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中专新生范文

2024-09-16

护理中专新生范文(精选5篇)

护理中专新生 第1篇

1 资料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08级护理中专新生136名, 年龄15~17周岁, 均为女生, 其中113名来自农村, 23名来自城市, 生源均为初中应届毕业生。

1.2 方法

采用不记名问卷调查的方法, 要求护理中专新生仔细阅读指导语, 然后按要求完成问卷。问卷收回率及有效率均为100%。

2 调查结果

(1) 调查结果显示, 护理中专新生选择护理专业的首要因素是专业爱好者仅占11.03%, 而选择父母意愿、成绩原因、就业相对容易者较多, 具体见表1。

(2) 护理中专新生在入学前, 首次了解护理专业的途径主要是通过网络、电视等媒体, 影视文学作品, 家人朋友的介绍, 而亲临医院等护理工作环境感受者仅占12.50%, 具体见表2。

(3) 护理中专新生在入学时, 对护理专业情感态度的调查见表3。

3 讨论

3.1 原因分析

3.1.1 该年龄段学生对专业的选择缺乏自主性

在调查中发现, 仅11.03%的护理中专新生是根据自己的专业爱好选择本专业, 有33.09%的护理中专新生是由家长决定的。这在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在我国, 家长在子女教育、成长过程中的“包办”倾向。学生对专业选择的盲目性, 势必影响其专业思想及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2]。

3.1.2 护理中专新生对专业缺乏充分的认识

护理中专新生在入学前对专业的了解主要是通过网络、电视等媒体, 影视文学作品等途径, 在对专业的认识上多存在着局限性和片面性。

3.1.3 教育大环境的变化

2003年第二军医大学获得护理学博士学位授予权, 2004年首次招收护理学博士生, 自此我国护理教育层次基本齐全, 与国外护理教育层次达到一致[3]。护理教育学历层次的提高, 影响着护理中专新生对自身发展前途的认识。作为护理人才队伍中的最低学历层次人群, 护理中专新生易产生前途迷茫、害怕就业困难、自卑等消极情绪。目前中专招生生源发生了变化, 由20世纪末最优秀的尖子生变成了上不了理想普通高中的学生, 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综合素质上均有所下降。

3.1.4 护理专业自身发展变化的影响

受医学模式的转变、疾病谱的变化、健康观的更新、卫生保健体制的改革等因素的影响, 服务对象和社会对护理专业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 护理工作者常感到工作压力很大。杭州地区护士群体职业倦怠轻、中、重度检出率分别为13.7%、40.3%、8.8%[4]。

3.2 可采取的对策

3.2.1 重视对护理中专新生专业情感的培养

护理中专新生入校后, 通过开展系列护理情感教育, 引导和教育其树立正确的信念, 使之把自己的发展目标、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与自己从事的护理事业密切结合起来。一是要培养职业兴趣, 职业兴趣不是一成不变的, 会随着个体的发展、经验的积累而变化。特别是中专阶段的学生, 其人生观、价值观、职业兴趣等处于不稳定阶段, 具有很大的可塑性。二是注重走廊、教室、操作室等空间的布置, 营造有利于专业素质培养的教育环境。三是要采取多途径的专业思想教育, 如神圣而庄严的授帽仪式、先进护士事迹报告、护士礼仪职业形象设计比赛等。

3.2.2 把握招生宣传的广度和深度

加强对护理专业培养目标、专业特点、工作内容、就业形势、素质要求等方面的全面介绍, 吸引真正热爱护理专业的学生报考护理专业, 以促使其形成积极的职业观, 增强护理人才队伍的稳定性。

3.2.3 加强护理专业发展形势教育

客观分析护理专业发展现状, 中等护理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在技能型紧缺人才培训工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从我省各医院护理人员需求现状分析, 护理中专学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从护理人员的需求总数来看, 又存在着严重缺编的现象。这两者矛盾的存在与目前的医疗机构运行体制有关。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知识信息爆炸的时代, 应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把中专阶段的学习作为护理专业学习发展的起点。

3.2.4 树立护士的良好公众形象

护理专业形象对护理学科的发展影响重大, 护理专业被社会认可是专业价值发展的最终成果, 而改变护理专业负面的历史形象影响, 重塑21世纪护理新的专业形象和社会地位, 是寻求专业发展的关键点[5]。树立良好的护士公众形象, 要加强护理队伍的自身建设。同时, 有目的、有组织、积极地加强护理专业的正面宣传, 避免片面的、局限的宣传报道对护理职业形象的歪曲。

摘要:目的了解新形势下, 护理中专新生的专业观状况, 分析影响其专业观的因素, 为护理教育目标的设定、途径的选择等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法对2008级136名护理中专新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在136名护理中专新生中, 根据专业爱好选择专业者仅占11.03%, 首次了解护理专业是通过亲临护理工作环境的途径者占12.50%, 对护理专业喜欢者占16.91%, 讨厌该专业者占11.77%, 多数护理中专新生对专业表现为无奈和无所谓的态度。结论护理中专新生对专业认识不足, 专业情感不容乐观, 应从生源选择开始, 在教育过程中多方式、多渠道加强专业观教育。

关键词:护理中专新生,专业观,调查分析

参考文献

[1]陈碧流.论护理教学与教书育人[J].中华护理杂志, 1995, 30 (10) :611.

[2]罗萍, 孙玉梅, 张进瑜, 等.护理本科生对护理专业认知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杂志, 2005, 5 (3) :35~37.

[3]姜安丽.21世纪护理教育发展现状及我国护理教育面临的挑战和发展策略[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4, 21 (12) :1~3.

[4]叶志弘, 骆宏, 姜安丽.杭州地区护士群体职业倦怠常模与诊断标准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 2008, 43 (3) :207~209.

护理中专新生 第2篇

关键词:中专护理专业;语文教学内容;改革;实践

在我国当前的教育行业中,语文教学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对学生进行良好的语文教学能使其综合素质得到有效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创新,在当前阶段中往往使用电脑来进行书写,这就导致了其使用笔书写时,往往会出现错字、语句不通等现象,使其在之后的工作中常常出现问题。同时,护理人员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对其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对中专护理专业语文教学内容的研究,使其向着更加合理的方向发展,成为了当前中专院校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1 研究目的以意义

在护理人员工作过程中,其听、说、读、写、的能力越强,在进行工作时发挥的作用就越大,因此,加强其听、说、读、写等能力是其在中职院校进行学习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1]。而要加强这些能力,就要进行良好的语文课程,在当前的中专语文课教学中,对学生这几个方面带来的影响不是很好,这就应该对语文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使其在护理专业的学生进行语文教学时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使学生成为当今社会中的实用型人才。

2 资料与方法

2.1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了某卫校2015级新入校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一班的40名学生作为实验组,二班的45名学生作为对照组。

2.2研究方法

在对两组学生进行研究时,对照组使用传统的语文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实验组使用改善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并且,在教学进行前,对两组的同学进行一定的语文功底测验,测验的内容包括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常用字、易错字的书写能力,学生的写作能力。分别使用上述的两种方法对其进行教学,在教学完成后,在对学生进行上述类似的测试,将学生的得分分为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以及不及格(<60分),然后对其进行分析。

2.3统计学处理

该实验所得到的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 SPSS18.0进行数据分析,并采用差方评价的方式对分析结果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P<0.05,该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发现,在实验组中,通过教学之后,学生的各项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其中,对文字的书写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一些存在不及格问题全部得到解决;而在对对照组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书写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提升的空间不是很大,并且,学生存在不及格的现象依然存在。这就很好的表明了。我国当前的语文教学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对语文教学进行改革刻不容缓。具体数据详见表1与表2。

4 讨论

在进行语文教学之前,中职院校的学生各项能力都很低,其中文字书写能力都达不到及格的标准,而对其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我们可以发现,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不一样的影响。在实验组中,明显的可以发现学生的文字书写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一部分同学从当初的不及格状态达到了90分以上,并且在所有的40名同学中,只有1人在80分以下,剩下的39人全部达到80分以上。而在看对照组,进行了语文教学之后,学生的文字书写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提高的幅度不是很大,80分以上的学生只有2人,不及格的学生还有5人;在对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写作能力方面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所有学生中70~89分段的学生占据的比例最多,在两班通过不同方式的语文教学后,使得所有学生都有了一定的提高,使中高分段的学生所占的比例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两组相比较还是能发现其中存在的一些差异,对照组学生的提高明显的没有实验组学生提高的更多[2]。通过对两班学生进行分析比较后我们可以发现,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当今的情况下,加强对语文教学进行改革,使教学中的重点更加的突出,建立更好的前进目标,增加语文教学的教学形式,改变传统语文教学中的一些问题,使语文教学对中职院校中护理人员起到更大的作用[3]。

总结:在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语文课程对其综合素质起到了重要的影响,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了能更好的在工作中发挥作用。因此,就要加强护理专业语文课程的内容改革,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书写能力得到更大的提高,在工作时,就能更好的与患者以及医生进行沟通,增加了工作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陈芳.护理专业语文课校本课程开发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0,08:24.

[2].以提升语文应用能力为核心的中职语文教学改革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1,08:45.

护理中专新生 第3篇

“适应障碍”是指在重大的生活改变或应激性生活事件适应期时所出现的主观痛苦和情绪紊乱状态, 它常会影响到人的社会生活和行为表现及严重影响学习。适应障碍一般在一年级新生是个比较普遍现象, 但是因学生个人的差异导致克服适应障碍的过程、结果不同, 严重的学生出现退学等现象。笔者连续担任了三届中专新生的班主任, 对这种新生适应障碍现象有着深刻的理解。中专新生因各种原因所出现的适应障碍通常会出现如下几种普遍现象。

1 因对学习暂时失去目标、适应能力差, 导致学生出现对新学校的环境适应障碍

(1) 在初中阶段,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考重点高中是他们的奋斗目标。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考重点高中。因为有了这个目标, 学生清楚社会和家长对他们的期望。中考因成绩不好不能进入理想的学校而进入了中专学校, 不知道下一个学习目标在哪里。主要特征是对学习毫无兴趣, 视学习为负担, 把学习作为一痛苦的事情, 不能从事正常的学习活动, 经常逃学或旷课, 最后严重的会导退学。

(2) 有些学生适应性差, 特别是从来没有离开过家的学生。他们严重缺乏人与人交往的经验一旦来到一个陌生的集体环境当中, 就会出现适应障碍。如中专新生从初中学校进入一个新的中专学校学习生活, 常表现出对新环境的不适应。如思念亲人和同学, 不习惯学校食堂的伙食, 不会独立生活等等。一部分家处农村的学生还会觉得不如城市同学那么富裕、能说会道, 从而产生自卑感, 严重的会产生退学的念头。

2 因中考没有进入理想重点高中思想出现对中专学校的排斥, 学习基础又差导致中专新生在学习方面出现学习适应障碍

(1) 大部分学生上中专学校是中考冲击重点高中失败及父母的选择, 他们是在无可奈何的状况下接受父母和社会的安排来到中专学校学习的。他们往往认为自己是被淘汰的无用的人, 将来没有出息, 学业上难有所为, 几乎没有什么更大希望, 因而出现学习态度不够认真, 不思进取,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理现象, 从而加重了适应障碍。

(2) 来到中专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是学习基础较差, 由于种种原因, 经过多次努力却仍获得一次次的低分和失败, 又长时间受到社会、家长和初中老师对中专学校的偏见, 因此他们在学习中无法满足自己成功的愿望, 生活中又无人能理解关怀, 品尝到的只是失败感, 逐渐形成学习无用、自己是学不好的“差生”等观念, 又反馈到学习行为上, 如此的学习态度循环最终导致无法克服学习适应障碍。而另一部分学生则是独生子女, 是父母的小宝贝, 之前生活中的任何困难几乎都是父母帮助解决, 因此很多学生依赖性强、适应性差, 在生活学习过程中遇到简单的问题还能够应付, 一旦碰到困难便打退堂鼓, 长期下去也因适应障碍导致退学现象。

3 个人情感心理问题导致中专新生出现适应障碍

在中专学校就读的学生, 多数是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 他们思想比较活跃, 处事开始有自己的主见, 平等意识更强, 不再唯教师、唯父母之命是从, 爱追求时髦和新鲜刺激的事物, 内心世界是五彩缤纷、各具特色的, 而情绪情感最能体现他们内心世界的丰富多彩和复杂多变。中专学生的情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自己为中心、情绪不稳定、情绪自控能力差、集体性情感表现冷漠、处于青年初期的中专学生冲动缺乏理智、对他人怀有戒心或敌意、对人对事的态度冷淡、对班集体活动置身于外不参与。加上一些中专学校教师在管理上对学生生活关心不够, 或者以罚代教, 管理方法没有适应形势发展及学生的心理需求, 体罚式的管理使部分差生压抑感与日俱增, 最终导致新生无法克服适应障碍。

4 网络成瘾也影响中专新生应对适应障碍的决心

网络成瘾这个问题在中专学校一年级新生中比较明显。因为他们相对于重点高中生来说没有那么重的课业负担, 而且有着相对宽裕的闲暇时间导致。当他们认为自己在学校无事可做, 就会选择去上网, 去虚拟的世界中, 在那里学生能够很轻松地体验到成功、体验尊重。而这些体验, 正是平时他们的生活中、学习中所缺失的。然而他们总是要回归现实, 回归这个他们不得不面对的学习、生活现实。也正是由于虚拟和现实的落差太大, 使得他们迫切地想要返回到那个能够给他们成功和快乐的虚拟世界。最后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促使新生不愿意去面对现实导致适应障碍。

可以说以上四种现象, 在中专学校一年级新生身上普遍存在, 由于远离双亲, 缺乏来自父母呵护, 来到一个新的学习、生活环境, 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这些中专学校一年新同学在适应方面或多或少出现了适应障碍, 导致中专学校新生退学现象比较严重。然而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 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要求, 也是教育改革与发展务必抓好的重要环节。为培养更多具有综合能力、高素质技能人才和劳动者。但是目前在我们内地又有很多学生不乐意在中专学校读书, 在没办法的情况下来了也出现辍学率偏高。造成辍学率高的原因何在?笔者认为有一部分学生退学是无法克服适应性障碍造成的。倘若这个时候他们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能够对出现适应障碍的学生给予特别的关注, 对出现适应障碍的学生多加关心和照顾, 并且用父母的情感态度对待他们所面对的问题, 用父母的情感去帮助他们, 用父母的情感去教育他们, 用父母的情感去温暖他们的内心。这样能够帮助出现适应障碍的学生有勇气、有决心、有能力去克服适应障碍, 适应新学校、新同学等新环境。

面对一年级新生因各种原因不能适应新的环境, 我们中专学校的班级管理过程中应如何去帮助他们克服适应障碍, 减少新生退学率, 为建立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笔者从连续三年担任新生班主任的经验得出:班主任有必要用感情去爱护、关心、教育他们, 辅导他们共同克服适应障碍。使这些孩子能够安心、用心在中专学校得到全面的发展, 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梦想的建设者。

摘要:中专学校一年级新生适应障碍产生的原因, 新生适应障碍是关系到中专学生一年级新生在校的稳定率, 最大限度地减少学生退学, 一直是中专学校领导和教师们经常讨论的话题。该文从社会原因、班主任管理、学生家庭等方面探讨了中专学校学生辍学的原因是新生适应障碍, 提出了在班级管理中用情感方法辅导新生应对适应障碍。

关键词:中专学校,流生,原因,对策

参考文献

[1]朱小蔓.情感教育论纲[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6.

[2]张庆远.苏霍姆林斯基的德育理论与实践[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2.

[3]张淑燕.我国当代情感教育的现实思考[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2008.

[4]毛信元, 石婷.浅析我国中小学教育中的情感教育[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6 (8) :3-5.

[5]吴志红.论班主任工作中的情感[J].教育文教资料, 2007 (33) :113-115.

[6]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解读[M].上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7]赵德成.新课程实施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J].福建教育, 2004 (5) :60-61.

中专护理专业学生实习现状分析 第4篇

1 学生临床实习情况分析

有少数医院接收实习生积极性不够高, 且缺少协作精神和共同育人意识, 参与临床教学工作被动, 这使得学校的教学目标在临床实习过程中得不到充分实现, 临床教学内容得不到全面落实。

1.1 学生家长、实习生、医院、学校在学生实习过程中存在一定误区

(1) 学生家长的误区。一是不了解护理行业的职业特点, 认为学生不该上夜班;二是过于溺爱孩子, 觉得实习太辛苦, 甚至帮助学生说谎请假;三是医院和家长之间没有联络机制, 家长对孩子的监护不到位, 实习生由于约束力不足, 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四是家长漠视甚至支持学生早恋, 对实习造成不良影响。

(2) 学生的误区。实习生一般是18~20岁, 缺乏自制力, 这导致他们在实习中目标性不强, 缺乏长远的、稳定的学习动机和毅力, 学习积极性不高, 更不能把自己的前途与社会需要联系起来。在承担紧张、繁忙、辛苦的工作时很容易产生厌烦情绪。护理专业中专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 家里父母娇惯, 自我管理能力差, 缺乏责任感和耐心, 自我意识较强, 缺乏奉献精神。他们在进入临床实习时, 角色转变困难, 不能正确地与患者交流、沟通, 尤其遇上特殊“性格”的患者和家属时, 这种困难就会更大, 使学生原本就不稳定的事业心和信念更容易受到挫折而动摇。

(3) 医院的误区。一是对刚到医院的实习生不敢放手, 造成实习内容与教学大纲要求不符, 实习生多扮演清洁工的角色, 动手操作机会少, 实习期内很难全面掌握临床操作技术, 直接影响了护理实习质量。二是临床操作与教学内容脱节。很多医院对实习生安排的实习内容仅限于输液、打针等技能性工作, 没有很好地把学生在学校所学的护理理论和护理技术有机结合起来, 造成实习生认为护理工作也就如此, 动摇了献身护理事业的决心。

(4) 学校的误区。一是学校没有健全专门的学生实习管理机构, 学校与实习医院管理脱节。学校的教学计划不能很好地在实习阶段实施, 临床实习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反馈到学校, 进而得不到及时合理的解决。二是学校各职能部门分工不明确, 缺乏统一性、协调性, 工作效率低下、被动, 造成问题积压, 直接影响学生实习效果;学校深入实习医院对学生具体指导少。

1.2 护理专业中专毕业生就业状况不佳

根据国家教育部门统计, 每年有10万多护理专业毕业生, 而就业人数不到一半。与大专以上学历毕业生相比, 中专毕业生在三级医院就业的一般是合同制管理, 不但工作强度大、工作辛苦, 且待遇也比在编护士差。同时, 部分基层医院愿意接收中专毕业生, 而有些学生则不屑一顾。中专生在实习时主要考虑的是毕业后如何找一份合适的工作, 因此以各种借口请假, 不参加实习。以上情况对于临床实习的负面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2 对策及建议

(1) 培养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是促使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终身学习理念有着丰富的内涵, 它不仅仅是一个时间的概念, 更重要的是要求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书本内外的知识。要想真正实现学习理念的转变, 就要实现如下转化:理论学习向工作能力培养的转化, 课堂封闭式教学向医院开放式、随机式、纵横结合式学习方式的转化, 单纯校园生活向丰富甚至复杂社会生活的转化, 单向的知识输入向与患者、家属、老师、同学间多向信息交流的转化。21世纪是学习的时代, 只有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 才能使他们与时俱进。在进入医院实习以前, 学生已在学校接受了正规的理论教育和操作训练, 知识的积累侧重于理论, 以纵向记忆为主。要想将理论转变为实际工作能力, 必须将知识融会贯通, 横向分析, 这需要时间, 因此既不能急于求成, 也不能盲目乐观。必须明确, 实习生的本质还是学生, 实习是桥梁, 它是连接学生和带教教师、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的纽带。要使学生明确认识到其日后的工作习惯、工作态度、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应急处理能力、医德修养、处世态度等都将在实习中初步形成, 甚至一些不良习气也会在这一时期形成, 必须引导学生重新认识自己, 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

(2) 建立健全学校、医院人才共育机制, 是帮助实习生顺利完成临床实习任务的有效途径。《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的通知》 (教职成[2007]4号) 第四条明确规定:学生实习由学校和实习单位共同组织和管理。我校一直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规定, 根据护理专业的特点, 与实习单位 (医院) 共同组织和管理学生, 但是在共同管理的过程中, 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因此建立健全共育机制十分重要。建议上级卫生教育行政部门采取一定措施, 明确医院实习教学任务。这样做, 一是有利于医院与学校达成共识。医院接受学生实习由原来的教学义务转变成教学任务后, 就会积极主动地与校方协作, 加强与校方的联系, 共商人才培养大计;二是有利于学校实习教学的组织与安排。只要学校、医院有了共同的目标和任务, 临床实习在组织上才能有保障, 实习质量才有可能提高。

(3) 实习生的管理主体是学校。学校要把临床实习作为学生在校学习的延伸来看待, 不能不对实习生进行管理。学校要建立健全临床实习管理机构, 对实习医院的教育教学实行统一管理, 派专人到实习点巡回检查。这些措施有利于加强实习管理, 使学生在实习期间学校管理不缺失, 尤其可对那些自觉性不强、学习不刻苦的学生起到督促和推动作用。

(4) 统一思想, 发挥好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是帮助实习生迅速成长的关键。在实际工作中, 我们要面对学生、学生家长和实习医院3个服务对象, 努力将三者的思想统一起来, 确保实习工作顺利进行。在对实习生进行管理时, 不可忽视家长作用。在学生进入医院实习之前, 要召开全体家长会以改变家长的思想认识, 使之与学校和实习医院保持一致。对于实习生的管理, 让家长从一个旁观者转变为一个参与者。对于实习生, 笔者认为主要不是管, 而是理。在这个阶段, 学生从教室走向病房, 从学生向护士转型。他们好奇心强、求知欲高、可塑性大、吸收能力强, 但心智尚未成熟。多与他们沟通, 深入他们的思想, 帮助其解决内心的困惑, 指明其努力的方向, 就能使他们的实习质量大大提高。切忌简单粗暴的管而不理。那么如何做好医院的工作呢?笔者认为最主要的也不是管理, 而是服务。众所周知, 医院的主要任务是救死扶伤, 服务于患者, 因此他们没有更多的精力对实习生进行管理, 学校要与实习医院多沟通, 与带教教师多沟通, 对于实习医院提出的问题不推、不拖、不靠, 及时给予解决, 帮助医院做好实习生管理工作, 这就需要学校对实习医院也要有服务意识。

(5) 根据学生实习过程中不同时期存在的不同问题, 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是加强实习生教育的重要手段。学生普遍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根据临床带教教师的反映及我们的观察, 发现现在的实习生难于管理, 是因为其思想活跃, 人生观、价值观多元化, 理想和信念也不同。进入临床前2~3个月内, 大部分实习生思想情绪尚稳定, 学习也积极主动, 但此后开始松懈。这个阶段应主要开展如下有针对性工作。第一, 从思想上转变学生就业观念, 把就业目标由三级医院转向基层、社区医疗服务机构, 以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在卫生战线上的作用、实现自我价值。第二, 学校集中组织毕业生参加招聘会, 可使学生免于为找工作四处奔波, 进而影响实习。第三, 鼓励实习生参加护理高职教育, 引导一些品学兼优的学生接受再提高教育。通过以上工作, 实习生不再盲目, 其实习积极性也得到了充分激发。

(6) 建立健全实习生的奖励机制。学生在医院实习期间, 一旦出现就业前景不明朗的状况, 就会丧失实习积极性, 产生实习好坏都一样的思想。建立实习奖励机制就有可能杜绝这种消极思想的产生。学校可以把这种奖励当作一种考核管理手段, 以达到约束和激励学生的目的。学校奖励优秀实习生, 医院奖励优秀带教教师, 以便形成教师乐于教、学生勤于学的良好局面。

一名优秀的护理人员不仅要掌握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 而且还应有高超的操作能力, 二者缺一不可。中专护理实习生的管理需要学校、实习医院、家长以及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只有统一思想, 健全各项制度, 开展各种活动, 在变化中求发展, 学校才能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优秀毕业生。蒉

摘要:通过对中专护理专业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及临床实习的现状分析, 就提高学生在校理论成绩及实习管理方面提出一些见解。

让人文教育走进中专护理课堂 第5篇

1 中专护理教学中人文教育现状

(1) 三年制中专护理教育往往只注重护理专业知识灌输、技能训练, 护生在无形中也忽略了自身人文素质, 导致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只关注病人生理需求, 忽视了病人的心理需要、社会需要。当前虽然不少学者也在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和研究, 不断肯定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但是具体实施中却常常因为医学基础课程的繁重, 使人文课程得不到足够重视。

(2) 当前我国医学院校总体人文课程学时比例不足10%[1]。所开设的人文选修课内容陈旧单一, 没有突显出护理专业的价值, 未能引起护生共鸣, 缺乏护理人文精神的渗透。教学形式更是缺乏科学性、规范性和灵活性, 灌输式教学不能激发护生的主观能动性, 使人文知识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成为空中楼阁。

(3) 中专护生普遍存在学习被动、缺乏学习兴趣、学习态度不端正等现象, 认为只要“记住了”“能背了”, 就万事大吉。

2 中专护理教学中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 随着人们健康知识的增长, 自我意识的增强, 社会对医疗行业服务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 推动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产生。因此, 现代医学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其内涵更丰富, 境界更深远, 空间更宽广, 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更强调关心病人, 关注社会, 注重技术与服务的共同提高, 与我国传统医学模式人体—自然—社会心理 (天人一体观) 趋向一致。这势必需要医务工作者从人文角度来诊断、治疗疾病, 使病人身心两方面得到人文关怀和服务。

其次, 现代护理观是建立在现代医学模式基础上的, 而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诞生的整体护理模式, 是一种新兴的护理工作模式。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 不仅要关注病人的疾病状况, 而且要关注病人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心理状态等与疾病有关的因素。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 而且要有良好的生理、心理状况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护理就是从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多角度, 提供最适合病人的护理。作为现代护理工作者, 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 而且要有丰富的人文知识和较高的人文素养。

再次, 南丁格尔曾说:“具有高尚品德的人才能胜任护理工作。”护理人员既要具备高超的护理技术, 又要有良好的修养和高尚的品德。调查[2]表明, 一些护理纠纷是因为护理人员缺乏礼貌导致的。比如用床号称呼病人, 语气生硬, 表情冷漠, 等等, 而这在病人眼里就是对其不尊重、态度恶劣的表现。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注意礼貌和讲话的语气、表情, 应仪态大方, 衣着整齐美观, 待人谦虚和蔼, 举止端庄稳重, 言语温和可亲[3]。因此, 必须重视对护生的人文教育, 将人文精神贯穿于专业教育中。

3 中专护理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3.1 理论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

我国各类医学院校的护理专业都设有人文教育课程, 但是总的来说还不统一、不完整、不充实[4], 这一现象, 在中专护理教学中尤为突出。因此, 完善中专护理课程设置, 适当增加人文课程比例迫在眉睫。课程是达到教育目的的主要载体, 科学合理的人文课程设置是提高护生人文素质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证[5]。护理人文课程可以界定为人文社会学科与护理学交叉的边缘性课程。比如护理心理学、护理管理学、护理伦理学、护理教育学、人际沟通、护理礼仪等课程。这些课程大部分为理论教学, 护理专业教师应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如案例导入、角色扮演、PBL等, 增加电化教学、实践教学等现代教学手段, 着重将人文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能力, 并且将人文课程分布在学习的不同阶段, 保证护理人文教育贯穿于整个护理教育始终。

3.2 实训课堂融入人文教育

实验教学是培养护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临床独立工作能力的关键。现代化的模拟病房为护理实验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硬件条件。开放性和设计性实验不仅可以训练护生动作的规范性和操作程序的准确性, 而且可以发展护生的个性思维, 同时也强化了团队协调和配合意识。人文教育的关键是应用[6]。在护理实训课堂中, 实验大多以人体模具为操作对象, 而护理操作的目的是满足病人的整体需要, 令他们恢复健康和感到舒适。因此, 在操作过程中应设身处地从病人的切身利益出发, 注重细节, 比如心肺复苏后病人神智转清, 应安置病人体位并给予安慰。有些实验是以真人为操作对象, 护生自由组合互相操作, 比如皮试, 皮试是在前臂屈面桡侧1/3区域, 将小剂量药液注入表皮与真皮之间, 由于真皮中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 因此对痛觉较敏感。护生通过本次操作, 不但掌握了操作流程, 而且还体会到了皮试的疼痛, 今后走上临床工作岗位后, 为病人皮试时, 就会更加注重人文关怀。护理实训不仅使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实现“一体化”, 而且使人文教育更加具体、深入人心。

3.3 教师身体力行展现人文素养

护理专业教师的胜任力包括3方面: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或能力、专业态度或价值观。如果把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比作漂浮于海洋上的冰山, 那么专业态度或价值观就是淹没在水下的部分, 这部分很隐蔽, 然而却是基础、根本、关键。“师者, 传道, 授业解惑也”, 护理专业教师必须将“传道”和“授业”有机整合, 使人文教育内容融入到护理学课程之中。此外, 教师的敬业精神、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以及独特的人格魅力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护生[7]。首先, 为人师表, 言传身教, 平时注意按照护士的职业要求规范自己的体态、仪表、言谈、举止, 由内而外展现护理美学;其次, 爱生敬业, 育人育己, 在日常生活中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认真履行教师职责;再次, 开拓创新, 敢于担当, 学会应用多种手段解决教学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并不断反思, 提升创新意识和评判性思维能力, 从而使护生在耳濡目染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3.4 营造人文教育氛围

校园活动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 学校可以围绕护理这一主题开展人文教育, 充实护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拓展对外文化和学术交流渠道, 使护生收获课堂学不到的东西, 比如开展护理社团、文化艺术节、跳蚤市场、读书会、涉外英语沙龙等活动。此外, 在寝室、食堂、体艺馆等公共场所张贴富有人文气息的标语、名人名言等。同时加强人文社科类图书建设, 让护生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遨游。在校园文化氛围的熏陶下, 使护生人文精神的塑造得以强化。

4 小结

人文教育是多渠道、全方位的。学校应使护生充分理解人文知识、感悟人文精神, 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能开展以人为本的人性化、个性化服务。

摘要:基于中专护理人文教育缺乏科学性、规范性和创新性的现状, 分析其中原因, 总结心得体会。护理专业是技能与人文相结合的专业, 只有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才能保证中专护生成为高素质、实用型的护理人才。

关键词:人文教育,护理专业,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朱慧全, 赵光.关于开设医学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1 (2) :60.

[2]袁静.护患纠纷投诉原因分析及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 2006 (6) :870-871.

[3]张宏, 张海苓.开展礼仪服务提高护理质量[J].齐鲁护理杂志, 2005, 11 (3) :250-251.

[4]余艳萍.我国护理专业本科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设置的研究[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 2007.

[5]赵峰.面向21世纪的医学人文课程体系建设[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2000, 24 (2) :62.

[6]孟庆华, 赵春惠.由SARS引发对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3, 19 (11) :670-671.

上一篇:新型甲型H1N1流感下一篇:当代艺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