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类分布范文

2024-07-01

种类分布范文(精选6篇)

种类分布 第1篇

1 调查范围

吉林省主产烟区中有代表性的产烟县(市),覆盖全省植烟县(市)的80%左右。

2 调查内容及方法

2.1 调查方法

苗床期至成熟采收期间,每间隔5d,采用随机踏查的调查方法记录植烟县(市)烟草有害生物的种类、分布及为害情况。

2.2 有害生物种类的鉴定

2.2.1 已报道的有害生物种类

具有典型症状的真菌、细菌、线虫病害,进行病原的分离及镜检,与相关鉴定书籍比对后,确定其种类。

2.2.2 新发现的有害生物种类

未经报道的有害生物种类,严格按照柯赫氏法则进行操作,比对相关鉴定书籍后,明确其种类。

2.2.3 病毒病害

采用相关血清学、分子植物病理学技术方法进行鉴定。

3 结果与分析

经鉴定确定的烟草有害生物种类有107种,其中烟草侵染性病害21种,非侵染性病害8种;烟田害虫28种,天敌9种;烟田杂草50种。

3.1 烟草病害

从表1可知,调查鉴定吉林省内确诊的烟草病害共有29种,其中真菌病害11种、细菌病害4种、病毒病害4种、寄生性种子植物2种、非侵染性病害8种。与20世纪90年代初期调查结果相比较,烟草普通花叶病毒病(TMV)、烟草黄瓜花叶病毒病(CMV)、烟草马铃薯Y病毒病(PVY-N)已经成为影响吉林省优质烟叶生产的主要病害;列当在吉林省白城烟区发生较重,某些植烟田已改种其它作物。

烟草赤星病、烟草野火病受近年来寄主品种、栽培方式的变更及环境条件等方面的影响,为害较以往有所减轻;倘若遇适宜的发病条件,其仍可造成较大的损失,需密切监测其发展动向。

3.2 烟田害虫

由表2、表3可知,调查鉴定确定的烟田害虫有28种,涉及6个目,15个科,以鳞翅目、鞘翅目、直翅目害虫种类居多;烟田害虫天敌9种,涉及鞘翅目、脉翅目等5个目、5个科。与20世纪90年代初期调查结果相比较,烟田害虫种类减少。烟蚜除自身刺吸烟株营养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外,还可作为某些病毒病的传毒介体,带来更大的损失,是吉林省优质烟叶生产过程中必须进行防治的有害生物种类之一;小地老虎、斑须蝽、甘蓝夜蛾在某些年份可对优质烟叶生产造成一定的危害,需密切关注其种群动向,及时开展防治工作。

本次调查在长春烟区柳河县烟田新发现江西巴蜗牛、灰巴蜗牛为害烟叶,属零星发生。

S:主要病害;M:次要病害;R:零星发生病害。下同。S:Main diseases;M:Secondary diseases;R:Sporadic disease.The same below.

与20世纪90年代初期调查结果相比较,烟田害虫天敌种类减少。异色瓢虫、黑带食蚜蝇、大草蛉及烟蚜茧蜂为烟田害虫常见天敌。

3烟田杂草

从表4看出,本次调查鉴定确诊的烟田杂草50种,涉及24个科,以禾本科、菊科种类居多。烟田杂草调查为本次调查新增内容,经调查发现反枝苋、鸭跖草、稗草、马唐属烟田较常见,萹蓄、马齿苋、蒺藜、铁苋菜、刺儿菜、苣荬菜、腺梗豨莶、狗尾草、金狗尾草次之。

4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鉴定确诊的烟草有害生物种类有107种,其中烟草侵染性病害21种,非侵染性病害8种;烟田害虫28种,天敌9种;烟田杂草50种。本次烟草病害、烟田害虫及天敌调查结果与20世纪90年代初期吉林省烟草病虫害调查结果相比较,种类减少;某些次要病害正逐渐的成为影响优质烟叶生产的主要病害。分析多是由于受寄主品种、栽培方式的变更及环境条件的改变影响[4,5],特别是多种化学农药的施用对烟田害虫及其天敌的影响较大[6]。

参考文献

[1]朱贤朝,王彦亭,王智发.中国烟草病害[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2]朱贤朝,王彦亭,王智发.中国烟草病虫害防治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3]吉林省烟草侵染性病害调查组.烟草病害图谱[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4]许玲.烤烟品种和生长势对节肢动物群落动态的影响[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

[5]韦柳妮.靖西县烟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动态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4.

种类分布 第2篇

东海南部海域蟹类种类组成及分布特征

本文根据5月(春)、8月(夏)、11月(秋)和2月(冬)在东海南部海域的蟹类资源调查资料,结合近年相关渔业调查数据,研究分析了该渔场蟹类的种类组成、地理和区系分布及其数量分布的特点.结果表明该渔场蟹类有63种,隶属13科、38属,以热带和亚热带暖水性种为主,属印度-西太平洋区系中的.中-日亚区,与南海关系最为密切,而与黄、渤海关系较为疏远.蟹类分布遍及整个调查海区,但时空分布差异明显,调查海区东南部和沿27°45′N一带海域,平均资源密度指数以夏季最高,达276.8kg/km2,秋季最低,仅为40.1kg/km2;同时蟹类数量分布与水深有较大的关系,以水深100~120m海域数量最大,这与主要种类细点圆趾蟹的分布海域区域明显相关;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经济种类有十几种,其渔获量占蟹类总渔获量83%,在渔业产量中占主导地位的为细点圆趾蟹、光掌(虫寻)、锈斑(虫寻)和武士(虫寻)等.

作 者:叶孙忠 张壮丽 叶泉土 YE Sun-zhong ZHANG Zhuang-li YE Quan-tu 作者单位:福建省水产研究所,福建,厦门,361012刊 名:台湾海峡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OCEANOGRAPHY IN TAIWAN STRAIT年,卷(期):200625(3)分类号:Q178.53关键词:海洋生物 蟹类 种类组成 分布特征 东海南部海域

种类分布 第3篇

有草本、木本、藤本,多数可入药。果实大小不等,红、黄、蓝、紫俱全,天然色素含量高、营养丰富。以Vc含量为例,每100克家葡萄含Vc0.015毫克,而每100克越橘、黑穗醋栗、草莓、树莓、笃斯越橘、沙棘果实Vc的含量分别高达13、250、65、40、15和1102毫克。野生浆果其它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含量也大都高于家葡萄。此外,野生浆果中还含有多种氨基酸、硫、磷、钠、钾、钙、镁等常量元素,铜、氟、碘、铭、硒、锰、钼等微量元素。增强人机体免疫等功能,可见,野生浆果加工利用价值是极高的,是黑龙江省继原粮、原油、原煤等又一珍贵的自然资源和财富;是辽南苹果、宁夏枸杞、西藏藏红花等特产而无法比拟的药食同源珍品。

1.黑龙江省野生浆果资源种类及特点

浆果是经济林中的一个种类,有栽培品种和野生种类之分。代表栽培品种主要有葡萄、黑穗醋栗、草莓等。而野生浆果种群庞大,我所于1986~1988年有目的地对我省野生浆果资源进行了考察,并鉴定记述了果实能加工和鲜食的野生浆果有10科13属27种这些野生浆果都与杂草森林伴生,呈垂直群落性分布,恶劣的环境,使其形成了超常的生态适应能力,生存于山青水秀气纯的山野间,无污染,决定了野生浆果属纯天然绿色食品,具有昂贵的身价和开发利用价值。

2.黑龙江省野浆果的分布与储蓄量

黑龙江省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造就了野生浆果,故有北纬浆果带之称。各种类分布趋势是依山脉而布,受海拔和气候影响,种间呈区域性集中分布较明显。有些野生浆果更是我省独特的资源,其中野生越桔、兰靛果忍冬储量占全国储量的90%,分布于我省的北五味子药理功能最强。据抽查测算,黑龙江省浆果年总产量在50万吨以上,受运输等条件限制年可采集到20万吨左右。近年来全省总利用率不超万吨,其余全部浪费掉。

3.开发利用区划

3.1区划的范围

黑龙江省野生浆果主要分布在西北部的大兴安岭北段,北部沿黑龙江右岸自西北向东南延展的小兴安岭山地,东南部的张广才岭、老爷岭、太平岭和完达山等东部山地。面积为26,3668平方公里,约占全省总面积的58%,山脉的延伸方向主要是由北北东向南南西。海拔高度大多在300-1000米。

3.2区划的性质与原则

野生浆果开发利用区划在充分吸取已有开发利用研究成果和林业、农业、水土保持等专业区划成果,经过综合分析,确定开发利用的合理布局、分区发展方向,以及应采取的措施。区划必须与野生资源发展战略研究紧密结合,既作为战略研究的过程,又体现战略研究的成果。与此同时,开发利用区划又不同于种植规划和种植计划。开发利用区划只进行定性、定向的研究,为制定野生浆果种植规划和种植计划提供基本依据。

区划的基本原则是以客观的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为准绳,要求区划充分反映客观规律,确定野生浆果在什么地区适宜发展(自然属性),在什么地区需要发展(经济社会属性),起到促进野生浆果产业发展的作用。

3.3区划的依据与方法

总结近20年野生浆果开放利用的实践,依据中国气候区划(张家诚 林之光《中国气候》,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中国林业区划(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林业区划办公室 《中国林业区划》,中国林业出版社,1987年)、中国农业种植制度区划(张家诚 林之光《中国气候》,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等有关区划成果和黑龙江省山区、野生浆果分布实际进行区划。

3.4野生浆果开发利用区划结果

根据黑龙江省山区不同区域的生态条件和经济社会状况,区分野生浆果开发利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划分为3个一级区,它们是:

I----西北部大兴安岭越桔开发区。

II----北部小兴安岭笃斯越桔、兰靛果忍冬开发区。

III----东南部张广财岭、老爷岭山葡萄、猕猴桃、五味子开发区。

4.分区概述

4.1西北部大兴安岭开发区

4.1.1自然条件

大兴安岭地区位于祖国最北部边陲,东与小兴安岭毗邻,西以大兴安岭山脉为界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南濒广阔的松嫩平原,北以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与俄罗斯为邻。东经121°12′至127°00′;北纬50°10′至53°33′。面积8.46万平方千米。

地势呈西高东低,位第一阶梯第二阶梯及其结合部,南北走向的中山系大兴安岭山脊以东为第一阶梯地,以西为第二阶梯地。海拔300-700米。全区地形总势呈东北--西南走向,属浅山丘陵地带。北部、西部和中部高。平均海拔573米;最高海拔1528米,系伊勒呼里山主峰--呼中区大白山;最低海拔180米,是呼玛县三卡乡沿江村。冬寒夏暖,昼夜温差较大,年平均气温-2.8℃,最低温度-52.3℃,无霜期90-110天,年平均降水量746毫米,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大兴安岭行政公署辖3个县、4个区。

4.1.2浆果资源分布

该区山高林密,气候寒冷,林下生长着密度很大的红果越桔和笃斯越桔,其次有茶镳子属的各个种,森林草莓等。在林缘有兴安刺玫,悬钩子等,低湿草甸上有少量的兰靛果忍冬。主产市(县)有漠河、呼玛、塔河呼中、新林、松岭区、加格达奇等。这一地区仅红果越桔总储量10万吨以上,人工可采收到5万吨以上。而其它野生浆果(兴安刺玫、悬钩子等)年可采1万吨以上。

4.1.3发展方向

该区主要的开发利用浆果为红果越橘。发展过程中,要强化专业机构,加强资源管理,做到合理规划,克服短期行为,正确处理好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关系。

4.2北部小兴安岭笃斯越桔、兰靛果忍冬开发区

4.2.1自然条件

小兴安岭是东北地区东北部的低山丘陵山地,是松花江以北的山地总称。地处北纬46°28′至49°21′,东经127°42′至130°14′。北部以黑龙江中心航线为界,与俄罗斯隔江相望,边境线长249.5公里,是中国东北边疆的重要门户。林业施业区划面积386万公顷。

西北部以黑河至孙吴至德都一线与大兴安岭为界;南部以德都至铁力至巴彦一线与松辽平原分界。总面积13万平方公里,其中低山约占37%、丘陵约占53%、浅丘台地约占10%。海拔500-800米。

4.2.2浆果资源分布

林区森林茂密,树种较多。有林地面积280万公顷,森林覆被率为72.6%。

该区野生浆果主要有笃斯越桔、兰靛果忍冬、刺五加和刺玫果;其次有红果越桔、悬钩子、茶镳子属各个种,还有东方草莓、森林草莓;藤本植物有山葡萄、五味子等。主产县有孙吴、黑河、逊克、乌伊岭、伊春、萝北、绥滨等。这一区域笃斯越桔储量10万吨以上,人工可采收到6万吨左右,兰靛果忍冬储量在5万吨以上,可采收到2万吨以上,此外,山葡萄可采收到3万吨左右。

4.2.3发展方向

该区开发利用的主要浆果为笃斯越橘、蓝靛果忍冬,其次为五味子。在做好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同时,加快蓝靛果忍冬、五味子的驯化栽培。

4.2.4发展方向

种类分布 第4篇

1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本地区的32家中小餐馆的厨房, 其中中型餐馆13家, 小型餐馆19家;经营场所使用面积在50~90m2的15家, 90~150m2的11家, 150m2以上的6家;就餐座位数在50~75座的18家, 75~100座的9家, 100座以上的5家。

2 样本采集

2.1 采集区域与方法

厨房采集区域为空气、加工食品的操作区 (如刀具以及砧板等) 以及碗柜消毒区域。采集的方法: (1) 采取自然沉降法收集空气样本; (2) 采用棉拭子涂抹法收集物体表面, 如刀具和砧板等。所有的取样操作均在无菌环境下进行, 避免外来细菌的干扰, 并将样本标明来源与编号后, 放入无菌规格板进行保存。

2.2 样本的培养方法

除了采用大肠菌群快速检测纸片进行检测大肠菌群外, 其余的样本均在采样后立即送到微生物检验室 (3h内) , 并置于37℃的恒温下培养24h进行菌种的鉴别以及菌落数统计, 除大肠杆菌菌落总数>50cfu/mL为超标外, 其余菌落数≥5fu/cm2为超标。

3 结果

3.1 样本采集情况

样本的采集分3批完成, 32家餐馆共采集样本235件, 其中空气样本32件, 水样本32件, 砧板表面样本45件, 刀具表面样本52件, 碗具表面样本43件, 消毒碗柜样本31件;样本在采集后送至微生物检验室的时间为30min~2h, 平均用时 (56.3±12.7) min, 且完好无损, 盛装容器未发生形状改变或破损。

3.2 餐馆的细菌谱系分析

235件样本中检测到金黄色葡萄球菌、鲍志贺菌Ⅰ型、鲍志贺菌Ⅱ型、肠炎沙门菌、大肠埃希杆菌、沙门杆菌、大肠杆菌、副溶血性弧菌以及霍乱弧菌。其中多种菌类超标, 尤其以肠杆菌科细菌最多, 如沙门杆菌 (77.8%) 和大肠杆菌 (82.9%) , 详情见表1。

3.3 餐馆厨房的超标细菌分布

除碗具消毒柜外, 有少量的细菌分布, 其余的均有大量超标菌株分布, 如空气、刀具以及砧板处, 其中砧板处最多, 占83%, 详情见表2。

4 讨论

餐馆是公共餐饮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食品安全问题关系着公众的安全,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对于公共安全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意义。食品安全是目前大众比较关注的问题, 其中除了食品添加剂外, 就是食物的微生物检测不达标[3]。食物的微生物检测不达标不仅会给食物的口感和质量打折, 同时微生物所分泌的毒素还会给食用者带来很多不良反应, 严重者会诱发食物中毒, 甚至死亡。目前, 卫生防疫部门关注的主要对象为大型的餐饮企业, 而往往忽视中小型的餐馆, 一方面是由于中小型的餐馆目标较小, 往往分布在不显眼的地方;另一方面是因为中小型的餐馆的管理不正规, 因此缺少卫生质量方面的监测[4]。本文以中小型餐馆为研究对象, 弥补了对中小型监管的不足, 具有重要的研究和理论意义。

本研究发现23家中小型餐馆的厨房中存在着大量的安全隐患, 不仅检测出大量的有害菌种, 而且均处于超标状态, 其中情况最轻的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占8.9%, 情况最严重的为大肠杆菌, 占82.9%。研究表明[5], 肠杆菌科细菌会引起人的肠道疾病, 如腹泻, 呕吐, 不同程度的发热等, 而鲍志贺菌Ⅰ型和鲍志贺菌Ⅱ型会产生志贺菌样毒素, 进一步导致溶血-尿毒症综合征。对于菌群的分布区域研究发现, 细菌在水和空气中均有分布, 而在砧板处分布的最多 (占83%) , 这提示我们应对微生物感染密集的区域进行重点消毒处理, 避免对食物造成污染。

本地区中小餐馆厨房的微生物超标严重, 如不进行整改, 将会对公共安全带来严重影响, 而对中小型餐馆厨房的微生物检测对于有效的进行食品安全的控制有重要的作用, 值得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本地区中小餐馆厨房的微生物菌群种类与分布, 以便进行有效的卫生监督与疾病预防。方法 通过对本地区的32家中小餐馆的厨房不同区域进行样本采集以及细菌培养, 分析菌群以及分布情况。结果 ①32家中小餐馆的多种菌类超标, 尤其以肠杆菌科细菌最多, 如沙门杆菌 (77.8%) 和大肠杆菌 (82.9%) ;②菌群常分布于空气、刀具以及砧板处, 其中砧板处最多。结论 本地区的小餐馆厨房的消毒情况不达标, 需要进行整改, 并对肠杆菌科细菌进行重点消毒。

关键词:中小餐馆厨房,微生物,卫生防疫,菌群分析

参考文献

[1]汤云, 朱云松.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8 (7) :6-8.

[2]崔建忠.厨房里的卫生[J].食品与健康, 2009 (5) :20.

[3]吴国辉, 陈代鸿.重庆市卫生微生物检验室间质量评价[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2, 12 (1) :117-118.

[4]韩海英, 于富丽.浅谈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7, 23 (3) :248-249.

种类分布 第5篇

1 材料与方法

1. 1 病原菌来源选取2010 年1 月1 日~2012 年12 月31日本院从6720 份血培养标本分离出的菌株, 多次培养且菌种相同的患者, 仅采用第1 次结果。

1. 2 方法

1. 2. 1 病原菌鉴定及药敏试验血培养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Bact/Alert3D全自动血培养仪, Vitek-2 鉴定系统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药物敏感纸片和各种培养基均为英国Oxoid公司产品。根据2013 年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 (CLSI) 制定的标准判定药敏试验结果。

1. 2. 2 试验材料血培养瓶、细菌鉴定卡、药敏试验卡均为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产品。

1. 2. 3 质控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5923、大肠埃希菌ATCC 25922、 铜绿假单胞菌ATCC 27853。

2 结果

2.1送检量及首次分离阳性率2010~2012年送检标本阳性率为6.4% (432/6720) , 其中2012年阳性率为7.1% (107/1516) 、2011年阳性率为4.4% (102/2341) , 2012年阳性率为7.8% (223/2863) 。

2.2血培养阳性标本主要菌群的分布检出的432株病原菌包括: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68株 (38.9%) , 大肠埃希菌61株 (14.1%) , 肺炎克雷伯菌39株 (9.0%) , 金黄色葡萄球菌33株 (7.6%) , 鲍曼不动杆菌16株 (3.7%) , 屎肠球菌11株 (2.5%) , 铜绿假单胞菌9株 (2.1%) , 肺炎链球菌8株 (1.9%) , 沙门菌属6株 (1.4%) , 其他肠杆菌科12株 (2.8%) , 真菌16株 (3.7%) 以及其他致病菌53株 (12.3%) 。

2. 3 常见病原菌的耐药性分析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的几种药物有哌拉西林 (82.0%) 、复方新诺明 (80.3%) 、头孢唑啉 (72.1%) 、头孢呋辛 (62.3%) 、头孢曲松 (62.3%) 。肺炎克雷伯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的几种药物有复方新诺明 (82.1%) 、头孢唑啉 (79.5%) 、哌拉西林 (74.4%) 、头孢呋辛 (74.4%) 、氨曲南 (56.4%) 。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的几种药物有:头孢曲松 (81.3%) 、帕拉西林 (68.8%) 、头孢他啶 (68.8%) 、头孢吡肟 (68.8%) 、庆大霉素 (68.8%)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的几种药物有青霉素 (90.9%) 、复方新诺明 (87.9%) 、红霉素 (72.7%) 、克林霉素 (57.6%) 、庆大霉素 (42.4%)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的几种药物有青霉素 (91.7%) 、红霉素 (85.7%) 、苯唑西林 (76.2%) 、复方新诺明 (70.8%) 、克林霉素 (51.8%) 。屎肠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的几种药物有青霉素 (72.7%) 、红霉素 (72.7%) 、氨苄西林 (72.7%) 、左氧氟沙星 (36.4%) 、庆大霉素 (36.4%) 。

3 讨论

3 年全院送检血培养总阳性率为6.4%, 低于宋娟等[2]报道的9.3%, 本院的血培养阳性率偏低, 可能与本院的血培养采样的质量有关, 另外本院只进行需氧血培养, 且通常临床上血培养仅单侧送检1 次, 这也是本院血培养阳性率偏低的原因。

本院阳性血培养病原菌种类分布广泛, 分布状况与其他文献报道不完全一致, 可能是由于临床用药、时间段及地区差异所致。革兰阴性菌中检出率在前2 位的是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 与国内大多医院一致。16 例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患者有7 例为ICU患者, 6 例为儿科ICU患儿, 3 例为其他科室, 这与孙迎军[3]报道的鲍曼不动杆菌在临床科室的分布基本一致, 其报道92.3% 的菌株分离自呼吸道, 52.9%的菌株分布于ICU , 提示鲍曼不动杆菌可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入血后导致血流感染, 应引起医院感染监测部门及医护人员的重视。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处于第2 位,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首位, 由于该菌是皮肤定植菌群, 所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既是最常见的污染菌, 也是血流感染病原菌之一。值得注意的是本院肺炎链球菌的检出率比其他医院报道的高, 8 例肺炎链球菌血流感染患者均为5 岁以下, 且1 例患儿死亡。导致该菌检出率较高可能与本地区肺炎链球菌疫苗接种率较低及青霉素不敏感肺炎链球菌 (PNSP) 比例增高有关。

本院尚未检出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对含酶抑制剂的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头孢哌酮/ 舒巴坦及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低。肺炎克雷伯菌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及阿米卡星的耐药率<20%。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的检出率分别为50.8%和38.5%, 但肺炎克雷伯菌对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率明显高于大肠埃希菌, 这可能是肺炎克雷伯菌携带了多种耐药基因所致。16 株鲍曼不动杆菌中有1 株为广泛耐药细菌, 9 株为多重耐药菌株。

本院尚未检出对万古霉素、利奈唑烷耐药的葡萄球菌和屎肠球菌,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替考拉宁、喹奴普汀- 达福普汀的耐药率低, 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屎肠球菌对替考拉宁、喹奴普汀- 达福普汀全部敏感。11 株屎肠球菌中5 株对高浓度庆大霉素耐药, 1 株对氯霉素耐药。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检出率达到76.2%。

血培养病原菌的分布及常见菌株耐药性分析可为院感监测提供有效的信息, 让临床医护人员了解本院引起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常见菌株的耐药性, 给予患者正确的初始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 改善患者预后, 降低血流感染的病死率。

参考文献

[1]周庭银, 倪语星, 王明贵.血流感染实验诊断与临床治疗.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184.

[2]宋娟, 华川, 于颖, 等.血培养标本8223例中病原菌菌群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3, 25 (1) :60-62.

种类分布 第6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时间及站位

调查时间:2006年10月(秋季),2007年1~2月(冬季),2007年5月(春季),2007年8月(夏季);调查站位:在南海北部陆架区200 m等深线以下的浅海海域,自西向东布设A、B、C、D、E 5个大致与等深线正交的断面,各断面由里向外大至呈现偏南方向,在每断面沿水深梯度布设采样站点,站点位置分别设在10、20、30、40、60、80、100、140和180 m水深处,每个断面有9个站点,采样站点的数量达到45个,5个断面分别位于湛江、阳江、珠江口、红海湾和汕头的沿海至外海(图1)。渔业资源调查均按《海洋调查规范》[8]进行,调查均于白天进行,每个站点拖网1次,拖时为1 h,平均拖速为3.3 kn。

1.2 调查船和调查网具

调查船租用北海渔业总公司的“桂合渔80151”。调查船总吨242 t,主机功率为441 kW,船体全长36.8 m,船宽6.8 m,吃水深3.8 m;调查网具为底拖网80.8 m×59.5 m(36.6 m),浮纲长36.6 m,网衣全长60.6 m,网口周目数808目,网口目大100 mm,网囊目大40 mm。

1.3 资源密度计算方法

关于资源密度的计算方法,采用扫海面积法[9]进行估算,计算公式为:

S=d/a(1-E)

式中S为资源密度(kg·km-2);d为渔获率(kg·h-1);E为逃逸率,取与鱼类相同值0.5[10];a为调查船每小时的扫海面积(km2)。

2 结果

2.1 种类组成和优势种

2006~2007年南海北部陆架区4季的调查结果,渔获中头足类种类数见表1。从表1得知,渔获物中头足类共有28种,隶属于3目5科8属。

根据渔获物中个体大小悬殊的特点,选用PINKAS等[11]提出的相对重要性指数IRI,研究渔获物数量组成生态优势种的成分,依此划定每个种在种群中的作用,IRI计算公式为:

IRI=(N+W)F

式中N为头足类某一种类的尾数占头足类渔获总尾数的百分比;W为头足类某一种类的重量占头足类渔获总重量的百分比;F为某一种类出现的站位数占调查总站位数的百分比。

头足类中IRI见表2。从表2可得出,IRI值在1 000以上的有3种,分别为剑尖枪乌贼、杜氏枪乌贼和中国枪乌贼,这3种头足类全为枪乌贼类,其渔获率之和为4.84 kg·h-1,占头足类总渔获率(9.53 kg·h-1)的50.79%,由此确定这3种为头足类的优势种。

2.2 种类的水深分布

将头足类的种类分布与水深的关系列于表3。从表3可得出,头足类的种类分布与水深有密切的关系。其中剑尖枪乌贼、中国枪乌贼、金乌贼、神户乌贼、虎斑乌贼、目乌贼、白斑乌贼、短蛸、弯斑蛸、砂蛸、真蛸广泛分布于调查区域任何水深的水域;杜氏枪乌贼、田乡枪乌贼、莱氏拟乌贼、柏氏四盘耳乌贼分布于10~100 m水深的水域;拟目乌贼、图氏后乌贼分布于10~140 m水深的水域;双斑蛸分布于10~40 m水深的水域;暗耳乌贼分布于20~80 m水深的水域;条纹蛸分布于40~180 m水深的水域;太平洋褶柔鱼、罗氏乌贼分布于80~180 m水深的水域;针乌贼分布于100 m水深的附近水域;椭乌贼分布于80 m水深的附近水域。

2.3 渔获率分布

头足类平均渔获率为9.53 kg·h-1,组成头足类3个类群中,枪乌贼类渔获率为5.37 kg·h-1,占头足类的56.35%;乌贼类渔获率为2.85 kg·h-1,占头足类的29.80%;蛸类渔获率为1.32 kg·h-1,占头足类的13.85%。组成头足类3个类群的渔获率分布以枪乌贼类最高,其次是乌贼类,蛸类最少。

头足类渔获率沿不同断面的季节分布见表4。从表4得出,头足类平均渔获率为9.53 kg·h-1。从不同季节来分析,夏季分布最多,冬季分布最少,渔获率从高到低的分布季节依次为夏、秋、春和冬季,分别为13.90、10.59、6.97和6.67 kg·h-1,这与以往头足类调查结果夏、秋季分布多,冬、春季分布少相一致。从不同区域来看,A断面平均渔获率为11.95 kg·h-1,秋季最高,春季最低,渔获率从高到低的季节依次为秋、夏、冬和春季;B断面平均渔获率为10.22 kg·h-1,夏季最高,冬季最低,渔获率从高到低的季节依次为夏、秋、春和冬季;C断面平均渔获率为9.63 kg·h-1,秋季最高,冬季最低,渔获率从高到低的季节依次为秋、春、夏和冬季;D断面平均渔获率为8.68 kg·h-1,夏季最高,春季最低,渔获率从高到低的季节依次为夏、冬、秋和春季;E断面平均渔获率为7.20 kg·h-1,秋季最高,春季最低,渔获率从高到低的季节依次为秋、冬、夏和春季。从上分析可得,头足类渔获率从高到低的分布断面依次为A、B、C、D和E,渔获率区域分布自东向西递增,也就是粤西海域分布最高,珠江口附近海域次之,粤东海域分布最少。

头足类渔获率沿水深梯度的分布见表5。从表5得出,头足类渔获率分布状况是100 m水深分布最高,达21.94 kg·h-1;10 m水深分布最低,只有2.62 kg·h-1;渔获率沿水深分布从高到低依次是100、80、60、140、180、40、30、20和10 m,分别为21.94、13.18、10.98、9.76、9.11、8.72、6.00、3.49和2.62 kg·h-1。

2.4 资源密度分布

根据扫海面积法来估算头足类的资源密度,扫海宽度取上纲长度的2/3,则每小时的扫海面积为0.15 km2。不同季节的资源密度见表6,不同季节的区域资源密度分布见图2。从表6得出,头足类的资源密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动,夏秋季高,冬春季低,其分布从高到低的季节为夏、秋、春和冬季,

分别为185.33、141.20、92.93和88.93 kg·km-2,年均资源密度为127.10 kg·km-2。

3 讨论

头足类具有垂直移动习性,即白天聚集于底层及近底层,晚上上浮至中上层及表层。为了更客观反映该海域头足类的种类组成和区域分布状况,该项目调查采用底拖网作业方式,由于底拖网作业网口较高,且调查作业均于白天进行,这样能充分反映头足类的资源分布状况。

该项目调查设置5个断面,每断面沿水深梯度分别在10、20、30、40、60、80、100、140和180 m水深设置调查站点,采样站点数量达45个,调查范围广、站点多;而且调查次数为4次,分别代表4个季节,这样能充分反映头足类在南海北部陆架区的区域及季节分布状况。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南海渔业资源呈现衰退趋势,而渔业资源衰退到一定程度不仅是体现在数量上的减少,而且体现在种间或种群间的更替现象上。根据南海区渔业统计资料[7],为使南海北部陆架区头足类资源得到可持续利用,应该控制捕捞强度。另外,拖网的作业习惯对头足类的区域分布和资源状况也有一定的影响,南海区拖网作业多集中在100 m以下的浅海海域,而100 m以上的深海海域捕捞强度相对较轻。因此,为了保护近浅海头足类资源,建议控制近浅海底拖网渔业,适当引导底拖网渔业向深海外海发展。

摘要:根据2006~2007年南海北部陆架区4季的调查资料,分析该海区头足类的种类组成和资源密度分布。结果表明,头足类有28种,分隶于3目5科8属;优势种为剑尖枪乌贼Loligoedulis、杜氏枪乌贼L. duvaucelii、中国枪乌贼L. chinensis;头足类渔获率区域分布自东向西递增,A断面最高(11.95kg·h-1),E断面最低(7.20kg·h-1);渔获率有明显的季节变动,夏、秋季较高,冬、春季较低,平均渔获率为9.53kg·h-1;头足类60~180m水域分布较多,并密集分布于100m左右水深处;其平均资源密度为127.10kg·km-2。

关键词:头足类,种类组成,资源密度,南海北部陆架区

参考文献

[1]李复雪,陈清潮.小型头足类及幼体[R]∥曾母暗沙—中国南疆综合调查研究报告.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163-177.

[2]李复雪,陈清潮.南沙海区乌贼属一新种[J].热带海洋,1989,8(2):6-10.

[3]董正之.中国动物志:软体动物门头足纲[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1-201.

[4]农牧渔业部水产局,农牧渔业部南海区渔业指挥部.南海区渔业资源调查和区划[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89:106-131.

[5]董正之.世界大洋经济头足类生物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275.

[6]董正之,吕荣书,李永明.南海深海区头足类调查简报[J].海洋科学,1982(2):45.

[7]郭金富,陈丕茂.南海头足资源开发利用研究[J].热带海洋,2000,19(4):51-57.

[8]国家技术监督局.海洋调查规范[S].北京:标准出版社,1992:32-37.

[9]林金錶.南海北部大陆架外海区底拖网鱼类资源现存量及可捕量的探讨[J].海洋通报,1983,2(5):55-64.

[10]AOYAMA T.The demersal fish stocks and fisheries of the South China Sea[R].Rome,FAO/UNDP,SCS/DEV/73/3,1973:5-67.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种类分布】相关文章:

裂缝种类05-22

虫害种类05-31

药物种类06-27

不同种类07-26

生物种类08-01

种类调查08-11

工艺种类论文05-14

有害生物种类07-31

作业开设种类06-15

玉雕种类简介08-04

上一篇:读者咨询下一篇:肱骨远端C型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