网络及多媒体设施辅助初中语文教学,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养眼.生趣

过去的语文教学方式一般是:让学生感受“文本”想象、分析、归纳、表述(口头、书面)、巩固练习。遇到那些具体介绍某一事物的文章时,这种学法就显得很单调、枯燥,学生的学习状态也相当被动。现在有了计算机网络及多媒体设施,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改变。如我们在学习法布尔的《绿色蝈蝈》一课时,课前,先告知学生:让我们一同去寻找蝈蝈,看谁找到的那只最漂亮。于是孩子们千方百计地去寻找。实际上,授课前我们就已经共同走近“文本”探究“文本”了。而在过去,这一过程只是在课堂教学中才得以实现。

我确实也花了不少时间去网上寻找蝈蝈,终于在辛苦得

来的大量图片中筛选出一只浑身翠绿,有着鼓溜溜大眼睛的帅气蝈蝈,还有一只玲珑剔透,造型生动的“冰糖蝈蝈”。当制成的课件一展示出来,就赢得了孩子们的一片喝彩声。他们戏称“大眼睛”的为“蝈蝈王”。一看就喜欢上了,自然探究起来也格外来劲。他们除了仔细观察蝈蝈的外貌外,还十分认真地研究了它的生活习性、嗜好以及科学工作者们对它的评价等,小图片带来了大收获。学习方式也由原来静止的、被动的转变为动态的、主动参与式的。同样在学习《看云识天气》一文时,我们也分别去网上寻找课文中提到的各种云层的图片,一边细致观察揣摩天象,一边了解它与气候之间的联系;这些生动、逼真的东西,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同时也唤醒了他们探索的欲望,使许多课文的学习成为了一个颇有意思的探究过程。

二、体验.感悟

多媒体设施介入课堂,也加快了课堂教学的进程,在各单元知识点强化练习或总复习时运用课件辅助教学,使教学节奏紧凑,教学效率提高,为课堂四十五分钟“扩容”。课文中一些比较复杂的说明、描写部分,过去费许多口舌也不一定说清楚,现在却变得好理解多了。如《斑羚飞渡》一课中最激动人心的场景—— 老斑羚要用自己的身体为小斑羚做“踏板”,这是以牺牲生命为代价的飞渡,是课文中最关键的情节。在组织学生阅读的基础上,我们又从网上下载了

用flash制作的课件,动画式展示了斑羚飞渡这悲壮的一幕。小斑羚顺利飞渡之时,正是老斑羚跌落深谷的那一刻,小斑羚连续不断的成功飞渡伴随着老斑羚令人心碎的咩咩声,令孩子们惋惜不已,他们的心灵为老斑羚们无私的牺牲精神所震撼。这种惊心动魄的效果是单纯用口头语言描述所无法得到的。

三、情感.激荡

在激发情感方面,多媒体教学设施也发挥了其独特的优势。如学习《贝多芬》一课时,我用多媒体播放“命运交响曲”,提示学生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在反复倾听的过程中,他们听出了这位伟大的音乐家的忧伤、孤独与痛苦,也听出了当命运之灾降临时,他内心汹涌的波涛声,那是他对艺术执着的热爱与追求,旋律中回荡着这位音乐巨人要与命运抗争的决心与誓言。良好的多媒体音响效果,丰富了学生的视听体验,使他们对人物的内心世界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当课文内容涉及到孩子们比较陌生的事物时,多媒体课件也显示出其直观展示的长处。如学习《安塞腰鼓》一课,先连续播放粗犷豪放的演出画面,让学生看到了“一群茂腾腾的后生们,发狠了,望情了,没命了的擂鼓狂舞”,感受黄土高原上人们的旺盛活力,体会腰鼓的火爆热烈风格,一边引导他们倾听鼓声,那能“使冰冷的空气变得燥热,使恬静的阳光变得飞溅,使困倦的世界变得亢奋”的鼓声,确是有着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学生的情绪完全融入其中,然后再来朗诵课文,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个性.活力

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创造一种适合学生成长的教育,是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张扬自己的个性,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然而,学生的差异是普遍存在的。他们各自的学习起点、反应速度、记忆品质、学习方式以及对新事物的认知、领悟能力都存在很大差异,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很难顾及到这种差异,因而也就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利用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却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使学生实现个性化的学习。如我们利用计算机网络的双向性,了解学生的心理及现状,便于有针对性地启发学生,由于没有面对面的顾虑、拘束,学生多数能放开胆子说出心里话,教师可适时点拨、鼓励、解答问题。

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互动性,我还鼓励学生按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学习内容或学习方式。如通过网上信箱检查学生的作业,帮助爱好写作的学生批改作文;同爱做课件的学生交流资料、图片等,使他们打心眼儿里喜欢学习语文。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下,一些学生不再把学习看成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饶有兴致的事,故而乐此不疲,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释放与展示。?

五、会用.用好

在用多媒体设施辅助教学时不能滥用课件。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课型、所有的课文都适合用计算机辅助授课。教师应视实际情形定夺。如一些议论性、说明性的文章就不一定采用多媒体课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应注意不能远离甚至脱离“文本”,于无意间省略了学生对书面语的体验过程,导致他们对语言文字的反应迟钝,排斥、厌烦,甚至领悟力下降。学生一旦对课件产生了依赖性,只对图片发生兴趣,便降低了对文字的敏感性,想象枯竭,影响了语文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

总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计算机、多媒体用于教学,不是一种奢侈的摆设,更不是一种高科技手段的炫耀,而是一种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简便快捷的工具,利用计算机进行教学是未来社会对教育的呼唤。为此,我们必须会用它,用好它,让它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大有作为。

21世纪是学习的时代,只有终身学习、终身研究的人,才可能有“本钱”为“人师”。时代不同了,教师不能再做凄苦的蜡烛,“蜡炬成灰泪始干”,要做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角色。教师的形象可以理解为是一部可以升级的“电脑”,随着时代的需要不断“充电”,不断扩大“内存”,不断地“更新换代”。教师的工作已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移动”或“复制”,而是“点燃”,是用智慧去点燃孩子们的兴趣,点燃他们对知识的渴望,使其熊熊燃烧,照亮他们的人

信息系统整合 第6篇

关键词:医院;财务资产;信息系统;整合策略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我国医院卫生体制的不断改革,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医院财务管理方面的应用日益广泛。在信息技术广泛普及的今天,我国传统的医院财务管理系统已经不能够适应新时期的要求了,如何实现医院财务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实现财务信息的资源共享,成为当前医院发展的重中之重。要想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整合医院财务资产信息系统是当务之急。

一、医院财务资产信息系统的整合作用

1.完善了财务管理体系

医院在整合财务资产信息系统的工作中,通过进行账目的集中处理,科学设置基础科目,加强对数据信息的管理,将医院的会计核算、科研经费、薪金等众多方面的内容集中在一起,有效完善了医院的财务管理体系。与此同时,医院不仅实现了财务的规范化管理,而且加强了不同的工作人员的责任分配,落实了责任制度,彻底改善了传统的财务工作模式,使财务管理的职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化。

2.提高了医院的内控水平与服务水平

医院通过应用新型的财务资产信息系统,加强了医院各项财务工作的规范,强化了资产的管理流程,而且加强了责任制度的落实,医院的财务管理部门能够在进行资源信息共享的同时,加强问题的反馈与监控,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不仅能够减少由于责任不明晰等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而且能够降低财产风险,保证医院财产安全。与此同时,经过整合的财务资产信息系统不仅能够实现财务信息的集成,而且能够将有价值的意见或者建议保留住,以此给医院的重大决策提供准确的财务数据,为医院的重大决策奠定信息基础。

3.提高了医院财务部门的工作效率

医院通过进行有效的财务资产信息整合,不仅实现了数据的共享,而且提高了财务部门的工作效率。在医院财务资产信息系统的整合过程中,把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落实到医院的各个部门,统一管理每一个科室的财务状况,在资源共享的同时,实现财务信息的动态化管理,进而满足现代医院的持续发展需求。与此同时,医院通过及时记录财务信息,能够实现对医院财务信息的及时掌控,更好的避免了财务问题的出现,促进了医院工作效率的大大提高。

二、传统的医院财务资产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医院财务资产信息系统中,医院财务通常都有独立的财务网络系统,而医院的收费系统、门诊,以及医院的药品管理系统等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医院信息系统的子系统。与此同时,医院内部的经济管理系统、物资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等是单独的系统,它们分布在不同的部门,进行单独的计算审核,而且彼此之间互相封闭,缺乏一定的联系。因此,这样的医院财务资产信息系统给医院的经营管理带来了不便。

在传统的医院财务资产信息系统中,每一个子系统之间都是相互独立的,子系统与子系统之间互不相连。这样的系统模式不仅会造成数据的重复录入,而且工作效率低,工作量大,几乎无法达到信息化的要求,信息资源的大量浪费会导致计算机网络的优势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计算机信息资源。医院面临着这样的计算机财务管理系统,必须要对医院内部的每一个部门都进行财务信息的科学化管理,完善财务资产信息系统,实现财务信息资源的网络共享,进而促进医院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医院财务资产信息系统的整合

1.整合原则

要想将医院信息系统中的相互独立问题解决,就必须要全面考虑医院财务信息来源数据。当前,医院的财务资产信息系统涉及到医院内部非常多的部门,而且整合难度大、时间长。因此,医院在进行财务资产信息系统的整合时,一定要整体规划、一步一步地实施,系统集成工作的完成一定要稳扎稳打,按部就班。

2.通过调研,设计需求方案

要想有效整合医院信息系统,充分的市场调研与科学的需求方案是其整合成功的关键。医院不仅要加强相关医院的调研,而且要对软件公司要有充分的了解,以医院管理的实际需要为基础,根据不同的岗位需求进行不同程度的整合。在进行需要方案的设计时,要根据医院的工作流程进行分类汇总,进而建立健全符合医院实际的财务资产信息系统的需求方案。

3.现代医院财务资产信息系统整合的整体需求

(1)建立一个科学的财务资产信息系统,其不仅要能够实现医院财务数据的共享,而且每一个子系统在各自完成独立的工作时,还能够进行彼此之间的沟通,子系统之间能够相互监督、相互牵制。这个财务资产信息系统要能够进行科学的核算、预算、结算,以及各种经费支出的整合和管理等,形成医院财务管理的网络化体系。

(2)在整个财务资产信息系统中,每一个部分都有其各自的作用与相应的工作。会计核算主要包括账目处理、出纳管理、现金管理、票据管理等;资产管理主要包括对各种合同的管理、对各种资产的管理,以及对库存量的管理等;工资薪金管理主要包括对工作人员工资的查询,以及对各种奖金的申报等;科研经费管理主要包括科研经费的限额、经费使用的实时监控等;成本核算管理主要包括节约能耗,降低成本;全面预算管理包括预算的上报、下达等。

(3)在医院财务资产信息系统中,建立一个工资查询平台也是非常重要的。工资查询平台的建立不仅能够方便工作人员实时查询自己的薪金状况,而且能够使每一个员工都能够清晰了解医院的奖金分配,科室资金等。

(4)医院财务资产信息系统的建立要与医院的其他资产工作息息相关,整理工作流程,严格编制资产管理软件,而且医院内部的每一个部门都要受到资产信息系统的总体控制,同时受到严格限制的还有操作人员的操作权限。

四、医院财务资产信息系统的分布实施

1.医院要整合的部分是会计核算、全面预算、绩效考核等,将每一个方面的数据进行汇集,要能够将这些数据与资产管理的数据进行同时性的资源共享,而且要与医院信息系统、人事软件等进行数据的无缝接口。这一部分工作是医院财务资产信息系统建立的关键,也是医院会计工作的基础。

2.医院要进行资产管理的整合,资产管理的整合是涉及医院部门最多、工作量最大的工作,不论是资产的使用部门,还是管理实物的部门,甚至是财务管理部门等,都要进行细致的整合工作,建立科学全面的医院资产信息管理系统。

3.医院要进行成本控制的整合。成本控制是每一个医院的重要工作,贯穿于医院工作的始终,每一个部门。做好了成本的控制工作,不仅能够提高医疗质量,而且能够给医院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以进一步提升医院的竞争力。

4.医院要建立一个公开的信息查询平台,供医务工作者查询相关信息,尤其是个人的薪金查询,绩效考核查询等。

五、结束语

医院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医院的运营能否正常开展,是医院生存与发展的源泉。当前,财务资产信息系统是医院现代管理水平的一个显著标志,其不仅能够提高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而且能够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医院要想有效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就必须要从会计核算、资产管理、成本核算等众多方面进行全面的筹划,提高财务资产信息系统的整合力度,促进医院财务管理现代化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赵宜珍:医院财务管理研究与实践[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2]曹亚娜:整合财务资产信息系统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J].中国卫生经济.2009.28(10).

[3]董立友:加快信息化建设实现医院经济管理的高效率和高质量[J].中国医院.2009.13 (05).

[4]宋丽平:改进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提高财务信息利用水平[J].中国医药指南.2011.09(07).

信息系统整合 第7篇

1 多表信息整合的设计

1.1 系统设计

1.1.1 系统分析

前期工业水专业信息管理系统数据的流向如图1所示。

手工录入的数据和实时数据库中的数据由客户端显示,当录入时效结束后,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请求进行数据存储,同时客户端可以实时访问服务器端的数据库,以完成历史数据查询以及对异常数据的处理等功能[1]。在原有工业水信息管理系统平台的基础上,本设计把各报表中的关键数据进行提取并实现总表显示,对应的数据流向如图2所示。

图2对应的数据库各分表与信息整合总表均为服务器端数据库关系表,整合后的信息通过客户端被定时存入数据库的总表中,以便用户对数据进行查询。由于总表信息来自不同的子表,为了保证信息的同一性,信息整合总表不具有报表修改功能。

石化报表版式多样化,工程人员以电子形式实现这些报表,这需要对每张报表进行专门的设计。笔者根据每张报表的结构以及报表中内容和录入时效的不同,把报表进行拆分,拆分后的每一部分都对应后台数据库中的一个关系表[2],由于报表数量较多,对应数据库中的关系表的数量成倍增加,从而增加了多表信息整合的难度,其对应关系如图3所示。

1.1.2 设计流程

由于总表中数据项较多且来源不同,直接实现数据的整合困难较大。为此,建立一个关系表来记录总表中各数据项的信息,当获取数据时实时地从规则表中取出该项数据对应的信息,并根据获得的信息从已有的子表中进行查询及计算,故系统设计流程如图4所示。

规则表的建立是获取数据的关键,也是多表信息整合的基础,其结构如图5所示。

通过对内部编码、类别1编码和类别2编码的组合来唯一确定该数据项在总表中的位置,同时与数据窗口的数据名称一一对应。图5中“来源”表示数据项的来源,包括来自本总表自身的数据、各分表的数据、实时数据库中的数据以及没有提供的数据;“来源描述”为数据项对应分表的表名,用来从该分表中检索所需数据;“表达式”则是对取自分表中的数据进行的相应计算。

信息整合过程中,由于部分数据项之间以及数据项本身需要经过表达式进行数据之间的运算,故在规则表中添加“表达式”列,记录数据之间的运算规则。通过在PB程序中嵌入动态SQL语句,并结合动态数据窗口对数据进行动态查询。由于各数据项对应的表达式形式不同,且max等函数在动态SQL语句中无法运行,故需进行表达式的专项处理。

对时间的处理是石化报表设计中的重点,由于时间间隔不同,给数据存取带来了一定困难。原工业水信息管理系统根据数据的录入批次(数据记录的日期)以小时为单位对数据进行存储,由于不同班次的起始时间不同,造成数据项在后台数据库各关系表中的位置各不相同,增加了数据整合的难度。为此,在规则表中增加时间信息,通过函数gf_num()获取数据在关系表中的行号及对应的录入批次。

由于数据来源部分是手工录入的,当在工段录入时效内检索到的数值为空值时,不能排除工作人员录入失误的可能。为了增强系统的合理性,检索数据应自动回退,检索上一条数据,并予以显示,提示操作人员对空值加以核实。用户对象的程序流程如图6所示。

1.2 软件实现方法

1.2.1 模块化编程

在工程项目开发过程中,为了提高代码的利用率和项目的完成效率,采用模块化编程方式,即当项目中重复利用同一功能或几个模块具有相似功能时,把相似功能进行有效提取,并通过代码形成模块,使整个系统更加紧凑、维护方便。

以石化工业水专业信息管理系统中的日历模块为例,因报表数量较多,大部分报表需要数据查询功能,而查询功能都需要获取历史日期,因此通过用户对象的形式对其进行模块化封装。模块功能则可通过对模块中封装的控件有针对性地进行编程实现。在报表窗口被打开时,触发事件ue_open()获得当前服务器的日期,作为日历对象的初值,日历中的控件被触发时,根据控件对应的功能实现日期的变换,并根据选定的历史日期进行数据检索。

1.2.2 函数化编程

在系统实现过程中,传统的编程思想往往局限于功能的实现,没有考虑系统的可维护性及二次开发。因此,与模块的编程思想相对应,在功能实现过程中,把单一功能进行函数化实现,增强了程序的可读性,同时在对系统进行编译时尽快定位,减少了编译时间、提高了效率。

石化工业水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实现对生产各工段的水质进行监测,如循环水、化学水及生活水等,以化学水系统为例,整合后的运行结果如图7所示。

2 综合评价

2.1 实时性

系统所需整合的信息主要来源于后台数据库中各分表的数据和实时数据库,其中分表的数据多为手工录入,对应的最小录入间隔以小时为单位,而实时数据库中数据对应的时间间隔则以分钟为单位。本设计通过对数据的不同来源进行统计并进行分类处理,实现对实时数据库中的数据以分钟为单位进行检索,即当窗口一直处于打开状态时,不通过按钮触发而进行的数据实时跟踪显示。手工录入的数据则按录入的最小间隔进行集中监测。

2.2 扩容性

本系统通过数据窗口与规则表的对应,提取数据项的描述信息,完成多表数据的整合。对未提供数据来源的数据项,进行空值显示,当后续数据来源被提供时,则只需根据开发手册,把数据项添加到规则表对应的位置即可,使系统具有良好的扩容性。

3 结束语

针对石化工业水信息整合的需求,对原石化工业水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了二次开发设计,将原有各二级单位的关键运行数据进行整合,便于企业管理层对各部门生产运行情况进行集中监测,方便生产调度和各部门的协调工作,提高了石化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

摘要:针对石化企业工业水专业信息管理系统各部门信息单一化、无法整体进行监测的缺陷,在原系统的基础上运用典型的C/S结构、结合PB开发软件和SQL数据库对该系统进行深度开发,完成了全流程、跨部门的信息交互,实现了石化工业水信息管理系统数据的整合。

关键词:C/S结构,PB,模块化,实时性,信息交互

参考文献

[1]梁向红.使用PowerBu ilder的Internet工具建立大化肥数据监控系统[J].化工自动化及仪表,2000,27(5):27~29.

智慧旅游信息系统的旅游数据整合 第8篇

面向面向服务架构的智慧旅游信息系统通过对5大服务体系的融合, 使得游客、企业、政府面对的不再是一个个孤立的系统, 而是统一的服务窗口。在这统一的服务窗口, 游客、企业等用户可以进行各种旅游事务的查询和申办、资源的统一获取、交互与协同。同时, 通过该系统也可以提高政府的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并能监控和优化相应的旅游服务质量。

1 旅游数据的研究

旅游数据是指旅游行业的相关企业、从业者及游客在从事旅游等活动时产生的各类数据, 主要包括企业、景区、游客、导游、旅行社、酒店等所产生的管理或业务数据。可以将这些旅游数据描述成:游客数据 (包括旅游行为、旅游习惯、消费习惯等) 、旅游城市信息资源库、旅游地理信息 (GIS) 数据库、物联网数据、旅游行业资源信息库、旅游气象数据 (PM2.5等) 、旅游宏观经济数据、交通数据、网络舆情数据等, 其中最为重要、应用价值最大是游客数据。根据面向服务架构的需求, 可以将这些旅游数据化分为三大类。

1.1 游客数据

该类数据主要由游客从事于旅游活动产生的旅游需求数据和旅游活动数据, 主要包括:旅游资讯查询、智能导游、旅游点评、旅游投诉、旅游活动推荐、产品销售、配套服务、消费模式、个人兴趣、爱好等等。

1.2 从业数据

该类数据主要是旅游从业者从事旅游活动时产生的业务数据或辅助数据等。主要包括:旅游产品信息、游客消费及行为分析、旅游信息发布、实时流量 (人、车) 监控和预测、客源地统计、接待统计、旅游舆情分析、灾害预警、拥堵预警、旅游市场精准营销等等。

1.3 服务数据

该类数据主要是政府服务或管理旅游活动时产生的业务数据, 主要包括:游旅信息、旅游政策的管理、旅游行业信息库的管理、游客数量及趋势分析、旅游目的地及行为数据分析、游客消费行为分析、旅游舆情分析、旅游宏观数据分析及预测等等。

2 数据整合的方法

目前在数据整合领域有很多成熟的机制, 结果智慧旅游信息系统的特性和需求, 我们采用数据仓库整合机制。它的机制主要有:实现数据驱动的架构, 它包括数据处理的分析、设计和数据整合的物理架构实现。

2.1 数据需求分析

旅游数据存在于众多旅游主体或活动之中, 如旅游景区、气象管理部门、酒店、旅行社、饭店、旅游管理部门等。数据的采集工作需要根据用户的需求来采集, 因此就需要对各用户的数据需求有详细的了解。旅游数据的采集除了可以主动采集外, 也可以定期或定时采集某些固定的数据;定期或固定的采集方式可以利用相应的数据采集设备进行数据的实时采集, 比如利用监控摄像头、GPS、人流量视频监控技术、环境检测仪等设备对相关的旅游地进行实地的旅游数据的采集。综上述, 旅游数据可以分为:

(1) 事务处理的数据。它的常见典型是联机事务处理的数据。

(2) 网站 (系统) 数据。包括网站的来源IP、流量、网站的销售数据及政府游客服务中心的服务数据等等。

(3) 数据仓库的数据。它们存储和处理着供用户使用的数据。

(4) 分析数据。

(5) 非结构化数据。它包括:文本 (文档、笔记、记事和通讯录) 、图像、视频、音频、社交媒体、传感器数据 (如人流量、车流量统计) 、天气数据等。

(6) 半结构化数据。其中包括演示文稿、数学模型、电子邮件、图形和地理数据。

2.2 流程的规划

旅游数据从产生到利用需经历数据的采集、数据的分类、数据的选取、数据的装载、分析等过程, 因此旅游数据的整合也需要建立在旅游数据的产生流程之中。

(1) 首先从主动服务架构的角度, 选择要产生的业务范围。

(2) 选取该业务范围内的核心数据, 即最有价值的数据 (或与其它用户具有关联价值的数据) , 建立起关系型的数据。

(3) 整理出来的关系型数据要支持整个系统的大数据分析、统计、汇总等。

(4) 建立起要采集的数据的的标准, 统一数据格式、采集方法、使用方式, 设定一个共享的技术方法和目的。

(5) 最终建成“统一数据架构”。实现有效、实时、精确地与现有的业务数据结合, 产生精准的旅游业务整合数据。

2.3 技术方法

2.3.1 数据采集方法

各类旅游信息数据的收集、核准需要通过运用不同的采集方式, 主要有:仪器设备实时采集和实地采集、走访调研、网络收集等。

2.3.2 数据采集技术

目前主流的、成熟的大数据采集技术主要有:Kafka、Scribe和Flume, 这里主要介绍下Kafka。

在旅游大数据系统中, 常常会碰到这样一个问题, 整个旅游大数据是由各个应用子系统来组成, 各种类型的旅游数据需要在各个应用子系统中高速、低延迟的不停流转。传统的消息系统并不适合大规模的数据处理。Kafka的出现, 解决了同时在线应用 (主要指消息) 和离线应用 (主要指数据文件, 日志) , 它降低了系统组网的复杂程度, 它类似于插座, 各个子系统类似于插头, 插在它上面, 即Kafka承担高速数据总线的作用。

Kafka将消息以topic为单位进行归纳。将向Kafka topic发布消息的程序成为producers。将预订topics并消费消息的程序成为consumer。Kafka以集群的方式运行, 可以由一个或多个服务组成, 每个服务叫做一个broker。producers通过网络将消息发送到Kafka集群, 集群向消费者提供消息, 如图1所示。

2.3.3 数据分析

旅游数据的分析主要利用分布式数据库或分布式计算集群来对海量的旅游数据进行普通的分析和分类、汇总等, 以满足用户特别是政府和企业对旅游管理的需求。实时性的分析常用Oracle、Green Plum的Exadata和My SQL的列式存储Infobright等, 而基于半结构化数据的分析则使用Hadoop。

2.4 大数据挖掘

与数据统计和分析过程不同, 旅游数据的挖掘一般不会事先预定好主题, 数据挖掘主要是在现有数据上进行基于各种算法的计算。比较典型算法有Kmeans和用于统计学习的SVM及用于分类的Naive Bayes, 主要使用的软件工具有Hadoop的Mahout等。

3 总结

旅游数据的整合要以旅游信息咨询服务体系、旅游安全保障服务体系、旅游交通便捷服务体系、旅游便民惠民服务体系、旅游行政服务体系等5大体系的业务体系为流程, 规划出统一的数据标准, 以此推动利用大数据来完善旅游目的地政府的旅游管理和决策、改善旅游行业的运营、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感等。

摘要:在智慧旅游建设背景下探讨政府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过程中如何将分散的旅游服务数据 (如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游客集散中心、旅游信息网站、天气信息等) 整合起来, 为设计面向服务的智慧旅游信息综合管理系统提供理论依据, 从而实现提供给游客良好的旅游体验感。

关键词:智慧旅游,数据整合,信息系统

参考文献

[1]罗成奎.大数据技术在智慧旅游中的应用[J].旅游纵览 (下半月) , 2013 (08) .

[2]付业勤, 郑向敏.我国智慧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开发研究, 2013 (04) .

[3]徐波林, 李东和, 钱亚林, 刘燕桃.智慧旅游:一种新的旅游发展趋势--基于现有研究成果的综述[J].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3 (07) .

[4]徐舒.基于智慧旅游的秦皇岛市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建设[J].商, 2013 (11) .

[5]李丁, 贾志洋, 汪际和, 陈旭.智慧旅游管理与智能推荐技术[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3 (07) .

[6]史云姬.体验经济时代下新一代通信技术在智慧旅游中的应用[J].科技视界, 2013 (09) .

[7]林若飞.国内智慧旅游研究现状述评[J].旅游纵览 (下半月) , 2013 (03) .

[8]张静.互联网+思维助推开封智慧旅游发展新思路[J].旅游纵览 (下半月) , 2016 (10) .

信息技术与系统结构整合的创新实践 第9篇

进入21世纪以来,由现代信息技术引发的全球信息浪潮冲击着传统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信息化已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旋律。由于目前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计算机在各个领域广泛应用,因此要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就需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出发,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学习和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信息技术与系统结构整合的必然性

《计算机系统结构》是计算机专业中的核心课程,由于课程比较抽象,涉及的知识点广等特点,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普遍反映难度较大,不易理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机整合,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融进课程,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与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

2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课程质量

我们采用了TDN—CM++计算机系统结构教学实验系统,该系统可以通过多种原理性计算机的设计、实现和调试来高效率地支持《计算机系统结构》等课程的开放式教学。系统采用通用逻辑器件和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并用的方式,既能给熟练掌握复杂逻辑系统设计的CPLD工具的学生提供高档的实验平台,又能对不熟悉这些内容的学生提供易操作的实验平台。符合循序渐进、先基础后提高的教学原则。系统具有实验电路检测功能,通过人机交互方式可实时在线检测各实验单元的好坏以及模型机实验线路连接是否正确。该系统能动态显示计算机的工作原理,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将抽象性、时空性很强的难点内容变为可视性动态演示,图文并举,一目了然,提高了学生的实验兴趣。

3 重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实验效果

《计算机系统结构》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实验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有感性认识,加强理解,并可以锻炼其动手能力。在实验课上,一定要保证所有学生都参与实验,实际动手,认真操作,分析实验结果,遇到问题和故障,能够通过思考来解决。为了提高实验效果,我们有针对地设计实验内容,编写实验指导书。首先我们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通过PC机+实验箱+大屏幕投影仪演示实验箱的功能、软件的使用、使用CPLD工具在PC机上进行自动化设计、如何下载程序到大规模可编程逻辑部件。然后指导学生如何把实验箱排线连好,如何编译连接成功,最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人机交互方式,通过数据流通图的演示,根据动态实时显示模型计算机各部件之间的数据传送以及各部件和总线上的所有信息。这种图形调试界面的多媒体辅助教学,从而获得极佳的教学效果,使原来抽象、枯燥的计算机硬件部件动态显示在流通图中,把难度较大的重叠、流水概念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较容易地把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计算机五大部件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理解计算机五大部件如何工作,实验中学生可自己设计数据,用微程序控制、硬联线控制、硬件描述语言3种不同的方法实现同一功能的教学型CPU,并能在计算机的流通图中看到CPU程序运行的具体过程,包括微程序控制器、BIU控制器以及FIFO控制器如何译码、分析的全过程。

4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要集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论,倡导实行科学化的教育过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体从以下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提供创新的氛围,培养创新意识。即在教学过程中,鼓励教师把科研引入课堂,通过设置符合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内容,给学生展开讨论和交流提供机会与场所,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设置创新情景,培养创新技能。即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拨专款建设创新实验室,为学生科技活动提供实验环境。实验室实行开放式管理方式,让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设计开发小产品、小软件。

(3)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即在专业课程中,教师划定一些范围,支持和鼓励学生通过自学思考提出问题并自行解决问题。这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计算机系统结构实验室预约性全面开放。实验室可吸收学生参与到新实验的开发中来,使学生真正能通过实验得到认知的升华。指导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参与到嵌入式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课题中,以及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种竞赛活动,进一步培养其动手和创新能力。

5 结束语

通过以上教学实践,把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机地整合,将硬件描述语言,先进的CPLD技术引入到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实践教学,以创新设计模式为指导,通过更新传统实践教学中的陈旧内容和模式,创造一个从验证转向设计的全新的实践教学环境。从学生反馈和教学评估结果来看,该实践教学方法非常有效,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新时代的产物,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发展。

摘要: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机地结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实用型人才是教育创新课题。适应时代主旋律,采用多媒体技术、CPLD技术和硬件描述语言等多元化教学方法提高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对此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信息技术,系统结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唐涌杰.面向21世纪高校实验教学改革思路[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0(5).

[2]杨小龙.计算机组成原理与系统结构实验教程[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3]李山山,汤志忠.基于FPGA的开放式教学CPU的设计与测试系统[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5(14).

信息系统整合 第10篇

“整合” (Integration) 是将组织中个人、各部门的活动综合并协调一致的过程, 是知识和信息的流动。实现科研资源有效整合, 也就是要在知识与信息充分流动的基础上实现各种科研资源, 如人才、设备、资金、项目、成果等的有效配置和合理重组, 保证共享共建, 使之尽可能高效、低成本地融入到科研过程, 减少整合过程中的交易费用与重复建设, 推进科研目标的顺利实现。

我国具有丰富的科研资源, 一方面为科研水平的提升提供了坚强的物质后盾, 另一方面为我国经济实现又好又快提供了动力源泉。然而, 由于受到传统科研管理体制的影响与地方利益、部门利益、个人利益等的驱使, 在科研资源的配置过程中, 相关于人才、资金、设备、项目、成果等的信息流与知识流并不能在各科研组织间顺利实现交互共享, 这就很容易导致资源配置过程中的交易费用过高, 难以有效整合。究其原因,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科研人才流动不顺畅

科研人才是科研活动的主体, 是最具创造力的科研资源。影响科研人才整合的最主要的因素是与科研人才流动息息相关的户籍、社会保障与内部激励等。然而, 我国还存在着较“硬”的户籍限制与社会保障约束, 同时科研组织内部的激励机制也不健全, 激励手段方式也较单一, 往往只偏重于物质激励, 忽视了精神激励。这就使得科研人才在流动、交换过程中会受到多重的束缚与顾虑, 难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才能, 遏制了整合效应的发挥。

2. 科研资金结构不合理

科研资金是科研活动的血液, 是进行科研生产的关键。然而, 由于我国缺乏统一的科研资金调配系统, 在配置科研资金时容易造成资金投入结构不合理, 对应用研究、试验开发领域投放过多, 而基础研究领域的投入不足。这一方面影响了科研活动的后劲与潜力, 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科研资金的无效利用。另外, 在科研资金来源中, 社会化融资的局面还没有打开, 政府投入所占比重依然过大, 这一方面导致了对政府的依赖性过大, 造成政府负担过重, 另一方面也忽视了社会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力量, 他们因缺乏资金投放、获利的平台, 因信息不对称而无法融入到科研过程。

3. 科研设备调控不完善

科研设备是科研活动的支撑, 是科技进步的助推器。然而, 由于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设备共享的顶层管理机制, 使得一部分科研组织出于保密性、安全性、竞争性的考虑, 不愿意共享自己“先进”的设备, 惟恐其他科研组织赶超自己, 另一部分科研组织则碍于面子工程、形象工程, 宁愿自己购置、研发, 也不情愿借助已有的设备。这种“恐后”、“求全”的观念主要是由于他们没有看到信息共享、资源合作带来的规模报酬递增、交易费用递减等效应。

4. 科研项目审批不严格

科研项目是科研活动的载体, 合理的科研项目共享系统能有效地把控项目审批, 规避重复建设。然而, 由于在科研项目审批方面没有建立起明确的审核与监控监理机制, 使得各科研组织在进行项目申报时, 无法获得自己所申报的项目是否与其他科研组织的雷同或已申请过。另外, 在项目运作过程中, 由于缺乏共享的信息系统平台, 使得科研组织在某些能进行技术、人才、设备等方面优势互补的项目达不成合作, 同样也造成了科研资源的浪费。

5. 科研成果供需不匹配

科研成果是科研活动的具体实现, 是科研生产的结晶。完善的科研成果共享体系能够促进科研成果迅速地转化为生产力, 缩短研发周期。然而, 由于在科研资源整合过程中依然存在着科研体制和经济管理体制相互脱节的现象, 导致产学研分割, 研制出来的成果脱离实际, 不能符合市场需求;其次, 由于缺乏中介性质的科研成果转化服务机构或信息系统平台, 使得许多科研组织的科研成果无法顺利实现产业化商业化, 创造更多的价值。

二、信息系统平台是实现科研资源整合的有效路径

综上分析, 可以发现在科研资源整合的过程中, 信息交流与共享贯穿于每一个要素的整合过程。如何实现各种资源的流通共享, 已成为科研资源实现有效整合所面临的一个首要问题。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成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完美的方案, 依靠信息系统平台提供的强大的快速的信息流、知识流的传输交互, 使得科研组织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 花最少的代价实现资源整合, 最大限度地降低交易费用。

1. 信息系统能有效地破解信息不对称, 降低交易费用

借助信息系统平台, 科研组织可以把自己所需要的资源信息集中在该平台上进行发布、交流, 实现信息的共享与快速匹配, 无须再像以前那样支付巨额的人力、财力、物力去搜寻、匹配所需资源, 并且随着交易次数、合作程度的不断扩大加深, 科研组织间的信任度也会逐渐提高, 其合作的不确定性与风险也逐渐降低, 交易费用也随之减少。这样, 科研组织可以把更多的时间与精力集中在如何开发、提升资源的价值和技术的研发上。

2. 信息系统能有效地促进组织结构变革, 适应时代要求

高效的信息系统平台, 需要完善的组织结构与之匹配。随着信息系统的导入, 科研组织内部的管理结构和人员的素质结构也要求发生相应的转变。信息系统带来的高效率会使科研组织在结构设计时更偏重于信息流的传输, 更侧重于向时间观念、效益理念转变, 因此可能会引致组织管理机构的蜕变与精简, 使得科研组织传统的金字塔组织结构 (如直线制、职能制等) 向现代化的组织结构 (如扁平式) 转变, 用“系统思考”的方法来提高信息传递的速度与质量, 减少时滞与失真, 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3. 信息系统能有效地促进优势互补, 形成规模效应

以信息共享为纽带的科研资源整合, 能够促使科研组织合作, 产生规模报酬递增的效应。通过信息系统的资源聚集效应与共享功能, 科研组织可以把其他科研组织所拥有的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源与自身的劣势资源整合起来, 在合理的利益分配的基础上形成共赢的机制, 从而减少资源重复开发、购置的时间与成本, 最大限度地利用、挖掘现有资源的价值。并通过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来提高合作的广度、深度与厚度, 减少机会主义行为, 降低资源整合中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 形成规模报酬递增的合作效应, 实现“1+1>2”。

4. 信息系统能有效地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反映“民生”需求

以信息系统为平台的科研资源整合能够拉近政府与科研组织间的距离, 加快信息传递, 缩短服务周期。借助网络化平台传递信息的高效性与广泛性, 政府可以把其所制定的与科研资源整合相关的政策措施传递给科研组织, 保证科研组织能在第一时间内了解政策变化的动向, 把握政策内容的精神, 及时做出相应的科研战略与组织安排, 使政府不必像从前那样把相关信息从上往下地一层一层地传递给科研组织, 提高了行政效率。另一方面, 借助该平台也可以使科研组织能把自己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难题及时反应给相关部门, 无须再像以前那样自下而上地一级一级地反馈, 减少了部门时滞, 提高了决策效率。

三、基于信息系统平台的科研资源有效整合的实现

信息系统平台是实现科研资源整合的帕累托改进, 是有效的路径选择。通过构筑涵盖科研资源领域诸要素的网络信息平台, 可以实现信息共享。其具体的实现安排如下所述。

1. 科研资源信息发布的实现

科研资源信息发布的实现是基于信息系统平台的科研资源实现有效整合的前提。首先, 鉴于平台运作的安全性与可操作性, 应实行会员制与审核制。科研组织如果要享受该信息系统平台的各项服务, 就应按照相关要求填写真实信息, 注册成该信息系统平台的会员, 这主要是便于对科研组织信息的审核与科研组织间的联系。注册成会员之后, 科研组织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特性选择相应的界面, 或资源供给平台或资源需求平台来发布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见下图。

2. 科研资源匹配交易的实现

科研资源匹配交易的实现是基于信息系统平台的科研资源实现有效整合的关键。当系统平台的资源信息量聚集到一定规模后且供求量基本持平时, 就可以利用该平台对相应的资源进行匹配交易。科研组织可以先通过信息系统平台的搜索引擎, 直接在科研资源数据库中搜寻自己所要的信息。倘若有适宜的信息就可以与之联系, 进行价格磋商、现场核实、签订合同、实物交割等;倘若现阶段没有匹配到合适的交易, 则可以将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按照上述要求发布在相应的界面上, 便于其他组织的搜寻与匹配。见下图。

3. 科研资源整合平台相关指标的统计

科研资源整合平台相关指标的统计是基于信息系统平台的科研资源实现有效整合的反映。作为科研资源整合平台的管理者或运作者, 对系统平台所反映出来的各项指标如访问量、会员注册量、资源关注率等统计分析, 可以更好地了解系统平台当前运作的状况, 及时做出相应修改。如根据对网站访问量的统计, 可以对该信息系统平台的普及率、关注率进行量化反映, 如果发现访问量在逐渐减少, 说明该系统的普及率与关注率正趋于下降, 因而应采取措施, 如加大对系统的宣传力度、提升系统的服务功能等来吸引更多的科研组织等。

4. 相应保障措施的安排

前台的良好运作离不开后台的完善保障, 在构筑或运作科研资源整合信息系统平台的同时, 也需要相应的保障措施。人才方面, 要破除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束缚与限制, 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方式 (如知识激励、文化激励、信任激励等) 来鼓励人才流动与互换。资金方面, 要优化经费投入结构, 加大对基础领域的投入, 切实提高科研水平的开发潜力与后续动力;在科研经费来源方面, 要鼓励支持社会化资金参与科研资源的整合过程, 通过社会化资金的介入来补充、增强科研资源整合的活力与后劲。设备方面, 要消除形象工程、“求全”观念与“恐后”思维, 本着共享共荣的理念, 加强对科研设备的利用。项目方面, 要实时追踪项目申报或在建项目, 鼓励广大科研组织把自己申请过的或正在申请的项目实现共享, 同时要加大对项目审批的透明性和项目合作的协作性, 提高科研组织的积极性。成果方面, 要鼓励广大科研组织在保护好知识产权的基础上, 加强产学研的交流, 加快产业化、商业化进程, 提高成果利用率。

在做好上述五种科研资源共享的基础上, 还应加强系统平台网络技术建设的投入与支持, 以坚实的资金后盾、技术支撑来保障系统平台的型构与实现, 并应加强网络安全技术, 以稳固的安全防范技术来防止恶意行为的破坏与攻击。最后, 还应有相应的科研资源共享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来保证科研资源整合的有序性、合法性与高效性。

参考文献

[1]李显君:关于管理整合的初步研究.中国软科学, 2003年第4期

[2]Fergusson K.J., and P.M.Teicholz., 1996, “Achieving Industrial Facility Quality:Integration is the Key”,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 Engineering, vol.12 (1) :49-56

信息系统整合 第11篇

【关键词】“汉之星”;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有效整合

21世纪是以信息技术为主的时代,它对教育的要求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高度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的新型人才。因此,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是汉字学习的基础,就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信息化、全球化、个性化和人文化的挑战,它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已经势在必行。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但数字化时代,文字记录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革,电脑、平板、手机取代了笔和纸,汉字输入常常代替了一笔一画的汉字书写。现在有83%的人有“提笔忘字”的经历,74.2%的人在工作生活中书写机会已很少。但更值得注意的是,“提笔忘字”已趋向低龄化。那么就需要在学校教学中使用一种简单、实用而又易记的输入方法。

一、“汉之星”信息系统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整合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汉之星”与识字教学的有效整合正是新课标这一思想的具体体现。它直接引导教师从教科研入手,将汉字输入与汉字的记、识、读相融合,培养小学生对汉字的多方位整体识记能力,适应中小学生识字阶段边学习边输入汉字的需要,符合识字教学规律,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有利于保护和弘扬汉字文化,既能帮助学生记忆汉字,又能减少提笔忘字的问题,为中小学生提供了一个好的形码输入系统。

1、输入法的分类

当我们使用电脑时,用的最多的软件就是输入法。那输入法有多少种类型呢?常见的有拼音输入法、字型输入法。

拼音输入法是一种字音编码,特点是易学,只要掌握了汉语拼音的学生,基本上学习起来没有障碍。但是它的缺点很明显,拼音同音字较多,选词困难,而且注重字音,学生使用起来首先反映在脑子中的是字音,而不是字形,对语文识字教学没有什么帮助。

字形输入法是采用一种字形编码,把汉字常用笔划进行分类编码,优点一旦掌握后输入速度非常快,但是它的缺点是学习有难度,每一种字形输入法都采用自己的编码分类,学生需要专门花费大量精力记忆、练习,而且汉字拆分并不符合汉字的偏旁、部首,违反了汉字书写笔顺,而且不能反映汉字的读音。

2、“汉之星输入法”的优点

这两种输入法对于语文识字教学没有太大的帮助,那么有没有一种既能帮助人们快速运用电脑进行输入,又有利于人们记住汉字的书写结构与发音,帮助学生学习汉字的输入法呢?那就是“汉之星输入法”。

“汉之星”在输入方法上,以形为主,以音托形,符合汉字构字原理和识字教学规律,而且创造性地实现了全部汉字的“首码+尾码+音码”的三码输入,编码具有极强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例如把“好”拆分为“女”和“子”,把仝分为“人”和“工”。输入时取两部分的拼音首字母分别作首码和尾码,再加上整字的拼音首字母为音码即可得到要输的汉字。对于不能或不宜拆分的独体字,采用首位笔画进行编码,总体规则简单、易学易用。

它依据汉字结构和书写顺序,采用两分法对汉字进行拆分,实现了汉字输入与识字、书写的紧密结合,既记忆了“音”又记住了“形”。培养小学生对汉字的多方位整体识记能力,适应小学生识字阶段边学习边记忆汉字的需要,符合汉字构字原理和识字教学规律,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利于保护和弘扬汉字文化,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认识汉字、欣赏汉字、理解汉字。

而“汉之星”汉字输入系统同时具有字、词的查询功能,这就是“汉之星”汉字输入系统的导学功能。导学功能可对汉字的拼音、笔画、结构、码元、释义、组词、近义、反义、造句和与之相关的姓氏典故等进行查询,也可对词语的拼音、释义、同义、近义、反义等进行查询,功能强大。

二、“汉之星”信息系统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整合益处多多。

识字教学是语文低年龄学段的一个教学重难点,尤其是一年级孩子年龄小,学得快忘得快,写字不规范,有时只记得字形,笔画任意书写。因此为了加深记忆,免不了大量读写,这就造成了语文识字教学的枯燥。而汉之星输入这一形象直观的手法,通过对汉字的拆分、组合,计算机输入,学生在头脑中多次浮现汉字及其部件的形体,加强了对汉字字形的记忆。同时,开发了学生识字的潜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适合学过部首开始认识基本汉字的小学生进行练习。

1、练习指法

实验教师利用课前让学生在纸键盘上找出相应的位置,并学习练习正确的指法,采取分组竞赛的形式,既加强了大写字母的识记,又教会了学生正确的指法,为今后的汉字输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系统学完之后,使用“汉之星”教学平台的“大小写练习”,以游戏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进行巩固练习。

2、练习“口令”

在笔画、偏旁、独体字的学习时,重点强调学生对它们音节首字母的掌握。在刚开始进行识字教学时,要求实验教师通过充满趣味的“对口令”来加强效果,如师“我说横”,生“我说hhh”。只有在学生掌握一定量的偏旁、独体字后,再教怎样用汉之星系统把它们输入到电脑中。

3、学习拆分

合体字的教学。学会了独体字输入方法后,合体字就简单多了,能正确拆分就可以。我认为对于低年级学生识字,课堂上能够整合多少就整合多少,在不加重学生的负担的情况下,循序渐进,逐步提升。

4、高低搭配

面对学生存在的差异,鼓励实验教师对学生进行“高低搭配”,成立“互助”小组,帮助他们制定合理的目标,逐一实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所以,学生对识字教学是满怀期待的。

三、“汉之星”信息系统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整合在我区的实践。

自《汉字输入与识字教学相整合提高学生识字写字能力的研究》课题研究和推广应用后,我就不断地探索着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的课堂模式,如何做到自然渗透,无缝整合。

1、统一思想

组织实验教师认真学习《“汉之星”汉字输入系统信息技术教学指南》、《教你快速学汉字——“汉之星”汉字输入系统识字教学指南》等内容,明确了此项实验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统一了思想,树立了信心,使一二年级全体语文教师积极投入到教学研究中来。

2、多学多练

课堂上,通过对字形的拆分,对口令,如师“我说明,明天的明”生对“日月明,RYM”, 在游戏中加强了学生对生字字音、字形、编码的识记。课堂上还经常开展“你问我答”游戏和在电脑上汉字输入两个环节,它们是枯燥识字教学的一个调节剂。由于学生对生字码元已很熟悉,所以这个环节不会占用太多的教学时间,同时对生字又进行了一次巩固记忆。

3、形成模式

多次举行了“汉之星”观摩研讨课活动。汉之星与识字教学整合后的课堂,已形成了这样的识字教学模式:“认读音—记字形—对口令——说编码—扩词造句—写好字”,这样的识字课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牢固有趣。

通过实验学校组织的整合课堂模式探讨,现在基本上能做到无痕融入,形成了具有个性化的课堂模式。所谓的“个性化”,就是用汉之星输入法辅助识字教学,努力达到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的有效整合,在识字教学的同时为汉字输入做好准备。

4、总结经验

传统的识字教学中,分析字形的方法有加偏旁去偏旁法,形近字比较法等。汉之星与识字教学整合后的课堂,实验教师同样会采取这些方法进行识字,只不过在学习合体字时,会有目的的重点引导学生采用汉之星拆分法来分析、记忆字形。如“日+寸=时”,这种方法既能帮助学生识记生字,又能调动学生以往记忆,使所学知识系统化。这其实就是传统识字教学中的“加一加”,只是将其名称改变罢了。

通过实践发现,从一年级开始进行整合效果最佳。汉之星拆分法对学生识记合体字的帮助特别大,这也是现在语文课上用到的最频繁也是最有效的识字方法。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写一手规范的汉字尤为重要,看着屏幕上的汉字的笔顺和占位去书写,纠正了孩子书写生字时错误的笔顺;看着它的演变过程更加深了对所学汉字的印象。

总之,通过“汉之星”在识字教学中的运用,学生的识字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让汉学的学习变得快乐、有趣。“汉之星”与小学语文的有效整合达到了汉字输入和语文能力提升的双赢。“汉之星”能够促使学生快乐识字,让学生品尝到学习语文的便利,是提高语文识字教学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

[2]《教你快速学汉字》[“汉之星”汉字输入系统识字教学指南]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3]《汉字的起源》王婷著

信息系统整合 第12篇

0.1项目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化和网络化正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各个层面。近几年南昌局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基础设施初具规模,构筑了覆盖全局的数据通信网络。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TMIS)、列车调度指挥系统、客票发售与预订系统、医疗保险信息系统、办公管理信息系统以及各部门专业管理系统等在全局运输组织、客货营销和经营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系统的建设,都离不开网络平台的支撑,而且随着今后应用系统的不断增加,以及网络上数字、视频和语音三网合一的发展趋势,信息系统对网络平台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

0.2项目的提出

在铁路信息化建设初期,处于对信息技术摸索和初步应用阶段,因此采取了逐项依次推进的建设思路,各系统自成体系建设,缺少总体规划和方案,虽然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也造成现在已经投产的项目设备资源独占和基础数据共享程度低的实际问题。各系统独立建设,造成网络与数据资源共享困难,阻碍了铁路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在铁道部下发的《实现我国铁路跨越式发展的重点任务之三———加快实现铁路信息化》中也曾提到,“由于铁路信息系统总体思路形成较早,在推进过程中调整不够及时,项目比较分散,造成资源共享、数据利用程度不高,功能发挥不够理想。”这充分说明信息资源不能充分共享已经成为铁路信息化建设走向深入的瓶颈。

要实现信息数据共享,首先应实现各信息业务系统的整合,尤其是对业务系统运行的基础———网络平台进行整合。研究目的也在于通过网络整合工程实现全局一张网络同时承载多个业务,以扭转过去分散投资、分散管理、资源共享难的不利局面,建设一个集数据、语音和视频为一体的技术先进、高速、安全可靠的基础信息网络平台,并针对南昌铁路局站段信息系统网络整合提出可行性方案。

0.3网络及通道现状

南昌铁路局目前投产运行的有TMIS、客票、车号识别、红外轴温、电力远动、水电监控、信号微机监测、公安信息管理、医疗保险信息系统等20多个计算机应用系统。由于各个应用系统均强调自身的安全性,网络系统建设自成体系,重复独立租用低速率网络专线通道,造成目前计算机网络通道租用费高昂,资金投入产出比较低。据统计,现在全局每年在通信上的费用7700万,其中TMIS、客票、车号识别、办公自动化、红外轴温、电力远动、水电监控、信号微机监测、公安、医疗保险、有线电视、事故救援、FMOS专线(FMOS是TMIS系统的子系统,但目前网络上是按独立系统收费)、财务专线14个网络通道租用费就大约5400万元左右。各系统可用带宽偏低,主干带宽普遍低于2M,大量使用64-128K低速通道;通道覆盖范围有限,有些小站没有专线;通道利用率忙闲差异大,多数系统平均网络利用率小于20%,导致网络资源严重浪费。

主要应用项目通道情况见表一。

表一南昌铁路局管内现有网络通道汇总表

根据电务处提供的2005年5月份南昌铁路局“铁路运输通信专线电路统计汇总表”的统计数据,路局为14个独立专网(不含调度指挥系统(DMIS)、调度专线等网络)在2005年5月付出的通道租用费为447.7万元(江西省专线约245万元/月、福建省专线约190万元/月;江西省医保VPN网约6.7万元/月;站段VPN网约6万元/月),折算全年通道租用费约为5400万元。在高费用的同时,各独立专网系统网络覆盖范围有限,覆盖范围不到250个中小车站。

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1 项目建设必要性

南昌铁路局生产布局调整前,整体网络构架基本与路局生产布局组织构架相吻合,多媒体应用需求不强烈,除局部地区外,网络带宽基本满足生产、办公需求。生产布局调整后,整体网络构架与路局生产布局组织构架产生较大差异,段一级管辖范围扩大,需要网络向车间、班组延伸,现有网络覆盖面不能达到要求。

现有网络按应用系统建设,一个应用一张网,各网独立,缺少统一规划,既浪费资源又难以管理。如果不尽早进行网络整合,随着信息化发展,将有更多的独立网络伴随着应用系统而产生,势必造成更大的资源浪费。现行系统产生的突出问题主要有:

(1)资源利用率不高,网络资源不能共享,不适应当前和将来生产力布局调整需要;

(2)广域网覆盖范围达不到应用需求,需不断扩展;

(3)一些系统广域网带宽严重不足,而另一些系统广域网带宽闲置浪费;

(4)大量数据流经由路局核心网络中转,数据流径不合理。

因此,必须对路局基础网络构架(广域网)进行调整,进一步强化基础网络建设。

1.2 项目建设可行性

项目建设可行性分为以下几方面:

(1)领导重视是网络整合的根本保证

对于南昌铁路局计算机网络整合,合理分配使用网络资源,节约通道成本,路局领导和各部门都有着深刻的认识,对此项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为该项目提供了大力支持。

(2)前期实验为网络整合做好了充分准备

在最初确定网络整合方案时,工程技术人员完成大量模拟实验测试工作,确定采用MPLS/VPN新一代VPN应用技术作为南昌局网络整合基础。MPLS/VPN已是当今世界网络整合的主流技术与发展方向,使用MPLS/VPN方式可以把原有多条独立租用的广域网通道整合到一个更高速的通道上,带宽提升,费用低于或相当于原先多条通道累计费用,尤其是地区至小站一级间,由于通道数目多,费用节省更加明显。高速通道带宽可在各个系统间动态分配,提高通道利用率。各系统VPN之间路由信息相互隔离,能提供准二层的链路隔离,安全性佳。使用BGP/MPLS的RT属性,方便配置应用系统(VPN)间资源共享需求。实验表明MPLS/VPN是一种较成熟技术,在电信、金融等行业已广泛采用,其良好的扩展特性,能为南昌局今后计算机应用系统增加、网点的扩充等提供安全、方便、低投资的接入。

(3)技术发展为网络整合提供了有力条件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MPLS技术的出现,基于网络的VPN即PP-VPN应运而生。PP-VPN整个操作是在网络上,而不是在客户端设备上。这种方式的VPN,降低了VPN客户的投入,同时又具有较好的网络拓展性、可管理性。

2 主要技术方案

2.1 MPLS/VPN技术

2.1.1 MPLS技术简介

MPLS是由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互联网工程任务组织)提出的新一代IP骨干网络交换标准,是一种集成式的IP Over ATM技术。MPLS是一个可以在多种第二层媒质上进行标记交换的网络技术,这一技术结合了第二层的交换和第三层路由的特点,将第二层的基础设施和第三层的路由有机地结合起来。第三层的路由在网络的边缘实施,而在MPLS的网络核心采用第二层交换。MPLS通过在每一个节点的标签交换来实现包的转发,它不改变现有的路由协议,并可以在多种第二层的物理媒质上实施,目前有ATM、FR、Ethernet以及PPP(Peer-Peer Protocol,点对点协议)等媒质。通过MPLS,第三层的路由可以得到第二层技术的很好补充,充分发挥第二层良好的流量设计管理以及第三层“Hop-By-Hop(逐跳寻径)”路由的灵活性,以实现端到端的QoS保证。

MPLS是一种特殊的转发机制,它为进入网络中的IP数据包分配标记,并通过对标记的交换来实现IP数据包的转发。标记作为IP包头在网络中的替代品而存在,在网络内部MPLS在数据包所经过的路径沿途通过交换标记而不是看IP包头来实现转发。当数据包要退出MPLS网络时,数据包被解开封装,继续按照IP包的路由方式到达目的地。MPLS网络包含一些基本的元素,在网络边缘的节点就称作标记边缘路由器(LER),而在网络的核心节点就称作为标记交换路由器(LSR)。LER节点在MPLS网络中完成的是IP包的进入和退出过程;LSR节点在网络中提供高速交换功能。在MPLS节点之间形成标记交换路径(LSP),一条LSP可以看作是一条贯穿网络的单向隧道。

从传统的IP路由来看,每一台沿途的路由器都要检查包的目的地址,并且选择一条合适的路径将数据包发送出去。而MPLS则采用不同方式,数据包虽然也沿着IP路由所选择的同一条路径进行传送,但是它的数据包头在整条路径上从始至终都没有被检查。

总的来说,MPLS可以看作是一种面向连接的技术。通过MPLS信令或手工配置的方法建立好MPLS LSP以后,在标记交换路径的入口(LER)把需要通过这个标记交换路径的报文打上MPLS标签,中间路由器(LSR)在收到MPLS报文以后直接根据MPLS报头的标签进行转发,而不用再通过IP报文头的IP地址查找。在MPLS标记交换路径的出口(LER)或倒数第二跳,弹出MPLS包头,还回原来的IP包,在VPN的时候可以是以太网报文或ATM报文等。

2.1.2 基于MPLS的VPN技术简介

VPN是基于公网、利用隧道和加密等技术,为用户提供的虚拟专用网络,它给用户一种直接连接到私人局域网的感觉。

(1)传统VPN组网方式

传统VPN组网方式分成两种:一种是专线VPN,另一种是基于客户端设备的VPN。

专线VPN使用DDN电路或者虚电路,如ATM PVC、FR PVC等,连接客户的站点,形成一个叠加式的二层VPN网络。这种方式的VPN,成本高,建设周期长,网络拓展性不好,并且可管理性差。

CPE-based VPN,其VPN功能都集成在各种各样的CPE设备之中,运营商的公网为客户提供透明的数据传输。因为VPN是跨越不可信任的公网构建而成的,所以一般CPE-based VPN都采用隧道、加密、认证等方式来防止数据被复制、篡改和丢失。这种方式的VPN,其最大缺点就在于需要客户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去管理和维护VPN,同时加密机制也会对设备的转发性能和网络的拓展性产生很大的影响。

(2)Provider Provisioned VPN(PP-VPN)

与普通VPN相比,基于MPLS的网络能够将数据流分开,无须建立隧道或加密即可提供保密性;基于MPLS的网络是以网络到网络的方式提供保密性,如同FR以连接到连接的方式提供保密性;基于MPLS的网络为用户提供服务,而FR VPN提供数据的传输,这将支持服务提供商实现从面向传输的模式到面向服务的模式转变。

MPLS/VPN网络结构中有三种类型的路由器,CE路由器、PE路由器和P路由器。其中,CE路由器是客户端路由器,为用户提供到PE路由器的连接;PE路由器是运营商边缘路由器,也就是MPLS网络中的标签边缘路由器(LER),它根据存放的路由信息将来自CE路由器或LSP的VPN数据处理后进行转发,同时负责和其他PE路由器交换路由信息;P路由器是运营商网络主干路由器,也就是MPLS网络中的标签交换路由器(LSR),它根据分组的外层标签对VPN数据进行透明转发,P路由器只维护主干内至各P/PE路由器的路由信息,而不维护VPN相关的路由信息。

2.2 网络整合设计

2.2.1 整体构架

(1)总体结构

广域网使用MPLS/VPN技术,总体架构由路局中心———地区中心———末端节点三级构成。骨干层———路局中心至18个地区中心网络为骨干层,是网络的核心层,要求具有高可靠性。采用双星形结构、热冗余主备方式工作,主通道为155M,备用通道为8M,当主通道发生故障时,备用通道可以保证关键系统的应用不中断。地区中心的设置主要根据生产力布局情况,结合铁通的营业区地理分布情况以及现有应用系统机房条件和维护技术力量等因素进行考虑,现设置18个地区中心。汇聚层———地区中心至各末端节点为汇聚层,主要功能是把大量访问路径集中到高效路径中以接入骨干层。汇聚层采用星形拓扑结构链接,覆盖本地区中心所辖各车站。在具有重要应用的车站与地区中心采用双星型拓扑结构链接,配置备用通道,以热冗余主备方式工作。

各地区中心末端节点(新增接入单位)数量见表二。

(2)网络主干带宽及接入方式

主干采用双冗余星形拓扑结构。路局中心路由器主通道使用155M POS接口与地区中心以155M速率下联,备用通道使用通道化SDH OC3/STM-155M接口实现8M带宽联接;地区中心配置一个155MPOS接口与路局中心上行155M对接,一个通道化STM-1 155M接口与本地区中心下行各末端节点以2M或4M或8M速率联接。

(1)路局中心-地区中心

主通道:155M SDH,POS光接口;

备用通道:8M,通道化155M CPOS接口至2M再做捆绑。

(2)地区中心-末端节点

表二各地区中心末端节点(新增接入单位)数量表

整合网络总体架构如图一所示:

主通道:通道化155M接口至2M或捆绑至4M、8M;

备用通道:2M,按业务重要程度,部分车站配置备用通道。

(3)地区中心所在地段、车间级单位与地区中心接入方式

站、段机关:在有光缆接入条件时采用100M局域网的TRUNK方式接入,无光缆接入条件时采用8M路由方式接入。

车间:在有光缆接入条件时采用100M局域网方式接入,无光缆接入条件时采用2M桥接方式接入。

含有重要业务系统节点(如客票系统等):在有光缆接入条件时采用100M局域网+2M桥接的双以太链路方式接入,无光缆接入条件时采用主、备二个2M专线的路由方式接入。

地区中心所在地节点接入方式如图二所示。

(4)冗余方案设计

采用通道、设备冗余方式设计。

在骨干层通道设计使用主、备冗余通道,对应双路由设备对接。在汇聚层按应用等级有选择的使用通道冗余方案。

在数据转发路径选择方面,宏观上,使用OSPF动态路由选择协议实现自动冗余路由路径选择,MPLS标签转发路径沿OSPF自动选择的路径转发,实现软件层面的热冗余机制。微观上,可通过调节OSPF接口权值或使用TE(流量工程)技术,实现针对特定条件的负载分担。

(5)安全性设计

本项目采用MPLS/VPN虚拟专网技术在南昌铁路局建立高速路局骨干网络。采用MPLS/VPN技术可以根据不同业务、不同地区、不同分支机构将整个南昌铁路局的业务网络划分成不同的虚拟专网,各个虚拟专网之间不能相互访问,从而保证了网络本身的安全,这是在不使用加密的前提下就能完成的。MPLS为每个IP包加上一个固定长度的标签,并根据标签值转发数据包。MPLS实际上就是一种隧道技术,所以使用它来建立VPN隧道十分容易而高效。MPLS/VPN的安全性通过对不同用户间的路由信息进行隔离实现的。MPLS/VPN采用路由隔离、地址隔离和信息隐藏等多种手段提供了抗攻击和标记欺骗的手段,完全能够提供与传统的ATM或帧中继VPN相类似的安全保证。

各业务系统使用VLAN(Virtual LAN虚拟局域网)技术,保证安全隔离,业务系统内部可沿用原防火墙设备对重要资源进行保护。

2.2.2 IP地址规划

(1)IP地址分配原则

(1)唯一性:网络中任意一台联网设备所用IP地址必须唯一;

(2)简单性:IP分配要简洁化,地址分配应简单、易于管理,降低网络扩展的复杂性,简化路由表的款项;

(3)连续性:IP地址划分要兼顾连续性,连续地址在层次结构网络中易于进行路由汇总,从而实现缩减路由表,提高路由算法的效率;

(4)可扩展性:IP地址划分要以可扩展性为原则,地址分配在每一个层次都要留有余量,在网络规模扩展时能保证地址叠合所需的连续性;

(5)灵活性:地址分配应具有灵活性,以满足各种路由策略的优化需要,充分利用地址空间;

(6)支持VLSM:可变长子网掩码(Variable Length Subnet Mask)是对同一TCP/IP网络进行多种子网掩码处理的网络技术;

(7)支持CIDR:无级域间路由(Classless Interdomain Routing)是将多个连续IP地址的网络路由合并为一个路由项的网络优化路由技术。

(2)MPLS主干IP地址分配策略

2.2.3 路由协议设计

(1)全网路由采用OSPF协议

全网路由采用OSPF协议,具体方案如图四所示。

在不同域的边界处需要建立双连接。

(2)MP-BGP设计

MPLS/VPN必须采用MP-BGP来承载所有VPN的路由,设计如图五所示。

MP-BGP属于IBGP,为避免水平分割,主要考虑RR(Route Reflect路由反射器)路由反射器的合理布置,采用分级的RR分布,同时必须保证备份。

(3)AS number(Autononmous System自治域号)的定义

参考RFC1930,在私有AS number的64512-65535范围内选择,同时结合铁道部统一规划,选择合适的AS number,全局范围内采用单一的AS,在铁道部尚未统一规划前,南昌局暂使用AS:64568。

(4)PE-CE路由协议设计

PE-CE连接的路由协议:Static/Connect/RIP/OSPF/E-IGRP/BGP等路由协议,只需根据各种业务网络的现状和接入情况来确定,考虑到维护的简单性和避免loop,建议优先采用Static/Connect/BGP。

3 投资估算

南昌铁路局计算机基础网络整合工程投资总额约为:4976.71万元。

3.1 设备数量表

设备数量如表三所示:

3.2 投资估算汇总

投资估算如表四所示:

4 综合评价

4.1 经济效益分析

4.1.1 网络整合后性价对比

网络整合后,所需的通道月租费见表五。

注:月度总数:各类型通道数目或换算成本类型通道数目;资费标准:铁通各类通道月单价。

月租用费约为508万元。

所需网络通道年租用费约6100万元,租用费为原来1.14倍,而主干可用网络带宽大幅提升70多倍(从2M升至155M),性价比提升显著。

4.1.2 网络不整合,带宽升级4倍所需费用

另一方面,如果网络不整合,任由各独立专网各自扩展、升级到原来的4倍带宽水平计算,所需的通道月租费见表六。

注:月度总数:各类型通道数目或换算成本类型通道数目;资费标准:铁通各类通道月单价。

由表六得知,网络不整合而各自发展所需的通道月租费约为757.5万元,折算全年通道租用费为9090万元。

4.1.3 对比结果

从上述两项对比可知,单纯提高带宽与使用整合费用高出9090-6100=2990万元,且可用最高带宽相差10多倍,可见网络整合带来的巨大优势。

4.2 技术指标

4.2.1 带宽对比

网络整合前,各系统主干带宽均不超过2M。网络整合后,主干带宽155M,使用MPLS/VPN系统所具有的强大QoS技术,在保证各系统主干带宽不低于整合前水平的基础上,有机会获得高达8-155M的高主干带宽,各系统平均可用主干带宽可提升4-70倍不等。

各级用户可用带宽对比如下:

(1)站段、车间出口:整合前带宽≤2M,整合后带宽≈8M,带宽大约提升4倍;

(2)各中、小站出口:整合前带宽64-128K,整合后带宽≈2M,带宽大约提升16-32倍。

综上所述,网络整合后,各系统主干、各级用户可用带宽均有大幅提升,各项指标提升4-70倍不等。

4.2.2 网络覆盖范围对比

网络整合前,各独立专网系统网络覆盖范围有限(覆盖范围总和不到250个中、小站)。随着各系统应用的不断扩展,各独立专网均有不同程度的覆盖范围扩展需求。

网络整合后,公共网络基础平台覆盖全局所有站段、车间、中小站、班组,彻底解决各个应用系统今后的覆盖范围扩展需求。

4.3 系统综合评价

本项目的实施为各种应用创建一个安全可靠、互连互通的网络和网络应用支持环境,适合铁路跨路式发展的要求,使网络的规范性、可靠性、扩展性有较大的提高。本项目建设完成后,可形成规范统一的网络传输平台,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完善和优化了基层网络结构,扩大其网络覆盖范围,为全局信息系统深层次应用奠定基础,为提高运输生产管理水平提供先进的网络信息平台。

5 研究结论与建议

经多次方案论证比较,确认该方案能满足南昌局信息化发展的整体需求,对现有网络结构进行优化调整,扩大网络覆盖范围,符合铁道部相关的信息化建设规范,符合先进适用原则,符合目前实际需要和进一步发展的要求,项目投资估算合理,效益显著。本项目信息系统建成后将通过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及网络技术,构建一个统一的、先进的、可靠的、安全性强和扩展方便的网络资源共享平台,为南昌铁路局信息化跨跃式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摘要:文章针对南昌铁路局信息系统现状,提出网络整合的技术方案,解决网络各自独立分散、带宽较低、投资效率低等问题。重点推广MPLS/VPN技术,从网络的整体构架、IP地址规划、路由协议等提出了一整套技术方案,从经济效益和技术指标上进行了可行性分析研究。

关键词:网络整合,MPLS/VPN,网络规划,效益

参考文献

[1]王练等.现代通信网[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7.

[2]杨武军等.现代通信网概论[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8.

[3]谢希仁.计算机网络[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7.

[4]毛京丽、李文海等.现代通信网(第2版)[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2007,6.

[5](美)Behrouz A.Forouzan,Sophia Chung Fegan著.吴时霖,吴永辉,吴之艳,魏霖译.数据通信与网络(原书第4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7.

[6]Ivan Pepelnjak,CCIE#1354,Jim Guichard,CCIE#2069.MPLS and VPN Architectures(CCIP Edition)[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7.

[7]杨卫东.网络系统集成与工程设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8]叶丹.网络安全实用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10.

上一篇:城市规模结构下一篇:企业管理文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