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疼痛感范文

2024-07-25

术后疼痛感范文(精选5篇)

术后疼痛感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7月在我院进行植皮手术的69例烧伤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34例,男22例,女12例,年龄18~60岁,平均年龄(38.78±8.62)岁,文化程度:大专以上学历10例,高中学历14例,初中及小学学历10例;观察组35例,男21例,女14例,年龄20~63岁,平均年龄(39.81±8.59)岁,文化程度:大专以上学历11例,高中学历15例,初中及小学学历9例。采用软件对比两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均知晓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烧伤面积为20%~50%;呼吸、温度等生命体征平稳;均行植皮手术。(2)排除标准:神志不清者;伤前存在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者;术中出现并发症者。

1.3 方法

对照组实施健康宣教、体位摆放、注意事项等传统护理措施。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1)心理护理。对患者讲解手术环境、自体皮移植术方法、麻醉配合及进行植皮手术的目的、风险性、安全性、愈合情况,增强患者自信心及安全感;鼓励患者多参加集体活动,并邀请植皮术后康复患者现身说法,告知患者术后疼痛规律,增强患者对疼痛的耐受性;当患者术后疼痛发作时,用鼓励性、安慰性语言鼓励支持患者,抚触患者头部或采用肢体语言暗示患者;采用听力分散法、视力分散法及触觉分散法转移患者注意力,并应用松弛法、催眠法松弛患者紧张的骨骼肌,同时指导患者减慢呼吸频率、深呼吸等放松训练。(2)疼痛护理。指导患者保持舒适体位,去枕平卧,头偏一侧(若患者供皮区为四肢或腰部,则以拱架支起被子,提高四肢防止创面受压),床边备吸痰器,动作轻柔更换引流袋及引流瓶,避免牵拉患者皮肤;更换床单或帮助患者翻身时,患者身体保留的各管应随患者而动,避免管道牵拉皮肤;麻醉苏醒后患者出现疼痛,但生命体征平稳,则可给予一定镇痛药物治疗,若患者疼痛剧烈则可适当增加药物剂量(对出现轻中度疼痛者,给予阿司匹林、乙酰氨基酚等非阿片类药物治疗;对出现中、重度疼痛及急性疼痛患者,给予杜冷丁、吗啡、芬太尼等阿片类药物治疗)。(3)供皮区出血护理。对中厚皮片及薄皮片取皮患者,给予48h加压包扎供皮区,叮嘱患者卧床休息;对腹部全厚层取皮患者,以沙袋加压供皮区24h,叮嘱患者避免站立或用力排便。(4)植皮术后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若患者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等现象,则立即告知医生并作相应处理。

1.4 观察指标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3](VAS)对两组护理前后疼痛程度进行评分比较,总分10分,分值越高,疼痛程度越严重。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焦虑、抑郁程度,分值越高,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4]。

1.5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17.0对数据进行分析,以(±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VAS评分对比

护理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护理后观察组VAS评分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护理前后HAMA、HAMD评分比较

护理前HAMA、HAMD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HAMA、HAMD评分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大面积烧伤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皮肤疾病,患者烧伤后多出现疼痛、溃疡、皮肤肿胀等症状,多数患者对烧伤程度及愈合情况不了解,易产生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情绪;且中重度烧伤患者术后易遗留瘢痕,处理不当甚至引发伤口感染,加重患者经济负担及心理负担,甚至有患者存在轻生念头,危及患者生命安全[5,6]。此外烧伤时患者神经末梢显露在外,对外界刺激较为敏感,一旦受刺激,便会引发剧烈神经痛,不利于烧伤创面愈合,极易引发伤后精神症状[7]。故科学、有效的镇静及镇痛护理对改善患者负性心理情绪,促进术后康复,至关重要。

传统护理措施,更注重于为患者翻身、跟换床单与病服、清创、洗澡等,可有效减少褥疮及伤口感染的发生,但其操作过程亦在一定程度上加重患者疼痛程度,进而加重患者紧张、顾虑等不良心理情绪,不利于患者创伤面愈合。陈小艳[8]等学者研究发现,对浅Ⅱ度烧伤患者给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且术后口服止痛药使用率仅为17.65%,肌注强痛定使用率更是低至13.23%,避免或减少因过多使用止痛药物而致不良反应的发生,利于患者创伤面愈合。护理干预是在传统护理基础上,依据相应的科学理论进行改良,于护理诊断指导下,依照制定的护理计划而实施的一系列护理措施。烧伤患者多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护理人员根据患者文化程度、职业、性格、家庭情况、烧伤程度及生活环境等各方面对患者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患者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健康教育等护理干预,消除患者恐惧、焦虑等负性心理情绪,增强其战胜疾病信心;通过听音乐、播放幽默视频、读书、嚼口香糖等方法转移患者注意力,缓解患者疼痛程度,改善患者因疼痛导致的烦躁等不良心理情绪,提高其疼痛耐受性;此外通过对患者给予出血护理,避免或减少因伤口感染而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利于预后。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对烧伤植皮术患者予以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程度,同时本研究发现,观察组HAMA、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护理干预应用于烧伤植皮术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抑郁、焦虑负性心理情绪。

综上所述,对烧伤植皮术患者给予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感,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何绮霞,卢燕,莫坚,等.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静脉泵注对切痂植皮术烧伤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6,56(1):89-91.

[2]冯珊珊.护理干预对深度手烧伤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4):408-410.

[3]伍国胜,陈郑礼,朱世辉,等.深Ⅱ度烧伤创面植皮术后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效果[J].中华烧伤杂志,2015,31(2):102-104.

[4]王雪.中老年烧伤患者心理健康现况及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7):4342-4344.

[5]闫东,陈凯.烧伤植皮术后双氯芬酸钠的镇痛效果及其对血浆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J].中国急救医学,2014,34(6):521-525.

[6]刘小飞.不同镇痛方式对烧伤植皮患者术后血浆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5,21(2):265-267.

[7]林志琼,吕冬梅,沈七襄,等.厦门BRT纵火烧伤病人植皮手术护理体会[J].中医学报,2014,29(B12):211-211.

术后疼痛感 第2篇

【摘要】目的 探讨侧卧位受压上肢不同放置方法对手术中患者肩部疼痛感的差异,寻找侧卧位手术中患者受压上肢的最佳摆放方法。方法 选择2011-2012年在我院侧卧位非全麻手术患者,将所有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手术患者受压上肢外展小于 90°角,将托手架支于床垫下,两手伸展,用绷带固定于托手架上;观察组手术患者受压上肢手部自然放置于对侧上肢肩部,对侧上肢自然放于受压上肢外侧,使肩、肘、腕多关节处于功能位。根据主诉疼痛的程度分级法(VRS法)评定两组患者手术中肩部疼痛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受压上肢术中肩部疼痛程度比对照组有明显减轻。结论 在侧卧位手术中患者受压上肢手部自然放置于对侧上肢肩部处,对侧上肢自然放于受压上肢外侧,使肩、肘、腕多关节处于功能位,患者受压上肢肩部疼痛感最小,是侧卧位手术过程中受压上肢的最佳放置方法。

【关键词】侧卧位;受压;放置方法;疼痛

【 Abstract 】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ompression of lateral position upper limb different placement method of surgery in patients with shoulder pain, looking for the compression of upper limbs of patients with lateral position operation method. Methods In our hospital from 2011 to 2012 the lateral position of anesthesia surgery patients, all patients according to admission time can b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control group compression of surgery in patients with upper limb outreach is less than 90 ° Angle, will hand holder frame under a mattress, hands stretching, bandage fixed in the palm rest frame; Observation group compression of surgery in patients with upper limb natural placed in the upper shoulder, hands on the upper compression of nature in the upper lateral, make shoulder, elbow, wrist joint function. According to the classification method (VRS) complained of pain assessment i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shoulder pain.Results Observation group pressure in the upper extremity surgery in patients with shoulder pain degre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significantly reduce. Conclusion Patients in the lateral position operation pressure upper hand natural placed in the upper shoulder, the contralateral upper limb compression of nature in the upper lateral, shoulder, elbow and wrist joints was more function, pressure arm shoulder pain in patients with minimum, is in the process of the lateral position operation pressure of upper limb optimal placement method.

【 Key words 】 lateral position; Compression; Placement method; pain

側卧位是较常用的手术体位,具有手术视野暴露充分、便于手术医生操作等优点,尽管胸、骨、泌尿外科要求各异,但大致上是相同的[1]。术中肢体固定制动、手术时间长及局部长时间受压等因素,极易造成患者受压上肢疼痛,严重者出现自主呻吟,面色苍白,出冷汗,引起血压、脉率改变,甚至发生疼痛休克。在现今的手术护理配合过程中,医护人员往往注重手术医生的需求,忽略了手术患者的舒适度。为了给患者提供更人性化的护理服务,笔者比较分析了侧卧位受压上肢不同放置方法对手术中患者肩部疼痛感的差异,以寻求一种即满足手术的需要,又减轻患者受压上肢疼痛感的最佳放置方法,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择2011-2012年在我院侧卧位非全麻手术患者164例,年龄35~85岁,男124例,女40例,手术时间1.5~2.2h。所有患者无语言障碍,意识清楚,肢体疼痛感觉正常,受压上肢皮肤完好;侧卧位手术所需用具相同,手术床单采用棉质材料,患者受压上肢接触面无褶皱。

2.方法。(1)选择5名科研小组成员,其中3人负责确定实验对象并进行现场护理配合,2人根据患者主诉及患者面容,对实验对象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和数据统计。(2)对实验对象进行讲解,取得其理解、合作。将所有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011年86例为对照组,对照组手术患者受压上肢外展小于 90°角,将托手架支于床垫下,两手伸展,用绷带固定于托手架上;2012年78例为观察组,观察组手术患者受压上肢手部自然放置于对侧上肢肩部,对侧上肢自然放于受压上肢外侧,使肩、肘、腕多关节处于功能位。(3)主诉疼痛的程度分级法(VRS法)。疼痛程度分0级:无疼痛。I级(轻度):有疼痛但可忍受。Ⅱ级(中度):疼痛明显,不能忍受,要求服用镇痛药物。Ⅲ级(重度):疼痛剧烈,不能忍受,需用镇痛药物。

3.数据处理。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患者受压上肢术中肩部疼痛程度的比较,从表1可见,观察组患者受压上肢术中肩部疼痛程度比对照组有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 论

手术体位的摆放不仅要符合手术要求,使手术野清晰,而且要最大限度的保证患者舒适与安全[2]。舒适的体位不仅有利于术者完成手术,而且能减轻病人痛苦。侧卧位下实施外科手术,由于术中手术的需要及人为因素的原因,常常手术患者的体位会有较小的变动,如果在清醒患者双上肢外展并固定的情况下,受压上肢肩部将会因体位变动产生一定的剪切力,长时间的手术过程,必然给患者受压上肢肩部带来疼痛或其他损伤;同时双上肢的固定,使患者很难进行自我调节又增加了患者心理的恐惧,患者不能很好的配合手術,将会大大增加手术的风险。解除双上肢的固定,使肩、肘、腕多关节处于功能位,不仅避免了肢体长时间受压和过度牵拉而造成的神经肌肉麻痹,肌肉损伤和术后疼痛等,而且减轻了患者的恐惧心理及术中受压上肢的疼痛感,更体现了人性化的管理模式。 通过我们的比较分析结果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受压上肢术中肩部疼痛程度比对照组有明显减轻。从而提示我们工作中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充分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采取积极、正确的护理措施,保证患者体位的合理、舒适、安全;保护受压肢体,尽量使着力点合理,避免局部长时间受压,使患者安全渡过手术期。

参考文献

[1] 羽云燕;李莲英.侧卧位手术患者压疮高危因素分析与预防进展[J].中国临床护理,2012.4(1):87-88.

术后疼痛感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13年12月~2015年2月晚期肿瘤患者76例,根据入院尾号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12例,年龄42~84岁,平均60.7±9.6岁,肺部肿瘤14例,消化系统肿瘤17例,泌尿系统肿瘤7例;观察组男性28例,女性10例,年龄43~86岁,平均61.8±9.9岁,肺部肿瘤12例,消化系统肿瘤15例,泌尿系统肿瘤1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类型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入院后向患者讲解入院知识、治疗方式及注意事项等,治疗过程中检查患者各项生理指标,具体如下。

1.2.1 心理护理

恶性肿瘤的治愈率极低,特别是晚期广泛转移者,几乎认定自己没有治愈机会,出现悲观、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加上疼痛严重、病情反复,患者消极对待治疗;护理人员应高度重视心理护理,通过心理疏导帮助患者重塑信心,①为患者营造舒适、安静的休息环境,各项护理操作尽可能保持轻柔,尽量减少疼痛感对患者产生的不良刺激;②进行针对性心理健康教育,日常护理工作中将患者看作自己的亲人、朋友,采用和蔼、亲切的态度与患者交流,向患者讲解晚期肿瘤疼痛成功控制的病例,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以健康、乐观的心态接受治疗;③护理人员要多与过于抑郁的患者沟通,耐心倾听患者主诉,掌握其内心真实想法,并给予针对性疏导,取得家属配合,给予患者更多关爱,使患者感受到自护理人员的真诚关怀。

1.2.2 物理止痛

晚期肿瘤患者有剧烈疼痛感,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刺激疼痛位置周围皮肤或对应健侧止痛,主要措施包括按摩、涂抹清凉止痛药或65℃热水袋放置于湿毛巾上面热敷疼痛位置等。

1.2.3 放松护理

全身保持放松可有效缓解疼痛感产生的刺激,护理人员要在治疗过程中教导患者放松的方法,闭眼、叹气、呵气,然后缓慢进行背肌放松、腹肌放松、屈膝屈髋平卧及腹式呼吸等,或让患者在通风、安静的环境中反复深呼吸,使肺部吸收新鲜空气,以缓解疼痛感。此外,指导患者听音乐、阅读有兴趣的书籍、打太极拳、做操、看电视节目[1]等。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疼痛感,完全缓解:不存在疼痛感;部分缓解:疼痛感相对较轻微;轻微缓解:疼痛感有一定程度缓解;未缓解:疼痛感没有变化,需要通药品止痛[2]。总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轻微缓解)/总例数×100%。

2 结果

对照组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8例,轻微缓解12例,未缓解14例,总有效率为63.16%(24/38);观察组完全缓解12例,部分缓解14例,轻微缓解8例,未缓解4例,缓解有效率为89.47%(34/38);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大量临床研究证明,超过九成的晚期肿瘤患者具有剧烈的疼痛感,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导致患者产生消极、抑郁心理,逐渐丧失生活、治疗信心[3],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因此,有效降低晚期肿瘤患者的疼痛感是医学界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控制疼痛,护理人员高度需重视患者的临床症状与疼痛情况,给予正确评估与科学的止痛处理。同时,保持病房整洁、安静,加强心理疏导,尽可能满足患者需求,使患者保持积极心态面对疾病,从而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提升其治疗依从性,保证患者晚期阶段的生活质量。本研究表明,观察组疼痛缓解有效率达89.4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16%(P<0.05)。晚期肿瘤患者对症治疗时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晚期肿瘤患者疼痛感的效果。方法:76例晚期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8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有效率。结果:观察组疼痛缓解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应用于晚期肿瘤患者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感,提升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晚期肿瘤患者,护理干预,疼痛感

参考文献

[1]曹仙霞,刘月平,邓清娴,等.五行音乐联合免疫疗法辅助吗啡减轻肿瘤患者疼痛的临床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4,5(7):114-115.

[2]陆爱琼.优质护理理念在晚期肿瘤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3,11(3):278-279.

术后疼痛感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3年7月~2014年6月我院内分泌科已经确诊的糖尿病患者106例纳入研究, 年龄13~81 (51.01±9.37) 岁;男278例, 女222例;病程1~20年;1型糖尿病32例, 2型糖尿病74例。诊断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分类和诊断标准[3], 所有患者均感觉正常, 交流沟通顺畅、能准确清晰地陈述自己的主观感受, 无意识障碍、无糖尿病神经病变。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先后在三处采血点采血, 每个采血点采二次。采血部位分别为中指指腹中央、无名指指腹中央、大鱼际处取血采血。由专人操作, 用75%乙醇先在采血部位消毒后, 统一采用施莱一次性末梢采血器, 型号26G, 进针角度与皮肤垂直。每次采血后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 记录评估结果。

1.3 评分方法

用疼痛指数 (PI) 评分, PI分为0~9级, 用10个连续的数字表示, 以一张10cm长度直线为标尺, 每隔1cm为1个尺度, 代表不同的疼痛程度。0级:针刺无痛;l级:针刺轻痛;2级:针刺轻度持续痛;3级:针刺轻扩散痛;4级:针刺中度痛;5级:针刺中度持续痛;6级:针刺中度扩散痛;7级:针刺重度痛;8级:针刺重度持续痛;9级:针刺重度扩散痛。每次根据患者的自身感觉填写相应数值, 根据二次均值计算三部位的PI。PI1~3分为轻度疼痛为, PI4~6分为中度疼痛, PI7~10分为重度疼痛。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3种不同采血方法疼痛评分分级比较见附表。大鱼际处取血采血与中指指腹中央与无名指指腹中央二个采血点比较, 轻、中、重评分构成比均有显著差异 (均P<0.05) ;而中指指腹中央与无名指指腹中央二个采血点比较, 轻、中、重评分构成比均无显著差异 (均P>0.05) 。

3 讨论

SMBG是糖尿病综合治疗的基石, 它可以为患者提供实时、可靠的血糖浓度, 能够评估餐前和餐后的高血糖, 从而为判断疗效提供参考, 并为治疗方案的调整提供依据。传统的血糖监测方法在采集指端末梢血时会带来尖锐的刺痛感, 研究显示, 导致糖尿病患者减少甚至中断血糖监测的主要原因就是恐惧采血时的疼痛[4]。而且由于手指尖的频繁穿刺造成皮肤疼痛和肥厚, 加上糖尿病患者的皮肤因血糖高而变得干燥, 反复傅用乙醇消毒, 容易促使皮肤更干燥、增厚、粗糙甚至破裂, 因此, 寻找更可靠的采血点非常必要。为此, 护理专家在不断寻找更好的采血点, 如李兵晖等[5]发现按压合谷穴1min后采血疼痛减轻程度更明显。

与人体其他部位 (手臂、前臂、大腿、小腿等) 相比, 手掌与手指一样具有更高度密集的毛细血管网络, 在血糖浓度快速变化时, 两者均能最快体现出血糖的改变;但手掌没有像指尖那样丰富的末梢神经分布, 其神经密度约为手指的75%。手掌的这一解剖特点为其作为理想的采血奠定了基础。既往研究显示在所有换位采血点中, 手掌测试与手指测试的血糖结果相关性最高[6]。冯业晨等[7]比较了2型糖尿病患者和正常人群的手掌部位手指和手掌部位二个采血点的空腹和餐后血糖值, 结果二个不同位点所测试血糖值相关性良好 (r2均>O.95) 。这说明手掌大鱼际作为采血部位得到的血糖值准确可靠。

本研究显示, 与常用的二个采血点 (中指指腹中央、无名指指腹中央) 比较, 大鱼际处取血采血轻、中、重评分构成比均有显著差异 (均P<0.05) ;而中指指腹中央与无名指指腹中央二个采血点比较, 轻、中、重评分构成比均无显著差异 (均P>0.05) 。这说明大鱼际处取血采点疼痛感明显减轻, 大部分患者的痛感都在轻度范围内;而且手掌大鱼际作为采血部位得到的血糖值可靠, 采血面积比手指尖更大, 手掌长期穿刺不会出现皮肤肥厚。这就大大提高了患者采血的依从性。因此, 手掌部位可作为换位点采血部位之一。

摘要:将2013年7月2014年6月我院内分泌科已经确诊的糖尿病患者106例纳入研究, 所有患者先后中指指腹中央、无名指指腹中央、大鱼际处取血采血, 每个采血点采二次, 每次采血后对患者进行疼痛评分, 记录评估结果, 比较3种不同采血方法疼痛评分分级构成比。结果大鱼际处取血采血与中指指腹中央、无名指指腹中央二个采血点比较, 轻、中、重评分构成比均有显著差异 (均P<0.05) ;而中指指腹中央与无名指指腹中央二个采血点比较, 轻、中、重评分构成比均无显著差异 (均P>0.05) 。手掌部位疼痛感明显轻于手指, 可作为换位点采血部位之一, 可大大提高患者的自我血糖监测的依从性。

关键词:糖尿病,自我血糖监测,采血,指部,手掌部位

参考文献

[1]尤黎明, 吴瑛.内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413-414.

[2]章玉玲, 梅洵.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的相关因素及对策[J].现代护理, 2006, 12 (28) :2682-2683.

[3]叶任高, 陆再英.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杜, 2004.787.820.

[4]林梅珍.影响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的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吉林医学, 2012, 33:403-404.

[5]李兵晖, 张超, 杨孟, 等.血糖监测时减轻指端采血疼痛的方法探讨[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3, 32 (12) :1294-1296.

[6]Wei CH, Peng TC, Wang PY, et a1.Clinical evaluation and alternative site blood slueose testing of the Easy Plus mini R2N blood ducose monitoting system[J].Clin Chim Acts, 2009, 403:167-172.

术后疼痛感 第5篇

关键词:手术室环境,焦虑,疼痛感

手术属于一个常见的应激源, 因此患者在术前容易出现程度各异的焦虑、恐惧等心理障碍, 导致其往往会伴有失眠、躯体疼痛、多汗、头晕以及消化不良等表现, 上述应激反应也会增强患者的疼痛体验, 会对手术的进行及其效果产生不利影响。有研究人员指出, 术前由主管护师带领观察组患者参观手术室, 以对手术器械进行了解, 可以帮助患者提前适应手术室内的环境, 可以显著地缓解患者的焦虑表现和疼痛反应[1]。为了进一步明确患者在手术前适应手术室环境的临床效果, 本研究选取150例手术患者进行比较研究, 获得了较为理想的研究结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3月~2015年3月, 笔者所在医院共收治150例手术患者, 依据术前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列入观察组 (75例) 与对照组 (75例) 。对照组中男45例, 女30例, 年龄43~78 (57.2±2.6) 岁, 其中甲状腺手术、骨科手术、乳腺段肿瘤手术、其他部位体表肿物手术分别为15、21、19、20例;观察组中男41例, 女34例, 年龄45~79 (57.4±2.4) 岁, 其中甲状腺手术、骨科手术、乳腺段肿瘤手术、其他部位体表肿物手术分别为17、19、20、19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如性别、年龄及手术类型等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 , 可对比研究。

1.2 方法

两组均行常规术前访视, 主要内容包括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手术治疗的具体时间, 告知其术前准备的内容, 为其讲解手术主要操作步骤、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及其应急处理方法, 同时需嘱咐其术后的注意事项, 在此基础上, 术前1日由主管护师带领观察组患者参观手术室, 以对手术器械进行了解;同时主管护士要加强和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和交流, 为其讲解提前参观手术室的主要目的以及具体内容, 在征得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后, 引导患者进入手术室, 以对手术内的环境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期间要耐心地为患者讲解如何进出手术室, 为其介绍手术准备间的具体情况, 为其详细地讲解手术间的具体位置及其相应的主要功能, 要详细地为患者讲解各种手术仪器和器械如监护仪、无影灯以及电刀等的相应的作用, 以有效地减轻患者的陌生感, 增强患者对手术治疗的信心和勇气。

1.3 观察指标

将告知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当日记为T1, 将术前访视的当晚记为T2, 对比分析两个时间点两组的焦虑评分情况和术后1日内的疼痛评分情况。使用焦虑自评量表[2]评估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情况, 满分为100分, 得分越低, 表明情况越好;使用VAS量表[3]评估患者的疼痛情况, 满分为10分, 得分越低, 表明情况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进行整理和比较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进行X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T1和T2两个时间点内两组患者焦虑评分比较

T1时间点内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T2时间点内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比较, 观察组要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附表。

2.2 术后1日内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比较

术后1日内, 观察组的疼痛评分为4.2±1.4分, 对照组的疼痛评分为6.5±1.6分, 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比较, 观察组要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在手术的应激刺激下, 术前患者往往会存在程度各异的焦虑, 表现为明显的忧虑感或者不适感, 如果这种焦虑状态长时间地持续下去, 会对患者的机体代谢产生明显影响, 也会引起免疫系统的变化, 同时也会使患者自身的抵抗力和免疫力逐渐下降, 从而会明显地降低手术患者的耐受性, 导致患者在术后容易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 也不利于患者手术切口的愈合。有研究人员指出, 无论手术的大小, 在术前, 绝大多数患者均会出现焦虑情绪, 从而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紧张、烦躁以及恐惧[4]。也有研究人员指出, 如果患者对手术治疗缺乏足够的了解, 便往往会成为术前焦虑的高发人群, 也会增强患者术中的疼痛感, 会影响手术的进行[5]。本研究中, T1时间点内观察组的焦虑评分与对照组焦虑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而T2时间点内观察组的焦虑评分与对照组的焦虑评分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其原因在于手术室内的环境与普通病房环境完全不同, 在入至手术后患者极易出现陌生感和恐惧感, 而术前及时地引导患者参观手术室内的环境, 有助于增进其对麻醉以及手术治疗的认识, 可以提高其对各种医疗设备的感性认知水平, 有助于消除手术治疗的神秘感, 因此能够有效地缓解其焦虑情绪, 使其各项生命体征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 有助于增强患者配合临床手术治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与此同时, 术后1日内, 观察组的疼痛评分与对照组的疼痛评分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其原因在于, 患者焦虑情绪的缓解有助于改善其注意力相对比较集中的表现, 能够降低其自身的疼痛体验, 从而可缓解其术后疼痛。

综上可知, 术前及时地引导患者了解手术室内的环境, 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术前焦虑情绪, 减轻其术中疼痛感, 因此, 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裴敏.综合护理措施在手术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4, 25 (22) :5268-5269.

[2]贾煜岩.访视在手术室整体护理中的应用[J].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2, 44 (10) :1247-1249.

[3]胡玲, 黄娟, 张国友, 等.清醒患者术中焦虑及相关影响因素评估[J].护理学杂志, 2013, 28 (22) :82-84.

[4]余小丽, 陈国广, 陈楚如, 等.对手术室麻醉患者实施音乐疗法的护理[J].中国医药科学, 2012, 2 (12) :195, 211.

上一篇:霜冻预防下一篇:儿童急性胃肠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