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制度

2024-07-13

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制度(精选4篇)

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制度 第1篇

关键词: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制度,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

从2006年开始, 教育部支持并推进了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改革。《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指出:“改革和完善研究生奖助体系, 是调动和激发学生积极性的重要措施, 优秀奖学金要进一步突出激励功能, 吸引优秀生源, 激发研究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积极性”。“研究生的培养必须强化科研导向”, “要将科学研究导向原则贯彻到研究生招生、培养全过程”。

由此可见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制度改革的实质是希望通过引进激励机制来提高研究生在学业方面的积极性, 进而促进研究生教育质量和学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但绝大多数硕士研究生毕业后选择的是就业而不是读博。教育部强调的是“学术水平”, 而市场更强调的是“职业素养”, 这二者显然存在不同。学生将会在这二者之间做出怎样的取舍?本文认为学业奖学金激励效果的发挥是受外部条件约束的, 并且有可能存在负面影响。因此对这一制度的全面推行, 有待斟酌。

1 对学生行为模式的假设前提

长期以来社会对学生行为分析的基础存在严重的分歧, 比如有人认为学生是知道上进的, 认同学生理性的假说;但也有人认为学生是蒙昧的, 不可能是完全理性的, 因此需要学校、家长的教育和指引。所以为了对学生的行为模式进行分析, 有必要先设定以下若干假设。

(1) 学生是理性的:他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但是他同样会考虑风险的因素, 因此在做投资决策时他遵循会“投资者的共同偏好”规则来采取行动:在风险既定的条件下, 期望收益率越高越好;在期望收益率既定的条件下, 风险越低越好。

(2) 学生的精力是有限的而且是有价值的。

(3) 现阶段学生的利益由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共同构成。短期利益即学校提供的各类奖、助学金;长期利益即学生在毕业后的未来所能够获得的期望的薪酬水平。在这里用E (A) 表示长期利益, 它是由就业市场的行情决定的;用E (B) 表示短期利益, 它就是学校提供的奖学金。但无论是获取短期利益还是长期利益, 都需要学生付出努力才能得到, 即学生需要付出精力来作为代价。这样一来, 就存在E ( ΓA) 和E (ΓB) 。

(4) 由于就业和奖学金的获得存在不确定性, 因此学生有付出努力而得不到期望利益的风险。在长期利益方面的风险为δA , 在短期利益方面的风险为 δB。

(5) 学生会设法搜集信息来对E (A) 、E (B) δA、δB、进行估算, 然后决定自己的行动方略。由于在中国学生可获得的巨额奖学金在目前基本不存在, 因此E (ΓA ) >E (ΓB ) 更符合现实。

(6) 不同的学生对风险有着不同的态度。因此, 他们有着不同的风险-收益无差异曲线。

(7) 学生在读书阶段只能将精力分配在对长短期利益的追逐上。也就是说, 学生精力的耗费总可以寻找到一个归属, 使之要么划分到对长期利益的追逐上去, 要么划分到对短期利益的追逐上去。例如:即使他们选择玩耍, 也可以认为他们是在对健康进行投资, 而健康显然是长期利益的一种。

学生精力有限且只能投放到对长短期利益的追逐上这两点假设使得学生要对自己的精力做一个分配。不同的分配方案将会形成不同的组合, 不同的组合最终将会给他带来新的期望收益E (P) 及相应的风险 δP。即E (P) = XA * E (A) + XB *E (B) , 相应的存在E (rP ) =XA * E (rA) + XB*E (rB ) 。

由此可以看到, 奖学金制度的引进实际上促使学生构建了一个类似于证券投资的组合。在证券投资组合中, 投资者要将自己有限的资金分配到两种或多种证券上去。而在本处, 学生需要将自己有限的精力分配到对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追逐上去。因此我们可以直接比照证券投资组合理论的分析结论, 来对学生的选择做出分析。

由于已经假定了E (ΓA ) >E (ΓB ) , 因此下文将会根据 δA与δB 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2 在δA≥δB 情况下的分析

由证券投资组合理论可知, 证券与证券之间存在着收益的正相关、负相关和不相关三种关系。这三种关系会导致不同的投资组合曲线的形成, 进而形成不同的有效边界。在这里我们可以把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近似的看做是两种不同收益率的证券, 同时用ρ来衡量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由于E (rA ) >E (rB ) 且 δA≥ δB, 因此套用投资组合理论可得出以下分析结论:

(1) 当-1≤ρ≤0时, 一定存在一个组合, 可以使学生获得最小风险的组合。在这种情况下, 代表短期利益的点不会在有效边界上。

(2) 当0<ρ≤1时, 不一定能够获得最小风险的组合。此时代表短期利益的点有可能在有效边界上。

这说明在长短期利益相关性不同的情况下奖学金激励作用的发挥效果是不同的。①说明在长短期利益不相关或负相关的情况下, 奖学金的激励作用十分有限, 学生根本不可能将精力全部投放在对短期利益的追逐上。②说明在长短期利益正相关的情况下, 学生可能会选择将全部精力都投放在对短期利益的追逐上。也就是说在这时奖学金的激励效果就会更加明显一些。

不同学生的风险-收益无差异曲线的弯曲程度也是不同的:风险-收益无差异曲线更加陡峭的说明其对风险的敏感度相对较弱。通过引进两种不同风险偏好的风险-收益无差异曲线与有效边界相结合, 可以得到特定学生对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精力投入的组合点。由于穷学生相对富学生对风险的承受能力普遍较弱, 因此可以认为穷学生对风险是更加敏感的。在强调对风险的控制时, 通常说投资人都会更偏向于获取一个“较低收益、较低风险”的组合。从而使得穷学生比富学生更容易偏向对短期利益的追逐。特别是当假设就业市场发生了波动, 未来的不确定性增大时, δA将变大。有效边界会因此发生移动。穷学生将更偏重对短期利益的追逐, 富学生则恰好相反。这种“短视” (对短期利益的看重) 就是俗话所说的“人穷志短”。

3 在δA <δB情况下的分析

根据假设条件1可知, 当E (rA) >E (rB ) 且 δA< δB时, 奖学金 (即短期利益) 对学生的刺激作用将会很小 (现实中某项奖学金获得的难度太高而其带来的好处又很有限时, 学生将不会以该奖项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也就是说, 学生特意为此投入精力的可能性很小。

4 对学业奖学金激励效果分析的结论及建议

根据上述分析, 可以得到下列结论及相关建议:

(1) 作为短期利益的突出代表“奖学金”是否能够发挥教育部理想中的激励作用, 要视各个学校各个专业的不同情况而定。从对有效边界的分析上可以看到, 只有在就业与科研能够相互促进 (即存在正相关关系时) , 奖学金的激励效果才相对比较显著。

(2) 奖学金的诱导作用受学生家庭条件的影响较大。在相对比较富裕的学生做考虑时, 奖学金的激励效果相对较弱。因此在长短期利益不一致时, 奖学金也可能会发挥恶劣的诱导效果。因此, 在奖学金代替公自费制度确定不变的前提下, 就业差的专业应当考虑适当的减少学费, 以弥补奖学金发挥错误诱导的缺陷;而在就业好的专业, 应提高学费, 以促进学生对科研工作的重视 (它直接体现为学生对奖学金的重视程度的提高) 。

(3) 某些学生对科研的重视, 也许不是因为奖学金发挥了其预想中的激励作用, 而是因为就业行情的恶化使得学生改变了自己的选择。因此, 这些学生对奖学金的激烈追逐也许并不是因为奖学金激励机制发挥了作用, 而是因为其“未来的生存环境”变得更加糟糕了。

(4) 奖学金评比的难度过高将会导致大多数学生放弃对奖学金的追逐。因此, 奖学金评比的难度对于奖学金激励机制的发挥存在重大影响。

总之, 学业奖学金制度取代公自费制度的改革对中国的高等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到底是不是有利于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还有待历史的验证。但是可以预见的是, 无差别的“一刀切”式的改革, 肯定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也就是说, 教育部所设想的激励效果, 未必能够在改革中实现;而在改革将会产生的可能的消极影响, 却是不能不被教育部忽略的。

参考文献

[1]刘真珍.研究生奖学金制度改革所引发的负面蝴蝶效应[J].中国电力教育, 2009 (148) .

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申请书 第2篇

尊敬的领导:

您好!我是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的qq。一直以来,自己都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心态,时刻以优秀生的标准要求自己,努力使自己做到全面发展,成为一名优秀的研究生,本人认为自己符合学业奖学金的评选条件,先将自己的基本情况介绍如下,作为领导评审时的参考。

思想方面,积极要求进步,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大学时期,积极提交了入党申请书,现是一名积极分子,接受着党的教育和监督,努力使自己做到最好,争取早日成为一名有利于社会的共产党员。

生活方面,出生于河北省的一个农村家庭,在艰苦的环境下,锻炼起我坚强的性格。正是由于家庭的贫困,使我对学习充满动力,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更多的奖学金作为学习期间的生活费,减轻父母的压力。

工作方面,入学后主动加入班委团队,认真负责,积极动员同学们参加校园活动。自己乐观朴素,性格开朗,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团结同学,尽力为同学们服务,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积极配合辅导员工作,做好师生间的桥梁。

希望在研究生阶段,自己在科研方面能力有所提高,生活工作方面也不断完善自己,并且会以更加严格的标准和要求来鞭策自己,激励自己,以期在研究生阶段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以上即是我的个人基本情况,敬请各位领导老师加以评判审核。

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制度 第3篇

根据国家财政部和教育部印发的《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和《吉林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管理办法 (试行) 》文件精神, 如何利用学业奖学金激励研究生勤奋学习、潜心科研、勇于创新、积极进取?制定什么样的实施细则促进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本文将结合实际工作进行探究与思考。

1 学院研究生现状

本学院是一个多学科交叉学院, 拥有3个学科, 跨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两个大类;拥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学制三年) , 2个农业推广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 (学制两年) 。按照《吉林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管理办法 (试行) 》规定, 博士生均可获得研究生学业奖学金, 因此本文仅讨论剩余的7个硕士专业的研究生学业奖学金情况, 研究生具体分布如表1所示。

2 面临的问题

制定出一个稳定的能够贯穿整个学制的学业奖学金实施细则, 主要面临以下几个问题。

2.1 推荐免试生是否优先的问题

学业奖学金是第一次评定, 主要矛盾是奖励比例较之往年均有大幅度变化, 由70%压缩到40%, 这样一来, 在各专业分配的名额里, 评奖名额小于推荐免试生数量, 不再具备推荐生优先确定为学业奖学金的条件, 如此一来, 就得统筹考虑新的规则, 推荐免试生是否优先的问题就得在现有政策框架下重新考量。

2.2 非调剂生是否优先的问题

为鼓励学生报考, 在基本奖学金制度时期, 学院的非调剂生具有优先权, 然而, 学业奖学金奖励比例下降为40%, 且由单一的奖学金变为奖学金加助学金的模式, 基于“公平、公正”, 立足把学业奖学金真正定位于完成学业过程中表现优秀的研究生, 非调剂生优先获得奖学金不合理。

2.3 科研潜力影响问题

按照《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第二章第五条规定“根据学业成绩、科研成果……确定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的覆盖面、等级、奖励标准和评定办法 (可分档设定奖励标准) , ……对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覆盖面、等级和奖励标准进行动态调整。”其中对科研成果的考查是学业奖学金评审的重要方面, 尤其是一年级新入学研究生, 如何考察科研潜力, 如何确定它的影响比例, 不仅不能挫败学生积极性, 还要求能调动学生的科研活动积极性, 这是一个问题。

3 学业奖学金组织实施办法

3.1 整合专业, 按专业学生比例分配名额

学院在制定学业奖学金评审细则时, 明确适用范围, 严格按照学校规定, 确定参评研究生资格;对未达到最低评比基数的专业, 整合到相近专业, 先按照研究生比例分配整数名额, 再比较小数大小分配剩余名额, 如遇有小数相等的几个专业分配一个名额时, 则按照研究生评奖评优加分成绩确定人选;具体如表2所示。

3.2 具体实施细则

学院在制定具体实施细则时, 鉴于“公平、公正”, 所有全日制研究生 (有固定工资收入的除外) 均适用此办法, 非推免生、调剂生与其他学生享有同等奖学金评定权益。采用量化考核, 各量化得分按照学院的评奖评优加分细则认定, 加分细则与教师绩效同步, 协调了多学科间的评比问题, 提高了研究生、导师的积极性, 营造了良好的学术生态环境, 引导了各学科专业不同程度地发展壮大。实施细则针对研究生不同阶段的情况, 明确了思想政治表现、学习成绩、科研成果的影响力, 具体如下:一年级学业奖学金, 明确入学考试成绩占40%, 复试成绩占40%, 科研潜力占20%, 定义推荐免试生入学成绩为满分, 科研潜力按照评奖评优加分细则认定。二年级学业奖学金, 量化分数按照评奖评优加分细则认定, 思想政治表现、课程成绩、科研情况分别占10%、70%、20%。三年级学业奖学金, 思想政治表现、科研情况, 按照10%、90%比例计算得分。

3.3 评比结果分析

按照上述办法, 2014级新入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定结果符合学业奖学金“择优”原则, 具体评比结果如表3所示。

从统计结果发现, 此实施细则的“择优”性良好。本年度, 学院整体的奖励名额与推荐免试生名额恰好相等, 但这仅是偶然情况, 按照制定的具体实施细则, 也适用于二者不相等情况。名额划分到各专业时, 就已经考虑到适用于奖励名额和推荐免试生数量两者大小关系的各种情况, 且各专业的评比结果是合理的, 在一定程度上给即将入学的研究生传递了信号, 研究生阶段是注重科学研究的, 这对学科的良性发展将会产生持续的影响。

针对奖励名额>推荐免试生数量的专业, 如专业二、四, 参评研究生均没有科研成果, 推荐免试生全部获得学业奖学金。

针对奖励名额<推荐免试生数量的专业, 如专业三、五, 所有入选者均为推荐免试生, 且推荐免试生中也具有竞争, 复试成绩好、具有科研成果的优先。

针对奖励名额=推荐免试生数量的专业, 如专业一, 80%的推荐免试生获得奖学金, 但落选的推荐免试生复试成绩比较低, 无科研成果, 而入选的考生拥有科研成果, 尤其是在绝大多数推免生没有科研成果的情况下, 考生就会超过推免生排名靠后的研究生。同时, 通过具体的量化分数发现, 创新推荐免试生 (具有突出的科研成果) 比推荐免试生更具有优势, 由于大多数推荐免试生没有科研成果, 而创新推荐免试生凭借科研加分而遥遥领先。

4 总结与思考

第一次开展学业奖学金评定工作, 学院也是摸着石头过河, 受政策条件的变化, 首先是大家观念没有转换到位, 依然用基本奖学金的惯性思维来看待新的学业奖学金, 必然存在矛盾。本着“公正、公平、公开、择优”的原则, 为更好地推进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定工作, 达到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的评定目的, 须加强宣传, 扎实做好征求意见工作, 同时, 基层研究生工作者还应注意工作开展方式。

4.1 广泛宣传, 确保实施细则的公开透明

针对学业奖学金第一年评定的情况, 虽然基层研究生管理者和研究生一样, 都是从学校发布的通知了解信息, 但作为工作组织者, 除了主动接受任务, 需要更加积极地组织拟定细则草案, 尽可能广泛征求师生意见和建议, 充分考虑各种情况, 尽可能制定出适用于本学院的科学、合理的实施细则。制定完成后, 建议由系里组织导师、研究生一体化的征求意见, 发挥导师的作用, 引导大家从学院高度统一考虑安排学业奖学金评审工作, 要求师生树立全局观念, 而不是唯我利益至上, 不考虑他人权益和学院的整体工作安排。

4.2 规范操作, 确保评选程序的公平公正

成立学业奖学金评审委员会, 吸收各方代表, 包括研究生代表。集体通过学业奖学金细则, 落实学院学业奖学金细则会议, 落实主任委员签发启动环节, 明确公示内容。由研究生会组织实施研究生思想政治表现、学业成绩、科研成果以及社会实践、校园文化活动加分认定等, 基层研究生管理工作者负责审核, 要求整个过程完全透明、公开。

4.3 考虑周全, 确保评选结果科学合理

保证工作的延续性和稳定性是学院学业奖学金实施细则制定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学校文件的指导下, 同时充分尊重前期考核结果 (统考初试、复试) 及研究生前期已参与科学研究情况, 从而形成适合我院的一套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审机制, 我们打破了研究生身份 (推免生、报考生、调剂生) 的影响, 把所有具有资格的研究生纳入到一个平台上进行比较, 这不仅保障了优秀的推荐免试生, 也保障了优秀的考生, 从而体现了学业奖学金用于奖励优秀学业研究生的目的。

摘要:根据国家财政部和教育部印发的《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和《吉林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管理办法 (试行) 》文件精神, 本文结合实际工作, 通过组织实施学业奖学金评定工作的实践, 针对如何利用学业奖学金激励研究生勤奋学习、潜心科研、勇于创新、积极进取, 从而达到促进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目的, 进行了探究与思考。

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制度 第4篇

党中央有关部门,国务院有关部委、有关直属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教育厅(局、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教育局:

为激励研究生勤奋学习、潜心科研、勇于创新、积极进取,在全面实行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的情况下更好地支持研究生顺利完成学业,根据《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教育部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财教〔〕19号)精神,财政部、教育部制定了《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上一篇:保险业发展研究下一篇:房地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