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A级水稻范文

2024-07-09

绿色A级水稻范文(精选9篇)

绿色A级水稻 第1篇

随着经济的发展, 我国人口、资源和环境承载的压力越来越大, 而且过度的依赖现代生产资料的常规农业相对短缺的资源和脆弱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和污染, 同时对人体健康也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本项研究拟采取农艺技术与现代农业先进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入手, 开展A级绿色大豆生产的有机培肥技术和大豆施肥技术的研究;最佳轮作、翻耕、耙、耢、中耕、灌溉及综合防治病虫草害技术措施的研究;建成达到A级绿色食品标准要求的试验示范区1万亩, 带动富锦市A级绿色大豆生产, 以保护自然资源,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二、试验设计及处理

田间小区采取随机区组设计, 4行区, 行长6米, 垄宽0.68米, 三次重复, 小区面积16.32平方米, 区道宽1米。

栽培方式为垄上双条播, 人工摆籽, 大豆品种为合丰47。试验处理 (种肥) :

1. 宝鹤有机复合肥

2. 翔宇有机肥

3. 绿鑫宝生物肥

4. 磷酸二铵100千克+猪粪3600千克

5. 磷酸二铵75千克/公顷

6. 磷酸二铵100千克/公顷

7. 磷酸二铵150千克/公顷

8. 尿素50千克+磷酸二铵150千克+硫酸钾50千克

9. 空白

三、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落实在我市农业中心试验站, 试验地肥力中等, 地势平坦, 前茬为玉米, 秋整地, 深松, 起垄镇压达播种状态, 试验地速效氮143ppm, 速效磷20ppm, 速效钾189ppm。

种子进行种衣剂包衣, 播种时间为5月7~8日, 播后苗前金都尔封闭除草, 中期喷2次叶面肥, 防蚜虫, 灰斑病一次。

四、结论

经新复极差检测, 翔宇牌有机肥、50千克尿素+50千克硫酸钾+100千克二铵处理区表现最佳, 与其它处理区相比产量差异达到显著程度, 其次亩施二铵75千克区、100千克区、150千克区、100千克+3600千克猪粪区产量略差, 但产量差异达不显著程度。绿鑫宝、宝鹤处理区与对照产量持平或稍好些, 表现不明显。

绿色A级水稻 第2篇

⒈砧木选择

云南省元谋热区能作红枣的砧木有酸枣、小枣、大枣、滇刺枣(野生西西果、毛叶枣)等。以酸枣、小枣和大枣的亲和性最好,砧木萌芽少。滇刺枣(野生西西果、毛叶枣)也可以作红枣的砧木,但要求进行类似“舌接”的嫁接方法,否则结果2—3年以后容易被大风吹断,损失惨重,而且要经常抹除砧木萌芽,以免影响红枣生长。实践表明,滇刺枣(野生西西果、毛叶枣)嫁接红枣有两点优势:一是树体长势好,产量高,二是果实比嫁接在酸枣、小枣、大枣上的略早熟,能卖好价钱。

⒉建园

多数情况下,果树一般是先育苗后移栽,但也可以先移栽砧木,成活后再嫁接成园的。建园要选用生长健壮、根系发达、无枣疯病毒、品种纯正的优质苗木。园地以选择空气清新、水质清洁、土壤未受污染、地势平坦、地形开阔、光照充足、土壤肥沃、排灌条件良好、土壤不含有害有毒物质、土壤矿物质在正常值范围内、无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污染的地块为宜,栽植深度以苗木根颈与地面相平为宜,切忌栽植过深,影响树体生长。栽植密度要合理,过密易造成树冠郁闭,园内小气候相对湿度增高,光照不足,枝条徒长,生长枝纤细,而且降低了抗病能力,为多种病虫害的发生创造了条件;过稀则对光能和地力利用不充分。生产上一般株行距以1.5m×2m为宜;可挖50 m定植沟施入适量有机肥回沟理墒定植,或挖60 c m见方定植塘施入适量有机肥回塘定植,套种也可挖松塘土定植;用生根粉和多菌灵浆根后定植;少施或不施化肥,确保成活;定植苗高留后40-50cm为宜。

实践表明,山地栽植的红枣产量虽然较低,但成熟早、价格高,应多施有机肥和化肥。而平地栽植的红枣产量高,但成熟晚、价格低,较节省肥料,要注意疏除多余的果实。

⒊施肥

增施有机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透气性和土壤结构,以利于根系生长,增强树势,提高树体的抗病虫能力。有机肥的施用时间一般在秋季(9—11月)或早春(2—3月),但以初秋施入为佳。施用量:幼龄树株施20—50kg,成龄树(结果树)可根据产量和肥料之比来确定,通常生产1鲜枣应施入2kg优质有机肥。幼龄期采取环状沟施,成龄树选用放射状沟施。每年施农家肥时,应随同施入一定数量的镁、铁、硼、锌等中量和微量元素肥料。碱性土枣园,在冬季清园时每亩每年可以施15kg左右的硫磺粉,以调节土壤酸碱度,有利于枣树生长和结果。

⒋整形修剪

要合理整形修剪,改善树体结构。常用树形有主干疏层形、开心形、小冠疏形、自由纺锤形四种。主干疏层形 和开心形透风、透光条件好,利于控制病虫害;小冠疏形、自由纺锤形虽能提前结果,但不利于病虫害的防治。所以优先选择主干疏层形和开心形。主干高以20—30cm为宜,最高不超过50cm。对选用的树形科学整形,并及时疏除徒长枝、密生枝、重叠枝、竞争枝、内向枝、病虫枝、纤细枝、受伤枝,修剪后要注意剪锯口的保护,在春季发芽后要及时抹除多余的萌发芽,对没有发展空间的枝要及时摘心,对生长直立枝要进行拉枝,一般角度掌握在60-80度,对树干较高的要及时落头,以增加树体透风透光能力,创造一个不利于病虫滋生的环境。

⒌早春打破休眠技术

元谋热区早春气温高,近几年的实践表明,若在1月份上中旬灌水并对树冠喷施有关的生物破眠剂,能使同一块田的红枣提早发芽至少15-20天以上,并提早10-15天以上成熟,从而显著地提高红枣价格和栽培的效益。具体方法与葡萄催芽类似。

⒍疏花疏果与保花保果

通过疏花疏果确定树体合理的负载量。鲜枣花量大,正常坐果率仅在10%左右,过多的花会消耗养分,所以要及时疏花。鲜红枣留果标准一般是强壮树1个枣吊留5到7台果,中庸树1个枣吊留2至3台果,弱树1个枣吊留l—2个果。通过疏花疏果保持枣树强健的树势,防止过量消耗养分,造成树势衰弱和抗病虫能力下降,同时使果实大小基本一致,果实品质和商品率明显提高。保花保果可与初花期、谢花期各喷60ppm赤霉素一次,也可以适当环剥。

⒎追肥

合理追肥,及时补充微量元素,追肥时注意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的合理配比。追肥全年进行三次,分别在萌芽前、开花坐果期、果实膨大期进行。萌芽前以速效氮磷肥为主,幼树株施磷酸二铵0.1-0.2 kg,成龄树株施磷酸二铵0.3-0.4 kg。开花坐果期以氮肥为主,幼树株施尿素0.1-0.2Kg,成龄树株施尿亲0.25-0.4kg。幼果膨大期应施氮、磷、钾及微量元素复合肥,幼树株施0.4-0.5kg,成龄树株施0.6-1kg。叶面施肥见效快,效果明显。从开始发芽至采收前一个月,每隔半月叶面喷肥一次,也可结合喷药进行。

叶面喷肥的肥料种类要根据树体的营养状况合理选择,如花期喷尿素、硼砂,可提高坐果率。缺铁、缺镁黄叶时要及时喷0.2%-0.3%的硫酸亚铁、硫酸镁。缺钙时可喷稀土钙800倍液,还可增施氨基酸、腐质酸、海藻酸等有机肥。也可利用磷翅目成虫避磷的特性,在其产卵期喷0.2%一0.3%的磷酸二氢钾或过磷酸钙浸出液,以减少树上的落卵量,采收后可喷0.5%—l%的尿素,增强树体的营养储藏,利于树体安全越鲜。

⒏灌水和排水

过旱和过涝对鲜枣的生长都有一定影响,因此生长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灌水或排水。在萌芽前、花前及果实膨大期分别灌一次水,并在花期给树上喷清水,以提高空气相对湿度,时间在下午5时以后,连续2-3次。雨季及时排水能控制病原菌的侵染。生长后期要控制灌水次数和灌水量。在生长中后期,若连续干旱,要适当灌水和保持一定的土壤持水量,否则,久旱遇雨时果实极容易开裂而失去商品价值。

⒐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首先要掌握各种病虫害在当地的发生发展规律,并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进行防治。元谋红枣果树的主要病虫害有锈病、缩果病、白粉病,主要虫害有金龟子、枣尺蠖、枣黏虫、红蜘蛛、吹绵蚧、蚜虫、毒蛾、果实蝇等。

⒐⒈农业防治。可在秋季枣树落叶后,至翌春枣树发芽前,刮除主干、主枝上的老皮,带出园外集中烧毁,以杀死在其上越冬的病虫害。刮老皮时要注意“见红(木栓层)不露白(韧皮)”刮皮后用石灰、食盐和水按1:0.5:100配制成石灰水涂抹,能起到杀菌防寒的作用。同时,及时清扫枣园中的落叶、杂草、病果,结合鲜剪剪除病虫枝,与老皮一起带出园外烧毁,以减少越冬病虫的数量。在封冻前对全园进行一次深翻,以破坏土壤中越冬的蛹室,减少害虫的存活量,深翻深度20-30cm,随后灌一次透水。

⒐⒉物理防治。①树干绑草把诱杀。秋季(9月份)树干绑草把诱集害虫在其内越鲜,于枣树落叶后封冻前取下带出园外烧毁,以消灭草把中的害虫。②树盘覆膜,绑塑料膜带,阻虫上树。早春在树盘覆盖1m×1 m的薄膜,阻止在土中越鲜的枣瘿蚊、桃小食心虫等害虫出土。在树干距地面30 cm处绑10m宽的塑料膜带,要求塑料膜与树干贴紧,能阻止枣尺蠖等害虫上树产卵。整个生育期对园中正在为害的天牛、枣尺蠖、枣黏虫等害虫进行人工捕捉,在黄斑蝽、棉铃虫等害虫产卵期及时抹卵。③灯光诱杀。可在棉铃虫等发生期,在枣园中挂黑光灯,灯下放一水盆,盆中放入加O.3%洗衣粉的杀虫剂溶液进行诱杀。

⒐⒊生物防治。是确保鲜枣产品无公害的重要措施。病害用农用抗菌素来控制,如细菌性缩果病可选用农用链霉素进行喷雾。真菌性病害可用农抗120菌素液防治。螨类、叶蝉、枣粘虫可选用印楝素、苦参碱、除虫菊、鱼藤酮防治;食心虫可选用BT制剂防治。天敌控制:如蚜虫、红蜘蛛、介壳虫、枣尺蠖、棉铃虫等还可通过保护利用草蛉等天敌控制。桃小食心虫可在其出土期给土壤施用白僵菌控制,鳞翅目害虫可在产卵期释放赤眼蜂。同时在园中还要注意蜘蛛、瓢虫、蚂蚁、青蛙等天敌及一些有益鸟类的保护,并可在园中间作一些天敌喜欢在其上栖息的作物来招引天敌昆虫。

⒐⒋化学防治。应选择无污染的植物源农药、微生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无机农药和矿物质农药。如枣树发芽前可选用3—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成标、可杀得等硫制剂、铜制剂进行喷雾:生长季节可用苯醚甲环唑、丙环唑、氯溴异氰尿酸、苦参碱、硫磺胶悬剂雾。在不得不使用化学农药时,要严格执行安全期施药,摘果前1个月禁止使用。枣果成熟之前,一定要注意预防枣锈病、缩果病和果实蝇。杀菌剂在果实采收之前10天、杀虫剂在果实采收之前20天禁止使用。果实蝇最好采用性诱剂防治。性诱剂和化学药剂联防联治效果好。

⒑采收和包装

原则上讲,在当地销售的鲜枣要在九成熟以后才能采收,而运销外地市场的鲜枣则八至九成熟时就应该采收。采收时要人工用手采摘,不能用棍棒敲打。由于枣果含糖量较高,堆捂后容易发热变质,因此在采收后要在阴凉处分级挑选包装后并迅速进入冷库保鲜,然后用保鲜车辆外运销售。包装箱要洁净、卫生、平滑、耐压。

咨询服务 ***

现代生态农业

现代生态农业是现代农业与生态农业的复合体系。它以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为基础,充分利用中国传统农业的技术精华,保持持续增长的生产率,持续提高的土壤肥力,持续协调的农村生态环境以及持续利用保护的农业自然资源,实现高产、优质、高效、低耗之目的,逐步建立起一个采用现代科技、现代装备和现代管理的农业综合体系。现代生态农业旨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农业现代化过程中,调整结构,优化产业和产品构成;增加收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依靠科技,合理利用与有效保护自然资源;防止污染,切实保持农业生态平衡;增加收入,走向共同富裕;逐步建设成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资源节约型、经营集约化、生产商品化的现代农业模式。现代生态农业的内涵

一是在现代食物观念引导下,确保国家食物安全和人民健康;二是进一步依靠科技进步,以继承中国传统农业技术精华和吸收现代高新科技相结合;三是以科技和劳动密集型相结合为主,逐步发展成技术、资金密集型的农业现代化生产体系;

四是注重保护资源和农村生态环境;

五是重视提高农民素质和普及科技成果应用;

六是切实保证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七是发展多种经营模式、多种生产类型、多层次的农业经济结构,引导集约化生产和农村适度规模经营;

八是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农牧渔、种养加、贸工农有机结合,把农业和农村发展联系在一起,推动农业向产业化、社会化、商品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从实践意义认识,现代生态农业是指林、牧、副、渔、工、商、建、运等农业产业和非农产业所综合构成的农村经济系统。现代生态农业建设的方向目标 生态农业的三大基本目标: 一是提高生态农业身发展水平,即生态农业建设的经济社会效益 二是改善自然资源环境的质量,即区域自然系统资源环境保证性与支持能力; 三是生态农业发展目标与区域总体发展目标相—致,即能够满足更高级发展系统对其提出的外部环境要求。现代生态农业建设的方向目标可概括为:通过生态建设与现代农业相互促进、协凋发展,进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与生态功能强化,建立起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求的良性生态环境体系、资源保护体系和生态农业管理体系,实现资源培育与高效利用、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成功构建生态高效的现代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显著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综合实力与生态、经济、社会综合效益,使区域发展进入较高水平的生态经济协调发展阶段。以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带建设作为促进农业与农村工作的重大战略举措,实现农业高效、农民富裕,农村繁荣、社会文明、环境优美的目标要求,把农业与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纳入可持续发展轨道。现代生态农业建设的要求与内容 现代生态农业建设的基本要求:通过政策引导、部门协作、工程治理、技术集成、模式带动和法规保障,以强化生态环境、改善基本生产条件为基础、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收入为目标,以现代生态农业为根本取向,以培育优势产业体系为核心,以现代科技与科学管理为动力,以制度创新与机制创新为依托,创建适应21世纪时代要求、具备区域特色的现代生态农业建设模式。

现代生态农业建设的基本内容:

1、生产结构“整体优化”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当地的生态条件和自然资源为依据,发挥区域优势和资源优势,通过调整形成优化的区域农业结构。

2、生产过程的“清洁化”

通过种植业和畜牧业结合,使一个环节的废弃物成为另一个环节的可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生产安全食品。

3、资源利用的“高效化”

应用农业节水技术、立体种植技术、配方施肥技术、生物防治技术和农业设施技术等措施,提高区域水、土、生物资源的利用率和产出率。

4、农产品“健康无公害”

通过生产基地建设,生产技术规范,控制环境污染,向社会提供健康、安全的无公害农产品。

5、生产技术的“综合集成化” 技术选择要从环境友好和生高效两个方面考虑,—般要有先进技术的组装配套才能实现。

6、村镇“环境优美化” 现代生态农业区域要求村镇、庭院保持清洁、卫生优美的环境,这样才能体现整体生态功能

现代生态农业建设的评价内容与指标体系

1、现代生态农业建设的评价内容

现代生态农业建设的评价内容可概括为七个方面:生态环境良性化、农产品(食品)安全性好、农业与农村经济实力强化、农业与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农业基础设施与物质装备现代化、农业科技普及与农民知识化、农民组织化与服务社会化。

生态环境良性化。农业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农业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生态经济效益显著改善,农业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农产品(食品)安全化。严格遵循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标准,以及农业质量标准体系与监测体系与监测体的要求,并有条件地发展有机农业(食品)、农产品(食品)安全性质量得到有效农产品(食品)安全化。严格遵循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标准,以及农业质量标准体系与监测体系与监测体的要求,并有条件地发展有机农业(食品)、农产品(食品)安全性质量得到有效保障。

农业与农村经济实力强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显著增强,突出表现在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投入生产率、农民收入有较大幅度提高,农业具有较强竞争力,农民生活达到富裕水平。

农业与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形成以高效种养业复合发展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以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的优势产业体系,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力度加大,结合乡村城镇化建设,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农村社会经济结构显著优化。

农业基础设施与物质装备现代化。以农田标准化建设为农业基本建设(农田水利和农田林网建设、农业气象防灾减灾等)达到新高度,农业基础设施与物质装备条件逐步改善,现代农业机械体系与节水体系基本形成,农业具有较强的抗逆能力,农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

农业科技普及农民知识化。农业科技新品种与新技术广泛应用,建成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市场信息体系、农业劳动者的思想、文化素质、科技素养和生产技能全面提高,具有强有力的科技保障与人力资本保障。

绿色A级水稻 第3篇

关键词:A级绿色水稻;测土配方;特点;缺素症状;施肥技术

中图分类号:S43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9-0105-1

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是在测土的基础上,根据土壤特性,气候特点、栽培习惯、生产水平等条件确定目标产量,提出氮肥的最适用量及氮、磷、钾比例,生产绿色无公害水稻。

1 水稻一生的需肥特点

水稻的一生需要吸收大量矿质营养元素,其中氮、磷、钾三要素需要量最多,其次硅、钙、镁等,水稻养分的吸收因产量、生长环境等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据测定每生产500千克稻谷,约需从土壤中吸收纯氮8.1~12.7千克,磷4~6.5千克,钾10.6~15.1千克,氮、磷钾配比约为1:0.5:1.3。

2 水稻稻株缺素症状

缺氮水稻叶片颜色淡而发黄,叶片直立狭小,茎秆短,根系细长,分蘖少或者不分蘖,穗短但谷粒颜色较好,严重缺氮时下部叶片枯黄,以后整株死亡;缺磷水稻叶片呈暗绿,叶片细长,展开角度小,根系短数量少,尤其是新根少,穗少籽粒不饱满,成熟延迟,严重缺磷时上部叶片发生褐色斑块,禾苗不分蘖,叶尖呈烧焦状;缺钾水稻叶片由下而上在叶脉上出现红褐色斑点,下部叶片边缘变黄,植株矮分蘖少,叶展开角度大,叶片暗绿,穗短,空壳率高,半粒谷多,谷粒表面无光泽,呈现棕褐色,缺钾症状一般在移栽后开始,到移栽20~30天最明显;缺锌是水稻生产上较为普遍的问题,缺锌的症状是植株矮小,叶片中脉变白,分蘖受阻,出叶速度慢,影响到秋后产量;缺钙叶片的叶绿素间断或消失,叶片卷曲、发白变褐色,最后死亡,原因是钙在植株体内的流动性较差;缺镁主茎中、下部叶片褪色并沿叶脉变黄,叶片卷曲死亡,植株分蘖少,稻株矮;缺铁植株叶片叶脉之间缺绿,随后变黄,但老叶仍呈绿色,只有新叶变黄,出现缺铁症状可喷施铁盐补充铁质。

3 水稻各生育期需肥规律

水稻在不同的生育期,对氮、磷、钾的吸收量有很大差异,一般在移栽返青后逐渐增多,到抽穗前达到最高,以后逐渐减少,对氮、磷、钾的吸收以氮素较早,分蘖期吸收较多,到穗分化前达到总需氮量的80%,磷肥的吸收开始和结束都较晚,生育中后期吸收较多,钾素从穗分化到抽穗开花期吸收最多,分蘖至穗分化期次之,抽穗开花后停止吸收。

水稻吸氮量的盛期在穗分化前的分蘖期,营养最大吸收期在分蘖末到穗分化期,其中分蘖开始到穗分化占总量的65~70%,返青到分蘖开始、穗分化期各占15~20%,抽穗到成熟占5~10%。吸收磷素高峰在分蘖至拔节期占50%,抽穗期也较高,占40%。钾肥的吸收集中在分蘖至抽穗期,而穗分化到抽穗更是钾肥吸收的高峰占总量的82%,从抽穗到成熟钾的吸收基本停止。

4 施肥的数量

对于生产A级绿色食品稻米的稻田,应将用地与养地相结合,适施有机肥。中等肥力稻田施肥原则为:施农家肥每亩1000公斤作底肥,纯氮、磷、钾的使用量分别为每亩8~9公斤、3~4公斤和3~4公斤,其中氮肥的40%~45%和钾肥的65%~70%作基肥,磷肥则全部作基肥;氮肥的30%~35%作蘖肥(6月20~25日);氮肥的25%和钾肥的30%~35%作穗肥(7月10~15日);为了提高稻米品质,不要求施粒肥;如果出穗后水稻长势不好,可喷施叶面肥作补充。禁止施用未经农业部门登记的肥料,禁止施用激素类肥料。

5 施肥方法

可根据水稻种植的品种的特征特性不同,种植密度、栽培管理水平,土壤肥力状况,产量要求等进行配方施肥,注重有机肥、无机肥的配合和氮、磷、钾及其他微量元素的配合施用。一般有以下几种施肥方式

5.1 基肥“一次性”施肥法

该方法适用于黏土、重壤土等保肥力强,肥料不易挥发的稻田,就是按照测土的数据合理的安排施肥量,将需要的肥料在整地时一次性施入,使肥料均匀的分布在土壤中做到全层施肥。

5.2 “前促”施肥法

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早施、重施分蘖肥,促进前期水稻生产所需要的养分,促进水稻分蘖早生、快发,增加分蘖率,提高穗数,此方法适用于栽培生育期短的品种或者水稻苗少长势弱,施肥水平低,苗期气温低,肥效发挥慢的稻田。一般基肥占总施肥量的70%~80%,其余肥料在返青后全部施用。

5.3 “前促、中控、后保”施肥法

此方法以增穗、提高结实率为主,水稻吸肥高峰期在移栽后2~3周,此时需要施入大量速效性肥料,使供肥高峰提前以适应水稻“前促”的要求,一般在前期把肥料的70%~80%集中施入,当分蘖达到预期的目标后,在采用搁田或晒田的方法,控制氮肥的吸收,后期复水后,对叶片褪绿严重的稻株,在孕穗期酌施肥以提高根系活力,提高结实率增加千粒重,此方法施用于供氮能力差的土壤,要前期攻得起,攻而不过头,早发争多穗;中期控得住,控而不脱肥壮秆攻大穗;后期保得住,活熟争粒重。

5.4“前稳、攻中、后补”施肥法

此方法适用于中熟、晚熟品种,保肥性差及施肥量较低的稻田,主要着重于促根、控叶、壮秆,当水稻进入幼穗分化期时,重施促花肥,增加颖花分化数,减少其退化。抽穗后可看苗情补施粒肥。

5.5“前控、中补、后重”高产施肥法

近几年在水稻稀植育壮秧的基础上,专家研究得出水稻前期控制底肥量,一般不施分蘖肥,在前控的基础上到分蘖中期出现缺肥,分蘖受到影响时补施一定量的氮肥继续维持分蘖发育,有了前控、中补的前提,依靠秧苗的壮度,利用有限的底肥和补肥渐渐地增加分蘖,使产生的分蘖茎更多的積累养分,在这个基础上放心的增加穗肥,达到保蘖增粒的目的。

肇东市AA级绿色水稻栽培技术 第4篇

关键词:AA级绿色水稻,栽培技术,黑龙江肇东

1 产地环境要求

产地周围不得有大气污染源, 上风口没有污染源;不得有有害气体排放, 生产生活用的燃煤锅炉需要有除尘除硫装置。产地土壤元素位于背景值正常区域, 周围没有金属或非金属矿山, 无农药残留污染, 具有较高的土壤肥力。灌溉水源为地表水或地下水, 水质清洁无污染;水域或水域上游没有对该产地构成污染威胁的污染源。选择无污染的地势平坦、背风向阳、排水良好、水源方便、土质疏松肥沃的地块作育苗田[1]。秧田长期固定, 连年培肥, 以消灭杂草。

2 播前准备

选用良种, 突出优字。水稻优质米品种可选用五优稻一号、松粳2号、松粳3号。两段式育苗品种可选用丰优516。种子质量标准应达到种子分级二级标准, 纯度达98%以上、净度97%以上、发芽率90%以上、水分控制在15%以下。选种后用25%施保克20 m L, 对水50 kg, 浸种40 kg, 每天搅拌1~2次, 在室温下浸5~7 d, 以防治恶苗病。将浸泡好的种子, 在温度30~32℃条件下催芽, 当种子80%破胸露白时, 将温度降低到25℃, 经常翻动, 当芽长1~2 mm时, 降温至15~20℃炼芽。床土配制施过筛经无害化处理的农家肥10~15 kg, 用沃必达壮秧剂 (15 kg) 与1 000 kg床土搅拌均匀施于40 m2苗床。床土消毒用50%立枯净1 g/m2, 对水2~3 kg, 均匀喷洒。播前浇足苗床底水, 做到人工喷灌, 要求水流缓慢, 达到饱和状态, 切忌大水急冲, 冲刷苗床。

3 培育壮秧

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5~6℃时即可播种, 肇东市在4月1—5日播种。播种量控制在250 g/m2以内, 用钵体盘育苗播芽种50~60 g/盘, 即播2~3粒/孔。两段式育苗播量为播芽种500 g/hm2。播种时间为3月10—15日。常规育苗的壮苗标准:秧龄45 d以上, 叶龄4.5~5.5叶, 苗高15~18 cm, 根数18~20条, 单株带蘖2个, 地上部百株干重5 g以上。育苗采用大棚钵体育苗, 选用434孔的钵体盘。秧本田比例1∶150, 1 hm2本田需要秧田75 m2。3月中旬扣棚进行育苗。播种覆土后在床面平铺地膜, 出苗后立即撤掉。两段式育苗秧苗标准:秧龄60~70 d, 叶龄6.0~6.5片叶, 苗高20~22 cm, 地上部百株干重5~7 g, 带有2~4个蘖。播种至出苗期, 密封保温, 防止冻害, 晚上可用防寒帘覆盖[2]。出苗至一叶一心期, 注意开始通风炼苗, 棚内温度不超过25℃, 严防烧苗和秧苗徒长。秧苗2叶1心至3叶时, 棚内温度控制在20~25℃;2.5~3.5叶时, 棚内温度控制在20℃;3.5叶以后, 逐步过渡到外界温度。秧苗2叶前, 原则上不浇水, 保持土壤湿润, 如床面干裂及时补水。床面有积水要晾床。秧苗2叶后, 床土干旱要早、晚浇水, 一次性浇透。揭膜后, 可适当增加浇水次数, 但不能灌水上床。秧苗在1.5叶用50%立枯净1.5 g/m2, 对水4~6 kg喷洒。

4 移栽及栽后管理

于4月5—10日移植到大棚。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3℃时开始插秧, 即5月15日开始至30日结束, 不插6月秧。采用 (40 cm+20 cm) ×20 cm或 (50 cm+20 cm) ×20 cm规格, 保证15~18穴/m2。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45 t/hm2。采用浅水灌溉技术, 提高地温, 促进生育。因此, 水稻插秧时灌花达水, 插后灌4~5 cm深水。返青到6月25日左右灌水3 cm, 6月30日左右排水晒田3~5 d, 控制无效分蘖, 再灌水3~5 cm。7月15日左右加深水层到10~15 cm, 抽穗后20 d灌水3 cm。然后进行间歇灌水。8月30日左右 (黄熟初期) 开始排水, 洼地适当早排水。

5 病虫草害防治

防治稻瘟病, 做好预测预报工作, 控制发病中心;可用生物性农药春雷霉素或井冈霉素450~750 g/hm2, 对水稀释成1 000倍液喷雾[3]。防治潜叶蝇, 要清除杂草, 主要是清除灌排渠及池埂上的杂草, 以减少虫源, 降低危害。在水稻生育期要进行人工挠根、人工薅草和人工除草, 活土活水, 提高水温地温, 除灭杂草, 促进水稻生育;利用稻田水层的深浅交替来控制杂草的生长;可用稻田养鱼养鸭来控制草害;在插秧后30 d可人工除草1次, 以后根据稻田的杂草危害程度, 及时人工除草。

6 适时收获

完熟达90%即可收获[4]。边收边捆, 捆小捆, 及时晾晒, 降低稻谷水分含量[5]。做到单品种收获、单品种拉运、单品种码垛、单品种脱谷、单品种保管和单品种交售, 使产品达到国家行业产品二级以上标准[6]。

参考文献

[1]洪炳文.优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23) :87.

[2]龚志宏.豫南抛栽水稻高产防倒措施[J].河南农业科学, 2002 (4) :44.

[3]孙学林, 袁龙桥.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方法[J].今日财富, 2010 (8) :385.

[4]尚佳林.水稻标准化生产栽培技术[J].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1 (1) :32-33.

[5]孙丽华, 李丹, 孟维平.A级绿色水稻栽培技术[J].农业环境与发展, 2003, 20 (3) :9-10.

A级绿色食品玉米栽培技术规程 第5篇

1 选茬整地

选择土壤层厚, 排水良好, 肥力较高, 未使用长残留农药, 保水保肥, 前茬为小麦、大豆、马铃薯或玉米茬的地块。播前对土壤进行翻、耙、旋, 3年深翻1次, 深度20~25 cm, 翻耙后深松起垄镇压, 达到待播状态。

2 合理施肥

破垄夹肥或翻前撒施腐熟的优质农肥30 t/hm2, 在种下6~8 cm施磷酸二铵180 kg/hm2、尿素60 kg/hm2、硫酸钾120kg/hm2、锌肥30 kg/hm2或45%复合肥375~450 kg/hm2作种肥。坐水种时, 水中施尿素30 kg/hm2、锌肥15 kg/hm2。追施尿素150 kg/hm2作拔节肥, 追肥深度10~15 cm, 距离植株10 cm。

3 种子准备

3.1 选种

种子播前要进行精选, 通过机械或人工的方式, 淘汰小粒、秕粒、破粒、虫食霉粒及杂物。为保证播种后出苗整齐, 要求种子发芽率不低于85%, 净度、纯度不低于98%, 含水量不高于16%[3]。青冈县中南部乡镇选择先玉335、丰禾1、郑单958等品种, 北部乡镇选择先锋33B75、兴垦3、吉单535、先玉335等品种。

3.2 种子处理

播种前选晴天将种子晾晒2~3 d, 为防治玉米丝黑穗病, 用种子重量0.4%的2%立克秀拌种。催芽坐水种的地块, 将种子在40℃温水中浸泡8~12 h, 捞出在20~25℃条件下催芽, 每隔2~3 h翻动1次, 种子露出胚根后, 在阴凉处炼芽待播。

4 播种

青冈县一般年份在4月25日至5月1日进行播种, 此时5 cm地温稳定在6~7℃。采用2BT-2型精量点播机播种, 一般收敛型品种、植株繁茂型品种分别保苗4.95万~5.40万、4.50万~4.95万株/hm2[4]。要求等距精量点播, 播种深浅相同, 播后镇压覆盖3~4 cm的土层。

5 田间管理

5.1 查田补栽

出苗前及时检查发芽情况, 如发现粉籽、烂芽, 要及时补种, 出苗后若发现缺苗, 要利用预备苗或田间多余苗及时坐水补栽。

5.2 铲趟

出苗后要进行铲前深松或趟一犁, 整个生育期要三铲三趟。

5.3 化控处理

玉米拔节初期喷施多效唑、玉米健壮素等生长调节剂, 能控制株高, 促根防倒, 但一定要掌握好施药时期和喷施技术, 否则会出现不良效果。

6 虫草害防治

(1) 虫害防治。 (1) 玉米螟。一是在玉米螟产卵盛期, 每10d放赤眼蜂1次, 放蜂22.5万头/hm2, 连续放蜂2次;二是在玉米螟成虫初羽化时, 每天21:00至次日4:00打开高压汞灯防治;三是用Bt乳剂2.25~3.00 kg/hm2在玉米喇叭口末期对水450 kg/hm2喷雾或制成颗粒剂撒施防治。 (2) 黏虫。6月中下旬, 当百株玉米有黏虫50头时即开始人工捕杀。

(2) 杂草防除。以人工除草为主, 化学除草为辅。化学除草限量使用残留低、持效短的化学除草剂。8月上、中旬, 放秋垄拿大草1~2次。

7 促早熟, 适时收获

玉米蜡熟后期为促进玉米早熟, 扒开果穗苞叶, 站秆晾晒。9月末10月初玉米进入完熟后期, 人工或机械收获。A级绿色食品玉米要单收、单运、单脱、单贮藏, 防止与普通玉米混杂, 收获后要及时晾晒, 防止霉变, 确保丰产丰收。

摘要:总结A级绿色食品玉米栽培技术规程, 包括选茬整地、施肥、种子准备、播种、田间管理、虫草害防治、收获等方面内容, 以为玉米栽培提供指导。

关键词:A级绿色食品,玉米,栽培技术规程

参考文献

[1]陈桂萍, 吴桐, 刘民.鲜食玉米栽培技术[J].现代化农业, 2010 (5) :22-23.

[2]沈方玉, 李辉, 滕繁波, 等.优质、高效、节能、安全玉米栽培技术[J].杂粮作物, 2010, 30 (2) :118-119.

[3]康忠华, 辛伯超, 张春梅.玉米栽培技术规程[J].种子世界, 2010 (4) :47.

绿色A级水稻 第6篇

本标准规定了A级绿色食品枸杞生产的产地条件、优良品种的选择及其处理、育苗、建园与田间管理、收获和产品质量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白银市A级绿色食品枸杞生产。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NY/T1051-2006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三、产地条件

㈠温度条件

无霜期135d以上, 年均气温6.4℃~8.9℃。

㈡土壤条件

土层深厚、肥沃的轻壤土和壤土,含盐量在0.5%以下,PH值为7.0~8.5。

㈢灌溉条件

土地平坦, 灌排方便。

㈣环境条件

产地环境质量应符合NY/T1051-2006“A级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

四、农药肥料使用要求

㈠农药使用要求

严格按照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进行。

㈡肥料使用要求

严格按照NY/T394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进行。

五、栽培技术

㈠品种选择及育苗

根据市场需求,选择适应当地环境条件且抗病虫害的丰产、优质品种如宁杞1号、宁杞2号。必须在繁育优良品种的采穗圃内选择树龄较小的健壮植株,采集树干中、上部着生的枝条,以硬枝扦插、绿枝扦插等繁育技术培育优质种苗。严禁采用种子育苗。

㈡建园

选择远离交通要道,上风口无大气污染源,地势平坦,有排灌条件且肥沃的无残留无污染的地块,保证灌排方便。

㈢栽植时间

一般以每年春季4月中上旬栽植为主。

㈣栽植方法

按30cm×30cm×40cm(长×宽×深)挖坑栽植,每坑内施有机肥4kg左右,加复合肥100g,与土拌匀后放入。栽植完毕及时灌水。栽植密度为3300株/hm2~4995株/hm2。

六、幼龄期管理技术(1a~4a)

㈠幼龄期定干修剪

一般2a~3a培养一、二层,3a~4a放顶成形,整形完成。栽植的苗木萌芽后,将主干基茎以上30cm(分枝带)以下的萌芽剪除,分枝带以上选留生长不同方向并有3cm~5cm间距的侧芽或侧枝3个~5个,并留20cm~30cm短截作为形成小树冠骨干枝,树苗高50cm。

㈡修剪

分秋剪和夏剪。夏季修剪于5月下旬~8月上旬进行,每隔7d~10d剪除分枝带以下的萌条。定植2a~4a主要培养树冠基层,利用徒长枝培养骨干枝,短截中间枝,培养结果枝组,使树冠不断增高、扩大,充实。秋季修剪于9月剪除植物根茎、主干、冠层抽生的徒长条。

七、田间管理

㈠土壤耕作

浅翻春园在4月下旬进行,翻地深度10cm~15cm,深翻秋园在8月中下旬进行,耕翻深度20cm~25cm, 树冠下应浅一些。

㈡施肥

第一,秋施基肥。结合秋翻,施腐熟有机肥52500㎏/hm2~75000㎏/hm2和磷酸二铵300㎏/hm2作底肥,条状混合施入。时间10月上旬。

第二,叶面施肥。从6月中旬开始隔10d~15d用1500g/hm2~2250g/hm2磷酸二氢钾对水450㎏/hm2均匀喷雾一次,共喷2次~3次。

㈢灌水

4月下旬灌头水,5月~6月生长高峰期要及时灌水,雨水多时可减少灌水,并注意排涝。7月~8月采果期第15d灌水1次,9月上旬灌白露水,11月上旬灌冬水。头水和秋水量要大,其它水量要小,以浅灌为宜。

㈣除草

结合灌水要进行中耕锄草,深度5cm~8cm。

㈤病虫害防治

坚持贯彻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环保方针及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采用农业措施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做好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和药效试验,提高防治效果,将病虫害对枸杞的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禁止使用国家、绿色食品标准禁用的农药。

第一,农业、生物防治。清理园地于早春、晚秋将修剪下的残、枯、病、虫枝及园地周围的枯草落叶,集中园外烧毁,消灭病虫源。逐步增加生物农药的使用,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第二,化学防治。在4月~5月下旬木虱成虫出蛰期用29%AS果园清或用50%硫悬浮剂1000倍,沿树冠叶面喷施雾防治。4月~6月下旬根据蚜虫害发生情况选用2.5%吡虫啉4000倍液或亚乐牌0.3%苦参碱杀虫剂1000倍液进行叶树冠喷雾防治,安全间隔期7d~10d。

7月中下旬至8月对枸杞瘿螨、锈螨、黑果病等病虫害根据就发生情况,使用亚乐牌0.3%苦参碱杀虫剂1000倍液或4%天池牌春雷霉素600倍等进行喷雾防治。

除以上病虫害外,枸杞还有红瘿蚊、负泥虫、蛀果蛾、卷梢蛾、实蝇、绢蛾、白粉病、根腐病等,由于危害比较轻,药物多能兼顾防治。

注意枸杞一个生育期内,每种农药只允许使用一次,所有化学药物防治病虫害必须严格控制在采摘前20d~30d进行。同一时期发生两种以上害虫或同一害虫的不同虫态同时存在时,要相互兼顾,做到病虫综合防治。

八、整形修剪

生产上一般多采用圆锥形和半圆形树形,这两种树形丰产且通风透光良好。

㈠树形培养

当年栽植的苗木成活后,留1条生长旺盛的枝条作为中心干,长到60㎝左右时摘心,促发侧枝。摘心下端10㎝~15㎝内按不同方位,均匀地选3条~5条侧枝,其余侧枝条全部抹除。当侧枝长到10㎝~15㎝左右时再摘心,促其萌发二次枝;同时在主干顶端选一条生长旺盛的直立枝(徒长枝)作中心干,在高出树冠25㎝左右处打顶,培养第二层主枝结果。第二、三年按以上方法依次培养第三、四层结果枝,留五层主枝封顶。

㈡树形修剪

分休眠期修剪和夏季修剪。休眠期修剪的步骤是:清基,剪除基部萌发的徒长枝;剪顶,剪去树冠内生长的直立徒长枝,但对于高度不够或有空缺的树冠,则可利用这种徒长枝放顶,达到补空目的;清膛,剪去树冠膛内的过密果枝及不结果或结果少的老弱病虫枝;修围子,剪去横条、针刺枝及过密枝,对老弱结果枝组重剪复壮,树冠过大要回缩;截底,把近地面的30cm以下枝条全部清除。

夏季修剪是在5月初将植株根茎、主干、膛内、顶部萌蘖的新芽抹掉或剪除,同时剪除冠层的干枯枝;5月中旬至7月中旬及时剪除植株及冠层抽生的无用徒长枝,6月下旬在剪除徒长枝的同时,对树冠中上部抽生的中间枝和强壮结果枝打顶,以促发二层枝结果。

九、果实采收

㈠采收原则

果实色泽鲜红、表皮光滑、质地变软、富有弹性、果肉增厚、果蒂松动易脱落、种子由浅黄变赭黄色、种皮骨质化时果实糖分和维生素含量最高,口感味甜,是采收的最佳时期,应及时采收。采收时一定要轻采、轻拿、轻放,早晨有露水、刚喷农药(间隔5d~7d)及阴天或刚下过雨不采。6月下旬~7月上旬为初采期;7月上旬~8月下旬为盛采期;9月下旬至早霜冻为末采期。

㈡晾晒制干

鲜果中加入0.5%的碱面拌匀, 停放30min后摊在果栈上晒。果实摊的厚薄要均匀,厚度2㎝~3㎝。鲜果在前1d~2d不宜在烈日下暴晒,可放在较缓和的日光下晒。果实未干时不宜用手翻动,如遇阴雨非动不可时,可用木棒从栈底进行拍打,使果实同栈席脱离,果实之间松动,以促进果实干燥。

㈢烘干干燥

大规模生产必须采用烘干干燥,最常用的是烘房烘干和热风炉烘干。

㈣干果装袋

干燥后的果实经脱去果柄、去除杂质后,装入内衬塑料袋的编制袋,以备分级。

㈤分级包装

按照果实大小、色泽及破粒等,分为特级、甲级、乙级、丙级、丁级五级。根据各级果实大小,用不同孔径的分果筛进行筛选分级。对于油粒、破粒、杂质、霉变果粒等,应人工进行拣除。

绿色A级水稻 第7篇

关键词:马铃薯,A级绿色食品,庄浪县

一、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绿色食品 (A级) 马铃薯生产的产地环境、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及运输、贮藏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庄浪县绿色食品 (A级) 马铃薯的生产。

二、引用标准

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标准所含的条文。

NY/T391—2000《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条件》;NY/T393—2000《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394—2000《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三、生产技术措施

㈠产地环境条件

产地环境条件符合NY/T391—2000的规定。土壤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壤耕层浓厚、土壤结构适宜、理化性状好的轻质壤土为宜, 土壤肥力较高。

㈡栽培措施

本条款没有说明的栽培措施, 仍按常规农艺措施实施。

1. 品种选择。

根据当地不同气候条件, 选用抗病、优质丰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商品性好的优质品种, 早熟品种选用克新2号, 高淀粉品种选用庄薯3号、陇薯3号、陇薯6号等。种薯质量符合GB18133—2000马铃薯《脱毒种薯标准》规定的要求。拒绝使用对人类、动物及环境有危害或暂不能确定利害的转基因马铃薯品种。

2. 精选种薯。

种薯出窖后要严格挑选, 选择品种特征明显、薯形规则、表皮光滑、芽眼深浅一致的幼龄和壮龄块茎做种, 淘汰薯形不规则, 表皮粗糙老化及芽眼凸出, 破头、龟裂、皮色暗淡等非健康标志的薯块。

3. 种薯切块与处理。

最好选用30g左右的小整薯做种薯, 薯块在70g以上应切块。种薯在切种前进行催芽和散射光处理, 使薯芽微露。种薯的切块要在播种前1d~2d进行, 切块的方法是先纵切薯块将顶芽一分为二, 然后再切成楔状, 不用薯块尾芽, 每个切块含有2个~3个芽眼, 平均单块重要达到40g~50g。切块过程中要对切刀消毒, 数把切刀浸泡在0.2%高锰酸钾溶液中消毒, 轮换使用, 每切一个薯块, 更换一次切刀。

4. 播前整地。

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深耕灭茬, 耕深达到25cm以上, 熟化土壤, 整地时做到地面平整, 土壤细、绵、无坷垃, 前作根茬深翻埋在下层, 便于腐熟。

5. 土壤处理。

对于地下害虫和土传病害较重的地块进行土壤杀虫灭菌。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15kg/hm2与50%辛硫磷11kg/hm2~15kg/hm2混合, 加水750kg/hm2~900kg/hm2喷入播种沟内, 或喷于地表, 及时翻耕深埋。

6. 播种。

双行垄作适用于畜力、机械播种和灌水栽培, 一垄播双行, 规格为宽行距60cm, 窄行距30cm~40cm (即种二犁空二犁) , 旱地不起垄平地播种, 经过培土成垄, 水地应起15cm~20cm高垄。整薯坑种时需要集中施肥, 熟化土壤, 特别适用于新修梯田快速培肥, 规格是:行距66.7cm, 窝距50cm~55cm, 播种时挖直径30cm~40cm, 深30cm的坑。装入肥料、肥土, 并混合均匀, 距地平面8cm深处正中央放置薯块, 然后覆土成丘形。采用全膜垄作侧播栽培时, 先用划行器沿等高线划线后起垄, 垄底宽70cm, 沟宽40cm, 垄高25cm~30cm, 垄面力求平整、紧实、无坷垃, 垄面呈弓形, 然后选幅宽120cm、厚0.008mm的地膜全地面覆盖, 膜与膜间不留空隙, 两幅膜相接处在垄沟中间, 在下一垄沟取土压膜。覆膜要达到平、紧, 两边用土压严压实, 同时每隔2米~3米横压土腰带, 以防被风掀起和拦截垄沟内降水径流。覆膜一周后要在垄沟内打渗水孔, 孔距为50cm, 以便降水下渗。

7. 出苗期管理。

要及时打碎土壤板结, 利于出苗, 对缺苗穴及时补播。

8. 中耕培土。

当苗高15cm时第一次培土, 现蕾期第二次培土, 并压蔓, 总培土厚度10cm~15cm, 全膜垄作侧播栽培时不培土。

9. 追肥。

根部追肥, 结合培土追施尿素150kg/hm2~225kg/hm2, 垄作尿素施于垄中即两行马铃薯中间;坑种植株周围15cm环施。生育期长并需要多次灌水的, 其追肥量和次数宜适当增加, 并应追施钾肥。全膜垄作侧播栽培时, 追肥可用尖棍棒打孔施入。

1 0. 灌水。

需要灌水的品种 (主要是从国外引进的炸片、炸条品种, 如大西洋) 应于苗高15cm时视田间持水情况灌第一水, 现蕾期、开花期、结薯期都及时灌水, 保证全生育期水分供应稳定。一般田间土壤持水量 (60cm) 达到幼苗期60%~65%, 现蕾、开花期70%~80%, 块茎形成期和膨大期75%~85%, 生育后期60%~65%, 灌水时应使水面处于垄的中下位, 防止大水漫灌淹垄。

㈢施肥

1.施肥原则。根据马铃薯需肥规律和土壤养分状况, 通过土壤测试, 确定相应的施肥量和施肥方法。按照有机与无机相结合、基肥与追肥相结合的原则, 实行平衡施肥。

2.马铃薯对氮、磷、钾三要素的需求比例为N∶P∶K=1∶0.3∶2.2, 应实行测土配方施肥, 一般施用腐熟有机肥60000kg/hm2~75000kg/hm2, 尿素225kg/hm2~300kg/hm2, 普钙 (P2O5含量16%) 600kg/hm2~750kg/hm2, 硫酸钾150kg/hm2~225kg/hm2作基肥, 基肥于播种前或播种时施入。施肥量应根据地力状况而定, 低肥力取上限, 中肥力取中值, 高肥力取下限。氮肥50%做底肥、50%做追肥, 磷、钾肥一次性底施。同时, 应施硫酸锌15kg/hm2~22.5kg/hm2做基肥, 于冬前整地时全地面施入。

3.根部追肥。马铃薯现蕾前结合培土追施尿素150kg/hm2~225kg/hm2, 垄作尿素施于垄中即两行马铃薯中间;坑种植株周围15cm环施, 生育期长并需要多次灌水的马铃薯, 其追肥量和次数宜适当增加, 并应追施钾肥, 全膜垄作侧播栽培的追肥可用尖棍棒打孔施入。

4.不使用工业废弃物、城市垃圾和污泥。杜绝使用未经发酵腐熟、未达到无害化指标的人畜粪尿等有机肥料。

5.选用的肥料应达到国家有关产品质量标准, 满足绿色食品马铃薯对肥料的要求。

㈣病虫害防治原则

以防为主、综合防治, 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 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防治, 达到生产安全、优质绿色食品的目的。不应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高残留、高生物富集性、高三致农药及其混配农药。

㈤农业防治

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实行轮作倒茬, 加强中耕除草, 首选小麦、绿肥茬, 其次选荞麦、玉米、糜 (谷) 茬, 新垦草地, 新修梯田也是较理想的地块。马铃薯忌重茬和茄科、亚麻及其他块根、块茎类作物茬口, 并要求栽培常规设施农作物不超过三年。培育无病虫害壮苗。播前根据病害种类进行种薯处理:防治黑胫病用草木灰拌种, 或用0.2%高锰酸钾浸种20min~30min;防治环腐病用50mg/kg硫酸铜浸泡种薯10min;防治粉病、茎痂病用40%福尔马林200倍液浸种5min, 或将种薯浸湿, 再用塑料布盖严闷2h, 晾干播种;防治立枯病及丝核菌病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10min;防治晚疫病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3%拌种。

㈥物理防治

可采用银灰膜避蚜或黄板诱蚜虫。

㈦药剂防治

农药使用应符合NY/T393—2000规定。

1.早疫病。40%百菌清悬浮剂900g/hm2~1200g/hm2, 喷药时注意要喷布全株。

2.晚疫病。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75g/hm2~1050g/hm2。

3.蚜虫。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20g/hm2~180g/hm2。

㈧适时收获

当植株茎叶开始枯黄凋落时收获, 收获前10d先割蔓, 选择晴天收获。采收过程中所使用的工具要清洁卫生无污染, 做到单收、单拉、单贮藏、单销售。

四、建立生产技术档案

绿色A级水稻 第8篇

1.1 轮作

实行三年以上合理轮作,可选择玉米、马铃薯等茬。在重迎茬不可避免的情况下,尽量减少重茬面积,维持适当的迎茬比例。最好采用大豆-杂粮(马铃薯、高粱)-玉米轮作方式。

1.2 整地

对于无深松或深翻基础的地块,进行伏、秋翻或耙茬深松整地,耕翻深度为18~20cm,翻、耙结合,无大土块和暗坷拉。耙茬深度12~15cm,深松深度25cm以上;有深翻深松基础的地块,可进行秋耙茬,拣净茬子,耙深12~15cm,耙平耙细。春整地时要做到翻、耙、耢、压连续作业。窄行密植地块进行秋季深松整地,整平耙细达到待播状态。重茬垄播地块应杜绝原垄种,采取旋耕深松倒垄或重耙灭茬深松起垅,及时搞好镇压,保住墒情,达到待播状态。

2 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2.1 品种选择

各地因地制宜选用适合本地区与相关技术配套优良品种。

2.2 精选种子

播前人工精选种子,剔除病斑粒、虫食粒、破损粒及杂质。

2.3 种子处理

播前用35%多克福大豆种衣剂按药种比例1:70进行包衣处理,以防治地下害虫、苗期害虫及根部病害。

3 施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3.1 底肥

公顷施腐熟有机肥15~30吨,结合整地一次施入。高油大豆生产地块适量增加有机肥的用量。

3.2 种肥

每公顷施尿素30~50公斤,磷酸二铵112.5~150公斤,硫酸钾50~75公斤,深施于种下4~5厘米处,切忌种肥同位,以免烧种。45厘米窄行密植地块因地制宜适当增加肥料投入,并做到深施或分层施。

4 播种

4.1 播期

在地温稳定通过7~8度时开始播种,一般在4月25日~5月10日,各地应根据实际情况抢墒播种。

4.2 播法

2BT—2型播种机进行机械垄上双行等距精量播种。45厘米窄行密植地块应用2BTG-3型播种机精量播种。

4.3 密度

常规垄地块,公顷密度25~30万株,窄行密植地块可根据整地条件、施肥水平及品种特性等适当增加,一般公顷保苗33~40万株。

4.4 播种质量

播种均匀无断条,播深根据土壤墒情灵活掌握,一般为镇压后3~5厘米,覆土要均匀。干旱情况下,一定要搞好镇压。

5 田间管理

5.1 深松

当大豆拱土时进行铲前深松或趟一犁。

5.2 铲趟

及时铲趟,做到三铲三趟,铲趟伤苗率小于3%,后期在草籽未成熟前拔净大草。

5.3 化学除草

选择安全、环保、高效除草剂。

5.3.1 播后苗前施药。

土壤墒情好时可以在大豆播后3-5天进行封闭除草,每公顷用90%乙草胺1500~2000毫升加48%广灭灵800~1000毫升对水400~500公斤喷雾。

5.3.2 茎叶处理

在大豆出苗后2-3出复叶期,杂草1-4叶期进行。防除禾本科杂草:每公顷用10%禾草克900~1250毫升或12.5%拿捕净1250~1500毫升或15%精稳杀得750~1000毫升;防阔叶科杂草:公顷用25%氟磺胺草醚1000~1500毫升对适量水喷施。窄行平播密植应以化学除草为主,人工除草为辅。

5.4 病虫防治

5.4.1 蚜虫

当大豆点片发生并有5%~10%有植株卷叶或有蚜株率达50%时;百株蚜量1500头以上,天敌数量很少时,用3%莫比朗乳油每公顷600毫升或1.8%阿维菌素150毫升或10%比虫啉300克,对水300~400公斤喷雾。

5.4.2 红蜘蛛

当田间有发生时,用1.8%阿维菌素150毫升或虫螨克225~300毫升或爱诺虫清250~300毫升,对水300~400公斤喷雾。

5.4.3 大豆食心虫

成虫发生盛期,封垅好的地块可用80%敌敌畏乳油每公顷1500~2000毫升,制成药棒,每4垅一行,5米一根熏蒸;封垅差的地块公顷用菊酯类农药如2.5%功夫、2.5%敌杀死和5%来福灵200~300毫升对水450~600公斤喷雾。

5.4.4 草地螟

在草地螟大发生达到每株一头时,用菊酯类药剂225~300毫升/公顷或快杀灵400~600毫升/公顷,常规喷雾。

5.4.5 大豆根绒粉蚧

防治以内吸型药剂为主,如莫比朗、速克毙、乐果等,如果与触杀药剂(功夫、快杀灵等)合用,效果更好。

5.4.6 灰斑病、紫斑病

在大豆花荚期用40%多菌灵1.5公斤/公顷,对水450~600公斤喷雾。

5.4.7 黑豆病

每公顷用21%菌治敌450~600毫升对水450公斤加磷酸二氢钾1.8公斤喷1~2次,对大豆黑痘病有较好的防效。

5.5 灌溉

在大豆开花、鼓粒期遇干旱要创造条件适时浇灌,采取节水灌溉,每次灌水定额以20~30毫米为宜。

5.6 科学调控

长势较旺的地块,进入花期后如果生长过猛就会成为徒长田,造成倒伏、落花落荚、致使减产,因此当田间植株生长过旺,有倒伏危险的情况下可喷施三碘苯甲酸、多效唑、丰收宝等药剂,防止倒伏、增花保荚、提高产量。当因干旱等原因造成大豆前期矮小,封垄晚的地块,要进行促进生长,采用每公顷用尿素10公斤加磷酸二氢钾1.5公斤叶面喷施或在此基础上加钼酸铵225~300克溶于500公斤水叶喷。或用尿素进行根外追肥。二、三类苗要分类调控,确保植株整齐一致、提高整体素质。

6 收获

6.1 收割时间,大豆叶全部落净,用手摇动植株会发出清脆响声时进行。

6.2 收割质量,收割损失率小于1%,脱粒损失率小于2%,破损率小于5%,泥花率小于5%,清洁率大于95%。

绿色A级水稻 第9篇

1 品种选择

选用经种子审定委员会登记适合当地生态条件且品种优良分枝多, 抗逆性强, 抗病能力强、品质好的品种, 如甜菇娘、大黄菇娘、铁把青、落地黄等。

种子标准:纯度≥99%;净度≥98%;发芽率≥90%;水分≤8.0%。

2 育苗

可选用日光温室、塑料大棚等育苗设施, 智能控光、控温、控湿。每公顷菇娘需大棚育苗面积450m2。

3 种子处理

3.1 浸种

用50℃左右的温水浸种, 水量约为种子的4~5倍, 边倒水边搅拌, 待水温降到30℃左右为止, 然后室温放置浸种。浸种期间每隔8~10h换一次30℃左右的温水, 浸种时间一般为24h左右。

3.2 催芽

采用细沙拌种法催芽, 细沙用量约为种子量8~10倍 (细沙需用沸水消毒) , 用湿布将种子包好, 在20~25℃条件下催芽。每天翻动两次, 并用温清水淘洗, 淘洗后继续催芽。3~4天即可出芽。

4 床土配制与消毒

园田土60%、无害化充分腐熟农家肥40%, 混匀过筛, 堆积备用。播种床的床土一般厚6~10cm, 苗床需用营养土100~125kg/m2。 移植床的床土一般厚为1 2 ~ 1 7 c m , 苗床需用营养土150~200kg/m2。营养土消毒可采用微波辐射照射土壤进行消毒。也可用药物消毒, 床土选用0.1%的高锰酸钾液7~10kg/m3喷洒后用薄膜盖严闷3~4天, 或用75%甲基托布津、50%多菌灵各80g先与少量土混合均匀再混入床土中充分混匀堆放7~10天后装入营养钵中待播。

5 播种

移栽育苗4月上旬为适宜的播期, 需播种40~50g/667m2。采用8cm×8cm营养钵育苗, 将营养体装入80%营养土浇透水后, 每个钵内播5~6粒带芽种子, 之后覆细干土0.5~1cm, 覆土要均匀, 覆土后加盖一层清洁的地膜, 再扣小棚, 三膜覆盖, 待幼苗顶土时除去。地膜覆盖直播栽培5月上旬播种。

6 大棚育苗苗期管理

6.1 温度管理

出苗前应密封保温、增温促进幼苗快速出土。幼苗出土后, 以白天20~28℃, 夜间14~17℃范围较适宜。

6.2 水分管理

播后苗前一般不浇水。出苗后选晴朗无风天气, 覆一次干燥细土, 覆土厚度为0.5~0.8cm。苗床土过干及时补水, 次日覆以细干土。苗后水分管理以保持床土见干见湿即可。

6.3 间苗

第一次间苗在子叶展开真叶露心时进行, 留2~3株壮苗;第二次间苗在2~3片真叶时进行, 留1株壮苗。

6.4 炼苗

炼苗前苗床浇透水, 炼苗过程中控制水分, 如床土过于干旱, 可适量补水。夜间炼苗菜用放风的方法, 使幼苗逐渐适应外界气候条件;露天锻炼, 定植前3~5天, 在夜间锻炼的基础上, 如果没有霜冻, 昼夜通风。

6.5 壮苗标准

日历苗龄45天, 株高20~25cm、茎粗0.4cm、根长7cm, 侧根3条以上、真叶数6~8片、30%现蕾, 叶色较深, 有光泽, 保护组织形成好, 无病虫危害。

7 选茬整地起垄

选地:地块选择肥力中等, 质地疏松, 结构好, 易于排水, 避风向阳, 土层较厚的地块。3~4年内未施用过高毒、高残留农药的地块。前茬以玉米、谷子等禾本科作物为好, 或者选用大豆茬, 实行4~5年的轮作。忌与茄科作物重迎茬。

整地:一般秋季整地, 耕翻深度20~25cm。春整地早春化冻13~17cm深时, 适时耕翻, 细耙耢平镇压。

起垄:菇娘实行大垄栽培, 定植前一个月施基肥起大垄, 垄距110cm, 垄高20cm。

施肥:施用优质农家肥30~45t/hm2, 农家肥可结合起垄施底肥;化肥尿素15~25kg/hm2, 磷酸二铵75~105kg/hm2, 硫酸钾60~70kg/hm2, 化肥定植时施入。开花坐果后适当喷施叶面肥。

8 定植

时期:终霜期过后, 10cm耕层土温稳定通过8℃开始定植。

方法:采取先覆膜后移栽, 覆膜后刨坑、施肥、坐水、移栽的方法。刨坑深度10~12cm, 坑内浇透水, 苗、肥分离, 将苗摆在坑内后覆土, 最后将膜孔封严。

合理密植:110cm大垄双行栽培, 小行距45cm, 株距33cm, 保苗5.5株/hm2。

9 田间管理

查田补苗:移栽后2~3天, 到田间检查成活率, 发现未成活苗及时补苗。

除草:当田间发现杂草露出地膜及时人工除掉。

水分管理:缓苗后浇一次缓苗水, 接着进行蹲苗。蹲苗结束后, 适当浇水, 以保持土壤湿润为宜。

叶面追肥:开花座果后每10天喷施一次腐殖酸、氨基酸类叶面肥, 喷施2~3次。

10 病虫害的防治

1) 苗期猝倒病、立枯病:选用30%恶霉灵水剂, 苗床用3 ml/m2对水3kg浇施, 最多施药3次。

2) 病毒病:选用2%宁南毒素水剂, 稀释倍数为200倍喷雾。

3) 白粉病:发现病株及时防治, 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 7~10天喷一次。

4) 红蜘蛛:选用0.5%藜芦碱可湿性粉剂稀释600~800倍液喷雾, 1~2次。

5) 蚜虫:选用5%啶虫脒乳油用量每次15~25ml/hm2, 稀释1 000~1 500倍液喷雾, 1~2次;或选用5%吡虫啉乳油, 稀释1000~1 500液倍喷雾。

11 适时收获

当果实外皮变黄即可人工采收。一般每隔一日收一次, 收获时挑出裂果、病果, 临时储藏, 采用透气性好的包装袋装好后, 存放于3~6℃、通风良好的环境条件下保管。

摘要:甜菇娘是适应性强, 是一种易于栽培的一年生草本植物, 其果实营养丰富, 清香适口, 深受人们的喜爱, 但常规栽培中, 由于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 影响了菇娘的品质, 为了满足人们对绿色食品的需求, 促进甜菇娘优质高产, 达到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 在栽培中主要增产要点包括品种选择、种子处理、育苗、整地、覆膜、定植、增施农肥、病虫害防治等技术。

关键词:甜菇娘,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参考文献

[1]沈凤云, 康延柱.菇娘地膜覆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06, (9) :49.

上一篇:后续服务体系建设论文下一篇:民族特色旅游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