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会展经济范文

2024-08-27

西安会展经济范文(精选12篇)

西安会展经济 第1篇

由会展产业衍生出的会展经济是一定历史阶段形成的跨区域、跨产业的综合经济态, 产业关联性较强, 产业联动发展特点显著, 能有效带动一个区域或城市相关产业的发展, 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2011中国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 (以下简称西安世园会) 是一次世界水准、西北特色、西安特点的园林艺术盛会, 具有国际级大型品牌展会的特征。以世园会为契机举办多种形式的商业会议、文化推广和科技展览能够吸引大量国内外商务人士和旅游客, 有效促进西安信息文化交流和城市价值提升, 并直接间接地带动城建、交通、餐饮、金融保险、休闲、保健等多行业的发展。

1 世园会展对西安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1.1 彰显文化魅力, 促进经济增长

文化竞争力是地区经济持久发展的“软实力”, 已被越来越多的公众认可, 以文化会展推广拉动地区经济发展对于古城西安而言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也不乏一系列成功案例。纵观历届世园会, 发现都是一次次长远规划, 精心运作, 引起世人瞩目, 获得持久影响力的文化营销活动, 并借此实现区域经济的大跨越。据测算, 世园会前期投入拉动相关产业总产出增加约120亿元, 将对西安市2011年全年GDP增长拉动高达5%~6%, 其中旅游收入预计比往年增加89亿元。在西安经济建设与世园盛会的互动中, 应紧紧抓住西安千年文化之根, 推动文化产业与地区经济有机融合, 营造西安经济新一轮的文化“增长点”。

1.2 塑造城市形象, 扩展国际美誉

会展经济属于前瞻性经济, 能反映一个城市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未来趋势。实践表明, 承办高规格的国际性会展, 不仅能强劲推动经济跨越, 而且能够树立城市典型, 展现特色风貌, 提高城市知名度。承办世园会的过程, 也正是西安频繁亮相国际国内舞台, 推广城市价值, 扩延西安美誉度的塑造过程。依照规划, 文化展示、推介活动和系列论坛是西安世园会的三大核心组成部分, 其规模聚焦效应都将为西安开放、包容性形象提升提供巨大机遇。

1.3 扩大就业, 增加社会福利

会展业作为聚合性经济形态, 能够增加就业和社会福利, 促进社会和谐。据权威测算, 会展展览面积每增加1000平方米可创造近百个就业岗位。2000年, 德国承办汉诺威世界博览会, 创造出高达300万人的就业效应, 而1999年昆明世园会和2006年沈阳世园会亦带来数万个就业机会。另据测算, 西安世园会园区可直接提供劳动岗位4000个以上, 间接创造就业岗位15000个, 可整体带动10万余人就业。除此之外, 展览期间相关贸易和投资成交引致的生产性就业更不可忽视。

2 2011世园会对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启示作用

根据西安市政府“十二五”规划方案, 西安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全面推进国际化大都市建设, “十二五”时期大都市基本框架初步形成。不久前, 在国家出台的《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中亦明确提出, 要“着力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到2020年, 把西安市建设成国家重要的科技研发中心、区域性商贸物流会展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以及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经过多年的发展, 西安会展业的产业组织轮廓已初具规模, 尤其在西部会展产业体系中具有较大优势, 当前应借助2011世园会的历史机遇推动西安相关现代服务业的跨越发展和服务功能提升, 促进区域性经济金融中心建设。

2.1 推动服务产业大跨越

世园会的会展效应具有强大的服务产业价值链整合功能, 期间将创造出巨大的服务需求, 涵盖城建、交通、金融保险、通讯、餐饮、旅游、娱乐、休闲等诸多内容, 服务对象包括国内外不同层次人士。多种服务项目和多元文化将催生不同的服务需求, 进而促进服务产业的大提升。2011西安世园会确立的“天人长安·创意自然——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符合国家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 拥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和强大感召力。在其指引下, 西安应大力发展以会展经济、低碳文化为特色的现代服务业, 充分利用西安本地优势科教资源, 提升科技在服务产业的核心价值, 为西安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开辟道路。

2.2 促进金融市场创新

实践表明, 创新型金融产品对于保持金融市场活力, 提高区域金融国际化水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世园会的资源聚集效应有助于加快西安金融业产品、服务和管理制度的创新步伐, 在吸引内外投资, 提高金融机构经营效率和国际化意识方面发挥助推力量。世园会举办期间, 大量国外客商及游客将涌入西安, 需要城市提供一系列高效便捷的金融增值服务, 金融服务创新势在必行。例如, 投资项目的达成与实施离不开金融机构为其提供诸如期货、期权、远期、交换等金融衍生品工具以增加回报率, 规避风险, 而与此关联的金融理财、商业咨询等服务活动也必将活跃, 这都为西安金融市场的创新提升提供难得的机遇。

2.3 提升西安国际影响力

城市营销主流学者认为, 城市形象是人们对某一城市的信息、观念和印象的总和, 是对城市综合实力 (建设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 和发展潜力的感知。[1]西安世园会恰是西安城市实力展现的良好平台, 通过该平台塑造西安宜商、宜游、宜居、宜学的品牌形象, 并以中国13朝古都的超凡文化魅力激活蕴藏其内的潜力价值, 提升西安国际影响力。据预计, 西安世园会将持续178天, 近百个国家及国际组织、内地省市区展园和港澳台展园, 将展示世界园艺的最新成果, 为西安走向世界、学习借鉴发展经验提供了广阔平台。如果说欧亚经济论坛是西安迈向国际化的开篇之作, 2011世园会就是西安迈出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坚实一步。

3 西安发展会展经济的几点政策建议

会展经济在我国创设不久, 是一个有待开发挖掘的经济增长点, 在新的市场形势和发展环境下, 西安会展和旅游界应加强协作, 充分抓住世园会的战略机遇, 探索适合本地的新的发展道路, 构建西安会展业的优化模式。

3.1 建立会展法律制度保障

会展业在我国是一个新兴行业, 目前国内尚无系统的专门法规, 仅有少量行业规定散见于某些地区官方支持文件中。由于缺乏统一权威的法规制度和操守规范, 直接影响到会展行业的健康发展。世园会举办对西安会展业发展无疑具有积极示范作用, 应以此为契机尽快制订出台本地会展相关法规制度, 明晰行业规范及政府监管职能, 努力形成政府指导、企业承办、市场运作、公平竞争的运营体制。

3.2 发挥行业协会专业优势

从海外经验看, 行业协会在会展业发展中发挥了特殊作用, 其存在有力促进了当地会展业的规范运作和经济活跃。着眼于西安城市实际和未来战略发展规划, 应重视会展行业协会的特殊作用, 积极推动专业协会组建并加强协调管理, 制定会展专业人员从业标准和考核制度。此外, 以行业协会为平台密切追踪国内发达地区及世界先进国家的会展发展动态, 及时汲取有益经验, 为西安会展业跨越式前进提供专业化服务支撑。

3.3 开发会展旅游经济

会展业以其特殊的服务业态, 往往与旅游业密切相连, 并诱发会展旅游经济。应制定有力措施积极引导各类经济实体, 尤其是民营资本力量组建专业性会展企业, 在有序竞争基础上培植若干家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企业, 鼓励向市场化、特色型、国际态方向发展。特别要注重利用西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文化环境优势, 争取承办一些大型文化展会和活动, 以此带动相关旅游服务经济的大跨越。

3.4 加强会展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会展业的竞争究其根本是人才的竞争。目前, 全国200多万名会展从业人员主要分布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会展经济带, 相对上述地区, 西安该类人才无论在总量上还是质量上均处明显劣势。世园会筹备过程中, 该问题亦日益凸显, 尤其是高素质复合型的会展策划管理人才奇缺。应着眼西安未来会展业发展规划, 大力加强会展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一方面, 可以借助普通高校调整专业设置, 培养出一批业务精湛、长于管理、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 加快会展人才的外部引进, 设立推行会展专业资格考试和认证制度, 并完善考评机制, 加强考核监督。

随着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稳步推进, 以2011西安世园会为契机, 整合当地会展资源, 提升会展经济影响力的要求越来越迫切。西安会展业的跨越发展应搭乘世园快车, 依托国内独一无二的特有文化资源优势和国家战略导向, 积极提高核心竞争力, 构建会展经济产业链, 为西安区域性经济、金融中心建设提供强大产业支持。

摘要:会展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分支, 由此衍生的会展经济对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特殊支持作用。本文以2011西安世园会举办为背景, 阐析其对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多重启示意义, 并以此为基础提出西安发展会展经济、集聚会展效应的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2011西安世园会,会展经济,国际化大都市,政策

参考文献

[1]Ashworth, G J and Voogd, H.Marketing the City:Concepts, Process and Dutch Applications[J].TownPlanning Review, 1988 (1) .

[2]程宏.世界会展经济发展趋势及借鉴[J].经济纵横, 2001 (9) .

西安经济适用房申请秘诀 第2篇

安将进一步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将新开工经济适用房180万平米,新竣工150万平米,完成投资22亿元。

据新华社1月29日报道,来自西安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工作会议的消息称,西安将进一步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全年将新开工经济适用住房180万平方米,全年累计廉租住房保障户数达到18,390户,发放租金补贴2,466万元。

2009年,西安经济适用住房新开工面积205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58万平方米,超额完成全年任务,全年新增廉租住房保障户数4,807户,累计保障户数达到16,928户。

2010年,西安将进一步加大住房保障工作力度,全年经济适用住房新开工面积将达180万平方米,新竣工150万平方米,完成投资22亿元。预计西安全年累计廉租住房保障户数达到18,390户、发放租金补贴2,466万元。此外,2010年西安还将加大房屋维修专项资金归集力度,全年归集房屋维修专项资金3亿元,累计归集资金达到18.7亿元。

西安经济适用房申请人须具备七大条件

  浏览: 1125

更新: 2012-02-16 11:47

举报 作者声明:本篇经验系本人依照真实经历原创,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经济适用房是指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商品住宅,它是根据国家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计划安排建设的,是由国家统一下达计划、用地实行行政划拨方式,免收土地出让金、对各种经批准的收费实行减半征收、出售价格按保微利的原则确定的,具有经济性和适用性的特点。

工具/原料

步骤/方法

西安经济适用房申请人需具备七大条件

1.本市城六区(新城区、莲湖区、碑林区、雁塔区、未央区、灞桥区)或长安区非农业户口;

2.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市政府规定的相应标准(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1080元);

3.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低于市政府规定的相应标准(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低于17平方米(含));

4.申请人及其家庭成员3年内无房屋赠与及转让行为的(房屋建筑面积超出市政府规定的相应标准);

5.申请人及其家庭成员名下无商铺或办公用房;

6.申请人离异,涉及房产处置且未再婚的,离异时间应满3年;

7.申请人年龄不得超过70周岁,单身应在30周岁以上。

申请人必须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1、本市城六区(新城区、莲湖区、碑林区、雁塔区、未央区、灞桥区)或长安区非农业户口;

2、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市政府规定的相应标准(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1080元);

3、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低于市政府规定的相应标准(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低于17平方米(含));

4、申请人及其家庭成员3年内无房屋赠与及转让行为的(房屋建筑面积超出市政府规定的相应标准);

5、申请人及其家庭成员名下无商铺或办公用房;经济适用房申购要提供税收证明

申购经济适用房应提交以下材料:

1、按要求填写完整的《西安市保障性住房购买资格申请审核表》(一式三份);

2、申请人及其家庭成员身份证复印件(验原件);

3、申请人及其家庭成员户口簿或户籍卡复印件(验原件),持户籍卡的申请人或家庭成员应提供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出具的户籍证明原件;

4、未成年人的出生证明或独生子女证复印件(验原件);

5、婚姻状况证明:已婚的,提供结婚证复印件(验原件)。离异带子女的,提供离婚证复印件(验原件)、法院民事调解书、判决书复印件(验原件)或离婚协议档案及未再婚证明。丧偶带子女的,提供丧偶的死亡证明复印件(验原件)及本人未再婚证明。未婚、离异未带子女或丧偶未带子女的视为单身,提供未婚证明;

6、申请人及其家庭成员收入证明(工作单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由工作单位出具证明,无工作单位及工作单位无独立法人资格的由户籍所在社区出具证明);

7、申请人及其家庭成员住房证明(现住房证明:工作单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由工作单位出具证明,无工作单位及工作单位无独立法人资格的由户籍所在社区出具证明。身份证及户口本地址证明:需由户籍所在社区出具证明);

8、特殊情况需另外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经济适用房申购手续

1、申请人持身份证、户口本或户籍卡原件在所属社区领取《西安市城镇居民经济适用住房购买资格申请审核表》(一式三份);

2、申请人按要求如实填写审核表,交由社区居民委员会受理;

3、社区居民委员会调查通过后,街道办事处初审并公示;

4、街道办事处对有异议且异议属实者返还社区,无异议者报区住房保障中心进行复审;

5、区住房保障中心对有异议且异议属实者返还街道办事处,无异议者报市住房保障中心进行终审;

6、市住房保障中心将申请人及家庭成员的相关情况通过西安市房产资讯网、房99置业网向社会公示。公示期满后对无投诉或经调查投诉举报不实的在审核表签署购买意见,加盖“西安市城镇居民经济适用住房购买资格审核专用章”(自批准之日起有效期两年);

7、申请人持身份证原件到社区领取审核表、信息卡。

经济适用房供应标准

在户型限定方面,单身家庭可购买的经济适用房建筑面积为60平方米,二至三人家庭为80平方米,四人以上家庭每增加一人可增加20平方米,最大不得超过120平方米。经济适用房上市时间规定

经济适用住房的购买人在住满五年后,可以上市出售。以市场价出售经济适用住房时,应由房屋产权管理部门代收买房时政府物价管理部门核定的经济适用住房价格和同地段商

品房价格差价款,已经在购买时缴纳过的部分,在上市时不再补缴。按市场价出售后,不得再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和其他政策性住房。

注意事项

违反经济适用房处罚规定:

西安市实行政府制定经济适用房的价格,在销售时明码标价,其销售基准价格和浮动幅度应按照西安市对经适房价格管理的有关规定确定。并且鼓励开发企业建设用于出租的经济适用房,以价格管理部门核定的价格向符合条件的家庭出租,个人购买的经济适用房不得出租。经济适用房的项目建筑实施单位不得将经适房销售给未经购买资格审核的家庭。

西安市房管局强调,对弄虚作假、隐瞒家庭收入和住房条件,骗购经适房的个人,由经适房主管部门追回已购住房或者补交经济适用房与同地段商品房的差价款。对出具虚假证明的单位,将追究单位主要领导的责任。与此同时西安市房管局要求,经济适用房各开发企业要在7日12时前上报详细的楼盘信息。这些信息将于近期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以便市民随时查询 申请流程

您好!根据《陕西省保障性住房管理办法(实行)》对经济适用住房购买资格审核程序的调整,西安市住房保障中心公布了我市保障性住房购买资格审核新的标准及程序。

1、申请人持身份证、户口本或户籍卡原件在所属社区领取《西安市城镇居民经济适用住房购买资格申请审核表》(一式三份);

2、申请人按要求如实填写审核表,交由社区居民委员会受理;

3、社区居民委员会调查通过后,街道办事处初审并公示;

4、街道办事处对有异议且异议属实者返还社区,无异议者报区住房保障中心进行复审;

5、区住房保障中心对有异议且异议属实者返还街道办事处,无异议者报市住房保障中心进行终审;

6、市住房保障中心将申请人及家庭成员的相关情况通过西安市房产资讯网(http://)向社会公示。公示期满后对无投诉或经调查投诉举报不实的在审核表签署购买意见,加盖“西安市城镇居民经济适用住房购买资格审核专用章”(自批准之日起有效期两年);

7、申请人持身份证原件到社区领取审核表、信息卡。

所需材料

您好!目前,申请户籍所在社区调查需提供:

1、按要求填写完整的《西安市保障性住房购买资格申请审核表》(一式三份);

2、申请人及其家庭成员身份证复印件(验原件);

3、申请人及其家庭成员户口簿或户籍卡复印件(验原件),持户籍卡的申请人或家庭成员应提供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出具的户籍证明原件;

4、未成年人的出生证明或独生子女证复印件(验原件);

5、婚姻状况证明:已婚的,提供结婚证复印件(验原件)。离异带子女的,提供离婚证复印件(验原件)、法院民事调解书、判决书复印件(验原件)或离婚协议档案及未再婚证明。丧偶带子女的,提供丧偶的死亡证明复印件(验原件)及本人未再婚证明。未婚、离异未带子女或丧偶未带子女的视为单身,提供未婚证明;

6、申请人及其家庭成员收入证明(工作单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由工作单位出具证明,无工作单位及工作单位无独立法人资格的由户籍所在社区出具证明);

7、申请人及其家庭成员住房证明(现住房证明:工作单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由工作单位出具证明,无工作单位及工作单位无独立法人资格的由户籍所在社区出具证明。身份证及户口本地址证明:需由户籍所在社区出具证明);

8、特殊情况需另外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

衡量标准 西安经济适用房准入条件

户口 人均面积 收入 西安市城六区、长安区非农业户口 家庭无住房或住房面积低于45平方米 家庭成员年收入情况说明(低于以下收入):

1人12662元;2人25324元;3人37986元;4人50648元;5人63310元;6人75972元

单身申请限制 单身申请人年龄超过30周岁

经济适用房的二次交易有5年之限。对于购买后已经住满5年的经济适用房,业主可以依照目前市场住房交易 价格进行出售,但出售时业主需要按房屋成交额的2%补交土地出让金;对于尚未住满5年的经济适用房,由于政策规定不允许按市场价出售。

对象 单身家庭 二至三人家庭 四人以上家庭 西安经济适用房供应标准

60平方米 80平方米

每增加一人可增加20平方米,最大不得超过120平方米

在西安市房产交易大厦一层办公大厅或经济适用住房销售部门领取《西安市城镇居民经济适 安 经 济 适 用 房 申 请 流 程 用住房购买资格申请审核表》并如实填写。

申请人及其他家庭成员所在单位行政或纪检部门分别审核签字并盖章,没有工作单位的由档案所在单位或户口所在街道办事处行政部门及党组织审核签字并盖章。

申请人持本表及家庭成员的身份和户籍证明、婚姻状况证明、家庭成员现居住房屋的相关证明和其他需要提供的证明材料,到市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管理中心办理手续。

经审核,管理中心将把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及家庭成员的相关情况通西安市房产资讯网公示,公示期10天。

公示期满后,对无投诉或经调查投诉举报不实的市民,管理部门将在申请表上加盖“西安市城镇居民经济适用住房购买资格审核专用章”,申请人可在本市各经济适用住房小区自行选购,申请人应在公示后两月内领取审批手续,逾期视为自动放弃购买资格。

西安会展经济 第3篇

一个现代化的大型国际会展中心,不仅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充当城市和地区的地标建筑,更将搭建满怀自信拥抱世界的宽广平台。

缘起于西安会展话题的急剧升温

建造中国会展产业航母,融聚区域会展产业集群,西安会展经济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一时间,西安会展成为了中国中西部地区会展经济发展的焦点,成为了缔造中国区域会展经济中心的一匹“黑马”。

为了解西部会展业发展的基因,发现中国会展格局新动向,记者近日专访了搅动西部会展格局的核心人物——西安曲江国际会展集团董事长、总裁王建军。

舒展中国区域会展经济中心的蓝图

初见王建军,就被他的儒雅与健谈所吸引,长期的经营经历和十多年的会展业经验,使他具有广博的见闻和宽广的视野,不经意间就舒展开了一个中国区域会展经济中心的蓝图:中国四大会展经济圈格局已成,西安将成为中国西部会展经济圈的中心城市,西安曲江国际会展中心——中国西部区域会展经济中心的“晶核”。

王建军认为,从发展现状来看,中国会展业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发展势头迅猛,初步形成了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会展经济圈一一中国会展经济的三个增长极。这三大会展经济圈在与内陆会展中心城市协调互动中,形成多渠道、多层次的会展经济网络。近年来,西部会展业在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正在迅速崛起,西部会展业广大的发展空间亦正在酝酿着形成一个全新的会展经济圈——中国西部区域会展经济中心。

整个西部12个省会城市加起来以及他们所在的区域占了中国版图的70%左右,它应该有一个中心的。中心不是以西安为核心的中心,而是以企业为中心的核心,因为企业没有户口所在地,没有发展空间的限制,我们可以通过股权、经营承包等方式跟别的场馆的联合,整合它的资源。真正意义上讲,我们真正控制或者联合拥有西部的会展资源,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中国西部区域会展经济中心这个概念。

作为会展中心城市的根本优势在于其国际化程度,西安与成都、昆明、郑州、武汉等城市比,国际化程度明显胜出。中国西部区域会展经济中心花开西安决非偶然。

国际标准规模经济

西安有10个1万平米的展馆会是什么样?

西安有1个10万平米的展馆又会是什么气魄?

在建小展馆还是集中资源建设高标准、上规模的会展园区这一问题上?王建军以他对城市会展经济发展的责任感和超前的战略眼光,坚持着一条“国际硬件标准、规模化经营”的道路,最终他说服了城市决策者,于是就有了西安曲江国际会展中心的重生,有了构建中国西部区域会展经济中心的力量,有了关于西安会展的热门话题。

西安曲江国际会展中心,是在原西安国际会展中心的基础上,依托现有的场馆基础,按照统一规划,由陕西省和西安市共同投资进行扩建的重大城市功能配套项目,是省市各级领导高度关注和支持的省市两级重点工程。西安曲江国际会展中心首期工程将新建国际一流、多功能、模块化的展览大厅10万平方米,与现有的4万平方米场馆,共同形成一个可搭建5000个国际标准展位的现代化场馆。首期工程计划2007年4月建成。

西安曲江国际会展中心将建有一个5万平方米,拥有各类会议厅30多个,包括可同时接待国际国内高规格会议能力的现代化国际会议中心,在整个会展中心区域内,还将建设一个五星级标准的酒店、一个四星级标准的商务酒店以及一个专业化展商会议酒店、物流管理中心。还有商业办公中心、贸易大厦、酒店式公寓、康体娱乐中心及餐饮休闲街区和容纳3000个车位的停车场。

建成后的西安曲江国际会展中心,将成为中国西部地区功能设施最完善、专业水准最高的现代化会展之城,基本上可满足西安及陕西未来20至30年会展业发展的需求,使陕西和西安具有接待国际国内高规格、大规模一流展会的能力。

创新两大经营方略缔造蓝海赢市场

王建军创新出两大经营方略:第一个是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第二个是以自办展会为特色。这两着在全国的会展界都可谓首开先河。

第一个创新,是把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分别成立了两大公司 西安曲江国际会展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和西安曲江国际会展(集团)有限公司。

从城市经济的角度,控股公司作为一个投资商、作为一个开发商,它的战略任务是用政府给的发展空间,利用整体规划开发效益滚动发展,在城市经营中获取利润空间,用于会展场馆的建设。

会展集团是对控股公司生产出的核心产品——会议中心和展览中心进行经营的,做专业的运营商。

所有权和经营权既彼此分离又相辅相成,附着在所有权的优质平台上发展壮大起来的经营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任意翱翔。

第二个创新是以自办展会为特色。“通过会展集团整合了西安市的十几家公司组成了一个联合舰队,一下就占据了西安自办会90%以上的市场份额。我们利用整合资源来创办展会,打造自己区域特色:在第一阶段,也就是2007年我们的自办展至少要达到25个,这已经使曲江会展集团成为中国专业化展览馆及展览公司中自办展规模最大的展览公司。第二阶段,即2007年之后自办展要达到40个。同时,我不放弃流动展,如果说自办展是有基础,那么流动展则是延伸。”王建军说。

用“三化”模式打造团队

“三化”,即专业化、国际化、现代化。王建军说:“我要通过‘三化’的模式,打造一支能征善战的团队”。

专业化是铸造品牌的最本质核心。专业化服务的优劣,标示着一个品牌能否树立。

“国际化就是要完成与国际市场的接轨。尽快完善硬件工程,使得我们有能力与外商进行合作,真正完成国际接轨。2007年,我们的目标是展会规模达到3000个展位,建筑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形成综合配套服务模式。”王建军说。

现代化是个动态指标,是与时俱进,对于会展业,具体说来就是从人文角度、文化角度、服务理念等方面跟上国际化步伐。

凭借两大经营方略和“三化”模式,王建军对西安会展业的远景目标早已成竹在胸“从经营角度讲,我做的是会展经济而不仅仅是西安会展经济,西安会展经济只不过是我的一个起点而已”。

西安会展经济 第4篇

一、总结德国会展业发展

德国号称世界“第一会展大国”,全世界重要的专业展会150个,其中120个是德国举办的,基本涵盖了所有服务行业和工业产品领域,目前德国已形成了成熟的会展经济圈。德国会展业能在全球会展业激烈的竞争中傲视群雄,一方面是取决于其一流的展馆基础设施,另一方面得力于独特的经营管理理念、以及先进的管理技术和创新的开拓精神。

(一)先进的管理创新模式

德国会展业的发展,其中政府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德国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有力的推动了德国会展业的蓬勃发展。但德国政府主要在对行业的宏观调控方面,只是作为展览业的管理者和协作者,并不直接参与展览举办。政府主要投资或资助建设展览场馆。其中,实力雄厚的展览公司多由政府控股,实行企业化管理。

(二)德国行业协会发挥强势作用

德国展览业协会既是德国展览业的权威组织,也是代表德国政府的行业组织。它由参展商、参展与会者和会展组织者三方面力量组合而成。德国展览业协会不是以展会主办方形式存在的,而是以服务和协调为宗旨的一个服务性机构。主要负责与议会、政府各部门和其他行业组织进行沟通协调;对在德国举办的展览及德国在国外组织的展览活动进行相关工作的协调;确保德国会展市场的透明化;研究、评估和维护客户的数据库;出版和发布以及宣传展览指南,提供有关展览的咨询服务和培训等。

(三)积极有效拓展海外市场

德国各级政府非常重视德国在国外的参展活动,德国联邦经济部及各州经济部或经济促进机构为帮助企业有效开拓国际市场,在德展览业协会每年会为德国中小企业推出的一系列官方出国参展计划,积极推进企业出国参展。除了联邦政府的出国参展促进措施外,德国各州政府也大力扶持本州企业,尤其对中小企业参加国外展览格外重视。

(四)重视品牌效应

众所周知,展会的品牌是衡量展会在竞争中的是否具有竞争力的标准之一。展会具有较高的知名度、较大的影响力和较强的权威性,反映该行业的发展动态和发展趋势,对该行业具有很强影响力。德国在展览的品牌培育方面十分重视,并实时跟踪所属行业的最新信息动态,精心策划展会主题,准确定位行业主题,给参展商和参展观众业留有深刻印象。目前,德国已经具有一大批知名度高、品牌成熟的展会,比如慕尼黑国际建筑机械博览会、汉诺威计算机博览会、法兰克福书展、科隆五金展、柏林国际旅游博览会等。德国展览会一般在展会立项前都会对市场进行严密的调查与财务的可行性分析,并对有特色又有细分市场需求的项目进行宏观分析,确定长远的项目战略目标。每个展览会的举办都是由展会组织者与参展商、参展观众各个联合会协商后制定出来的,并随着市场及行业变化对展会主题的定位及题材做出适时的调整,使展会始终保持强大的生命力。

二、西安会展旅游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西安市隶属于陕西省的省会,是中国大西北的门户,是中国东、中部地区和西北、西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具有承东启西联贯南北的桥梁作用,具有相对优越的地理优势以及丰富的旅游资源为西安的会展业及其由此带动的会展旅游提供了有利条件。

截止2014年统计,西安已成功举办了13届西洽会、欧亚经济论坛等大型展会,先后举办各类具有规模的展会达600余个,同时还不断外出参加了一系列展会,这些都为西安会展业的未来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目前,西安接待游客床位数达20万张,其中旅游星级宾馆、饭店120家,客房总数达25000余间,年接待海外旅游者住宿能力达300余万人次。国内、国际旅行社230家,全省直接和间接的旅游从业人员达40万人,已具备大中型展会的接待能力。

(二)劣势分析

西安会展旅游业起步较晚,会展旅游市场规模和结构、分布等都不均衡,展会总量规模小,市场化低,与国内外会展业发达城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在硬件设施方面,西安与北京、上海、深圳、大连等会展业发达城市相比主要存在会展场馆数量和规模均较小;在软环境建设方面,西安会展旅游业起步较晚,缺乏有关会展旅游策划和营销管理方面的高层次的专业人才;多数会展企业缺乏科学性的发展战略和举办大型会展的经验;另外展会市场局限性,辐射力度不足,促销力度不足等缺点。

(三)威胁分析

西安会展旅游业所面临的威胁不仅来自国内外同行业的较量,在国外方面,随着我国入世承诺的逐步兑现,许多国外有实力的会展公司也随之进入我国市场,其雄厚的资金和有着专业人才的优势、丰富的专业化的会展运营经验,完善的体制等,对于刚起步发展的本土西安会展公司无疑会形成巨大的竞争和挑战。在国内方面,目前我国主要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主要的三大会展城市。此外,杭州、大连、成都、昆明等许多城市也以其特有的展会活动在国内会展旅游市场上形成越来越强的影响力。受西安特殊地理位置和整体经济水平的限制,依托陕西资源优势发展全国或国际性特色会展总量并不多。目前西安的医疗器械、供热采暖、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以及节能环保等方面的专业展会虽在全国有一定影响,但规模较小尚未形成品牌展会和支柱展会。食品、住房、服装、装饰、汽车、工艺品等小型展会占全年会展总数8%,大型装备制造、高新技术、军工产品等重工业展会尚未形成气候。这些现实都将给发展中的西安会展旅游业带来严峻的挑战。

(四)机会分析

最近,党中央推进西部大开发,国务院批准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重大战略决策,尤其对西部、对西北、对陕西、特别是对西安的发展起着重大的意义。《规划》明确指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定位,提出把西安建设成区域性会展中心,大力建设以西安为中心的会展经济圈,这在西安会展业发展上,将是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加之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家政策向西部倾斜,政府的积极推进,为争取中央支持办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2007年,袁纯清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要以欧亚经济论坛、西洽会、农高会三大品牌为龙头,充分利用陕西会展资源,改善会展配套设施,吸引更多参展商和投资商来陕参展办会。2011年世界园艺博览会的成功举办,更快加大了西安的会展旅游发展。

三、借鉴德国会展业发展经验,有效促进西安会展业的发展

(一)政府牵头,办有特色的展会。

西安具有发展会展经济的教育优势、文化优势、旅游优势、地域优势、科技优势、产业优势等众多资源,因此,着力使西北的会展产业向西安聚集,抓住三大重点展会,提升展会质量,形成有特色的展会。其中,三大重点展会是指欧亚经济论坛、西洽会(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农高会(中国杨凌农业高科技成果博览会)。

第一,西洽会的宗旨是加强区域性合作,以投资为主体,应让企业为主力;农高会要突出农业的科技产品,应让农业企业为主角;欧亚经济论坛要遵循常态化、效益化、会议化。第二,有针对性培育“四大潜力展会”。“四大潜力展会”是指餐博会、世园会、军博会、特交会。第三,着重突出“五大特色展会”,形成品牌。其中,“五大特色展会”是指文博会、旅博会、民博会、高交会、航博会。这些展会都是具有陕西及西安的特色与优势的展会。

(二)拓宽办展思路,落实政策。

发展会展经济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不仅在场馆建设方面,还需要结合诸多的有关资源和要素,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二是政府重点扶持,增加投入。政府可从展位补贴、资金扶持和项目扶持三个方面对会展企业和参展商予以大力支持,以吸引更多的展会落户扎根西安。三是统一协调,优化环境。西安的会展环境在某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改善,尤其是场馆的相关配套设施还需不断改善。四是择优选择,招商引资。通过资金扶持和政策扶持重点培育符合西安产业优势和区域经济发展要求的有关项目,做强做大一批有影响力的会展。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和国际合作的力度,弥补会展主体不足的问题。

(三)重视实施会展品牌战略。

在展览业发达的国家几乎都拥有自己的会展品牌。因此,会展品牌是增强中国展览业的国际竞争力,品牌化是展会发展的必由之路。视觉识别系统作为整个展会形象整体识别系统中的一部分,能给参展商和观众最直接的视觉刺激,不断地从视觉上强化目标受众对展览的印象,更好的树立展会品牌形象。有意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形成会展业的区域性品牌,促进会展业资源的整合,为区域特色产业、特色资源打造属于西安的特有展会品牌。

(四)重视会展专业人才的培养。

在会展人才培养方面要以实施国际化、社会化教育战略,培养应用性复合型会展人才为目标,突出外语特色、培养国际化会展专业人才,这与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定位是一致的。

西安交大《经济法学》习题三答案 第5篇

《经济法学》习题三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在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国家,如我国,(B)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非常巨大,于是由于行政力量直接或者间接导致行政垄断的形成,因此,在这些国家的反垄断法制中,禁止行政垄断即成为第四块重要内容。

A.立法权力

B.行政权力

C.司法权力

D.国家权力

2.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D)

A.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企业就应当受到反垄断法的规制

B.企业合并就是垄断行为

C.一家菜农出售的油菜高出市场价格几倍,可以该菜农的行为是超高价格的垄断行为

D.企业之间的合并不一定构成是垄断行为

3.反垄断执法机构设置的原则,不包括以下哪一项:(B)

A.反垄断机关具有法定性

B.反垄断机关具有最高权力性

C.反垄断机关具有独立性

D.反垄断机关具有专业性

4.在产品质量标准中,对于标准,也可以区分为(B)的标准和推荐使用的标准。

A.国际通行

B.强制实施

C.先进标准

D.全国标准

5.(A)认证是指通过认证机构的独立评审,对于符合条件的企业,颁发认证证书,从而证明该企业的质量体系达到相应的标准。其认证的对象是企业,即企业的质量管理、质量保证能力的整体水平。

A.企业质量体系

B.产品质量体系

C.管理质量体系

D.经营质量体系

6.产品质量法第15条第2款规定,国家监督抽查的产品,地方不得另行重复抽查;上级监督抽查的产品,(B)不得另行重复抽查。

A.同级

B.下级

C.其他部门

D.其他行业

7.下列哪项可以认定为生产者履行了产品质量义务:(C)

A.易碎的产品没有明显指示

B.食品包装上没有明确的市场日期

C.产品存在瑕疵,生产者作出说明销售

D.产品的生产厂家不明确

8.下列营业项目可以免征营业税的有:(A)

A.下岗职工创业从事货物运输业

B.邮电通信等公用事业

C.婚姻介绍服务项目

D.文体服务业项目

9.根据我国《反垄断法》的规定,关于可以推定经营者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标准描述正确的是

西安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A)

A.一个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达到二分之一的B.一个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达到三分之一的C.两个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达到二分之一的D.三个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达到三分之二的

10.现代反垄断法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兴起和发展,至今已经形成比较统一和明晰的规制内容,具体可以划分为禁止限制竞争的协议、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控制企业合并三个方面,在比较有特殊情况的国家,如前所述我国,还应该包括禁止(C),作为第四块实体性规制内容。

A 司法垄断

B 行政垄断

C 立法垄断

D 国家垄断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反垄断法》是限制企业规模扩大的法律

B.《反垄断法》是针对跨国大企业的法律

C.《反垄断法》并不反对企业做大做强,而是禁止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D.《反垄断法》意义上的垄断就是指一家企业独占市场

12.根据我国《产品质量法》第41条的规定,生产者能够证明以下情况之一的,不承担赔偿责任:(A)

A.未将产品投入流通的

B.产品投入流通时,引起损害的缺陷没有被检验人员发现

C.将产品投入流通时,生产者所掌握的技术水平尚不能发现缺陷存在的D.产品不是由生产者直接出售给受害者的

13.受害人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财产损失,应当获得赔偿的说法正确的是:(B)A.仅就缺陷产品本身获得赔偿

B.也包括缺陷产品造成的其他物品的损害

C.仅能就缺陷产品获得折价赔偿

D.仅能获恢复原状的赔偿

14.各级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抽查产品的要求包括: B A.向企业收取检查费用

B.不得向企业收取检查费用

C.抽查产品的数量不限

D.上级部门抽查的产品,下级部门仍可再次抽查

15.限期使用的产品,应当标明生产日期和安全使用期或者

D A.保质期

B.保鲜期

C.保存期

D.失效日期

西安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16.下列关于受害人要求产品侵权损害赔偿的判断中,(D)是错误的A.受害人既包括公民,又包括法人和社会组织

B.受害人享有索赔对象的选择权

C.受害人可以向产品的销售者要求赔偿

D.受害人不能直接向产品的生产者要求赔偿

17.某毛线厂生产的毛线经过质量检测,属于三等产品,厂长为了促销,牟取不正当利润,在产品标识上将该批毛线标识为“一等品”出售,该厂的行为属于产品质量法规定的(C)行为。

A.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

B.以假充真

C.以次充好

D.掺杂掺假的行为

18.因为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财产损失的,(A)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A.生产者

B.销售者

C.经营者

D.供货者

19.某甲在商场购买一台“多功能搅拌机”,回家试用后发现该产品只有一种功能,对此,顾客应该如何办(A)

A.应当要求销售者给予退换

B.只能向生产者要求退换

C.可以选择向销售者或者生产者要求退换并给予赔偿

D.因未当场认真检验商品,所以不能要求退换

20.某家具店广告标示展销“意大利聚酯漆家具”,消费者以为是意大利进口家具;而实际上是用意大利进口的聚酯漆涂的家具,此广告属于(C)的广告。

A.真实

B.虚假

C.引人误解

D.艺术夸大

21.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价款的(A)

A.一倍

B.两倍

C.三倍

D.四倍

22.“售出商品概不退还”侵犯了消费者的(B)。

A.经营自主权

B.公平交易权

C.知悉真情权

D.依法求偿权

23.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3、54条的规定,该法的适用对象不应该包括哪个方面:(C)A.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B.农民购买、使用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生产资料

C.生产性企业购买的生产性原料

D.经营者为消费者提供其生产、销售的商品或者提供服务

24.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侵害的权利。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这是消费者享有的哪项权利(A)

西安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A.保障安全权

B.生存权

C.生命权

D.保障健康权

25.(A)是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这既是消费者据以作出自由选择并实现公平交易的前提条件,又是其购买商品后正确与安全使用的必要保证。

A.知悉真情权

B.保障安全权

C.结社权

D.公平交易权

26.下列选项中构成我国《产品质量法》规定的产品瑕疵的是:C

A.售出的汽车的刹车机制失灵。

B啤酒瓶爆炸,炸伤人的眼睛

C

脸盆有细微的地方掉漆

D电热水器漏电

27.下列哪个不属于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D)

A,大型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的项目

B,部分使用国有资金投资的项目

C,使用外国政府贷款的项目

D,外商利用自由资金(外币)在中国投资的项目

28.下列经营者的行为不符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要求是(A)

A,某百货商场所销售商品价格实行当场协商、不再标示价格

B,某服装厂在百货商场租赁柜台销售衣服,不穿商场工作服,而是显著标明自己的名称

C,经营者无论是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但应当如实出具相关凭证

D,内衣商场柜台上方显著表示:“特殊商品、一经售出,除因质量问题,概不退换。

29.产品质量法所调整的产品包括(A)

A,永和大王出售的早餐豆浆

B,建筑工程

C,农场从农田里收割上来的麦子

D,甲自己在家里制作的竹篮、自己使用

30.张某在百货商场购买一台彩电,使用三个月后出现故障。在“三包“有效期内,经过两次修理仍无法正常使用,此时市场上已经无同类型号彩电。依照有关法律规定,该事件应如何解决?(C)

A.李某可以向消费者协会投诉该厂家 B.李某可以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投诉 C.李某可以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D.李某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西安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1.属于中央的固定收入的税种有(ABD)

A.消费税

B.车辆购置税

C.契税

D.关税

2.国家对中小企业的各项具体促进措施包括(ABCDE)

A.资金支持措施

B.创业扶持措施

C.技术创新支持措施

D.市场开拓支持措施

E.社会服务支持措施

3.人格和尊严受尊重权,该项权利应该包括哪两个方面:BC A.就是要保障人身安全

B.要尊重消费者的人格尊严

C.要尊重消费者的民族风俗习惯

D.就是要满足消费者的一切要求

4.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三十四条规定: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ABCDE

A.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B.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

C.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

D.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E.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5.对于广告法的基本原则之一的真实、合法、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BCD):

A.主要体现了广告的三条基本准则,即真实、合法和健康文明。

B.广告的真实性是诚实信用原则的要求和体现,是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正当竞争秩序的需要

C.广告的合法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广告主要具有合法资格;另一方面,广告的内容及形式必须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及国家其他有关规定的要求。

D.广告的文明健康指的是广告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必须积极、健康、不能与我国精神文明建设要求相违背。

6.我国《广告法》第7至第13条规定了广告的一般准则,主要包括(ABCD):

A.广告不得妨碍对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

B.广告不得损害未成年人和残疾人的身心健康

C.广告内容应当清楚、明白

D.广告使用数据、统计资料、调查结果、文摘、引用语,应当真实、准确,并表明出处。

7.户外广告设置得好,可以美化市容环境,方便生产、生活;设置得不好,将会破坏市容环境和生产、生活秩序。对此,《广告法》规定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不得设置户外广告:(ABCD)

A.当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禁止设置户外广告的区域。

B.妨碍生产或者人民生活,损害市容市貌的;

西安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C.利用交通安全设施、交通标志的;

D.国家机关、文物保护单位和名胜风景点的建筑控制地带;

8.下列属于经济法基本原则的是

(ABCD)

A.国家适度干预原则

B.社会本位原则

C.经济效益原则

D.经济公平原则

9.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下列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的有(ABCD):

A.某报社在没有调查清楚事实前,将某商场在报纸上进行批评,称其有坑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造成了对该商场的不良影响

B.某大型商场的竞争对手散布谣言,提醒消费者不要到该商场购买商品,以免上当

C.某厂通过向其竞争对手的技术员工支付“咨询费”的方式获得对方的技术秘密。

D.某酒厂生产的酒质量非常好,但因名气不大销售量不大,因此换上某名品牌的标签出售

10.李某在商场购买一厂家生产的眼部按摩器,使用后不但没有缓解眼部疲劳反而眼睛不适,经查是劣质产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D)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正确填“T”,错误填“F”)

1.外观设计专利与商标专用权的保护期限是一致的,均为十年,均自申请日起。(T)2.与表明实施控制、予以保证的官方标志、检验印记相同或相近似的标志,除经授权外不得作为商标使用。(T)3.认定驰名商标应当考虑的因素是:相关公众对该商标的知晓程度;该商标使用的持续时间;但可不考虑该商标的宣传工作的持续时间、程度、和地理范围。(F)4.注册商标需要在同一类的其他商上使用的,不需要另行提出注册申请。(F)5.连续五年停止使用的注册商标商标局有权责令限期改正或撤销其注册商标。(F)6.注册商标被撤销的自撤销之日起两年内,商标局T与该注册商标相同或相近似的商标注册申请,不予核准。(F)7.我国保险法适用于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

西安会展经济 第6篇

关键词: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外向型经济

2013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亚四国访问期间第一次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同有关国家和地区多领域互利共赢的务实合作,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全面开放新格局。[1]西安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又将为西安带来更多的机遇,未来西安对外经济发展的前景必然受到这一战略的巨大影响,面对新形势新政策,要积极统筹西安外向型经济发展,打造西安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

一、西安——“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起点

2100多年前,张骞从汉都城长安出使西域,从此打开了亚欧大陆往来的商业贸易通道。作为古丝路的起点,3000多年的建城史和1000多年的建都史,西安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和国家发展规划中,是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西部前沿城市。

2013年9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哈萨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期间,发表了题为《弘扬人民友谊 共创美好未来》的重要演讲,全面阐述中国对哈萨克斯坦、中亚国家睦邻友好的关系和合作政策,倡议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习近平指出:“为了使我们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历史高度创造性地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

西安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又是西北地区经济实力和综合实力最强的中心城市,2015年3月,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这意味着,在向西开放的重要端口——西安成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极具发展力、带动力和辐射作用的重要城市。在以新欧亚大陆桥为骨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中,陕西是从中国通往中亚、欧洲的必经之地,而西安作为陕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使得西安自身就具备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中转枢纽的良好基础。

二、西安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新机遇

(一)外贸市场更加多元化

长期以来,外贸地区主要集中于香港、欧美等传统地区的西安,导致了外贸市场的空间布局多元化战略发展缓慢,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将从国家层面推进我国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如我国向吉尔吉斯斯坦投资30亿美元,中俄签署了涉及经贸、海关、旅游、教育、电信等领域的共21个经贸合作文件;中印签署了交通、能源、文化、教育、地方交往等多项双边合作文件[3]……西安作为重要的战略前沿城市,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将有利于西安将外贸领域向西推进,优化外贸市场地理格局,开辟更加多元、广阔的外贸发展新市场和新路径。

(二)政策支持

西安作为西部重要开放前沿城市,同时又位于中国的中心节点上,在地理位置等方面具有极佳的优势,同时又作为新丝绸之路的起点,国家以及政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西安市政府在国家的政策指引下,不断推进西安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的建设,先后出台相关政策及规划,例如西安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的实施方案》,努力打造“一高地六中心”。[4]而西安市政府将共通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作为当前发展西安的重中之重,在此基础上形成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的五通发展思路,全力推进西安经济的发展并积极带动沿线及周边城市的发展,为西安发展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三)扩大对外交流

近年来,随着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地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等一系列涉外平台的建立和完善,为西安与沿线地区及国家交流和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沟通平台。例如,2009年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了关中、天水经济区;2013年11月,“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的开通,建立了内陆企业与中亚、欧洲贸易沟通的通道。2014年1月,西咸新区成为中国第七个国家级新区。在整合西咸新区与关中、天水经济区的产业发展交流平台的基础上,打造国内领先的丝路贸易产业基地与物流基地,积极建设沿线最大的国际货物中转枢纽港——西安港,进一步为西安外贸合作搭建了良好的外部交流平台,培育更强的对外经贸合作能力。

三、“丝绸之路经济带”视域下的西安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新对策

“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下,西安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的现阶段工作思路是:推进深化亚欧合作,促进政策沟通;建好西安枢纽港,促进道路联通;聚集生产要素,促进贸易畅通;构建丝路金融中心,促进货币流通;打好丝路文化牌,促进民心相通,努力把西安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最具发展活力、最具创新能力、最具辐射带动作用的中心城市[5]。

(一)构建国际物流通道。国际物流通道将以空港新城作为航空代表、以国际港务区为铁路代表空港新城为代表进行逐步建设工程。建设西安(咸阳)国际航空港,打造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空中走廊。把西安国际港务区放入国际港口体系中来,使其成為国际交流的出始港,以国际内陆港为依托,连接内陆地区与沿海地区,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深度开放西安国际港务区,拓宽内陆口岸与沿线口岸的交流合作。加快建设高速铁路、公路和交通枢纽,实现中国西部——欧洲西部公路的连接,构建以西安为中心的丝绸之路经济带陆路交通运输黄金通道。

(二)建设创新科技交流平台。凭借高校多、科研院所多的优势,在高校联盟、智库、高新技术等方面与中亚国家合作,鼓励教师和科研人员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利用现有资源,推动社会发展。构建西安丝绸之路经济带高新技术市场,打造极具世界影响力的创新交流中心、高新技术资源聚合中心、科技成果国际交易平台。加快推进“西安制造”建设,促进产业和企业的转型升级,提升“走出去”跨境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三)创新金融领域。利用互联网金融发展契机,利用互联网与沿线国家建立金融交易平台。申请亚投行、丝路基金在陕设立分支机构,引导欧亚各国投行和证券交易所落户西安。设立丝绸之路经济带产业发展基金,支持各大领域如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引进、技术创新等重大项目的落成。

(四)突出文旅发展。利用古城文化特色,建立西安文旅中心,组建丝绸之路国际文化贸易中心,举办各类丝路文化展会等,积极打造“丝绸之路起点旅游”品牌。在“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的基础上,开通更多与中亚五国及俄罗斯贸易往来的专列,推广自主品牌、特色产品的跨国交易,加快“西安制造”走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加强政府与民间的交往,突出西安元素,彰显西安能力。(作者单位:西安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R].2015年10月.

[2]习近平.弘扬人民友谊 共创美好未来——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演讲[J].人民日报,2013年09月08日,第3版.

[3]希轩,吴绍礼.西安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J].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年11月28日,第5版.

[4]于尧.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对陕西对外贸易的影响[J].中国商论,2015年15期,第132-133页.

西安城市产业集聚经济效应实证分析 第7篇

自从20世纪初期以来, 集聚经济在经济学领域已经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学概念而确立起来, 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其中有相当多的学者将“集聚经济”作为分析城市的产生、发展和衰退的“公理”。国内学者对产业集聚的性质、成因、特征及优势等方面研究居多, 对产业集聚经济效应的度量较少, 有的即使进行了度量, 研究对象也多数都是对中国制造业①②或中国发达地区产业集聚③④进行的研究, 且多数用区位基尼系数⑤来描述一个产业或行业的产业集聚程度, 而用其衡量产业集聚和经济增长的联系也不是很理想, 有的学者对沿海发达地区⑥的产业集聚经济进行了测算, 而对不发达地区尤其是经济相对落后的西安市的产业集聚进行定量研究, 几乎是学术界的一片盲区。并且他们并未对工业内部分行业的具体情况进行细化, 容易忽略具体工业部门的问题。地处我国西部的陕西省西安市, 人力资源充足, 自然资源较丰裕, 市场潜力巨大, 政府政策优惠, 其产业集聚现状如何?产业集聚效果又如何呢?西安市应该如何更好发挥产业集聚优势, 以达到促进这些城市产业素质升级的目的呢?这些都是尚未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收集、整理西安市的产业集聚数据, 对西安市的整体产业集聚情况进行定性的描述, 然后运用Eviews统计分析软件测算出西安市的产业集聚经济效应水平, 最后对西安市产业集聚经济效应水平的情况进行分析总结, 对西安市的产业集聚现象进行较为深入地分析。

二、分析模型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大部分实证研究都采用直接方法, 即生产函数方法。这种方法与韦伯主义产业聚集经济概念相关。直接方法的特征是计量经济模型的可操作性。然而, 该方法的问题同样也在于计量经济模型, 产生于统计数字的可靠性问题。生产函数方法大概可分为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方法、随机边界生产函数法、不变替代弹性生产函数法等。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大部分使用的是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度量聚集经济。以后, 随着计量经济学的发展, 度量聚集经济也开始采用了其他生产函数方法。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方法相对比较简单, 其基础的变量就是资本和劳动力。在度量聚集经济的时候, 因为人口代表整个城市的发展, 必须再加进人口变量。密特拉也认为地方化经济是与城市内部特定产业的规模有关, 而城市化经济是与城市人口规模有关。

不变替代弹性生产函数方法研究的集大成者德瑞米斯于1965年根据不变替代弹性生产函数 (CES) W=AQbLg推导出规模系数h:

undefined

(式中:h—规模报酬参数, 用来衡量集聚效应的大小;β—产出的工资弹性;γ—劳动力的收入弹性。)

因为德瑞米斯的规模效益是以不完全竞争的市场为条件的, 所以有较大的适用性。然而, 在德瑞米斯推导出的产业集聚效应 (h) 中隐含一个重要的微观经济学理论前提, 即劳动者的收入或工资取决于劳动力的边际生产力。这一边际生产力假定并不完全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在我国很长时期中, 工资并不反映劳动力的边际报酬, 不存在产出的工资弹性。为此, 我们在实际测算中, 将CES生产函数改写成下述方程:

P=AQbKg (2)

式中:P——行业的实际利润 (或利税) 额;Q——行业的工业总产值;K——行业的固定资产净值。

对上述方程两边取对数, 得到如下函数:

LnP=LnA+βLnQ+γLnK (3)

由该方程同样可以推算出集聚经济效果:

undefined

(式中:h——规模报酬参数, 用来衡量集聚经济效应的大小;β——产出的利润弹性, 即每增加单位产出所实现的利润;γ——固定资产占用的利润弹性。)

当h>1时, 表明规模收益递增, 具有集聚经济效应, h值越高, 所带来的产业集聚效应越大。当h=1时, 集聚规模收益不变;当0< h<1时, 聚集规模收益递减, 表明整体经济或行业没有集聚效应;h=0时, 聚集规模收益递增, 总产出不变;h<0, 总产出下降, 出现聚集不经济。⑦

这样, 只要能收集到时间序列P、Q、K的数据, 通过计量经济学方法进行回归分析, 就可求得β、γ值, 进而可求得h值。通过移动平均法求出一系列的h值, 则可得出h值的变化趋势, 从而判断该种集聚经济所处的水平, 是规模偏高还是规模不足。

三、西安市产业集聚经济效应实证分析

基本假设:西安市的产业集聚经济效应水平较低。

基础数据及计算结果。通过收集有关西安市1985~2004年全部规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的利润总额、工业总产值以及固定资产净值年末数 (单位:万元) , 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转换, 使其都表示为1990年的不变价。数据来源于1991-2005年《西安统计年鉴》, 1986-1990《陕西统计年鉴》, 经计算、整理所得。通过对上述有关利润总额、工业总产值和固定资产净值数据取对数, 即得历年LN (P) 、LN (Q) 和LN (K) 数据, 再以LN (P) 为因变量、LN (Q) 和LN (K) 为自变量进行10年为期的移动回归处理, 共应得到11组LN (A) 、β、γ数据 (括号数据为T检验值) , 如表1所示。

数据来源:《陕西统计年鉴》1986-1990, 《西安统计年鉴》1991-2005, 经Eviews运算整理所得。

从表1可以看出, 前两组数据的T值检验不合格, 故加以剔除, 剩下9组数据, 代入公式 (4) , 计算出9个h值, 通过图1, 可以得到西安市产业集聚经济效应的变化轨迹。

从上述图表可以看出, 西安市的集聚经济效应h值小于1, 且基本上变化不大, 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1) 1987~2001年, 集聚效应表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 (2) 1993~2004年, 集聚效应显现出增长趋势, 由0.571增长到0.778。虽然西安市的产业集聚经济水平呈现稳步增长趋势, 但整体集聚经济效应水平低, 这说明西安市在集聚经济方面仍存在着严重问题。其中原因可能是由于西安市的企业总体规模较小、企业之间缺乏有机联系或者由于缺乏区位优势而造成的。下面通过收集有关数据对西安市的产业集聚效应进行因素分解。

集聚经济效应水平测度值h, 一般由三方面组成: (l) 内部聚集经济 (ISE) ; (2) 区位或布局聚集经济 (LOC) ; (3) 城市聚集经济 (UBE) 。三种因素的具体指标及处理过程如下:

1.内部聚集经济 (ISE) 。是指某一部门内部企业生产规模扩大所引起的企业和整个部门长期平均成本的下降。该因素主要是用于解释某一工业内部企业生产规模扩大对部门集聚经济指标产生的影响, 用于表示企业生产规模的指标有产品产量、销售额、利润及固定资产价值等。在实际度量中, 内部聚集指标以工业内企业平均固定资产占用量为基准, 即:

ISEij=某一年份某工业固定资产总额/该部门企业数 (5)

在进行聚集经济效果h值的分解计算时, 对应于每一个h都对内部聚集经济指标进行10年为期的移动平均处理 (以下指标处理方式相同) 。

2.区位或布局聚集经济 (LOC) 。是指受当地自然因素 (如气候、矿产、水力资源等) 、经济因素 (如生产技术、基础设施等) 、社会因素 (如人口、消费市场的容量和性质) 的综合影响, 某一工业部门在一确定地区布局有可能获得较之在其他地区布局更大的聚集效果。一般多采用区位商指标进行测量。所谓区位商是某一工业部门占地区经济比重 (可以用产量或就业人数加以度量) 与占全国经济比重之比, 其标准形式为:

undefined

(式中:Yij——j地区i产业的经济活动水平;Yj——j地区所有产业的总水平;Ti——基准经济 (通常为全国) i产业总水平;T——基准经济总水平。)

当LOCij>1, 说明i工业部门是j地区的比较优势部门, 反之则说明i部门是j地区的非比较优势部门;LOCij的值越大, i产业的专业化程度越高, 其转化为主导产业的可能性就越大。当LOCij呈现持续下降时, 则表明其比较优势在逐渐减弱, 反之则表明j地区i部门从非比较优势部门向比较优势部门过渡。

3.城市聚集经济 (UBE) 。一般是指各产业部门在一定的城市内集中所带来的长期平均成本下降的收益, 用来估计某一行业的企业之间能否充分利用同类工业企业集中布局所形成的专业化分工协作的集聚效应, 一般可用一定时期内某一行业企业数的变化来表示。

这里, 根据数据的可得性, 内部集聚经济 (ISE) 用企业平均固定资产净值加以测量, 即ISE=固定资产净值/企业数, 并对其进行与上述h值计算相对应的10年为期的移动平均处理;区位/布局集聚经济LOC以比较优势指标度量, 用西安市的第二产业所占GDP的比重与全国第二产业所占GDP的比重相比得出;为了消除城市集聚效应指标与内部集聚效应指标间可能存在的共线性, 在这里对城市集聚效应指标作了指数化处理, 即以第一期1985~1994年的工业企业的平均数为100, 以后各期表示为第一期的指数。

这样, 西安市工业部门的集聚效应h就可以表示为:

h=f (ISE, LOC, UBE) (7)

在计算结果中, 若上述指标被赋予负值, 则说明上述三种因素对整体集聚经济效果的影响为负, 或是说明该城市工业部门没有获得上述三种集聚经济因素所带来的使长期平均成本下降的收益。反之, 则说明该城市工业获得了上述集聚经济因素所带来的使长期平均成本下降的收益, 其数值越大则说明该因素的影响越显著。对于内部集聚经济指标来说, 其结果为负值时可具有两种含义: (l) 表示平均生产规模过低; (2) 表示现有生产规模已超过最佳的生产规模。

西安市产业集聚基础数据来源于《西安统计年鉴2005》、《中国经济年鉴2005》。可以计算出西安市1987-2004对应于每一个h值的内部集聚经济ISE、布局集聚经济LOC和城市集聚经济UBE, 具体数据如下表所示:

以上表中h值为因变量, ISE、LOC和UBE为变量, 利用Eviews软件进行回归运算, 计算结果如下:

h=-0.954+0.021 ISE +0.947LOC+0.059UBE

(-2.841) (2.357) (5.701) (1.813)

R2=0.9298 F=22.08721 DW=2.330654

括号中数据为T统计量检验值, 其中UBE的系数表现为T值明显不显著 (取π=0.05) , 放弃UBE后, 再次回归结果如下:

h=-0.398+7.12E-05 ISE +1.089 LOC

(-2.471) (3.935) (6.317)

R2=0.8837 F=22.79453 DW=2.098473

四、结论

由以上分析及回归结果可知, 西安市产业集聚经济效应整体上不太理想, 在1985~2004年间, 集聚经济效应水平最低年份为0.571, 最高为0.778, 处于0< h<1阶段, 这说明西安市的产业集聚规模收益递减, 整体经济或产业没有实现集聚经济, 而且城市集聚经济对西安市产业集聚经济效应影响不显著, 内部集聚经济与区位集聚经济对其产生正的经济影响且较显著。从城市集聚经济内部构成要素来看, 内部集聚经济 (ISE) 反映的是企业生产规模扩大对企业和整个部门长期平均成本的影响情况, 在本文中用企业平均固定资产净值加以测量, 其最小值为381.07万元/个, 最大值为1697.33万元/个, 企业平均生产规模扩张的比较快, 而ISE回归系数为7.12E-05 (E=0.0000712) , 这个拟合趋势说明了, 随着企业生产规模扩大、固定资产的增加, 工业企业对部门集聚经济效应产生正的影响, 西安市工业企业部门可以享受到内部企业生产规模扩大所带来的收益;从区位/布局集聚经济 (LOC) 来看, 西安市区位集聚经济 (LOC) 的系数回归为1.089>1, 说明西安市各产业部门初步形成了产业集聚规模, 而且发展态势良好, 能够结合本地区的自身优势来发展比较优势部门, 相对而言产业布局较合理;从城市集聚经济UBE指标来看, 西安市城市集聚经济在回归过程中没有通过T检验, 表明西安市各产业部门在西安市内集中所带来的长期平均成本下降趋势不显著或没有下降, 工业企业之间的专业化分工、相互协作以及产业链的衔接没产生良好后果。这说明西安市的产业集聚状况存在许多问题, 产业集聚的经济效果较低, 从而验证了上面的假设。因此, 根据上述定量分析说明西安市的企业之间分工协作水平低, 企业之间各自为政现象严重, 企业间交易成本较高、知识技术的溢出效益较低的事实。所有这些都传递给我们一个信息:西安市工业的规模经济、比较生产优势与专业化分工协作关系都存在不少问题, 都有待重塑。

综上所述, 西安市作为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之一, 在区域经济的总体增长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是推动西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源之一。然而, 西安市的这一区域经济地位也正日益受到来自于自身的规模及结构问题的制约。集聚经济效应的时间序列分析表明, 反映西安市集聚经济效应变化情况的h值从1987~2004年一直小于1, 而这一趋势的发展将导致西安市在未来的区域经济增长中逐渐丧失其重要影响和优势地位。因此, 强化集聚经济效应应该成为西安市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

摘要:文章运用符合中国实际的CES生产函数对西安城市产业集聚经济效应进行实证研究表明, 西安市的产业集聚效果都比较差。西安市的集聚经济效应h值历年均小于1, 总体上处于规模不经济状态。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西安市的城市集聚经济UBE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 这说明西安市产业集聚体之间存在许多诸如缺乏专业化分工合作、特色优势产业集聚度低等问题。

关键词:西安市,产业集聚,区位集聚经济,城市集聚经济

注释

1罗勇, 曹丽莉.中国制造业集聚程度变动趋势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 2005 (8)

2[2]张昕.我国城市制造业劳动生产率与聚集经济的相关性研究[J].软科学, 2006 (4)

3[3]金相郁, 高雪莲.中国城市聚集经济实证研究:以天津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 2004 (1)

4[4]高雪莲, 金相郁, 踪家峰.上海市与天津市工业聚集经济效应的对比分析[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3)

5[5]梁琦.中国工业的区位基尼系数——兼论外商直接投资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J].统计研究, 2003 (9)

6[6]林筱文, 陈静.工业聚集经济效果的计量与分析[J].福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1995 (6)

西安地铁的社会经济效益评价 第8篇

地铁, 又名“地下铁”, 是以地下运行为主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主要起到客运、货运、人防、避寒等作用。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增长, 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 地上交通已经不能及时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 而作为现代新型交通工具之一, 地铁有着其自身的优势。

2.西安地铁现状

西安地铁目前开通的路线有两条, 分别为地铁1号线和地铁2号线, 全长52.2千米, 共设车站39座 (1座为换乘车站) , 以十字形式贯穿西安市区, 工程总投资约179.5 亿元, 工程建设期5 年, 于2006 年9 月开工, 2011 年9 月投入运营。每日运营时长约17小时, 线网单日最高客运量约为122.6万人。地铁一号线车辆总计25列150辆, 整列车额定载员1468人, 最大载员为1880 人, 坐席240 人;车辆最高运行速度为80km/h, 车辆的使用寿命为30 年。地铁二号线车辆总计22列132 辆, 车采用3 动3 拖6 辆编组的形式, 整列车额定载员1468 人, 最大载员为1880 人, 坐席240 人;车辆最高运行速度为80km/h, 车辆的使用寿命为30年。

3.地铁经济效益分析

本文将建设地铁看成是一个项目, 运用有无对比法, 着重分析项目在节约时间, 提高劳动生产率, 提高安全性, 以及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等方面所产生的效益。

3.1时间节约效益

地铁建于地底, 不占用地上空间, 令地上地皮可以发挥其他作用, 从而有效的解决地上交通拥堵的现实问题, 大大节约了人们的通勤时间。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 时间就是资金, 就可以带来经济效益。

3.2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经济效益

随着城市交通网的不断完善, 人们花在上下班路上的时间越来越多, 无形当中增加了体力和智力的消耗, 但人在一天当中所能提供的劳动量是有限的, 如果在上下班途中消耗大量的体能, 那么在用于创造产品和成果的体能就会相应的减少。根据前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的研究表明, 运输疲劳使劳动生产率降低的数值: 轨道交通为l.4%, 公交车为7%, 地铁由于方便、快捷, 准时准点, 环境舒适等自身优势, 为乘客提供了良好的车厢环境, 相对于公交车而言可以大大减少人们上班路途的疲惫感, 从而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

提高劳动生产率效益B2i (万元) :这里仅考虑工作人员乘坐地铁而不乘坐公交车所提高的劳动生产率, 则计算公式为:

4.西安地铁经济效益的计算

4.1节约时间效益

1) 生产人员的单位时间价值 α :按人均工作时间创造的国民收入计算。其中年度人均工作时间2400小时。据统计, 西安市2013 年人均GDP为57104 元/人, 人均年工作小时数按2400小时计算, 从而得出人均小时价值为23.79元/人·时。

2) 节约时间的计算:地铁运行平均速度为35km/h, 公交车的平均速度为10km/h, 但由于西安地铁线路较少, 一部分市民到达地铁站口可能需要步行一段距离或乘坐公交车, 也会耽误一些时间, 为了凸显平均水平, 此处取地铁的平均速度为30km/h, 公交车的平均速度为10km/h。根据对西安地铁1、2号线的调查, 西安地铁乘客乘坐地铁的站数平均为8站左右, 即西安地铁乘客目前乘坐地铁的平均距离Lδ为10km左右, 则节约的时间:Ti= 10/10 - 10/30 。

3) 西安地铁一号线单程运行时间约45分钟, 二号线单程运行时间约42 分钟, 全天运营时间17 小时。保守估计, 地铁平均日客运量Dn为250000人/日, 其中生产人员按全体人员的70%计算。

按照以上数据, 根据公式 (1) 计算, 西安地铁节约时间效益为:

4.2 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经济效益

结语

地铁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的一种形式, 具有公共产品的经济属性, 是城市最大型的基础设施投资项目。通过本文对于西安地铁的研究, 运用定量的方法阐述了地铁带来的经济效益, 证明了地铁的建设不仅为人民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程度的便利, 还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全球经济多元化发展的今天, 地铁的建设与实施必将成为我国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参考文献

[1]李志, 李宗平.成都地铁一期工程社会经济效益分析[J].经济研究, 2006 (05) :7-9.

西安市人口与经济耦合关联研究 第9篇

中西方学者曾对人口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做过实证研究。早在1798年马尔萨斯发表《人口论》时, 人口与经济的关系就变得富有争议。伊斯特林曾分析了37个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率, 并将其与实际人均收入增长水平进行相关研究, 认为两者并无明显的正负相关关系。左学金对我国分省人口增长率与人均收入增长率的相关分析也得出相似的结论, 认为过高与过低的人口增长率对经济增长都是不利的[4]。20个世纪60年代以来, 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持续增长约30年, 被认为是“东亚奇迹”。而其经济起飞时间段大都发生在人口从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转变时期[5]。一些学者通过对中国人口增长率的研究发现, 长期的人口低生育率已产生人口负增长惯性, 应提高生育水平以应对未来可能产生的人口缩减及老龄化问题[4]。

在人口和经济关系方面, 对年龄结构和经济发展间的关系研究较多, 也有对产业结构、文化结构等单一要素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 但对人口系统和经济系统的综合定量关联研究较少。本文首先对西安市1985—2012年人口变化进行分析, 通过定量分析西安市人口和经济间的耦合关系, 揭示两个系统间的耦合规律, 对西安市优化人口结构、科学合理地调整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都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1 研究区域和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西安市地处我国西北东部、关中平原中部, 位于33°39'—34°44'N、107°41'—109°49'E之间 (图1) , 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南临秦岭, 北接黄土高原, 土地总面积约10108km2, 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1.2 西安市人口变化

人口变化表明, 在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推动下, 人口再生产类型经历了从“高、高、低”向“高、低、高”过度, 再向“低、低、低”现代模式转变的历史过程 (表1) [6]。西安市的人口变化是与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分不开。即西安市的人口转变不是自然发生的, 是随着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与自身的城市发展形成的。

从图2可见, 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波动较大, 而死亡率变化较小, 证明西安市的人口增长受人为干预较大。这段时期西安市的人口增长可分为三个阶段: (1) 1985—1990年人口出生率在15‰—20‰之间波动, 死亡率维持在5‰左右, 自然增长率在10‰—15‰, 已进入后扩展阶段。 (2) 1990—2000年人口出生率持续走低, 呈直线下降趋势, 1999年到达10‰以下, 2000年突然回升。由于2000年正是千禧年, 也是中国十二生肖中的龙年, 可能很多夫妇都有意识地选择在此年生育孩子, 但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基本保持同样下降趋势, 死亡率仍在5‰左右, 属于从后扩展阶段向低平稳阶段过渡时期。 (3) 2000—2012年, 过了千禧年生育高峰, 出生率回落, 2002—2005年才缓慢回升, 直到2012年生育率一直保持在10‰左右, 表明人口发展进入了低平稳阶段。但由于人口的增长惯性, 人口总数还将继续增加。

1.3 研究方法

指标体系:根据科学性、实用性和可行性等原则, 本文在人口系统方面选择了人口数量、自然变动、产业结构、城乡结构等人口方面的指标;在经济发展方面选择了经济总量、经济水平、国内贸易等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指标。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法[7], 本文对这两个系统进行了耦合关联分析 (表2)

研究方法:由于经济发展与人口的复杂关系, 本文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在灰色关联度的基础之上对西安市9区4县经济水平及人口系统进行了定量关联分析。灰色关联度可衡量系统或要素间的关联性大小, 其本质是计算不同序列曲线间的差值, 通过灰色关联度计算可对复杂系统之间的关系进行判断, 了解要素间的密切程度, 帮助人们抓住主要矛盾[8]。

确定分析序列:两组序列分别是人口系统 (Xi) 和经济系统 (Yj) 。其中, 前者包括10个指标, 用m表示;后者包括6个指标, 用l表示。

数据处理:由于各数据中量纲不同 (如有的单位是亿元, 有的是元) , 这样很难进行比较, 所以在数据操作前都要进行无量纲处理。本文对其进行了初值化变幻处理, 使各数列有相同的起点。式中, k表示第k个数, 公式为:

计算关联系数:关联系数是计算关联度的前提, 它是两个相比较的序列在第k个区域或时间的绝对差值, 所反映的往往是单一区域两组序列的关联程度。

式中, △ij (k) =|Xi (k) -Yj (k) |, △min=min;min;△ij (k) , △max=max;max;△ij (k) 关联系数ρ∈ (0, 1) 。

计算关联度:由于关联系数的数值多、信息分散, 有必要将各个时刻的关联系数集中为一个值, 求平均值便是这种方法中最常用的一种, 公式为:

通过分析比较关联度rij的大小, 可分析出系统间哪些要素关系密切, 哪些要素之间的影响不明显[9]。关联度的取值范围在0—1之间, 关联度数值越大, 关联性越大。关联度为0—0.35时, 认为是低关联度, 两系统指标间耦合作用较弱;关联度为0.35—0.65时, 认为是中度关联, 两系统指标间耦合作用中等;关联度为0.65—0.85时, 为较高关联, 两系统之间指标耦合作用较强;关联度为0.85—1时, 属于高关联度, 两系统间的指标相对变化几乎一致, 耦合作用极强[10,11,12,13]。

在灰色关联矩阵的基础上, 分别在行列方向上求平均值, 得到两个系统间耦合的关联度模型, 公式为:

式中, i=1, 2, …, m;j=1, 2, …, l;式 (5) 表示人口系统的第i个指标与经济系统的平均关联度;式 (6) 表示经济系统第j个指标与经济系统的平均关联度。

2 灰色关联分析

根据1985—2012年《西安市统计年鉴》和西安市第四、五、六次人口普查资料得到西安市1985—2012年的人口和经济数据, 可分析出自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城市经济快速发展以来西安市人口与经济发展间的作用关系。通过指标体系的构建并运用前文列举的方法, 得到西安市人口与经济的耦合关联度矩阵 (表3) 。

2.1 人口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在人口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方面可发现, 第三产业人口和城镇人口对经济系统的耦合关联度最大, 分别为0.7729和0.7601。西安的三类产业从业人数增长较快, 第一产业人数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减少, 故关联度低于第三产业人口。2003年以后, 第三产业人数超过第一产业人数, 并不断保持增长趋势, 而第二产业的关联度也排在第三位, 说明从事第二、三产业的人员对西安的经济发展有较大贡献, 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较大的作用。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规模的扩大, 城镇人口的增加, 人口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 城镇人口对经济系统的关联度排在第二位。自然增长率与经济系统的指标关联度为0.7461, 在人口系统中是最低的。由于西安市的自然增长率在波动中下降, 2000年以后保持在10‰左右, 说明人口自然增长率带来的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低。

2.2 经济发展对人口的作用分析

在经济发展水平对人口的影响中, 关联度最高的是第二产业总值0.7717, 排在第一位;生产总值对人口的关联度为0.7644, 排在第二位;第三产业总值排在第三位为0.7621, 说明第二、三产业的发展较迅速, 增加了各自的从业人口, 从而对人口发展的影响较大, 生产总值的变化与人口的变化密切相关。关联度最低的是第一产业总值为0.7281, 人均GDP对人口的关联度为0.7476, 排在第五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人口的关联度为0.7592, 排在第四位。总体来说, 由于第一产业总值所占比重逐年下降, 第二、三产业总值比重上升, 将成为影响人口就业结构和城乡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城乡消费结构的差异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人口的关联度不高, 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这种状况将会发生改变。

2.3 经济发展与人口的综合耦合关联度分析

人口系统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耦合关联度为0.7555, 属于较高水平关联, 可见这两个系统间的关系较密切, 两者相互影响。从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耦合方面来看, 从事第一、二、三产业的人口和其对应的产值耦合关联度分别为0.7234、0.7737和0.7691, 说明第二、三产业就业人口与产值协调性较高。一直以来, 由于我国就业结构滞后于产值结构, 不同于发达国家的产值结构与人口就业结构的正相关的分布, 就业结构与产值结构的偏离反映了两者的不协调。结合两者的平均比重, 即第一、二、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分别为37%、30%和33%, 产业比重分别为8%、44%和48%, 可见就业结构仍滞后于产值结构。总体表现为:第一产业劳动力过剩, 第二、三产业接受劳动力力不足。根据配第—克拉克定律[14], 一般情况下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均国民收入提高, 第二、三产业人口比重将提高, 第三产业人口将占绝对优势。从西安市的耦合关联度来看, 这种变化正在进行, 但还需要较长时间的发展。

3 结论

西安市经济低碳化发展路径探析 第10篇

一、低碳相关理论

(一) 低碳经济内涵。

所谓低碳经济, 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 通过产业转型、技术创新、新能源开发、制度创新等多种手段, 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其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和制度创新。

(二) 节能减排内涵。

“节能减排”包括“节能”和“减排”两个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规定节约能源 (简称节能) , 是指加强用能管理, 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 从能源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 降低消耗、减少损失和污染物排放、制止浪费, 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具体是指节约煤炭、石油、电力、天然气等能源, 内容中包括从能源资源的开发, 输送与配转换 (电力、蒸气、煤气等) 或加工各种成品油、副产煤气为二次能源, 直到用户消费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减排”是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减少环境有害物的排放。

(三) 节能减排与低碳经济的关系。

从本质上讲, 节能和减排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领域。节能的根源在于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的枯竭, 属于能源资源问题;而减排则是由于人类生产、生活排放的废弃物超越了地球的承载能力, 属于环境保护问题;只是由于化石能源的大量消费所排放的C02, 打破了地球大气的碳平衡, 从而引发了全球变暖, 碳减排成为排放问题的主要矛盾和减排的首要工作, 衍生了低碳经济, 这才使得节能减排被联成为一体加以推出。很多人往往误解低碳经济与减排之间的关系, 认为低碳经济等同于减排。其实减排只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一个维度, 属于发展低碳经济范畴中的环境影响的维度。

低碳经济的范畴更加深刻和广泛, 涉及能源系统的改造, 考虑经济和社会共同发展的多维目标, 是可持续发展意义下的范畴。

二、西安市经济发展及碳排放现状分析

西安市在全国经济布局上, 区位优势明显, 扮演着承东启西、东联西进的角色。从改革开放时至今日, 西安市的经济总量稳步提高。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 城市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经济进入了加速发展的新阶段。从2000耀2012年, 西安市的国民经济总体始终保持着持续、快速发展的好势头。人均GDP从2000年的9, 484元/人上升到2012年的51, 166元/人, 增长了近6倍。人均GDP呈稳步上升的趋势, 由图1可以看出。 (图1)

陕西省的人均碳排放量和人均GDP之间呈现出大致相同的增长和变化趋势, 因此可以推断碳排放量与GDP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陕西省的人均碳排放量由1993年的0.5122吨/人增长到2012年的2.0307吨/人, 20年间增长了接近3倍。1993年的人均GDP为0.1981万元/人, 2012年为3.8654万元/人, 二者相比人均GDP增长了接近18.5倍, 经济发展的速度明显高于碳排量增长的速度。

三、西安市经济低碳化发展实施路径

(一) 重视低碳技术的创新, 完善能源体系。

研发减碳技术, 清洁使用化石能源。第一, 利用陕西省丰富的煤炭资源, 积极开发煤炭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技术, 包括:煤的洁净开采技术, 煤利用前的预处理技术, 煤利用的环境控制技术, 新型煤燃烧技术, 先进的燃煤发电技术, 煤炭洁净转换技术, 煤系废弃物处理和利用技术等;第二, 结合陕西省煤气层总量大的优势, 节约使用煤炭资源, 重点开发煤层气资源, 重视煤层气开发与利用的有关基础研究, 改变过去那种大量煤层气排空的状况, 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二) 开发无碳技术, 发展可再生能源。

西安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生物能资源, 蕴藏着大量的水能和生物质能。因此, 应该推广已有的无碳技术, 扩大适用范围;加大对无碳技术的投入, 促进水电能源积极、快速、有序发展, 促进沼气、生物质气化发电和集中供气技术的开发, 建立经济环保的水电项目和生物质能项目, 实现水能和生物质能的开发和使用。在条件可行的县域, 还应该开发风能、太阳能等绿色能源, 大力推进兆瓦级大功率风力发电装备的研发和产业化, 提升大型风力发电装置的核心竞争力;重点发展太阳能光伏、光热产业, 推进太阳能集中供热水工程、太阳能采暖和制冷示范工程等建设, 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西安过度依赖煤炭的能源格局, 达到完善能源体系、改善能源结构和节能减排的效果。

(三) 积极发展低碳农业, 实现农村低碳生活。

保持并增加森林碳汇优势, 建立农林复合生态系统。西安可耕地面积小, 生态环境脆弱, 因而原用于种植粮食等作物的地区, 与发展林业相比, 收益小时, 就应该退耕还林, 不适于耕种的地区更应该坚决实行退耕还林还草措施, 恢复森林植被, 发展和巩固林业, 实现经济效益, 达到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 加大碳储量的目的。在进行植树造林、增加森林碳汇过程中, 应注意:第一, 结合石漠化治理, 坚持治水与固土并重, 改善生态环境, 维持生态平衡;第二, 做好区域规划, 区分造林地和种粮地, 将腐蚀和坠落的林木部分地在农业生产中循环使用, 如制沼气, 代替化石燃料等等, 促进农业低碳化生产, 建立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第三, 加大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的面积, 制定并有计划地实施造林育林工程。

(四) 继续加强政策扶持, 增加资金投入。

加强县域地区对低碳经济的政策支持力度。第一, 进一步强化清洁低碳能源开发和利用的鼓励政策, 通过经济、法律等各种途径引导和激励各类经济主体参与研制和引进可再生能源技术、节能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 促进能源的清洁发展, 促进县域生产的低排放、低消耗、低污染, 如设立碳基金、碳税;第二, 大力推动县域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机制建设, 培育持续稳定增长的可再生能源市场, 改善健全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市场环境, 加大低碳制度创新;第三, 努力完善能源体系, 加快推进能源体制改革, 建立有助于实现能源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的价格体系, 为低碳经济在县域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摘要:在全球气候变暖、能源短缺、污染日益严重的国际背景下, 发展以低能耗、低排放为标志的低碳经济, 实现可持续发展, 正在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共同选择。本文立足于西安市经济发展和能源利用特点, 对西安市节能减排的必要性进行分析, 并提出具体策略建议。

关键词:低碳经济,节能减排,西安市

参考文献

[1]徐国泉, 刘则渊, 姜照华.中国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1995-2004[J].中国人口, 2006.6.

[2]杜立民.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研究[J].南方经济, 2010.11.

[3]李明贤, 刘娟.中国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技术经济, 2010.9.

[4]刘华军, 闫庆悦, 孙曰瑶.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环境库兹尼茨曲线-基于时间序列与面板数据的经验估计[J].中国科技, 2011.4.

[5]段莹.产业结构高度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基于湖北省的实证[J].统计与决策, 2010.23.

西安会展经济 第11篇

2008新农村装备国际博览会突出国际性专业化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

2008年中国新农村装备国际博览会将于9月26-28日在济南举行,是经科学技术部批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和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和山东省经济贸易委员会承办,是国家级、国际性、专业化的大型农业装备产品展示交易会。是国家装备制造业主管部门一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惟一支持的农业装备博览会。也是国家工程技术权威机构——中国工程院惟一支持的农业装备博览会。联合国亚太农业工程与机械中心、中国一东盟商务理事会也对本博览会给予大力支持。

第六十四届全国汽车配件交易会将在10月举办中国汽车配件销售公司

全国汽车配件交易会是中国汽车配件行业的传统盛会。自1965年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六十二届,走过由“全国汽车配件平衡调度会”、“全国汽车配件排产订货会”到“全国汽车配件交易会”的四十年历程。计划经济时期,在分配企业计划、调剂企业库存物资等工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由此奠定了主办单位在中国汽车配件行业内坚实的管理基础和特殊的地位。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全国汽车配件交易会”已由传统意义上分配指令性计划的内容单一的会议,发展到集整车、汽车零配件、汽车电器用品、汽保设备、汽车装饰、养护用品为主要参展内容的专业展会。作为大会的主办单位和中国汽车工业配件销售公司在不断提高办会质量的同时,积极引导参展厂商由单纯的参加产品订货,发展到推广企业产品、展示企业形象、开展贸易洽谈、进行技术研讨等多种形式,使得交易会内容不断充实、更新,已形成具有一千八百多个参展企业、参会十万人次的展览规模。

“全国汽车配件交易会”是汇集全国大部分汽车配件生产企业与流通企业进行产需双方贸易洽谈、新产品新技术推广与交流的最具专业性、最具规模的全国汽车配件行业的大型交易会。对加强全行业相互间的联系及各省市、地区间的经济技术交流,促进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102届中国日用百货商品交易会盛装迎客中国百货商业协会

由中国百货商业协会主办、中百协(北京)会展有限公司承办的中国日用百货商品交易会暨中国现代家庭用品博览会,将于2008年9月27日-29日迎来百货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第102届盛会,以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3万平方米、1800个展位的超大规模满足海内外家庭用品采购商一站式采购的需求,目前招展工作已接近尾声,精品馆、时尚馆、综合馆均已高朋满座,蓄势待发,期待着广大行业精英前来参观采购!

中国日用百货商品交易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重点支持的国际化专业品牌展会,它源于1953年国家商业部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供应会,发展至今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先后在全国45个大中城市成功举办。在业界享有“中国及亚太地区最大的百货用品博览会”,是代表与展示当前中国日用百货商品生产水平的舞台,是商品提升档次升级换代的助推器;是新产品走向市场的黄金大道;是商家发掘无限商机的有效渠道,她成就并见证了众多中国日用百货商品优秀品牌。102届展会在百届盛会取得辉煌业绩的基础上,应广大展商的要求再次扩容至3个展馆,精品、时尚、超大,品牌展会的专业性和权威性毋庸质疑地得以充分彰显,亮点突出,商机无限。

中国家具协会原辅材料筹备会会议纪要中国家具协会

2008年7月17日上午,中国家具协会原辅材料专业委员会筹备会在江苏丹阳大亚集团召开。会议由中国家具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冰冰主持,中国羽绒协会、中国皮革协会、中国木材流通协会、中国木材流通协会木皮专业委员会、中国涂料协会、广东省家具协会、北京市家具行业协会的领导以及从事家具原辅材料生产的相关企业代表共四十多人出席了会议。

会上张冰冰秘书长向与会代表介绍了筹建原辅材料专业委员会的背景和家具行业的现状。承办这次会议的大亚集团执行总裁陈建华介绍了企业的基本情况及发展目标,随后与会代表研究讨论了中国家具协会原辅材料专业委员会工作条例及组织框架。会议决定中国家具协会原辅材料成立大会于2008年9月11日在上海召开。会后与会代表参观了丹阳大亚木业板材生产厂及家具展示厅。

汽车用品展电子展上海开幕雅森国际展览有限公司

2008年8月15日第七届中国汽车用品展览会、2008汽车电子展览会慈善捐助开幕仪式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举办,慈善捐助代替形式化的剪彩仪式,展会以更具实效和价值的形式拉开帷幕。15-17日,展会持续3天时间,展览面积10000平方米,360余家企业展出了08下半年最新的400余种全新产品。高端GPS、汽车音响HIFI精品、智能汽车电子系统升级产品、环保健康内饰产品、车主DIY养护产品等全新上市。展会同期举办“威固”第二届4S店经营与管理高峰论坛暨汽车维修技术与企业利润增长高峰论坛。华东最具影响力的100家4S店负责人、管理专家、营销总监、技术总监莅临现场,共同探讨了4S店的经营、发展之道,分享4S店经典营销案例,为现场观众传授维修诊断技术绝招。

长沙加速走向“中部会展之都”将建新会展中心长沙市会展工作管理办公室

由市政府和中国会展杂志社联合主办,湖南国际会展中心承办的第四届中国国际会展文化节暨2008中国会展年会昨日在长沙召开。长沙市荣获“2008中国会展名城文化推介活动最佳组织奖”及“2007年度中国(软件环境)最佳会展城市”奖。湖南国际会展中心获“2008-2009年度最受会展人关注的展馆”。

西安市会展旅游品牌战略研究 第12篇

一、西安市会展旅游发展现状

1. 会展旅游业发展态势良好

目前西安市会展业发展迅速, 态势良好, 已取得了喜人成绩。拥有级别相对较高、会展经验相对丰富的会展策划企业, 并举办具有一定影响意义的大型会展。

“十一五”期间, 西安会展业以年均20%的增长速度发展, 全市共举办规模以上展会664个, 新增就业岗位15.11万个, 创社会综合经济效益375.18亿元。目前, 西安会展业已初步形成了以曲江国际会展中心、绿地笔克国际会展中心、陕西国际展览中心、大唐西市、西部车城为核心的五大会展聚集板块。

2. 整体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西安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拥有独特的资源环境、良好的气候条件;拥有优势产业, 市场条件好, 开放度高, 具备了发展会展旅游的诸多条件, 就目前而言, 会展旅游的意识和发展程度仍远远落后于中南沿海城市, 发展会展旅游的潜力和优势尚没有被挖掘和发挥, 会展旅游的整体发展程度尚处于初级水平。

二、西安市会展旅游市场的SWOT分析

1. 优势分析

(1) 政府高度重视。近几年, 西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会展业的发展, 并积极发展会展旅游, 会展旅游业发展迅速。西安市发展会展业领导小组、西安市会展业发展办公室、西安市会展行业协会等组织机构, 为会展旅游业提供不同的服务和职能。商贸局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 做好协调服务, 积极争取《西安会展管理条例》进入立法程序, 抓紧制定《西安市会展发展规划》, 不断优化会展环境, 培育地方品牌展会, 争取全国性大型展会。

(2) 区位条件优越。西安地处中国中、西两大经济地域结合部, 是西北各省通往西南、中原及华东门户与交通枢纽, 第二条欧亚大陆桥陇海———兰新线上最大的中心城市, 在全国经济总体布局上具有承东启西、东联西进的重要战略地位。优越的地理区位和深远的历史渊源, 使西安成为中国北方西部最大的商品流通中心与物资集散地。

(3) 旅游资源赋存。陕西省内, 以西安为中心, 东起潼关, 西到大散关, 号称八百里秦川, 自古富庶之地。沿线的韩城、渭南、咸阳、铜川、宝鸡市及其周围县区, 遍布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堪称名胜古迹的“金腰带”, 成为西安市会展旅游发展的基础条件。

(4) 城市形象鲜明。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 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是最具东方神韵的世界古都旅游目的地城市, 拥有鲜明的城市形象和城市主格调, 即“中华五千年.寻根在西安”。西安作为历史文化名城, 彰显汉唐雄风, 传承中华文明, 对海内外游客都有着极大地吸引力。

(5) 会展场馆设施先进。西安市拥有陕西省国展中心、西安国展中心、西安会展中心、陕西省工业展览馆等十几个具有承办国际博览会、全国性经贸洽谈会能力的大型综合性的展馆, 为发展会展旅游提供了硬件基础和重要保障。

(6) 旅游人才优秀。西安高校云集, 人才云集。西安共有全日制 (国立) 高等院校35所, 其中有7所属于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高等院校著名科技专家800多人, 硕士、博士学科点700多个, 全日制在校学生22万多人。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迅猛, 现共有民办院校68所, 其中上万人的民办高校5所 (全国仅10所) , 自学及其它大专教育总人数超过百万人。拥有各种层次的人才储备, 为西安会展旅游业的发展直接和间接提供大量的人才储备。

2. 劣势分析

(1) 会展旅游起步较晚。西安市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 但是会展旅游发展却比较缓慢, 各种硬件和软件设施都落后于国内同等城市的发展水平, 远远落后于国内会展旅游名城, 整体发展水平还处于初级和起步阶段, 缺乏举办国内和国际大型会展的经验。

(2) 会展旅游专业人才缺乏。西安市缺乏大型会展的专业公司承办机构, 目前尚没有一家专业培训机构, 高级项目经理和复合型会展人才缺乏, 远远落后于会展旅游发达城市。各高校及旅游学院还没有将会展旅游列入课程计划之中, 缺乏会展旅游专业人才。

(3) 展馆面积不足, 馆内展会设备不完备。西安在展馆建设上缺乏长远考虑, 急功近利, 造成展馆规模小、功能单一、设施落后, 导致参展物品数量少、档次低, 降低了对商家的吸引力, 而盲目建设展馆也导致了社会资源的浪费。在展馆建设上与国内会展旅游名城如北京、上海、广东等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3. 机遇分析

(1) 会展旅游市场发展潜力大。国际大会和会议协会把中国作为具有强大潜力的国际会展市场, 其总裁及执行董事于2000年8月来华访问, 决定全面拓展中国国际会议市场。国际会议协会主席也曾指出:“中国有可能成为21世纪国际会议旅游的首选目的地”。此外, 国家关于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所表现的是大力发展西部经济, 缩短东西差距, 而会展业的发展正是建立在地区经济发达的基础之上的.会展旅游是新兴的第三产业, 它会被其他产业带动起来, 同时也是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纽带, 因此它将会迅速地发展起来。

(2) 旅游产业发展基础良好。西安市旅游产业起步较早, 由于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 综合接待能力和经济效益连年大幅度上升。2002年, 西安接待国内游客1900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05亿元, 分别比2001年增长12.8%和17%;接待境外游客74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3.2亿美元, 分别比2001年增长10.4%和10.3%。旅游产业已经成为西安市的支柱性产业之一。目前西安市拥有旅行社181家, 其中国际旅行社27家、国内旅行社154家, 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旅游活动, 也为西安市旅游产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 旅游客源基础良好。西安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 海外华人 (包括台湾同胞) 的祖籍地之一。目前, 西安市累计接待的海外游客有600多万, 先后有100多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访问过西安。2002年元月份, 西安市共接待海外旅游者24 203人次, 同比增长36.4%, 国内旅游收入6.2亿元, 同;比增长12.7%。

4. 挑战分析

(1) 周边其他城市会展竞争的压力。目前各大旅游城市为开展会展旅游活动, 竞争十分激烈。西安要发展会展旅游, 必将面临上海、北京、大连、武汉、青岛、郑州等会展发达城市和一些周边城市的竞争压力。上海是国际国内大型会议举办目的地之一, 北京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 会展旅游优势不言而喻, 大连、青岛凭借优越的自然环境会展旅游发展已经走在前列。

(2) 会展市场运作机制不完善。由于西安市的会展旅游活动尚未真正进入旅游市场, 因此大部分会展没有按市场机制运作, 低水平、小规模多头办展现象普遍, 恶性竞争严重, 极大的阻碍了会展业的发展水平。

(3) 城市化水平提高较慢。受总体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西安市城市化发展水平滞后于发达地区。尽管近几年建设速度加快, 但总体上提高较慢, 现代城市设施和现代城市风貌尚有明显不足。一些场馆服务意识差, 一门心思为了创收, 巧立名目收取各种费用, 这些都成为制约西安市会展旅游发展的软肋。

三、西安市会展旅游产品战略

1. 会议旅游

会议旅游是指人们围绕一个他们所共同关心的话题, 使会议与旅游交互进行的有组织的活动。

此类旅游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举办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为举办地增加大量国际、国内游客, 因此, 会议旅游应该是西安积极争办的对象, 在办好原有国际会议的基础上再争取数量更多、内容更丰富的国际会议。

2. 展览旅游

展览旅游是通过展览聚焦旅游者, 促使参展商和参观者进行旅游活动的一种形式, 可分为展前旅游和展后旅游。

展会旅游强调和重视举办地的经济发达程度、经济总量、经济影响力, 举办地的区位条件, 举办地的城市建设和展会设施的良好、完善与先进程度, 西安在此方面还欠缺, 需要花大力气发展此项产品。

3. 奖励旅游

奖励旅游是企业的一种重要的激励手段, 主要用于激励有突出贡献的员工、重要客户、高层管理人员等, 通过特殊的旅游经历来激励员工更加努力地工作或借以承认员工突出的工作表现。

西安的城市定位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因此会有大量的国际企业及顶级的国内企业进驻西安, 奖励旅游产品的发展会成为可能。

4. 节事旅游

节事旅游是指各类旅游节日、庆典、盛事、国际体育比赛活动的庆祝和举办为内容的专项旅游活动。

节事旅游需要当地文化传统作为基础和支撑, 能使游客深入地体验和领悟到旅游地的文化精髓和内涵, 游客在参与旅游活动时获得体验快乐, 也能极大提高游客对旅游地的满意程度。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 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 节事旅游的发展将成为可能, 如动漫文化节、庙会、雁塔艺术节等。

综上所述, 西安市应有步骤、有重点地发展多样的旅游产品, 逐步提升会展旅游产品的战略地位, 丰富西安市旅游产品的内涵。

四、西安市实施会展旅游品牌战略对策

1. 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会展旅游是一项专业性强、涉及面广的经济活动, 需要政府对会展旅游的主要环节进行有效协调, 会展旅游活动的开展往往依托于大中城市, 其产业带动度可达1:9, 被誉为“城市的面包”, 因此西安市政府要发挥宏观调控作用, 加大促销力度, 更加强化西安市的城市形象, 净化西安市会展旅游发展环境, 加强政策保障, 扶持品牌会展活动。

2. 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会展旅游产品

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会展旅游活动是西安市在激烈竞争中获得会展旅游市场份额的有效途径。西安应借助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设计具有吸引力和针对性的会展旅游活动, 如设计文化节庆、文化博览会来展示隋唐文化, 依托西安迅速崛起的特色产业, 设计四季皆宜的专业产品展销会、文化交流会、专业学术研究峰会等。同时依托西安浓郁的学术氛围, 设计一些知名品牌会展产品。

发挥西安市的龙头作用, 带动周边地市也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会展旅游产品, 产生聚集效应。

3. 重视高素质会展旅游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会展旅游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实践证明, 人才是会展旅游发展的至关重要的要素。应充分发挥大中专院校的作用, 开设会展旅游及会展策划等相关专业, 并进行校企协作;对于急需的专门人才可采用高薪聘请、长期聘用等形式从会展业发达地区引进;派相关人员去会展发达地区进行短期进修与学习, 加快对会展旅游人才的培养力度, 提高西安市会展旅游业的服务质量。

摘要: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 分析了西安市发展会展旅游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 论证了会展旅游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会展旅游,发展趋势,西安市

参考文献

[1]林越英, 对我国会展旅游发展若干问题的初步探讨[J], 旅游管理, 2003, (2) :46-49;[1]林越英, 对我国会展旅游发展若干问题的初步探讨[J], 旅游管理, 2003, (2) :46-49;

[2]李树民.杨波.温秀, 西安会展旅游市场SWOT分析与发展对策[J], 旅游科学, 2003.2:36-38;[2]李树民.杨波.温秀, 西安会展旅游市场SWOT分析与发展对策[J], 旅游科学, 2003.2:36-38;

[3]郭琰, 郑州会展旅游市场的SWOT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J], 中州大学, 2005.7:37-40;[3]郭琰, 郑州会展旅游市场的SWOT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J], 中州大学, 2005.7:37-40;

[4]周春发, 国内会展旅游研究进展,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 2001.12 (4) :8-10;[4]周春发, 国内会展旅游研究进展,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 2001.12 (4) :8-10;

上一篇:制霉素栓下一篇:担保决议