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财务制度

2024-06-11

中小学财务制度(精选12篇)

中小学财务制度 第1篇

一、《中小学校财务制度》修订的主要内容

原《制度》分13章, 共55条。修订后的《制度》13章, 共77条, 增加了23条, 删除1条, 主要修订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1. 强化了校长负责制

修订后的《制度》进一步明确了中小学校长在预算管理、负债管理、食堂管理、代管款项管理、决算管理、在建工程管理、资产管理、票据管理等方面的管理责任, 理顺了财政、教育主管部门和中小学校三者之间的关系, 强化了中小学校长在财务管理中的主体作用, 并直接将这一内容写入《制度》, 体现了中小学校财务管理责权统一, 保障了学校的财务自主权, 强化了校长在财务管理中的责任、地位和主导作用。与校长负责制相配合, 《制度》明确, 中小学校以校为单位进行会计核算, 为进一步落实校长负责制, 特别将原《制度》中的“集中管理、分校核算”管理模式改为“集中记账, 分校核算”, 由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确定统一的会计核算机构代理记账, 为中小学校提供会计“服务”, 而弱化其“管理”功能, 更加明确了学校经费管理的主体地位和校长的财务自主权。

2. 完善和规范了预算管理

新《制度》对中小学校预算管理办法作了进一步的完善和规范。一是要求中小学校各项收支全面纳入单位预算管理, 统一核算、统一管理, 使中小学校收支管理更加全面、更加完整;二是完善了预算体系, 建立了从预算编制到预算执行、再到决算的全过程预算管理体系, 明确了中小学校预算以校为基本编制单位, 教学点纳入隶属学校统一编制;三是严格预算执行, 严格控制预算调整;四是进一步加强决算管理, 增加了决算的定义、编制和管理要求, 体现预算管理的完整性;五是根据财政管理改革的要求和中小学校结余管理所面临的问题, 将原《制度》中的“结余留用”改为“结转和结余按规定使用”, 区分“结转”和“结余”, 区分财政拨款和非财政拨款的结转结余, 规范管理和使用, 有利于加强财政资金管理。

3. 进一步严格了义务教育阶段财务管理

《义务教育法》规定, “义务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国家将义务教育经费全面纳入财政预算, 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法予以保障”, 《制度》对此予以强调。与此同时, 为进一步严格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财务活动的管理, 《制度》明确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从事经营活动、不得对外投资、不得举借债务和提供担保;另外, 考虑到义务教育学校维修改造资金均由财政予以保障, 《制度》也明确规定,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提取修购基金。

4. 对共性和冲突问题进行了规范

近年来, 中小学校财务管理逐渐规范, 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但问题依然不少, 部分问题在全国普遍存在。例如, 对于中小学校的经营活动, 以前不提倡, 但没有明确规定, 本次修订明确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不得从事经营活动”。《制度》综合考虑原制度在食堂核算上的盲点, 对食堂的财务管理提出了要求, 明确规定:“中小学校食堂应当坚持公益性和非营利性原则, 在学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下, 实行单独核算, 定期公开账务。”另外, 《制度》对于中小学校于资产、负债管理问题也更进一步进行了规范, 加强了固定资产管理、规范了对外投资、资产出租出借、资产处置等问题并强化了负债管理。

5. 加强了经费监管和绩效管理

近年来, 国家不断加大对中小学校的投入力度, 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财务管理不断规范。但是, 在有些地方, 由于思想认识不到位、管理基础薄弱、制度执行不严、厉行节约意识不强等原因, 教育经费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经费使用不当、冒领和挪用教育经费、浪费现象仍然存在等。这些问题影响了学校正常教育教学业务的开展, 影响了学校健康发展。针对这些问题, 《制度》严格了各项经费管理要求, 突出强调了财务监督工作, 细化了财务监督内容, 并要求加强支出的绩效管理, 提高经费使用的有效性。

二、《制度》修订后中小学财务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2013年笔者参与了由教育部及财政部联合举办的新《中小学校财务制度》培训会, 后负责参与了贵州省财政厅及教育厅组织的对全省教育主管部门、中小学校长及财务人员的培训, 通过学习及培训中的调查与了解, 发现在新制度实施后中小学财务管理主要面临如下问题:

1. 义务教育阶段存在的经营活动问题

新《制度》第八条明确规定,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不得从事经营活动。但是在实际调查中了解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多数均存在经营活动, 如对于寄宿制学校普遍存在小卖部等经营活动, 另外部分学校也存在闲置的资源, 如操场、空房等, 可能涉及出租等问题。因此可能会引起至少两方面的问题, 一是如无文具店、小卖部等经营实体, 将给学生学习及生活带来较多的不便;二是如存在闲置的资源而不加以利用, 则面临同样是违背了制度中的有关规定, 即未有效利用资产。

2. 食堂财务管理问题

新《制度》第九条新增了对食堂财务管理的规定, 要求“中小学校食堂应当坚持公益性和非营利性原则, 在学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下, 实行单独核算, 定期公开账务。”制度虽然明确了食堂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 但在实际工作中食堂财务管理存在较多问题。一是多数地方未建立食堂内部财务控制制度, 导致食堂财务控制不健全;二是农村中小学食堂物资采购中合法票据的取得仍存在较多问题。在县以下农村中小学除零星采购无正式发票外, 存在部分大宗物资无法取得正式发票, 如:对于肉类的采购, 是每天食堂采购中的重要支出部分, 但是基本无法取得正式发票, 也难以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三是食堂工勤人员工资的保障存在问题。虽然贵州省下发了有关文件, 规定工勤人员应按与就餐学生人数1:100的比例配备, 工勤人员工资、保险等待遇纳入县财政预算予以解决, 但存在部分地区地方财政仍未给予保障, 因而导致部分中小学校食堂工勤人员工资从公用经费中开支的情况。

3. 经费绩效评价问题

新《制度》第三十二条规定“中小学校应当加强支出的绩效管理, 提高资金使用的有效性。”其目的是要提高中小学经费使用的效益, 衡量和有效评价中小学的经费使用状况。然而目前在绩效管理上各地科学的教育经费绩效评价体系还尚未真正形成, 绩效评价还停留在经费支出预算目标的完成情况与执行过程的合规性、合法性层面上, 而对支出后的经济性、效率性及效能性评价还没有开始实施或仅仅开始探索, 其绩效评价结果也未得到有效运用。从近几年实施经费绩效评价的实践来看, 目前采用的评价方法主要是目标预定与实施效果比较法, 而绩效目标由各单位自行申报, 因此采用这种方法进行绩效评价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较难反映财政资源分配的有效性。

4. 中小学“报账员”岗位设置及从业资格问题

新制度明确规定中小学的核算模式采取“集中记账、分析核算”, 学校设置报账员, 在校长领导下, 管理学校的财务活动, 统一在会计核算机构报账。实际中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在国家的有关法律及管理办法当中, 没有“报账员”这种称谓, 没有明确“报账员”是否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二是报账员的身份问题。在多数农村中小学, 报账员主要为专职教师转岗, 报账员在学校没有专门的编制, 且在工资收入上一般低于教师, 这造成的问题是实际中报账员会频繁的更替, 无工作的积极性, 并且由于专业素质也相对较低, 对相关法律法规了解的欠缺从而导致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

5. 校长财务管理意识问题

校长除了对学校的教育事业负责, 同时在日常工作中也是充当着资源配置的重要角色, 是直接意义上的财务管理责任人。在实际工作中教育经费的管理主要不是取决于财政部门、教育主管部门而是取于学校、取决于校长。但在培训中发现各地财政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对《制度》的重视程度不尽相同, 部分地方财政部门及教育主管部门相关人员及各中小学校长、财务人员均参与了学习。但部分地方参与人员仅有学校财务人员, 学校校长及教育主管部门对《制度》的学习不够重视, 校长财务管理意识低下。

三、新制度下的中小学财务管理问题解决对策

1. 完善中小学经营活动及食堂财务管理办法

首先, 对于义务教育阶段存在的文具店、小卖部等经营实体及资产出租等问题, 地方财政及教育主管部门应出台更具体的规定进一步规范其经营活动。如有些学校确实需存在这些经营实体, 若以非盈利形式存在, 那么对运营及管理模式应予以明确的规定。

其次, 对于食堂财务管理问题, 应由各地教育主管部门结合当地情况制定相应的食堂财务管理办法。在食堂财务管理的办法上对物资的采购、管控等严格程序、手续, 并且可以结合当地情况创新模式。相对发达的地区, 还可更进一步制定食堂会计核算办法。目前在贵州省以外有部分地方已制定了食堂会计核算方法, 更加科学合理的规范了食堂的财务管理。在食堂财务管理中, 由于部分采购无法获取正规发票, 因而可考虑从采购预算上进行采购支出的有效控制。在工勤人员工资的保障上, 应落实地方财政给予保障, 以确保食堂经费合理使用及避免部分地方将公用经费开支于食堂工勤人员工资。

2. 建立健全经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

中小学校经费绩效评价体系应反映学校运用财政资金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状况, 侧重于学校的各种投入是否达标, 是否有效利用财政资源以及提供教育产品的效率和质量, 具体包括投入类、过程类、产出类、效果类评价指标。西方国家的实践经验已经为绩效评价提供了许多方法, 但是教育经费是一种十分特殊的评价对象, 实际中需要根据情况有选择、有重点地加以运用, 或偏重一种, 或几种兼而有之。具体而言, 有成本--效益比较法, 目标预定与实施效果比较法、摊提计算法、因素分析法、最低成本法、历史动态比较法、横向比较法、专家评议与问卷调查法。教育经费使用的评价可在财政部门的统一领导下, 由教育主管部门根据教育经费支出的实际情况, 制定科学的、符合实际的评价标准, 细化评价指标体系, 使绩效评价工作更具操作性和科学性。

3. 对“报账员”给予岗位编制并提高专业素质

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及财政部门, 应对学校“报账员”身份予以确认, 即应给出实际的岗位编制, 学校在报账员的选择上可以招聘具有专业知识的财务人员从事相对稳定的报账工作, 从而规范会计基础核算工作。建议建立学校财务人员委派制度, 把财务人员的人事关系、工资关系从学校中独立出来, 尽量减少财务人员在执行财务法规、财务制度时受到来自学校尤其是学校领导的干扰和压力, 即增强财务工作的独立性, 也可以建立学校间财务人员轮岗制度, 增强学校财务透明度, 加强财务操作的规范性。

4. 进一步强化校长的财务管理意识

财务管理是中小学管理的重要工作, 是提高教育投入效益、保证地方教育等社会事业持续发展的有效保证, 新《制度》进一步明确了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 校长要保证学校经费来源的正常化、使用的合法化, 因此应加强校长的财务管理意识。要强化中小学校长的财务管理意识, 首先是校长应认真学习《制度》及相关法规, 确立财务管理理念;其次校长需要熟悉中小学财务管理内容, 掌握中小学财务管理方法, 增强财务管理职责, 自觉进行财务监督, 维护财经纪律, 依法办事;最后, 应将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纳入学校常规考核, 将会计行为是否规范作为学校考评和校长任期考核的一个硬性指标。

5. 全面完善中小学财务管理制度

加强中小学财务管理, 重要的是要建立健全有关财务管理的制度。从目前状况来看, 必须建立和健全的制度与规定有: (1) 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 主要内容包括:会计人员的工作岗位设置, 岗位的职责和标准, 具体分工, 岗位轮换办法等; (2) 内部牵制制度, 主要内容包括:业务分离控制, 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 (3) 财务收支审批制度, 主要内容包括:财务收支审批人员和审批权限, 财务收支审批程序, 审批人员的责任; (4) 货币资金管理制度, 主要内容包括:资金管理支付程序以及票据印章的管理; (5) 资产管理及清查制度, 主要内容包括:材料、固定资产的计量、验收、保管、出入库以及财产清查的各种办法等; (6) 会计档案管理制度, 主要内容包括:档案的管理办法以及各种文件储存与保管、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控制; (7) 财务信息公开制度等。建立和完善这些制度必须结合本地和本校实际, 体现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参考文献

[1] .吴鹏.浅谈中小学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投资与合作, 2012 (9) .

中小学财务管理制度 第2篇

一、对校产要加强管理,注意养护,按要求操作,定期检查维修;使之经常处于良好状态。

二、设备、器材、物品等要有专人负责管理,专物专用,不得擅自动用,调换和拆改。

三、对学校中财务一律登记造册,分类管理,做到责任到人,帐物相符,严格履行财务的进出、支领、借还手续,并定期清点,即使报失报损,对需大修或报废要及时填写报废单,由学校统一按章处理。

四、学校财务一般不外借,特别情况需借用时,要经主管领导审批,借后要按期归还,如有损坏或丢失要及时修复或赔偿。

五、凡无故丢失或严重损坏公务者,一律按价赔偿,如有意破坏,视情节轻重处理。

六、实行会计管门长不管钱,出纳管钱不管帐,一切开支由校长审批。

七、帐目要日请月结,每月向校长汇报一次收支情况,每学期向全体教职工公布一次收支情况民主理财接受监督。

八、出差补助,严格按国家规定标准执行;不得超额。

中小学财务制度 第3篇

答:由财政部、教育部最新颁布的《中小学校财务制度》于2013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制度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和接受国家经常性资助的社会力量举办的普通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工读教育学校、成人中学和成人初等学校,其他社会力量举办的上述学校可以参照该制度执行。

问:新修订的《中小学校财务制度》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提出了哪些硬性规定?

答:在管理体制方面,新修订的《中小学校财务制度》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不得从事经营活动”;在专用基金管理方面,新修订的《中小学校财务制度》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提取修购基金”;在资产管理方面,新修订的《中小学校财务制度》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对外投资”;在负债管理方面,新修订的《中小学校财务制度》规定“严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举借债务”。

问:中小学校的收入包括哪些?新修订的《中小学校财务制度》对中小学校的收入提出怎样的规定?

答:收入是指中小学校为开展教育教学及其他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包括:(1)财政补助收入,即中小学校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财政拨款。(2)事业收入,即中小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及其辅助活动依法取得的收入。其中:按照国家规定应当上缴国库或者财政专户的资金,不计入事业收入;从财政专户核拨给学校的资金和经核准不上缴国库或者财政专户的资金,计入事业收入。(3)上级补助收入,即中小学校从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取得的非财政补助收入。(4)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即中小学校附属的独立核算单位按照规定上缴学校的收入。(5)经营收入,即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教育教学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6)其他收入,即本条上述规定范围以外的各项收入,包括投资收益、利息收入、捐赠收入等。

新修订的《中小学校财务制度》规定,中小学校应当将各项收入全部纳入学校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中小学校严禁设立“小金库”,严禁账外设账,严禁公款私存。中小学校组织收入应当合法合规;各项收费应当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收费范围、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使用符合国家规定的合法票据。对按照规定上缴国库或者财政专户的资金,中小学校应当按照国库集中收缴的有关规定及时足额上缴,不得隐瞒、滞留、截留、挪用和坐支。

问:中小学校的支出包括哪些?新修订的《中小学校财务制度》对中小学校的支出有哪些规定?

答:支出是指中小学校为开展教育教学及其他活动发生的各项资金耗费和损失,包括:(1)事业支出,即中小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及其辅助活动发生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基本支出是指中小学校为了保障其正常运转、完成教育教学和其他日常工作任务而发生的人员支出和公用支出。项目支出是指中小学校为了完成特定工作任务和事业发展目标,在基本支出之外所发生的支出。(2)经营支出,即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教育教学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发生的支出。(3)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即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用财政补助收入之外的收入对附属单位补助发生的支出。(4)上缴上级支出,即中小学校按照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的规定上缴上级单位的支出。(5)其他支出,即本条上述规定范围以外的各项支出,包括利息支出、捐赠支出等。

中小企业财务内控制度问题研究 第4篇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的飞速发展, 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其数量庞大、发展迅速, 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国的国民经济总值、我国的GPD比例、以及我国的就业形势都与这些中小型企业密不可分。并且,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 中小企业势必将给我国的国民经济总值带来更大的发展。但同时, 也有许多中小企业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而被淘汰。究其原因, 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控制体系混乱, 最终导致资金链断裂, 是中小企业发展举步维艰的主要原因。

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 如何寻求更大的发展机遇, 对于大企业或是中小企业都是一个挑战, 而如何更加完善自身的发展、弥补自身的缺陷, 也是企业应该考虑的问题。跨国大公司由于会计的失误, 制作了错误的财务报告, 结果导致公司经济受挫, 最终由于财政不足导致整个企业衰败的例子比比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问题, 大型企业在这一方面也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马虎, 这是决定一个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相对于大企业, 中小企业的发展往往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 在获取信息资源、增强管理能力、理财等方面都存在着多多少少的问题, 并且极其需要社会的支持与援助。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 国际上的中小企业的运作方式与以前也是大不相同, 最终演变为国际上中小企业财务内控制度问题的矛盾。特别是在中国加入了WTO (世界贸易组织) 后, 影响中小企业的财务内控问题转变得相当复杂。因此, 加强和完善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内控制度, 已成为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 也是提高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能力的关键所在。本文就中小企业在财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我国中小企业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

中小企业要想真正得到发展, 管理工作不可不重视。但是, 众所周知, 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企业财务管理控制制度形同虚设, 在大部分的中小企业中, 均忽视了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因此, 我国中小企业的内控制度问题有待加强与提高。我国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的内控制度问题得到了重视, 才能真正实现我国中小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以下是我国中小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缺陷。

1、管理不健全

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思想僵化落后, 财务形式过分的简单化, 致使企业管理仅限于生产经营的业务管理格局, 企业财务管理监督核算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中小企业大体上没有太大金额的资金出入, 对于投资、用人形式等等都是十分的简单化, 国内也几乎没有中小企业建立起一个专门的财务管理管理机构。我国多数中小企业都不设置有关会计财政方面的机构, 这就使得企业在决策和经营管理方面带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 缺乏一套比较规范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财务控制方法;哪怕是建设了会计机构体制, 大多数也没有明确分工。在财务人员的选拔上, 财务与会计不分, 没有专职的财务管理人员, 导致内部管理混乱, 责任不明确。同时, 中小企业的管理者通常为了节约成本, 习惯于在企业中挑选一些有能力的、有才干的人身兼数职, 这恰恰导致了中小型企业的岗位与岗位时间的不连贯性, 更加造就了中小企业资产的流失及管理环节的弊端。因此, 中小企业首先要提高对财务内控问题的认识, 从理论上认识到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另外, 对于财政管理人员也必须建立一个系统的管理政策。

2、制度中心不完全

我国现有的中小企业, 虽然是我国的国民经济的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其大多数没有建立起健全的管理制度, 也没有针对本企业的个性化的管理方式。并且这些中小型财务管理的内控制度并不是很完善的。具体表现在:企业计量验收制度、财务清查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基本制度, 残缺不全。或者虽已建立了制度, 但企业从未认真执行过, 制度置于一边, 形同虚设。如对于缴纳营业额之类的事情, 有的中小企业没有一个正式的票拟, 甚至没有票据。这些看似平常的事情从侧面反映了中小企业对财务制度的认识片面, 认识上的不足也导致了企业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的缺失, 从而导致财务内部控制混乱。

3、财务人员素质较低

我国的中小型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偏低, 学历不够高, 管理的水平也相对不足。我国中小型企业的投资者和经营者大都学历不够高, 文化水平也相对较低, 发展企业更多的是靠强大的社会交际能力。财会人员也都没有经过专门化、系统化的知识教育。因此, 在具体的工作中, 中小企业更多的是看重过程而不是结果, 忽视销售和财务制度的建设等。

我国的中小企业, 家族式的管理十分普遍, 因此, 家族的利益也被摆在了首位。在财务管理方面, 相信的不是人才, 而是亲缘关系与亲人的熟悉程度, 相信血缘, 以亲人的角度出发。所以, 我国中小企业的人员使用上面, 多数素质不高, 财政管理的实施水平低下, 不能通过财政票据提供对于本企业有利用价值的信息。更让人觉得遗憾的是, 这往往会导致中小型企业的管理失误, 并给本企业的人员带来巨大的损失。

三、健全中小企业财务内控制度需要注意的问题

1、有关信息方面

建立健全的中小企业财务内控制度的有利于信息的准确度、真实度和正确性。健全的财务信息可以使得中小型企业的票据信息准确, 并且有利于采集、归纳和制定有关符合本公司的利益的财政政策, 也能进一步确定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有关财政危机

加强财务管理, 可以有效实施中小型企业的财政问题的管理, 并且可以把握住本企业的财政漏洞, 有效地阻止一些本公司的财政危机。现在我国越来越多的贪污腐败的现象, 就是由于企业没有制定一个合理的、并且有效的企业财政问题的管理制度。健全并且完善财务管理, 就可以大大制约贪污腐败现象的发生, 对财务领导人进行互相的牵制。

3、有关避免损失

建立一个合理的财务管理政策, 可以有效防止问题的出现, 并且及时减少财政方面的损失。我国有许多中小型企业对建立一个合理的财务管理政策, 没有太多的认识与了解最终导致了企业的亏损, 并且造成了财务资金问题的重大损失。如果会计人员不能及时地把公司企业的财务报告票据拟出来, 那么, 公司将受到重大损失。

4、有关资金占用量

建立一个健全的财务内控制度, 可以使公司省时又省力。及时地汇报公司的财务问题, 可以使得公司避免许多不必要损失。有了健全的财务内控制度, 企业可以及时了解自身的不足, 从而及时采取措施弥补不足;有了健全的财务内控制度, 有利于企业形成一套合理的符合市场经济条件的经济模式, 从而降低成本, 并且可以加快资金的周转, 压缩资金的占用量, 提高资金利用率, 使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四、对我国财务内控制度的展望

对企业而言, 建立一个健全的财务内控制度, 绝对利大于弊。这对于一个公司或是企业来说, 是绝对必不可少的问题。如果一个企业, 没有一个关于财务内控制度的正确的体系, 那么这个公司管理必然一片混乱。如果一个企业没有一个正确的财务管理制度的规划, 必然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灾难。

一个正确的财务内控制度不仅仅给我国的中小型的企业带来了机遇, 并且给我国的中小型企业带来了福祉, 一个正确的、完善的财务管理内控体系, 可以有效改善中小型企业的财务问题, 同时控制一些可以避免的问题, 大大地改善中小企业的财务问题, 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朱四娥:浅谈企业财务内控制度的常见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 2010 (2) .

[2]李玲宁:国企内控制度的执行力及改进策略[J].现代商业, 2011 (24) .

小学财务制度 第5篇

一、学校财务工作任务

认真贯彻执行上级财政制度和财经纪律,本着精打细算,勤俭节约的原则,对学校各种资金的使用,进行合理的分配和有效的核算控制。通过记帐、算帐、报帐等一系列程序,反映资金的使用情况;完善财务规章制度,堵塞漏洞,严格监督资金的有效使用。对学校教育经费实行“分级管理,经费包干,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办法,做到量入为出、收支平衡。

二、经费收入管理

学校财务部门管理以下各项资金:

a)上级拨入的事业经费、专项拨款、基本建设拨款。

b)上级拨入的预算外资金。

c)学生学杂费收入。

d)各种捐赠款项收入。

e)其他杂项收入等。

财务部门对事业费、基建经费和学校预算外收入应分开管理,严禁将预算内经费转入预算外使用。

三、经费计划管理

a)学校向财务部门提供下需要的设备和主要项目费用的开支计划,由财务部门据此作出下预算,经主管校长审核。

b)学校根据上级下达的当年经费数,安排相关工作。

c)在经费使用中应坚持严格按计划用款、专款专用的原则,并自觉接受审计部门的审计,若确需要更改项目,须经领导签字批准。

四、经费使用管理

1、费用报销一律先由督查人签字后校长审批,然后到财务室报销。

2、预算外的各项经费,应严格按照财务制度规定,在领导审核批准的项目和限额内开支使用。

3、教职工因公出差借款,由校长批签。

4、物资采购人员为各部门购物借款,由总务部门根据使用部门提供的采购计划数拟出借款金额,经总务部门负责人批签后,采购人员方可到财务部门办理借款手续,采购设备的借款金额在5000元以上,须经主管校长批签。

五、计凭证、帐票、报表以及会计档案管理。

a)学校财务部门应按照财务制度和学校的有关规定,认真审核各项原始凭证。符合财务规定的开支单据给予报销,不符合规定的单据,不予报销。否则,追究当事人责任。b)学校财务部门,应按会计制度对各类经济业务事项,通过会计凭证及时记帐、算帐。做到日清月结,手续完备,内容真实,帐目清楚,数字准确,资料齐全。

c)财务部门各经办人员,应按岗位要求,按时向主办会计提供各项经费开支的明细科目余额表,供主办会计编造会计月报、季报、决算报表。编造的各种报表,经主管校领导审阅同意后,报上级主管部门。

d)财务部门各岗位经办人员,应按财务档案管理要求,将会计凭证、帐薄、财务计划、会计报表,以及有关开支的经济文件资料,分类清理、装订、编号、造清单送交主办会计汇总,编造移交清册,送交学校档案管理。

e)财务部门除向上级报送财会报表外,及时向领导反映不合理开支和超支的情况,协助领导管好、用好资金。

六、财务监督与检查

1、学校财务部门应认真执行财务制度,维护财经纪律,对于不执行计划,违反财务制度和财经纪律的开支,财务人员有权拒绝付款或报销,同时报领导处理。

2、学校财务部门有权对学生财产、物资的使用和保管部门进行财产、物资的核对和检查,以保证国家财产、物资的完整和安全。

3、会计必须对学校负责,每月对各项费用凭证审核一次,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和纠正。

4、主管校领导每年对财务部门的会计凭证、帐薄抽查一次,以保证学校财务计划和财务制度的正确贯彻执行。

5、财务人员有责任帮助和监督学校领导认真执行《会计法》和财经纪律,对于学校领导违反《会计法》和财经纪律的行为,经指出的不改正的,财务人员有权向上级主管部门反映

财务制度

倒逼政府财务制度 第6篇

并非取代关系

众所周知,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是预算会计报告模式的政府财务制度,它和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是什么关系?

其实我国实行的预算会计报告模式是在1997年确定的,它以财务报表为主要形式,提供政府的财务信息,主要有财政总决算报表和部门决算报表,但这些报表只能简单反映政府财政预算收支情况,每年人大代表审议的时候,只能在这些表中看到本年的预算是否平衡。它不能全面反映一个政府所有的资产、负债及费用,进而不便于政府作出重大经济决策的决定。

而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可以全面反映一个政府所有的资产、负债及费用情况,为宏观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的一位研究员告诉记者,世界很多国家都在用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有很多年的发展历史。综合财务报告的内容要比预算会计报告的内容宽泛得多,比如美国的综合财务报告里面,首先介绍当前政府面临的经济形势,然后介绍财政管理的内容。当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核心部分是财务报表,要说明政府的财务状况。而在几张财务报表中最核心的就是资产负债表。可见,这张资产负债表是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核心中的核心。政府综合财务报告里面的资产负债表能够说明政府的财务状况和财政能力,有了这张表就可以真实反映出这个政府的资产和负债的情况,这也是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之所以如此重要的关键点。

在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中,需要用到会计学里面的一个概念即权责发生制。它和收付实现制一样都是关于收入和费用这两个会计要素的计量基础。但是它们的主要区别是确认收入和费用的标准不同;对收入与费用的配比要求不同;会计期末处理方法不同;各会计期间计算的收益结果不同等。

那么,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如此重要,是不是就意味着将要取代收付实现制?“现在很多人误解,他们认为做权责发生制就不需要收付实现制了,其实不是这样。收付实现制的功能是用在预算会计报告上面,因为预算会计报告会让老百姓知道,政府今年收入和支出有多少,这个信息是老百姓首先需要看到的。而现在的政府会计里面又加进了财务会计的内容。财务会计就是要核算资产和负债,这是权责发生制的功能所在。因此,不是权责发生制要取代收付实现制,而是要研究一个把这两方面都能顾及到的制度。”这位研究员说道。

技术难点

上文提到我国政府会计中的薄弱环节就是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也是本届政府力推的一项工作。于是社会中的一些机构在摩拳擦掌想抢先一步做出国家资产负债表。国家政府资产负债表,是用一套理论框架、一系列定义清晰的概念和一整套处理数据的科学方法,表列整个国家的“家底”。

于是在去年年底,中国社科院编制并公布了一份国家资产负债表。而在2012年,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牵头的以复旦大学为主的研究团队、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牵头的中国银行团队、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牵头的中国社科院团队等三个团队尝试编制了中国的国家资产负债表。

三份国家资产负债表不禁让人有些眼花缭乱。三个团队编制国家资产负债表的目的是梳理政府有多少“家底”,能够承受多大程度的债务压力。但是,三份报表在政府的资产、负债方面给出了不同的答案,而在定性中国主权债务前景上,三份报表甚至得出了完全相反的结论。

到底由谁来负责政府综合财报的编制?业内的统一共识是应由财政部门主导编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厦门国家会计学院高级讲师刘用铨解释说,由于政府财报是合并报表的概念,其由财政部门负责编制最为合理。另外,报表附注也应由财政部门主导。

但是业内许多专家也表示出此项工作的难度很大,对于目前编制资产负债表的难点,一个是由于国有资产过于庞大而难以统计,但另一个更为关键的是技术上的难度,换言之,我们国家尚未完全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会计准则。

具体来讲,无论事业单位还是行政单位目前为止还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会计制度,并在原有的制度基础上试编政府财务报告。正是这个原因,财务报表非常难编,好多数据不是从会计数据中编出来的,而是从别的数据中腾挪过来的。比如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不存在计提折旧,不进行资产重估的,因此就没有这方面的核算,在试编期间,只能从现有的会计制度上根据财务报表把数据调出来。

“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是做实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但与此同时,这一制度目前在内容方面缺乏准确的界定,这令制度建设进程更加艰巨漫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政府会计研究所副所长王芳表示。

箭在弦上

但是记者了解到,根据这些问题和困难,财政部在今年也明确做了分工,国库司负责编写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会计司负责编写政府会计准则。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就是要以政府会计准则为基础,政府会计准则相当于一个大框架,在它的基础上再编写制度。政府财务报告里面的财务报表一定要以会计准则来作为依据。并且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也需要相应的制度,其中包括如编制方法,程序,披露方式,对审计部门的审计等环节都要做出相应规定。

进一步讲,只要政府会计准则和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的建立,政府就可以编制出一份可靠的资产负债表。这样不但可以管控政府债务风险,还可以加强政府资产管理。让地方政府财政状况更透明,让市场的力量控制地方政府的借贷冲动。

中小学财务制度 第7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完善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面临的竞争与压力日去增大。在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中, 建立健全完善的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制度, 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内在需求。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的建立, 可以很好的降低企业的运营风险, 可以达到有效查错, 适时纠错和自动放错的效果, 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对于企业的健康、快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 现阶段我国企业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的建立存在很多的问题, 有的企业或者企业领导人根本就没有认识到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作用。

一、现阶段, 我国中小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建设的现状分析

1、内部财务控制体系不完善。

企业财务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内部财务控制制度, 它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与系统性。要想充分发挥这一制度的作用, 不仅需要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 更需要结合企业经营特点, 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但是, 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现阶段大部分企业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还没有建立或不够健全。

2、缺乏一定的监督机制。

因为中小企业的特殊性, 我国外部监督体制 (政府监督与社会监督) 很难发挥作用, 监督效果不佳。功能较差、标准不一、信息沟通不及时, 难以形成有效的监督力度。再加上执业环境、业务竞争不规范, 注册会计师的管理监督力度不够, 使得外部监督无法发挥应用作用。受到成本等因素的影响, 大部分中小企业没有成立内部审计部门。即便是已经设立了内部审计部门, 其独立性也比较差, 难以发挥应有作用。

3、企业领导者缺乏对内部财务控制重要性的认识。

就目前我国的企业来说, 不管是大中型的国有企业还是民办的小企业, 都没有对企业内部财务控制有一个足够的重视。据调查显示, 很多企业的领导者根本就不明白什么是企业财务内部控制, 更别说手底下的员工对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理解了。也有不少的领导者认为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建立, 会影响整个企业的办事效率。现阶段, 我国的企业出现不同程度的管理混乱就是因为没有一个合理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

4、监督人员的业务水平与思想素质有待提高。

在内部财务制度的运营体系中, 人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人才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从现阶段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来看, 由于受到专业教育以及计划经济的影响, 财务管理人员很大程度上无法真正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财务管理方式与观念比较落后。随着信息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 如果财务人员自身素质不提高, 势必会导致财务管理的混乱。

二、如何更好的促进中小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

1、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财务控制体系。

中小企业应立足于自身实际情况, 从实际经营状况开始入手, 进一步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财务控制体系。与此同时, 应与企业各项管理活动的开展相互配合。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 应保证三个基本特征。第一, 整体性特征, 即财务控制的范围需要涉及企业发展的每一项经济活动, 找准切入点, 在每项业务活动的开展中, 保证决策环节、监督环节与反馈环节的落实。责任到人、责任到位, 最大限度的发挥内部控制的功效。第二, 高效性特征, 即提高财务内部控制的高效性, 精简人员与步骤, 降低重复性、无用性工作, 进一步提高内存财务控制的有效性。第三, 实用性特征, 即建立健全科学使用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 对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开展进行监督, 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最大限度保证实用性。

2、建立健全完善的监督机构。

首先, 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应在实质上与形式上保持独立状态, 与其他企业部门相互独立, 直接对企业第一领导人负责。其次, 制定科学、统一的内部监督制度, 保证各项监督工作开展的合理性、有效性, 保证核查覆盖率与核查频率, 包含主要业务以及风险点。再次, 在建立健全完善的监督机构的同时, 还应积极打造一支综合实力过硬的内部监督队伍, 保证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

3、进一步提高管理人员对内部财务控制重要性的认识。

企业管理人员对企业各项工作的开展具有决定权, 管理者的认识、态度, 对于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开展起到重要影响。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以及企业改革深化, 管理人员需要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多。只有管理人员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加强认知与管理, 真正起到模范先进作用, 做好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建设的宣传工作, 带动全体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才能有效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顺利开展。

4、进一步提高全体员工的综合能力。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加剧, 人才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企业之间、国家之间的竞争, 可以说是人才的竞争。与此同时, 企业各项工作的顺利展开, 离不开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 因此, 要想保障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的建立, 必须进一步提高全体员工的业务素质与综合技能,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是涉及到财务人员、审计人员、管理人员以及全体员工的共同责任, 包含企业环境建设以及绩效考评、业务监督等多个方面, 只有全体员工参与、全体员工素质提高, 才能变被动为主动, 保证财务控制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 本文针对中小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建设的重要性以及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建设的现状开始入手分析, 从四个方面: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财务控制体系, 建立健全完善的监督机构, 进一步提高管理人员对内部财务控制重要性的认识以及提高监督人员的综合能力, 进一步论述了新形势下如何更好的促进中小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李静萍.论中小企业内部财务控制与监督体系的构建[J].财会审计, 2010 (12) .

[2]王红云.论建立和健全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J].财会月刊, 2011 (07) .

[3]王海兵.企业内部控制的人本解读与框架重构[J].会计研究.2011 (05)

中小学财务制度 第8篇

一、制定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1. 合法性原则。

企业制定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要求。我国《会计法》规定, 各单位必须依法设置会计账簿, 并保证其真实、完整, 企业会计核算应当遵循国家实行统一的会计制度。我国《公司法》对于公司制企业的组织机构, 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资格和义务, 财务与会计, 企业合并、分立、增资、减资、解散和清算等问题都进行了相应的规定。我国《企业财务通则》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企业财务管理体制、资金筹集、资产营运、成本控制、财务监督等问题做出了明确规定。中小企业制定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应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要求的, 同时还应当符合企业章程规定。

2. 适用性原则。

相比大型企业而言, 中小企业存在着规模较小、业务性质简单、人员少且流动性较大、抗风险能力差等特点。中小企业建立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也必须适应中小企业的特点。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目标应当服从企业整体的经营目标,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中小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应当考虑企业的组织形式、运营方式、规模特点、业务性质、岗位设置、行业特征、抗风险能力、管理要求等情况。

3. 科学性原则。

建立和健全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应当和建立健全内部会计制度与各部门岗位责任制结合起来。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应当遵守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原则。不相容职务是指那些如果由一个人担任, 既可能发生错误和舞弊行为, 又可能掩盖其错误和舞弊行为的职务。不相容职务分离的核心是“内部牵制”, 它要求每项经济业务都要经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门或人员的处理, 使得单个人或部门的工作必须与其他人或部门的工作相一致或相联系, 并受其监督和制约。例如, 对每一项业务不能完全由一人经办、钱账物的分管制度等。

4. 全面性原则。

企业制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 应该体现全面性的原则, 使企业财务管理贯穿于企业营运的全过程。对于国家财务法规中未作规定的有关内容、企业内部关系、内部财务管理体制以及相关的职责分工等, 均应作出规范, 以确保企业财务活动有序运行。

二、中小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应当包括的主要内容

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应当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适应, 一般来讲, 中小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资金筹集的管理制度。

中小企业应当制定筹资预测及分析制度, 包括资金需要量的预测、资金预算的编制、资金成本的分析等, 选择最佳筹资渠道, 确定合理的资金结构。制定资本金管理制度、资本公积管理制度、负债管理制度等。

2. 流动资产管理制度。

包括货币资金管理制度、往来资金结算管理制度、存货管理制度等。货币资金管理制度应当包括货币资金的日常管理制度、现金管理制度、银行存款管理制度、其他货币资金管理制度和结算管理制度。往来资金结算管理制度应当包括往来账户结算登记制度、往来账户定期核对与清理制度、信用审批制度、应收票据管理制度、应收票据的登记保管制度、坏账损失确认办法及审批制度。存货管理制度应当包括存货计价方法、存货收发领退的管理制度、存货清查盘点制度及存货跌价准备计提制度等。

3. 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管理制度。

中小企业应当明确固定资产标准, 编制固定资产目录, 明确固定资产计价方法、各类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净残值率等, 制定固定资产的实物保管、修理、出租、出借、调入、调出、内部转移、盘盈、盘亏、报废、清理盘点等管理制度, 建立在建工程的项目可行性分析制度、立项审批制度、工程管理制度、预决算审查、竣工验收及考核制度等。

4. 成本、费用的管理制度。

中小企业应当明确成本计算方法, 制定成本费用核算制度和成本费用控制制度。应当结合企业经营特点、内部组织形式、内部核算体制等加强对企业生产成本和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的控制。

5. 收入的管理制度。

中小企业应当制定商品销售预测、分析制度, 包括市场预测、销售渠道预测、销售量预测、销售价格分析等。制定销售日常管理制度和其他销售收入及管理制度, 包括供货合同的管理、货款结算程序、销售退回手续以及销售折让与折扣的管理制定、赊销对象信用程度的调查分析制度等。

6. 企业利润及其分配的管理制度。

中小企业应当制定利润预测与分析制度、营业外收支管理制度和企业利润分配管理制度。

7. 财务报告与财务评价制度。

中小企业应当建立会计报告与财务评价制度, 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和要求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财务报表, 并结合企业自身内部管理的需要, 合理选择、设置一些内部报表, 如成本费用明细表、营业外收支明细表等。建立财务评价制度, 明确具体的财务分析方法。

8. 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

实行会计电算化的企业, 应当建立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 明确操作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制定操作管理制度、硬件和软件管理制度等。

三、中小企业加强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中小企业由于机构小, 往往是领导一个人说了算, 一些中小企业处于家族式管理阶段, 过分重视人情, 忽视制度建设和管理。这些企业面临的状况往往是一方面是制度缺乏, 另一方面已经建立起来的规章制度得不到执行而流于形式。中小企业加强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领导层应当重视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建设。企业领导层对单位的业务工作一般都很重视, 也较为熟悉, 但对财务工作, 在思想上、管理上不够重视, 对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而离开了领导层的支持和其他职能部门的配合, 单靠企业财务部门无法完成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工作, 即便建立起来也不会得到有效执行。企业领导层应当重视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建设, 具备一定的财务管理知识和财务控制方法, 为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执行创造一个良好环境, 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才能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

2.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贯彻执行需要做好大量的基础性工作。首先企业应当明确各项经济业务原始记录管理及填报要求, 严格规定企业营运活动中存货的收发、领退、转移以及各项财产物资的毁损等各环节的原始记录工作, 统一规范各种原始记录格式、内容和填制方法, 签署、传递、汇集、反馈的要求, 确保原始记录的真实、完整、正确、清晰、及时, 健全财务核算资料。其次企业应当加强企业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财务管理制度建设的基础。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的各级管理层, 为了保护其经济资源的安全、完整, 确保经济和会计信息的正确可靠, 协调经济行为, 控制经济活动, 利用单位内部分工而产生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 形成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程序, 并予以规范化、系统化, 使之成为一个严密的、较为完整的体系, 其主要内容包括:授权控制、分工控制、业务记录控制、财产安全控制制度、书面文件控制、人员素质控制等。最后, 为保证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贯彻执行, 应当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企业应当建立独立的内部设计机构和各部门人员考核评价体系。

中小学财务制度 第9篇

一、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内控制度误区及原因

(一) 财务管理内控制度误区

1) 没有健全和完善监督机制。在很多中小企业中, 监督评审工作主要是由内审部门来进行的, 而内审部门往往又隶属财务部门, 这就导致企业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 影响了内部审计职能的有效发挥。同时, 在中小企业中内审工作只是对会计账目进行审核, 对于评价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以及内控制度是否健全等不能发挥作用。2) 对企业资金的管理不善。在中小企业中, 对人员职责的分工极不明确, 具体表现为会计和出纳工作往往由一人担任, 公司印章没有专人进行保管, 收款和开票没有实现分离等。同时, 对货币资金的审批不严格, 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审批制度。此外, 对于账单不能及时核对, 以致出现长期不能到账的项目;对于零用现金的管理混乱, 一些财务人员可以轻易从银行透支现金, 给企业造成较大损失。3) 对于企业销售的管理混乱。主要表现为:a.发票管理混乱:在中小企业中, 相关发运单的管理不完善, 发票的号码不连续, 容易导致隐瞒收入情况的发生;b.赊销和收款管理混乱:中小企业中由于赊销而产生呆账的情况较多, 再加上销售收款责任不明确, 使得很多款项短时间内难以收回;c.坏账处理和销售退回折让管理混乱:中小企业中一般对于坏账处理和销售退回折让的审批手续不完善, 记录不完整, 使得中饱私囊的现象较多。4) 对财务信用的管理观念淡薄。中小企业规模较小、生产产品单一、资本相对较少、抗风险能力较差, 再加上管理基础薄弱, 这就导致管理者对于企业财务信用的管理观念淡薄, 企业的财务信用度较低, 间接地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使得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

(二) 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存在误区的原因

1) 企业自身的局限。首先, 中小企业的治理结构不健全, 没有建立董事会、监事会等, 权责分配和权力制衡关系等不明确, 内部治理呈现出较为混乱的状态, 心智了自身的发展;其次, 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受文化水平和视野的限制, 一般思想观念比较落后, 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充分, 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员工对内部控制的重视, 使得企业内部缺乏进行内控工作的良好环境。2) 内控制度自身的局限。与其他制度一样, 内控制度自身也存在一定的局限, 影响了内控的效果。首先, 内控执行过程中受到成本的约束。这是因为内控的环节越多措施就越复杂, 成本也就越高, 从而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影响。其次受到串通舞弊现象的限制。在中小企业中由于管理制度不健全, 员工之间相互串通, 谋取利益, 就使得内控制度失去了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3) 有关内控制度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内控制度的有效实施需要有一定的法律法规作为依据和保障, 虽然我国制定和出台了一些有关内控规范的法律法规, 对改善企业内控现状、保证审计质量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是从整体上来看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内控规范体系。这就使得企业内控制度的建立、执行、检查、以及评价等工作缺乏科学有效的指导和依据。

二、完善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对策

1) 明确内控目标。完善内控制度首先需要明确内控的目标, 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做到有的放矢。具体来说就是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来制定详细的年度计划, 然后细分至企业的各个部门, 确定生产、销售、成本、工资、以及利润等各项子计划, 最终加强对这些计划执行效果的内部控制。值得注意的一点是, 在进行内部控制的过程中要学会变通, 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 灵活地进行适当的调整, 不能太僵硬化。2) 改善内控技术。实现控制目标需要有一定的内控技术, 针对中小企业的特点, 可以着重从这几方面来改善内控技术:首先, 要建立健全组织机构。这就需要中小企业根据自身的特点, 划分明确的管理层次并设置完整的组织机构, 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其次, 要根据具体岗位来选择专业性的人才。人是企业的主体, 引领和主宰着企业的发展, 因此必须要选择高素质的人才并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上, 实现人尽其才。同时, 还要保证内控措施的有效。因此需要企业在制内控制度时参照国家出台的形影法律法规, 保证内控制度的科学化和规范化。3) 强化外部监督, 加强审计工作。要想完善内控制度, 强化外部监督、加强审计工作是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措施, 对维护企业的内部秩序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 企业要对当前的内控制度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和评价, 根据实际情况出具内控报告。其次, 由注册会计师对企业的内控情况进行审计, 然后对企业出具的内控报告提出审计意见。最后, 企业要对外公开披露内控报告, 加强外部对企业内控的监督。4) 实行现代化管理。为了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大部分的企业开始采用现代化管理模式, 引入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机制。但是在一些中小企业中, 传统管理模式依然比较盛行, 阻碍了企业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健全和完善。因此, 中小企业管理者必须要转变观念, 增加资金投入, 尽快实现现代化管理, 促进企业内控制度的不断完善。

三、总结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给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气象, 中国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在我国企业中的财务管理工作中, 内控制度逐渐建立, 成为企业管理工作的一个新突破。但是, 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内控制度还很不完善, 存在较多的问题, 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 我们必须要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 并不断创新, 促进我国企业内控制度的健全和完善。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 国际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给我国企业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特别是中小企业面临着更大的生存压力。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和发展, 加强财务管理成为中小企业工作的重点之一。但是受自身发展水平和能力的限制,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存在着一定的误区, 阻碍了自身的发展, 为此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本文主要从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内控制度误区及原因、以及完善中小企业内控制度的对策来那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关键词:中小企业,内控制度,误区及原因,对策

参考文献

[1]张钧铭.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 2009.

[2]潘文娟.中小企业如何加强内部控制[J].山东纺织经济, 2006.

[3]刘定岭.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J].时代经贸 (中旬刊) , 2008.

[4]邓郡文, 王红萍, 付娟妮.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中小学财务制度 第10篇

一、固定资产标准的变化及财务会计处理

新制度规定: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 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 (其中: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 , 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1997年6月颁布的《中小学校财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是指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 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 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

固定资产标准的提高使得固定资产的范围发生了变化, 这涉及原作为固定资产核算, 现不再符合固定资产标准转为存货核算的财务会计处理。固定资产转为存货应履行相应审批手续, 以确保国有资产不致流失。

各中小学校应将根据现行标准不再作为固定资产管理的资产分别专用设备、一般设备等拉出清单, 报教育局审批转存货, 并由教育局报同级财政局备案。

各中小学校根据教育局的审批结果, 做出调账处理:对于达不到固定资产确认标准的, 应将相应金额转入“存货”科目, 将相应的“固定基金”科目金额转入“事业基金”科目;对于已领用出库的, 还应同时将其成本一次性摊销, 同时做好相关实物资产的登记管理工作, 借记“事业基金”科目, 贷记“存货”科目。

例:2006年, 某中学以转账方式购入一套健身器材, 供师生课余时间锻炼, 价值1450元。账面显示:固定资产—专用设备1450, 固定基金1450。

健身器材是体育器材, 属专用设备, 新制度施行后, 该健身器材不再符合固定资产标准, 该校应报教育局审批, 根据审批结果作如下处理:

二、固定资产分类的变化及财务会计处理

新制度规定:中小学校的固定资产一般分为六类:房屋及构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

1997年6月颁布的《中小学校财务制度》规定:中小学校的固定资产分为六类:房屋和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及陈列品、图书、其他。

分类变化的实质在于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更加细化, 更便于固定资产的管理。这些变化有:其一, 房屋和建筑物变为房屋及构筑物。把不具备、不包含或不提供人类居住功能的人工建筑物纳入了固定资产的管理范围。比如:水塔、水池、过滤池、澄清池等。其二, 对一般设备和其他进行了细化:增加了通用设备、增加了家俱、用具、装具及动植物。

(1) 进行明细账的调整。如学生用床原属于一般设备, 现属于家俱、用具、装具及动植物。借记“固定资产—家俱”;贷记“固定资产—一般设备”。办公用打印机原属于一般设备, 现属于通用设备。借记“固定资产—通用设备”;贷记“固定资产—一般设备”。

(2) 固定资产总账的调整。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加大, 除教学设备改进了很多外, 校园环境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如既具有消防功能又具景观功能的喷泉水池, 属新制度中固定资产的构筑物, 应作为固定资产管理, 调整增加“固定资产—房屋及构筑物”的账面价值。校园绿化支出原直接作为物业管理费核算, 现应据实分析列支, 不符合固定资产标准的作为费用性支出, 符合固定资产标准的作为资本性支出, 调整增加“固定资产—动植物”的账面价值。

三、固定资产核算的变化及财务会计处理

原《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 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都是和固定基金相对应的, 新颁布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未设置“固定基金”科目, 而是设置了“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

这一变化的财务会计处理有:

(1) 原“固定基金”账面余额转入新账户“非流动资产基金”时, 需扣除不符合固定资产标准转为存货的固定资产对应的固定基金数额。

(2) 固定资产增加借记“固定资产”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3) 固定资产的减少主要包括出售、出让、报废、盘亏、捐赠、无偿调出、毁损等几种情况。新制度中对这些固定资产的处理是首先转入待处置资产。新增会计科目“待处置资产损溢”下设明细科目“处置资产价值”“处置净收入”核算事业单位待处置资产的价值及处置损溢。然后按转入待处理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 借记“待处置资产损溢—处置资产价值”科目, 贷记“固定资产”科目。实际处置时, 按照处置固定资产对应的非流动资产基金, 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 贷记“待处置资产损溢—处置资产价值”科目。处置固定资产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及收到的残值变价收入、保险理赔、过失人赔偿通过“待处置资产损溢—处置净收入”核算。

例:某校2012年底年终决算“固定资产”科目余额110万元。

2013年1月1日新制度施行后, 经盘点, 其中10万元按新制度规定不再符合固定资产标准;其中喷泉水池一个价值30000元, 树木30棵价值24000元未包含在固定资产余额中。2013年3月15日取暖期结束后, 决定报废已无维修使用价值的取暖锅炉1台, 价值60000元, 3月20日收到残值3000元, 发生清理费用500元, 净收入2500元按“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 上缴财政。

按新制度, 对上述业务应作如下会计处理:

将扣除不符合固定资产标准的固定基金余额100万元结转非流动资产基金

喷泉水池及树木增加固定资产

(3) 3月15日取暖锅炉报废转入待处置资产

3月20日, 实际报废处理

收到残值3000元

发生处置费用500元

处置净收入上缴财政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教育部.中小学校财务制度, 1997.

[2] .财政部、教育部.中小学校财务制度, 2012.

[3] .财政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2012.

财务重述的制度环境 第11篇

【关键词】 财务重述; 制度环境; 财务报告

财务重述是指对前期财务报告差错进行更正的行为。财务重述通常会表明公司的财务报告信息可能存在一定的问题。现有研究表明,进行财务重述的公司有可能会面临公司形象受损、企业和股东价值遭受损失、未来融资成本提高、法律诉讼风险加大等不良后果。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要求企业应当采用追溯重述法更正重要的前期差错,并在附注中披露前期差错更正的相关信息。这属于一种事后补救的规定,主要是为了给投资者等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信息,从而帮助他们做出经济决策。然而,这一目标似乎并未能很好的实现。近年来,上市公司的财务重述行为比较严重,投资者因此而遭受损失的现象并不少见。无论这些差错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过多的财务重述势必会使财务报告的可信度降低,进而对资本市场产生不利影响。社会中的制度是相互关联的,一种制度安排是否有效,不仅取决于该制度本身设计的合理性,还取决于与其相关的其他制度安排。因此,有必要分析财务重述的制度环境,从而为财务重述行为的规范提供些许建议。

财务重述的制度环境具体来说主要包括法律环境、经济环境、政府监管、社会监督和内部控制环境等,其中,法律环境、经济环境和政府监管对财务重述这一制度的有效性具有重要影响。

一、法律环境

法律环境是财务重述的重要制度环境之一。《企业会计准则》、证监会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19号——财务信息的更正及相关披露》和《上市公司披露管理办法》等都明确规定上市公司必须对前期的财务报告差错进行更正并披露。然而,一项纠错机制的有效实施还必须依赖于对错误行为的惩罚机制,如果没有对错误行为进行惩罚的严厉法律环境,就有可能会出现“屡错屡改”的现象。不对错误行为进行惩罚或惩罚力度过轻,就相当于给上市公司犯错形成一个较为宽松的法律环境,这就可能会使得上市公司控制错误的意识不强,从而使得财务报告经常出现错误,财务重述也就不断发生。有些上市公司管理层还可能会借助这宽松的法律环境进行利润操纵等有助于管理层自身利益的行为。但是,如果有一个比较严格的错误行为惩罚机制,上市公司犯错成本或违规成本就会提高,控制错误的意识也就相对会加强,从而能减少错误和财务重述的发生。我国现行《刑法》、《会计法》等法律法规对于上市公司虚假性陈述、误导性陈述等信息披露行为的惩罚力度较轻,执法也不够严格。相关的处罚以经济处罚为主,而且是以单位处罚为主,对于进行违规信息披露的责任人的处罚力度较轻。对于因上市公司违规信息披露而遭受损失的投资者,相关法律法规对其利益的保护程度则比较低,诉讼难、索赔难是投资者面临的普遍难题。在这样的法律环境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违规成本低,控制错误的意识不高,财务报告出现错误的可能性相应就会有所提高,财务重述频繁发生也就难以避免。

二、经济环境

资本市场是上市公司融资的重要场所,资本市场的运行和发展都会影响到上市公司的行为。无论是在上市公司有融资需求时还是成功融资后,投资者和分析师等都对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有着较高的预期,而企业的发展除了受自身因素影响外还受制于行业、国家乃至全球经济的影响,其盈利有可能会达不到投资者和分析师的预期。因此,为了迎合投资者和分析师的预期并保持持续盈余增长,上市公司可能会采用各种手段进行盈余管理,而财务重述则可能是其盈余管理的手段之一。周晓苏等(2011)研究发现,先前高报盈余而导致财务重述的公司有着明显的盈余管理动机,其重述期的业绩要显著低于重述前期。由于我国的投资者、分析师等比较关注上市公司定期报告的信息,而对临时公告、补充公告等关注度不够,这就使得一些上市公司可能会将一些重大的不利信息故意在年报中隐去或出错,然后再选择合适的时机或被监管部门询问后以更正公告或补充公告的方式来反映或纠正,从而使得这些不利信息对上市公司的负面影响程度降到最低。尽管我国资本市场已经建立了二十一年,但是与国外成熟的资本市场相比,中国资本市场在许多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市场总体结构失衡、市场运作规范性不够、市场有效性不足、市场约束机制较弱等等。在这种情况下,财务报告的错报行为被发现和被惩罚的概率相对较低,市场对财务重述行为反映也不够有效,这一系列的问题使得不少上市公司产生了一定的投机心态,财务报告因而不断出现有意或无意的错误,进而引发了频繁的财务重述行为。此外,资本市场的不成熟也体现在投资者的投机行为上,不少投资者进入资本市场是为了短期获利,只要股票价格能上涨,企业的真实业绩如何并不在意,因此即使是ST公司也能获得众多投资者的追捧,这就可能会进一步促使公司降低对信息披露质量的重视程度,财务重述也就难以避免。

三、政府监管

市场力量和政府监管是公司信息披露的主要动力,也是信息披露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当资本市场对信息披露行为的约束和监督作用不大时,政府监管就起到极为关键的作用。由于政府具有权威性,因此政府的监管措施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行为具有一定的约束作用。现有研究表明,我国政府部门对信息披露的一系列监管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能发挥相应的作用,达到保证信息披露质量、完善市场机制的目的。但是,我国的政府监管还存在着监管不足的问题。作为资本市场的监管者,中国证监会理应严格制定和执行监管措施,但是,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多为国有企业,作为政府职能部门之一的中国证监会在进行监管时还要顾及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发展以及国有企业本身的改革与发展,而上市公司通常又是当地的重要经济支柱,其上市指标与地方政府的业绩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当公司进行IPO或被摘牌时,一些地方政府官员在上市公司的虚假信息披露行为中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包庇或支持行为,在涉及多方利益的情况下,证监会的监管措施可能就相对会比较保守。此外,由于政府监管是需要成本的,而政府的精力和成本是有限的,因此,政府通常只对那些影响特别严重的财务重述行为进行调查和处罚,而对于大多数的财务重述行为则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当上市公司预见到诸如输入错误等一些常见的原因引起的财务重述行为不会受到处罚时,无论是从节约成本考虑还是从内部控制设计考虑,上市公司很可能会忽视这些错误,从而频繁出现将“元”录入为“万元”等类似的低级错误。而对小错误的忽视有可能会使相关人员麻痹大意,从而出现性质严重的错误。

四、社会监督

注册会计师、媒体等社会监督是上市公司财务重述行为不可忽视的制度环境。作为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告质量的重要把关者,注册会计师通过严格执行审计程序能对财务报告本身的重大错误或遗漏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财务重述行为的发生,避免投资者被低质量的会计信息所误导。但是,如果注册会计师与上市公司同流合污或不严格执行审计程序,那么就很难起到相应的监督作用。现有研究表明,新审计准则实施以来,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有所提高,这说明当前注册会计师还是能对财务重述行为发挥一定的监督作用。当然,一些进行财务重述的上市公司,其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财务报告本身并没有重大的错误或遗漏,而只是在披露过程中发生有意或无意的错误,例如输入错误、漏登某些信息等,这种类型的财务重述,注册会计师是难以进行监督的。媒体对上市公司的监督是法律约束、市场和政府监管这三种制度安排的重要补充。虽然媒体没有法律和政府的权威,但是媒体对上市公司财务重述行为的报道能引起投资者等众多信息使用者的关注,一方面提醒投资者注意投资这些上市公司的风险,另一方面还能促动监管者对那些涉嫌违规的上市公司进行相关调查,从而对上市公司财务重述行为起到有效的监督。

五、内部控制环境

如果说法律环境、经济环境、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是财务重述行为存在的宏观制度环境,那么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环境就是其财务重述行为的微观制度环境。内部控制是企业保护自身资产安全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等目的的一项制度安排。而内部控制环境不仅影响内部控制的建立,还会直接影响内部控制实施的效果。诚实守信的管理层,胜任能力和责任心强的会计人员,尽职尽责的审计委员会等都能大大提高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相反,如果管理层本身就存在弄虚作假、投机取巧的心理,就有可能会产生虚假信息披露的动机;会计人员工作能力较低、责任心不强则会提高会计信息出错的概率;审计委员会的疏忽则降低发现错报、漏报和财务舞弊的可能性,从而导致财务报告出现错误,进而引发财务重述行为。实际上,进行财务重述的上市公司在对其行为解释时,所引用的原因大部分都是“工作人员疏忽”。这说明上市公司本身也认为内部控制环境会直接影响其财务重述行为。

无论是基于盈余操纵等目的的财务重述行为,还是频繁的低级错误引发的财务重述行为,都会损害投资者的利益,不利于资本市场的发展。由于财务重述行为还受到法律环境、经济环境、政府监管等制度安排的影响,因此,应结合相关制度环境对财务重述行为进行规范管理。首先,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高管等相关人员进行虚假陈述和误导性陈述的惩罚力度,加大对注册会计师违法行为的惩罚,建立完善的民事赔偿机制,从而增加上市公司进行财务重述的成本,保障信息披露质量,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其次,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的结构和运行机制,加强政府对财务重述行为的监管。基于成本效益的考虑,政府可以对性质严重的财务重述行为进行重点监管,对其他财务重述行为则采用适当监管的方式进行管理,例如政府可以通过在网站等平台发布上市公司财务重述情况汇总表,将财务重述的次数等统计数据进行公布,通过结合社会监督来约束低级错误的频繁发生,对于财务重述过于频繁的上市公司可以在相应范围内通报。最后,推动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环境进行改善,加强相关人员的工作胜任能力和责任心,明确相关人员的责任和权利,通过工资奖惩、职位晋升等合理的人力资源政策来鼓励认真工作、惩罚工作失误,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减少财务报告的错误或遗漏尤其是低级的错误和遗漏,进而减少财务重述行为发生的频率。

【主要参考文献】

[1] 姜英兵,崔刚,汪要文.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重述的趋势与特征:2004-2008[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10(2):17-27.

[2] 王毅辉,魏志华.财务重述研究述评[J].证券市场导报,2008(3):55-60.

[3] 杨国星.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政府监管[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7(8):52-56.

[4] 周晓苏,周琦.基于盈余管理动机的财务重述研究[J].当代财经,2011(2):109-117.

[5] 周洋,李若山.年报“补丁”与审计责任[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7(11):68-69.

中小学财务制度 第12篇

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 中小企业扮演重要的角色, 截至2012年6月底依据国家工商总局发布的《党的十七大以来全国内资企业发展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的总体数量规模为5651万家, 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7%, 就业人数占就业总人数的65%, 出口值占我国外贸总额的65%, 总销售额占我国GDP总量的60%, 对经济发展具有重大贡献。

二、中小企业运营困境

中小企业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规模小、员工数少: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的定义, 行业分别包括工业, 建筑业, 交通运输和邮政业, 批发和零售业, 住宿和餐饮业, 其资产总额在40000万元以下的, 或者员工人数总额不超过2000人的称为中小企业, 因此, 中小企业规模通常较小, 员工数少。

2.一人身兼数职, 高度依赖员工职业道德:中小企业因规模小, 员工数不如大型企业, 因此在工作职责配置上, 常需充分利用人力资源, 以求人力资源分配的效益最大化, 经常一人身兼多项工作, 因此, 在缺乏严谨的职能分工情况下, 特别依赖群体合作与人格品德修为, 才能有效维持企业正常运营以及降低舞弊的发生。

3.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创新及快速的应变能力:但因为进入门槛较低, 中小企业竞争压力日趋白热化, 中小企业的淘汰率也较大型企业更高, 在适者生存游戏规则下, 如何在瞬息万变的今日成为幸存者或者扩大规模跻身大企业行列, 信息化流程与数据及时取得、分析与正确的决策制定成为关键性因素。但也因为中小企业的特性, 产生以下几个问题:

1.会计制度不健全, 财务报表无法真实呈现实际经营成果:中小企业因规模及人力限制, 有时未设立独立的财务会计单位或专职的财务会计人员, 即使有专职财务会计人员, 也因缺乏财务分析与规划能力, 遇到问题时, 主要依赖人员的直觉与经验, 缺乏缜密的思考和正确的资料分析, 致使难以发掘问题的根本, 甚至发生资金周转失灵现象, 妨碍决策制定的准确性。

2.财务结构脆弱、资金取得不易:因中小企业大多属于个人创业或家族创业, 普遍存在自有资金不足, 但因会计制度的不健全与人员专业知识限制, 使中小企业财务报表无法真实呈现企业实际经营成果, 致使向外寻求资金支持时, 例如像金融机构贷款, 常无法取得金融机构贷款, 形成“中小企业贷款难”等普遍现象。

3.客户是企业重要的资产,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 为了企业生存, 重心更会放在营销活动上, 但中小企业客户对象, 常局限于某些客户中, 但因财务资料的不健全与财务分析的缺乏, 未能及时且正确分析产品成本组成及变化、利润及个别客户所带来的利益分析, 导致失去主要客户或表面亏损但实际具有重大利润的客户机会增加, 这对中小企业的生存而言是更大的隐患。

三、依托电子商务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财务分析制度

为了能提升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和解决企业财务问题, 中小企业更需要实施信息化运营手段, 并且利用数据分析软件辅助营业、成本及财务等方面数据分析, 主要原因如下:

电子商务改变了企业营销及采购模式, 许多企业可以通过电子商务直接与客户或供货商交易, 让中小企业原拥有的竞争优势, 因大企业部分业务可跨过中小企业营销管道直接与客户接触而消退, 为提高中小企业经营能力, 中小企业应开始进行信息化, 提升科技信息应用能力, 发展电子商务环境, 将更容易与客户接触, 与上下游厂商更形密切。

引入电子商务, 使企业将更专注于本身的核心业务上, 如何增加附加价值活动, 降低客户取得成本、降低产品瑕疵率、提高服务质量, 均成为电子商务引入后应注意的问题, 但因中小企业会计制度不健全与人员专业知识限制, 会阻碍电子商务发展。因此, 中小企业主必须跳脱原有的经营思维, 应着手开始实施信息化的运营流程及数据库, 并且随时进行相关数据及财务分析, 成为领域中最具有优势的生产者或供应者, 或者为特定市场中低成本领导者或技术领导者。

中小企业在保持原有较强的灵活性、创新及快速的应变能力下, 可以从资源的角度进行企业经营业务分析, 具体方式如下:

1.逐步实施信息化运营流程及数据库:中小企业因投资规模不大, 各项资源有限, 无法同大企业一次完整实施, 可先从销售流程及采购流程先开始, 先依本身企业特性, 将相关销售及采购流程制度化, 并加以信息化, 有助于电子商务的开展。

2.无论是电子商务的发展或运营流程信息化, 中小企业必需先完善会计制度, 且应重视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会计制度的完善也有助于中小企业交出令人信赖的财务报表, 辅助取得外部资金。

3.建立企业财务分析指针体系, 作为企业信息分析的重要资源。随信息化流程的实施及电子商务的推行, 企业发展瞬息万变, 市场竞争更激烈, 企业信息使用的决策者对信息需求更高, 此显现出中小企业对于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紧迫需求。

4.中小企业在可以利用套装财务分析软件及任务外包来克服人才与财务上弱点。中小企业在建立适合的企业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后, 将分析流程标准化, 运用现有已发展成熟的数据分析软件来辅助从事数据分析工作, 不仅可节省重新开发系统成本, 而且由于在信息化过程中, 相关数据已经被电子化, 依靠标准化分析流程及数据分析软件, 可大幅节省常规数据分析处理时间, 并且可以发现数据错误与异常操作, 弥补中小企业因缺乏部门职能分工与内部控制所产生的控制漏洞;另一方面, 因为缺乏具备相关专业知识的人才, 任务外包可以使中小企业主获得外部专家的辅助, 使得企业决策者快速取得关键信息, 以辅助企业运营决策的制定。

四、结束语

中小企业有其特殊的经营环境与营业特性, 但在信息发达的今天, 固守传统经营方法, 反而容易导致失败, 如果想充分利用电子商务及信息化优势, 仍必需先有良好的企业会计制度及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相较大企业动则数百人及数千万的资金, 如何在有限资源及人力下提升本身的竞争力, 成为中小企业主现在的首要课题。

摘要: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 中小企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了能提升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及解决财务问题, 中小企业更需要实施信息化运营手段, 并且利用数据分析软件辅助营业、成本和财务等方面数据分析。

上一篇:教育引导模式下一篇:县乡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