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成本范文

2024-06-21

体制成本范文(精选9篇)

体制成本 第1篇

一、完善医院成本核算重要性

完善成本核算是增强医院的市场竞争力,及时反映医院的成本运营情况的有效措施,是提高医院内部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成本核算工作关系到医院的各个部门,成本核算可以及时地发现医院各部门管理中存在问题,帮助管理者及时做出改进的措施,提高医院整体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新医改对医院的会计制度提出了改革,加强完善医院成本核算工作也是顺应新的医院会计制度的要求。

完善医院成本核算将解决看病贵这一大难题。看病贵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医院很难对医疗服务给予一个合适的定价,目前医疗服务按项目收费和报销的补偿机制,其表现形式之一是,医疗服务项目定价偏低,而药品和耗材的价格偏高,依据目前的补偿机制,药品可以顺价加成10%~12%,耗材允许加成5%,这也是容易出现过度医疗的行为。伴随着新医改的推进和成本核算实施后,不仅能够为医生的知识水平和医疗技术进行准确的定价,而且医生在给病人看病时,就会把一些不必要的检查项目去掉,也不再一味开昂贵的进口药。这样一来,能为每个患者省下不少开支。

二、新医改背景下医院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核算基础比较薄弱

医院体制改革前,医院的资金收入及支出,都属于国家财政管理范畴。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相关制度出台,国家给予的财政支持越来越少,但医院属于事业单位性质,医院的管理者大多数是医学方面的专家,在医院成本管理以及运营方面却显得力不从心,往往忽略了成本核算对于医院的重要性。导致管理中成本的发生和成本责任相互之间没有联系。这样对于医院成本核算工作的正常开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医院成本核算与控制也受到了相应的阻碍。

没有树立成本意识与核算观念,导致医院成本核算基础和意识改变不彻底,从而对医院本身的成本核算执行不彻底。而医院事业单位的性质,医院成本核算员在职位上相对稳定,积极性不高。此外,成本核算缺少对各科室的监督和有效管理,成本核算没有覆盖医院各项目,各项目成本核算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从而导致成本核算比较薄弱。

(二)成本核算的体系不健全

2010 年12 月出台的新医院财务制度相对于老制度,更加突显公立医院的公益性特点。而医院依靠政府各项提供的支持来维持医院的持续发展,来凸显公益性特点,这样很容易导致对成本核算工作的忽视,缺乏正确的指导,加上无相关分析评价制度,医院的成本工作脱离实际,成了无用功。

应新制度新要求,成本核算工作须贯彻整个经营活动,整体掌控成本。经营活动后以及经营活动前的成本核算工作长期以来一直良好开展,而对于经营中的成本核算工作一直缺失,导致不能全程的成本核算,造成一定浪费与损失,降低成本核算工作成效。

(三)成本核算的方法不统一

复杂的医院成本,繁多的服务种类,导致医院的成本核算中的不确定性很多,导致很多医院的成本核算管理难以规范。比如,现在很多医院在成本核算过程中,科室难以区分,大科室分成几个小科室,几个小科室合并成大科室,科室之间地理位置相邻,再加上不同科室的分配形式不同,动机以及目的也有差异,导致科室间的成本费用界限不清。这样成本核算中,对于间接费用即难统计又难分摊。这样一来,科室的收支状况就与医院的收支出现了不协调。

虽刚出台了新的医院财务制度,不可能对于核算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面面俱到,如病种成本核算。医院财务制度中对此的讲解不够明确,以至于在实施的过程中没有统一的方法和标准,医院各行其是,影响了执行的效果。

三、完善医院成本核算问题的方法

(一)提高全员成本意识,培养全员综合素质

在医院成本核算当中,新财务会计制度的成本核算属于较为前沿的部分,须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坚持开拓创新,积极地去探索新的工作领域。只有通过知识积累、良好的钻研精神及破除之前旧意识,才能够对其中的内容有深一层次的理解。

一是宣传对象的点面结合,除院领导,还有各科室主任、护士长和广大的医院员工,需要不断地强化自身的成本意识,充分了解自己的岗位职责和权利义务,以正确处理自身工作与全员成本核算管理的关系。不仅能够有利于医院的成本控制,也有利于医院成本核算顺利的开展下去。二是采取培训、院周会、学习交流会等形式反复动员宣传教育,拓展宣传的广度和深度,以提高业务素质及能力。

(二)建立成本核算评价体系

在医院体制改革背景下,构建成本核算体系是必然的。可以通过对问题进行内外部调查和研究,与医生、护士及其他相关工作者进行沟通,发现问题,寻找相关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参考可行性建议基础上,完善各种基础工作,为医院成本核算工作奠定基础。要积极开展成本分析,了解成本动态,在经营中掌握成本,抓住成本变动规律,完善成本核算,提高成本核算工作水平。

对成本核算工作建立成本分析评价体系,不定期依据成本核算成果和体系指标,采取科学方法,检验医院近期成本核算工作情况。对于出现问题反馈、解决、跟踪、落实,提高医院管理效率,让成本核算工作发挥辅助管理决策作用。

(三)用科学的成本核算方法进行

成本核算的工作过程需要科学化和规范化,需要科学、有效的核算并符合当下医疗制度改革背景下的方法完成整个核算管理过程。比如,对于各科室成本核算体系,全成本核算同时,不能随意核算间接成本,忽视间接成本的作用。也不能因科室多、杂且性质不一而采取一刀切,应针对科室特点,采取恰当的方法。

不同医院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找方法,新的制度未详细讲解处理方法,可以借鉴别的医院处理方式,但切忌借鉴时生搬硬套、全盘照抄,应考虑自身医院性质,如本身是专科医院最好借鉴其他专科医院,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四、总结

完善成本核算道路还很长,还有各式各样的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去解决。医院需结合自身情况积极完善成本核算工作,降低医疗服务成本,以更好地促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医疗体制改革的发展,造福百姓。

摘要:医院成本核算是规范医院经济活动、防范财务风险和调节不合理医疗费用的重要手段,是解决新医改背景下“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一大途径,是促进新医改改革的一大措施。通过对新医改背景下的医院成本核算问题进行探究,提出一些意见,以期推动新医改改革工作的进行。

工程成本管理体制的几点思考论文 第2篇

施工单位工作人员在建设工程施工前的准备阶段内,其控制工作主要包含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工作人员需要结合建设工程的设计图纸和相关技术资料,并在此基础之上对该建设工程之中的采用的施工方法、施工环节的先后顺序、施工作业组织的形式以及建设工程之中需要使用的施工机械设备的型号选择工作等多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之后施工单位工作人员可以采用价值工程原理来进行施工方案制定工作,借此制定出成本最合适、技术最先进的施工方案。通过结合施工单位的.成本管理工作目标,在分部分项工程的事物工程量的基础之上,通过练习建设工程人工费用定额、材料费用定额等方面节约计划,并在此基础之上结合该建设工程的施工方案,制定出一个明确详细的成本计划,之后通过施工单位的各个部门、施工队通过分工合作将之分解,同时将责任成本落实到每一个施工单位工作人员身上,为后续的成本控制工作打下基础。通过结合建设工程项目的工期以及施工作业人员的人数来及进行工程成本预算工作,同时对施工单位工作人员的责任成本进行相应的明确,从而使后期的成本控制工作以及绩效考核工作能参考相应的信息,借此能有效提高建设工程施工单位的成本控制工作和绩效考核工作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3.2建立全员成本控制体系

建设工程成本管理工作不仅是施工单位成本管理工作人员的责任,同时也是施工单位其他项目管理工作人员的责任,因此其他工作人员必须要结合自身的工作肩负起相应的责任。因此施工单位要想有效提高建设工程成本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就需要将所有建设工程建设工作人员组织起来,严格按照各自的分工进行工作。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建设工程施工单位要想实现自身的进一步发展,就必须通过构建建设工程成本管理体制的方法来有效提高自身成本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借此有效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从而促进建设工程施工单位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阮振旻.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当代经济,2016(11):108~109.

体制障碍限制着硬成本优势的发挥 第3篇

而这群有聚集习惯的台湾创业者,其投资行为被誉为“侯鸟迁徙”:从东南亚到珠三角,再到长三角,台商留下了候鸟般的迁徙轨迹。这群创业投资触角敏锐的人,总是能发现创业成本低并适合生存的地方,而当这些地方度过了自己的成长期,商务成本逐渐提高,台商又会开始迁徙。

这种迁徙轨迹与迁徙趋势让我们意识到,它隐含着环渤海地区不仅创业成本低,而且人才资源相对丰富。环渤海地区包括京津唐地区,因此毋庸置疑,京津唐地区的创业硬成本优势是相对突出的;东北三省大部分地区也涵括在环渤海地区内,所以请读者关注我们即将推出的《中国区域创业成本系列调查——东北地区篇》。

然而,京津唐地区在三大经济圈中,经济实力相对弱一些,经济联系与协作程度最低。京津唐地区区域行政壁垒、分工协作的体制障碍较严重,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相对比较慢,以京津为双核心,带动两翼的局面远未形成。京津唐地区在创业软成本方面,创业者需要付出很多。事实上,相对于硬成本,创业软成本来得更为重要,硬成本优势难以抵消体制障碍等软成本让创业者付出的高昂代价。真正主导决定创业者创业成本的,乃是社会“软环境”、创业“软成本”。大量的实践已经证明,市场、法治、信息、国际 化程度,还有科技发展水平、交通便捷程度、人才综合素质等等“软成本”是否具有优势,相对于土地、人力等“硬成本”,对成功的创业往往更具决定因素。

随着京津唐地区区域经济的发展,目前该区域已经从北京一枝独秀向京津双头并进转变,而且随着整个经济水平的发展,区域一体化进程将进入实际合作阶段。京津唐地区经济一体化从经济实力和产业发展上来说,已经具备了良好的条件。创业软环境正得到逐步改善,创业软成本在政府的努力下呈下降趋势。

而且在北京这一强大的研发中心的推动下,京津唐地区产业的技术水平会有较大提升,高新技术产业会得到长足发展。随着区域合作意识的日益增强,天津、唐山等等城市的创业企业可以更加充分地利用北京的研发资源,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只有消除体制等等障碍,用软成本、软环境吸引创业者到京津唐地区进行创业投资,这样,比较低的创业硬成本对创业者才更具有吸引力和引导力。

基于成本管理的精益会计体制研究 第4篇

一、精益会计体制应用优势

(一)有利于杜绝财务会计流程中产生的所有的浪费

精益初始阶段,绝大多数供应商认证计划都处于没有实施的状态中,无论是存货看板控制,还是采购看板空盒都还没有进行大面积的推广应用。会计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如果不仅仅从事交易审计以及行政事物,企业就需要将毫无益处的交易全部都消除,以此确保价值流就位,这样会计人员才有可能从繁琐的交易审计以及行政事务中投身到精益改进中。比如现代企业会计人员更多的时间是用来记录账簿,而如果企业将毫无用处的簿记工作消除,会计人员的时间将会增加,投身到精益改进中,企业将会获得更大的利润。

(二)有利于消除毫无益处的交易与控制

应用精益会计体制之后,企业会对原有的制造交易系统进行改进, 甚至是完全的摒弃。传统制造企业一般情况下,会将车间生产经营进度进行有效控制,同时对员工以及原料信息等都要进行不断的追踪,以此保证年度财务预算与企业经营进度相同。但是如果应用精益会计体制之后,制造企业生产某种产品,只需要几个星期,甚至只需要几天,这主要是因为此种会计体制以客户需求为根据,依靠看板等拉动方式来进行生产控制,这样很多交易与控制环节都省略,必然提高了交易的效率,同时还能够实现成本、人工等成本的实时控制。

(三)有利于企业制定良好的决策方法

企业应用精益会计体制期间,传统成本管理系统中糟粕部分会被废除,所以企业几乎不会应用传统的标准成本会计管理系统,而会选择应用更为简单的成本核算方法。精益会计体制着重对企业生产过程所产生的价值流进行了解,同时也能够对企业决策产生的影响进行反映。价值流成本与传统成本管理体系相比,更容易被会计人员所接受, 因为价值流成本所应用的计算方法非常简单。对此,会计人员并不需要通过标准成本而计算出相应的利润率,其重点基本上都放在精益会计制度使用之后,能够为企业带来的效益研究上。尽管精益会计应用过程中,所制定的企业决策未必都是正确的,但是只要企业决策者依据企业现有发展情况以及企业未来发展战略目标,决策通常都不会产生过大的偏差。精益会计方法为企业决策提供了真实有效的财务结果, 由于此种方法非常简单,这样财务人员都能够将更多的时间放在其他业务上,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也会有所提升。

二、基于成本管理的精益会计体制的构建

(一)成本管理体系构建

成本管理体系的构建是精益会计体制的重要的构成部分。在精益会计体制下,成本管理主要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财务信息,其主要是用来进行成本决策,这些财务信息也能够企业成本考核提供参考;第二部分,非财务信息,其主要是由客户价值、质量成本等相关性指标构成。

(二)财务信息层面

所谓财务信息简单的说就是指数据信息,完全由货币形式来展现, 其与其他资料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共同反映出企业资金运转情况。财务信息层面包括了成本决策、价值流成本核算、等。标准成本法在进行成本决策时,由于自身的缺陷比较大,某些企业可能会选择使用作业成本体系来弥补缺陷,以此来有效消除间接费用分摊存在的各种问题,尽管作业成本法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需要财务人员进行大量的工作。 在精益会计体制下,企业可以选择应用JIT存货管理决策方法,不仅能够解决上述问题,同时也能够为企业的生产系统的完善提供了帮助。

精益会计体制下,成本核算更显高效与简单,因为很多无意义的交易已经消除,价值流团队能够随时获得想要的信息。价值流成本核算方法,最为显著的优势就是以价值流来衡量财务信息,因此很多无用处的信息无法进入到成本核算中,因此提高了成本核算的准确性。

(三)非财务信息层面

企业发展运营过程中,非财务信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财务人员将未能在财务报表中体现出来的信息都归为非财务信息。该层面包括了很多信息,其中重要的有客户价值、时间成本等。在精益会计体制下,企业会以客户需求为核心,不断的提高产品质量以及售后服务质量,同时企业通过大量的分析研究,能够有效挖掘潜在客户,进而企业效益。为了减少客户的购买时间,企业管理者应该对产品的服务做好事前的准备,对企业经营范围内的网点须做到安排周密;同时企业管理者要努力提高生产流程运营效率,保证产品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知基于成本管理的精益会计体制的建立是企业未来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现代企业所应用传统标准成本方法缺陷众多, 并不适合企业发展,尽管企业采取了其他的成本计算方法,但是依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精益会计体制下,不仅成本的计算方法比较简单, 同时也利于企业进行快速决策。但是由于现代企业财务人员主要进行簿记等工作,并没有时间进行精益体制的改进,为此,我国企业应该逐步的消除无意义的财务工作。

参考文献

[1]王琳.基于精益会计的制造业供应链绩效评价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0

[2]吴腊.浅析精益成本管理在企业中的运用[J].经济师,2010;07

体制成本 第5篇

1 建筑经济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1 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理念落后

许多建筑企业在进行内部建筑经济成本的管理工作当中,缺乏先进的成本管理理念,使得管理意识落后而导致成本观念出现了一定的问题。首先,企业缺乏对风险的防御意识和前瞻性的成本管理理念,往往是在问题出现时才进行解决与处理,而不是具有前瞻性质的预防。滞后性使得企业不能够很好地控制问题的发生,陷入了成本管理的被动局面。此外,在进行经济成本的管理过程当中,企业管理者缺乏动态性变化性的管理意识,只是对建筑施工的具体阶段进行成本控制与管理,而对于全程性的成本管理却缺乏应当具有的意识,没有在建筑项目的整个过程当中进行成本管理理念的贯彻。同时,在进行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工作中,往往只是局限于目前的现象进行具体的分析,缺乏对工程进度以及全局动态性变化因素的考虑,进而使得成本管理控制与工程发展状态不相适应。此外,建筑企业往往还会由于缺乏全面客观的经济成本管理意识而导致问题的出现,有些建筑企业对表面上的成本管理工作具有足够的意识,例如人员以及材料成本管理,而隐性存在的建筑成本问题却得不到有效的关注,例如设计的变更所导致的成本增加问题等。忽略建筑工程的全面管理却仅仅注重眼前的经济效益会导致企业由于缺乏全面规划而导致成本管理存在问题,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理念的落后性将限制其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1. 2 建筑经济成本管理体系与制度不完善

首先,部分企业存在着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组织得不到有效保障的问题。其并不进行专门成本管理部门的建立和建设,往往由财务部门进行兼职。而有些建筑施工企业进行成本管理控制的工作部门过多,导致分工不明以及职责划分不明确的问题出现,职能交叉与工作重叠都会使得其工作人员在进行成本管理时互相推诿,不能够进行责任的有效追究和落实。其次,部分建筑施工部门缺乏完善的奖惩制度,缺乏对奖励和处罚制度的重视和落实,不能够对工作人员进行监督以及激励,使其在工作时缺乏热情和动力,无法增强其责任心,进而导致成本管理工作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此外,还存在着经济成本核算监督机制并不健全和完善的问题,许多建筑企业的成本核算工作存在着例如核算方法错误、核算结果缺乏审查的问题。企业还缺乏对于成本管理的监督执行者,现有的监督机制缺乏主动性和有效性,不能够有超前性的对问题进行监督和管理,影响了建筑企业的建筑经济成本核算与管理工作开展。

1. 3 工作人员素质建设有待加强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涉及的工作人员不仅仅包括建筑管理人员,还包括具体的施工人员,这些工作人员对于企业的项目建设和成本管理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需要企业进行关注和对其的素质建设培养。首先,素质不足的建筑工程管理人员会导致对建筑的管理不到位。在建筑管理工作人员中,企业往往会缺乏既掌握建筑管理知识、又熟知成本管理内容的复合型人才,缺乏专业的建筑管理人员不仅会影响企业的成本管理,还有可能对建筑效果产生负面影响,不能与市场经济下的建筑行业发展现状相适应。同时,企业还存在着具体施工人员素质有待加强的现状和问题,在对建筑工程进行经济成本的控制与管理时,企业往往将这一项重要工作交由财务人员进行,没有将其与具体的施工人员利益进行有效的联系,使施工人员缺乏足够的责任意识。此外,施工水平参差不齐的工作人员可能会出现偷工减料等重大问题,使企业的成本管理遭受巨大的挑战,影响企业的良好发展。

2 加强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有效策略

2. 1 及时更新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理念

首先需要企业管理者树立起具有前瞻性的成本管理理念,意识到建筑企业加强经济成本管理控制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尽早地进行问题的预防,并且对于成本的预算进行严格的监督与控制。同时,还要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进行建筑经济成本的管理,使成本管理工作能够有完善的体制和制度作为依据。同时,还要树立起动态化全程化的经济成本管理理念,关注建筑工程的每一个具体的细节,从项目的投资与决策、设计一直到工程竣工以及复核审查,使经济成本管理工作能够渗透到每一个建筑施工的细节当中。建立动态化的成本管理意识需要企业监督部门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审查,进而有利于问题的及时发现和解决。此外,企业不仅要关注存在于表面的建筑经济成本管理项目,对于隐性的经济问题内容也要进行严格的监督,综合进行长远经济利益发展的策略制定,在树立统筹兼顾的管理意识同时,加强各个部门的工作配合,使成本管理能够科学有效,责任清楚明确。

2. 2 完善健全建筑经济成本管理体系与制度

企业首先要确保经济成本管理部门能够得到有效的组织保障,设置和建设专门进行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职能部门,合理地进行责任的明确与具体工作的分工,避免出现工作重叠的现象,使各个工作部门都能够进行有效的配合与协调,完善成本的管理与控制工作。其次,建筑企业务必要加强对成本管理的奖惩制度建设,激发和鼓励工作人员进行成本管理工作的热情与积极性,增强责任意识与工作水平。此外还要进行成本核算制度的建设和完善,采取准确的成本核算方法,避免误差和问题的出现,强化经济成本的管理与控制。

2. 3 强化工作人员素质与队伍建设

企业务必要进行专业性人才的引进,采取招聘以及高校引进等方式不断的吸纳专业性建筑管理人才,提高企业的建筑经济管理水平,降低问题出现的可能性,确保企业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和保障。同时,还要加强对企业建筑经济成本管理技能的培训,综合多种专业培训方式提高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平与工作技能,确保培训能够为企业的人才建设提供动力。建筑企业还应当以进行成本管理为主要任务进行人才的择优选拔,提高有能力者的待遇,促进其工作技能的发挥,推动建筑企业的建设和经济成本的管理。

3 结 论

总之,在我国建筑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建筑施工企业如何能够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有效地加强自身建筑经济成本管理是关系着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问题,企业想要快速地提升自身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就必须要建立健全完善科学有效的建筑经济成本管理机制和体系,确保经济成本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建筑施工企业要加强对经济成本管理的相关观念,推动企业内部的经济成本管理发展速度,并且及时的发现和解决新经济体制下企业内部存在的建筑经济成本管理问题,以有效的策略和方法进行问题的完善和补充。确保企业能够顺利进行工程项目的施工,增强自身的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而更加顺利快速地发展。

摘要:建筑与施工企业如何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更好地进行建筑经济成本的管理是企业一直重视的重要问题,其中改善成本管理理念并且针对性地加强管理措施都是有效的方法。本文旨在对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建筑企业经济成本管理进行分析,并提出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策略。

体制成本 第6篇

随着现代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营环境的变化, 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及产品差异程度的降低, 企业之间的竞争渐趋白热化, 同时一些生产材料价格的上涨, 导致作为企业经营利益核心的成本重新引起企业的高度重视。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寻求生存、发展和壮大必须精打细算, 在降低成本的途径方式上下功夫, 在增加营业收入的同时, 努力采取和实施各种降低成本的有效方法。否则, 即使企业的营业额再高, 规模再大, 都将难以在市场竞争中获得生机, 更无从谈发展壮大。

二、成本的概念及表现内容

成本作为商品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也是商品经济的价值范畴, 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 企业消耗资源的货币表现。随着管理成本内容的不断发展变化, 成本的构成内容也不断发展变化。根据国家相关规定, 成本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消耗性费用, 主要是商品生产中已消耗的原料、材料、燃料等的价值, 如钢铁企业生产中消耗的各类铁矿石的价值等; (2) 折旧费用, 就是企业拥有的固定资产如企业的办公桌椅、电脑、机器厂房等的折旧; (3) 工资, 就是马克思资本论里谈的生产者的必要劳动所创造的价值, 也是劳动力再生产的一个重要条件。

在微利竞争时代, 成本领先战略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杀手锏。一个企业一旦总成本低于同行而处于领先的地位, 就可以使那些对价格敏感的顾客忠诚于本企业产品, 从而保持和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 并扩大获利空间, 增强竞争力。

三、我国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 成本管理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相同的产品, 如果性能、质量差不多, 那么成本就是决定产品价格高低的主要因素, 并进而形成产品性价比的差异。因为只有把成本降低, 产品的价格降低了, 产品的性价比才能在竞争中突显优势。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

我国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经过多年发展, 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但是也还存在很多问题,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企业单纯追求降低成本来追求利润最大化, 而没有把握好降低成本的条件和限度, 导致产品质量和企业效益的下降。现实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部分企业降低材料的使用数量, 如建筑企业用细钢管代替粗钢管, 这一行为已经严重影响了企业的信誉, 并导致企业产品的滞销; (2) 很多企业在降低成本过程中仅注重材料、人工、生产费用的降低, 却忽视了现代企业在发展过程中, 有很大一部分费用用在产品研发、试验阶段和后期的维护阶段, 这样的话会导致企业成本信息失实; (3) 成本降低控制过分依赖财务部门, 而忽视成本降低其实需要企业全体人员的协作, 采购人员控制采购成本, 生产人员控制生产成本, 这样的话也容易造成浪费。

四、降低企业成本的途径

经过对我国企业在成本管理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的研究分析, 提出以下几点建议来降低企业成本。

(一) 降低采购成本

现在市场竞争激烈, 原材料市场管理又比较混乱, 致使原材料市场价格不稳定。要想降低采购成本, 首先必须了解原材料市场行情, 利用现代信息科技先进手段, 如网络等对原材料企业进行选择性判断;其次, 要建立本企业良好的信誉, 维护好原材料老顾客群, 这样的话可以避免原材料价格的浮动。

(二) 选择具有优势的地理位置

企业地理位置的好坏也对企业成本的降低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如果选择的地理位置具有靠近原料产地、能源供应充足、运输成本较低、人力资源分布较广、离消费市场比较近等特点的话, 企业就会具有很大的成本优势。

(三) 必须提高企业全体成员节约成本的意识

如果一个企业只有领导层或者相关人员重视企业成本的降低, 但是其他成员无此意识的话, 那么在领导强调要节约成本的同时, 还是会存在很严重的浪费行为。所以节约成本必须落实到每个企业员工的身上, 在员工心中树立成本、节约、效益、竞争的市场观念, 并以此来约束每个员工的日常生活, 从节约一张纸、一分钱做起, 全面降低消耗, 这样才能真正追求企业成本的降低。

(四) 建立完善科学的企业成本管理系统

现代企业在理论上建立了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在内的一个成本管理方法系统。其中成本决策在成本会计中居于中心地位, 是成本计划的依据, 而成本预测是成本决策的前提, 成本控制是实现成本决策的保证, 成本核算是最后的检验, 成本细分和考核是实现成本决策目标的有效手段。尽管我们建立如此完善的一个管理系统, 但是应用的程度并不是很高, 很多企业还停留在手工核算的阶段, 这样就会导致成本管理信息统计的不及时、不全面和不准确。要想降低成本, 提高企业效益, 我们必须从根本上改善这种状况。

(五) 学会作业整合来降低成本

作业整合就是通过将本企业的一些业务外包给其他企业, 或者并购一些企业来降低成本, 比如外购一个原材料加工厂, 这样我们既可以降低原料采购成本, 又可以保证原料来源稳定, 或者将自己的运输外包给专业的物流公司, 这样既方便快捷又节约运输成本。

(六) 降低企业成本最好、最根源的方式就是技术创新

在传统的经济环境中, 降低成本一般是通过减少开支、降低损耗来实现, 但是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 仅仅依靠这些是不够的, 而且成本降低到一定程度就很难再降低, 这时候企业只有寻找新的出路, 通过技术创新来降低企业成本, 比如寻求新的便宜的原材料来代替旧的贵的原材料, 提高劳动生产率, 降低设备损耗率, 只有从创新方面着手, 才是降低企业成本最根本的方法。

(七)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降低企业成本

在知识经济时代, 作为主要支柱的信息技术对企业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信息技术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企业领导要做出正确的决策, 就必须随时掌握市场最新动态信息, 搜集有关工作需要的信息来做预测, 同时还要与其他部门进行沟通, 这些都离不开信息技术。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谁最早获得准确详细的信息, 谁就掌握了主动权, 能及时准确地做出决策, 最大限度地规避市场风险, 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正常顺利地进行。否则, 由于信息缺乏导致企业不能对环境变化带来的不确定的因素进行科学的预测, 那么就不能有预见地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从而使企业蒙受巨大的损失。要利用信息技术还可以减少中间商, 减少物流成本, 既节省时间又降低成本。所以, 必须重视信息技术管理, 将信息沟通系统建设得更加完善、高效, 这样企业就能通过降低成本来提高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五、结论

降低成本一直是企业关注的主题, 在现代社会中, 要想降低成本, 用最好的成本赚取最高的利润, 这是每个企业的共同的问题, 所以必须对于成本管理控制的相关因素加以分析, 从企业生产到销售各个环节都加以把关, 争取将每个环节的成本都降到最低。这样的话, 才能最终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才能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才能为自己在市场经济中赢得一席地位。

参考文献

[1]龙麒任.浅析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经济师, 2005, (6) .

[2]张文祥.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成本管理的[J].财务与会计导刊, 2005, (2) .

[3]郜秀菊, 郭立田.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企业成本管理[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1, (9) .

[4]孙海霞, 郭丹.成本管理评价体系研究──以油田公司第四采油厂为例[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0, (4) .

[5]徐艳艳.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思考[J].商业经济, 2011, (19) .

[6]李建中, 陈宇, 祝建辉.企业实施成本领先战略的新思考[J].生产力研究, 2011, (10) .

[7]窦静.浅谈企业成本控制的问题[J].现代经济信息, 2011, (18) .

体制成本 第7篇

一、目前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对成本管理的概念认识不清。

一些企业对成本管理还没有清晰的认识, 他们认为成本管理就只是对产品的生产成本进行管理, 对于产品的营销成本、开发成本管理等没有涉足, 所以使得成本管理的效果不是很明显。

2、缺乏科学的成本管理手段和方法。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较以往有了很大的改变。当前, 各大企业都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 对产品的生产成本进行了有效的控制。然而, 有一些企业还是将目光重点放在产品的生产成本管理上, 没有认识到产品的开发和销售成本控制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重要性。在新的科学技术的冲击下, 有的企业还是采用的以前的落后的手工核算方法来进行成本管理, 他们没有认识到现代科学技术为成本管理带来的便利。

3、缺乏先进的营销观念。

现在的市场环境跟以前大不相同, 企业的数量急剧增加, 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要做的不是盲目地扩大生产、追求产量, 而是积极地为产品寻求市场, 将自己的产品及时地营销出去, 否则产品的积压会给企业造成更大的损失。然而, 许多企业还是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他们还没有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营销观念。

4、缺乏成本战略管理思维。

许多企业认为成本管理就是节约成本, 这只是对成本管理的初步认识, 它涉及的范围只包括企业内部, 而没有看到企业外部的价值链。所以企业需要将成本管理目光放宽、放远, 树立成本管理的战略思维。

二、企业加强成本管理的有效措施

1、实行产品的全过程成本管理。

当前, 企业要改变以往的成本管理观念, 除了对产品的生产成本进行控制和管理之外, 还要对产品的开发和设计、原材料采购、产品质量、营销、财务和售后服务进行全程的有效的管理, 实行成本全面跟踪核算和控制。只有这样, 企业才能够最大程度地节约成本, 才能够扩大产品成本管理的效率。

2、采用先进的成本管理手段和方法。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产品的生产费用逐渐减少, 然而, 一些其他的费用也随之增加了, 比如产品的组织订单费、产品的设计程序费等等。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成本管理的需求, 因此, 企业还必须寻求一些新的成本管理方法, 比如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强调以价值链作为中心、以顾客链作为导向, 它要求根本改造企业的作业流程, 强调要把产品的物资供应、产品生产和产品销售环节看成是一个同步、连续的作业流程, 如果一些作业不能够为企业带来价值, 那么企业就应当消除这些作业, 只有这样, 企业才能够达到优化整体的目的, 才能够保持良好的竞争力。在新的市场竞争环境下, 企业应该将一些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 比如预算控制法、标准成本法、责任成本法, 和作业成本法进行有效的结合, 这样才能够提高成本管理的效率。

3、实行成本责任制度, 提高全员成本意识。

为了有效地实现成本管理的目标, 企业要将成本管理整体目标分解成多项子目标, 然后将各项子目标落实到企业的各个部门, 然后再由各个部门落实到具体的个人。当部门和个人不能完成成本目标时, 企业要追究部门和个人的责任, 并且要给予他们一定的惩罚。只有这样, 才能够提高企业全体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 才能够使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中自觉遵守成本管理原则, 才能够使成本控制和管理真正地落到实处。

4、实施战略成本管理。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和生产技术的提高, 产品的产量日益增加, 产品市场渐趋饱和。在这种环境下, 企业需要树立战略成本管理的思想, 将成本管理目光放得更宽、更远。企业需要及时地了解产品的市场行情, 了解顾客的需求的变化, 了解竞争对手的情况, 然后对产品的销售策略做出及时地调整, 并且根据顾客的需求对产品的设计进行一些调整, 使得产品更能获得消费者的亲睐, 这样才能够降低产品的销售难度和费用。

三、总结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 企业要求得生存, 就必须积极地降低成本, 提高利润。要降低成本, 企业就必须加强成本的控制和管理。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产品生产成本不断降低的背景下, 企业应该放宽、放远成本管理的范围, 使得成本管理不只局限于产品的生产成品管理, 而应该涉及到产品的设计、营销和其他一些外在的价值链。只有树立战略成本管理思想, 企业才能够真正地提高成本管理的效率, 才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

摘要:企业加强成本管理, 能够有效地降低企业的成本, 提高企业的利润, 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企业的数量在不断地增长, 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 企业为了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纷纷通过降低价格来达到将自己的产品销售出去, 然而, 这样做的代价也使得企业获得的利润在不断地减少。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企业不得不通过加强成本管理、降低产品成本来保持企业的利润。

关键词:成本管理,企业,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钱慧.我国企业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0 (10) .[1]钱慧.我国企业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0 (10) .

[2]丁慕林.加强企业成本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J].经营管理者, 2011 (07) .[2]丁慕林.加强企业成本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J].经营管理者, 2011 (07) .

[3]何春香.现代企业制度下成本管理模式探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0 (09) .[3]何春香.现代企业制度下成本管理模式探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0 (09) .

[4]武立永, 杨萍.浅析税收对公司价值的影响[J].经济问题, 2008 (05) .[4]武立永, 杨萍.浅析税收对公司价值的影响[J].经济问题, 2008 (05) .

体制成本 第8篇

关键词:医院经济管理,全成本核算,经济效益

一、医院实行全成本核算的重要意义

(一) 有利于优化医院的资源配置

通过实行全成本核算, 可以客观、真实地反映出医院各种成本形成及产生的过程, 并充分显示出各个核算单位的具体成本来源及实际构成状况, 为医院进行资源配置及使用提供一定的量化数据支持。全成本核算最大的作用是能够有效地较少医院资源浪费、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从而改变以往医院经营管理中常被忽视的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并相应地改变医疗资源浪费严重、科室争人员、争设备等情况的发生。

(二) 有利于规范医院各项业务的管理流程

通过全成本核算制度的建立, 不仅能够有效地掌握医院当前总体的运作情况, 而且还能够了解医院内部各个科室的实际成本状况, 借此来反映出各科室的收支结余情况, 进而实现财会信息与成本核算数据的一致性。这样有利于医院财务管理上升到经济管理的高度, 并深入到医院经营管理的各个层面上。

(三) 有利于完善目标成本管理

医院全成本核算的开展, 使目标成本管理变为可能, 从而使医院职工也能够参与到管理当中, 这样可以将确定的成本目标从某种程度上转变为医院职工的自觉行为。可以说这是一种内在的激励机制, 它对于医院医疗质量的提高起着促进及保障的作用, 并且还能够使成本大幅度降低。将目标成本管理归入到日常工作的范畴内, 通过对其执行情况的分析, 能够有效地完成对目标成本的定期考核, 同时各成本负责中心可以按照成本管理小组下达的指标, 并结合实际工作量及相应的固定费用和变动等情况, 将指标具体落实到人。为促进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可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予以保证。此外, 以目标成本完成情况为依据, 然后进行认真地比较分析, 并从中找出差距以及导致差距的具体原因, 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解决。

(四) 有利于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

就普通商品的生产及销售过程而言, 市场竞争实质上就是价格的竞争, 而价格的竞争则意味着成本最小化的竞争。虽然在医疗服务市场竞争中, 价格竞争并不是全部的竞争手段, 但是在面对政府规定的价格, 及确保医疗服务质量的前提下, 成本控制已成为当前医院求生存、谋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此外, 医院实行全成本核算还能够为评价医疗卫生服务综合效益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料。可以说医疗卫生的投资效益与医院的经济效益在成本上是成反比的, 而且医院的资源也或多或少地存在合理配置的问题。利用全成本核算, 能够真正寻求到降低成本的最佳途径, 并针对成本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 制定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进而在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的同时有效地减少资源浪费, 以此来达到提高医院经济效益的目的。

二、全成本核算在医院经济管理体制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一) 更新观念, 共抓共管

医院在实行全成本核算的过程中, 应以提高管理和强化质量建设为出发点, 并充分认识到全成本核算在医院经济管理体制中的具体作用。可以说全成本核算不仅是医院管理实现高效、优质、低耗的最佳选择, 而且也是医院走质量效益的必由之路。由于全成本核算涉及的项目较广, 所以需要全院职工的积极参与和密切配合, 这样才能使全成本核算落实到位, 并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二) 制定完善的实施方案

完善的实施方案是医院做好医疗全成本核算的重要保障。首先, 合理划分核算单位。将医技科室、临床科室、考核科室细化分为具体的核算单位, 并落实成本核算责任制, 在各科室内部配备兼职核算员, 将该科室的经济责任与成本核算管理相挂钩, 形成完整的核算体系;其次, 规划核算分配比例和收入项目, 这是核算工作的基本内容, 也是重要内容。收入与费用支出应按照执行科室和单科室进行提留和分配;再次, 制定成本核算项目的分摊办法, 这是做好医院全成本核算的关键环节。将各项成本费用支出进行规范化确认、计量, 并准确核算出各项成本。将医疗成本规划为四类进行核算:第一类, 可以直接计入项目成本的费用支出, 如合同工、临时工、返聘人员的工资, 以及部队免费人员的外诊费等。第二类, 按照医疗收入比例计算成本, 如器材、血液、药品费、各种检查费和仪器设备折旧费。第三类, 核算保障服务成本支出, 如制冷、水电、房屋、取暖、营房使用维修、洗涤费等。第四类, 管理费用及其他费用, 如医疗欠费、医疗纠纷赔偿费、业务宣传费、业务咨询费等。

参考文献

[1]刘红军.吴满.梁颖.张华玲.适应卫生经济管理新模式逐步推进医院全成本核算系统[A].全军卫生经济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 (9)

[2]李大同.刘立平.刘学广.利用全成本核算提高医院经济管理质量[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0 (5)

[3]周瑞.侯宽永.吴家琪.医院开展全成本核算工作的难点与对策[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7 (1)

[4]李淑文.刘士平.王鸿雁.李晓梅.对医院全成本核算及控制的探索[J].中国卫生经济.2010 (29)

体制成本 第9篇

关键词:国企体制,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创新

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各种新材料以及新工艺得到了进一步的突破发展, 为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控制提供了有效的方法以及途径。同时, 也节约了人才成本以及专业设备成本。由此可知, 成本管理已经成为了目前国内外建筑施工企业关注的重点问题。

一、国企体制下建筑施工企业工程成本管理现状

在现阶段, 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 工程成本管理理念严重落后。施工企业管理人员在成本管理理念上存在偏差, 诸多部门没有将成本管理划入自身责任内, 信息、技术以及人才等资源脱节。

第二, 工程成本管理机制不健全。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成本管理工作主体与其他相应机构在权责利上划分不明晰。

第三, 工程质量管理、安全管理不足, 同时工程工期成本控制水平低。方案施工不经济, 质量成本增大。

二、国企体制下建筑施工企业工程成本管理创新策略

(一) 转变观念, 构建权、责、利三者有效结合的成本管理机制

首先, 要积极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则以及标准化原则。在实际的成本管理过程中, 要强化施工项目经理部的核心领导管理地位, 通过带动项目全体管理人员以及施工人员, 从而构建一个系统的、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成本管理体系, 明确各个部门以及各个人的工作职责、范围以及权利。例如在责任的支配下, 对于完成工作任务的人员, 可以通过一定物质手段来进行奖励刺激, 层层落实, 使项目成本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以及有据可查, 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 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 坚持开源节流原则, 提高索赔观念水平

在创新成本管理策略的过程中, 首先要遵循开源节流原则, 强化索赔观念, 提高索赔管理水平。面对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现状, 国企体制下建筑施工企业在承包国际工程时, 其索赔显得尤为重要。索赔可以降低承包工程的合同风险。例如当由于建设单位监理工程师自身原因引起施工中断, 从而降低了工效, 尤其是依据建设单位不合理指令导致工作进度被压缩, 严重违反合同规定, 工程费用增加的情况, 建筑施工单位可提出索赔, 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人工费用, 二是设备费用, 三是材料费用。同时, 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 常常出现一些不能预见的干扰问题导致施工不能正常进行, 致使施工工期延长, 因此要强化工期索赔。

(三) 强化质量管理, 控制质量成本

质量成本控制作为保证产品质量支出费用合理的关键途径, 主要包括两个主要方面:一是控制成本, 主要分为两类, 即预防成本和以及鉴定成本, 通过保证质量费用, 从而提高质量水平;二是故障成本, 包括内部故障成本以及外部故障成本,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 属于损失性费用, 对质量水平的提高起着影响作用。在实际质量成本控制过程中, 主要划分三个区制:第一, 质量改进区。作为影响质量成本的关键因素, 因此要强化质量预防措施, 加强质量检验, 从而降低质量成本;第二, 质量至善区。对质量总成本起着主导作用, 因此要严格分析质量标准, 减少检验程序, 降低质量总成本;第三, 质量适用区。能够明确质量成本的最低标准, 从而划分合适的质量成本。由此可知, 建筑施工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 要尽量节约开支, 降低质量成本。

(四) 加强工期成本控制, 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要想加强工期成本管理, 必须要正确处理工期与成本之间的关系, 从而使工期成本总和最小化,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了保证工期, 项目经理部采取的措施费用;二是由于工期拖延, 形成的业主索赔成本。从某种程度上来讲, 业主索赔成本主要是由于施工环境与自然条件引起的。同时, 内部因素也是影响业主索赔成本的关键条件, 例如停工、返工以及窝工等。在此基础之上引起的工期费用, 即为工期损失。从整体上来说, 工期与工期措施成本之间有着莫大的联系, 工期越短, 其措施成本越小, 当工期达到一定限度时, 其措施成本将会上升。对于工期损失而言, 当自然条件引起的工期损失, 通常不予考虑;当因施工项目内部因素造成的工期损失, 要结合工期成本因素, 寻找工期成本为最低点。由此可知, 要积极处理工期措施成本与工期损失之间的关系, 基于保证工期符合合同条件的基础下, 最大限度地降低工期成本。

(五) 加大宣传力度, 树立工作人员经济意识

建筑施工企业要强化宣传力度, 树立工作人员经济意识。首先, 要统一思想认识, 提高经济意识, 例如可以组织大规模教育, 强化工程成本管理工作效益。其次, 积极组织培训, 提高工作人员的技能以及素质, 熟悉经济合同法规的有关知识, 强化工作责任心。最后, 要制定相应的合同标准格式。例如委托加工合同、分包合同、技术服务合同、劳务合同以及租赁合同等, 部门要参与各种合同条款的定稿。

(六) 强化安全管理, 建立激励约束体系

安全作为延续企业生命的重要力量, 要重视安全管理, 增加安全成本, 提高安全系数, 严格落实相关法律法规, 构建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首先要提高认识, 加强安全教育, 帮助从业员工梳理安全意识, 积极抓好日常安全教育, 从而实现教育培训的规范化建设。其次, 加强安全基础工作投入, 不断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制度, 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不断提高安全生产保障水平, 完善行业特色, 建立符合企业特色的安全管理模式。最后, 要加强领导, 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把安全生产指标进行逐级分解, 加强督导与考核, 构建建筑安全重大事故分析以及定期通报制度, 避免安全事故所造成的成本增加现象。

(七) 健全成本管理总控制机制

首先, 要加强事前预测分析, 强化市场调研, 确认招标人法定资格以及资信能力, 从本身出发, 完善成本预测分析工作。其次, 加强事中控制管理, 注意材料管理和使用, 减少经济损耗, 发挥材料采买权归职能, 做好材料采购基础工作, 加强材料用量与机械设备管理。同时, 在施工过程中, 严格按照合同进行管理与监督控制, 控制零星用工数量。最后, 加强事后控制, 保证款项回收, 做好技术资料的收集、汇总以及归档, 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及时进行分析总结, 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成本管理作为项目管理的关键内容, 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国企体制下, 建筑施工企业必须要积极遵循全面控制原则, 结合开源与节流理念, 明确责、权、利, 强化成本分析、控制以及核算, 从而降低生产以及管理成本, 节约资源, 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雪芸.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小议[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3 (04) .

[2]齐建涛.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工作中常见的几个误区[J].项目管理技术, 2013 (02) .

[3]孟慧.基于PMO的企业多项目管理组织形式构建[J].东方企业文化, 2010 (05) .

[4]王懿, 朱悦铭, 任培.建筑业有限人力资源下多项目管理模式的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 2010 (05)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体制成本】相关文章:

财政体制与财税体制07-14

林业体制05-09

业务体制05-13

体制分析05-20

院校体制05-23

外贸体制05-24

银行体制05-26

完善体制05-28

体制问题05-28

统计体制05-30

上一篇:生物技术及应用下一篇:体育教学中的法制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