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物流电子商务

2024-07-15

冷链物流电子商务(精选8篇)

冷链物流电子商务 第1篇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于低温冷冻品的需求越来越大,人们对于低温冷冻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保证低温冷冻食品的安全、放心、营养,已成为冷链物流建设的首要问题。低温冷冻品绝大多数是农副产品,具有严格的季节性和保鲜期,对物流要求及时性、恒温性和多样性。为了达到冷链物流的高标准、高要求,冷链物流的建设必须借助于先进的电子商务技术。本文将对冷链物流建设中电子商务三大技术的应用进行探究。

二、冷链物流概述

冷链物流泛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它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冷链由冷冻加工、冷冻储藏、冷冻运输及配送、冷冻销售四方面构成[1]。一个完整的冷链物流体系通常还包括原材料的采购,即原材料采购、冷冻加工、冷冻储藏、冷冻运输及配送、冷冻销售五个环节构成了完整意义上的冷链物流系统。

目前,食品冷链主要应用于瓜果鲜蔬、肉、水产品、奶制品和速冻食品等。除了速冻食品,其他农副产品通常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和保鲜期,而且物理和化学特性各不相同,对物流的各个环节要求相异。如何针对不同的食品,运用先进的电子商务技术对冷链物流体系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及时科学的处理,是保证食品安全、新鲜、健康地达到消费者手中的关键。

三、电子商务技术在冷链物流中的应用

由于客体的特殊性,冷链物流系统对信息的收集传递、时间的把握和温度的控制要求极高,如何把物流的各个环节整合起来,实现对物流体系时间和温度的全程监控,这正是电子商务技术在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中需要回答的问题。

1.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系统的应用

冷链物流体系中,原材料提供商可为个人、农场等,地域分布广泛,原材料品种繁多,产品保鲜要求严格;终端市场顾客要求多样化,呈现多品种,小数量的特点;另外,不同材料的加工,对时间又有特殊要求,比如鲜奶制品,从原奶、生产到加工都要求在24h内完成。针对这些特点,冷链物流体系可以引入SCM系统帮助解决。

所谓S C M,就是对供应链所涉及组织的集成和对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协同,以满足用户的需求,从而提高供应链整体竞争能力[2]。在冷链物流体系中,供应链主要包括原材料提供商、加工企业、物流配送中心和销售终端。

冷链物流SCM系统,主要依赖中心MIS、Internet、EDI技术、POS扫描和条形码的使用来实现。

(1)终端销售信息的采集与传输

对终端销售部门,采集、传输的信息主要是销售和存货的数据以及订单、发票、订单的确认和提前运货通知。在实现信息采集交换之前,物流企业首先应当建立一个Web服务器,通过Internet保证终端销售信息的及时传输。在销售终端,零售商必须先安装条形码、POS扫描和EDI等技术设备,然后通过收款检查时的POS扫描,对销售的低温冷冻食品进行条形码阅读,同时转换成相应的商品代码,再根据EDI标准,将销售数据转化为行业标准格式,实现销售和存货信息的反馈。同时,销售和存货信息进入销售终端的数据库,形成存货量的分析数据,根据需要生成订货通知,通过EDI向配送中心及时发出订单请求或提前运货通知,并实现发票、订单的确认。

(2)物流中心信息分析

通过将EDI传输过来的业务单证转换到自己系统可识别的格式,物流中心MIS对各种信息作出相应处理。对销售和存货信息,MIS自动生成销售情况分析;另外,根据销售终端发送的订单请求和提前运货通知,M I S检查配送中心库存,可以满足要求的,向销售终端发送接受订货通知并向仓储部门发出出货通知,同时重新分析库存,剩余库存量低于安全库存的,生成缺货采购通知。遇到特殊情况不能满足订单要求的,则生成紧急采购通知并拒绝或延缓订单请求。一般来说,在冷链物流体系中,由于冷藏冷冻食品对保鲜的要求很高,库存量过大不但不利于库存成本的控制,更无法保证食品的安全供应;但库存量过小,又会由于原材料的时令性而形成库存不足无法弥补的风险,从而使订单要求无法满足而降低顾客的忠诚度和满意度。如何根据产品的保鲜期、原材料的时令性和销售的需求准确地估计最佳库存量并实现JIT,是冷链物流中心MIS必须重要解决的问题。

(3)原材料采购信息处理

鉴于低温冷冻食品原材料种类多、分布范围广、季节性强的特点,冷链物流的采购具有更大的时令性和分散性。这就要求MIS事先生成不同原材料的产地、收获时间、保鲜期限制等数据信息以供采购部门随时使用。对于时令性较弱的原材料,如奶制品、肉类食品等,采购部门可以根据需要通过Internet及时地与原材料供应商进行信息交换并通过EDI实现实时的单据传输从而完成原材料的采购;对于时令性强的原材料,如水产品、热带果蔬等,采购部门主要是在收获季节通过Internet与各地的供应商联系,同时完成不同原材料的采购。采购完成后,通过信息反馈,MIS最快地生成采购、加工入库的相关数据并更新库存信息。

2.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的应用

冷链物流对于时间的高要求不仅表现在信息流的实时传递上,更体现在商品空间地理位置转移的过程中。冷链物流的原材料采购和终端销售分布范围极广,如何在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时有效地设计配送点,在物流运输分配过程中迅速确定最有效的运输模型和运输路线,都显得更为重要。

GIS技术是一种特定而又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它可以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描述整个或部分地球表面(包括大气层在内)与空间和地理分布有关的数据。将GIS技术运用于冷链物流运输模型的确定中,物流企业可以借助其强大的地理数据功能来确定设施定位模型、车辆路线模型、网络物流模型等[3]。

(1)设施定位模型

用于确定一个或多个配送点的位置。在冷链物流体系中,配送点和运输路线共同保证物品配送的实现。配送点处于网络的节点上,节点决定着路线,根据供求的实际需要并结合经济效益等原则,此模型可以对节点数量、位置和规模等作出有效决策。

(2)车辆运输模型

冷链物流的采购或配送通常是跨越多个始点或终点的,GIS可以根据对数据库中的地理数据进行分析,作出如何降低作业费用,并保证服务质量的决策。其中包括决定使用多少辆车、每辆车的路线等。

(3)网络物流模型

通常,一个完善的物流体系都会包括多个配送点,如何最有效地将货物从N个配送点运往M个销售终端,而且保证每个销售终端的固定需求量,同时所耗代价最小,GIS网络物流模型便可以用来解决此类问题,即如何寻求最有效的分配货物路径问题。

3. 无线射频辨识(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的应用

冷链物流不但对时间长短的限制很高,而且对于恒定的温、湿度也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从原材料的采购一直到终端销售,低温冷冻食品都要求一个温、湿度稳定的环境。但是,由于制冷设备的使用、维修耗费很大,致使很多冷链物流企业偷工减料,尤其在运输配送过程中,制冷设备只在头尾使用,大大影响了冷藏冷冻食品的质量。如何保证冷链物流运输的标准化运作,实现温度的记录与跟踪、温度设备的控制和商品验收的检测,是冷链物流必须解决的另一个大问题。

R F I D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其优点是不局限于视线,识别距离比光学系统远,射频识别卡可具有读写能力,可携带大量数据,难以伪造,且有智能[4]。目前,RFID逐渐广泛地运用于物流体系,其中针对冷链物流温度监控而研发的主要有NEC信息系统(中国)有限公司推出的“RFID冷链温度管理系统”。

“R F I D冷链温度管理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带温度传感器的RFID标签和相应的应用程序,主要监控冷链物流运输中的变化情况。在运输环节,企业可以在发货时把“带温度传感器的RFID标签”放置在货物包装内,货物到达后,收货方通过RFID读写装置读取RFID芯片内的温度数据,系统自动生成整个供应链之中温度变化静态图,如果温度超出系统预设的规定温度,温度静态图的温度超出部分曲线将变成红色报警。温度静态图的横轴是时间,纵轴是温度,所以能准确地知道温度在各时间点的变化,容易责任界定,方便信息追溯,同时也保证了冷链运输流程的标准化[5]。

另外,根据需要,将系统扩展为覆盖全冷链流程的冷链监测中心数据平台,建立食品的安全数据库,并通过RFID在供应链上建立商品追溯系统,就可实现从原材料的加工入库,一直到终端销售冷柜整个流程的监测和控制了。

四、结论

在低温冷冻食品巨大的市场前景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趋势下,冷链物流必是今后经济一个新的增长点,先进的电子商务技术必是冷链物流体系健康、有效发展的保证。运用电子商务技术,突破冷链物流时间、环境、卫生安全的瓶颈,加速冷链物流的运营,建立冷链物流的标准,将成为今后冷链物流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邓汝春.冷链物流运营实务[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7:7-8.

[2]李琪,王学东.电子商务管理[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310-316.

[3]李琪.电子商务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10-314.

[4]周鹏,张明.浅析RFID射频识别与物流信息处理[J].大众科技,2006,(2):139-141.

冷链物流瓶颈 第2篇

目前我国生鲜流通市场上的物流服务提供商主要分为两大类。传统B2B物流服务提供商服务于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渠道,这一类物流服务商除了食品生产商自营和渠道商自营之外,主要是众多的、规模大小不一的第三方物流公司,有航空货运、铁路货运等大块头,也有众多的个体卡车司机。B2C物流服务于电商渠道,主要包括各快递物流公司、仓储企业,快递物流企业能够提供门到门配送服务,将生鲜食品为消费者配送到户。

冷链基础设施发展滞后

“冷链物流”即有温控能力的物流服务,服务对象为对环境温度、湿度有特殊要求的商品。冷链物流服务面向的对象主要包括生鲜食品、特殊医药制剂等需要特定保存环境的商品。提供的服务内容包括:产品的上游预冷、低温包装、低温仓储、低温运输、低温分拣、低温配送等低温条件下的物流活动。提供冷链物流服务需要配备:预冷设备、冷库、冷藏运输车等带有温控能力的物流设施设备。相比常规物流,搭建冷链物流体系的成本更高,推进冷链物流流通难度更大。

目前我国冷链远不够完善,线下生鲜品流通中冷链覆盖的比例较低。对于生鲜电商,冷链物流在多个环节都存在瓶颈,包括传统冷库不能满足精细化、小批量运作,标准冷藏保温车不足、终端寄放场所缺失等。不少生鲜电商以泡沫箱为保温材料进行运输。

目前国内提供全程冷链配送的快递公司仅有日本的黑猫宅急便、顺丰,以及快行线、众萃物流等少数几家,而且覆盖范围有限。

生鲜流通方式落后是制约冷链发展的原因

由于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尚处起步阶段,冷链物流服务提供商多而杂,在传统生鲜渠道中,进行冷链物流服务的主要有食品生产商自营冷链物流、渠道商自营物流、第三方物流企业。

生鲜生产端地区分工专业化低

以我国猪肉生产为例,目前我国还没有出现明显的猪肉主产区。全国各地基本呈现猪肉自给自足的态势,因而导致我国猪肉产品大范围流通少、运输距离短、冷链物流需求不及预期。这种分工专业化水平低、区域内流通的产销格局对冷链物流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运输时间短,商家购买冷链物流设备意愿低。由于生鲜食品产地的专业化分工不明显,各区域生鲜食品的流通格局主要呈现自给自足的态势。这种模式使得大部分生鲜食品在区域内流通,运输距离和时间短。以周边地区食品供应城市的模式下,大部分生鲜食品可以在一天内实现流转甚至被消费掉,在这种情况下,商家更倾向于选择接受常温物流造成的少量损失,而不是投入大量资本购买冷链物流设备,搭建冷链物流的意愿低。

区域内流通,冷链物流企业难以发展壮大。相比美国大范围的生鲜食品运输需求,我国生鲜食品由于大部分是在区域内流通、运输距离小,因而导致冷链物流运输需求少、冷链物流业务量较低的情况下,业务平均成本无法降低,设备设施投资回收期长,购置冷链物流设备的风险大。此外,由于物流企业往往作为产业链中主导企业的合作伙伴发展,在超市、餐饮倾向于区域内采购的情况下,物流企业跨区域发展业务、扩大规模很难,不利于物流企业发展壮大。

我国生鲜食品标准化水平极低

目前我国部分通过超市渠道流通的产品实现了包装的标准化,方便物流企业业务的开展。然而约75%的生鲜食品通过批发市场、菜市场渠道流通。在菜市场渠道中,生鲜食品以现场称重的方式进行售卖,标准化程度极低。这种包装不统一的流通方式,给物流服务提供商扩大业务规模制造了极大的壁垒,非常不利于物流业务的整合和物流企业的壮大。

生鲜电商与冷链物流共成长

生鲜产品的特殊性使其对配送时间要求严格,比如下午配送的商品集中在2点到5点间配送完成,配送时间窗口短,对设备利用率不足,且生鲜产品配送的特殊要求使其难以与传统商品共享资源,导致订单密度不足。

不同的生鲜产品对冷链物流的要求也存在差异:冷鲜肉类、海产品要求最高;生鲜水果对配送速度的要求较高,对冷链的要求相对低;蔬菜等日常生鲜对冷链的要求也较低,对时效性要求高。

在末端配送环节,不同的生鲜产品也有完全不同的包装和配送需求。其中,冷鲜肉类对末端配送设备保温效果要求较高,而生鲜水果对防止磕碰的要求较高。

冷链物流是生鲜食品运输、销售的基础,冷链流通率低使得冷鲜产品腐损率难以得到控制。生鲜电商的发展与冷链物流相辅相成,一方面,冷链物流帮助生鲜电商实现商品的配送,良好的冷链配送为电商服务质量提供保证。另一方面,生鲜电商的快速发展促进冷链物流的发展,通过电商自建,或者第三方物流公司承接业务等方式共同分享互联网发展带来的巨大商机。

最后一公里冷链物流难题

生鲜电商中最后一公里物流的难点依然在冷链,冷链宅配是生鲜电商产业链的最后一个环节。为了保证商品质量,宅配过程要保持全程冷链:从最初的分捡中心的低温库储藏、分捡中心到配送站的移动冷库转移,再到商品交付过程的低温冷藏车配送,整个过程对温度控制的要求很高。

最后一公里物流方式大致可分为自提和宅配两种,自提又有小区自提柜、社区服务站、线下商超自提等方式;宅配有物流公司宅配、商家宅配、线下商超宅配、社区服务站宅配、众包宅配、集中宅配等方式。

自提模式是消费者上门购买和配送到家两种模式的折衷。将多点物流变为单点物流,降低了物流成本。除此之外,自提模式的便利之处还在于一方面不打扰个人隐私,另一方面时间比较灵活,回避了配送人员与用户之间协调宅配上门时间的问题。

自提柜是自提模式的一种,优点是无人值守、运营成本低;缺点在于建设成本较高、许多社区缺乏建设条件,而且生鲜品的冷链自提柜维护成本也较高。

nlc202309011632

自营Vs.第三方冷链宅配

除了干线冷链物流之外,目前生鲜电商物流成本支出最大的地方是最后一公里的冷链宅配。现有的冷链宅配模式主要有两种:自营冷链宅配和第三方冷链配送。

自营冷链宅配

从产品质量可控性、规模化发展、稳定提供服务等方面来说,生鲜电商自营冷链宅配是最佳选择,但这同时意味着巨大的前期资金投入,物流车、冷库、人力资源等所形成的成本过高问题可能使得生鲜电商过早夭折。

第三方冷链配送

对电商而言,从农产品的采购到配送,链条已经足够长。因此把物流外包给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是另一种选择。其他市场化的第三方冷链公司如果能提供相对专业的供货、仓储和物流操作,生鲜电商的前期操作困难就会小很多。但其缺点是满足配送条件的第三方物流价格高,生鲜电商企业与物流企业之间需要大量的磨合时间,难以保障生鲜产品的配送质量。

目前市场上能提供合适服务的第三方冷链物流的公司并不多,而服务价格、配送范围、冷链操作能够符合要求的更少。此外,目前已有的独立冷链物流网络多为产、供、销一体化模式,或是在特定区域内自给自足,而全国性的冷链物流体系尚未成型。而且,好的第三方物流价格高,价格低的难以保证质量,确定合作关系后电商还需要与第三方物流进行大量磨合,并花成本对他们进行改造。

其他选择

生鲜宅配的物流之所以贵,主要贵在最后一公里,集中配送、自提柜和社区商店是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的可能解决方式。

集中配送

一家企业的会员分布在全城的各个角落,送上门了还不一定有人。如果有专门的企业去做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把各家企业在同一个小区的最后一公里配送整合起来,成本就能降到极低。但这种方式的缺点是无法树立电商独特的物流体验。

自提柜

生鲜产品由于产品的特殊性,必须由快递员亲自交付给客户,往往出现等待时间过长的现象。通过设立自提柜,快递员只需要将商品放在具备冷藏功能的自提柜中,由消费者根据自己的时间自由取走,既能保证产品的质量,又能大大缩短生鲜商品的交付时间,提高快递员的派件效率,增加订单密度。

社区商店

靠近社区的零售设施如超市、便利店、杂货店等可以成为最后一公里物流的解决途径之一,为一定区域内的居民提供零售O2O、自提、配送等服务。

海外经验

日本的冷链产业在20世纪50-70年代经历了高速增长,冷链需求主要是来自于冷冻食品。进入成熟期之后,食品行业的整合成为日本冷链行业发展的促进因素,食品行业巨头成为冷链投资的主体。美国的冷链市场的发展轨迹同日本非常类似,也在20世纪50~70年代经历了高速增长,冷冻食品也是促进冷链需求的一个重要因素。进入成熟期之后,消费需求的升级对食品温控要求的提高,成为美国冷链市场的发展动力。

与中国的人口密度相似,日本因其完善的冷链物流和发达的便利店体系,使得宅配更加经济和高效,极大推动了生鲜电商的发展。早在生鲜电商发展之前,宅配技术的发展和便利店分布的扩大,解决了生鲜电商最难攻克的物流环节。因此,日本的生鲜电商发展难度不大,除了一些垂直型电商之外,大型的综合类电商均设有生鲜品类。

冷链物流电子商务 第3篇

现阶段, 食品的品质和安全问题逐步受到了人们的关注, 冷链物流的发展也显得更加重要。电子商务已经快速渗透到物流等各行业的经济活动中, 但是和电子商务相关的主要是保质期长, 并且对运输环境要求不高的食品还是保质期长的食品, 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蔬菜、水果等易腐易烂食品比较少。然而, 在电子商务模式下, 由于冷链物流的发展缓慢,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冷链食品的发展。

1 冷链物流的内涵

冷链物流 (低温物流) (low temperature logistic) 是物流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其主要运送对象是易腐食品, 其需要特别的装置对运送过程、时间、运输形态进行实时监控, 它是以为保证食品的品质为目的, 为保持低温运输储藏环境, 并且投资更大、要求更严格的一项系统工程。冷链物流对运输工具有特殊的要求, 其主要有三个特征: (1) 冷链物流的时效性。冷藏、冷冻食品生命周期短, 货物的品质取决于运送时间, 时间的长短直接关系到食品的安全。 (2) 冷链物流配送货物的易腐性。冷链物流配送的是生鲜产品, 由于运输中的很多原因导致物品质量下降, 在运输过程中, 温度越低, 食品的品质就越能得到保证。 (3) 冷链物流配送装备要求的特殊性。为防止运输过程中货品的腐败, 要确保运输过程中保持低温的环境, 次用特定的低温运输设备或保险设备, 这就要求产品的产地和收购地倒要具备冷冻、冷藏双功能库, 也要装备冷藏运输车和保温集装箱。

2 我国第三方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

随着冷链食品需求量的增加, 冷链物流市场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 年增长率在8%以上。由于冷链物流的发展缓慢, 当季生鲜产品的上市就会由于冷链物流运输储藏能力的制约而带来价格的波动, 生产商利益就会受到损害。所以, 第三方冷链物流的发展也受到了很大的重视。

首先, 我国第三方冷链物流缺乏规范的行业标准。其次, 服务水平低下, 运营效率低。再次, 专业人才的匮乏。缺乏专业技术型人才是我国第三方冷链物流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制约因素。

3 电子商务环境下第三方冷链物流的运营分析

3.1 电子商务的发展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形态, 能够将计算机、现代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等融合综合运用, 以实现社会财富最大化为目的, 其可以通过提高社会生产效率、降低社会经营成本等手段来实现。为给客户提供全面满意的解决方案, 通过网络有机地将伙伴合作企业组织进来。新型电子商务的特点主要有: (1) 电子商务不仅能都通过Internet或Web销售给客户商品, 还能综合利用各种网络中的企业信息实现专业差别化的服务。 (2) 基于从供应链整体角度分析, 新型电子商务朝着业务流程外包发展。 (3) 现代的电子商务环境下, 企业的组织结构越来越精细化, 开始向虚拟性组织发展。

3.2 电子商务环境下第三方物流的利弊分析

电子商务模式下, 由于电子商务模式其本身的特点, 并且能为商品交易提供一个优良的平台, 在全球有互联网的地方, 商品信息都能传递到达;在电子商务平台下, 可以提供更大的产品附加值, 节约产品交易成本;电子商务平台下, 对物流的网络信息化、物流管理的柔性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采用第三方物流模式解决物流问题具有明显的战略优势, 主要表现在: (1) 使企业能更好地集中自身力量, 发挥其核心竞争力; (2) 作为第三方物流供应商, 为了能提高效益, 更好地根据市场需要进行技术创新, 提高其提供的服务与电子商务的要求的匹配度; (3) 在第三方物流模式下, 可实现规模配送, 并且可以使得企业节省物流费用; (4) 第三方物流提供商的物流技术更加专业, 可以缩短交货期, 进而提升企业形象。第三方物流虽然可以带来很多有益之处, 但也带来了很多不足之处, 主要表现在成本难以控制、顾客满意程度低、业务流程范围难以界定、绩效水平低下。

3.3 电子商务环境下第三方冷链物流的优劣势分析

3.3.1 优势分析

首先, 从服务和专业性来说, 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为满足各种不同的市场需求以及不同的客户, 其具备为不同客户提供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的能力;其次, 从降低成本, 增强企业竞争力的角度出发, 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能够整合各种社会资源, 为供应链上的企业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

3.3.2 劣势分析

(1) 冷链物流由于其对温度的特殊要求, 对冷藏设备和运输设备的要求比较高, 其资金投入比较大; (2) 由于冷链物流的政策法规不够健全、缺乏服务标准, 使得物流企业违规操作, 地价竞争; (3) 相关人才匮乏。正是因为冷链的复杂性, 使得真正懂得冷链技术和管理的人才少之又少。

4 电子商务环境下第三方冷链物流的发展策略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 第三方冷链物流的发展策略: (1) 建立行业标准。冷链物流在我国还算一个新兴行业, 发展还很不成熟, 行业内存在很多不规范的操作, 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 建立规范的体系, 以确保第三方冷链物流行业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2) 创建完整的信息体系, 加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目前, 适用于冷链物流的产品缺乏有效的交易信息, 主要是因为:第一, 冷链食品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 其生产具备很强的地域性以及季节性, 在产品的供给与需求的衔接中往往会产生某些一般食品不会有的矛盾, 以至于对准确的的供求信息的掌握缺乏掌控;第二, 由于冷链食品的生产者本身素质的原因, 无法准确掌握流通信息, 以至于无法根据准确的信息安排组织生产。 (3) 规范服务态度, 提高客服水平。第三方物流企业应从自身着手, 跳出不规范竞争的价格大战, 提高服务水平。 (4) 为取得多方共赢, 建立战略联盟。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冷链物流供应链系统中, 供应链系统上的企业应该以多方共赢为原则, 同上下游企业共同拥有一个利益目标, 建立稳定的战略联盟关系。 (5) 对资源进行整合, 提高资源利用率。作为供应链中间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可以通过对销售商、供应商、第三方物流企业间的整合来提高资源利用率。

5 结论

随着食品安全问题引起的各界的广泛关注, 冷链食品在大众生活中的比重越来越重要。现如今, 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冷链物流市场的运营和发展方式也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改变发展。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来说, 冷链物流占有一定的重要地位, 其发展具有巨大的潜力, 因此, 还需要需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和企业的自身努力, 进一步推动我国第三方冷链物流的发展。

摘要:现如今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 电子商务发展迅速, 先进的信息和网络技术已经应用到物流管理中, 极大地促进了物流事业的发展。在电子商务大环境下, 冷链食品运营发展速度慢, 其最大的瓶颈是我国落后的冷链物流。本文首先阐述了电子商务环境下第三方物流的利弊, 阐述了在电子商务环境下, 第三方冷链物流发展的优势, 基于以上的讨论, 论证了第三方冷链物流运营方案。

关键词:电子商务,第三方冷链物流,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1]严瑜筱, 杨云.电子商务下的第三方物流研究[J].商场现代化, 2007 (4) .

[2]徐亚妮, 张仁颐.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运营发展策略[J].物流科技, 2011 (6) .

[3]欧阳明慧, 温磊.冷链食品在电子商务模式下的运营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2 (7) .

冷链物流电子商务 第4篇

《物流术语》国家标准修订 (2005) 规定:冷链是指为保持新鲜食品及冷冻食品等的品质, 使其在从生产到消费的过程中, 始终处于低温状态的配有专门设备设施的物流网络。苏秀瑾 (2005) 认为冷链是易腐产品在加工制作储藏运输分拨流通各个环节和过程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状态保证物品质量减少物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 由于生鲜食品易腐变质的特性产品必须在流通的全过程中持续保持适宜的温度并迅速周转因此冷链物流必须使加工运输仓储销售等所有环节紧密衔接并配以合适的设备统一的管理方能确保生鲜产品的质量。冷链物流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与高新技术高额投资先进管理紧密相连。冷链物流如图所示:

由于冷链物流本身所具有的独特优越性和人们对于食品营养、安全意识的提高, 冷链物流的市场是巨大, 然而, 我国现阶段的企业的冷链物流存在很多问题, 而且是在高物流成本下运作, 冷链物流水平低下, 国家和有关组织更是缺乏相应的标准和规范。

二、SWOT分析

所谓SWOT定性分析, 即态势分析, 就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内外部环境所形成的竞争优势、劣势、机遇 (机会) 和威胁 (挑战) 四个方面的情况结合起来进行分析, 为制定研究对象的经营战略和发展策略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曹景建, 姜大立, 2008) 。

S W O T分析模型最初是运用于企业制定战略规划中, 但随着对此模型的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尝试着将它运用到各个领域。在此, 我认为把冷链物流作为一个研究对象, 用S W O T分析模型来解析相关的问题也是可行有效的。

1. SWOT定性分析

(1) 优势分析。 (1) 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为冷链物流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是冷链物流发展的助推器。 (2) 冷链物流自身独特的行业优势。由于冷链物流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效益, 如保障食品安全、减少流通中的损失, 维护食品的营养形态等, 市场巨大。

(2) 劣势分析。 (1) 行业缺乏整体规划、冷链物流体系尚未形成。从整体冷链体系而言, 中国的食品冷链还未形成体系, 无论是从中国经济发展的消费内需来看, 还是与发达国家相比, 差距都十分明显。目前大约90%肉类、80%水产品、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基本上还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销。冷冻食品产销冷链情况稍好, 但由于部分产品流入集贸市场拆零散买, 冷链存在中断现象。 (2) 冷链成本过高, 资金相对缺乏。由于食品冷链是以保证易腐食品品质为目的, 以保持低温环境为核心要求的供应链系统, 所以它比一般常温物流系统的要求更高, 更复杂, 建设投资也大。 (3) 冷链物流人才相对缺乏, 冷链物流的硬件和软件设施不足。对于冷链物流来说, 由于冷链物流的复杂性, 懂冷链技术和管理、冷藏物流操作的专业人才更是严重不足;同时, 冷链物流的设施设备陈旧, 管理系统缺乏、落后, 发展和分布不均衡, 无法为易腐食品流通系统地提供低温保障。

(3) 机遇分析。 (1) 国家将加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 为冷链物流的发展提供重要的交通基础。同时, 对食品冷链物流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 (2) 国内整个物流业的蓬勃发展将带动冷链物流的快速进步。纵观我国现代物流业从1993年之今, 已打破部门、行业、地区的界限, 向社会化、现代化、信息化发展, 并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同时, 食品安全和卫生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国家和人民的关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冷链物流业自然受到推动, 获得发展的机遇。

(4) 威胁分析。 (1) 国外物流企业进入, 使得竞争更加激烈。由于我国加入WTO和巨大的市场潜力, 国外大型的物流巨头纷纷进入中国。这在促进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的同时, 势必会对我国的冷链物流企业带来威胁。 (2) 油价、人力资源成本的上升。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攀升, 我国的燃油价格也是不断的升高。同时, 新《劳动法》的颁布, 以及CPI的升高使得人力成本增加。这些都会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 (熊燕舞, 2008) 。

(5) S W O T定性分析的结论。通过对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的S W O T定性分析, 应当看到, 我国冷链物流业的发展前景总得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由此可见, 发展我国的冷链物流, 必须充分利用现有的内部优势, 抓住外部机遇, 迎接挑战, 规避或解决威胁, 避免或弱化劣势带来的不良影响。

2. 冷链物流的SWOT定量分析

对冷链物流采用定性分析方法时, 本身加入了主观因素, 势必影响冷链物流发展的决策质量。因此, 运用定量的方法, 最大限度地剔除主观因素, 会得到更加合理、有效、客观的S W O T分析结论。

(1) 评价体系的建立。对冷链物流进行SWOT的定量分析, 基础性的工作就是建立与S W O T分析中四个方面相对应的影响因素评价体系, 为定量分析获得相应的数据。根据上面的定性分析, 为了研究的需要, 针对S W O T分析中包含的每一方面, 在此取四个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建立如表1所示的S W O T定量分析影响因素评价体系。

(2) 单因素影响力度。单因素影响力度, 采用五级相对评分制的办法通过专家打分来确定, 及将各单因素的影响力度统一量化到[0, 5]区间内, 如表2所示。

相对的, 单因素的重要性的值可以量化到区间[0, 1], 并且满足, 其量化的大小可以采用AHP、比较矩阵等方法确定。

对于每一个方面, 其影响强度即是各单因素的影响强度进行相加:

优势强度 表示第i个因素的优势强度。其余三个方面的计算方法可以以此类推。

建立了评价体系明确了计算打分方法后, 下一步采取德尔菲法, 咨询有关专家和负责人对这些评价指标填写咨询表, 根据专家所反馈的信息, 为冷链物流的优势 (W) 、劣势 (W) 、机遇 (O) 、威胁 (T) 进行综合打分。通过发放专家调查表进行调查, 经过数据处理。得知优势 (S) 、劣势 (W) 、机遇 (O) 、威胁 (T) 影响强度的平均值分别为2.95, 2.99, 3.06, 3.18。

经过以上的定量分析, 从得出的影响强度平均值可以看出, 现在企业发展冷链物流内外部环境都是中等水平。但是从这些数值可以发现, 现在我们的优势不强, 劣势突出, 不过有很好的机遇, 威胁也比较大。所以企业应该明确自身冷链物流的发展方向, 发挥优势, 弥补劣势, 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以更好更快的发展。

三、小结

综上所述, 我们可以看出, 我国冷链物流市场是巨大的, 企业发展冷链物流的前景是很美好的。不过, 在冷链物流产业迎来了大发展的历史机遇期同时, 也暴露出由于我国冷链物流产业发展滞后所导致一系列问题。随着我国加入W T O, 如何建设完善可靠、规范管理的冷链物流并提高社会化程度, 全面提升我国冷链物品的品质, 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是冷链物流行业及其社会面临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曹景建姜大立:我国钢铁物流发展的SWOT分析[J].中国储运, 2008 (2)

[2]丁俊发等:物流术语国家标准修订第三稿[S], 2005 (12)

[3]苏秀瑾:食品冷链的物流规划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005

冷链物流电子商务 第5篇

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年会已成功举办3届, 会议已成为政府深入了解行业状况、推动冷链市场信息流通、提高企业运营管理和服务水平、保障食品安全、引导企业奉行绿色冷链与低碳节能的良好产学研交流平台。冷链物流行业的相关政府领导、行业专家, 以及国内多家冷链企业、食品成品企业领导都参加了此次会议。全国政协原常委、北京市政协原副主席、北京物资学院王之泰教授和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国资委原国有企业监事会解思忠主席在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会议通过政府部门对宏观经济走势及冷链产业政策的分析报告, 为企业的发展战略提供政策理论依据;知名生产商贸企业和冷链物流企业共同总结盘点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展望2012年的发展前景并进行规划;围绕当前企业迫切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 通过专题演讲和互动交流, 为各企业释疑解惑, 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和服务质量。通过本次年会, 也让我们看到了目前冷链物流方面出现的一些问题, 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与对策。

我国冷链物流业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改革开放”之后, 我国建立起了大规模的现代化冷链体系, 虽然取得了不小的进步, 但是, 我国的冷链物流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也存在不少的问题。

1. 完整独立的食品冷链物流体系尚未成型

从整体冷链体系而言, 我国的食品冷链还未形成体系。目前大约90%肉类、80%水产品、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基本上还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销, 冷链发展的滞后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食品产业的发展。

2. 食品冷链的硬件设施建设不足、技术含量低

我国冷链原有设施、设备陈旧, 发展和分布不均衡, 无法为易腐食品流通系统地提供低温保障。由此产生两个直接后果, 一是易腐食品特别是初级农产品的大量损耗;二是食品安全方面存在巨大隐患, 冷链物流中缺乏有效的监管力度和科技手段。

3. 缺乏冷链行业标准推广和执行方面的监测监管

由于政府对冷链的重视程度不够, 冷链的行业标准制定缓慢且没能有效普及推广, 可以说目前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冷链标准体系。此外, 政府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不健全, 国家冷链物流监管体系的建设速度也有待提高。因为只有对冷链各环节标准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监管, 才能使得标准得以更加彻底的实施和推广。

4. 冷链的市场化程度很低, 缺乏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

冷链物流需要先进的设施和严格的管理, 食品企业通常把产品委托给第三方物流企业运输。但目前我国流通领域缺少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 缺乏行业的规范, 引起各物流企业间进行恶意的价格竞争, 不利于冷链的发展。

5. 对冷链的认识程度不够, 造成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小

当前, 我国相关政府部门主要是从节约的角度考虑冷链物流的发展意义。而对于完善冷链物流, 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建立开放的冷链物流系统, 保障人民的知情权, 维护我国人民权益, 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的意义则认识不足。对于建设冷链物流系统, 还涉及到能源节约、需要系统合作等问题, 更没有多少考虑。此外, 加工企业、物流企业、商超及零售终端等冷链的各环节对冷链的认识也不够全面, 而民众对冷链的认识也还只是停留在冷藏车和冷库的层面上, 民众在购买农产品、肉类、乳制品等一系列需要温度控制来保鲜的产品时, 一般只考虑产品是否物美价廉, 并没有认识到冷链对保障食品安全和品质的重要性, 自然不愿意为冷链食品支付较高的费用, 对冷链建设的参与性也就不高。

6. 我国冷链物流行业目前仍处于力量分散、竞争无序的起步阶段

因为冷链物流的服务对象涉及初级农产品、加工食品、医药生物等不同领域的多个品类, 而我国相关行政管理体系划分具有产业所属、部门所属的特点, 这些都造成行业资源分散、竞争无序等问题。

关注冷链物流推进我国冷链物流健康发展

要解决冷链物流出现的这些问题, 需要我们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首先, 要构筑冷链物流管理信息化平台。鼓励相关企业建立、运营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信息平台、医药冷链信息平台等, 运用物联网等高新技术手段实现各职能实时监控。政府通过创新基金、政府补贴和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 给予一定资金支持。

同时, 政府还要先期引导, 加大物联网相关技术的产业应用。在涉及民生领域、有政府监管需求的社会公共安全管理, 如药品、食品的冷链物流等领域应用上先行先试, 再逐步应用到公共服务市场、到行业与企业应用市场、到个人家庭市场。由政府先期引导, 逐步发展到成熟并具有规模的市场, 实现政府与市场双轮驱动。

还要完善监管体系, 形成安全冷链物流标准。制定强制性行业标准, 药品编码统一标准等, 保证冷链物流技术实施标准化, 严控冷藏链各环节的运行状况, 保证各环节食品质量安全。

此外, 政府还应出台农产品冷链物流业发展相关扶持政策。为了尽快推动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国家必须尽早制定和实施科学、有效的宏观政策。

更重要的一点是, 要高度重视科技对推动冷链物流发展的重要作用。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多种形式, 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和硬件建设水平, 加强生产、储藏、加工、运输、销售各节点技术的改造与升级, 全面推动中国农产品冷连物流跨越式发展。

未来冷链物流的发展趋势

2011年, 国家“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 在党中央的部署引导下, 我国各项建设事业全面展开, 在冷链行业, 很多冷链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各地纷纷上马。国务院明确提出, 各地要“加快建设以冷藏和低温仓储运输为主的农产品冷链系统”, 国家发改委出台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对于构建现代食品物流体系, 促进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冷链物流的发展 第6篇

冷链物流的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从微观角度看,实现冷链物流的共同配送,能够提高冷链物流作业的效率,降低企业营运成本,可以节省大量资金、设备、土地、人力等。企业可以集中精力经营核心业务,促进企业的成长与扩张,扩大市场范围,消除有封闭性的销售网络,共建共存共享的环境。从整个社会角度来讲,实现冷链物流的共同配送可以减少社会车流总量,减少城市卸货妨碍交通的现象,改善交通运输状况;通过冷链物流集中化处理,有效提高冷链车辆的装载率,节省冷链物流处理空间和人力资源,提升冷链商业物流环境,进而改善整体社会生活品质。

据介绍,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多以常温物流或自然形态物流形式为主,速冻食品无论是数量还是品种都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加工技术和国外相比差距较大,产品的保质期较短,处理技术和解冻技术较落后,冷冻链不健全,大多数速冻食品机械还主要依赖进口,不能适应市场的发展需要。

物流立国冷链利民 第7篇

冷链物流从英文“Cold Chain Logistics”直译而来,准确理解为“温控物流、或控温物流”,并不是“越冷越好”。冷链物流是为了保证生鲜商品的鲜度、保持生鲜商品冷冻、冷藏、低温、恒温的状态,把生鲜商品从产地、加工企业、冷链流通中心、送到消费地的一体化“无缝式”全程温度控制供应链系统。通过冷链物流,商品的鲜度品质、卫生管理、温度控制得以保证,同时可以调节生鲜商品的市场需求,节约冷链物流的成本。同时,可以形成完整的生鲜商品冷链物流体系,可以保障生鲜商品种养殖农户、加工企业、消费者的整体利益的实现、可以确保生鲜商品冷链物流的质量与安全、有利益于生鲜商品冷链物流有序、健康的发展。因此,基于我国国情,加快现代物流、冷链物流的发展,成为提高我国经济发展质量、转变产业结构、实现“供给侧改革”、实施“互联网+(冷链)物流”、提升人民生活幸福指数的关键因素之一。

我国冷链物流现状及存在问题

随着消费者对生鲜农产品的安全和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生鲜农产品的流通量不断增加。根据发达国家冷链物流的发展经验,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时,消费者对冷链需求量会明显增加,人均GDP达到5 0 0 0 美元之后就会快速增长。2015年,我国人均GDP已达到了8000美元,可以说明我国的冷链物流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但是,我国生鲜商品通过冷链流通的比例仍然偏低。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为10%、20%和30%。即便使用冷链运输,在从产地到流入集贸市场拆散零卖的过程中,冷链也存在“断链”的现象。而发达国家肉禽冷链流通率、以及蔬果冷链流通率都达90%以上。因此,我国生鲜农产品的损失严重,果蔬、肉类、水产品流通腐损率分别为3 0 % 、12%、15%,仅果蔬每年损失金额就达到1000亿元以上。由于农产品的供需信息及流通信息的不对称,在集中时间内,受到生鲜农产品大批量上市后保鲜储运能力的制约,我国农产品的价格季节性波动的矛盾非常突出,导致农民增产不增收,农产品市场出现卖难买贵等问题。

随着各级政府大力推进冷链物流,出现了盲目建设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现象,在各个城市都开始对冷链物流设施进行规划。另外,我国由于食品及农产品的产地和消地距离较远、自然资源分布不均衡,很难实现食品及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组织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的运行管理。为了解决我国冷链物流所存在问题,提高农户收入、降低市场的末端价格,要通过以下内容,建立我国新型生鲜商品冷链物流体系,保障城市生鲜商品的供应和流通。

构建“生鲜商品身份证”体系

今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生鲜商品身份证”。申请“身份”认证的生鲜商品,必须正确地表明该生鲜商品的生产者、产地、收获和上市日期,以及使用农药和化肥的名称、数量和日期等内容。由第三方设立专门从事生鲜商品“身份”认证的机构,负责接受生鲜商品生产者和流通企业的认证申请,授予认证标志。生鲜商品生产者要在包装袋的条形码上标明生产者姓名、栽培经过、商品的种类、认证号码和产地等;加工者要标明加工时间、加工批量及号码;销售者要在商店提供产地信息备查号码;政府部门要对生鲜商品的生产、流通的全过程进行监督。

推进“平台+基地+冷链”发展模式

一方面,通过构建生鲜商品交易平台及销售网络,提高生鲜商品产地直销的比率,减少生鲜商品的流通环节,完善生鲜商品从种植、生产、加工、存储、运输到销售全过程的温度管理系统;健全HACCP(危害分析和临界控制点)、G M P(良好操作规范)、G AP(良好农业规范)、SSOP(卫生标准操作程序)、新版G S 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等产品质量管理系统;加强交接环节的温度管理、严格控制冷库内、冷藏车内连续温度,建立生鲜商品全程可视化监控追溯平台;推进生鲜商品的初级采集、加工、运输储存以及销售的一体化“无缝式”全程温度控制系统,提高其质量安全和物流服务水平,形成垂直一体化生鲜商品流通模式。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构建〈伊利雪糕+湾仔码头水饺〉公共性冷库、〈便利店+快递〉企业联盟、〈批发+零售〉复合型冷链物流系统、〈冷链商流+ 冷链物流〉一体化冷链体系,实现我国冷链物流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可以通过建立〈中央厨房〉冷链物流中心、〈求车求货〉冷链物流信息中心、〈多温度带〉冷链物流集散中心、〈冷链物流〉系统集成中心,打造我国冷链物流的平台经济,以此不断完善冷链物流体系。

同时,加速发展农产品种植业、加工业、流通业。推动农业从源头育苗、到末端采摘、农产品深加工、冷链运输配送、农产品电子商务相结合,通过三产融合,带动农户增收,提高农产品应有的附加值。对产地特色的农产业进行加工,创新流通方式,推动农产品电商平台与实体流通相结合,支持发展直销、配送、电子商务等农产品流通业态。把农业生产、农产品深加工、农产品品牌销售相结合,将农产品品种植、贸易与流通服务相结合,在进行农产品批发零售业务的同时提供物流配送服务,提供农产品的商流和物流的一体化服务。把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成为集展示、交易、研发、结算、现代物流为一体的现代农产品流通中心转变,构建现代农业“平台+基地+冷链”发展模式,创新我国农产品冷链流通率、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通过现代产业平台的构建,完善以批发市场为核心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可以把分散的农产品结构进行集成,降低农户单独进入市场的交易成本,保障城市生鲜农产品的供应和流通。

今后,我国农产品发展要以供应链管理为运营模式、依托农产品产业集群、整合农产品产业链相关资源、利用网络技术、发挥平台经济效用,形成现代农产品商流与物流的一体化冷链物流服务模式,打造一些集农产品的交易、结算、物流、金融、信息、展示等全程式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农产品产业中心,形成以农产品生产加工为枢纽,通过连接农产品的种植养殖、包装材料、流通加工、仓储运输和交易展示等上下游产业,带动广告、设计、包装、印刷、餐饮、娱乐、造纸及运输服务业等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

依托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相互融合,发展冷链物流,可以对接生鲜商品的生产链、延伸生鲜商品的交易链、完善生鲜商品的信息链、促成生鲜商品的金融链、形成生鲜商品的追溯链、构建生鲜商品的供应链、增加生鲜商品的价值链、扩大生鲜商品的利润链、提高生鲜商品的诚信链、打造生鲜商品的产业链,最终发展现代产业平台经济、建立现代生鲜商品产业中心,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安心、环境友好的生鲜商品冷链物流系统。

我国企业应从CSR向CSM转变

生鲜商品企业,如果实现商品全程追溯管理、保证商品的鲜度,同时也会增加企业的管理成本,即存在二律悖反的问题。为此,基于目前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现状,今后我国企业应从C S R向C S M转变。C S R(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是企业的社会责任,它是被动的。CSM(Corporate Social Mission)是企业自己主动的。企业应该在政府之前考虑到要做到哪一点,然后主动做,为社会带来新的变革,为物流业界带来新的推动。

冷链物流电子商务 第8篇

1.与冷链体系上、下游业务模式的衔接。

在此以某第三方冷链物流中心码头(月台)设计为例进行说明,该物流中心上游大多为制造商,下游多为零售商店铺。上游到货车辆一般为10吨以上的大型冷藏车或冷藏集装箱车,那么进货码头的设计高度应能与大型车辆相匹配,以尽可能减少卸货的高差。下游是城市配送,送货车辆一般为5吨以下的小型冷藏车,出货码头的设计高度要与小型冷藏车相匹配。在规划设计时,一般用回车场区来调节大小车码头的设计高差。

2.冷链物流中心自身功能定位。

冷链物流中心的仓储服务是否是多温层仓储、配送是否是城市配送、是否回收退货等业务功能定位,均影响着冷链物流中心内部的规划方案。

3.冷链物流中心内部标准化作业流程与信息系统可实现的功能。

多业主订单集单处理系统、储位管理系统、自动仓库系统、集单拣货及分拨系统、DPS拣货或分拨、物流计费系统、共配体系、派车系统等是否健全,会直接影响冷链物流中心规划设计时的区域、温层、面积、自动化设备的方案。

4.综合考虑规划设计预案与工程实施的可执行性。

与常温物流中心规划设计不同的是,冷链物流中心在规划时如果没有综合权衡施工工艺及施工方式,很可能在施工过程中是不可执行的,或者即使施工免强执行,但在后期营运过程中,问题会陆续显现出来。例如,规划时未考虑冷桥、断热、气密方面的问题,营运中就会出现大问题,造成后期高额的营运成本及低劣的工程品质,从而大大降低冷链物流中心的经济使用寿命。

5.投资预算。

在进行投资预算的考量时,应综合权衡一次性建设投资及投资对未来营运支出的影响,以避免建设成“鸡肋工程”。

数据分析与营运流程设计

规划设计的前提是数据分析与流程设计。在冷链物流中心规划设计时,建议进行以下数据分析及相关的营运流程设计:

1.与企业战略相关的数据分析

(1)冷链物流中心的社会整体供应链定位;

(2)企业内冷链还是第三方;

(3)盈利模式;

(4)目标客户群。

2.与冷链物流中心业务模式相关的数据分析与流程设计

(1)目标客户群的商品类别分析及温层需求分析;

(2)冷链物流中心内部服务商品的物流模式分析,是存储型、通过型、加工通过型,还是存储加工型;

(3)各物流模式下的流程分析与营运流程设计。与常温流程设计相比,在冷链物流中心流程设计时,不仅要考虑流程中的作业环节,还要考虑各作业环节所处的环境温度及该环节的处理时间;

(4)各物流模式下的存量分析与流程中的流量分析;

(5)作业流程各环节中满足存量与流量的区域面积、设施数量及温层需求分析。

3.能满足既定设计流程的配套信息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

(1)与冷链物流中心上、下游之间的单据接单方式及处理方式;

(2)进货验收与入库系统需求。例如,一张进货单分批到货分批验收,系统自动指定温层库区及储位;

(3)批次拣货与分货系统需求。如集单在冷冻库拣货,在冷藏环境中分货;

(4)派车与配送系统需求。如全程温度追踪系统、通路集单共配等;

(5)物流计费系统需求。如依温层、依重量、依体积、依毛重、依箱、依板、依面积等计仓租费。入库上架费、拣货费、分拨费、物流加工费、配送费、代收货款费、退货费等;

(6)储位管理需求。如P-C-B储位、拣货位与保管位、储位先进先出及效期管理等;

(7)其他辅助功能。

4.未来拓展预案

(1)当未来需求量增加时,方案的可扩展性如何;

(2)在规划设计时做未来需求预留及弹性规划是有必要的,可避免一次性投入过大,或后续无拓展空间等问题的出现。

信息系统功能设计

与常温物流中心相比,冷链物流中心造价高、专业性强、投资风险较大,因此,冷链物流中心处于第三方经营模式的较常温物流多。大多数企业拥有自用的常温物流中心,而低温商品的部分经常交给第三方冷库或冷链物流中心管理。本文以第三方冷链物流中心的信息系统为例进行说明。

首先提出两个概念。

第一,满足冷链物流中心营原理图运需求的信息系统,一定能满足常温物流中心的需求;而能满足常温物流中心营运需求的信息系统,未必能满足冷链物流中心的需求。因为,冷链物流中心本身就是多温层商品管理,常温可以只是其中的一个温层。冷链物流中心的商品基本资料中,除具有常温商品的全部基本资料外,还有温层(冷冻、冷藏、空调或温度别等)、湿度、重量(区分毛重与净重)。除保质期外,还有效期。

第二,满足第三方物流中心营运需求的信息系统,一定能满足企业内物流中心的营运需求;而能满足企业内物流中心营运需求的信息系统,未必能满足第三方物流中心的营运需求。第三方物流中心的客户是N个,一般情况下N≥2;特例是当N=1时就是企业内物流。

从上述两点可以看出,第三方冷链物流信息系统的功能十分庞大,既能涵盖常、低温物流中心的功能需求,又能涵盖第三方与企业内物流中心的功能需求。企业在进行物流信息系统的选择时,应明确自身物流的功能定位,审慎选择,以避免在信息系统方面重复投入。

信息系统涉及功能较多,详见表1。

各专业工程项目设计与细部规划

冷链物流中心硬件设施规划应同时考虑相应的设计流程及配套的信息系统功能是否到位。

1.冷链物流中心整体工艺布局设计

工艺布局设计的依据是数据分析结果及标准作业流程。工艺设计包括以下方面:

(1)整体工艺布局设计,包括位置、面积、温层;

(2)整体物流动线设计;

(3)冷链物流中心内部工艺布局设计,包括区域、面积、温层、流量、存量、设备设施布局等;

(4)内部商品流、人员、物流容器、废弃物等动线设计;

(5)制冷系统与中央控制系统原理设计。

2.冷链物流中心建筑及结构设计

冷链物流中心建筑及结构是依据工艺设计需求来进行的,其目的是为了满足工艺设计的需要。

进行此部分设计时,除设计院常规建筑结构设计部分外,在冷链物流特性方面,建议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地梁的设计方式;

(2)冷链物流中心各区域地层处理方式的设计;

(3)冷链物流中心码头设施与结构衔接方式的设计;

(4)与结构施工相关的断热处理方式的设计;

(5)与结构施工相关的悬吊处理方式的设计(如库板、风机等的悬吊);

(6)考虑物流动线及门组位置的钢结构支撑件的处理方式的设计;

(7)其他。

3.冷链物流中心制冷系统设计

制冷系统的设计依据是各面积区域的负荷计算结果。包括以下方面:

(1)冷链物流中心各面积温层的冷负荷计算。计算依据包括需求温层、面积、进货品温与出货品温、降温时间、进货量与出货量、开门次数、照明量、工作人员数量、该区域的六面外侧温度、拟使用冷库板的热传导系数等。负荷计算的结果是提供制冷量的依据;

(2)机组配置。高温机组、中温机组、低温机组配置、多机头并联等方式设计、各库区独立控制系统设计、中央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

(3)风机配置。风机配置考虑的因素有:内部商品位置布局、风机扬程、自动除霜方式设计、风速对产品或是人员的影响等;

(4)管路设计。管路及控制阀件的配置设计,管路细部施工设计等;

(5)其他。

4.冷链物流中心保温工程设计包括如下内容:

(1)库板布局及细部施工节点设计;

(2)地坪保温工程设计、地层处理方式设计;

(3)冷桥处理、其他断热处理、气密处理等细部施工设计;

(4)其他。

5.冷链物流中心其他设备、设施的设计

(1)码头滑升门、调节板、尾板机坑、防撞垫、防撞杆等的布局及细部施工设计;

(2)冷链物流中心货架选型、布局及细部施工设计;

(3)冷链物流中心内部防撞设施布局及细部施工设计;

(4)冷链物流中心给排水、电气设计及施工规范。

6.节能减排方案设计

(1)制冷系统热回收方案设计;

(2)冰或冰水蓄冷方案设计;

(3)二次冷媒方案设计;

(4)峰谷用电优化使用方案设计;

(5)制冷系统除霜方式优化设计;

(6)其他专项优化设计方案。

总体来看,完整、细致的设计是冷链物流中心建设成功的第一步。

主流程下的硬件设施及配套信息系统的衔接规划

冷链物流中心标准主作业流程既是硬件设施规划的基础,也是配套信息系统功能设计的依据,即冷链物流中心硬件设施与软件功能有一个共同的假设基础——标准作业流程(SOP)。

因此,冷链物流中心在规划时会更多地考虑对流程的适用性。考虑流程的动线,以及节点、各环节与信息系统的配合。例如:

1.在进货验收时,在验收作业区规划有电子秤、电源设施。规划有进货验收单据的传递动线等;

2.在系统批次别或路线别作业时,规划有分拨作业区及待分货暂存区等区域。此部分就是假设系统能自动计算路线出货量、集单拣货及分拨等;

3.拆零拣货区规划为DPS拣货架等设施,与WMS拆零拣货流程呼应。

冷链物流中心在规划时,除考虑流程外,还会重点考虑冷链产品的品质保障体系,对信息系统提出全程温度追踪记录的要求。例如:

1.在进货验收时,除验收数量、重量、品质外,还需验收进货时的品温,记录于信息系统之中,并且进入物流中心冷链追踪体系;

2.当冷链商品在物流中心各区域移动时,各区域的温控记录会被自动记入;

3.冷链商品出物流中心时的品温也会被记录下来;

上一篇:审美教育书简下一篇:人工成本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