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经营工作范文

2024-06-12

森林经营工作范文(精选12篇)

森林经营工作 第1篇

1 森林经营分类的基本原则

人类经营管理森林的目的, 是为了利用森林的功能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森林的功能主要有三方面: (1) 经济效益, 生产木材和林产品; (2) 社会效益, 为旅游、卫生保健提供良好环境; (3) 生态效益,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净化大气、调节气候、防止噪音、为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和繁殖提供场所等。因此森林经营分类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 保障森林的经营能够长期稳定。

1.1 遵循与经济相适应的原则

森林的经营应该植根于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形势, 只有这样森林经营的效益获取才有源头上的保障[1]。当今经济迅速的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在物质生活提高的同时人们也开始追求精神生活的享受。木材依靠其独特的优势改善了人们精神生活, 使用木制家具进行古典生活的模仿就是较为典型的例子。这些方面都是进行森林经营分类时重要的参考因素。

与经济发展形势的相适应有利于保障森林经营分类的发展方向。任何产业的发展都应该以市场的动向为方向, 在进行森林经营分类时, 应该深入地分析人们生活和生产工作中的变化, 抓住木材市场主要趋势, 使得森林经营分类的工作开展有一定的理论研究支撑, 避免发生产业经营与经济形势脱离现象。

1.2 遵循社会性的原则

社会性原则是指在林业的发展中应该充分调动和发挥全社会力量的参与, 依靠宣传工作增强人们对发展林业重要意义的认识, 大力鼓励农户、城镇居民、科技人员、私营业主和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参与到森林的经营和管理中去。全社会力量在森林经营中的参与决定了森林经营分类的多种多样。从规模上来说, 个体农户和私营业主是大不相同的, 而从经营模式上来看投资者与农户和私营业主又是不一样的, 因此在进行经营分类时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 保证各种社会力量都能发挥他们应有的作用。

1.3 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从可持续发展的最基本定义来看:有效的发展应该是既满足于当代人的需求, 又不损害后代人的利益。因此, 良好的森林分类经营绝对不能出现竭泽而渔的弊端, 而应该充分考虑长期的利益。在进行分类经营时应该转变思维, 摆脱以前单纯依靠量的增加来带动效益提高的落后模式, 积极地依靠种类的拓展和循环利用的开发来提高森林资源的利用率。

1.4 遵循分级负责制原则

正确处理好政府、部门与森林经营单位之间的关系, 坚持由各级政府统一组织和领导, 采取有效措施, 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参与, 推动森林分类经营工作健康有序进行。

2 森林分类经营的意义

2.1 有利于丰富环境资源的多样性

一般来说, 森林经营的多样性往往决定了森林资源的多样性。森林资源的多样化就使得在一定的区域内有多种林木的种植, 这一情况取决于不同林木的生长特点。多种林木的种植会使得生物种类变得丰富, 并且种类的丰富不仅仅停留在植物, 还扩展到了动物。动物种类的丰富使得森林的自然保护力度增强, 较为明显的就是动物种类的增多会使得林木的虫害、鼠害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2.2 有利于促进林业经济的全面发展

林业经济能否有效地发展, 从根本上来说取决于林业经济种类的多少以及参与力量是否全面。有效的森林经营分类使得林业经济的种类变得丰富多样, 使得参与力量从原来的单一群体变成现在的复杂人群。林业经济在这样的形势下变得日益活跃, 在全国整个经济发展中所占有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

2.3 有利于促进民生问题的解决

森林的经营分类从一定程度上拓展了人们的就业渠道, 增加了人们的收入。这一情况在山区、林区表现得较为明显。以前单一的森林经营模式使得普通的农户和私营者无法参与到森林经营中去, 使得他们守着丰富的森林资源却过着艰难贫困的生活。丰富多样的森林分类经营使得山区、林区的人们能够在林业经济中获得一份谋生职业, 增加收入, 改善生活水平。从这一角度来看, 森林的分类经营有利于促进民生问题的解决。

3 对森林培育的思考

森林的多种经营应该立足于有效的森林培育, 因为任何一种产业的经营都需要丰富充足的货源保障。林业经济的有效发展、丰富多样的森林经营, 都需要有效的森林培育提供保障。

3.1 应该采取良好的蓄材方式

一般来说, 良好的蓄材方式有利于保证森林经营的长期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有效维护。林业的蓄材应该立足于对保留木和林冠下幼苗、幼树以及人工种植树木等几个方面[2]。应该做到天然生长与人工种植的有效结合, 保证森林资源的不断更新。

良好的蓄材方式是立足于对整个森林环境保护的考虑, 采伐时不对保留木、林冠下幼苗、幼树加以保护、及时对采伐迹地进行人工更新, 就会造成水土流失等灾害, 这种情况的发生对于整个森林树木的生长都是极为不利的。因此, 及时进行采伐迹地的更新, 有利于整个森林环境的保护, 也是森林长期经营的重要保障。

3.2 应该合理地控制采伐的程度

合理地进行林木的采伐不仅保障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也对幼苗、幼树以及保留木进行了有效的保护。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 林木的合理采伐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其他林木的生长空间, 林木受光照的面积以及其根系吸收的水分都会大大增加。因此, 我们应该依据经营的类型、林类、树种、林龄, 参考林分结构、平均胸径以及郁闭度等因素, 进行合理有效的采伐。应该在林木的采伐中保持一个合理的程度, 既能保证林木资源的长效性, 又能使得林木的生长空间得到有效的改变。

3.3 应该进行合理有效的林木保护

从很多林区来看, 林木采伐后进行人工种植的树木往往不易成活, 并且近年来森林的各种灾害频发, 因此, 对林木进行有效的保护变得越来越重要。

对林木的保护应该落实到对人工种植幼苗的重点培育, 对森林各种灾害的有效防御, 尤其是防止虫害和鼠害等方面[3]。还应该对火灾和一些人员的私自砍伐进行重点的关注, 成立相关的队伍分区分段进行定期检查与巡逻, 确保责任到人。对于火灾应该有未雨绸缪的防范意识, 对于引发灾害的源头应该进行彻底性的清除。对于一些人员的私自砍伐应该进行严厉惩处, 并且还应该进行积极的宣传, 提高人们保护森林的重要意识。

4 结语

森林的经营分类方法是保障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有效的经营分类方法可以增加森林的多样性, 丰富其经营模式, 增加经营单位的经济效益。而且森林的经营分类方法和培育方式应该紧密结合, 两者的协调合作是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无论是森林的经营方法还是培育方式都应该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力图森林的经营与培育在稳定中前进, 防止一味凸显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谭国义.关于森林经营分类与森林培育的思考[J].农民致富之友, 2016 (1) :221.

[2]杨丰衍.森林经营分类与森林培育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6 (6) :290.

森林经营工作情况汇报 第2篇

矶滩乡位于石台县的西北部,距县城十一公里,是石台的北大门,境内多低山,平均海拔500m左右,最高峰观音尖1015m,自然资源丰富。全乡辖六个行政村,四十二个村民小组,农户1588户,农业人口5730人,劳动力3631人,林业用地756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90.1%,气候属皖南地区典型的中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处于大气环流冷暖交汇地带,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在16℃左右,全年无霜期237天,全年日照时间1704小时。年均蒸发量为1250毫米左右,年平均湿度为80%。

一、项目实施情况介绍

矶滩乡森林可持续经营项目共涉及兴隆、高乐、太胜三个行政村,十四个村民组。目前共规划975.8 公顷,共实施916.4公顷,完成规划面积的94%。

(一)按森林经营类型分:

松Ⅰ 49.2公顷;竹林267.8公顷;杉Ⅰ 82.0公顷;杉Ⅱ 107公顷;天Ⅱ 81.8公顷;封山育林抚育328.6公顷。

(二)按森林经营年度分:

2006年实施小班18个,面积196.6公顷。其中:松Ⅰ 29.0公顷;竹林43.6公顷;杉Ⅰ 50.0公顷;封山育林抚育74公顷。

2007年实施小班24个,面积379.4公顷。其中:松Ⅰ 20.2公顷;天Ⅱ24.4公顷;杉Ⅱ 80.2公顷;封山育林抚育254.6公顷。

2008年实施小班16个,340.4公顷。其中:竹林224.2公顷;天Ⅱ 57.4公顷;杉Ⅰ 32.0公顷;杉Ⅱ 26.8公顷。

二、项目实施效益分析

通过中德项目森林经营项目实施,提高了林农的科学经营森林的意识,延长了森林经营周期,优化了生态环境,加强了森林集约经营的理念,项目 资金补助又解决了当前森林经营和劳动力缺乏之间的矛盾问题,提高农户森林经营的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1、三个项目村共有414户798个劳动力直接参与了项目的施工,获得劳务补助共87.6万元,其中项目补助资金52.78万元。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共生产木材3414立方米,既为木材加工企业提供了原材料,也为林农直接增收202.1万元。其中杉木间伐材增收119.9万元;马尾松间伐材55.6万元;苦槠、枫香、青冈栎等阔叶树间伐材增收26.6万元。

2、森林经营活动有效改善了林分内卫生状况,提高了林分抗逆性,减少土壤侵蚀,优化了项目区的生态环境,增强了林分的生态防护功能和生态观光效能。林分质量的明显改善,增加了林木生长量,预计10年内实施森林经营的小班林木生长量折合材积可增加11762立方米,按平均价格600元/立方米计算,可增加林木收入706万元。

浅析森林调查设计和森林可持续经营 第3篇

关键词:森林;调查设计;可持续

中图分类号:F3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2-0265-1

经营森林调查设计是森林生产经营主要依据,也是林业经营的科学分析依据。森林调查工作做的好坏,关系到科学合理的保障森林调查设计质量的前提,这一点也是提高林业生产作业的基础条件。

1 提高森林调查设计的策略

1.1 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

提高森林调查设计工作,就必须学懂森林调查的法律法规和基础知识,要对相关文件、规程不断学习,认真理解,熟练掌握和运用主要内容要。所以,森调工作专业队伍及相关部门,要经常对森林调查工作人员进行考评,使其自觉地学习,增强其事业心和责任感,从而提高森林调查设计队伍的业务水平,建立高素质的森调队伍。

1.2 实行规范的森林调查方法

第一,严格要求小班区划,把系统内的林木种类及经营措施相似的林区,面积约为l0hm2,归为一个小区划。第二,对小区划所在地的地形、面积准确实测,特殊地形要多次测量,不能进行模糊性的测量。第三,不能目测检尺,做到每木都检尺,准确的调查面积区划内的株树、蓄积等因子。第四,统一规范样地设置,每个小班按要求设置样地。第五,严格按照规定规格确定才伐木,杜绝采大留小、采好留坏等现象发生。第六,要实测实调、严禁估数虚填。第七,设计资料需准确规范。

1.3 加大资金和设备投入

目前,国家林业各部门都特别重视森林调查工作,并作为重点工作项目来抓,所以,增加了森林调查行业的资金投入,森林调查队伍也都配备了卫星定位,满足了准确调查定位的采伐区、样本地的定位要求。检尺也由以往的卡尺,改用围尺,每株树木的胸径测量误差都减小,所测的蓄积和株数精度都达到设计需要。

2 森林可持续经营分析

2.1 天然林的培育

天然林是森林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天然林是可再生资源,也生产各种林、副产品,也使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还提供了许多文化、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保护、经营和利用天然林资源,从物质上保障了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对森林经营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保持并扩大天然林资源优势,还可以使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遏止了环境和生态的恶化,使林业更好地服务于国民经济。

2.1.1 更新和保护 由于天然林具有自然更新和演替的能力,所以我们可以加以利用,用人工更新和促进辅助天然林的自然更新。林区内如果具有更新潜力的灌木或乔木,就要对林区封育,降低人为的干扰因素,利用林木自然更新的能力使林区森林得到恢复;林区内的植被分布不均时,要进行人工的补种;如果林区内的植被密度过大,影响了种源的更新,也要进行人工促进更新;林区内的重要物种和乔木植被,要尽可能的进行保护。防止人为的或其他因素而取代天然次生林或原始林区或。

2.1.2 经营 重视对低效林区的改造和抚育天然次生林,整合用材林的林木构成与树种构成,增加林区树木的质量和生长力,使森林生长周期缩短。在低效林的改造中,要保留生长良好的林木,对较好的林区要通过诱导形成针阔混交林;对地形土质较差的地区要防止改造低效林。此外,用封山育林、合理采伐等有效措施,改良林木质量和结构,提高林木生长力。通过对森林抚育,优化林分龄组结构、树种结构和密度结构等,诱导形成天然次生林构成,稳定森林系统的功能和结构更。

2.1.3 利用 在对用材林进行采伐作业时,要考虑到环境因素。采伐作业要尽可能小的影响环境和资源的破坏,包括动物栖息地、林下植被、水资源等,减轻水土流失和土壤压实。伐区采伐剩余物清理要考虑地力的维持和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保留灌木资源。在采伐前,要标记主要的树种并注意保护,在特定的面积区域内要保留主要树种和老龄林木,合理搭配树种,使面积区域成为天然林更新的种源,还可以提供给野生动物生存环境。在采伐过程中,对部分有大树枝的活立木或有树洞的林木要适当保留;尽可能对珍贵、珍稀的树种资源进行保留。

2.2 人工林培育

由于天然林和次生林的日益减少,所以人工林在森林资源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解决目前木材需求的主要举措便是大力发展人工林。

2.2.1 规划 规划中的造林,势必会影响到生物多样性和当地景观,所以,造林要考虑把不同树种、类型的天然林和人工林结合起来,统筹规划。面积内使树种的配置组合多样化;组成合理的林分结构。

2.2.2 树种和苗木选择 根据立地分类信息和经营目标,选择合适的树种类型,才能取得最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要注重传统育苗技术,研究生物制剂、稀土等在育苗技术上的使用,增强苗木质量,培养出优质的苗木。

2.2.3 经营 造林区域内,要注意保持稳定的生态环境,因此要保存非林木植被,这样就可以保持对地表的覆盖和土壤的肥力。尽可能的降低化学药剂进行除草,提高人工除草率。同时,建立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减少化学物质对森林的损害,科学的对森林进行管理。

2.2.4 利用 控制采伐方式和采伐强度,以保持森林对环境与生态的保护功能。此外,应该注意采伐中对土壤影响,要调整经营策略和措施,这样才能实现人工林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充分发挥森林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3 结束语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凋、可持续的发展,是党提出的重大戰略思想。可持续发展是新的发展观,并深入到各个领域。把可持续发展的里边运用到林业和森林资源发展中,指导森林调查设计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落实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保护和有效利用森林资源,逐步走向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安林海.对目前森林调查设计质量一问题的讨论[J].林业勘察设计,2005,(3).

[2] 张景民.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开展林业森调工作[J].林业科技情报,2009,(41).

[3] 郭群,陈亚非.浅谈中国森林可持续经营[J].经营管理, 2010,(6).

森林经营工作 第4篇

1 中条山林区森林经营现状

1.1 森林资源情况

山西省中条山国有林管理局经营总面积26.63万hm2。其中林地面积22.71 万hm2, 按地类分有林地21.77 万hm2, 疏林地1.07 万hm2, 未成林造林地6 266hm2, 灌木林地2.65 万hm2, 宜林地0.35 万hm2。全局活立木蓄积量986.43 万m3。由于受自然条件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森林资源呈现四大特点:一是植物资源丰富, 成分复杂。有种子植物1 400 余种, 其中木本植物400 余种;二是地形破碎, 经营难度大;三是中幼林面积比重大, 占70%左右, 蓄积占60%左右;四是林分质量差, 单位面积蓄积量低, 仅为全国单位面积森林蓄积量的52.20%。

1.2“十二五”期间森林经营成效及存在问题

“十二五”期间, 截至2015 年年底, 全局累计完成森林抚育任务3.37 万hm2, 采取的方式主要有定株抚育、生态疏伐、透光伐和生长伐。极大地改善了全局中幼林林分密度大、郁闭度高、种间竞争激烈的现状, 提高了林地生产力和林木生长量, 促进了林木生长发育, 维护了森林健康和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 促进了职工增收和当地林农就业, 产生了较大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但是在森林经营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如传统的经营措施比较简单粗放, 模式单一, 不能因林施策, 偏重于森林的生态功能, 忽视了森林的多功能经营, 不能最大限度提高林地的生产力。

2 如何采用近自然经营理论搞好森林经营工作

2.1 搞好作业设计规划和年度作业设计编制

作业设计地块要做到提前规划, 以流域为单元, 造、抚、封、育统一规划, 作业地块要集中连片, 难易结合。作业设计编制要根据林分培育目标和现实林分生长发育阶段、林分结构、立地条件等因素, 确定合理的抚育技术措施。作业设计文本要表述清楚, 如经营目标是什么, 选择的目标树种是什么, 目标树间距有多少, 要采取哪些抚育措施。作业设计人员要对新颁布的森林抚育技术规程理解透彻, 对目标树作业法和近自然经营理念融会贯通。

2.2 选好近自然经营模式

中条山林区林木树种较多, 林相复杂, 立地条件千差万别, 因此森林经营不能简单地用一种模式统一概况, 而是要根据不同的林分、不同的立地条件因林施策, 采用能够促进森林正向演替、达到林地最大生产力的相应的模式去经营。采用近自然经营, 主要应掌握以下原则:一是所选择的目标树和保留木, 应以乡土树种、珍贵树种、高价值树种为主;二是所培育的林分结构应该是稳定的、健康的、能够利用自然更新力量实现林分的正向演替;三是经营措施尽可能借助天然更新力量。

2.2.1 油松人工纯林经营

对以水土保持、水源涵盖为经营目标的油松人工林, 采取选择大径材培育目标树, 通过干扰木伐除、树盘整修、有机覆盖等措施优化目标树的水、土、光、热条件, 促进目标树生长发育。同时确定阔叶树更新目标树, 调整林分树种组成, 诱导林分向针阔混交林转变。对立地条件较好的林分, 采取以目标树为构架的全林经营。伐除影响目标树生长的干扰树, 适度保留耐阳树种和亚乔木, 加强对阔叶树种的更新抚育, 林中空地补植珍稀阔叶树种, 增加树种的多样性。

2.2.2 油松人工退化林经营

对这类林分的经营目标是:逐步转化为针阔混交林, 通过引入阔叶树种, 促进土壤发育, 提高林分质量, 增加树种多样性, 优化森林结构。主要经营措施有:确定合适的阔叶树种, 对林内进行块状疏伐, 然后在林下进行植生组造林, 对影响林下天然更新的幼苗幼树的植被, 通过割灌、修枝、疏伐等措施, 促进天然更新。

2.2.3 油松栎类针阔混交林经营

选择实生、耐阴、珍贵树种为主的多树种目标树, 针中留阔, 阔中留针, 保留亚乔木和目标幼苗幼树, 促进林下天然更新, 逐步培养复层、异龄、多树种恒被林。

2.2.4 橿子木为代表的阔叶萌生矮林经营

对这类低质低效林分的改造, 不能简单地采用皆伐的办法推倒重来, 应以原有植被为基础, 采取相应的措施, 逐步转变成以乡土树种为建群结构的、具有天然更新能力的近自然乔林。具体措施, 就是保留林中的乡土珍贵树种以及部分胸径较大、结实的萌生木作为目标树, 伐除其余萌生木, 依靠自身的天然更新培养实生幼苗幼树, 从中选取能够促进林分正向演替的目标幼苗幼树作为经营的重要对象。也可以直接在林中空地、林隙补植乡土针阔树种, 促进林分由矮林向中林转变, 待目标幼苗幼树长大后再逐步伐除原先作为目标树下种保留的萌生木, 促进林分由中林向乔林转化。

2.2.5 栓皮栎等栎类阔叶中林经营

这类林分中栓皮栎有实生的, 也有萌生的, 在具体经营中要保留树干通直、树冠丰满、胸径大、生活力强的实生木作目标树, 伐除目标树干扰木和萌生木。同时依靠栓皮栎等栎类树种强大的天然更新能力, 培养实生目标幼树, 促进林分由中林向乔林转化。

2.2.6 实生起源的乔林经营

主要经营目标是把一些低质的先锋乔林、一般乔林, 逐步向基本乔林转化, 培养大径级、高蓄积、长寿命、多功能的森林。主要采取的措施有:保留乡土珍贵针阔叶树种作为目标树, 逐步去除寿命短、质量低下的一些先锋树种、退化树种, 对天然更新能力不强的林分要辅以补植措施, 逐步由单树种、同龄林向多树种、异龄林, 由低质乔林向优质乔林转化。

3 近自然经营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3.1 森林经营目标的确定

应根据林种、树种、每块林分的立地条件合理确定经营目标。防护林的经营目标重点应放在林分稳定健康、碳汇量大、生物多样性良好、能充分发挥其生态防护功能, 同时兼顾大径级优质木材生产的, 目标林相为多树种混交、上中下层林冠复合、幼中近成异龄结合的林分;用材林的经营目标重点应放在生长量大, 生产中大径材为主要目标, 碳汇功能强, 生物多样性较好, 同时兼顾生态防护功能发挥, 目标林相为复层、异龄、混交的林分。培养多功能森林经营目标的方向应是以混交、复层、异龄为目标林相, 天然更新良好, 能够实现自然世代交替, 林分稳定健康、生长量大、碳汇功能强、生物多样性良好, 能持续产出大中小各径级林木, 生态功能强大的恒被林分。

3.2 目标树的确定

目标树一定要选择森林生态系统演替的顶级树种和具备优良遗传基因的树木。目标树要为树干通直、冠形丰满、活力旺盛、生长良好且无机械损伤、无病虫害的实生优良单株。生态目标树和特殊目标树 (稀有珍贵种源树) 不受树龄和树高、胸径、起源的限制。

3.3 建立以目标树为架构的全林经营

在充分满足目标树生长条件的同时也要关注目标树以外其他树木的生长发育, 提高全林生长量、价值量和中间收益的抚育经营方法。具体措施, 就是在加强目标树管理的同时及时清理林内的病腐木、枯立木、被压木, 为目标树以外的优势木生长创造空间, 提高全林生长量;作业经营间隔期5.0a~7.0a, 最短经营间隔期不少于3.0a。同时加强林下更新管理, 对已有天然更新要加强保护, 促进多树种的天然混交更新。

实行全林经营既能充分发挥林地的生态功能, 又能实现大径级木材储备的长远目标, 实现森林的可持续经营, 符合我国林业发展的战略方向。

3.4 人为辅助措施在近自然经营中具有重要意义

人为辅助措施培育的森要资源与未经人为干扰措施森林比较, 不同之处有:一是人工选择的目标树和保留木一定是那些质量最好、生命力最旺盛的林木;二是人工选择的目标树和保留木, 既要考虑到生态价值, 又要考虑到经济价值, 所以不管是人工林还是天然次生林, 都需要采取积极的人工干预措施。人为辅助措施中, 采取人工补植的树种选择很关键, 林冠下造林要选择幼苗幼树期能够耐阳, 将来能够二次建群的树种, 以乡土珍贵树种为主, 一般补植原则是“针中补阔、阔中补针”。

摘要:介绍了中条山林区森林经营现状, 探讨了如何采用近自然经营理论搞好森林经营工作, 提出了近自然经营中需要注意的森林经营目标、目标树确定、建立以目标树为架构的全林经营等问题。

关键词:近自然经营理论,森林经营

参考文献

森林经营工作 第5篇

克林经营林场以火为令,为及时有效的扑救森林火灾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指挥部应急反应。

发现火情后,要在即上报火情的同时,同时立即启动克林经营林场春季森林防火应急预案,在火场设立前线指挥部,全力组织扑救工作。场指挥部接到森林火灾报告后,根据火灾性质、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可控性,提出具体应急处置意见报区指挥部。处置意见应就参与应急处置领导人员名单、指挥办公地点、赴事发现场工作人员名单和时间、采取的主要措施等提出明确建议。区指挥部根据实际情况,批准启动本预案,迅速组织成立前线指挥部,由分管防火工作副场长杨建君任前线指挥长,带领场防火专业队开展扑救工作。场指挥部设若干工作组,进行扑救,前线指挥部是扑火现场的最高指挥机关,可依据实际情况制定和修改应急处置方案,发布有关命令,全面组织各 1

项紧急处置工作。

二、扑火方法选择

要采取整体围控,各个歼灭;重兵扑救,彻底清除;阻隔为主、正面扑救为辅等多种方式和手段,做到快速出击、科学扑火,“阻、打、清”相结合。

三、扑火安全防范

在扑火过程中始终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现场指挥员必须认真分析地理环境和火场态势,在扑火队伍行进、驻地选择和扑火作战时,要时刻注意观察天气和火势的变化,确保扑火人员的安全。

四、人员疏散

当需要人员疏散时。应在林区居民点周围开设防火隔离带,启动紧急避险预案,明确安全撤离路线。当居民点受到火灾威胁时,要及时果断地采取阻火措施、有组织、有秩序地疏散居民,确保群众生命安全。必要时,可采取强制疏散措施,并保证被疏散人员的基本生活。

五、其他保障工作

1.医疗救护。由医疗救护组对因森林火灾造成的受伤人员开展救治工作。必要时由区卫生局组织医疗专家协助进行救治。

2.物资使用。扑火抢险所需物资由前线指挥部及其后勤保障组协调计划调集。

3.生活保障。由场指挥部负责扑火抢险人员必需的食宿等生活保障工作。

六、预案解除

森林火灾扑灭后,由当地护林防火指挥部组织火场看守,及时清除余火,消除隐患;经区指挥部办公室组织人员现场查实后,报请区指挥部宣布解除应急状态。

汤旺河局克林经营林场

森林经营工作 第6篇

关键词:森林;有限再生;可持续经营;研究

前言:一般情况下,认为森林系统可再生,并且其可再生性是一种天然性的特征。但是从众多数据分析中表明,森林系统虽然是一种可再生性的资源,但是其可再生性十分脆弱。因此,對于其可再生性的研究能够帮助人们对其保护,在对森林可持续性经营环节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下文首先对森林资源的可再生性进行研究,然后对其可持续性发展进行深入探讨,希望能够在保护森林资源中做出贡献。

1.森林资源的有限再生性分析

1.1资源形成与再生

资源的含义比较广泛,其中主要包括风能资源、劳动力资源、矿产资源以及物质能量信息等。其中对于物质资源的解释,是指在物质与能量高度富集的过程中,能量流通率越高,物质资源所形成的速度就越高。而不同的资源具有不同的特性,因此,在资源的形成速度上不尽相同。对物质的可再生性研究,主要从生物资源中分析起。人们认为,我们赖以生存的生物环境属于可再生资源范畴内,并且物质的可再生性其实就是生物资源的固有属性,也就是说,生物资源在被人类利用尽后,能够实现能源再生。例如,林业、农业以及野生动植物类的资源。而石油、煤矿等都是属于不可再生资源。资源的再生性是指,由于人为的原因使其失去了资源的属性之后,还能够恢复其属性的能力。可再生性能力就是指,在短期内能够为人类所用的能源产生力。当资源被破坏后,在短期内不能恢复到供人类利用的程度,被视为不可再生性资源[1]。

1.2森林资源可变性

森林资源可再生性的可变性是指,森林资源由于人为原因从可再生性资源转变为不可再生资源,这样的变化构成就是森林资源的可变性。在森林保护中,提供对植物进行合理施肥,改善其土壤环境,科学调整树种之间的结构,促进树种之间的快速成长,使得森林整体结构得到改善,这样的良性循环过程能够帮助森林资源从不可再生转变为可再生。反之,对森林资源进行乱砍乱筏,进行过渡开采,使得森林资源的再生能力降低,对于土壤的改造能力也降低[2]。

2.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研究策略

2.1森林可持续经营概念

森林资源的可持续性经营是一种包括行政、经济、法律以及社会技术等手段的行为,主体涉及的方向就是天然林和人工林。其主要的实施计划就是,对森林管理进行人为干预措施,最终实现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可持续经营能够根据森林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来实现森林的部分功能,在不同经营模式下,采取不同的经营体制。其经营中的可持续原则,能够永久性的从森林中获取产品,并持续的享受森林为社会提供的生产力服务。此外,森林系统的可持续经营中还具有一定的协调原则,能够对森林中经营中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之间的冲突进行协调,进而保障社会进步[3]。

2.2森林经营监测评价

对森林进行合理经营,能够从范围比较小的环境成本中实现较大范围的经济、生态以及社会效益。相反,不合理的森林经营将会造成植被、野生珍稀物种的生态环境被破坏,严重的情况将会引起自然景观被破坏,水土流失等。对于森林经营的监测评价是现代森林经营中重要的手段,在森林经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第一,森林监测实际上就是对森林经营工作的检查与评定,以实际的监测活动,来对森林管理中细节进行了解,并从监测环节中发现实际问题,使得森林管理工作者可以以最快的速度进行过失弥补,以免造成森林资源破坏;第二,森林监测的结果从专业的研究与调查中得出,在学术角度上,能够为森林经营提供决策依据,使得森林经营中有理有据,有序进行;第三,通过对森林资源的监测,能够对大量基础数据以及资料进行研究,能够从专业角度为森林经营提供基础。在森林的可持续经营中具有重要的意义[4]。

2.3森林可持续经营队伍建设

目前,在森林经营中,工作人员的技能基础比较老化,并且森林经营理念比较落后,在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结构单一,因此,要先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需要对其经营队伍大力建设。首先,需要对在岗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在工作人员中进行继续知识教育,采取集中培训,分散实践的方式。从经营人员的基础理论知识、基础操作技能以及林业实用培训技术等方面,对其进行专业培训,进而全面提升森林经营人员的专业队伍素质;其次,在森林可持续经营队伍中引进先进的技术型人才,在实际工作中树立榜样,并以先进典型带动落后者。以科学技术为依托,实现计算机模式下的森林经营,通过专业软件对实际经营管理进行分析。对森林资源进行合理分配,保证每一片森林都有专业的技术人员对其进行监管,对其生长环境进行实时分析;第三,为了实现对员工的鼓励,定期在森林资源管理部门对工作能力突出者进行表彰与奖励,不断激励员工提升自我能力,在实际森林经营中贡献热情。

结论:森林生态系统是人类生存中重要的元素之一,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对森林资源的开发,使得森林资源的可再生性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对于森林资源的有限再生性研究在资源利用方面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立足于森林资源的再生性分析,开展有关于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讨论,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具体可持续经营策略。

参考文献:

[1]郭建宏.福建中亚热带经营单位水平森林可持续经营评价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3.

[2]张慧霞.火地塘林场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管理模式及信息系统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

[3]黄金城.中国海南岛热带森林可持续经营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6.

[4]刘小丽.东北林区经营单位级森林可持续经营监测评价[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3.

青阳县森林经营工作发展思路 第7篇

1 森林经营工作的必要性

1.1 现有林分经济效益不高

青阳县现有有林地面积5.47万hm2, 蓄积量334万m3, 平均蓄积量只有60 m3/hm2。在现阶段和未来的相当长的时间内, 青阳县扩大造林的空间已很小, 现有林分中中幼林比例很大, 可采资源不多, 普遍存在“太密、太纯、太疏”的情况。现有林分的经济效益不高。

1.2 森林生态功能不强

由于青阳县现有林中混交林的比重很小, 因此就整个森林而言生态功能相对较弱。必须通过各种科学的手段逐步调整、优化森林结构, 改善森林生态环境, 发挥森林应有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3 林业社会效益不明显

青阳县是全省重点山区县, 林业用地7万hm2, 占国土面积的61.6%。虽然山清水秀、生态建设和造林绿化等成绩斐然, 但全县现有林的经营水平不高, 森林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未能得到更高层次的彰显。为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真正实现“生态产业、绿色富民”的目标, 必须走科学管理、依靠技术、提高经营水平之路。特别是科学、可持续地经营现有林, 提高林分质量和经济效益, 发挥林业在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中的重要作用。

2 总体构思

2.1 科学规划

做好规划是基础, 对于选定好的森林经营单位, 一定要做好规划。对整个森林经营单位所有的山场进行规划, 按照不同的林分类型区划森林经营小班, 同时初步设计林区道路、小班内的作业道。施工前要与农民一起做好作业设计, 对各类林分应采取森林经营措施, 与农民进行沟通与引导[3]。

2.2 加强培训

加强培训是保证, 要分林分类型举办各类培训班。不同的林分类型所采取的森林经营方式也不同, 即使是一个林分中不同的地形、不同的立地条件所采取的森林经营方式也不同。因此, 分类型地举办培训班, 将各类型林分的森林经营方法, 不仅传授给林业技术人员, 而且教会农民怎样做, 尤其是森林经营单位组成的专业施工队里的每个队伍, 都要熟练掌握不同的林分类型所采取的森林经营方式。只有这样, 才能确保森林经营质量符合要求。

2.3 示范推广

选好实施单位是关键。森林经营实施单位既不能选得太大, 也不能选得太小, 太大实施起来困难很多, 太小森林的类型较少, 没有代表和推广意义[4]。因此, 最好以村为单位进行实施。森林经营示范村必须满足以下所有条件:乡镇政府及村级积极性很高;有完善的村级组织和较强的组织能力;村民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且为自愿参加;有整洁的公共环境和生活环境;有便利的交通条件;村级能组织10人左右的专业施工队;现有林亟需采取营林措施。

3 技术路线

3.1 杉木林分

六至十年生的杉木林分, 主要采取除草、除萌和间伐等措施。间伐采用下层疏伐, 间伐后郁闭度要达到0.6~0.7。根据一般经验, 立地条件较好, 造林密度在3 600~4 500株/hm2, 按保存率90%计, 第1次间伐强度为30%~40%, 间伐后保留株数在1 800~2 400株/hm2, 间伐蓄积20%左右。立地条件一般, 第1次间伐一般在8~10年进行, 保留株数在2 250~2 700株/hm2;杉木10年以上林分, 采取的措施主要是间伐。立地条件较好, 间伐在11~15年进行, 保留株数在1 200~1 800株/hm2。立地条件一般, 间伐在13~15年进行, 保留株数在1 500~2 250株/hm2。

3.2 松类林分

长势较好的松类林分, 采取修枝、间伐。间伐采取下层疏伐方式, 伐除Ⅴ、Ⅳ级木, 部分Ⅲ级木以及过密或受害Ⅱ级木、个别Ⅰ级木。间伐后林分郁闭度应保持在0.6~0.7;松类残次林分, 由于立地条件较差, 人工造林受人为或自然破坏保存率不高以及不合理的间伐等导致马尾松残林分, 这部分林相差, 林木分布不均匀。对此林分经营要利用现有木, 伐除不良木, 通过补植优质阔叶树木, 利用天然更新, 形成松阔混交的复层林分。

3.3 天然次生林分

天然次生幼龄林分 (按照主要阔叶树龄级划分, 硬阔20年以下, 软阔10年以下) 。天然幼龄林经营采取透光伐。在天然林中清除高大草本植物、灌木、藤蔓与影响目的树种幼树生长的萌芽条、霸王树与上层残留木及目的树种生长不良的林木, 调节树种组成与林分密度。天然幼龄林抚育后保留1 800~2 400株/hm2幼苗幼树, 郁闭度或覆盖度不低于0.6。根据林分特征、交通、劳力、经济等方面综合考虑, 天然幼龄林分透光伐可采用全面透光伐, 即对需要透光伐的幼林全面伐除有碍保留木生长的乔灌木、藤蔓和草本植物。天然次生中龄林经营采用疏伐, 伐除竞争木和价值不高的霸王树、上一世代的残留木以及干形不良的优势木。对从未进行透光伐的天然林, 首次疏伐后郁闭度控制在0.6~0.7。

3.4 毛竹林分

目前竹林经营一般采取劈山埋清、挖山松土和施肥等措施, 增产效果十分显著。

3.5 封抚

主要是对交通不便、地势陡峭而位于山场的中上部林分实行封山育林及抚育。

摘要:森林经营工作已经成为当前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主要任务之一。根据青阳县的地理位置和经济现状, 论述了森林经营工作的必要性, 阐述了森林经营的总体构思, 提出了实施的技术路线。

关键词:森林经营,必要性,总体构思,技术路线,安徽青阳

参考文献

[1]张建国.关于森林经营问题的探索[J].林业经济问题, 2008 (6) :471-473.

[2]兰天.浅议林业新时期的森林经营[J].四川林业科技, 2008 (5) :62-64, 82.

[3]张志达.科学经营森林必须实施森林经营方案[J].林业经济, 2008 (12) :24, 56.

对森林分类经营管理工作的分析 第8篇

1 切实加强领导

森林分类经营是林业深层次的改革,要搞好这项工作,必须取得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离开政府的强有力管理是难以建设好的。只有成为政府行为,才能保证这项工作顺利进行。要把森林分类经营纳入社会和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中,统盘考虑、统一组织实施,只有这样才能奏效。

2 切实做好森林分类经营

多年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实施森林分类经营,才能满足人们对林业需求的多样性,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才能实现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的统一,才能保证林业各项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可以说分类经营是生态建设和产业建设的前提,是林业改革和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森林的可持续发展的有利保证。要想做好森林分类经营要做到以下几点:

2.1 必须正确划分森林类型

要想搞好森林分类经营管理,必须正确区分森林类型,分类管理,实施不同的经营管理策略。根据森林资源的特点,我国将森林分为三大类型区:既商品林区、重点生态公益林区、一般生态公益林区。生态公益林一般是指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保护物种多样性,并为人类提供良好生态环境以及服务于国防、科研的防护和特种用途林;商品林简单的说就是可以进行商品型经营活动,为国家和社会提供一定数量的木材和其他林产品的林分。

2.2 必须提高林业生产技术水平

要想搞好森林分类经营管理,必须要提高林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增加科技投入,从而提高对森林资源的管理水平,提高森林资源的生长量,防止森林病、虫、鼠害及火灾的发生。实施森林分类经营,必须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加大林业技术的开发及应用的力度。在森林资源培育方面要以提高林地生产力,加速培育和扩大森林资源为目标,从分类经营,提高林分密度,调整森林结构等方面实现突破。要搞好林业职工的培训和发展林业教育事业,通过林业工作者技术的提高,增加林业科技研究的范围和整体力量,提高森林资源的质量,充分发挥森林资源的多功能和多效益奠定基础。

2.3 建立健全各种管理规章制度

要想做好森林分类经营管理工作,各林业单位和林业主管部门,必须建立相应的高水平、高素质的队伍,同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各项奖罚制度,在森林分类经营管理工作中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对国家投资专款专用,不弄虚作假,对重点地块专人负责,签订责任状,层层落实,把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应当提倡建立股份制家庭林场,让职工在受益的情况下更精心地管理好、培育好、保护好自己分管的森林资源。应提倡面向社会搞林地、林木经营权和使用权的转让,给那些热爱林业的有识之士创造一个良好机会,让他们参加林业资源的保护和培育,同时让他们也获得一定的收益,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为林业的分类经营管理工作贡献他们的力量。

3紧紧依靠国家法律和政策

实行森林分类经营管理工作必须依靠国家法律。林业是具有生产和公益功能的行业,对社会经济和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应得到社会和政府在各方面的支持和重视。但由于自身存在的特点使其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受到许多阻碍,通过法律的强制力对林业的发展给予保护,是促进林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国家通过林业立法和司法活动,主要是保护林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公平竞争地位,维护林业经营者的合法利益,保护和促进森林经营的发展,使之持续地为社会提供各种效益。

做好森林资源分类经营管理工作,是和国家的干预和调控分不开的,国家可以通过大的生态工程建设,改善森林的整体结构,强化对环境的保护,可以对具备重要生态和生物多样性的地区进行重点保护,维护生态平衡;可以通过对重点生态公益林的投资,促进林业产业结构合理和高效发展,持续地、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各种森林产品和各种服务。

森林分类经营管理工作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融生态、社会、经济效益于一体的宏伟工程,这对缓解林区的资源危机,经济危困和林区生存与发展的矛盾,扭转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局面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森林分类经营管理工作是一项伟大的工程,不应当只是林业职工的责任,应当全党、全民齐动员。改造生态环境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决不是林业职工自己可以管理好的,必须全民各行业一起动员起来协同林业共同对三大类型经营区进行管理、保护。另外,森林分类经营是项新生事物,必须加大宣传力度,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森林分类经营管理的重要性,以便得到全社会的重视和支持。

要做好森林分类经营管理工作,摆在我们面前的困难还很多,今后要走的路还很长。但在众多困难面前我们也有很多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办法,只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努力、不断开拓进取,就一定会做好这项工作的。

摘要: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维持环境和生态平衡,减免自然灾害,保存物种,提供多种人类必须的自然资源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想协调好森林资源保护与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的双重任务,就必须首先保证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而森林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完成传统林业发展模式向现代林业发展模式的转变。而完成这个转变的关键措施就是分类经营。

新时期大别山区森林经营工作探讨 第9篇

大别山位于安徽省、湖北省、河南省3省交界处, 介于N30°10′~32°30′, E112°40′~117°10′, 属北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区, 具有典型的山地气候特征, 气候温和, 雨量充沛。温光同季, 雨热同季, 具有优越的山地气候和森林小气候特征, 具备森林的气候优势。大别山森林海拔差异大, 植被变化明显, 高度从400~1700m, 树种包括杉木、柳杉、马尾松、栓皮栎、青冈栎、枫香、黄檀等, 森林资源极为丰富, 区系成分复杂, 植被类型多, 是不可多得的植物种系基因库。近年来, 大别山区各相关林业部门, 对于造林和森林资源保护工作非常重视, 区域内的六安、安庆、黄冈和信阳等市, 先后开展了大别山国家森林公园建设、退耕还林工作、新一轮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等工作, 有力促进了大别山区森林资源的调查和保护工作, 也推动新时期大别山区森林资源发展进入了全新的新阶段, 进入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阶段。但从总体现状来看, 由于地形条件的限制及多种因素的影响, 大别山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经营工作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限制。

2 大别山区森林经营工作现状

森林经营, 主要是各种森林培育措施的总称。森林经营工作是森林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即从宜林地上形成森林起到采伐更新时止的整个培育管理措施。包括森林抚育、林分改造、护林防火、病虫防治、林副产品利用、采伐更新等各项生产活动。有效的森林经营工作, 是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只有开展了科学合理的森林经营工作, 才能为森林资源的利用、保护、开发提供保障和指导思路。近年来, 我国人工林发展迅猛, 但由于后期经营管理滞后, 人工林、天然次生林过纯、过密、过疏的问题已十分突出。有专家指出, 加强森林经营工作, 是今后林业工作十分繁重而又紧迫的任务。要采取有效措施, 科学经营森林, 推动全国林业生产逐步向可持续经营转变, 全面提高森林质量和效益。虽然大别山区的森林资源非常丰富, 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传统重农轻林思想的影响, 再加上经济发展落后, 对于森林利用比较片面, 导致大别山区森林资源的整体经营工作比较落后[1]。本文拟结合新时期大别山区森林工作发展得实际情况, 探索大别山区森林经营工作的新思路, 推进大别山区森林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3 新时期大别山区森林经营工作发展思路

3.1 创新理念、优化经营, 筑造绿色保障线

森林, 无论各个角度来看都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宝库, 只不过是要通过适当的途径将这些价值挖掘出来。在大别山区的林区, 很多森林经营单位都是简单的砍木材、卖木材, 表面上看上去森林还砍了很多, 而实际的效益却没多少。尤其是退耕还林以后, 很多老百姓都怨声载道, 感觉将耕地还林了, 都是一些非经济林, 自己根本就没什么收入了。实际上, 森林的目的是保持生态环境, 形成一定的木材蓄积量。如果在能够保证前2者要求的基础上, 还能够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 这才是真正的一举多得。结合大别山区森林发展的实际情况, 可以将植树造林由单纯的绿化荒山和植造用材林向主要种植经济林转变, 发展了类似油茶、核桃、毛竹等板块基地;林业工业由单一的木材加工业向森林食品业、森林饮品业、木本油料业、生物能源业转变, 发展和壮大了一批龙头企业;木材加工业由出售原材料向深加工和终端成品制造转变;造林基地由实用型向观赏型转变, 形成了国道、公路等多条绿色通道、长廊;由单纯注重森林产业只发展一、二产业逐步的向第三产业转变, 逐步建成森林生态旅游长廊, 推进景观和生态效益并进发展的新局面, 真正使森林经营工作为大别山区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3.2 创新模式、集约经营, 锻造增收聚宝盆

森林经营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森林的持续发展。从目前大别山区森林资源的实际归属情况来看, 有的是归国家所有, 有的是归集体所有, 有的是农户个人所有, 林权成分复杂。而对森林的经营管理工作基本上都是由政府相关的职能部门, 或者一些林业企业, 经营主体相对固定。这种模式不利于森林高效能的发展, 缺乏活力。新时期, 大别山区的相关政府管理部门, 需要动员各种力量, 制定森林优惠政策、宣传林业比较优势, 吸引和促进实力型经济实体进入森林经营行列, 优质资产注入林业产业, 优秀技术人才加入林业工作队伍, 使林业集聚了大量资金、技术、人才、市场和劳力资本, 支持各种经济主体投入森林经营。对于个体农户来说, 政府也要积极的调动他们参与森林经营管理的积极性, 制定林粮、林油、林药等立体种植、养殖模式技术标准, 免费为农户培训。并通过各级林业技术管理部门, 对农户进行现场技术指导, 同时, 林业部门协助和指导有关企业和林农制订产品标准、注册产品商标、形成品牌效应、做大集散市场[2]。另外, 结合大别山区优秀的革命传统, 各级政府也可以开辟森林公园与红色旅游相结合的森林经营新模式, 既给本地区的文化底蕴做了广告, 同时也可以为林区经营创造一定的效益。

3.3 创新技术、科学经营, 织造安全防护网

近年来, 气候异常造成的干旱、病虫害大发生, 都对森林健康持续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如果不能有效的采取防灾减灾的措施, 必然会对森林经营管理带来很大的影响。为此, 各级政府及林业主管部门, 要建立系统的病虫灾害模拟预测系统, 利用信息预警平台和媒体, 及时发布预测预报信息和防治措施, 使各地提前做好物资储备和技术培训;也要加强日常森林抚育和栽培管理工作, 本着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的态度, 从良种繁育和品种比对试验, 成立优质小苗繁育中心, 提供适地适树良种壮苗, 到适地适树、合理的搭配树种的栽植;从农药种类与喷施方式的选择到林区病残体的清理, 施肥管理方式, 林区防火、防旱等, 每一个细节都要认真的去关注[3];各级林业主管部门也要积极的采取“疏堵结合”的方式, 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打击乱砍滥伐行为, 还要逐步放开农民房前屋后自栽树木的采伐限制, 调动农户积极性, 让农户通过种植树木获得属于自己的利益, 这样他们才能有更多的积极性参与到林区管理和经营中来。

3.4 创新思路, 合理经营, 构建生态桥头堡

随着近年来, 大别山区经济快速发展, 森林保护意识也在逐渐增强, 森林资源也日益增加, 今后的森林经营任务将日趋繁重。而不少地区为了达到快速绿化的目的, 幼林普遍存在太纯、太密等问题, 如不对其适时抚育, 采取必要的人工干预措施, 将严重影响林木正常生长发育, 影响林业建设质量和成效。不仅多年造林成果难以巩固, 还将成为突发自然灾害的隐患, 更谈不上森林可持续经营和林业可持续发展。同时, 对于森林资源的利用也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因素, 比如过于依赖速生林, 病虫害防治依赖化学农药等, 这样的问题对于生态环境也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森林经营方案编制与实施要坚持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协调, 坚持所有者、经营者和管理者责、权、利统一, 坚持与分区施策、分类管理政策衔接, 坚持保护、发展与利用森林资源并重, 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筹的原则[6]。尤其是在森林资源的利用过程中要注意生态效益, 力求把森林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等诸多生态效益发挥到最大, 真正使森林成为整个社会发展中生态效益缔造的桥头堡。而且要是以生态为主, 经济和社会效益并存的桥头堡, 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桥头堡。

总之, 大别山区作为我国重要的林区之一, 不仅林木资源丰富, 而且林木蓄积量非常大。但由于长期以来森林经营模式、思路和方法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导致大别山区森林经营工作进展缓慢。因此, 在新时期进一步对该地区逐步的完善森林经营工作, 不仅是大别山区森林工作持续发展的需要, 也是整个大别山区生态建设的必由之路[4]。为此, 大别山区的各级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 林业经营的相关企事业单位, 都还需要进一步统一思想, 强化意识, 以更加科学的思路指引大别山区森林经营工作的全面发展, 推进全区林业经济建设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王赛君, 过元清.现代林业营林问题与措施探讨[J].现代园艺, 2012 (8) .

[2]创新经营释放森林多种效益——湖北省荆门市推进森林经营工作纪实[EB/OL].

[3]纪敏.刍议新时期营林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 (26) .

[4]滕秀荣.重庆市森林资源现状及经营策略[J].林业调查规划, 2005 (6) .

[5]胡艳波, 惠刚盈.优化林分空间结构的森林经营方法探讨[J].林业科学研究, 2006 (1) .

森林经营工作 第10篇

一、通山县自然及社会经济概况

通山县位于鄂东南边陲,幕阜山脉中段北麓,全县国土总面积2680 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1. 44% ,居咸宁市6 县( 市、区) 之首。通山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境内植被繁茂,群落繁盛,种类繁多,域内植物700余种,主要用材树种120 余种,主要经济林树种70 余种,主要名贵药材树种30 余种。全县其中林业用地19. 53 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2. 87% ,森林覆盖率为61. 39% 。全县活立木总蓄积279. 2 万m3,毛竹立竹量6775. 2 万株。年产木材4. 19 万m3,毛竹398 万支,干鲜果1. 8 万吨,林业产值达4. 57 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2% 。全县林业系统现有干部职工1208人,林业局内设6 个职能股室,下设12 个林业站、1 个森林公安局、1 个林场带村委员会和3个省级国有林场。

二、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

通山县是湖北省重点林区县、脱贫致富奔小康和林改试点县,也是省纪委对口帮扶重点县。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提速,连续六年保持15. 8% 的增长速度,项目实施具有较好的有利条件。

1. 有丰富的林地资源。通山县现有林业用地19. 53 万公顷,其中竹林2. 86 万公顷,可造林地面积达2. 78 万公顷,为项目实施提供了充足的林地资源。

2. 有较好的项目载体。通山县现有省级国有林场3 个,下设14 个经营区,经营总面积为1. 93 万公顷。林业企业15 家,经营总面积0. 5万公顷。林业专业合作社35 家,经营总面积0. 31 万公顷。这些企业经济实力雄厚,还贷能力强,是项目实施的好载体。

3. 有外资造林项目经验。自20 世纪90 年代初,通山县先后实施了世行贷款 “国家造林项目”、“森林资源发展与保护项目”和 “贫困地区林业发展项目”。共完成造林11 665. 59公顷,完成投资4362. 35 万元,其中引进世行贷款2620. 60 万元。现今,项目经营区林木生长良好,森林经营科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世行项目的实施,为通山林业培养了一批技术和管理人才,通山县也在造林模式、树种选择和造林管护等方面积累了经验。

4. 有可预见的还贷能力。一是初定的造林承贷主体经济实力强; 二是县级可预见财力强劲。通山大理石、硅石、石灰石、钒石和石英石等矿产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大,创税潜力大。同时,通山又是一个集水电、风电、抽水蓄能电和核电等 “四电”为一体的绿色生态能源基地。核电将在 “十三五”期间建设开工,总投资达650 亿元,建设期间每年可增加财政收入3. 25 亿元。 “十四五” 建成投产后,预计能增加财政收入20 亿元。未来的通山县,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和财政收入增幅等各项指标,将进入全省县域经济的第一方阵。因此,项目的后期还贷有保障。

三、项目申报建设内容

为做好欧投项目的申报工作,通山县委、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亲自安排和多次过问项目申报的进展情况,连续两年列为县政府年度工作计划。县林业局、财政局和发改局等部门及时沟通和协调,密切配合。县政府领导多次带领县财政、林业、发改等部门负责人到省财政厅和省林业厅联系对接。目前,通山县向省申报的项目建设总规模为745. 28 公顷,其中人工造林425. 3 公顷, 森林抚育319. 98 公顷。项目总投资4680 万元,其中计划申请欧洲投资银行贷款2340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50% ,国内配套资金2340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50% 。项目实施的承贷主体为7 个,其中国有林场2 个,林业合作社3 个和林业企业2个。

四、项目前期准备工作

为确保殴投贷款项目建设取得预期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通山县严格按照项目管理程序和要求,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建立了 “责、权、利”明确, “借、用、还” 良性循环的债务管理体制,以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1. 落实了项目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欧贷项目建设领导小组,成员由县发改局、财政局、林业局和审计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林业局,负责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

2. 落实了项目监管单位。县林业局为项目建设单位,负责项目的实施与管理; 县财政局、发改局为监管单位,分别负责项目资金的提款报账、管理和使用及项目的总体计划和申报立项; 县审计局负责对项目资金和物资的到位与使用情况进行专项审计。

3. 落实了还贷和配套资金。县人民政府已致函省财政厅,承诺愿意承担项目建设所形成的全部债务,按期偿还项目贷款的本息费。并按投资总额1∶ 1 的比例落实项目建设所需的配套资金,其中财政预算安排10% ,造林业主自筹90% 。

4. 落实了造林抚育规划。根据生物多样性保护原则,经过反复调查与筛选,将425. 3 公顷森林营造面积落实到7 个地点,计38 小班,319. 98 公顷森林抚育面积落实到2 个地点,共计32 个小班。

5. 落实了项目实施主体。欧投项目实施主体共7 个,其中国有林场2 个,专业合作社3个,林业企业2 个。

6. 落实了项目社评意愿。通山县欧贷项目社评涉及8 个乡镇,2 个国有林场的22 个行政村。调查农户154 户,调查人口297 人,发放调查问卷100 份,张贴项目宣传资料105 份,填写调查表格35 份,签订造林( 抚育) 预安排合同21 份。

7. 落实了项目营造方案。根据适地适树、水土流失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原则,对每个树种和每个地段,每个小班都制定了个性营造方案。从苗木的培育、调运到栽植,从整地的方式到水保工程建设,从施肥到抚育管理,从生长到成材都制定了严格的营造措施和操作流程,并对项目实施主体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了前期培训。

8. 落实了项目监测措施。通山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已建成国家级森林病虫害中心测报点。现已在项目区域内设有监测点14 个,监测样地11 个。其中毛竹林监测点4 个,监测样地3 个; 马尾松监测点4 个,监测样地4 个;杨树林监测点4 个,监测样地2 个; 经济林监测点2 个,监测样地2 个。

五、项目实施效益预测

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林业、财政和发改等部门主动而缜密的前期筹备,林农和林业企业自愿而热情的企盼,为欧投行项目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项目实施后,既可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还将产生巨大的生态和社会效益。

1. 经济效益可观。在项目经营期内,预计可生产木材2. 15 万m3,生产薪材0. 63 万吨,生产竹材66. 61 万支,收获经济类产品0. 77 万吨,实现销售总收入17 545. 06万元。

2. 生态效益良好。项目实施后,将新增森林面积425. 30 公顷,提高全县森林覆盖率0. 15个百分点,有效地保护和发展珍稀树种资源,充分发挥森林的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固碳释氧,改良土壤和净化空气等生态功能。同时,在25 年的经营期内,可增加碳储量3. 25 万吨,产生净碳汇量3. 07 万吨,从而减缓温室效应。并能为动植物种群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繁衍场所,增加物种多样性。

3. 社会效益巨大。一是将带动相关产业和行业的发展。项目建设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带动森林旅游业的发展,还将带动地方银行和饮食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的繁荣。二是将为项目区调整产业结构和就业创造条件。该项目实施涉及8 个乡镇和2 个国有林场的22 个行政村,185 个村民小组,10 048户农户和企业职工42 375人。在项目建设经营期内,人工总费用为3310. 60 万元。按现在的每工日150 元计算,需投工220 707个。按每人每年250 天计算,可满足883 人常年就业,项目建设区人均可增收781 元。同时,项目业主已累计流转林地1693. 8 公顷。按现在的每公顷每年支付林地租金300 元计算,每年需向林农支付林地租金50. 81 万元。为当地林农带来了实惠,提高了林地的租金标准及产出效益。三是为提高林业经营管理水平起到示范作用。项目的实施可引进国外先进的项目管理经验,推广应用先进的林木培育技术与良种良法,实行集约化经营,提高森林经营水平,带动通山林业走上标准化、集约化和产业化的发展道路。

浅谈林场森林分类经营 第11篇

林场在我国林区占有重要地位。黑龙江省同江市林区以林场为单位,经过多年的经营,这些林场已具备了较好的基础经营条件,正成为我市林业向产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的中坚力量,也是林业在将来取得突破性发展的希望所在。由于经营体制,林业分类经营等问题未能很好解决,再加上严格计划的约束。

一、森林分类经营与林业可持续发展

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与林业分类经营有密切的联系。林地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林业可持续发展不可能通过无限制扩大经营范围来实现,只有通过对林地资源充分有效的利用,提高林地生产力水平才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方向,这对林场尤为重要。现在我国林场的经营规模已基本确定,林场经营面积只有缩小而不可能扩大。因此,林场走外延发展来实现可持续发展不现实的。

实现林业分类经营,基本指导思想是根据森林主体功能的发挥来经营森林。商品林追求的是投资的经济效果,其经营行为完全是一种商品生产行为。商品生产行为主要受市场经济规律约束。因此,对于商品林经营不宜采取太多行政手段去管理,也不宜采用严格的计划去控制,而应由企业根据市场作出选择。生态公益林则以森林生态公益功能的发挥为主要经营目的,而生态公益功能则不可能直接体现为经营者的经济效益。因此,必须通过宏观调控,以总体功能最佳为指导,协调经营行为,理顺经营与受益、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才能保证其经营走上良性发展道路。

二、林场实行森林分类经营的必要性

1、实行分类经营可使商品林真正走向市场。

长期以来,林业受生产周期长,见效慢,产出投入比低,不能实现正常的投资回报等因素影响,很难吸引到足够的投资而成为粗放经济的传统产业的典型代表。尤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生产经营部门经营自主权有限,生产经营活动往往是服从计划而不是根据市场经济规律实施经营,林业不能彻底走向市场。

实施分类经营,可用市场经济规律指导商品林的经营,使林业部门能够选择经济效益好的经营对象来经营,从而使商品林经营者的利益得到保证。同时,在有较高投资回报后,亦可吸引社会生产资源流向林业部门,部分解决林业生产投入不足的问题。

林场实现森林分类经营后,其商品林经营完全属企业生产行为,一切经营活动都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有利提高林场的经营积极性,亦可避免林场在自己不熟悉的领域盲目投资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实施分类经营可使生态公益林得到有效的经营和保护。

生态公益林的主体功能是森林的生态防护效益,这种效益的受益主体往往不是森林经营者,这就形成了受益者不经营不投入,而经营者主体投入不受益的矛盾。在分类经营不能有效实施的情况下,林场的防护林等生态公益林成为林场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经营对象。由于没有产出,林场不愿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实施有效经营。因此,在未实施分类经营的情况下,由于不能理顺投入产出关系,权益与责任关系,防护林等生态公益林不可能实施有效的经营,大大降低了防护效益。

实施分类经营后,通过理顺投入产出关系,明确责权关系,利用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有效解决生态公益投入,可使其不再成为经营单位的经营负担,有利加强对生态公益林的经营管护,使其生态防护效益得到时最大限度发挥。转贴于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3、森林分类经营是林场林地资源有效利用的保证。

林地是林场最重要的生产资源,由于受经营管理水平限制,一方面是林场为了维护林地所有权不得不花大量精力,另一方面,林场对有限的林地资源利用效力低。实施分类经营后,通过对现有林地科学规划,按森林主体功能划分经营类型,同时在商品林经营中大力发展高效林业,可以有效解决林场林地利用效力低下问题。

三、现行经营管理体制与林业分类经营

我国林场现行管理体制已沿用多年。其基本特点是把林场作为企事业单位管理,在商品生产中,林场向国家纳税体现与国家的经济关系,向主管部门缴纳各种专项费用体现隶属管理关系;对木材实行限额采伐。这种管理体制有其合理性,在林场经济自知能力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国家事业费投入,解决了林场建设初期的造林投入。同时,通过集中专项费用筹集了大量林业基本建设资金,为大规模绿化造林提供了投入保证。在我国林木资源较少的情况下,实行限额采伐也是保护有限林木资源的最有效手段。但是,也应看到,要实现分类经营,现行管理体制也存在很大局限性。

首先,从责、权、利关系看,实施分类经营后,商品林的经营完全是商品生产行为,林场的商品林经营活动应等同于企业的商品生产活动。林场的生产经营应计算投入产出,占用生产资源应支付一定的代价。林场的经营成果主要通过所有权分配,而现行管理体制不能根本解决这些问题。

其次,从投入关系分析,林场投入的两个问题未能很好解决,第一,林场现有商品林大部分是国家投入形成的,由于林场实行事业化管理,这部分商品林林场在生产受益中,未能把国家投入的利益体现出来。第二,林场的生态公益林是林场的非商品生产对象,但林场必须投放生产资源经营管理,这对林场又是不合理的。

四、林场分类经营措施探讨

1、林场划类经营。

林场实施分类经营首先应解决林场的划类经营问题。措施上可根据林场资源构成情况把林场划为两大类型,即经营商品林为主的林场和经营生态公益林为主的林场。对于商品生产型林场按规范的管理方式管理,占用林地资源应缴纳林地占用费,国家投资形成的资产应折成股份,在林场分配过程中,国家股份所得应上缴代表国家行使资产管理职能的管理部门,林场的经营活动照章纳税,林场的经营活动投入应通过国家计划解决,这部分资金又可通过向受益部门收取森林效益补偿费解决。在不影响森林生态防护效益的条件下,允许林场积极从事商品生产,增强林场的经济活力。我区的大部分水源林保护区及自然保护区可按生态公益型林场经营,防护林占绝对优势的林场也应作为生态公益型林场经营管理。

2、林场森林资源划类经营。

对林场划类经营后,还应对林场的资源划类经营。生态公益型林场其经营投入主要通过经营管理投入预算由国家投资解决。商品经营型林场由于存在两类资源,还必须对森林资源划类经营。对于商品林完全由林场自主经营,国家或主管部门少干预;对于生态公益林应实行森林效益补偿制,解决其经营投入。实施时,可由主管部门向受益部门征收,林场则通过税费减免或先征后返方式按其拥有生态公益林数量多少,根据经营管理投入大小确定林场应是补偿额。

森林经营工作 第12篇

科学编制森林经营方案, 是加强森林的科学经营、实现森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是森林经营主体制订年度计划、组织经营活动和林业主管部门实施森林资源管理、监督的重要依据;是建立高效、透明、科学、有序的森林资源经营管理体系的重要载体;是巩固林权制度改革成果、落实林权所有者经营自主权的重要保障。

2009年3月, 根据国家林业局 (林场发[2009]16号) 文件精神, 受安徽省国有林管理局的委托, 安徽省林业调查规划院承担了全椒县瓦山林场、旌德县庙首林场、绩溪县镇头林场和祁门县大洪岭林场4个国有林场“全国森林经营示范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任务 (林国综[2009]7号) , 并结合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工作进行森林可持续经营方案编制技术的课题研究, 以为安徽省其他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提供技术支撑。

1 研究内容、方法和手段

1.1 研究内容

主要研究内容: (1) 编案调查技术体系; (2) 森林生态系统分析与森林可持续经营评价体系; (3) 森林资源数据管理方法; (4) 森林经营目标体系; (5) 森林经营方案成果体系; (6) 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技术路线。

1.2 研究方法

(1) 编案调查方法。森林经营方案编制需要收集资料, 开展调查研究, 调查内容主要有林业生产条件调查、林业专业调查、小班调查和多资源调查。

林业生产条件的调查研究应根据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调查方法, 此次编案调查采用以下多种调查方法: (1) 收集现有的文字材料; (2) 调查访问; (3) 实地调查[1,2]。

林业专业调查是在收集以往调查材料和科研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在开展外业调查前进行1次踏查, 在踏查的基础上, 根据编案单位或地区的具体情况, 确定专业调查的内容、精度、方法及编制工作方案或细则。由于专业调查包括的内容较多, 调查的对象、要求都有所不同, 因而在调查方法上不能一样。但就其调查方式来看, 主要采取标准地 (或样方) 调查、标准木或样木调查以及路线调查与标准地调查相结合的调查方法。

该次编案小班调查, 按照《中国森林可持续经营指南》的要求完善小班调查体系:除对生态公益林, 除调查树种、龄级、起源、面积、蓄积、森林立地等因子外, 还应考虑对森林健康状况、水土流失与土壤变化状况和其他环境因子的调查。生态公益林要进行生物多样性、种质资源 (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等方面的调查。商品林要对生长量、生长率、经济价值、林地生产力、地力衰退状况等因素开展调查。根据小班调查林区森林特点、调查等级、调查目的和要求, 采用典型抽样法选定小班调查点, 采用目测法调查小班的测树因子, 采用类型中心抽样法进行总体蓄积控制。

林区资源的调查内容包括经济植物资源、野生动物资源、放牧资源、水资源和渔业资源、风景资源、其他资源 (建材、矿产、采伐和造材及加工剩余物资源等) 等, 结合采用路线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查阅历史文献、座谈访问、实际调查等多种调查方法。

(2) 森林资源数据管理方法。此次编案小班调查内容多, 调查小班数量多, 如何对编案小班信息进行有效管理是一个重要问题。为此, 专门开发了适合林场应用的编案小班管理软件, 应用该软件可以进行编案小班信息的录入、查错、修改和统计等小班信息管理工作, 并应用GIS技术进行森林经营专题图编制, 能够直观反映森林经营效果, 并高效更新森林资源数据。

(3) 森林生态系统分析评价方法。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应全面进行森林生态系统分析与森林可持续经营评价。此次编案中, 根据安徽省森林经营示范林场的具体情况, 对森林资源状况、经营水平及其经营效果进行了科学合理分析。采用数量化分析方法对各个小班地位指数与林地质量因子的调查资料进行回归分析, 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应用该方法进行了林地质量评价、森林生产力评价、森林密度合理性评价、森林健康状况评价、森林生态效能研究等森林生态系统分析评价研究工作。

(4) 文献、档案资料收集分析方法。在广泛收集编案林场林业生产经营历史和现状资料的基础上, 应用SWOT分析方法, 全面分析编案林场森林经营的优势和劣势、机遇和挑战, 以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统筹兼顾和协调发展的经营理念确定编案林场的经营战略[3,4]。

(5) 森林经营模式构建方法。依据林地质量评价, 按照影响林地质量的关键因子, 进行森林立地条件类型划分;按照分类经营和分区政策要求, 依据安徽省示范林场的地理条件和经营条件, 按照培育目标、经营措施 (主要树种) 的不同, 组织与安徽省森林经营示范林场相适应的森林经营类型;针对各个森林经营类型按照科学经营的要求设计了具体的经营技术措施。构建的森林经营模式成果以立地条件类型表、森林经营类型表和森林经营措施类型表等森林经营“三表”形式来体现。

(6) 效益分析方法。采用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森林经营效益分析。对产量、产值、成本、利润等森林经营效果指标的测算和分析采用静态分析方法。为考察森林经理期内, 投资项目的资金使用时间价值, 拟采用动态分析方法, 计算净现值、内部收益率等分析指标[5,6]。

1.3 研究手段

在野外调查中, 除采用角规、直径尺等传统的调查工具外, 还通过GPS手持机进行调查点导航定位。编案数据信息全部采用计算机软件管理。

2 完成的主要研究成果

2.1 完善了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技术路线

此次编案采用的技术路线包括技术准备、编案调查、森林资源分析评价、专题研究、森林经营方案征求意见稿编写、征求意见、评审修改、成果报批8个步骤。

2.2 完善了森林可持续经营方案编制的森林资源调查体系

在国家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定的基础上, 分别根据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可持续经营的需要, 补充完善了小班调查因子, 制定了专用小班调查卡片和调查成果统计表, 开发了专门的森林经营小班信息管理软件。

2.3 构建了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森林资源评价体系

通过对编案林场森林资源外业综合调查的成果分析, 采用数量化分析方法对编案林场的林地质量、森林生产力、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森林健康等森林质量因素进行了分析评价研究, 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森林经营单位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了系统分析。

2.4 构建了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技术措施体系

依据林地质量评价, 按照影响林地质量的关键因子进行森林立地条件类型划分;按照分类经营和分区施策要求, 依据安徽省示范林场的地理条件和经营条件, 按照培育目标、经营措施 (主要树种) 的不同, 组织与安徽省森林经营示范林场相适应的森林经营类型;针对各个森林经营类型, 按照科学经营的要求设计了具体的经营技术措施。

2.5 完善了国有林场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目标体系

分别为公益性和商品经营型林场制定了森林经营目标, 指标体系包括森林资源发展目标、森林结构调整目标、森林保护目标、林产品供给目标、森林资源利用和产业发展目标、森林资源资产保值增值目标、基础设施建设和装备目标、林场文明与和谐目标八大指标, 目标体系更完善。

2.6 创建了先进实用的森林经营方案成果体系

分别以主件和附件形式进行成果编制和上报, 主件包括森林经营方案文本、成果表、成果图3部分, 附件包括森林经营方案说明书、编案有关文件、森林经营规划设计调查报告、专题研究报告4部分。

3 研究成果的先进性和创新点

3.1 技术路线的创新

成果构建的编案技术路线增加了专题研究, 要求在编案中进行大量的专题研究和技术经济指标测算, 在此基础上进行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 在安徽省4个森林经营示范林场编案实践中提交了大量的专题研究报告。这在以往是没有的, 国内其他编案成果也体现不足。

3.2 调查技术体系的创新

按照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要求调整和完善了森林资源调查体系。在国家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定的基础上, 增加了土壤剖面调查、森林灾害及森林健康调查、自然度调查、每木径阶调查、小班植被调查、珍稀植物及生物多样性调查、枯损木及林分生产力调查和景观资源调查等内容, 为保证调查的可信度, 还要求对各个调查点进行GPS采点固定。并对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 分别确定调查内容和方法。

3.3 分析评价方法的创新

采用数量化分析方法对各个小班地位指数与林地质量因子的调查资料进行回归分析, 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首次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森林经营单位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了系统分析。

3.4 数据管理方法的创新

编制了专用的编案调查统计软件, 能够对所有小班进行数据的实时录入、查错和修改。采用GIS软件进行林场级森林经营专题图的制作, 能够直观反映森林经营效果, 高效更新森林资源数据。

3.5 成果体系的创新

按照“既要简洁、明了, 又要丰富档案资料”的原则, 将森林经营方案成果分为主件和附件两大部分。主件以简洁、明了为特色, 便于森林经营单位应用和主管部门考核检查, 附件包含了全部的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技术资料, 丰富了森林经营信息。

4 研究成果的应用范围和应用前景

该研究成果适用于具有一定森林经营规模的森林经营单位、编制具有详细规划性质和一级设计深度的森林经营方案。该项研究成果技术成熟, 可供各类编案单位直接借鉴使用, 对推动中国森林可持续经营技术的广泛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5 应用该研究成果的效益分析

5.1 经济效益

(1) 节约建设投资。应用此次构建的森林经营小班调查技术体系成果, 可以获得丰富、有效的森林经营信息, 为森林经营规划设计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从而节约工程投资、提高森林经营工程建设效益。将使4个示范林场节约建设投资4 200万元以上。

(2) 降低编案工作成本。应用此次开发的森林经营小班信息管理软件进行小班信息录入、查错、统计和制图, 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节省人力, 降低成本。4个示范林场可节约工作成本达8万元。

(3) 提高林地生产力, 增加森林经营收入。应用此次成果编制的森林经营方案, 将使林地生产力增益达6~10 m3/hm2, 森林经营收入增益达3 000~5 000元/hm2, 4个示范林场产业总值增加6 000万元以上。

5.2 社会效益

(1) 应用该成果进行森林经营方案编制, 可以大大提高森林经营方案的科学技术含量, 编制的森林经营方案成果更加符合森林经营单位实际情况, 确定的森林经营方针和经营目标科学合理, 制定的森林经营技术措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可为森林经营单位加强森林科学经营起到重要指导作用, 为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对森林经营活动实施管理和监督检查提供科学依据。

(2) 该项研究成果技术成熟, 可供各类编案单位直接借鉴使用, 对推动中国森林可持续经营技术的广泛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3) 该研究成果把最新林业技术规程组合应用到森林经营技术措施类型表中, 使森林经营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 对提高森林经营科技含量, 贯彻执行《安徽省森林质量提升行动计划》, 扎实推进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水平, 为提升全省森林质量发挥示范作用。

(4) 该研究成果 (专题研究报告) 对各个示范林场的定位、发展方向和森林经营机制改革等问题进行了一些有益探讨, 这些思路对其他国有林场的改革和发展可起到参考和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家林业局.森林经营方案编制与实施纲要 (林资字 (2006) 227号) [EB/OL].[2010-12-23].http://vip.chinalawinfo.com/newlaw2002/slc/slc.asp?db=chl&gid=88104

[2]国家林业局.关于科学编制森林经营方案全面推进森林可持续经营工作的通知 (林资字 (2007) 1号) [EB/OL].[2010-12-23].http://law.baidu.com/pages/chinalawinfo/8/36/ea6a1a5ead40febdb3b33c5a943b2941_0.html.

[3]中国林业局商务部.中国企业境外森林可持续经营利用指南[EB/OL].[2010-12-13].http://wenku.baidu.com/view/d8e51f2fb4daa58da0114ac3.html.

[4]刘代汉.广西国有林场可持续森林经营模式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 2006.

[5]李炳炎.南方国有林场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理论与实践[D].株洲:中南林学院, 2001.

上一篇:精益管理诊断方法下一篇:作文教学要读写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