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设计的几种方法

2024-06-29

模具设计的几种方法(精选12篇)

模具设计的几种方法 第1篇

关键词:方案设计,方法,机械设计

1 系统化设计方法

系统化设计方法的主要特点是:将设计看成由若干个设计要素组成的一个系统, 每个设计要素具有独立性, 各个要素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 并具有层次性, 所有的设计要素结合后, 即可实现设计系统所需完成的任务。

a.将用户需求作为产品功能特征构思、结构设计和零件设计、工艺规划、作业控制等的基础, 从产品开发的宏观过程出发, 利用质量功能布置方法, 系统地将用户需求信息合理而有效地转换为产品开发各阶段的技术目标和作业控制规程的方法。

b.将产品看作有机体层次上的生命系统, 并借助于生命系统理论, 把产品的设计过程划分成功能需求层次、实现功能要求的概念层次和产品的具体设计层次。同时采用了生命系统图符抽象地表达产品的功能要求, 形成产品功能系统结构。

c.将机械设计中系统科学的应用归纳为两个基本问题:一是把要设计的产品作为一个系统处理, 最佳地确定其组成部分 (单元) 及其相互关系;二是将产品设计过程看成一个系统, 根据设计目标, 正确、合理地确定设计中各个方面的工作和各个不同的设计阶段。

1.1 设计元素法

用五个设计元素 (功能、效应、效应载体、形状元素和表面参数) 描述产品, 认为一个产品的五个设计元素值确定之后, 产品的所有特征和特征值即已确定。我国亦有设计学者采用了类似方法描述产品的原理。

1.2 图形建模法

研制的设计分析和引导系统KALEIT, 用层次清楚的图形描述出产品的功能结构及其相关的抽象信息, 实现了系统结构、功能关系的图形化建模, 以及功能层之间的联接。

1.3“构思”—“设计”法

将产品的方案设计分成“构思”和“设计”两个阶段。“构思”阶段的任务是寻求、选择和组合满足设计任务要求的原理。“设计”阶段的工作则是具体实现构思阶段的原理。

1.4 矩阵设计法

在方案设计过程中采用“要求-功能”逻辑树 (“与或”树) 描述要求、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得到满足要求的功能设计解集, 形成不同的设计方案。再根据“要求—功能”逻辑树建立“要求—功能”关联矩阵, 以描述满足要求所需功能之间的复杂关系, 表示出要求与功能间一一对应的关系。

1.5 键合图法

将组成系统元件的功能分成产生能量、消耗能量、转变能量形式、传递能量等各种类型, 并借用键合图表达元件的功能解, 希望将基于功能的模型与键合图结合, 实现功能结构的自动生成和功能结构与键合图之间的自动转换, 寻求由键合图产生多个设计方案的方法。

2 结构模块化设计方法

提倡在产品功能分析的基础上, 将产品分解成具有某种功能的一个或几个模块化的基本结构, 通过选择和组合这些模块化基本结构组建成不同的产品。这些基本结构可以是零件、部件, 甚至是一个系统。理想的模块化基本结构应该具有标准化的接口 (联接和配合部) , 并且是系列化、通用化、集成化、层次化、灵便化、经济化, 具有互换性、相容性和相关性。我国结合软件构件技术和CAD技术, 将变形设计与组合设计相结合, 根据分级模块化原理, 将加工中心机床由大到小分为产品级、部件级、组件级和元件级, 并利用专家知识和CAD技术将它们组合成不同品种、不同规格的功能模块, 再由这些功能模块组合成不同的加工中心总体方案。

3 基于产品特征知识的设计方法

基于产品特征知识设计方法的主要特点是:用计算机能够识别的语言描述产品的特征及其设计领域专家的知识和经验, 建立相应的知识库及推理机, 再利用已存储的领域知识和建立的推理机制实现计算机辅助产品的方案设计。

3.1 编码法

根据“运动转换”功能 (简称功能元) 将机构进行分类, 并利用代码描述功能元和机构类别, 由此建立起“机构系统方案设计专家系统”知识库。在此基础上, 将二元逻辑推理与模糊综合评判原理相结合, 建立了该“专家系统”的推理机制, 并用于四工位专用机床的方案设计中。

3.2 知识的混合型表达法

针对复杂机械系统的方案设计, 采用混合型的知识表达方式描述设计中的各类知识尤为适合, 这一点已得到我国许多设计学者的共识。

3.3 利用基于知识的开发工具

在联轴器的CAD系统中, 利用基于知识的开发工具NEXPERT-OBJECT, 借助于面向对象的方法, 创建了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数据库, 为设计者进行联轴器的方案设计和结构设计提供了广泛且可靠的设计方法谱。则利用NEXPERT描述直线导轨设计中需要基于知识进行设计的内容, 由此寻求出基于知识的解, 并开发出直线导轨设计专家系统。

3.4 设计目录法

构造了“功能模块”、“功能元解”和“机构组”三级递进式设计目录, 并将这三级递进式设计目录作为机械传动原理方案智能设计系统的知识库和开发设计的辅助工具。

3.5 基于实例的方法

在研制设计型专家系统的知识库中, 采用基本谓词描述设计要求、设计条件和选取的方案, 用框架结构描述“工程实例”和各种“概念实体”, 通过基于实例的推理技术产生候选解来配匹产品的设计要求。

4 智能化设计方法

智能化设计方法的主要特点是:根据设计方法学理论, 借助于三维图形软件、智能化设计软件和虚拟现实技术, 以及多媒体、超媒体工具进行产品的开发设计、表达产品的构思、描述产品的结构。

5 各类设计方法评述及发展趋势

综上所述, 系统化设计方法将设计任务由抽象到具体由设计的任务要求到实现该任务的方案或结构) 进行层次划分, 拟定出每一层欲实现的目标和方法, 由浅入深、由抽象至具体地将各层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使整个设计过程系统化, 使设计有规律可循, 有方法可依, 易于设计过程的计算机辅助实现。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各种方法并不是完全孤立的, 各类方法之间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联系, 如结构模块化设计方法中, 划分结构模块时就蕴含有系统化思想, 建立产品特征及设计方法知识库和推理机时, 通常也需运用系统化和结构模块化方法, 此外, 基于产品特征知识的设计同时又是方案智能化设计的基础之一。在机械产品方案设计中, 视能够实现特定功能的通用零件、部件或常用机构为结构模块, 并将其应用到系统化设计有关层次的具体设计中, 即将结构模块化方法融于系统化设计方法中, 不仅可以保证设计的规范化, 而且可以简化设计过程, 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 降低设计成本。

机械产品的方案设计正朝着计算机辅助实现、智能化设计和满足异地协同设计制造需求的方向迈进, 由于产品方案设计计算机实现方法的研究起步较晚, 目前还没有成熟的、能够达到上述目标的方案设计工具软件。作者认为, 综合运用文中四种类型设计方法是达到这一目标有效途径。虽然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涉及的领域较多, 不仅与机械设计的领域知识有关, 而且还涉及到系统工程理论、人工智能理论、计算机软硬件工程、网络技术等各方面的领域知识, 但仍然是产品方案设计必须努力的方向。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已初见成效, 我国设计学者也已意识到CAD技术与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性, 及其应当采取的措施。

模具设计的几种方法 第2篇

李林,徐凤xf11120573@sina.com(华中师范大学 信息技术系,湖北 武汉 430079)摘 要:信息化教学设计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对教学各环节进行具体的计划,情境的创设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论述了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创设情境的几种方法,并对其举例说明。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设计;情境;建构主义

一、信息化教学设计中的情境创设

近些年来,随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完善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作为实现教育信息化重要过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所谓信息化教学设计,就是运用系统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合理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教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以更好地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信息化教学设计非常强调情境的重要作用。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情境就其广义来理解,是指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的情感反应的客观环境;从狭义来认识,则是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作用于学生而引起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学习者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他们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当前学到的新知识,如果原有的知识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即对原有的认知结构进行改造和重组。通过“同化”和“顺应”,达到了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建构主义注重情境,认为个体、认知和意义都是在相关情境中交互、交流(即协作)完成的,不同的情境能够给各种特殊的学习者不同的活动效果,也就是说学习者在不同的情境中会有不同的行为,并且认为创设情境是学习者实现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

因此,创设情境成为教学设计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要求我们将传统的教学设计,改变为设计情境化的学习环境,针对特定的学习目标,将学习内容安排在情境化的真实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通过参与真实的问题求解等实践活动而获得更有效的学习。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创设情境,简单的说就是基于特定的教学目标,将学习的内容安排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支持的比较真实或接近真实的活动,支持学校的学科教学活动。

信息化教学设计由于其紧密结合着各种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使得教学情境的创设显得更为实际、简便和高效。在教学中创设情境,自古有之,但多以语言、动作、图片和简单的实物来烘托气氛,不能提供实际情境所具有的生动性、丰富性,难以提取长时记忆中的有关学习内容,使同化和顺应发生困难。而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够提供文本、图形图象、音频、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甚至是人工智能。充分的交互性能够创设生动、直观、形象的学习情境,使教学直观化、模型化、动态化。非线性的超文本和超媒体链接更符合人类的思维方式,能够表现思维的复杂性,提供丰富的信息源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引起学生持续探索的兴趣,对问题从多角度进行解释,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创设情境,能在教学中拨动学生的心弦,激起兴趣,激发联想,唤醒长时记忆中的有关知识、表象或经验,完成知识的“同化”和“顺应”。

二、信息化教学设计中创设情境的几种方法

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创设接近真实的情境的方式很多,其使用的方法也因不同的学科和内容有很大差异。根据创设的作用和一般方法的相似性可以有:创设故事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创设模拟实验情境,创设协作情境等。

1.创设故事情境

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创设故事情境,就是将教学内容,通过各种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以“故事”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创设故事情境就是要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调动学生视听觉等尽可能多的感官理解和建构知识。实验心理学告诉我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来自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并且多感官的刺激也有利于知识的保持和迁移。教师创设故事情境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原有认知水平和学生无意识的心理特征,采用适当媒体创设能够引起学生积极情绪反应的形象整体。

如在学习“我国的行政区”时,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制作动画片:“机器猫假期旅游”的故事情境。即机器猫利用假期到祖国各地旅游,每到一处,它都会被当地代表性的美景陶醉,每当欣赏完了美景,它总会在地图上高兴得跳起来并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你知道我现在在哪个省区吗?”这样既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又进一步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他们通过讨论、合作学习,相互解答,使整堂课处于层层推进,学生情趣交融,由“被动型”学习变为“主动型”学习。一般情况下,创设故事情境比较适合语文、英语、历史、政治等文科性质的课程。《走遍美国》的英语教学软件就是创设故事情境一个比较成功的例子。

2.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设障立疑,让学生处于“愤”、“悱”的状态,将其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教师创设情境的重要原则是激情引趣,即通过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对知识、对科学、对人生的兴趣。而问题情境是最常见和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情境,是启迪思维激发兴趣的重要途径。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探求欲望。教师则要抓住时机,依据问题情境所提供的各种线索,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对情境内容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学生不断地完成“同化”和“顺应”,建构新的认知结构。

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用信息化手段创设问题情境,提供学习资源,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可以为进一步的讨论和协作学习提供依据,让学生创作实践,培养创新能力。教学中应注意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多种多样,它可以在其它创设情境的途径中交叉使用。教师可以通过故事,模拟实验,图象,音像,活动等多种途径设置问题。如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利用多媒体设计制作动画片,创设问题情境:炎热的夏季,唐僧师徒四人正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孙悟空叫猪八戒找西瓜来解渴。不久,猪八戒大汗淋漓的抱回了一个大西瓜。悟空说:“为了公平一些,每人吃1/4吧。”八戒一听瞪大了眼睛,满脸不高兴地说:"西瓜是我找回来的,无论如何,1份太少了,我要吃2/8。”悟空听了直点头,马上切了2/8给八戒。猪八戒高高兴兴地吃起西瓜„„。“不对!”,“有问题!猪八戒上当了!”,“1/4和2/8哪个大?”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一段生动形象的小故事,设计了最佳的问题情境,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起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培养了学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的能力。在《机械运动》引入新课时利用CAI再现飞行员在空中抓子弹的动画,并闪现“他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本领呢?什么情况下我们也能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呢?”的问题,和上述问题有异曲同工之妙。只要教师多动脑,可以发现问题情境无处不在。

3.创设模拟实验情境

实验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方式之一。恰当的实验可以使学生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以这种联系加以认真思考,从而建构起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但实验的条件在课堂上并不能都得到满足,创设模拟实验情境可代其功能。学生一方面按照教师的要求及学习目标模仿练习,以巩固新知识,另一方面凭借想象,再现表象,展开联想,亲身体会实验的乐趣,得到成功的体验,从而强化对问题的求解能力。创设模拟实验情境首先设计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接近真实的实验条件和实验环境。然后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实现,教师指导评价。

典型案例如小学数学《可能性的大小》一课的设计。该课所涉及到的概率知识极为抽象,为了让小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这一知识,并真正提高应用能力,首先改变学生的角色,以商场“老总”的身份来选择促销方案。然后利用计算机来进行大量重复的模拟试验,快速、准确地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统计,体验“概率”的含义,帮助做出正确的决策。在这节课中,巧妙地创设了模拟实验的情境,不仅使学生免去了大量的重复实验和烦琐的计算,提高了学习效率,更重要的是它给了我们一种新体验:由于计算机模拟实验与真实实验的结果是一致的,利用计算机模拟实验,保证学生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大量的重复实验,由此对概率知识的学习更真实。

4.创设协作情境

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创设协作情境,就是利用网上多种交流工具如BBS、可视化语音聊天室、电子邮件、Net meeting、OICQ以及Internet Phone等工具,通过竞争、协作、伙伴和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学习,针对某一个问题展开讨论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一般情况下,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创设协作学习情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对信息资源的整合;对学习任务和目标的确定;小组学习;小组学习成果的交流;教师总结与评价。如在学习《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一课时可以采取如下的设计。学生先观看录像片《蔬菜市场》,教师提出问题:①列出一年中每月份的蔬菜价格走向图。②蔬菜价格与蔬菜量的关系。③帮助菜农设计出大棚蔬菜的种植计划。学生分组上网查询蔬菜价格,并通过Excel列出每月份的价格示意图及每月份的蔬菜供求数量,根据教师提供的蔬菜种植期限,设计出一年中大棚蔬菜种植的最佳方案。然后老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为什么同样的菜在一天内的价格会有差别,这是不是与等价交换的原则相违背?最后教师总结学生小组讨论结果,演示价值规律表现形式示意图,得出结论。

协作情境与外部世界具有很高类似性,容易实现知识想现实世界的迁移,有利于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合作精神的培养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信息化环境中创设协作学习情境,实现了时间和空间上的连续,同时,交互变得更加容易控制,学习者的角色也可以进行隐藏,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转变,他们要掌握的不仅仅是教学内容的逻辑序列和目标的合理安排,更多的是学生的协作情况、学习过程的规划设计。

三、结束语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为信息化教学设计提供了技术和理论上的支持。当然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创设情境是灵活多样的,种类很多,而且各个学科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也有不同的创设途径,需要不断的摸索和实践。以上列举的只是一些比较典型的几种途径,希望能给一线的教师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黎加厚.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10).[2]杨建国,于跃.建构主义与多媒体课件情境的创设.西安政治学院学报,1999(10).[3]赵蒙成.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评析.外国教育研究,2002(9).[4]顾清红,瞿堃.建构、环境及学习团体:现代教育技术的新思维.外国教育资料,2000(3).[5]张新华.关于在课堂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情境创设.电化教育研究,2001(5).[6]左明章.关于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应用模式的构建.电化教育研究,2001(3).作者联系方式:

模具设计的几种方法 第3篇

关键词:室内空间设计;不合理;调节

建筑基本的户型空间结构,并不一定能满足每一户家庭对空间的使用要求,这就要求室内设计师对这些不合理空间加以整治和调节,来重新营造适宜生活起居的室内空间。不合理空间就是指空间的比例与空间的实用机能相悖,与人们的视觉心理相背,成为一种非理想的空间形态,对于这种空间的整治手段,就是空间调节。

一 实质性调节

实质性调节就是通过改造建筑实体的空间界面和构件,使之接近理想的空间形态,从而为装修计划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其主要方法有隔断、改变界面和构件调节。

隔断就是用各种形式的实体构件,按理想的空间要求,将失衡的室内空间再分隔成几个部分,改变原有的不合理状态,使之尽量适合生活起居的需要。这种手段主要用于调节过分狭长的室内空间。比如狭而长的卧室等,可考虑用多种多样的隔断形式来加以处理。例如:在原来不适宜的空间中增加隔断,重新调整门的仿置,使之成为学习和休息的两个功能空间,空间得到了有效的利用,视觉心理也产生了不同的变化。无论从空间造型、空间性质、行为方式等方面都取得了较佳效果。改变界面的方法主要包括改变侧界面、底界面和顶界面,重新组合他们之间的关系,最后达到调节空间形态的目的。说到底就是室内空间的剖面再设计和再造型,只是其中要注入空间调节的内容。它既可以调节狭长空间,又可以调节过高或过低的空间,使界面产生变化,形成令人舒适的空间。利用多种手段来改良不良的空间形态,是室内设计师能力的最佳体现。构件调节就是利用依附于建筑实体上的固定构件,对空间加以控制,使之起到充实空间、扩大空间和缩小空间的调节作用,诸如可利用建筑的梁、柱、楼梯、花格、灯具等来修饰与完善空间。

二 非实质性调节

非实质性调节是通过非结构性的附加装饰手段,对空间进行视觉、心理上的调节,并不增加实际的空间量。但它的意义和作用却不亚于对空间的实质性调节。在室内设计创作过程中,非实质性调节往往成为室内设计师们苦心经营的主要内容,它包括对正常室内空间二次性调节,也包括对实质性空间的二次调节

1、色彩调节

这是利用色彩要素和原理,对空间距离效应的一种调节手段。其中包括明度调节、彩度调节和冷暖调节等。首先,就明度而言,不同明度具有视觉的进退效应,即相同面积不同明度的颜色就会产生不同的距离感。因此,可以利用它来调节空间任何方向的距离,使之适合接近于我们的设想。高明度空间会在视觉心理上产生空间的缩小感,因为高明度会产生墙面的前进效应,而低明度空间可使人在视觉心理上产生扩大感,主要是明度低就会使空间界面产生后退感,从而使空间产生扩大效应。两个同样面积的色块并置时,高彩度色会有前进感,而低彩度色则会产生后退感。因此,在室内设计过程中,对色彩的使用,不仅要考虑到表现室内环境气氛,同时还应兼顾到实际空间的体量是否需要通过彩度加以平衡。其次,色彩的冷暖特性对室内空间距离效应的调节也具有相应的作灼。实践证明,当面积相同而冷暖不同的蓝色和红色并置时,会产生明显的进退反差。冷暖在室内色彩调节中作用的重要性。

2、结构调节

这里的结构是指对室内各界面、大型陈设装饰构件的组成构架来说的。诸如对墙裙、墙壁的划分,屋顶、地面图案的构成,他们都会有个结构方向,而方向要素对室内空间调节具有特殊的意义。所以说结构调节是室内设计师的重要设计技巧之一。直线系的装饰结构给室内空间造成简洁、宁静的感觉。既加深了空间层次,又活跃了气氛。另外,大结构的装饰使室内空间相对地被缩小了,从心理上达到了调节空间的目的。装饰图案的大小会对空间大小的感觉产生一定的影响。图案形式相同,又装饰在同一空间,但由于图案面积小,相对地使这一空间产生了扩大感。

3、装饰艺术调节

装饰艺术调节主要是指利用装饰艺术品来对室内失衡空间加以调节。诸如室内雕刻、壁画和壁挂等。一般来说,室内装饰艺术品除特定气氛要求外,有时往往是从调节气氛的目的出发的。一般是不在建筑上使用装饰艺术品的。因为在建筑设计中,出于全面的权衡,必然会出现某些对造型不利的东西,这时利用装饰艺术品加以处理便是理想的手段。室内空间调节又何尝不是这样。诸如壁画是否要满布墙面?柱子或墙面是否要特殊装饰?墙面的色彩、明度、质感要怎样处理?所有这些都是从室内调节的需要和前提出发,加以构思和确定。例如,室内某方向深度不够时,可利用壁画加深空间层次,使之具有一定的透视关系,就可以便墙面产生后退感,使空间得以调节。装饰体量调节室内空间,如一个较大的空旷空间,室内设计师在室内设一个大型的抽象雕塑作装饰,既相对地缩小了空间感,同时也使环境增加了高雅的情趣。

4、材料调节

装修材料在室内空间中的调节作用,主要是通过材料的选择与组合来实现的,尤其是现代装饰材料,对扩大室内空间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般情况下,用粗糙质感的材料装饰室内界面时,室内空间会产生扩大的感觉,而精细质感的材料则因表面光感而产生前进的感觉,相应地便会在视觉上产生缩小空间的感觉。

总之,在室内设计过程中,室内空间的调节是设计的前提和重要环节,是整体的战略设计,也是统一全局的关键环节,这一点应引起室内设计师们的特别注意。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个高明的室内设计师其主要精力应花在空间调节上,而其他内容都只是它的部分和深化环节而已。

参考文献:

[1]李斌.浅议室内空间设计[J]. 中国科技信息. 2005(12)

[2] 李建淼.浅谈当代室内设计的发展[J]. 职业技术. 2008(06)

浅谈建筑设计的几种方法 第4篇

建筑设计的理念和趋势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 而且建筑行业的发展还为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现阶段建筑设计者对于建筑设计已经有了新的认识, 设计中不再只关注建筑的实用性需要, 更多的是关注到建筑设计中的人性化设计处理。

建筑设计的演变进程是在先人们的不断努力和尝试下逐步发展而成的, 在设计中, 设计人员可以借鉴相关的设计经验, 同时参考有价值的设计理论作为设计指导, 使设计理论内容和设计时间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 应该不仅仅将设计建筑当作是简单的物质结构, 而是要在设计理念中赋予建筑以灵魂, 使其更加具有生命力。不同的社会发展形态使得其建筑设计的重点和形式各异, 如欧洲的建筑大多具有较为浓郁的艺术气息和欧式风范, 而中国的建筑设计则更多的是强调设计的实用性。但不管怎样, 设计者在进行建筑设计时都要以人的需求作为基本出发点, 在此基础上再加以美学, 环境, 社会以及历史因素的考量, 在设计中融入系统科学的设计方法, 以呈现完美的建筑设计效果。

2 在建筑设计时要遵循的原则和设计方法

建筑设计对于不同设计人员来说所要表现的风格和理念是截然不同的, 无论在建筑的外观设计还是在内部结构设计中, 建筑人员的设计通常会表现出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 要想在当今风格多变的建筑设计行业中展现自己的风格, 使建筑设计独具匠心, 就需要设计人员在建筑设计中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 将建筑设计实用性和美观性融为一体。首先, 建筑设计要遵循设计理论中的基本原则。设计结构的科学性要以设计学中的基本理论为基础, 包括对于结构空间的合理性, 色彩的科学搭配, 空间的融合性等方面的考虑, 一些设计者在实际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建筑结构的功能性而只是一味的追求建筑外观的独特性, 导致在建筑完工后无法发挥其应有的功用。这种问题是设计者在设计时要尤其注意的。其次, 建筑设计要遵循实用性原则。建筑设计和建设的基本目标就是要满足使用者的功能性需要, 例如, 对于住宅建筑的设计要侧重于对人们生活的实用性和舒适性功效的考虑, 办公建筑物的设计则要重点注意建筑结构的开阔性和办公便利性要求。再次, 建筑设计要注重人性化原则。建筑设计的最终使用者是人, 因此, 要以满足人的需要作为设计的终极目标。其中, 人的需要应该考虑如下方面, 一是建筑投资方的利益, 建筑设计者对于建筑投资预算以及目标功用予以充分考量, 尽量使建筑兼具经济型和实用性;二是使用者的实际需要, 对于不同受众群体的不同使用要求要尽量的涵盖在建筑设计当中, 使建筑物的效能发挥到最大化;三是建筑施工单位的施工需要, 建筑设计要能够保证施工单位在施工中具备可操作性, 同时兼顾施工安全性考虑, 不要设计具备施工高风险性特点的建筑。

建筑设计除了要符合以上的设计原则之外, 设计者还要采用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法, 在设计中将人文, 社会, 环境因素充分加以融合, 并注重建筑设计外观和结构的新颖性, 用多角度的设计风格来呈现不一样的设计作品。设计过程中主要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常见的设计方法, 设计者可以根据不同设计需要进行综合性评价和选择。

2.1 建筑平面组合设计方法

对于建筑物的总体结构的外观设计可以通过平面组合的设计方法加以整体表现。平面设计方法主要是将立体的建筑设计结构经由更为直观平面的方式表现出来, 在平面设计时, 可以对全局架构进行系统把握, 充分将建筑内部各个空间结构和布局因素考虑在内, 能够从整体上提高空间设计的合理性。建筑平面设计主要包括如下内容:其一, 对于主体空间结构的设计, 如主要房间和功能区域的设计;其二, 辅助结构的设计, 如走廊, 通道, 楼梯和进出口的设计。在采用平面设计方法时, 要注意各布局之间的协调统一, 并重视空间的平局分布, 避免造成布局不合理的情况出现。

2.2 构图法

现代建筑的基本体量、空间或其他要素, 都可以归纳为简单的几何形体, 如矩形、正方形等。建筑设计通过构图要素来分析几何形体之间的关系, 从中分析出形体之间的比例、尺度、对比、主从、韵律、均衡、重点等形式美的规律。使用构图法进行建筑设计的一个前提是:建筑师是怎样对其所设计的建筑进行定位的。关于探讨几何关系与构图也并不是到现在才有的, 早在希腊和罗马时期, 研究几何关系就已经相当深入了。构图法的一个典型实例是巴西国会大厦。

2.3 结构法

结构法亦称为结构主义的建筑设计方法, 其主旨是通过建筑的结构形式来表达建筑设计。结构与建筑空间是密不可分的, 可以通过结构设计的表达来演绎建筑物的性质, 现代建筑大师也曾经把建筑结构要素当作装饰要素来处理。但那些结构要素本身依然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结构外露, 就像要告诉人们建筑内容是如此的丰富, 以至于人们看到此类建筑有时甚至会有点不知所措。

2.4 符号象征法

我们把特定的或约定成俗的符号, 使用在建筑表面或建筑内部的特定装饰部位, 虽然部分建筑设计生硬的照搬这一特定的符号并不一定能很好的体现建筑文化的传承, 但是纵观国内外的很多建筑作品, 符号象征法在建筑设计中还是不断的采用。该方法大量运用在一些对建筑形象有特殊要求的建筑设计中, 如企业可能试图通过建筑设计与企业符号的结合来展示企业的形象等。

2.5 建筑沿革法

建筑沿革法, 就是要对以往的建筑设计进行系统的分析, 从中提炼自然法则、历史、文化和人们的生活习惯、情趣以及人们的思想, 作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 从而进行建筑设计, 力求通过建筑设计来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及行为习惯。

2.6 综合法

我们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并不是只针对一个简单建筑而言。大量的群体建筑的建筑设计中, 将不同的个体建筑分析为不同的几何形体作为总体的设计方向和研究。使之对于每个单体建筑之间有着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这种关系是清晰地、明确的。

3 国内建筑设计需重点考虑的问题

建筑是要靠对人们的热爱和对建筑创作充满激情的建筑师来完成的。我们的邻国印度也是发展中国家, 但是他们拥有世界一流的建筑师。查尔斯.柯里亚作为一个建筑师, 在近40年的建筑实践中, 他注重将建筑和城市规划紧密结合, 并致力于解决第三世界国家发展而带来的人民生活问题, 并设计了著名的干城章嘉公寓。该公寓是为低收入群体做的居住建筑, 在建筑设计中更多的是考虑人性的意义。建筑师不能是仅仅为少数有钱人工作来满足他们的奢望。更重要的是能够为经济条件较差的民众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 建筑对人应该是平等的, 我们需要这样的民族建筑师。当我们走在上海这一中国目前经济最发达地区的街道上的时候, 我们不能只看到高楼林立, 我们更应该看到广大市民的居住和生活状况, 虽然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生活条件得到了空前改善, 然而看到依然还有一根根简易晾衣杆从破旧民居的窗台伸出来的时候, 作为建筑设计人员, 大家都会有一种内疚的思考。

4 结束语

建筑设计中设计者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思想较建筑设计技术而言是更加重要的。打造成功的建筑设计作品, 需要设计者能够紧跟时代潮流, 注重借鉴理论设计方法, 同时积极吸取他人的设计经验和成功的建筑设计范例, 在设计中将各种因素充分结合在一起, 再加之自己的一些设计风格, 并结合建筑的实际需要, 只有这样, 才能使我国的建筑设计行业成为世界范围内建筑设计领域的佼佼者。

参考文献

[1]黄亚新.关于建筑设计意义及其方法的探讨[J].四川建材, 2006 (12) .

读书的几种好方法 第5篇

一、问题法 : 读书时带着自己渴望解答的问题去读,边读边思考,达到基本上读懂课文的目的。如在教学《女娲补天》这篇文章时,我在上课前几分钟让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引出疑问,如①女娲为什么补天?②女娲怎样补天?③结果怎样?等等,让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去读课文,使学生不盲目、有目的的读。这样一来,学生都知道必须带着问题去读课文。

二、移位法 : 课外同步阅读既是教学的一种补充,也是向纵深阅读练习的一个过程。在选择课外读物给学生阅读时,应该根据所教文章的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让学生不知不觉地在移位中获得知识。如在学习了《蜜蜂》一文后,学生知道作者通过试验后,确认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这时,可以适时推荐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昆虫记》给学生选读。又如在学完古诗后,可阅读《唐诗三百首》。学完童话故事后可以选择自己的喜好读一读《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在学习《桂林山水》后,可根据学生的实际选择一些写景的文章给学生阅读,使学生真正掌握抓特点描写景物的技巧。这样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才能有效地提高阅读能力。

三、勾画、摘录法: 中国有句古话: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阅读时一边读,一边想,一边勾画,画出本课生字词,并注上音;画出重点词语和句子以及自己喜爱的词句;画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注上符号。通过阅读,在课本上留下自己“钻”过、“爬”过的痕迹。当然,阅读时也要对必要的词句等作适当的摘录,如丽词佳句、难词难句、文章主旨等,逐步养成做笔记的好习惯。如在阅读《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本时,可把文中的优美词句摘录下来:“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瑰丽无比,千奇百怪”“物产丰富,五光十色”等。做读书笔记正所谓是:“养兵千日,必有一用”。如果大家掌握并运用了这种阅读方法,长此以往,肯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语言积累的几种方法 第6篇

一、在朗读中进行积累

语文的教学中,讀是关键,读可以感知课文的内容,可以领悟到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所以,在教学时应以读为本,教师讲得要少,把握好尺度进行“点讲”。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读,读出滋味,读出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这样,学生在读中自然地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在读中积累语言。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就是要下工夫读的好课文,文章不仅描写的景美,而且运用的语言也是很美的。用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兴安岭的四季美景和丰富的物产,深深地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要利用多种形式进行读,不要减弱学生读的兴趣。如,有感情地读、配乐读、表演读、出示画面配音读等形式反复诵读,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欣赏美丽画卷。这样,学生就会对描写景物的语言进行积累。

二、在背诵中进行积累

背诵是语言积累的最好方法。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熟读达到了背诵的程度,把优美的语言、名词佳句背诵下来,用时得心应手。平时要求学生每天都要背诵古诗、成语、名人名言,这是积累语言的最好形式。另外,课文中要求背诵的课文,一定要让学生背下来,教师也要向学生推荐有背诵价值的文章。恰当地指导学生背诵的方法,掌握背诵的技巧,以便积累丰富的语言。

三、在摘记剪贴中进行积累

在读书过程中不管是课外阅读,还是课堂阅读,把好的词语、句子、片段摘录下来,写到自己专用的语言积累本上。在看电视、上网时、和他人交流时,发现有好的句子要及时摘录下来,并进行分类,可按写人、写景、状物、名人名言、警句等内容进行归类。养成“剪报”的习惯,在阅读过程中把喜欢的内容贴到本子上,也可以有一个剪贴本,在剪贴的过程中积累语言。定期翻阅自己的积累本和剪贴本,以便熟记内容,为今后在语言表达时进行运用。

四、在运用中进行积累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积累的语言进行运用。灵活运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所积累的名人名言、成语、故事等,这是深化语言积累的有效方法。教师要善于捕捉运用这些练习点,找出说话和写作的有效时机,让学生运用积累语言,例如,教学《灰雀》一课时,归纳勾画一些词:散步、郊外、婉转、欢腾乱跳、自言自语等,先模仿课文内容进行表达,再自由创造性地表达,用上上面的词语;还可变换一些优美的词,让学生按词语的内容表达思想情感。在学生的作文指导和批改的过程中,鼓励他们运用自己积累的语言,为自己的文章增添色彩。

模具设计的几种方法 第7篇

一、文本输入法设计单选题

此方法重点在于系统变量“EntryText”(可存储用户在交互作用图标中相应的文本信息)的运用,程序的流程图如图1。

操作步骤如下:

(1)在主流程线上添加一个显示图标,命名为“背景”。打开显示图标并设计界面。

(2)在主流程线上添加交互图标,命名为“回答”。

(3)在交互图标右面连续添加四个文本输入响应类型交互作用分支结构,分别命名为“a|A”,“b|B”,“c|C”,“d|D”。在“a|A”“b|B”“d|D”交互作用分支结构下的显示图标里都输入内容“你输入的答案为:{EntryText}可惜,错了”,在“c|C”交互作用分支结构下的显示图标输入内容“你输入的答案为:{EntryText}祝贺你,回答正确”。

输入“a”并按回车键,程序运行后的效果如图2。

二、条件法设计单选题

此方法重点在于系统变量“EntryText”(可存储用户在交互作用图标中相应的文本信息)的运用及条件响应属性的设置,程序的流程图如图3。

操作步骤如下:

(1)在主流程线上添加一个显示图标,命名为“背景”。打开显示图标并设计界面。

(2)在主流程线上添加交互图标,命名为“回答”。

(3)在交互图标右面连续添加四个条件响应类型交互作用分支结构,分别命名为“EntryText="a"|EntryText="A"”,“EntryText="b"|EntryText="B"”,“EntryText="c"|EntryText="C"”,“EntryText="d"|EntryText="D"”,再接着添加一个命名为“*”的文本输入响应类型交互作用分支结构。设置第一个条件属性,条件:EntryText="a"|EntryText="A",自动:关。同理设置第二、三、四个条件属性。在“EntryText="a"|EntryText="A"”“EntryText="b"|EntryText="B"”“EntryText="d"|EntryText="D"”交互作用分支结构下的显示图标都输入内容“你输入的答案为:{EntryText}可惜,错了”,在“EntryText="c"|EntryText=”C””交互作用分支结构下的显示图标里输入内容“你输入的答案为:{EntryText}祝贺你,回答正确”,“*”交互作用分支结构下的群组图标为空。

输入“a”并按回车键,程序运行后的效果如图2。

三、用按钮法设计单选题

此方法重点在于按钮响应属性的设置,程序的流程图如图4。

操作步骤如下:

(1)在主流程线上添加交互图标,命名为“试题I”。

(2)在交互图标右面连续添加四个按钮响应类型交互作用分支结构,分别命名为“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设置第一个按钮属性:交互分支为“继续”。同理设置第二、三、四个按钮属性。在每个分支结构下的群组图标里添加一个显示图标,在第一个分支下的显示图标里输入内容:“回答正确”;在第二、三、四个显示图标里输入内容:“回答错误”。

用鼠标点击第一项,程序运行后的效果如图5。

四、热区域交互设计单选题

此方法重点在于热区域位置的设定,程序的流程图如图6。

操作步骤如下:

(1)在主流程线上添加一个显示图标,命名为“背景”。打开显示图标并设计界面。

(2)在主流程线上添加一个交互图标,命名为“回答”。

(3)在交互图标右面连续添加四个热区域响应类型交互作用分支结构,分别命名为“A”、“B”、“C”、“D”。把四个热区域标志移到合适的位置上,然后在第一、二、四个分支的显示图标里分别输入内容:“你的答案为A,回答错误”;“你的答案为B,回答错误”;“你的答案为D,回答错误”,在第三个显示图标里输入:“你的答案为C,回答正确”。

用鼠标点击第一项,程序运行后的效果如图7。

五、热对象交互设计单选题

此方法重点在于要把每个热对象单独放在一个显示图标里以及对热对象的指定,程序的流程图如图8。

操作步骤如下:

(1)在主流程线上依次添加命名为“背景”、“A选项”、“B选项”、“C选项”、“D选项”显示图标。打开显示图标并设计界面。

(2)在主流程线上添加一个交互图标,命名为“回答”。

(3)在交互图标右面连续添加四个热对象响应类型交互作用分支结构,分别命名为“A”、“B”、“C”、“D”。把“A选项”、“B选项”、“C选项”、“D选项”显示图标里的内容分别设置为四个热对象,然后在“A”、“B”、“D”三个分支的显示图标里分别输入内容:“你的答案为A,回答错误”;“你的答案为B,回答错误”;“你的答案为D,回答错误”,在“C”分支的显示图标里内容为:“你的答案为C,回答正确”。

用鼠标点击第一项,程序运行后的效果如图7。

六、按键交互设计单选题

此方法重点在于按键响应分支的命名,程序的流程图如图9。

操作步骤如下:

(1)在主流程线上添加一个显示图标,命名为“背景”。打开显示图标并设计界面。

(2)在主流程线上添加一个交互图标,命名为“回答”。

(3)在交互图标右面连续添加四个按键响应类型交互作用分支结构,分别命名为“a|A”,“b|B”,“c|C”,“d|D”。在“a|A”、“b|B”、“d|D”三个分支的显示图标里分别输入内容:“你的答案为A,回答错误”;“你的答案为B,回答错误”;“你的答案为D,回答错误”,在c|C”分支的显示图标里内容为:“你的答案为C,回答“正确”。

在键盘上按下“a”或“A”,程序运行后的效果如图7。

参考文献

[1]任刚.Authorware在多媒体课件制作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2(15):1123-1125.

[2]周亚云.Authorware在练习课件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8(z1):79-80.

[3]袁海东主编.深入Authorware7.0编程[M].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3.

物理课堂教学导入的几种设计方法 第8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导入类型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俗话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就是课堂教学的开端, 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 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 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导入, 这也是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并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一、导入新课的作用

导入新课的主要特点是应具有针对性、启发性、激励性、新颖性和趣味性。在物理教学中, 生动新颖、富有启迪性的导入, 有着特殊的功能和作用, 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唤起学生的注意

刚上课时, 学生的学习情绪不稳定, 注意力不集中, 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因为这时学生头脑中往往有好多个兴奋中心, 他们之间相互干扰, 影响学习效果。如果采用恰当的导入, 给学生较强的“刺激”, 帮助学生收敛课前的各种其他思维活动, 可以起到安定情绪, 唤起注意的作用, 使兴奋中心转移到教学内容上来。学生的注意力迅速指向课题, 为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2. 激发学习兴趣

物理教学中的认识兴趣, 是引起思维活动的动力。它往往是由教师所运用的手段和要求学生所从事的活动这两点的新异性所引起的。这对于初中生尤为明显, 所以采取生动、直观、具体而富有感染性的方式导入新课, 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 引起渴望学习本节知识的积极性, 学生就会专心听讲, 兴致勃勃地去理解和掌握知识, 对课堂教学的展开起到推动作用。

3. 强化知识联系

物理知识体系的逻辑性很强, 新知识是从旧知识发展来的, 引课时, 教师独巨匠心地搭配起新旧知识之间的“桥梁”, 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可自然顺畅地把新知识“植入”已有的认知结构, 起到新课与旧课之间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 使教学活动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4. 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是产生思维的动因。学生头脑中有了问题, 才会产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引课时, 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 利用各种手段创设问题情境, 使学生惊奇疑惑, 造成“概念冲突”或悬念;使学生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为活跃状态。由此引导学生思维“上路”, 为学习新知识精心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导入新课的几种设计方法

1. 设置悬念型

“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 是在他们本身的“生疑一质疑一释疑”的矛盾运动中进行的。这种矛盾过程, 既思维过程, 首先是由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巧设悬疑引起的。新课开始, 教师提出引人入胜、耐人寻味的问题 (提问设疑) ;演示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的实验现象 (实验设疑) ;埋伏“陷阱”, 揭示矛盾等, 都是物理教学中经常使用的设疑方法。设疑引课不仅可以造成悬念, 引出新的课题, 还可以发“愤悱”之功, 启迪学生思维, 活跃课堂气氛。

中学生的兴趣表现为喜欢观察新奇、不平常的事物。教师结合教材内容设计生动形象的实验引入新课, 正好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用实验设疑的方法导入新课, 不仅可以创设物理情境, 帮助学生认识物理过程, 丰富感性认识;还是造成悬念, 启迪思维, 引起学生探索兴趣的有效方法。例如, 我在讲“摩擦起电两种电电荷”一节时, 先用丝绸摩擦过玻璃棒吸起一个小棉花团, 接着又甩开小棉团, 紧随其后用玻璃棒“指挥”小棉团在空中飞舞, 实验现象极其生动形象, 使学生惊奇、疑惑。这时我接着问: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捧为什么能吸起小棉团?它又为什么能“指挥”小棉团飞舞?这些问题恰好是实验现象在学生头脑中引发的悬念。新课开始, 教与学的“合拍”, 必定会在接下来的教学中产生良好的“共鸣”效应。

2. 以旧拓新型

物理教材有其内在的逻辑系统及各部分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教学活动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 要使先学的知识为后学的知识开辟道路。新课一开始, 先复习旧知识, 在复习的基础上, 抓住新旧知识的衔接点, 经教师启发点拨, 指明思维方向, 顺水推舟自然开拓, 引申出新知识, 使本节学习的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合乎逻辑的发展, 这样就达到承上启下, 温故知新, 实现知识发展和迁移的目的。在物理教学中用类比推理方法引入新课, 也是以旧拓新的一种常用方法。

3. 激发情趣型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上课开始用3—5分钟, 安排与本节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趣味性活动,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或心理状态, 使学生乐于学习, 愉快的接受教育, 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用寓意深刻的名人轶事、物理故事为“序曲”;以妙趣横生的语言揭开新课的“序幕”;做有趣的物理游戏;看一段录象、听一段录音等都是激发情趣导入新课的常用方法。

比如, 我在“力”一节的导入就是根据上述思想做了如下安排:请两位同学到讲台前, 相距2-3米, 各穿上旱冰鞋, 绳子一端系在甲的腰部, 另一端握在乙的手中。

问:若乙用力拉甲, 将出现什么情况?若甲、乙相互交换后, 甲用力拉乙又将出现什么情况?让学生各抒己见讨论后, 甲、乙二人当场表演, 学生兴趣盎然。

这个别有情趣的活动刺激性极强, 符合青少年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 学生玩中促思, 思中促学;教师因势利导使学生理解了“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和“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葡萄的几种贮藏方法 第9篇

把缸洗净后倒置,使其内壁上的水完全流出,然后用干净的布蘸70%酒精擦拭内壁,再将经过处理的葡萄放入缸内,放一层葡萄再放一个竹帘状支架,每层葡萄15~20厘米厚。装满后用聚乙烯塑料薄膜密封缸口,再将缸置于阴凉处;或在背阴处挖坑,将缸置于坑内,随气温降低逐渐增加覆盖物。采用此法可将晚熟葡萄贮藏到元旦、春节。

2. 沟藏法。

挖南北向、深80厘米、宽1米的沟,长度视贮藏量和场地而定,然后在沟底铺10厘米厚的干沙,并用6%可湿性六六六粉拌适量湿沙撒入沟内,以杀虫防鼠。然后将处理过的葡萄逐穗排放在沟底细沙上,一层湿沙、一层葡萄,堆放3~4层即可,最后覆盖20~30厘米厚的湿沙。初期白天用草席覆盖,夜间揭开;白天气温降到1~2℃时,夜间开始覆盖草席;随气温降低逐渐增加覆盖物。

3. 棚窖贮藏。

将处理过的葡萄装筐(或箱),置于预冷场所,下垫砖块以利于通风,上盖苇席遮阴,直至小雪后入窖。窖内用木板搭成距地面60~70厘米的垫架,将果箱放在垫架上,摆放一层果筐(或箱)后,在其上摆放木条或秫秸把,然后再摆一层果筐(或箱),共摆放3层(呈花朵形),中间留人行道。葡萄入窖后,要及时采取通风、洒水、密封等方式控制窖内温度和湿度。在贮藏过程中不宜翻动果穗,要注意严防鼠害。

4. 平房贮藏。

选择通风良好的房间进行贮藏,注意要先进行消毒处理。将处理好的果穗果柄向上放入筐中,且每个果穗错开放置,以每筐20~25千克为宜。在室内架垫板(距地面60~70厘米),第1层果筐放好后,在筐上摆放木板,然后再放第2层,依次进行,中间要留人行道以利于通风。贮藏室内湿度应保持在80%~90%,温度保持在0~1℃,温度低时要生火,干燥时可在地上泼水增湿。

5. 冷库贮藏。

构造函数的几种方法 第10篇

要了解构造函数的原理,首先应该从函数本身进行思考,函数有很多性质,例如值域(最值)、单调性、奇偶性、正负性等,易于与不等式、方程、数列等产生交汇.因此引入函数的目的就是为了利用函数的这些性质,这也就为我们去发现函数、构造函数提供了思考的切入点.本文介绍几种构造函数的方法,供读者参考.

一、细察结构,构造函数

例1设a、b、c∈R+,且a+b>c,求证

分析:观察不等式中的各式,知其结构相同,只是字母不同,因此,它是某分式函数值的比数大小,故可构造相应函数,用单调性证明.证明:令(x∈R),易证f(x)为增函数,

因为a+b>c,所以f(a+b)>f(c),

故不等式成立.

例2解不等式.

解析:原不等式等价于

观察不等式两端结构相同,只是变元形式不同,可构造相应函数,用单调性求解.

构造函数f(x)=x3+5x,易知f(x)在R上单调递增.又原不等式可化为

则有,解得x<-2,或-1

故原不等式的解集是{x|x<-2,或-1

例3已知a、b为实数,并且eba.

分析:当eba>0,只需证明blna>alnb,即证明显然这是一个函数的两个值比较大小,故可构造相应函数来证明,而且必须用导数.

证明:构造函数,求导数有

因为x>e时所以函数内是减函数.因为elnba,故ab>ba.

二、深挖关系,构造函数

待解题目中有两个等量关系,但规律有差异.通过变形,深挖关系,发现规律,构造函数解题.

例4设x、y是实数,且满足则x+y=____.

分析:这两个等式左端结构相同,右边只差一个符号,改变右边的符号,统一结构,构造函数,用单调性求解.

解:原等式可化为

令f(t)=t3+2010t,则f(x-1)=f(1-y).

因为f(t)=t3+2010t在R上单调递增,

所以x-1=1-y,所以x+y=2.

例5实数α,β满足等式α3-3α2+5α=1,β3-3β2+5β=5,求α+β的值.

分析:通过解方程求出α、β的值再代入求值,这不可能.建立α、β的式子整体求值,可简捷求解.把这两个式子配立方,并使结构相同,构造函数.

解:将题设两个等式变形可化为

(1-α)3+2(1-α)=2,(β-1)3+2(β-1)=2.

据此构造函数f(x)=x3+2x,可见有f(1-α)=f(β-1):

又因为f(x)是R上的递增函数,所以1-α=β-1,故α+β=2.

三、用函数与方程的关系构造函数

函数f(x)的图象与x轴相交对应f(x)=0,因此方程解的讨论问题,可用相应的函数加以解决.

例6已知方程x2-2asin(cosx)+a2=0有唯一解,求a的所有取值.

解:由函数与方程的关系知,构造函数

f(x)=x2-2asin(cosx)+a2,

则原方程为f(x)=0.

设方程的解为x=b.易证f(x)是偶函数,所以f(-b)=f(b).

又f(x)=0有唯一解,所以b=-b,2b=0,即b=0.

将x=0代入原方程,得a2-2asin1=0,

所以a=0或a=2sin1.

例7解方程3x+4x=5x.

分析:易见x=2是方程的解.但是x>2或x<2的范围内是否还有解呢?解决这个问题需构造函数.

解:原方程等价于

令显然,所以x=2是原方程的解.

又和都是减函数,故f(x)也是减函数.

当x<2时,f(x)>f(2)=1;当x>2时,f(x)

四、把方程转化为函数

对于一个含参数的方程,且参数是一个独立的字母,可以把它转化为函数形式,通过求函数的值域讨论方程的问题.

例8若方程cos2x+sinx=a有解,求a的取值范围.

解析:由已知式有

可见a是sinx的二次函数.

又由-1≤sinx≤1,知当时,a有最大值;当sinx=-1时,a的最小值为-2,所以.所以当时,方程cos2x+sinx=a有解.

例9若椭圆(a>0)与连结A(1,2),B(3,4)两点的线段有公共点,求a的取值范围.

解析:易得线段AB的方程是y=x3+1(x∈[1,3]).椭圆与线段AB有公共点等价于方程组有满足x∈[1,3]的解,即方程在[1,3]内有解.

视a2为x的函数,得

当x=1时,;当x=3时,,可得

因为a>0,所以

故所求a的取值范围是

点评:把问题转化为“a2为x的函数”,用

文人的几种养生方法 第11篇

然而,古今中外的文人中,也有不少都是寿者,他们之所以长寿,就是因为他们掌握了一套科学的养生法,懂得“生命在于运动”的道理。

譬如,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他的一生是在“三日无诗却堪忧”、“六十年间万首诗”的勤奋精神中度过的,他一生中生活坎坷,饱经风霜,却仍然活到86岁的高龄,这是与他养生有术、喜爱体育运动分不开的。他在晚年所写的《春感》一诗,是他一生喜爱体育运动的写照。诗曰:“少年狂走西复东,银鞍骏马驰如风。叉渔浪藉漾水浊,猎虎蹴踢南山空。射堋(peng)命中万人看,球门对植双族红。”

法国大作家维克多·雨果,40岁时得了心脏病,“面色铁青,喉咙发出沉重的喘息”。人们都惋惜“这颗巨星要陨落了”。但是,雨果却对自己的身体和事业充满信心,在医生的指导下,他积极从事养生健身活动,使身体很快得以康复,重新挥笔立著,他60岁创作世界名著《悲惨世界》,70岁写成长篇小说《九三年》,80岁创作剧本《笃尔克玛》,享年84岁。

我国近代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活到100岁,大文豪郭沫若享年86岁,还有巴金、赵朴初、刘海粟等名士都也得享高寿。他们之所以长寿,是由于他们都各自有一套养生的方法,在他们紧张的脑力劳动之余,积极地去锻炼。归纳一下大致有如下几种。

一、静坐法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主张静坐养生,他曾在儋耳建一“息轩”,并题诗一首:“无事此静坐,一日是两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静坐养生要求坐姿端正,两目微闭,全身放松,宁神静志,意守丹田,每次静坐时间为15分钟至1个小时。近代大文豪郭沫若也提倡静坐养生法。

二、散步法

散步是一项简单易行的健身运动,男女老少人人皆宜,尤其适合于脑力劳动者。通过散步可以改善冠状动脉的血液循环,有助于机体新陈代谢正常化。轻快的散步可以缓和神经、肌肉的紧张,从而收到放松镇静的效果。散步还能活跃思维,丰富人的想象力。德国大诗人歌德说:“我最宝贵的思维及其最好的表达方式,都是当我散步时出现的。”

三、逸游法

文人在读书写作之暇,抽出一些时间,投身于大自然,旅游揽胜,观赏祖国山河的大好风光,能使人心旷神怡,乐趣无穷。“湛湛玉泉色,悠悠浮云身。闲心对定水,清静两无尘。手把青筇杖,头戴白纶巾。兴尽下山去,知我是谁人”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一首典型的旅游诗。

四、闲赏法

在从事紧张的脑力劳动之余,栽花种草,饲鸟养鱼,观赏书画,不仅可以丰富生活的内容,还可以陶情养性,增添无穷的乐趣。明代诗人高濂曾著《燕闲清赏笺》,把赏鉴清玩作为养生的一项重要手段。

作文教学的几种方法 第12篇

一、要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直接影响着工作过程和结果。孔子曰:“学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点明了兴趣的重要性。作文是一个感知生活、抒发感情的过程。首先, 教师命题时要能激发起学生思想的火花, 使他们用自己的眼光去发现生活中的美, 揭露生活中的丑。如下雨了, 教师可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 想象春雨飘洒在脸上的感受……这样, 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提高其写作的积极性。其次, 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要营造轻松良好的氛围, 使学生能投入感情, 用情感去感悟生活, 即“用自己的笔来写出自己的心”。如下雪了, 教师可先念柳宗元的《江雪》, 然后提问:“同学们, 你们会怎么写雪呢?”这样, 会激活学生的思维, 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最后, 教师应及时地肯定和鼓励学生,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帮助学生发现自己作文中的优点。这样, 会让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因此, 教师的评价应以鼓励为主。

二、要培养学生科学的作文观

叶圣陶说过:“文章是生活的本子。”写作不但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环节, 学生要完成的一个任务, 而且是学生对现实生活空间的拓展。因此,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抒写“真实的自我”, 因为没有自己主观意识的文字是临摹文字, 没有生活气息的文字是古板的机械文字。所以, 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写出自己的所看所想, 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将情感抒发到作文中。

三、要有正确的教学方法 (庄

正确的教学方法来自教师过硬的写作能力, 对生活深刻的体验及正确的心态。在作文教学中, 教师如果能用极具针对性的语言指导学生理解别人对生活的感悟, 以及学会他人情感表达的技巧, 就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可用现实生活的某个侧面, 先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去想象。然后, 教师再传授写作知识, 这样, 效果要好于单纯的作文说教。因此, 教师要善于总结自己的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写入到作文中, 鼓励学生发表独特的见解, 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四、要建立良好的作文教学程序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任何事物都有内在的规律, 运动变化是由量变到质

变的。作文教学也如此, 是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 教师要培养学生观察生活741的习惯, 让学生学习积累写作材料。其次, 教师要引导学生感悟生活, 让学生700学会选择素材。最后, 教师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抒写自己的想法。)

五、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写作是学生形成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教师应该让学生大胆地去体验生活, 学会他人的表达技巧,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当然作文教学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 教师可开展系列活动来帮助学生培养自我意识。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谋篇布局、构思立意的技巧, 背诵一些好词佳句, 以备写作之需, 还要及时点评学生的作文, 善于发现学生作文的闪光点。这样, 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写作能力, 最终达到提高其作文水平的目的。

上一篇:分级考核下一篇:高中作文评改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